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3-06 23:45:02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例1

一、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刚入学的儿童,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学生刚入学学习拼音时,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在教学四声音节时,学习ye的四声:ye子,海南岛有椰子树。ye爷,爷爷在家里给我讲故事。ye猪,森林里有许多野猪。树ye,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并练习运用。既掌握了“ye”的四声,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单纯地学拼音。

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如在教学形声字“蜂,峰,锋”时,先让学生懂得声旁帮助记字义,形旁帮助辨字形,再让学生说出这个字如何写,如何记,如何造句,学生通过分析,知道“蜂”是虫字旁,它与昆虫有关,组词“蜜蜂”,造句:蜜蜂会给列宁引路;知道“峰”是山字旁,与山有关,组词“山峰”,造句: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像猴子在观海;知道“锋”是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组词:锋利,造句:猎狗有一嘴锋利的牙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把知识掌握得更灵活,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主要是教师通过描述课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比喻句,可设计这样一个训练,用打比方的方法补充下面的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有的说:“晚上,满天的星星好像是天空撒满了美丽的珍珠。”有的说:“晚上,满天的星星好像是天空中挂满了无数的明灯。”等等。又如教《精彩的马戏》这课时,在充分学习课文,体会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后,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猴子倒竖蜻蜓”“山羊踩钢丝”“小熊踩球”的写法,同桌之间各选一个表演项目,说说“猴子骑车”“小狗做算术”“小马钻火圈”的具体过程,这样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

低年级教学要充分借助插图,一定要让学生一部分一部分观察之后,连起来说一说图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如在教学《美丽的公鸡》这课时,教师先重点精讲第一段中公鸡美丽外表的看图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认真观察,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第二幅至第四幅图中啄木鸟、蜜蜂、青蛙样子的特点,说说它们与公鸡是怎样进行对话,应怎样说才能说出公鸡由骄傲到伤心的口气和其它动物冷冷的口气。在总结全文时,让学生看第一幅图和第六幅图对比讨论:“什么时候的公鸡最美,为什么?你喜欢它吗?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把教材充分利用起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静到动,先直观后想象,潜移默化地逐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为了能使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爱讲敢讲会讲,教师就应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比如可用实物创设情境,借助学生表演创设情境,借助学生热门的话题创设情境,这样十分直观、形象。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有口语交际,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每单元的练习都要在人人练说的基础上,再指名说,还要适当引导全班同学评一评,议一议,适合交际的训练内容,更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如公开课《可爱的小动物》这课口语交际时,可分这些步骤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1)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画,让学生说说小哥哥喂小白兔吃红萝卜,他们是什么关系?(2)详细说这幅图的意思和看图方法。(3)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一幅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动物如何爱小妹妹和小弟弟,小妹妹和小弟弟如何爱动物。(4)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扮演动物和人物对话。(5)学生带头饰上台表演说说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惯。(6)让学生自己点名上台表演你喜欢的动物的动作,或猜谜语,或模拟动物的叫声,让同学猜一猜你表演的动物是什么。(7)通过记者团采访听课的教师,要求每人要提两个问题,如:请问你养过什么小动物?小动物吃什么?小动物怎么走?与听课教师进行交流对话。(8)教师与听课老师进行采访,了解学生采访的情况。

利用电教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我坐上了飞船》这课时,将夜空中的美景制作成课件在电脑中出现,然后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飞船、地球,高山、平原、岛屿、海洋,长江、黄河、长城等景物就一目了然,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就能准确说出课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是什么。最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坐上飞船,在太空中会看到什么,学生闭眼,边听音乐边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例2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是很明确的,这就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小而言之,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大而言之,也是学生未来生存的需要。 本文试就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创设交际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有兴趣,便有了积极性、自觉性。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景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就要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之而变得高涨起来。这样,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积极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做进一步的体验。所以,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途径。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

1、利用情感熏陶创设情景

人是有丰富情感的,情感是教学中的灵魂,它是师生间传递与反馈信息的剂。只有心灵受到触动,才能产生信念,形成内驱力,达到乐于开展口语交际的境界。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大部分是来源于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要做好口语交际的内容,就要与生活相联系。可通过移情,运用通感,把自己经历过,接触过的生活之情迁移到交际活动之中。

如教学《社戏》时,我让学生通过多读,来感受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下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悠扬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纯真的玩伴。虽然很多同学的生活体验与此有点差距,但是我让他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再介绍我小时候的经历,学生对此充满了憧憬。于是学生的情感被激活,兴趣便提起来,话匣子就打开了。我顺势让学生说说:我渴望的童年……教学效果很好。

2、利用角色表演创设情境

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犹为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充当课文中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学生会其乐无穷。比如,在学习《羚羊木雕》和《陈太丘与友期》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主持人和策划者,带领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商量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共同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表演。最后小组每人担任角色一次进行表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学生把妈妈、爸爸、奶奶的神情表演得非常到位;把陈元方、友人演绎得恰到好处。这样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想,体验到了说话的成功与喜悦。

3、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

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岳阳楼记》这课时,将洞庭湖的美景制作成课件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或是风和日丽、春和景明或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景物就一目了然。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就能准确说出课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是什么。并且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景物描绘一下,口语能力就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二、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曾十分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但仅停留在“听话、说话”的层次上,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了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工具性。我们要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因为口语交际的灵魂就在于交际时的生成性、不确定性。它不再是单向的、独白的,而是多向的、互动的。教师应注意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及课外语文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课前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要有计划地对教学的内容、方法、步骤等方面多加预设,把课堂教学跟学生学习和生活交际中共同熟悉又有趣的内容――比如家庭生活交流、学习体会交流、课外阅读交流等等紧密联接,以增加课堂中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成功的机率,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尽量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科学、有序。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比如,教学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要求学生想象诗中意境:山寺、湖水、绿树、红花、碧草、白堤、早莺、春燕等,分析诗中值得借鉴的写景方法。随即让学生说一说《鸟鸣涧》的景象,一边欣赏一边在脑海中回顾两诗的共同之处,再回味朱自清笔下《春》的美景。于是学生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都调动起来了,表述很有美感。

三、积极肯定评价,激励学生口语交际信心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激励每个学生交际的信心。一要欣赏成功的学生,让他们感受成功。二要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们保住尊严。三要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他们发现自己。

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课文内容,教师在课上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学生说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别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赞赏,增强交际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定位教学目标,不应把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放在首位,而应重点培养学生敢说、乐说的信心。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水平给予不同的评价。这一过程,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的局面。

四、多形式多途径,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需要全面的表达技巧。既然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就不仅需要听、说的技巧,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方面的能力和技巧。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口语交际训练。如:

每节语文课,我坚持课前3分钟的语言训练。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舞台,锻炼学生上台表演的勇气。内容或是讲述身边趣事、或是热点话题、或是名言集萃、或是经典歌曲、诗歌朗诵等。经过训练,学生不仅胆量变大了,参与意识增强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视野。

利用班会课和自由活动时间观看学生感兴趣的精彩录像。比如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影片《举起手来》、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等。之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描述录像中的精彩一瞬。这时学生最乐意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情节讲出来。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例3

叙述方法,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识字教学要与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相结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自己自学的方法和结果,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学习“告”字:先让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再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有的学生说“我是用熟字加一部分的方法学习的,告字上面是牛字一竖不露尾,下面加个口”,有的学生说“我是先把上面一部分拆开成一撇和一个土字,下面加个口”,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的办法比他们的还好,我是用编字谜的方法来学习的,谜语是:一口咬掉牛尾巴”。学生在说方法的过程中,相互启发、补充,语言能力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提高。

2. 关注生活,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口语交际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大致相当。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观看,教师可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如《西游记》是人人喜欢看的电视剧,在学生观看后,我组织他们说说剧中的精彩情节,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对剧中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说话;有时让学生转述节目的主要内容;我还组织了一次“《西游记》人物评论会”,学生的说话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层次性,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此外,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电影,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储备,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例4

1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口语交际活动是由说者和听者双方的活动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考虑话怎么说,词怎么用,手势怎么用。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时兼顾听和说双方,只要不是我担任说话者,我就以听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参与听话训练,用自己集中注意力听话,迅速地做好记录,及时做好良好的反应等良好的表现给学生做榜样。同时,我还认真观察说和听的双方活动,注意巡视学生听说情况,发现说话者语速偏快或偏慢,声音偏高或偏低,姿态、表情不自然,都要以恰当的方式及时指出,让学生作出调整。老师规范化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规范化语言的表率。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当我担任说话者时,我很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化,语言简洁、生动,表达清楚明白,努力在口语规范化和口头表达的技巧上发挥示范作用。这样学生听多了,听惯了就会把我们老师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有兴趣,便有了自觉性。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如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这便成功了一半。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途径。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首先,老师生动的语言,便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充满神奇的想象,欲罢不能,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想说,争着要说。比如,《倔强的小红军》的教学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那凄凉艰难的声音伴随着老师生动的语言描绘,使行军过草地时勇敢面对困境不畏牺牲的情景再现在学生的脑海,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争着诉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

其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学生有话想说。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它直观形象,帮助我们生动地再现了情境,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如在教学《鲸》中,我把齿鲸和须鲸的动画图像利用电脑屏幕投影出来,齿鲸和须鲸怎样呼吸的样子就历历在目。学生兴趣盎然,争相介绍它们是怎样呼吸的,说得活灵活现,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

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表演、游戏、角色扮演等引进课堂,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交际的兴趣。例如,《滥竽充数》这寓言具体故事性和趣味性。我在教学之后,让学生把“南郭先生逃走后会怎么样”来续写这个故事,写好后再修改,再让学生上讲台说故事,看谁编得好,讲得好。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讲故事,积极性特别高,说得也特别好。

3坚持上好口语交际课,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

根据新大纲,人教社对教材进行了修改。“口语交际”训练成了小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自成体系,很多基础训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有些还有插图,每次训练还精心设计了问题或有提示,体现了每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题,明确提出了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了教材的优势,坚持上好口语交际课。每次上课,我们都紧靠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先观察插图或是看清要求,然后再讲述。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课前准备,如收集资料,观察动植物,或是自己先参加相关的活动。而在口语交际课上,则根据口语交际的不同内容,创设交际的情境。如:生活展现情景、图画再现情景、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我们也尽量做到看说结合,听说结合,演说结合,并做到点面结合,人人互动,生与生说,师与生说,在训练过程中注意每个学生的语言、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相机指导。训练中,重听重评,让学生明白:认真听别人说话,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听话、辨析能力的训练,还能给自己的说话有一定的启发。在听说的基础上,我们还根据信息反馈的情况及时评价。评价时可以教师评,也可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说后评,评后再说,努力使说话更趋完整、贴切,努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语文能力,人必须与其他人交际,口语交际能力就是实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工具。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者,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这就说明“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的教学。但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口语交际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呆板、忽视学生的畏惧心理等弊端。因此,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一些高才生,不善言谈,不善交际, 不善表达情感,出现许多令人难堪的场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走入崭新的21世纪,电话、因特网让处于地球两端的人变得不再遥远。“地球村”概念的出现,说明人与人的交际越来越密切。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为现代人所应必备的能力之一,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这样说的:能就适当的语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从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说话能力是相当重视的。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可以说这个目标的提出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展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交往情绪为基础,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方法。

1 改变观念是前提

1.1引经据典,树立典范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古有战国苏泰数国游说不辱使命,三国孔明力排众议舌战群儒,近有革命领袖宣传爱国救亡图存演讲风起云涌,不战屈人之兵,谋划临阵倒戈,战前的动员,士气的鼓舞,人文的凝聚,乾坤的扭转……这一切都要通过口才表现出来。口才在无形之中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推动了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口才,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

1.2 引生活、就业实例,增强紧迫感

以主动收集信息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生活,结合就业面试情景对话片断,给同学讲一些最近发生的事例,让他们认识到口头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2 剖析症结是必由之路

2.1 语言表达能力问题

(1)普通话水平较差。除了受方言影响外,小学语文教学中淡化拼音教学,加上教师水平的良莠不齐,学生大都没有掌握普通话的技巧,发不准音,表述起来也很吃力。在听说读写方面时常出现语序混乱现象,别字连篇,文字里充斥着方言浓浓的腔味,由于对普通话不够重视,学生都以自己的方言为骄傲,表述起来也较方便,因而缺少一个很好地说普通话的习惯和氛围。

(2)造词造句的能力较差。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阅读量少,美词佳句积累少,对词义的理解不准确,思维不敏捷,组词慢,缺乏固定的句式,常有病句,缺少训练的机会,因而口头表达有一定障碍。

2.2 心理因素:主要是不自信、缺乏强烈的表达欲望

目前中小学的学生说话能力不高,学生多数会怯场,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自信心不强,上场往往不能正常发挥。有时,由于说话当中说错了一句话,引起下面同学反应后,就会再现“口将言而蹑嚅,足欲进而趔趄”的现象,产生自卑感,抑制思维的活跃,思维丧失弹性,使得语言平庸而不连续,呆滞而没有光彩。这种认为“不说为妙,少说为佳,说错了嘴,自讨苦吃”态度,严重影响了学生口头交际能力训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3 教师对口语教学缺乏足够认识

虽然口语交际训练被纳入到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但并非所有语文教师对此都引起重视。口语训练还只是当做一种形式,走过场的样子而已。甚至是有的根本不予理睬,从未正视组织口语交际训练。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只能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根本不会运用口语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一部分学生到了毕业时,还不敢大声地对别人说话,更不用说如可表达准确自己的想法了。

3 对症下药是关键所在

3.1 培养说普通话的习惯

要求学生人手一本《新华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每天听新闻联播,边听边练,提高讲普通话的意识,营造一个说普通话的氛围,要求同学之间必须说普通话,并互相监督,尤其要把经常指出错误作为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

3.2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穿插口语训练

学生在背诵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课文后,应当适时举办文艺作品朗诵会,给予竞赛优胜者适当的书籍奖励,当然奖励的面应当宽些。在讨论会上、集会上、读者座谈会上,学生们在自己的发言中,多引用他们熟背的内容。我国也有“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说法。

总之,教学中,将复述、朗读、演讲、表演、辩论、点评、总结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见缝插针,创造一些可以利用的时机,使得阅读和口语表达齐头并进。

3.3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首先是口头作文。利用课两分钟,要求他们就前一天发生的任何事情,随意讲几句;然后逐渐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叙事、抒情、议论;再就是准备一些话题,让他们抽签后准备三分钟,再围绕这个话题,即兴演讲。让学生自拟话题,就这些问题开展讨论、演讲、辩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又能增加作文写作内容的丰富、饱满性,可谓一举两得!

3.4 培养收集积累的习惯

要求学生收集优秀的词语、句子,我们可以从语文课中积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从茶余饭后积累,只要做有心人,持之以恒,便能运用自如。作为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当积极收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资料。从剪辑、播放一些名家的表演片断、演讲作品入手,让学生学习一些名人名家的口语方法和技,把握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

3.5 利用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树立“大语文”的观念,通过各种途径,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近来学生对各式各样的模仿秀非常感兴趣,针对这个特点,可以经常搞一些此类活动,如上《山米与白鹤》、《公输》、《空城计》等文章时,让学生编排一些课本剧,从确定剧目到选定角色、服装设计、舞台编排、台词训练全都由学生自己操作,这本身也就是一个口语交际的实践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观察想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挖掘智能潜力。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一系列的辩论活动,评选出交际中的“铁齿铜牙”。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要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的方法是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学生物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从平时的教学单元着手,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希望,多让他们有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在此方面肯定有长足的发展。

说话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交际手段,它不仅可以开发智力,丰富知识,锻炼技能,还是提高文学素养的有益活动。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机会无处不在,只要持之以恒,人人都成为演说家并不是一句戏言。

参考文献

[1] 任庆梅.语域理论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0.

[2] 宋元祁.口语交际的语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3] 蔡高才,袁光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例6

口语是人类最主要、最直接的交流工具,也是初中教育尤其是初中语文教育要着力培养的学生能力。由于片面地追求分数,大量地使用网络,加之独生子女政策、现代通信手段的发展等,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弱化已经成为了教育界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笔者拟结合自己这几年强化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就如何进一步认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特点、意义和存在问题,如何抓住重点实施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如何采取措施保障这一工作得到不断加强,作一些梳理,仅供同仁们参考。

一、初中生口语交际的特点、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从小学走来,向青年递进,在其生理趋向成熟的同时,心理上的自我意识也会越来越强,讲话开始更多注意自己的形象,怕讲不好丢面子、挨批评,有意地选用其他“不讲话的方式”表达意见。学生思维能力急速增长后,外在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往往跟不上思维表达的需要,要么有东西说不出来,要么说出来的不是要说的东西,碰到不熟的环境、不相识的人,更加紧张,甚至表达得语无伦次。越是感到自己没说好,就越不想说,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如今不少初中生宁愿通过网络、短信等表达,也不想大声地说话,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与成长。

口语表达是一个人思维活动最直接、最迅速的反映,口语训练本身也是以思维力为核心的智力训练。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敏捷性、灵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持久的记忆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统计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听占45% ,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听与说占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75%,如果不善口语表达,一个人的事业和人生都会因此而打相应的折扣。初中生开始有基本的思想,基本的社会交往,说的基本能力也主要形成于这个时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至关重要。

目前,应试教育的问题在初中教学中依然严重,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多数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不尽如人意,不少人心中有话不敢说,一说话就显得面红耳赤,结结巴巴。甚至三年初中都从无机会登台亮相当众发言,机会越少越不会说。一些同仁把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练习,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自己去做,使口语交际教学流于形式。极个别同仁以自己的“出口成章”要求学生伶牙俐齿,对发言表述不流畅或含糊不清加以指责,也大大挫伤了学生“说”的积极性。

二、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点是激发兴趣、训练提高和技巧传授

初中语文教学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任务都相当繁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当融入其中,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既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影响其他教学任务的完成。笔者在这几年的实践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努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更需要以兴趣支撑学习。调动初中生的口语交际兴趣,教师应注意从他们思想解放,活泼开朗,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渴望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特点出发,多开展一些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用口语把自己所学所想充分表达出来。教师要特别注意热情引导和宽松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心态开放,大胆自信,无拘无束地开口说话,不要怕他们说错、说少、说乱、说重复,要鼓励他们多说、“瞎说”、不同地说。这几年,只要课堂任务相对不紧,我都会在一节课中安排至少三分钟,轮流让一组学生就自己“想说的故事、想讲的新闻趣事”进行口语表演,平均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说一两次,主要让学生讲所见所闻,介绍事情经过,发表自己的想法,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这样,坚持一两个学期就能够让一些原本张口就结的学生完整地说上一两分钟。

二是刻意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人人天生会说话,口语交际本不难。之所以变成了问题,是因为我们的人为阻隔,因此我认为,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就是解放他们说话权的过程,就是训练他们恢复说话本能的过程。训练的方式,包括:1.朗读训练。教师一定要坚持每课的朗读,可以全班读、分组读、个人读,通过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保证字正腔圆。2.背诵训练。这对学生学习与掌握好普通话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整体背诵时音最高、读书气氛浓,学生记忆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问答训练。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有意识地选择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经认真思考后能答出来、答得多,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学习成绩不同、口头表达能力不同的学生来回答。4.口语比赛。对于口语水平低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朗读比赛,成语及短语接龙比赛;对于口语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出一些即兴题目,如谈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等。

三是积极引导学生的口语技巧积累。口语表达也是一门学问,其中有许多技巧需要在实践不断积累。初中是有意识掌握这门学问的开始,教师要更加重视基本技巧的日积月累。教师要引导口语表达不理想的学生向能说会道的学生学习,总结后者的特点供前者模仿赶超。教师要通过听课文录音、名人演讲等方式,剖析他们的断句、节奏、表情、轻重音处理等技巧,并一一解说给学生,让初中生充分知道口语交际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已,也大有技巧可学。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在辩论中提高技巧,鼓励初中生抓住机会反驳别人的观点,引导他们为了辩倒对方而不断提高技巧。

三、初中生口语能力培养要有力而为,有心而为,有的而为

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长期工程,要贯穿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始终。能不能持之以恒地实施下去,取决于教师的口语教学能力和意志。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尽可能接受系统的、专业的口语交际培训或口语专项训练,从理论层面上对口语交际有清晰、全面、透彻的认识和理解。在掌握业务的基础上,教师要带头说普通话,要求学生发言必须用普通话,鼓励学生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微笑着认真倾听哪怕是最差的口语表达。教师还要将口语交际训练与考试挂钩,通过让学生或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或总结本期学习,或讲一个小故事等,重视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区分优、良、及格、不及格等成绩并通知家长,争取家长支持共同提升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有力、有心的基础上,学校还应加强学生和教师口语交际训练结果的评价,适当地奖优励先,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口语交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保持并不断赢得其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曹维菊.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A,2013(1).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例7

引言

经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虽已掌握了许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他们面对一个母语为英语的人时,总感觉自己说出来的虽是正确的句子,但是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因此,他们在这种时候就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表达才算礼貌、得体。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英语学习就是多背单词,掌握语法,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太重视。但与人交流,尤其是与母语不是汉语的人交流,不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势必出现一些误解或不得体等现象,使交际受阻。要想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首先就要了解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人类通过语言沟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同时,语言记录着民族的历史,透视着民族的文化心态,蕴涵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是文化的载体和结晶。克拉申曾指出,我们可以用我们已经用以定义文化的完全相同的措辞来定义语言。它包括一个人想要理解的一切,以便能够以一种他们可以接受的与他们自己的方式相对应的方式,与其他语言使用者进行像他们彼此间那样进行的充分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个方面。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交流思想、协调行动,而语言则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与此同时,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体现,又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一个民族各层次的文化必然会在这个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上留有印记,由此体现了语言的文化载体功能。而文化作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则制约着语言的形式,不断地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丰富和更新着语言的文化内涵。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因此,不了解文化就无法真正学好一种语言。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但却言之无物的学生。

从形式上看,英语教学直接从事的活动是英语交流,从内容上看,则是在不同的文化体系和文化形态之间往返穿梭[1]。其目的在于达到文化内容和文化信息的传递与理解的目的。语言不是无意义的符号体系,而是有特定文化意义的文化载体。英语教学正是以语言教学为手段探索目标语言所记载和表达的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二、口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交际双方就必须对对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上课时应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量地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指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风俗习惯、价值观、信仰,等等,此外也可通过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与中国有着显著不同的习俗的兴趣材料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例如,在文章“The Future of English”(《当代研究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涉及英语的历史问题[3]。这一背景知识对学生了解作者的出发点和论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用一定的课时介绍有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二)交际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学生在交际中语用失误。为加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口语教学。课堂上,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地投入交际练习活动中。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话动,尤其是小组活动,能消除学生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口语。因此,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要求学生运用目的语完成某一任务,可以强化学生有意义的语言运用,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语言输入和产出的良好环境。

此外,与课内时间相比,课外时间显然要多一些,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为运用英语而开展的活动,如英语演讲赛、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沙龙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消化并吸收课堂上的所学内容,增强学英语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跨文化交际活动,比如,在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很多大学生参加了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亲身感受文化差异,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机动地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激活学生学习口语的态度。

缺乏自信、焦虑是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消极情绪。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出错;要采用轻松、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学内容安排要循序渐进,使学生有进步感和成就感。此外,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情感状态,注意纠错的艺术和策略,在针对学生的语言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性信息的同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要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诚挚的关怀和帮助,适时的表扬和鼓励,善意的纠错,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内部动机。

(四)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文化素养。

这是针对教师自身而言的。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是培养纯语言能力,然而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往往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1]。因此英语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英语口语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轻视文化教育的状况,应该明确口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而应把与英语有关的文化背景纳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深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懂得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2]。

英语教师若想使学生在学习口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提高他们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加深其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自身就得首先通晓英语语言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意识。

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技术、学术等方面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间的交往日益增加,跨文化交际可以说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也就随之变得十分紧迫了。在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不足之处,还请同仁提出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例8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因此,在中职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明确的目标作为引导,在活动中渗透听、说、读、辩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突出实践活动的目标

从中职语文实践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中依然存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弊端,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时,没有突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形式而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活动重在对学生听、说、读、辩等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些需要渗透到每一项实践活动中,因活动目标不明确,很多实践活动表面上看生动活泼,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明显不够。因此,在中职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以明确的目标组织活动,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名家名篇”专题阅读实践活动为例,此类实践活动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作家的兴趣,然后拓展到作品的阅读。要激发学生对作家的兴趣,那么,作者的生平、生活经历、小故事、创造历程等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在了解过程中,教师应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呢?以作者的生平为例,是采用影视资料还是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或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做好预设。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孤立于听、读等活动之外。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确定具体的阅读专题内容后,提出阅读目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阅读后进行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理”。如在“鲁迅小说”阅读专题活动后,教师以“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归类”为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对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归类,在归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关注过程的实施

语文实践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亲身经历,强调活动过程中的体验生成和能力培养。实践活动以书本知识为基础,以生活为背景,以动手、动口、动脑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从而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职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在活动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求职面试”实践活动为例,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各类招聘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发展确定准备应聘的职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模拟“招聘公司”,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实地考察等对公司和公司所设职位进行了解。然后过渡到招聘活动,这一过程的核心是求职者和招聘者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及时了解招聘方的需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从问候语、对方问题的回答策略等方面进行操练。又如“本土文化研究”的实践活动中关于“胡同文化”的研究,教师带领学生以实地考察为基本组织方式,带领学生游览、观看、感受相应的建筑,并通过摄影、摄像、走访等方式收集相关的民间典故、民俗文化、人文地理、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等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共同对胡同的历史与文化进行追溯、思考和反问。通过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资料收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整合听、说、读、辩等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和听、说、读、辩等能力是相互作用的,倾听是说的基础,读可较好地丰富表达内容,辩则可让表达更加具有逻辑性。但在中职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将几者结合起来,从而导致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受阻。

首先,要注重将倾听和表达结合起来。无论是影视评论,还是举行会议,学生在活动中首先要学会倾听对方(或所提供材料)的主要观点,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忽视了听,说就会显得空洞。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从倾听的方法上引导学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其次,要注重将读和说结合起来。表达过程是主体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对材料(对方的言语)的理解而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过程。故而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优秀文学作品,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表达素材。最后,要注重将说和辩结合。要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楚就必须掌握辩论方法。在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材料或情境出发,先分析材料或语境中的观点,然后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观点,进行辩论。

总之,在中职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活动中以明确的目标为指导,渗透听、说、读、辩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美金.中职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例9

能够使每一位同学都态度大方地回答问题,只是口语能力训练的一个最基本要求。我们要采取许多别的形式,真正使口语教学方法多样化。

(一)复述能力的训练。

对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这一点受到不少老师的重视。例如,要求学生在熟读《桃花源记》的基础上,根据适当的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内容。这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同时又可以提高其概括能力,效果是很好的。还必须进一步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文章的主旨。除了复述课文之外,还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由学生轮流上台复述前一天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时事新闻。这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看和听的能力,另一方面可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现在,很多学生不关心国内外大事,只关心一些娱乐八卦新闻,这对学习语文是很不利的。通过语文课引导学生复述时事新闻,有助于改变以上状况,一举多得。

(二)口头小作文。

复述课文内容或时事新闻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时候需要讲清一件事,不一定有模子可套。所以,平时还多口头小作文。对口头小作文的要求不一定真正与写书面作文的要求一样,但基本程序可以参照。一是确定题目,可以跟踪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可以是别的问题;二是结构、顺序等,跟书面作文一致。口头作文一开始比较难,可能不像书面作文,但只要坚持下去,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有明显的进步。有时候,可以组织学生配合读书,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评价这本书,要求有理有据;有时候,还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举行故事会。形式尽可能多样,目标就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举行小型辩论会。

这一方式的主要作用是同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能力。前面提到有些学生当众说话时语无伦次,与思维比较混乱有关。学习辩论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辩论时要求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而缜密,既要善于抓住对方语言中的漏洞,又要防止自己的话出现问题,这就需要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将辩论会搞得正规一些,像社会上通行的那样,也可以随便一点,搞成自由辩论,这更有利于调动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有一次,我曾经在初三的学生中组织过关于“学生玩电脑游戏”的自由辩论会,结果是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同学也忍不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演讲比赛

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碰上需要向人介绍自己的主张、意见,或是需要说服、打动人家的场合。例如,班干部竞选,需要发表演讲。比较简单的演讲,初中生是能够做好的。我们只需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演讲的目的,想办法“打动”人,并适当介绍一些简单的演讲技巧。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可以将这类语文课与班级工作适当有机结合,这样,两方面工作都会更主动。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都非常有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明确训练重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甚至形成系列。

除了以上教学方法之外,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一)说话要有中心,有条理。

首先,在事前应明确自己要讲清什么问题,中心是什么,说话要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不要无的放矢,不着边际。说完了,要让人明白你究竟说什么,如果毫无头绪,摸不着头脑,那就等于没说,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其次要有条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应有一个合理的顺序,若是东拉西扯、颠三倒四,也会使人听了不得要领,很难达到交际目的。

(二)说话要清楚、简洁。

有的同学讲了一大通,但就像一团乱麻,该讲清楚的不清楚。这就要求讲话者事先多思考,弄清楚讲的目的、对象、重点、方法、顺序和详略,只有先想清楚才能讲得清楚。另外,还要讲究简洁,不罗嗦。重复的话不要讲,该去掉的要舍得去掉,去掉那些与中心关系不大的话,去掉那些口头禅或不必要的叹词。

(三)说话要连贯、严密。

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能够连接得上,严密是指说话有逻辑性。这都要求讲话者的思维应当连贯、严密。要力戒说话不经思考,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平时就要多注意这一点。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例10

人类社会进入高效率化、高信息化、高社交化以来,对口语交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家把语言教育作为母语教育的重要目标,美国早在二战时期就把原子弹、美元和演说当作三大战略武器,而当今则把舌头、美元、电脑当作三大战略武器,口语表达被提到第一位。联邦德国的中学德语教科书前言指出:中学德语教学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会读、会说、会写、会交际”。可见古今中外教育界都深刻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是人类智慧文明乃至人类整体素质的直接体现。

一、新课标中的口语交际

在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把必修课的课程目标分成两个部分,“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其中的“交流”,就是指的“口语交际”。在新课标中,分别在七个不同的地方提到口语交际,其重要性可见一般。

由于新课标没有集中对口语交际进行阐述,下面,根据新课标的内容,把其中口语交际的部分抽取出来,解读对口语交际要求:

首先,关于口语交际的定义: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P17)

其次: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

口语交际的目标,在新课标中分为必修课的口语交际目标和选修课的口语交际目标。

必修课的口语交际目标是在两个地方分说的,在新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对“表达与交流”提出了九个目标,其中有关“交流”的,也就是有关“口语交际”的有三点要求:

1、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2、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3、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读文学作品,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P9)

在新课标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

选修课的课程目标中,把口语交际的目标放在了“语言文字应用”的目标中,要求“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与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P12)

第三,关于口语交际的表现形式: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直接表明口语交际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但是,通过对口语交际目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标中,把口语交际能力分为日常说话式(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恰当表达)和公开演讲式两个方面。并主要突出了公开演讲式的口语交际项目,明确提出要“学会演讲”,是“学会”而不是“熟悉”,尤其特别提出了三种口语交际方式:演讲、辩驳、朗读。

在新课标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又提出了“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等五种方式(P27),应当说,这五种形式只是演讲、辨驳、朗读的另外一种说法罢了。

新课标的附录中,还提供了一些选修课程的举例,其中课程举例七就是演讲与辩论,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讨论若干典型的演讲、辩论案例,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从中获得启示。观摩演讲、辩论活动,感受在演讲、辩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智与艺术。分析演讲者、辩论者的文化修养、思想深度、应对策略、语言技巧、神态风度等,观察听众的反应,了解演讲者、辩论者表达的效果。

“引导学生平时加强积累,扩大知识面,熟悉一些典范的演讲、辩论案例;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增强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和思考问题的深刻性。设计丰富多采的活动,指导学生在每一次活动前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反复实践丰富临场经验,提高语言艺术水平和应变能力。(P33)

第四,关于口语交际的训练方式:

口语交际的训练方式,新课标中提到了两个方面:在课内方面,“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在课外方面,“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P17)

第五,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

新课标中,对于口语交际的评价有明确的要求: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关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P23)

二、“口语交际”新在何处

在2000年以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表述为“说话能力”或“听说能力”,两个概念并行于大纲中:“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部分》1995年6月第3版 P2)并且把“说话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即席发言”、“辩论”、“演讲”分属于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同上P9-11)

至2000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听”、“说”整合成“口语交际”,确立了“口语交际”的基本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其中,关于“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有两条:一条是“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另一条是“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P59)

在2002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口语交际作了更详细的说明:

“自信地表达,文明得体地交流,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表达简洁明了,力求流畅、生动,体现口语特点。

“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头表达的效果。

“在讨论中能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条理清楚地加以陈述。

“具有一定的演讲和辩论能力,力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P4)

从说话能力到口语交际,不仅仅是一个词语表述的转变,而是教学重点的转变,课程设置重点的转变。以前的说话能力或听说能力,是附属于写作能力的,比如2000年之前的大纲中,在论述口头表达的意义时说“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就是在写作能力中论述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部分》P6)在能力的训练上,很显然,口语交际更能体现出语文的学科性质,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使语文课程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口语交际的要求与以前的口语交际、说话能力相比,有以下几点明显的不同:

第一:更强调口语交际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提出了设计课程目标三个方面,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交际活动,交际双方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非常重要。美国语用学家格赖斯在1967年提出了口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具体的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其中质量准则就是要求说话人的话是真实的,至少他本人认为是真实的,有根据的,不能自相矛盾。真实与否,自然就体现出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标中要求“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正是要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更重视口语交际的实用效果。

“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作为格赖斯合作原则的补充,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具体的六条准则:得体、宽容、称赞、谦逊、赞同、同情。根据这六条准则,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不能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爱好语言习惯为中心,在特定的交际场合,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要敢于“损己利人”,也就是课标中所说的能“恰当”、“有风度”地进行表达,“恰当”就不一定是自己在第一反应时间内要说的,是经过自己的思维筛选过的,更有利于交际双方进一步发展下去的。

第三:具体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技巧。

“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新课标中不仅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也指出了增进口语交际效果的途径,仅仅有说话的能力是不够的,还是说巧,说好,还要“锦上添花”,充分发挥近距离口语交际的优势,让有声语言(语调和语气)、身体语言(表情和手势)和沟通技巧(倾听和应对)完全融入到口语交际中去。

第四:特别强调了演讲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中,共有10处提到演讲(包括演讲者)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学会”演讲,要求是“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2002年的教学大纲中,只是提出“具有一定的演讲和辩论能力”。由“一定”到“学会”,在目标要求是是有质的区别的。

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中,关于演讲的文章选择了5篇: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孙中山的《对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演说词》、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和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精神》,用了20页的篇幅,占整个必修四的五分之一。

在演讲、辩驳、朗读三种交际方式中,很显然,只要做好了演讲一项,那么辩驳与朗读自然不在话下。

第五:在细节中体现个性。

在对辩论的提法上,由讨论,到辩论,再到辩驳,一字之差,“驳”字更强调自我的表达,更强调对自我的信任,更能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和风采,符合“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课程基本理念。

三、新课标中口语交际中的两点不足:

首先没有表明表达与交流的关系。

在新课标中,把表达定位为写作,而把交流定位为口语交际。那么,口语交际与写作的关系是什么呢?课标中没有明确示出。倒是在95年的大纲中说的明白:“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P6)“我手写我口”,没有一定的口语交际作基础,就不可能达到新课标中关于表达的要求:“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P9)

其次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语焉不详。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P24(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必修课程的评价)

课标中提出“态度”、“基本要求”都是泛泛的概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很难具有可操作性,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对于口语交际的评价也避而不谈,除了引用了课标中的原文外,未做任何解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列举出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公立学校的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关于如何进行讨论的听说技巧的内容,以资借鉴:

1、 关于讨论,每个学生需要掌握如下技巧:

* 问与讨论话题相关的清楚的问题

* 对与讨论话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作出反应

* 去听并领会别人对这个话题的贡献

* 以适当的语音#语调参与讨论,以鼓励平等参与

* 促进全组成员参与

* 介绍与讨论话题相关的!能促进整个组讨论的信息、想法和观点,来丰富本组的讨论

* 在必要的时候做出解释和总结

2、 参与小组讨论和大组讨论及陈述性发言,每个学生需要掌握如下技巧:

* 促使每个成员发言

* 选择并介绍一个关于此次任务的口头材料

* 组织见面会

* 参加一个正式的见面会(如为了找工作或上大学等)

*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组织和参与一个非正式的辩论

*运用评估指南(国家关于问题讨论会和主持人的规定)去评估小组或大组讨论(例如电视上关于贵族的讨论)

??转引自《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7期P7-8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美国的教学内容实用性,可操作性很强,更能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的内容,有利于对每个学生的评价。相反,我们的口语交际内容显得零碎、笼统而缺乏系统性。在教学中,无法进行具体的内容评价。急需把口语交际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建构一套适合我国学生需要的独立、细致、完整的口语交际评价系统.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一版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秦训刚 蒋红森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一版

3、《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6月第3版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5、《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7期 韩浩《从“小组讨论”到口语交际教学》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