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2-05 06:22:51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例1

不仅仅存在与会计行业中,我国现阶段的很多领域都面临着诚信缺失的风险,会计行业中的诚信缺失仅仅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典型表现,因此,对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研究对整个社会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诚信不单体现在个人道德体系中,还是一个集体的道德品质,更是一种社会公德的表现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总体上讲,社会诚信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重要领域,而经济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础。对于经济诚信来说,会计诚信又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如果会计诚信出现趋势,则必将会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想要使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健全完成,便需要首先解决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缺失问题。

2.有利于提升会计道德水平

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诚信是最为重要的基本内容,其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守秘密,并对会计相关工作做到完整真实的核算与统计,不弄虚作假。诚信是树人之道,更是立国之本,在社会生活中,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石,在会计行业中,诚信更是从事相关职业活动的根本,也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和核心内容。在整个会计职业体系中,都是以诚信为主体,向其他职业内容进行扩散的,因此,诚信始终贯彻在其他会计行为内容中。也正因如此,如果会计行业中出现诚信缺失,则必将会对会计行业的其他职业道德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了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整体性降低。所以,想要会计道德水平能够有所提升,便要先将诚信问题解决。

3.有利于发展我国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社会经济实际上可以被定义为“信用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与诚信道德密不可分。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人与人产生交易活动都是通过合同来实现的,合同可以将其认定为一种契约形式,而诚信便是订立契约的核心基础。在市场经济进行交易活动的过程中每个,会计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任何一个单位或组织,都需要构建相应的会计部门,设立相应的会计人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也与日俱增,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完善,也使得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了合理分离,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记账、算账,而是承担起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所以,想要让市场经济能够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一定要构建起健全的会计职业道德诚信体系。

二、诚信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的地位

1.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诚信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最灿烂的瑰宝,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中,已经将其转变成为人们内在的人格品质,是我国精神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工作想要做好的首要原则便是诚信,但会计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很容易出现相关从业人员诚信缺失的现象,从而造成会计的相关信息不真实,在企业决策过程中出现对经济问题的误判,进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诚信可以分成诚实与守信两部分,诚实是守信的内在表现,守信是城市的外延形式,两者之间互为依存、密不可分。而会计的诚信则主要涵盖三个主要方面,分别为高尚的职业操守、高超的会计技能、高效的会计服务。在会计诚信中所面临最主要的问题便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在会计从业人员工作的过程中,爱岗敬业是工作的首先前提,诚实守信的工作的核心基础,而其他多方面的相关内容都是诚信的具体表现形式。

2.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的主要作用

在职业道德体系中,诚信不仅仅占有主要地位,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都在体现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除诚实守信之外的其他方面,包括爱岗敬业、客观公证、提升技能、高效服务、保守秘密、廉洁自律、管理责任、遵循准则、依法办事等。以爱岗敬业为例,要做到爱岗敬业中的相关要求,便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一个人或许并不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但如果其具有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思想重心转移到工作中来;相反,如果一个人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但不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便很难将思想中心完全放到工作中来。换句话说,如果将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分割开来,那么爱岗敬业也仅仅是一句空话。

三、会计行业中存在诚信缺失的主要因素

1.政府诚信存在缺失

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的诚信之所以出现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诚信存在趋势,在社会大方面的诚信体系建设中,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政府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始终都在努力构建诚信政府的百姓形象,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仍然存在一部分失信于民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我国社会诚信制度的构建。造成政府诚信缺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一部分政府官员存在权利滥用的现象;其次,政府在工作过程中的民主性与公开性有待提升;再次,政府部门对相关人员的权利监督机制存在欠缺;最后,政府部门的人员在政策与法律方面的意识薄弱。诸如以上因素的影响,社会整体性的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对会计诚信制度的构建产生消极影响。

2.市场环境的不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本身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以及滞后性等方面的缺陷也暴露无遗。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内部的组成主体都以竞争方式存在着,而企业的根本经营目的便是追求利益上的最大化,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在面对诚信与利益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后者。这样以来,资源的流向便越来越趋于少数企业,进而形成市场垄断,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也不得不运用不合法的方式来获取相对平等的机会,这也是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3.会计制度的不健全

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诚信问题出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或集体中的会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当前企业在任用会计从业人员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其一,企业固有员工,在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以后,在企业中担任会计职务,这类会计比较容易受到企业中管理人员的约束,也相对容易受到企业人际关系的制约,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时,常常会选择前者,在制作会计报告的过程中作假。其二,会计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人员,这类会计在工作独立性方面虽然相对较强,但从个人利益的角度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的制约,降低审计标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社会诚信意识不强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传统的价值体系已经不再完善,但新的价值体系却还没有建立起来,现阶段我国的诚信意识呈现出淡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的很多封建落后观念还深植于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中,如“无奸不商”的封建观念,使得很多人在诚信方面的意识淡薄。另外,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政府活动中对会计职业道德诚信也体现的很少,社会上充斥着“重利轻信”的思想,导致了社会大众的诚信缺乏。5.监督机制存在缺陷除上述原因之外,监督机制的欠缺也是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出现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企业中的直接负责人也是对企业起管理作用的核心人员,而会计报表的制定也是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因此,伪造或变造会计报表的情况便屡见不鲜,很容易导致投资者对经济活动的错判。6.诚信缺失成本较低因为监管机制的欠缺,导致很多企业的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即便有,处罚力度也相对较轻,因此,很多企业在衡量违法成本与收益所得以后,还是会选择维护企业自身利益,伪造或变造财务报表的事件也频频发生。

四、会计行业中诚信缺失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1.对经济秩序的干扰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便是一种“信用经济”,而诚信是支持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只有坚持诚信,才能够将市场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无论在资源上还是在人力上都能得到有效利用。但如果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便会导致职业道德的丧失,尤其是在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会计行业中,一旦虚假会计信息泛滥,投资者的对经济活动的判断便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社会动荡。

2.对股东利益的损害

资源配置体系中,市场经济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在现阶段,人们越来越将经济中心向股市中转移,企业也在股市中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支持。如果企业中存在诚信缺失,便会对股东利益造成损害,导致股票投资的可信度降低,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为构建起诚信建设耗费了非常大的精力,但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诚信缺失的代价相对较小,社会环境也因此恶化。如果长期以来会计诚信缺失得不到有效解决,便会影响到社会的其他行业,进而使经济市场的秩序昂是,对社会整体环境产生影响。

4.对会计行业的污染

会计行业中诚信缺失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涉及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还会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造成行业整体性的形象受损,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严重污染。

五、解决会计行业中诚信缺失的主要措施

1.强化构建政府诚信

前文提到,在整个社会诚信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诚信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有着基础与保障的中不要作用,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强化构建政府诚信是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强化构建政府诚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强化政府政策的诚信,在政策的制定、实行以及完善过程中,都要以民为本、诚信处事;其次,强化政府法制的诚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构建健全的法制行政体系;再次,强化政府行政的诚信,将传统的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最后,强化政府经济行为的诚信。

2.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

在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从业人员诚信缺失的方法;第二,加强企业会计部门的问责制度,提升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与岗位责任意识,在最大限度内降低企业出现会计工作失误的几率;第三,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相关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相关数据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构建企业会计诚信建设。

3.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自律

对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说,其也是社会的一个主要主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社会主体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时,会本能的趋向于前者,因此,在道德心理上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意识的相关强化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自律,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要强化会计工作人员对道德的认知,还要营造出一个相对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会计从业人员从心理上正确认识会计职业道德,完善职业诚信。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例2

1992年我国爆发了第一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事件――深圳原野,随之几年又有一系列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被曝光,此时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不是单个的上市公司的造假,而是一场大面积的会计诚信危机。如果是单个公司造假,那是个别现象,但当出现上市公司大面积会计造假时,人们就不再关注个别主体的特殊性,而是开始认真地反思:是制度的因素还是道德文化的丢失?有人认为当今社会经济利益主导人们的心灵,传统的诚信道德几乎沦丧,于是大声疾呼加强教育;也有人认为道德约束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应该加强立法,从重处罚。在这十多年中,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会计行为加以约束,同时呼吁会计诚信教育,但无实质性的措施。国家和公众都呼吁会计诚信教育,但是多年来会计诚信教育并未有实质性的进展,那么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定位或作用究竟如何?我们该怎样实施会计诚信教育?在分析之前,本文首先对会计诚信问题作一下简要地分析。

一、会计诚信问题简析

1.会计诚信问题的含义:诚信是指诚实守信,不欺诈,会计诚信是指人为造成的会计信息所表达的内容与实际经济活动是否相符。会计诚信问题的含义则要复杂一些,以往的研究并未对此有专门的讨论,本文认为会计诚信问题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1)会计诚信问题是已经存在的一种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2)这种现象已经对社会造成了相当程度的麻烦,是急待解决的矛盾;(3)会计诚信问题不只是故意造成会计信息所表达的内容与实际经济活动不相符这一简单结果,而是这个问题从其产生可能性到最终形成的一系列的过程以及该过程所涉及的事务的总和。

2.会计诚信问题的发展与现状分析: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从春秋时代到先秦儒学再到宋明理学对于诚信道德都很重视。但我国古代重农轻商,所以在商业方面诚信制度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相反却出现了“无商不奸”的说法。即使在今天的社会,虽然不再认为“无商不奸”,但伦理道德中的诚信观念和经济领域里的诚信制度也仍然还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定位

1.会计诚信教育定位的意义: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曾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可信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仅有2.51%的总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可信,可见上市公司会计诚信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此严重的会计诚信问题,单靠立法、处罚,能治理得了吗?回答是否定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会计诚信教育肯定是起作用的,但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地位究竟如何以及在该地为下会计诚信教育如何实施,却是一个应该值得明确的问题,只有明确了它,才能真正地实施好会计诚信教育。

2.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定位:道德文化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能在短时期内更迭或变迁,而道德文化的改变却是一个逐渐的,漫长的过程。但道德文化一旦为个体所接受,并内化于个体的身心,形成一种信念,便对个体的行为有极强的,长期的约束力。也正是如此,才决定诚信道德对个体行为的约束是基础的,深远的。会计诚信道德是诚信道德中的一部分,它要随着诚信道德的大环境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单个的突飞猛进。道德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靠教育,所以这也决定了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定位:从纵向讲,会计诚信教育不能起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的作用却是基础的,深远的;从横向讲,会计诚信教育要随着诚信道德的大环境的发展而进行,不可能抛开大环境而唯独让它超然卓越。

三、会计诚信教育的实施

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作用是基础的,深远的,所以会计诚信教育应该是势在必行,常抓不懈;会计诚信教育不能脱离诚信道德的大环境,故此会计诚信教育要与其他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具体来讲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诚信教育要选定正确的范围。近些年,很多人对会计诚信及会计诚信教育进行分析,其重点是强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无论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是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其立足点都是会计人员,也就是说会计教育的范围限定在会计人员。这表面上看很顺理成章,但深究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却觉得将教育范围限定在会计人员,不但范围过于狭窄,而且也未必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本文认为要清楚地认识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就应该透过事情的表面,识别出会计诚信缺失的真正主使者。

通过对近些年会计诚信缺失案例和有关会计诚信实证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诚信缺失的真正主使者是公司的管理层或决策者,而会计人员往往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工具,在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非会计人员。再者,在较大的公司集团里,管理层或决策者往往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运作虚假会计信息,作为普通的会计人员很可能都不能洞悉其中的缘由。如此情况下,我们把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限定在会计人员,这不但是范围狭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此教育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假如把公司的管理层或决策者纳入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让他们懂得会计知识,接受诚信观念,树立法律意识,这不但有利于会计诚信,也对公司的经营有益无害。另一方面,无知者无畏,如果让管理层或决策者有所知,即有法律意识,有诚信观念,那势必对他们构成一种约束。曾经有一个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证分析:他把公司管理层的文化程度与公司诚信问题做相关性研究,其结论是文化程度越高,诚信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点从侧面证明了把公司的管理层或决策者纳入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的必要性。所以本文认为会计诚信教育范围除了会计人员还应包括公司的决策者及其他相关人员。

2.会计诚信教育要有一个有力的实施者。目前,我国会计诚信教育主要是一些会计职业团体对团体成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其覆盖面并不广泛,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的高校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会计诚信方面的教育,其形式也多是空洞的说教。其实会计诚信教育已经呼吁了很多年,但会计诚信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是零散、不系统的,似乎是并未有效的正真实施过,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有力的实施者。如此一来,就是有好的会计诚信教育的方法或内容,但也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实施。所以国家必须确定一个有效的会计诚信教育机构来指导会计诚信教育,并有能力把会计诚信教育对象约束到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内。

3.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该切合实际,不能流于形式。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新问题的不断涌现而必然会相应的有所变换。所以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应与社会的现状相符合,应该切合实际。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优秀的道德传统,但目前是伦理道德中的诚信观念与经济领域里的诚信制度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应重点放在传统伦理道德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应加强会计诚信观念与个人荣辱观的融合;而不是死记硬背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条条框框。

会计诚信教育的方法应该行之有效,避免空洞的说教。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过去过于注重会计技能教育而忽视了诚信道德教育。其实会计技能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割裂开来,双方应该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抛开了会计职业道德,单纯进行会计技能教育,那会使会计变成了数字游戏,不会发挥出会计事业的真正作用;离开会计技能,单纯的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那只能是一种空洞的说教。会计技能与会计职业道德应该融合在一起,在会计技能与方法中应贯穿着会计职业道德的思想,某些会计职业道德可以融入到会计原则之中,去判断会计方法的恰当与否,使会计技能真正的为会计事业服务

4.会计诚信教育要立足诚信道德的大环境,积极寻求其他方式的配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在与周围的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会计诚信也是如此,它不能脱离大的环境而孤立地存在,孤立地就会计诚信而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这本身就陷入了哲学中所说的孤立的、片面的、机械论的观点。通俗点说就是不可能单纯通过会计诚信教育而达到“举世皆混,维会计诚信独清”。所以会计诚信教育应与其他方面的诚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会计诚信教育要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播和法律处罚。只有会计诚信教育对象具有法律意识,法律才能在事前对他们起到约束作用,另外法律知识和法律处罚虽然不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但是处罚的结果却对会计诚信教育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种惩恶扬善的氛围非常有利于会计诚信教育的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还要积极利用舆论宣传的配合。会计诚信教育机构的教育虽然是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但他的覆盖面并不十分广泛,舆论宣传不但范围广而且易于营造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会计诚信教育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参考文献:

[1]胡霞:对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缺失的思考.经济师,2003(12)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例3

建立一个有效的理论框架去解释会计诚信缺失这一国际难题的机理,找出症结所在,从而指导会计行为主体的行为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胡玉明指出,中国会计造假泛滥的原因是现代企业制度和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造成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者。当美国股市神话安然公司等国际性大公司出现严重的会计问题,及进一步了解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之后,有学者开始强调过分崇拜市场力量,民间自律模式不见得是最佳选择。说法种种,但是至今都很少触及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机理。关于会计诚信的研究经典文献,杨雄胜提出,中国的会计诚信缺失是因为中国会计陷入了“囚徒困境”缺少真正的委托人,但是作者局限于概念上的论述,而将主题转向会计“道德自由空间”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尖锐对立上,指出只有一种解决措施:让单位负责人完全负责。竺素娥提出的会计造假的供求分析,仅限于应用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没有充分考虑实践运作方式。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例4

1.会计越发展 政治越文明——论会计审计的政治环境及其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之我见

3.当前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研究

4.论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关于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思考

7.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问题之我见

8.世界银行充分肯定我国会计审计准则改革成就——解读世界银行《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

9.浅析会计审计中的会计核算方法

10.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11.政府购买会计审计服务的绩效评价研究

12.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研究动态:国际视野与无形资产视角

13.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4.会计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要素及措施分析

15.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分析会计审计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17.公允价值计量:中国引入绿色GDP理念和环境会计审计的重要前提

18.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

19.探析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策略

20.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对策探究

21.关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22.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

23.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的研究

24.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会计准则趋同与会计审计跨境监管——由中概股风波谈起

25.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

26.关于现代会计审计技术的思考

27.国际会计公司成员所的审计质量——基于中国审计市场的初步研究

28.基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价值的研究

29.基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价值的研究  

30.浅谈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31.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审计监督和风险防范

32.对会计审计实验教学评价标准与环节设计探讨

33.谈提高会计审计质量与会计监督的措施

34.我国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5.提高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策略探讨

36.会计审计以及会计财务核算浅析

37.探究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

38.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

39.会计审计在企业经济效益探讨

40.分析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

42.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43.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的现状与未来

44.会计审计制度改革中审计稳健性的概念体系构建

45.对企业会计审计存在问题的分析

46.提高企业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策略探讨

47.面向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研究

48.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49.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0.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分析  

51.会计审计对工程财务管理的促进意义研究

52.会计审计的风险影响原因分析和信息化审计对策探微

53.基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价值的研究

54.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分析

55.对于会计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要素及措施分析

56.解析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

57.探析提高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对策的分析

58.浅谈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59.论企业内部会计审计

60.会计审计的诚信价值与信任机制重构

61.探讨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

62.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

63.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的历史丰碑——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会上的发言摘要

64.简析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问题及建议

65.探讨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的重要性

66.新会计准则下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相关思考

67.对企业会计审计存在问题的分析

68.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的若干研究论述

69.会计审计对财务管理的促进意义研究

70.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1.浅析在国营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当中的经验

72.海峡两岸会计审计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以福建省先行先试为平台

73.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74.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考量

75.我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76.会计审计质量与会计监督的提高途径分析

77.企业会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8.美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及其启示

79.国际会计审计及其监管的最新发展与中国对策——欧盟国际会计审计发展大会综述

80.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81.对新会计准则下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的若干思考

82.解析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

83.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84.探究关于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思考

85.现代经营理念下企业的会计审计问题及对策

86.提高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策略探讨

87.浅谈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88.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中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89.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与博弈分析

90.探析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91.探讨企业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

92.新会计审计准则对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

93.对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94.新会计准则下的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审计风险

95.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有效策略分析

96.会计审计工作对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路径构建

97.会计独董、治理环境与审计委员会勤勉度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例5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各高校普遍设置了会计专业,数量庞大的会计专业人才涌入社会,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便凸显出来,这便是会计专业人才的诚信教育问题。潘序伦先生曾言:“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然而,近年来各种上市公司丑闻及经济贪腐案件之类社会负面事件往往会伴随着会计造假、舞弊,会计事务所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等报道,可以说,会计人员的诚信问题非常严峻的摆在我们面前。

二、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分析现状

1.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现状

当前高校专业是学生将来就业方向的基础,高校就专业而进行的“专业培养”则是未来社会人才的构成。而大学期间,正是学生价值观念体系形成的关键阶段。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与未来反映在各类单位或部门的报表信息可信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1)普遍开设相关课程

一方面,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常设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会计法规》等都是常见的开设课程;另一方面,从保证学生就业的角度考虑,各高校一般都建议或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在在校期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则是必考科目。此外,有些学校也会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会计诚信教育。

(2)形式重于实质

高校中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程的设置是一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和学习引导。虽然各高校会计专业平普遍开设的关于诚信教育普遍开设相关课程,但其主要教学方法依然是照本宣科,而学生的学习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的死记硬背,完全违背的诚信教育的初衷,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诚信的缺失,无论对于何种专业,什么性质的工作,其形成原因必然有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其中外因只有作用于内因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分析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关键要看内因是什么,又是以何种路径影响于学生的。

(1)社会整体环境的负面影响

不得不说,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大幅度进步发展的同时,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很多时候,个人能否得利,能否得到发展成为判断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牺牲诚信道德,这在社会各行业中都有体现。

(2)高校重视程度不高

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投入上,大多集中在财务理论与会计技能实践等两个方面,而对于会计诚信教育,相关考核很难进行,无法进行量化,同时相关工作成效很难有实质性的体现。

(3)专业教师的工作经验不足,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明确

高校教师队伍中,大多具备较高的学历,在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方面具备深厚的基础,在专业教学方面完全可以胜任,但由于高校教师普遍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工作经验丰富、阅历丰富的教师更是不多。四是学生自律意识不强。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是和我国经济变革时期基本重叠,受社会当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学习和工作时功利目的性较强,过于关注自身的发展,追求经济现实利益。

三、促进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进一步完善的相关建议

1.构建诚信为本的会计文化

一种文化的构建,需要的整体外部支撑到位。诚信为本的会计文化,从法律制度角度来说,应该严格追究违反经济法规,存在会计舞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加大从业人员的违法成本,从而起到警示作用;从政府引导角度来说,应该建立健全财务违法举报渠道,保证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一个较为妥当的保护,不能使举报人因举报而失业;从行业自律角度来说,应该积极引导市场的正当竞争,特别对于资本市场与审计市场,充分的竞争才能不断暴露缺陷,才能引导和挖掘实际需求,才能凸显客观公正的会计与审计信息的重要性,才能让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诚信对于其职业与行业的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性。

2.改进高校诚信考核体系

大学生诚信考核体系的建立早已不是新鲜事物,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实施也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但就目前来看,其实际效果微乎其微,在大多数高校中诚信档案变成了一种形式,一种感觉多余的任务。归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与社会接轨的问题。必须关注高校诚信档案体系与社会诚信体系的链接问题可以提供一个网络平台,将其纳入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和公安部门的“联网核查系统”,使其严肃性和以获取性得以提高。

3.完善多维诚信教育模式

良好的会计诚信教育模式,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充足的、合格的师资;科学的、完善的教学内容;系统的、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对于师资而言,各高校可以在引进专业教师队伍时考虑实际工作经验的因素,招聘一批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人才,或者将是否具有从业经验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另外,与社会合作,从社会引进高水平的兼职教师也可以作为一个选择,这在提供较为生动实际的教学的同时节省师资成本。当然,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经验培训,如提供一些工作体验机会,或者聘请专门人员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等都可以作为补充措施来强化师资能力。

对于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言,在保留基本的课堂书本教学的同时,提供较为生动的案例教学,以及诸如到企业、法院、监狱的实际观察体验式教学等模式也是合理的补充。此外,如会计案例情景剧,模拟法庭等更具参与性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将诚信教育内容很好的融入其中,发动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性,教学相长,多维度的诚信教学模式的构建则不再只是空谈。

4.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自律意识的养成,应以恰当的引导,群体性氛围的影响和外部因素的带动为主要措施,决不能以强制性手段进行外部影响。在自律意识的引导上,自我修养的提升是关键,其具体可以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优秀的传统读物,现代影像制品供学生借阅或观看等方面着手。在群体性氛围的影响上,氛围的营造和建立是关键,其具体可以从举办主题班会,主题宣传日,举行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等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校园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等诸多方面着手。在外部因素的带动上,本文上述分析的相关因素均为关键,自律以他律之果为范,当外部因素如社会普遍重视诚信道德(用人单位招聘要求、银行授信参考、企业合作重视等),存在一个良好的外部约束机制时,自律便会更加自省自觉。

参考文献:

[1]尹彦.高校诚信教育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评论,2012,(4):21-23.

[2]汪燕芳,伍春姑.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再思考[J].财会通讯,2011,(12):136-137.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例6

我国资本市场发生过诸起“xx事件”,如“琼民源事件”、“红光事件”、“银广夏事件”、“郑百文事件”、“蓝田事件”、“猴王事件”……等等,让人们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公信力产生巨大的怀疑。鉴于最迫切需要会计诚信的领域是资本市场,是上市公司,同时由于会计信息是有信息内涵的,会计诚信失范企业传达给市场主体的会计信息是经过人为造假或操纵的,那么市场主体以这种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显然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也会误导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监督和宏观调控,显然会产生严重的不经济后果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因此上市公司塑立会计诚信显得是多么重要,本文的讨论对象主要针对上市公司。

1、上市公司会计诚信失范行为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我国证券资本市场建立以来,很多企业围绕着“上市”及其后续的一系列企业自利性经济活动中,为满足自身的利益,出现了很多的企业会计诚信失范行为,频繁地进行会计造假或会计操纵。概括地分析,上市公司的企业会计诚信失范行为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1)为获取上市资格、扩大募股资金的造假或操纵行为;(2)上市后为继续融资的会计造假或操纵行为;(3)为维持上市资格、避免停牌、摘牌的会计造假或操纵行为;(4)炒作股票、谋取暴利的有关会计造假或操纵行为。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特殊性和国情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在企业会计诚信失范行为中卷入了地方政府因素,鉴于引发此类会计诚信失范行为的特殊性,本文讨论的对象不涉及因行政因素介入的会计诚信失范行为,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独立的自利性的自主控制的会计诚信失范行为,因为只有这类行为才是市场经济中本应可能存在的市场经济行为,也只有此类行为才能为本文所倡导的外部监督机制所约束。

2、诚信略论

诚信,即诚实守信,在我国五千年前的民族文化孕育过程中,其相应内涵其实就已经产生。“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言必行,行必果”、“行非信,无以立”,这些家喻户晓的古典信条都闪烁着诚信为本的思想光芒。儒家先圣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并把“信”与“仁、义、礼、智”一样作为极为推崇的人身美德,并视“与朋友交而无信”为不耻。

在当代,我国已经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而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这也是西方社会市场经济多少年来发展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基本市场行为准则。信誉与诚信是捆绑在一起的“孪生兄弟”,诚信无疑是构筑良好信誉的基石。在市场经济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背弃了诚信去谋取一已私利无疑都是“竭泽而渔”。

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这几年,国内上市公司会计公信力备受质疑,主要是受会计造假和会计操纵等行为的影响,也就是说会计主体,具体而言是企业管理层及其控制下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诚信已经出现失范。国内上市公司会计诚信出现失范问题并非一日之寒,会计监督主管部门乃至国家领导人深刻认识到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因为如此,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2001年4月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题写了“不做假帐”四字校训,同年10月在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又做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的16字指示,赋予会计诚信回归殷殷期望。

国内会计界不平静,国外更是不平静,2001年底,作为具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美国,出现了能源巨头安然公司会计造假案东窗事发,并导致破产,而且还伴有昂贵的“殉葬品”――引致审计该公司的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之一的安达信倒闭。随后,世界通信公司、施乐公司、默克公司等诸多世界商业巨头涉及会计造假丑闻,会计诚信顿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国内外上市公司的会计公信力在近几十年来受到了最严重的挑战。

在上述国内、国际的大背景下,我国会计主管部门财政部因势利导,则于2003年3月专门发文《财政部关于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发起重塑中国会计公信力活动,高度重视会计诚信建设,希望重塑中国会计公信力。

3、本文讨论的出发点:完善制约会计诚信失范的外部监督环境

《财政部关于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主要是从会计诚信的主要执行者――会计从业人员着手,期望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会计诚信教育,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造就会计人的“金刚不坏之身”,堵住会计诚信失范的“黑洞”。根据矛盾论,外因皆因内因而发生作用,因此即使“威逼利诱”(外因),只要会计人仍然坚守了会计诚信的最后一方净土(内因),会计诚信“大厦”就不会最终坍塌,这算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理想结果,也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始出发点。

我们并不否认加强对会计诚信的主要执行者――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起到一定抑制会计造假、促进会计诚信回归的作用,而且应该说还是促使会计诚信回归的重要依赖举措。结合中国实际,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加强企业管理者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会计诚信教育其实是同样不容忽视的。

我国会计诚信失范的内在原因方面,有会计学者认为并不能简单地论定为会计工作者道德沦丧,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缺少真正的委托人(也即所有者缺位或者产权不明晰问题),我们亦对此表示认同。来自于经济学家的观点是:产权是“诚信”的基础,明晰的产权是人们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只有追求长远利益的人才会讲“诚信”。而现实是国有企业产权不够明晰,说的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国内上市公司多是国有企业,存在所谓的“所有者缺位”或者产权不明晰问题。而美国很多上市公司则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化(产权倒是明晰的),公司控制权落入经理人之手,缺乏真正关心企业长远利益的所有者。结果便导致“(会计诚信原则产生于委托关系较为确定的时代。)人类一旦进入只有人而没有委托人的契约关系时代,原有的会计诚信实现机制就遇到了挑战(杨雄胜,2001)”。因此,只有造就更多的与企业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的产权明晰的企业所有者,以此为基础完善公司治理,会计诚信失范的内在症结治理才会有所改观。

会计职业道德因素和企业所有者问题(产权问题)对会计诚信建设的内在影响(会计诚信失范的内部症结所在),本文不多做讨论,因为目前对于中国而言都还是大难题。本文更多地从务实角度出发,从会计诚信建设的外部监督制约方面多下功夫,期望从外部生成一个让会计诚信执行者(整体而言是会计主体,具体而言则是其管理层及其控制下的会计人)想造假、想违背诚信原则都十分困难的外部监督约束环境,借助于外力来制约会计诚信失范行为。而制约会计诚信失范的外部监督环境的形成,则主要取决于对会计诚信执行者进行监督的外部监督力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简称CPA)、政府监管部门(如证监委、政府审计部门等),以及社会舆论与良知。

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化模型来揭示会计诚信失范的外部症结所在,进而导出完善制约会计诚信失范的外部监督环境的政策取向。

4、会计诚信失范的外部症结及其治理:一个简单模型的解释

假定会计诚信执行者的行为符合经济理性人假设,则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在违背会计诚信原则进行会计造假时,必然会对会计造假行为的预期效用进行衡量,诚信失范一般只有在该行为预期效用严格为正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即符合他们自身的“成本效益原则”。

我们采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表示会计诚信执行者采取诚信失范策略的预期效用U=(1-P)*E[u(i)]-P*E[u(c)],从理论严格上讲,要假定会计诚信执行者具有单调增加的拟线性效用函数,其它财富所带来的效用标准化为零。我们通过该模型揭示会计诚信失范的症结所在及其治理对策,我们认为这个简单模型能够恰当地揭示问题的实质。

函数变量及表达式说明:

u:会计诚信执行者的效用函数。

i:诚信失范收益,会计诚信执行者违背诚信原则的失范行为如果没有被外部监督力量发现所获得的收益。

P:会计诚信执行者违背诚信原则的失范行为被外部监督力量发现受到惩罚的概率(为讨论方便本文假定失范行为被发现就会受到惩罚,放松假定并不影响讨论结果)。

本文所指惩罚为广义,行政、法律、竞争的市场、社会等都会施加各式各样的惩罚,如罚款、刑事处罚、市场份额丧失、名誉损失、丧失市场竞争力、舆论征讨等等。

c:诚信失范成本,会计诚信执行者违背会计诚信原则的失范行为如果被外部监督力量发现而受到惩罚所付出的代价或受到的损失。

表达式(1-P)*E[u(i)]:预期诚信失范收益,会计诚信执行者违背会计诚信原则的失范行为没有被外部监督力量发现而获得的期望效用。

表达式P*E[u(c)]:预期诚信失范成本,为会计诚信执行者违背会计诚信原则的失范行为被外部监督力量发现受到惩罚的期望效用损失。

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当预期效用(即函数值U)大于零时,会计诚信的执行者才会采取失范策略,反之则采取遵守诚信策略。为了降低会计诚信执行者选择诚信失范策略的可能性而更多地选择遵守诚信策略,就是要尽可能地让函数值更多地落在小于0的区间内,并且尽可能远地偏离原点,那么可采取的对策有:

(1)增大预期会计诚信失范成本P*E[u(c)],进一步而言就是增大c(即增大诚信失范成本)和增大P(即增大诚信失范行为被发现受惩罚的概率)。

(2)降低预期会计诚信失范收益(1-P)*E[u(i)],进一步而言就是降低i(即降低诚信失范收益)和增大P。

5、治理会计诚信失范对策的拓展分析:外部监督环境的构筑

5.1降低会计诚信失范收益i及其政策取向

由于降低会计诚信失范收益的政策取向余地不大,本文不做重点讨论,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即通过对上市公司“壳资源”的治理可以降低这方面带来的相关正效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的初衷很大一方面就是为国有企业解困“输血”,为此,不少国有企业一方面是为了争取上市资格进行会计造假,另外一方面在业绩持续滑落时为了保持配股资格、避免已经形成的壳资源丧失而进行会计造假。除了企业个体行为之外,很多时候还会介入行政因素。之所以出现这种不正常现象,就是因为中国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是稀缺的,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壳资源”的治理,可以减少通过“壳资源”“寻租”现象,有助于减少会计诚信失范行为。

5.2 增大会计诚信失范成本C及其政策取向

5.2.1 形成对会计诚信失范行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不敢违法的外部法律监督环境

应当说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经济法律法规对会计诚信失范行为有不少法律处罚制裁规定,但是实际上对会计诚信执行者的法律威慑力怎么样?实际情况恐怕不太令人乐观,否则也不会出现如此多的“xx事件”了。究其原因,如果不是因为法律规定对会计诚信失范行为立法的空缺,那么就是执法力度或者惩处力度不够问题。因此司法介入产生的诚信失范成本有待加强,而其关键是要对诚信失范行为的惩罚制裁要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进而达到不敢违法的效果(主要取决法律惩处的力度)。如果整个司法制度形成了一个让诚信失范者承担不起诚信失范成本的大环境,那么诚信失范成本所产生的威慑力将足以使会计诚信执行者望“失范”而“却步”,从而导致会计公信力的提高。

5.2.2 构建完整的多层次的会计诚信信用体系,让竞争的市场来惩罚、制约诚信失范者

增大会计诚信失范成本的另一个方面是构筑完整的多层次的会计诚信信用体系,形成对会计诚信执行者监督制约的外部市场环境。

完整的多层次的会计诚信信用体系应该包括三个层次:(1)会计主体诚信信用体系;(2)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信用体系;(3)企业经理人会计诚信信用体系。值得幸喜的是,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已经尝试建立会计主体会计信用体系,如上海市2001年底出台《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并于2002年初评出100家A级会计信用单位,无意是对会计诚信的有力褒奖。而广东省财政厅在2003年的专项文件里则提到“研究建立和实施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制度”。

就会计主体诚信信用体系而言,我们认为不能只是建立正面的信用体系,更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开放的可共享的囊括所有企业的信用数据库,信用褒奖与处罚都录入信用数据库,尤其要公示反面形象。在竞争的市场里,诚信失范主体将会为它们的失范行为付出代价,它们的市场交易成本必定大大增加(即导致会计诚信失范成本加大),从而让它们不得不回归会计诚信轨道。

对于会计从业人员会计诚信信用体系和企业经理人会计诚信信用体系也可以类似建立,所有的奖惩记录均在信用数据库中有记载,让竞争的市场来选择褒奖与惩罚。

对于信用体系的建立,由于是公共产品,建议由政府部门承建和维护,可以分地区进行,然后进行区间互连、共享和开放,而录入的褒奖处罚等诚信记录则要经由官方确认。

会计诚信信用体系的作用机制体现在赋予了会计诚信执行者(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正声誉和负声誉,并在会计主体竞争市场、经理人市场和会计从业人员竞争市场发挥“(信用)声誉机制”作用,由市场来选择褒奖或惩罚(不仅仅是交易成本增减问题,甚至是生死存亡问题),而来自市场的褒奖与惩罚往往比行政的法律的更为有效,从而大大增加了会计诚信执行者的诚信失范成本,形成制约诚信失范行为的市场环境,我们认为这是促使会计诚信回归的有效办法。

5.2.3 建立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市场

增大会计诚信失范成本的还一个方面就是让外部监督力量之一的CPA在审计业务方面保独立、客观和公正。CPA对会计诚信失范的制约机制作用体现在:发现会计主体的诚信失范行为,在不与会计主体合谋舞弊的前提下(即保持独立、客观和公正),让会计主体要么根据CPA的意见进行财务调整,要么在拒绝调整的情况下被CPA出具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如果是这样,那么会计主体将因为CPA的公正行为承担巨大的诚信失范成本,如:来自资本市场自身的惩罚、受害者的诉讼、引致政府监管部门查处等等。

5.3 增大会计诚信失范行为被发现受惩罚的概率P及其政策取向

加大P,即加大会计诚信失范行为被发现受处罚的可能性,不但能够增加预期会计诚信失范成本P*E[u(c)],而且能够降低会计诚信失范收益(1-P)*E[u(i)],因此关系重大。要加大P值,则关键取决外部监督力量。

5.3.1 社会监督者:CPA

对于CPA而言,加大P则要求CPA有着良好的执业质量,为CPA制约机制发挥作用创造前提。而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则取决于事务所的执业能力和执业的独立性,很多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之所以未能发现,倒并不是因为CPA的执业能力太差了,往往是独立性太弱了,无法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业务。因此要提高执业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这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强CPA职业道德操守、CPA(这里指事务所)规模化和增加CPA的违规成本。

第一点的意义就不用过多讨论了。事务所的规模化减少了事务所被个别业务收入“胁迫”或“购买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增加CPA的违规成本方面,其实本文的成本效益分析逻辑也可以套用。如果CPA顾忌到来自审计市场和监管部门赋予的违规成本无法承担的话,CPA将尽量保持独立、客观和公正,那么上市公司诚信失范的行为就会少一些,或者失范行为会更多地被公开。在此,我们有必要引用一个博弈论的经典模型――“小偷与守卫”模型(可参:谢识予,1997)来说明对违规CPA的惩罚(是其违规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取得的良好效果。我们可以把作弊的公司比做“小偷”,而将执行独立审计的CPA比做“守卫”。从“小偷与守卫”的经典博弈模型中,有如下启示:加重对守卫(CPA)的惩罚在短期中的效果是使守卫真正尽职,而在长期中则起到了抑制盗窃(本处可理解为公司舞弊)的作用。由此看来,通过加强惩罚力度赋予CPA足够大的违规成本将对CPA是否坚持会计诚信原则有着积极的影响。

5.3.2 政府监管部门

加大P,对政府监管部门而言,就是要加大对会计诚信的监督检查力度和监督检查范围。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检查和对会计事务所进行执业质量检查,都会增加政府监管部门发现会计诚信失范行为的可能性。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很多会计失范行为就是政府监管部门通过组织财经检查而发现的,前文也有提及。

5.3.3 社会监督者:社会舆论与良知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例7

诚信作为会计行业的规则与根本,也是会计业务合法、合规开展的基础,对于会计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会计行业本身所存在的缺陷,我国会计行业社会诚信缺失严重。特别是会计行业业务处理进入信息化,为各种会计违规操作提供了空间,对于会计审计诚信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关注会计审计诚信问题,提高会计审计诚信度,已经成为完善会计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措施,这对于提高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水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会计审计诚信管理问题分析

(1)对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重视不足。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诚信会计审计在规范企业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措施,导致企业的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缺乏相应的约束,各种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时有发生。

(2)企业会计审计诚信环境有待优化。现阶段在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方面,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会计审计诚信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会计审计文化氛围。这就导致一些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修养,经常出现一些弄虚作假的会计审计违规问题。

(3)当前会计企业审计信息安全问题较多。当前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已经步入信息化阶段,信息化的会计审计工作非常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但是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容易产生各种信息安全问题。企业会计审计信息很容易出现被篡改或者是泄露的问题,再加上一些会计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或者是违反授权违规操作,都有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出现会计审计诚信缺失的问题。

(4)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缺乏诚信教育。当前一些企业对于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主要是侧重于会计审计工作专业知识以及业务能力方面的教育培训,而忽视了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诚信价值观的教育,诚信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势必会造成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发生。

二、企业会计审计诚信体系建设措施研究

(1)完善会计审计相关诚信制度的建设。健全系统的制度建设也是会计审计诚信机制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企业会计审计诚信建设,重点是要推行企业的会计委派制度与会计审计制度。通过实施会计委派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由于外部压力而出现会计业务弄虚作假行为,进而在企业会计工作上建立诚信审计新秩序。其次,在会计审计诚信问题方面,还应当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制度的建设,重点治理会计审计工作中的信息作假行为,通过严肃处理会计审计违规人员,为会计审计工作人员树立诚信信条,实现会计审计工作应用的功效。

(2)为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建立信用档案。为了确保企业会计审计诚信,在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管理上可以借鉴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的做法,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建立个人诚信档案。通过个人诚信档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工作进行记录与评价。并可以采取设置诚信等级,实时动态管理,进而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形成约束,让会计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诚信建设的重要性,进而让会计审计人员对违规审计有所顾忌,提高违规审计成本,避免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失信行为的发生。

(3)优化会计审计诚信环境的建设。确保会计审计诚信,必须在企业内部进行会计审计诚信体系的建设。对于会计审计诚信环境的建设,首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对企业的经济环境与管理环境进行优化,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强制措施,并对会计审计管理方法与手段进行强化约束,通过在企业内部构建有利于诚信实施的空间,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

(4)确保企业会计审计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也是企业会计审计诚信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会计审计诚信机制建设也应该注意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信息的安全可靠。首先,应该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信息化的标准与规范,通过强化对于会计审计信息的检查与监督管理,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信息的安全、可靠与准确,确保会计审计工作的诚信度。其次,应该注意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程度,对于涉及到会计审计信息方面的内容,在会计信息系统的登录操作上,应当设置相应的授权登录、加密处理以及权限设定,通过这些措施避免会计审计信息出现篡改或者丢失的问题,为会计审计诚信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5)培养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诚信理念。当前一些企业在开展会计审计工作中出现诚信缺失,除了企业环境因素影响之外,更多的是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定位不准以及诚信理念价值观不正确造成的。因此,必须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诚信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诚信价值的教育培训,让企业的员工认识到诚信理念不仅仅是会计审计工作的要求,更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准则。同时通过诚信教育,对会计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让会计审计人员准确地定位自己,进而降低会计审计道德风险,确保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诚信开展。

三、结语

诚信是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确保会计审计质量更应该将审计诚信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及信息化环境下,应该按照会计诚信审计的要求,营造会计审计诚信环境,优化会计审计诚信机制,进而确保会计审计工作诚信价值观的树立,推动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为辽宁大学医院)

参考文献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61-01

一、活动目标、活动准备

通过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诚信知识,明确诚信内容及意义,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调查分析的综合能力,进一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袋,使学生对自己的“诚信度”有一定的评判能力。

情感培养:通过主题活动使学生认识讲诚信的重要,失信的危害,体验诚信情感,增强学生以德立身,诚实守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能力。使学生崇尚“诚信”,把“诚信”作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设计理念:由于诚信只是一种道德规范,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力不如法律那么强大,因此学校通过建立学生诚信记录机制,将学生的不诚信记入个人的诚信档案来增强学生自律性的做法是一种尝试。其最终目标是让诚信观念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自发地去讲诚信,树立讲诚信是符合自己人格特征和身心发展需要的观念。这种用打分的办法来评判学生的诚信度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该主题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的统计等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具有可操作性,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学习结论的开放性。

活动对象:闫屯中学全体学生。

活动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讨论法。

活动准备:1.设计调查问卷表;2.发动全体同学都参与诚信故事、格言收集。搜集同学中的诚信故事,排练小品、准备幻灯片、动画等;3.准备采访录像;4.将自己对“什么是诚信”的理解写成文字材料;5.摘录有关“诚信”的广告词、宣传标语、口号;6.制订班级“诚信公约”。

二、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开展调查活动,了解社会诚信状况。

针对目前社会上“德育工作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的指责声,学校优化德育外部条件,创新德育方法,设计生活化的德育调查活动,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的诚信课题让学生参与,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开展社会诚信事例调查活动。各班围绕诚信主题设计调查问卷,把学生分为调查小组,每组调查一个内容,并做好记录。其次,开展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原因调查活动。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通过书报资料、网上资料寻找原因。另一组通过走访校长、家长进行原因考证,填写调查记录表。最后整合汇总调查结果,撰写报告,得出小组调查结论。在调查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失信现象成为当前社会生活和道德领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影响着人际和谐、事业成败乃至民族兴衰,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第二阶段:开展“让诚信回归”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首先,学校开展“让诚信回归”主题班会活动汇报调查结果:调查小组用多媒体展示结果。有讲诚信感人事例的文本资料,也有实地调查的数据统计图;表演情景剧: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迟到》校园情景剧。创设诚信道德情景:设置集体活动中的道德两难问题,让学生现场参与角色,体验诚信情感;开展诚信问题大辩论:讨论的主要题目是“诚信的好坏对社会风气有什么影响?”“怎样减少身边不诚信事件的发生,怎样以调查到的诚信感人事例为榜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辩论使学生崇尚“诚信”,远离欺诈、作弊,懂得诚实守信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落实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其次,进行诚信知识讲座。请校长、德育专家或政治教师讲解诚信知识,师生共同学习诚信定义和失信的危害。题目有《青少年诚信教育问题》《诚信――道德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脊梁》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有“社会风气使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移、群体行为之间互相有影响、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等方面。

第三阶段:1.开展让诚信回归校园活动,收集推广人际交往中坚持诚信准则的好方法:(1)查阅资料;(2)网上收集;(3)咨询老师。2.开展中学生讲诚信宣传活动:(1)通过晨会、班会进行宣传;(2)办一期讲诚信的专题板报,展示诚信感人事例带来的社会文明;(3)在校园宣传栏上开设讲诚信专栏,宣传讲诚信的方法;(4)开展“让诚信回到身边”金点子评比活动;在考试、错误改正、捡到财物等方面,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动全校同学参与诚信故事、格言收集和校园诚信的调查,制定诚信公约贴在班内用于警示,通过诚信道德实践活动,使诚信这一道德准则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形成坚定的诚信道德信念,实现礼于外,诚于内的活动目标。

三、活动评价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例9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俨然成为网络社会的主力军。当前各种信息通过网络效应快速传播,信息参差不齐、真假难辨,在这种环境下会计信息的传播也受到影响,虚假会计信息危害社会经济发展。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职业院校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会计专业学生强化诚信教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强化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

诚信是现代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市场经济离不开社会诚信,同样也离不开会计诚信。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从业人员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还是经济信息最初的提供者。出具失真的会计信息,必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一个会计专业学生若不具备诚实守信的品德,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 受到各种社会利益和现实条件的诱惑,利用专业技能掩盖财务造假,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二)保障会计行业良性发展

诚实守信是会计行业的核心价值取向,会计行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主席对会计行业做出重要批示:“紧紧抓住服务国家建设这个主题和诚信建设这条主线,推进行业科学发展。”高校为社会输送的专业人才必须兼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诚信品德的培养是高校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在人才培养的源头强化会计诚信教育,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诚信行为、养成诚信习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行业发展深层次的问题,保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更好服务于国家建设。

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失信现象对学生诚信造成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利益成为行动的主要驱动力,在这种利益追逐下难免会弱化诚信的观念,使传统的优秀道德的影响力进一步降低。道德事件、食品安全事件、商业诚信事件等社会上各类失信案例在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下,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消极作用, 严重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 使学生认为国家已经出现了诚信滑坡,从而学生自我也不太注重诚信品德的培养,久而久之助长学生漠视诚信的意识。

(二)职业院校会计诚信教育效果不理想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职业院校虽然开设有与会计诚信教育相P的课程,但效果却是不尽人意。开设课程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有会计诚信内容,但该课程是一门纯理论课,侧重于法规知识和条款的阐述介绍。其他课程教学中,教师重视课程内容的教学,很少延伸提到会计诚信问题。从事会计工作与会计职称考试挂钩,职业院校往往以如何提高会计职称考试的通过率为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考试,而忽略了会计诚信教育的本质,较少关注学生是否具备会计诚信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三)学生自主学习和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职业院校学生自觉性不强,而诚信问题与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有着直接关系。学生虽然对于诚实守信的品质持肯定的态度,但在面对日趋复杂的外界环境, 被利益驱动时也会有无法把握自我、约束自我,没能对不诚信的消极事件做出正确判断。这种违背道德的失信行为在触及自身利益时表现的尤为明显。而且在日趋残酷的就业压力下,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考取职称证书和提升专业技能上,学生自身对专业知识的过度重视必将对提升诚信教育的收效起到阻碍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强化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诚信教育的师生互动

所谓的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从实质上就是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内心出发挖掘出内心当中善的一面,并将其大力发扬使其思想进步的一种行为[1]。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人手一部手机,网络给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利用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工具学生可以亲自查询或借助网络整理的与诚信教育相关的话题与教师一起开展讨论。在网络平台各自不因身份的限制而有所规避,学生和老师可以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状态下聊天、 讨论,敞开心扉,不仅有利于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开展会计专业特点的诚信教育

在社会大环境的要求下,各高校会计专业对所培养的人才的要求虽说存在差异,但是总体上是达成共识的,需要培养的是“理论”要够,“能力”要强,“职业道德”要好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在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授课除了传授理论,还要通过教育引导、案例警示等教学方法对会计专业大学生道德品质进行塑造。会计专业注重实训,必须要把会计诚信教育与会计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会计诚信教育无时无刻地融入到会计实践中,在实务工作中,学生不仅能从会计的实际工作出发,洞悉社会的实践情况和实际需要,了解会计工作中的各种原则和规范,同时也是检查学生的会计诚信实效的唯一途径。

(三)重视诚信教育的网络宣传

学校将网络宣传教育的引领、氛围的营造作为提高思想认识、深化活动开展的重要抓手。借助院校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强化诚信教育宣传力度。如开设诚信教育专栏,推送诚信主题教育图片、诚信故事,便于学生即时查看并参与互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座谈会、论坛、演讲、征文、专题讲座等活动,对诚信进行集中宣传报道,传播诚信正能量,使诚实守信深入人心。学校还应该联动家长,建立家长微信群等,推送学校诚信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内容,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激发家长承担诚信教育责任的积极性,达到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

会计诚信问题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诚信是一种商业活动过程中,人们所要遵循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不光是经商活动,包括做人和做事都需要讲诚信。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其具体也需要讲诚信,这种诚信本身是一种制度下的诚信,同时这种制度也是会计诚信的基础,制度要通过有效执行洪湖才能实现真正的诚信。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到,军队会计诚信首先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其行为准则与制度的执行也密切相关,本文把军队会计诚信从制度、管理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解构,力图用经济学规范分析方法探求军队会计诚信的内在机理。从理论分析方法来看,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可“委托―”理论,本文也将用这一理论也进行分析。

一、基于“委托―”理论的军队会计诚信分析

“委托―”理论,即所谓的契约理论已经成为现代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论所研究的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显明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此外,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人。正因为存在不同经济人的角色,所以在这些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引起了委托人和人利益的偏离和冲突,就是所谓的“委托―”问题。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委托―”包含隐蔽信息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隐蔽行为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风险”问题)隐蔽信息问题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借委托人观察监督困难而采取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隐蔽行为问题是指签约后,由于委托人无法准确地观察或臆测到人的行为,致使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委托人的决定。

从我军现行编制体制上,可以见得上下级财务部门之间也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委托―”关系,从制度层面上可以看出:上级财务部门为会计监管部门,代表的是上级的利益,可以看成是委托人;下级财务部门则可以看成是人。由于监管部门无法具体从事会计活动,这就形成了人成为”内部人”,监管部门成为“外部人”的现象。由于存在多层监管链条,也造成了一些约束激励制度传导作用减弱,更加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加剧,结果就是各下级单位的内部人控制趋势也必然越来越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可能过多的考虑是本单位的利益,而忽略了上级单位或者说是全军的利益。所以,这种情况下单位所谓的“内部控制人”在本单位可以造成权力缺乏制衡,在单位外缺乏约束,为操作会计信息创造了条件。从实际选人用人情况看,一般会计人员往往与单位领导关系较为密切,这也为一些变相操作提供了一定空间。所以说,当委托方现实地存在对会计产生足够的影响时,会计诚信原则的体现就不会出现问题,一旦委托人变得远离单位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那么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诚信的缺失就成为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