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针灸科护士实习自我小模板(10篇)

时间:2022-08-08 05:48:11

针灸科护士实习自我小

针灸科护士实习自我小例1

竭尽己能、载德载善、培育桃李、满园芬芳,

他是服务的虔诚者、奉献的快乐者,

医为本,德为先,

力将中华针灸传承发扬,

舍无私、献无悔,

坚信助人为快乐之本,

这就是梁宏凯博士。

专业学识 敬业行医

梁宏凯博士祖籍广东东莞,出生在香港,他的父亲是一位教习洪拳的师傅,在中医针灸、跌打正骨上很有研究,成绩卓著。梁宏凯博士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而父亲也很注重对他的培养,进行针灸、跌打治疗时都会叫他在旁边观察,看清每一个流程与细节。在梁宏凯真正上阵进行针灸治疗时,他已经跟在父亲身边学习了五六年,于耳濡目染中对这一中医技艺了然于心。梁宏凯博士还说道:“父亲平时教洪拳,帮人做针灸、跌打,其它时间就自己上山采药,回来研制成药材。在我还没有真正开始针灸时,先是跟父亲学习制作药物。还有那时做针灸的银针、银线都是父亲自己制作的。”在宏凯针灸理疗医药研究院,可以见到针灸使用的银针、银线,各式各样,长短不一,长的达七八,梁宏凯博士一一介绍,专业道来。

说到梁宏凯博士的从医之路,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虽然从小跟随父亲学习中医技艺,但年轻的梁宏凯并未意识到中医的重要作用。因为对历史学很感兴趣,他凭借丰富的历史知识通过考试,进入厦门大学历史学专业学习。求学期间,一次很偶然的经历,让他见识到了中医针灸的“神奇”之处,他意识到这是一门很伟大的中华传统精粹,需要更多的人去传承、去推广、去发扬。所以梁宏凯博士毅然转向医科,全身心投入学习,在厦门大学获中医针灸进修证书。回到香港后,他一边从事针灸治疗,一边坚持学习,考入香港针灸学院,并在第四年顺利拿到了针灸学硕士学位。学无止境,梁宏凯先生接着考入了美国科斯特兰大学读博士,主攻神经免疫学,获该校东方医学博士学位。不仅于此,勤奋的梁宏凯博士还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文凭、天津中医学院临床教学部针灸专业(全科)证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进修证书等,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服务市民。

宏凯针灸理疗医药研究院创办于1998年,以针灸为主要技艺,实行全科诊疗,同时还销售对脊椎和软骨具有治疗保护作用的德国进口药物。在业内,宏凯针灸理疗医药研究院特别以主治疑难杂症及痛症疗法著名,甚至是在某些癌症医治上也具有极好的疗效。梁宏凯博士讲到了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例子,曾经有位病人被诊断为鼻癌,因为家庭条件一般,在做化疗时还要坚持上班,很辛苦,后来这位病人找到梁宏凯博士这里,开始接受针灸治疗,慢慢地病情有了好转,从每日一次针灸减少到每周一次,同时也降低了痛苦。还有一位女士,已经病入膏肓开始绝望了,因为偶然的机会碰到梁宏凯博士,在研究院接受针灸治疗,病情也慢慢好转,现在不仅可以自立,还经常做义工,帮助他人。梁宏凯博士说:“针灸作为一门传统精粹,其实是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的,这是根据人体解剖学与经络学发展起来的。针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大力推进与弘扬。”

服务社会 播种桃李

对于中医行业的发展,梁宏凯博士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他身体力行地推广着针灸技艺,并倾注了诸多心血于业界。他加入了全港中医师公会联合会、新华中医中药促进会、香港中医骨伤学会、美国身心健康学会等,并担任着香港经络医学会会长。据梁宏凯博士介绍,香港经络医学会成立于1996年,他是创办人之一,最初名称为香港经络研究会,只有会员二三十人,后来因为有名中医师出任顾问,逐渐发展壮大,在他出任会长时申请改名为香港经络医学会,如今影响力甚至扩大到了内地。此外,在2001年,他还倡导成立了香港中医药针灸学会,并出任会长。在这些协会任职时,梁宏凯博士经常会组织大家聚会交流,并到内地考察访问,如深圳、广州、上海、广西、云南等地。每当有新的研究出来时,内地的专家教授都会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共同推进中医的发展。

在中医针灸上,梁宏凯博士不仅有着广博的专业知识,还拥有丰富的实践历练,经他治愈的病人多不胜数,是针灸权威人士。为了将中医针灸发扬光大,梁宏凯博士也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他出任了香港中医研究院教授,并收徒传艺,将所学所知倾囊相授。梁宏凯博士说,中医针灸是以经络学作为基础的,所以在教学时,他会先以经络运行讲解开始,并及时将业界最新研究资讯带入,在娓娓叙述中令学生们理解这一中华传统精粹。

同时,乐于付出的梁宏凯博士还积极参加多个社会组织,出任沙田居民协会会务顾问、沙田妇女会医事顾问、香港马鞍山扶苗之友会医事顾问等,最多的时候参加了四十多个协会,有时还会受邀到企业开课讲学,以专业知识服务他人,守护健康。

以德行医 助人为乐

梁宏凯博士常说,行医济世,医德非常重要。“作为医师,纾解病痛,帮助他人改善身体,保持身心健康、舒服,才是我们的使命。只要是人家有心求医,我们能帮忙就要尽量帮忙,而不应一切都从利益出发。”在接诊中,当了解到病人家庭环境有困难时,梁宏凯博士会适当减少费用,以帮助病人减轻负担。

这么多年行医,梁宏凯博士表示,收获最大、最快乐的是能帮助到他人,每当看到人家恢复健康,开心而笑时,自己心里也觉得特别有满足感与成就感,越是帮到更多的人就越开心。毫无疑问,这是一位以德行医的奉献者。

业余时间里,梁宏凯博士喜欢看书,同时他也是一位运动爱好者,行山、跑步,并常常参加马拉松比赛。

助人为快乐之本,这是梁宏凯博士的人生信条。他说帮助他人是快乐的、有价值的。“所谓付出总会有回报,这种回报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感激。”良善之士,令人钦佩。

梁宏凯博士主要职务与履历

香港中医研究院教授

宏凯针灸理疗医药研究院创办人

美国科斯特兰大学东方医学博士

香港针灸学院针灸学硕士

香港经络医学会会长

香港企业增值促进会注册企管师

针灸科护士实习自我小例2

1999年11月,香港针灸学会在香港成立。二十多位志同道合的中医师在创会会长陈家泽博士的带领下,打造中医交流之平台,探索中医的生存之路,研讨中医的传承发扬之法。

时针转动,将香港针灸学会带入第十五个年头,曾经那支三十多人的队伍已经壮大成为一支七百多人的队伍。任时光流转,人数递增,初衷不改。他们心怀热诚地传扬中医,他们心底无私地举办义诊,忙忙碌碌,尽心尽力,只希望中医——这门流传了数千年的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继续庇护人类的健康。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的入遗意味着中国针灸这项医学手段被国际社会认可,同时也给保护、传承、工作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和压力。香港针灸学会——一个以传承中华传统医学为己任的非牟利团体更觉任重道远。

传扬中医 提升学术

针灸——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基於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是中华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千百年来,针灸防治疾病,保卫着人类的健康,直到千百年後的今天,仍然担任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当届会长、医学博士熊嘉玮女士在接受访问时,介绍了学会的成立和发展状况。“十五年前,陈家泽博士等一批有志之士创办了香港针灸学会,将传扬中华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的责任担在了肩上。创办初期,香港针灸学会不过二十餘人,也正是他们,为香港针灸学会掀开了新的篇章。今年,是香港针灸学会运作的第十五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香港针灸学会已经拥有成员七百多人。学会成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中医师,一是对中医感兴趣的人士,包括西医、学生、物理理疗师、美容师等。会员大多拥有较高学历,其中近一百五十人拥有硕士学历,而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在一百人左右。”

众所周知,许久以来,在香港乃至整个中国,中医的传承方式大多分为两种,一种为家庭式传承,如父传子,师带徒;一种为借着在药材店为病人依着药方抓药之便,靠着自学,慢慢进入中医行业。香港针灸学会自成立之後,努力地打破着这样的一种传统的传播方式。学会上至创会会长,下至普通成员,均努力地学习、进修,将香港针灸学会打造成香港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术团体。“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较高的学历,更是因为读书,总会有好处。”熊嘉玮博士说。

香港针灸学会十分注重对成员的学术培养,学习氛围浓鬰。从2005年开始,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发出註册中医师,在三年内需持续进修六十学时方能续领执业证书的指引。从这一年开始,香港针灸学会获得了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的认可,成为“提供进修项目机构”,开始坚持每周举办一场中医讲座,至今八年以来,从未间断过。

起初,香港针灸学会举办讲座针对的对象只是内部会员,後来,越来越多中医界的同仁知晓这件事,每周一下班之後纷纷前往听讲座,於是,香港针灸学会逐渐将参加讲座的范围扩大,面向所有中医师,为中医界的同仁提供了一个进修的地方。

八年来,香港针灸学会坚持“自给自足”的原则,所有讲座导师均为学会成员,大部分为拥有医学博士、硕士学位,以及具备二十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老中医。学会每年开办的四十四至四十五场讲座,为註册中医师提供了充足的进修课程,按每场讲座两个学分来算,只一年时间,便能让坚持每次讲座都参加的人士获得八十八个学分。既能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亦能符合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可谓一举两得。

每一年,他们都会编写香港针灸学会内刊,在将会刊改名为“香港针灸”之後,又已出版八期,陈家泽博士、熊嘉玮博士、方帮助博士、郭伟健博士、陈锦明博士、邓宾博士後、林家扬博士後等人,均有专业文章发表於其中,以飨读者。

尽心服务无私心

不可否认,有人的地方,就有疾病。一个从医者无法应付所有的疾病和病人,每个从医者所遇到的病例亦並非全为一种,因此,抛棄私心,加强交流,分享经验,是每一个医者需要拥有的高尚情怀。

他们是一批心底无私的医者,也是一批尽心尽力的奉献者,这个学术团体为了推动学术,不断地开展课程,盈利从来就不是他们的目的,偶尔收取较低的费用,只为了达至收支平衡。他们的这一系列举措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讚扬。

熊嘉玮会长和他们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义工,因此,各类活动,他们都是出心出力,从无怨言,亦从未退卻。大多活动,需要他们自掏腰包,也都不亦乐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诊所,然,当学会、社会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总会努力地将时间平衡好,首选公事,投入其中,他们凭着一股子热情,用心地做好每一件有益於学会、有益於社会的事情。

为了让更多人拥有健康的身体,他们努力地将一种健康的理念传递、推广,为中医养生做普及教育,尤以针灸为主。对於一部分中医爱好者,他们偏重於教给他们中医保健知识,让他们或者家人生病时,懂得选择合适的医生。而对於拥有中医基础的人群,他们则偏重於培养他们的临床操作能力。“针灸,有它的独特之处,是世界文化遗产,在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针灸、想要学习针灸。”熊嘉玮博士介绍说。

中医善於治未病,在香港医管局开会时,她曾多次提到,要将中医的健康理念推广下去,让年轻一代从小就有保健的意识,这有利於市民健康,同时也能减轻政府的医疗开支,可谓一举两得。在她的学生中,其中还有两个是中学生,这在她看来,是一个十分喜人的现象。

香港针灸学会举办了针灸夏令营活动,让学生们能夠在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学习中医的博大精深,引起他们学习中医的兴趣。他们与香港中文大学东华三院小区书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港澳学生会建立起合作关係,为中医学毕业生的未来谋得出路。“让年轻人走入中医的行业”是香港针灸学会的又一目标。

怀揣仁心办义诊

他们是忙碌的一群人,忙着开办学术论坛,忙着推广中医文化,忙着举办义诊。

从四年前开始,香港针灸学会开始举办天灸义诊。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通过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於特定的穴位,最终达至调解臓腑功能的效果,既能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回忆起第一年举办天灸义诊时,因为许多人心中会想“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所以来义诊的市民寥寥无几。後来,那些参加过义诊的市民知道这确是香港针灸学会一项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义诊活动,经过口口相传,从第二年开始,参与者逐渐多了起来。参加义诊的学会秘书长陈月华在文中写到:“2011年的三伏天,我们学会又作义诊了,经过去年三伏天义诊的经验,今年的义诊多了很多市民参加。三次的义诊,我们为一千五百多名市民贴药,我们的义工们,暂停了自己的医疗服务,到学会来为市民义务贴药。”这类助人的服务工作,让他们在被市民认可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无私仁心。

2011年,香港针灸学会的义诊活动从香港延伸到了内地的西安,委派义工医师团队远赴西安进行西安市长安儿童康复医院医务医疗服务计划,他们的义诊对象是西安市家庭贫困的脑瘫和特殊儿童,除了为他们带去义务医疗服务,还为他们捐助了善款,从多个方面帮助他们。参与义诊的义工们身上还肩负着训练当地医务人员做针灸的工作,为了提升当地针灸技术,造福当地人群。在广东从化,香港针灸学会在广州市人大的安排下与当地合作,开展义诊活动。

义诊举办的这些年,成绩显著,每每谈及此,香港针灸学会的人,都倍觉欣慰。他们表示,义诊活动还会继续下去,他们的理念是将中医学术回馈给民众,让中医——这种老祖宗传递下来的优秀文化,惠及更多的人。

针灸科护士实习自我小例3

[关键词] 针灸

健康网讯: 彭力 赵大贵 在中德友协会长武忠弼教授的牵线和帮助下,我院和德国最大最著名的工伤医院—汉堡创伤医院结成友好医院,双方定期互派医生交流。笔者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7月在德国汉堡创伤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交流工作, 对祖国医学在德国特别是在德国大型康复医院的发展有点滴体会,现将针灸在德国的开展情况及发展方向报道如下: 1汉堡创伤医院简介 汉堡创伤医院全称为Berufsgenossenschaftliches Unfallkrankenhaus Hamburg,简称BUKH,是德国工会联合会下属的最大的一家工伤医院。医院以外科和康复最为出名,手外科为全德最早、实力最强的手外科。神经康复专业水平很高,设有44张病床(在德国属大科室),开设肌电图室,TCD室,眩晕旋转诊疗室,吞咽功能喉镜检查室(不少脑外伤病人有吞咽困难)及多种治疗种类:言语治疗(Logopaede),物理治疗(Physiotherapie)、物理因子治疗(Physikalische Therapie),骑马疗法(Hyportherapie),运动疗法(Sporttherapie),作业治疗(Ergotherapie), 支具及生物工程(Gehschule),游泳(Schwimmbad),桑拿(Sauna),音乐疗法(Musiktherapie),职业回归疗法(Berufshilfe), 以及引导病人放松的放松疗法(Entelassungsgruppe)等。尽管其康复器材一流,康复治疗部门齐全,专业治疗师水平很高,但德方医院仍觉得许多疾病疗效不尽人意,比如慢性疼痛,这也是德方医院垂青针灸的主要初衷。 2 日常针灸治疗简介 笔者在创伤医院住院部工作,作为住院医生,和国内最大的区别是医生一周一次召集各种治疗师讨论病情,制定新的治疗方案,一周两次召集护士开会,了解患者护理情况。这样医师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状况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和了解。笔者除履行住院医生的职责外,尚预约患者作针灸治疗,其程序为:需要治疗的病人先到医生秘书处预约,得到允许后和笔者预约,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安排和病人不同的治疗安排决定治疗时间。在德国病人为“单独治疗”,一次只能治疗一个病人,充分尊重病人的“隐私权”,病人和医师为“一对一”。在国内一间治疗室6、7个病人同时治疗,有的中间甚至没有屏风,病人一切“资源”相互“完全共享”的现象在这里不会发生。 笔者治疗的病种包括血管性头痛(50例)、颈椎病(1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神经症(98)、外伤后头痛(61)、肩关节外伤后疼痛(60)、偏瘫(20)、幻肢痛(10)、截瘫后幻觉痛(5)、呃逆(4)等,共计461例。 针具的选用:在德国有国产“华佗”牌针具。但笔者使用的针具由德方配备,可惜都是日本产的。全部使用一次性针具,针具质量可靠。每个针柄上有套。便于采用套管弹针进针法。弹针进针法的好处是无须采用手持针身,可达到“无菌技术”进针。但实际操作时无人采用,大多还是采用手持进针法,这种传统进针法的好处是进针快、患者痛苦小,针感确实。与“无菌技术”的套管弹针进针法相比,并无更多的感染病例。 3 疗效评价 大多数病人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针刺疗法受到了患者的欢迎。但必须指出的是,病人在接受针灸治疗时也同时接受了其他综合治疗,针刺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患者职业分布及心理特点: 和国内相仿,外伤患者多为在生产工作第一线的建筑工人、海员、农业机械工人。其次为交通意外伤害。腰椎、颈椎病多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如计算机工作者、警察、外科医生等。 但病人的心理特点却有较大的差异, 比如这里的工伤病人不为高额的医疗费用担心(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 但为有意无意获取政府工伤补偿, 而导致“外伤后头痛”反复发作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病员也不鲜见。 对于这样棘手的治疗对象,德国同事的意见是: 要辨证施治,建议用粗针深刺。 治疗次数分析:一般治疗3次,一次30min。开始针刺、推拿每日治疗1次,效果反而不佳,分析原因可能为患者接受针刺同时还接受其他治疗,治疗过频, 反而造成肌肉过度疲劳。中医称之为“经络过度疲劳现象”。 患者对针刺的反应:与中国病人相比较,德国病人得气快,针感强。放松技巧掌握较好。易于并且乐于遵从医嘱。这可能与种族体质差异和文化差异有关。 4 德国针灸从业者简介 从业来源,在各种国家保险公司指定的大医院(类似与国内的公立医院)和个人诊所中从事针灸治疗的医师多数为神经科、疼痛科或骨科医师(Arzt)兼任。这些医师有很扎实的医学基础,有不少达到专科医师[德国医生专业职称只有医师和专科医师,头衔则分博士,讲师,私人讲师(达到教授水准而未在大学授课者),教授],他们加入针灸行业,极大地促进了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另一方面,针灸这一技之长也给他们带来了精神和物质回报。第二类治疗者,他们是通过国家考试但没有处方权的行医者(Heilpraktiker)。他们绝大多数在自己的诊所或与其他医师合作从事针灸治疗。取得Heilpratiker行医资格的全国资格考试比全国医师考试想对简单,但难度还是较大,每年举行2次,每次考试通过的比率为8:1。每个州的行医资格考试(Heilpraktiker Pruefung)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以汉堡为例:报考条件为: ① 完整填写的个人资料。 ② 有效的个人证件,如果没有汉堡的居住证明,必须出示用工意向合同。 ③ 出生证明,结婚证明或家庭证明。 ④ 所学的专业毕业文凭证明。同时下面的公证书最早于考前1月,最迟考前2周必须提交: ① 最近的无犯罪证明。 ② 最近的健康证明。考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笔试,共60道选择题,题目涉及内、外、妇、儿、五官、临床学科及生化、药理、解剖、病理、生理等基础学科及与行医相关的法规法律。通过笔试后方可得到口试通知,对于外国人来说,由于语言障碍第二部分口试更难。整个费用约500欧元,约4500元人民币。在德国也有很多华侨诊所,大多数未经专业院校毕业,属于“半路出家”,其诊所有的是靠“特赦”批准,有的靠和有行医资格者合办,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语言障碍,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以及社交圈相对较小仍然是制约其针灸发展的”拦路虎”。对于针灸培训,在德国针灸学校已经遍地开花,基本上每个州和“直辖市”都有一家针灸学校。大部分德国医师利用周末拜访这些针灸学校,一年后“拿证上岗”。也有脱产学习三个月左右后“上岗”。学费十分昂贵。也有人自费到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中医学院培训学习,属“正规军”。不少新移民或是华侨则先到国内院校学习针灸。由此可见:在德国的针灸从业者来源较杂,培训各异,水平也参差不齐。 5 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前景 针灸从6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最早是在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14世纪,欧洲人通过马可·波罗的记载首次了解针灸疗法。针灸走进欧洲是在17世纪。法国的PP Harviell、荷兰的Williamten Rhyne及德国的Engelbert Kampfer都是早期的传播者。PP Harviell(耶稣会传教士)于1681年最早在法国撰文介绍针灸。1735年教士Duherder在巴黎刊印《中华帝国志》(其中设专卷介绍中医),1820年法国医生开始在医院里讲授针灸学,1821年英国医生John Churchill发表针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报告,1823年第一期《柳叶刀》杂志谈及针灸。在这100多年里,针灸在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呈现出一种速度缓慢的流行,范围涉及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但这个时期针灸还没产生太大的影响。19世纪中叶后,由于理论认识问题和实践上的一些错误操作,针灸遭到批判,随即出现衰退。大约过了100年,针灸又开始在欧洲复苏。1943年巴黎成立了欧洲第一个针灸协会,它发挥了核心作用。几年后,德国医生Gerhart Bachmann开始传授他从法国学来的针灸知识,并于1951年和施密特(Heribert Schmidt)创办了《德国针灸学会》,后改名为《德国针灸医师学会》,第二年发行了《德国针灸杂志》。1971年,中美建交,伴随着尼克松总统访华,随行记者雷斯通(James Reston) 在《纽约时报》上报道了他在中国对针刺镇痛的亲身体验之后,针刺麻醉很快传入德国并迅速普及开来,莱比锡大学外科中心、慕尼黑大学心脏中心、慕尼黑马克西来兰大学外科医院和杜塞尔多夫大学及海德堡大学门诊部等医疗部门的学者,都纷纷尝试进行针刺麻醉并取得一定成功。1974年,施诺伦贝格尔(C Schnorrenberger)建立了“德国中医研究所”,这是在德国建立的第一个中医研究机构。1978年,德国汉学家曼弗瑞德·珀科特(Manfred Porkert)创办了“中医学会”。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医针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组织于上世纪70年代向世界各国推荐针灸疗法,80年代初在中国设立传统医学合作中心,80年代和90年代制定了标准的针灸穴位命名方案和推广针灸临床研究规范。德国已将针灸疗法纳入部分医疗保险体系。比如笔者在德期间加入的指环保险公司(Ring Versicherung)就可以为针灸治疗付费。德国的一些大学也将针灸学作为医学本科教育的一部分。 90年代以来,针灸在德国一些上层机构和主流医学中迅速渗透,据Michael Tryba教授统计,在前联邦德国地区,每年约有4~5万名医生使用针灸,其中超过20%是在个人开业的诊所。1997年联邦技术和科研议会(Bundesministeriumf Forschungund Technologie)拨款资助4项针灸研究。对针灸有效性进行大规模验证,虽然尚无定论,但目前阶段对针灸的评价是积极的。一些大型科研医疗机构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比如汉堡大学医学院附院正积极筹建针灸中心。成立专业的针灸科。这都可以看到针灸在德国有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另一方面, 德国的主流医学为现代医学(Schulmedizin),和德国其他保守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zin)一样, 针灸自在德国存在的那一天起,也一直受到主流医学的怀疑和抵制。加上如前所述, 德国的针灸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机遇和挑战并存, 德国的针灸同仁也认识了这一点, Gabriel Stux博士指出,80、90年代德国针灸培训的课程标准为140学时,为提高培训水平,适应针灸向纵深发展的趋势,培训的课程标准将提高到350学时。对于国内的针灸医师来说,提高德语水平,把握文化,心理差异。是提高针灸疗效的重要一环。

针灸科护士实习自我小例4

暑假已经到来了,在这个暑假里,我选择了到医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本次的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动手实践比在校园学习吸收的快。

今年暑假的社会实践并不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但却是我以一名医学生的身份到医院进行与我自己专业相关的一次实践。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社区医院的针灸科进行实践活动。在学校我们学习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虽说有些实验活动,但尤其对我们大一学生来说,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并不多,更别说与患者接触了。作为一名医学生、日后救死扶伤的医生,我们不仅要有一流的理论知识储备,更要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才能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这就是我们参加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在针灸科的学习,我已经能熟练地为患者取针、拔罐、做电疗,虽说不能真正为患者做针灸、小针刀治疗,但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做一名医生的不易。针灸科室里一天到晚弥漫着艾灸的“香味”,就诊患者常常会被熏的流眼泪,但这一切对医生护士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一天几十个病人的门诊量常常让针灸科的主治医师忙的焦头烂额。这让我不禁感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需要的不仅是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与超强的忍耐力。

虽说医生在医院工作,环境局限在一个小小的科室里,但常常能与天南地北的患者接触,所以视野还是比较开阔的。来中医针灸科治疗的患者大多是一些患有颈椎、腰椎疾病的患者或是一些中风后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另外因为针灸治疗对于一些急性拉伤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经常能够看见进来时叫痛连天的病人回去时已经面露喜色,连声向医生道谢的场景。

通过这次的实践,不仅让我接触到了病人,更坚定了我学用并重的理念。人体是一部精密的机器,只有充分了解身体每一部分的构造,不断实践后,才能做到下针有神、下刀有神。而我本次实践的最大体会就是:医学知识不进行实践,学起来比较困难,如果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交替进行,不但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同时也会增加同学们的临床经验。

针灸科护士实习自我小例5

由于患儿不能准确陈述病情,儿科在我国古代又称“哑科”。“金眼科、银产科,哭哭啼啼小儿科;孩子闹、大人躁、就诊环境乱糟糟”是全国各大医院儿科的真实写照。

当年一心想在中医学科领域大展身手的他,却在毕业分配时阴差阳错地走上了儿科。这一走就是40余年,他开拓进取,并将中医儿科与西医儿科诊疗相结合。在履行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同时,他还潜心科研,始终站在中医儿科的前沿,从青春年华直到青丝渐白,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儿科主任,他始终精神饱满,话语铿锵有力:我无怨无悔!他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儿科陈昭定主任。

志存高远 初露锋芒

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1938年出生的陈昭定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爱国之心。1957年成绩优异的陈昭定在同学的介绍之下,考进了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我们祖宗的宝贵医学遗产不能丢”、“弘扬国医,济世于民”是陈昭定和同学们的坚定信念。经过刻苦的中医古老经典著作的学习,他坚定了为继承与发扬祖国医学做奉献的信心与决心。六年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中,陈昭定在中医内科与针灸学这两个学科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热情。

1963年在支援首都建设的号召下,陈昭定被分配到了北京儿童医院工作,这对一心想搞好中医研究的他可谓是晴天霹雳。在学校时,中医儿科不论是课堂理论学习还是临床实习课时的安排都少的可怜,绝大部分同学都不准备将来要去当这个不起眼的哑科――小儿科“郎中”。而在临床实践中,中药汤剂大多苦涩难咽,很难被儿童所接受,陈昭定更是没了信心……

可是想到祖国的需要就是自己的事业,陈昭定虽然有些不适,可还是二话没说,服从了分配,开始了他的儿科医师的生涯。从此,他与中医儿科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北京儿童医院一干就是近半个世纪。

陈昭定到北京儿童医院报到的第一天,院领导就找到他:“你是新中医,跟老中医不同,你务必尽快的学习与掌握中西医两套的诊疗技术,尽快地独立收治管理病儿,并值班。”面对院领导期待而又信任的目光,陈昭定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儿科工作。六年的中医学习对他的初涉儿科工作并不能起到太大的帮助作用。一切从头开始,陈昭定首先从最基础的儿科护理开始。上午跟随中医老师抄方查房,余下时间向护士学习检查化验、喂奶及注射等基础护理知识,此外他还参加了西医住院医师的24小时值班一贯负责制的培训(即住在集体宿舍,一周只有半天休息可以外出,余下时间在病房医院,所管病儿出现情况下必须随叫随到。)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中医师在全国西医儿科最高的学府,经受了严格的临床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既学深了中医儿科又学会了西医诊疗知识技能,潜移默化地更学习了诸位前辈如何做“人”与做“学问”,此时也坚定了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信念。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促进儿童身体健康的医疗保健工作中去。一年多的磨练使他逐步掌握了中西医诊疗技术,扎实的知识,也为今后的临床与科研教学等工作中打下了基础。

言为心声 探索针灸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全国医务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医疗法运动,大力推广以针灸为主的多种新疗法,陈昭定被调到针灸科。而针刺治疗同口服汤剂一样对小儿同样很难被接受,他们大多不配合治疗,所以必须探索无痛快速进针,轻度针刺到“得气”。

陈昭定在针灸科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疑难病症,在认真学习传统针法与新经验后,逐步掌握了儿科针灸疗法的特点与适应症,在细心观察明确诊断提高疗效后,他首先总结了小儿针灸疗效较好的病症。并写出了“针刺治疗儿童神经官能症92例临床分析”的论文。认为,小儿癔症、夜惊、呼吸节律异常,神经衰弱、局部抽搐症等,经针刺治疗在短期内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愈显率可达57.4%。此外当时在针刺为主综合治疗大量的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病例中,通过他认真细心地检查,发现在基层医疗单位被诊断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俗称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病例中有不少病例是因为发病初期发热时(多为呼吸道感染),在当地肌肉注射药物后出现注射侧下肢发生。他认为主要是臀部肌肉注射部位及注射针头的方向不正确而损伤了坐骨神经,继而引起坐骨神经麻痹,下肢运动障碍,他总结了坐骨神经麻痹100例病例,分析了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的体征以及预防的方法,在《中级医刊》上发表,引起了当时基层医疗单位的重视,从而大大减少了新病例的出现。

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总统夫人要参观儿童医院,针灸科首站接待。当看到正在接受针刺治疗的患儿并不哭闹,并获知针灸对小儿面瘫、遗尿等病治疗效果较好时,她点头称赞针灸这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之国粹。一时间,北京儿童医院声名鹊起。之后相继国内西医外科界又掀起了针刺麻醉手术的热潮,开展小儿外科针麻手术,陈昭定更是义不容辞的从针灸科转到小儿外科针麻组,继续探索小儿针麻手术的特点与规律。

随着我国的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对外援助任务也不断扩大。1974年与1984年,陈昭定先后两次代表北京儿童医院参加了“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和“卫生部赴利比亚骨伤针灸科专家组”的援外工作,积极利用中医药针灸疗法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1976年6月,他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医院主持针麻切除甲状腺瘤手术,取得了成功。这是西非地区首例,当地电台及《人民日报》相继报道,均称赞针麻手术简单安全。1984年7月,陈昭定医师赴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中央医院,创建并主持了该院的针灸科工作。

在他创建的针灸科开诊不久,就遇上一个12岁女孩,右上肢瘫痪已经半年,右上肢不能上举,右手指握笔及勺子的能力减弱。几经当地医院多国医师诊疗,效果并不明显,当时已休学在家。陈昭定医师在门诊检查时发现,她的患肢上举时需要用左手托右肘才能上举一半,肌肉轻度萎缩,皮温偏低,病史中无发热及神经损伤现象。问及她的病史,才知道患儿母亲已亡故,发病当日是因不慎将盘子摔碎而受到父亲的训斥,以后即发现右上肢功能日渐减弱。而当时检查各种反射均正常,陈昭定即诊断她患癔症性瘫痪。而此病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却正是针灸的最佳适应症。陈昭定医师通过熟练的针刺治疗、功能按摩、语言暗示、鼓励锻炼,使患儿病情迅速好转,短期内即恢复到正常。之后又相继快速治愈了1例成人桡神经炎引起的上肢麻痹病例。

“中国针灸很神奇”的消息不胫而走,在的黎波里迅速传开。一时间慕名而来诊的病人络绎不绝,陈昭定医师的预约门诊已安排到了3个月之后……在利比亚工作2年中,陈昭定曾在他阶段性的小结中,对凡连续经过三次以上针刺治疗的957例病例的疗效分析。(共27种病症,各种疼痛症占1/3)初评疗效:近愈的占7.7%;显效的27.9%;有效的58.1%,无效6.3%。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来自34个国家与地区。

在一系列的临床实践中,陈昭定深深地感受到针灸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痛苦,中医药可以弥补西医的不足,他在工作中不仅感到高兴与骄傲,也感到了身上的责任,“我是新中国中医师的代表,应用祖国传统医学为世界人民服务,为大众所欢迎,更使我感到骄傲和压力。援外工作中针灸的威名远播,让我觉得不虚此行。”陈昭定教授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

独辟蹊径 传承创新

“中医儿科不是成人内科的缩影,小儿在生理、病理上都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特点与规律。但临床治疗用药却一直世袭几百年前的传统理论与方药,几乎都没有离开《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及《温病条辨》与《温病经纬》等著作的范畴。实际上,儿科应该有自己多样独特的方剂学。经典传承以外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大多散落在广大基层中医师的临床经验中,应该努力挖掘整理,这样才可以不断地丰富儿科方剂学,简、便、廉的方药可以更多更方便适用于儿童,促进中医儿科的发展。”陈昭定告诉记者。

他很幸运能师从北京著名的儿科大家王鹏飞教授,在继承老师的经验上形成自己的临床特点,对小儿外感热症,他不用伤寒、温病中的经典方剂。如对外感发热咽红者,他用青黛、藿香、白芷、寒水石;乳蛾红肿加北豆根;高热不退用紫草,低热反复用地骨皮等。小儿肺炎喘嗽(小儿气管炎、肺炎)不用伤寒论方麻杏石甘汤,而用他创制的以护肺降逆、清热化痰为主的银黛合剂,以银杏、青黛、寒水石、天竺黄、苏子、地骨皮等药为主组成。小儿肺痈(肺脓疡),也用师徒研制的“脓疡散”,药用乳香、牙皂、紫草、青黛等。

陈昭定认为,小儿腹泻的病因无不由脾胃不和与虚弱所致,临床上脾虚为多。他不用参苓白术,附子理中等一类药物,而常用肉豆蔻、丁香、赤石脂、伏龙肝等药。小儿反复的胃脘痛,若见呕血、便血常是消化道溃疡的主要症状。由饮食失调、饥饱无常或恣食生冷、辛辣、煎烤之物致湿热内生,热邪犯胃,壅阻胃络,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气滞犯胃日久,血脉瘀阻化火,灼伤血络,溢血于外可致溃疡出血。陈昭定主张化瘀为主,佐以理气止痛、和胃健脾。以紫草、青黛、乳香、黄连、藿香等药制成胃平冲剂,治疗小儿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疗效很好。

陈昭定用药不多,却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看来,正如他所说,“儿科中医药宝库需要我们加倍地去挖掘与钻研,只有努力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倾注真情 发展儿科

陈昭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院校培养出的第二批年轻中医师,他知道解放前中医儿科医师除了少数有诊所外,多数都是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行医条件及社会地位均很低下,建国六十年中医儿科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深深地知道自己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尤其在综合医院耳濡目染,他深知现代儿科诊疗技术发展迅速。面对中医儿科这个日渐萎缩衰退和不景气的小科,他心急如焚。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检测诊疗手段也日新月异,中医儿科不能总停留在望闻问切四诊的水平上。陈主任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中医,中医儿科的诊疗才能有所创新,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在担任中医科主任期间,他用科研经费,购置了一台先进的小儿纤维内窥镜,并派医师到协和医院胃镜室进修学习,掌握了儿童进行胃镜检查的完整程序与诊断方法。虽然当时他听到了不少非议,但他坚信古代中医插上现代科学技术的翅膀才会很快进步。

“发展是硬道理”,他首先在儿童医院创建了胃镜检查室和胃肠电图室,建立了中医儿科脾胃病病区,并同时对小儿不同年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发病率进行了系列研究。随后又前瞻性地应用老中医验方为主的方药,制成中药合剂、颗粒剂,对小儿浅表性胃炎,小儿消化道溃疡分别进行了系列的临床观察与实验室研究。用胃镜检查对比治疗前后胃粘膜的病理变化,判断中药的疗效,并进一步对中药进行药理、药效和毒性试验,打开了小儿胃脘痛病症(胃炎、溃疡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可用中成药治疗的先例。

在临床门诊中,陈昭定还发现我国对女童少女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仍缺少专业人员,而中医妇科诊疗方法独特、疗效显著。陈主任决定派科内女医师到妇科名老中医及妇产医院进修和学习,初步掌握了中医妇科的用药特点和西医的妇科检查、诊断。回院后成立了中医儿科第一个小儿妇科专业门诊。应用中医药为主,辅助西药检查与治疗,临床上深受患儿家长的欢迎。15年来门诊病例多达20万人次,中药“洁童阴”洗液治疗女童外阴及外阴炎,科研项目已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相关课题“儿童性早熟的中药干预”也在进行观察中。

陈昭定不仅在院内研制中药合剂受到欢迎,还一直支持与帮助各地开展儿科新药研制与开发。他强调,不断地发展新型、有效、安全,让大多数患儿乐于接受的中成药,才是新中成药的基础,才是中医儿科可持续发展壮大之路!

针灸科护士实习自我小例6

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救治伤病员

1930年8月,田从豁出生在河北滦南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10岁那年,患痢疾,高烧不退、头痛、乏力、呕吐、腹痛。当时病情很重。家人请医生运用针灸、中药进行治疗,很快就治愈了。这件事对田从豁触动很大,从此他立志将来要学医,以解除人们的病痛。

1947年,田从豁如愿考取中国医科大学,专业是西医内科学。

抗美援朝时期,田从豁自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毅然报名入朝参与医护工作。由于药品匮乏,田从豁就充分利用自己儿时学过的一些中药、针灸知识为病人针灸、采药治病。如用马齿苋或将动物骨骼炒干研粉治疗急性胃肠炎,用针刺足三里治疗急性胃肠炎,用委中放血治疗霍乱等,都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有一次,一名战士患破伤风,角弓反张、抽搐、畏光,发作频繁。当时由于没有破伤风抗毒血清,这位破伤风病人绝大可能是在等待死亡。作为一名军医,不能袖手旁观,于是田从豁运用自己学过的一点针灸知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他进行针灸治疗。由于当时病人过多,他忘记了起针,过了8个小时突然想起,马上赶去起针。结果发现病人状态很好,留针期间一直未有发作,而且起针后这名战士也再未发作,破伤风痊愈。在朝鲜战场,田从豁一次次体验到了针灸的奇特疗效,从此下决心要深入学习,广泛应用针灸疗法。

让针灸走近民众走向世界

针灸医学是我国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针刺或艾灸等方法,刺激人体的经络腧穴,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类外治法。灸法历史上有过从直接火烧向通过燃烧艾条施灸的变革,但其产生的烟雾不仅污染室内空气,而且由燃艾所产生的气味也让人难受,甚至对个别人引起过敏反应,诱发咳嗽、胸闷、气喘等症,因而这一方法曾陷入了困境。近年来,田从豁带领一批研究人员,对灸法技术的“绿色革命”进行研究,且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使灸法重新得以推广。

田从豁对针灸的传播,不仅体现在举办各种培训班、筹办学校、成立针灸学会等方面,还通过让世人从神奇的疗效中认可中国的医学。

自20世纪50年代起,田从豁以针灸专家身份先后到罗马尼亚、波兰、阿尔及利亚、法国、瑞士、日本、泰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10多个国家进行医疗、教学工作。

医德与医技并重

“治病救人,医德为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针药诸法,灵活选用,尊古而不拘泥,要通常达变。”这是田从豁的座右铭。田从豁常说,医德是学好中医必备的第一要素。

针灸科护士实习自我小例7

  这个学期,我们到xx医院见习了一个学期,都受益颇多,现将实习情况做一自我总结:

  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

  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望、闻、问、切”,知道了如何“理、法、方、药”。尽管只是肤浅的认识,但毕竟是入门了。现在,一个不太复杂病情的病人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不再手足无措,懂得从哪里着手,诊断处方。

  首先,中医被人们认为最神奇也最考验医生技术的就是把脉了。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跟随老师认识了几种常见的脉象,把抽象的理论现实化。并且我们还懂得了要把我们得出的脉象与病证相结合,分析各种脉象出现的原因,考虑药物的应用。当然,我们都只是粗劣的认识这些基本的几种。很多脉象根本就无法感受出来,比如濡脉,今后我们一定要加强这发面的体验。

  药量的运用是一大学问,我们挨了不少批评,主要就在于不善于从病情分析,考虑整个药方的药量,病有多重,得用多大的量;寒热虚实,方该便温还是清,或补或消。还有我们甚至不知道很多药物的性状,把质轻的药开得很大量,把质重的药量开得很小量,惹了很多笑话。通过见习,我们掌握了不少药量的运用方法,也懂得了要深入了解药物还要进入药方,真正的认识到药物的性质。

  而且见习期间,同学们大都捧着方剂和中药书在开方,实际上这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我们巩固了方药知识,加深了对其的理解,这是很一大收获。所以我觉得以后的见习中,更应该及时复习运用到的知识,真正的吃透这些知识。

  二、认识了几套不同的中医思维体系

  我们早就知道了同一病人不同的医生可以开出不同却同样有效的方,但通过见习,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精湛。

  就拿xx老师和xx老师来说,同是我们中医系德高望重的老师,医术和疗效是肯定的。面对同样的舌苔厚腻,脾虚湿困,xx老师可能认为不用生熟地党参健脾,湿就会源源不断的化生;而xx老师则可能认为滋补会助长湿邪,而且湿太重根本无法补。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认真揣摩,形成一套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老师大多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吴老师对脾胃系疾病很有一套办法,xx老师在妇科疾病是专家,xx老师对肿瘤的治疗有较多认识,朱老师擅长运用经方。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老师,有侧重的学习,了解各领域的用药偏重,掌握不同病症的用药方法。

  三、练习了针灸推拿的动手能力

  在针灸科的见习,我们最大的收获可能在于每个人都学会了进针,拔火罐的技术更是熟练。在这期间,我们从惊叹老师的手法到自己学会针灸,满意的看着病人身上一个个拔火罐后的痕迹,这是个巨大的进步。现在我们都敢于给自己同学甚至病人进行一些比较安全穴位的针灸,基本上掌握了常用穴的寻找方法和进针方法。学会了对不少疾病的针灸治疗的取穴方法。这里有很多知识是书本上无法学到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应该是我们知道了严谨的重要性。针灸是有创性的治疗方法,我们要严谨,以防止漏针和或按压不充分而流血,这后果是难于想象的。

  并且我们学会了要与病人交朋友。很多病人对针灸带有一种恐惧感,甚至可能导致晕针,在针灸时适当的与病人交谈可以放松他们的情绪,有利提高疗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病人的情况,告诉他们恢复健康应该做到或避免的东西。

  现在想来,实际上我们没有把握很多学习的时刻,比如起针,我们都做到厌烦了,就像拔草似的把针给一根根的拔起来,没想到这是认识穴位的很好时机,我们可以认真辨认穴位的取法,进针的方向。

  还有一点我觉得我们见习管理不够完善,比如很多同学没去,老师也不会发现或者发现了也不会管,自由度很大。这样会导致一些同学懒散起来。还有我们轮到跟随比较年轻的老师时,他们病人往往比较少,同学们就无所事事地在那闲聊一下午。因为人多,也没办法在那里自习。这样的话,我觉得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他们以前的病例,也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不至于虚度光阴。

  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

  从实习生涯开始,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成了一个我们必然要应对的现实,每个科室四周的时刻,不长不短,但相同的时刻里,不一样的却是感受与回忆。

  手术室,虽然一道小小的门,但似乎隔出了两个世界,这扇门聚集了无数焦急等待的目光,这扇门也承载了无数工作者的追求与付出。那里,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神秘而寄托于期望的地方;对于家属来说是一个不舍离开而又万分牵挂的地方;对于医生来说是一个抢救生命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对于手术室护士来说是一个呵护生命奉献自我像家一样的'地方;对于初出茅庐的我们,那里是把我们对生命的敬畏转化为工作热情的地方,是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从基础学习的地方,是我们把书上学到的南丁格尔精神透过实践深深扎入心底的地方。在那里,我们竭尽全力,只为更加接近我们的梦想。

  初次进入手术室感觉要比其他科室陌生,人们都穿着相同的衣服,戴着帽子、口罩,各自忙碌着。让我们不禁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而这时,细心而认真的带教老师们为我们指引了方向,从基本的小事开始,悉心教导我们,并给我们适应和练习机会,让我们从迷茫的境地中走出来,以一份自信与热情迎接我们的实习生活。从一无所知到慢慢熟悉,再到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工作任务与操作,虽然每一天重复着一样的事情,但我们已将其转换为一种习惯,正因从中我们学习到了书本上不曾包含的知识,也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的帮忙与爱护。

  我个人认为,带教老师最重要的并不是教会我们多少知识,而是教会我们如何身为一名手术室护士所应具备的素质以及为人处事的原则。所谓先学会做人再学如何做事,坚信在手术室也不例外。老师的鼓励与肯定是对我们莫大的激励,而老师所反复要求的“慎独”精神我们也一向谨记于心。很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宽容与帮忙,可能我们只是上百名实习生中的一个,但对于我们来说,手术室的老师们却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在这屈指可数的实习科室中,手术室可能是最个性也是最难忘的一站,当然,期望有机会我们还能够再回到那里。

  虽然即将离开,但不会忘记老师的教导,不会忘记以前一向“驻守”的手术间,不会忘记这一片象征生命庄严与期望的绿色,不会忘记我们在手术室经历的点点滴滴,我们把所经历的当做是一种锻炼与磨砺,为我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更好的基础。坚信,无影灯会像一座灯塔一样为我们前进的道路增光添亮。

  如今,我们将步入下一个科室,期望手术室的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而我们也将把手术室的工作精神与要求铭记于心。我们不曾停止脚步,正因心中的梦想;我们不曾放下,正因只有自己能决定命运的方向;我们不得迷失,正因谦逊与好学是每个人应所具备的品质;我们不曾遗忘,正因对帮忙自己的人要心怀感恩,真诚感谢,不起道别,期望我们有机会还会再见。

  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

  带着一份希翼和一份茫然来到了楚雄州医院,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涯。从此,我的身份将从一个学生变为了一个实习护士,生活环境将从学校转为医院,接触的对象将从老师,同学转变为医生,护士,病人。对于这三大转变,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实习护士,虽说老师对我们已是千叮咛万嘱咐,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怪不适应,怕被带教老师骂,害怕自己做得比别人差怕,自己不知从何入手。

  手术室一个让人听了感觉很恐怖又很神秘的名词,手术室的一道门将里外分割成两个世界。让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所有科室中手术室是另我最向往的科室,正因手术室对我来说很神秘,我带着好奇心来到手术室实习。

  每一天早晨八点上班,更换好鞋戴好帽子口罩,换好手术室衣服才能进入限制区,更加增强了自己的无菌观念,进入手术室的第一天,老师便对手术室的环境于器械向我们做了大致的说,让我认识到了解环境和认识器械的重要好处——让我们在最短的时刻内找到所需的物品,同时使我们认识到时刻就是生命。我们务必争分夺秒!

  在手术室实习期间很荣幸上了两台手术,是剖宫产,我仅仅是帮忙持吸引器为了更好的节约手术时刻,但是从内心里还是感觉机会的来之不易,从每一个小步骤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手术过程中无菌要求的严格程度。我从刷手学起到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每一步都严格要求自己,以到达无菌的要求。在手术室我还学会了扎套管针,打大包,打器械包等。

  在手术室的实习中,强化了我的无菌观念,增加了无菌原则意识,让我对洗手护士和巡迴护士的工作任务有了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使我加懂得工作之间与护士地配合,与医生配合的重要性。

  在手术室实习的日子很短暂,使我了解到手术室刷手的步骤;认识手术器械;开,打无菌包;穿脱手术衣;戴脱无菌手套;无菌用物之供给;装卸刀片;学会手术记录单的填写;手术前,中,后器械的清点等。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对我来说,每个部分都是一种考验和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原来,只有实践过才知道百看不如一练

  在手术室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增长了很多见识包括护理知识上,也包括人际关联方面。

  在思想教育形式上,充分发挥各科室优秀护理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定期组织各科室进行学习,强化职工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基础护理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全面管理。

  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

  为了适应医疗服务的需求,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医院持续稳定的发展,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尊重、明白、关怀病人的基础上,为病人带给温馨、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重视病人的人格心理需求,以限度地满足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透过方便、快捷、热情周到地为病人带给优质服务,从根本上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提倡人性化服务,提高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出发,开展护理服务,以尊重病人,服务于病人,顺应时展和现代生活需要为切入点,不断改善服务措施。首先,职责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并把病人送至床边,主动向病人或者家属说病区环境,作息时刻、规章制度及主治医师等,及时发放护患联系卡,了解病人入院后的心理状态与需求。其次,交待特殊用药、饮食的种类以及各种检查注意事项、手术目的、手术大致经过、卧位、放置管道的注意点及拨管时刻,安慰鼓励病人,尽的发奋解决病人的后顾之忧。第三,带给规范化服务,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入口,服后再走”把亲情化服务纳入工作之中,用充满人爱的亲情去慰藉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针灸科护士实习自我小例8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疝修补术是外科常见术式之一,术后尿潴留指术后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是老年人腹股沟疝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与脊神经阻滞、手术刺激、患者的精神因素及排尿习惯改变有关,而老年男性病人,往往合并前列腺增生,术后更易并发尿潴留,通过留置导尿防治尿潴留,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并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且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费用。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采用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均为本院行硬脊膜麻醉下疝环填充式修补术术后尿潴留住院患者。诊断标准:术后8 h内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600 ml,或者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而残余尿量>100 ml,即可诊断尿潴留。排除:尿路结石、肿瘤、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无尿;淋病;合并有心血管、肝脏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年龄60―82岁,男性48例,女性8例。男性经B超证实有不同程度前列腺增生者43例。临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活动受限、全身情况及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如:健康教育、心理暗示、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等。观察组加用中医针灸,针灸主穴:三阴交、中极,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配穴:气海、关元,艾灸20 min。4 h再重复1次。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主穴:膀胱、肾、三焦;配穴:皮质下、肺、腰骶椎。术后30 min刺激1次,时间为30 s。连续刺激3次,每隔30 min1次。

1.3 疗效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未再出现排尿困难症状,可自行解出小便,且能排尽尿液;有效:经治疗后可自行排尿,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但有排尿不畅感,排尿不尽;无效:连三次治疗后仍不能排尿,需导尿。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运算均在SPSS 12.0软件中进行。

2治疗结果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尿潴留属中医学癃闭范畴,其部位在膀胱,因外伤及术后,使经络受损,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得通调所致[1]。《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之穴,也为脾、肾、肝三阴经之交会穴。针刺三阴交可以三脉共调,健脾利水,从而达到经气疏通、气血平衡、调节阴阳、恢复膀胱气化功能。故临床上把三阴交作为治疗尿潴留主穴应用。中极为膀胱募穴,属任脉,主生殖泌尿系统疾病[2],中极可使松弛性膀胱引起张力增高[3]。老年病人有气弱、肾气不足、命门火衰的特点,又加术后气滞血凝,湿热蕴结,以致膀胱气化失司而致此病。气海乃先天元气之海,既补元气不足又兼行气之效,关元为补益元气之要穴,促膀胱行“州都之官”的职权,在肾的气化功能推动下正常排尿。耳穴是耳廓与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耳压膀胱穴可使松弛性膀胱和尿潴留者膀胱内压力不同程度升高,膀胱收缩,进而排尿[4]。强刺激腰骶穴,以加强对膀胱神经的支配,利于排尿[4]。

临床实践表明,根据中医脏腑与体表腧穴通过经络联系的理论,针灸配合耳穴对老年人疝修补术术后尿潴留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较一般护理措施明显降低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该法操作简单,安全易行,患者易于接受,避免了导尿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素云.电针治疗尿潴留52例.中医杂志,1996,37(3):387388

[2] 刘公望.现代针灸全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453.

[3] 刘启庭.实用中医护理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25

针灸科护士实习自我小例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477-02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它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经络学说为核心,通过刺激特定部位,以通经脉、调气血、调整阴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 ]。但在医院管理年验收和等级医院复审中,发现中医医院普遍存在着中医护理特色体现不足,临床实际开展中医操作项目过少的现象[2], 王俊杰等[3]报告显示,医院护理人员广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只占9. 2%。以上问题我院同样存在,因此护理部于2011年6月开始对全院护理人员实施系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在2012年8月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编制开放床位400张,护士总数233人,总床护比10. 58,病区床护比10. 41。护士年龄18~55(32. 16±7. 06)岁;学历:本科18人,大专122人,中专93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8人,护师40人,护士134人;中医院校毕业的护士34人(包括基础学历和成人教育学历),护士长17人,毕业于中医院校6人,接受过“西医学中医”培训的护士132人,系统完成学习中医知识100学时的培训率70.3%。

2 中医护理操作培训管理

①成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领导及考核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为领导组长,护理部副主任为培训考核组长,成员由大科护士长及部分中医院校的护士长组成。②护理部组织修订完毕23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并印制成册。③向医院申请增加中医护理培训的设备;④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临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指标、奖惩等纳入护士长日常管理。⑤建立护理部、科护士长巡查制度,与护士长、临床护士和病人深入接触,评估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和存在问题,及时完善管理和培训方法。

3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激励机制

从2011年起把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纳入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中,同工同酬考核如下:西医基础护理操作8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8项中各抽签考核一项(90分合格),具体内容如下:(1)西医基础操作(略):(2)中医护理技术操作:①艾条灸法;②拔火罐法 ;③开天门 ;④刮痧法;⑤ 湿敷法;⑥ 敷药法;⑦药烫法 ;⑧熏洗法。理论或技术操作考试不合格,补考1次,同工同酬推迟1个月,以此类推;5次考试不合格,当年不再推荐同工同酬。职称晋升考核如下:(1)初级护士晋升护师考核:专科技术操作4项+中医护理操作4项中各抽签考核1项(90分合格),项目如下:专科技术操作(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①拔火罐法②艾灸法③刮痧法④药烫法。(2)护师职称晋升主管护师职称考核:急救技术操作2项+中医护理技术2项操作中各抽签考核1项(90分合格),项目如下:急救技术操作:①简易呼吸囊的使用 ②除颤术;中医技术操作:①拔火罐 ②艾灸法。若理论或技术操作考试不合格1次,聘任则推迟1个月,以此类推;超过3次,则推迟一年聘任。

4 具体实施培训方法。

4.1第一阶段全员培训:①时间安排:2011年6-12月;②每月培训2项,共12项,培训顺序先从部级到区级、院级,具体项目是:耳穴埋豆、艾条灸法、头部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中药药熨、中药保留灌肠、敷药法、贴药法。③培训要求是:每月初护理部组织示范员及考核小组进行2天的集中培训,训练熟悉后组织各科的护士长及总示范员进行培训,并反复训练,然后由她们集中培训科室的护理人员,月中护理部的考核小组分4组对护士长及总示范员进行考核,月底由各科护士长及总示范员验收考核科室的其他人员,人人考核合格。

4.2第二阶段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法;

从2011年起,护理部组织当年新入职的护士进行专门的培训,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共24项,其中中医12项,西医12项,培训方法是:①时间:2011年开始,每年8 -12月,每周1-2项,周四及周五分2批进行培训。②中医培训的项目是:耳穴埋豆、艾条灸法、拔火罐法、头部穴位按摩、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中药药熨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敷药法、贴药法。③要求:每次培训时先观看操作录像,再由专门的培训老师全天指导训练,对手法不正确或不规范者亲手示范指正,然后反复的训练,1周后由护理部组织的小组考核,人人每项验收过关,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她们很快熟练掌握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更利于临床护理工作。2012年新入职护士的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也正在培训中.

4.3 第三阶段全员验收考核过关:

2012年7月2日-30日,共分5轮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人人验收过关的培训。护理部组织成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组,共12人,分6个小组、2个时间段考核。第一时间段:下午2:30-6:30分,第二时间段是:晚上6:30-10:30分。各科护理人员自备操作物品及模特,并按照事先安排的时间段准时参加考试,每一轮考试顺序是:护士长总示范员主管护师护师护士见习护士。

5 效果

5.1各层次的满意度提高

①病人的满意度提高;②医生的满意度提高;③护理管理者的满意度提高;④护理人员中医护理临床能力提高。

5.2 增加了中医护理技术开展项目。

与2010年比较, 2012年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由13项增至19项,分别为中药药熨、中药熏洗、中药坐浴、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刮痧法、辨证施膳、拔火罐、穴位帖敷、艾灸法、小儿太极按摩、阴道坐药、全身药浴、水针法、湿敷法、涂药法、穴位按摩、耳穴埋籽法、捏脊法治疗,其中后7项为 2011年后新开展项目;其中重点推广项目(耳穴埋籽、穴位按摩、水针法、捏脊法)。

5.3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增强

从2011年起分别对在职护士及新入职一年内的护士,进行系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后,并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纳入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考核,各层次护士训练中医护理操作的主动性加强,中医护理操作能力不断增强,护理管理者及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成绩由原来平均91.5分提升到95.8分。

5.4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水平。

与2010年比较, 2011-2012年撰写中医护理论文由5篇增至12篇,中医护理科研课题由0项增至4项。

5.5促进临床科室及重点专科的建设

通过系统培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临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增多,利于科室的发展,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如水针疗法由护士操作应用在膝痹、腰腿痛及尿潴留患者;耳穴埋豆应用在外科、骨伤科术前及内科失眠等患者;中药保留灌肠及艾灸疗法应用在脾胃病专科、妇科、脊柱骨科的患者;全身药浴应用在儿科胎黄及热毒湿疹患儿;中药药熨及敷药法、贴药法应用在骨伤科、针灸科患者;头部穴位按摩应用在床上洗头及项痹患者;中药熏洗应用在肛肠科、蛇伤患者等,效果显著,患者满意。今年针灸科、脾胃病科、中医急诊科获得市级重点专科的建设,促进医院的发展!

6 讨论

6.1护理部在开展中医传统护理技术系统培训具有重要作用,熟练掌握独特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的重要手段,是中医院有别于西医院的根本特征[4]。护理部在中医护理建设中发挥着特定的角色优势。首先,它作为护理行政和技术的管理部门,有利于开拓和创造中医护理的内外环境和实施氛围。结果显示,护理部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纳入对护理人员晋升、同工同酬的考核,将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变为全院护理人员行动,使中医护理技术开展项目显著增加。

6.2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纳入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考核是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有效方法。与西医医院护士相比,中医医院护士需完成中西医双重护理任务,在临床护士配比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更显护士人力资源紧缺。因此,护理管理者适宜的领导艺术与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建立的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的考核方案,使护士压力和动力并存,利用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手段,极大地鼓舞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临床实践,激发了护士的科研意识,在一年内,护士撰写中医类护理论文、申报中医护理新技术和护理科研课题的数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彩霞。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之我见[J].甘肃中医, 2005, 18(8):35-36.

针灸科护士实习自我小例10

医生转正自我鉴定范文转眼间两周的消化内科实习生涯就要结束了,听我们的同学说下个科室是心内,可以说是我们医院比较牛x的科室了,为期三周,希望能有个好的进步。

这两周在消化内科,我还是扎了好多人的,而且由于老师帮挑的病人比较好,没有一个出了问题的,嘿嘿,可惜每次都要老师帮忙给送胶布,很汗,很囧。我想到心内可能打针的机会要少,不过其他像抢救之类的就多了吧。由于我老师一直上白班,我还真没上过其他的班!倒是有几次抢救的,什么大口吐血的,休克甚至死掉的也有,我同学参与了,等我到的时候要么稳定了,要么转科了,要么就在床上挂紫外线灯了(死亡以后的终末消毒)。

这个科室的老师挺好,尤其是我的带教,很有水平,虽然还比不上护士长,但是可以预见她在熬几年就可以进入管理岗位了。年轻,有学历,懂管理,技术也是一流的。从病人和护理站的资料看,她才从肾内转过来,就又是组长又带新员工的,恩,有前途。虽然长的不是很漂亮,但是看上去很舒服,脾气也好,离开我的启蒙老师还真是有点舍不得呢.......

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前舍友说他在临床上读的书比在学校里还多,我还嘲笑他说他在学校就没有读书,一直是在wow中度过的。现在看来我把书都留下还是很有意义的,很多有印象的东西就是不熟悉,要用的时候总是拿不出来,很郁闷。所以今天我就在把明天在心内可能会用到的东西浏览下,毕竟要做到优秀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昨天下班的时候看到内科楼下贴着xxxxxx等几个七年的同学取得了住院医师的称号,还是很羡慕的。心想如果我们表现优秀,提前取得护士的称号,也许也很能满足下我的虚荣心呢。

最为印象深刻的还是接留置针,由于留置针少,每次都忘记打开那个夹子,结果每次都被老师说,我说绝对不会有下次了。但是过了两天还是忘记打开了,结果我检查为何输液不畅的时候老师说你不是说不会有下次了么。然后我打开了夹子。当时心里叫一个难受,虽然老师后面又安慰了几句,但是我根本听不进去。等洗了手,老师去忙了,我换了个房间,正好另外一个老师在接针,她问我做什么,我说我想接这个。那个老师爽快的答应了,科室消好毒我怎么也拔不下来那个针帽。那位老师说,你刚洗了手吧,我哦了一声,又把针还给老师了。后来想想,这种赎罪式的心态还是要不得的,像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有时是不给你补救的机会的。所以下次一定要一次做成,一次做好!

医生转正自我鉴定在xx医院跟随我们自己中医系的老师见习,颇有好处。面对熟悉的老师们,无论是严厉的批评,还是亲切的鼓励,同学们都能虚心地接受,认真地学习。见习了一个学期,我们都受益颇多,但又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特总结一下,以利于以后的学习。

一 理论与临床的桥梁

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望、闻、问、切”,知道了如何“理、法、方、药”。尽管只是肤浅的认识,但毕竟是入门了。现在,一个不太复杂病情的病人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不再手足无措,懂得从哪里着手,诊断处方。

首先,中医被人们认为最神奇也最考验医生技术的就是把脉了。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跟随老师认识了几种常见的脉象,把抽象的理论现实化。并且我们还懂得了要把我们得出的脉象与病证相结合,分析各种脉象出现的原因,考虑药物的应用。当然,我们都只是粗劣的认识这些基本的几种。很多脉象根本就无法感受出来,比如濡脉,今后我们一定要加强这发面的体验。

药量的运用是一大学问,我们挨了不少批评,主要就在于不善于从病情分析,考虑整个药方的药量,病有多重,得用多大的量;寒热虚实,方该便温还是清,或补或消。还有我们甚至不知道很多药物的性状,把质轻的药开得很大量,把质重的药量开得很小量,惹了很多笑话。通过见习,我们掌握了不少药量的运用方法,也懂得了要深入了解药物还要进入药方,真正的认识到药物的性质。

而且见习期间,同学们大都捧着方剂和中药书在开方,实际上这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我们巩固了方药知识,加深了对其的理解,这是很一大收获。所以我觉得以后的见习中,更应该及时复习运用到的知识,真正的吃透这些知识。

二 认识了几套不同的中医思维体系。

我们早就知道了同一病人不同的医生可以开出不同却同样有效的方,但通过见习,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精湛。

就拿王彦晖老师和周海虹老师来说,同是我们中医系德高望重的老师,医术和疗效是肯定的。面对同样的舌苔厚腻,脾虚湿困,周老师可能认为不用生熟地党参健脾,湿就会源源不断的化生;而王老师则可能认为滋补会助长湿邪,而且湿太重根本无法补。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认真揣摩,形成一套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老师大多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吴国营老师对脾胃系疾病很有一套办法,周叔平老师在妇科疾病是专家,王彦晖老师对肿瘤的治疗有较多认识,朱红梅老师擅长运用经方。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老师,有侧重的学习,了解各领域的用药偏重,掌握不同病症的用药方法。

三 练习了针灸推拿的动手能力。

在针灸科的见习,我们最大的收获可能在于每个人都学会了进针,拔火罐的技术更是熟练。在这期间,我们从惊叹老师的手法到自己学会针灸,满意的看着病人身上一个个拔火罐后的痕迹,这是个巨大的进步。现在我们都敢于给自己同学甚至病人进行一些比较安全穴位的针灸,基本上掌握了常用穴的寻找方法和进针方法。学会了对不少疾病的针灸治疗的取穴方法。这里有很多知识是书本上无法学到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应该是我们知道了严谨的重要性。针灸是有创性的治疗方法,我们要严谨,以防止漏针和或按压不充分而流血,这后果是难于想象的。

并且我们学会了要与病人交朋友。很多病人对针灸带有一种恐惧感,甚至可能导致晕针,在针灸时适当的与病人交谈可以放松他们的情绪,有利提高疗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病人的情况,告诉他们恢复健康应该做到或避免的东西。

医生试用期转正自我鉴定在xx医院跟随我们自己中医系的老师见习,颇有好处。面对熟悉的老师们,无论是严厉的批评,还是亲切的鼓励,同学们都能虚心地接受,认真地学习。见习了一个学期,我们都受益颇多,但又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特总结一下,以利于以后的学习。

一 理论与临床的桥梁

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望、闻、问、切”,知道了如何“理、法、方、药”。尽管只是肤浅的认识,但毕竟是入门了。现在,一个不太复杂病情的病人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不再手足无措,懂得从哪里着手,诊断处方。

首先,中医被人们认为最神奇也最考验医生技术的就是把脉了。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跟随老师认识了几种常见的脉象,把抽象的理论现实化。并且我们还懂得了要把我们得出的脉象与病证相结合,分析各种脉象出现的原因,考虑药物的应用。当然,我们都只是粗劣的认识这些基本的几种。很多脉象根本就无法感受出来,比如濡脉,今后我们一定要加强这发面的体验。

药量的运用是一大学问,我们挨了不少批评,主要就在于不善于从病情分析,考虑整个药方的药量,病有多重,得用多大的量;寒热虚实,方该便温还是清,或补或消。还有我们甚至不知道很多药物的性状,把质轻的药开得很大量,把质重的药量开得很小量,惹了很多笑话。通过见习,我们掌握了不少药量的运用方法,也懂得了要深入了解药物还要进入药方,真正的认识到药物的性质。

而且见习期间,同学们大都捧着方剂和中药书在开方,实际上这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我们巩固了方药知识,加深了对其的理解,这是很一大收获。所以我觉得以后的见习中,更应该及时复习运用到的知识,真正的吃透这些知识。

二 认识了几套不同的中医思维体系。

我们早就知道了同一病人不同的医生可以开出不同却同样有效的方,但通过见习,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精湛。

就拿王彦晖老师和周海虹老师来说,同是我们中医系德高望重的老师,医术和疗效是肯定的。面对同样的舌苔厚腻,脾虚湿困,周老师可能认为不用生熟地党参健脾,湿就会源源不断的化生;而王老师则可能认为滋补会助长湿邪,而且湿太重根本无法补。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认真揣摩,形成一套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老师大多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吴国营老师对脾胃系疾病很有一套办法,周叔平老师在妇科疾病是专家,王彦晖老师对肿瘤的治疗有较多认识,朱红梅老师擅长运用经方。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老师,有侧重的学习,了解各领域的用药偏重,掌握不同病症的用药方法。

三 练习了针灸推拿的动手能力。

在针灸科的见习,我们最大的收获可能在于每个人都学会了进针,拔火罐的技术更是熟练。在这期间,我们从惊叹老师的手法到自己学会针灸,满意的看着病人身上一个个拔火罐后的痕迹,这是个巨大的进步。现在我们都敢于给自己同学甚至病人进行一些比较安全穴位的针灸,基本上掌握了常用穴的寻找方法和进针方法。学会了对不少疾病的针灸治疗的取穴方法。这里有很多知识是书本上无法学到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应该是我们知道了严谨的重要性。针灸是有创性的治疗方法,我们要严谨,以防止漏针和或按压不充分而流血,这后果是难于想象的。现在想来,实际上我们没有把握很多学习的时刻,比如起针,我们都做到厌烦了,就像拔草似的把针给一根根的拔起来,没想到这是认识穴位的很好时机,我们可以认真辨认穴位的取法,进针的方向。

还有一点我觉得我们见习管理不够完善,比如很多同学没去,老师也不会发现或者发现了也不会管,自由度很大。这样会导致一些同学懒散起来。还有我们轮到跟随比较年轻的老师时,他们病人往往比较少,同学们就无所事事地在那闲聊一下午。因为人多,也没办法在那里自习。这样的话,我觉得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他们以前的病例,也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不至于虚度光阴。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和见解。我很感谢老师们不厌其烦的指导我们,陪伴我们成长。也更加深刻的觉悟到自己需要更多的付出,才能掌握必需的知识,将来做个好医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