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器专业技术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0-30 04:43:31

电器专业技术总结

电器专业技术总结例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72-02

一、建设背景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专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表现在专业之间的交叉不断增加,相近专业内涵界限不清,专业与学科联系更加密切。同时由于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不断扩大,势必造成各专业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发展速度过快,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由十几个专业合并而来,从名称上体现不出特色与优势。为此对于办学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必须探索一个适合自身特点,形成一个既有历史特色,又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新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长春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办学基础与特色,依据本科教学的规律,对该专业建设进行了全面地研究与规划,制定出了一套全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用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工作。

二、建设方法与步骤

1.建设指导思想。以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本科生教学改革为对象,探讨适合人才培养与特色教育发展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才培养机制。总结长春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特点,建设成为以光电测控技术为优势的部级特色专业,并以此形成办学的特色与品牌。

2.建设主要内容和方法。主要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入手,重点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建设、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规范。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师队伍、创新基地、实验示范中心等内容建设。建设分五步进行,调研阶段整理资料阶段建设内容研讨建设内容实施总结与交流。①调查研究。面向高校:通过到国内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大学走访、实地考查、与教师座谈等方式,对测控专业的办学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国内目前设置该专业的院校由几十所发展到140余所,其中此专业侧重电信的有45%,侧重机电的有35%,侧重计算机的有10%,侧重光电的有11所。以光电技术为主的学校多数集中在光通信、光电对抗等方面,进行光学精密仪器总体与结构为主并形成优势的学校只有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及长春理工大学3所。面向企业: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了调研:一是在每年的毕业生招聘会期间,与各企业相关人员座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对往届学生的评价;二是每年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单位去实地调研,特别是近年来国外光学、光电相关企业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及周边地区建厂,急需大量的光电测控方面人才。我校培养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就业情况很好,特别是光学仪器方向的人才。我校培养光学、光电仪器方向的学生近五年来实际就业率达到85%以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侧重光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上升趋势。跟踪国际:通过访问发达国家著名高校、聘请回国人员讲座等办法,了解国外高等学校办学方式与经验。国外控制技术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达到较高的水平,特别是机器人、多轴转台等的智能控制研究方面,美国、日本、英国等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我校在光电检测方面具有相当优势,但控制方面教学与科研都是弱项,使得“测”、“控”出现严重脱节现象。②培养方案调整根据掌握的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与分析。我校是以光学仪器发展而来,是以光学仪器创造品牌,这一点始终不能放弃。近年来许多大学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原则,按专业培养学生。但我校一直沿用专业方向培养,这样更有利于突出特色。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来下设4个专业方向:“光学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和“光学工艺与光学设计”。由于近几年教育部增加了一些有特色的目录外专业,我校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中的“光学工艺与光学设计”方向分离出来,在2003年申办了“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这样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只有“光学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和“精密仪器”3个方向。但在近几年实际执行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精密仪器”在分方向时很少有学生选择,基本分不出班级,所以实际上本专业就是两个方向。而“光学仪器”方向与“光电信息工程”的专业有交叉。所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本方向越办越窄,而且已失去了原有的优势的地位。现代测控技术多学科的交叉,发挥我校在精密仪器基础、凭借光学相关课程、实践教学和光学仪器总体设计方面长处,结合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对专业方向进行了重新调整,即形成“光学精密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和“光电测控技术及系统”3个专业方向,形成以光学仪器和光学设计优势,光电测控技术领先,检测技术和信息处理并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具体建设内容

电器专业技术总结例2

引言

CMOS图像器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当时受工艺技术的限制,直到90年代初才发展起来, 与CCD 技术相比,CMOS 技术集成度高、采用单电源和低电压供电、成本低和技术门槛低,至今己研制出三大类CMOS图像传感器,即CMOS无源像素传感器PPS、CMOS有源像素传感器APS和CMOS数字像素传感器DPS。根据像素结构可将CMOS图像传感器分为正面照射型像素单元结构FSI和背照式像素单元结构BSI。

一、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简介

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是相对于正照式而提出的,是指采用从背面对传感器进行照明,通过将正照结构中器件层与金属布线层整体翻转,把原本阻碍光路的金属布线层挪至光路另一侧,入射光无须经过金属布线层,可通过基板的背面直接到达光电二极管,如此大幅降低金属布线层对光子的衍射与串扰。

然而由于使光线尽可能地入射至光电二极管,就需要对硅基进行减薄,这就给制造工艺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硅片厚度一致性、硅基背面损伤等问题。并且在BSI 背照式像素内,光子是由衬底一侧入射的,入射的红光由于吸收深度较深,其激发区域比FSI中更靠近N埋层而易被收集,这使得 BSI的红光量子效率确实比FSI有所改善,但对于入射深度较浅的蓝绿光,其激发区域更靠近表面,使得光生电子更加不易被收集,即背照式CIS在短波下串扰问题更为严重。此外,由于像素单元光电二极管是CMOS图像传感器的核心结构,对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而填充因子、量子效率、满阱容量、暗电流、串扰等都是表征光电二极管性能的重要参数,因此,目前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技术主要从基板减薄、串扰、暗电流、像素灵敏度、满阱容量等方面发展。

二、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国内外专利概况

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是一个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最早的关于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的专利技术由日本索尼公司在2005年提出,图2.1是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国内外专利申请趋势,可见,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从2005年至今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申请量在这2005年-2012年里几乎成正比例关系持续增长,从2005年的萌芽阶段,到2010年左右较为成熟阶段,从2010-2012年申请较之前而言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此外,从图中可以得出国外与国内的申请量的差别,在同一时期,国外的申请量几乎是国内申请量的5倍左右,并且在2012年左右,国外申请得到迅速增长,而在该时期,国内的申请依旧呈平稳式的增长。可见,在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技术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国外申请人手里。

本节还从国内外专利申请重要申请人方面对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的专利申请做进一步分析,主要考虑申请人历年的申请总量,按照申请总量进行排名,取前10名申请人进行分析。图2.2是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名的申请人。可见,前10名的申请人集中在台湾、日美韩四个地区/国家,尤其是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背照式CIS领域占据了30%以上的申请量,属于该领域的龙头企业,其技术领导地位可见一斑,其次为日本的索尼公司和美国的豪威科技公司。中国除台湾地区以外,没有企业进入国内外申请人前10名,这说明中国的企业在该领域仍旧处于被动发展的状态。

电器专业技术总结例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4-0016-03

1 引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以下简称“微机原理”)一直作为高等院校电类各专业、计算机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化工仪器仪表等工科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电类为专业基础课)。近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机及其相关的技术以超常的速度跟进,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使得微机原理课程的内容越来越多;另外,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越来越多地冲击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高等院校中越来越多的理工科专业要求开设微机原理(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然而,正是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量大, 教学对象面广,各类专业的学生基础差别较大,使得非计算机、非电专业的学生感到抽象难学;另外,部分学校课程名称及授课内容较混乱,如同是微机原理课程,有的班级上80X86,有的班上8051(多为机械专业等非电专业,建议课程名称应统一为“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在教学时数上课时差别教大,多为:计算机专业: 60―80学时;电类专业:60―75学时;机械类专业:40―50学时;第四,基础知识差别大:计算机专业有先导课“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还有平行开设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电类专业有模电/数电等先导课程;其他理工类专业(如机械类专业)却只有仅仅是把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学、变流技术等整合为一门课的电工学,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可见有限学时下微机原理课程要在不同施教对象中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宗旨,因材施教并非一件易事。

此外,由于计算机硬软件技术发展很快,而且硬件新技术、汇编语言新版本大多和原有的基础技术一脉相承,所以有些老师觉得讲授最新的更好,而有些老师则认为还是讲授基础性知识好,两者难于统一。

本课题研究小组经过大量的研究实践,在本校教学中大胆进行改革,把“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计算机硬件基础”)分成3~4个授课层次(如A、B、C、D类)分别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大纲来执行,因材施教,各取所需。

2 在计算机专业中把握好整体与个体、取与舍的辩证关系

微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微机原理课程包罗了太多的内容:除了指导委员会确定的七个基本知识单元(微处理器、存储器、指令系统、输入和输出、I/O接口技术和微机应用系统)之外,32位、64位CPU内部结构及多级流水线工作原理、虚地址下的寻址过程、高档CPU新增指令及MASM32汇编语言语法规范(乃至WIN32编程等)、段页存贮管理及芯片组、总线标准(EISA、PCI、USB等)等新内容也不能不涉及。

如果仍然仅以8086CPU来讲授,对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来说,未免过于落后,因为8086CPU和现用的Pentium相比,至少已经淘汰了三代;另外,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学习了先导课“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和“80X86微机”二者是整体与个体、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并且一般还有与“微机原理”同步开设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一般开设顺序多为:汇编语言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因此,在有限学时下,象数制、原码、补码加减原理、ALU原理、16位汇编语言等部分完全应从简处理,而应重点讲授80386/80486/Pentium内部结构及工作机理、存贮管理技术(包括段页式存贮管理、Cache原理与访问管理、虚拟存贮管理)、I/O接口及外设接口(硬、软盘驱动器接口、网络与通信接口、打印机接口等)、芯片组技术,总线标准与接口技术(ISA、PCI、USB等)等,尤其是8086/8088时代的接口芯片多数已淘汰,新的芯片组在结构和功能上已与早期芯片具有本质区别,所以将原来侧重芯片的内部结构改为侧重芯片应用是必由之路。这样才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培养目标。当然,计算机专业的“微机原理”教学大纲的制订绝对不是孤立的,比如32位汇编语言和Win32编程如果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大纲中要求掌握的话,“微机原理”大纲就可另辟重点。

3 在电类各专业中把握好一般到特殊、基础与应用的辩证关系

“微机原理与接口”是电类各专业处于核心地位的专业基础课,本专业的学生在此之前有些虽没有学过“组成原理”、“系统结构”等课,但诸如汇编语言、中断、定时与计数技术、存贮器扩展、串并口扩展、总线标准等都是后备课如“单片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控制”、“可编程控制器PLC”、“DSP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电类专业一般为: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60―80学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0―60学时)以及日后从事科研所必需的,尤其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学习必须以“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奠基。

事实上,从“微机原理”到“单片机原理”是一般到特殊的关系,“单片机原理”是“微机原理”的后补课程,两门课都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学好了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是稍学即会。象微机原理中的地址、寄存器、锁存器、控制字、堆栈、中断、定时与计数技术等概念可在单片机原理课程学习中直接应用;但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用的更多的是单片机控制和PLC控制(即使象网络控制、现场总线控制其终端实现也一般用单片机或PLC控制),所以和单片机共有的汇编语言、CPU结构原理,存储器扩展、并/串行口扩展、总线、LED及键盘的接口等内容的讲述要不厌其烦,举一反三,而前述的计算机专业所侧重的高档CPU的段页式存贮管理、Pentium结构及芯片组、硬、软驱接口、MASM32及Win32编程技术等虽不能不提,但应适当从简,不要让学生感到既多又杂,抽象难学,甚至出现畏难情绪,要知道,基本原理部分如果不理解透彻,单片机应用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学习就无所适从,而且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

4 在非电、非计算机理工类专业中把握好基本原理与一般原理、开与合的辩证关系

由于微机(单片机、PLC)作为智能化机电产品的大脑与心脏,在超精密加工、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技术中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得微机原理(有的学校开设微机原理课,但实际讲授内容为“单片机原理”)也成为机电一体化、过程装备等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两点:第一,学生与微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薄弱,因为他们仅仅是把电路、模电、数电、电机学、变流技术等整合成一门电工学去学的,触发器、译码器、计数器、存储器等知识中的部分,甚至全部内容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没有深入学习;第二,在机械类专业中“微机原理”课程学时很有限,一般在40-50学时之间;基于上述原因,学过两周该课的大多数同学反映,该课抽象难懂,神秘莫测。所以一开始应把数制及典型单元电路的原理讲清楚以揭开CPU的神秘面纱;要有重点有选择地讲清其原理,如门控电路及控制字,一位ALU的结构、传统CPU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步骤。另外,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讲,他们掌握单片机原理可能比8086原理更重要,所以在8086原理讲完后,最好花几个课时介绍8051等单片机,8051和80X86同为Intel公司的拳头产品,汇编语言助记符十分相象,有了80X86作基础,作比较,学8051很轻松;这也是开与合的关系。开是发散,由8086发散到8051单片机;合是聚集,机类学生计算机原理仅此一门,8051不能不聚到中去讲,但8086是基础,是主要讲授对象,8051单片机是应用,要讲究适度,开是放的开,聚是收得拢,百变不应离其宗。

5 在文、管、法等文科专业中把握好深入与浅出的辩证关系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计算机是一个工具,对这个工具的原理应该多少懂一些,这是这类学生的目的所在,正是由于汇编语言课深奥枯燥,大家才喜欢使用可视化的高级语言及其编程工具,所以这类专业的“微机原理与接口”一般更名为“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对这类专业学生不要大讲特讲80X86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RT显示控制编程等较深内容,只有有的放矢,深浅适度,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浅是表达,深是理解;浅是弄懂,深是探求;浅是深的必要前提,深是浅的必然深化。要按照“培养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能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计划来培养,让缺乏基础知识的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学习计算机原理,掌握基本知识,更要掌握一些实用知识如芯片组技术、USB接口、PCI、AGP总线、EIDE、SCSI标准等,要配合实物与实验帮助学生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6 在讲授艺术上要把握好雅与俗、庄与谐、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1)恰当的应用俗语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必要手段,“雅”是指用专业语言,用词规范,语句缜密,“俗”是口语,具有通俗易懂,亲切自然,比如,微机原理中的“总线”就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高速公路”,CPU总线浮空,就是该段“高速公路”关闭。

(2)工科“微机原理”也要讲求“庄”与“谐”,“庄”是庄重、严肃,“谐”是诙谐、幽默,庄谐并用,寓庄于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但“庄”与“谐”的应用要适度。比如,“二级控制模块DMA请求总线使用权”是“中层领导向最高层领导申请”,因为“DMA控制器有总线控制权,所以不是处于最底端;又如 “伪指令和指令相比不产生机器代码,不占据存储单元、起管理作用”可说成“伪指令是指令的后勤管理员”。

(3)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也是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手段,形象的比喻及严密的逻辑性语言可以触类旁通,帮助理解。例如,“间接寻址”是寄存器中放的是存贮单元的有效地址,按该地址便能找到操作数,可以这样理解,“张三要找李四,但只有王五有李四住址”,所以张三找到王五也就找到了李四,这是间接找法。

7 结 语

总之,在有限学时下,对于包罗了太多的内容的“微机原理”课程,我们一定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对象,把握好几个辨证关系,合理地制定适合于该专业的教学大纲,而不应把一个相同内容的大纲强加到所有的专业;另外,讲课是一门艺术,在语言艺术上,熟能生巧,这是笔者讲授“微机原理”多年的深刻体会。

参考文献:

[1] Intel公司.IA-32 Intel Architecture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volume1:Basic Architecture[Z].

[2] 陆慎,等.事实求是地制定教学计划[J].广西工学院学报,1999(8).

[3] 富春岩,王皓杰,等.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3):8.

[4] 王克义.非计算机专业“微机原理”课程的改革实践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1).

[5] 仇玉章.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 郑学坚.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周明德.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投稿日期:2006-08-07

电器专业技术总结例4

一、前言

中国电子测量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教育、特别是国防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也步入了高科技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发展,我国电子测量技术在若干重大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走向世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 21 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难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 。新工艺 、新材料 、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 ,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 。本文拟从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发展的三个明显特点入手 ,进而介绍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技术 ,引入合成仪器的概念 ,面向21世纪的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二、测试技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现在人们通过实践已越来越认识到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国内测试技术也已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已基本上采用了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体制。已从CAMAC、PC总线、STD总线向VXI、PXI总线发展,从堆叠式测试系统向标准化、模块化测试系统发展,并先后研制出国产化VXI模件、VXI测试系统及PXI系统,使我国测试系统技术水平逐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航天器、武器系统的单元系统中也设计了自检测功能,但在实用的自动测试系统中,尤其在武器系统的测试中,缺少实用的人工智能测试技术,故障诊断水平低、实用性差、网络化水平低。从测试体制的变革方面,国内尚没有边缘扫描技术和完善的智能内装测试系统。因此,与国外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国外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即提出了内装测试系统和可测试性概念,随后研制出了设备,并制订出了相应标准。近年来中国测量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得到了很多方面的重视,状况有了很大改观。测试技术行业目前已经越过低谷阶段,重新回到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尤其最近几年,中国本土测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通用电子测量设备和汽车电子设备的研发方面,与国外先进产品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对国外电子仪器巨头的垄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随着模块化和虚拟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的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加上各级政府日益重视,以及中国自主应用标准研究的快速进展,都在为该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机遇。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测试测量仪器每年都以超过30%以上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在此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无疑催生出了许多测试行业新创企业,也催生出了一批批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的产品。 拥有中国该领域唯一重点实验室的中国电子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凭借着本土测试领域的龙头地位,通过属下的青岛兴仪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地实现了由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开发出了多款具有很高技术水平的产品。该所研制出的高纯微波合成信号发生器、微波噪声系数分析仪、便携式射频频谱分析仪、2.5Gb/sSDH/PDH数字传输分析仪、高性能的光通讯设备,包括光谱分析仪和高性能微型光时域反射计,还有高速数字示波器等,目前都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其中AV1489型高纯微波合成信号发生器采用全正向设计方法,突破了高纯度微波频率合成等多项关键技术;AV3984型微波噪声分析仪突破了智能微波噪声源等多项关键技术;AV4022型便捷式射频频谱分析仪突破了小型化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还有高性能的AV3600系列的宽带矢量网络分析仪,DT系列数字电视码流实时检测仪等。另外,该所还与海信集团一道,研制出了数字电视全部四个层次上的测试仪器。无疑这对中国的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仪器除了能解决所有通用协议分析外以及物理层的各种指标的测试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结合中国数字电视标准和特点,保留了很好的可升级性。

三、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测试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设计阶段,而且已采用了工业界先进的计算机I/O总线标准和数字化总线、仪器总线相结合的标准,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如何进一步发展,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是摆在从事测试技术的每个工程人员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任何技术的发展均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安捷伦公司在1996年对检测成本统计:硬件成本6%,检测开发24%,检测操作57%,维护成本占13%。除了硬件成本外,其它三项基本是软件开发、维护、操作成本。因此,对TPS的开发、移植、维护、重用,应是测试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美国在ABBET(广域测试)对测试软件作了重点描述和规范。它以信息模型对测试信息进行规格化描述,消除了层次间测试信息移植、共享和应用的障碍。将测试从宏观上划分为产品描述层、测试策略和要求层、测试过程层、测试资源管理层、仪器控制层等内容。其根本目的是建立一种通用的ATS开放系统体系结构,从该体系结构再衍生出由具体硬件、软件和系统实现的体系结构,达到测试贯穿于产品从设计思想到装备现场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从一个寿命周期阶段到另一个寿命周期阶段相关测试信息的传递;生成所需测试程序与过程中信息的使用;故障隔离和修理时,在编写报告和诊断操作中测试维护信息收集和诊断信息反馈。同时通过渐近方法确定ATS开放系统体系结构。 计划了四个发展项目,每个发展项目完成后,产生一个ATS开放系统体系结构的完好部件,从而增加了该体系结构的开放程度与能力水平。四个发展项目分别解决“仪器互换性和互操作性”、“TPS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寿命周期信息交换”、“过程与工具”。通过四个发展项目产生了ATS信息架构和软件架构。在测试领域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给予高度重视。

3.1 总线接口技术

总线是所有测试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技术,是系统标准化、模块化、组合化的根本条件,国内外都是依据总线系统来组建各类测试系统,以确保硬件、软件、系统级的兼容性、互换性和重构功能,研究和开发总线系统是设计、研制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核心任务,也是测试系统技术研究的关键技术。

采用总线结构设计的系统,具有简化系统设计、可靠性高、维护性好、产品易于升级换代,便于组织生产工艺和成本低,真正能变串行生产为并行生产等重要优点。VXI总线技术是二十世纪末出现的一个新的母线技术。它首先出现于美国,应用于美国空军电子测量仪器。VXI总线将VME总线和GPIB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标准,这种模块式仪器平台可以满足未来仪器应用的需要,使电子测量仪器和系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VXI总线是一个新的行业标准接口母线,是一种完全开放的、适应多厂家仪器产品(模块、插卡式)的行业标准。这个标准的推出有三个原因:一是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二是多厂家的仪器缺乏互联性,三是军方的需要,而且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军方需求什么?一是军用电子测量仪器战争现场所强调的便携性,VXI可以大大减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二是大大提高测试速度,VXI比GPIB的速度可提高40倍;三是测试系统的适应性、灵活性大为提高;四是价格适中;五是有利于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

通用测试技术基础的关键技术

3.2 软件平台技术

软件是组建系统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测试软件、TPS可兼容、可移植和重用一直是测试系统的关键技术。拟建立测试软件通用平台,重点研究CORBA、DCOM、COM等中间件语言。

这些软件充分利用了现今软件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在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应用环境下实现应用软件的集成,使得面向对象的软件在分布、异构环境下实现可重用、可移植和互操作。主要原理是引入中间件(Middle ware)作为事务,完成客户机(Client)向服务对象(Server)提出的业务请求,实现客户与服务对象的完全分开,客户不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实现过程以及具置。

同时提供软总线机制,使得在任何环境下,采用任何语言开发的软件只要符合接口规范的定义,均能集成到分布式系统中。

同时对现有的IVI、Vpp、SQL、ODBC、VRML语言等进行应用研究。

3.3 专家系统技术

由于专家系统具有很好实用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制造,尤其是宇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自由号空间站、欧洲尤里卡平台、哥伦布空间舱,以及日本的吉姆舱都设计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在新一代载人航天器——航天飞机、载人飞船,作为可靠性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自由号”空间站是美国大型载人航天工程。由于该工程结构庞大,设计复杂以及高可靠和高自主性要求,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NASA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空间站系统级管理、故障诊断以及分系统级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制工作,包括诊断推理专家系统。由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以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效益受到了工程界的普遍重视,专家系统已成为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主流。专家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开发一个成功的专家系统需要系统设计人员与应用领域中的人类专家密切合作,一般将专家系统的设计人员称为知识工程师(Knowledge Engineer),将参加专家系统开发的人类专家称为领域专家(Domain Expert)。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专家系统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的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运用人类专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来解决该领域的复杂问题。从处理问题性质看,专家系统善于解决那些不确定性、非结构化的问题,主要用于知识处理,而不是数据信息处理。从处理问题的方法看,专家系统则主要依靠知识表达技术、知识推理、知识收集和编码,知识存贮和编排,建立知识库及其管理系统,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求解专门问题,而不是数学描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系统结构看,专家系统则强调知识与推理的分离,因而系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扩充性。从知识推理能力看,专家系统的工作是在环境模式驱动下的知识推理过程,而不是在固定程序控制下的指令执行过程。从咨询解释能力看,专家系统不仅对用户的提问给出解答,而且能够对答案的推理过程做出解释,提供答案的可信度评估。专家系统能不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扩充、完善和提炼。而传统程序都无法做到。专家系统内部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知识库和推理机。因为专家系统依赖于推理,它必须能够解释这个过程,所以它的推理过程是可检查的,解释机是复杂专家系统的一个必要部分。

由于专家系统具有很多突出优点,如:适应强。它能在任何计算机硬件上使用。专家系统是专家知识的集成,具有高水平的复合性,由几个专家复合起来的知识,其水平可能会超过一个单独的专家,而且复合专家知识在任何时候可同时和持续地解决某一问题。而且持久性好。专家知识是持久的,不会像专家那样会退休,或者死亡,专家系统可以比专家反应更迅速或更有效。某些突发的情况需要响应得比专家更迅速,因此实时的专家系统具有重要应用。

专家系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专家系统的发展。一般诊断专家系统开发可以采用高级程序语言、通用人工智能语言、专家系统工具,也叫专家系统外壳来进行。

根据需求采用专家系统工具来开发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因为,专家系统工具是一个具有知识表示和推理机的基本框架系统,能保证快速、高质量的组建、开发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因此,研究和开发专家系统和专家系统工具是组建测试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技术,是测试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

3.4 虚拟测试技术

通过虚拟测试系统,可以使产品历经虚拟设计、虚拟加工、虚拟装配、产品性能虚拟测试和虚拟使用全过程。虚拟测试的结果信息可用于优化、改进虚拟制造技术中有关的设计和过程参数。由于虚拟测试在虚拟制造技术中应用的普遍性,能促进整个虚拟制造技术体系更为完备和工程实用化。因此,开展虚拟制造环境的虚拟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和测试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工程实用数据的积累,也使得建立虚拟测试系统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我们开展虚拟测试技术研究,就是用虚拟工程概念解决型号研究中的实际测试问题。通过构造型号虚拟测试环境解决型号研制过程中的测试具体问题,包括参数精度测试,各种物理参数的虚拟产生,过程测试方法的模拟、测试程序的执行检测,对象模拟,以及虚拟模发、模飞等。

通过构建军事装备或大型工程的虚拟测试环境,建造一个通用的虚拟测试平台,可以适应各种型号模拟测试试验,对每种型号的测试需求均可在此通用的虚拟测试平台进行试验验证测试,通过虚拟测试验证,修正、完善军事装备的设计、提高研制质量;同时在明确军事装备和大型工程需求情况下通过虚拟测试环境可对需要设计的测试发射控制系统和各类测试分系统体系结构(分布式多总线复合结构或嵌入式单机箱系统)、系统组成、配置、功能模块要求、实时性、传输性、可靠性、维护性均可在通用的虚拟测试平台上完成演示验证,进行完善设计和研制。当前,虚拟测试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虚拟测试,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虚拟 测试的核心思想是“软件就是仪器”。其实现途径是在一定硬件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软件及相应算法来替代传统测量仪表和装置,如:信号调理与传输仪表,信号显示记录仪、存储仪表、信号分析与处理仪表,以及有关控制、监控环节。

另外,就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测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测量,则是在虚拟现实环境下,借助多种传感器和必要的硬件装备,根据具体需求,完成有关的测量任务。在虚拟环境下可以设计、构建所需要的虚拟测试系统,进行虚拟测试、虚拟测量操作、测量过程仿真及虚拟制造中的虚拟测试等。

在虚拟现实环境下进行虚拟测试,能够将人、测量设备、测量系统模型和测量仿真软件集成于一体,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和反馈手段,产生逼真效果。然而目前虚拟现实的硬件设备和工具价格昂贵,VR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应用应注重技术功能的实现,不必追求高档的、完全的VR环境。

上述两类虚拟测试最大区别是:基于虚拟仪器技术(VI)的虚拟测试尽管也被称做“虚拟”,但是,它不可能完全虚拟,其中,被测量对象模拟化不虚,传感器不虚,数采不虚,测量操作不虚,测量结果不虚。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测试,一般强调交互和沉浸,首先要使参与者有“真实”的体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提供多感知的能力。目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虚拟测试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测试日趋走向集成和融合。虚拟测试可以降低实际测试操作的费用,减少在危险环境中实际操作的危险性,虚拟测试所具有的拟实性、灵活性和低成本,使之成为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尤其在虚拟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贯穿于虚拟设计、虚拟加工制造、虚拟装备以及产品性能检测和使用的全过程,实现虚拟制造各个阶段有机衔接,推进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化。因此,开展虚拟制造环境的虚拟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和测试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工程实用数据的积累,也使得建立虚拟测试系统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四、展望未来

综上所述 ,21 世纪的电子测量仪器随着芯片技术和 DSP 技术的发展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性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仪器的进一步融合 , 仪器的易操作性 ,易升级性 ,测量能力 ,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与此同时 ,软件无线电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个领域 , 仿真技术将为用户的设计和验证提供了更加强大和方便的工具 。自动测试系统经历了从GPIB 系统到 VXI 系统 ,从 VXI 系统到VXI 与 GPIB 混合系统的发展历程 , 越来越多的军工用户希望拥有一种长寿命且高性能的系统标准体系来承担日益复杂的测试压力和维护成本的压力 ,面对未来的挑战 ,LXI 仪器将在继承现有测试技术的基础之上 ,为下一代测试技术和测试仪器 ,特别是ATS 测试系统的革新带来新的希望 。

参考文献

电器专业技术总结例5

近三年来,泰兴航联在院士及其团队的帮助下,围绕“将企业在全国电连接器民营军工企业中建成‘研发能力最强、生产规模最大、产品技术最高、获得军方各种证件最多’的军工电子元器件生产研发基地”这个目标,加快新品研发,突出自主创新,经过不懈努力,攻克了种种难关,并最终实现目标。

扩大智力基础建设 提高产品质量

提升设施建设速度。泰兴航联对院士及其团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特别重视,为研发场地、活动室等进行了装修和改造,并置购办公用品;还投资300多万元,添置了数控车床、数控插床、绝缘耐压低电阻测试仪、综合测试台等生产检测试验设备。

在人员组建方面,泰兴航联也是精心组织,组建了以孙兵博士为主要成员的专家团队共11人,按照专家所学专业和研发方向,结合培养企业人才的要求,配备了22名科技人员与专家组成“一对二”的专业技术小组。

为做好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科研和生活服务工作,设立了院企专家委员会,由科研所、综合管理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专家委员会每年在院士指导下总结上年工作,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企业产品开发计划和企业技术难题需求等,健全院士工作站运行的各项制度,确保科研经费的使用,并独立核算经费。

提升质量管理意识。为发挥院士工作站作用,2010年5月19日,叶培建院士专程来到泰兴航联考察指导。

叶培建院士对院士工作站的硬件环境、团队成员与企业科技人员“一对二”配备情况,从设计到生产、装备各个环节进行了认真询问,仔细了解。质量是自始至终挂在叶院士口中的一个关键词,他反复对企业负责人说:“要想产品上太空、登月球,质量是关键。”并提笔写下了“航天产品,质量重于泰山,质量在你心中,质量在你手中”的寄语。

这一次考察,叶院士给泰兴航联留下了“基础较好,产品不错,精益求精,密切合作”的评价。

5月20日,公司召开会议,落实叶院士的讲话精神,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在企业内部形成“处处有院士寄语、懂得质量重于泰山,人人有质量意识、做到质量深入人心,道道有质量把关、确保质量万无一失”的氛围,将企业质量管理推向了无缺陷、零缺陷的更新层面。

提升讲比竞赛效应。采用专家与企业科技人员“一对二”的结对方式,既发挥了院士团队的作用,又培养了企业的科技人员,使“飞鸽”型人才与“永久”型人才有机结合。

建站两年多来,根据“讲、比”竞赛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比科技创新、比技术改革、比难题破译”,四项技术得到了提高,并分别被评为泰州市、泰兴市企业讲比竞赛优秀项目,或厂会协作、金桥工程优秀项目。

四项技术的提高,解决了公司大量的问题。一是脱落式转换控制电连接器,解决了现有技术装有多个电连接器、结构繁琐、占用武器装备内部空间大,制作成本高等不足;二是WKL-13微动开关电缆,在原有基础上追加设计了132FL微动开关分支告警电路,增加了尾轮误锁误警功能,防止飞机在尾轮锁定的情况下降落,提高了飞机起降的安全性;三是多芯光纤光缆电接器,通过超声波的高频率振动,将环氧胶中的空气排出,达到了脱泡要求;四是完成J30J系列微矩形电连接器玻璃封接技术研究,采用匹配的玻璃粉DM308,真空处理烧结,密封性能达到泄漏率10-8Pa.cm3/s,满足了高密封性能要求的场合。

由于与院士专家的智力结合,使得“讲、比”活动在技术攻关上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2011~2012年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中,泰兴市航联电连接器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获得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加快企业自主创新 助推企业发展

提升成果转化能力。院士工作站建成以来,获得自有技术上升为高新技术产品6项。并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Y50系列圆形电连接器”是代表之一,与同类产品相比,它的竞争优势在于各项性能符合GJB101A-97标准要求,具有小型化、多功能、高可靠、高密度、抗干扰、耐环境等优势,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较好,2011年实现单项销售3700万元。

微动开关电缆突破了四项关键技术:1.水下密封技术。2.电气压接技术。3.整体防护技术。4.机械技术。

“Y11E系列圆形电连接器”具有抗振动强度、防信号泄漏、防电磁干扰、密封、防误插、耐环境、防尘等功能,连接快速、密封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产品技术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国内市场每年需100万套以上。

另外,滤波电连接器、J30J系列微矩形电连接器等也都在关键技术、与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方面取得了突破。

加快自主创新。泰兴航联借助“外脑”助力技术创新,利用原有泰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条件和技术人才,建立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先后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等单位进行技术合作。

电器专业技术总结例6

2002年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强力推动,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职业教育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发展。随着本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学校所提供人才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企事业迫切需要人才,而另一方面企事业需要怎样的人才,职业学校能提供怎样的人才,能否满足需求?也就是说我们专业的建设能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职业中学电子电器专业,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目的是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增强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把本专业建成“培养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设备设施先进,教学水平一流”的精品专业。为当地人才培养做出贡献,输送合格人才,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

一、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是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地级市之一,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工业化城市。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64亿元,增长10.2%。全社会工业总产值4439亿元,增长11.2%。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26.32亿元,增长13.5%。总量稳居全省第五位。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80亿元,增长13.5%,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形成一镇一品牌的特色经济,如古镇的灯饰、小榄的五金和音响、南头的家电、东凤小家电、沙溪休闲服装、大涌红木家具和牛仔服装、黄圃腊味等等。和我镇同属东部片区的火炬开发区现已形成形成电子信息、现代包装印刷、生物医药、化学工业、新能源、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七大产业和中国电子(中山)基地、国家健康基地、高科技产业园、包装印刷产业园和民族工业园等五大工业园区群。整个中山与家电类相关企业多不胜数。而学校所在的南朗镇位于中山市的东南面,是“伟人故里”,与火炬区、三乡镇这些经济强镇相邻,到市区只有二十来公里。近年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法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0.58亿元,工业产值151.62亿元,增长12.52%。2010年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0.2亿元,工业产值190.5亿元。2011年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8.52亿元,比增13.6%;工业产值234.2亿元,比增16.2%。全镇有八个工业发展基地,包括南朗万亩工业区、第一、二、三工业园,大车工业园,翠亨工业园,横门工业园,和正在开发的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全镇工业企业达480多家,形成以能源、电子电器、装备制造、针织、制鞋等支柱产业。其中电子电器类或与电类相关的著名的企业有ABB变压器有限公司、深南电(中山)南朗燃机发电厂、建纶电器工业(中山)有限公司、开益禧半导体有限公司、三礼电子、高怡电子、记事达通讯等等企业。电子电器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成快速发展的势头。从全市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产品从风扇、电视机、电冰箱、变压器、洗衣机、空调器、电子衡器、手机、固定电话机、电饭锅、电热水器、收录机、电脑各种小家电、电子元件;快速发展的电子行业亟需大量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在一线操作的技术工人。

电子电器已经普遍进入了老百姓的家庭,电风扇、电视、空调器、电冰箱、电脑等。每户家庭、每个单位都拥有数种乃至数十种电子电器。许多电器使用年限短,质量有不是太好,大量的电器进入了维修高峰期。目前,在我镇的维修人员中,有前几届的毕业生,有经过培训学习掌握一定技能的人员,但在人数上还远远满足不了要求,还需要更多的专业维修人才。

随着各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活动更密彻,各种电器类销售商店林立、电子电器在贸易流通和销售,非常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各种电子产品的售后保养维修,也非常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另外,根据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形势,电子电器行业估计将会以20%—30%甚至更高的速度发展。这样看来,电子电器的生产企业与维修企业对电子电器维修人员需求将大幅增加,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也会大幅度提高,电子电器专业发展前景喜人。

鲜明的产业结构特色,与旺盛的人才需求,为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电子电器的应用与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集合力量,搞好专业建设,适应本地经济发展

我校是广东省重点职业高级中学,本校家电维修专业创办于1993年,凭借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努力,培养了一批由一批的家电专业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今天,紧紧随乘电子电器生产企业与维修企业快速发展的东风,立足本地,主动接轨企业,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可以预见,电子电器毕业生将会成为企业抢手的香饽饽。

(一)增大投入,更新设备。

培养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必须有技能训练所需的设备与器材,而且不断更新发展换代,去掉残旧、落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一定要增强资金投入,添置实训设备。以我校为例,近年来,在上级的关怀和重视下,先后建成了制冷实训室、电子电工室、家电实验室等等专业实训室,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了大量的实验设备。今后,还应该不断增加投入,保证设备的更新换代,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操器材和实操机会,能够很好地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送专业教师到外学习;专业教师经常到外面参观学习,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合作;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改革,迎合企业要求。为使本专业发展更紧随时展,更适合企业需求,今后应该增加资金的投入,购置实用设备,淘汰残旧、落后、不能用的一些器材;更新设备。保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专业适应性不断增强。

(二)注意校企合作。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能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我们提供的和企业需要的能否接轨?我们应该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主动与企业接轨。学生在校掌握一定得技能基础上,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培训,早适应企业要求,也可加强与企业合作,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合作。目前,在学校领导和带动下,我校先后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中山ABB变压器有限公司,中山开益禧KEC半导体有限公司、新盛世机电制品(中山)有限公司、广东长虹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广阔得平台,也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学校与企业实现接轨;以中山ABB变压器有限公司为例,每年都能有很多专业学生加入实现就业。如果能够与企业形成长期的协助关系,或长期保持联系,那么我们的电子电器专业课程的设置能保持合理性,侧重性和灵活性,随时调整而保持时兴性,积极向新兴现代企业靠拢,增强办学活力。真正形成“招生、教学、育人、实习、就业”为一体的机制。

(三)搞好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有好的师傅,才能带出好的徒弟。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这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专业建设才能充满发展与提高的后劲。在培训教师方面,我们学校能有计划地派出专业教师到高校深造,鼓励教师在本科基础上不断提高学历。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考核,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抓好本专业校本培训,促进理论、技能、教学各方面的交流,传授经验;搞好老中青教师之间的帮传带方面工作。广大专业教师有能力自学不断更新发展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保持与时代同步,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让更多的技师、高级技师出现在教学一线。

(四)明确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企业要求,培养合格人才,我们要进一步确立培养目标,围绕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1)总体目标: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我们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在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服务、经营和维修第一线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技术人员。

(2)具体目标;知识结构体系方面:具备中等职业教育所必须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熟悉电子电器设备的采购、推销、调拨、储运、及办理索赔等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电工、电子机械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等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音频、视频、日用电器,办公设备自动化三大类电子电器中至少一大类的工作原理、生产过程、主要性能指标、和经营、保养知识。掌握相关电子电器设备的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关常用元器件性能及功能的基本知识。熟悉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检修、经营职业岗位的规范和职业道德。

(3)专业能力方面: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电工、电子电器设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扎实的机械、焊接基本功;具有相关电子元器件和电冰箱、空调器零部件的检测能力和选购能力;具有安装、调试、检测与维修家用音频、视频产品,日用电器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中某几类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具有操作维护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

(五)适当调整并建立新课程体系。

根据“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强化能力、学以致用”的原则,合理设置课程,对现行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删繁就简、删难就易,并增添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适应学生特点,对课程进行重新组合,改课程系列为系列课程,建立新型树状结构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必须体现以下特点;社会适应性强;社会服务领域广;课程门数大大减少;课程覆盖面广,内容充实;课程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加强专业性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水平。

同时,根据企业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大力加强实践教学。除课堂教学外,建立各门各科各种技能的课外兴趣小组,经常开展活动和技能比赛。

目前,随着本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迎合当地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当地培养、输送合格人才?这要求我们要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出发,进一步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专业的适应性增强,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本地区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中山市南朗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电器专业技术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V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354-01

航空科学技术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业迅速发展起来,客运量明显上升,客机容量还在不断增加,并且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和新方法。航空机电综合化控制结构与机电、电子、信息、电脑技术相关,有第一代航空电子系统,接着又在其分立式航空电子控制结构基础上,完成了信息交互,实现了联合式结构的创设,进一步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随着该行业逐渐完成了跨领域的连接与应用,军用飞机的命中率、安全系数全面提升;紧接着第三代、第四展速度快,也真正达到了集信息技术、通讯、显示、无线连接等功能的综合应用,以现在的军用、民用飞机来看,性能非常好,据相关数据报道其软件编程中已经可以应用7000亿个编码[1]。

1、航空机电综合化控制结构及相关技术的发展

航空机电综合化控制结构是基于机电、电子、信息、电脑等技术的综合控制结构。最早是由美国开发研究的,当初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军用战斗机飞行中的一系列问题。航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的。

1.1 最早的航空机电控制又被称为第一代航空电子系统,其结构是分立式结构。第一代电子控制系统其组成为:雷达、通信、导航、大线、射频前端、处理器和显示器等等。系统之间的联系采用的是点对点连接的连接方式。

1.2 在分立式航空电子控制结构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信息的有效交互,出现了联合式结构的航空机电控制系统,就是第二代航空电子控制系统。其特点是使用多个数据处理器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功能。联合式结构的航空机电控制系统通过过数字总线交联实现资源共享,并且还可以实现控制和显示的有效结合。

1.3 航空控制结构发展到第三代的时候就是综合化航空机电控制结构的原型了。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综合核心处理器(ICP)实现了系统信息的高效共享。该结构的综合核心处理器综合了计算、管理、调度、监视等等功能。综合控制系统实现了各个模块在不同阶段执行不同功能。由于第三代控制结构在航空飞行方面有重要价值,也逐渐被推广到民航等等众多的航空领域。

1.4 在第三代航空机电控制结构的基础上,由于技术不断革新不断提高综合化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形成了当前第四代的高度综合化航空机电结构。高度综合化航空机电最早的研究也是用于军事领域。该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引人了射频和光电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等。其优点是传统的雷达、通信等硬件电子配置逐渐消失,通过软件取代了。大大提升了飞机的飞行性能,近几年高效航空机电综合化控制系统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大大提高航空事业的发展。

2、航空机电综合化控制结构及相关技术分析

目前,航空机电综合化控制结构技术越来越多、越分越细,专业性更强、综合化更加趋于一致(注意专业化的细节技术突破与综合化的技术利用并不冲突),以下就从综合核心处理技术、系统软件技术、总线技术、显示技术、传感器技术、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2.1 综合核心处理系统技术

综合核心处理系统技术又称CIP,其作用在于对系统运行调度、控制、管理等诸多功能性问题的解决;其实现方式是借助CIP完成计算、处理、控制等各环节;它主要是通过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来完成,特征表现在速率、性能、稳定性方面,从原理上看,CIP技术的水平越高,飞机的飞行环境安全系数越大,这表明综合核心处理系统技术的关键性。

2.2 系统软件技术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以相关软件最为关键,尤其是这些软件与相关设备的连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领域也非常广阔,发展速度也最快,因此,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的航空机电综合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借此大大提升了飞跃速度,优化升级也是从半智能向着全面智能自动一体化方向推进;匹配软件的设计复杂、技术要求高、软件开发工作难度非常大,各国在其发展中专设了相关机构,并且进行了各专业机构的联合研究,与这些发达国家的商业往来也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的研究,另外,新型软件的价格高昂,无论是从开发或购买角度来看,各国都设置了相应的技术壁垒,所以,在这方面我国还应该尽可能地进行一些技术创新,提升软件开发水平,做到技术性的突破,以此带动整个航空事业向着世界级水平进军。

2.3 总线技术

在航空机电综合系统方面,通过总线技术完成相关信息传递,由于其中牵扯到一些国家机密与技术保密工作,所以需要做到电缆传递效率与安全防护,总线技术革新的成功在任何时候都与传递效率相关,也总是随着每一次技术突破而进一步达到更高效率提升;伴随网络发展,光纤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价格相对降低,传递效率较高,当前已在航空综合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研究方面,以多路复用技术传输最多,深入性强,从我国颁布的相关科学标准规范来看,我国的研究已经全面实现了数字式数据总线、高速数据总线、单项数据总线的多项总线应用[2]。

2.4 显示技术

在现代化的航空综合化控制系统中,虽然信息量更大、飞行难度更高,但是,由于显示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转化成对应的图像,为飞行员提供更为直观的判断依据,平视显示器、多功能显示器在控制方面与显示方面都成功实现了有效结合。这种集数据、信息、图像、显示于一体的控制技术完成了直观、可视、智能化操作,对飞行的各种情况有了更为明确的讲解,易于提高飞行安全。

2.5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属于航空飞机设备之一,以射频传感器技术为主,其中的关键技术在于接口方面,如果做好,可以提高综合控制系统的有效融合,从我国当前在这方面的发展来看,综合传感器系统最为权威,因为它将60 种射频进行了功能性的体系化综合应用。[3]

2.6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

从当前航空业的发展来看,故障预测、健康管理技术非常关键,通过它能够让航空产品的故障预测、检测、隔离等得到及时处理,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部分展开准确、快速的维修活动;这一预测、诊断与管理系统可以节省费用、防止事故发生;近年来,由于航空继电器故障适应性诊断系统的开发研究与普遍应用,有效地提升了飞机的安全可靠性,也有效地促进了航空机电综合化控制结构技术的发展;其中以适应性模式匹配解决了放多系统结构问题。

结语:

我国的航空事业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航空业推动了空运物流和物流运输的发展,在推动航空业发展的同时尤其要注意航空业的安全工作,加强对机电综合化控制结构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科学、规范的控制技术,增加技术管理的资金支持以及技术人才的培育管理,以推动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电器专业技术总结例8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顾名思义,就是设计先进的飞行器,主要面向航空飞行器设计。本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行业特色,航空航天工程是基本的服务方向;同时,在民用工程领域有广阔的市场。轰动世界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神舟”飞船等,都是本专业的杰作。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飞行器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航空航天飞行器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后,具有参与飞行器总体和部件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学。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基础、飞行器动力学、飞行力学、力学性能与结构强度、试验技术、自动控制理论、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复合材料设计与分析、空间制导控制、传热学与热防护等。

3.发展前景

在轰炸机、运输机、民航飞机等其他机型上面,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各航空公司使用的大型民航飞机都是进口的,目前国内没有能力生产。本专业极具发展空间。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对数学、物理等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常查询航天飞机的资料,对航天飞机感兴趣,对飞机导航系统感兴趣。喜欢飞机模型,常看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实况转播。渴望当一名宇航员。注意了解宇宙飞船的材料,常收集宇宙飞船的模型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具备较好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和飞行器工程基本理论,同时有较强的飞行器总体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试验的能力。

3.职场纵横

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飞行器(包括航天器与运载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试验,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等多方面的工作。

一、专业简介

1.专业初识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主要以航空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就是生产出高效、实用、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由于航空发动机为载人飞行器提供动力,其在高速飞行、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等方面要求都极为严格,因此飞行器动力装置在动力工程领域一直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并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机械工程设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飞行器动力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主要课程: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含气体)力学、动力装置原理及结构、动力装置制造工艺学、动力装置测试技术等。

3.发展前景

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展示了本专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外语、计算机等必备工具。对飞行器的燃料装置感兴趣,了解飞行原理。常研究宇宙飞船的燃料,关注飞机的新燃料。常搜集飞行器动力资料,对飞机动力系统感兴趣,了解导弹动力装置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具备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知识的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环境等部门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他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一、专业简介

1.专业初识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是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主要研究探索更方便、更快捷、更可靠的飞行器制造工艺、方法。本专业属于机械制造范畴,需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不仅要学习机械制造的各种工艺、整套方法和流程,而且要对飞行器的设计有一定了解。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制造工程基本理论和飞行器制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飞行器制造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航空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模具设计与制造、飞机零件加工与成形工艺、飞机装配工艺、飞机构造、计算机辅助飞机制造等。

3.发展前景

国内不仅在飞行器设计上与国外差距很大,在制造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加强航空建设、国防建设,需要大批专门人才的不断努力,这预示着本专业前景十分广阔。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关注新型飞机,对飞机机械原理感兴趣,了解宇宙飞船的构造,收集过飞机图片资料,常观察各种飞机模型,希望做一名飞机设计师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从事飞行器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就业范围广,在广大科研院所、高科技产业和航空、机械、电子、计算机公司等单位都有用武之地。

一、专业简介

1.专业初识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是以空间环境、生物技术、环境化工等学科为基础,研究飞行器救生系统为主,将人、机器、环境有机结合的复合型专业。目前,国内有三所高校开设了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航空航天生理、空间环境工程、热控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人机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掌握从事航空航天环境模拟、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与研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间环境工程、航空航天生理学、控制理论、人机工效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空调制冷技术、航空航天环境控制系统、航空航天安全工程、空间环境试验技术等。

3.发展前景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预示着航空航天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喜欢关注宇航新闻,关注空间站的建设,对宇宙探索节目或介绍宇宙的文章感兴趣。对宇航员训练条件感兴趣,对宇航生物实验感兴趣。了解空间生理学,渴望了解外层空间等等。

2.学成之后

电器专业技术总结例9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84-02

一、国内电器行业人才需求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电器行业产品遍及所有用电领域,是国家用电安全的重要保证,是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可靠性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给电器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越来越多的新型电器以机电一体化的面貌出现。这就对高校培养适应新发展、新技术的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把新能源以及节能减排提到了国家发展的高度,相应的对电器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也在加强相关研究领域的人才积累以及产品研发。但与此不相称的是,相关专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短缺。目前,行业急需“电器”方面的技术人才,而全国仅有几所高校专门开设有“电器”专业,在规模上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急需补充。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考验,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也成为高校和学生的头等难题,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聘用也更加挑剔,是否适合于企业的发展,是否具有应用创新能力是企业选择的首要条件。在全国高校中,我校在电器可靠性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前列,但如何在充分体现我校特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知识更新和创新意识,更好地服务于电器行业以满足社会需求,仍需进一步探索。

二、实施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1.举办“电器新技术”学习班,为电器行业大中型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电器专业知识培训。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多次被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指定为行业技术人员“电器新技术”学习班主办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所编写的著作《电器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低压保护电器的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以及负责制定的漏电保护器、小型断路器、塑壳断路器、过载继电器可靠性国家标准作为“电器新技术”学习班的教材,对普及可靠性理论知识,推动我国电器产品可靠性考核工作、提高我国电器产品的可靠性及其试验水平有重要作用,创造了很高的社会效益。

2.为电器行业大中型企业技术人员培养电气工程领

域的工程硕士、博士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结合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培养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如为国内最大的某断路器生产厂培养了15位电气领域工程硕士,为国内最大的某继电器生产厂家培养了6位电器领域工程硕士,其中一人荣获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评选出的“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为进一步提高国内电器骨干企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创新能力,正在为国内最大的某断路器生产厂培养电器学科的博士生。这些企业包括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这些博士后一方面结合企业的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攻关,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博士后人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出一名全国优秀博士后人才。

3.将在校硕士生派往企业,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

力。与行业骨干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究生实习研发基地,结合企业的生产制定学生的课题内容,使学生未出校门就走到企业中去,提高了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如在2004年至2010年期间共派出15位硕士研究生和1位博士研究生到河北某电气企业和天津市某些电气公司实习。

4.将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的博士送到企业进行短期工作。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先后送出6位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到温州某电气集团公司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工作,工作期间为企业和技术人员共同解决技术难题,让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了公司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5.利用最新的电器可靠性研究成果与研究所企业联

合共同制定国家标准。河北工业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电器可靠性理论的研究,三十年来在控制用电器特别是保护类电器可靠性研究方面在没有国外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企业具体电器产品结合,制定企业产品的可靠性标准,然后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组织下,同全国的大中型企业的技术主管一起制定了典型电器产品的可靠性试验的行业标准,进而制定出典型电器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如控制用电磁继电器、小容量接触器、机床电器、塑壳断路器、低压断路器、过载继电器、漏电开关、接触器式继电器等可靠性试验方法的系列国家标准。

6.为企业建立可靠性实验室,推动了低压电器的科技进步。所提出的可靠性试验方法以及研制的可靠性试验装置已广泛应用在国内各生产保护类电器的主要大中型企业及检测机构。为生产厂、检测中心、试验站及研究所提供了先进的可靠性试验方法、技术及设备(应用面达生产保护类电器主要企业的70%)。建立了11个电器可靠性实验室,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特别是使某些厂家的产品成为名牌产品,已被应用于许多重点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可靠性试验,找出了产品的薄弱环节并对产品设计和工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加强了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7.作为首席主编,汇聚高校、研究所、企业的力量编写了《中国电气工程大典》配电工程卷。此大典是汇集了电气工程各领域的来自高校、研究所、企业的两千多名专家和学者参与,历时四年多编撰的鸿篇巨著。该书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电气工程各领域的技术发展与成功经验,展示了各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设计经验、科技成果和发展动态,汇聚了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陆俭国教授作为该卷首席主编,与企业、研究所及我校的电气工程专家共同编写了《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的配电工程卷,共计282万字,包括最新的技术参数和图表以及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设计经验与发展趋势,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和权威性,为全国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一套学习的工具书。

8.积极组织学术活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提高行业电器技术人员的素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产品可靠性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我校电器研究所,陆俭国教授一直担任主任委员,专委会汇集了国内高校的教授、大中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十几年来为推进电器可靠性的发展,专委会举办了多次全国电工产品可靠性年会,还举办了四届电工产品可靠性与电接触国际会议,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为企业和国内及国外的科研机构建立了联系,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效益。

电器专业技术总结例10

一、机电类课程的特点分析

根据机电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其特点如下:

1.对专业培养目标影响举足轻重。机电类课程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均是专业主干课或重要课程,这些课程所包含的知识是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石,并缺一不可。这些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专业培养成功与否,影响着学生毕业以后能否在本专业领域迅速地成长并建功立业。

2.机械类课程的特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构造等属于机械类课程,汽车空调、汽车电气设备等则属于部分机械类课程。机械类课程所涵盖的教学内容包括机构的基本原理、机器的工作原理、机器总成与零件的设计等,与之配套的基础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与测量、工程材料、汽车概论等。机械类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而汽车空调中的压缩机、热力膨胀阀等则融合了电学和热力学的知识点,学生在这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对于此前基础知识有欠缺,或听课时注意力稍有不集中,就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并导致学生这些课程的学习困难。

3.电类课程的特点。工程测试技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或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等属于电类课程,其中汽车电器中的发电机、起动机等又包含了机械方面的内容。这些课程的基础课程是大学物理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运用基础等。“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些电类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电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在讲相关内容时,很难将其形象化,加之一些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与电类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就会感到电类课程学习难度很大。

二、机电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机电类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些课程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机电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1.缺乏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一些教师采用传统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采用粉笔加绘图工具,学生只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板书去认识与思考,建立不起“机构是如何运动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受力关系”等这样一些形象思维,就会感到很难听懂,进而会失去学习兴趣。在汽车构造课上,学生面对结构复杂且线条密集的汽车总成构造图,尽管老师在不停地讲解,但学生还在想象着图中部件的结构关系,某部分图形与线条表示的是什么东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讲课完全脱节。电类课程由于比较抽象,即使教师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使用静态的电路图加上文字说明,还是会让学生难于理解。

2.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也是影响机电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例如,汽车构造,教师还化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讲解化油器、传统的载货汽车底盘等这些已被淘汰或较陈旧落后的总成与部件的结构原理,而对于汽油喷射装置、轿车上所用的五连杆悬挂等新型构造不讲或只简单介绍,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真正有用的知识太少。再如,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堂上的重点还是触点式点火系统、热丝式闪光器,而教材上还没有但学生却早已有所耳闻的前照灯随动转向、汽车行使稳定系统、电子辅助制动系统教师却不作介绍,学生便会失去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了。

3.各门课程缺乏紧密的衔接与配合。各课程的衔接与配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课与机电类课程的衔接与配合,二是机电类课程之间的衔接与配合。例如,工程数学没有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工程测试技术这门课时,就会听不懂测试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及动态信号分析中相关的教学内容。又如,汽车构造课和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均涉及的发动机汽油喷射装置、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和自动变速器等教学内容,由于没有很好地衔接与配合,造成一些内容重复讲解,一些内容则由于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学生不能系统全面地了解这些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结构与电子控制原理,从而影响了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

4.实验课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实验课的内容与课堂的教学内容没有紧密的联系,使得学生通过实验无法验证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相关内容,也就是说,学生不能通过“理论到实践”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学生也不能通过实验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知识,加深理解理论知识。这种从时间和内容与课堂教学分离的实验课,容易使学生失去对实验的兴趣,往往是敷衍了事。有些实验课则只是由实验课教师作演示实验,学生围着看。由于学生看不明、听不清实验老师在做什么、说什么,这样的实验课对相关课程的帮助也就微乎其微了。

三、提高机电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根据机电类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提高机电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建设适用于机电类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的特点是能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因此,机电类课程应提倡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成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必不可少的基础。适应于机电类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除了图形图像清晰,文字简练且重点突出,动画生动形象外,还应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例如,一些构造类的图形和动画使其具有透视化和可拆化的效果。透视化的汽车总成结构图,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总成外部的形状及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关系,又可使学生看清总成内部的结构;可拆化的汽车总成图,由教师边讲边控制拆解零件逐个分离,可将总成部件的组成,各零件的装配关系表达得清清楚楚。再如,一些电器及电路原理图将其虚拟化,让看不见的电流、电动势、电场及磁场变得可动且可见,学生观看这样的动画,结合听教师的讲解,就很容易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2.及时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学大纲及教材相对滞后,因此,需要教师及时掌握本课程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以使机电类课程始终充满最新的知识,能对学生始终保持吸引力。例如,汽车构造课教师应熟悉汽车悬挂五连杆机构、双离合手自一体自动变速器等教材上还没有的汽车新技术,并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又如,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教师要深入了解缸内直喷技术、自适应前照灯、电子辅助制动、汽车行驶稳定等电子控制技术,在课堂上向学生祥细介绍。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看到自己在教材中未能看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就会激起其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对相关课程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