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工资待遇调查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04-24 10:34: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资待遇调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资待遇调查报告

篇1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8月末,东川区共有小贷公司3家,担保公司4家。具体情况如下:

昆明市东川区玉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2009年11月22日正式开业,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最大股东为昆明玉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0%,员工13人;2010年7月,根据市场需求及小贷公司的自身经营发展需要,东川区玉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将注册资本增至4000万元,股东8名,其中:法人股东2名,自然人股东6人。最大股东仍为昆明玉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出资额1200万元,持股比例为30%。

昆明市东川区环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10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股东9名,其中:法人股东1名,自然股东8人,最大股东为昆明市东川环宇房地产有限公司,出资金额300万元,持股比例为30%,员工10人。

昆明市东川区瑞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3000万元,最大股东出资金额900万元,持股比例为30%。

昆明市裕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昆明乾贯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均为5000万元、昆明市东川区裕民融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3000万元、昆明融流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其中鑫融资担、裕民融资公司属于政府财政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乾贯融资、融流融资公司属于自然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二、业务发展情况

小贷公司贷款对象主要是辖区工矿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种植养殖户,主要采用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的方式,截止2012年6月末,小贷公司贷款余额5244万元,其中保证贷款占比为80%;最高利率26.24%,最低利率6.10%;贷款主要以一年期为主,贷款利率是人行基准利率的1~4倍,在规定范围内。贷款回收较好,无不良贷款,都未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6月底,4家融资担保公司担保金额22700万元,无担保违约情况。鑫融资担、裕民融资公司是由当地的财政局牵头组织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其担保项目多是当地的基础建设,对当地的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较少。主要以支持提高当地的经济总量起重要影响的项目建设,拉动当地经济建设,增加当地的税收为主要目标,出现风险由当地财政局分担。

乾贯融资、融流融资公司属于商业性担保公司,按照国家的规定,担保额度可以放大5~10倍,担保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向需要从银行贷款的企业提供担保,收取担保费。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监管职责模糊,制度建设滞后

根据《云南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人行、银

监、金融办均负有管理职责,但对管理职责权限范围、如何管理、管理到何种承担缺少全面详尽的规范性制度。

担保公司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担保业在我国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什么样的公司可以进入担保行业、哪一个部门对担保行业的业务规范进行指导和管理,现在都还是空白,担保体系自身也被诸多难点所困扰,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担保机构规模小、缺乏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担保机构内部业务操作程序不完善,风险管控制度不健全,再加上与之相对应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对于此,应加强对应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多方联动的协同监管机制。

(二)风险控制相对难

由于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尚未加入人行征信系统,加大

了风险控制的难度。根据《小贷公司管理办法》,人民银行要将具备条件的小贷公司纳入征信系统,但未明确所需条件,因此,应当建立完善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或缺失,究竟有多少担保公司真正从事的是担保业务,小贷公司是不是完全在从事小额贷款业务,不得而知,潜在风险不言而喻。

(三)小贷公司同样存在融资难

篇2

同时,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劳动力外出的选择余地加大,流向分散。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的用工短缺,是当地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和工资状况的综合反映,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从目前趋势分析,民工短缺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较旺,企业一时又难以大幅提高工资,因此东南沿海地区用工短缺的状况短期内可能还会持续。从中长期看,这种状况将可能导致缺工地区企业工资水平的被迫上涨,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这也将使我国出口增速有所回落。

篇3

关键词:

军人工资;合理增长;“收入倍增计划”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08702

党的十提出“要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收入倍增目标,不仅为2020年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劳动报酬增长水平奠定了基调,同时也给我国军人工资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1科学定位军人工资水平

科学定位军人工资水平是准确衡量军事劳动付出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军人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军工资水平定位的主要依据是中央书记处在1983年提出的“军人工资高于地方20%”政策。此政策虽对于维护军人合法权益、稳定部队、吸引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分配渠道的日益多元化,该政策表现出许多历史局限性。收入倍增计划目标下的我军工资水平的定位,既要与国家收入分配政策相一致,又要体现军事特色;既要严格遵循政策制度,也要紧跟形势发展进行大力改革,不断丰富理论创新成果。

一是树立“大分配观”的视角,站在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突破就待遇谈待遇的思维模式,从民族、国家、军队的视角,以国家收入分配政策为依据,统筹考虑军人工资、军人福利、军人保险等物质待遇以及其它非物质待遇,确保“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二是构建公务员工资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三位一体”参考标准,努力使“高20%”政策落到实处,让军人工资起点水平能达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军人工资平均水平能达到中等收入群体中等偏上水平。

2合理调整军人工资结构

多年来,军人工资结构一直实行的是“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的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保障军人获得体现自身劳动禀赋和贡献差异的收入,满足军人基本生活需要,也能提供一定的经济生活补偿,使军人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既有刚性的保证,也有灵活的调整,因此便于军人工资更好地发挥其生活保障、经济补偿、人才吸引、激励导向的作用。但收入倍增计划目标下的我军现行工资结构与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越来越不相适应,军人内部工资关系矛盾的比较突出。为此,需要对现有的军人工资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充分发挥工资构成中不同项目的职能作用。

基本工资结构的优化,可在现有“三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确定职务、军衔、军龄工资在基本工资中的比例构成,并逐步把津贴补贴中本应该属于基本工资的部分(如工作性津贴)纳入基本工资,从而加大基本工资比重。具体来说,可提高两个方面比重:一是提高军衔工资标准,逐步增大其占基本工资的比重;二是提高基本工资在工资收入的比重。

津贴补贴制度的调整完善,需积极适应国家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和军队建设发展要求,充分反映生活的灵活补偿性,突出岗位责任、体现专业特点,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保障水平,注重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实施。具体地讲:一是逐步提高军人职业津贴标准,充分反映军事劳动的特殊性,体现“军”字特色。二是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国家对其标准实行分级管理,对各地的津贴水平进行统一调控,并将生活性补贴纳入进来,从而妥善解决经济发达地区军地工资收入“反差”问题,增强津贴补贴的灵活性。三是完善岗位津贴,重点向高科技、高风险、高战斗力的岗位倾斜,并提高基层岗位津贴和技术人才岗位津贴的标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献身国防,深入扎根基层和边远艰苦地区。

3健全稳定长效的增资机制

军人工资增资机制是指军人工资体系中,以工资增加为核心而形成的促进工资增长的自组织和自调节系统,是军人工资增长规律的实现形式,包括工资增长的决策权限、增长方式、增长幅度、增长时机、实施方式等组成部分。目前,我军军人工资增资方式主要有自然增资引发的“内生性增长”和伴随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增资而增资的“伴随式增长”。由于长久以来军人工资与公务员工资的捆绑效应和历史惯性,使得军人工资的增资机制不够完善,水平增长略显被动,突出表现为军人工资收入增长与外部联动不够,缺乏动态性和适应性。因此,要统筹内在要求和外部联动,健全军人工资增资机制。

一是继续保持并完善以个人资历和年功增加和职衔晋升为依据的“自然式”增长模式,适当增加档差,增加工资激励作用;

二是构建与物价水平挂钩的“指数式”增长模式,按照物价水平进行设定相应比例指数进行增资,以保证军人工资的实际购买力;

三是落实稳定长效的“周期式”增长模式,摆脱与公务员工资改革束缚和思维定势,将军人工资增长时机稳定下来,落实“五年一大涨,两年一小涨”,保证增资模式持续有力的正强化作用;

四是完善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小康实现程度联动的“同步性”增长模式,通过军地工资调查建立及时的信息反馈,参照国家工资指导线,合理调整军人工资水平,保证军人能同步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4完善军人工资调查制度

军人工资调查制度,是军队通过一系列标准、规范和专业的方法,定期对军人工资、军人家庭生活水平及与其相关职业人员工资水平进行调查、汇总并统计比较分析,形成能够客观反映军人工资现状的调查报告的一种制度。

从1996年起,总政治部干部部在全军开展了“军队干部及家庭基本情况抽样调查”,2002年起变为每两年进行一次,至今已举办了七次。总后财务部近年来也曾多次进行关于建立军人生活水平考评系统、军人生活保障分析、建立生活费统计报告制度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如《军队人员生活待遇分析报告制度》、《军地工资收入比较研究》等课题。这些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许多局限性,存在着调查分析不全面、组织机构不规范、调查报告不系统等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完善军人工资调查制度。2008年起,中国加快了构建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究建立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制度,这也为军人工资调查制度的完善带来了契机。

一是在内容上需建立军人工资调查分析指标体系,要在确保统计质量基础上进行多维度的军地比较和国内外比较,科学地分析军人工资收入水平及家庭生活质量;

二是在方法上需广泛依托信息平台,研发军人工资福利待遇管理信息系统,更好更快更科学地获取相关信息;

三是在调查体制上需建立更高层次的协调机构和独立垂直的管理机构,为军人工资调查的常态化开展提供人力和物力保障。同时,需建立军人工资调查制度协作机制,加强军队内部以及军地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5加快军人工资立法

收入倍增计划目标下的军人工资制度改革,不仅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更是一个法律制度问题。在军队工资制度历次改革中,军人工资水平忽高忽低,调整缺乏自身独立的依据,尤其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军人地位及待遇易被边缘化等问题都是军人生活待遇法制建设落后的表现。

军人生活待遇要依法管理首先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由于军人待遇法律制度目前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且其体系庞杂因此,当前可先考虑加快军人工资立法,保证军人工资制度的连续性。

篇4

近期,祥瑞园小学搞了一个对我区环卫工人生活、工作现状的调查活动,我本人对全区城区环卫部门的一线工人现状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2月16日,共调查华光路、西八路、西九路一线环卫工人6人,与环卫工人进行了交谈,得知他们现在的工作情况和生活质量。整个调查情况如下:

一、 基本情况

1、年龄情况

从受调查的6名环卫工人当中,男女人数所占百分比为17%和83%;从年龄结构来看, 50-60岁之间年龄段所占百分比分别100%;从临时工受教育文化程度来看,基本都是文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2、人员来源

整个调查显示,我区城区环卫系统临时工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下岗工人;二是附近村民;三是退休人员。

3、工作时间

我区城区环卫一线职工的平均工作时间一般为一天6个小时,每天两班倒,没有节假日。

4、福利待遇

我区环卫工人的工资普遍较低,工资平均为1100元/月,超时工作没有任何加班费。同时由于经费紧张,只给临时工缴纳了2份意外保险,其中包括一些工龄较长的也都未予办理。

5、主要工作

环卫工人的工作非常辛苦,主要是负责街道的卫生保洁方面的工作。

6、清扫工具

清扫工具发放不及时,只发过一次,坏了就自己做。

二、 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对环卫一线职工队伍情况进行的调研,我发现如今环卫工人面临着一系列的具体困难:

1、清扫工具过于简单。目前,我区道路清扫面积大,每天要早中要两班倒,而且保洁方式全靠人海战,没有任何机械化作业。有很多环卫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以上,有时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大多数自己带饭解决。

2、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清扫路面,环卫工人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而频繁往来的车辆就成了威胁环卫工人人身安全的第一杀手。近些年来,我区新建道路、拓宽改造的道路不断增多,路况越来越好,然而,开车上路的新手也是越来越多,闯红灯、超速驾车、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违法现象严重。加上一些环卫工人年龄大、反应慢等原因,随时可能出现因为躲闪不及而导致的惨剧。

3、环卫职工待遇普遍偏低。由于环卫经费严重短缺,虽然物价不断上涨,但由于经费紧张,环卫工人大都是下岗职工、低收入群体,大多数来自农村,加之年龄都较大,医疗及生活支出花费都较大,1100元的工资几乎所剩无几,生活非常困难。

4、环卫工人不受社会尊重。 具体表现为不懂得爱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和对环卫工人的人格尊严的蔑视。在我区乱丢、乱倒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环卫工人遭遇别人讥讽、谩骂的现象也是随时发生,我们不扔垃圾,你们不就失业了的风凉话常常游荡于环卫人员的耳畔。

5、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由于环卫行业从目前来看,纯粹是一种简单、重复的密集型体力劳动,导致了环卫一线队伍呈老龄化、文化程度低、用人荒状况。

三、几点建议

环卫工人是净化、美化、亮化城市的主力军,为了解决他们的福利待遇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城市管理水平,我们建议:

1、要建立健全工资、社会保障机制。建议提高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一方面保障环卫职工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按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适当解决一线环卫职工的用餐问题。

2、要建立健全帮扶救助机制。环卫工人工作性质特殊,要以政策和法律保障,使环卫工人从屈辱、劳累、被歧视和误解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切实保障他们的利益和权益。大力宣传环卫工人他们为城市和社会所做的贡献,客观反映环卫工人的现实状况,让社会公众了解环卫工人,在社会生活中尊重环卫工人、平等对待环卫工人。。

3、要建立健全设施配套机制。确保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有序合理,降低环卫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并结合本地实际,适当加大对清扫机械的购买投入,增加保洁区域机械清扫覆盖面,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障环卫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为环卫长远发展着想。

采访感受:

通过这次采访,我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他们每天不辞辛苦地在马路上扫大街,就是为了社会可以保持干净和整洁,就算刮风下雨,也坚守岗位,把城市打理的井井有条。

值得我学习的方面:他们吃苦耐劳,不辞辛苦的工作,虽然工资不多,但还是坚守岗位。我要学习他不居功自傲、无私无为的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我将努力做到:不要随手乱扔纸屑、果皮,倡导人民要爱劳动,讲卫生,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公民。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讲文明、讲卫生,那世界上就会出现没有环卫工人的日子,祖国将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变得更加美好!

【拓展阅读】

职业介绍

环卫工人指主要负责街道卫生保洁工作的工作人员,一般街道环卫工人都是社区推荐的环卫处的工人一般面向社会招聘的。

要求环卫工人全天保洁,一天上班:早上3:00-5:00,白天为上午、下午两班倒,中午休息一小时,至少工作8个小时以上;无基本安全保障,天天辛苦劳累只为城市清洁,工资仅仅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工作现状:

1、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每日平均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且没有休息天和节假日。

2、单位能提供给环卫工人居住的房屋非常有限。

3、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时有酿成惨剧。

4、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低,环工常常遭人歧视,被辱骂,甚至被殴打致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5、环卫队伍女多男少,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三至六七岁学前儿童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教育。

据有关研究,任何机构内异性比例达到20%以上,这一群体的工作效率才能正常发挥。多年来幼儿园教育教学一线几乎全是女性,幼儿教育需要男教师。幼儿园男教师即指具有教师资格、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并从事幼儿教育的男性教师。

在四川成都幼儿师范学校,2006年招收首届男幼师生,男教师的加入为幼儿园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但只有极少数幼儿园有少量男教师,幼儿园男教师严重短缺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本课题立足于成都幼儿园男教师状况调研,探究幼儿园男教师短缺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儿园男教师人数现状

研究发现幼儿园男教师在幼儿园的比例普遍低。在发达国家男性教师的比例一般是1%~4%,最多8%。而我国2005年3月《中国教育报》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男女幼儿教师比例为0.3∶

9.7,大连0.05∶9.95,武汉市是0.6∶9.4,深圳是0.04∶0.96。以成都为例:男教师总数为15人,其中12人在公立性幼儿园,3人在私立幼儿园。2011年男教师总数在30人左右。相对成都200多所幼儿园,男教师微乎其微。

中国男幼儿教师联盟网的负责人徐帮强说:“自2005年建盟以来,网站的注册人数和加入QQ群的人数合计约700人。”据他估计全国比较稳定的男幼儿教师只有2000多人。中国幼儿园发展论坛主席李俊杰认为,全国稳定的带班男幼儿教师不到3000人,可见幼儿园男教师严重短缺。

1.幼儿园男教师短缺的主要原因

以成都市11名男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我们认为幼儿园男教师短缺的主要原因如下:

(1)缺乏社会认同感及工资待遇低

古人云:“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不良传统文化影响至今,大多数人认为男性从事幼教工作是“没出息”“无能”报轻视的态度。以成都为例在调查的11名男教师中,自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只有2人,说明男教师来源短缺。

其次,幼儿教育没有被纳入到义务教育,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比中小学差。据调查成都幼儿教师的平均工资在2200元左右。成都11名男教师中,有10名反映这样的工资只够维持个人“不挨饿,但也不能有更多的想法”的生活,他们面临物质与精神的多重压力。在校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表示待遇偏低,作为男人难以养家糊口……毕业后一般不会去幼儿园当老师。

(2)幼儿园的交往环境相对单一、封闭

幼儿园大多为女教师,男教师工作中只有与女性打交道,必须适应女性的思维与语言表达方式,要完全适应“女人的天下”就有被女性同化的可能性,还会让男教师倍感压力和不适。据调查在幼儿园最让男教师感到头疼的是人际交往,尤其是“与女同事的关系问题”。

对成都学院32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调查,有20人没在幼儿园工作,其中80%的人表示接受不了幼儿园交往环境,它让男教师难有集体归属感。

(3)幼儿一日生活护理不宜男教师

20世纪4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女性较多话、圆滑、柔顺、易体会别人的感情,这些特点使其更能适应需要爱心、耐心、细心的幼儿教育工作;男性则多沉稳、独立自强、果敢,但口头语言的流畅性,情感的稳固性稍差,需要男教师在工作中完成自我转型,一方面正如男教师所说:“开始上课时,我感到新鲜,但是没多久幼儿一日生活护理既繁琐又感到自己笨手笨脚,很不适宜幼儿园工作。”另一方面家长也不看好男教师对孩子进行生活护理,使男教师的自我转型困难重重。

(4)幼儿园尚缺乏管理男教师的经验

男教师进入幼儿园,意味着固有的管理模式必须改变。如何优化男教师工作环境;如何使男女教师优势互补,幼儿园管理者可以借鉴的经验少,对男教师进入在管理上存在不足,也会造成幼儿园男教师的流失。

总之,造成幼儿园男教师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针对种种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改变幼儿园男教师短缺现状,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宇,孟云萍.男性幼儿教师稀缺的文化原因及对策.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9(9).

篇6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调查研究

1、十报告精神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

2、关于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的调查

3、新形势下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调查研究

4、理想信仰问题调查研究

5、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调查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1、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

2、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研究

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4、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

5、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6、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7、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经济建设研究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查研究

2、十二五时期经济运行新特征的调查研究报告

3、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

4、民间金融问题调查研究

5、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6、中国品牌战略研究

7、房地产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8、新能源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研究

1、生态问题调查研究

2、稳定物价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调查研究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4、网络群体事件发展动因及演化机制调查研究

5、网络虚拟社会的现状调查研究

6、新兴媒体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7、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

8、地方民生工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文化建设研究

1、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2、文化民生工程实施路径调查研究

3、旅游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调查研究

4、动漫产业升级的调查研究

5、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调查研究报告

6、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

7、民俗文化调查研究

8、文化品牌与文化精品调查研究

9、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调查

10、关于农村小学资源整合问题

11、关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

12、关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问题调查

13、农民工创业问题的调查

【题目二】

1、科学发展观与我的故乡建设。

2、对你居住地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和熟悉情况的调查。

3、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4、对你居住地农村或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题目的调查。

5、对你居住地企业职工收进情况进行调查。

6、对你居住地企业以人为本理念贯彻情况的调查。

7、当地如何发展本身上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调和发展。

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题目有哪些?

9、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题目。

10、当地农民收进与农业生产结构调剂的相干性分析。

11、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1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13、新情势下当地低收进群众生活保障题目的调研。

14、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15、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16、当地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中有哪些重大举措?

17、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题目。

18、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变化。

19、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题目调研。

20、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态存在的突出题目及其成因?

21、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鉴赏水平、趋势等)

2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进步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进程和现状。

23、当地如何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题目。

24、当地如何发展第三产业,进步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25、对你居住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调查。

26、调查当地耕地保护情况(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

27、对当地农村的医疗合作制度调查。(参与方式、建立情况、运行情况)

28、对所在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

29、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类型、服务职能等)

30、农村产业化经营状态调查。(当地的主导产业、农产品基地、管理制度、龙头企业、利益机制等)

31、你所在的村镇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带动效果调查。

32、记载本地致富带头人的发展历程。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气、水利及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现状与建设投资总量及结构,当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

34、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及队伍情况调查。(机构的数目、经费来源、科技人才数目、结构、工资水同等)

35、当地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调查。

36、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题目调查。

37、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充裕劳动力或下岗失业职员就业状态调查。(从事的产业、行业、职业和岗位、收进等情况)

38、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状态解决思路调查。

39、80后员工的职业特点及有效管理

40、80后农民工职业需求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41、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状态调查。(中介机构、社会劳动就业保障局等)

42、当地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措施及实施情况调查。

43、你所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校舍、师资、经费保障、学杂费等)

篇7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西安1%、重庆0.94%、武汉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们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XX元,认为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1000-1500元其中认为每月能挣4000元以上的与希望值在1000-1500 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15%。只有9.4%的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

据国家城调总队的XX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为21577.24元。我们仅与深圳进行比较,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也不过1798元,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近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篇8

如果把找工作当作结婚,白头偕老固然可敬,中途离婚也无可厚非。试问,就像谈恋爱一样,如果不多找几次,又哪能一下子找到合适对象,长相厮守?同理,在初期磨合中,经过几次闪辞,也许就能找到理想的单位然后安心工作。不是有调查说,人这一生,通常要换七八次工作吗?换七八次也许有点多,但因人而异。

“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其实,所谓“闪辞”的“辞”应该分为两种含义,一种是辞职,另一种是辞退。大家往往关注毕业生闪电般的辞职,而忽略了用人单位的闪电般辞退。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毕业生有挑选单位的权利,单位也有挑选毕业生的权利,在使用过程中有的单位对所招聘的人不满,闪电辞退也很正常(只要不违法)。在林林总总的闪辞族中,大概也有不少毕业生闪电辞职是一种无奈,面对冷脸甚至倾轧,选择闪辞也是一种有尊严的方式。

篇9

首先,从师资力量上讲,如新华电脑专修学院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高档电脑6000多台及600多名专职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文达电脑专修学院包括总部,东区,西区,北区四个教学点,教职工600多人,常年在校生达10000多人.由此可见,电脑专修学院整体规模已可与普通高校并驾齐驱.

篇10

一、“民工荒”概况

国内从2004年开始就出现了比较全面性的民工荒,一直持续到金融危机以后。国家统计局的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2816万人,比上年减少238万人,减少7.8%,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3282万人,比上年减少954万人,减少22.5%。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外出农民工的19.4%和22.6%,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7.6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不仅广东、福建、浙江等农民工输入大省出现“民工荒”,在安徽、江西、湖南等传统农民工输出省份,也出现了农民工大量短缺的现象。“民工荒”这一现象似乎与我们印象中的就业难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不由得让人想探明为什么在名义上拥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我国却频频出现民工荒的现象。本文就从发生在今年年初的民工荒问题入手来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和变化。

二、“民工荒”成因分析

首先,现在的农民工追求的不仅仅只是工资待遇的问题,更加在乎自身权益问题。具体来看,首先工作时间远高于相关法律规定,调查结果显示,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民工平均每个月工作26天,每周工作58.4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占89.8%。另外,从2007年开始,农民工每月、每周、每天的工作时间均值都在增加。其次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也没有得到满足,现在一些农民工有了基本的医疗和养老,但五金就很少了,如住房公积金等几乎都没有。甚至在基本的劳动合同签订上,近六成的农民工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2009的数据显示,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占总人数的42.8%。

其次,用工荒显现凸显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劳动力结构出现了两头小中间大的局面。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企业对普工的需求量大,但由于其工作特点是工作强度大的简单重复劳动,企业往往赋予其的劳动报酬偏低,且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差。另一方面,企业愿意用重金聘请是高级技术人才,不愿对低劳动成本的普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这样就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调,有专家认为这形成了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逼现象。

第三,东部地区的优势减弱。改革开放以来,在政策的引导下东部沿海城市的工业化发展迅猛,农民工们不远万里到东部地区寻找就业就会。转眼到了2009年第三季度全国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月均收入为1455元,环比增长2.5%;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389元和1382元,环比分别增长3.2%和4.3%。东部地区为1422元(国家统计局《2009年第三季度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很明显,在工资待遇上东部地区已经丧失了优势。加之近年来,由于政府不断推出惠农政策。

三、解决“民工荒”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1.为农民工提供教育机会,改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中,51.1%的外出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这不仅导致农民工就业面缩窄,也不利于我国企业产业升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开展教育工作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的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再教育,这样可以满足企业产业升级对于中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同时可以帮助农民工拓展就业市场,提高生活条件。

2.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

为了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应该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提供基本的制度保证。首先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消除差别待遇的前提;其次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另外,制定诸如最低工作水平,限制一周工作时长上线,安全生产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工作的基本权益。

(二)企业方面

1.东部地区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中西部地区企业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

“民工荒”的出现对于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东部地区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凭借区位优势、资本充足,积极做好产业升级工作,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将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内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以更多的自动化设备代替大量劳动力投入。同时,由于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成本都日渐增高,中西部地区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逐渐明显,加之随着中西部地区交通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中西部地区企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端制造业的产业转移承接的条件日渐成熟。这样一来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不用跨省就业而在省内就业带来的便利和消除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2.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改善工作环境条

企业应该不断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适当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以满足生活成本上升而导致的对工资水平上涨的刚性需要,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吸引更多劳动者以满足生产需要,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企业不断发展。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注意改善工人生产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积极性的高低,而且也关系到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更好的吸引到足够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