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教研员工作思路模板(10篇)

时间:2022-08-21 08:19:13

教研员工作思路

教研员工作思路例1

一、工作室基本情况介绍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现有成员8人。这其中包括平山第一小学副校长林静,德育处副主任周特瞻;白花第二小学副校长李敏妮;实验小学林佛珊;平山中心小学语文科科长戴巧英、宋芳芳;黄埠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温月云;大岭中心小学谢静雅。8名成员都是所在区域的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最为重要的是,每位成员都非常勤奋上进,对于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和任务,都能做到积极参与,勇于承担,热情高涨。

二、近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6月5日举行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郭党组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要自主工作,打造名副其实、效果显著的名师工作室。教研室张伟元老师和曹燕玲老师对我们提出了期望,期望我们专心钻研教学,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

6月28日,工作室成员受邀担任“惠东县第六届小学生艺术展演”诗歌朗诵组别评委工作,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负责赛后点评。

10月16日,惠东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2018-2019学年第一次工作会议暨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教研员培训,在惠州市一中双语国际学校举行。本次活动,张伟元老师和曹燕玲老师分别作了题为“试题研究及分析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分层培训工作思路和指导意见”的重要讲话,并布置了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学科工作要点。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就本学期工作室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

10月24-26日,工作室成员分成三组,配合教研室的工作,圆满组织了山区片、沿海片、沿江片的语文科优质课评比活动。

三、工作成效与收获

1.开展教学专著阅读,扎实推进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工作室要求成员每学期至少阅读两本教学专著。在专著阅读中,以研究教学名师为主。通过研究性阅读,深刻了解名师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教学艺术。特别是通过微信群交流,老师们对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窦桂梅等许多名师的教学思想及风格,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研究学起,从模仿学起,这已经成为加速专业成长的一个捷径。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第一要务。本学期我们工作室每位成员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县级课题《指向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开展了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目前,这些课题研究工作正稳步推进。

3.以专题报告及案例评析为引导,积极引领学科教学新发展。

2018年10月16日,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李燕娜老师执教了观摩课《鲸》,工作室成员带领中心教研员分组评课议课,并由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总结点评。同时工作室主持人李妮老师及成员林静校长分别作了题为《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及《“领”你进入书的海洋》主题讲座。这次活动收到了中心教研组教研员的一致好评。

4.以课堂教学研磨为平台,不断提升成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艺术水平

2018年5月28日举行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评课磨课活动。本次活动首先由平山第一小学语文科科长严伟霞老师和平山中心小学刘文芳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然后由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议课、磨课。精品课例的研磨,让成员们在理解与处理教材、选择教学方式方法、驾驭课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启发。而由工作室指导的这两节课分别获得了2018年惠州市录像课评比活动的一、二等奖。

四、努力的方向

根据《惠东县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指导意见》,接下来我工作室计划开展如下工作:

(一)“提升自己,影响他人”,打造“名优群体”。

1.聚焦课堂教学,塑造个性特质。

工作室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进一步提升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打造每一位成员的“精品课”。通过工作室成员内部开课、开设讲座等形式,相互学习,在教学风格和特色上下功夫,力争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确保在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

2.继续开展教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

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开展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

3.做好帮扶引领,追求辐射效应。

工作室成员一方面在导师的引领下,实现各方面的自我成长;另一方面,还要成为学科教学的示范者和青年教师成长的帮扶者。本学期,要求各工作室成员结对1~2名青年教师,经常听课、评课、案例分析,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11月底和12月初,工作室将到大岭中心小学及增光小学“送课下乡”并开设学术专题讲座,展示工作室实践成果,追求辐射效应。

4.搭建交流平台,共享教育智慧。

完善名师工作室博客建设,让工作室博客成为工作室成员与外界同行进行交流的窗口,实现教育智慧共享。

5.用读书丰盈自我。

通过专业阅读,正确把握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努力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品质。本学期推荐阅读的书籍是《李吉林于情境教学》、《窦桂梅于主题教学》。

6.以“观课、听课、评课”来提升自己。

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探索教学工作新思路,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勤于思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坚持写教学反思,积极撰写论文。

(二)分层培训,整合、盘活资源。

教研员工作思路例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12-02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大量存在。加之各种思潮的涌入,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社会上还有极少数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社会阅历少、思想不够成熟、易冲动的特点,打着各种幌子煽动学生闹事,企图破坏社会稳定。认真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道德、法制纪律和安全教育,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适时采取应对措施,化解和抵御负面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辅导员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第一线,承担大量日常管理事务,跟大学生接触最直接、最频繁,更容易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更善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员利用这种优势,主动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勤奋努力、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风气,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有效抵制各种有害文化、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辅导员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还明显滞后,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辅导员数量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缺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保证

辅导员日常工作繁杂,内容涉及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与学生有关的一切事务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按照教育部对专职辅导员与学生1:200的配备标准要求,许多高校都还达不到这个比例,有的学校按照1:400的比例配备,有的甚至比例更低。辅导员数量不足,但是工作任务繁重,使得辅导员每日陷入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之中,无暇顾及其他。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没有时间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这严重影响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优势的有效发挥。

2.辅导员年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能力

高校辅导员绝大多数从应届硕士毕业生中选拔,年龄较轻,缺乏必要的人生阅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容易产生威信不高,遇到问题不容易说服学生,较难提供有效指导的困难,严重挫伤辅导员自信心,使之不能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多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很少,很多辅导员根本没有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也很难得到及时的培训,导致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辅导员专业学习和工作交流不足,缺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技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工作技巧,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近年来,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确实开展了许多辅导员培训,但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主要问题是培训大多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依旧停留在讲座、报告等传统方法上,缺少交流和创新的环节。而且由于名额或经费有限,有机会参加培训的辅导员始终是少数。长此以往,导致辅导员知识结构单薄,科研能力薄弱,缺乏对工作中所遇到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能力,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4.辅导员待遇不高、发展空间不足,缺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辅导员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完全不亚于专业教师,但在工资待遇、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培训进修等方面与专业教师却存在较大差距。近些年,国家非常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相继出台多个文件,把高校辅导员定位为具有教师与管理干部双重身份,这使得辅导员既可以参加职称晋升,也可以竞聘行政职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高校辅导员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事务性工作中,无暇进行科研,很难达到职称评定的科研要求。而且学校行政职位少,竞争激烈,竞聘难度大。不少辅导员对自身发展感到担忧,对现状产生不满,不能安心开展工作,也导致辅导员队伍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许多辅导员在工作几年之后,选择离开辅导员队伍,转岗到其他岗位,这不仅无法保证辅导员的数量,而且严重影响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用的途径

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就需要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切实增强实效性。

1.增加辅导员数量,明确岗位职责,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基本保障

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辅导员,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尽可能地把辅导员从繁杂的工作事务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增强方向性和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2.完善专业和年龄结构,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各高校在选聘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把德才兼备、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高等人才选聘到队伍中来。还应当进一步强调对其专业背景的要求,尽可能聘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应聘者。对于已聘用的其他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应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为保证队伍的稳定性,优化队伍结构,要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待遇,明确发展路径,减少人才流失,形成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辅导员队伍,这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

3.加强培训和科研,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技能支持

作为工作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其业务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专项培训,为辅导员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各高校还要加大对辅导员的科研投入,组织辅导员积极申报课题,分析、解决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强化学习、交流和科研,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完善辅导员考核体系,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

设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制定规范的考核细则,探索一套合理的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辅导员考评体系十分必要。在考核中,要坚持将工作业绩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还可以采取新形式、贴近辅导员工作实际的考核方式,如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知识问答等方式,以赛代考,将考核切实落到实处。

视辅导员考核结果的不同,应当给予不同对待。对于考评为优秀的辅导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岗位聘用、干部选拔、培养进修等方面予以优先推荐。还要树立先进典型,发挥优秀辅导员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增强辅导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对于不够优秀或不称职的辅导员,要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帮助其成长,使其努力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靠拢。

5.提高辅导员待遇,完善发展路径,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生活保障

要改善辅导员的待遇和工作条件,解决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和生活困难,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一部分有志于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提升他们的学位层次和理论水平。还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提高了,职称也就上去了,有了发展事业的平台,辅导员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同时,也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员工作队伍中来,稳定高校辅导员队伍。还应把辅导员作为高校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的重要来源,根据辅导员的能力和表现大胆进行提拔,建立从专职辅导员中选拔管理干部的长效机制。提高待遇,完善发展路径,能够全面提升辅导员对其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6.鼓励辅导员创新工作方法,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渠道

辅导员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新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阵地,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有效引导,是新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工作中还要定期开展相关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总结经验,努力拓展工作途径,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10.

教研员工作思路例3

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来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研工作、教研经验、教研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研员应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用新的教研观念和教育理念围绕新课程的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有新的创意,要采用新的教研方式和方法,为教学研究的发展探索新路。

一、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教研工作创新

教学研究就是对于教与学活动及其规律性的探究与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员要转变教研观念,突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研思路。传统的教研活动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教研的主要方式是“教练式”,教研员主要是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和为教师设计教案。这种教研活动缺乏创新,是单向地向教师传递,教师只是教研的配合者,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都清楚,教研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要贴近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如果脱离了这几方面进行研究,即使有研究成果,但对于指导教学的实际意义也不大。所以在当前教育工作中,教研员要转变教研观念,拓展教研思路,走近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加大教学研究力度,不断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教研员要及时汲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新成果,把握教学改革发展趋势,要不断了解学科教学改革状态和发展走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员研究、指导、服务的作用。另外,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向教研员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教研员只有在教研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才能使教研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

新的教育观念为教研员的教研工作搭建了创新的舞台。(1)它为教研员提出了要树立与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研究观念,只有在这种教研观念的指导下,才能使教学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要用新的教学研究观念指导教学研究。因为这种教学研究观念是全新的、发展的,是与新教育教学的理念相适应的,它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3)教研员和教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教研员的教研方式还停留在原有的经验和水平上,不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不会有新的教研成果,也不可能形成新的教研工作思路,所以教研员要不断学习,认真研究。

三、教研员要实现角色的转变

教研员在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要改变以往的教研方式,即要由传统的教研方式向探索多种教研方式转变。(1)要从单向的、一言堂的教研方式转变为以校本教研为主体的教学研究,以校本教研为主体的教学研究可以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2)要从静态的教学研究转变为动态的教学研究,真正了解广大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新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这样就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研工作的开展。

随着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教师们所接受,并能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此时的教研员应成为一线教师教学水平的促进者,而不能仅仅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随着教育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一线教师与教研员可以同时获得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教研员已不是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拥有者,从这方面讲,教研员要由“指导者”向“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努力做到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使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传播,与教师共同成长,不断推动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教研员工作思路例4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发挥学员的能动作用,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有利于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因此,在电力调度员单元制培训中,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一、调度单元制培训的特点

电力调度员单元制培训自2008年至今已开办了50余期,包括高级工和技师两个技能等级,每个等级分为电网调控、电网操作、电网异常处理和电网事故处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5天为一期。

电力调度员专业的单元制培训起步较晚,主要针对现场调度值班人员进行培训,学员都来自于现场调度岗位,大都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并积累了大量的现场实例。因此,能否把学员丰富的现场经验运用到教学中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培训中心的各位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思路,并且一致认为,研讨式教学法更适合于调度员单元制培训。

二、研讨式教学法与一般教学方法的区别

1.一般教学方法的缺陷

在调度员单元制培训中,若是一直采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授课,则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和其他专业不同的是,调度员的工作有很大的灵活性,既有调度规程的约束,又有自主发挥的余地。在符合调度规程的前提下,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对同一事件的处理方式也可能有很大不同,因此,对于调度培训中的相关案例,往往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其次,若在课程中一直采用教师讲、学生学的方式,即使结合现场,案例仍然十分有限,并有一定的局限性,必然会枯燥无味,不利于学员打开思路。

同时,在一般的授课方法中,忽略了学员的能动作用,使学员的丰富现场经验得不到发挥,也不利于教师从学员处获得现场第一手资料。

2.研讨式教学法与一般教学方法的比较

首先,在研讨式教学法中,可以对于一个案例,引导学员进行讨论,从分析到制订方案,都按照调度员实际处理问题的思路进行,这样不仅更加贴近实际,符合调度工作要求,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起学员的兴趣。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更可以引导学员共同探讨,结合各地不同情况,选择最佳处理方案。

另外,参加培训的学员有很多是已经工作多年,有着非常丰富的现场经验,并积累了很多好的案例,因此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收集大量的现场实例,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更多的资料。在授课的同时,教师与学员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员的相互讨论,可以进一步开拓思路,互相启发,从而找到更为优化的处理方案。单元制培训,可以作为一个让学员思维碰撞的契机,对于有丰富经验的现场人员来说,交流的作用往往会重于讲解。因此,让学员在讨论中共同进步,可以作为调度员单元制培训的宗旨。

需要注意的是,在研讨式教学中,虽然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员的作用,但是教师的引导和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能够调动课堂气氛,使学员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其次,要能够把握案例中的关键点,在关键问题上充分分析,充分展开;再次,教师也要能够抓住课堂主线,把握全局,引导学员的整体思路,并对可能有争议的问题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研讨式教学即是形成一种“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更加活跃,对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在交流研讨中解决问题。

三、研讨式教学法的四步走

在“电网事故处理”单元的培训中,我们以“变压器事故处理”仿真实训课为例,在授课过程中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四步走。

1.提出问题,简单分析

对于调度员的工作来说,无论是电网的调控与操作,还是异常与事故处理,都是以具体的实例作为处理对象,有相关的规程作为依据,有既定的一般的处理思路。因此,我们一节课的首要步骤就是提出本课需要讨论的问题,并引导学员根据实际调度工作的一般流程,对该问题做初步的简单分析。

以“变压器事故处理”课程为例,我们在DTS仿真系统中设置了“某220kV变电站#2主变永久性故障”,请学员按照现场规程以及调度工作的一般流程,查看保护信息,描述故障现象,提出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以及进行危险源点分析。这样的处理过程,与现场工作结合更加紧密,并且符合调度员平时的工作习惯及工作要求。同时,在课堂一开始,便可调动起学员的积极性,使学员尽快地进入角色,参与到讨论中来。

2.思考讨论,确立方案

这一步也是一节课的重点部分。对于调度工作来说,对于一个操作,或是一个事故的处理过程,解决的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在符合调度规程规定的前提下,往往有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同时,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如电网运行方式、重要用户情况、不同气候条件等,都可能有不同的应对方案。因此,在这一环节,学员根据自身经验,可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

在讨论环节中,我们采取了分组讨论的方式,根据座位情况将学员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探讨,并做好记录,最后由各小组分别提出方案。由于在小组讨论的方式下,组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利于交流,所以能够营造较为热烈的讨论气氛。最后各小组提出的方案可以互为补充、互为启发,个人有其他观点的也可一并提出,由此得到的方案更加多样化、全面化。

对于本课“某220kV变电站#2主变永久性故障”的案例来说,学员提出的方案大致可归结为两个方向。

转贴于

方案a:通过110kV热备用线路a给失电母线及相应负荷恢复供电。

方案b:通过110kV热备用线路b给失电母线及相应负荷恢复供电。

在此,由学员针对两种方案进行讨论,学员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方案a采用的送电线路为220kV变电站送出,可靠性更高。方案b所采用线路为110kV变电站的线路,可靠性较差。

(2)方案a操作时涉及另一220kV厂站负荷的转移,操作步骤较方案b略为繁琐。

(3)方案a、b所采用的送电线路均为T接线,在有其他线路可以使用的情况下,尽量不采用T接线。但此例中无其他热备用线路,故只能采用a或b线路进行送电。

以上几点都是这一故障处理的关键点,多数情况下,学员都能够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以上问题。对于学员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则可以由教师提出,引导学员思考。

根据以上观点,讨论结束可引导学员进行总结:对于本案例来说,方案a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但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方案b操作简单,能够更快地恢复供电,同时也符合调度规程规定,因此方案b也是可行的。对于调度员来说,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3.仿真操作,完善优化

在确定了操作方案之后,便可引导学员在DTS仿真系统中进行操作,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优化操作步骤,完善操作方案。

在本例中,就有学员提出可否将事故所在厂站110kV正、副母线所带负荷进行调换。于是就此问题,请学员在DTS仿真系统中进行试操作并进行讨论后,得到结论:在原方案的事故后运行方式中,有一条110kV线路是处于接近满载状态的,若采用新方案,可以避免线路满载的情况,但会使一台220kV主变处于满载状态。因此,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学员可以根据现场不同的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方案。

同时对于具体的操作顺序,在DTS仿真操作中也可组织学员进行探讨,采取最优的方案,避免操作过程中过载和越限的情况出现。

4.教师点评,归纳总结

在引导学员讨论、操作,完成事故的分析与处理之后,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的总结与点评。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归纳总结,梳理整节课的脉络,使学员对整个处理思路有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在点评中不但要总结本课所讲内容,更要针对课堂上学员在讨论中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指出需要注意的要点,对讨论分析过的问题进一步进行强调,以使学员加深印象。

在课后,教师也应对学员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特别是学员提出的新的思路与方法,可以总结分析之后,留作以后的教学资料,为将来的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同时对于学员在交流过程中提及的现场案例,实际调度工作的习惯做法,也要注意收集和整理,以便日后教学工作之用。

教研员工作思路例5

第一层次,电路的认识。介绍电路和基本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及各电路元件的约束关系、基本物理量等。

第二层次,电路分析基础。包括电路的基本定律、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和正弦交流电路分析。电路分析基础多见于后续课程的电路等效分析,影响到电路基本分析判断与实际电路图的快速识别。其中直流电路是交流电路、电子电路的基础。直流电路分析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等效概念、戴维南定理等,不仅适用于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一般也适用于其他电路的分析计算。这些内容贯穿于整个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或牵动全局的作用。

第三层次,电工器件。磁路部分重点介绍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为学习变压器与异步电动机打基础。电动机重点介绍电动机的控制与调速。因为电动机的控制技术仍然是各种控制理论和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技术。

第四层次,电工常用电路应用及电路设计方法。介绍电工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典型电路,使学员意识到所学的电工知识绝不是空洞的理论。通过具体的电路分析介绍电路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初步确立电路设计思想,培养学员的电路设计习惯。

这四个层次之中又可以按内容难度等级划分为重点讲授内容、一般讲授内容和自学内容。如对戴维南定理重点讲解,而对支路电流法,只要讲解列方程的原则和方法即可,学员可以自己总结出结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交流电路研究的理论依据依然是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只不过分析的对象不是直流而是相量,只要了解了复数运算规律,就能利用前后关联的知识独立求解,教学中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员。这样设置教学内容体系后,能做到繁简得当、重点突出,既不损害其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又解决了课时减少的矛盾。

二、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员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课程改革的理念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传授学员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教会学员学习、思考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不仅使学员“学会”,还要让他们“会学”,并以此培养学员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1.采取开放启发式教学法

从学员接受知识的过程看,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激发学员的想象力,驱使学员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正如俄罗斯一句谚语所说的“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马喝水”,学习亦是如此。如果学员对“电工技术”不感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1]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变传统的“学员被动接受”为“学员主动学习”,确立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力提倡和推广参与讨论、开放启发、师生互动等教学模式,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爱好,引导学员自主思考,大胆、理性地质疑和创新。虽然在中学物理课上大家都接触过电路,但在开始学习电工技术时,仍有必要通过介绍大量身边的例子来使学员对电路的应用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触发学员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探索的思维活动,唤醒其潜在的创新意识。教学方法改进的核心是运用研讨式、启发式教学,把所讲授的知识当作一个研究课题,在教学中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及科学思想方法。[2]比如讲授串联谐振时,先提出一个研究课题:“收音机如何收听到广播的?”在教员的引导下,大家初步了解收音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源、开关、天线、调台旋钮、调音量旋钮、调制与放大电路、耳机。其中针对“如何从天空中无数的无线电信号和各种广播节目信号中选出所希望的节目信号?”这一子课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积极讨论,互相启发,直至弄清问题、解决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合作探索等为具体形式,自然而然地调动了学员的思维,引起学员的兴趣和共鸣。利用实物讲解电动机的构造,观察电动机正反转情况,使学员能够形成较强的感官认识。结合家用空调、洗衣机等的工作原理,把安全用电和电冰箱、洗衣机的安全保护结合起来讲。[3]通过寻找身边应用电路的例子,使同学们切实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电路。这样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2.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以往电工课的教学过程中,受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学空间局限于教室,思维空间和能力的狭隘,导致学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受到限制。因此,笔者探索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推广应用多媒体课件、电子CAD课程和EDA仿真技术等。将EDA方法引入教学中,选择形象直观的Multisim和Pspice软件,依靠软件强大的模拟功能,介绍电路基本元件的特性,验证讲授的定理、定律,可使学员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电容器时,利用Multisim软件,通过一个电路图,展示电容储能和放电的特性,在示波器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充放电过程,加深学员对电容特点的理解。

3.开发电工电子学习网站

利用校园网,开发电工电子学习网站。开放网上教学资料,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明显的发展,为学员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通过教员精讲、学员自学、网上答疑、启发创新四个环节,实现教学互动网络化管理。教员精讲:任课教员根据章节,精讲课程。分析重点、难点,注重突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穿插习题讲解和应用实例。对授课过程进行教学视频录像,并到网上。学员自学:将各种理论教学、软件资源、经验方法、应用实例等资源整合起来,汇集到网上,免去了学员查找之苦。倡导学员利用晚自习、周末等课余时间登陆网站进行自学,促使学员逐步积累信息量,拓展知识。网上答疑:通过电子邮件或聊天室进行答疑。对学员提出的共性的问题,给予集中解答。网上答疑重点是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疑点问题,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启发创新:构建网上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员讨论交流学习中的经验体会,教员也可适时引导,启发学员思考创新。瞄准社会或部队需求,选取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电路进行分析,引导学员由浅入深,发散思维并提出自己的创意。

三、加大开放式实验教学力度,锻炼提升学员的创新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能训练和培养学员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发展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电工学习的重要环节。

1.进行任务驱动式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中,以让学员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牵引,教员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员以分组或独立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学员完成任务的同时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体现了“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原则,它避免了在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教员主导作用和学员主体地位的相互矛盾,既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4]因此,对“电工技术”这一实践性强,趣味性浓的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其独有的教学特色。例如实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提供给学员不同电阻三个、直流电压表一个,直流电流表三个,稳压电源二台,开关二个,导线若干,要求同学们按图2所示连接电路,并验证基尔霍夫定律。以任务驱动形式设置实验,其基本过程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员操作、交流讨论、巩固创新、总结。

2.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教研员工作思路例6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发挥学员的能动作用,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有利于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因此,在电力调度员单元制培训中,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一、调度单元制培训的特点

电力调度员单元制培训自2008年至今已开办了50余期,包括高级工和技师两个技能等级,每个等级分为电网调控、电网操作、电网异常处理和电网事故处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5天为一期。

电力调度员专业的单元制培训起步较晚,主要针对现场调度值班人员进行培训,学员都来自于现场调度岗位,大都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并积累了大量的现场实例。因此,能否把学员丰富的现场经验运用到教学中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培训中心的各位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思路,并且一致认为,研讨式教学法更适合于调度员单元制培训。

二、研讨式教学法与一般教学方法的区别

1.一般教学方法的缺陷

在调度员单元制培训中,若是一直采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授课,则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和其他专业不同的是,调度员的工作有很大的灵活性,既有调度规程的约束,又有自主发挥的余地。在符合调度规程的前提下,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对同一事件的处理方式也可能有很大不同,因此,对于调度培训中的相关案例,往往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其次,若在课程中一直采用教师讲、学生学的方式,即使结合现场,案例仍然十分有限,并有一定的局限性,必然会枯燥无味,不利于学员打开思路。

同时,在一般的授课方法中,忽略了学员的能动作用,使学员的丰富现场经验得不到发挥,也不利于教师从学员处获得现场第一手资料。

2.研讨式教学法与一般教学方法的比较

首先,在研讨式教学法中,可以对于一个案例,引导学员进行讨论,从分析到制订方案,都按照调度员实际处理问题的思路进行,这样不仅更加贴近实际,符合调度工作要求,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起学员的兴趣。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更可以引导学员共同探讨,结合各地不同情况,选择最佳处理方案。

另外,参加培训的学员有很多是已经工作多年,有着非常丰富的现场经验,并积累了很多好的案例,因此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收集大量的现场实例,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更多的资料。在授课的同时,教师与学员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员的相互讨论,可以进一步开拓思路,互相启发,从而找到更为优化的处理方案。单元制培训,可以作为一个让学员思维碰撞的契机,对于有丰富经验的现场人员来说,交流的作用往往会重于讲解。因此,让学员在讨论中共同进步,可以作为调度员单元制培训的宗旨。

需要注意的是,在研讨式教学中,虽然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员的作用,但是教师的引导和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能够调动课堂气氛,使学员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其次,要能够把握案例中的关键点,在关键问题上充分分析,充分展开;再次,教师也要能够抓住课堂主线,把握全局,引导学员的整体思路,并对可能有争议的问题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研讨式教学即是形成一种“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更加活跃,对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在交流研讨中解决问题。

三、研讨式教学法的四步走

在“电网事故处理”单元的培训中,我们以“变压器事故处理”仿真实训课为例,在授课过程中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四步走。

1.提出问题,简单分析

对于调度员的工作来说,无论是电网的调控与操作,还是异常与事故处理,都是以具体的实例作为处理对象,有相关的规程作为依据,有既定的一般的处理思路。因此,我们一节课的首要步骤就是提出本课需要讨论的问题,并引导学员根据实际调度工作的一般流程,对该问题做初步的简单分析。

以“变压器事故处理”课程为例,我们在dts仿真系统中设置了“某220kv变电站#2主变永久性故障”,请学员按照现场规程以及调度工作的一般流程,查看保护信息,描述故障现象,提出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以及进行危险源点分析。这样的处理过程,与现场工作结合更加紧密,并且符合调度员平时的工作习惯及工作要求。同时,在课堂一开始,便可调动起学员的积极性,使学员尽快地进入角色,参与到讨论中来。

2.思考讨论,确立方案

这一步也是一节课的重点部分。对于调度工作来说,对于一个操作,或是一个事故的处理过程,解决的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在符合调度规程规定的前提下,往往有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同时,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如电网运行方式、重要用户情况、不同气候条件等,都可能有不同的应对方案。因此,在这一环节,学员根据自身经验,可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

在讨论环节中,我们采取了分组讨论的方式,根据座位情况将学员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探讨,并做好记录,最后由各小组分别提出方案。由于在小组讨论的方式下,组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利于交流,所以能够营造较为热烈的讨论气氛。最后各小组提出的方案可以互为补充、互为启发,个人有其他观点的也可一并提出,由此得到的方案更加多样化、全面化。

对于本课“某220kv变电站#2主变永久性故障”的案例来说,学员提出的方案大致可归结为两个方向。

方案a:通过110kv热备用线路a给失电母线及相应负荷恢复供电。

方案b:通过110kv热备用线路b给失电母线及相应负荷恢复供电。

在此,由学员针对两种方案进行讨论,学员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方案a采用的送电线路为220kv变电站送出,可靠性更高。方案b所采用线路为110kv变电站的线路,可靠性较差。

(2)方案a操作时涉及另一220kv厂站负荷的转移,操作步骤较方案b略为繁琐。

(3)方案a、b所采用的送电线路均为t接线,在有其他线路可以使用的情况下,尽量不采用t接线。但此例中无其他热备用线路,故只能采用a或b线路进行送电。

以上几点都是这一故障处理的关键点,多数情况下,学员都能够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以上问题。对于学员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则可以由教师提出,引导学员思考。

根据以上观点,讨论结束可引导学员进行总结:对于本案例来说,方案a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但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方案b操作简单,能够更快地恢复供电,同时也符合调度规程规定,因此方案b也是可行的。对于调度员来说,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3.仿真操作,完善优化

在确定了操作方案之后,便可引导学员在dts仿真系统中进行操作,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优化操作步骤,完善操作方案。

在本例中,就有学员提出可否将事故所在厂站110kv正、副母线所带负荷进行调换。于是就此问题,请学员在dts仿真系统中进行试操作并进行讨论后,得到结论:在原方案的事故后运行方式中,有一条110kv线路是处于接近满载状态的,若采用新方案,可以避免线路满载的情况,但会使一台220kv主变处于满载状态。因此,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学员可以根据现场不同的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方案。

同时对于具体的操作顺序,在dts仿真操作中也可组织学员进行探讨,采取最优的方案,避免操作过程中过载和越限的情况出现。

4.教师点评,归纳总结

在引导学员讨论、操作,完成事故的分析与处理之后,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的总结与点评。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归纳总结,梳理整节课的脉络,使学员对整个处理思路有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在点评中不但要总结本课所讲内容,更要针对课堂上学员在讨论中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指出需要注意的要点,对讨论分析过的问题进一步进行强调,以使学员加深印象。

在课后,教师也应对学员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特别是学员提出的新的思路与方法,可以总结分析之后,留作以后的教学资料,为将来的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同时对于学员在交流过程中提及的现场案例,实际调度工作的习惯做法,也要注意收集和整理,以便日后教学工作之用。

教研员工作思路例7

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06年,教育部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再次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一、增强辅导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大学普遍扩招,大学生人数与日剧增,如何才能真正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摆在各个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增强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播散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榜样就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高校辅导员就是这样一种角色,他们始终战斗在教育的第一线,与学生进行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已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因此,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思想是人的灵魂,是行动的源泉和指南,不同的思想信念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行为。天下最好的教育是播下伟大的思想种子。一个成功的辅导员,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将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学生,同时带给学生巨大的影响力,因此辅导员增强自身的思想素质极为重要。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真理无法改变,而人格是可以塑造的。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一定会在工作中做到正人先正己,教人先教己,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自己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特殊一支,师德是灵魂,师爱是表征。

二、提升辅导员的管理技能和自身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的工作是纷繁复杂的,更是多样化的,而所工作的对象——大学生的思想也是日趋复杂的。随着高校学生的扩招,每个辅导员少则要管一二百多人,多的高达五六百人。假设他们每天跟一个学生谈一次话,每个学生开学谈一次,毕业谈一次,一个个谈下来,这个年级的学生也就刚好毕业了,更何况辅导员的工作还不只是每天和一个学生谈一次话。繁杂、繁复的工作,究竟谁能长时间坚守下来?相信只有很好地、合理地利用自己的琐碎时间,对现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资源做一个整合,在较少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到最好,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高效的执行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倾听水平,可以帮助辅导员提升个人管理技能,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执行标准化工作模式,形成温馨的工作氛围,铸造优秀的战斗型团队。

三、创建学习型的辅导员团队,注重增强辅导员研究能力

众所周知,21世纪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教育者要想引导好学生,必先学会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因为学生工作有其客观规律,是一门科学,要正确把握学生工作的规律,科学理性地开展工作,必须科研当先;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高校学生工作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体能动性、创造性,以人为本,遵循学生工作的规律,科学地开展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此外,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还是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高校专职辅导员要向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势必要使辅导员成为这个职业的专家,而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就是必经之路。辅导员只有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才能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才能实现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专家素养。

探索和发展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道路是漫长和曲折的,但只要每位辅导员为之努力,真正成为一个战斗在培养祖国未来人才战线上的卓越的管理者、出色的塑造者、优秀的激励者和睿智的欣赏者,那前方的道路一定是光明的,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也终将会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职业。

记得台湾作家张小娴曾在他的孩子上学的第一天,望着孩子的背影,忍不住发问:“世界啊,今天我把一个孩子给了你,若干年后,你会还给我一个怎样的孩子呀?”相信台湾作家张小娴的这个疑问一定会不断激励广大辅导员们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努力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成为学生好的指明灯和引路人。

教研员工作思路例8

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对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部署。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为学习贯彻等中央领导和云南省委秦光荣书记的讲话精神,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2013年7月15日下午3时,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党组在云南省政府办公大楼二楼第五会议室召开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杨士吉作了动员讲话;云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13督导组组长张树义对省政府研究室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坚主持会议,并提出了三点实施意见。

为民夙愿 休戚与共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杨士吉强调,全室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此项活动在研究室扎实有效开展。为此,杨士吉提出如下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全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云南省政府研究室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咨询机构和省政府的直属机关,要在此项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

杨士吉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是我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央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风险,能够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

富民强滇“云南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夙愿。当前,我省正处于推进“三个发展”,着力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三大战略,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只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四群教育”有机结合,坚持走群众路线,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才能保持群众路线的正确方向,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实现富民强滇的“云南梦”。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的每一项决策咨询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此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提建议、出政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为省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为此,研究室必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真正了解群众的现实需要,坚持民富优先,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强烈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决策咨询的科学化水平,才能真正发挥好为省委省政府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人民群众服务的职能作用,才能真正当好大参谋、大秘书,做好大服务。

杨士吉指出,多年实践证明,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政府研究室的干部队伍总体上是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觉悟高的队伍;是一支作风过硬、善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在省级机关和人民群众中具有良好口碑的队伍。但是,研究室目前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形势、任务发展的需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央对当前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表现作了高度概括,研究室各级党组织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出真招、动真格、见实效,把解决问题贯穿在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把群众路线教育贯彻到当好参谋助手中,贯彻到服务群众的具体工作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廉洁勤政、为民务实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二要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准确把握活动总体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杨士吉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研究室党组班子、党组成员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把整风精神贯穿始终,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实施办法以及《研究室党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作为切入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深化拓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成果,通过提出更多反映群众愿望,保障群众利益,解决群众困扰的政策建议,为推进全省“两强一堡”“三个发展”战略和实现富民强滇的云南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士吉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目标是“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部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总任务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通过在全室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改进文风会风、转变工作作风,解决“”问题,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全室党员、干部树正气、干事业、比贡献、促发展的强大力量。

杨士吉指出,中央关于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照镜子”就是要以、党纪为镜,以廉政准则为镜,以八项规定为镜,以群众期盼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查找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正衣冠”就是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严明党的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努力使自己的言行更加符合的要求,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期盼,维护党员的良好形象;“洗洗澡”就是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清洗自己身上沾染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灰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治治病”就是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多年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做了不少事情。但形势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损害了群众利益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次活动,研究室就是要紧扣为民务实清廉要求,认真贯彻八项规定和研究室实施办法,进一步端正风气、严肃纪律,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好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问题。要以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讲求实效,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扬表率作用。

三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杨士吉强调说,成立研究室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就是要求研究室党组成员和处以上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调研、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整改,形成一级带一级、共同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局面。

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妥善处理好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业务工作、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使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与切实改进作风、促进工作完成、保障群众权益紧密结合,与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紧密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成效开创决策咨询研究工作新局面、打造研究室部门新形象。

要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研究室各处室、各支部要科学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实施,保证时间、人员、标准“三落实”。每个环节、每项活动都要做到充分准备、不走过场,力求抓实工作步骤,抓住关键环节,抓好重点活动,抓出实际效果,保证教育活动覆盖到全室所有的党组织,确保每个党员都能参加活动、受到教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坚持效果重于形象、进度服从质量,讲究工作方法,真正做到思想上有触动、认识上有提高、整改上有措施。充分利用研究室的门户网站、办公内网等宣传媒体,开设教育实践专栏,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精神和决策部署,宣传研究室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进展和实际成效,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既要正面宣传引导,又要强化舆论监督,推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要科学推进,加强创新。全研究室各级党组织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将党员干部贯彻群众路线情况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研究室良好形象;要在完成好教育实践活动“规定动作”,保证总的指导思想、工作步骤、目标要求不走样的前提下,精心设计“自选动作”,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实效,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杨士吉最后强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党建活动,也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的工作作风、饱满的精神状态,组织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促进云南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昂扬饱满 投身实践

云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13督导组组长张树义指出,中央和省委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二是聚焦作风建设,坚决反对“”;三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四是坚持领导带头;五是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他希望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部署的要求上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作风投身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应遵循中央《意见》、省委《实施方案》和中央、省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的精神,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要深刻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现实必要性、现实紧迫性,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准确把握“四句话”总体要求的精神实质,全面贯彻各项工作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全党的共同努力,取决于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省委号召,广大党员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员干群关系。这是对全省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党员都应具有的正确态度。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克服不以为然、消极应对、等待观望等各种思想障碍和畏难情绪,切实增强思想觉悟和行动自觉,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按照中央、省委明确的方法步骤,把规定动作抓到位;要通过专题讲座、理论研讨、领导上党课、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抓好学习教育;要坚持开门搞活动,全面开展调研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找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最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贯彻整风精神,认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落实整风肃纪的各项措施和制度规定;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完成本部门本单位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要在推进中心工作中深化活动,借活动之力破解工作难题,把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检验活动成效。

张树义表示,云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13督导组将按照中央、省委要求,履职尽责,积极作为,扎实做好督导工作,紧紧依靠党委(党组)开展工作,认真履行督导工作职责,坚持以好的作风抓好督导工作。

率先垂范 履践标兵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坚表示,省政府研究室一定会在省委第13督导组组长张树义以及全体督导组成员的指导下,积极地投入教育实践活动,并按照规定,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同时,希望督导组的全体同志,在督导的几个月时间当中,以不同的方式,对研究室的工作,包括干部作风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让研究室的实践活动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为了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李坚提出三点要求:

干部带头,做到全面覆盖。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研究室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以及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带头将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一项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每一位党员应自觉积极地参与这项工作,要将思想和行动尽快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安排上来,要尽快的落实三个环节的具体要求,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覆盖到每一个党员,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教研员工作思路例9

[2]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 国无德不兴[EB/OL]..

[3]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提纲》的通知[EB/OL].http:///law/law_view.asp?id=99150.

[4]张小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3):18-20.

[5]饶品良.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实效建设[J].理论观察,2015(4):139-140.

教研员工作思路例10

在这浩瀚如烟而五彩缤纷的信息时代,教研工作的重要与价值更加凸现出来。教研员已被推到风口浪头,教研员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带头人,应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教研员不仅应该善于收集信息,还应善于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以全面提高自己能“研”善“研”能力,认真探索、研究和实践,真正使教研工作取得实效。应提倡“教研员可以是教师,教师也可以是教研员”的工作方式,并应挖掘各种积极因素全员动员,形成万马齐腾、千帆竞发的态势,才能促使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行和积极推进。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教研员职能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新课程改革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但这种理念必须转化为先进的教学行为才有意义和价值。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优秀教学效果的获得,主要靠教学实践来落实和实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研员应该是探究者、实践者、指导者和引导者。故,教研员应该熟练掌握新课程教学的理论、策略、原则和方法,并能进一步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理出方案、实施操作等。教研员既是“技术员”、“施工员”,又是“监工员”,其担当的角色有多重性,而几“员”间命脉相关,生死共存。教研员应该是一专多能的“全能型”和“复合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研员应该是“万精油”。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研工作质量和效益,才能真正实现“以研促教”。

2.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动手的情感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并通过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真正实现“变教为导”、“教是为了不教”,实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展,最终成为有用之人的目标。而教研工作就是要以此为目的,优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最终成为完整的、有用的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教研员也是教师,是培养和引导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和引路人。

3.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和支配下,加强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也是教研员提高业务能力的必经之路和“加油站”。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而这种实践也很难获得成功。教研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把握新课改理念,反复研读新课改理论和有关的教育文献的方式,并不断将之用于实践。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与教研员职能

1.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就是教研员实践的过程。其过程特点主要是学习理论――把握导向――探寻规律――研究教材――理出目标――了解学生――注重教法――实施操作以及命题评价这样几个环节。教研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故,教研员要不断提升自我,并不定期、不间断地与一线教师交朋友,共同探究,寻求径路。教师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在与之交流时,教研员要有亲和力,应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使教师愿与之接近。同时,还应具有审视力、观察力和洞察力,适时与教师交流,为教师垂范。既能为人之师、做人之“范”,又能拜人为师、以人为“范”。从新课程实施的过程看,教研员应该扮演“学用型”和“开放型”角色,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具有全能意识,担当全程引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职能。

2.过去的教研员往往只“研”不“教”,教研员深入一线调研,与教师了解得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认定主要看一份试卷上的勾叉,看表册上排名的位置。教研员的工作程序是进校――听课――指导――命题――考试,然后,又是看最后的结果――成绩,缺乏一个最基本的而又最重要的环节――交流。而教研员从未认真反思过这样的恰当性、合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是否合符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评价观,合符新课程改革理念,致使学生大多成为高分低能而只能盛水的“容器”,这样,学生的能力从何而谈?学生怎能成为完整的人,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学法创新、教师的教法创新,但教研员的“研”法更应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施行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

总之,新课程改革迫使教研员必须转变角色,应重新审视自我的职能,给自己恰当地定位。并应认真细致地审视自己的教研行为,将自己宏观的研究与微观的思考相整合,既要有更多、更高、更实的理论思考与提升,又要有更多、更具体、更细致的操作与实践。并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以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研究出更多的、有价值的教研成果,并积极实践和推广,才能有效和高效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