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企业综合部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8-01 21:20:11

企业综合部工作总结

企业综合部工作总结例1

工作完成情况

1、与公司、业主、监理沟通每个月都能与副经理、预算部经理配合,及时完成工程进度、月报量报监理审批的一系列工作;按时汇总每月项目运营情况,完成工程简报上报工程管理部;

2、办公用品采购及设备维护完成了上半年办公用品的采购、入账、发放等相关工作。办公用品按各部门计划统一采买。对于临时性要求的办公用品,能够在休息时间里及时购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完成了项目部的电子设备、网络通讯日常的使用和维护、会议室的使用和维护等。

3、完成了现场大门头、五牌一图等标识性设施的制作,配合完成了公司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和品牌建设工作。

4、定期缴纳现场各项费用,积极努力的完成好项目部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5、配合公司完成项目部四月份内审工作,并配合各部门针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将整改情况上报公司。

6、及时处理临时性的工作。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第一,办公室主任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岗位,许多工作我都是边干边摸索,以致工作起来不能游刃有余,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有些工作还不够过细,一些工作协调的不是十分到位。在接下来的工作里,自己决心认真提高工作水平,为项目的顺利进行,贡献自己应该贡献的力量。我想我应努力做到:

第一,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和相关知识。加强对办公室工作的认识,对面临的工作做出分析,将其完成到最好;

企业综合部工作总结例2

二、具体方案

(一)建立企业分类管理机制。针对我局管辖规模工业企业众多、检验检疫业务任务重、人力资源相对紧张的困难,根据企业检验检疫业务多少,将所辖规模工业企业分为重点服务企业和一般服务企业。对于重点服务企业,我们采取企业实地走访、与企业管理层会晤沟通等手段,并结合“三解三促”等多种工作方式,了解企业困难,解决企业问题。对于一般服务企业,我们采用公布电话联系方式,主动电话沟通等方式,及时收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并按本方案要求进行处理。

(二)建立问题收集机制。一是明确收集渠道。(1)我局通过“检企通”短信平台和其他途径各部门热线电话(详见附件2)。(2)实地走访重点服务企业。我局各业务部门结合平时下厂检验、日常监督检查、“三解三促”等多种途径,深入企业现场第一线,零距离倾听企业心声,主动收集企业在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二是及时整理反馈。重点围绕规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和生产发展中所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收集整理。各业务部门每季度将所辖规模工业企业的问题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结果汇总至综合处。(各处室所辖规模工业企业名单见附件3,季度汇总表格见附件4)每季度汇总截止时间为本季度的最后一天,汇总表格发送至综合处蒋维。

(三)建立问题分类处理机制。一是科学分类。将企业反应的问题分为属于本局职责范围内的、需要向局请示的和不属于我局职能范围或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等三类。二是归类处理。(1)对于各业务部门直接收集到的问题,如是属于本部门职能范围之内的,由该部门及时处理;如不属于本部门职能之内的,由该部门即刻上报至综合处。(2)对于上报的问题,综合处即时进行分类处理,如属于本局职责范围内的,分派至相应业务部门处理;如属于需要向局请示的,则请示相关部门;如是不属于我局职能范围或需要多部门协调的,则将问题及时转交至市经信委。

(四)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对于企业反映的单一性问题,原则上3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及时反馈企业;对于企业反映的综合性问题,原则上7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及时反馈企业;对于企业反映的特殊性问题,原则上不超过一个月办结,并及时向企业做好解释说明。同时,我局综合处及时将企业反映问题的办结情况,报市服务规模工业企业“绿色通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监察室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对企业服务情况进行督查。对于超时未办理事项和未解决问题,责令相关部门给出合理解释,如果无合理解释,则将情况上报至分管领导。

三、工作要求

企业综合部工作总结例3

综合统计管理作为国家经济信息的重要窗口,是伴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发展起来的。目前,综合统计管理不仅包括了信息咨询、监督监管,更是发展到了对企业的走向监控、预测和管理等重要职能,因此在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中做好综合统计管理更成为重中之重。综合统计需根据企业管理的切实需求,以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办公室综合统计管理制度,从而更好的做到信息的传递、咨询以及监督检查工作,为员工创设良好和谐的环境,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对2016年办公室工作的综合统计总结

在忙碌的2016年,在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协助、配合下,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公司在发展,自己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提高。因此在对办公室总额统计管理制度进行创新规划之前,首先应对这一年来的工作进行相关总结。

(1)文件的签收,记录,然后根据领导的批示分类传递相关人员,及回复情况记录。工作平台项目管理中心人员信息的及时更新、维护。

(2)项目管理中心网页各栏目如:8个国内项目、5个国外项目运行情况(周、月报)、各项目报道、管理规定等内容的及时添加、补充。

(3)负责项目管理中心新闻报道工作及各项目部新闻稿件的收集、上传工作。

(4)公司内办公设备的维护、报修、新设备的申领工作。

(5)全年度内各部门随时需要报交的资料及落实情况记录汇总。

(6)认真负责的做好单位女工主任的工作组织职工体检、女工体检、协助本单位工会主席工作的安排和进行。

(7)作为单位计生宣传员,负责组织女职工的孕情查体、计生网信息维护、新婚及新生儿资料登记,独生子女保险、二胎生育登记等工作。

(8)公司不断在发展,本单位人员也在不断扩充从80人到年底的109人。除了负责国内7个项目人员的考勤外,新增加了国外5个项目部人员考勤情况的收集、汇总、上报的工作。另外还有归属本单位的15个莱克人员、项目6个劳务人员信息更新、统计、上报工作。

从2016年的综合统计总结来看,任务都已经基本完成。由于当下对企业的要求不再是一种呆板的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担负着生产、经营、销售等产业化的管理。但不论企业如何变化,对企业的生存经营与所处环境,特别是对办公室工作的管理规范,仍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而这就离不开综合统计管理的工作,这不仅要求员工需了解这一年来的工作量,同样还需要随时掌握发展动态,充分发挥综合统计工作的先知先觉作用,为企业提供各种数据的同时,也能够使企业的发展再次迈上新的台阶。

二、做好综合统计改革创新的相关措施

做好对办公室综合统计的改革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综合统计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是能够更有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企业发展是否能够领先其他企业的基础,只有做好这项基础工作才能让接下来的工作更加顺利。所以,针对企业如何更好的推进综合统计工作的创新改革,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首先,企业应当单独成立综合统计部并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并及时将各类信息传达给办公室的相关人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统计,很多企业为了节省人力将统计交由其它部门完成,这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统计工作的不规范,对某些信息的收集不精确等问题。因此,企业单独设立设立综合统计部,并在各个办公室设置专门负责的人员,做到明晰化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由专门人员负责搜集、汇总、填表等工作,最后进行统一审查,虽看似增加了人力,但大大降低了失误的产生,挺高了工作效率,更有利于企业管理与发展。

因此,在办公室从事相关综合统计任务的员工,需具备三点专业素质。第一,明确职责,对各类信息统计资料做好划分。第二,对各类综合统计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得出能够对企业产生效益的结果。第三,相关人员应努力完善自身知识素养与品德修养,由于统计工作要求精、准、细,因此,必须要具备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和管理知识,确保综合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其次,还需要针对企业目前发展的状况,在可调控的范围内对统计工作内容进行创新。目前对统计工作内容已经有了相关的制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综合统计工作做出适当的调节,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这就需要从事基础工作的办公室人员自下而上,对例如工资、人力、财务、科研等业务做出具体内容的填补。如对产品销售、质量等内容的统计,可以通过方差、平均值等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效果图呈现公司运营,其它诸如采取之前所提到的年度总结,从各项工作的综合总结中体现出企业当前发展的具体态势等。通过诸如此类内容上的填补,来达到管理、营销的创新,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增加。

三、结论

综合统计管理工作是预测经济局势、监督市场经济、确立发展走向的重要依据,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因此对企业管理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综合统计管理事关企业的运营发展,企业应重视狠抓办公室综合统计管理的相关工作,不断探索创新综合统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的新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林.浅析企业管理中综合y计部门的作用[J].西部皮革,2016,(16):113.

企业综合部工作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192-02

统计工作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搜集、汇总、计算和分析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数据即统计信息,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1、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2、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那么,这套制度对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1、能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还能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或称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

2、能反映企业的规模,还能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

3、能反映企业的发展速度,还能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4、能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还能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5、能反映本企业的情况,还能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本企业有联营、合资或者协作、配套关系的企业的情况;(2)与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竞争对手的情况;(3)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及信息反馈;(4)本企业产品或服务已经占领或将要开拓的市场的各种信息;(5)对本企业经营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

怎样才能在企业中开展高效、实用的统计工作,使统计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帮助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在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决定。而要达到上述目的,下面所说的几条则不可缺少:

首先,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企业的统计工作应有足够的重视。应从思想和行动上体现出来的,这是企业做好统计工作的先决条件,重中之重,是企业一切统计工作的基础。

其次,建立健全企业统计制度,即用法制而非人治。所谓统计制度,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二是确定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1、关于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

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由计划部门负责。在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运行,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计划部门汇总后再呈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附营业务统计、人员工资统计、基建技改统计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至少有三个弊端:(1)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以及怎样搜集这些信息;(2)对企业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层次;企业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也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及程度要打一些折扣。针对一些问题,我认为改革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下职能:

1、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明确其报送或提供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

2、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一是要对应由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且由各级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该部门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3、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

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现代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制还是事业部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企业综合部工作总结例5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统计的重要性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代,巳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上升到国家法律与法规的高度去推动和执行。综合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亦已为大家熟知。

一、企业统计的定义及职能

企业统计,是以统计的方法收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量方面相关信息,再通过对信息的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作出预测来指导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企业统计有着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位一体的统计整体的职能。信息职能就是要求企业统计能及时、准确、系统采集、整理、展现与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统计数据,形成完备的企业统计信息数据库,发挥企业经济信息的主体作用。咨询职能就是要求企业统计能充分使用统计信息资源,就企业生产经营的众多问题作出预测和置信评估,为企业的各种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及备选方案。监督职能就是要求企业统计应依据统计信息资源和其他的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实施定量检查,提供监测,预管,中止的信号,以其企业决策管理层及时调控,促进企业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充分认识企业综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一)企业综合统计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1.企业各个部门的数据都汇集到综合计划处,登记形成统计台帐。统计台帐涉及的内容有:

①生产指标:各个生产车间各个产品的生产能力、产量、主要设备台数。

②财务指标: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负债、资产总计、产品单位成本、产品单位利润等。

③销售指标:销售价格、销售量、销售回款、单品种销售额、出口额、出口量、库存量等。

④质量指标:一次合格率、优级品率。

⑤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原料药总收率、总耗、生产指数等,制剂产品成品率。

⑥能源指标:产品能源单耗、能源购进量、能源消费量、综合能源消费量、期末库存量等。

⑦劳动统计指标:在岗人数、职工人数、工资总额。

⑧科技统计指标: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科技活动人员、企业内部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等。

2.综合计划处是主要的对外上报报表的部门。涉及的统计报表有:《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工业企业分行业工业总产值》、《工业产品供应出口量》、《主要工业产品销售量与库存量》、《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工业品出厂价格调查月报》、《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调查月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工业企业景气调查》、《企业集团统计年报、半年报)等各类月报、季报、年报。投入产出调查、全国经济普查要求的统计报表。

3. 政府各级部门的调研。对某些疑难问题或者热门话题,政府通过调查问卷来获得来自企业的答案,这些工作的完成依赖统计者。

(二)统计工作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企业综合统计是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影响未来规划以及经营方式的变化。首先,要有统计过程,才能实现规划,统计和计划之间是连接的。这个过程不可分别考虑,要以计划作为服务目标,统计的过程也是得到规律的过程,计划的完成就要依赖这种规律,生产计划要根据相应的需求量来考虑,进行计划时,需求量的总量首先被销售方指出,对于这一数字的准确性需要靠数据完成论证,这个数字需要考虑从前 3 年到 5 年的相关产品的销售量。并经过比对之后,根据目前经营的状态来得到最终数值。

为了得到更合理的计划,需要在统计方面加强工作。综合统计得到的数据资源是海量的,充足的材料才能保证分析的准确性,而统计分析有助于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决策需要参考此类数据,统计分析的目的是将生产销售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掌控,把握产品的最近情况,找出产品是否存在销量下滑或突然攀升的情况,并且要根据财务数据,在各种数量,盈利,成本上进行平衡,掌控。

(三)统计数据也为管理考核提供依据

企业有效的实施绩效工资,对企业进行每月考核产量、产销率、销售收入、在产资金、成本、成品率等指标。

三、企业统计分析在现代企业的作用

现代企业统计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投入要素与经营状况统计分析;企业经营环境统计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统计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统计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总评价。

企业统计为企业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具有一定的风险,风险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统计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的风险与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关系,信息越及时准确,不确定性越低,反之,亦然。因此,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统计数据的两个基本要求。其中,精度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的统计数据是有效的和有价值的主要因素,是衡量数据标准的标志。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对自身的工作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消除企业统计数据误差为目标,综合统计以提供有效的信息及数据,以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统计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在新时期企业综合统计信息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管理信息,为防范和化解企业综合统计中存在的风险,发挥企业统计风险预警作用,新时期综合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的关键步骤,基于此,对新时期企业综合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企业综合统计的成败将取决于综合统计的创新与改革,所以,在现阶段,要求对企业综合统计提出新的思路及对策,促进其快速发展。

四、企业综合统计的几点建议

(一)重构企业统计体系,建立健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标体系。将政府统计部门和企业部门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基于满足政府和高等统计工作的需要,应建立包括销售价格、成本价格、利润和其他的市场指标,管理水平,而且还包括可有效反映市场营销结构指标、市场占有率指标、用户体验的指标、中间业务能力指标等,企业的信用度和其他有关信息指标,并根据现代管理模式分为物流和资金流的指标体系,企业的内外部指标等,使企业中的统计指标有组织的、系统的、易于使用,实现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具有个体与时代的特征。

(二)加强统计专题调研及专题分析活动。统计工作要时刻紧扣经营发展需要,敏锐捕捉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亮点。制定专题调研方案,注重调研方法和调研过程,事实求是填报调查数据,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正确评价,总结成功经验,找出薄弱环节,并提出有效措施,为今后的发展进行科学预测。通过统计分析,各级领导和部门可以在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安排经营业务活动,组织生产。

(三)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统计工作的质量好坏,所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根本。一是企业统计人员要彻底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为企业管理服务上。要有开阔的视野、全面的知识、熟练的技术、灵敏的触觉。应用各种新的统计方法、技术手段开展深层次综合分析和快速的预测、决策分析,不断总结各种统计方法的适用性,进行统计创新。二是在人员配置上,逐步形成使各方面人才互相结合,互相提高,形成统计调查、统计管理与协调、统计分析与预测三方面人才的紧密结合和优化组合。三是提供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手段,结合生产系统、业务系统、统计分析系统,使统计工作者从大量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对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既提高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又提升了统计服务的水平。

(四)创建统计信息平台,提供数据监督与共享。在企业内部建立开放式统计信息平台,及时统计信息。将过去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方式转变为统计数据之间的上下左右间的多向运行模式,重视职能部门对统计数据的审核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设置信息监控预警功能,对统计指标设置预警阀值,提供预警提示; 设置趋势分析,利用历史指标预测未来经营发展方向; 设置质量评估,整合关联性指标,提供效益质量、服务质量、能力质量、资金运行质量等多个评估指标,对企业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指数。

结束语

企业综合统计工作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各类统计、指标,将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为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信息,以确保企业综合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并具综合统计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总之企业需要发展,就必须重视综合统计工作,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正确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华,王攀,张顺颐. 基于综合统计特征的Skype流量分析与识别[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01:1-7+12.

企业综合部工作总结例6

关键词:

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指标体系;组织体系

1.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概述

1.1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概述

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模式也面临了新的挑战。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涵盖了价值创造、客户服务、内部运营和企业成长四个综合方面的体制。该体制不仅包括以日常经营服务等为主的计划指标体系,而且还可以建立科学数学模型,开展平衡测算,并通过方案的优化,对经营活动进行总体分析,从而合理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推动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实施。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是在对企业内外部综合条件和环境的评价分析基础上,以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为方向,基于现状进行的资源优化和企业发展规划,于国有企业具有整体和全局意义。

1.2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意义

回顾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经历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越式转变。在建国初期,国有企业管理主要以扩大生产为导向,根据计划进行统一管理,虽然适应当时经济发展需求,但随着市场发展变化,逐渐失去了活力和适用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经历了以效率提升、以提升市场占有率、以顾客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管理阶段,最终发展到目前以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为导向的企业管理阶段。在这些管理模式演变过程中,综合经营计划管理体制也不断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顺应当前国有企业经济利益和整体经济形势的新型模式。这一发展不仅让国有企业从经营战略上取得了提升,而且更加能够满足企业整体、全局、综合的发展需求,建立适应经济节约型社会的资源配置方案,实现企业综合利益最大化。

2.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

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应用模式的具体确定是基于企业发展需求,如整体经营战略而具体开展的,包括了体系构建、指标构建、综合考核和管理评价等多个方面,我们将从这些具体方面进行分析。

2.1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体系构建

要更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将各部门、各个要素结合起来与公司整体战略相统一,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制定和执行一个持续的、共同参与的动态化管理过程。综合计划管理就是以战略为主导,为保障其顺利实施,企业应该不断建立和完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确认管理要求和内容,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规范管理流程和标准,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分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权责体系、指标体系和流程体系五个主要部分。

(1)综合经营计划组织体系构建。

在体系构建中需要将各部门纳入整体管理中,并分层级设置,包括决策层、统筹控制层、归口管理层和执行层四个等级。其中决策层为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统筹控制层是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归口管理层是各项专业及指标归口管理部门。执行层是指企业的各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经营计划的具体执行。

(2)综合经营计划制度体系构建。

制度建立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独立性需求,建立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具体管理制度。明确决策层在综合计划管理中的决策性地位,明确统筹控制层在日常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确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指标体系,从而保障综合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与各专业的制度、流程等协调一致。制度的建立必须是以综合管理计划为基础,明确部门职责以及具体的操作职责,并对可能发生的各类行为,即先进行为和消极行动进行确认和赏罚,从而使制度明确化、可行化。

(3)综合经营计划权责体系构建。

综合管理计划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权责体系的构建,权责的细化和合理配置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中,我们一般将处于决策层的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作为综合计划的领导机构,是最高的决策中心,负责大政方针的制定,审定、监督和协调综合计划管理中的各项重大事宜。统筹控制层的综合计划管理办公室主要是负责综合计划的编制汇总、平衡优化、执行分析、调整与评价等日常的管理工作。归口管理层则是负责本专业的专项计划、指标管理、平衡分析、年度目标以及监控分析工作。执行层的各部门和下属单位则负责综合计划和预算的执行和落实。

(4)综合经营计划指标体系构建。

在综合经营计划体系构建中,指标体系构建是技术性要求最高的部分。它不仅要反映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状况,而且指标的建立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和良好的适用性,该部分是目前的重点和难点。其基本方针是将综合计划与战略目标结合后进行系统性量化分解,为综合管理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的依据。

(5)综合经营计划流程体系构建。

综合经营计划的实现需要严格高效的过程管理,流程体系构建就是为过程管理服务的,通过在综合计划的编制、上报、平衡、下达、调整、监控和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的节点设置,并针对各个环节和节点设定相关指标和考评机制,实现全过程统一的闭环管理流程体系。

2.2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具体制定要求和综合考评概述

(1)综合经营计划具体制定要求概述

在综合经营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秉承综合计划与企业战略规划保持一致的原则,综合考虑专业规划的原则和需求,以整体效益最优为原则。综合管理计划编制应该由企业各专业共同参与,统筹兼顾各专业和部门的发展目标,实现总体的平衡和持续化发展。其一,综合经营计划编制要符合务实化要求。作为未来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实现工具,综合经营计划应该分为短期和长期计划两个部分。长期计划是为了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在整个行业内立于不败之地的计划,该计划会随着经济环境、企业短期经营状况、政治环境等不断进行调整。而短期的综合计划则更应该详细化,并且要体现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前期综合计划的执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已有的资源和需要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未来期间综合计划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其二,综合经营计划要具备可执行性和可跟踪性。综合计划制定最终是为了执行和改进服务的。因此,经营计划制定应该对关键指标进行具体列示,要求按月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工作的完成状况进行跟踪和反馈,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回查,从而对管理和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实现实时跟踪,为更好实现过程控制服务,实现综合计划的动态化管理。

(2)综合经营计划综合考评工作概述

企业综合经营管理计划体现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做合理的事先规划与安排,涵盖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因此也具有综合性。企业的综合经营计划考核工作,不仅要从指标的完成状况出发,具体分析投入产出比,而且要结合企业的投资、预算计划,实现企业在经营、财务、投资等方面的计划和规划。综合考评要体现该体系的价值创造性,通常用利润总额指标和经济增加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利润总额指标指的是在成本预算精细化管理工作下,通过人工成本及主要成本的控制,分析企业总体的盈利状况。经济增长指标则是从资产价值管理水平提升和整体经济效益增长出发进行考核。此外,综合考评不仅涉及企业的经营状况,也要体现企业服务水平提升状况、内部运营状况改善、企业综合发展等,建立一个包含价值创造、客户服务、内部运营和企业成长四维一体的综合计划评价体系。

3.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实证应用

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应用需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和经营规划来具体开展。我们以电力企业为例,对该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实证分析。

3.1基于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实证应用

以电力企业为例,从企业战略目标到综合计划制定和最终计划落实的具体环节。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制定了企业发展的5年综合规划,提出未来工作重点是要统筹工作,优化资源的配置。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企业发展应该要实现的具体计划,如电网建设计划、电网技改、电网修理、科技项目、管理咨询等计划,并结合这些专项计划制定指标体系,在平衡协同基础上实现企业年度综合计划的安排。企业的综合计划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应该与企业的投融资计划、财务管理规划等结合起来,实现从单纯管理到价值创造、服务提升、运营管理提升和企业成长多维度的发展。

3.2基于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实证分析的探讨与改善

在该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应用中,企业要推动具体工作的开展和执行,确保经营管理的成果,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考评指标体系,要在以下工作改善和提升中多做努力。

(1)建立健全综合经营计划的考评体系。

考评指标体系既要包括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性评价内容,例如综合计划管理制度流程的建设和执行情况、综合计划编制组织体系构建状况等。更应关注过程评价,对于过程管理要做到细致到位,不仅注重过程评价的编制,对于综合计划的质量、上报及时性和准确率等进行考核,更重要的是关注过程跟踪分析,保证跟踪成果,实现及时有效地过程管理。在此基础上,对综合计划中不适应企业发展部分进行调整,为最终计划实现和多维度综合效益实现服务。

(2)综合经营计划管理要注意综合性。

为了进一步推动综合计划管理,电力企业可以开展全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查找工作过程的薄弱环节,寻求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评价可以从综合计划基础建设、执行过程与完成结果三方面开展,从而全面系统地实现对综合计划全过程的评价、分析及反馈,采取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与综合测评相结合的形式,从综合计划编制、跟踪分析情况、计划调整、计划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4.结语

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机制应该以战略为导向,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实现资源更加合理的优化配置,实现效益的最优化,这是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应用模式不断突破创新的方向,仍需要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

作者:吴颖 单位:四川科锐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企业综合部工作总结例7

一、上半年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情况

我旗共有规上工业企业53户,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61.07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减少46.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5.09%,占鄂尔多斯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比重16.2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三。工业生产总值为215.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2.1%;万元产值能耗为1.2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7.12%。总体来说,2015年上半年的节能减排工作较为理想,为确保完成年内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能源消费以原煤为主,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小

我旗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品种主要有7种。2015年1-6月份,我旗规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品,原煤消耗593.81万吨,其中,火力发电投入485.36万吨,供热投入13.47万吨;焦炭消耗0.84万吨;天然气消耗12099.24万立方米;电力消耗180091.65万度;柴油消耗3880.85吨;汽油消耗74.76吨;液化石油气消耗14吨。折合成标准煤,原煤221.45万吨;焦炭0.82万吨;天然气16.09万吨;电力22.13万吨;柴油0.57万吨;汽油0.01万吨;液化石油气0.0024万吨。占全部综合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原煤占84.82%,焦炭占0.31%,天然气占6.16%,电力占8.48%,柴油、汽油和液化石油气三种占0.23%。我旗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品主要以消耗原煤为主,原煤综合消费消费量221.45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上企业达84.8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37个百分点。其他品种占比重低,特别是清洁能源消耗比重仅占6.16%。原煤属于污染较大的能源品种,每消耗1吨标准煤约产生,二氧化碳2.62吨,二氧化硫8.5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大量消耗原煤不利于节能降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二)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比重过大

我旗规上企业以重工业为主,53户规上工业企业,重工业企有40户,比重达75.47%。2015年上半年,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251.7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6.37%,占全部综合能源消费总量96.43%,轻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9.3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2.96%,占全部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3.57%。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耗比去年下降了1.33个百分点,虽然比去年略有下降,但比重仍然过大。

(三)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居高不下

我旗规上工业企业四大高耗能行业有20户企业,2015年上半年,20户高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248.5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6.78%,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170.5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7.0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64.9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0.4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8.24万吨,同比下降42.5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源消费4.8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5.74。四大高耗能行业占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95.20%,比去年下降了2.04个百分点。四大高能耗行业综合能源消费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连续10年超95%以上,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居高不下。

(四)重点耗能企业多,消费总量大

一般将年综合能源消费达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确定为重点耗能企业。仅2015年上半年,全旗规上企业综合能耗消费达到万吨以上的企业就有13户,占全部规上企业数量24.53%,比全市比重高出3.72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三。13户企业综合能源消费256.7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4.5%,但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消费总量达98.34%,比全市比重高出0.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三。重点耗能企业多,消费总量大,使我旗节能降耗难度加大。

三、对做好我旗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的建议

1、以优化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为基础

目前,我旗的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消费的能源品种中,原煤的比重偏大,达84.82%,且消费趋势呈逐渐上升。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首先要合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原煤消费量,推广天然气作为燃料在一些合适的行业生产中使用,即可以节能减排,也可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

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目前,我旗规模以上工业是以电力和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节能降耗与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应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节能降耗的主要手段,在招商引资方面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领域的企业为主,推动我旗高耗能型的产业结构向低碳、环保和节约型转变。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企业综合部工作总结例8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越加重视审计工作的开展,并在审计监管工作进行的同时不断推进综治维稳工作的落实,企业的审计工作也不断深化。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审计监督职能履行与综治维稳工作的开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笔者在本文中着重就企业审计监督职能的落实与综治维稳工作的落实两方面工作的进展进行了条理化的总结。

一、着重加强审计监督工作重要性教育,推进审计监督制度的完善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深化审计工作,加强审计监督职能的履行,并不断推进综治维稳工作的落实。在综治维稳工作落实中树立了“一个坚持,两个始终”的工作指导思想,在综治维稳工作中坚信稳定能压倒一切,并在工作中始终强化治理、始终“维护稳定”,在企业的经济工作中便始终坚持将综治维稳作为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经济领域的综治维稳工作需要着重进行企业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并通过履行审计监管职能改变传统的审计工作无效的局面,从而反过来推进社会综治维稳工作的开展。

近几年来,国内企业从综治维稳的中心工作出发不断加强审计监督职能的履行。部分地区的企业审计部门不断开展审计培训工作,建立系统的审计工作负责人制度,倡导全部门综合化共同监管,形成了基于审核职能履行的全面、全角度的维稳责任制度落实的良好局面,保障了维稳工作中各项内务管理工作的良好进展。

企业在落实综治维稳、强化审计职能履行的工作中进行了企业内部管理文件的修缮,制定了一系列的企业内部维稳治理工作要点,其中包括企业综合维稳综合治理文件、应急事件的处理预案、审计审查制度管理文件、审计部门的审计管理制度文件等。这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办法的制定融合到全社会审计职能的发挥与全社会的维稳综治工作中,保证了社会经济领域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促进企业维稳与社会治安状况的改良。

企业审计部门的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培训教育,以及制定的各项管理规定,使企业在组织、制度、思想等各个层面上都推进了经济乃至全社会的维稳工作开展。

二、围绕社会维稳的工作重心,全力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将社会维稳综治工作作为中心指导,强化企业各部门合作,认真履行审计部门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及审计监管工作在企业综治维稳中心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这是近几年来企业经济工作开展的宗旨。

现阶段,一些企业审计部门不断从全局角度上加强审计与审计监管工作,而且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强化审计工作的经济卫士作用,将审计监管工作与企业的综治维稳工作相结合。为此,一些企业的审计与审计监管工作开展中坚持三大原则,首先力求以真实的数据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在企业审计工作中成立专门的审计小组,进行企业内财务的相关数据审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数据、账务的公开透明度。企业审计工作开展中还进行思想矛盾的化解工作,以降低企业内部的利益纠纷。第三是企业审计工作中将重大的审计项目作为审计的重中之重,以各部门的协调合作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审计部门坚信重大的审计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与社会的综治维稳工作的开展,为了维持企业与社会稳定,在审计工作中着重财务公开透明。

近年来,国内企业开展的审计工作直接将审计工作与社会的综治维稳联系起来,形成两项工作相互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

三、完善审计监管工作的法律保障,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功用

当前我国宪法审计监管职能履行的相关法律事宜已经做了规定,但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仍需要法律的变通,近几年的国家与地方机关就审计职能的履行细节做了进一步法律规定的完善,以保证审计监管功用的发挥,企业的审计法规完善工作也不断深化。

近几年来,一些企业审计部门严格开展审计工作,将企业的经济效益、财政状况、社会保障、社会公益事业的扶持参与等作为重大的审计项目,并依照法律规定同步加强开展企业内部的审计调查,保证企业利于员工、惠及员工的政策有效性,减少部门矛盾因素,促进企业稳定运营,以企业局部的稳定推进全社会的和谐。譬如一些企业审计部门为了发挥审计工作的免疫效用,还着重加强了企业内各业务的审计工作,以防止企业资金的浪费与流失,极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内业务腐败的可能性,充分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企业的长足稳定发展。

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免疫功效,一些企业的审计部门还着重加强了审计工作中的预算编制,将公司的采购与支付等工作都制定了专门的规定性文件,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保证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可以保证审计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四、加强普法宣传,强化网络化的治安防控,推进综治维稳

国内企业在社会治理中均坚持将社会为综治维稳与社会法律建设与宣传工作结合起来,全力推进法律保障下的和谐企业与社会建设。总的来看,企业的综治维稳与法律建设过程中采取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加强企业职工的法律教育,强化企业与社会综治维稳意识。一些部门将法制教育与社会建设工作相结合,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提升职工法律素养。审计工作中借助法律意识培养,力求建立一支知法、守法、懂法的企业审计干部队伍。其次是企业稳定防护网络的建设方面,加大企业的经费投入,完善内部防范措施,切实做好人防、物防、技防工作的结合。

五、结语

本文着重总结了近几年来企业的审计工作的开展及综治维稳工作的落实情况。企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事业,作为经济与整理领域的综合治理环节的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能直接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企业综合部工作总结例9

所谓知识型人才,指的就是与普通员工不同,能够熟练掌握电力相关的技能和概念,对于资源能够充分利用,通过创新、综合、归纳、分析和总结等一系列的脑力劳动,能够利用知识资本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的人才。在电力企业中,知识型人才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电力企业内部的中级和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各部门的主管、总经理、项目经理、财务总监以及总工程师等。另一种指的是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包括技术专责、技术能手、内部培训师等。知识型人才是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主要源泉与基本动力。

(二)特征

1、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知识型人才,基本上具备专业知识丰富、学历高的特点。大部分知识型人才都接受过比较系统的专业高等教育,能够掌握一种或者多种技能与知识。另外,这类人才视野开阔、知识面较广、学习能力极强、求知欲强。其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与丰富的知识储备。在电力企业中,知识型人才是核心技术的掌握者,也是创造者。其工作效率对于企业的电力企业的发展与生存有着直接的影响。

2、重视自我价值

知识型人才具备较高的知识层次,因此更加重视自我价值,并有着强烈的实现愿望和崇高的理想。更加喜欢从事一些具备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追求完美。

3、自主性和创造性强

知识型人才具备创造性,并喜欢接受挑战。借助扎实的专业知识,利用聪明才智,发挥出创新性思维的作用,开发出新的电力应用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时,知识型人才希望自由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往往不喜欢受到控制和约束,具有极强的自主性。

二、电力企业知识型人才的薪酬激励机制方式

(一)高层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

对于电力企业内部的知识型人才,所采用的薪酬激励机制中,年薪制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高层的管理人才的年薪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基本年薪、效益年薪和奖励年薪。

1、确定年薪

基本年薪,电力企业长期实行平均分配制,推行年薪制,需要员工适应一段时间。为了减少不良情况,电力企业的经营者,可以在平均工资的基础上,结合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规模,来确定基本年薪。基本年薪=综合平均工资×企业类别规模系数。效益年薪是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和业绩情况计算的企业经营者劳动报酬,是对企业经营者经营成果的直接体现,根据综合业绩考核结果予以兑现。效益年薪=基本年薪×(综合业绩考核得分/综合业绩考核标准分)。奖励年薪是企业经营者在急、难、险、重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取得特别业绩,给予的一次性奖励。

2、年薪兑付

年薪兑现采用按月支付及按年结算两种方式。基本年薪按月预付;效益年薪及奖励年薪中的特殊贡献奖按年度结算支付。效益年薪的20%延期支付,年度会计决算和审计确认考核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与考评结果无差异的,兑现延期支付部分;有差异的,重新考核评分并相应调整年薪后兑现。

(二)中层管理人员实行业绩合同制

1、原则

第一,目标一致。考核指标必须与业绩指标协调一致,重点突出成本控制、工程建设和生产任务,保证实现总体目标。第二,权责对等。统一责任与权力,逐级负责。第三,分类分级。不同的考核对象有不同的考核指标。第四,兑现原则严格核查。严格执行业绩合同,作为薪酬支付的依据。

2、制定合同

财务部门应该与电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相互协商,然后由上层批准,从而确定效益运营和生产类的基本指标。考核部门提出,经过批准后确定控制类指标。每年应该对业绩指标进行核定,不能改动。为了保证合同能够有效地执行,需要完善抵押金制度,电力企业的员工需要缴纳一些抵押金。

3、兑现薪酬

月度薪酬主要是按照员工每月的业绩完成情况,来考核确定每个月的实际业绩。年终则要进行业绩的总考核,然后根据业绩的实际情况,来兑现薪酬。

(三)技术人才实行综合薪酬制

在电力企业内部,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企业需要重视技术人才群体,通过薪酬激励,提高其工作热情,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针对技术人才,主要通过综合薪酬制,进行激励。综合分析项目创新、职称以及工作绩效等,然后给予合理的薪酬。从而使得企业的效益能够与人才的贡献相结合,充分激励技术人才。对于知识型人才来说,薪酬是自我价值的衡量尺度,如果薪酬能够高出平均水平,那么会让技术人才感受到电力企业的对其的重视。因此,电力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提高工资福利。对于技术人才,电力企业应该做好福利制度建设,适当地提高基本工资水平,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还能够充分激发潜能,激励技术人才利用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意识,为企业发展创造出更加高新的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技术人才的作用,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岗位等级工资制的完善措施

首先,应该认真分析电力企业内部的岗位和工种,调查组织状况和工作内容,然后确定岗位的具体种类。其次,要应用岗位评价。评价岗位的劳动环境、性质和工作特点。然后确定岗位等级和数目。第三,要按照岗位的顺序,来设定工资标准。应该详细分析,最低岗位和最高岗位之间的薪酬差别,并且确定不同岗位之间的差别系数。然后按照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工资标准,并且要结合相关的影响因素,来进行工资最低标准的确定。第四,在测算岗位工资的时候,应该包括所有的职工,实施总体平衡与调整,认真分析工种与岗位之间的相关薪酬管理。这样才能够起到督促平衡和激励先进的作用,能够将全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推动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第五,还要制定实施规范。基本上包括:上岗条件、技术水平要求、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还包括离岗职工薪酬支付方式。要结合知识型员工的基本特点、企业内部岗位要求、以及电力企业的总体情况,合理的选择薪酬激励机制。

企业综合部工作总结例10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综治工作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企业发展的成熟程度,体现了一定的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长期性、周期性和突发性,这也决定了此项工作的繁琐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在一个侧面上也影响着企业的正常发展秩序。如何在日常的综治工作中,辅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补充业务上的缺漏,这是现在我们需要完成的研究课题。

一、当前在企业综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综治工作也相应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问题的产生是社会的产物,经济的产物和人文环境变化的产物。总体而言,相较于之前的工作,综治任务和工作模式上都已经需要大大的改变,来适应当前的企业环境。就目前而言,面临的工作任务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综治工作所面临的诉求形式更加多样。对于企业而言,相应的发展必然带来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企业员工的收入增加,生活福利待遇更加完善,相应的工作业务也更为多样。在这样的前提下,经济是否能够在企业所涉及的各行各业中平稳增长,能否达到一定的动态平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由于发展的总体步调有先后,同时带来的个人收益也不尽相同,这样就造成了一部分在分配上的不协调,不统一,这样的情况也直接导致企业的员工对于相应的工作政策不够理解和包容,在提出诉求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群体性、过激性的事件。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当前企业的综治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同时工作的开展难度也非往日而语。

2、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综治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一变再变。企业的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一个成功的企业都离不开自身所既有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主营业务。企业的综治工作是随着企业的诞生而诞生的,相应的工作内容大部分是围绕着企业最早所拥有的主营业务开展,但是在目前的企业发展过程中,终端输出产品的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从原料产地、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一体的经营模式,便于有力降低成本出。在这样的前提下,综治工作作为给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基本工作,在目前的工作内容上,就得全方位分析新的业务中所存在的工作内容,在旧有的工作任务进行不断变革创新,对于综治工作而言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3、综治工作作为一项企业的非主营业务,对于从业人员而言相对就业面较窄。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追求当前的产品利润,在企业的业务链条当中,生产、经营、销售等行业有着较为明朗的前景,在工作内容、努力方向、提升期望等目标中有着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而言,综治工作作为一项非主营业务,对于企业的各行业进步和发展并没有相应的业务要求,进一步导致了当前企业对于此项工作的不重视,对于从业人员而言,个人的发展目标不够明晰,自身业务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方向难以确定,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这样的状况下,直接导致目前综治工作队伍难以建立,一些相应的人才发展规划难以实时,不利于工作的整体开展。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中创造新一代综治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成绩,是当前继续破解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综治工作是围绕着人所开展的,只要把握工作对象的安全平稳,这也是综治工作的根本所在。对人员所开展的工作当中,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如何利用好这个手段有效提升综治工作成绩,是目前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二、如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和综治工作的有机结合

1、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统一综治工作队伍的思想认识和觉悟。企业要按照当前发展的需要,通过派遣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参与到综治工作当中来。一是让具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人员熟悉当前综治工作的各项业务,对于目前综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解和体验,同时经过研究讨论,找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便于培训能够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二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紧紧契合当前企业的发展和综治部门的当前任务,将目前的工作业务和企业的发展结合到一起,进一步培养从业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要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注重收集目前存在于企业综治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员工发展、部门业务拓宽和工作交流等层面上,并在期间进行总结认识,将相应的工作内容在适当时候上报企业相关部门,同时对业务部门的成长和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2、要注重培养综治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意识,加强队伍的业务素质。综治工作的重点对象就是人,无论在维持稳定、政策宣讲或是安全排查的过程中,人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提高综治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对于提升总体综治工作水平有着非常利好的作用。一是要抓好培训。通过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进行积极沟通,定期对综治工作队伍进行分批次、分类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培训,在相关岗位上提出具体的职称要求,具备政工师资格认证也成为一项从业标准,加强职称能力培养。二是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听说读写能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原理需要掌握,但是相应的工作内容离不开这几项能力,通过利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强调此项能力的重要性,有利与引导员工自发开展相应的学习,对于工作业务的完成有着良性的意义。三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写入到当前综治工作的基本操作流程当中,改变简单粗暴的维稳办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有效化解矛盾,将其中成功的案例编入工作手册,逐渐进行分类标化,进一步完善综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提供新的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思路。

3、综治工作要反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双提升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和综治工作能够有机结合,就在于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综治工作提供新的工作方法和模式,综治工作能够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工作内容和素材。两方面不断互相促进互相提升,在业务成绩确保稳定提升的前提下,能够让双方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工作成绩得以彰显,直接带来的收益体现在企业对于部门在人员配置上、资金调拨以及机构设立的取舍上,都能够有一个良性的促进和发展,这种发展态势为综治工作带来直接成绩同时,也确保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对于部门和业务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