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7 16:09:23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例1

火灾扑救措施

煤矿井下火灾的发生,是矿井常见的灾害之一,一旦发生井下火灾,将会对煤矿开采设备、开采人员都造成严重伤害,而且也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也会产生污染,所以井下火灾的有效预防,是煤矿井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煤矿井下火灾的原因分析

煤矿井下火灾的原因,通常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第一,外因火灾。外因火灾主要是由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如电流短路、电焊火花飞溅、吸烟、明火等引发的火灾事故。我国煤矿开采工作开展多年,由于外因引起的火灾事故数量很多,而且这种火灾的发生大多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往往使在场的人员来不及思考,而且形势猛烈,扑救困难较大。近年来,关于煤矿火灾的扑救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外因火灾的扑救工作开展的较好,但是对于火灾产生的损失却无法挽回。第二,内因火灾。内因火灾是由于煤炭自燃引起的火灾,通常情况下,只要加强日常检查,就可以发现氧化的煤炭,而煤炭由氧化到燃烧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所以通过仔细检查通常可以发现火灾隐患,可对其进行适当处理,便可以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所以,由于内因而引起的煤炭火灾在井下火灾的总体数量中,占据的比例较小,但是对其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煤矿井下火灾的预防方法

(一)外因火灾的预防方法

1.在矿井开采时尽量使用长臂式回采方式,并且严格按照开采的要求进行,避免乱采、乱挖的现象。需要的情况下,按照上行风向对回采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2.在矿区实行分区采煤的方式,在不同的分区内要做好相应的通风措施,只有保持通风良好才能避免巷道内的煤层聚集,热量增加而引起自燃。

3.彻底清除回采区域内的残留煤柱,如果必须要留有煤柱,则应当对煤柱的大小和压力进行计算与分析,确保其不会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发生碎裂。

4.回采区域内的杂物要及时清理,尤其是清除草、木等易燃物品,避免其受到外因而引起燃烧。

5.针对个别存在裂缝煤层采空区要着重处理,应当运用注浆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尤其针对回采区域内的残留裂缝,要做好修补措施,防治残留的媒体引起回采区域的煤层燃烧。

6.开采过程中,遇到段煤层附近出现粉化现象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而且要与空气隔绝,预防粉化煤在空气的作用下发生自燃。

7.在矿井发生冒顶现象时,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大量的煤炭发生氧化作用,因为这种煤层在空气的作用下很容易燃烧,所以要做好隔绝处理。

(二)内因火灾的预防方法

1.对矿井下使用的灯具严格管理,禁止使用明火,而且在使用的器具方面也尽量避免使用草、木等易燃物。

2.在矿井下使用的机械设备,应当设置固定的使用区域和使用人员,避免随意搬动造成器械中的油质渗漏,而且应当对井下其他的易燃物品进行清除,避免形成有利于煤炭自燃的环境。尤其是机电设备,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机电设备的电线、电缆摆放整齐,预防其发生漏电现象而引起火灾。

3.矿井下使用的蒸汽设备,起重包含的保温材料、蒸汽管等物品要拓展保管,避免接触到易燃物品而引起火灾。机械设备的支架等部位,尽量避免使用木质材质,而应当使用砖、石等结构。

4.井下废弃的电缆、电线等物品要及时清理,避免在井下长时间堆积;井下的炸药储备也应当根据实际的需要减少储存量,而且要做好保管措施,禁止乱丢乱放。

5.在井下要配备足够的防火器材,在火灾发生初期可以做到技术扑救,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煤矿井下火灾的扑救措施

煤矿井下火灾的扑救措施,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直接扑救。使用消火器或者消火粉等物质进行直接扑救,或者运用砂石对火灾部位进行填充;第二,间接扑救。对发生火灾的区域做出隔离处理,使其与空气隔绝,杜绝火灾燃烧的氧气,可以使火焰熄灭。在实际的火灾扑救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火灾类型、火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扑救措施,无论采用任何一种扑救措施,首先都应当保证人员的安全,再进行财产和设备的挽救。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火灾的发生,一般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在实际的矿井开采管理工作中,要将火灾的预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分别针对外因和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且制定合理的火灾扑救计划,一旦发生火灾,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方法,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例2

矿井火灾会造成烟尘和有害气体的大量产生,也是瓦斯和煤尘爆炸的导火索,往往危及到人员的生命,在煤矿灾害中位于榜首。本文首先对我国矿井火灾防治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在进一步探讨引发矿井火灾的内外因素的基础上,把防治矿井火灾的技术措施提出来。

一、我国矿井火灾防治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具有自燃发火的煤矿占到56%,其中47%为统配和重点煤矿,在矿井总发火次数中94%为自燃发火情况,在内因火灾中60%属于采空区自燃导致的。因此说,我国防治煤矿火灾的形势很是紧迫。为了对矿井火灾进行有效防止,自建国初期,黄泥灌浆防火技术就在我国煤矿被推广;但是我国研究火灾基础理论的时间却不长,还没有健全完备的防灭火关键设备,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技术措施。因此,我们对矿井火灾的防治工作决不能松懈。

二、矿井火灾的起因

2.1矿井火灾的基本要素

2.1.1可燃物的存在。煤炭自身就属于可燃物。具有可燃性的物质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尘,井下的机电设备和油料以及炸药等。矿井发生火灾的基本条件就是可燃物。

2.1.2热源。引发矿井火灾的热源来自运转的电气设备产生的热量,瓦斯和煤尘的燃烧或爆炸,煤的自燃和放炮,焊接作业和其它明火。发生火灾的必要因素就是热源,可燃物必须得有热量和温度达到一定的热源而引燃。

2.1.3氧气的供给。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而充足的氧气又是持续燃烧的必备条件。因此,燃烧得以持续并形成火灾必须具备足量的空气,这个条件必不可少。

2.2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

2.2.1矿井火灾发生的外部原因

爆破的违章或明火的使用等,是大部分中小型矿井火灾引发的主要原因,而在矿井具有较高的机械化和电气化时,机电设备管理不完善,不正确的操作使用,设备运转故障等,也是导致火灾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矿井具有越来越高的电气化应用,火灾由机电设备引发的数量也逐渐增长。同时由于外部井下吸烟或违章放炮等违规因素造成的火灾也偶有发生。通常情况下,这类火灾具有较短的发生时间,较快的发展速度。在火灾开始时,一旦不能有效的控制住火源,将会使火势很快向更大的范围扩展。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或没有正确的处理方法,或没有采取果断的行动措施,就会导致矿井被严重的破坏,甚至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2.2.2矿井火灾发生的内部原因

煤炭等属于易燃物质,它在空气中被氧化发出热量,并能够把热量积聚起来,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火灾,这就是内因火灾。煤炭的氧化不需要外部引燃,因此,又称自燃火灾,在矿井火灾中,它属于重点的防治对象。据统计,内因火灾在矿井火灾中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由于这种火灾不易发现火源,给灭火带来较大的难度,会造成火灾持续时间长,因此,目前结合内因火灾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运用防治措施,成为大多数防灭火研究的方向。

三、矿井火灾的危害

3.1影响矿井正常生产

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把发生在采空区煤柱里的内因火灾扑灭,处理这种情况,往往采取封闭火区的措施,将冻结大量煤炭,矿井生产受到影响。如果生产矿井属于集约化的一矿一井一面,就会出现全矿停产的局面。

3.2巨大经济损失

由于矿井中可燃物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其火势发展就会非常迅猛,有效控制不及时,采掘运输设备和器材就会被烧毁。

3.3污染环境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和烟尘等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在矿井火灾中,被大量产生,对环境污染较大。尤其有些地区的煤层出现露头火灾火源,如果火区面积大和具有较高的温度,具有较深的燃烧深度,同时由于资金的匮乏和不具有先进的灭火技术,就会导致火灾长时间不能熄灭,出现煤炭资源被大量烧毁,有害气体大量的产生的后果,致使空气中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出现酸雨和温室效应。

四、矿井火灾的防治

4.1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应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4.1.1合理的设置采区

巷道使用岩石,面积尽量大,运用石门或集中平巷;在较硬的岩石中布置采区内的主要巷道,辅巷道尽量少开,巷道间距尽量的增加;主要巷道开凿于不自燃或具有较小自燃危险性的煤层中,采区要设置合理。

4.1.2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

选用老采煤方法对易于自燃的煤层进行开采,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回采率较高的是壁式采煤法,布置比较简单的巷道就可以,机械化装备使用便利,具有较快的回采速度和较高的防火安全性。这种采煤方法运用于薄煤层,自燃发火现象很少出现。管理顶板采用全部陷落法,对采空区的自燃不易控制,在全部采空区采用惰性材料填充,但要做到及时和致密,可使自燃火灾的发生率被大大减少。

4.1.3提高回采率

为使回采速度加快,要把劳动组织最优化,竭力使用采煤和机械化综合能力效率较高的设备。认真研究采矿煤层的地质因素和自燃倾向,把自燃发火期确定下来,根据回采速度合理地把采区面积划分出来,在自燃没有发生之前,采完一个采区,就进行封闭。

4.2采用正确的通风措施

采区的通风系统必须要选择合理。采区通风方式要在认真研究开拓方案和开采顺序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同时,把2矿井火灾的防治措施进行实施。

4.2.1均压防灭火技术。风窗—风机联合和调节风窗以及风机等是主要使用的调压方法。该方法可使漏风大量减少,减弱煤的氧化,但由于不能把压差降低到零,预防上分层采空区和工作面顺槽顶煤以及煤柱的自燃作用不明显。

4.2.2各种凝胶防灭火技术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例3

中图分类号:TD75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15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5.080

由自燃引发的火灾在我国矿井火灾中影响极大,据统计我国50%以上的矿井存在自燃发火的问题。其中约有47%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分布在我国统配和重点煤矿之中,如今矿井的自燃发火约占据总发火次数的94%,其中60%的采空区自燃是由内因火灾引发的。加强煤矿防灭火安全技术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在煤矿推广了黄泥灌浆防火技术,60~70年代阻化剂防火、均压通风、高倍数泡沫灭火等相关技术相继问世,为适应普通采煤法和高产高效采煤法的综合防灭火技术,80~90年代又研究出矿井自燃发火预测系统、惰气防灭火、快速高效堵漏风、带式输送机火灾防治等技术。由于我国对煤矿防灭火的意识比较低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并且防灭火的设备和技术不够完善,因此矿井火灾安全技术的防治工作仍是当下的主要任务之一。

1 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

矿井火灾通常是指:在矿井下边或地面造成人员伤亡,相关设备损毁,矿井无法正常生产的火灾。

发生矿井火灾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二是煤炭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内在因素引起的。因此,矿井火灾分为两类:外因火灾及内因火灾。

外因火灾是指在井下拆卸矿灯、吸烟、放明炮等引起的或是因井下电气设备使用不当维修不及时引起的,还有就是矿井瓦斯、煤尘的燃烧或爆炸造成的。一般井口附近、采掘工作面、带电缆的木支架巷道等处是外因火灾的主要发生场所。

内因火灾是煤层在生产过程中煤炭在空气中氧化发热并积聚热量引起的火灾,据统计,我国煤矿的矿井火灾有90%以上由内因造成的。内因火灾多发生在采空区、冒顶处及压酥的煤柱中。

2 矿井火灾产生的危害

第一,就矿井火灾产生危害的程度来说,一般井下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资源损失要比地面火灾较为严重,这是由于矿井发生火灾时矿井空间的限制,井下的工作人员难以躲避,设备无法搬移,而且煤炭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当火灾发生时非常被动。

第二,伴随着矿井火灾的发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随之蔓延在井下巷道内,如果这些有害气体没有及时的排除将会引发工作人员中毒、窒息甚至

死亡。

第三,矿井火灾由于封闭火区,矿井的煤炭可采储量将明显下降,生产将受到影响不能正常运行。当正常生产恢复时,启封火区较难且危险系数较大。

第四,矿井火灾的产生对矿井通风系统危害极大,扰乱正常通风系统的主要原因是风火压,通风系统破坏后将使得整个矿井或者局部的风流包括方向和风量发生变化,通风系统的不稳定运作会导致电动机的烧毁影响正常安全生产。

第五,矿井火灾对井下瓦斯及煤尘爆炸提供了条件起到助推的作用,当火灾较大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水来灭火,这是因为用水灭火时及有可能产生水煤气也会引发爆炸事故,使得矿井火灾升级。

3 矿井防灭火的措施

根据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可分别针对外因火灾及内因火灾制定有效预防措施。

3.1 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第一,杜绝产生火源:(1)防止火烟入井;通常矸石山、木料场距进风井的距离应大于80米,禁止在井口房及通风机房附近20米范围内有烟火或使用火炉取暖。(2)如果井下需要进行电焊或气焊等工作时,我们需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防止火源引发火灾。(3)对井下一些电气设备的选择及安装要求制定相关的规定,对过负荷继电器与熔断器的使用正确运用。(4)采用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检查其使用性能是否良好;电缆敷设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避免产生火花;保护系统要安装齐全;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5)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井下所有巷道均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第二,设置防火门:进风井口设置防火铁门,并能严密遮盖井口,易关闭,防止井口附近地面火灾及井下。各生产水平进风大巷与井底车场的连接处要设两道防火门,以便一翼发生火灾时能迅速切断风流,控制火势;在井下火药库和机电硐室出入口也要安设防火门。

第三,设置消防器材和灭火设备:加强防灭火器材和消防管路系统的管理,对已经损坏的消防器材及时进行修复或者更换。

第四,设置消防供水系统:可在矿井的地面建立消防水池作为防火措施,再在井下设置有效的管路系统。

第五,设置一氧化碳火灾监测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时监测和发现火灾。

3.2 内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第一,减少各种发火隐患:(1)采矿技术方面:正确的开拓方式尤为重要,合理布置采准区;正确选择采煤方法和开采程序;为减少煤层与空气接触的暴露面积减少自燃发火的几率,应该尽可能采用岩石巷道布置;当在进行厚煤层的开采时在各分层巷道采用垂直或者重叠的布置方式,这样可以消除自燃的基本发生条件减小了煤柱尺寸乃至不留煤柱;采用区段分采分掘模式防止火灾隐患。(2)通风技术方面: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正确设置通风构筑物,对采空区和矿柱子裂隙减小漏风,工作面采完后及时进行封闭。(3)灌浆防火措施:采用水与浆材配合制成的浆液,利用输浆设备注入可能发生火灾自燃的地点可以起到隔绝空气氧化;防止采空区漏风;降低煤体与围岩的温度,预防煤炭的自燃情况。

第二,及时预测预报:加强自燃发火预兆的监测,对空气中CO浓度的监测可判断自燃发生的地点及发展程度,做到早期发现及时预防。

第三,及时处理:为减少自燃发火几率我们要对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发火隐患做到及时处理,例如及时充填煤巷渣、及时处理废旧巷道、对高温度及时处理等。

第四,提高每个员工的防火灭火意识,定期对员工进行矿井防灭火的专业知识培训。

4 矿井火灾的处理方法

第一,当我们发现井下火灾时,切莫惊慌擅自行动,应严守纪律,第一时间识别火灾的波及范围、燃烧性质,尽可能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直接灭火,同时应及时上报调度室。

第二,调度部门收到火灾报告需要先了解清楚火灾的发生地点、火势的发展情况、人员撤离情况再通知相关技术人员与矿井救护队、通风区队长立即赶到火灾现场组织抢救灭火工作,及时联系井下人员为疏散矿井下的人员做好撤离准备,以免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第三,在进行灭火的同时首先抢救出受轻伤、重伤及被困待救人员后再搬运出遇难者的遗体;灭火时候应对井下的相关设备进行观察检测以免因燃烧导致的设备脱落对人员造成伤害。矿井易发火区域,特别是带式输送机巷应安装自动灭火装置,可以扑灭火灾或者抑制火势的蔓延。

第四,在扑灭火灾后我们应对现场进行排查,找出隐蔽火源并清理残留的火种,以确保不会复燃或发生爆炸灾害。

5 结语

为了防治矿井火灾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的生产,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结合矿井生产实际,通过对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开发使用先进的火灾防治技术及先进设备,在矿井火灾的预防、监测、补救上开展全面综合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石耀康.浅论矿井防灭火工作[J].甘肃科技,2004,(2).

[2] 余建东.如何做好煤矿矿井防灭火[J].科技与企业,2013,(7).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例4

1 一通三防的含义及技术应用

1.1 一通

一通是指矿井的通风,即矿井有完善的通风系统。矿井通风主要是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能够冲淡并且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为井下工作人员提供适宜的工作条件。

1.2 三防

1.2.1 防治煤尘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井下生产中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安装净化水幕、佩戴专业的防尘口罩、掘进工作面安设除尘风机、完善采掘机内外喷雾等方式及措施。井下防尘供水系统的完善以及防尘管路能够铺设到粉尘沉淀的各个地点,就会有效的降低煤尘爆炸,进而降低尘肺病的发生,从而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1.2.2 防治瓦斯

瓦斯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无色、无味、无臭,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55,难溶于水、无毒,浓度较高时会引起人窒息死亡。

在瓦斯的治理中,抽放瓦斯技术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技术,同时也是治理瓦斯的最佳方法。瓦斯的预测技术主要用来预测矿井内瓦斯的数量,为矿井瓦斯的预防治理、设计通风以及安全生产提供帮助。在运用煤层开采前瓦斯涌出数量的预测标准的同时也完善了瓦斯地质图的编制、瓦斯含量测定、涌出量预测等方面的技术。防突技术,即对条件不同的各种开采煤层实施突出防护的技术,在这方面的发展国内的煤矿也基本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1.2.3 防火

矿井火灾指的是发生在矿井井下各处的火灾以及发生在井口附近的地面火灾。井下各处的火灾包括井下巷道、硐室和采掘工作面等处的火灾。又因为井口附近的火灾可能影响矿井井下安全,所以也列为矿井火灾范围。

治理火灾主要从防范入手,本着“预防为主,消防并举”的原则。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不燃或耐燃的材料与制品及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同时建立独立通风系统,而且设置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合理地进行巷道布置,防止漏风,均压防灭火,预防性灌浆,阻化剂、凝胶,水玻璃,367防灭火材料,马丽散、罗克休,三相泡沫等。

2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内容

矿井“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内容:提高安全认识,在思想上去高度重视“一通三防”工作,把“一通三防”质量标准化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矿井通风系统上确保万无一失,不断去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加强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和职工业务培训教育、安全思想,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建立并健全矿井通风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挖掘其功能和作用,切实把通风相关设施落到实处;确保“一通三防”制度的落实,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为依托,不断去提升矿井通风的质量,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

3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煤矿通风系统不可靠、不完善,超能力生产,局部通风管理混乱

煤矿通风安全设施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有些矿井风门、密封、风桥等一些基础通风设施的质量差,不能满足矿井通风需求。为了获得更大经济效应有些矿井的采掘工作面风量供给不足,造成了工人们在微风或是无风状态下作业。还有一些矿井就没有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就进行采矿作业或是因为节约成本实行大串联通风,但如果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就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局部通风管理在一些小矿井中还是比较混乱,安设在主要进、回风联络巷中的风门往往存在“漏风大、不连锁、无反向风力、质量差”等问题。在井下风门处由于种种因素,往往两道风门一起打开,这就使得工作面风流短路,造成采掘工作面无风作业。

4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化建议

4.1 完善相关系统

4.1.1 煤矿通风措施

煤矿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通风设计,强化对矿井内的通风管理,使矿井通风这个最核心的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矿井通风要求要有稳定、可靠且抗灾变能力强的矿井的通风系统,这些都关乎着矿井安全的保障能力。在运用计算机优化过矿井通风系统的同时,能够动态地实时监测矿井通风的主要参数,并运用风门自动控制系统和遥控技术,来方便地通过远程控制对矿井通风情况进行管理。

4.1.2 煤矿工作面防尘措施

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来开展防治粉尘的专项活动。主要对井下各地点的净化水幕及转载喷雾进行排查整改,保证各地点转载点喷雾和掘进工作面喷雾的正常使用,使工作区域粉尘含量降到最低。关于采煤工作面,要通过采煤机负压二次喷雾系统来进行,同时我们在液压支架与采煤机间安装尘源自动跟踪降尘喷雾系统。在掘进工作时必须使用湿式打眼才能够有效减少粉尘,在放炮时必须使用水炮泥,并在放炮前后及时进行洒水和喷雾等措施,由此来降低粉尘的产生。

4.1.3 煤矿瓦斯防治措施

在瓦斯防治方面我们首先对矿井瓦斯等级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瓦斯措施,在开采过程中采取预抽、边掘边抽以及采空区抽放等综合瓦斯治理措施,采取措施后对措施进行效果检验,确保抽采达标。其次对瓦斯的一些参数,比如瓦斯含量、瓦斯梯度、瓦斯涌出量、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等参数要进行实时的测定分析,以保证地下矿井职工的安全。瓦斯管理可以采取对职工“一通三防”的安全培训、仪器仪表的标校、监控系统管理、瓦斯管理方面的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严禁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及其他特殊工种的工作责任心和素质。

4.1.4 煤矿防火措施

矿井火灾主要分为分为外源火灾(外因火灾)和自燃火灾(内因火灾)。外源火灾一般采取直接灭火方法进行灭火,自燃火灾一般采取封闭、注浆等方法治理自燃火灾。在矿井的防火灭工作上,为实施以防止煤层自燃发火,对煤矿要安装火灾束管监测系统,要连续不断地将抽至井上的气相色谱仪进行精确分析。要做到人工检测和仪器监测上相辅相成,及时消除有火灾隐患的因素,一旦出现火灾也能及时地扑灭,避免火势的扩大和火灾的漫延。另外,喷洒阻化剂、预防性灌浆、注阻化凝胶、注三相泡沫、均压防灭火技术等防灭火措施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维护和保养。合理科学地配置井上和地面消防器材,将井下各地点和井上各处消防器材配备整齐。要整齐摆放各类消防器材,并要布置专人定期检查消防器材,避免出现器材不能使用的问题。为了确保火灾事故的不发生,要采用煤层自然性能鉴定,制定避免煤层自然发火综合防灭火措施,并积极落实。

4.2 强化自身管理

作为煤炭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企业应该将“一通三防”工作当做发展的重点来进行。并且在强化安全管理的同时,还要进一步的帮助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从业能力,不断的在安全管理上实施改革创新。另外还应该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知识、技术培训,为职工的安全提供保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4.3 完善管理机制

煤矿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尽可能的完善“一通三防”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保证在进行操作与检查是有法可依。此外,政府与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煤炭企业的监管力度,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让安全管理工作有制可循。

5 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永远是“一通三防”,每一个职工都要有戒骄戒躁、居安思危的观念。要保证“一通三防”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就要认真落实好相关预防措施,保证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工作时决不能松懈,提高警惕,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去抓好工作。只有“一通三防”安全工作做好了,煤矿企业才能进行安全生产,才能在工作中寻求“一通三防”的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为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金枢,董辉.浅谈矿井“一通三防”技术管理.2006.

[2] 彭成金.浅谈白山市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2004.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例5

引言

火灾是煤矿矿井主要灾害之一。煤炭矿井火灾的发生,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导致煤炭资源和物资设备的燃烧,重则造成人员伤亡,甚至引发瓦斯煤尘爆炸,扩大灾害的程度与范围。因此为了防治矿井火灾,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对矿井火灾有基本认识和了解是十分必然的。笔者对此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煤矿矿井火灾的概念及要素

矿井火灾的定义范围:凡是发生在矿下井下或地面,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损失的非控制燃烧。造成矿井火灾发生的因素是多样化的,但引起火灾的基本要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热源、可燃物、空气三个方面,俗称火灾三要素。矿井火灾三要素必须是同时存在,相互配合,且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矿井火灾,这是矿井火灾发生的根本条件,缺少任何一个要素,矿井火灾就不可能发生。所以预防与消除矿井火灾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2 矿井火灾的预防

2.1 自燃型火灾的预防

2.1.1 开拓开采技术措施。神华神东保德矿(高瓦斯矿、综合开拓)以及大唐煤业刘园子(低瓦斯、竖井开拓)生产实践表明,应用合理的开拓系统预开采方法对于防止自燃火灾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面对自燃型火灾较为严重的矿井,应该从防止自燃角度入手,结合开拓开采的要求:最小的煤层揭露面、最大的煤炭回采率、最快的回采速度、易于隔绝的采空区。只有当煤矿处在破碎的状态下、通风供氧、易于蓄热的环境中才能产生自燃现象。因此,在开拓开采的巷道布置及选择采煤方法时就应该充分考虑防火的要求。在进行开拓开采系统设计及选择采煤方法应遵循:开采自然发火严重的厚煤层或近距离煤层群时,可以将运输大巷、回风大巷、采区上下山、集中运输平巷和几个回风平巷等服务时间较长的巷道布置在煤层底板的岩石中。尽量采用长壁式采煤方法,推行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长壁式采煤巷道布置简单,回采率高,有较大的防火安全性。

2.1.2 预防性灌浆。所谓预防性灌浆就是将水、浆、材按适当配比,制成一定浓度的浆液,借助输浆管路送往可能发生自燃的采空区以防止自燃火灾的发生。预防性灌浆的作用一是隔氧,二是散热。浆液流入采空区之后,固体物沉淀,充填于浮煤缝隙之间,形成断绝漏风的隔离带。有的还可能包裹浮煤,隔绝它与空气的接触防止氧化。黄泥注浆自20世纪50年代即成为我国煤矿防灭火首要的技术手段,一直沿用至今。尽管在此期间已开发研究成功多种防火火技术,但黄泥注桨依然是主导技术措施。

2.1.3 阻化剂防火。阻化剂的定义是阻止煤矿氧化自燃的化学药剂,又称阻氧剂。当阻化剂附着在煤粒的表面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煤的表面形成含水液膜,从而阻止了煤与氧的接触,起到了隔氧阻化作用。煤的外在水分是一种良好的阻化剂,随着煤的外在水分增加,阻化效果也增强;当煤中的外在水分蒸发减少到某一限度之后,阻化作用将转变为催化作用,能够促进煤的氧化自燃。由于水分的蒸发,在煤体上阻化液形成的液膜因失水而破裂,将起不到隔氧、降温的作用。所以,只有吸收大量水分的阻化剂在煤体上形成液膜才能起到阻化作用。

目前我国常用的阻化剂有: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铵、水玻璃等,经过应用结果上可以看出,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铵等氧化物对褐煤、长焰煤及气煤有较好的阻化效果;水玻璃等对高硫煤有较高的阻化率。

阻化剂防火优点:工艺简单,效果好,药源广,成本低,特别是对于缺土的矿区尤为适用。

2.1.4 均压防火。风压调节法防火(又称“均压法”)的实质是设置调压装置或调整通风系统,以降低漏风通道两端的风压差,减少漏风量,达到抑制自燃的目的,均压法分为开区均压和闭区均压两类:神华神东保德矿先后采用开区均压抑制采空区内煤的自燃,保证工作面连续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同矿区采用闭区均压,保证了火区下采煤的正常进行。开区均压应用较普遍,效果较好。

2.2 外因火灾的预防

由于外因火灾以发生突然,来势凶猛的特点,而且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往往出人意料,据统计重大恶性事故90%以上都是由外因火灾所引起,所以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第二在井下尽量做到采用不燃或难燃支护材料,防止可燃物的堆积。由此其主要任务就是减少可燃物、清除引火源隐患。事故致因理论认为:矿井外因火灾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起的。具体而言,影响事故是否发生及事故过程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5项:人、物、环境、管理和事故处置。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外因火灾:

(1)在支护方面考虑用钢铁支护、石料砌碹、水泥锚喷等技术手段。

(2)对于设备运转不良如机械摩擦、皮带摩擦等造成的火灾,可以安设温度传感器来进行预报。

(3)定期更换老化的线路,线路的拉接要整齐;禁止用灯泡取暖。

(4)划分火源危险区,在危险区的两端设防火门,对于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要加强监督。

(5)矿井有反风装置,采区有局部反风系统。以防止火灾烟气随风流进入采区对工人生命造成威胁。

(6)在外因火灾事故中,人的因素起主导作用,所以应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

2.3 矿井灭火

综上所述,矿井灭火与火灾发生的三个要素结合起来。灭火就要除掉其中一个、二个或者全部要素,因而灭火的方法大体可以对应清除可燃物,降低燃烧物的温度,断绝空气的供给三个方面。清除可燃物就是将已经发热或者燃烧的煤炭以及其他的可燃物挖除、清掉、运出井外。这是扑灭矿井火灾最彻底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工作中要组织力量,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一气呵成。对新区发生的第一把火应该首先考虑采用这种灭火方法以绝后患。能够起降温灭火作用的器材有:水、灌浆、泡沫灭火等。水是最有效,最经济而且来源最广泛的灭火材料。隔绝空气灭火这类灭火方法有筑防火墙封闭火区,注入惰气灭火方法。在通往火区的所有通道内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防火墙,阻断氧气的供给使火源熄灭。这种灭火方法最适合于无法直接扑灭火、直接扑灭无效、火势猛、火区范围大的火灾。

3 结束语

在我国煤矿矿井火灾在普遍存在的安全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在煤矿开采的工作中,应该要明确开拓开采系统,要针对自身矿井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火灾防范措施,同时,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提高火灾防范意识,给煤矿矿井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1]《矿井安全规划》[M].煤炭工业部安全监制局制订,1982.

[2]梁运涛,罗海珠.中国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现状与趋势[J].煤炭学报,2008,(02).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例6

中图分类号:TD7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3-014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263

当前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稳步上升,使年均煤炭的开采量增长强烈,部分煤矿在一味追求产量利益的诱导下,将煤矿安全生产抛掷脑后,致使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煤矿安全事故严重危害了广大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对社会的和谐造成负面影响。“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是当今煤矿生产管理中极其核心的环节,其安全性问题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1 “一通三防”的内涵

“一通”指的矿井通风、“三防”指防治粉尘、防灭火和防治瓦斯。

1.1 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是矿井生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矿井通风方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网络。矿井通防方式进风井和回风井的布置方式,矿井通风方法是指生产通风动力的方法,矿井通风网络是指经下各风路按各种形式连接而成的网路。

矿井通风的目的是将新鲜风送入井下采掘工作面和其他各用风地点,给井矿工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稀释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保证井下风流质量和数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防止“一通三防”各种伤害和爆炸事故,保障井下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防治粉尘

为了避免井下的粉尘恶化空气质量、影响作业视线及对工业人员身体造成危害,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安装净化水幕、佩戴专业的防尘口罩、掘进工作面安设除尘风机、完善采掘机内外喷雾等方式及措施,建立系统性的防尘体系,从而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1.3 防灭火

在作业现场,引发火灾的因素很多,需要根据火灾性质判断是内因火灾或是外因火灾,根据判断采取对应措施,控制火势发展,撤离受火灾威胁区域内所有人员。

1.4 防治瓦斯

在矿井防治瓦斯方面,首先要对矿井瓦斯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瓦斯矿井)采取相对应防治瓦斯措施,采取措施后必须对措施效果进行验证,确保措施有效。当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0%时停止采掘面的一切作业,切断受瓦斯威胁区域内的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源,将受瓦斯影响区域内的所有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及时采取针对的防治瓦斯补充措施,再进行措施效果验证,确保效果达标。

2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矿井“一通三防”工作是煤矿安全的核心工作:一是加强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和职工业务培训教育、安全思想,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二是要提高安全认识,在思想上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矿井通风质量标准化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三是要在矿井通风系统上确保万无一失,不断去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四是建立并健全矿井通风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挖掘其功能和作用;五是要不打折扣地去坚定执行“三同时”制度,切实把通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落到实处;六是在机制、体制和投入上为通风系统提供质量保障,保证其按要求去开展推进;七是常抓不怠地确保“一通三防”制度的落实,执法力度加大,提高标准化工作,规范矿井的各项制度,规范井下生产各环节的操作,规范标准化施工全过程。以标准化为依托,不断去提升矿井通风的质量,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

3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的优化建议

要搞好煤矿的“一通三防”工作,根据煤矿的发展速度与“一通三防”事故发生的因素,要求加强煤矿“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的研究(包含“一通三防”灾害防治技术),在煤矿“一通三防”上开发全新、有效的技术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伴随着煤矿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矿井的延深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煤矿“一通三防”的安全将越来越需要依靠技术的进步和革新,所需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也将越来越完备,要求煤矿采取更有效果的“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策略来应对生产、施工和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和预防。

3.1 矿井通风措施与设备

矿井通风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最核心的工作,其要求有稳定、可靠且抗灾变能力强的矿井的通风系统,这些都关乎着矿井安全的保障能力。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研究了用计算机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并成功开发一款软件,能够动态地实时监测矿井通风的主要参数,并研发出了风门自动控制系统和遥控技术,能够非常方便地通过远程控制对矿井通风情况进行管理。随着煤巷机械和半煤巷机程度的提高,如何提高长距离通风同时要求加大风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低噪声、高效对局部通风机系列产品的投入使用情况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开发了适应高风压、通风量大和长距离的导风筒,并通过建立通风方式来进行改进,使矿井的通风更保障。

3.2 矿井防尘措施

在防治矿井粉尘的工作方面,要根据矿井的现实情况来开展防治粉尘的专项活动。要规范井下各处净水水幕及喷雾点安装,同时要求能够及时地延长井下防尘洒水管路,转载点处喷雾设备和确定在煤矿掘进的工作面的正常使用,使其能降低工作区域粉尘含量的作用。关于采煤的工作面,要通过采煤机负压二次喷雾系统来进行,同时我们也要安装液压支架自动喷雾系统。在对煤矿进行钻眼工作时使用湿式钻眼法能够有效减少粉尘,同时要求在放炮时一定采用水炮泥,并在放炮前后及时进行洒水和喷雾等措施,以此来避免粉尘的产生。

3.3 矿井防火措施

矿井火灾按其引火热源的不同,可分为外源火灾(外因火灾)和自燃火灾(内因火灾)。外源火灾是由外来热源引起的,即明火、爆破、机电设备电流短路或运转不良、摩擦火星和电气焊等引燃可燃物所造成的火灾。该类火灾多发生在井筒、大巷、硐室和采掘工作面等地点。自燃火灾是有煤炭等易燃物氧化发热且热量积聚使其温度达到燃点而造成的火灾。它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带附近、采空区、巷道煤柱、巷道顶煤及其周边冒顶区等煤体破碎、供氧充分且稳定连续处。

根据火灾的特点,外源火灾一般采取直接灭火方法进行灭火,自燃火灾一般采取封闭、注浆等方法治理自燃火灾。在矿井的防火灭工作上,要做到人工检测和仪器监测上相辅相成,及时消除有火灾隐患的因素,一旦出现火灾也能及时地扑灭,避免火势的扩大和火灾的漫延。完善回风顺槽防火门和善运输顺槽防火门的建设工作,并合理科学地配置井上和地面消防器材,将井下各地点和井上各处消防器材配备整齐,当火灾发生时工人能及时地使用这些器材灭火减灾,防火器材的合理定位能及时控制火情,降低火灾损失。煤矿整齐摆放各类的消防器材,并要布置专人定期检查消防器材,避免出现器材不能使用的问题。为了确保火灾事故的不发生,要采用煤层自然性能鉴定,制定避免煤层自然发火综合防灭火措施,并积极落实。

3.4 矿井瓦斯防治措施

在瓦斯防治方面,首先对矿井瓦斯等级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瓦斯措施,在开采过程中采取预抽、边掘边抽以及采空区抽放等综合瓦斯治理措施,采取措施后对措施进行效果检验,确保抽采达标。其次是坚持先探后掘的原则,在煤层巷道开始掘进前,先探清巷道掘进区域内煤层瓦斯,对巷道掘进区域内瓦斯含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准确掌握瓦斯情况,以便实施有效的瓦斯治理措施,确保掘进施工安全。再次是建立完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以便准确掌握井下各采掘作业面瓦斯变化情况及瓦斯抽采情况。最后是安排专人对辅助监测设备、瓦斯抽放管路,对于不灵敏或者测量不准确的情况及时处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4 结语

要保证一通三防安全工作的有效性,需认真落实好相关预防措施,做抽采达标,并有效地监控煤矿的安全工作,保证安全工作要放在第一位,落实到实处,安全管理做到位。煤矿的安全工作需要很多人员的努力,在工作中安全意识不能丢,积极落实措施切实落实到位。领导人在安全管理上要增加年轻的工作人员,以此保证工作区域的安全。只有通过全体煤矿员工的努力,三防的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加有效,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1] 贾岳.关于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2,(18).

[2] 王廷国.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例7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针对煤矿井下火灾事故突发性强、情况复杂、救灾困难的特点,集中煤矿和社会各部门和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井下重大火灾事故救灾应急处理机构和其他有关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装备和器材,快速反应,迅速出动,全方位做好井下重大灾害事故救灾处理工作,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基本原则

(一)主动报告灾情原则。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矿内外、井上下和主要作业地点通讯必须畅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时,必须向煤矿安全主管部门汇报,同时向矿山救护队报警,简要说明矿井的地理位置,发生事故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及入井人员等情况。

(二)快速反应原则。接到事故通知后,本矿立即成立救灾指挥部,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事故抢救,通知矿山救护队、煤炭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当地政府有关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

(三)迅速抢险原则。指挥部要根据现场事故情况,快速准确制订救灾方案,本矿参加救灾抢险的人员要配合救护队等有关部门争分夺秒地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拖延时间。性透水事故后首先考虑到通风系统正常运行,防止烟流逆转,防止 引起瓦斯爆炸,最大限度把事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突出重点原则。首先抢救遇险遇难人员。同时,要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的扩大和避免次生事故的发生。

三、基本情况

炉房沟煤矿建于1996年6月,20xx年3月投产,年生产规模6万吨。设计能力9万吨/年。登记注册经济性质为私营独资企业。

采用斜井开拓,开拓方式:斜井开拓。矿井有三个井口:主斜井:井口标高+1850m,断面为2.8×2.8m,用于进风、运输煤、矸和辅助材料;副斜井:井口标高+1850m,用于进风、行人。风井:井口标高+1860m,断面为3×2.8m,用于回风;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由主斜井和副斜井进风,回风井回风。风井安设两台主要通风机,型号均为FBCZNO.14/2×45,功率为2×45。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井田范围内水系不发育,无溶洞与暗河。矿山范围及附近无常年性地表河流,矿山为基岩裂隙、溶隙充水矿床,大气降水或岩溶管道水为主要的充水水源,但有季节性溪沟存在,故地表水体对矿坑有潜在充水影响。煤层顶板无明显的隔水层,不存在承压水,矿井投产后开采的一采区位于矿井浅部,无自身老空积水;与相邻煤矿因留设足够的隔离煤柱,故不会遇到他矿的采空区。矿井浅部过去虽有零星小窑开采,因其条件制均在地表附近开采,且历时较久,均已填平夯实,故对矿井开采不会构成重大威胁,矿井设计正常涌水量10 m3/ m,最大涌水量仅30 m3/m。

根据矿井地理环境,煤层赋存状况及开采条件确定,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四、井下火灾事故的应急救工作指挥系统

成立井下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指挥部:

组长:秦紹崇(指挥长)

副组长:李徳育(副指挥长)

成员:康波、王维田、崔同问、何有昌、秦紹林、秦紹峰、王玉派、

五、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的人员召集

1)井口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的信息时,必须由矿长及时通知井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的成员迅速到矿参加事故抢险工作。

2)由矿长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援助。有必要时召请就近大矿的救护队支援。

3)井下火灾事故发生后,井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通知井下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能采取直接灭火措施的必须要及时灭火,防止火灾事故的扩大。

4)及时通知受火灾威胁地点的作业人进行紧急撤离到安全地点。

六、及时召请医疗部门到矿准备开展急救工作

矿长请求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召请就近的医疗机构到矿做好伤员的急救,以保护井下作业人员出井后全体人员的安全健康检查和及时治疗,确保人员身体健康。

七、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后的临时处置

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后在能采取直接灭火措施的必须要及时灭火,防止火灾事故的扩大,不能采取直接灭火时,电气火灾发生时要及时想办法切断电源,在电源未切断以前严禁用水直接灭火,要及时将作业场所受威胁的全体人员进行紧急疏散至安全地方,并及时通知地面调度室报告矿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情况危急时将井下全体作业人员全部撤到井外。在井下受伤的人员要及时送出井外进行急救。

八、应急部门人员的职责人分工

(一)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主要由矿长、工程技术负责人、跟班矿长、安全员、瓦检员、电工及地面管理人员组成。矿山救护队指导和协助本矿救灾指挥部的工作,根据现场指挥部制定的救灾方案,制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完成对灾区遇险遇难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工作。负责提供救灾必备的技术资料,主要有矿井通风系统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供电系统图,井下电话的安装地点,井下消防洒水、排水、压风等管路系统图、井上下对照图(标明井口位置、标高、公路、水井、储水池等)、矿井水文地质图、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同时根据入井人员的挂牌和领取矿灯情况,查清入井人员的人数和姓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救护队营救方法。

(二)后勤保障组。由王玉派负责,矿井救灾所需各类物资、器材的筹备和调运,解决好救灾人员的食宿等问题。

(三)保卫组。发生重大事故后要及时报告当地派出所或公安部门,同时本矿治安人员要负责治安保卫,维护矿区的正常秩序,严格监护爆炸物品,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非救灾人员逗留、围观和入矿。

(四)医疗救护组。本矿发生事故后要立及报告县(区)医疗卫生部门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和伤员转运工作。

(五)善后处理组。负责做好遇难人员的善后处理、家属的安置及社会稳定工作。

九、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一)井下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应首先切断火灾电源,尽可能直接灭火,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说明事故地点、性质、范围、程度等情况。

(二)立即通知救护队赶到事故现场,并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先撤出灾区受害人员,并通知井下受火灾威胁区的人员撤出地面。若实情危急,一时难以撤到地面,可就近进入避难所避灾待救。

(三)救灾人员必须弄清发火地点、受灾范围、有毒有害气体和巷道完好情况,迅速确定灭火措施。若发火点在进风口附近时,现场指挥应使采掘回风短路后,立即命令主要通风机反风;若火源点在采掘区,应尽快使风流断路,让烟流直接从回风井排出,严禁瓦斯进入火区引起爆炸。

(四)处理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火灾区时,必须加强通风,防止瓦斯积聚,以免引起瓦斯、煤尘连锁爆炸事故。

(五)对于一般火灾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对于电源火灾,必须切断电源,只能用干粉灭火器和砂子灭火,当井下火灾发展到不能直接扑灭时,应迅速采了隔离法灭火,在通向火区的巷道中建筑密闭墙,停止向火区供风。

(六)撤退通路堵塞时,应立即进入避难所,进行自救或等待救护。

(七)通风方法的正确与否对灭火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发生火灾时,常采取的通风方法有正常通风、增减风量、反风、风流断路、隔绝风流、停止风机运转等。不论采取何种通风方法都必须满足:

(1)不使瓦斯聚积、煤尘飞杨而造成爆炸。

(2)不危及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

(3)不使火源蔓延到瓦斯聚积地域,也不使超限的瓦斯进入火区。

(4)有助于阻止火灾扩大、压制火势、创造扑灭源的条件。

(5)防止再生火源和火烟的逆转。

(6)防止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

(八)为接近火源、救人灭火,应及时把弥漫于井巷的火烟排除。

(九)扑灭井下火灾的方法有直接灭火法(用水灭火、惰气灭火、泡沫灭火等)、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综合灭火法(注泥浆和注砂、均压、分段启封直接灭火等)。发生火灾时,应根据火灾地点、范围、强度等情况具体确定。

(1)用水灭火时,要求有充足的水量,保证不间断供给;有正常的通风 ,使火烟和水蒸气能顺利排出;灭火时应由火源边缘逐渐向中心喷射,以防产生大量水蒸汽而爆炸;要经常检查火区附近的瓦斯,防止引发爆炸。

(2)惰气灭火是把不参与燃烧反应的惰性气体利用一定的动力送入火区,使火区的氧含量降到抑燃值以下,从而抑制可燃物的燃烧和爆炸。最常用的惰性气体是氮气。当不能接近火源或用直接灭火方法具有很大危险或不能获得应有效果时,可用惰气灭火。惰气灭火的优点是既能使火区气体惰化,又能抑制瓦斯涌出,在火区内的抢险和恢复工作也很安全,迅速,设备损坏率小;惰性气体的缺点是火势强,灭火时间长且易复燃。其冷却火源的作用比水要小。

(3)二氧化碳是一种窒息必气体,无助燃和自燃性,注入火区后,能起到降低氧含量,抑制燃烧和爆炸的作用。

(4)干粉有冷却、窒息、隔绝,切断燃烧的化学作用和产生冲击力,打乱燃烧物的位置使其熄灭的物理作用。因此也是井下灭火的较好物质。

(5)高倍数泡沫能隔绝火源并覆盖燃烧物,产生水蒸气而大量吸热,阻止火场的热传异、热对流和热辐射的作用,其灭火威力大,速度快,因而也被广泛应于扑灭井下火灾。

(6)隔绝灭火法是在通向火区的巷道中构筑密闭墙,断绝火区的供氧源,使火区中的氧含量逐渐减少,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高,使火灾自行熄灭。这种方法适用于难以接近火源,不能直接灭火或者直接灭火无效时。采用隔绝法灭火的密闭材料,取材广泛易于就地解决,便于建造也便于启封。

(7)注浆防灭火是一种简单的综合灭火方法,即利用地面和井下的高差产生的压力,加上泥浆本身的压力,把事先搅拌好的泥浆注入火区,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注浆灭火兼有直接灭火和隔绝灭火的优点,取材方便,经济有效,因而被普遍使用。

(8)均压通风灭火是通过改变通风系统的压力分布,降低漏风风路两端的风压差以减少漏风,通过降低火区供氧量来加速火区熄灭,均压通风灭火适用于火源位置不明确,人员难以接近,采用直接灭火较困难的场合。

(9)、分段启封直接灭火是救护队经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当火源范围大,蔓延速度快而被封闭了的火区火势减弱之后,可采用逐段启封直灭火的方法。

十、发生井下火灾事故时人员撤退路线

当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各作业地点的人员必须沿进风巷道向外撤至安全地点,不得往回风巷道撤离人员。

十一、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设备与设施的管理

1、在井下各机电硐室进风侧巷道中设置灭火器和灭火沙、钢铲,灭火器必须专人进行管理,灭火器失效的要及时进行填充,电工和通风队的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灭火器的气压情况,气压不足的要及时取出井外由专业部门进行充气增压,保证灭火器随时能正常使用,以便达到随时灭火的目的。灭火器上的开关销子不得有人随取掉。

2、各机电硐室必须要备有灭火沙,灭火沙的数量不得少于一立米,保持随时备用,灭火沙不得挪作它用。灭火沙要用口袋装好,保证随时用来灭火。

3、加强消防灭火及防尘水管的管理,防尘水管可以兼作灭火水管,井下防灭火水管(防尘水管)应每50米设置一个三通接头,保证随时都能接上水管进行洒水防尘或防灭火。消防灭火(防尘水管)的水压水量必须符合井下的消防灭火及防尘的要求,水质要符合要求。通风队要加强防灭火(防尘)水管的管理,发现漏水的管道要及时修复,保证水管畅通。(电气火灾不得用水直接灭火)

4、在地面保管室要有备用的高压喷水枪,必要时采用喷水枪灭火。

十二、井下火灾事故的报警程序

当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生火灾时,现场人员在能够直接灭火时尽可能采取直接灭火,在不能及时灭火时,要及时报告井下就近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采取措施进行灭火,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能及时进行灭火时,要及时撤除受火灾威胁地点的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同时要报告矿长或工程师采取措施进行灭火。

报告程序:火灾地点的作业人员报告就近的管理人员 井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报告矿长或工程师 报告矿长或主管部门。

报警信号:当井下各作业地点发现有不正常的烟雾时首先要想到井下发生了火灾事故,必须及时想办法撤除人员。作业地点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后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查明火灾发生的具体情况。

报警电话:地面值班电话要让井下职工都应知道,当井下发生任何灾害时以便任何人报警。在值班室必须有有关部门的联系电话。

煤管所的电话是:0874-7802097

煤矿矿长秦紹崇电话

煤矿技术负责人电话

十三、井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防灭火工作的责任

井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随时都有防灭火的意识,要采取积极防止火灾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加强对井下易燃物品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的失爆管理和爆炸物品的管理。特别是在进行爆破作业时,不得用煤粉或炸药纸当炮泥使用,井下作业必须杜绝明火明电,当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必须积极主动想办法进行灭火,不得拖延,更不得让事故扩大。井下灭火重在于一个“早”字。

十四、防灭火指挥系统

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当地面值班室接到报告后必须及时报告矿长或工程师即时组织进行火灾事故的抢险工作,应急领导小组的成员必须立即赶到矿上参加抢险。抢险时必须在矿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不得盲目灭火。严格按灭火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灭火。工程师及时提供防灭火管道布置图。抢险时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灭火设施设备进行直接灭火。

火灾事故后,在井下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清点各作业地点的作业人员,集合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按统一避灾路线进行紧急撤离。

搜救程序:只有经过培训和指定的人员才可参加搜救工作。搜救人员必须沿进风方向进行搜救,在进行灾区人员搜救时,抢险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否则不得进入火灾区域。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例8

此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还对较大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中毒和窒息、爆炸、冒顶坍塌、边坡垮塌、尾矿库溃坝、井喷失控等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找准关键点,才能预防这些典型事故的重复发生。

中毒和窒息事故

近5年,中毒和窒息较大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量的25.2%和26.2%,仅次于坍塌事故,排在第2位,在地下矿山中排在第1位。

事故主要原因

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通风安全管理混乱。一是没有建立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采用自然通风,容易出现风流不稳。二是已经建立机械通风系统的矿山,机械通风系统基本不使用,形同虚设,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有毒有害气体难以在短时间或正常作业周期内排除。三是通风设施管理不到位,井下漏风现象严重或出现风流短路或形成循环风,有毒有害气体得不到有效排除。

此外,还有未按规定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作业人员擅自进入采掘工作面、天井等作业场所,导致中毒窒息事故发生。救援人员未携带个人防护用具,盲目施救引发伤亡扩大。

典型事故

云南省昆明东川区落雪铜矿“4・25”中毒窒息事故,因通风系统不完善,致使处理堵塞溜井的炮烟没有及时排出,3人发生中毒窒息后,又有6人在未配戴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和自救器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现场查施救,使伤亡扩大;湖南瑶岗仙“3・10”事故,因通风不良造成中毒窒息事故,又有人员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预防事故的关键措施

完善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安装主要通风机,设置风门、风桥等通风构筑物,独头采掘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要安装局部通风机。

按规定为每位入井人员配备自救器并随身携带,进入放炮后的工作面,必须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加强通风和应急管理。一是明确通风安全管理职责,建立通风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通风安全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二是根据井下生产变化,及时调整完善矿井通风系统,按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加强对通风效果的监测监控,防止风流短路,防止微风和循环风作业。三是及时封闭井下废弃巷道,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四是加强事故应急管理,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职工应急处置和逃生能力。

火灾事故

近5年来,非煤矿山领域发生火灾较大事故2起、死亡11人,重大事故发生3起、死亡36人,分别占重大事故的42.9%和39.1%,排在第2位。火灾事故总量虽小,但易造成群死群伤,因此,控制火灾事故是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关键之一。

事故原因

井下违规动火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是引发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井下部分电气设备设施严重老化,使用非阻燃材料,也会导致火灾事故。还有井下违规使用电器、明火等原因。有些工人在提升机操作间、变配电室、水泵房、井下值班室等地点,违规使用电炉、灯泡取暖、烘烤等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地下矿山井下吸烟现象非常严重,随处吸烟、流动吸烟;更有甚者,在存有油料的设备硐室吸烟。

典型事故

2014年,吉林老金厂金矿“1・14”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0人死亡,就是违规电焊作业造成的。2010年,山东省招远市岭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8・6”重大火灾事故中,盲竖井低压电缆在使用中发热老化,引发电缆自身起火燃烧,并引燃附近的非阻燃玻璃钢隔板,火势蔓延,造成16人中毒窒息死亡。

预防事故的关键措施

加强井下可燃物管理。一要尽量减少井下可燃物。新建和改扩建矿井要使用具备阻燃特性的动力线、照明线、输送带、风筒等设备设施,生产矿井要及时淘汰非阻燃电缆、非阻燃风筒、非阻燃输送带、主要井巷木支护等易燃物。二要强化井下油品管理。将其单独储存在安全的地方,避开火源和电气火花,不得与其他可燃物质混存;装油的铁桶应有严密的封盖,防止油类挥发遇到火源引发火灾;储存动力油的硐室应独立回风,避免一旦着火所产生的废气直接进入回风巷道,可以减少对井下其他区域的影响。

严格井下动火作业和用电管理。动火作业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在确保不会引发火灾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动火作业。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和巡视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重点防范因开关、电缆短路、过载等引发电缆着火,电机过负荷引起电机过热着火,注意避免井下柴油设备或油压设备出现漏油引发着火等。严禁在井下吸烟,严禁使用电炉、灯泡等进行防潮、烘烤、做饭和取暖,严禁用火炉或明火直接加热井内空气,或用明火烤热井口冻结的管道等。

加强火灾应急管理。一要设置消防设施,储备足够的消防用水。二要制定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三要对职工进行定期安全培训,每一个职工应熟悉井下的逃生路线、灭火设施的使用以及如何自救、互救。

透水事故

近5年,透水较大事故共发生5起、死亡26人,分别占较大事故的3.3%和4.4%;重大事故发生3起、死亡43人,分别占重大事故的42.9%和46.7%,排在第1位。透水事故也极易造成群死群伤,控制透水事故是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关键之一。

事故原因

对矿区水文地质情况,特别是对老空积水情况掌握不清,这是多年来导致透水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原因。破坏防水矿柱或未按设计要求留设防水矿(岩)柱,也是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制度,也可能导致透水事故发生。

典型事故

2013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9・14”较大透水事故,就是由于企业未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导致掘进爆破时贯通老采空区,积水溃入井下发生的。

2014年,河北邢台沙河市“1・4”较大透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企业作业过程中未严格落实探放水的规定,导致岩溶水涌出。

2014年,贵州开阳县“11・4”较大透水事故也是由于企业没有开采设计,违章采掘矿柱,造成矿柱强度降低,在事发前几天发现矿体裂纹突现水流的情况下,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例9

查庄煤矿于1968年建成投产,开采已有40年历史,自然条件特殊,安全生产的条件较为复杂。矿井通风网络复杂,系统调控难度大;瓦斯涌出异常区逐年增加,瓦斯问题突出;煤尘具有强爆炸性,爆炸指数较高,煤尘威胁明显;开采的煤层多数为1~2类自燃煤层,发火期较短、范围广,防灭火形势严重。矿井在通风、瓦斯、煤尘、自燃发火方面的隐患均十分突出。在矿井生产向深部和边界转移的衰老期,这些隐患更为明显。如何对上述隐患进行有效治理,已经成为矿井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矿井灾害分析评价

1. 1 矿井通风系统演变及现状

(1)矿井通风补充演变。第一阶段:查庄煤矿建井初期的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即副井进风,南风井回风。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期查庄煤矿与中高余煤矿合并后,通过井下巷道改造,通风系统改造为混合式通风,即由查庄副井、中高余副井进风,南风井、西风井回风。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期矿井进行改扩建,在工广内新打1座新副井,老副井改造为新主井,老主井报废,在井田深部新建1座北风井,于1994年投入使用,同时报废了风机已经老化的西风井,通过矿井通风系统改造,通风系统形成新副井、中副井进风,南风井、北风井回风。

第四阶段: 2000年,因开采南风井煤柱,需要报废南风井,将老主井改造为中央风井,通风系统随即改造为新副井、中副井进风,中央风井、北风井回风。第五阶段: 2004年因生产接续紧张,需要开采中井煤柱,又将中副井充填报废,形成现在的新副井进风,中央风井、北风井回风的混合式通风方式。

(2)矿井通风系统现状。目前通风状况:北风井装备2台型号为G4-73-11№28D型离心式通风机,配备JS-1512-12型电动机,功率330 kW,担负上组煤-350 m水平以下各采区的通风任务。中央风井装备2台对旋轴流式通风机,型号为BDK-8-№20,配备YBF315L2-8型电动机,功率2×110 kW。担负-250 m水平以上采区和-350 m下组煤西翼采区的通风任务。

1. 2 当前矿井通风系统评价和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随着矿井生产向深部延深和边界拓展,当前矿井通风系统的存在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北风井通风能力逐渐不足,主扇风机已经多年满负荷运转,且风机呈现老化趋势;中央风井通风目前生产条件下能力趋于富裕过剩。

当矿井浅部水平生产逐步结束而转向深部生产水平后,目前的通风系统将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造,否则矿井生产将难以为继。

1. 3 瓦斯情况矿井历年瓦斯鉴定均属低瓦斯矿井

矿井生产初期浅部水平煤层瓦斯赋存量小,瓦斯涌出量不大。第1次瓦斯异常涌出发生在5405工作面, 1992年1月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超限达到2%以上,导致工作面停产8 d,采取改变通风系统由上行风改为下行风等措施后,生产得以继续。

下组煤-250 m水平7500采区投产后,采掘工作面均出现瓦斯异常涌出现象,瓦斯涌出量明显增大。1994年矿井瓦斯鉴定,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达到12. 13 m3/,t被定为低瓦斯矿井高沼气区,按高瓦斯矿井的标准要求进行装备和管理。自此以后,五、七层煤采掘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现象经常出现,尤其是7600、7700采区掘进期间还出现过瓦斯动力喷出现象。随着生产的不断向深部延深,采空区面积增大,地质条件的复杂,非正规生产区域增加,瓦斯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任务更加艰巨。

1. 4 煤 尘

查庄煤矿开采的煤层其煤尘均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37. 31% ~44. 53%。当生产过程中空气中悬浮煤尘达到一定浓度,遇到高温火源就能发生煤尘爆炸;另一方面,矿工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矽肺病。

经过多年的综合防尘治理,井下作业环境状况已大为改善,然而仍存在大量问题和隐患。一是生产过程中综合防尘措施落实不到位,放炮、运输等各个生产环节都安装了防尘设施,却不能正常使用,有应付检查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对煤尘的危害认识不足,还没有树立起生命第一健康是基础的人生新观念,表现出安全教育的滞后。二是综合防尘的治理手段落后,技术水平低,防尘自动化应用差距较大。

1. 5 自然发火

目前开采的二、三、九、十层煤均属易自然发火煤层,实验室最短发火期在43~67 d之间,一般在6~12个月。自1968年建矿到2006年底,生产原煤4213. 86万t,共发生矿井火灾14次,其中内因火灾13次,外因火灾1次,百万吨发火率0. 34。按发火部位分析,发生在采空区煤柱和浮煤的火灾9次,占64. 3% ;发生在掘进巷道内火灾3次,占21. 4% ;其他火灾2次,占14. 3% ; 1997年以前,火灾事故主要发生在3200、3400、3600等采区,因出现严重的煤炭自然发火而冻结煤炭储量和封闭采掘工作面机械设备,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给正常安全生产造成较大被动。

随着矿井生产进入后期,一方面前进式开采导致大面积采空区处于通风系统的包围之中,采空区漏风难以避免,残留煤炭长期氧化蓄热;另一方面,生产接续紧张导致采场布局中防治自然发火的技术要求难以有效落实;第三方面是31200西翼采区、南风井煤柱采区、中井煤柱采区都临近末采,采区煤柱的周围均为采空区,是最易产生煤炭自然发火的时期,在掘进贯通老巷时已经出现过高温水蒸汽现象。因此,矿井生产后期的自燃发火隐患将愈来愈突出,防灭火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1. 6 其他灾害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地温灾害将越来越明显地影响职工身心健康和安全生产。当前开采深度在-700 m以下,局部地点温度在23℃以上,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温梯度增加更大。

下组煤8、9、10层开采期间高氮低氧现象明显,特别是盲巷、采空区等地点尤为突出,若通风管理不善、临时停风、微风无风等,造成井下局部地点空气成分发生变化,出现高氮缺氧,极易引起人员窒息死亡。

2 “一通三防”建设目标

建立安全合理、稳定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杜绝瓦斯、煤尘、自然发火等重大灾害事故和“一通三防”方面的各类事故,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通防条件。

努力提高矿井“一通三防”管理水平,促进矿井“一通三防”各项工作不断上水平、上台阶,保持通防质量标准化矿井水平和通防安全示范化矿井水平。

面对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不断恶化的生产条件,提出超前性的措施和应对策略,确保“一通三防”各项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3 主要通防灾害防治规划

3. 1 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一通三防”各项工作的基础,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有足够的通风能力,在矿井生产的不同阶段能时时满足生产的需要是矿井通风管理的首要任务。

(1)充分发挥现有风井主要通风机的通风能力,优化调整通风系统,合理调配,保证当前一段时间矿井通风系统满足生产的需要。但随着浅部生产采区的结束,当前的通风系统已不适应生产的需要,北风井供风能力紧张,中央风井供风能力有富裕。通过优化调整,掘进-350 m改造回风巷,将-350m水平部分网络调至中央风井供风,充分发挥中央风井的通风能力为深部生产采区服务,初步缓解了北风井供风能力不足的矛盾。

(2)分析掌握北风井和中央风井主要通风机的运行状况,适时提出更换主要通风机方案。北风井主要通风机型号为G4-73-11№28D型,前导器叶片全打开,满负荷运转多年,达到最大通风能力,当采场发生变化时,井下调风相当困难。另一方面,风机本身质量差,长期满负荷运转,效率较低,从运转的可靠性和经济性2个方面分析,都应尽快更换北风井主要通风机。

中央风井主要通风机型号BDK-8-№20型,最大排风量3 800 m3/min,要达到为-350 m水平部分采区服务的目的,预计要出现排风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矿井生产的末期,要回收北风井煤柱,报废北风井,全矿井就只能利用中央风井来排风,其通风能力肯定不能满足需要,到时必须更换中央风井主要通风机。

(3)强化通风系统管理,确保在生产接续紧张,采场调整频繁的条件下,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有足够的通风能力。强化通风系统的日常管理,从巷道布置设计到施工与维护、通风系统调控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有效风量率,提高通风系统的运行质量。根据采场接续安排,做到超前分析,预测矿井通风系统的变化,制定年度通风系统优化调整的方案和计划,提前做好实现矿井通风系统的顺利延续和变化工作,做到通风网络不断简化,通风系统保持适时优化。

(4)进一步提高局部通风的安全保障,加大对旋式局部通风机的投入,逐步淘汰11 kW及以下的局部通风机,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自动分风”,确保掘进巷道的风速、风量符合设计要求。

3. 2 防治瓦斯

矿井开采的后期,采场逐步向矿井边界和深部转移,瓦斯的隐患将逐步加重,瓦斯的危害将更加突出。尤其是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异常区域,瓦斯赋存不规律,受地质构造的影响较大,平常生产中出现瓦斯异常涌出机率很少,人们往往容易出现松懈麻痹的心理,一旦出现瓦斯突然涌出,又往往很难及时发现,相关治理瓦斯异常涌出的措施跟不及时,这是治理瓦斯的最大隐患。

防治瓦斯的重点区域:一是五层、七层采区。靠近深部五层、七层的瓦斯,赋存量逐渐增加,采掘生产地点瓦斯涌出相应增加,尤其是靠近井田边界断层处的生产采区,瓦斯异常涌出现象将更加突出。二是深部三层煤采区,瓦斯赋存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从31200东翼深部采区部分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涌出量上升,就能看出来。三是采空区积存大量瓦斯。五、七层采空区几乎可以说都是瓦斯库,瓦斯积聚严重;其它地点采空区虽然瓦斯积存量不足特别高,但往往出现高二氧化碳高氮等现象。

防治瓦斯的重点地点:一是五、七层煤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该范围内瓦斯超限甚至瓦斯积聚严重,当实行无煤柱开采时,采煤面进风隅角及整个切顶线都有出现瓦斯超限的可能。二是五、七层煤采空区密闭堵附近,墙内瓦斯积聚,墙外瓦斯超限。三是五、七层煤掘进工作面,这些地点炮眼内一般均能检测到瓦斯。当掘进至断层附近,尤其是断层组附近时,很容易出现瓦斯动力现象,呈现瓦斯从炮眼内喷出。而掘进工作面又是矿井通风的薄弱环节。

防治瓦斯措施: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把提高防治瓦斯重要性认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现场上。瓦斯危害巨大,人人皆知,然而为什么瓦斯爆炸却仍时有发生,让我们震憾。究其根源,防治瓦斯措施落实有差距,不能慎之又慎,持之以恒的抓好措施是关键所在。因此,防治瓦斯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实实地地抓好措施在现场的落实,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实践证明,只要真正重视防治瓦斯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隐患苗头,我们完全有能力治理好瓦斯,消灭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二是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地点瓦斯涌出特性,制定有针对性专项措施。三是强化特殊生产地点的瓦斯管理。四是完善矿井瓦斯监控系统,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充分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

3. 3 防治煤尘

煤尘事故是矿井潜在的重大事故隐患,而综合防尘工作关系到生产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人为因素制约较大,管理难度大。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每道生产工序,各个扬尘环节的综合防尘工作。一是强化人本管理,加强职工和各级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真正把综合防尘工作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二是层层分解管理责任,抓检查,严考核,把各项措施落实到现场。三是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逐步实现综合防尘自动化。

3. 4 防治自然发火

自然发火的隐患将始终伴随着生产全过程,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指导思想,建立矿井防灭火防治体系。从预防上入手,把主要精力、措施放在“防”上。预防内因火灾的主要方法是消除形成自然发火事故的基本条件,煤炭自燃的三个条件只要消除或改变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条件,就可防止或控制自然火灾。

现场措施上一是提高密闭质量、二是加大防灭火注浆量、三是应用通风均压调整、四是加强检测监控。实施“人机结合”自然发火监测预报体系,充分发挥防灭火束管监测系统和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作用,强化瓦斯检查员的现场检测检查力度,做到监测监控。从生产布局、采掘工艺、防灭火装备与材料、工艺,到措施的现场落实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落实好防灭火规划、研究、布置、检查、分析、总结“六个环节”,把好巷道设计、材料计划、安全技措、防灭火设施质量、防灭火隐患和防灭火救灾预案“六个关口”。

4 结 语

(1)“一通三防”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各级人员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摆正“一通三防”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严格落实制度、强化管理,消除“一通三防”事故隐患。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例10

中图分类号:TD791-4;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301-01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然而每年因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冒顶、水灾等矿井灾害造成了大量的生命与财产损失。为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问题,我国已将传统的传感技术应用于煤矿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煤岩动力的灾害、矿井水灾、火灾以及瓦斯气体等的检测。随着煤炭资源的深部开采,矿井环境的日益复杂,传统的传感器由于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稳定性和准确度受到严峻挑战。同时,传统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低、易腐蚀等特点,为有效监测带来了巨大压力。

20世纪70年代末,光纤传感技术进入研究阶段。光纤光栅是光纤传感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它性能优良是一种反射滤波无源敏感元件,能够通过波长的移动来感应外界微小应力、应变变化而实现对结构在线测量。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不怕恶劣环境、抗电磁干扰、易于传输、测量精确和准分布式测量等优点。同时,光纤传感器也非常适用于煤矿井下单点或多点多参数检测,是煤矿安全监控的理想选择。

1 光纤光栅的传感原理

利用光纤材料的光敏性,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量与应变、温度等物理变化量成线性关系。根据这样的特性,可将光纤光栅制作成应变、温度、压力、加速度、位移等多种传感器,并与光纤传感技术相结合,形成基于现代传感技术的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光栅光纤的结构原理;当一宽谱光源射入光纤,经过光纤光栅会有波长为满足波长反射条件的光返回,而其余波长的光波仍然照常传播。只要测出光纤波长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外界的应变或温度扰动;而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用同一个光栅传感器,还可以同时测出应变与温度扰动。监测时,光栅传感器的最大优势是它可以实现应力与温度的准分布式测量,也就是将具有不同栅距的光纤光栅间隔地制作在同一根光纤上,宽带光源从一端入射,由于光纤反射光的光谱只占入射光光谱中很小的一部分,调整各光栅的栅距,使它们的具有不同的,且其光纤光谱互不重叠,就可以用同一根光纤复用多个光栅传感器,实现对待测结构定点的分布式的测量。由于该复用系统中每一个光栅传感器的位置与都是确定的,分别对它们的波长移动量进行检测,就可以准确地对各光栅传感器所在处的扰动信息进行监测。综合所有光栅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还可以得到沿光纤轴向的应变场或温度场的分布状态。

2 光纤传感器在煤矿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顶板冒落、瓦斯爆炸、矿井突水、矿井火灾、煤尘积聚,还有伴随着深部开采而来的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合称为矿井六大灾害。其中冒顶、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可以统称为矿井动力灾害。通过光纤传感器对煤岩移、支护体应力、温度、瓦斯浓度等相关物理量变化情况的监测,指导矿井灾害的防治。

2.1 矿井动力灾害的防治

煤岩动力灾害是煤岩在外界高应力作用下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具有动力效应和灾害后果的现象,其孕育、形成、发生始终与煤岩体应力应变状态及能量积聚释放密切相关。掌握煤岩应力―应变规律,通过实时监测煤岩应力应变状态,可以有效对矿井动力灾害进行预警。近二十年来,锚杆支护被大力推广,已经成为矿山巷道的主要支护形式。锚杆的受力状况反映了矿井巷道整体的力学状态,对矿井动力灾害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西安科技大学柴静等人将光纤传感器运用到锚杆应力应变实时测量中,通过和电阻应变片测量值的比较,体现出了光纤传感器灵敏度、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的优势。

2.2 矿井水灾的防治

矿井水害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煤炭生产及煤炭产量的几大障碍之一,随着矿井开采不断向深部延伸,突水的危险性越来越大。渗水或涌水现象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常常发生,当水量超过矿井正常排水能力时,矿井采场巷道可能会被淹,造成矿井水灾。导致采矿设备、设施被淹,生产中断,人员伤亡等事故。地表水和地下水是矿井水灾事故的主要水源。因此,可将光纤传感器布置在煤层与含水层之间的关键位置,可实现对隔水层中应力场变化、应变场变化、水压力场变化和水温度场变化的监测和动态分析,从而超前预测矿井水害危险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和连续性。采用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克服常规监测方法的抗干扰性差、怕水、易受电磁影响、易受环境影响等缺点,此外,利用光纤光栅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根据光栅传感技术,研制出的光纤光栅位移、应力、渗压和温度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相应的煤岩位移、应变、渗压和温度等信息,监测中如果出现应力、位移突然增大或渗压与温度下降,则说明矿井突水危险性增大。

2.3 火灾以及瓦斯气体的防治

矿井火灾和瓦斯气体爆炸一直以来是矿井的重大灾害,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矿井火灾做好准确的预测预报并且采取相应的的防治措施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是必要的。究其原因,矿井火灾的构成要素有可燃物、氧气和热源,三者以一定的比例相互结合作用从而引发火灾,矿井下的可燃物如煤尘、胶带、坑木、机械设备以及电线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井下氧气在正常情况下也是充分的,所以矿井火灾的防治主要是对煤自然、机械摩擦、电线电火花、瓦斯气体爆炸等热源的监测控制。传统的火灾探测技术灵敏度低、传输距离短、精度低且易受干扰,效果不佳,而光纤光栅火灾探测器和温度传感器灵敏度高、测量精确从而缩短报警时间,在长距离的矿井巷道得到很好的应用。在煤仓、溜煤眼、断层附近、采空区和高冒区等火灾高发区安置火灾探测器与温度传感器在,进行实时监测,并给传感器调定一定的报警温度,如果温度升高达到调定温度,传感器即时报警,说明有发生火灾可能,此时采取积极的温度控制措施,降低温度以防火灾发生。此外,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可以应用在均压防灭火技术中,利用传感系统检测温度变化确定火源位置。均压防灭火技术是应用在自燃防治现场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一种技术,其与一般的防火技术措施相比具有实用性强、经济、简便、易操作等特点。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在均压防灭火技术防火时可以在线监测温度和压力变化,大大提高防火效果。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