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时间:2023-03-06 10:39:36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从小康社会建设到全面小康再到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战略相继实施,我国基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本文结合延安市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分析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返乡创业动力偏弱、返乡创业能力欠缺、返乡创业跨界支持不够。

关键词: 大学生 乡创业

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一、延安市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返乡创业动力偏弱

大学生作为返乡创业实施主体,也是最具影响力因素。在传统高等教育中,“学而优则仕”等思想根深蒂固,一定程度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创业作为一项极具挑战风险性社会活动,很难成为大学生第一择业选择。尽管延安市实施了乡村振兴带头人、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等引才政策,但选择返乡创业大学生仍占少数。面对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冲击,当地大学生缺乏足够返乡创业动力,长此难以形成长效化运作机制[1]。一旦最初创业激情被无情现实击败、美好创业憧憬被消磨殆尽,大学生返乡创业变得难以为继。

2.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欠缺

相较于社会其他人群,返延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市场适应与实操能力弱。而返乡创业作为经济活动,面临内外部竞争压力,深刻考验大学生返乡创业硬实力。从高校到乡村、从学生到职场社会人士,角色转变也对大学生应变能力提出新要求。在延安,返乡大学生大多家在基层,社会阅历不足、人脉关系不广,倾向选择以劳动密集型行(产)业为初始创业项目,尤以种养业为主。与其他新兴行(产)业比,以上业态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加之对供应、销售等投入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获利能力低,极大影响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热情。

3.大学生返乡创业跨界支持不够
一方面地方高校与政府部门间协作支持度不高。延安及周边地方高校有延安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集聚效应明显,而各高校与所属政府部门处于孤立状态,缺乏深度沟通与合作。全市管辖区域较大,基层面积广,人口众多,许多高校开设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环境科学等专业,以上专业极大适应乡村振兴新要求。教育实践中,各类专业更多停在课堂层面,并未延伸到政府返乡创业政策设计。相关部门未能按照农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划分出对应子政策,极易形成“扎堆创业”怪象,增加创业风险。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诸多环境问题暴露,传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资源型创业模式已落后。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发展趋势。而当地大学生返乡创业大多自我摸索,基层镇村等组织介入不足,协作与引导不力,如生态旅游、民俗开发、民间手艺、彩陶石窟等文旅创业项目偏少,偏离乡村振兴大方向。

二、延安市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原因分析

1.返乡创业政策宣传不力

迫于学业与就业压力,延安多数高校将时间与精力放在就业信息推送上,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与措施宣传不足。高校团委、宣传部、办公室等部门均投入大量资源加强与校招单位联系,将工作重点放在就业信息投放上,忽视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宣传引导[2]。面对乡村振兴新要求,许多基层干部一味主抓经济发展,对人才引进宣传相对滞后。部分村支两委成员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与法规了解掌握得不够,单纯将广播通报视为主要宣传手段。在这部分人的认知中,自身工作职责在于维持乡村和谐稳定,认为邻里相安就已履职尽责。

2.返乡创业系统培训缺失

返延大学生存在盲目或跟风创业现象,多起于一时兴起,缺乏科学理性规划,投机主义明显。在大学三年或四年学业生涯期,各高校偏重于专业知识考核与教授,对创业管理与法律实务知识等教育不足。在大多数高校,如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实践导论等均为辅修课程,在教学设置中地位弱。已有创业指导类课程简单,教学方式多为课堂理论讲解,缺乏深入企业实践、结合社会需求思考设计。相对而言,大一作为大学起始阶段,引导该时期学子树立返乡创业理念、塑造理性创业观念均至关重要。而大多高校对返乡创业教育与培训次数少、主观流于形式,与实际需求脱节,难以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硬实力[3]。

3.返乡创业部门管理粗放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纵深实施,各类市场要素涌入基层。延安市许多乡村掀起创业热潮,吸引一大批学子前来投资兴业。当地政府作为与返乡大学生联络最紧密组织,管理方式将关系创业实效。当前大学生返乡创业工作归延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统管,并未进行专业化设置与安排。推进中,大部分大学生立志返乡创办民营企业,力求通过努力壮大乡镇企业规模。而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尚未制定出台针对大学生创办民企扶持政策,多数贷款、资助等政策普遍面向大众民企,对返乡大学生适用性不强。由于“放管服”改革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着部门壁垒,使政策实施精准度降低,打击大学生返乡创业热情[4]。

三、延安市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改善对策

1.健全信息联动共享机制,激发大学生返乡创业动力

伴随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正成为创业活动先导。顺应这一形势,延安市要以健全信息联动共享机制为切入点,不断激发大学生返乡创业动力。一是强化政策宣贯,消除信息不对称。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之所以弱,源于对创业政策了解不透。应重点对返乡地产业扶持、金融支持、人才资助、项目风险评估共担等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将内容制作成册全员下发,营造浓厚创业氛围。通过高校、创业地政府等主体广泛宣传各类返乡创业政策,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深入开展;二是坚持典型选树,切实发挥引领作用。经过若干年实践,延安涌现出各类乡村振兴带头人及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事例。下一步要深度挖掘这些典型人物创业成功规律与创业事迹有益经验。通过传媒网、电台、微信公众号、创业公益讲座、抖音公众号等渠道大力宣传创业实例,引导科学理性创业理念深入人心。

2.健全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塑造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

将乡村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列入延安市各级政府年度规划并列入考核政府绩效硬指标,促使其制定相应人才培养激励措施。注重引导大学生返乡人才发挥自身优势,鼓励并支持其选择新产业、新业态创业项目。在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工作基础上重点建立闭环管理机制,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延安市地方高校要因势利导主动拓展大学生“第二课堂”。立足乡村振兴大背景,开展形式丰富多样“三下乡”等实践活动,以项目形式激发大学生深入乡村体验田间生活、调研市场项目、走访用户需求,全面透彻认识乡村创业大环境[5]。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高校立足实际定期开展特色化创业竞赛活动,实现以赛促学。

3.健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质量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突显服务职能。延安市政府应继续转变职能,健全财政、金融等支持体系,做好信息公开。纵深推进简政放权,简化与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申请、用地审批、设备租用等相关行政审批流程,缩短受理与办结时限。加强各组织间沟通协调,强化监督与管理职能,全面打击扰乱市场良性竞争行为,为大学生返乡创业营造公平参与营商环境;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商)会作用。在延安,活跃着建材行业协会、电商行业协会等组织,这类组织在当地拥有极大影响力。要善于加强与各行业协会、商会合作,借助组织力量完善行业信用机制,建立起全区域认可信用评价体系,减少大学生返乡创业投资营商风险。此外重点加强与工商联、民商会、企业家联合会、青年商会等合作,开展多层次交流与互访,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水平[6]。结束语乡村振兴是助推我国广大基层地区实现全面发展的有力举措,大学生则是支撑乡村振兴最宝贵人才资源。对基层尤其广大乡村地区而言,更需要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全力实现乡村振兴。本文紧密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延安市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从健全信息联动共享机制、乡村人才培养机制、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入手尝试构建了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体系。乡村振兴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工作要坚持市场导向,内在要求掌握大量前沿信息并实现信息资源联动与共享;人才作为乡村振兴有力支撑,大学生拥有专业知识、系统思维等显著优势,通过组织培训赋能可促使大学生更好胜任返乡创业重任;而大学生返乡创业需要实现跨部门协同合作,建立良性运转机制,进而更好支持创业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宋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1):44-45.

[2]李蓓蓓.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途径研究[J].高校学刊,2022(1):67-68.

[3]罗晓.乡村振兴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分析[J].赤子,2020(5):68-69.

[4]曹石川.乡村振兴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浅析[J].法制与社会,2020(9):49-50.

[5]李光军.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J].经济学刊,2022(5):66-67.

[6]肖捷.浅析乡村振兴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效益[J].大学教育,2022(5):10-11.

作者:问蒋思坤 单位: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