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学课程教学改革3篇

时间:2023-01-06 10:05:51

摘要: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双重背景下,为了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对工科专业的支撑度,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学生对物理实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有了明显提升,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大学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大学课程教学改革3篇

大学课程教学改革1

一、概述

随着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的到来,世界主要工业强国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战略部署。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我国也相应地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旨在把我国打造成引领世界的制造业强国。在这一背景下,“新工科”的概念应运而生,“新工科”的提出为我国工科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打造具备新结构、新质量、新理念、新体系、新模式特色的工科教育体系。另外为了保证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也积极开展了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有257所高校的1600个专业通过认证。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双重背景下,各工科高校和工科专业都在积极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大学物理实验课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它的基础性不仅体现在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实验技能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等能力素质方面[1]。这一点正好切合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因此,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在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面对工科专业教育的重大变革,要求我们对大学物理实验在工程教育中的支撑作用进行更好的思考和探索,为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做出积极的贡献。随着现代工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各高校教师针对工科大学物理实验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2-6]。

但是目前的教学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出自高水平公办学校,而针对民办工科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由于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生源质量、硬件设施、师资等情况不同,因此许多研究成果的适用性都比较有限。因此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双重背景下,结合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特点以及民办高校学生的基本学情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目标是课程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基础。确定课程目标传统的方法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即根据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和教研室多年磨合而约定俗成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提炼出相应的课程目标。这样制定的课程目标没有充分考虑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以及课程如何支撑学生达到相应的毕业要求,因此未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也不能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

(二)物理实验内容体系不完善传统的物理实验体系单一,侧重“验证、模仿”,趣味性和创新设计类实验不足,且实验内容孤立,与后续专业课程和前沿科学技术严重脱节。需要构建分层次、进阶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开发高阶性、创新性、通专融合的系列实验项目。

(三)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重知识轻素养,重讲授轻引领,重物理轻融合”,对物理实验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运用不合理,从而对学生价值观和科学精神的塑造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的广度和深度。(四)教学考核模式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以课堂讲授、训练为主,未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课程考核更偏重结果,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需要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探索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混合式、开放性、个性化教学模式,并构建与之对应的过程性、综合性、可操作的评价模式。

三、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了分层次、进阶式、与专业交叉融合的物理实验教学新体系以各工科专业新技术需求为导向,以工程问题为驱动,以实验项目为链条,体系化设计了“通专融合”“进阶式”的物理实验内容,分为4个层次共40个实验项目,形成了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实现了对各类学生的分层次教学。

(二)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特色,全面深入实施“课程思政”深度挖掘物理实验中蕴含的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完成了所有实验内容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制作了56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教学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激发了学生刻苦学习的热情以及报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三)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依托在学堂云平台已建成的大学物理实验网络课程资源,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形成了线上学理论线下动手做、课堂讲授研讨课外自主探究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在课堂教学基础上,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大创”项目和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参加的2020年和2021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西京学院取得了3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而且每年都有150名左右学生参与到实验竞赛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每年都会有3~5项与物理实验相关的校级及以上大创项目获批资助,同样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改革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教学效果,同时又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引导学生重视过程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构建了以强调学生个体纵向发展的,以预习测试、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为指标体系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如图1所示。

四、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一)基于定量评价法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针对西京学院202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159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进行了达成度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个体达成情况如图2所示。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2均达到了预设的0.7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标准。另外,相比较而言课程目标1的达成度好于课程目标2,说明学堂云平台在线学习以及实验操作和数据测量部分学生完成较好,而实验报告的书写特别是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基于定性评价法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自身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满意度,从而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问卷主要涉及本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每一项课程目标设五个档次,对应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从高到低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赋分值分别为1分、0.75分、0.5分、0.25分和0分。依据每项课程目标的问卷统计结果和赋分值,加权计算出该项课程目标的达成值。问卷调查达成度期望值设置为0.8。通过对西京学院202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15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调查问卷期望值0.8,也高于定量评价结果。当然,定性评价法结果存在一定主观因素,很难完全说明问题,但也表明了学生自身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目标认可。结语依托“学堂云”在线平台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采用全过程、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调动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学生物理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课程目标1达成度较高。同时也凸显了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验结论分析能力存在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改进。

作者:张建祥 王倩 罗积军 林鹏 辛督强 单位:西京学院理学院

大学课程教学改革2

引言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教师需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学英语作为受益最广的通识课,是“课程思政”的主阵地,英语教师应肩负起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等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根据校园实际情况,以校级课题立项方式,推进2021年“课程思政”试点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示范引领,强化资源共享,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念及研究现状“课程思政”这个教育术语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在2014年首次提出,主要是指依托、借助于专业课和通识课等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课程思政是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所有课程的要求,意味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思政课延伸扩展为全部课程,更意味着所有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叠加起来就形成育人主渠道的作用。随着党的会议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课程思政”的热潮。从中国知网搜索到的相关文献达到347篇,主要从教学内容的改革、学习环境的营造、教学方法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如乔玉的《民航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为例。李万红的《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究》。黄志冰、罗永胜所著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理念探析》。周春芳;黎明星所著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视角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考———以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等。这些文献为文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以及研究思路,但是大部分的文献研究范围稍大,实践研究较少,结合民办高职院校背景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更少,可借鉴和参考的经验不多。因此,文章以高职民办院校为依托,通过教学实践等方式,研究和总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国际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龙头,把党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史学习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1.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把传达学习中央、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钦州市委两新党工委及钦州市委教育工委重要会议、文件、讲话精神作为党员教育的必修课。2.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2021年全年共召开总支支委会12次,教师党支部支委会12次,教师党支部党员大会5次,教师党支部党课6次;每月按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教师党员参加“学习强国”学习参与率100%。创建“国际学院教师党支部微信群”和“国际学院学生党支部微信群”,每日组织党员学习“红领微课堂”,进行“党史知识大家答”,观看《红色传奇》,要求党员充分运用学习平台开展学习活动、公布学习积分、上报学习情况,推进学习考核。4.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全体党员教职工共17人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并宣誓。通过开展师德师风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牢固树立红线意识,筑牢纪律底线,遵纪守法,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5.全体教师党员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本课题组的6名成员中,有5名成员是中国共产党员,全部参加了以上的活动,思想政治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遴选和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在教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能否巧妙地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遴选和整合。1.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课例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课题组教师针对课程思政的改革进行了学情摸底和学习成效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课本的内容难度适中;56%的学生认为课本的关键句型较难;58%的学生希望课程内容多加入的拓展的词汇;41%的学生希望课程内容多加入图片;60%的学生希望课程内容多加入视频;9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讲句型、对话、童谣和儿歌时,有必要先讲解重点词汇和语法点,再教读;58%的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参加英语游戏活动。根据调查反馈,课题组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遴选、补充和整合,把每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为7大模块:语音、重点词汇、关键句型、情景对话、游戏、童谣、儿歌和故事。7大模块的内容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更契合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规律,从而提升学习效率。2.结合教学单元主题,融入课程思政映射点。调查显示8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课题组教师根据课程本身的知识内容,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的调研,深入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找到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如:树立文化自信、讲仁爱、守诚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结合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有机融入这些思政映效果射与融入点,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例如,结合Unit1MyFamilyandMeSection4Dialogues的内容,将爱国主义与家国情怀的内容融入教学,唤醒学生的家国意识,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自信心和民族自豪;结合Unit2MyBodySection2KeyWords的内容,将爱护身体健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建设健康中国而行动;结合Unit3MyFutureJobSection4Dialogues的内容,将职业意识、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融入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以及大国工匠精神;结合Unit4AnimalsSection2KeyWords的内容,将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提倡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而行动;结合Unit5FestivalsSection4Dialogues的内容,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跨文化交际意识等内容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增强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助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3.在作业、练习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课后作业和练习是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加深和知识补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作业和练习环节,把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到作业和练习中,本课例把以“Theredstarshinesonmyheart,MovingEnglishstoriesofChina,Chinesefolkchildren'ssongs”等为主题的英文演讲、故事荟萃、儿歌演唱等方式,作为学生的作业练习,达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使学生在作业和练习中巩固课堂所学,并逐步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文化自信和职业技能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传统的讲授法已经无法获得学生的喜爱,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17%的学生在课堂上喜欢独自学习的方式,46%的学生在课堂上喜欢两人结伴学习,42%的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小组谈论学习的方式。课例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本校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主要为珠三角地区输送幼教人才,该地区幼儿园大部分为双语幼儿园,对幼师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较高要求,尤其是听说能力。根据学生喜好、不同语言技能习得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提升学习兴趣。第一,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开展听说教学。该模式流程化,与听说技能习得顺序一致,注重参与式学习,且该设计兼顾学生听说知识储备差异,融合游戏教学、情景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听不懂、难开口的难题。第二,运用PAD(对分课堂)开展阅读教学。PAD是传统阅读教学课堂的变体,注重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与深度学习,适合突破精读、泛读技能掌握的重难点,让学生快速掌握英语故事的演讲技巧。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除了独自思考外,多结伴学习、小组互助学习等,共同提高,增加学习体验感和获得感。第四,针对本门课程的思政融合内容,则采用了信息媒介补充思政内容、带领学生参观历史故居、遗址、并结合课堂小组讨论等方式渗透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优化学习成果评价目前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没有正确树立“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的评价理念,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学生评价指标描述笼统,影响评教信效度,没有形成“以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评价系统等,评价形式注重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力度不够,打击了不少学生的信心。因此,优化学生学习评价,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肯定学习过程所取得的进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本课题组进行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价优化改革。丰富了评价主体、内容和方式,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合理分配评价指标权重,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度和学习获得感,提高学生对评价体系的认同感,完善评价结果反馈,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习体验度的评价体系与模型,全面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度评价体系与模型的激励作用。

三、结语

通过教师思政素养提升、教学内容的遴选和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学习成果评估优化四个方面的改进,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调查显示,86%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得恰如其分,97%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对其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有帮助,99%的学生喜欢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学期期末,学生评教满意度平均达97%。此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实践,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以激励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课程思政”理念。自身掌握的技术助推非遗美育传承,多学科交叉的师资将促进非遗美育可持续发展。结语当非遗进校园遇到困惑时,群策群力、革故鼎新是必由之路;以开放的理念校地、校企、校地协同、创新探索非遗进校园、传承之路,是发展瓶颈期找到突破口的关键。在此过程中还需教育主管部门全面统筹,各高校与地方旅游部门、文化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协作,共同打造乡土美术在地方院校公共美育、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传承乡土美术(烟台剪纸)文化。相信在未来,以烟台剪纸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必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不断用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作者:陈永梅 单位: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国际学院

大学课程教学改革3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教育活动,而是通过充分挖掘蕴含在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因此,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将其付诸实践,各门课程的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大学语文课是针对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涉及院系多,影响范围广,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生动的教学内容,在引领青年学子精神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职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产生和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人的职业生命能获得充分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需要或者是社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蒙蔽了这种原始诉求,将职业教育变为培养人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职业教育异化成为制器的工具,偏离了育人的目标。”[2]因此,探究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当前大学语文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现“课程思政”理念引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

(一)编写有利于“课程思政”理念贯彻实行的大学语文教材目前,大学语文教材很多,却缺少公认的权威的编写体例,有文选类的、文学史类的、文体类的、文化类的、专题类的、应用型的。教材看似数量和种类很多,但有部分教材内容陈旧,和时代环境脱节,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没有直接帮助,缺乏专业针对性,也没有院校特色和地域特征,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鼓励有条件的院校结合实际编写有利于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符合本校学生需要的大学语文教材。1.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应增加国学经典文本的比重。增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有益的国学经典文本比重,如选《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呻吟语》《增广贤文》《大学》《周易》《菜根谭》等文中的佳句陶冶学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的同时,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民族自信心。2.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应注重选取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从中也能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个人价值观要求的高度聚合[3]。大学语文教材在编选教学内容时,应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专题,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前,系统接受语文学科教育的同时,能够系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语文课文因为其内容的丰富生动、形式的易感人心,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具有先天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接受灵魂洗礼,为其今后成为合格的公民筑牢思想防线。3.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应注重时代性、现实性。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应能够关注国际风云变幻、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和国计民生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激发学生关注现实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了解、生态保护意识等。可选和时代相关的优秀通讯、报告文学、影评、书评、时事评论等作为课文,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4.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应注重突出专业特色。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发符合其专业特点的语文教材,如教育类专业应增加和师德有关的课文,此外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应增加唐诗、宋词、元曲的比重,增加《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笠翁对韵》等选文的比重。这些幼儿启蒙书不仅可以在学生将来的幼儿教学中发挥实际作用,也可提高人格修养。医护类专业学生应增加宣传医德的课文,培养其“医者父母心”和敬畏生命的意识,增加有利于培养服务意识的课文,培养学生在病人的抱怨不满中保持和颜悦色、不厌其烦的能力。建筑类专业学生应增加表现“工匠精神”的课文或介绍各国各地优秀建筑或建筑美学的课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增加科技说明文的比重,介绍科技前沿、科技趣闻的文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加对科技的兴趣。这样的课文选择可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有一定职业素养准备,为未来工作打下心理基础,也能激发他们学习本专业知识的热情。5.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应注重突出地域特点。大学语文教材的开发还可兼顾学校所在地的地域特点,一是因为学生了解当地文化比较便利,有实物实景可参照,容易激发兴趣;二是因为不少学生毕业后很可能留在当地工作,也为他们适应当地生活做准备。应优选一些表现学校所在地优秀人物、风土人情、民间艺术、风景名胜的课文,这样的课文可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使学生更容易以这些优秀人物为榜样。因为这些人物曾经或目前就在此地生活,显得可亲可敬,也为学生关注民生民情、民间文化,探访附近的风景名胜提供知识储备,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打开一个窗口。6.应根据需要,开发与大学语文相关的选修课教材。还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不同教师的专业特长开发和大学语文相关的选修课教材,如教育类、医学类、科技类经典著作赏析及名人传记导读,形成教材群,这样可以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

(二)探索有利于“课程思政”理念贯彻实行的大学语文教法改革策略1.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随着慕课、微课、线上教学、共享精品课程的出现,教师具备了大量的优质课程资源,这就为教师实行翻转课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课前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给学生上传和大学语文思政主题相关的书籍、教学视频、影视资料、图片、音频、论文、课件等,要求他们先进行课前预习。在学生对将学知识有所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就课文中的重难点思政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和独特感受。大家进行头脑风暴,这样集思广益,不断激发智慧的火花,加深对思政问题的理解。最后老师点评,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补充、总结和升华。整个课堂学生都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是积极主动地探讨对课文中涉及的思政问题的认识。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将课堂所学内化为自己认知的一部分,并学会如何实践运用。课后,对学生提出的和课文中思政相关的疑难问题,老师也可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一对一、随时随地线上答疑,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提供便利。2.引导学生背诵经典名篇或名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学说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品德养成、人格塑造的智慧很多融汇在经典篇章或名句中。我国古代的传统教学就十分重视学生的记诵,学生或许因为年轻,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但在今后生活中,一旦遇到了应用场景,这些名篇名句就会给他们的心灵提供持续不断的滋养,赋予他们提升人生境界的力量。我国现在的大学语文虽有部分篇章也要求学生记诵,但篇目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要求,此外,也缺乏必要的检查督促,使学生记诵基本流于形式,下功夫去记诵的学生很少。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记诵意识和习惯,可把古人的吟诵法或现在流行的古诗新唱等方法融入,帮助学生记忆,增强学生的记诵兴趣。3.加强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面对现在大学语文教学越来越趋向知识化、理论化的形势,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让他们在功利浮躁的社会保有古代学人的君子之风,在生活中遇到艰难困苦时,也具有诗意的栖居能力,能苦中作乐,热爱生活。如在教学中,让学生模仿文中人物的心理、表情、语言、语气,当众表演文中人物,把学生的思绪和感情带入文本,增加他们设身处地了解明哲先贤思想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可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引入和课文相关的中国传统美学知识和西方美学理论,提供实物、模型或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激发他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热情。4.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应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水平、语文能力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如在课堂教学中就课文中蕴含的重点、难点思政问题,组织小型辩论赛、创意习作竞赛、学生讲解某个知识点、同学互评互改作文、五分钟演讲等。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课文中涉及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问题不仅能够烂熟于心,也能心悦诚服。

(三)推进有利于“课程思政”理念贯彻实行的大学语文考核改革1.完善大学语文教师评价体制。对教师的考核需要完善,如承担此门课程的专任教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和课程思政、大学语文相关的专著、课题、论文、教材编写。选修课开设、专题讲座、教学技能竞赛、指导学生参赛等应纳入教师考核标准,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大学语文教师团队。在听评课活动、教研活动、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学生评教中,都应将教师是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教案的编写、课件的制作、上课的流程、作业的布置、考试命题的选择等方面,全方位考查教师是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了“课程思政”理念,引导教师不断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践。2.完善大学语文课程学生考核办法。“考试观是人们对考试活动及其本质特征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它取决于人才观、质量观,是考试改革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4]因此,应将思政标准融入考核办法。在大学语文的考核改革中,应努力增加学生的考核项目。如学生参加对提升其思政水平有关的朗诵赛、演讲赛、辩论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话剧表演、给校报投稿、给校园广播播音、征文比赛等活动,可在大学语文平时成绩的考核中获得分数,获得名次和奖励的还可加分。期末试题也可增加主观题比重,出一些答案多元、开放的试题,允许学生根据理解作答,只要言之有理,体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可。如如何看待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情怀,谈谈你对“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一儒家思想的理解。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巩固语文课堂思政教育成果。综上所述,我国的文化发展是国家战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诉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势在必行。只有全体大学语文教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增强育人能力,提高育人水平,积极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才能让“课程思政”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徐立新.“课程思政”的教师实践理念与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15).

[2]桑雷,马蕾.企业需求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构建与要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4).

[3]邓滢.浅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2).[4]徐双荣,盛亚男.从国外大学考试谈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方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9(19).

作者:王蕾 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