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学生审题能力分析3篇

时间:2022-12-22 10:27:13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规定了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出了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

关键词: 学生 审题能力

学生审题能力分析3篇

学生审题能力分析1

引言

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要学会挖掘其生活价值,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培养对信息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想要审好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也需要他们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培养良好的习惯。本文主要是以初中数学作为落脚点,对该课程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1]

一、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因其抽象性较高的特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难度越来越高,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对这种现象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数学基础知识为重点的教学方式转变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教学方式。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思考灵活性、推理严谨性、探索深刻性三方面。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在为学生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形成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触类旁通,提高思维活跃性。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我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审题意识,学生往往在拿到题目后没有了解题目的完整意思就着手解题,往往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解题方向不对,只能从头开始,这种解题过程往往会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一些学生虽然具有审题意识但是缺乏正确的审题方法,在审题过程中不能抓住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快速地调动知识储备来分析问题,学生缺乏理解题意的有效方式,解题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都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的地方。

二、初中生审题能力培养对策

1.深化基础知识,重建知识体系尽管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初中数学因为简单化会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始终还是要将课本作为基础的,以其为教学开展的核心。[2]所以,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度挖掘,率先构建知识体系。虽然教材中也会夹杂一些基本的名词解释、公式或定理等,让学生会觉得略显枯燥,但对解题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学生还是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另外,从教师的授课角度来说,则可以将这些基础知识有意识地渗透于教学当中,若学生对其应用有所存疑,可以实时地提醒他们,使其更好地应用基础知识,特别是面对有一定难度的考试试题时,教师可以分板块教学,让学生可以将试题进行归类,寻求共性,探求解题思路,尤其是进入初三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会对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复习三角函数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以基本公式为基础,给学生规划初步的知识体系,传授其技巧,也可以将理论性的定理等内容应用其中,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2.树立审题意识,培养良好情绪一般来说,当学生看到题目之后,第一反应是仓促解题,这可能就会误入歧途,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并未对题目进行仔细研究。数学是抽象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其不仅需要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要能够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去看待问题,运用良好的审题意识,去思考问题。所以,学生一定要摆脱不良习惯,在解题之前认真解答。每次做题前都应该对题目进行重新的审视,猜测出题人的目的为何,判断题目所考的知识点是什么,随后进行快速解答。选择题与填空题是考试时经常面临的必考题型,其中会设置很多的陷阱,学生也很容易掉入其中,不能正确解答问题。例如,“解x2+1=2|x|”,部分同学为了计算简单,或是理解问题不够深刻,会将绝对值等同于x去求解,这就造成答案并不完整,或是出现漏解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对这些错题进行总结,给其分析题目的真正意思,并对易错点进行归纳,规避学生解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使其能够逐步树立解题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树立积极的解题心态。

3.提取题干信息,寻求重点词语鉴于数学的抽象性,很多类型的题目会在考查过程中辅以图形,如三角函数或解析几何等,这些对于正确解题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又或者,在解析概率等类型的试题时,要格外注意试题中的数据信息,也可以以辅助线或折线图作为辅助。教学中也不乏会遇到,部分学生为解题简易,对题意并没有进行仔细解读,最后就会造成解题思路陷入窘境,无法走出误区。因此,教师同样应该在日常教学时给学生强调图形与数据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学会关注图形的变化,发散思维,拓展自己的解题思路。必要时也可以由师生进行互动,增强趣味性,带领学生挖掘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提升他们的审题能力。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自主学习,对问题可以主动探究。实际教学时,教师切勿画地为牢,而是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实际情况。审题可以说是解题的前提,应该从开始就有所重视,特别是对进入初三,即将面临中考压力的学生而言。教师不断地应用不同方式,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侧重其审题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形结合,对题目的含义进行真正解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提高解题正确的概率。解题正确率的提升,也能够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自信心,进一步缓解学习压力。

作者:谢娟 单位:贵州省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

学生审题能力分析2

数学作为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科目,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应用于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进一步强化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学生审题能力训练

审题能力是解题能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关键。对于学生而言,要想成功解题,就需要准确审题,如果在审题过程中出现差错,最终的解题过程就会偏离题意。因此,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时,先要强化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很大一部分都是错误审题、不细心所致。因此,需要在观念上提升学生对审题的重视,让学生明白准确审题对解题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能够细读、精读,准确把握题干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及关键词等要素,并能够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明确其中的数量关系,并深入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正确把握题意。学生只有通过正确审题,分析清楚其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及所要“求解”的问题,才能准确地分析“已知”与“未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成功找出求解的思路与方法,保证求解的正确率。比如,有这样一道例题“(2x-4)2+丨x-2y丨=0,那么x+y=?”,如果从表面来看的话,x与y毫无关系,但如果深入思考,隐含条件便一目了然。题目中含有算术根和绝对值符号,表明两项算式均为非负数,其所隐含的也正是“(2x-4)=0”和“丨x-2y丨=0”,由此得出了最终的正确答案。从这一简单案例不难看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具备良好审题能力的重要性。

二、强化学生解题反思习惯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将所有的数学题目都讲到,需要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教师讲解一道题,从而弄懂一类题。学生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解题反思习惯的培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教育引导,使学生弄清一道题不是目的,弄清一类题才是最终目的,待学生掌握例题的基本解法之后,通过举一反三,再解答整类题目,学生还要将自己在反思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便于后期复习。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而且还将促使学生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比如,在复习“特殊四边形面积求解”相关内容时,学生都知道“菱形的面积求法为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教师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以下问题:“正方形属于一种特殊的菱形,其面积是否也可这样计算?”“对角线垂直的等腰梯形面积是也能否这样计算?”确定答案后笔者又提出问题:“是否任何一种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面积都可这样计算?”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的分析、讨论及联想能力均得到了有效提升,由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还实现了对学生良好思维的有效培养[1]。

三、注重学生解题思路的拓展

注重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与拓展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而言,解题思路的获取一般主要从题意理解中提取(如图形结构特征和数式特点等)和从记忆存储中提取(如数学公式、定理等)。教师需要做的是针对上述两种解题思路获取方式进行有机的重组,从而形成一套合乎逻辑的结构,更好地为学生解题思路的形成与拓展提供服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融入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同时再将其与各类有效的解题技巧相配合,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在初中阶段,比较常用的解题思维主要有类比与联想、整体与分类及转化与划归、数形结合等,这些解题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拓展。比如,针对“图形与坐标”这一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数形结合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反证法、构造法、等体积(面积)法、图解法、几何变换法等技巧与方法,从而使学生深刻掌握坐标意义及图形变换与坐标的关系,实现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拓展训练,促进其解题能力的提升[2]。

总之,加强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代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后期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良好审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审题训练、反思习惯培养和拓展解题思路等方法,全面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使其在处理数学问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作者:林显烈 单位:徐闻县下桥第二中学

学生审题能力分析3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每次作业,学生都会出现粗心、没读懂题意、审题不清等错误,直接导致学习效果欠佳。审题就是要求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正确审题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下面笔者针对怎样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洛克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就要培养其良好的读题和审题习惯。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做到注意力集中,养成反复审读题目的习惯,而不是读一遍就让学生急着做题,这样正确率不高,而且学生容易发生反复性错误。学生通过反复审读题目,就容易理解题目的意思。比如,教师在教学1+18+22+19+12+18的计算时,要让学生多想一想,看看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完成计算,而不用一拿到手就着急计算,这么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再比如,在练习两步和两步以上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思考,看看可以从哪两个条件先求出什么,然后再做什么,这样有利于理清学生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所以,培养学生反复读题审题的习惯,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某节课教学结束后,教师不必直接帮学生总结,而是让学生尝试自己总结。总结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要注意些什么,等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探索,找到解题的技巧。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找多种方法计算篮球场的周长,最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周长的计算方法最简单,并说说理由。再比如,要围一个长方形的菜地,长10米,宽8米,篱笆一面靠墙,至少需要多少的篱笆?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至少”这两个字的含义,学生思考清楚了,再让学生计算答案,那么答案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学,主动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明确错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反复出现错误,计算量大一些就基本都发生错误,主要在于计算的技能没有完全掌握。要提高学生的练习质量,就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需要教师多次纠正错题习惯,看清题目要求,但是这样往往效果不明显。教师可以从看清题目要求开始训练。比如,三年级上册练习题目中有这样一道复习题:“下面的图形中,阴影部分不能用1/3表示的是  。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不注意审题的学生,就容易发生错误。练习后,我没有急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读题,看看题目的要求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在这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审题的重要性,避免发生错误。再比如,在平时订正错误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写出判断题的过程,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这么做,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通过明确错误的原因,达到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目的。

四、抓住关键词,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有位名人说过:“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太多。”做事情抓住事物的关键,就能够学到做事的诀窍。我们学习也要抓住学习的关键。审题的时候抓住关键词,能够理清题目意思。比如,在“认识几分之几”这一内容中,有这样一道题:“小华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5小块,第一天吃了1块,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他第一天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第二天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剩下”,才能理清计算的思路。再如,有这样一道题:“小宇和妈妈去外婆家,买了两张火车票一共用去96元。小宇的火车票票价是妈妈的一半,小宇的火车票票价是多少元?”这里的关键词“一半”是什么意思?教师要让学生具体说说怎样表示小宇和妈妈的票价分别是多少,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思考。此外,还有这样一道两步计算题:“同学们去参加博物馆,一年级去了68人,一年级比二年级少去18人,三年级去的人数是二年级的3倍。三年级去了多少人?”这里的“一年级比二年级少去18人”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如果在这些地方认真思考,正确理解关键词,是很容易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的。

五、排除定式思维的干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人们常说:“思维定式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当没有人打破它时,所有人都按照那道轨迹轰隆隆向前直冲,一旦有人打破,众人才惊觉,啊,原来还有另一种想法,原来另一种想法如此简单,自己当初怎么就想不到?”有关思维定式导致的错误数不胜数,学生很难通过自查发现。比如口算题24×5,15×6,经常算错成24×5=100,15×6=80。再如判读题,出现“2千克铁比2000克木头重”这样的错误。还有解答题:“一位老师带85名学生去郊游,每顶帐篷最多能住6人,至少要搭多少顶帐篷?”学生没有把老师计算进去。在练习时,学生要么是数据没有用上,要么是把无效的条件算进去,或者是没有发现隐含的信息,这样就无法准确理解题目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定式思维,这样才能提高审题能力。

六、克服惰性,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高尔基说过:“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可见,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是不珍惜时间,克服人的惰性,就可能一事无成。小学数学学习中,遇到难题和新题,学生经常出现缺乏思考、不去认真读题、最后放弃做题的情况。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收集和整理例题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过程,就会逐渐形成解题的思路。再如,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保持课堂纪律,教师应当采取精神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还如,学生审题时,将题目的关键语句或者词语画出或者圈出,像“少一些,多得多,多一些,不正确”等词语,学生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就可以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了。思路清晰,审题能力自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自然提高了。

七、联系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身边的生活资源,这对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其实体育比赛中就有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我们到商店买东西也会用到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商家在计算利润时,也会用到数量关系:售出价-成本价=利润。如果能够熟悉这些数量关系,对大家的审题能力是有好处的。”在数学课堂上创设相应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如,在教学“认识千克和克”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增加学生对“千克”和“克”这两个单位的体验,调动学生对这个内容的审题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目的。八、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歌德说过:“经验是永久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增加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审题能力。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这个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一系列活动,认识什么是平均分,什么是分数单位,什么是几分之几。学生遇到分数相关的题目的时候,由于有动手操作的经验,对概念理解的审题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再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黄豆或者大米来量一量圆柱体的体积,通过实验来体会体积的大小关系,发现圆柱体的特点。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更清晰,审题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示范,经常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和审题,多讲授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当然,审题能力是要以知识储备为基础的,需要学生有好的习惯,好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好的学习毅力的支撑,所以,要有效提高解题能力,就要长期坚持去学习和积累。

作者:申英 单位: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