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时间:2022-10-17 10:41:24

摘要:将课程思政理念、方法运用到“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有效渠道。

关键词: 高校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的,旨在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所有教师、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学体系。[1]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重点、方法路径提出了具体要求。[3]“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以下简称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渠道,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提升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能力的重要职能。因此,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充分体现该课程属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效果的必然趋势。

课程思政建设对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

1.精准对标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智力支持。高校通过将课程思政的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2.切实提升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效果。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着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紧密,缺乏系统性、协同性等问题。课程思政,就是要深入挖掘并运用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构建精准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可以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者融为一体,达到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协同育人效果。

3.着力培育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党的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进入新时代,各种新经济形态层出不穷,大量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职业选择空间。同时,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缓就业”“懒就业”现象日益突显。高校要系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须更加注重过程性育人与价值引领。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现实困境

1.在课程思政目标上,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不到位。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相关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设置不到位的问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偏重知识、技能层面的讲授,忽略对学生态度、精神、价值观等方面的培育,课程思政的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提升。[4]2.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校本特色融入不够。目前,国内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大多是参考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理论整合而成,教学内容的本土化程度不够,与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度不高,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不到位,缺乏因校制宜、因材施教的内容设计与教学安排。

3.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不足。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通常情况下由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这些教师本职工作任务相对繁重,对课程思政方法的研究思考不够深入。同时,一些高校对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指导培训不到位,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相对薄弱,直接影响到课程思政育人作用的发挥。

4.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实施效果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从教师层面看,一些高校对于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目标达成度等缺乏明确的制度要求与考核评价体系;从学生层面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存在浅表化倾向,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忽略了对学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考核评价,从而导致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无法获得科学精准的衡量与反馈。

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实现路径,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育人效果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注重对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制定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的教学指南、课程标准、教学方案、教学课件和考核评价方案。高校应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逻辑起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主线,将成长成才教育、幸福人生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中。第一个层面是理论知识,包括自我探索(兴趣、性格、技能和价值观探索)、工作世界探索等;课程思政元素包含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长成才观教育。第二个层面是实践知识与技能,包括决策与行动探索,求职、简历及面试技巧等,课程思政元素包含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就业政策、创新创业教育、诚信教育等。第三个层面是人生理想与个人发展,包括学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规划等课程思政元素包含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等。

2.挖掘思政元素,凸显课程内容的校本特色。

高校在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时,既要深入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普遍规律,也要注重凸显课程内容的校本特色。高校应紧密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主要服务行业与服务地区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内容与教学方案,并将这些思政元素与各章节内容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高校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特点,从优秀校友的学习成长经历、典型事迹中刊中刊·高教挖掘隐性思政教育资源,建立“优秀校友案例资源库”,发挥校友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将时代精神、职业精神等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发展前景,规划未来的职业成长路径,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堪当大任的优秀人才。

3.强化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一是要切实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高校要通过组织教师定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师德师风专题培训等多种途径,持续提升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课程思政意识,引导激励广大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增强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要持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高校应制定并实施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行动计划,让教师明确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工作内容与方式方法。通过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会、示范课观摩、教学工作坊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持续提升课程思政能力。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成立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通过集体备课、课程思政优秀教案评选、课程思政优秀课堂展示、说课比赛、讲课比赛、联合申报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等形式,切实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整体能力与水平。

4.健全评价机制,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

在教师层面,要建立定量与定性评价、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教师自评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情况、育人效果等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评估的指标体系,并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奖励力度,将相关优秀成果纳入学校教学科研年度考核评价、评优表彰范围,从顶层设计、制度激励层面引导广大教师更为积极主动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协同育人效果。在学生层面,要以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构建“课前+课中+课后”过程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上课前,教师可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平台课程教学视频、课前思考题与作业等,要求学生提前开展自主学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设置“生涯幻游—遇见20年后的自己”、小组简历诊断等课堂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个人生涯规划的深入思考、相互启发、自觉践行。在课后,教师可积极创新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到重点用人单位走访调研、参与基层志愿服务,加深学生对国情、社情的深入了解;同时,组织开展生涯探索嘉年华活动、求职简历设计大赛等活动,鼓励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体验中科学规划未来发展道路,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素养,把个人职业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为科学评价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内容可分成两部分:一是过程性评价内容,教师可将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等纳入过程性考核评价;二是形成性评价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在价值观、就业观方面的发展情况,将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情况纳入考核评价指标。在考核方法方面,可以采用书面考核与口头答辩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让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等书面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让学生口头总结汇报自己的课程学习收获与实践感想,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业价值观等情况,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59-62.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5-28)[2022-08-30].

[4]祝军,陈慧洁,王乐.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优化设置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7(11):70-73.

作者:舒虹 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