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模板(10篇)

时间:2022-04-05 06:06:34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例1

1.中共一大至三大并未设立中央组织部。1921年7月召开中共一大时,由于全党只有50余名党员,5个地方党组织,选举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3人,由陈独秀任书记,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会议通过的第一个决议称“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大会”。这时在上海“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共产党合法的公开的劳动运动”[1]p7、29。担任主任的集中精力在领导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要推进组织工会工作。当时党务、党的组织发展工作主要由陈独秀直接负责,由李达协助与各地通信。即严格讲,的“组织主任”并非中央最早设立的组织部。中共召开二大制定出第一个,并未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立工作部门,只规定“推委员长一人总理党务及会计;其余委员协同委员长分掌政治、劳动、青年、妇女等运动”[1]p61。即二大后,并未成立中央组织部。因当时仅有195名党员,5个地方区执委会,工作量有限。党务包括党的组织工作完全由委员长陈独秀“总理”、主管。1923年6月召开中共三大时,全国党员增至420人,地方组织亦增多,修改增加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但仍规定“推委员长一人总理党务,其余委员协同委员长分掌职务”。三大制定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中执委员会“选举五人组织中央局”,“以中央执行委员会名义行使职权”。“选出委员长、秘书及会计”,委员长主持中央局与中央执委会议;“秘书负本党内外文书及通信及开会记录之责任,并管理本党文件”。“会计在中央督查之下,管理本党财政、行政。”[1]p121-122即中央的党务,党的组织工作分别由秘书与会计分担,仍然没有专人负责。由上可以看出,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在建党初期,对党务组织工作没有足够重视,存在着重宣传、工运,忽视党自身建设的现象。

2.1924年5月中共四届扩大执委会决定设立中央组织部。针对实行国共合作后革命运动迅速兴起、党内右倾思想日益发展、忽略党自身建设等问题,会上“中央局报告”,各区、地委报告,均把“组织”“党务”“党内组织”“本党情形”放在首位,表示了对党务的重视。会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强调正确“认识及巩固我们党的重要”,通过了相关决议。在《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中强调“必须使我们的党及其各个机关能有更明显的组织形式……在党务组织方面亦是如此”,提出“党的组织应当采取下列的形式及办法”,规定“中央及区亦应分设宣传、组织、工农等部分担责任”。“秘书兼组织部,组织部之下另有‘统计分配’及‘交通’的职务——‘交通’的职务便是发送秘密宣传品,组织群众大会及示威运动等。”[1]p197这是党中央最早也是第一次明确决定设立中央组织部,并规定其组成与工作。此后由中共中央局委员、秘书兼任中央组织部第一任部长。1924年11月1日,委员长陈独秀、秘书签发《中央通告第二十一号》,明确提出“党内组织为党的中心工作,一切对内对外发展,均与之有密切关系,前次扩大会议决议及中局迭次文告,均已再三讲过。……但是内部组织却未有明显的进步”。提出六点要求,如“小组及地方会应照例举行,不得间断”,“负责党部或组长,应规划工作,分配每个同志担负,训练各同志使成为真能行动的党员”;“委员会或组长,至少一星期向中央作报告一次,报告一星期内所做工作”等。[1]p233、234从中看出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确实重视了抓党的组织工作和自身建设,陈独秀也认为“党内组织为党的中心工作”,开始认真纠正党不管党现象。

3.中共四大五大后的中央组织部。1925年1月召开中共四大,通过组织问题决议称,“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新的中央须特别注意设立一有力的中央组织部,实际上真能指导地方之党的组织。”“党的组织部重要工作之一,现在就是设立一个能够普遍地传播党的印刷品之机关。”四大修改,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须互推总书记一人总理全国党务……其余委员协同总书记分掌党务”[1]p308、310、313。本来是当时中央组织部主管最合适人选,由于1924年12月因病回到长沙,未能出席四大,未再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四届一中全会选举出中央局委员5人:陈独秀、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总书记,并兼组织部主任。同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扩大执委会决议称,“现在中央的各部:组织、宣传……应当有确定的组织,他们相互之关系也要明确的规定。中央及区委书记应当尽可能范围不兼部务”[1]p407。但事实上,由陈独秀兼任的中央组织部,此后仍然没有专门做组织工作的干部和固定的办事地址。在全党迅速大发展的时期,中央组织部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正如后来陈独秀在五大报告中讲,“中央的工作做得最好的是宣传工作,做得最差的是组织工作”。“第四次代表大会以后,由我来主管组织部的工作。后来,组织部实际上已不存在了,因为不论是我还是其他人都没有在组织部里工作过”[2]p52。但1926年12月从广东秘密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兼中央军委委员。此后曾多次会见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中央党组织负责人汇报,并作指示。1927年5月中共五大选出中央委员会,五届一中全会选举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陈独秀继续当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蔡和森、为政治局常务委员。5月25日中央常委分工,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但实际上他并未做什么具体工作。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组织部

1.从八七会议到十一月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中央组织部。大革命失败后,在新军阀的残酷镇压屠杀下,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斗争。八七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选举瞿秋白、李、苏兆征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决定中央常委之下设立组织部等部、委、局。1927年8月9日,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李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杨匏安任秘书。19日又决定调湖南的陈佑魁来中央组织部任秘书,25日又改任叶文龙为组织部秘书,均未到职。9月23日,中央又决定改任罗亦农为中央组织部部长,庄文恭任秘书。10月18日因庄文恭未到职,又决定王若飞任组织部秘书,但王也未到职任事。[3]p58、59事实上1927年10月驻武汉的党中央组织部,并未能建立起固定组织,李与罗亦农亦未能做组织工作。10月,党中央机关从武汉迁至上海法租界,开始建立分散、秘密的地下工作机关。同年11月9、10两日召开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对中央机构进行改组。为适应地下斗争的新形势,中央实行常委集权,推选瞿秋白、苏兆征、李、、罗亦农为常委会委员,决定取消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等。在中央常委会之下设立中央组织局,其下设组织科、宣传科、军事科等。“为纯粹技术机关”,“科之主任无需执行委员兼任”。组织局主任先后罗亦农、,组织科科长汪泽楷。[4]p48、51

2.中共六大后的中央组织部。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苏联莫斯科召开。向大会作了组织问题报告,对全党党员与地方组织分布、数量讲得很详细,似由担任组织科科长的汪泽楷所提供。六大修改规定,“为处决党的各种特殊任务起见,各级党部委员会之下,得成立各部或委员会,如组织部”,“各部或各委员会隶属于党部委员会,受其指导而工作,并经过党委员会而实行自己的决议”[5]p37。7月20日,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决定,“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和秘书处直属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之下”,中央常务委员会秘书长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六大扩大了中央组织部的职权,规定中央组织部具有制定组织工作政策的职能;可以对全党组织工作制定决议、经由中央实行,而非单纯执行和技术性工作;设立部务会议性质的“组织会议”,设部长和相当于副部长负责经常工作的秘书和组织科。据黄玠然(黄文容)称,“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二九年间,我在中央组织部任组织科长”,“在负责中央组织部时,人少工作重,组织部只设有一个秘书和一个组织科。组织部的秘书先是余泽鸿,后是恽代英”[6]p6、8。“部里除了部长、秘书外,只有我和刘晋生(刘亚雄)、杨庆兰、彭砚耕等同志,总共不到十人。”“那时组织部的秘书是主持部里日常工作的领导同志,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部里的第二把手。”[7]p70据查1929年8月27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兼任中央军事部部长,调罗登贤到中央工作,“作中央组织部部长”,“恽代英到中央组织部(任秘书长)”[8]。同年春,在上海举办了中央干部训练班,由主持,恽代英为班主任,余泽鸿为副主任。由中央组织部与宣传部协同组织进行,轮训各省委干部。同年冬,武胡景任中央组织部干事。[9]1930年2月,李立三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9月召开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常委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同年12月,康生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陈铁铮(孔原)调任秘书。事实表明,中央组织部的自身建设的加强、内部机构的设置科学合理规范、任务与职权的明确执行,并逐步成为中央机关中最重要的、工作效能较强的工作部门,是在中央常委直接领导下取得的。通过历史地审视,我们可以认为,是中央组织部和中央组织工作的实际奠基人。

3.中共六届四中和五中全会后的中央组织部。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康生担任中共中央组织局主任兼中央组织部部长。2月,李竹声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部长[10]p113,秘书仍是陈铁铮(孔原),干事有陈原道、何子述、杨子烈(女)等。3月2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中央组织部部长参加常委会议。5月1日,中共中央听取组织部报告作出决议,决定“废除过去文件的指导方式,改用活的领导,必须建立完善的巡视制度……来加强对于各级党部的领导”。同时制定《中央巡视条例》,规定巡视员的职权是“中央对各地党部考察和指导工作的全权代表”[11]p274-281。同年9月下旬,中共临时中央成立,李竹声被指定为政治局委员,仍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秘书陈铁铮(孔原),干事有黄文杰、杨光华、林电岩等。1932年11月,陈铁铮(孔原)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1933年1月下旬,临时中央常委博古、、陈云等,由上海进入中央苏区瑞金,同中共苏区中央局合并,对外称“中共中央局”。原临时中央组织部从部长、秘书到工作人员仍然留在上海,改为中共上海中央局组织部。中共中央局组织部由原苏区中央局组织部改成,部长由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弼时担任,干事有邓颖超(女)、李等。据李称,“开始是中央组织部的干事,后来任弼时调到湘赣苏区去了,便任命我为中央组织部长,但我不管军队的组织工作,也不管白区的组织工作和其他苏区的组织工作。我只联系三个省委的工作”。“一九三三年下半年成立中央组织局,主任是我,成员有、陈云、王稼祥等同志,他们多数是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每一次开会的议程,除组织、宣传外,都是由提出,会议结论也由他作。重要问题博古也出席。”[12]p339-340此时,金维映(女)担任中央组织部组织科科长。

4.中央红军长征以后的中共中央组织部。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李担任军委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央机关各部门随军行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改组了中央。1月中旬,中央常委陈云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13]p1746月初,陈云被党中央派往上海恢复党的白区组织和工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针对和红军的企图,于8月19日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中央分工时,就中央组织部工作的重要性发言,指出‘组织部是一个很大的工作,地方工作、白区工作、红军中的组织工作都归组织部管’。会议经过讨论确定组织部由兼管,李为副。” [10]p259-260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北苏区。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李任中央组织部部长。[10]p271李称,“当时的中央组织部机构精简,只有一个部长和两个科:干部科和组织科。干部科长郭滴人,组织科长金维映,总共只有几个人。……组织科主要是参与和帮助当地的工、农、商、学、妇各界抗日救国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干部科管理中央党校的招生和毕业分配及其他干部的调配工作”。“中央组织部还负责打通对外联系的工作。”“一九三六年九月下旬,我离开了中央组织部。”后来知道,是博古任部长,郭洪涛任副部长。[12]p377、378、381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甘苏区后,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为博古,副部长为郭洪涛(1937年2月24日任命),秘书长为金维映(女),组织科科长为王观澜,干部科科长先后由乐少华、王鹤寿担任,地方科科长为刘锡五。随着环境稳定,迎接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到来,中央组织部的内部机构有了充实发展。

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组织部

1.抗日战争前期的中央组织部。1937年12月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增补刚从苏联回国到延安的王明、陈云、康生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陈云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13]p214李富春兼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秘书长邓洁,秘书处处长武竟天,组织科科长王观澜,干部科科长王鹤寿,地方科科长先后刘锡五、王德,统计科科长聂鸿钧,机要交通科科长王林,机要秘书贾政,组织部干部训练班主任陈云兼、副主任王德、总支书记先后胡嘉宾和陈曾固。1938年11月6日,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规定:“中央各部得指导下级党委各该部门的工作,但关于各种重要问题须经由书记处指导之。” “中央各部所拟定之重要文件、大纲及工作条例等,须经书记处批准后才能有效。”[14]p708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明文规定党中央各部可以向全党下级党委同一部门工作作决定发通知。1939年6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成立中央组织委员会,成员有陈云、王稼祥、李富春等。

2.中共中央组织部任务职权机构的规定。从1940年起,中央组织部曾先后多次向全党发出关于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工作的决定和通知。例如,1940年发出《各根据地党委组织部的工作条例》,8月14日发出《审查干部经验的初步总结》,8月17日发出《对内奸及不良分子的处理办法》,11月15日发出《叛徒自首分子及非叛变的自首分子的规定》,12月发出《对叛变及填写出狱手绩者处理的办法》,12月26日发出《审查党员的补充指示》,等等。[13]p287、288、293、294、300、3011941年8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中央机关组织与编制问题,决定成立中央组织委员会,以陈云、谭政、彭真、李富春、杨尚昆、、陈正人为委员,以陈云为主任 [13]p251,同时决定李富春不再兼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通过:“中组部的业务范围的规定,其任务是:调查研究党内干部的状况,熟悉、管理、配备、培养、提拔干部,调查研究党周围的非党干部及研究对非党干部的政策,指导与检查全党执行中央对于党内党外的干部政策;其职权:发出带指导性的文件、电报,经中央同意派遣相当于省委及区委委员以上的干部,统一管理中央与各地党部的干部调剂,总政治部在干部工作的政策原则上接受中央组织部之领导;其内部机构设置是:干部科、秘书处、中央党务委员会秘书处(七大前暂设在中组部);其部务会议成员是:陈云、王鹤寿、乐少华、武竟天、陈伯村、陈坦,记录为贾政。”[13]p331、332同年底,中央组织部认真进行精简机构,从五六十名干部减到13名干部,成为中央机关精兵简政的模范单位。据考证,在抗日相持阶段,中央组织部部长为陈云、副部长为李富春(1941年8月不再兼任),秘书处处长为武竟天、副处长为陈坦,组织科科长严朴,干部科科长先后为王鹤寿、杨尚奎、王鹤寿,地方科科长先后为王德、李华生,行政处处长栗再温。[15]p422

3.抗战后期中央组织部的变动。1943年3月1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决定陈云休养3个月,中央组织部的日常工作由王鹤寿负责管理,重要问题请示刘少奇处理。3月20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决定》,决定成立中央组织委员会,统一管理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务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民运工作委员会、中央研究局、海委等。委员为刘少奇、康生、王稼祥、陈云、、邓发、杨尚昆、任弼时。书记为刘少奇,副书记为康生,秘书为杨尚昆。[16]p3441944年3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陈云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由彭真。[13]p381此后,中央组织部秘书处处长为夏之栩(女),组织科科长为严朴,干部科科长为王鹤寿,地方科科长为李华生,行政处处长先后为袁克服、石新安。[15]p465

综上所述,抗战时期中央组织部的自身建设,内部机构的充实健全,任务与职权的切实执行,比以往更好地发挥了中央组织工作的主管工作部门的应有作用,是同部长陈云的领导分不开的。

4.中共七大后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央组织部的变动。1945年4月至6月召开中共七大,选出了新的中央领导。7月12日,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17]p611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至10月,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8]p1049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彭真赴东北工作。10月,中共中央决定安子文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兼干部处处长,主持中央组织部的日常工作。[18]p5621946年11月2日,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调饶漱石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部长。[19]p53但饶漱石并未到职,中央组织部仍由副部长安子文主持工作,秘书处处长先后为夏之栩(女)、贾震(1948年冬),干部处处长为安子文,副处长、处长廖志高,行政处处长王甫,干部材料研究室主任曹轶欧(女),材料室主任陶恒馥(女),中央党务委员会秘书夏之栩兼。[15]p5391947年3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从延安撤出后,中央组织部机关人员带文件等,由安子文率领转移至晋西北解放区临县三交镇。4月11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组织部归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领导。不久途经太行区,转至晋察冀解放区首府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5月上旬随中央工委进驻平山县西柏坡村。经查,中央组织部的文件“二十箱(干部结论及表格)”,“均集中交曾三保管,并由同志负责一切安全保障之责,暂时保存在同志处,以后听中央命令转移”[19]p158。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从陕北转移到平山西柏坡与中央工委会合,中央工委撤销,彭真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18]p3468月6日,中共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开会,安子文作党组织情况的汇报,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说:“今后从中央起,要加强组织部的工作,组织部要设组织处、干部处,编教材,订制度,明确支部干什么。” “要选择一批作风正派的干部送到华北局党校加以训练,毕业后作党务工作。”[19]p1581949年3月25日,中央组织部随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北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2]中共党史资料(3)[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3]党史研究(第三期)[J].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

[4]党史研究(第五期)[J].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

[5]中国共产党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党史资料丛刊(第一辑)[J].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7]回忆陈潭秋[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8]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卷)(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9]武胡景生平存疑问题探讨[J].党史文苑,2013(2)(学术版).

[10]年谱(上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1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12]回忆与研究(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13]陈云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1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

[15]中共中央机关历史演变考实[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16]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7册)[M].北京:出版社,1985.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例2

第一,我的经历和性格特点,适合做这项工作.

我于年考入云南工学院,在校期间,先后担任过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年作为优秀学生干部分配到部队.在部队期间,历任排长、指导员、教员、组织干事、干部干事等职,年转业到部里在调配处工作至今.在我17年的工作经历中,有12年从事干部业务工作.先后在团、师、军和省级干部部门从事任免、调配、转业安置和科技干部管理等工作.回顾走过的路,我认为自己在学生时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部队院校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在部队基层经历了艰苦的磨炼,在机关工作得到了全而的锻炼.通过组织上的关心帮助和同志们的言传身教,4是培养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二是有较强的敬业精冲;三是养成了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四是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从我的性格来看,一是为人诚实、正直,能与同志和睦相处;二是做事认真、严谨,遵循原则,讲求方法.

第二,我热爱这项工作.

对于从事干部工作,我曾经"三出三进",这既体现了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同时也说明我自己对从事干部工作的炽热之情.调配处的业务涉及到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综合性很强,很锻炼人,这将鞭策我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政策水平,增强综合协调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我个人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第三,我个人以为,能担当起这一岗位的责任.

一是较熟悉调配处工作业务,有从事这一业务工作的基础.干部综合调配处是组织部干部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从业务性质看,主要从事的是基础性的、全局性的、服务性的窗口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雷、要求高,容不得出半点差错.我长期从事干部工作,有多项干部业务工作经历,积累了较厚实的干部工作经验,特别是自年到部里工作以后,得到了同志们的传、帮、带,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熟悉了调配处的业务,在处里我主要承担干部交流、干部任免、干部培训以及师职转业干部的安置等具体工作.

二是有一定的文字综合能力.到部里工作以后,在处领导的指导下,先后起草了《云南与浙江互派干部挂职交流规划》、《滇沪干部交流合作的"九五"回顾和"十五"规划的思路与项目》和"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组织人事保证工作座谈会"会前会后的汇报材料,撰写了年、年度师职转业干部安置的工作总结(报中组部),完成了今年的"云南省省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各部委办厅局领导干部配置方案"等各种文字综合材料约巧万字.此外,''''还参与处内日常文稿的起草、修改和整理工作.

三是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参加工作以来,在部队基层先后担任过排长、指导员,在不同的政治机关从事过干部工作,尽管岗位多次变换,但都是从事具体的计划、组织和管理工作.年到部里工作以后,主要负责联系我省与中央17个部委、和京津沪等地干部交流的组织协调工作,先后组织23批共212名县乡党政主要领导赴省外培训.此外,还协助部处领导圆满完成了十几批中组部及上海、北京等地的调研组和考察团赴滇调研考察的接待工作.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组织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是有做好副职的思想素质和个人品质.作为一名副职,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支持、协助正职做好工作.我曾是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我的天职;我是一名党员,听从组织安排是我的职责.当然,摆正位置,不等于被动的服从和执行,而是在处长的带领下,在创新上思考,在务实上着力,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例3

对于这次竞争上岗,我的态度是:坚决拥护、认真对待、积极参与、虚心学习.我叫,今年38岁.我竞争的职位是干部综合调配处副处长或干部三处副处长,主要竞争调配处副处长职位.我选择这一职位,原因有3点:

第一,我的经历和性格特点,适合做这项工作.

我于年考入工学院,在校期间,先后担任过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年作为优秀学生干部分配到部队.在部队期间,历任排长、指导员、教员、组织干事、干部干事等职,年转业到部里在调配处工作至今.在我17年的工作经历中,有12年从事干部业务工作.先后在团、师、军和省级干部部门从事任免、调配、转业安置和科技干部管理等工作.回顾走过的路,我认为自己在学生时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部队院校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在部队基层经历了艰苦的磨炼,在机关工作得到了全而的锻炼.通过组织上的关心帮助和同志们的言传身教,4是培养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二是有较强的敬业精冲;三是养成了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四是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从我的性格来看,一是为人诚实、正直,能与同志和睦相处;二是做事认真、严谨,遵循原则,讲求方法.

第二,我热爱这项工作.

对于从事干部工作,我曾经"三出三进",这既体现了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同时也说明我自己对从事干部工作的炽热之情.调配处的业务涉及到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综合性很强,很锻炼人,这将鞭策我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政策水平,增强综合协调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我个人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第三,我个人以为,能担当起这一岗位的责任.

一是较熟悉调配处工作业务,有从事这一业务工作的基础.干部综合调配处是组织部干部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从业务性质看,主要从事的是基础性的、全局性的、服务性的窗口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雷、要求高,容不得出半点差错.我长期从事干部工作,有多项干部业务工作经历,积累了较厚实的干部工作经验,特别是自年到部里工作以后,得到了同志们的传、帮、带,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熟悉了调配处的业务,在处里我主要承担干部交流、干部任免、干部培训以及师职转业干部的安置等具体工作.

二是有一定的文字综合能力.到部里工作以后,在处领导的指导下,先后起草了《与互派干部挂职交流规划》、《干部交流合作的"九五"回顾和"十五"规划的思路与项目》和"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组织人事保证工作座谈会"会前会后的汇报材料,撰写了年、年度师职转业干部安置的工作总结(报中组部),完成了今年的"云南省省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各部委办厅局领导干部配置方案"等各种文字综合材料约巧万字.此外,''''还参与处内日常文稿的起草、修改和整理工作.

三是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参加工作以来,在部队基层先后担任过排长、指导员,在不同的政治机关从事过干部工作,尽管岗位多次变换,但都是从事具体的计划、组织和管理工作.年到部里工作以后,主要负责联系我省与中央17个部委、和京津沪等地干部交流的组织协调工作,先后组织23批共212名县乡党政主要领导赴省外培训.此外,还协助部处领导圆满完成了十几批中组部及上海、北京等地的调研组和考察团赴滇调研考察的接待工作.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组织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是有做好副职的思想素质和个人品质.作为一名副职,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支持、协助正职做好工作.我曾是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我的天职;我是一名党员,听从组织安排是我的职责.当然,摆正位置,不等于被动的服从和执行,而是在处长的带领下,在创新上思考,在务实上着力,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一位哲学家说过,"倘若船帆遇不到风,充其量只是诀普通的帆布."正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春风,使我鼓起匆气站在今天的演讲台上,接受组织和同志们的挑选.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例4

第一,我的经历和性格特点,适合做这项工作。

我于年考入工学院,在校期间,先后担任过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年作为优秀学生干部分配到部队。在部队期间,历任排长、指导员、教员、组织干事、干部干事等职,年转业到部里在调配处工作至今。在我17年的工作经历中,有12年从事干部业务工作。先后在团、师、军和省级干部部门从事任免、调配、转业安置和科技干部管理等工作。回顾走过的路,我认为自己在学生时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部队院校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在部队基层经历了艰苦的磨炼,在机关工作得到了全而的锻炼。通过组织上的关心帮助和同志们的言传身教,4是培养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二是有较强的敬业精冲;三是养成了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四是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从我的性格来看,一是为人诚实、正直,能与同志和睦相处;二是做事认真、严谨,遵循原则,讲求方法。

第二,我热爱这项工作。

对于从事干部工作,我曾经"三出三进",这既体现了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同时也说明我自己对从事干部工作的炽热之情。调配处的业务涉及到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综合性很强,很锻炼人,这将鞭策我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政策水平,增强综合协调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我个人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第三,我个人以为,能担当起这一岗位的责任。

一是较熟悉调配处工作业务,有从事这一业务工作的基础。干部综合调配处是组织部干部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从业务性质看,主要从事的是基础性的、全局性的、服务性的窗口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雷、要求高,容不得出半点差错。我长期从事干部工作,有多项干部业务工作经历,积累了较厚实的干部工作经验,特别是自年到部里工作以后,得到了同志们的传、帮、带,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熟悉了调配处的业务,在处里我主要承担干部交流、干部任免、干部培训以及师职转业干部的安置等具体工作。

二是有一定的文字综合能力。到部里工作以后,在处领导的指导下,先后起草了《与互派干部挂职交流规划》、《滇沪干部交流合作的"九五"回顾和"十五"规划的思路与项目》和"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组织人事保证工作座谈会"会前会后的汇报材料,撰写了年、年度师职转业干部安置的工作总结(报中组部),完成了今年的"省省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各部委办厅局领导干部配置方案"等各种文字综合材料约巧万字。此外,''''还参与处内日常文稿的起草、修改和整理工作。

三是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参加工作以来,在部队基层先后担任过排长、指导员,在不同的政治机关从事过干部工作,尽管岗位多次变换,但都是从事具体的计划、组织和管理工作。年到部里工作以后,主要负责联系我省与中央17个部委、和京津沪等地干部交流的组织协调工作,先后组织23批共212名县乡党政主要领导赴省外培训。此外,还协助部处领导圆满完成了十几批中组部及等地的调研组和考察团赴滇调研考察的接待工作。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组织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是有做好副职的思想素质和个人品质。作为一名副职,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支持、协助正职做好工作。我曾是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我的天职;我是一名党员,听从组织安排是我的职责。当然,摆正位置,不等于被动的服从和执行,而是在处长的带领下,在创新上思考,在务实上着力,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例5

经调查和分析,本工程可能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如下:

(1) 高空坠落 施工全过程未经许可随意拆改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

(2) 坍塌事故 地基与基础工程,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降水工程中,基坑支护不到位,挖土过程土体产生裂缝

(3) 降水 排水沟组织排水,水泵抽水

(4) 触电事故 生活区、现场临时用电生活区、施工区私拉乱接电线,现场缺乏专业电工,外电与设施设备之间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且无有效防护措施

(5) 机械伤害事故 起重吊装机械设备中使用的起重钢丝断丝磨损锈蚀超标未及时更换,各类施工机械不及时维修,违章操作

(6) 火灾事故 施工全过程动火作业无专人监护,违章作业

(7) 食物中毒 不当饮食或人为造成引起的食物中毒

(8) 社会暴动 不法分子进入施工现场

应急处理工作原则:

本预案作为项目部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行为规则。应急处理工作规则包括:项目部统一领导指挥原则;分级分部门负责,协调一致原则;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原则。

二、 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职责的分工

(一) 成立办事处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其主要任务是对项目现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调动、统一指挥、协调作战、必要时协调当地民兵参加抢险、共同完成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任务。

(二) 项目部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组成:

总指挥:__

副指挥:__

应急救援组组长:__

应急救援组成员:__ __ __ __ __

工地值班负责人 电话

应急岗位职责:

(1)火灾事故

①指挥员职责:

a.正确组织指挥其他责任分工小组,有效展开工作和组织人员的调配。

b.分析火势发展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c.根据救人、疏散物资和灭火等具体任务的需要,有计划、适时、准确地向火场调集灭火力量。

d.组织好本单位义务消防队与公安消防部门协同作战,紧密配合。

e.对火灾危险性大、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政治影响大的重点部位制定灭火计划。

f.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

②疏散引导职责:

a.针对单位或场所的人员情况对人员、物资进行疏散。

b.疏散引导人员要明确任务,合理分工,落实具体的疏散措施。

c.明确安全出口、疏散标志,根据火灾发生的不同部位组织不同的疏散路线。

③灭火行动职责:

a.熟悉掌握本单位的消防道路、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并达到熟练使用。

b.在较短时间内到达火警地点,迅速有效扑灭火灾或援助消防控制火势和扑灭火灾以减少火灾的职责。

c.加强平时的灭火技术训练,掌握灭火方法,针对不同的物资分别采用窒息法、冷却法、隔离法、抑制法有效扑灭火灾。

④安全防护救护职责:

a.贯彻执行救人重于灭火的原则,组织人力和工具尽早尽快的将被困人员抢救出来。

b.掌握寻人方法和火场救人的道路。

c.在救护时要准、稳、果断勇敢,确保安全。

d.以最快的速度将救出的伤员护送到附近医院。

⑤通讯联络职责:

a.发现火灾后迅速拨打119报警。

b.说明火灾燃烧类型,火势大小。

c.说明报警人的姓名、单位及电话号码。

d.报警时候说明火灾地点的单位。

e.报警后迅速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火场道路。

(2)食物中毒

①总指挥职责:

a.负责应急救援人员的分工与调配。

b.根据中毒情况,向公司领导和综合管理部报告。

c.调查发病原因、落实发病人数。

d.向所在地区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②指挥职责:

a.落实病人的隔离措施。

b.负责污染物的卫生消毒。

c.拨打急救中心电话。

d.现场救护。

e.协助总指挥进行工作。

(3)非伤亡性工程事故

①指挥长职责:

负责现场勘察,召集队伍,调动资源,下达任务。

②副指挥长职责

负责制订抢修方案,解决抢修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向指挥长提出资源计划,受指挥长的指挥。

③救护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救护,受副指挥长的指挥。

成员:负责对受伤人员的救护,及时送医院,受本组组长的指挥。

④工程抢修组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人员、重要物资及时、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组织实施工程抢险方案,受指挥长的指挥。

成员:负责组织人员、重要物资及时、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组织实施工程抢险方案,受组长的指挥。

⑤外协组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联系社会的救助,协调外援的抢修工作,受副指挥长指挥。

成员:负责联系社会的救助,协调外援的抢修工作,受本组组长指挥。

⑥物资组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抢修机具、材料的调配,受指挥长的指挥。

成员:负责抢修机具、材料的调配,受本组组长的 指挥。

(4)伤亡事故(高坠、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等)

①总指挥职责:准确掌握事故动态,正确指挥抢险队伍,控制事故蔓延发展。

②指挥职责:快速反映,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向指挥汇报,并协助指挥抢险。

③现场疏导员职责:及时、稳妥地疏散现场人员,正确快速地引导救护车辆。

④现场救护队职责:加强日常演练,发生紧急情况快速到位,对伤员正确施救。

⑤救援、运输队职责: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地运送伤员和救援物资、及时投人救援抢险。

⑥通讯联络员职责:快速将事故情况向总指挥汇报,及时联络救援人员、车辆和物资。

⑦现场保护队职责: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到达制订位置,严密保护事故现场。

(5)突发传染病

①指挥员职责

a.负责应急救援人员的分工与调配。

b.根据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向公司领导和综合管理部报告疫情。

c.调查发病原因、落实发病人数。

d.向所在地区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疫情。

②卫生员职责:

a. 落实病人的隔离措施。

b. 负责污染物的卫生消毒。

③联络员职责:

a. 保持通讯系统通畅,做好通讯记录。

b. 负责与各级领导和地区卫生防疫部门的联系。

(6)机械事故:

①应急小组组长职责:

a.准确掌握事故动态,正确制订抢险方案,执行有效处理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发展。

b.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c.保护事故现场。

②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

③成员:执行组长、副组长命令。

(7)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或其他情况

①指挥长职责:

负责下达发出警报、抢修令,召集抢修队,动员全体人员进行抢救、抢险工作。

②副指挥长职责:

负责协助指挥长掌握灾情情况,密切关注灾害的发展趋势,提供抢修方案,提出建议,受指挥长指挥。

③物资组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抢修机具、材料的调配,受本组组长指挥。

成员:负责抢修机具、材料的调配,受本组组长指挥。

④外协组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联系社会的援助,协调外援的抢险工作,受副指挥长指挥。

成员:负责联系社会的援助,协调外援的协调工作,受本组组长指挥。

⑤救护组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救护,受副指挥长指挥。

成员:负责对受伤人员的救护,受本组组长指挥。

应急指挥部的职责:

1.决定所发生的事故是否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2.组建项目部应急处理队伍,组织实施救援。督促检查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

3.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和应急救援行动,现场紧急处置突发事故,必要时请求有关部门支持。

4.组织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事故应急处理经验教训。

5.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6.制定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

三、 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一) 事故报告程序

向项目部和有关部门报告的程序:

(1)项目工地发生突发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将事故概况5分钟内报告项目部应急处理指挥部

(2)事故报告内容要简洁明了,讲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事故原因、初步判断等情况。

(二) 项目部应急处理指挥部电话 __

(三)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突然发生事故后,项目部值班人员应立即向指挥部汇报,指挥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同时,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求助与公安、消防、医院等部门实施救援。

(1)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在接到命令后赶赴现场,首先应立即救护受伤人员,解救火灾、爆炸现场被困人员和垮塌物、车辆被压人员及落水人员。救助受伤人员,离开现场,及时送往医院救治。(2)采取措施制止事故的蔓延扩大,防止二次伤害防止残留危险品的燃烧爆炸。

(3)对火灾现场根据可燃物、易燃物化学物理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喜事易燃易爆,易中毒气体。

(4)认真保护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如为抢救伤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四、 善后处理程序

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与要求

1. 处理事项:

(1)防止发生二次伤害

(2)保护好现场

(3)防止无关人员入内。

2. 事故调查组的要求:

(1)查明事故原因,开展物证事实材料和证人材料搜集、进行现场摄影、绘制事故图

(2)提出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对策

(3)建立抢救伤员的绿色通道,保证对受伤人员及时抢救治疗

(4)对遇难者进行善后处理,对家属进行安抚。

五、 资金筹措

为确保突发安全事故抢救和善后工作的资金需要,项目部财务在突发安全事故侯及时调拨救援资金和善后处理费。事故终结后,由事故发生的责任单位负责偿还。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例6

经调查和分析,本工程可能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如下:

(1)高空坠落施工全过程未经许可随意拆改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

(2)坍塌事故地基与基础工程,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降水工程中,基坑支护不到位,挖土过程土体产生裂缝

(3)降水排水沟组织排水,水泵抽水

(4)触电事故生活区、现场临时用电生活区、施工区私拉乱接电线,现场缺乏专业电工,外电与设施设备之间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且无有效防护措施

(5)机械伤害事故起重吊装机械设备中使用的起重钢丝断丝磨损锈蚀超标未及时更换,各类施工机械不及时维修,违章操作

(6)火灾事故施工全过程动火作业无专人监护,违章作业

(7)食物中毒不当饮食或人为造成引起的食物中毒

(8)社会暴动不法分子进入施工现场

应急处理工作原则:

本预案作为项目部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行为规则。应急处理工作规则包括:项目部统一领导指挥原则;分级分部门负责,协调一致原则;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原则。

二、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职责的分工

(一)成立办事处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其主要任务是对项目现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调动、统一指挥、协调作战、必要时协调当地民兵参加抢险、共同完成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任务。

(二)项目部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组成:

总指挥:

副指挥:

应急救援组组长:

应急救援组成员:

工地值班负责人电话

应急岗位职责:

(1)火灾事故

①指挥员职责:

a.正确组织指挥其他责任分工小组,有效展开工作和组织人员的调配。

b.分析火势发展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c.根据救人、疏散物资和灭火等具体任务的需要,有计划、适时、准确地向火场调集灭火力量。

d.组织好本单位义务消防队与公安消防部门协同作战,紧密配合。

e.对火灾危险性大、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政治影响大的重点部位制定灭火计划。

f.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

②疏散引导职责:

a.针对单位或场所的人员情况对人员、物资进行疏散。

b.疏散引导人员要明确任务,合理分工,落实具体的疏散措施。

c.明确安全出口、疏散标志,根据火灾发生的不同部位组织不同的疏散路线。

③灭火行动职责:

a.熟悉掌握本单位的消防道路、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并达到熟练使用。

b.在较短时间内到达火警地点,迅速有效扑灭火灾或援助消防控制火势和扑灭火灾以减少火灾的职责。

c.加强平时的灭火技术训练,掌握灭火方法,针对不同的物资分别采用窒息法、冷却法、隔离法、抑制法有效扑灭火灾。

④安全防护救护职责:

a.贯彻执行救人重于灭火的原则,组织人力和工具尽早尽快的将被困人员抢救出来。

b.掌握寻人方法和火场救人的道路。

c.在救护时要准、稳、果断勇敢,确保安全。

d.以最快的速度将救出的伤员护送到附近医院。

⑤通讯联络职责:

a.发现火灾后迅速拨打119报警。

b.说明火灾燃烧类型,火势大小。

c.说明报警人的姓名、单位及电话号码。

d.报警时候说明火灾地点的单位。

e.报警后迅速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火场道路。

(2)食物中毒

①总指挥职责:

a.负责应急救援人员的分工与调配。

b.根据中毒情况,向公司领导和综合管理部报告。

c.调查发病原因、落实发病人数。

d.向所在地区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②指挥职责:

a.落实病人的隔离措施。

b.负责污染物的卫生消毒。

c.拨打急救中心电话。

d.现场救护。

e.协助总指挥进行工作。

(3)非伤亡性工程事故

①指挥长职责:

负责现场勘察,召集队伍,调动资源,下达任务。

②副指挥长职责

负责制订抢修方案,解决抢修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向指挥长提出资源计划,受指挥长的指挥。

③救护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救护,受副指挥长的指挥。

成员:负责对受伤人员的救护,及时送医院,受本组组长的指挥。

④工程抢修组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人员、重要物资及时、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组织实施工程抢险方案,受指挥长的指挥。

成员:负责组织人员、重要物资及时、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组织实施工程抢险方案,受组长的指挥。

⑤外协组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联系社会的救助,协调外援的抢修工作,受副指挥长指挥。

成员:负责联系社会的救助,协调外援的抢修工作,受本组组长指挥。

⑥物资组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抢修机具、材料的调配,受指挥长的指挥。

成员:负责抢修机具、材料的调配,受本组组长的指挥。

(4)伤亡事故(高坠、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火灾等)

①总指挥职责:准确掌握事故动态,正确指挥抢险队伍,控制事故蔓延发展。

②指挥职责:快速反映,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向指挥汇报,并协助指挥抢险。

③现场疏导员职责:及时、稳妥地疏散现场人员,正确快速地引导救护车辆。

④现场救护队职责:加强日常演练,发生紧急情况快速到位,对伤员正确施救。

⑤救援、运输队职责: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地运送伤员和救援物资、及时投人救援抢险。

⑥通讯联络员职责:快速将事故情况向总指挥汇报,及时联络救援人员、车辆和物资。

⑦现场保护队职责: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到达制订位置,严密保护事故现场。

(5)突发传染病

①指挥员职责

a.负责应急救援人员的分工与调配。

b.根据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向公司领导和综合管理部报告疫情。

c.调查发病原因、落实发病人数。

d.向所在地区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疫情。

②卫生员职责:

a.落实病人的隔离措施。

b.负责污染物的卫生消毒。

③联络员职责:

a.保持通讯系统通畅,做好通讯记录。

b.负责与各级领导和地区卫生防疫部门的联系。

(6)机械事故:

①应急小组组长职责:

a.准确掌握事故动态,正确制订抢险方案,执行有效处理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发展。

b.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c.保护事故现场。

②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

③成员:执行组长、副组长命令。

(7)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或其他情况

①指挥长职责:

负责下达发出警报、抢修令,召集抢修队,动员全体人员进行抢救、抢险工作。

②副指挥长职责:

负责协助指挥长掌握灾情情况,密切关注灾害的发展趋势,提供抢修方案,提出建议,受指挥长指挥。

③物资组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抢修机具、材料的调配,受本组组长指挥。

成员:负责抢修机具、材料的调配,受本组组长指挥。

④外协组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联系社会的援助,协调外援的抢险工作,受副指挥长指挥。

成员:负责联系社会的援助,协调外援的协调工作,受本组组长指挥。

⑤救护组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救护,受副指挥长指挥。

成员:负责对受伤人员的救护,受本组组长指挥。

应急指挥部的职责:

1.决定所发生的事故是否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2.组建项目部应急处理队伍,组织实施救援。督促检查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

3.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和应急救援行动,现场紧急处置突发事故,必要时请求有关部门支持。

4.组织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事故应急处理经验教训。

5.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6.制定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

三、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一)事故报告程序

向项目部和有关部门报告的程序:

(1)项目工地发生突发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将事故概况5分钟内报告项目部应急处理指挥部

(2)事故报告内容要简洁明了,讲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事故原因、初步判断等情况。

(二)项目部应急处理指挥部电话

(三)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突然发生事故后,项目部值班人员应立即向指挥部汇报,指挥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同时,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求助与公安、消防、医院等部门实施救援。

(1)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在接到命令后赶赴现场,首先应立即救护受伤人员,解救火灾、爆炸现场被困人员和垮塌物、车辆被压人员及落水人员。救助受伤人员,离开现场,及时送往医院救治。(2)采取措施制止事故的蔓延扩大,防止二次伤害防止残留危险品的燃烧爆炸。

(3)对火灾现场根据可燃物、易燃物化学物理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喜事易燃易爆,易中毒气体。

(4)认真保护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如为抢救伤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四、善后处理程序

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与要求

1.处理事项:

(1)防止发生二次伤害

(2)保护好现场

(3)防止无关人员入内。

2.事故调查组的要求:

(1)查明事故原因,开展物证事实材料和证人材料搜集、进行现场摄影、绘制事故图

(2)提出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对策

(3)建立抢救伤员的绿色通道,保证对受伤人员及时抢救治疗

(4)对遇难者进行善后处理,对家属进行安抚。

五、资金筹措

为确保突发安全事故抢救和善后工作的资金需要,项目部财务在突发安全事故侯及时调拨救援资金和善后处理费。事故终结后,由事故发生的责任单位负责偿还。

六、应急处理预案工作要求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例7

按照局统一部署,我司紧密结合办事处实际,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组织召开党建廉政工作会议。2月27日,我司组织召开了驻京办事处党建廉政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2005年党建廉政工作,对20**年的党建及反腐败工作进行了部署。高翔副局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并对如何做好20**年的党建廉政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次会议的召开,为各驻京办事处正确面对当前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文件精神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督促指导各办事处党组织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为推动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活动,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的安排意见》,转发了学书记七一讲话和《文选》的安排,及时传达了十六届六中全会、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开展了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组织办事处党员参加了国管局组织的专题辅导报告、社会主义荣辱观报告会、纪念建党85周年庆祝大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征文以及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书画摄影展览等活动。督促指导各办事处党组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特点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三是突出重点,认真抓了驻京办事处领导干部和党务干部的学习培训。为了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坚持分级管理、突出重点的原则,先后组织了多种理论学习培训班。其中,3月29日至30日举办了一期驻京办事处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培训班,6月中下旬举办了两期驻京办事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班,11月2日至3日举办了一期党务工作学习班,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员达200多人次。在这些培训班上,重点学习了原文和同志重要讲话,学习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当前形势、党风廉政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本党务知识等专题辅导,交流了对防止和解决驻京办事处不正之风等问

题及有关业务工作的意见,专题研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办事处管理等问题,增强了做好办事处管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认真抓好以“制度建设、督促检查、工作指导、业务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行政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成了各驻京办事处制度汇编工作。为了促进各省区市政府驻京办事处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建立健全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我司在收集、汇总、整理各办事处现有制度、办法的基础上,编印了《各省区市驻京办事处制度汇编》。为各驻京办事处之间相互交流、加强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认真抓了《机关国内公务接待规定》及有关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为了抓好《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国内公务接待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贯彻落实,11月30至12月1日,我司组织了一期驻京办事处接待处长学习班。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温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学习了华建敏秘书长、焦焕成副秘书长在国内公务接待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公务礼仪有关知识,交流了公务接待工作经验和做法,为全面贯彻落实《规定》奠定了基础。三是推进有关办事处做好“两会”和“中非论坛”期间的交通安全工作。为做好“两会”和“中非论坛”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北京市的有关要求,向各省区市政府驻京办事处下发了《关于做好“两会”期间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办事处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认真制定“两会”和“中非论坛”期间交通安全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按照《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管理办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维护首都交通秩序做好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切实做好本单位的交通安全管理,为确保“两会”的顺利召开,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四是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工作。根据局领导的批示,向各驻京办事处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5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办事处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切实有效措施,抓好本单位的资源节约

工作。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各省区市政府驻京办事处范围内广泛宣传中央和国家有关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日常节能知识,举办了各省区市政府驻京办事处节能知识竞赛,共有32个办事处的95名同志参加了竞赛。通过举办节能知识竞赛,为各办事处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工作,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办事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五是根据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20**年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中央国家机关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夏季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开展食品卫生与安全大检查的通知》精神,在各办事处积极开展了“食品卫生与安全大检查”。通过检查,加强了各驻京办事处夏季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工作,强化了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监督机制,规范了内部食堂食品生产的行为和程序,有力地推动了各驻京办事处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六是向各办事处印发了《关于转发〈中央国家机关及全国人大机关会议定点场所招标公告〉的通知》,指导有关办事处完成了中央国家机关会议定点招标工作,共有9个办事处所属宾馆、大厦参加了招标,中标7个。七是举办了各省区市驻京办事处办公室主任培训班。为加强各省区市驻京办事处干部队伍建设,举办了各驻京办事处办公室主任培训班,邀请国家人事部、国家保密局和国管局有关负责同志,就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公务员法》等内容进行培训。共有来自44个办事处的50多名同志参加了此次培训班。由于本次培训班时间安排紧凑,内容设计合理,讲座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较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八是组织了各省区市驻京办事处“迎春杯”乒乓球比赛。4月20日,我司举办各省区市政府驻京办事处第一届“迎春杯”乒乓球比赛,共有37个驻京办事处代表队的156名选手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是我司近年来组织活动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领导干部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在各驻京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本次比赛获得圆满成功。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按照建立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要求,制定了《关于直属党组织日常工作量化考评的暂行办法》、《关于加强驻京办事处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办法》、《驻京办事处管理司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意见》、《驻京办事处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则》等制度,修订了《驻京办事处管理司党委工作规则》和《驻京办事处流动党员管理暂行办法》,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根据党组织机构设置和编制调整情况,深入部分办事处做好换届工作指导,督促任期届满的党组织按时做好换届工作。一年来,共批复10个党组织完成换届工作、6个党组织增补书记或委员、4个党组织延期换届、2个办事处成立党委,较好地保证了基层党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三是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计划,举办了党的发展对象培训班,对15个单位的45名党的发展对象进行了培训,切实加强了对党员发展对象的教育培养,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做好发展党员的谈话等工作,全年共审批接收预备党员44名、预备党员转正41名。四是抓好日常党建工作。按照局机关党委的统一部署,认真抓了国管局第十四届党代会代表选举等有关工作,选举并组织65名代表出席中共国管局机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配合局机关党委,组织驻京办事处党组织参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征文活动;部署了党的十七大代表候选人推荐提名和选举中央国家机关党代表会议代表的工作;完成了党内统计报送工作。

四、加强协调,认真做好“三证”办理及各项服务工作

为了更好地履行我司承担的部分行政职能,为各驻京办事处提供优质服务。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做好“三证”清理工作,进一步理顺关系和“三证”办理秩序。工作户口、工作居住证、干部医疗证(简称三证)是我司为各驻京办事处承办的几项主要行政工作。此次清理工作共涉及52个办事处的790余人次,其中,工作户口47家484人次,干部医疗证28家173余人次,工作居住证22家133余人次。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清理工作,编制了《驻京办事处“三证”

情况统计表》,初步掌握了“三证”办理情况的底数,为推进“三证”办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做好清理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协调与北京市公安局、人事局和卫生部保健局等对口单位之间的关系,逐步理顺“三证”办理秩序,确保了“三证”办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一年来,共为各驻京办事处办理工作户口24人次;工作居住证101人次(其中新办证件38人次,续签63人次);医疗证20人次(其中新办16人次,旧证注册4人次)。二是做好各驻京办事处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换发工作。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换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管财[20**]128号)规定,起草并向各办事处印发了《关于驻京办事处换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换证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承担了大量的审核把关和咨询服务工作。三是摘编印发了驻京办事处行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在认真疏理20**年各驻京办事处的行政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摘编了部分办事处的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并通过工作简报的形式下发各办事处,较好地促进了各驻京办事处之间的工作交流、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经验互鉴、优势互补。四是对各省区市政府驻京办事处机构编制情况进行了汇总统计。起草并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寄发了《关于各省区市政府驻京办事处编制情况的复函》,积极加强与各办事处及其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五是完成了《各省区市驻京办事处联络表》和《各省区市政府驻京办事处通讯录》的编制工作,为办事处之间加强联系、开展工作提供了方便。

五、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为贯彻落实中纪委六次全会和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抓了办事处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是按照中纪委《中央和国家机关贯彻落实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的分工意见》中关于“防止和解决一些地方和企业驻京办事机构存在的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的要求,督促各办事处抓紧制定“防止和解决驻京办事处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的具体措施,从制度上解决问题,规范行为;二是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向各驻京办事处印发了《关于驻京办事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督促及指导;三是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学习班等形式,督

促驻京办事处党组织负责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做出表率;四是通过调研工作,专门听取各办事处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情况,做到教育和监督工作的经常化,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制落实实处。

六、认真抓了精神文明创建和团组织建设工作

一是按照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协调领导小组的要求,对驻京办事处20**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部署,指导各办事处党组织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驻京办事处良好窗口形象,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完善内部制度和工作标准,推动驻京办事处精神文明的创建水平。经过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考核评比,湖北驻京办事处荣获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河南、浙江驻京办事处,广西驻京办事处所属广西大厦、山东驻京办事处所属泰山饭店、驻京办事处及所属大厦保持了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荣誉;河南、浙江驻京办事处,广西驻京办事处所属广西大厦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团组织建设,指导广西、广东和成都等驻京办事处团组织完成团组织换届选举,批复山西、成都等团组织增补团干部,为办事处基层团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强化了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三是认真抓了团员青年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主题团日活动,举办了一期团干部理论学习班,督促基层团组织认真组织学习“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和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团员青年代表参观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和“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精品展”,参观了河南、广西、湖北、广州等办事处先进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促进了各办事处团组织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横向交流,提高了团员青年的思想认识水平。四是为丰富办事处文化体育生活,举办了驻京办事处秋季男子篮球比赛,共有12支代表队的近150名同志参加了比赛,展示了驻京办事处团员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例8

态度是:坚决拥护、认真对待、积极参与、虚心学习.叫,对于这次竞争上岗.今年岁.竞争的职位是干部综合调配处副处长或干部三处副处长,主要竞争调配处副处长职位.选择这一职位,原因有3点:

第一.适合做这项工作.

校期间,于年考入工学院.先后担任过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年作为优秀学生干部分配到部队.部队期间,历任排长、指导员、教员、组织干事、干部干事等职,年转业到部里在调配处工作至今.17年的工作经历中,有12年从事干部业务工作.先后在团、师、军和省级干部部门从事任免、调配、转业安排和科技干部管理等工作.回顾走过的路,认为自己在学生时代受到良好的教育,部队院校接受了严格的训练,部队基层经历了艰苦的磨炼,机关工作得到全而的锻炼.通过组织上的关心协助和同志们言传身教,4培养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二是有较强的敬业精冲;三是养成了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四是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从我性格来看,一是为人老实、正直,能与同志和睦相处;二是做事认真、严谨,遵循原则,讲求方法.

第二

曾经"三出三进",对于从事干部工作.这既体现了组织上对我信任,同时也说明我自己对从事干部工作的火热之情.调配处的业务涉及到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综合性很强,很锻炼人,这将鞭策我不时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政策水平,增强综合协调处置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我个人的生长是大有好处的.

第三.能担当起这一岗位的责任.

一是较熟悉调配处工作业务.主要从事的基础性的全局性的服务性的窗口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雷、要求高,容不得出半点差错.临时从事干部工作,有多项干部业务工作经历,积累了较

特别是自年到部里工作以后,厚实的干部工作经验.得到同志们传、帮、带,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熟悉了调配处的业务,处里我主要承担干部交流、干部任免、干部培训以及师职转业干部的安排等具体工作.

二是有一定的文字综合能力.部里工作以后.先后起草了与互派干部挂职交流规划》干部交流合作的"九五"回顾和"十五"规划的思路与项目》和"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组织人事保证工作座谈会"会前会后的汇报资料,撰写了年、年度师职转业干部安顿的工作总结(报中组部),完成了今年的"省省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各部委办厅局领导干部配置方案"等各种文字综合资料约巧万字.此外,''''还参与处内日常文稿的起草、修改和整理工作.

三是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参与工作以来.不同的政治机关从事过干部工作,尽管岗位多次变换,但都是从事具体的计划、组织和管理工作.年到部里工作以后,主要负责联系我省与中央17个部委、和京津沪等地干部交流的组织协调工作,先后组织23批共212

还协助部处领导圆满完成了十几批中组部及上海、北京等地的调研组和考察团赴滇调研考察的接待工作.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名县乡党政主要领导赴省外培训.此外.组织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最重要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四是有做好副职的思想素质和个人品质.作为一名副职.支持、协助正职做好工作.曾是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一名党员,听从组织布置是职责.当然,摆正位置,不等于被动的服从和执行,而是处长的带领下,创新上思考,务实上着力,卓有效果地开展工作.

"倘若船帆遇不到风,一位哲学家说过.充其量只是诀普通的帆布."正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春风,使我鼓起匆气站在今天的演讲台上,接受组织和同志们挑选.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例9

一、扁平化组织结构的概念

在一个组织中,由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所组成的不同层级结构就是通常所说的“金字塔”状结构。相对于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而言,“扁平化”组织结构是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富有弹性的新型组织模式。“扁平化”模式最早是在企业管理中被提出的,其主要理念是让员工打破现有部门界限,绕过原来的中间管理层,直接面对顾客,对公司总体目标负责,具有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优点,有利于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产生较高效益的目标,从而以群体和协作的优势赢得市场主导地位。

二、基层检验检疫办事处探索扁平化组织结构的背景

2013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有关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进行调整,先后有1700多个海关商品编码项下的商品被调整出法检目录,特别是1507个海关商品编码项下的一般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商品检验,这给传统的检验检疫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检验检疫综合业务改革的大背景下,基层检验检疫机关应当主动作为,从业务类型较为单一、业务量较小的办事处入手,开始初步探索内部管理模式改革,力求建立切合实际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模式,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整合人力资源、增强组织应变能力的目的。

三、推行扁平化组织结构的优势

从管理角度上看,大部分基层检验检疫办事处的组织结构是四级制,即“局党组――办事处主任――办事处内设科室科长――办事处内设科室普通人员”的模式。在这种层级组织下,如果把每个层级都看成一个信息节点,由局党组下达一项指令,中间先后要经过办事处主任、办事处内设科室科长,最后才能达到最基层的具体执行人员。如果按照每个信息节点的最大畅通率90%来计算,则从局党组下达指令到达具体执行人员的畅通率仅为73%,在这期间,信息层层传达、层层阻滞、层层失真,从而导致内部沟通迟缓、决策执行力下降,管理效率降低。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的推行,将给基层检验检疫办事处带来以下几点优势:

1.减少信息失真,拓宽管理幅度。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缩减了中间管理层,在完善办事处班子的同时,不再配置办事处内设科室科长这一管理层级。将原来的办事处一线人员对科长负责、科长对办事处主任负责、办事处主任对局党组负责的四级管理模式,调整为办事处一线人员对办事处班子负责、办事处班子对局党组负责的三级管理模式,即局党组――办事处班子――办事处普通人员。从而在组织内部构成较短的决策指挥与信息传递链,拓宽了管理幅度。

2.有利于科学决策、确保政令畅通。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下,办事处班子与一线人员之间建立了直线联系,办事处班子的决策以及指令能够直接传达到一线人员,及时得到贯彻和执行。同时,一线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相P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直接反馈到办事处班子。既有利于提高组织应变能力,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又有利于政令畅通。

3.有利于培养人才。通过对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改革,中间管理层级减少,一线人员直接对办事处班子负责,这对一线人员的决策执行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缩短组织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周期,有助于优秀的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4.促进业务流程再造。在扁平化组织机构下,打破了原来各个科室各管一摊的局面,形成了一线人员直接对办事处班子负责的新型管理模式,促进办事处根据业务特点重新整合资源,重新打造更加有效的业务管理流程。

5.提高组织的灵活反应能力。扁平化管理后,业务量较小的办事处,原先分门别类的业务分工就显得过细。就执行“双人查验”这一规定来看,原先某一项业务工作涉及检验监管和动植物建议,这就必须由两个不同的科室各派出一个人赴现场查验,在办事处人力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有时不得不通过办事处主任进行人员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扁平化管理后,一线人员可以根据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灵活调配,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能够快速组成一个自主性很强、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小组开展工作任务,大大提高组织的灵活反应能力,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四、扁平化后值得思考的问题

1.扁平化组织结构下,上级管理部门必须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达成统一,切实实现授权、放权,确保扁平化管理的横向流程的有效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没有充分的授权,即使在形式上设立了扁平化组织机构,下级仍会事事请示,根本起不到提升工作效率的效果,只会徒有其表。

2.扁平化组织机构下,办事处班子成员必须面对管理角色的转变,工作中对不同业务的知识含量需求日益加大,工作的综合化程度日益提高,这对办事处班子成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在组织能力建设滞后于组织结构变化的矛盾。

3.扁平化组织结构下,一线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然而,在现行的管理制度下,单位的领导职数都是按照“三定”方案来严格配备,在一定范围内会造成一线人员的晋升通道变窄,容易陷入“能力提升较快、职务晋升较慢”的困境,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途径。

参考文献:

组织部人事处处长例10

为了使广州市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科学、有序、高效地进行,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种重特大事故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产财产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编制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原则: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依靠科学、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公众参与、加强合作。

1.3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广州市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规定,结合我市非煤矿山的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1.4非煤矿山现状

广州市非煤矿山点多面广,大多为私营,由于生产设备、开采工艺相对落后等历史原因,生产作业环境普通较差,事故伤亡发生率仍较高,总体安全生产形势不乐观。但是,经过各项专项整治活动,目前安全生产形势逐渐好转,事故伤亡发生率正逐年下降。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应急处理本市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事故的依据,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内发生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灾和处理工作。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处理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成立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事故应急处理的协调工作,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领导、办公室主任、矿管处处长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各区、县级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分管副局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局矿产资源管处,成员由局矿产资源管理处工作人员组成。

2.1.2区、县级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相应成立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事故应急处理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各局矿产资源管理科工作人员组成。

2.1.3各非煤矿山应建立应急处理小组,由矿长直接领导。矿山规模较小,则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由矿长直接组织领导。

2.1.4各区、县级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辖区内有矿山)、矿山企业应结合本预案,编制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成立应急处理机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实施和管理。

2.1.5各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2.1.5.1组织召开应急处理协调会议;

2.1.5.2与市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和各部门应急处理机构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应急处理进展情况;

2.1.5.3及时将所了解的情况向市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报告;

2.1.5.4及时传达市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指示;

2.1.5.5协调各部门应急处理机构和应急救援单位的关系;

2.1.5.6负责组织地质灾害的专业抢救。

2.2应急处理组织体系

2.2.1组织框架

2.2.2组织框架职责说明

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统一由广州市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指挥,广州市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起协调作用。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划分为地质灾害、危化品、交通、机械、火灾等事故,分别按照广州市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职能分工组织处理。

2.3应急联动机制

发生重特大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即时报告本非煤矿山企业应急处理小组或矿长,2小时内矿长报告当地安监局、国土部门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或办公室,当地安监局即时报告广州市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统一指挥救援。

3.预测、预警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各地安监局,各级国土部门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非煤矿山应急处理小组、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收集管辖范围内可能造成重特大事故隐患的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时报告当地安监局、各级国土部门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果断采取措施处理。

3.2预警

事故现场人员负有报警责任,应立即向非煤矿山矿长报告;矿长到现场核实基本情况,立即向当地安监局、国土部门应急处理办公室报告,当地安监督局为第一响应队伍。预警的方式、方法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书面等。

3.3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广州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电子信息系统作为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信息收集、传递及反馈技术支持平台,确保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资源共享、运转正常、指挥有力。

3.4预警级别及

预警分为四级:事故死亡人数3~9人为一般级(Ⅳ级),预警信号为蓝色;事故死亡人数10~19人为较重(Ⅲ级),预警信号为黄色;事故死亡人数20~29人为严重(Ⅱ级),预警信号为橙色;事故死亡人数30以上人为特别严重(Ⅰ级),预警信号为红色。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机制

发生一般级(Ⅳ级),区、县级市安监局、国土部门负责起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理工作。

较重(Ⅲ级),广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负责起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理工作。

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广州市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负责起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理工作。

4.2基本响应程序

4.2.1基本应急

4.2.1.1现场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事故继续扩大,并报矿长。

4.2.1.2矿长组织救援人员,进行现场救护,打110报警,2小时内将事故情况报告当地政府、安委办室、安监局、监察局、公安局、总工会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值班室。

4.2.1.3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确需移动现场物件,应当作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现场简图,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4.2.1.412小时内,写出事故快报,报4.2.1.2所列部门。重特大事故快报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事故单位、地址和联系人、电话;

②事故单位的经济类型、生产规模;

③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④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初评的直接经济损失;

⑤事故的简要经过;

⑥事故的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⑦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的情况;

⑧需要有关部门或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项;

⑨事故报告单位签发、盖章和报告时间。

4.2.1.5当地政府部门接报后,立即按规定逐级上报。

4.2.1.6区、县级市安监理、国土部门接报后,立即向广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报告。各级国土部门值班室接报后,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或办公室。

4.2.2各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急处理响应工作程序

4.2.2.1接到报告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立即核实情况,进入响应工作程序,及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报告,做好应急处理的准备工作。

4.2.2.2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时采取措施,作出决策,并指派专人负责应急处理的跟踪、协调和处理工作。

4.2.2.3各级应急处理处理领导小组按要求及时将情况逐级上报。

4.2.3应急抢救和救援

4.2.3.1在非煤矿山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广州市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拟定的分工,迅速组织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4.2.3.2非煤矿山重大地质灾害的专业抢救,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负责。

4.2.3.3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成立非煤矿山重大地质灾害的专业抢救小组,负责制定专业抢救方案、组织实施、汇报和联系等工作。

4.2.3.4接到重大地质灾害报告后,抢救小组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制定抢救方案。抢救小组勘察现场后,根据地质灾害区域地质条件和诱发因素,摸清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安全可靠的抢救方案。

4.2.3.5抢救方案经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非煤矿山有能力按抢救方案要求开展抢救工作的,可在抢救小组的指导下自行组织抢救;没有能力的,由抢救小组组织队伍实施抢救。

4.2.3.6抢救工作完成后,非煤矿山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

4.2.4扩大应急

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原应急响应部门必须按分级响应机制规定逐级上报,提高相应响应级别。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理

5.1.1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各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区、县级市国土部门将应急处理工作总结上报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5.1.2事故单位要按照“三不放过”的事故处理原则,认真吸取教训,落实整改措施,严防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5.1.3各单位应积极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按照《重大事故管理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重特大事故隐患的登记建档、评估报告、监控管理、整改防患等制度。

5.1.4各级政府部门协调处理好人员安置,工伤鉴别、补偿等相关工作。

5.1.5由非煤矿山企业负责现场清理工作。

5.2社会救助、保险

各级政府部门按有关规定做好社会救助、保险等工作。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相关机构及人员通讯录(附录9.1)。

6.2经费保障

应急救援经费每年由各地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在安全管理经费预算中报当地政府审批实施,确保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有足够的经费保障。

6.3交通运输

应急处理所需交通运输由参与应急救援政府部门、事故单位负责。

6.4医疗卫生、治安、物资、社会动员、紧急避难所、技术储备保障等按《广州市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规定要求执行。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在政府各部门电子信息网、报章等地公布本预案。

7.2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