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模板(10篇)

时间:2022-12-10 14:48:28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例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08-01

20世纪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莱姆・诺姆・乔姆斯基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学说(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后来称为生成语法学(Generative Grammar)或生成语言学(Generative Linguistics)。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涉及到语言以及语言学习的问题,就会对语言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外语教学中的韩语语法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必然会受到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影响。

一、生成语言学对韩语语法教学语法导入阶段的启示

导入部分是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的环节。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导入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也要接近生活,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例如,在讲解“-?? ????”时,教师可以先说我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是关于动物应该生活在动物园还是自然中的问题。有人认为动物应该回归大自然,而有人认为动物应该生活在动物园。大家认为动物应该生活在哪呢?然后学生会回答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学生刚开始回答时不会使用“-??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例如,学生回答说:???? ?? ? ???.然后教师用“-?? ????”来重复一下,并加重“-?? ????”的语气。?, ??? ???? ?? ? ??? ????.这样多提问几个学生,然后教师再用这样的方式重复学生说的话,让学生对“-?? ????”的具体语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导入部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思考。

二、生成语言学对韩语语法教学语法学习阶段的启示

韩语语法学习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在这一阶段,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给与我们的启示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启发者。还有就是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和语言能力。那么韩语也不例外,韩语也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学生要善于发现其中的规律,创造性地运用规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引导学生总结,引导学生把新学到的语法知识与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建立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新知识。

例如,像上文中提到的“-?? ????”这一语法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回答修改过来后让学生自己记下来,学生的答案中不一定同时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等所有的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在课件上准备一些例句供参考,保证语料丰富,之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语料寻找规律。

在总结时,教师可以将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异同点,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同时也可以复习旧知识,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将韩语语法和母语语法进行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当韩语语法和母语语法有差别时,一定要将其中的差别说清楚。

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去提供语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什么,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的关键。

韩语语法学习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去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韩语语法学习过程不是靠机械模仿和记忆,而是不断理解,掌握规则,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法的过程。

三、生成语言学对韩语语法教学练习巩固阶段的启示

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对练习巩固这一阶段的启示仍然是学生的主体地位。练习巩固阶段是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那样的错误,练习阶段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选择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答题,答对加分,获胜的组有奖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且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改正错误。例如说,学生可能会说,?? ??? ????? ????.教师可以用疑问的语气重复一下学生说的话,同时注意要将学生的错误改正过来,并且加重?的语气,?? ??? ????? ?????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哪个地方说错了,以后自己就会注意这一方面。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理论对韩语语法教学,乃至外语教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生成语言学对外语教学、语言教学的启示贯穿在整个语言教学中,它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星空,指引语言教学前进。我们要善于吸收乔姆斯基生成语言学理论的精华,正确合理地融入在语言教学中,让其为我们的语言教学锦上添花。韩语语法课堂教学要善于吸收生成语言学对韩语语法教学的启示,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规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达到“习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封宗信.现代语言学流派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远新.语言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例2

教师月考分析发言稿范文1

今天我们召开初一月考分析会,首先感谢初一二部全体老师的辛勤耕耘不懈努力,大家辛苦了!下面我说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

1、组织复习,科学备考。全体老师考前认真组织复习,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各科老师提前做好考前动员工作和答题技巧指导、训练涂卡、规范答题,让学生学会做题、把握好时间。

2、认真组织评卷工作。各学科备课组长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做到评卷严格、公正。

3、根据洪洞二中家长学校工作委员会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家长学校工作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本校家长学校工作委员会组织机构。

4、召开住宿生会议,整顿宿舍纪律和宿舍卫生。

二、月考分析:

初一年级二部的总体呈比上次月考有所下滑,有效人数较少,及格人数不太理想,但是我们部的特点是教师年轻化,精力充沛,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到岗到位积极,敬业能力强。所以我们要发挥优势,保质量促提升。

一是看到短板,提升质量有空间。语数外这三科比较均衡,政史地生相对薄弱,低分率较高,这些是差距、是短板,但也是进步空间,只要我们思想重视,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步步稳扎,抓铁有痕,一定能有提升。

二是提优补差,方法得当很关键。班级所有老师都要形成共识,提优拔尖,学科成绩好的争取更好,薄弱学科的全力提升提高,使之不成为总分提高的短板;学困生的提高难度更大,不能放弃,不能简单呵斥,以罚带教,还是要有耐心,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牢牢抓实两头就一定能带动中间学生,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就一定能上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教学认真,向认真要质量。要善于建设和谐向上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尤其是发挥集体作用,老带新,加强协作,互助共赢。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一、强调学生学科的`平衡。

班主任、任课教师应该反复强调经常提醒学生学科平衡的重要性。对优秀学生而言,学科平衡与否关系到他是否能考入重点高中。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也可能会因为一门学科太差导致全面丧失学习的信心。

二、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缩小后进生的人数。

一化后进生难,但必须去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爱感染学生。

二扬正气常表扬,学习习惯好的同学要表扬他们,对于学习习惯一直不好的学生,更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反复提醒。

三严管理树班风,对作业马虎,上课开小差等行为,严肃批评,做到令行禁止。

三、课堂教学需要狠抓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基础,精讲精练。45分钟的质量要效益,课堂上要注重落实,特别注意方法的引导思维的训练,规范的要求学生,落实到位,理解到位。

2、分类指导,分层优化。我们要将学困生分配给任课老师,通过给学困生的谈话方法指导督促学生加以结合加以落实。让学困生应该课堂当中多提问,多激励,多检查,关注学困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把握关键落实教学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3、关心学生,做好疏导。抓实思想工作,谈谈话聊聊天家访慰问指导,节假日把责任交给家长,责任传递,要争取家长的有力支持和配合,家长会要充分利用好,有沟通才有理解,有交流才有信任。

最后希望各位老师总结经验找差距,确定措施定目标,突出重点抓辅导,紧扣课堂提成绩。老师们,希望初一二部全体老师能进一步提优补差双管齐下,以爱施教、以爱治班,重视班集体建设,打造优良班风学风,群策群力,同心协力,共创佳绩。

教师月考分析发言稿范文2

老师们:

下午好!转眼间这学期已经过去了大半,第三次月考也于一周前顺利结束。这次考试由于个人方面的原因,我没有参与。但是根据教务处的反映,在整个考试过程中,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组织严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各个任课老师也对本学科进行了耐心的批阅和总结。考试结果真实,较好的反应了我校这段时间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和现状。这次月考从成绩看比期中有进步,这要归功于全体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和付出,也感谢你们对教学工作的支持。今天,之所以召开第三次月考质量分析会:一是对上一段工作的一个小结,二也是期末复习的一个研讨。我们举行这样的质量分析会,就是要让我们的老师看到前一段的成绩,以便于总结得失,使后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前段教学工作取得成绩的原因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的教学秩序总体上是稳定的,我们的老师本着对事业的责任心,本着对同学们的美好前途负责,怀着强烈的奉献精神,在教育的道路上追求着、探索着。张艳老师虽年龄较大,但老当益壮,除了初一初二政治学科教学外,还担任着班主任,为我校年轻的教师队伍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龙淑华,伊影等老师虽然工作任务比较多,但是不叫苦不喊累,全力以赴投入到初三工作;特岗教师工作有热情,讲方法,为我们一线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还有更多的老师排除各种干扰,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可以说,正是老师们的这种积极向上精神,才使我们的教学出现了和—谐、愉快、奋发的局面。

二、数据统计

三、前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这次月考中,我发现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1)就初三来说,我们的尖子生还不够突出,与我们的目标还有距离,需要在教学中逐步提高,使我们的第一梯队的学生更具爆发力,争取在最后的中考显现其优势。

(2)需要进一步提高擦边生的成绩,促使更多的同学进入第一梯队。

(3)学科中的差科问题相当突出。以此次考试为例,每一名同学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科,差科成了制约我们的同学提高总成绩的“瓶颈”,需要我们去补差。

(4)有的课容量比较小,而且很少有中考渗透。

(5)课堂讲课时学法指导少,学生活动少,有的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6)个别老师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沟通交流少,甚至和部分学生形成对立面。

(7)个别教师还不能处理好个人困难与学校工作之间的关系。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例3

1.高级英语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

高级英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高级阶段(本科)的精读课,课程的重点是:(1)提高阅读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即能掌握和使用所学的词汇,特别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和使用,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要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即能用英语解释、用汉语翻译文章中的难句,使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评论。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精读课文及作者的观点,通过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独立解决语言难点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写与译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检验学生对所学语音的掌握和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和知识,使其达到熟练的程度。教材精选了32篇文章供学生仔细阅读,并且补充了许多新的语言现象和文化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其题材、体裁、词汇量、语境等不可能太广,所以只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泛读,以达到在多种语境下观察、体验已经学过的词的各种形式,学习已知词汇的新词义,在不依赖词典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猜出生词的大概意思。

同时,自学考试本身的特点也对自考生是一种影响。为了拿到国证,学生必须通过对考纲规定课程的考查,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课本为中心,希望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把握课文重难点,以期能顺利地通过考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选择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既达到并完成考纲的要求,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语言的积累与语言能力的提高。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与筛选,我最终选择了任务型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和优势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发展和完善得益于语言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外语教学等理论的支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法,它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所谓任务,Crookes(1989)认为它是指特定目的的一项工作或一个活动,在教育课程中,它主要用于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工作或活动。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实践。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是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为理论基础,符合二语习得内化过程的理论假设。

与传统的精读教学相比较,任务型教学法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重视学生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且符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不仅要注重语言,更要注重语言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强调过程和结果。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相对真实的任务,使学生在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能力。同时,任务型教学法还激发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积极地应用和分享已经获得的体验和经验,学习和训练对语言的理解、操作和运用。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广泛性、深入性、复杂性、机动性都会亲自经历。因此,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模式来看,任务型教学综合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优势,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3.任务型教学法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中阶段(task-cycle)和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任务后阶段是验收与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其中任务中阶段是核心,任务前阶段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任务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归宿,是促进学习者语言内化过程的具体手段。

自考生的学习方法因为考试方式的缘故,很多人习惯于被动听课,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这就造成他们在知识积累与应用方面的低效与僵化。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紧扣高级英语考纲的前提下,对这32篇文章进行了分析归类,针对每篇文章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通过交流互动对知识进行深化与应用,实现高级英语考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以下我以高级英语上册第七课“Miss Brill”为例,展示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任务前阶段

1)讨论。学生以5人小组为单位,回顾和讨论他们已经学过或读过的有关意识流的定义、著作和作家,分析和归纳意识流写作的技巧与表现方法,介绍自己了解的意识流作家、作品。通过讨论,学生对意识流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认知。

2)作品欣赏。发给每个小组一份阅读材料,内容为三个著名意识流作家伍尔夫、乔伊斯和福克纳作品的片段,要求学生阅读并讨论三位作家在运用意识流技巧写作时各自的特点及手法。经过讨论与总结,学生归纳出视角转换、内心独白、闪回式等意识流写作特点。

3)课文导入。学生阅读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进行预测。结合课后翻译练习,教师用PPT演示文章结构,将文章的精彩句子或结构突出显示,学生对此进行评价和讨论,为随后的任务进行铺垫。随后教师列举出本课需要辨析的近义词,要求学生讨论并回顾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分辨。

这个阶段的任务所起的作用相当于热身,使学生对于文章的题材、写作技巧、知识要点在心理上有所准备。(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交流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2)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积极的预测;(3)是通过不同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性目标和语言学习重点,做好到下一阶段任务的顺利过渡。

(2)任务中阶段

1)拼图阅读。要求学生速读全文,标识出关于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的部分,接着师生对于各部分的划分进行交流,统一观点,再将学生分组,各自专注于一种描写,就其内容、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进行讨论。完成任务后,各组向全班报告本组的讨论成果,最终使全班对文章形成整体的印象和认知。

2)师生互动。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要求学生找出小说的开端、结局、进展和高潮部分,对于不同的回答进行分析辩论,使师生观点达成一致,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部分,范围包括写作手法、语意衔接和长句难句的翻译。在完成任务后,各个小组向全班进行报告。在每位报告者结束后,教师与其他组的学生就报告中含混或有歧义的表述进行提问,通过解释和辩论的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加深和修订自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点的巩固。

3)翻译巩固。通过上个环节,学生对小说的主题、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形成了清晰认知,阅读欣赏的目的已经完成,这个环节就要对其中的难句、长句和语言点进行巩固和应用。教师用PPT展示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合作,全班以抢答的方式逐一对这些句子或段落进行翻译,同时对其中的语言点进行解释或造句。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和竞争,文章的语言点和认知目标得到了实现和巩固,教师只是在有争议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而不是对语言点逐一解释和举例说明,但效果比传统的处理方法更好。

(3)任务后阶段

1)阅读巩固。学生再次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前述活动形成的认识,独立形成自己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同时对含有语言点的句子做出标志。教师把文章的重要句子或段落以完形填空的方式用PPT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在不借助于课本的情况下进行填空,先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最后与课文原文进行对照,以达到自我检测和巩固的学习目标。

2)真题自测。教师用PPT展示历年自考的高级英语试卷中与本课有关的试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统一答案。这一环节紧扣考纲,学生对考试的题型与侧重点也有了近距离接触,对于克服他们在学习高级英语时极易产生的畏难情绪很有帮助。

3)总结交流。前述的各个环节已经逐一完成,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总结,教师与有疑问的学生进行交流答疑,对个别学生的理解与巩固情况进行抽查。全班一起逐一完成课后习题,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后面的写作练习。全班回顾和复习本课的重难点,提供课后拓展阅读的参考信息。

4.结语

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高级英语课堂,改变了自考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被动角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进行思考交流,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都得到很大提高,学习的效果更为持久和巩固。任务型教学法也改变了高级英语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语言学习的引导者、疑难问题的发问者、教学目标的管理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教师不用再忙于重复或琐碎的语言点讲解,学生不再消极被动地接受和记忆,通过交流合作与不同方式的巩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教学的目标得到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因此,教师应该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充分了解与挖掘,创造性地应用于英语专业精读课,特别是高级英语课的课堂,使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让自考生在高级英语的课堂上不再沉默,而是积极欣赏、主动交流,学习不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同时也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高级英语自学考试大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1999.

[2]曹鸣.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M].US-China Foreign Language,Oct.,2007,(5).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例4

我国学龄前的聋儿有74万,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龄前聋儿无法接受专门语言康复机构的语言康复训练,因此义务教育段教师任务很重。从事学龄段工作的教师需考虑:如何将聋儿的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教学中。

一、研究对象

2012年入学的一年级新生13人(其中3 人进行过听力补偿,效果较好),智力正常。

二、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训练法。

三、研究内容与过程

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指导下,研究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研究过程:首先,制定教学模式和主要措施;第二,根据教学模式并总结聋儿语言康复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第三,按照已经总结出的策略,完成一个教学循环,总结案例成果。

下面以全日制聋校第一册语文聋校教材为例进行说明:

该册教材分两部分:汉语拼音教学,看图学词。声母学习顺序为b p m f,d t n,g k h,j q x,z c s,zh ch sh r。根据相关研究,尝试将教材编排顺序做适当的调整:第一阶段:b、m、d、h ,第二阶段:p、t、g、k、n, 第三阶段:f、j、q、x ,第四阶段:l、z、s、r ,第五阶段:c、zh、ch、sh。

教师在授课时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内容,以教学声母“b”为例,在新授时第一步帮助聋儿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送气或不送气的特征。“p”为双唇音,发音时需双唇闭合,气流突然释放出来且要送气。对运动的理解,受聋儿自身认知水平影响,认知水平较高的聋儿理解较快,认知水平较低的理解困难。需指出的是,很多聋儿虽能理解,但由于下颌、唇、舌运动异常或协调运动障碍,无法控制发音部位,这就需根据其特定情况,选择相应的口部运动治疗和构音运动治疗,提高其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最终诱导出目标音位奠定生理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材料来巩固聋儿的正确构音。当聋儿能够正确习得单个音位时,如将极易混淆的声母放在一起时,很多聋儿还会出现错误,与相似的声母音位相混淆,这时需进行音位对比训练。

最后,总结聋儿语文教材的教学模式:声母音位诱导-声母音位习得-声母音位对比-声母音位巩固。然而韵母的教学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根据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以及孩子掌握的情况渗透到声母教学中的。教师为评估孩子的语言康复情况,对孩子做一个后测,后测材料选择为华师大黄昭明博士研究的构音能力评估词表(50个词)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声母音位诱导―声母音位习得―声母音位对比―声母音位巩固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聋儿的语言康复取得了明显效果,总结语言康复训练在低段拼音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学龄段聋儿教师需接受专门语言康复培训

聋儿的语言康复工作需要科学、系统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现在大多数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是师范类一般专业毕业,学习的理论大多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而语言康复理论知识中包含大量医学知识,因此要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医教结合”。

(二)教师需要转换自己的身份

语训教师不仅传道解惑,还需充当“医生”角色,很多聋儿之所以不能正确构音,是因他们对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把握不好,有些是对唇、舌、下颌的运动无法控制,教师需借助口部运动训练器,帮聋儿建立正确的构音方式方法,让聋儿正确构音。

(三)加强学龄段聋儿的个别化语言康复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导致聋儿的课堂语言康复效果存在差异,有些聋儿在课堂上“吃不饱”,需要个别化康复训练,教师要针对性地制定该聋儿的个别化康复方案,对其进行个别训练,以巩固该聋儿的语言康复效果。

(四)重视学龄段聋儿的家庭康复

聋儿在校时间有限,更多与父母在一起,仅靠在校训练不够。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对正常人的依赖很强,需在正常人的提醒与督促下,才能很好完成语言康复训练。在家时,家长应根据训练材料内容以及聋儿已有的语言水平巩固语言康复效果。

(五)教师与家长架起沟通桥梁

教师在校开展语训工作以外,需将聋儿的语言康复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指导家长做好家庭康复。家长应树立对聋儿康复的信念,积极配合教师,做好家庭康复工作。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例5

对于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能用最短的时间把握课堂,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使教学按照设定好的主线顺利进行,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笔者走上讲台几年以来的一些心得和感悟,简单阐述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课堂调控。一节课的教学时间虽然不长,但课堂教学的进程却表现出非常清晰的阶段性,每个阶段又表现出很鲜明的特征。按照课堂教学发展的进程把一节课分为导课、课中、结课三个阶段。这三个教学阶段各有其特征,因此笔者把课堂调控划分为导课时的课堂调控、课中的课堂调控、结课时的课堂调控三部分。

1.导课时的课堂调控。导课的阶段是指已经上课,但还未正式开始进入新内容学习的这段时间的教学阶段,一般也就3分钟左右的时间,导课阶段虽然短暂,但教学组织如何,对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所以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说好的导课是成功的一半,是很有道理的。笔者经过向老教师请教和自己教学过程的积累,总结出了一些导课阶段的调控方式,简单介绍如下:

1.1通过身体行为的调控。特定的身体行为可以向学生传递特定的信息,比如目光环视整个教室,利用目光去指挥和调控学生的行为,笔者将其称为“环视法”。用目光看时可以是全面扫视,也可以是点视,也可以是定视。利用“环视法”组织调控教学是最经济的方法,它可以解决全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

1.2通过精彩的导言调控。导言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作用不可小视。好的导言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好的导言可以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一节课开始便索然无味,就谈不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导言,让学生一开始就精神十足,状态良好,这堂课也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比如:讲故事式的导言、多媒体演示导言、实物或模型展示导言等等。

2.课中的课堂调控。这个阶段是一堂课的绝对重心所在,师生的教与学主要在这个阶段进行,所以这个阶段的调控就尤为重要,教学秩序的好坏、教学效率的高低、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等无不与课中的调控有关。课中的调控首先要认真按课堂教学设计预设的方案进行教学,其次要注意教与学的活动和谐与否,及时做好调控工作,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下面笔者就将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总结获得的课中课堂调控方面做简要阐述。

2.1语言的调控艺术。教师在课堂中主导地位的体现主要靠语言实现,故笔者认为语言的应用对于课堂授课的调控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语言简明扼要,逻辑清晰,生动诙谐,语调和语速的多变等都可以使一堂课变得有滋有味,重心明确,重点突出。学生掌握起来也要容易的多,也便于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捕获。

2.2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调控。经过精彩的导课调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思路就变得开阔,使得他们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回答就有很大区别,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答非所问、没有运用本学科的知识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超出了教师的知识水平等 。这时就需要我们在倾听学生回答的同时,快速思考对策、组织语言,待学生回答完毕后,先给予积极的评价,然后再转入问题本身,既解决了问题又能不引起学生的反对,也能让他们更加集中注意力,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我在教授《光合作用的场所》时,提问学生“为什么叶子的颜色是绿色的?”有一个学生说有的叶子不是绿色的,也有红色的等等,对于这个学生钻老师提问的空子,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表扬它对事物观察的仔细认真,同时把自己的问题说的更加严密;还有一个学生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回答了这个问题。从生物学角度看,这个学生是答非所问,可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肯定了他的答案,并检讨自己提问时没说清楚,再次请学生从生物学角度考虑这个问题,顺利回归主线。

2.3对学生的反馈调控。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随时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随时调整和调控,这就需要教师随时获得学生的反馈,并依据学生的反馈,对课堂进行调节。

笔者最常用的方法是阶段性的教学测试,在教学设计时就把一堂课分解为几个小部分,在每一部分结束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测试,获得反馈资料,并在下面的教学中及时加以调整,使课堂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课后要对反馈调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避免以后的教学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2.4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调控。在一堂课中总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料之外的事情,这需要我们能依据实际情况妥当处理这些突发事件,重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顺利进行。这种情况下的课堂调控没有定法,且需要不断总结,不断积累才能处理的很好。例如,在讲授《生物的进化》时,部分学生觉得这部分简单而不实用,就开始出现精神不集中、私下说话等现象。笔者就从生活中的买菜入手,问学生:“老师小的时候发现买菜的时候大家都是买有虫子的,特别干净的一般不买,后来才搞明白是因为有虫子的菜喷洒的农药肯定少;但是,现在买菜的时候这个方法不好使了,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原因?”学生开始热烈的讨论,过了一会儿,一个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说是因为生物的进化导致虫子出现了抗药性。我趁机说:“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对,我们学了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了就会买菜了,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这就是学以致用!”学生们都被逗笑了,注意力也就集中的。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例6

一、 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知之甚少,无法把握因材施教的尺度。

目前的现状是中小学相对独立,处于分割状态。初中英语教师和小学英语教师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初中英语教师不了解小学英语教师的具体工作,小学教师也不知道初中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开学第一天,我用英语问同学们一些基本情况并要求大家用以下的问题做自我介绍:What?蒺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ich school are you from?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at do you like doing? 很多同学感到新鲜,可以听懂,也能作答。但当我问到一个男生时,无论如何他都保持沉默,我写给他看,他还是不懂,最后只好用中文问他,结果他说听不懂。所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不由不让我思考这几个问题:他们在小学是怎样学英语的?学得怎样?怎样教才能让他们接受?

二、 中小学教师的英语教学方法不能顺利地过渡。

由于小学生习得语言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师通常很有激情,注重创造情境,课堂上活动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注意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们基本都使用直观教学法。他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英语的学习内容增多,考试侧重考察学生的读写能力。所以教师侧重句型的语法分析,学生们除了简单的感知材料外,更要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理性思维。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相对单一,课堂气氛也会有点沉闷,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三、 教师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没有衔接观念。

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考试的指挥棒,考什么就直接教什么,有时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填鸭式地进行灌输教学,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了中小学教学上的脱节。我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7A 的Unit 1 Reading时,讲授到课文中频繁出现的句子:I love reading; I love playing football; 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She love dancing; He enjoying playing computer games. 我就告诉同学们:like\ love\ enjoy之类的动词后需要用动名词作宾语,结果大家没有反应,也没有拿出笔来做记录。他们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更没有听过这些语法名词。小学的英语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创造情境来习得的,听说为主,会用就行,无需进行语法总结。初中则截然不同,教师不但要总结,还要适时进行拓展,如引申出finish,practise等相同的用法。初中教师普遍急于求成,甚至想拔苗助长,没有考虑到初一新生的接受能力,他们还处于感性学习语言的年龄阶段,语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也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而我们学生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有的会读国际音标,会根据音标和音节来拼读单词,而有的不会以意群为基本单位来朗读,不注意语音和语调,有的读音不准,地方口音太重,甚至有的不会使用英汉词典辅助学习等等。这些都造成了中小衔接教学的问题。

通过对几届初一学生的探索和研究,我在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上有了一点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结合平时教学中的尝试,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关注初一新生的生理特征和学习特点。

人们学习语言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习得(acquisition)和学习( learning )。而语言学家们认为,只有语言的习得才能直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初一新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还处于儿童阶段,正准备向青春期过渡。学习英语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是感性的模仿,就像是处于牙牙学语的婴儿时期。所以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情境来教学,在情境中模仿、感知和运用,尽量少用一些理性的语法总结。

2. 注重英语的素质教育,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

无论是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教师教英语的目的是一致的:形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我们的教学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树立信心。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考什么才教什么。这样只会教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能力得不到长期的发展。所以中小衔接教学很重要,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同时要注重素质教育,精心设计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活动,合理使用教材,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 积极创造班级文化氛围,打开西方文化之窗。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环境和氛围。有的同学认为英语难学,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外部环境的支撑,所以利用有限的条件创建班级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我长期坚持利用班级的黑板报开设“English Corner”,发动大家供稿介绍西方的习俗和节日,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生活状况等等。利用前面的黑板左上角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句英语格言或谚语。这样学生的英语语感和思维得到熏陶,学习英语就更加有趣,并把所学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中,起到了很好的中小学衔接作用。同时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阅读和收集信息的好习惯。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例7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 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 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 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高潮。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例8

1.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往往侧重于“教”,教师在台上兢兢业业的讲,学生认认真真的听,但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而无趣,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损害其学习积极性。但案例教学中,侧重于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的授课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也起到了一种激励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必将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1.1.2重视双向交流,有助于教学相长。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自我理解,提出问题,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主动进行知识的补充,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补充了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细致深入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实际上可以视为学生能力上的升华。同时,学生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共同探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的感性材料。

1.1.3能够集思广益,拓展思路。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独唱的主角,学生也不再是看客或是仅仅局限于忙于做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容易开拓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1.2要求

1.2.1对案例的要求。一是目的性:案例的选择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思考,总结,能够与相关的理论要素产生共鸣;二是综合性:综合性的案例其内涵丰富,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巧来处理,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启发性:案例教学不是要找出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2.2对学生的要求。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理论知识的准备,相关案例的分析与总结,以及自己在讨论中如何发言等等。如果准备不充分就面临着在讨论中无话可说,或参与不到学习中来的窘境。因此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发言。

1.2.3对教师的要求。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宽阔的知识面,案例的选择能力,良好的组织能力,有力的课堂控制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领导者和主角。

2案例教学法在建筑设计课上的应用

2.1建筑设计课的特点

建筑设计课的显著特点是其实践性强。从一年级的建筑初步课到五年级的毕业设计,都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动手能力。以一年级建筑初步课为例,刚入学时要求学生有一定时间的技法训练,包括字体、钢笔画、水彩等;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制图,模型制作等专业技巧。紧接着学生就要进入空间与形体的训练阶段,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功能、空间、形体相辅相成的综合训练题目。每一个步骤学生都需要亲自完成一系列的实践性的工作,如收集相关资料、体验与感受、不断的设计与修改、完成最终的模型或图纸。第二个特点是任何一个设计没有最终的标准答案,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与设计的过程中,始终都有更高的目标去追求。

2.2案例的使用方法与步骤

根据建筑设计课的特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方法与步骤应为:

第一,案例的选择。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它应该具有典型性,应与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就建筑设计课而言,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如二年级别墅设计,在第一阶段案例的选择应以知名或大师作品为主,侧重于环境、空间、造型的理解与分析;第二阶段则应以能够实际参观感受的案例为主,侧重于功能、空间、尺度、结构和构造的分析与刻画;第三阶段应以学生作品为主,侧重于表现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二,案例的展示与学生准备。案例展示给学生时,教师应适当介绍案例的背景资料,参考书目,并准备相关的思考题,以便学生的准备工作有的放矢。学生的准备工作充分与否是课堂讨论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首先,学生必须完整阅读教师所列参考书目,做到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没有理论做依托的实践必将变为空中楼阁。其次,学生要对教师所展示案例进行全面分析与比较,并且以各种方式进行记录,比如文字、分析图、表格等。第三,学生需要就自己的分析结果列出发言提纲,疑难问题等方便课上讨论。

第三,课堂的讨论。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案例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临场发挥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知识运用能力的时机,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应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提纲及相关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免除可能出现的讨论中冷场或学生无法就案例提出相关问题的情况。同时这也是督促学生的有效手段,防止个别学生认为只要在讨论中能发言就够了,忽视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讨论可以分为以下2个部分:其一是分组讨论。每一位同学就自己对于案例的理解、分析和发现的问题发言。其二是全班交流、课堂发言。每位同学都有机会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这是集中集体智慧的阶段,也是课堂讨论的核心,教师要调动积极因素,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营造一个氛围,让不同经验得到交流,学生能充分分享来源丰富的各种信息。

第四,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必要的总结。首先,要肯定学生中一些好的分析意见及独到新颖的见解,并指出讨论中的优点与不足。其次,就案例中出现的基本理论知识拓展讲解,使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应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

2.3使用效果

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基本上能够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收集的资料来源很广泛,互相交流之后取长补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更加勇于发言,善于发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最终的设计作业从构思到表现有明显的进步。(本文来自于《创新科技》杂志。《创新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2.4存在的问题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也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有时会将简单的举例教学等同于案例教学;或片面地强调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或对案例的总结与点评有失偏颇等等。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例9

1.高级英语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 同时,自学考试本身的特点也对自考生是一种影响。为了拿到国证,学生必须通过对考纲规定课程的考查,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课本为中心,希望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把握课文重难点,以期能顺利地通过考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选择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既达到并完成考纲的要求,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语言的积累与语言能力的提高。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与筛选,我最终选择了任务型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和优势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发展和完善得益于语言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外语教学等理论的支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法,它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所谓任务,Crookes(1989)认为它是指特定目的的一项工作或一个活动,在教育课程中,它主要用于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工作或活动。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实践。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是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为理论基础,符合二语习得内化过程的理论假设。

与传统的精读教学相比较,任务型教学法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重视学生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且符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不仅要注重语言,更要注重语言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强调过程和结果。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相对真实的任务,使学生在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能力。同时,任务型教学法还激发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积极地应用和分享已经获得的体验和经验,学习和训练对语言的理解、操作和运用。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广泛性、深入性、复杂性、机动性都会亲自经历。因此,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模式来看,任务型教学综合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优势,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3.任务型教学法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中阶段(task-cycle)和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任务后阶段是验收与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其中任务中阶段是核心,任务前阶段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任务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归宿,是促进学习者语言内化过程的具体手段。

自考生的学习方法因为考试方式的缘故,很多人习惯于被动听课,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这就造成他们在知识积累与应用方面的低效与僵化。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紧扣高级英语考纲的前提下,对这32篇文章进行了分析归类,针对每篇文章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通过交流互动对知识进行深化与应用,实现高级英语考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以下我以高级英语上册第七课“Miss Brill”为例,展示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

(1)任务前阶段

1)讨论。学生以5人小组为单位,回顾和讨论他们已经学过或读过的有关意识流的定义、著作和作家,分析和归纳意识流写作的技巧与表现方法,介绍自己了解的意识流作家、作品。通过讨论,学生对意识流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认知。

2)作品欣赏。发给每个小组一份阅读材料,内容为三个著名意识流作家伍尔夫、乔伊斯和福克纳作品的片段,要求学生阅读并讨论三位作家在运用意识流技巧写作时各自的特点及手法。经过讨论与总结,学生归纳出视角转换、内心独白、闪回式等意识流写作特点。

3)课文导入。学生阅读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进行预测。结合课后翻译练习,教师用PPT演示文章结构,将文章的精彩句子或结构突出显示,学生对此进行评价和讨论,为随后的任务进行铺垫。随后教师列举出本课需要辨析的近义词,要求学生讨论并回顾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分辨。 (2)任务中阶段

1)拼图阅读。要求学生速读全文,标识出关于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的部分,接着师生对于各部分的划分进行交流,统一观点,再将学生分组,各自专注于一种描写,就其内容、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进行讨论。完成任务后,各组向全班报告本组的讨论成果,最终使全班对文章形成整体的印象和认知。

2)师生互动。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要求学生找出小说的开端、结局、进展和高潮部分,对于不同的回答进行分析辩论,使师生观点达成一致,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部分,范围包括写作手法、语意衔接和长句难句的翻译。在完成任务后,各个小组向全班进行报告。在每位报告者结束后,教师与其他组的学生就报告中含混或有歧义的表述进行提问,通过解释和辩论的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加深和修订自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点的巩固。

3)翻译巩固。通过上个环节,学生对小说的主题、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形成了清晰认知,阅读欣赏的目的已经完成,这个环节就要对其中的难句、长句和语言点进行巩固和应用。教师用PPT展示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合作,全班以抢答的方式逐一对这些句子或段落进行翻译,同时对其中的语言点进行解释或造句。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和竞争,文章的语言点和认知目标得到了实现和巩固,教师只是在有争议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而不是对语言点逐一解释和举例说明,但效果比传统的处理方法更好。

(3)任务后阶段

1)阅读巩固。学生再次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前述活动形成的认识,独立形成自己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同时对含有语言点的句子做出标志。教师把文章的重要句子或段落以完形填空的方式用PPT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在不借助于课本的情况下进行填空,先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最后与课文原文进行对照,以达到自我检测和巩固的学习目标。

2)真题自测。教师用PPT展示历年自考的高级英语试卷中与本课有关的试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统一答案。这一环节紧扣考纲,学生对考试的题型与侧重点也有了近距离接触,对于克服他们在学习高级英语时极易产生的畏难情绪很有帮助。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例10

一、复习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摸清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有关的学法指导,增强学生的中考意识。教师加强对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的研究,做好备课工作。毕业班的英语教学,特别是在复习中,学生认为反正新课上完了,态度松散,此时如果老师不抓紧订好复习计划,上课随意,那么在复习中必然出现时间不够的状况,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只能是镜花水月。一开始复习时,教师就更应该抓紧时间,订好计划,重视备课,备好每一堂课,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应该吃透教材的重难点及大纲,同时细细研究考试说明,这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是大纲的具体化。另外,注意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揣测命题动向,这样才能备好课。特别是大纲中规定的单词、短语、句型,要让学生记住、弄懂要求掌握的各项内容。现行教材是一套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系列配套、设计新颖,从语音到词汇、从句型到语法、从结构到功能、从语段到语篇、从语言到文化,讲得准确、鲜明、通俗易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大专题复习阶段

要重视课本,重视双基,夯实基础,建立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科基础素质。根据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可对教材的单元顺序重新调整,力求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弥补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方面的不足。要把基础打扎实,只要课本弄懂、基础扎实了,就可“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在大专题复习中,一定要使重要的基础知识先过关。这样复习,不但能够确保尖子生得高分,而且中等生及后进生能得到基本分。

复习课上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循序渐进、出浅入深地系统讲解教材中的重难点,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重难点进行复习。复习重点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学英语语言中的重点,如语音、词汇、动词的时态、语态;一是自己没有弄清的问题,例如现在完成时的用法、构成,延续性动词与一段时间连用等。

三、小专题复习阶段

本阶段复习以专项训练为主,穿插综合训练,基本上为针对中考题型的专项练习。这不仅能让学生熟悉题型,而且能学会解题方法及注意事项,各知识及语言点也将得到进一步归纳和总结。教师还应加强信息的收集,注意中考动向,主要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热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强化训练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深化基础、活化思维、优化素质,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中考要求,以综合适应性训练为主,以专题专项训练为辅。让学生做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合练习或模拟试卷,学生的知识得到融会贯通,全面检测,从而处于极佳的考前备战状态。教师应把握好“测验―反馈―训练―再反馈―再训练”等环节,指导学生正确分析整个阶段的测试情况,作出综合试卷分析和自我评价,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此阶段还要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重点,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