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模板(10篇)

时间:2022-05-29 22:27:49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例1

考试科目

湖南省

234分

色彩、素描、速写,满分300分

安徽省

234.33分

色彩、素描、速写,满分300分

江西省

221.33分

色彩、素描、速写,满分300分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例2

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高校作为主要的科研阵地,其科技研发能力直接关系着我国科技创新的水平。我国高校特别是一批高水平大学, 依托人才、学科、信息等有利条件, 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生力军[1]。而衡量高校科研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科技成果——专利的产出。

农业是国民经济当中的第一产业,也是基础产业,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农业高校则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由于专利本身具有集技术、法律、专业情报于一身的特点, 对农业类高校专利进行分析是了解国内农业类高校科研活动状况、各自优势、发展趋势和合作机会的有力途径,[2]也对农业技术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研究对象及时间范围的界定

本文选取农业类高校的专利产出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则选取专利法实施以来的25年(1985-2010年)。国内主要的农业类高校(未包含专门的林业类、水产类、畜牧类等院校)。

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1.3数据来源及检索表达式

本文数据均取自中国知识产权网的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中国知识产权网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于1999年创办,收录了1985年至今的中外专利信息,数据来源真实、准确。根据时间年限以及表1所取农业类高校的名称类型,确定检索表达式为“申请日=(1985 to 2010) and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大学 or 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or 农学院 or 农林大学 or 农林科技大学 or 农垦大学)”。共检出数据10 725条。

2农业高校专利数据分析

2.1农业高校专利年代分布

农业高校专利自1985年至2000年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1985年至1999年的15年间,农业类高校的年均专利申请量不超过100件,该阶段累积专利申请量为719件,平均年增长率为23.3%;2000年至2007年的8年间,农业类高校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在100-1 000件之间,该阶段的累积专利申请量为3 922件,平均年增长率为37.9%;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农业类高校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在1 000-3 000件之间,该阶段的累积专利申请量为6045件,平均年增长率为39%。

由图1可知,我国的农业类高校专利申请量在逐年上升,在最初的15年间,由于当时专利法刚刚开始颁布实施,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当时的科研条件及科技发展水平的滞后,农业类高校的专利年产出量一直处于100件之下;自2000年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以及我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科研水平及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2003年党中央提出重视“三农”问题、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的政策方针之后,农业高校的专利申请年增长量由原来的数十件急速发展到200件左右;2008年至2010年的这三年间,我国的农业科技发展日臻成熟,农业高校的科研力量、科研人才数量也进一步增大,高校教师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科研成果的产出,这三年间的累积专利申请量已远远高于过去20年间的专利申请量之和,农业高校的专利产出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

2.2农业高校专利类型分布

我国专利可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类型,其中发明专利是最主要的一种,科技含量较高。在农业高校的专利申请总量中,发明专利8 280件,占77%,实用新型专利占22%,外观设计专利仅占1%,如图2所示: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年报显示:2010年末,全国范围内的三种专利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发明33%,实用新型34%,外观设计33%,三种专利的比例几乎均等,与农业高校的专利类型分布差距较大。但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专利申请累积量中,66.3%为发明专利,23.9%为实用新型专利,9.8%为外观设计专利,农业高校专利类型分布情况与全国高校专利类型分布情况趋于一致。

依据我国《专利法》第二条对发明的三种类型所做的定义可知,发明是一种全新的发明创造产品或生产方法;实用新型则主要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进行一定的创新以发现新的用途;而外观设计则只是色彩、形状、图案的组合,多用于商业包装用途。因此发明专利所含的技术含量在三种专利类型中是最高的。而发明专利作为高校专利的主要类型,说明农业高校作为科研基地,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更加重视新方法新技术的发明,是科技创新的先锋队。

2.3农业高校专利区域分布

农业高校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省、市为:北京、陕西、广东、江苏、黑龙江、湖北、河南、山东、福建、河北。

各省、市所包含的农业类高校如表2所示:

分析如下:

首先,与所在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不同的经济理念,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高校专利申请数量明显高于经济落后地区,如北京、广州、江苏等,技术市场开放、活跃,科技成果转化快,效益高,专利技术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好的经济效益又促进了新技术的研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3]

其次,与各省、市的产业结构相关,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本身对农业技术的发展就比较重视,因此农业类高校的专利产出也较多,如河北、河南、黑龙江、山东等。

再次,与不同地区农业学科发展的历史相关,如福建农林大学,其前身为福建协和大学农科,于1936年创办;又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位于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陕西杨凌,其前身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于1934年建立,是我国西部地区建立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

2.4农业高校专利技术领域分布

2.4.1 农业高校专利按IPC部分类国际专利分类(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IPC)是世界各国专利机构都采用的专利分类方法,它对于专利检索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研究专利所在技术领域的重要途径。IPC按5级分类:部、大类、小类、主组、分组。其中部一级分为8类。

由表3和图4可知,农业类高校的专利申请大多集中在A(生活需要类)部和C(化学,冶金类)部,这是由农业类高校的学科方向决定的,农业类高校的学科范围包括农学、植物学、生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农、林、牧、渔等的研究均属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需要类,而生物工程、动物科学、遗传学等专业必然涉及到化学学科。

2.4.2农业高校专利按IPC大类进行分类 农业高校专利按IPC大类分类后排名前10的大类见图5,各大类代表的技术领域。

农业类高校的专利产出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和生物化学领域。

首先,这与农业类各学科发展的成熟程度相关。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公布的2007-2009年学科排名中,农学类一级学科排名为: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包含作物学、园艺学等的A01类专利产出数量就最多,又如兽医学相关领域A61,植物保护学对应的G01、C05等,农业资源利用对应的C02等。

其次,这与各学科的学科特性相关,例如生物科学类学科,属于一门实验学科,主要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涵盖了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在对这些生物进行研究时,势必会应用一定的化学方法,经过长期的化学实验,就很容易产生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化合物,这就使得C12、C07、C08等领域的专利产出较多。

2.4.3农业高校专利按IPC小类进行技术细分 农业高校专利按IPC小类进行分类后排名靠前的10个技术领域,。

园艺,蔬菜、花卉、稻、果树、葡萄、啤酒花或海菜的栽培

农业高校专利的技术细分领域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和酶相关的领域,例如C12N、C12R、C12Q,这是由于微生物与酶是农学各类学科的研究基础,无论进行植物育种还是动物科学研究,都需要某种酶或菌来控制或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A01N、A01P与A01G为一组相关性技术领域,所涵盖的技术是进行植物学研究的保障条件;A61K、A61P是医学类相关的技术领域,也是农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2.5农业高校专利发明者分布

在农业高校专利发明者中排在发明数量前10名的发明者及所在学校的分布,前10名发明者所在学校分布及研究领域分布均较为集中:华南农业大学2人、北京农学院2人、中国农业大学2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人、湖南农业大学1人、华中农业大学1人。

华南农业大学的徐汉虹教授在农药学领域成果较多,是农药学学科的带头人;在园艺学领域,北京农学院的王有年院长以及师光禄教授专利产出较多,可谓园艺学领域的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的李洪文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薛少平教授、湖南农业大学的谢方平教授、华中农业大学的李小昱教授则是农业机械方面的领军人物;在食品领域,华南农业大学的孙远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的胡小松教授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2.6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农业类高校

2.6.1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学校

各院校间专利发展差异较大,体现出了院校之间科研实力及科研水平的差异。重点院校如“985”、“211”院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在科研基础设施、技术研发能力、科研人员队伍和科研项目申请方面均具有优势,因此它的竞争能力必然高于其他一般性院校。如排名第一的中国农业大学既是“985”又是“211”学校,1985-2010年的专利申请总量达2 085件。排名前6位的高校均是“211”高校。

另外,农业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并也大大增强了学校的科研能力。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99年由原西北农业大学、 西北林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而成,其科研实力迅速壮大,专利产出数量也逐年增加。

2.6.2前10所高校的专利技术领域差异表8和图6列出了10所高校申请的专利中排名前。

在C12N、G01N、C12R、A23L、A01G这5个领域,中国农业大学专利产出件数均排在第一位,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信息网的2007-2009农学学科排名中,中国农业大学在作物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利用、畜牧学、兽医学5个学科均排在第一位;华南农业大学在A01N、A01P领域专利产出件数最多;A61K、A61P领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成果较为突出;华中农业大学则在C12Q领域专利成果最为丰富。

另外,由图6还可以看出,属于同一大类的技术领域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例如在C12大类的C12N、C12R、C12Q小类中,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均排在前三位;而在A61大类的A61K和A61P领域中,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排在前三位;在A01大类中的A01N和A01P领域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排在前列。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出某一农业高校技术优势的集中趋向。

2.6.3前10所高校专利发展现状的综合比较前10所高校对应的专利件数、申请专利的活动年期、参与专利发明的总人数以及平均专利年龄对比情况。

从活动年期来看,山东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专利活动年期最长,即这4所学校是最早开始重视专利的研究和产出的,早期就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从发明人数来看,可知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实力较强,参与技术研发的人数最多,科研力量充足,科研活动中的合作度较高。

平均专利年龄是指某一专利权人所拥有的各专利年龄(自授权日算起)的总和除以专利件数。平均专利年龄越小,说明该专利权人在本领域享有较长时间的垄断优势。

3综合评述

3.1农业类高校专利产出的现状

 专利产出数量在逐年增加。1985-1999年为起步阶段,2000-2007年为稳定发展阶段,2008至今为高速发展期,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我国农业类高校的科研能力在逐年提高,各高校对于专利产出的重视程度增加,高校教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 农业高校专利类型中发明专利占77%,远高于我国整体专利类型中发明专利的比例(33%),甚至高于高校专利类型中发明专利的比例(66.3%),说明我国农业类高校专利的技术含量较高,但也反映了农业类高校对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重视不足。

 农业类高校的发明专利分布较为集中,一方面与几个重点农业院校的实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 农业类高校的专利产出较符合其学科导向,专利产出中有80%集中在农、林、牧、渔及生物、化学领域。目前的技术热点集中在微生物、医用或梳妆用配方、测试或分析方法、农作物或园艺栽培、植物新品种及其培养方法等方面。

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方面的专利产出成果最多;在医学或兽医学以及卫生学领域中,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排在前三位;而华南农业大学则在传统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领域建树较多。这些专利成果很好地反映了各农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重点学科的专利产出数量高于非重点学科的专利产出数量。

3.2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 与我国高校专利产出数量相比,农业类高校专利产出仍比较少,例如2009年,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高达61 579件[1],农业类高校为2 014件,仅占3%。

 专利授权量较低。在2007年全国高校专利授权数量前50名中,仅有4所农业类高校,且排名偏后:中国农业大学专利授权70件, 排名第23位;南京农业大学专利授权36件, 排名第41位; 华中农业大学专利授权25件, 排名第44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利授权23件, 排名第47位 [5] 。

 农业技术产出与农业实际生产仍有脱节。农业实际生产中需要的技术包括农作物优质高产新技术、提高耕地质量的农艺技术等,农业新技术还不能很好地指导现代农业生产,实现专利的有效转化,产生规模效应。

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农业类高校专利的发展建议如下:①继续完善农业类高校专利产出机制,加大科研人力、物力、资金投入,进一步增加专利产出数量;②加快将已有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度,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推动社会快速进步;③专利研发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真正发挥农业类高校的技术先锋作用,有效指导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 杨健安. 我国高校专利状况研究与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0(5):120-124.

[2] 彭爱东, 朱小聪. 基于专利地图的专利分析实证研究——以6所农业类高校申请专利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6):188-193.

[3] 毛莉菊, 童云娟. 农业院校专利申请状况统计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11):175-176.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G/OL].[2011-11-15].baike.省略/view/7727.htm.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例3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14-02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版本)指出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1]。但是,2012年却是要培养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2]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内地普通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需要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以便对未来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有一个定性的对比,也为将来高中毕业生高考时选择相关专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我国内地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1.1 华东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华东地区共有91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山东省(22所),包括:山东大学,聊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工大学,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菏泽学院,泰山医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德州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济宁学院。江苏省(20所),包括:江南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常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淮海工学院,盐城工学院,淮阴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浙江省(16所),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科技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嘉兴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嘉兴学院南湖学院,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台州学院。安徽省(10所),包括: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西学院,合肥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蚌埠学院。江西省(10所),包括: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宜春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南昌理工学院。福建省(8所),包括: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上海市(5所),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1.2 华中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华中地区共有63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湖北省(25所),包括: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南省(20所),包括:长沙理工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怀化学院,邵阳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科技学院,长沙学院,湖南工程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河南省(18所),包括: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平顶山学院,安阳工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城建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1.3 华北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华北地区共有40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山西省(11所),包括:中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大同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北京市(9所),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河北省(10所),包括: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石家庄学院。天津市(6所),包括:天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内蒙古自治区(4所),包括: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

1.4 东北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东北地区共有38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辽宁省(16所),包括:沈阳药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大连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城市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连民族学院,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吉林省(12所),包括: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长春科技学院,吉林工商学院。黑龙江省(10所),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东方学院,绥化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1.5 西南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西南地区共有25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四川省(13所),包括: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宜宾学院,西昌学院,攀枝花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学院。重庆市(5所),包括: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贵州省(5所),包括: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遵义医学院。云南省(1所):昆明理工大学。自治区(1所):大学。

1.6 华南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华南地区共有20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广东省(12所),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嘉应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医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7所),包括: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贺州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海南省(1所):海南大学。

1.7 西北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西北地区共有16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陕西省(7所),包括: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理工学院。甘肃省(5所),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青海省校(2所),包括: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校(1所):新疆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1所):北方民族大学。

2 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数据分析

从数据来看,开设生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占了全国内地高校66.21%,接近2/3左右,尤其是靠近东南沿海的华东地区,比例为31.06%,接近1/3。说明在这些地区,生物工程专业较为受到高校和学生的欢迎,就业方面应该有很不错的发展。

如果从单个省市来看,如图1所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华中和华东地区的湖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湖南省、河南省和浙江省,这几个省占了全国的46.76%的比例,接近一半。一方面的因素与这些地方经济发达,也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好有关,使得这些地方的高校较大比例的开设生物工程专业,也使得很多学生选择这个专业。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例4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中最富有时代气息和活力的一部分,体现着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有的文化形态,属于社会中的先进文化。行业特色型大学校园文化受行业发展和专业布局影响,容易在载体、途径、价值追求等方面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服务行业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大学,在111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以勤奋实干精神为核心,以服务三农、面向基层为导向,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物化景观为载体,以勇于担当志愿服务为精萃的、行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培养了以张启发、徐本禹为代表的一大批行业精英,树立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典范。本文对华中农业大学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理念进行了初探,并对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提出了相关策略和建议。

一、农业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理念

(一)勤奋实干:行业特色的折射。

特色型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深受所服务行业的影响,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等方面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文化。中国是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至今仍是世界上农业生产第一大国和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勤奋实干,正是中华民族耕读精神在华农人身上的延续和发扬,也是社会对华农人和华中农业大学最多的评价。华中农业大学其前身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勤奋实干的文化无不体现在学校办学过程和广大华农师生身上。1987年,学校自力更生创建生物技术中心,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筹措10万元经费,挤出专门实验室,调集分散在各单位的相关生物技术仪器设备,支持中心建设。中心实行开放滚动式的管理办法,以“互助组”方式运行,实现资源共享。10余年后,学校依托该中心,建起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天清晨,狮子山广场上莘莘学子专心读书的场景是华农学生勤奋学习的缩影;临近凌晨,国家重点实验室灯火通明下知名教授专注科研的情景是华农教师刻苦实干的写照。

(二)面向三农:学科背景的必然。

特色型大学强调的是学校学科分布特点,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技术支撑,是高等教育服务专门行业发展的产物。历经百余年的历程,华中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等多学科相结合的学科体系。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升传统农科,人文社科专业以研究“三农”问题为主要方向,全校所有专业发展形成一盘棋,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围绕一个领军人才,组建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促进一个富民产业的“四个一”特色发展模式广受社会关注,为服务“三农”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枝花、一株稻、一头猪、一枝苗、一棵树、一粒豆――“六个一”,是媒体对华中农业大学近年来取得标志性成果的形象概括,代表了学校在优势学科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三)勇于担当:时代精神的体现。

“达人”精神是华中农业大学校训内涵的重要部分,体现了一种责任意识,勇于担当正是华农人责任意识的集中表现。华农人响应时代号召,服务国家需求,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型社会发展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学校深入推进“一院带一村,辐射一个县”服务新农村建设“111”行动计划和“百名教授进百企”科技支撑企业发展“双百”行动计划,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1990年以来,连续18年被、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由“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创办的红杜鹃爱心社,积极开展支教助学活动,服务西部基层教育,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社团。绿色协会广泛开展各项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和环保宣传活动,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团。

二、农业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营建与功效

(一)以实体物质建设为基础,打造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高等学校在创办和发展过程中使用的能蕴含高校师生共同价值追求,代表学校精神风貌的物质性载体。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启动了“学校历史人文景观建设工程”,工程规划高度重视体现学校发展历史和办学特色的人文景观建设。在该规划指导下,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纪念碑、学校创始人张之洞铜像、学校百年纪念碑等一批代表学校文化底蕴和标志性科研成果的人文景观相继建成。以喜迎建校110周年为契机,学校掀起新一轮人文景观建设高潮,陈华癸、刘后利、杨新美、沈达尊四位教授雕像先后建成揭幕。在“未来之门”南边的小广场落成了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二十四节气柱,精心设计建造了一批富有农业大学特色的标本馆、校史馆、图书馆、教学楼和实验楼,完成了狮子山中心广场改造工程,使其成为了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园林文化广场。学校布局合理、搭配和谐、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给予师生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学术科研发展为中介,提升学术文化。

学术文化是研究型高校师生在科学研究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及在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而形成的制度与规范。高水平特色型大学一般都是研究型大学,担负着培养高水平行业精英和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科技目标的重任,较好的学术文化有利于统筹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目标协调发展。华中农业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高度重视科学研究,注重校风学风建设,形成了“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和“勤读力耕”的大学精神。我国高校中唯一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启发教授测绘出了世界第一张水稻基因图谱,目前其科研团队正在朝着绿色超级稻的战略目标迈进。今年夏天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场由7位微生物领域的国内权威专家组成的超级豪华答辩委员会为两位硕士举行答辩会,生科院何正国教授培养的两名硕士生均发表了影响因子超过10的文章。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数学建模、“金铅笔”广告等大学生科技赛场,我校学生频频摘金夺银,展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学素养。2009年4月,学校成立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并出台了《华中农业大学学术规范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专门用来规范学术行为。这充分说明,在学术文化指引下的学校科技研究不但重视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更注重学术规范。

(三)以大学精神培育为核心,凝练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能反映相对稳定群体内在心理定势和外在精神气质的最高层次文化体系,是一所高校整体风貌、文化气质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日益趋同的今天,形成并保持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文化显得尤为可贵。华中农业大学最宝贵的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校训、校歌和校徽中,并不断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学校重大仪式活动牢牢镌刻在一代代华农人身上。新生入校必须学唱校歌,在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奖学金发放会场,与会全体师生都会齐唱校歌。为继承和发扬张之洞“重农”精神,学校探索成立了张之洞实验班,专门培养了农业领域精英领袖人才。学生文艺骨干把张之洞办学历程和研究生支教团感人事迹,排成话剧搬上了学校晚会舞台。以“狮子山讲坛”、“齐民讲坛”为载体,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李昌平先后前来讲学,提升了华农师生的“三农”情结和人文素养。

三、农业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进一步凝炼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统揽着大学定位、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是大学精神的物化结晶,是一所大学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石。农业高校要想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就必须从办学传统和办学实践中提炼特色的办学理念。华中农业大学作为农业类特色高校,首先要明确培养农业领域精英人才和相应文化的目标理念,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大量行业专门人才;其次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使传统农科类优势学科更优,现代生科类特色学科更特,并加强涉农文法经管类人文社科学科发展,促使学科群体优势更加明显;最后要密切配合农业发展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能够为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发展服务。

(二)进一步彰显农业特色。

华中农业大学是以服务面向“三农”为特色,以农科优势明显为特点的农业特色型大学。加强具有农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广大学子深入了解农业发展史,激发同学关注“三农”情结,树立献身我国农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校史馆、档案馆和标本馆的藏品和功能,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造成华中地区最有影响力农业科普参观基地和宣传我校整体科研实力的窗口;进一步丰富人文景观中“农”的元素,把“六个一”标志性科研成果做成雕塑,激励师生投身农业科研;进一步拓展“面向三农、服务基层”的教育途径,培养师生热爱农民、向往农村和对关注农业的情怀。

(三)进一步丰富文化载体。

理、工、农、医等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专业发展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均面临着文化建设先天不利的窘境。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积极主动挖掘提炼,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为适应时展,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学校应进一步丰富文化建设载体,发挥高校文化引领作用。为此,要大力发展有学校特色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发挥网络在科技传播、交流沟通和思想教育方面的特有作用;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积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继续办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和狮子山讲坛等品牌活动,重点扶持几个有影响力和专业艺术水准的学生文艺社团;树立科技创新精神、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以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氛围的创新文化,服务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农业科技发展需要。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例5

2012年2月1日,中央1号文件,其中“农业科技”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并提出坚持科教兴农,振兴发展农业教育,推进部部共建、省部共建高等农业院校,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由农业类高等院校的招生情况可见,涉农专业招收的女大学生比例已经很高,如表1所示,近几年,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招生比例中,女生比例已经接近50%。就业质量是高等院校教育好坏的重要指标,如何促进高等院校涉农专业女大学生优质就业就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表1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07-2011年招生情况

一、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专业女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企业招聘涉农职位时对女生存在偏见。

涉农的工作较多是在基层,条件比较艰苦,甚至有些工作需要一定的体力,并且社会大众普遍认为女性综合素质不如男性,所以在招聘时对女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据统计,2010年10月-2011年6月,不同企业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招聘涉农职位585个,其中明确要求招聘男性或者男性优先的职位有82个,占14.02%,而要求招聘女性的职位只有5个,比例不到1%。

(二)涉农专业的女大学生就业质量较差。

有不少涉农专业的女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岗位“取代性高”、“技术含量低”、“工资低”、“发展前景小”,就业质量较差。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11届毕业生中,女性就业的岗位有不少是“企业行政助理”、“农资销售助理”、“组培技术员”等,平均工资2000元左右,相比男性就业的岗位“农艺培训生”、“技术员”、“业务代表”等技术含量较低、工资较少、发展前景不好。

(三)当代女大学生自强上进,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大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校期间,自强上进,能利用各种平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由表2可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近5年获奖学金的人数比例,女生获奖比例都在50%左右,最高达到60.85%,学生成绩女生已经与男生持平甚至高于男生。担任学生干部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由表3可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近4年担任团委、学生会学生干部女生比例都在50%以上。参加科技创新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由表4可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近几年申请的科技创新项目中,女生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比例都在50%左右。

表2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06-2011年奖学金女生比例

表3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近4年学生干部女生比例

表4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近4年科技创新项目负责人女生比例

(四)女性自身特点会对就业造成影响。

首先由于女性身体素质较弱、体力较小的生理特点,易产生胆怯退让、依赖自卑的心理特点,以及女性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结婚、生育、照顾家庭等),现行劳动法要求用人单位对女性承担的额外成本,导致女性在就业时处于劣势。其次女性相比男性具有更强的语言能力、更强的操作能力,普遍心灵手巧、普遍性情温和,以上特质使女性在某些岗位上处于优势,如商品推销、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的横向联系、签订合同等工作。[1]

二、从学校层面出发,对促进涉农专业女大学生优质就业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实习机会,消除学校和女性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随着现代产业结构的演进,知识经济的兴起,农业行业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就业岗位,这些新兴岗位弱化了对体力的要求,而是强调智力与知识的储备。现在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女性工作能力不如男性,而女大学生认为涉农职位需要大量的体力,忽略了新兴发展的一些智力型职位。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让大学生在毕业之前进入企业实习,通过实习,消除企业和女大学生之间的信息部对称。创建企业名人加入学校教育的平台,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当代女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现实。

(二)全程开展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细化就业指导教育。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例6

在现实生活中,“千里求学”的故事已经屡见不鲜,但如果求学地换成职业学校,求学的主角变成一个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个故事就有些不可思议了。放弃普高,就读职校,是一时冲动,还是另有缘由?相较于记者的惊讶,故事的主角陆佳杰一脸从容:“放弃普高,是因为我清楚自己真正需要学习什么;选择职校,是因为我知道在这里可以学到我想要学习的东西。”陆佳杰放弃了读普高的机会,选择了金华九峰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

事实上,在金华九峰职业学校,类似的故事已经多次上演。据悉,近年来,学校涉农专业的学生中,有近一半是来自江西、湖北、福建、安徽等省及温州、衢州、台州、丽水等省内地区的学生。校长张建瑜说:“不少学生就是冲着学校的‘农字号’来的。”这,也是学校坚持走“农字号”办学之路的原动力。

自1958年办学至今,金华九峰职业学校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1959年,金华九峰职业学校的前身——九峰农业中学被中国科学院定为改良土壤试点单位,学校“以磷增氮”的改良土壤经验向全国推行,同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标兵农中”;1960年,时任校长洪樟余代表浙江省出席全国教文卫体群英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领回“全国先进单位”奖状。

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农学专业成了冷门,生源迅速萎缩。“最少的一年只招了两个学生。”张建瑜校长至今感慨万千。尽管如此,金华九峰职业学校依然没有选择“另开炉灶”,而是坚持为这两个学生配备教室、安排课程。

陷入如此的困境,为什么还要坚持?副校长邵发明说,学校坚持办“农字号”专业与当地主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婺城有着“浙江省畜牧强区”“中国南方奶牛乳制品之乡”“中国茶花之乡”的美称。婺城区农业以粮油、畜牧、花卉、苗木等为特色主导产业,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发展。婺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和新农村建设急需具有新型农业技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也急需一批走出校园就能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地处婺城区,农学专业恰好与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困难是暂时的,发展是必然的。

有坚定不移的办学决心,方有此时此刻的办学盛况。2011年,学校农学专业新生达531人,创历史新高;2012年,学校农学专业报名新生近千名,招生形势高歌猛进。目前,2300名在校生中,农学专业学生占60%以上,学校10个专业中有8个是涉农专业。

做精做强畜牧兽医专业

一个品牌专业往往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学校设立最早的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是金华九峰职业学校的“拳头专业”。2006年,在畜牧兽医专业被评定为省级示范专业后,学校在做精做强专业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

走进学校的省级现代农业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生态养殖场,场内设有饲料加工厂、小型养猪场、小型养鸡场、小型养鸭场和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任教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曹贤庆老师指着养猪场里的杂交种猪和金华两头乌说:“这里很多牲畜的品种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连饲料也是学校老师和学生自主调配的,纯天然,无污染。”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们在这里直接参与家禽家畜的养殖,掌握品种识别和饲料管理技术。

在金华九峰职业学校,这样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基地还真不少,仅畜牧兽医专业就有8个校内实训室。张建瑜校长说,这些实训室的投入超过300万元,可以承担家禽家畜解剖教学实习、兽医临床诊断操作实训及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的实验和实训。从教室到实训室,开放性的实践平台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实现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实体”的教学目标。

随着实训基地建设的进一步完善,金华九峰职业学校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2012年,学校大胆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一方面尝试以“技能运动会”的考核形式替代以往传统的笔试,作为学生的期末成绩鉴定,要求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绝活与同学比赛;另一方面,学校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让学生以社团的形式参与创业基地管理,从养殖到管理再到销售,让学生全程参与。

既传承传统优势品牌专业,又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和创新,金华九峰职业学校立足特色品牌专业,培养了一批技能精、素质高的全方位发展的农业人才,胡旋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去年秋季开学前,学校养猪场里的一头母猪突然四肢肿大无法站立。当地有30多年行医经验的老兽医认为猪得了一种怪病,难逃一死。负责猪类疫病防治的畜牧兽医专业高三学生胡旋力通过对症状的深入分析,了老兽医的结论,并最终治好了病猪。一时间,“母猪病源之争”的故事在学校乃至整个金西开发区广为流传。

并驾齐驱力促学校发展

“从高一第二个学期开始,我就有‘收入’了!”方浩列是学校2012届的毕业生,也是学校“在校享受企业预发生活费”的第一人。2010年,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他在金华市技能比武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后被上海畜牧局“预订”。为此,上海畜牧局每月给方浩列发放1500元的生活费。

在金华九峰职业学校,像方浩列这样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订”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主要得益于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强化校企合作这两大措施。”副校长邵发明坦言。

近年来,学校提出“紧跟市场开专业,瞄准岗位设课程,强化实践抓技能”的办学方针,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民。学校充分利用畜牧兽医专业的传统优势和广泛的影响力,抓住省级示范专业的发展机遇,逐步形成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主体,以动物生产、兽医和农畜特产品加工为支撑,以养殖、加工、疾病诊疗为主线的专业群。与此同时,学校在推进专业群体化发展的基础上,“瞄准”潜力行业——农业观光业。为此,学校设置了观光农业经营(含酒店管理、休闲旅游、花卉园艺、中草药种植)、农村信息技术、农村财务综合管理、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产品营销与储运等涉农专业。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例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11-02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效应及其机理与调控的科学,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依赖强的一门学科,本学科实践性较强,知识涵盖面广。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因此,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学研究与生态管理水平,维护自然生态稳定已经变得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高等学校的生态学教学在高水平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生态学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所发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生态学是一门发展很快的新兴学科,所涉及知识面较广,全国已经有61所高校或科研院所设立生态学一级学科点,其中农业大学有13个生态学一级博士点,农业院校有11所招收生态学本科生。虽然生态学专业就业面较广,但由于各类院校设立该专业的基础条件不同和社会对各类人才需要的差异,决定了农业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学生培养。

一、树立服务农业的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方面的高等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农业院校所设置专业的门类大幅度增加,部分重点农业高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农业院校的办学宗旨还是为农业服务的,则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的服务目标也应该与服务农业相结合。这主要体现如下:第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屏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集约化养殖场和规模化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经济形式的大规模发展,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造成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这就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生态学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去。第二,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高等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担负两大使命:一是向农村地区提供高质量的生态学专业人才,二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案。第三,农业环境污染源分散,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广域性,农业生态污染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污染较为复杂,对农业生态治理人才的水平要求比较高。第四,高等农业院校具有植物、动物、地理、林业和土壤等农业相关的优势学科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大都是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队伍延续了这些专业的师资水平,有利于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综上,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在规定的生态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框架内,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农业生态安全维护的技能,培养学生服务农业的使命感。一些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明确了加强农业生态的培养目标,如华中农业大学的生态学专业坚持以农业生态发展为己任,以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农业和环境生态问题为导向,遵循系统科学原理,以生态科学为主导,以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为支撑,以污染生态和湿地生态为突破,立足湖北、面向华中,深入探明长江中下游农业和环境生态建设的科学问题,努力服务区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学科,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二、加强生态学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生态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的教学特色,华中农业大学培养或引进了一支具有土壤学、植物学、林学、水生生物学、植物保护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特别重视引进有真才实学、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适度扩大学科队伍,力争在未来5年内新增教授3~4名,引进国内外重点大学的博士8~10名,培养或者引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1~2名,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带动生态学部分方向的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学专业。华中农业大学生态学系还注重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开展出国进修和访问交流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堂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对青年教师传授授课技巧,主动担任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责,较大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掌握课堂的能力;同时利用考核机制,在人才选拔和任用上采取合同聘任管理制度,使教师拥有宽大的舞台和良好的发展空间,使教师在激烈的竞争中自觉地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教师既有教学科研压力又有前进动力;积极探索合理的薪金分配办法,建立重业绩、重贡献和重教学工作量为主体的分配激励机制,大幅度提高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收入,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为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使青年教师专心工作、乐于贡献。

三、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生态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专业扎实和宽厚的理论知识、系统的研究方向和坚实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动向。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应当在充分研究综合性大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人才培养特点及实际情况,使该专业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由于农业环境污染问题较严峻,农村生态环境较复杂,这就要求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反复试验及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使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方面所要执行的内容有:第一,精简如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等理论课程,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操纵生态学软件的能力。第二,某些课程如污染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等安排学生参观野外生态观测台站。第三,着重培养学生对环境因子的测定调查能力,尤其是让其掌握生物个体生长指标测定和生物分类技能。第四,拓展校企共建实践平台,营造基于行业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多参加建设一线的实践活动。第五,通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及治理措施。第六,通过参与教师的一些科研项目来锻炼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华中农业大学的生态学本科生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SRF),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兴趣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第七,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如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吸收生态学研究生参与申请并开展一些中国青年生态环境资助项目。

四、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不同的生态学专业课程,由于课程内容、体系和特点的不同,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教学中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和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等方法开展教学。研究不同课程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尽量减少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由于生态学领域的学术期刊较多,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及所处的区域生态特点,布置一些跟课程有关的专题让学生查阅国内外水平较高的文献,并撰写课程论文及制作幻灯片,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讲述,并相互展开讨论,教师给学生打分,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如华中农业大学地处湖北,湖北虽号称“千湖之省”,但却面临湖泊面积萎缩之困和湖泊功能退化之劫,恢复生态学这门课,就可以让学生讲述国际前沿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案例等。这些授课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和制作幻灯片的技巧,还能使学生对生态学相关课程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印象更加深刻。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如农业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遥感应用、自然地理学等课程还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课或安排学生实习,明确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具体措施,依托农业院校特有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根据生态学部分课程特点,建立长期的符合农业院校生态学研究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

五、优化课程内容

目前生态学专业课程所包含内容大致为:生物与环境、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一些高校应当根据农业院校的特点和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对课程研究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如华中农业大学的生态学课程应增加湿地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相关研究内容,具体内容包括:生态系统要素及水循环过程、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水土保持与景观生态、污染生态与农业安全生产、城郊农业生态等。其他农业院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地域生态特征有针对性地增加内容。高等农业院校最大的特色学科是农业学科群,属于生命科学学科群的组成部分。如华中农业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农业学府,其农业学科不仅覆盖面广,且较有特色,与生态学有关的课程较多,因此,该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较有优势。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就业方向,高等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课程设置应当有所侧重。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的办法思路要是与综合性大学类似,培养的学生就会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应该突显农业院校的优势,同时与其他高校生态学优点相结合,解决农村生态破坏问题,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就业方向,因此,其在教学计划上要侧重于生态环境类课程的设置。生态环境类课程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环境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分析论方法,研究生态系统、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是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资源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生态环境类课程的性质要求学生接近自然,体验和感悟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之处,这与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办学思路相契合。另外,当前就业形势严峻,重点农业大学的生态学专业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相当高,而我国很多领域的研究内容与生态环境知识有关。因此,结合农业院校的优势,增加生态环境类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将来学生科研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章家恩,骆世明,叶延琼,等.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11):86-89.

[2]李旭霖,王继芳,崔德杰.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学科群建设及课程体系设置[J].高等理科教育,2013,(3):104-108.

[3]万大娟,董洪梅,朱佩娟,等.生态环境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281-282.

[4]鲍晓艳,盖志毅.人与自然的和谐——农业院校必须加大生态学与环境保护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8,(9):63-65.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例8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2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也是中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农村、农业迫切需要需要有现代知识的青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村和农业,提高农村、农业的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村、农业的管理水平。国家提出服务“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虽然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加大,“三农”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但是农村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仍然极度匮乏。高等教育同样应该服务“三农”,切实培养出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一、独立学院重视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忽视农村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通常在高考招生时在第三批次本科录取。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长期以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近些年来,独立学院不断涌现,学院规模与在校学生数均得到迅猛发展,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独立学院很少涉及到广大农村经济,本文以2011年湖北省独立学院三本经济管理类招生情况为例,2011年湖北省独立学院三本经济管理类在招生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32所独立学院共设置理工类本科专业总数641个,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213个,占33%;文史类类本科专业总数360个,经济管理类专业206个,占57%。显而易见,三本院校为国家培养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做出了大量贡献,对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能力,但是独立学院却忽视了农村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表1 2011年湖北省独立学院三本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理工类)

资料来源:湖北招生考试 高考资料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004X 国内统一刊号:CN42-1431/G4

注释:

(1)本表序号1-32代表32所独立学院

1.武汉东湖学院 2.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3.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4.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5.汉口学院

6.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8.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9.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10.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11.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12.武昌理工学院 13.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14.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15.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16.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17.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18.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19.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20.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21.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 22.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23.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 24.襄樊学院理工学院

25.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 26.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27.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28.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9.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30.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31.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 32.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2)本表中“2”、“3 ” 、“4 ”表示同一专业若干方向或不同招生对象等;序号14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旅游管理 为“3”,表示旅游管理(涉外、中加合作办学)、旅游管理(民族班)、旅游管理。

(3)文史类经济管理类专业大体相同。仅没有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管理。此处略。

从上表可见,2011年湖北省独立学院三本经济管理类在招生中理工类经济管理类专业主要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管理、财政学、金融学、保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投资学 工程管理、工商管理、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行政管理构成。文史类经济管理类专业大体相同,仅没有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管理。

由此可见,独立学院虽然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研究,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创新人才,但很少涉及广大农村,针对性不强。以湖北省2011年招生专业设置为例,理工类32个第三批本科院校、文史类32个第三批本科院校中,均未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农村经济管理相关人才培养。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在独立学院中占有重要地位,专业的设置也很全面,但是唯独忽视农村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现行农村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湖北省只有少数公办一本学院与二本学院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以湖北省2011年招生专业设置为例,理工类13个第一批本科院校、文史类10个第一批本科院校中,仅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开设了农林经济管理,理工类23个第二批本科院校、文史类24个第二批本科院校中,仅有长江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开设了农林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独立学院尚未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

1.现行农村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基层农村建设者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系统的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在各类农业及涉农公司(企业)、政府部门及教学、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立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的农业经济学科点,依托该校经、法、管、文、理综合发展的优势,把学生培养成为以农林经济管理为核心,具有较宽厚的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相融通的学科背景的农林经济管理人才。从该院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来看,其目的是在各类农业及涉农公司(企业)、政府部门及教学、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侧重理论研究。

2.现行农村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完善

主干学科有农林经济管理、经济学;主要课程有经济学通论、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农业概论、农业项目评估、农业投资学、农业政策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村金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土地资源管理、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法学通论等。

可以看出课程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侧重宏观管理而无法解决农村实经济、管理、决策、营销、融资等遇见的实际问题。

3.缺乏具有大量农村管理经验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师资队伍

主要原因目前各大高校中缺乏具有大量农村管理经验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高校教师和教材等。

三、着力在独立学院中开展农村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虽然2008年4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工作,计划从2008年开始,每年选聘2万名,连续5年,选聘数量为10万名。广大农村迫切需要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新农村建设者。高等教育中农村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可以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仅靠大学生“村官”远未满足农村基层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时大学生“村官”中真正受过农林经济管理高等教育的又少之又少。

以湖北省2011年招生专业设置为例,理工类13个第一批本科院校、文史类10个第一批本科院校中,仅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开设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并且招生人数为4-8人之间,理工类23个第二批本科院校、文史类24个第二批本科院校中,仅有长江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开设了农林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并且招生人数为10-26人之间,很显然一本学院与二本学院开设了该专业主要是侧重农村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人数偏少,是无法满足广大的市场需求的。此时在独立学院中大规模进行农村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独立学院应该避免盲目跟大流,像一本院校与二本院校一样,主要集中在城市工业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管理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致使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公办大学比起来显得研究能力不强,工作适应能力又不够。目前中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员众多,但经济发展仍比较缓慢,急需大量能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能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大规模农村经济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就成为了独立学院的一个发展方向。而应该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开设具有现实意义的课程,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应关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湖北招生考试 高考资料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004X 国内统一刊号:CN42-1431/G4,2011,5.

[2]湖北招生考试 高考资料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004X 国内统一刊号:CN42-1431/G4,2011,6.

[3]湖北招生考试 高考资料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004X 国内统一刊号:CN42-1431/G4,2011,7.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例9

“冲”:切忌冲动

考生杨艳为理科生,总成绩为550分。2012年湖南本科一批理科类的录取控制线为520分。由于杨艳把新增的五所湖南本地一本院校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因此根据往年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换算后可知,杨艳相当于只超过一本录取控制线八九分,成绩较为寒酸。如此一来,985高校基本就不用考虑了,除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它又出现了,哈哈……),其他的踮着脚尖也够不着。热门一点的211高校,以及诸如深圳大学、汕头大学等非211热门大学,也都没有希望。

杨艳一直想学药学,目标是中国药科大学,但成绩出来之后,这个目标显然已暂时无法实现,于是转而对沈阳药科大学产生向往。依往年情况,沈阳药科大学的确可以作为“冲一冲”的选择。然而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正常情况下根本没法上线,那好玩似的“冲一冲”好像也无伤大雅,关键是以杨艳的分数,上线的可能性非常高。

也许有人会说,上线几率高不正好说明选择正确吗?如果填志愿的时候这么简单地去思考,说不准以后就会到处找后悔药吃。大家都知道,志愿不仅仅只有学校,还有专业。以杨艳的分数,即使成功上线,也会是垫底的那一拨,被药学类专业录取的可能几乎为零,十有八九要被调剂到工商管理(医药方向)、市场营销(医药方向)、环境科学这些专业。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些专业的好坏,但你也必须得看清楚,必须得想明白自己是否能接受。因为无意去承担被调剂到非药学类专业这个“后果”,杨艳选择了放弃,虽然内心有太多不舍。

为了继续“药学梦”,杨艳继续在圈定的目标大学里寻找有药学专业招生计划的学校,最后锁定了郑州大学。做出这个选择的理由有几个方面:首先,虽然依往年情况看,上线的可能性不很大,但郑州大学2012年在湖南增加了数十个招生名额,分数线有出现“异动”的可能;其次,郑大的药学还不错,但在该校并不算热门专业,上线后被录取的可能性大;最后,郑州大学里面那些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的专业,杨艳基本都能接受。

[小结]

由于现在大家都有足够的分析数据来帮助自己实现“精确制导”,因此大多数时候“冲一冲”的志愿作用都不大,于是很多考生在填此志愿时,通常都抱着一种好玩或无所谓的心态,却不知这个“无关紧要”的选择有时也会闯出祸来。我们要知道,既然是“冲一冲”,那就意味着即使你运气够好上线了,也肯定是分数最低的那一批。这批人的不幸在于,他们对专业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或者说权力),同时他们又是最有可能被退档的人。

所以说,“冲一冲”的志愿绝对不能胡来,最起码要考虑两点:首先是全面了解该校在当地的招生专业,看看那些比较冷门的专业里,有没有你完全不能接受的,如果有,并且还不止一两个,那就要小心行事了;其次一定要弄清楚这个学校是否“进档不退”,这个可以打电话到学校的招生办咨询,如果学校没有这个政策或者承诺,那劝你还是另做打算,因为你很有可能成为分数偏低的“超额部分”被退档,直接落入二批次。

“稳”:确定核心

虽然把第一个志愿锁定在了郑州大学的药学,但因为可能性还是比较小,因此杨艳把精力重点放在了“稳一稳”院校的选择上。这个学校的确定很重要,因为它是你最有可能去的那个目的地。而且你会发现,虽然选择余地有限,但还是有那么几个学校让你左右为难。

在这个阶段,杨艳把专业范围从药学类转到了生物类,特别是生物工程专业,因为以后考研时可以往生物药学方面走,也算是对“药学理想”的一种曲线解救。在确定专业后,分数所能及的目标学校便被清晰地列了出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接下来,杨艳需要做的就是深入了解各学校生物类专业的实力、擅长方向以及其他一些真实情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85高校,生物类还可以,保留;海南大学的生物专业在原来的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地处海南儋州,性价比不高,排除;相比之下,广西大学的分数线在这些学校里面偏高,并且生物工程专业不算冷门,被调剂的可能性非常大,为保险起见,亦放弃;南京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同属于211高校,综合实力比较强,专业实力很不错,保留;华南农业大学各方面都还可以,只不过非211而已,备选;东北师范大学是所好学校,生物专业实力不可小觑,但由于招生人数少,且擅长方向是细胞生物学,放弃。

通过一番详细的分析和对比,杨艳最后把目的范围缩小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把这些学校往草稿纸上一写,发现不对啊,竟然全是“农字号”,太伤感情了!但冷静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结果既是无奈的也是正确的。无奈是因为分数就摆在那儿,只有农林类院校姿态低点儿,愿意敞开怀抱欢迎咱们;说它正确是因为,既然专业优先考虑生物类,就完全没理由排斥“农字号”,这可是它们的强项啊。

好了,过了自己的“心理关”,能接受现实了,可怎么在几个选项里来确定那个真命天子呢?杨艳经过几天的犹豫,仍旧无法做出选择,似乎上哪儿都是不错的结果,最后只好转换思维,从“生活方面”来做对比。因为个人原因,喜欢方便一些的住宿条件,比较排斥上公共澡堂排队洗澡,再加上希望离家稍微近一点,于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被迅速排除,而华南农业大学则因为在综合对比中显得稍逊一筹而暂时搁置。于是,华中农业大学最终被确定为核心志愿。

[小结]

对大部分考生而言,自己的分数都是“中庸”的,成绩好一点的,理想目标自然而然会高一点,因此总会有“分数不够用”的感慨,直接点说就是不能随心所欲地同时对学校和专业做出最合自己愿望的选择。这种情况下,最妥当的做法就是分别定位专业和学校范围,然后取自己认为最值得最能接受的那个交叉点,万万不能学校、专业只顾其一。

对于专业的选择,也不必一根筋,要学会适当变通,就像考生杨艳,如果在这个决定阶段依然非药学不报,那就会陷入死胡同,也不是说就没有考得上的学校,但学校的综合实力及其他方面的档次肯定得大幅度地往下降,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点不为过。

至于说要不要考虑城市、住宿条件、校园环境这些,则要看你是在哪个层面去取舍。如果是作为先决条件或者决定性因素,理论上来讲是很不科学的。比方说,考生杨艳也关注了这些方面,但其是在几所大学都属“理想选择”的前提下额外提出来的,可以说是无伤大雅。如果你因为洗澡不方便放弃一所名校,而去读一所住新公寓的“三流大学”,显然就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保”:并非保守

说到“保一保”的学校,现在很多老师在给学生做指导时,通常都会要求大家一如既往地保持“院校梯度”,也就是所填学校要“一个比一个差”。比如说考生杨艳,在第一志愿里“冲”郑州大学,第二志愿“稳”华中农业大学,那么在一批次可以填五所学校的情况下,第三志愿只能填山西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这些,而第四志愿只能选择中北大学、石河子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之类,至于说第五志愿,基本就是哪所分数线最低填哪所了,最好是填那些年年录不满的学校,想不被录取都不容易啊!

实际上,这种“保”的方法太保守了,缺乏灵活性,也割断了考生更多更好的选择。我们不是说上面列举的那些学校就怎么怎么的差,但它们至少没有在我们先前圈定的理想范围之类。或许有人会说,我怕出什么意外啊!殊不知,正是什么事情都非板上钉钉,意外总是难免,所以我们更应该给自己留足余地。

考生杨艳把华中农业大学作为核心和主打,意思就是说只要录取情况按往年的水平走,基本就该是到这儿上学了。可万一这年华中农大莫名其妙地成为大热门呢!如果按照“院校梯度”的原则去填,当意外发生时,考生杨艳只能是把自己扔到一个理想之外的学校去。基于这些考虑,考生杨艳在第三、第四、第五志愿分别填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从正常的“保一保”原则来看,考生杨艳似乎完全没有“保”。

考生杨艳的想法很简单,除郑州大学之外,其余四所学校,只要录取分数线不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自己都考得上,并且基本都能录取自己能接受的专业里头。这种看似不“保”的做法,其实是给志愿加了“四重保险”。如此一来,就算华中农大逆天了,还有西北农林科大等着,就算西北农林科大也不讲道理了,还有南京农大在静候光临……怎么,你担心这几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不约而同地大幅上涨?这个,真比杨艳以550分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的概率还低!

[小结]

在考生填报志愿时,存在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通常会陷入到两种极端――填好学校的时候心比天高,想到自己万一没书读时头又低到尘埃里去了。比如去年就有分数也就550多数的考生,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等一路填过来,填得畅快淋漓,最后直接来个石河子大学把自己给“解决”了。

我们通常所说的“保一保”,不应该过多地解读为“保守”“保险”或者“确保万无一失”这些,它的内涵其实还是一个“稳”字。只要你事前做足了功课,所圈定的目标学校不是信手拈来,那么完全可以效仿考生杨艳的做法。如果你实在胆小,实在害怕被陨石砸中下巴的事情降临在自己身上,也只需用最后一个志愿来上“保险锁”就足够了。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例10

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证

我县老字号茶业合作社努力打造有机生态茶园基地,推动生态茶叶产业发展该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3月15日,现有社员215名。自成立以来,就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与我县乌木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新品种茶树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全心全意为社员提供统一购买茶树苗、化肥、农药、塑料薄膜和技术培训及资金扶持等服务,努力发展生态茶叶产业,打造高香型有机绿茶品牌。华坪县北部山区海拔1600~2200m,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云封雾锁,年均降雨1061mm,年均气温19.8℃,最热月(5月)平均气温25.8℃,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11.8℃,土壤pH值4.0~5.5,呈微酸性,森林覆盖面积达50%以上,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合作社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带领社员种植云南大叶茶1000hm2,其中,66.67hm2核心茶园被云南省农业厅认定为有机生态茶叶生产基地。合作社对茶园实行分级管理,统一施肥、打药、采摘标准。合作社建立了鲜茶叶粗加工厂,统一收购社员的茶叶,经粗加工后交给我县乌木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精加工成“乌木春”牌茶叶产品。其中,“乌木春”牌系列中的精品茶、珍品茶、花茶、红茶、袋泡茶产品,通过了QS食品安全认证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有机茶转换产品认证和加工认证”,并且荣获云南省“银缨奖”,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乌木春”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华坪县顺翔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标准化生产和循环农业,形成了生态农业的新增长点肉鸭养殖是华坪县坝区的一个优势产业。该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以肉鸭的养殖、加工为主要经营业务,统一向社员供给鸭苗、饲料,由兴泉镇农技综合服务中心提供防疫、治疗及技术咨询服务,社员养殖的毛鸭交给合作社统一进行宰杀、分割、包装、冷冻储藏、运输和销售,年终对社员实行盈利返还。在肉鸭养殖区通过沼气池、脱硫脱水储气柜、排污沉淀池的建设使用,有效解决了鸭粪便和屠宰加工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把废弃物转化为热能,实现了华坪县委、政府大力倡导的“919”生态工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合作社生产的系列鸭产品已申请注册了“宏祥”牌商标,于2010年3月获得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云南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合作社的屠宰、分割包装、冷冻仓储、运输、销售环节常年为4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该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当地肉鸭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果蔬专业合作社推动了生态蔬菜产业的发展华坪县新庄河、鲤鱼河流域大力发展的冬早瓜菜和夏秋蔬菜是典型的生态农业产业。华坪县华隆果蔬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从西瓜品种及种植规模等方面指导社员科学种植,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病虫害以生物防治为主,严禁滥用化学肥料和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把西瓜的安全质量关。为了有效解决西瓜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和提高西瓜的品质,合作社从2005年就开始西瓜嫁接的试验、示范工作,2012年在全县范围内及永胜县的仁和镇等地推广种植嫁接西瓜1000hm2,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华坪县绿鑫蔬菜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订单,带领社员常年在仰天窝、楠木坪、腊姑河等区域环境保护较好的地方发展生态蔬菜产业。合作社2011年带领社员种植白豌豆、辣椒、大白菜、西红柿、马铃薯等生态蔬菜866.67hm2,实现产值7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