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三对一的大学寝室模板(10篇)

时间:2022-10-24 05:45:26

三对一的大学寝室

三对一的大学寝室例1

有人说过,大学是介于中学与社会之间的小社会,在大学里,学生们远离父母,过着更独立的生活。在这里,没有父母、老师面面俱到的安排,只有自我安排以及同学间的相互帮助。

在大学里,寝室对学生格外重要。因为在良好的寝室氛围里,大家才能开开心心的住在同一屋檐下,就像一家人。通常,大家都可以看到一个寝室的同学同进同出,似乎形成了统一的生活学习习惯。大家共同营造了一种寝室氛围,同时也不自觉地被这种氛围所影响着。

有一种直观的感觉,在某些寝室,同学的成绩均比较好;在某些寝室,同学们的成绩普遍比较一般,居于中等水平;在某一些寝室,同学们的成绩均不大理想。那么,是否寝室氛围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较大的影响呢?

本文对30间寝室,男生寝室20间,女生寝室10间(每间寝室住4名同学),共计120名大学生的成绩进行了调查。这里假设大学生用一年的时间来构建稳定的寝室氛围。本文统计了这120名同学大二全年的成绩排名。把排名按全班人数平均分为3部分,设前1/3的寝室氛围为好,中间1/3为中,最后1/3为差。当同一寝室同学的排名全部或有三名的排名在同一个范围时,就将该寝室标号。

结果表明:在这30间寝室中,有19间寝室被标了*号,比例为63.3%。也就是说,同一寝室同学的成绩大都在一个范围内。这就证明了寝室氛围对同学的成绩有影响,不管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寝室氛围都可能将同一个寝室同学的成绩趋于一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10间女生寝室里,有6间寝室被标了号,占女生总寝室数的60%;在20间男生寝室里,有13间被标了*号,占男生总寝室数的65%。说明寝室氛围对男生和对女生的影响是几乎一致的。

前面的证明,是从静态的角度说明了寝室氛围对同学成绩有影响,同一寝室同学的成绩趋于一致。那么,寝室氛围对同学成绩是否有动态的影响呢?同一寝室同学的成绩变化方向是否趋于一致呢?即,是否好的寝室氛围会带动同学成绩的提高,而不好的寝室学习氛围会对同学的成绩有负面的影响?

本文仍就对这120名同学的成绩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取这些同学大二上学期的排名以及大三上学期的排名,对同一个人的两个排名进行比较。在这里,在一间寝室4个人中,若至少有3个人的成绩变化方向一致,我们就认为该寝室同学的成绩变化一致,将该寝室标号。统计结果:在三十间寝室中,有二十间寝室被标上了号,占总寝室数的66.7%。根据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寝室的成绩变化是趋于一致的。

根据以上的资料,本文对这120个样本大二及大三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下表为寝室氛围较好样本描述性分析情况:

表1为大二上学期排名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2为大三上学期排名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上表,大二上学期排名的平均值(Mean)为13.25,大三上学期排名的平均值(Mean)为12.67,平均名次上升;在大二上学期,最差的名次(Maximum)为44名,而在大三上学期,最差的名次(Maximum)为39名,最差名次上升;并且,在大二上学期的样本中,样本标准差(Std.Deviation)为11.41,在大三上学期的样本中,样本标准差(Std.Deviation)为10.59,样本标准差减小。

以上分析表明:对于这些寝室氛围较好的寝室,同学的成绩总体是上升的趋势。并且,在好氛围的带动下,之前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成绩也在提高,最终同学之间成绩的差异变小。

用同样的方法,对寝室氛围差的样本分析如下:大二上学期排名的平均值(Mean)为26.11,大三上学期排名的平均值(Mean)为26.91,平均名次下降;在大二上学期,最差的名次(Maximum)为41名,而在大三上学期,最差的名次(Maximum)为42名;在大二上学期的样本中,样本标准差(Std.Deviation)为10.01,在大三上学期的样本中,样本标准差(Std.Deviation)为9.00,样本标准差减小。

以上分析表明:对于寝室氛围较差的寝室,同学的成绩总体上说有下降的趋势,并且,由于样本标准差减小,说明同一寝室同学的成绩差异在逐渐减小,都向着负面的方向发展。

用同样的方法,对寝室氛围中等的样本分析如下:大二上学期排名的平均值(Mean)为19.18,大三上学期排名的平均值(Mean)为19.00,平均名次稍微有所下降,但是幅度很小;在大二上学期,最差的名次(Maximum)为43名,而在大三上学期,最差的名次(Maximum)仍为43名,最差名次没有改变;在大二上学期的样本中,样本标准差(Std.Deviation)为8.63,在大三上学期的样本中,样本标准差(Std.Deviation)为8.94,样本标准差有一点增大,但幅度较小。

以上分析表明:对于氛围中等的寝室,与寝室氛围好的以及寝室氛围不好的相比,同学的成绩总体上说没有很大的变化,基本上保持原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氛围中等的寝室,样本数据的标准差比其他两类寝室的样本数据标准差都要小,说明氛围中等的寝室,同学的成绩比其他两类更集中。

针对以上所有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寝室氛围,对同学的成绩有着较大的影响,同一寝室同学的成绩大多在一个范围内。并且,寝室氛围对同学成绩有着动态的影响,好寝室氛围的同学的成绩有上升的趋势,差寝室氛围的同学的成绩有下降的趋势,中等寝室氛围对同学成绩变化的影响不大。

但是,有一点应该提出,由于本文收集的样本数据有限,并且数据年份差异不是太大,加上成绩的变化也和同学自身的情况有关,所以不能代表全部的情况。比如,有些同学因为社会实践多,所以在学习上花的时间下的功夫不够,导致他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这也是很可能的,对于这种情况,寝室氛围的影响就不是最重要的。又比如某寝室有来自维族等聚集地比较集中的少数民族同学,他们有自己固定的生活和朋友圈子,受寝室氛围影响也不大。对于这些特殊情况应该特殊处理。

总体上来说,寝室氛围对同学的成绩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有如下建议:第一,在安排大一新生寝室时,可将高考成绩高的同学与成绩低的同学交错安排,通过成绩好的带动成绩差的,以此来总体提高同学的成绩。第二,由于好的寝室氛围有提升同学成绩的作用,差的寝室氛围有降低同学成绩的作用,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适时安排同学调换寝室。特别是将氛围好的与氛围不好的寝室的同学调换,这样来防止氛围不好的寝室同学的成绩持续下降。

参考文献:

三对一的大学寝室例2

对于空闲时间在寝室里经常会做什么的问题,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寝室都不大爱学习,在寝室这个小天地中,学生更倾向于进行娱乐活动。学生上网,很少涉及学习,大部分都是在打游戏,看电影,聊天等,“网虫”的比例在上升,严重的蛀蚀着寝室文化。

(二)寝室人际关系

寝室是大学生们共同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场所,成员间的亲密程度直接影响到这个“家”的安宁与温暖。那么,对于极少数同学与室友的相处情况不好,可能是因为寝室各个成员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家庭背景各不一样,再加上个人的性格、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而难免会在寝室共同生活中产生矛盾。

(三)寝室设施、装饰的满意度、参与度

寝室设施,是学生寝室生活、学习的基本物质条件,三峡学院分为新老校区,两个校区的住宿条件也就不同,学生的反映也就各异。新区学生对住宿条件满意度相对较高,但也有大部分同学在风扇、空调等方面提出建议。

(四)寝室制度建设

寝室制度,不仅有学校管理制度,也有室规制度。关于学校管理制度,老区的制定很好,但执行欠佳。而相对老区来说,新区制定与执行显得更严谨、有效率。关于寝室室规制度,极少寝室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但没有遵守,这主要是学生们前期热情度高,后期则不上心;而较大部分寝室没有规章制度,原因可能是寝室成员本身就在意识中有,无需明文规定,也有可能寝室成员对室规漠不关心,不放心上,更无须明文规定。

二、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寝室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大部分学生对寝室文化建设都不太了解,有所了解的学生也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仅局限于寝室清洁,寝室装饰,及寝室成员的集体活动,形式单一。意识里没有对寝室文化建设的概念,又谈何建设?

(二)寝室卫生不容乐观

有不少寝室学生不注重个人卫生,衣服、鞋子、书等物品随处堆放,地板上垃圾成片,寝室卫生环境比较恶劣。

(三)大学生寝室学习氛围不高,寝室文化的精神层面有待提高

在寝室里,闲暇时间,学生们更多的是聊天、上网等,其中上网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同学甚至在寝室喝酒、抽烟、打游戏。这不仅影响了室友的生活,也对寝室文化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物质基础较差

这体现在寝室内部生活设施缺乏,住宿条件差,尤其是老区,新区还在建设中,不能把整个学校搬迁到新区,所以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老校区。老区的很多寝室没有独立的卫生间、阳台等。

三、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作为一种“亚文化”,要从潜在的现实性提升为现实的可能性,塑造和构建良好的、有序的、同校园文化相辅相成的文化土壤和文化氛围是基本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发现问题,则要提出对策及建议。

1.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宣传力度,可以通过讲座、板报、传单等方式,为学生深入讲解相关寝室文化建设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寝室文化建设,让学生知道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让他们从思想上认同寝室文化,有意识的关注寝室文化,从而做好寝室文化建设。

2.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从硬件上加大对寝室的资金投入,还要加强对寝室的管理和设施的完善。寝室不仅是大学生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们交际、学习的场所。学校也要从理念上开始更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利益出发。

3.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也是寝室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大学生要自觉培养自己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改正不雅、不文明的行为举止。

4.努力促进寝室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寝室成员之间应加强沟通与交流,懂得互相关心、理解、帮助。

5.寝室文化建设要努力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并加大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健全的规章制度与教育引导结合起来加强文明寝室的建设,使学生有章可循。

三对一的大学寝室例3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建设积极、健康、和谐的寝室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和综合素质提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战场。

1.寝室文化的内涵、特征、类型和作用

1.1寝室文化的内涵

寝室已逐步成为大学生集体行为活动的基本单元,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此为根基,融汇了精神层面、物质层面、行为层面。笔者认为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以寝室为主要空间,共同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的总和。

1.2寝室文化的特征

第一,寝室文化的形式多样性。寝室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不单一,满足了学生的多种喜好和需求。

第二,寝室文化的丰富情感性。寝室文化具有感性化的特点,形式各样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绪饱满的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

第三,寝室文化的广泛参与性。寝室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行为由被动转为主动。

1.3寝室文化的结构

第一,寝室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其他文化类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整个寝室文化的外在标志。主要包括基本设施、整体布局、周围环境、室内陈设等方面。

第二,寝室精神文化。寝室精神文化是寝室成员在寝室各项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成学生对寝室文化的认知、对寝室的归属感以及寝室活动中的价值取向等。

第三,寝室制度文化。正式制度是学校管理部门为维护寝室正常运转,从而制定的各项规章与条例。非正式制度则是寝室内部成员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规范体系,规范与控制成员行为,维系寝室学生间的文化认同。

第四,寝室行为文化。寝室行为文化是寝室成员在寝室生活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是寝室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是寝室精神文化的折射,学生的寝室行为文化表现出自身的特性。

1.4寝室文化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干净、舒适、温馨的寝室环境能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同学间能相互探讨、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寝室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第二,有利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寝室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宽松、和谐的氛围,同学们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宣泄情绪,畅谈心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及时纠正错误思想,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健康的人格。

第三,有利于发展和谐的人际交往。和谐的寝室文化使同学们在交往过程中学会相互尊重、帮助和体谅,弱化个性冲突,发展友谊,从而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2.民办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难点分析

2.1寝室文化现状

第一,懒惰现象严重,生活习惯不良。学生在上课之余,在寝室中度过大部分时间,往往表现出懒惰、被动、糊里糊涂度日,黑白颠倒,精神不振,没有良好地生活习惯和奋斗目标。

第二,普遍贪图玩乐,学习风气不佳。在寝室内静心学习的同学居于少数,多数学生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个别存在打扑克、吸烟现象,没有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第三,引导行为不足,文化高度不够。高校的寝室文化建设滞后,完善的规模和系统不足,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没有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2寝室文化建设的难点

第一,学生自身因素。大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生活的经历,从小养尊处优,社会责任感、集体精神、自律性不足,同时少数学生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健康问题。

第二,社会因素。由于各种意识形态的冲击,社会上的不良习俗,对学生思想产生很大的侵蚀作用,复杂、胡乱的娱乐场所和各色人员破坏学生单纯的思想。

第三,网络因素。网络充斥着无限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使同学们极易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络电影,扰乱学生正常作息,荒废了学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

3.构建高校寝室文化的原则

第一,坚持软硬件共建的原则。高校寝室文化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不能只强化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第二,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则。高校寝室文件建设需要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寝室活动中去,是大学生自觉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需要。

第三,坚持寝室文化建设长期性的原则。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应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4.构建和谐寝室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4.1加强和谐物质文化建设,改善硬件设施

完善寝室的硬件设施建设,就要加大投资力度,建造温馨、宽敞、质量良好的宿舍环境,配备必要的、 齐全的设施和设备,特别是网络信息等通讯设施,其中防火、防震、防盗等应急处理设备尤为重要,从安全、舒适、科学等角度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4.2推进和谐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寝室生活

精神文化是寝室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要形成积极向上、崇高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用社会主义的政治理念指引和谐寝室文化建设。寝室同学要互相尊重、平等互助,构建和睦的寝室人际关系。注重寝室学风建设,弘扬良好的学习风气,海纳百川,形成多维的大学寝室文化。

4.3完善和谐制度文化建设,健全规章制度

寝室制度文化建设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寝室管理要依法治寝,明确寝室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广泛征求学生意见,民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以《学生寝室管理条例》为主,配套《寝室文明公约》、《值日值周制度》、《学生社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约束寝室学生共同遵守。

4.4注重学生干部寝室管理,发挥党员作用

建设和谐寝室文化,应该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注重培养寝室长、学生会干部、班委的政治素养、管理能力和责任心,使学生参与到寝室管理和文化建设中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发挥党员在寝室里的先锋作用。这样既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能使广大学生理解学校,主动的投身于校园文化中。

参考文献:

[1]杨芳,张路杨.高校寝室文化与“三型”寝室建设[J].改革与开放,2011(2).

[2]孙永刚.浅析新时期大学生的寝室文化[J].价值工程,2011(7).

[3]王从严,唐永木.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校园之声,2010(2).

三对一的大学寝室例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学分制模式下加强寝室建设的必要性

学分制是以学分来计量学生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学分制制度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职业发展目标来自主选课,只要考试合格,即可拿到相应学分。在这种制度下,学生的修业年限发生变化,有的学生因提前修满学分而毕业,而另一些同学则有可能会被延期。同时,由于同学选课的不同,上课的时间地点都各不相同,这也会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一些影响。

(一)学分制改革对班级功能的影响。

在学分制情况下,由于同学们个人有自己独特的课表,同一个班级同学的时间难以统一,因此,同学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度降低,从而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同时,由于学分制选课的关系,除了必修课同一班级在同一个教室学习,大多数同学都在不同的教室上着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减少,同学关系较之以前学年制时期有所淡化,而且就算在必修课上,大多数学生也是以寝室为单位上课,这也大大降低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进一步淡化了班级的影响力。因此,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班集体观念,增强他们的班级荣誉感、自豪感,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寝室建设,构建和谐的寝室关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学分制制度下寝室功能的变化。

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下,由于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因此学生对自己所修课程具有很高的自,除了必修课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课,老师只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因此,班级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被弱化。而寝室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学生的大学生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资料显示,大学生除去睡眠,仍有5.72小时在寝室活动,而寝室成员之间的交往与接触成都也是高校其他场所无法相比的 ,因此,在学分制制度下,寝室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班级的部分功能,如学习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凝聚功能等。

第一,学习功能。由于学生在寝室活动时间长,很多同学都在寝室完成预习、复习等学习活动,也会在寝室开展各种讨论活动,因此,寝室是同学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良好和谐的寝室氛围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能增长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第二,思想教育功能。可以通过开展寝室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建立良好的寝室文化,树立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家的意识,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第三,凝聚功能。由于人们之间的影响是交互的,而寝室成员之间的交往与接触往往是最多的,因此,同一个寝室成员之间会在理念、价值观、处事方式等方面相互影响,形成自己寝室独特的文化,并在寝室成员之间形成一定的凝聚力。

因此,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积极发挥学生寝室功能,加强学生寝室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分制模式下加强寝室建设的途径

(一)制度建设。

加强寝室建设首先要完善有关寝室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使之能够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如《学生宿舍(公寓)管理规定》、《学生寝室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它们能够对学生在寝室的行为进行引导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制定相应的奖助学金及表彰奖励评定细则,将学生寝室卫生以及学生平时表现与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联系起来,对学生起到相应的激励和约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寝室生活学习作风。

(二)组织建设。

学生寝室的建设,不仅要有规章制度的保障,也应有相应的组织保障。学生寝室的建设需要老师与学生以及各类组织相互配合。首先,要积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当今大学学生宿舍硬件条件改善,大多数学校都是公寓式宿舍,因此,要加强对宿舍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之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辅导员要经常走访学生寝室,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手状况,经常与学生沟通,为学生答疑解惑;发挥老专家、老干部的政治理论优势、人生阅历优势和工作经验优势,对学生成长成才进行关爱,他们可以以学生宿舍为工作平台,对学生进行引导。第二,要加强学生宿舍干部队伍建设。由于现在学生宿舍实施公寓化管理,因此,学生宿舍每个寝室设置一个大寝室长,三个小寝室长,他们是学生宿舍自主管理的核心,平时负责寝室同学卫生值班安排、晚点名及寝室矛盾调解,在寝室长例会汇报寝室动态,是辅导员了解学生动态的主要渠道之一;寝室班团干部和党员也应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协助寝室长搞好寝室建设,帮助寝室长做好同学之间的协调工作。第三,以学生宿舍围合为单位建立分团委和党支部,他们以所在宿舍围合为单位开展各项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也可以增进学生与老专家、宿舍管理人员、辅导员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学生寝室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文化建设。

学生寝室的建设既要有制度保障,也要有组织保障,这样才能开展内容丰富的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由于寝室的同学来自天南海北,各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学校可以在入学之初就以学生寝室为单位开展寝室文化节,这样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可以形成寝室独特的文化,增强寝室的凝聚力。同时,学校可以依托围合分团委、党支部、各级社团开展以寝室或单位宿舍为单位参加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增进寝室同学合作互助精神,形成良好的寝室文化。

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我们通过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三方面加强学生寝室建设,增强寝室凝聚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寝室文化,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助教)

注释:

申艳婷.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教育与职业,2008(2):184-185

杜杰,管祥兵.大学生良好寝室文化的教育功能及其构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5):61

参考文献:

[1]申艳婷.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教育与职业,2008(2)

三对一的大学寝室例5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37-02

寝室是大学生集体生活的场所,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这块阵地建设质量和建设程度对大学生品德、情操、身心健康以及三观形成、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意义重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规定》中也明确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各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派一定比例的优秀政工干部和政治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要进一步落实党团组织进公寓。”为此,搞好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对于新时期大学生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

搞好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大学生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大学生个性十足,活泼开朗,思想独立,对事物有着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为此,有必要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内涵

寝室是大学生思想形成、交流、汇集之地,也是大学生交流学习、生活经验的重要场所,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不断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开阔学生眼界。不同人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同,本文从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认为大学生寝室文化是大学生在寝室这一特定空间里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氛围和文化情境,寝室文化建设是在寝室管理基础上对寝室的“软硬”环境进行合理规划,使其正确引导学生行为,营造良好的寝室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寝室文化建设分为内部建设和外部建设。外部建设包括寝室的设施、装饰、卫生环境等,这也属于物质文化建设层面,这是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基础;内部建设即为寝室管理,指寝室规章制度、成员生活方式及课余文化生活等,并由此而表现出来的政治信念、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这属于精神文化建设层面,这是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也是新时期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重点。只有将寝室文化建设的内外两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更好地把寝室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之地。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特征

寝室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对塑造大学生的性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一,良好的寝室文化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凝聚力。新时期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虽然思想上希望寝室和谐,相处和睦,但是行为上却希望得到别人更多的体谅,而自己却没有付出相应的关心。《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在良好寝室文化的氛围下,学生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逐渐学会相互照顾、相互理解与支持,学会为他人付出,为他人着想。

第二,良好的寝室文化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学风。《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建立良好的寝室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促使学生间相互学习,是大学生提升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大学寝室是大学生每天待时间最长的地方,学生会利用这段时间彼此探讨,互相答疑,提升自己,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精神风貌。

第三,良好的寝室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作风。大学生在寝室里通常会有卧谈的习惯,尤其是女学生,通过卧谈讲述自己的家乡,经历过的趣闻妙事,并讨论彼此的看法、心得,潜移默化地影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通过卧谈等形式多样的寝室文化建设也进一步扩展眼界,丰富知识储备,避免把学生引入歧途。为此,良好的寝室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正确引导学生谈论一些有关于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内容,使其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形成正确的观点和看法。

(三)大学生寝室文化特征

寝室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着鲜明特征。

1.寝室文化具有感染性

大学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室友是与自己接触最多的人。经过长时间相处磨合,相互影响,同寝室的同学会对彼此的思想行为形成一种心理上的认可,并逐渐达成一种共识,是一种无意识的、不自主的服从。

2.寝室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

大学是聚集着各种各样学生的大家庭,寝室里的每名同学可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文化底蕴也有所差别。为此,寝室文化建设涵盖了多个地方,多种形式的文化因子,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彰显了文化的时代性和开放性特征。

3.寝室文化具有独特性和易变性

寝室不同,文化特点就不同。每个寝室有着独特文化特征,表现出新时期大学生的独特个性。由于大学生所处的时期和年龄阶段,很多大学生容易被身边的人或事所影响,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目前大学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寝室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管理层片面地认为寝室文化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场所,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寝室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最重要阵地。他们只把寝室文化看作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给那些没有自制能力的学生营造自我空间,使他们随意安排娱乐活动,不愿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渐渐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行为上逐渐懒惰,思想上逐渐散漫,极大地抑制了大学生寝室文化功能的发挥。

(二)个别寝室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个别寝室里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作风不严谨,对专业认可度不高,一谈到学习就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原动力。比起学习他们更倾向于娱乐消遣,而大学课程不像高中时那么紧张,文化活动也因为多种原因可能无法办多、办大,最终不少学生只能选择通过上网等方式消磨时光,挥霍大把青春。

(三)寝室成员行为语言渐趋庸俗化

作为各种学术思潮的集散地,大学寝室文化呈现出复杂状况。先进与落后、积极与堕落、高雅与低俗、文明与愚昧等文化的相互对立使学生们的思想天平不断摇摆,立场不断动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个人精神文明素养的提高。为此,必须创新寝室文化内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健康文化,从而影响寝室文化的走向,使大学寝室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四)寝室成员上网成瘾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为网络文化所吸引,上网已成为校园内一种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然而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等,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更有甚者夜不归寝,第二天迟到早退或是逃课,这种不节制、不合理的网络生活,减少了寝室成员间的交流,不但影响了自身身体健康,也影响了他人休息和学生正常的学业进行,这影响寝室文化建设的步伐和方向,也影响优良学风的建设。

三、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从本质上讲,寝室文化建设不是自发形成的,它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生主动的自觉参与。因此,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寝室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

物质文化建设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基础。目前很多大学对寝室物质建设方面不够重视。例如,床板不够结实,墙壁破败年久失修,设计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多半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们对于寝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有的学生因为住宿条件不好而拒绝上学。但并不是因此就需要如何奢华的生活环境,毕竟大部分学生都只是普通家庭,只是至少一般的生活需要是没有问题的。比方说,每个楼都要有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有人打扫走廊厕所洗漱间,而当寝室出现问题或同学有需要时,要能及时的提供需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就是较为理想的基本生活环境。

(二)强化寝室管理,实行寝室长负责制,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强化寝室管理,首先要把大化小,实行寝室长负责制。优先选入党员、积极分子或班级先进同学,以身作则,以此起到积极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寝室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制度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外部机制,是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的基础。寝室文化制度的建设必须要有可行性,要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并能长期有效的坚持下去;还要有奖惩性,有奖有罚才能激起同学们的竞争意识,产生较强的约束力;同时还要有可变性,随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年级的不同,对制度加以改进,以适应新时期形势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性,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建设好新时期寝室文化。

(三)寻求有效载体,增强寝室文化建设活力

新时期的大学生需要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来充实他们空闲的课余时间。因此,营造和谐的寝室文化就成了寝室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结合校园文化精髓,开展一系列的寝室文化活动,例如“反向走寝”、“文明寝室评比”、“特色寝室”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了解身边寝室的优缺点,以优秀寝室为目标,反省自身不足;把有缺点的寝室作为警醒自己的时钟,提醒自己不要在同样的地方犯错。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大学生间的卫生意识,同时也激起了寝室与寝室之间的竞争意识,正所谓有竞争才有动力,只有用心才能更好地爱护我们求学期间的这个“家”,才能为寝室文化建设增添一分青春的活力。

建设和谐的寝室文化是构建文化校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建设对于新时期大学生和谐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塑造有重大意义。寝室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急需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与拓展。

参考文献:

三对一的大学寝室例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76-01

高校寝室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高校寝室不单承担着学生生活居住的任务,也承担着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任务。大学生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以寝室为互动场所,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交流互动和学习借鉴,所形成的相对一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

一、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寝室表现

(一)不良生活作息,时间浪费严重

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普遍比较分散,所以就难以形成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往往是早上有课,就早起;早上没课,就晚起。甚至有些同学,若是一上午没有课,就会前一晚通宵玩游戏,第二天睡到中午。这样极为不良的作息时间,会严重影响上课的状态,进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厌学,上课迟到甚至是逃课现象的发生。另外,寝室作为相对固定的组织形式,往往会形成一个相对一致的作息习惯。这样一来,不健康的作息习惯就会影响到整个寝室,出现集体迟到,甚至是集体逃课现象的发生。

(二)寝室过度娱乐,学习氛围不浓

对于大学生而言,教学楼、寝室、食堂成了大学生活中最重要三个组成部分。每一天都会重复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重复的生活会使大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寝室相对轻松自由的氛围,就成了广大大学生娱乐游戏的重要场所。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在寝室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上网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等娱乐活动上。只有较少数大学生表示会在寝室用电脑学习。另外,根据调查,在目前高校的寝室中,一般都会设置相应的独立课桌或是一体式床铺。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表示会选择在寝室学习或是上自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寝室无法提供一个安静、适合的学习氛围。寝室的过分“娱乐化”成了导致大学生学业倦怠的重要成因。

三、寝室文化对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

(一)寝室文化具有感染性

首先,大学生并非是独立地存在于寝室之中,他会受到其他寝室成员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这是一种无意识,不自主的文化传播。正向的寝室文化会使寝室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反之,就会使寝室成员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进而加剧学业倦怠现象。寝室与寝室之间也存在广泛的文化传播。因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人,大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不会仅限于寝室成员内部,而是跨越寝室的界限的。即便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也存在文化交流和传播。

其次对于刚刚走进校门的新生来说,他们会主动地观察并学习高年级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以便早日融入到新的环境中。这样一来,高年级学生的寝室文化就成了低年级学生寝室文化的范式。所以寝室文化也具有纵向的遗传性特征。从目前的高校寝室文化现状来看,绝大多数寝室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负向的文化特征。因此学业倦怠现象也广泛存在于高校大学生之间。

(二)寝室文化具有迟效性

一种文化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寝室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是一种长期且缓慢的过程。大学生对于出现在寝室中的不良现象,如长时间上网游戏、上课迟到、寝室彻夜“卧谈”、吸烟酗酒等,普遍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在课余时间放松一下没什么不好,这些只是暂时出现的,而且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这种负向的寝室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正是因为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有什么具体的不良影响,所以大学生普遍无视这种负向寝室文化的蔓延,长时间的过分追求寝室的“娱乐化”,最终会产生严重的厌学现象,甚至会产生消极的人生价值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三)寝室文化具有复杂性

由于寝室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而且态度、价值观等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每个人身上都带有特定的文化特征。通过长时间寝室成员的交流与磨合,各种文化特征相互交融,最后所产生的寝室文化也是千差万别的。很难确定某一个寝室就是“学习型”寝室、或是“娱乐型”寝室、或是“交友型”寝室等。因此寝室文化是一个复杂的集合概念。正是由于寝室文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就导致大学生对于自己寝室文化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即便自己寝室内存在有学业倦怠,学习氛围差的想象,也不会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对于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也不会真正去改正。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偏离正确文化导向,加剧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出现。

四、解决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措施

(一)以积极的校风建设,带动寝室文化建设

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给予学生的不单单是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更是一种有目标有理想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学生在寝室的学习生活也会朝着相应的目标去努力。学生在寝室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互帮互助,形成学习小组,寝室成员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监督。这样一来,寝室文化就真正地成为了促进校风建设的推动力量,校风也带动寝室文化健康发展。

(二)加强寝室日常管理,形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对一的大学寝室例7

关 兴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摘要】寝室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子系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建设校园文明的重要窗口。本文从和谐校园的视角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在透视当前高校寝室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四个层面提出构建和谐寝室文化的基本路径,以期增强目前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现实针对性,塑造良好的学风、改善同学关系,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和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

【关键词】和谐;女生集聚;寝室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寝室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子系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建设校园文明的重要窗口。寝室文化是指在大学寝室这一特定的空间环境下,以大学生为能动主体,通过共同生活和学习,在寝室生活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的组合。[1]它在塑造良好的学风、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改善和协调同学关系以及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虽然目前学界日益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研究,但总体而言,理论研究有余,而实证研究相对匮乏。鉴于此,本文拟从和谐校园的视角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增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现实针对性,以提升寝室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Z大学H校区为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该校区只有一个学院,3个专业,约1500名本专科学生,其中以专科生为主体,女生约占95%,故笔者称之为女生集聚型高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88.9%。其中女生占95%,男生占5%。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方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比例分别是36.9%、45.6%、9.4%、8.1%。

二、当前高校寝室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寝室文化的内涵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寝室物质文化是指寝室的基本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周围环境以及室内各种生活用品、家具物品等的摆放和安置;寝室精神文化指在学生寝室管理的各项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反映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思想态度、价值观念和共同的心理状态等;寝室制度文化是指寝室成员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及调控这些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包括寝室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条例、行为准则、奖惩办法等制度;寝室行为文化是指寝室成员在寝室这个特定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它包括寝室成员的人际交往行为、学习行为、娱乐行为、网络行为等多个方面。[2]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互相融合,共同构成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寝室物质文化层面――生活化日益凸显,人性化相对欠缺

寝室物质文化是寝室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一种实体存在,而且体现一定的审美意向和教育理念,是寝室其他形态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调查显示,总体而言,寝室配备必要的设施,提供较为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能满足大学生生活的基本要求。寝室物质文化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寝室空间环境日趋生活化、人情化。寝室内除了床、桌、椅等基本配件外,还有阳台、卫生间等生活化的设施;二是寝室功能的多元化。寝室由单一的“休息”功能逐步转换为集学习、休息、交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活场所;三是寝室外部环境设计的社会化、社区化。通过规划相对集中的地理位置,建立成片的学生公寓区,种植专门的绿化带。[3]

该校虽然重视寝室硬件建设,但“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未能很好凸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住宿条件紧张,周边环境较差。专科生8人一间,本科生6人一间,人均宿舍面积不足3.5平方米。该校地处“寸土寸金”的闹市区,校园面积较小,两面临街,周边环境喧嚣嘈杂;二是寝室硬件设施缺乏针对性。桌椅陈旧,部分床铺已经破损,有些设施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女生的生理和身体特点,与男生寝室同样的高度,缺乏针对性的设计和管理。由于大部分女生动手能力差,不熟悉消防设施的使用,没有专人定期进行消防安全设施的使用培训;三是配套设施不健全,服务跟不上。寝室虽有阳台、独立卫生间等,但有的整栋寝室没有电风扇,空调、自动取款机、理发店等生活设施欠缺。很多电路、门窗破损未能及时维修;四是私密性不够。本次调查中,有37.9%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寝室没有属于自己的私密性空间。缺乏私密性空间无法使学生将个性与共性的协调发展很好地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之中。[4]

如下图所示:寝室物质文化对寝室成员影响

通过上面的表格和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寝室物质文化对个人心情、休息、生活和学习“影响较大”和“影响很大”的分别是65%、67.6%、60.7%、62.4%。调查数据表明,寝室物质文化对寝室成员的生活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二)寝室制度文化层面――“以管为主”与“服务育人”两种模式之间的悖论

寝室制度文化是寝室文化的内在机制,以一种强制和非强制的力量,维系着文化价值的认同,约束每个寝室成员的行为方式。从形成机制看,寝室制度文化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学校管理部门为维护寝室正常运行而制定的各项规章条例;非正式制度是寝室成员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依靠一定非强制力量规范与控制成员行为的规范体系。[5]

调查得知,高校寝室制度文化显现以下主要特征:

1.“严格管理”与“服务育人”之间的悖论

在寝室管理方面确立了一套规章制度,比如设定统一断网时间、寝室卫生制度等,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寝室文化建设的“严格管理”与“服务育人”目标在有些问题上可能产生矛盾与冲突,如统一要求和张扬个性,整齐划一与各成风格,甚至有些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学生在寝室文化建设方面的灵感与激情。需要指出的是:寝室管理奉行以“管”为主的指导思想,无法与学生深入交流,更谈不上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管”与“被管”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这种管理机制削弱了“服务育人”的功能,使寝室管理背离了原有的实际意义。[6]

2.统一住宿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冲突

高校一般按(院)系、专业统一安排学生住宿。调查中,有38%的学生选择按专业分配寝室,按照兴趣爱好分配寝室的比例达到35.6%。但是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多数大学生希望在了解个人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按专业分配寝室,而不是不考虑实际情况进行机械的分配。在访谈中有一位动画专业的学生,他爱好音乐,喜欢弹吉它,但是寝室成员并没有这方面的兴趣,跟室友也没有共同话题,于是他经常到其他寝室去玩,以便能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

3.正式制度文化作用稳定,非正式制度文化的作用日渐凸显

在寝室管理制度方面,一般都设立寝室长。在调查中发现,仅有10%左右的寝室长是任命的,绝大部分采用推选、轮流等方式选定寝室长。寝室长虽然不在班委之列,但由于其“特殊”身份和多样化的产生方式,使得寝室长在寝室管理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再如寝室卫生制度,每个寝室都设有卫生值日安排表,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履行值日职责,但是有些学生不愿意履行职责,在此“示范效应”下,久而久之,寝室的公共卫生就无人打扫了。

4.管理人员职能的单一性与寝室管理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该校每栋宿舍楼都配有管理员。根据调查与访谈,笔者了解到大学寝室管理员大多数是由后勤部门安排,主要负责维持寝室秩序、传递相关信息。管理员对于维持宿舍的安定秩序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大学生对于宿舍管理员的职能要求是多样性的,对于充当学生生活顾问,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两项职能持同意与比较同意的占五成左右。该校配备了公寓辅导员,利用宿舍这一阵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是寝室管理队伍是一个有效的补充。但由于女生多,给男公寓辅导员开展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另外,宿舍管理方面也存在学生工作部门与后勤部门分工不清的问题,比如宿舍管理员的配备和工资发放由后勤部门负责,思想教育和心理安全等由学工部门负责。[7]在寝室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部门之间缺乏制度化的协调、沟通机制,有些部门各自为阵、各管一块,这直接影响到寝室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寝室精神文化层面――人际关系的淡漠与灰色情绪弥散,但总体态势趋于健康

寝室精神文化是寝室文化的核心,具有理念导向功能。35%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果有了电脑以后与室友之间的交流会变少。由于网络覆盖寝室,大学生有了新的交友平台,传统的寝室人际关系受到网络冲击。同时,本次调查中有34%的学生在寝室有孤独感。当代大学生普遍背负较大的心理压力,如课业任务繁重、家长期望过高、就业形势严峻等。在高压的心理负担下,大学生普遍缺乏倾诉的对象,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担忧。如果不加以引导,长久的心理压抑,甚至会产生心灵扭曲,来自寝室的悲观、失落等灰色情绪的蔓延成为寝室精神文化的一大隐患。[8]但是,从“我觉得寝室像我家”、“寝室有很强凝聚力”、“寝室成员相互关心”、“学习风气对寝室很重要”、“个人与寝室相互影响”5个指标的研究表明:对于前三项持“比较同意”的比例最高。可见,当前高校学生的寝室认同感与归属感较强,寝室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一个小家庭;在寝室生活价值取向上,62%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氛围对寝室很重要,大学生对寝室学风建设的必要性认知逐步深化。在个人与寝室关系方面,70%的学生非常赞同“个人与寝室发展相互影响”的说法。这也说明高校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个人与寝室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当前高校寝室精神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健康发展态势。

(四)寝室行为文化层面――认知和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差

寝室行为文化是寝室成员在寝室生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是寝室文化的外显行为方式,是寝室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等的动态体现。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和非主流的各种思想与行为方式进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调查显示,70%的寝室拥有电脑,57%的寝室有2―3台,10%的寝室拥有6台电脑(每间寝室6人);电脑用途方面:62.5%的被调查者选择“上网”,而主要用于学习的比例仅为20%。使用电脑时间方面,51.0%的人电脑平均每天使用时间在3小时以下,而75%的被调查者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到一半。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寝室的电脑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大学生分辨是非分能力不强,自控力相对较弱,寝室电脑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可见,网络对寝室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另外,人际交往方面,大学生平时出行和参加活动基本上以寝室为单位。据调查显示,75%的人认为同学关系较为融洽,在参与活动积极性方面,62%的是有选择的参加活动。个别访谈资料显示,大学生是否选择参与集体活动,一个重要标准即参与活动能够给自己带来何种利益,活动参与的“功利化”倾向十分严重。[9]这点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三、构建和谐寝室文化的基本路径

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针对当前高校寝室文化存在的问题,从和谐校园的视角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积极推进寝室文化建设,对于塑造良好的学风、改善和协调同学关系,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和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积极创设优雅、舒适、人性化的物质文化环境,为和谐寝室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寝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种配套服务设备,在功能和结构上注意整体布局,规划合理,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生理差异,满足生活、学习、交流的需要;在整体设计中,突出人文特色,体现优美、有序的建筑特点和布局特色,在寝室环境建设上体现人文关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寝室文化建设,发挥主人翁作用,增强学生对寝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育人”管理制度体系,为和谐寝室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在深入学生寝室,了解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相关制度。加强寝室内部值日制度和卫生检查制度的同时,健全辅导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员“三位一体”的寝室管理制度,确立学生党支部工作进公寓制度,丰富管理人员的职能,提升业务素质,建立通畅的与学生交流的信息反馈渠道,加强对各种制度的监管力度,增强教育和服务学生的实效性。

第三,着重加强对寝室成员的行为引导,为和谐寝室文化建设塑造健康的行为风尚。当前最主要的是加强对学生寝室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根据学生寝室行为文化的具体特点,通过个别谈心,专题讲座,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主流的思想行为准则,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改变上网主要打游戏和聊天的单一娱乐休闲状态,形成以学习、交流为主的健康和谐的行为方式。[10]在管理形式上,充分重视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方式,发挥学生在寝室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以培养自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和能力。

第四,倾力营造和谐健康的精神文化氛围,为和谐寝室文化建设打造融洽的人际关系。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寝室集体活动,树立集体主义意识。经常开展“文明寝室”、“男女生寝室开放日(月)”“优良学风寝室”、“寝室文化节”等以寝室为单位的集体活动,调动寝室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寝室成员之间和寝室之间的感情交流,形成和谐、温馨、融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3][5][9]徐小霞,李向东.新时期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J].理论观察,2008(12).

[2][4][6][8]高珊.新时期大学寝室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顾建亚.大学生寝室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7).

三对一的大学寝室例8

2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选取研究者所在院系的全部大二学生寝室(共210间,其中东四170间,东八40间)为研究对象,随机抽选三分之一寝室实行寝室长固定制度,三分之一寝室实行寝室长轮岗制度,还有三分之一不设寝室长。制定班风量化考核制度,对每个寝室成员进行评分,取平均值,考察实行寝室长制度一个周期(3个月)后各寝室的班风量化考核均值的变化。学风量化考核表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学风量化考核表,本研究根据校本情况和研究需求制定此表,在研究者所在班级已施行一年。该量表共有5个项目,包括学习情况、日常考勤情况、校级校规、公寓管理和集体活动。基础分值总分为100分,不同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有加分或减分项目,每周统计一次。

三对一的大学寝室例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068-02

寝室是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大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习惯有着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受语言、文化背景、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对寝室文化建设的理解和实践与汉族大学生存在不同,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开展寝室文化建设,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大胆实践。

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思考

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内涵是以寝室为单位,由每一个成员特有的文化背景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物质文化是在相同的寝室设施基础上通过大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的对寝室的“二次装饰”,改造寝室的过程往往是成员内心对“家”的概念的表达,也是寝室凝聚力和表现力的重要体现。寝室是大学生构建精神文化的基本单位,精神文化的构建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重点。大学生通过寝室日常生活中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碰撞和交流,往往会形成一种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的形成恰恰是各个成员之间真实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此外,精神文化还表现在智能文化方面,寝室不仅是大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互相学习的场所,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理论知识以及各项学科技能的讨论,更容易在思想上形成文化的碰撞,从而挖掘思想上的潜能,产生创新的观点,这往往比课堂上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更有效果。寝室成员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磨合,形成一种大家约定俗成的、无形的制度文化。寝室中的每个个体都不希望自己成为群体中的“特殊现象”,要获得这一群体中成员的认可,就要遵守这种无形的制度。这种文化一定程度上对寝室各个成员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作用。如日常生活中的寝室卫生制度、各种行为习惯的约定制度等。

青海大学医学院藏医系学生全部为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等七个民族,其中藏族学生占到95%以上,85%以上的学生来自农牧区,部分学生来自游牧家庭,他们纯朴善良、热情活泼、能歌善舞,有少部分学生汉语交流还不十分流利。经过认真思考与分析,我们认为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找准突破口、确立明确而适当的建设目标,获得学生对这一活动的认同感,是开展此项活动的关键。

针对学生特点,藏医系教师和系领导形成了如下寝室文化建设工作思路:以学风建设活动为契机,坚持“三个深入”(“三个深入”即:教师要深入寝室、深入课堂、深入早晚自习)的工作方针,加强教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督促与鼓励相结合,以环境卫生建设为主,突出特色,加强文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水平。

二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方法

如何搞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营造出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特色鲜明的寝室,将寝室营造成像家一样的温馨港湾,彰显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实现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互利共赢,藏医系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具体的实践活动。

1.坚持教师每周深入寝室指导文化建设

教师坚持“三个深入”,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及时给予指导与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化解成长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其健康成长。结合学院学风建设年活动的具体安排,藏医系详细规定了教师深入学生寝室的具体要求,系领导每月深入学生寝室不少于2次,辅导员、班主任每周深入学生寝室不少于1次,重点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指导寝室文化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每次深入学生寝室,教师都要对寝室文化建设进行点评,并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原本以明星画像为主的墙壁,现在增加了树喻图这样的藏医学元素,有的寝室学生自己动手,在墙壁和屋顶装饰了纸鹤、彩带,还有的寝室摆放了绿色植物,细心的学生还给寝室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卓玛之家”。通过老师深入寝室面对面地指导,学生寝室文化逐步由环境卫生建设走向文化内涵建设,寝室文化的品位和特色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了学院学风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

2.检查督促寝室文化建设

寝室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需要睿智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去创造,也需要精心地呵护和不断地督促。根据寝室文化建设这一特点,藏医系坚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寝室文化建设检查。定期检查主要由学生会负责,每周学生会都组织1次寝室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并及时公布,累计后作为日后先进寝室评比的重要依据。不定期检查主要是指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组成检查组,不定期对学生寝室进行的全面检查,检查不

仅要当场打分,还要给出寝室文化建设的评语,每个寝室一个评语,检查完后,将评语写好放在学生寝室内。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一方面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寝室的文化建设。

3.表彰先进,鼓励寝室文化建设

表彰先进对于鼓励学生搞好寝室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从中找到乐趣,从而引发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发性。藏医系每学期都要根据检查成绩综合评定“寝室文化建设先进宿舍”和“寝室文化建设标兵”,并组织学生相互参观寝室文化建设成果,在学生集会时颁发奖品和奖状。对于寝室文化建设成效明显但未获奖的寝室给予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争取获得好的成绩。通过表彰先进,学生们更加明确了寝室文化建设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激发了搞好寝室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几点体会

通过寝室文化建设,藏医系学生寝室环境卫生建设、文化内涵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之前脏、乱、差的现象彻底得到了解决,涌现出了一大批“卓玛之家”式的先进寝室,学生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实现了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双丰收。在开展寝室文化建设中,我们体会到:寝室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建设的热情和兴趣是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发挥引导和督促作用,教师的积极参与是活动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保障;寝室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生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三对一的大学寝室例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30

1 寝室精神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所谓寝室精神文化,是指寝室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成员对寝室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在寝室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寝室精神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载体,影响与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优秀的寝室文化能将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大学生寝室精神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2.1 问卷目的及设计

本研究将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在寝室的精神文化现状进行调查,找出现存问题并进行分析。以本校英语学院全日制本科生居住的寝室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49份,有效回收率为91.8%。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3 调查结果

第一,前二项持“同意”比例的占80%以上。在个人与寝室关系的价值判断方面,多数学生认为个人与集体间的利益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体现了大学生对寝室建设的必要性认知。第二,第三项关于寝室的人际交往和集体凝聚力分析,“同意”的比例占到了60%左右。可见,多数寝室是比较团结友爱的,但也一部分在寝室在相处的过程中会出现矛盾,一起参加活动的机会也少。第三,第四、五项关于作息和学习风气的调查显示,只有40%左右的学生表示会在寝室学习。显然,寝室学风建设还有待加强。

3 大力加强寝室精神文化建设

寝室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是学生文明素养、思想境界的重要窗口。如何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自我约束力,形成互学、互帮的良好风气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1 优化寝室结构,凝聚人心

从上述调查得出结论,大学生寝室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在于凝聚力的建设。而影响寝室凝聚力形成的因素之一是学校寝室分配的方案不够科学。据调查,当前许多高校的寝室分配者采用按班级学号的先后顺序或先到先得的方法分配寝室。这种简单的分配方式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由此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日后寝室的矛盾冲突。那些寝室氛围不够融洽的学生常常表现出难于合作的特点,给思政工作带来了难度。因此,我们在给学生分配寝室时要将能影响大学生宿舍相处和谐度的因素排在首位。构建一个人性的,能按照学生个性、习惯组合的分配体系使每个寝室达到人员最优化状态组合是很重要的。

3.2 多管齐下,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学风建设

要深化寝室的精神文化建设,将问题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专项整治寝室中突出的问题。学校应加强宣传教育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治方案,专人负责,责任到人。第二,网格式管理。依据班级、专业、学院情况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若干责任网格,实行“一格多寝”(楼长、层长、安保员等)责任捆绑管理模式,全员参与。第三,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做好寝室建设的“传帮带”,正面引导学生向优秀寝室看齐。

3.3 以寝室为阵地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情趣

德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途径以寝室为阵地开展精神育人的活动,以优秀的文化鼓舞人,陶冶人,激励人。寝室文化活动开展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第一,群众性。动员全体学生参加,使思想工作深入人心。第二,渐进性。活动要从细微处抓起,重点放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意识和文明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及理想信念的升华。第三,示范性。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通过学生骨干的示范作用和有效管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使学生寝室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之一。

4 结论

精神文化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注重道德的“内适性”,而不是靠强制的纪律来约束实施,它通过寝室小环境的改变,促进校园大气候的形成,对高校的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菲,张丽,刘晓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8-14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