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模板(10篇)

时间:2022-03-08 23:10:42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例1

3.抓好班子自身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确定支部书记是党建第一责任人,对我系的党建工作负责,确保工作到位,责任到人。

4.坚持民主集中制度,加强民主决策,增强我系党政决策的透明度。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例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和党的基层建设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和基础工程。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和十都明确指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和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近年来,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建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高校各方面的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党建工作凸显出一些问题,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笔者认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是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关键。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支部发展工作缺少群众参与。

多年来,高校各级党组织加强领导,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党员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大学生入党积极性较高,大学生党员的数量也有了明显增加。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加,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发展党员程序中群众参与度不够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对象、吸收预备党员及预备党员转正四个环节是发展党员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部分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各个环节透明度不够高。发展党员工作中普通学生参与不够,民主程度不高,加之又没有利用其他途径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导致发展党员的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偏低。

2.发展党员程序中群众参与流于形式

根据《》的规定,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群众参与。但是,部分学生党支部为了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压缩工作时间,减轻工作量,使群众参与的环节流于形式,导致发展的党员缺乏群众基础,得不到广泛的认同。在群众座谈会和个别谈话中,部分学生代表碍于同学情面,不敢真实道出发展对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致使党支部无法全面掌握发展对象真实的情况和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二)党支部组织生活缺乏群众性。

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党支部以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组织生活制度。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开展党支部组织生活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需要,增强大学生党性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很少学生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扩大,邀请普通学生代表参与支部组织生活,致使组织生活上很难听到党外声音,无法全面剖析党支部或党员存在的不足,也很难获得更多的改进措施和方法。此外,因普通学生对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缺乏了解,也会导致党组织失去部分普通学生的支持。

(三)学生党员群众工作能力欠佳。

1.学生党员群众工作意识不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员入党的誓词内容之一。部分大学生党员的群众工作意识不强,片面认为只要自己成绩好,不违反纪律等就行了,而在为同学服务,为支部建设出力,为学校发展作贡献等方面却无动于衷,没有真正发挥党员生活在普通同学中,了解基层情况和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的作用。

2.学生党员群众工作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高校在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上尝试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学生党员挂钩学生宿舍、学生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学生党员服务站等。但是,受自身认识和能力、工作对象复杂、学校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类似的工作很难深入开展,或者半途而废,导致成效不明显。

3.学生党员群众工作方法不多

由于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优秀分子,其身份的特殊性使其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支重要队伍。例如,学生党员生活在普通同学当中,在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同学、组织排忧解难。但是,大多数学生党员缺乏身份意识,工作主动性差,极少思考工作方法,导致遇到突发事件时,手忙脚乱,无法正确处理问题。

二、群众路线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意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其科学内涵来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群众。在高校,学生就是高校人民群众的主体。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规定:“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学生党员在思想认识、工作能力等方面比普通学生要好,能够帮助学生工作部门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合理处理学生的矛盾问题,更加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二)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与普通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在一起,通过日常交往、沟通和情感交流等途径更容易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真正知道学生的需求,也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

(三)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有利于更好地巩固基层阵地。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对广大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党员要发挥“正能量”,积极融入到学生中,向广大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党的理论、主张和路线,也使得党的战斗堡垒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群众路线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一)强化学习,巩固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党员非常重视专业学习,对党的认识不到位,出现“重技能,轻思想,无群众”的现象,亟须加强思想教育学习。根据党的宗旨原则要求,强化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使得学生党员充分认识到群众和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二)落实规定,用好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

发展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目前,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发展前和发展后出现“两面性”,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成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难点。《》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群众路线给该难点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群众的民主监督,群众的真实声音,进一步提高党员发展过程中的群众参与度,从源头上把好党员入口群众关。例如,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环节,要看同学们推不推荐;在确定发展对象环节,要看同学们认不认可;在吸收预备党员环节,要看同学们支不支持;在入党转正环节,要看同学们满不满意;在党员评议环节,要看同学们给不给分。此外,在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时,要认真对待反映的意见,并深入调查反映的情况,谨慎辨别是否真实,同时及时反馈,这样才不会挫伤同学们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三)创新内容,发挥群众路线的核心作用。

高校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引领青年学生,就必须进一步创新活动方式,既让学生党员真正实践好活动,又让普通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发挥群众的作用。

1.党支部进学生公寓

将党组织建在学生公寓,以公寓为单位建立学生党支部,在公寓里设立学生党员示范岗、活动室等,为学生党员与同学们搭建沟通平台,有助于学生党员密切与同学们的相互联系,更好地团结、服务广大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辐射作用,进而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主要活动区域的战斗堡垒作用。

2.让学生党员担任服务工作

《》中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学生党员大部分综合素质较好,在学习、工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因此,可选派学生党员担任助理、活动负责人等,参与学生服务和管理工作,这不仅让学生党员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而且能更好地履行党员义务,同时更广泛地接触同学们,更好地服务和影响他们。

3.让活动走出校园

高校学生党建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除了在校园内的课堂、公寓和社团等载体中开展外,活动可以拓展到校外,例如组织学生党员参与到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大学生进社区活动等活动中;或利用地方资源建立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学习参观、实习实践等活动。这样不仅让学生党员接触到广泛的群众,服务更多的群众,而且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增进了群众对学生党支部的认识。

(四)健全制度,确保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

健全的群众工作制度是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有效执行的有力保障,也是维护党群关系的重要措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高校已制定了相关的群众路线工作制度,但仍不够完善,特别是专门针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制度还较少。具体工作中,如下制度可以进一步健全:一、大学生党员评议制度。该制度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定期群众评议,对大学生党员思想行为、履行义务、先进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估。二是大学生党员工作职责。该制度是对大学生党员需开展的工作、责任进行明确。三是大学生党员工作奖罚制度。该制度是对大学生党员工作成效评价标准做规定,并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罚,以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宝涛.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5).

[2]沈加君.高校党建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例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00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克敌制胜的“传家宝”,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的兴衰成败。践行群众路线、知识基础,行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大学生是学生中的精英,是准社会人,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一个肩负神圣历史使命的特殊群体。结合高校实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个重要方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扎实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让大学生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有力提升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水平。

1 党的群众路线是高校抓好学生党建工作的法宝

从根本目的看,党的群众路线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高校而言,大学生群体是群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祖国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工作任务。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自觉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尊重学生权利,满足学生需求,反映学生呼声,维护学生权益,促进学生发展,做广大学生的忠实代言人。

从根本方法看,党的群众路线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高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方法。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群体,这个群体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高校只有不断地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离开了大学生和大学生的实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解决高校的学生问题,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从大学生的实践中去找办法、找出路。

从根本标准看,党的群众路线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确立了检验依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高校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绝不是教育工作者自说自话,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而应把裁判权交给大学生,把满足学生需求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目标,坚持以理论理想、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为镜子,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学生需求,真心实意为学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用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为学生服务。

2 高校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学生党建工作需要把握几个关键

高校推进学生党建工作,首要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将两者有机结合的学生党建工作,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应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他们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名与利、得与失、享受与奉献,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及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补足精神之钙。推动大学生党员在学生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党性修养,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思想基础。

高校推进学生党建工作,核心是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高校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应按照组织上入党、思想上更要入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学生中的一面旗帜,以良好的形象增强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在政治、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成为广大学生政治上的表率、学习上的榜样、生活上的服务员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践行者,带动大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高校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关键是要与时俱进。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互联网、手机成为学生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应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方法,按照网上与网下、虚拟与现实“两结合”的要求,一方面,运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做好与大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深入研究掌握网上舆情、引导网上舆情的规律,运用不同语言与不同对象沟通交流,进一步拓宽学生党建工作渠道,丰富学生党建工作内容。

3 高校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措施

树立群众观点,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树立群众观点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和前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树立群众观,就是要让广大党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理念,切实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发挥广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高校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搞好教育教学;要充分保障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杜绝一切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通过建立健全学生列席校务会议制度、校领导直接联系学生制度、学生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等,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真正为学校建设、学生发展献计出力。

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针对性。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加强作风建设,全面聚焦和集中解决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要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集体议的方式,认真查找和全面梳理高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学生反映强烈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建立问题档案,并通过逐一销号的方式及时有效解决广大学生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关切。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制度,形成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立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重点要在建章立制、制度执行上下功夫。在建章立制上,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校领导联系基层、领导走访、领导信箱、定期情况通报等密切联系学生的相关制度,使学生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到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促进双方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学习教育、民主评议、党员联系群众、党员交心谈心和党员汇报思想等一系列制度,推动学生党建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制度执行上,要探索建立对学生反映问题的督促检查、问效问责制度,推动问题的跟进落实与解决,强化追责、问责的刚性,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与成效服务学生、取信于学生。

参考文献: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例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009-03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基本支撑点,是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保证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圆满完成的战斗堡垒。[1]随着学生党员的日益增多,学生支部的设置、学生党员的组织活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凸显。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文以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的功能和满足学生党员的自身发展为立足点,基于年级、专业和班级互动连结机制,以建立专业党支部为总体框架,提出建立高校(院级)梯队型党支部的构想,以创新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管理模式,强化党员梯队培养和自主管理,促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可持续发展。

一、梯队型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架构

学生党支部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工作体系和组织架构。学生党支部作为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基本单位,应该把属于同一班级、专业(方向)、年级的学生党员组织在一起,坚持同一性原则。这样既能保证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生命力和战斗力,又便于支部工作、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群众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2]。同时,要坚持适度性原则:设置学生党支部必须考虑党员的人数、构成、比例等因素,保持比较合适的支部规模,避免偏大或偏小,既保证组织的灵活性,又能充分发挥组织的核心、堡垒和辐射作用,还要有利于促进支部之间及其内部结构的均衡性,增强可比性和竞争性,推进支部创新乃至整个学生党建工作。[3]基于年级、专业和班级互动连结机制,结合以上设置原则和目前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本研究提出建立梯队型学生党支部的设想,即把同专业的从大一至大四的所有纵向班级设置为一个支部;将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同一班号的班级编入同一个党小组,有多少个纵向班级,就设有多少个党小组,如果某些专业各班级人数特别少,不足以将支部进行细化,就不必划分为党小组。将同一专业各个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即党员发展对象)按照年级组成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小组,而各年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将由各班级的团支部在党小组成员的监督下负责选拔、考察和输送。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领导机制,在整个的组织框架中,将院级的学生党总支部进行了细化,设立组织部、宣传部、培训部、发展部、转正部和事务部等下设管理机构,以加强对学生专业党支部的领导、监督和管理。以上五个层面的组织机构逐级细化,层层递进,建立了以院系级党总支部领导专业党支部―专业党支部领导党小组―党小组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来源于班级团支部的梯队管理模式,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学生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见图1)。

二、梯队型学生党支部的运行模式

在梯队型学生党支部的整体组织架构中,分别有五个层次的组织机构发挥了不同的功能,且环环相扣。

1.(院)党总支部。(院)党总支部负责全院学生党建工作的宏观管理,落实学校党委提出的规划和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党员教育管理和培养发展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和学生专业党支部的建设,构建全院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等等。(院)党总支部的支部书记一般由团委书记、团委副书记或者分管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辅导员担任。党员辅导员原则上都应成为学生党总支委员,每个专业党支部书记作为总支委员。(院)党总支部下设的六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必须由通过选拔或者辅导员推荐的优秀正式党员担任,工作人员可以由通过面试选拔的学生党员组成。基于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干事也可以适当吸纳一些普通学生。

2.专业党支部。专业党支部主要负责开展支部大型活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支部的重大决议;定期召开党小组会议,宣传和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组织好党员的学习活动,严格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完成本支部所承担的各项任务;指导各党小组认真落实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教育和培养工作,做好经常性的党员发展和转正工作;随时了解本支部党员的思想动态,规范和监督党员言行,结合专业特色和按照上级要求定期开展支部活动;等等。专业党支部的支部书记一定要选择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热心于党务工作的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支委一般由各个党小组的组长担任。

3.党小组。党小组设有小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具体负责本党小组内预备党员的考察、发展以及党员转正工作,具体落实支部决议和开展支部活动以及指导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小组开展各项工作,等等。与此同时,对小组内的党员进行适当分工,建立“入党联系人制度”,由高年级的同专业的学生党员担任低年级班的入党联系人工作。可指派1名正式党员跟踪考察1―2名预备党员,指派1名预备党员跟踪考察2―3名入党积极分子,收集、整理考察对象的各类资料(包括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工作表现和生活作风等),通过定期谈话或者共同参与活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教育。当一批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后,要进行循环再分工,以此延续党员的发展工作。此外,党小组还负责开展本小组内部党员民主生活会、党团活动、专业实践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同专业各年级同学之间增进了解,互帮互助,提升党性修养。

4.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小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小组由各年级层面各班级参加过高级党校培训的同学组成。小组长原则上从同一年级的党员中选拔产生,各班级团支部书记担任分组长,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活动,选拔和考察党员的发展对象,定期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以及行为举止,协助班级团支部做好党小组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教育和培养工作,以及开展班级主题党建、团建活动等。

5.班级团支部。各班级的团支部主要负责选拔、考察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收集和整理有意向入党的同学的党建材料以及协助做好初、中、高级党校的培训工作等,使之成为发展党员、考核党员的有力阵地,给普通同学搭建了一个能近距离接触、了解、信任党组织的平台,从而实现“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美好局面。

三、梯队型学生党支部的现实意义和保障措施

建立梯队型学生党支部:一能消除学院、年级和班级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党建空白点,使学生党支部成为一个纵横交叉而又全面覆盖的网络化基层组织,形成“传、帮、带”的有效联动机制,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向复合型、联动型转变;二能有效地整合和利用专业优势和支部力量,在支部中开展专业活动,在专业活动中进行党性教育,达到学生党建和学风建设齐抓共管、互补融合的双赢局面;三能加强中、高年级学生党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健全学生支部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仅有利于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工作,提高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强化党员梯队培养和自主管理,从而保证学生党支部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种运行模式能否有效实施,还需要一些保障措施的有力支持。首先,要抓好梯队型学生党支部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定梯队型党支部的工作细则、学生党员发展与培养规程、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梯队型党支部的工作职责、制度规范、党员教育与管理、支部活动内容与方式等做出严格的规定,以保证支部内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明确党支部内部各层级的职责任务和支部成员的任务分配、考核标准以及激励措施等内容,以调动每位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做到支部各层级的上下贯通和通力合作,还要强化党支部的监督机制,将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通过有效的监督评议机制来约束学生党员的言行举止,使之能够真正地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重视梯队型党支部各层级负责人的选拔与培养。基层学生党支部是否能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其负责人的素质和能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学院党总支要制定明确的选拔标准,按照规范的程序挑选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好、心理素质好、工作能力突出且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学生党员作为支部各层级的负责人;要加强对这些负责人的培养和教育,通过理论培训、素质拓展活动或者到兄弟院校进行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完善激励机制,从各方面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和表彰奖励,并在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以此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内在动力,从而促进高校学生党支部队伍建设的不断优化。再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BBS或者易班等网络平台,建立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网上党支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提高梯队型党支部活动建设的有效性和覆盖度。基于这个网络平台,不仅可以及时把握学生党员的最新思想动态,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及时了解时事政治和党支部的活动动态,在学习中参与,在参与中磨炼,以此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党性意识,提高党性修养。

参考文献:

[1]徐煜丹,陈芳,袁旦.高校新的支部设置模式下学生党建工作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7,(2).

[2]许伟通.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比较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6,(4).

[3]蒋春兰.构建混合式学生党支部模式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Echelon Type Student Party Branch,the Creative Think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ZHANG Guang-huia,XU Canb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a.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ife Science,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例5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各地高校贯彻落实十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作为重要实践阵地,更应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真正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落到具体工作中,以生为本,配合教学工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践行群众路线,就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群众路线的表述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要贯彻群众路线,就必须将学校中的主体――学生的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高职院校的校园主体为“90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相较于普通高校学生,他们政治意识淡薄,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功利务实,给传统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紧扣学生思想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新时期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党建工作的前提。因此,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既要保证组织的严肃性、纪律性,又要增强组织吸引力,就要牢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是否需要、是否喜欢、是否满意放在重要位置,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沉着冷静,生动活泼、喜闻乐见”。

二、践行群众路线,就要加强党员发展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党员发展程序。

学生党员发展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 践行群众路线,就要“从群众中来”,加强群众监督,保证整个发展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对于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来说,群众基础反映了其在群众中的威信和认可度。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贯彻群众路线,就是要相信学生群体,充分重视团支部民主推优,依靠学生群体的力量,将班级内真正优秀、广泛认可的同学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

目前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团支部推优虽然是学生党员发展的基础环节,但学生群体对此普遍重视度不高,往往呈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单凭私交关系来推选发展对象。因此在操作层面,要尊重群众的意见,保证优秀的同学“从群众中来”,还要加强党员发展制度化建设,严格推荐条件、利用舆论宣传、建立责任追究等降低此现象的发生概率。

三、践行群众路线,就要丰富创新学生党员活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传统学生党员活动以党课培训和理论学习为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很容易造成知行脱节、兴趣不足等问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应丰富学生党员活动形式和内容,结合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爱国爱校”、“时事新闻大家谈”等主题教育活动,激励感召全体学生了解党和学校的发展历史,关注时事,增强学生党员的神圣感和使命感;结合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党员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开发丰富多彩的红色主题活动,如党史知识竞赛、文艺汇演、政策宣传等,或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社会实践,通过与社会的深入接触,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党性修养。

四、践行群众路线,就要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塑造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

践行群众路线,就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到群众中去”,真正服务于学生群体。按照党建工作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考察培养方可具备党员发展资格。高职院校学制三年,学生党员队伍流动性较大,大一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考察培养,大二才有机会发展入党,大三即面临实习。在这种情势下要想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就要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将培养、考察、发展、管理四位一体,构建完善的党员发展管理体制。

如建立学生党员与困难学生结对帮扶机制,关心关爱困难学生群体,从学习、工作、生活上给以支援和帮扶;组建学生党员先锋团队,树立学生党员励志典型,在专业学习、技能大赛、文体活动等各方面树立标杆,通过辐射带动营造积极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党建走出校门,打造红色党建品牌,与社区合作,扩大学校党员影响力,塑造良好的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

五、践行群众路线,就要让学生党员参与学院党建工作,培养其荣誉感及主人翁意识。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例6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11-0035-04

“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是近年来高校为了有效组织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实现党组织影响力的一种组织形式。其既包括以往人员固定、边界分明、职责明确的,以院系、年级、班级为单位设置的学生党支部传统形态,也包括高校在学生生活园区、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领域设置的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服务(工作)站、党员示范岗等组织形态。“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指高校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制度规定、操作程序和工作框架,是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良好运行、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的重要保障。

锤炼与打造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科学完善的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则是培育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建立完善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的对策思路。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现状

自第12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央有关文件颁布以来,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速度明显加快,学生党员数量大幅增长。一些高校在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特色活动项目打造过程中,手段方法有创新、项目管理有特色。

一是注重以学生党员集聚状况合理设置党组织。如有的高校根据学院、班级、专业等集聚状态设置党组织,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有的根据生活园区、宿舍、社团等集聚状态设置党组织;有的则根据社会实践等专项活动形成的集聚状态设置党组织,在进一步强化组织功能方面作了尝试。

二是注重高素质学生党员骨干队伍的锻炼与培养。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和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一些高校在培育高素质学生党员骨干方面进行了探索,有的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训练营、“沙龙”、“论坛”等活动形式对学生党员骨干队伍进行锤炼和打造。

三是注重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特色活动项目的打造。一些高校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特色活动项目打造过程中,注重制度建设,保障活动项目创新;注重内容充实,丰富活动项目内涵;注重方式多样,培育活动项目特色,促进了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注重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培育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需要不断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实践中,这些高校都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各种评优活动,不断探索培育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激励机制,同时投入一定的经费保障学生党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助推学生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尽管取得了上述初步成效,但以下一些“落差”的存在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学生党员个体表现引人瞩目,团队示范性有待优化。自全国高校第12次党建会议提出“低年级班有党员,高年级班有支部”的党建目标以来,学生党员体量有了大幅度增长。高校发展党员数2007年是99.6万,2008年是106.7万,2009年是114.4万,分别占当年全国发展数的35.8%、38.0%和38.5%。目前,上海高校学生党员8.5万,占本、专、研学生数的16.9%(《组织人事报》2010.9.30第二版)。学生党员数量增长反映了党在青年学生中影响力和凝聚力的不断提高,说明高校正深入贯彻落实党关于巩固执政阶级基础、扩大执政群众基础的战略思想。在不断增长的学生党员群体中,其优秀代表的表现引人瞩目:在汶川、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面前,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一批党员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在学校、社区、企业、农村,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众多学生党员辛勤忙碌着。优秀学生党员洋溢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勇于奉献精神,深受当今青年的推崇和敬佩,且起到了引领先进社会风尚的作用。然而,由于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构建力度不够,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往往以个体形式展现,以至学生党员集聚示范性和影响力不强。如何以集聚的方法建设高素质学生党员示范团队,使学生党员在团队活动中一方面自我锤炼、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增强示范带动作用,这自然而然成为高校党组织必须正视和解答的课题。

二是学生党员活动广度日益拓展,活动集聚度有待深化。以往学生党员数量较少时,活动集聚点主要是班级、课堂、宿舍,以及作为延伸领域的实验室、生活园区、社团、实习单位。那时的集聚是以学生党员的自然分布(专业属性、居住地)为主。随着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更随着他们社会实践意识、服务群众意识的增强,以及双结对、志愿者服务、爱心学校、课题组、创新平台、民主管理团队、网络等集聚新平台不断涌现,他们的活动广度迅速拓宽,以至在不同时空的不同活动中,在社会化大党建的格局里,都可以集聚成不同形式的团队,找到发挥示范性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但集聚的广度毕竟不等于集聚的深度。所谓集聚的深度,内在的是指学生党员组合成紧密型的团队,寻觅到具有团队特色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较有力地呈现出团队示范作用;外在的是指集聚团队的活动为服务对象所需求、所认可。按照这样的要求看问题,学生党员的活动集聚深度还有待提升。

三是学生党员成长需求不断增强,党组织主动培育有待细化。在改革开放巨大成就鼓舞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目标激励下,也在学生党员自身成长成才要求的促动下,学生党员总体上呈现出理想信念坚定、胸怀事业大局、学习动力强劲、服务社会群众热情等显著特点,也蕴含着主动参与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积极性。对学生党员凭藉集聚示范团队满足成长需求的努力,党组织应十分珍视,积极支持,加强引导。如果说学生党员是学生党建的主体,那么,高校党组织无疑处于主导地位。为了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高校党组织主动培育的思路和举措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高校党组织在学生党员集聚团队活动领域拓展、集聚团队工作方法创新、集聚团队示范作用发挥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各高校党组织主动培育集聚示范团队的工作还不很平衡,甚至还不能称之为普遍、系统和深入。

四是学生党建实践探索层出不穷,锤炼打造工作机制有待强化。从近年高校学生党建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探索创新正层出不穷。表现在组织设置方面,不仅局限集聚于班级、课堂、宿舍等传统领域,而且在集聚于双结对等社会活动领域有了新突破。表现在活动领域方面,高校校园的全覆盖、广渗透已经成为常态,企业、社区、农村也常见学生党员的身影。表现在活动内容方面,既有展现一己之长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也有急社会所急、乐社会所需的。表现在活动方式方面,无论是面对现实社会,还是置身虚拟世界,灵活、开放、务实成为主色调。这说明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实践探索呈现出全方位、多层面的态势。

为了健全完善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党组织要根据学生党员成长需求和发挥作用的要求,遵循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需要,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强化相关的管理、教育、激励、约束、保障配套的机制建设,使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成为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载体和特色项目。

二、建立和完善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的有关对策思路

锤炼与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实践,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提供了新空间,又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探索更具时代特征和高校特点的锤炼打造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对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领导。要从把我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

1.健全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机构。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可建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将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工作纳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统一协调规划,强化宏观指导。高校党委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建立学生党员统一管理和协调机构,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工作的领导。

2.健全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要健全完善由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环节组成的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并按照不同层次划分工作职责。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重点抓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领导、制定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创设搭建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平台、组织重大的检查交流和总结表彰活动等。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的有关职能部处要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职责分工,主动寻求配合,形成整体合力。鼓励和支持高校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大力推进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

3.开展前瞻性研究制定规划。锤炼打造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是一项长期渐进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切忌随意性和临时性。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可根据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参照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对锤炼打造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工作进行超前性的研究和决策,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保证这项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

4.组织实施打造品牌性育人项目。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要有专门部门组织、监督和评估。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及其组织部门是承担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规划研究和落实的职能单位,要作出具体部署,并在认真组织实施中把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成为高校学生党建的品牌性育人项目。

二是明确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锤炼和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需要明确目的和要求,形成明确导向,使锤炼打造工作既符合党的要求、体现党的性质,又贴近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为他们所接受、所欢迎。

1.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目标。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为目标,健全完善锤炼打造学生党员团队集聚和发挥示范作用的新机制新办法,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团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在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扩大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从而带动广大学生共同进步。

2.对学生党员团队集聚示范的要求。组织学生党员参与学生班级、学生社团及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大学生活动时空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引导学生党员在课堂学习、考级考证、教学实验等方面发挥示范导向作用,积极参与相关的学科竞赛活动、科研活动。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地区和学校的重大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活动、所在地区和社区的文明同创共建活动、城乡结对合作共建活动、重大社会公益活动等。

3.根据学生党员特点搭建集聚示范平台。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要求和高校学生党员的专业特长、生活学习环境特点,或其最需要得到锻炼提高的方面,搭建既有利于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发挥才干和作用,又能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集聚示范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成为青年的榜样。

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锤炼打造和示范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活动平台来实现。在创设集聚示范平台的组织方面,纵向上可形成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与各高校自行组织相结合,横向上形成主办、协办、联办相结合;在内容方面,形成主题活动与辅助的系列活动相结合;在方式方面,形成重大活动与常规活动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在参与方面,形成学生党员参与同广大学生参与、教师党员参与相结合;在载体方面,形成固定阵地与流动阵地相结合、媒体与阵地相结合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创设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平台,构建锤炼打造工作生动活泼有效的格局。

三是强化高校锤炼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职能。高校党委要充分认识锤炼打造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重大意义,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1.进一步理顺关系强化职能。建立和完善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协同配合,院系党组织贯彻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据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完善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大学生党支部三者相互衔接的工作体系,为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使学生党员通过集聚真正成为引领广大同学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示范团队。

2.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管理。高校党委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对锤炼打造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工作计划、步骤、目标、考核及奖惩等作出明确安排。党委组织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作出具体部署组织实施,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工作。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环境氛围,改变学校一些部门各自为政、各管一段、职责分工不清的状况,提高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整体效益和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四是完善高校锤炼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工作机制。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研判新形势,深入了解新情况,切实解决新问题,特别要根据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实际情况创新组织构架、健全运行机制、明确保障要求、强化激励举措、构建长效机制,为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锤炼打造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1.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组织管理机制。学生党支部可按班级、年级、专业、学生社团、学生生活社区及学生公寓等灵活设置,学生党员不仅参加所在班级或年级或专业党支部的活动,而且参加学生社团、学生公寓等党组织的活动,在多个组织发挥作用。也可根据学生党员参与活动的需要,在活动型组织中设置基层党组织,如世博临时党组织。

2.建立健全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发挥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作用,需要提高他们的素质。要积极研究90后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和规律,针对他们全面发展的需求分类进行教育培训。要建立健全学校与院系两级建校的党校教育格局,完善学生党员培训体系,着重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教育。另外通过组织生活、学风建设、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的锻炼,主动引导、培育和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和能力。

3.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团队建设保障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是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锤炼与打造工作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其中制度保障是基本要求,资金保障是物质基础,激励是动力系统。要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制度建设,严格党组织生活,强化党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功能,切实保障学生党支部职责的履行。完善考评制度,明确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工作及日常表现中的具体标准和考核要求,重视激励的导向。加强经费投入、场所阵地建设、项目遴选等基础保障工作,为集聚示范团队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

4.完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的一体化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提升院系党组织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注重健全完善院系党组织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中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和相关的制度措施,并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党建工作等相协调、相融合,协同推进,相得益彰。

五是抓好高校锤炼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工作重点。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锤炼打造要抓的工作千头万绪,我们要以点带面,抓住重点形成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把这些示范点建成带动点,从而辐射带动锤炼打造工作的全面开展。

1.注意激发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学生党员是集聚示范团队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党员树立主体意识,提高主体素质,发挥主体作用。做到集聚示范的目标和任务让他们都知晓,集聚示范的活动平台让他们都参与,集聚示范的工作让他们创造性地完成,集聚示范的成效让他们来评价。让他们争当先锋有舞台,发挥作用有动力,在主体参与中获得思想升华和能力提高。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例7

高校党支部是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高校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将高校学生党员、教职工党员组织在一起的一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实施党员教育管理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最基本单位。只有做好党支部建设工作,充分体现和发挥出高校党支部的典型作用,才能促进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以来,全国上下各个基层党组织都在积极践行群众路线的政策和活动,而高效凝聚力的建设也正是响应群众路线的基本政策要去,起到促进高校党支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群众路线是高校党支部凝聚力建设的动力

党的十报告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团结和的带领群众进一步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最小单元,党支部承担着高校最基本的日常党阻止埃活动,更承担着大量的高校细致的工作。而高效党支部的凝聚力时候 当的凝聚力在高效组织中的具体表现,通过加强党支部的亲和力与感召力,实现对高校党员与广大师生的价值观、方针政策认同与活动开展进行考察。

高校党支部是由高校最基层的组织,发挥的是战斗堡垒的作用,它能够对高校党支部进行直接的思想宣传和教育,有助于在高校中传播主流文化思想,有助于高校师生对主流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认可和学习,同时也能有助于建设积极向上的集体班子。并通过高校党支部思想建设的加强,促进党支部中基层党员的思想进步,为党支部典型作用的发挥和体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要建立党支部凝聚力,就要定时定期的对基层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与党中央的思想政治理念、方针和政策高度一致,坚定和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党的信任以及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以此才能具备优秀的思想觉悟,即使在学习和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也保持着坚定不移的心去解决,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动周边人坚持不懈的投入到学习中,进而逐步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另外,要体现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校党支部应将一些的工作根本点和目的放在为广大师生服务上。坚持走群众路线,树立起“当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信念,将其作为高校党支部凝聚力的建设根本动力,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对高校师生的利益和实际精神需求进行分析,关注到师生的根本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建设高校党支部凝聚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充分体现高校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的典型作用之一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最深入人心的,这往往是通过加强基层党员自身的先进性,让党员努力落实自己的承诺,进而在生活中、学习中和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这首先就需要党员具备良好的先锋模范意识,才能以身作则,在群众群体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脚踏实地,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工作中,也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考试纪律,以自身的实际行为引导和规范其他高校党员的行为。同时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应该加强对师生的帮助和关心,致力于解决师生实际生活中的精神需求,让高校师生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在生活中,党员要严于律己,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和健康文明的活动中,同时加强党支部的宣传工作,鼓励和引导高校基层党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进而以结实、健康的身体素质和体格面对工作中的挑战。除此之外,党支部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高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加强榜样作用的体现和发挥。并通过分工合作的制度,让党支部中的每一位党员的职责都落到实处,发挥出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党支部还要加强自身与群众之间的联系,积极组织党内外的监督活动,勇于接受批评,从而发现并及时改正自身缺点,加强党支部典型作用的体现和发挥,从而建设出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

三、加强实践创新活动,发挥高校党支部实践作用

高校党支部还需要加强各类实践创新集体活动的开展,创设出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并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团结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形成,从而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高,使得学校从上至下凝聚成一股力量,促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加强高校党支部凝聚力的建设,应将群众路线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作为工作的根本方法与目的,党支部要听取和吸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并反映到党总支与党委上,使得广大师生的意志,最终上升为学校的决策。如群众路线指出的,党支部工作应不断去适应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新特点,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以及教育和服务于群众的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高校在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建设的过程中,将党支部作为加强师生、职工之间交流的窗口,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高校师生并对广大师生的实际精神需求、工作难处以及生活阻碍进行解决。可以以党支部为单位,对党组织活动内容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丰富,通过专题学习、座谈会以及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针对当前社会关注热点展开对焦点问题的分析和探讨。还可以通过组织广大师生和党员对党的纲领、目标以及价值、方针等学习和了解,使得高校党支部能够与时俱进,以此来发挥高校党支部实践活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高校党支部凝聚力的建设。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党支部在高校建设与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高效党支部凝聚力的建设应该坚持走群众路线,将群众路线的核心作为建设凝聚力的基础动力和根本目标。因此,高校应重视对党支部凝聚力的建设,通过相应的措施,体现出高校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为高校创设出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推动高校党支部凝聚力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樊小杰,孔垂谦.高校教工党支部凝聚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个人―组织匹配理论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4,02:100-102.

[2]莫诗浦.基于群众路线的高校党支部凝聚力建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21-23+39.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例8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高校党建宣传工作普遍存在被动宣传、走形式、老套路等问题。在党建宣传的工作中,高校虽然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开展了各项学习、实践活动,但是却极少有主动宣传、形成特色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高校缺少主动宣传的意识,在思想观念上难创新。郎加明在《创新的奥秘》中曾说:“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思路是指导实践前进的标杆,思想观念的创新将指引党建宣传的方向。有了创新的思想观念,高校党建宣传工作才能主动出击,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因此,要实现高校党建宣传的科学化建设,首先就要做到思想观念的创新:

第一,对党建工作的认识。高校党建宣传工作者应该切实了解和认识什么是党建工作,党建宣传工作的作用、意义和重点又在哪里。了解了这些,高校党建宣传工作者才能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形成主动宣传的意识。

第二,对高校自身特点的认识。高校不同于政府部门、企业、医院等单位,它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高校的党建宣传工作与其他地方相比,存在着很多不同。它除了要教育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领导干部、教师外,更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教育始终,在塑造学生强大思想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着力培养思想过硬、觉悟高、责任感强的学生干部,带动整个学生队伍的建设。因此高校党建宣传工作更具教育性和深远性。认识到了这一点,高校党建宣传工作才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第三,对当今时代的认识。高校党建宣传不仅要顺应时代,符合时代的要求进行宣传;更要利用时代媒介进行宣传。现在我们是信息化时代,因此,高校党建宣传的思路如果还停留在传统二维媒介的宣传运用上,那么很难带来创新。网络的普及使我们进入到了一个高效、快捷的时代,也带来了多维媒介的运用。在信息时代下,高校更应该结合网络宣传的优势,利用传统宣传的经验,在高校党建宣传中以网络为平台,创新宣传的手段、形式和内容,使高校党建宣传工作逐渐解决难题,梳理思路,不仅做到与时俱进,更要做到创新发展。有了以上三点的认识,高校党建宣传想的观念创新不难实现了。

二、 高校要建立健全的党建宣传工作机制,保障工作的科学开展。

高校要实现党建宣传工作的科学化开展,就是要按照规律办事,合理开发好、利用好、管理好高校宣传资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中,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是重点。高校党建宣传的主题思路确定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检验,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主管领导的变化、策略的调整、执行力度的强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将转变职能,变全能管理为有限管理;重点突破、团队合作;整体推动等做法写进党建宣传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中,运用行政手段监督和保障宣传工作的有序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根据自身需要和情况,制定科学的党建宣传机制,并且不断完善和创新,通过实践的检验,反复修改调整工作机制,使之能够真正发挥监管、保障的作用,更好的为高校党建宣传工作的科学化建设服务。

三、 全面创新网络新载体的运用,扩大宣传效果。

网络具有快捷、高效、关注度高等特点,它的影响遍及世界的每一处。与传统宣传模式相比,网络宣传具有多重优势。例如:网络宣传是多维宣传,而传统媒体大多都是二维宣传;网络宣传极具交互性;传播范围广、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以上这些优势和特点却恰恰是以往高校党建宣传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宣传板报、纸版读物、讲座等传统形式的宣传工作,虽然在高校党建宣传工作中长期存在,但是却很难同时达到深入、广泛、时效的目的。虽然经过学习和宣传,高校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想要长效保持就需要反复进行,这却在无形中加重了成本和资源浪费的隐患,甚至出现了一些学习热情不高、走形式等问题,给高校的党建宣传工作带来了难题。因此,高校更应该结合网络宣传的优势,利用传统宣传的经验,在高校党建宣传中以网络为平台,创新宣传的手段、形式和内容,使高校党建宣传工作逐渐解决难题,梳理思路,不仅做到与时俱进,更要做到创新发展,使高校党建宣传工作成为培养人才,造就优秀领导干部、学生党员的有力武器。

四、 提升高校党建宣传工作者的水平,创新队伍建设。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例9

十报告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学生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它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高校党建包括学生党支部建设已经得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不断重视。2010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高等学校要“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并确立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制度;2013年7月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2013年下半年在全党开展的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普遍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党建工作。笔者拟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背景,通过分析和探索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现状及其优化路径,以求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和学生党员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价值所在

2005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可见,学生党支部既是学生党员培养与发展的基本单元,也是高校基层党建的中坚力量。

第一,学生党支部是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效的有力支撑。

共青团是我们党的先锋队、可靠的后备军和有利的助手。团支部是共青团的基层组织,高校的团支部和共青团员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高校的学生党员则来自于团支部和共青团员。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指出,“学生党支部可以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当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可见,在高校,党建带团建具有应然性和必要性。在党建带团建中,“建”和“带”至关重要,健全和规范学生党支部建设来发挥“带”的支撑作用,“发挥党团组织的合力,促进党团建设,规范‘带’‘建’互动机制”[1]。

第二,学生党支部是促进学生党员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12年高校学生党员已达290.5万名,学生党支部达86788个。可见,学生党员和党支部已成规模。在高校,每位学生党员的成长都依托于学生党支部,因为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立足于党支部。《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中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所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也应着眼于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支部建设,这就要求学生党员“提高党性修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换言之,学生党员成长的应然目标就在于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质量之中。

第三,学生党支部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可靠助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内容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所以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3]。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运行现状

在高校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的数量不断增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实践中,党和国家包括高校不断反思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高校通过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健全学生党支部建设。

归纳而言,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发展优势在于:

第一,优秀的学生党员不断涌现。既有大学生党员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也有大学生党员励志求学、奋发上进的可贵精神;既有他们助人为乐的典型行为,也有他们志愿服务的默默身影。优秀学生党员的行为和精神在大学生和大学生党员中起到了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党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不断创新。各高校不断重视党员发展质量,无论是丰富的党课培训教程,还是规范的党员发展程序,都提升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高校也在不断创新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例如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开拓志愿服务类别、健全党员培养机制等。

高校学生党支部存在的不足在于:

第一,学生党员成长质量欠佳。突出反映在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端正、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待于普遍提高、学生党员在提高思政政治素质的主动性方面存在欠缺。

第二,学生党支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突出反映在各高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上重视度不同,导致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党支部书记选拔培训机制不健全,导致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和领导力不强;学生党支部存在虚置现象,没有发挥应有基层组织作用;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不规范,导致学生党员欠缺归属感;学生党支部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学生入党后的教育中缺乏有效且长效机制,导致学生的政治素质有待于提高;学生党支部欠缺对党员的监督与考评机制,导致学生党支部与学生党员脱节;学生党支部在党建带团建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党支部与团支部欠缺互动性。

第三,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未实现有效对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长期以来,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存在脱节现象,教工党员更多地是专注于知识的课堂讲授,学生党员也仅仅满足于课堂听讲或课后与老师在专业知识的探讨。而同是基层党组织,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却没有共建的载体和机制,正如有的论者所言,“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分头建设、互不相干的现实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党的建设的步伐”[4]。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优化路径

从高校党建工作实践看,高校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例如有的建立学生党支部目标责任机制、教育管理机制、考核监督机制、平台锻炼机制“四位一体”的建设机制[5];有的探索“立交桥模式”来建设学生党支部[6],等等。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争做成才表率”主题实践活动,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以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为重点,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全面发展、发奋成才,造就一个品德高尚、志高存远、勤学上进、基础扎实的优秀学生团体。

笔者以学生党员“争做成才表率”为主题实践活动,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中探索建立“一制两式三层次四方面”的工作思路。

一制是指“师长制”,是指融合导师制和学长制,发挥教师党员的纵向引领作用和党员学长的横向交流作用。导师制着眼于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对接,通过现场指导,网络交流等方式,为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共建搭建平台。学长制是建立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学生党支部或学生党小组的对接,通过点式教育和面式贯通相互促,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融为一体。

两式是指“党建带团建、团建服务党建、党团事业同飞跃”的工作方式和“走进金色星期四、相约红色星期天”的实践方式。在前者的工作方式上,建立学生党支部联系团支部机制、学生党员联系团员机制、实习队中组建党小组、毕业阶段成立党员先锋队。在后者的实践方式上,“走进金色星期四”是在单周的周四下午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是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在双周的周四下午以“追寻革命足迹,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与社区优秀党员建立联系,进行学习交流。“相约红色星期天”是指在单周的星期天晚上以“教育交流”为切入点,使大学生在交流中受教育,增强党员先进性意识与理念。在双周的星期天晚上以 “红色之旅” 、“ 红色影片展播” 为载体,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个层次是指按照分类管理的理论,对大学生党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大学生开展各具特点的人格培育举措,这是因为十报告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所以开展学生党支部建设,应当将党员和团员均纳入人格培育范畴内,并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别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举措。

四个方面是指着重于从理想信念教育、廉洁意识引导、刻苦学习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开展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学生党支部建设关键是学生党员的培养,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具有体系性,但重点在于理想信念教育、廉洁意识引导、刻苦学习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四个方面,同时还应当在此基础上将每个方面予以具体化。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党支部建设乃至学生党员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争做成才表率”主题实践活动成效的取得离不开学生党支部运行机制的健全和创新举措的探索,如此才能让学生党员切实的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明珠、曹瑛.党建带团建与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互动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55):24.

[2]吴巧慧.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108.

[3]燕鹏飞、李国芳.学生党支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30.

[4]戴毓军.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载体的创新[J],咸宁学院学报,2012(1):123.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例10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高校学生党建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延伸,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必须服从于党的建设的大局,符合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对于维护高校稳定,加强党对学生工作的领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一、积极探索新形势大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新思路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善于从多角度、深层次考虑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吸收大学生入党,既要看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掌握情况,更要从平时的言谈举止中看其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尤其是在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既要看学业成绩排名,更要看其专业思想是否牢固,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既要看学习表现,更要看综合素质,真正把政治思想素质好、专业发展有潜力,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纳入党组织的视野[2]。积极发展大学生党员需要克服几种模糊认识,一是无所谓的态度,对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紧迫感。二是借口工作忙,不愿意在发展学生党员上下功夫。三是对学生中的积极分子过于苛求,总认为大学生思想不成熟,因而放慢节奏。

二、创新和完善高校党建工作新机制、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高校的党员干部文化素质高、民主意识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一是完善高校党代表大会制度,探索建立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健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员责任落实制度,对优秀党员进行表彰激励,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积极探索保证高校发扬党内民主的科学途径、办法及相关制度,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党内监督机制,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尤其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落实基层党员的知情权、监督权。四是建立党内民主机制。完善高校党务公开制度,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参与权等权益。硕士论文,创新。

三、创新党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的形式、内容

组织生活是学习理论、统一认识、交流思想、总结经验、党摘要内容,通过校园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身边党员的先进事迹,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使学生党建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得到提高。

四、创新反腐倡廉教育思路,积极推动廉政文化校园

党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这是我们党关于反腐倡廉教育思路和方法的重要创新[4]。硕士论文,创新。硕士论文,创新。高等学校是传承文明,培养高层次人才,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担负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在社会有机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领域。硕士论文,创新。硕士论文,创新。廉政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进校园是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大力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风尚,形成“褒廉贬腐”的校园文化氛围。硕士论文,创新。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广场、宣传栏等文化设施,通过举办文娱演出、红色影片展映、书画比赛、摄影展、演讲、读书活动、学术讲座等,不断丰富廉政文化的内涵,增强廉政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感染力,使清廉之风吹遍校园,形成高校师生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圣阳贯彻科学发展观创新艺术专业学生党建工作[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3).

[2]王志发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路[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3]兰国辉.陈亚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大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J];科技信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