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助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8-02 11:12:27

助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助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例1

助理经济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xxx年从xx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系劳动人事管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xx厂第三电解铝厂人事科工作,从事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及劳动合同的签订等方面的工作,xxx年被厂部聘任为助理经济师;xxx年3月调入xxx公司人事科工作至今,除继续负责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工作外,还主要从事劳动工资方面的管理,并参与了公司*年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试行工作。现将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本人参加工作后从事时间较长的专业技术工作,主要是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工作。95年,xx职工养老保险进入行业统筹阶段,刚刚起步的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最基本的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的采集、整理、建立台帐记录做起。在人事科领导的指导下,我认真负责地做好职工的养老保险信息采集、登记工作,填写核算《贵州铝厂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过录表》,做好各类养老保险数据统计工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在办理、核算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过程中,我灵活运用自己在校学习掌握的《社会保障学》及有计算机数据信息库知识,将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核算修改为一项简便、合理的函数公式,使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由单一、老化的手工操作真正转变成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大大缩小了工作量,缴费基数核算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受到单位领导和职工一致好评。在完成厂内职工养老保险的前期阶段性工作后,在随后而来的失业、医疗保险统计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我准确理解各类统计指标的解释内容,保证各种保险统计报表基础原始数据正确,对上述保险统计报表体系中,指标栏目涉及内容较多,指标分解要求也较为细致的,我认真正确归类处理统计报表各项指标的内容,按统计报表的填报要求,使发生数据变化的逻辑关系正确,对表中指标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及时调整并作变更说明,及时统计汇总。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烦琐的统计工作要求我作为一名业务经办人员,要时常进行细致的业务工作效果分析,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对整个业务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才能得出准确的定量报表数据,同时,必要的企业保险统计数据报表综合分析也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养老保险为例,从参保单位、参保职工、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到养老保险费的征缴额度的确定,相互之间形成了一条紧密的工作链,在指标参数都确定的情况下,各项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都是十分明确的。通过对统计报表各项指标数据的综合分析,我进一步提高了上报统计报表数据的准性。多年来,我所在人事部门的保险统计信息资料,填报及时可靠,数据准确无误,多次受到有关业务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日常工资管理和岗位工资制度改革在工贸实业总公司人事科,我除主要负责上述类别的保险统计工作以外,还主要具体负责全公司职工工资管理工作。工贸实业总公司作为xx集体企业,其下属各分公司工资管理在经过该公司劳资员造表核算后,交人事科最后审核。我从99年到工贸总公司至今,公司实行的岗位结构工资制度变化不大,工资管理也成了一项较为简单的日常管理工作。尽管如此,我仍然小心认真地做好每月的劳动工资统计审核工作,保证各项原始数据准确无误,并根据上级各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上报给各业务部门。包括每月向贵州铝厂人事处上报,每季度向贵阳有色公司上报,每半年和年终向贵阳市统计局、劳动局、白云区劳动局分别报送人事劳动工资报表等,除此之外,我还建立健全了公司职工工资管理各类各项记录台帐,并按规定办理日常的职工转正、职务变动、岗位变动及工龄变化等工作调整的办理工作,多年来,由我经手上报的各级各类报表无差错、无遗漏,时间上从不滞后,多次在有关业务检查、审核中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免费范文写作第一站!度好评;*年4月,xx分流改制上市,工贸总公司面临的内外生存环境都发生严峻变化,企业改革势在必行,在总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由我科室体承办的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拉开序幕,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资管理人员,我参与了公司推行工资实行全额浮动的劳动工资改革方案措施的制定、讨论和修改工作。在具体讨论、修改到最后的定稿过程中,我多次提出有见地、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改革方案思路,受到主管领导的肯定。最后,由我执笔完稿的我公司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在经过反复的调查摸底、纵向核算比较后,在年初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开始实施。我公司实行的工资全额浮动方案,是在本人档案工资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变革。其中,劳动工资改革方案总的原则是,根据企业经济效益,总公司对各分公司实行总的全额工资浮动分配,职工每月只能领取原月均工资收入的60,其余40视单位经济效益上下浮动,半年兑现一次。同时,在我的提议下,公司还进行了岗位结构工资制的改革,我和同事们一起,对全公司职工工资收入进行反复核算比较后进行套改,将原来名目较为繁多的工资明细项目用统一的岗位工作制来套改替代,职工工资由岗位工资、奖金、职称补贴、保留工资四个部分组成,突出了岗位定收入高低的特点,公司职工收入分配制度真正形成了“岗位凭能力”“收入靠贡献”的格局。最初,实行这样大幅度的工资制度改革,尤其是在贵州铝厂范围内第一次实行这样的岗位工资改革,且实行全额浮动,肯定是触及了部分职工切身利益的,在科室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作直接的业务经办人员,我对个别收入受到影响,暂时有抵触情绪的职工,耐心向他们做好细致入微的说明和解释、沟通工作,为公司*年推行三项制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上是我从事人事工作8年多时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其他方面工作因其不占我工作内容中的主导地位,在此就不再敷述了,总的来说,我自95年浙江经专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一名人事科的业务经办人员,多年的工作实际也为自己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经验,有较为熟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企业的生存、改革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助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例2

***,男,汉族,1987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12年7月参加工作,2014年12月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1988年12月参加工作,在30余年的工作生涯中,从一名配电线路工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先后担任过线路班班长、供电所所长、分局副局长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及营销管理经验,现就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以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凝聚全体员工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我学习了集团公司,初步理解了依法治企、诚信担当、以人为本、务实创新、团结协作、服务至上六大理念和“融.通”文化新内涵,提升了自身文化素养,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同时为了做好分局营销管理工作,我不断地学习《电力法》、《供电营业规则》、《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类营销培训,不断充实自己的法律意识,丰富营销管理知识,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在专业技术上的业绩成果

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以来,我在多个工作岗位上一直凭借着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创造利润、为社会谋福利。

2003年,参与诺尔公供电营业所成立筹建工作,成立后就任该所所长。面对着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加大辖区内配电网建设工作,完成多条10kV线路及配套低压线路架设送电工作。结束了诺尔公苏木、***苏木、阿拉腾敖包镇无电历史。网电的接通,极大的丰富了当地用户物质文化需求,同时为当地用户生产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另外完成及机务连、雷达连、边防部队等用户送电工作,为我国国防事业提供保障。

2006年,通过积极与宁夏电网公司及甘肃电网公司对接,陆续完成了孪井滩地区及温都尔图地区的供电接收工作。从此,以上2个地区的供电回到国家电网管理。顺利完成接收意外着***电业局的电网发展已经步入一个新的时代,供电能力大幅提升。同时,接收完成拓宽了我局电力市场,增加了我局售电量。

2011年—2012年期间,在***分局试点开展电能采集终端安装、调试及系统维护工作。极大的提高了电能表实抄率,并且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量,节约人工成本。试点成功后,为全局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电能量信息采控系统为智能费控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2015年至2016年“十个全覆盖”期间,全力配合政府部门做好配电网改造工作。主持开展了线路架设改造、计量安装、验收送电等工作。同时做好用户管理工作,及时接入营销信息系统,保证用户有序用电。针对“十个全覆盖”实施期间停用计量装置,及时进行拆回,避免计量资产流失。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电力升级改造,解决广大农牧民用电问题。

2015年8月—2016年2月期间,在***分局辖区内开展营销基础业务信息大普查工作。对基础信息、电价执行、变压器信息、计量信息、采控信息等信息进行全面普查。通过此次普查,完善了营销系统各项信息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堵塞了营销工作漏洞,提升了营销管理水平,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助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例3

时光飞逝,从毕业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10个年头,在这段时间的工作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原来学习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以前书本中没有接触或接触不深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思想上,坚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尊重实践,深入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水平,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学习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自身很好的为自己是位,尽管工作条件很艰苦,但对我们来说,也不失为一次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机遇。理论来源于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来发现的好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时刻牢记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见理论与实际的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不断地改变自我。适时地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也在工作中逐渐成长。

助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例4

江苏省科技厅网站消息,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启东市科技局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全力以赴开展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申请专利2748件,同比增长52.36%,全市共授权专利787件,同比增长12.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0件,同比增长53.85%。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90.93亿元,同比增长24.6%,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例达41.5%,11家企业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有49个产品获省高新技术产品。

一是完善政策扶持。为进一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鼓励全市发明创造和申请专利,提高全市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启东市科技局深入开展各类调研活动,结合实际,找准启东特色,创新体制与模式,大力汇集各类创新资源,培养引进高端科研人才,努力完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出台了《启东市专利资助办法》,大幅度提高了专利资助与奖励标准,对职务和非职务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审程序后,给予每件7500元、6900元资助;对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分别给予每件6000元、800元资助。出台了《启东市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专项资金支持采取无偿资助方式。以企业实际支付给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合同金额为准,每个项目补助合同金额的20%,总额不超过20万元;单个企业每年度总补助额不超过40万元。

二是主抓三项指标。启东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争先进位要求,主抓“高新技术企业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全社会研发投入争先进位三项指标。把三项考核指标任务作为科技创新工作重点任务全力推进落实,每月召开总结分析点评会,查找问题,并努力加以解决。明确了全年科技发展三大任务: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2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超过44%;强化各项财政支持政策的创新导向,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0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件;精心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继续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实施研发机构建设提升计划,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启东市科技局高强度跑省跑部争资源,全力争取国家、省科技创新重大项目落户启东。目前,滨海工业园区正全力建设省级开发区,并积极争取建设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三是积极申报项目。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企业主战场,把解决科技与经济相结合问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启东市科技局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开展了“零距离服务百企行动”:政策宣讲“零距离”,宣讲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帮助企业用活用实优惠政策;项目申报“零距离”,帮助企业做好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储备;载体建设“零距离”,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真诚服务“零距离”,引导企业及时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申请专利。今年以来,已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1,其中部级9项,目前,已有6个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2个,农业3个,社发1个)、4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个省创新资金项目、2个省自然科学基金、1个省院士工作站、2个省研究生工作站获立项,1个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已进入最后论证阶段。(来源:启东市科技局)

助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例5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确立了科学发展的产业导向和“四、六、七”产业布局。我委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积极营造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2001年以来我区企业共获部级、市级创新资金支持为8632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达4.49亿元,创造利润1亿,上缴税收4789万元。2001年实施区创新计划以来,资助项目79个,资助经费796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达8.15亿元,创造利润1.16亿,上缴税收5329万元。科技创新的层次和质量都有了相当提高,催生了包括神力科技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洁申实业的“生物质能提取燃料乙醇”国家863项目,都华实业的“Pt系列厚膜铂电阻”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高精尖项目。2004年,在创新基金项目工作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市种子资金项目分别获得立项5项和7项,包括黛龙生物等5家企业共获330万元国家创新资金资助,是前4年资助总额的1.5倍。2004年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2项,累计经认定的共达92项。预计总投资118612.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7699.8万元,3年后预计销售额可达414891.4万元,净利润77448.46万元,实现税收35047.16万元。申报市级农医科技攻关项目6项,其中列入重大攻关项目1项,获得资助资金50万元,列入一般攻关项目3项,获得资助资金21万元;建立1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获得资助资金20万元;申报西部地区科技合作项目4项,其中两项获得资助资金13万元;列入市“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项目3项,获得资助经费40万元;落实区级科技发展基金项目53项,提供资助经费72.5万元。

我区科技企业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推进技术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和一些诸如输配电和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2004年底,全区被认定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49家和38家,在奉注册的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2403家,科技企业的队伍和实力都不断扩容壮大。企业自主创新、专利意识不断增强。2004年全区专利申请量65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2件,专利授权量276件,历年来累计专利授权量1235件。

通过几年来的技术创新工作,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逐年上升,发展较快,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效地改变了奉贤工业的产品和产业结构。已成为奉贤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日益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3年61亿发展到2004年80.5亿,比上年增长33.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7.6%。平均每家企业年产值1.13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加强。2004年被认定的49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占92.8%,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总收入77.4%;获得国家、市级各类科技项目和资助占总数的67%。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优势凸现。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数37750人,其中大专以上的科技人员为8569人,占员工总人数的22.7%。

——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逐年提高。从2003年科技投入平均占总收入的3.02%发展到2004年平均占总收入的5.06%,职工人均创造年产值21.3万元。

二、基本做法:

(一)认真调研,精心制定奉贤区科技发展推进计划。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地区科技跨越式发展,全面实施奉贤科教兴区战略,围绕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科教兴市”战略的要求,以市科委科技创新“登山行动计划”为指南,根据我区科技进步态势,结合我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需要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目标,去年年初,我们组织各科室负责同志及骨干成立了“科技兴区”推进计划课题组,根据区产业版块划分,到各镇和经济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召开了14次科技工作座谈会,征求意见,采纳建议,确定了基本框架。同时,我们到松江、嘉定等兄弟区县科委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科技工作的有益措施及办法,就科技工作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我们专门邀请了起草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的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专家,对“推进计划”进行审阅,方案的总体框架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并吸收了他们宝贵的意见。最后,我们还就“推进计划”的具体内容,到市科委相关主管部门征求建议,得到了他们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计划内容。2004年9月专门召开了以“推进计划”为主题的“奉贤区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市、区两级的近50多名专家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对该计划进行讨论并作修改。于今年1月初,经区政府批转下发,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启动。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

(二)加强管理,努力创造高新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突出重点、培育特色的原则,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政策,了解掌握科技政策的贯彻情况;积极认真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技术创新资金(基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建立项目的预申报制,发挥各级科技干部的积极性,挖掘项目源,通过专家评审,纪监、审计、财政等部门监督,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逐步减少主观随意性,提高科学性。同时,根据我区的产业定位,对项目做到分类指导,跟踪管理,有计划的采取“储存一批,培育一批,推荐一批,实施一批”的工作方法,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立项率。

(三)健全体系,积极建立科技创新的各类服务平台。科技政策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软件建设,也深受政府部门的重视。几年来不断出台了吸引投资和扶持实地型、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奉贤县科技创新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强奉贤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奉贤区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意见》并批转了《奉贤区2005-2007科技兴区推进计划》。通过几年努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创新机制初步形成。在我区已经确立的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制度和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制度等基础上,2001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专利试点企业工作制度。现有13家企业被市知识产权局命名为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或培育专利试点企业。

2002年,我区又成立了全市范围唯一的现代农业科技专业孵化器,即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融创业、成果转化、政策扶持于一体,至今已吸收120家不同类型的科技企业注册登记。两年来,共为国家创造税收达2亿多元。2003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组织举办专利、新技术等的推介和对接活动,形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同年成立了奉贤区科技企业联合会、奉贤区科技专家联谊会,加强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专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多渠道沟通联系,为会员企业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务。目前,经市科委批准,将在庄行工业区内建立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筹备工作已经基本落实,签约在即。

三、主要设想:

(一)着眼于奉贤区科技发展推进计划的落实。要在今后的数年里(到2007年),按照科教兴市总体战略要求,以实施促进科技推进计划为总体目标,上下联动,努力把各项科技任务落实到位,确立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推进科技兴区推进计划。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构建具有我区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着眼于先导产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的实施。针对当前具有优势或有前瞻性的技术和科学领域,集中目标,设立若干个对奉贤产业和基础科学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攻关项目,鼓励和帮助有实力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加大投入,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奉贤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力提高奉贤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的能力。并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加强和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三)着眼于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鼓励和帮助骨干企业形成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建立重点实验室,逐步形成若干家创新投入高、创新能力强、自主知识产权多的领军企业,打造若干个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具影响的品牌产品,以此带动奉贤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着眼于创新科技服务手段的完善。针对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地扶持。与有关部门紧密合作,通过相关资源共享,及时跟踪、了解新办科技企业动态,建立科技企业联系卡和服务手册机制。对新办科技企业加强培训,形成制度化,邀请财政、税务、人事、劳动等部门共同为新办科技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对成长阶段企业做好政策兑现工作,使政府的产业扶持资金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对成熟发展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发挥其在整个行业乃至整个产业中的领头羊作用。

(五)着眼于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的建立。积极探索适应奉贤实际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支持社会各方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年内与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促成华东理工大学在奉建立产业化基地;加大农科院等四家合作的奉贤现代农业孵化器的建设力度。同时,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科学试验、技术创新、发展特色农业为宗旨,重点扶持种源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年内,根据我区农业特色,建立花卉瓜果、水产养殖、特种水果和水稻种植四大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效应,逐步促进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树立我区品牌农产品。

(六)着眼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发挥。完善奉贤科技网站功能,在开设科技信息、科技企业网上办事与服务功能基础上,进一步为创业者和科技企业提供区域内优质科技资源的展示和链接平台。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完善运行机制,整合科技成果信息库、专家人才库、高新技术项目库等各方资源,增加互动交流平台,扩大平台覆盖率。

(七)着眼于“奉贤区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的制订。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制订实施我区2005年至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确立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有序推进专利试点、示范管理企业,示范教育特色学校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和策略,促使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之路,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质量。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作用,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形成整体合力。组织举办专利、新技术等的推介和对接活动,形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使专利技术真正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推进“科教兴区”的组织协调机制。目前,干部中对科教兴区的战略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对科教兴区战略地位的认识还不够,投资推动、消耗资源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未根本扭转。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还需加强宣传和教育。科技进步的领导体系未能整合,在曾经的县高新技术产业领导小组淡出后,尚未有建立促进科技工作的领导协调小组,基层的科技工作网络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大科技”的工作氛围,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科技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建议建立“科教兴区”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制定我区“科教兴区”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协调“科教兴区”计划贯彻中的各类问题。

助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例6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确立了科学发展的产业导向和“四、六、七”产业布局。我委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积极营造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2001年以来我区企业共获部级、市级创新资金支持为8632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达4.49亿元,创造利润1亿,上缴税收4789万元。2001年实施区创新计划以来,资助项目79个,资助经费796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达8.15亿元,创造利润1.16亿,上缴税收5329万元。科技创新的层次和质量都有了相当提高,催生了包括神力科技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洁申实业的“生物质能提取燃料乙醇”国家863项目,都华实业的“Pt系列厚膜铂电阻”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高精尖项目。2004年,在创新基金项目工作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市种子资金项目分别获得立项5项和7项,包括黛龙生物等5家企业共获330万元国家创新资金资助,是前4年资助总额的1.5倍。2004年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2项,累计经认定的共达92项。预计总投资118612.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7699.8万元,3年后预计销售额可达414891.4万元,净利润77448.46万元,实现税收35047.16万元。申报市级农医科技攻关项目6项,其中列入重大攻关项目1项,获得资助资金50万元,列入一般攻关项目3项,获得资助资金21万元;建立1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获得资助资金20万元;申报西部地区科技合作项目4项,其中两项获得资助资金13万元;列入市“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项目3项,获得资助经费40万元;落实区级科技发展基金项目53项,提供资助经费72.5万元。

我区科技企业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推进技术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和一些诸如输配电和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2004年底,全区被认定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49家和38家,在奉注册的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2403家,科技企业的队伍和实力都不断扩容壮大。企业自主创新、专利意识不断增强。2004年全区专利申请量65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2件,专利授权量276件,历年来累计专利授权量1235件。

通过几年来的技术创新工作,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逐年上升,发展较快,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效地改变了奉贤工业的产品和产业结构。已成为奉贤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日益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3年61亿发展到2004年80.5亿,比上年增长33.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7.6%。平均每家企业年产值1.13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加强。2004年被认定的49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占92.8%,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总收入77.4%;获得国家、市级各类科技项目和资助占总数的67%。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优势凸现。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数37750人,其中大专以上的科技人员为8569人,占员工总人数的22.7%。

——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逐年提高。从2003年科技投入平均占总收入的3.02%发展到2004年平均占总收入的5.06%,职工人均创造年产值21.3万元。

二、基本做法:

(一)认真调研,精心制定奉贤区科技发展推进计划。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地区科技跨越式发展,全面实施奉贤科教兴区战略,围绕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科教兴市”战略的要求,以市科委科技创新“登山行动计划”为指南,根据我区科技进步态势,结合我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需要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目标,去年年初,我们组织各科室负责同志及骨干成立了“科技兴区”推进计划课题组,根据区产业版块划分,到各镇和经济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召开了14次科技工作座谈会,征求意见,采纳建议,确定了基本框架。同时,我们到松江、嘉定等兄弟区县科委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科技工作的有益措施及办法,就科技工作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我们专门邀请了起草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的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专家,对“推进计划”进行审阅,方案的总体框架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并吸收了他们宝贵的意见。最后,我们还就“推进计划”的具体内容,到市科委相关主管部门征求建议,得到了他们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计划内容。2004年9月专门召开了以“推进计划”为主题的“奉贤区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市、区两级的近50多名专家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对该计划进行讨论并作修改。于今年1月初,经区政府批转下发,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启动。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

(二)加强管理,努力创造高新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突出重点、培育特色的原则,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政策,了解掌握科技政策的贯彻情况;积极认真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技术创新资金(基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建立项目的预申报制,发挥各级科技干部的积极性,挖掘项目源,通过专家评审,纪监、审计、财政等部门监督,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逐步减少主观随意性,提高科学性。同时,根据我区的产业定位,对项目做到分类指导,跟踪管理,有计划的采取“储存一批,培育一批,推荐一批,实施一批”的工作方法,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立项率。

(三)健全体系,积极建立科技创新的各类服务平台。科技政策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软件建设,也深受政府部门的重视。几年来不断出台了吸引投资和扶持实地型、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奉贤县科技创新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强奉贤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奉贤区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意见》并批转了《奉贤区2005-2007科技兴区推进计划》。通过几年努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创新机制初步形成。在我区已经确立的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制度和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制度等基础上,2001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专利试点企业工作制度。现有13家企业被市知识产权局命名为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或培育专利试点企业。

2002年,我区又成立了全市范围唯一的现代农业科技专业孵化器,即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融创业、成果转化、政策扶持于一体,至今已吸收120家不同类型的科技企业注册登记。两年来,共为国家创造税收达2亿多元。2003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组织举办专利、新技术等的推介和对接活动,形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同年成立了奉贤区科技企业联合会、奉贤区科技专家联谊会,加强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专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多渠道沟通联系,为会员企业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务。目前,经市科委批准,将在庄行工业区内建立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筹备工作已经基本落实,签约在即。

三、主要设想:

(一)着眼于奉贤区科技发展推进计划的落实。要在今后的数年里(到2007年),按照科教兴市总体战略要求,以实施促进科技推进计划为总体目标,上下联动,努力把各项科技任务落实到位,确立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推进科技兴区推进计划。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构建具有我区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着眼于先导产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的实施。针对当前具有优势或有前瞻性的技术和科学领域,集中目标,设立若干个对奉贤产业和基础科学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攻关项目,鼓励和帮助有实力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加大投入,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奉贤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力提高奉贤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的能力。并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加强和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三)着眼于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鼓励和帮助骨干企业形成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建立重点实验室,逐步形成若干家创新投入高、创新能力强、自主知识产权多的领军企业,打造若干个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具影响的品牌产品,以此带动奉贤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着眼于创新科技服务手段的完善。针对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地扶持。与有关部门紧密合作,通过相关资源共享,及时跟踪、了解新办科技企业动态,建立科技企业联系卡和服务手册机制。对新办科技企业加强培训,形成制度化,邀请财政、税务、人事、劳动等部门共同为新办科技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对成长阶段企业做好政策兑现工作,使政府的产业扶持资金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对成熟发展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发挥其在整个行业乃至整个产业中的领头羊作用。

(五)着眼于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的建立。积极探索适应奉贤实际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支持社会各方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年内与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促成华东理工大学在奉建立产业化基地;加大农科院等四家合作的奉贤现代农业孵化器的建设力度。同时,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科学试验、技术创新、发展特色农业为宗旨,重点扶持种源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年内,根据我区农业特色,建立花卉瓜果、水产养殖、特种水果和水稻种植四大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效应,逐步促进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树立我区品牌农产品。

(六)着眼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发挥。完善奉贤科技网站功能,在开设科技信息、科技企业网上办事与服务功能基础上,进一步为创业者和科技企业提供区域内优质科技资源的展示和链接平台。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完善运行机制,整合科技成果信息库、专家人才库、高新技术项目库等各方资源,增加互动交流平台,扩大平台覆盖率。

(七)着眼于“奉贤区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的制订。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制订实施我区2005年至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确立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有序推进专利试点、示范管理企业,示范教育特色学校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和策略,促使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之路,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质量。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作用,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形成整体合力。组织举办专利、新技术等的推介和对接活动,形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使专利技术真正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推进“科教兴区”的组织协调机制。目前,干部中对科教兴区的战略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对科教兴区战略地位的认识还不够,投资推动、消耗资源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未根本扭转。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还需加强宣传和教育。科技进步的领导体系未能整合,在曾经的县高新技术产业领导小组淡出后,尚未有建立促进科技工作的领导协调小组,基层的科技工作网络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大科技”的工作氛围,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科技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建议建立“科教兴区”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制定我区“科教兴区”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协调“科教兴区”计划贯彻中的各类问题。

助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例7

我市辖6个镇5个街道,35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为79.44%。从07年起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09年至今连续四年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目前我市共有农技、种子、畜牧兽医、农机、林特等5个市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1个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综合站)、320个村级(包括有影响的农业主体)服务站点、17家民办农业科研所,基本形成了市、镇(街道)、村(点)多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效能逐步提升。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队伍分工职责明确,我市已基本建立了“首席农技专家+技术指导员(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示范户”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在新阶段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实施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推进建立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2013年全市计划围绕6个农业主导产业,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650户,培训科技指导员80名,力争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推广应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和总结农技推广新模式、新机制,真正发挥补助项目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创新思路,完善市、镇(街道)、村(点)和社会化民营机构各级农技推广体系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化农技推广队伍的培育力度,鼓励引导相关农业主体和民营科研机构在满足自我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从而真正构建政府主导力、科技支撑力、农民主体力、社会参与力等“四力合一”的农业公共服务机制。今年在第一批创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第二批溪口、莼湖和裘村3个示范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松岙、大堰、江口、西坞、锦屏5个一般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多功能、一体化”要求,改善服务条件,不断强化服务中心的延伸作用,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2014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第二批8个镇(街道)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并通过市级验收。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示范带动能力。继续完善农技人员包村到户的工作机制和“首席农技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创新团队)+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结合前几年我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的实际,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遴选各产业主导品种和集成主推技术。2013年确定优质稻米、蔬菜瓜果、生猪养殖、水蜜桃(水果)、名优茶、雷笋六个产业为项目重点实施的主导产业,将建立相应的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领衔、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组成的实施团队,组织遴选各产业主导品种和集成主推技术,由专家组制定示范和推广方案,通过培育示范户和基地示范观摩提高推广效率。

2、建设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按照一业一示范的原则,在6个产业中认定和建设10个左右示范基地,并为每个示范基地配备由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领衔,技术指导员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工作,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良种、农艺与农机融合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并通过示范基地的观摩与培训等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3、培育科技示范户。在六大产业中遴选650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其中水稻300名,蔬菜瓜果90名,生猪养殖80名、水蜜桃(水果)100名、名优茶30名、雷笋50名。选派78名技术人员进行结对技术帮扶指导,每名农技指导员结对联系科技示范户5-8个。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同时创新农民培训方式,在科技示范基地上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加快新型农民培养力度。

(三)加强人才的培养,提升农技服务水平。根据省、市统一编制的分类别、分产业培训计划,2013年将继续选送全市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到国家或省级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重点班和普通班集中培训。鼓励农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报考相关大专院校进行学历提升自学,逐步提高业务能力。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以专家讲座和外出参观研修等形式,重点对我市责任农技人员和农业主体和民办科研机构社会化农技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创业就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间:2013年7月-2014年5月

第一阶段(7-8月):动员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项目实施产业专家组;筛选好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确定好各产业试验示范基地;按一定申报程序遴选好科技示范户、配备相应农技指导员;并按要求将所有数据录入到规定网站;

第二阶段(8-12月):组织实施。制定完善各环节具体管理办法,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科学创新;

第三阶段(2014年1月-5月):各产业做好项目实施总结,按照绩效考评办法,查漏补缺,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迎接上级验收。

五、项目实施产业责任单位、人员及任务分工

优质稻米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为市农技服务总站、市农机管理站和种子管理站。由(市农技服务总站科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机总站科长,高级工程师)、(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领衔配备30名技术指导员组成水稻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水稻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科技示范基地(不能与高产创建基地重复),落实和培育水稻产业30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蔬菜瓜果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为市农技服务总站和市种子管理站。由(市农技服务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技服务总站经作科科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技服务总站经作科,农艺师)领衔配备1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蔬菜瓜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蔬菜瓜果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蔬菜瓜果产业的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9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生猪养殖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畜牧兽医总站。由(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高级畜牧师),(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高级兽医师)领衔配备生猪养殖产业1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生猪养殖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的生猪养殖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畜禽养殖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8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水蜜桃(水果)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水蜜桃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市林特总站,农艺师)领衔配备10名技术指导员组成水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水蜜桃、猕猴桃、葡萄等水果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水果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10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名优茶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林特总站,高级农艺师)领衔配备3名技术指导员组成名优茶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名优茶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建设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3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雷笋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林特总站,工程师)领衔配备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雷笋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全市雷笋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5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六、经费使用安排和配套资金落实

2013年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计划列支8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补助经费85万元.具体列支计划如下:

(1)农技推广服务补助:主要用于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费用的交通、通讯、误餐等费用补助安排15万元;开展科技创新、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费用安排5万元;用于技术资料印刷以及建立相关制度和工作考评管理安排5万元。

(3)农业科技示范补助:结合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部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中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试验设施等物资及组织展示活动补贴进行补助安排22万元;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化技术补助,计划每户补贴200元共安排13万元;

(3)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能力建设补助:主要用于农技人员集中开展技术服务,参加异地研修、现场实训所需的教材、场地、差旅、食宿、交通等,安排15万元;新型农民培训、基地观摩等安排10万元。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项目领导组织。成立以方国波副市长为组长的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市府办、市农办、市财政局、市农林局、市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在市农林局下设农业办公室,由王荣定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周叶君为副主任,局属办公室、组织人事科、科技教育科、市林特总站、市农机总站、市畜牧兽医总站、市农技服务总站、市种子管理站等科站负责人为实施成员。具体负责做好项目实施方案制订,资料收集和汇总,任务分解与协调组织,上下联络,指导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之间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开展绩效考核等项目实施工作。

(2)强化资金保障监管。会同市财政局加强对中央财政补助项目资金监管,明确项目实施的目标、内容、责任以及资金使用要求,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和规范使用,特别是建立补贴经费与工作考评挂钩的机制,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保障项目实施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将统筹项目资源和技术力量,实现部门、人才、项目、资金的优势集成,形成工作合力。

助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例8

高职助产专业的前身是原中专助产专业和妇幼保健专业,2004年国家规范高职院校专业名称后统一改为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由原来面向医疗改为而向护理,参加护理上岗证考试和卫生部规定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将来参加护理职称评定。因此,用人单位对助产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有了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助产专业的培养目标要尽快进行调整,随之的课程设置及配套的教材建设也要跟上。

1.高职助产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1999年底,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对高职培养目标作出如下界定:“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职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为一线服务的技能型人才为主。

助产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高职这一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又要体现助产专业的专业特色。因此,在了解高职人才培养总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助产专业培养目标时,首先应考虑助产岗位的需求,对助产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素质和能力、专业能力、专业相关能力。内含胜任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直接反映职业角色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其中,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等: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能力等;相关专业能力包括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对于助产专业的学生来说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体现了培养目标的政治标准和思想素质。高职助产专业学生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相关的法制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工作态度。

1.2 知识素质。知识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是助产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专业知识是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助产专业学生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助产岗位的需要,也是将来适应岗位变革的需要。2005年助产专业的就业方向改变后,助产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随之扩大,这就要求助产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提高将来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3 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是助产专业人才规格的核心,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助产专业学生不仅本专业技术能力要过硬,能规范地产前监护、观察产程和助产,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界的今天,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20世纪后期,英国高等教育曾面临毕业生拥有各类资格证书,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现象,引起了英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由此曾提出“核心职业能力”的概念并探究其培养模式。这里的“核心职业能力”是指学生所掌握的通用的,可迁移的,适用于不同职业领域的关键能力,包括:理解和分析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关系、基本文字表达和数据分析能力,学习新技术和外语的能力、以及诚信、自信和创造力等。这提醒我们在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上也应关注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的培养。

1.4 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它体现了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和心理素质,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助产工作很辛苦。经常需要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难以胜任;此外,因为从事助产工作的几乎都是女同志,自身的生理特点,家庭、工作、人际等各方面都将对其构成压力,因此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工作热情。

其次,应分析助产专业就业方向。原医疗方向的助产或妇幼保健专业,就业主要面对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机构,主要从事临床助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而现在护理方向的助产专业就业面明显拓宽,护理方向的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后将参加护理上岗证考试和卫生部规定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因此不仅能从事临床助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而且能从事护理、社区保健等工作,一专多能,给用人单位合理配备人才及具体工作安排提供了便利。

2006年,根据助产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的突然转变,我院对助产专业培养目标曾作了初步调整,由原来的“培养从事临床助产、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改为:“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和农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助产、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助产专业专门人才。”但这个培养目标在就业方向和职业能力方面阐述得也不够全面,因此,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总原则、结合现在助产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助产专业的就业方向调整为:“以助产专业岗位需求为标准,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助产、妇女保健和护理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现代护理理念,具有必须的人文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具有产科、妇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机构、社区从事临床助产、护理、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和社区保健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助产专业专门人才。”

2.高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应该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课程设置的调整必须考虑从我国的国情、学院及高职课程的现状出发,总结高职课程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又要着眼于21世纪知识经济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在助产专

业课程设置中应以助产岗位需求为标准,对助产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课程分解,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在课程安排上要考虑到由于竞争就业和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基本法则和越来越快的职业流动和岗位变动,必须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2006年根据助产专业方向的变动,学院初步调整了助产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

(1)必修课,包括:

①公共基础课:思想概论、邓小平思想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形势与政策和就业指导。

②职业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营养与膳食、生理学、医用化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药物学和护理导论。

③职业技术课:健康评估、预防医学、护理基本技术、妇科学及护理、产科学及护理、内科学护理学、外科学护理学、儿科学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遗传优生与计生法规、孕产妇及婴幼儿保健、护理心理学、社区护理、护理管理学等。

(2)选修课,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护理礼仪和形体训练、护理科研与医学文献检索。

而根据助产岗位群职业能力分解后的课程设置情况如下:(见表1)

从上表来看,按照助产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的课程设置是以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了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安排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了公共基础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了课程。

将助产岗位职业能力分解后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划分为助产专业必须重点掌握的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

必修课包括:思想概论、邓小平思想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剖与组织胚胎、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生理学、生物化学、病源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导论、预防医学、护理基本技术、妇科护理学、产科学、内科学护理学、外科学护理学、儿科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传染病护理、社区保健、护理管理学、形势与政策和就业指导。

选修课包括:遗传优生与计生法规、孕产妇及婴幼儿保健、健康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护理伦理与法规、膳食与营养、中医护理、应用文写作、护理礼仪和形体训练、护理科研与医学文献检索、人际沟通、急救护理、专业英语、美学。

与2006年修改的课程设置比较来看,以助产岗位群职业能力分解的课程设置更贴近助产岗位群的需求,重视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明确了提高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压缩了必修课,增加了选修课,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思想和转岗能力。有希望能增加助产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高职助产专业的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之本,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的根本,它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的内容对学生将来的工作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不少职业技术学院和医学专科学校相继设立了高级助产专业,但一直没有统一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的专科教材。有些学校使用的是中专助产专业教材,有些学校使用的是大学本科《妇产科学》,有些学校使用的是自编的地方教材。

助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例9

一、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理论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工程项目,提高岗位技能。 

社会是个大学堂,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将学到的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了尽快适应工作需要,转变身份角色,我努力学习公路工程现场测量、施工技术管理、工程预结算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在工作中言行一致、实事求是、严于律已、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圆满地完成单位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同事的帮助,取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二、严标准、严要求,敢于探索,理论结合实践,专业技术工作成绩显著。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参加了滁州市来安街道改建工程、S311滁州至定远段改建工程、G104滁州至明光段安保工程(桥梁维修)、凤阳县板桥安保工程、S206滁全路二期工程、G104大中修工程、滁州市两路改建工程、亚行贷款S309安徽地方道路改建工程、G104滁汊路改建一期、二期等公路工程建设,负责现场测量、施工、项目质量、费用控制及结算工作。

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担任亚行贷款S309安徽地方道路改善工程技术负责人,项目起于明光市明东乡高速公路出口,终于安徽、江苏两省交界处,位于江苏省盱眙境内,全长29公里,总投资近7000万元。该项目为一条重要的经济路,是连接安徽、江苏两省的重要通道,工程中所用原材料种类较多、工序多而复杂,并且对外界环境温度比较敏感的结构,所以路面原材料的选择、级配及组成设计、试验检测水平、施工工序控制、工艺水平、设备与技术水平及施工环境等,都直接影响路面工程的质量。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日常养护费用少,且利于夜间行车等优点。因而要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不仅精心施工,还在施工环节上狠抓施工质量,最终按时保质完成,工程如期交工,得到了项目各参与方的充分肯定。

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我担任G104大中修工程技术负责人,

在施工过程中,充分重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原材料的选用、配合比设计及含水量的控制,这包括水泥剂量与级配、水泥品种的选择、控制集料中的粘土含量、细集料含量、最佳含水量控制等。在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过程中严格沥青温度,碾压过程力求平整、密实,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在项目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程施工任务。

2013年3月至今,参与G104滁汊路改建一期、二期工程建设,任项目副经理。由于该项目工期短,任务重,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是我们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将计划指标分解到各个施工班组,做到层层落实,逐级分解,按期检查,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配备充足的人力和机械设备资源,集中资金、重点保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精心组织施工。根据制定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对生产过程实行“四全”监控(安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在施工的各环节上严把质量关,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经过项目部全体职工的努力,该项目已全部完工,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各方面均上了一个台阶。

 三、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学无止境

本着“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专一行”的信念,我一直坚持专业技术知识和辅助知识的学习。先后自学了工程造价相关知识、招标各项法律法规、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基本掌握了行业内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了工作重点、节点。在助理工程师任职期间,先后参加了省公路局、市公路局,及公路系统相关单位组织的等各种专题培训十余次,通过各种培训,业务能力大大提高。

助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例10

一、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岗位技能:

本人于2009年7月正式参加工作,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了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的要求,我努力学习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在短短的半年内,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同事的帮助,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较复杂的工程造价日常事务工作。

二、政治思想方面 :

在政治上,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尤其注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新的岗位上摆正位置,把公路施工的事业、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不推诿扯皮,讲求效率。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工作思路清晰,能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

三、组织协调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注意学习现代管理知识,较好地掌握了人文社科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工作管理方面:

1、造价控制

工程管理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在工程管理中,要认真做好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的跟踪。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规范标准,它们是工程建设的依据,也是质量检查的准则,在进行质量检查前必须摸透设计意图才能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监理,加强现场检查,处理质量问题要解决果断,要安排专人跟踪负责,不能马虎走过场,发现问题不处理、处理不彻底都是质量管理的弊病,必须要对质量问题付出代价, 这样才能令施工单位不敢再犯、重犯。

2、深入现场

全面掌握工程动态。结算审核不能只是对图纸和工程变更的计算审核,还要深入现场,细致认真的核对,确保工程结算的质量。造价工程师要掌握工程动态,了解工程是否按图纸和工程变更施工,是否有的洽商没有施工,是否有已经去掉的部分没有变更通知,是否有在变更的基础上又变了。如发现问题,出现疑问逐一到现场核实。

3、审核

审核程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核质量保证的核心,对审核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保证审核质量,降低审核风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确定工程造价时,坚持以现行的计价规范为依据,按照施工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的规定,根据竣工图、结合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等进行审核。

五、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总结:

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前提,自任助理工程师职称以来,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充实自我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施工能力,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以上是我任助理工程师职称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任职以来, 通过公司的培养教育、领导和同事同行的指导帮助、个人不懈的努力和虚心学习, 我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等都得到了不断的提升,综合素质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公路建设和管理领域取得了系列成绩, 积累了丰富的公路技术、公路施工及公路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我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

六、继续教育学习方面 :

自助理工程师评定后,先后参加的继续教育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