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2 14:47:17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例1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214-01

一、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秩序混乱。由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涉及到商务部、发改委、供销社、物资行业办等多个单位,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造成监管乏力,回收秩序混乱。

2.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受利益驱使,许多可回收利用的品种,如废玻璃、废布等由于利润不高没有得到有效回收。

3.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不健全。由于国家优惠政策不到位,多数企业处于微利或无利状态,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4.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资金投入少,技术开发能力弱,导致废旧物资加工处理工艺落后,技术及装备水平较低,一些与再生资源加工处理相伴的环境污染未能妥善处理,导致二次污染现象严重。

5.回收网络层次太多。目前各再生资源的回收主要由各废旧物质收购点回收后,再运往各回收站,各回收站简单分类后再运往各专业集散市场。

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构建

1.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建设。建设以回收站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基地为目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可减少回收网络层次,有效降低回收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1)回收站的建设。回收站以环保、便民为原则,设置在规划定点范围内;其中生活类再生资源回收站主要设立在居民社区和高等学校校园内,生产类再生资源回收站主要设立在工业园区内。回收站将回收的再生资源简单分类后安排专用车辆进行运送到各集散市场。(2)集散市场的建设。集散市场应选择交通便利的荒地、废弃厂房、仓库等建设用地进行新建或改造。市场布局中服务区、经营区、加工区严格分离,具备与各自功能相符合的设施。集散市场将各类再生资源进行分拣后根据需要配送到各专业的加工基地。(3)加工基地的建设。加工基地将再生资源拆解后进行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加工基地以现有的基地为主进行设立,对于二次污染和视觉污染较严重的再生资源产业,重点培育中端环节的企业,进行再生资源的深加工处理。

2.再生资源回收信息网络的建设。建设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以居民和生产企业、回收站点、集散配送中心、加工处理企业为服务终端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网络。应用国家再生资源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调控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各省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服务网站,该网站应具备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对再生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相关数据准确、及时的统计分析及产业发展潜力、趋势的预测、评估、导向,为实施税收、价格、投资、技术开发、市场投放等宏观调控提供有力依据,以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

3.再生资源回收长效发展机制的建设。为保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长期稳定的运行,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行业自律、政府支持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作为保障措施的四位一体的长效发展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强调规范管理,设立“七统一、一规范”,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经营规范;行业自律主要强调行业协会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中的作用,避免企业间恶性竞争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欧阳强.长沙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分析与建议[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4).

[2]黄由衡,王娟.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9).

[3]章和杰.构建浙江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J].中国环保产业,2008,(12).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例2

资源短缺是我国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约束条件。研究表明,世界上80%以上的可开采金属矿产资源已变成各类产品和废物,每年生产的产品有70%进入废旧物资行列。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出钢8500吨,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准煤,少产生1.2万吨矿渣;每利用1万吨废纸,可生产纸浆8000吨,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约能源1.0万吨标准煤,节水100万立方米,节电600万千瓦时。由此可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缓解资源短缺、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资源安全战略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首先,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缓解我国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次,积极推进资源再生产业既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又能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后,资源再生也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要充分发挥资源再生产业的巨大潜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就必须探索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机制,为资源再生产业打造一个产业化、市场化的平台,是资源再生产业得以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模式就应该成为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当务之急。

一、国际产业动态

一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相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瑞士每年回收废罐头盒1.2万吨,废电池的回收率为64%;德国每年回收包装材料599万吨,废物利用率达到50%,年产值达到400亿欧元。

1、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政府的政策导向

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资源再生问题,政府不但在政策上对资源再生给予正确引导,制定鼓励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而且在财政上也给予直接支持。

2、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平台是产业化政策和配套产业布局

西方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产业化政策及相应的产业布局调整。政府运用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市场化手段,构建产业化发展体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为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场空间。

3、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保障是健全的法律规范

西方国家资源再生的相关法律、规范比较完善,已经形成标准化和系列化,同时辅以必要的量化措施,可操作性非常强。

二、西方国家的资源再生体系的实践

根据大量的资料分析与总结,西方国家的资源再生体系主要由以下5个体系构成 。

1、制造商一体化体系

制造商控制公司内部市场,收集大量的可用材料,减轻制造商对原生材料的依赖,其也是废弃物转运体系、处理—加工商体系、零售—批发商体系和临时性体系的买方。

2、废弃物转运体系

通过和政府合作,优先获得规模、稳定的物资来源,保证持续获取大量稳定的可回收利用废弃物,为制造商一体化体系和处理—加工商体系提供货源。

3、处理—加工商体系

拥有专业的处理、加工、运输设备,对废弃物进行收集、分解、加工,使之达到工业标准的要求,这个体系同时也是废弃物转运商、零售—批发商以及临时性体系的买主。

4、零售—批发商体系

该体系是“强制押金”法规的产物,其职能是完成分销任务,消费者在这样的体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把“产品”带给渠道成员后换回押金。

5、临时性体系

临时性的垃圾回收组织不定期地收集可回收利用物资,卖给永久性的渠道成员。这些组织的活动具有间断性,是消费者和买方的中介。

从这个产业模式可以看出,各个体系是把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资与最终市场的物资需求联结起来的纽带,体现了市场的整合与调节。这些体系能否正常运行,不仅取决于该体系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还取决于再生物资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性,即再生物资的回收利用必须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市场化的有效渠道。

事实上,资源再生过程是一个循环流动的渠道体系,上述体系从对再生资源进行初步收集、分解和分类开始,到与工业企业进行市场交易并为工业企业重新利用,其本质就是市场体系的运作,其运转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具备回收物资的高效处理技术;有可利用的物资或产品存在;有产品收购商和制造商;有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因此,建立资源再生体系,必须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从资源需求的层面考虑目标市场的性质、分销物资的类型及相应的处理要求、渠道成员作用及整个企业的赢利能力。

三、中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

我国自建国以来就比较重视再生资源的利用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政策的出台,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受到极大的重视。

1、我国再生体系的构成

当前,我国资源再生体系主要由回收网络、市场集散交易和综合利用处理三个重要环节组成。回收网络:由社区回收点和街道回收站组成,负责回收居民交售的可再生资源并进行简单分类、整理,以便企业利用或进入集散交易中心。集散交易中心网络(区域性的集散地和交易市场):接收街道回收站及工厂、企事业单位回收的再生资源,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拣、整理、加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方便资源利用企业进场采购。综合利用处理网络:以一定规模和加工能力的企业作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终端,利用高新技术对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再生资源产业群,使再生资源行业产业化。

2、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存在的不足

上述资源再生利用体系的实践在我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企业,建立了一些大型废旧物资配送交易中心和省级再生资源加工园,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资源约束矛盾。但是,我国的资源再生产业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制约了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良性发展。

(1)缺乏健全的管理法规和行业标准。虽然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确立了产业基本规范和法律框架。但比较西方国家,我们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甚完善,还缺乏必要的操作层面的制度、办法,致使回收网点无序发展,再生资源市场秩序混乱。

(2)资源回收企业规模小,资源流失严重。我国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不足50人的小型企业占相当比例。由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有限,再生资源流失严重,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3)行业技术进步缓慢,与国外同行业差距较大。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我国资源再生行业技术普遍落后,大多数企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工艺流程落后,缺乏深加工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同时由于科技投入低,科技人员比重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发展潜力不足。

(4)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资源整合能力弱,资源再生产业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第一,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一个相对具体的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规划,因此产业发展缺乏实质性的产业化政策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布局。直接影响资源再生企业的规模化,行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无法发挥行业整合优势,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第二,行业管理缺乏市场化手段,无法发挥市场的潜力。我国在市场定价、企业融资、企业资格认定、税收政策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市场化手段,导致资源再生企业鱼龙混杂、群雄割据、各自为战,甚至为争夺资源或市场恶性竞争;企业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缺乏融资渠道,企业规模难以扩张,行业技术进展缓慢。第三,由于缺乏市场机制,资源调控和优化配置难以顺利实现,再生资源产业调整经营结构、资产结构、人员结构和发展战略都缺乏必要的基础,产业的发展潜力受到极大限制。

四、资源再生产业市场化发展模式的构想

有关统计表明全世界再生资源产业的产值可以达到每年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达到1100亿美元,日本350亿美元,而我国仅为200亿美元。与此同时,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是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400亿美元,如何将这些庞大的资源迅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资源,为其构筑一条高效的转化渠道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这既反映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显示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资源再生产业的潜力,缓解我国当前的资源约束矛盾,就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市场化发展道路。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例3

1、《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年8号令)

2、商务厅《关于印发贯彻<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琼商务建429号)。

(二)规划原则。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置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便于交售和运输、节能环保”的原则,万城镇按每1000—1500户设置一个回收站点,其他镇和国营农场可按照每1500—2000户设置一个回收站点;收运中转站的设置:每镇设置1个,经济较发达的镇最多不超过3个;集散交易市场设置1个。

(三)规划对象。

全市12个镇及4个国营(华侨)农场的再生市场。

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框架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即社区回收(固定、流动)、中转站和集散交易中心。

(一)社区回收由社区便民回收站和流动回收组成。

社区便民回收站结合物业管理、小区管理、社区管理和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等形式,采取回收员上门回收的模式提供回收生活性废旧物资的服务;在达不到设置便民回收站条件的区域设置流动回收;为方便管理,各大型工厂、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的再生资源由龙头试点企业上门回收;在欠发达的农村也应采用流动回收的形式。由社区便民回收站和各种形式的流动回收构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第一级,加强第一级管理有利于从源头规范再生资源行业。

(二)中转站集中每天社区回收站和流动回收员收购的再生资源,将再生资源进行简单的分类、整理,以便企业利用或进入集散交易中心。中转站是再生资源回收的第二级。

(三)集散交易中心主要接收各个中转站以及各大型工厂、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等的再生资源,同时按照再生资源分类标准、品质状况进行分拣整理和加工,通过市场运作,实现再生资源合理配置,方便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进场采购,促进资源有序流动,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必须由符合工商行政管理登记条件、领取营业执照的正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

(二)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企业必须是龙头试点企业,并应经过公安机关备案;回收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经营者应经过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必须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四)所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必须按照“七统一”(即统一规划、标识、着装、价格、衡器、车辆、管理)的要求规范经营,并接受商务部门的管理。

四、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管理标准

从业人员管理要求:

(一)对从业人员实行“七统一”,并规范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标准,规范服务用语,规范服务区域。

(二)从业人员应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诚信经营,熟悉业务知识。

(三)从业人员应经过相应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并统一编号。

(四)再生资源管理部门应建立从业人员档案,如实登记从业人员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并向公安部门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五)一线回收员应在规定区域内收购,所收购的废旧物资要求全部交售到其挂靠的中转站,不能私自存放。

五、设置规划和设置条件

(一)再生资源回收的现状。

目前,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普遍存在网点数量过多,布局不合理,乱搭乱建,严重存在消防隐患等诸多问题,加上由于没有按规定设立中转站和物资回收集散分拣中心,造成临时废旧物品回收渠道不顺畅,没有做到日收日清,对环境卫生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有部分回收站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有些甚至沦为环境卫生的脏乱点,盗窃销脏的黑窝点,因而造成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秩序混乱无序。

(二)回收网点设置规划和设置条件。

为做好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设置规划工作,使回收网点布局合理,回收顺畅,规范经营,根据我市的实际,应在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工作中按临时回收站、分拣中心和集散中心进行三级设置规划。

1、临时回收站主要负责城市社区及各镇废旧物资回收工作,采取定时上门和定点交售,固定设点与流动回收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回收。临时回收站包括城市社区临时回收站和镇临时回收站,城市社区临时回收站将当日回收的废旧物品转运到润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回收的废旧物品做到日收日清,保证周围环境卫生、整洁。

2、临时回收站按照“七统一”的要求进行建设。外观简洁、大方,整体建筑设计及装饰装修与周围环境相符;所有回收站标注统一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标志,便于居民识别。

3、集散交易中心主要负责收集社区临时回收站和乡镇收运的再生资源,并进行分拣整理和简单加工。集散交易中心场地分为交易区、分拣区、物流区、污染控制区、贮存区和办公区;各功能区均铺设硬质地面,各区有明显的界限和标志。

(三)建设内容及方案。

按照国家及地方政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便于交售、保护环境”的原则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建设,其内容包括如下:

1、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置规划的要求在主城区建设13个临时回收站。由市政府负责协调居委会等相关部门解决建设用地和选址问题。

2、为完善回收网络建设,在临时回收站辐射不到的区域招募流动回收员开展流动回收服务,建立流动回收服务网络。流动回收规模由商务部门根据需要统一规划,其设备及管理要求参照临时回收站。

3、根据再生资源交售现状,为做到社区临时回收网点的再生资源日收日清,集中分拣分类储存,减少环境污染,并通过市场运作,确实实现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便于再生资源集中采购和流通。集散交易中心在上述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规划方案

(一)万城镇市区街道情况分析。

1、所属街道。

万城市区由人民路、红专路两条主干道和建设路、光明路、文明路、其他小路组成。

2、街道和居委会情况分析及规划建议。

根据万城镇城区具体情况分析,我市城市人口约为70808人,拥有住户16242户,依据《贯彻<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城市社区可按每1000到1500户设置一个再生资源临时回收站点”以及结合物业管理、小区管理、社区管理和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等形式设置原则,拟在万城镇城区设立回收站点13个:

(二)镇和国营(华侨)农场临时回收站设置规划。

区域分布。

依据《贯彻〈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镇及国营农场可按照每1500-2000户设置一个临时回收站”的设置原则,除了万城镇的其他11镇和3个国营农场及1个华侨农场共应设置临时回收站68个。

(三)收运中转站设置条件。

收运中转站。

依据《贯彻〈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收运中转站的设置,城市按总量调控、合理布局和方便回收原则进行规划,镇一般设置2个回收网点,经济较发达的乡镇设点最多不宜超过3个”的设置原则全市共设置20个收运中转站。

(四)集散中心设置规划和设置条件。

1、集散中心。

负责收集城市社区临时回收站和乡镇收运中转站的再生资源回收,集中分类储存,使社区临时回收站的再生资源日收日清,镇收运中转站的再生资源及时运离站点,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对收集的再生资源进行分拣整理打包和加工,通过市场运做,实现再生资源合理配置,方便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进场采购,促进再生资源有序流动。

2、集散中心设置规划。

依据《贯彻〈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集散市场要从严控制数量,一般每个市县设置1个集散市场,最多不宜超过2个的设置原则,根据万宁市的实际现状,为利于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全市共设置一个集散中心。鉴于大茂镇为万宁市再生资源大型收购站点较集中的集散地,且与万城镇紧临,交通十分便利,在大茂镇择地建集散交易市场1个。

3、集散中心设置条件。

(1)要远离东线高速公路、轻轨铁路、城市主干路、水源保护区,避免环境污染、扰民、社会安全等问题,并采取美化措施,把集散中心建设成为分类储存规范、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再生资源集散地。

(2)要有固定的经营场地,其环境建设、投资规模、装修档次、配套服务和消防安全等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和相关标准。

(3)经营场地应为封闭式建筑或四周筑有围墙。场地内应设有相应的办公区、收购区、分拣区、分类存放区等。

(4)要根据经营面积、经营品种、环境的需要,按消防放火技术规范配齐配足灭火器、消防水带、消防水枪、消防斧等消防器材。经营场地内设置照明设施或其他电器设备、电器线路和用电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电气设计、安装规范的要求。

(5)经营场地应有导水沟渠,配有污水处理、排放设施,以及废气、噪声防治设施等。

(6)要配备专门的运输车辆,定时到社区各临时回收站和乡镇各收运中转站收集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例4

一、高校废旧资源的现状

(一)背景分析

1、据了解,学校里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大部分在保洁工人那里,而另一部分被一些同学囤积在宿舍,书本、被子都在学生宿舍,自行车归学生所有。塑料主要为一些破旧的脸盆、桶和开水瓶。

2、二手市场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学生用品的升级换代更新加快,特别是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大量物品的处置问题。电脑、自行车、书本等都成为了较为普遍的二手交易物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校园二手市场应运而生也成为了必然。

(2)消费心理分析“求实”。这类群体关注的重点是产品是否符合自身生活学习的需要。在购买之前,会对产品进行信息收集和价值分析,根据对产品价值的认知程度来判断是否具有使用价值。“求廉”。这类顾客在选购二手产品的时候,最关注的是价格是否低廉。由于购买力的限制,选择低价的产品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求新”。这类群体非常关注产品的使用程度、购买时间、外观。对于难以负担购买新产品,但是又渴望拥有潮流产品的顾客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3)供给客观条件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学生购买商品使用一段时间以后觉得不尽如意,又有购买力,愿意卖旧买新;或者有的学生在对商品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想购买档次更高的同类商品,也采取卖旧买新的做法;随着每年学生毕业,众多物品被选择出售。调查显示69.3%的被调查者表示有需要处理的商品,并且86.9%愿意出售自己需要处理的商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二手交易信息获取方式更加便利,传播渠道更加多样。网上二手交易的便利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

(二)高校废旧资源回收盈利模式分析

卖给大学生:大多数回收来的旧物都可以再卖给大学生,以此盈利;换取一些绿色植被;免费提供给贫困生:贫困生用品持证明可免费领取一定数量的用品;爱心捐赠:一些衣物、被子等生活用品可以捐献给贫困地区,不仅做到了资源回收利用,还捐献了一份爱心。回收的废纸可用于兑换再生复印纸等再生产品;捐赠给贫困地区,在网上与红十字会,壹基金等社会公益联系。

三、高校废旧资源回收的营销策略分析

(一)营销模式

1、市场直销

开展一些公益营销活动,与志愿者等组织合作开展义卖募捐等活动,从而提高同学们对这个项目的认知程度,可以在这个活动下做一个市场调研,收集市场信息。与各学院学生会展开合作,比如各班和各学院的大型活动会产生很多的可回收废旧物,我们可以以环保的概念在会场设置一些回收装置来回收会场的废旧物品,也可以提前通知到场同学们准备不需要的旧物回收。可用摆点式的销售方式来进行。毕业季的旧物回收。在大四的毕业季,会有很多旧物不方便携带,通常会以很便宜的价格卖出,在此背景下可以联系各学院负责人统一组织旧物的回收。这个适用于分散式和栋层式的销售方式,视情况可以采用雇用式来满足市场需求。

2、网络营销

因为我们的目标市场接触网络很密切,且网络营销有传播范围广、成本低、及时和互动性强等特点,这有利于与其他外来的收购单位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1)网站营销:通过在各大交易平台上开设网店来陈列回收的废旧物品,方便顾客挑选,以便顾客减少购物时间和精力上的支出和消耗。遵守网络营销4I原则趣味原则(interesting)、利益原则(interests)、互动原则(interactinon)、个性原则(individuality)。定时的线上活动比如一些抽奖活动等提高关注度;在网上平台实行会员积分制以增加上网者访问网站和参加活动的次数和上网者对网站的忠诚度,还可以提高活动的知名度。

(2)社交网络营销:微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对营销模式的创新,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产生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用户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的点对点的营销方式。可以把我们回收到的有价值的旧物通过微信交易信息。

(3)贴吧营销:哈商大的贴吧去年解禁后,一直非常活跃,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交易信息完成交易,但是需要注意发帖数量,不能纯灌水,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4)APP营销:现在智能手机覆盖率越来越广泛,可以通过开发APP的形式来推广我们的平台,每个大学生可以通过下载APP,了解我们的服务,自行进行登记,这对于回收利用工作会有很大的益处。

(二)价格机制

成本导向定价法:一种以成本为依据的定价方法,通过对市场价、利润产出比等综合因素的分析调查,制定适可的价格方案。

需求导向定价法:是一种以市场需求强度和消费者的感受为主要依据的定价方法。在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企业的情况下,本项目本着倡导节约资源,绿色生活,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的思想,每个星期定期开始收购可再生资源,深入了解每个季节的资源特征,提前做好资源预算工作,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润,只要公司运作上了轨道,就联系附近的学校协助发展,然后共同发展。在以后会发展到省内其它高校,

形成高校绿色联谊。

四、关于高校废旧资源回收的对策和建议

(一) 加强法规贯彻落实,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政策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加强监督检查,依法实施管理。落实国家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积极性。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投资机制

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政府有关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发和工程示范;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引导和鼓励利用自有资金、民间或国外资金,采用独资、合资或BOT形式等方式投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项目。

(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约意识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例5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2-0139-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2.024

世界性的资源枯竭危机已成为必然,而且人类将很快面临这一危机。据专家估计,人类常用的19种矿产资源中,12种的耗竭期在30年之内,5种在10年之内[1]。我国面临的资源危机形势更为严峻,全国400多处主要矿区都进入晚期,而对资源的需求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日趋强烈。“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资源再生产业是循环经济物质代谢形成闭环的唯一逆向物流产业,通过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把“吃老本”的线性经济,改变为“吃利息”的循环经济,是缓解因资源匮乏引发的发展瓶颈的唯一途径[2]。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指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3] 。产业集群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具有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竞争与创新以及带来外部经济性等优势,使其成为近年来众多学科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诸多国家发展区域经济时所倚重的重要政策工具[4]。目前我国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研究,但这些研究都集中在制造业相关的动脉产业,而对于资源再生产业这一静脉产业,能否也如动脉产业一样形成集群化发展?目前在我国是否已经形成了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如何分布、如何实现产业集群升级?等等一系列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思路,应该首先从实证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弄清楚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是否存在,达到何种程度?因此,本文拟通过定量辨识产业集群的方法,对各省资源再生产业集群情况做定量的衡量,并结合产业实际布局和特征,做出定性分析和验证,从而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我国资源再生产业是否存在集群,为后续研究资源再生产业集群提供依据。

1 资源再生产业发展

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老产业”。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三年困难时期”,为解决当时国内的资源短缺问题,当时组建了16万个遍及全国每个角落的回收点,以“牙膏换牙皮”政策,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回收系统[5]。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大量的回收点由于经营不力而相继消失。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臻完善和对资源需求的日趋强烈,原有回收公司和社会体系在调整中逐步找到各自的市场定位,加工技术不断提高,产业规模逐步扩大[6]。 “十五”期间,我国回收的主要再生资源总量约为3.5亿t,年增长率在12%以上,回收总值超过6 511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0%[7]。“十一五”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量继续保持不断增加趋势,2005-2007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情况如表1所示,2007年再生资源国内回收总量已达到8 884.3万t,同比增长了17.03%,回收总值达到2 621.2亿元,同比增长了23.3%;与此同时,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和废船舶五个类别的再生资源进口量达到4 076.7万t,同比增长7.74%[8]。

到2007年为止,全国资源再生产业共有企业30 000多家,回收网点9 000多个,回收加工厂1 300多家,整个资源再生产业已经形成由再生资源回收流通、再生加工、设备制造、市场组织、科技开发、服务支撑、管理监督等不同角色企业构成的完整产业链结构,产业链上企业分工明确,并朝着逐步细化方向发展。但从企业规模来看,我国目前资源再生产业的企业规模一般不大,这主要是由于再生资源市场具有波动性大的特征,企业为了避免市场波动性风险,不会扩大自己的规模;但是,为了实现规模效应,这些小规模企业往往选择在特定区域聚集,从而形成扎堆现象,即集群化发展模式。目前在我国一些区域,资源再生产业集群特征已经凸显,从这些产业集群表现的特征来看,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在市场机制驱动下,在全国已自发建立了许多区域性的集散地、交易市场和加工基地,如湖南永兴被称为没有银矿的“银都”、广东贵屿被喻为“电子垃圾之都”、浙江台州被称为长三角的“铜铁矿”等等;其二,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规划和推动下,通过建立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对从事再生资源加工处理的企业实施“圈区管理”模式,也是资源再生产业集群的典型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2期征和重要载体,目前由国家环保部批准建设的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已达10个。

2 资源再生产业集群辨识

2.1 辨识方法

国内外对于产业集群定量识别与判定形成了很多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从产业空间聚集程度来辨识产业集群,如产业集中度、区位商法、空间Gini系数、Herfindahl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等,可以在比较宏观的层次来判断一个区域或城市可能存在产业集群[9];其二是从企业间或产业间的关联程度来辨识产业集群,如投入产出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多元聚类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适用于中观或微观层面统计数据充分的区域[10]。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的定量方法来辨识产业集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由于资源再生产业特性和统计数据难得,因此本文采用产业集中度和区位商法,对资源再生产业空间的聚集程度在比较宏观的层面进行判断。

产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简称CR)是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厂商的有关数值(销售额、增加值、职工数等)占整个行业的份额[11]。其表达式为:

CRn=∑ni=1Xi∑Ni=1Xi其中:CRn表示某行业前n家最大企业的行业集中度,Xi为产业中的第i位企业的销售额、增加值、职工数等,n为选取的排名前n位企业数,N为行业内全部企业数。产业集中度是最简单常用的指标,它能够从企业数目及其规模分布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初步判断产业的集聚程度,因此本文先通过该指标判断资源再生产业是否集中在几个主要省份。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简称LQ)是假定区域内某产业的从业人员人数如果高于同一产业全国的平均水平,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并且大于当地的消费需求,因此该产业可以把多余的产品出口[12]。其表达式为:

LQ=ei∑ni=1eiEi∑ni=1Ei

其中:ei表示某区域i产业的从业人数;Ei表示整个国家或区域i产业的从业人数。当LQ>1时,意味着给定区域i产业供给能力大于本地区的需求能力,可以对外输出,LQ值越大,该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存在产业集群现象;当LQ=1时,意味着给定地区i产业恰好能够自给自足;当LQ

2.2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产业集中度的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产业规模角度出发,因此本文采用工业总产值进行计算,并选取n=4,即资源再生产业总产值排名前4位的省份。区位商法的基本表达式采用从业人数指标进行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和产业特征,也会选择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替换。根据王芹(2006)对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实证研究结论,认为用工业产值方法计算的区位商比用从业人数可靠性更大,可信性更强[11]。同时考虑资源再生产业统计数据的完备程度,本文采用工业增加值指标来计算区位商。

资源再生产业与《国民经济分类标准》(GB/T4754-2002)中的两位数产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C43”相对应,但该产业统计数据严重不足,从2004年才开始在各省年鉴中增加该产业的分类数据,因此本文数据源采用2006-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中的相应统计数据,其中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数据为产业内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数据。

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2.3.1产业集中度计算产业集中度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2005年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已经初步集中,而2006年和2007年集中度则明显增加,CR4均超过70%,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从集中的省份来看,工业总产值排名前4位的省份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是产业规模却明显在这些省份集中。尤其以广东、浙江、湖南三省最为突出,2007年三省资源再生产业工业总产值均超过百亿,远远高于其它省份,三省的工业总产值就已经占全国的64.28%,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

2.3.2 区位商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各省区位商值,按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得到我国各省资源再生产业区位商值分布表(见表3)。对于产业集群的辨识标准,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

(2)表中未列出的省份,其年鉴中未提供资源再生产业统计数据。

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不易过于严格,否则可能不利于辨认潜在或初期的产业集群[13]。因此,我们以2005-2007年三年中任意一年LQ值大于1为识别标准,根据LQ值的大小可以发现:湖南省资源再生产业集聚特征最明显,浙江和广东两省集聚程度也较高,而重庆、湖北、天津、江苏、上海也初步显现出产业集聚特征。

2.3.3 结果综合分析

综合比较产业集中度和区位商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二者的结论完全吻合,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广东、浙江和湖南三省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已经形成,而重庆、湖北、天津、江苏、上海也初具产业集群雏形。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定量辨识结论,按照主流产业集群理论,从要素禀赋、地方需求、交易成本、运输成本和政府五个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构面,对出现明显产业集群现象的三省加以解析和确认。

广东和浙江两省资源再生产业集群是再生资源禀赋和地方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源再生产业链与矿产资源采选业的特征相似,产业更多聚集在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域,而从再生资源禀赋分布来看,世界上85%的再生资源都分布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时间比较短,再生资源禀赋比较低。但是,由于资源再生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决定了其大量的再生资源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因此,以广东和浙江为代表的沿海地区省份,凭借其海运交通优势,以进口再生资源为主,形成明显的再生资源禀赋优势。但是,具有同样再生资源禀赋优势的天津、江苏、山东、辽宁、广西等沿海省份,并没有像广东和浙江一样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其根本原因是地方对资源的需求程度不同。广东和浙江既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也是全国的矿产资源匮乏大省,同时还是一个资源消耗大省,在这种突出的需求矛盾主导下,两省借助再生资源禀赋优势,通过资源再生产业获取经济发展所需的原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2007年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申请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定点加工利用企业名单中,浙江、广东两省的企业数共226家,占全国总数的45%,进口再生资源总量达到2 000万t,占全国进口总量的一半,两省的资源再生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34.71亿元,占全国的49%。由此不难看出,广东和浙江两省资源再生产业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

湖南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并不像广东、浙江等沿海城市那样具有明显的再生资源禀赋优势,地方对资源需求也并不紧张,但是却表现出明显的集群特征,其区位商值甚至远高于广东和浙江,表现非常抢眼,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归因于湖南拥有“中南再生资源大市场”这个交易平台,交易成本优势明显,是其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形成的强大动力。筹建于2000年的“中南再生资源大市场”位于汨罗市新市镇团山村,最初是自发形成的废品交易市场,经过几年的不断规划和扩建,到2006年底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近90 hm2、再生资源交易量超过100万t、交易额70多亿元的全国三大再生资源市场之一。随着市场规模效应的显现,交易成本优势使得产业分工细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围绕该市场聚集了再生资源加工企业104家,其中规模以上的85家,形成了再生铜、铝、不锈钢、塑料回收加工四大板块,年加工废铜10万t、废铝15万t、废不锈钢8万t、废塑料20 万t [14]。其次,在“中南再生资源大市场”的辐射作用下,湖南的地域交通优势凸显。湖南地处华中腹地,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凭借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交易平台,在全国30多个省市建立回收网点1 800多个,基本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实现对国内再生资源的聚集,从而形成了再生资源禀赋的静态比较优势。再次,政府扶持和引导功不可没。无论从硬件方面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筹建、“再生产业园区”规划和实施,还是“一所一会三公司”管理融资模式、服务咨询机构、信息平台等软环境建设,政府都通过积极的扶持和科学的引导,促使湖南的资源再生产业向集群方向发展[15]。因此也可以判断出,湖南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已形成。

对于识别出来的初步显现出产业集聚特征的省份,由于产业集群特征不明显,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剖析才能辨识,有待后续研究完成,但是从潜在的产业集群角度来看,这些省份对整个产业的布局还是具有明显的启示意义。

3 结论与展望

辨识产业集群的方法很多且各有利弊,虽然产业集中度和区位商法只能反映集群产业在市场的集中程度和空间区域的聚集程度,不能反映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的实质关系,但是从数据可得性和研究问题的实际出发,并不影响本文的结论,我们仍然可以辨识出广东、浙江、湖南三省资源再生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群。同时,在分析这三省产业集群成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广东、浙江模式与湖南模式具有明显不同,进一步深入剖析和比较这两种产业集群模式,对其他省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段宁. 物质代谢与循环经济[J].中国环境科学,2005, 25(3): 320-323. [Duan Ning. Material Metabolism and Circular Economy[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5, 25(3): 320-323.]

[2]石万鹏,肖万钧,曲格平,刘向群. 中国资源再生产业必须融入国际“静脉大循环”[J].资源再生, 2008,(5):22-25.[Shi Wanpeng, Xiao Wanjun, Qu Geping, Liu Xiangqun. China’s Resources Recycling Industry must Get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Vein Recycling[J]. Resource Recycling, 2008,(5):22-25.]

[3]Porter M E.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Dec, 1998: 77-90.

[4]王缉慈. 解开集群概念的困惑――谈谈我国区域的集群发展问题[J].经济经纬,2006,(2):65. [Wang Jici. Explanation of the Cluster: the Problem of China’s Regional Cluster Development[J]. Economic Survey, 2006,(2):65.]

[5]钱俊生,刘向群. 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中国资源战略的一场革命[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5):6-11.[Qian Junsheng, Liu Xiangqun.Recycling Resources Industry: the Revolution of China’s Resources Strateg[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2007,17(5):6-11.]

[6]周宏春. 变废为宝:中国资源再生产业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Zhou Hongchun. Take Scrap into Resource: Study on the China’s Resource Recycling Industry and Policy[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8.]

[7]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 2006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年度报告[R]. 2007:2-3. [Reform of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Business Development Division. Report on 2006 Recycling Resource Industry Development [R]. 2007:2-3.]

[8]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2008(创刊号)中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年鉴[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8.[China Resource Recycling Association. 2008 Yearbook of Chinese Resource Recycling[M]. Beijing:Economic Newspaper Press, 2008.]

[9]贺灿飞,潘峰华. 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地理科学进展, 2007,(2):1-13.[He Canfei,Pan Fenghua.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and Agglomeration of Industries:Measurement and Identification[J]. Progress in Geography,2007,(2):1-13.][10]左冰. 旅游产业集群:形态、边界与运行机制――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实证研究[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18(5):741-746.[Zuo Bing.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Structure,Boundary and Mechanism: An Evidence from Hunan Province[J].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2007, 18(5):741-746.]

[11]王芹. 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8(5): 477-480. [Wang Qin. Research on China’s Spinning and Weaving Industry Cluster[J].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6, 8(5): 477-480.]

[12]王今. 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11):116-120. [Wang Jin. The Approach of Industry Cluster's Identification and Empirical Research[J].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 T. 2004,(11):116-120.]

[13]张建华,张淑静. 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3):83-90. [Zhang Jianhua,Zhang Shujing. Research on the Criterion of Identifying Industrial Cluster[J].China Soft Science, 2006,(3):83-90.]

[14]岳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岳阳市2008-2012年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EB/OL].湖南:岳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2008[2008-12-25]yydpc.省略/ReadNews.asp?NewsID=1107. [Yueyang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Yueyang 2008-2012 Resource Recycling Industry Plan [EB/OL]. Hunan:Yueyang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2008 [2008-12-25]yydpc.省略/ReadNews.asp?NewsID=1107.]

[15]王良健,何琼峰,文?. 湖南省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2):35-39. [Wang Liangjian, He Qiongfeng, Wen Hu. Research on Industrial Cluster Upgrading of Regeneration Resources[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2008,18(2):35-39.]

China’s Resource Recycling Industrial Cluster

GUO Tingzheng1,2 DUAN Ning1,2 WU Chunyou1

(1.School of Managemen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China;

2.MEP Key Laboratory of Ecoindustry Studies,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China)

Abstract Resource recycling industr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problems such as resources depletion, energy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soure recycling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ndustrial cluster have emerged in some areas. In this articl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at provincial level uses concentration ratio and location quoti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na’s resource recycling industry had characteristic of clusters and clustar degree CR4 of 2007 was resource 71.15%, recycling industrial clusters have come into being in Guangdong, Zhejiang and Hunan province's and their location quotient values in 2007 were 1.781,1.987,8.491 respectively. Meanwhile, some provinces have embryonic cluster features such as Chongqing, Hubei, Tianjin, Jiangsu, and Shanghai.These resource recycling industrial cluster cases in procinces above can be helpful for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resource recycling industry from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perspective. Furthermore, during the course of further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industrial cluster of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例6

中图分类号:TQ34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025-01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提升,家电更新换代的速度日渐加快,其保有量也达到了可观的数目规模,2013年,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年的理论报废量已超过5000万台,且以年均20%速度在增长,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四机一脑”的年报废量将高达1.6亿台。

由于我国长期缺乏专门针对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的法规,对废旧家电的回收处理大量源于利益驱动,除部分可直接利用的进入二手市场或直接销往农村外,报废的家电往往被无拆解资格的收荒匠先行拆解,只回收对其有利的塑料、铁、铜、铝等易获资源,这就直接导致了废旧家电回收环节对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

2.成都市废旧家电回收现状

成都是我国西南片区的中心城市,其家电保有量不可小觑。据2012年成都统计数据显示,成都2011年城镇家庭拥有电视机总保有量约637万台,洗衣机约436万台,电冰箱约439万台,电脑约380万台。笔者根据成都市城镇居民家电保有量、各家电平均使用寿命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预测出了成都市2011-2019年历年家电废弃情况其变化趋势(见图1)。

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次年9月7日该政策在成都启动,截止2011年底政策结束,全成都市家电通过“以旧换新”回收旧家电50万余台,回收金额785万余元,发放补贴资金6600万余元,在拉动消费的同时,也培育起了本土从销售到回收、拆解全过程的产业链。

“以旧换新”结束后,尽管成都全市的废旧家电年报废量预计可达230万台,正规回收拆解企业却仍无利可图。成都市金堂县的四川长虹格润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年拆解量可达140万台的废旧家电拆解生产线,但公司每年至多能回收拆解40万台;彭州仁新电子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四川)有限公司拥有5条拆解线、年拆解量可达3万吨,但目前连1/2的回收量都达不到。

造成废旧家电大量流失的原因很多:1.不知道家电的报废年限,导致废旧家电的囤积;2.不知道废旧家电正规回收途径,导致流动收购者趁虚而入;3.正规回收点收购价格低,且无上门服务;4.市民对资源回收再利用意识薄弱。

虽然成都市自2006年被商务部确定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试点城市至今,已建成18个再生资源市场、1530个社区回收网点和20多家受认证的回收企业,但由于这些家电回收站点规模小、连锁程度低,因各方利益而未能构成网络,直接导致了成都市回收体系发展受制约,正规回收企业无法与黑作坊抗衡。如何基于成都现状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并切实提高目前废旧家电回收效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建立成都市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体系

生产者责任延伸(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最早起源于欧洲,是一项环境保护的制度原则,其目的是通过将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到产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尤其是产品回收处理环节,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我国于2003年就提出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旨在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体系。结合EPR制度与对成都市现状的调查,建议对全市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按回收点―回收中心―再处理中心―再分销市场共四级进行网络构建。该网络体系各节点的功能如下:

回收点:负责在一定数量和区域内的社区废旧家电回收。其建立选址应从现有的1530个社区回收网点中选取,以减少固定投资,并要以便于到达、有利市民投放为前提。

回收中心:负责对回收点集中的废旧家电进行暂存,同时设有检测中心,对回收的废旧家电进行初步分类,再发往再处理中心。

再处理中心:通过直接再利用、维修、再制造、材料再生以及最终处理等方式,对废旧家电进行产品级利用、零部件级再利用、原料再生以及最终进行合理的废弃处理,如焚化、填埋等。

再分销市场或填埋场:利用已建成18个再生资源市场对再制造和再利用的家电产品、材料或零部件进行处理销售,实现其再生价值;填埋场则对无再利用价值的材料进行专业安全处理,力求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4.结语

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体系的建立是家电产业、信息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废旧家电回收现状的分析,讨论了建立成都市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体系的重要性。并结合EPR制度,初步建立了基于EPR的成都市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模型。笔者希望能有更完善的模型使成都市解决废旧家电回收难题,使“城市矿产”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收获较高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市的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成都市统计局.成都统计年鉴201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例7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目前北京市朝阳区的再生资源回收已初步形成以物资回收公司为主体、基本覆盖全区的回收体系,但是其废旧再生资源回收与再利用还存在着较多问题。由于旧的管理体系不能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要求,而新的管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使得朝阳区的资源再生产业长期处在一种无序管理和无序竞争的状态下,市场结构呈现出小、散、乱、杂的局面,资源浪费严重,产生了严重的二次污染。

北京朝阳区作为北京主要商务区,合理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关系到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朝阳区废旧资源再生产业健康发展,保证产业链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转,本文建立能够适应和保证朝阳区再生资源产业链健康运转的综合管理体系,从四个角度为北京市朝阳区废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1 北京市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2 北京市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思路研究

2.1 回收利用网络和路径方面

对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路径进行合理设计和流程再造,在朝阳区每个街道选址3-5个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满足居民废品交售要求,促进无序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尽快退出城市道路公共空间;在不具备建设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地方,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原有无序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进行升级改造;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收集的废旧物品,经过分拣分类将使用再生资源专用车直接运送到利用厂家,不再运往本市回收市场,以促进北京市废品回收市场外迁或取缔、人口疏解。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定期开展环保、资源回收利用宣传活动,定期对回收人员开展相关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消除缺金短两、偷盗、破坏市政设施、收脏销赃等隐患,引导广大社区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2.2 财政金融方面

(1)政府采购和投资支持。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同有关部门制定政府采购目录时,应优先考虑列入经认定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印有环保局统一制定的标识的产品。北京市朝阳区应当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政策扶持,将再生资源回收作为公共事业进行投资,可以要求受政府投资的企业每年将利润的一部分交给朝阳区政府。还可以吸收和引导民间资本大量进入再生资源行业。

(2)税收政策和贷款优惠。

建立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免税减税退税机制,可以对朝阳区部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实行免税制,用低税率减轻企业压力。对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银行应当从利率、期限等多个方面提供优惠。银行可以从期限上给予优惠,延长还款年限。

(3)专项基金。

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拨出一定资金用于成立“再生资源回收”财政专项基金,防止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风险。建立“废旧资源回收”基金,基金用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希望工程事业;另一部分用于防范金融风险,同财政专项基金共同作用。

2.3 相应法规设计方面

(1)生产责任制。

北京市应以国家法律为基础,要求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时考虑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同时使制造者、销售者、消费者共同承担起产品回收、再生、处置的责任。

(2)抵押金返还制。

通过对每户收取一定的费用,该制度通过收取押金使不回收再生资源的行为付出丧失押金的代价,从而以经济利益驱使居民将再生资源交回制定部门,达到回收再生资源的目的。

(3)绿色采购和清洁生产制度。

通过政府庞大的采购力量,优先购买对环境影响较少的环境标志产品,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推动国家循环经济及其具体措施的落实。朝阳区政府应鼓励企业将清洁生产运用于制造过程,这样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而且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绿色标准,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提高回收利用率。

(4)其他针对性措施。

在朝阳区实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手机回收送话费政策;电池“以多换一”政策;学校旧书回收;塑料瓶换矿泉水活动等措施,通过这些鼓励性措施,为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规设计起到补充作用。

2.4 宣传教育方面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例8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历30多年改革发展,水务行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最快也最具吸引力的产业之一。国内水务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品牌经营、整合资源等方式积极拓展水务上下游产业链,并为客户提供整个产业链内各种业务链的增值服务。为了引导国内水务企业向产业链与业务链上下游发展,本文重点分析国内水务上市公司产业链与业务链价值构成及变化情况,并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年报信息,对各链条环节营业收入及毛利率等财务指标来进行分析评价。

一、水务行业产业链与业务链环节介绍

水务产业具有自然的垄断属性和规模经济效应,其完整的产业链条一般包括原水供应(含海水淡化)、自来水生产与输配管网、排水输送管网、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回用等环节。

而且,每个水务产业链环节均包含规划、设计、投融资、设备制造与供应、建设、运营管理及技术服务等业务链。其中,规划、设计、设备制造与供应及技术服务等高端环节中还有许多创新的空间,而且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并鼓励水务企业向这些高端环节发展,这些环节相比其他环节受政府与政策影响程度小。

二、国内水务上市公司产业链与业务链发展现状

国内水务上市公司对水务产业链与业务链的上下游拓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到2000年以前,各产业链与业务链环节相对比较单一,各环节没有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从2000年至2011年之间,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尤其是2002年住建部推出《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后,国内水务上市公司加快“跑马圈地”,并借助投融资力量,各公司逐步向水务产业链与业务链上下游环节延伸,链条环节布局基本形成。预计“十二五”期间,随着水务市场竞争加剧,为提高服务质量和追求高回报与高利润,国内水务公司将各项资源逐步向水务设计、研发及后续服务等高端环节倾斜。

从2012年水务行业发展状况来看,涉水类上市公司有20多家,但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完整地涉及水务产业链条中所有的业务环节。大部分公司主要从事自来水生产与供应和污水处理两个环节。从事原水生产与供应和再生水回用环节的公司数量偏少。从数量分布来看,从事原水生产与供应环节的公司有3家,从事自来水生产与供应环节的公司有18家,从事污水处理环节的公司有17家,从事再生水回用环节的公司有5家。同时,国内水务上市公司对业务链发展还不均衡。大部分公司主要侧重于投融资、工程建设、设备制造与供应及运营管理环节,而对规划、设计、研发及技术服务等环节的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比重偏低。

三、国内上市水务公司产业链与业务链价值分析

1、国内上市水务公司产业链价值分析

为了分析产业链价值变化情况,着重对国内上市水务公司2008年至2011年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及毛利率进行汇总统计。总体来看,污水处理环节的毛利率最高,自来水生产销售的毛利率次之,原水生产与供应和再生水回用的毛利率靠后。主要原因是国家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当地政府对一些上市公司在污水处理业务按照补偿合理成本加税费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盈利模式以及国家增值税优惠政策等因素影响;随着国家对供水水质标准提高,虽然各地自来水价格调整幅度增加,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其生产直接成本也在增加;目前再生水回用处于高速发展期,再生水回用量较低,且各地对再生水价格形成机制还未构建完善的体系,基本上采用较低服务价格加部分政府补贴方式。

从四年产业链价值变化趋势来看,原水生产与供应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增加,但毛利率有所下降。自来水生产销售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有所降低,毛利率基本维持在30%水平。污水处理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略有增加,毛利率基本维持50%水平。再生水回用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略有增加,毛利率基本维持30%水平。总体上,水务产业链平均毛利率维持在38%水平。

2、国内上市水务公司业务链价值分析

为了分析业务链价值变化情况,着重对国内上市水务公司2008年至2011年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及毛利率进行汇总统计。总体来看,技术与咨询服务环节的毛利率最高,水务运营管理环节的毛利率次之,设备设计研发与生产销售环节的毛利率第三,水务建设与施工环节的毛利率最低。比较而言,技术与咨询服务环节直接成本较低且市场附加值较高;水务运营管理环节主要依靠水价支撑及上市公司不断加强对水务项目运营的内外部管控;水务设备设计研发与生产销售环节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虽然国家大力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但核心成套设备在国内市场中还未形成优势品牌;水务建设与施工环节取决于施工承包模式选择以及对项目建设风险的管控水平。

从四年业务链价值变化趋势来看,水务建设与施工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波动较大,可能受国家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影响,其毛利率基本稳定20%水平。水务运营管理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有所增加,这与国家更加重视水污染环境治理有关,其毛利率基本维持在40%水平。设备设计研发及销售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偏低,毛利率维持在35%以上水平。技术与咨询服务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有所增加,毛利率增幅较大,基本维持在50%以上水平。相比之下,未来水务公司向技术与咨询服务方面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有很高的赢利点。

四、结论

根据水务行业的自然属性及规模经济效应,国内水务上市公司为了提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及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而向产业链与业务链上下游拓展及加强各链条环节资源整合已成必然趋势。

目前影响水务产业链的价值主要因素有外部水价调整、税收政策、通货膨胀以及内部人工成本上涨和管理模式等。同样,影响各业务链的价值主要有外部水价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公司内部投融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盈利与管控模式等。这些外部因素对提升各链条环节价值制约程度较大,内部因素可以通过公司不断创新来进行解决。

未来,国内水务企业要在市场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外部各项因素制约下,若提升各产业链与业务链环节的价值还需加强高端环节的投入和资源整合力量,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品牌并最终成为行业标杆。

【参考文献】

1、中国水网.《中国水业政策与市场分析(2011版)》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例9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历经了精英化和大众化两个阶段,高等教育的侧重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适应不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从素质教育到创新教育,从创新教育再到创业教育,正在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努力方向。把创业教育融入到高等教育中,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摸索的成果。

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它以提高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着重培养大学生创办企业的精神与能力,是一项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的系统工程。创业教育不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而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历史赋予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1997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造就不少成功案例与风云人物,比如读书兼创业的北京大学销售珠宝饰品和数码产品的“三友俱乐部”网站;休学搞废品回收的同济大学的高志军;毕业后创业成功并且获得“2005年中国青年创业奖”的丁立权;以及“三一重工”总裁梁稳根、“雅虎”中国区总裁周鸿等等。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的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从教师方面看,多数教师在讲授创业的基本理论方面表现较强,而具体到关键的创业实践则研究指导不多,兼备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教师比较匮乏;从学生方面看,有社会经验不足、创业热情不够、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技能运用不成熟等等问题。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亟待提高。

本文拟以创业教育中几个常见的定量分析误区为例,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创业市场容量的误区

创业市场的容量分析直接决定创业的成败,是创业过程中不可跨越的阶段,这个阶段不仅需要细致和缜密,而且需要专业知识的发挥和应用。以合肥学院大学生个人电脑消费市场为例:调查显示,合肥学院大学生个人电脑的平均拥有率为21.34%,有27.97%的大学生希望在毕业前配备个人电脑,希望配备个人电脑的平均单价为4294元,数据见表1。

按照合肥学院1.2万名的学生规模,以及调查的有效样本数759,置信水平95%,可以计算出大学生毕业前希望配备个人电脑的区间估计为24.88%-31.06%,个人电脑消费市场的销售额在1282万元至1600万元之间。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上述案例的统计调查与参数估计是没有错误的,是很好的教学案例,而从市场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的角度看,该案例的市场分析远远没有完成,其中,创业市场的占有率没有考虑,大学生消费者的认同程度没有测定,实现利润花费的时间没有计算,等等。如果假定创业市场的占有率是10%,销售利润率为10%,实现利润的时间是3年,创业企业有3人组成,那么,该创业市场每年可以实现的利润只有4.3万元到5.3万元,人均年利润不足1.8万元,显然这个创业市场的价值不大,创业的立意不高。目前的创业教育中,将创业市场的理论容量误以为实际容量的错误比较多见,如某再生资源绿色回收进校园创业示范工程宣称:“以某大学为例,一个学生一天扔一个矿泉水瓶,那么每天就扔了2万多个。如果回收再利用的话,以一个矿泉水瓶0.12元计算,每天就能创造2400元的经济效益,那么一年就能创造876000元。”这种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是明显错误的,没有顾及学生全年天天都喝矿泉水的可能性,学校清洁工捡拾矿泉水瓶的可能性,以及学校的再生资源原有的回收模式。在开展创业教育时,教育者与创业者都需要避免将创业市场的理论容量误以为实际容量的错误。创业市场的容量分析是创业决策的基础,是创业实践的前提,只有通过正确的分析,才可以筛选出创业项目,明确创业方向,找准创业目标。

三、资金时间价值的误区

对资金时间价值缺乏考虑是创业教育中常见的另一个误区。例如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某个创业项目的总投资为280万元,当年完成,一年后收益为30万元,以后每年增加10万元,项目的寿命期是7年。项目的主张者认为,项目总收益达到420万元,远远大于总投资,项目具备创业的可行性。这样的可行性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项。

第一,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创业分析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创业决策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短期创业项目评价中,由于涉及的时间较短,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大,可以对时间价值忽略不计。但是,在长期创业项目评价中,由于支出与收益是在不同时点上发生的,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无法对创业项目做出正确恰当的分析和评价,因此需要把不同时间点上项目所投入的费用及其产生的收益换算成同一时间点上的价值,使之具有可比性。

第二,没有对项目的基准投资收益率进行正确测定。创业投资期间,通货膨胀会使购买力下降,而投资所获收入有一部分要用于弥补投资者所失去的购买力,从而需要确定基准投资收益率。运用投资学中的费雪模型理论(Fisher model),可以得知项目的基准投资收益率不能低于同期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由于多数创业项目偏重技术的可行性,过多强调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研究缺少类比,所以,项目的基准投资收益率随意确定现象较多,在同一时期的同类创业项目中,有的高至40%,有的低至10%。应当注意的是,项目的基准投资收益率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都会产生差别,一般而言,当CPI超过5%时,项目的基准投资收益率至少要达到15%才能激发投资者的热情。

第三,没有对项目的净现值进行计算。将项目寿命期内每一年的收入与支出都按照基准投资收益率折为现值,收入的现值减去支出的现值的差值即为净现值,净现值大于零,说明项目具有可行性,否则项目不可行。对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的这个创业项目,假设项目的基准投资收益率为15%,则收益现值的计算如表2所示。

项目的投资现值为280万元,根据表中的收益现值合计值计算出项目的净现值为-532633.5元,表明该项目不具备可行性。进一步计算分析还可以发现,即使是将项目的基准投资收益率降为10%,净现值仍然为负值,项目的亏损现值超过了6万元,表明该创业项目的风险性巨大,几乎没有盈利的可能。如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粮食价格、石油价格都出现了急剧上升的趋势,资金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投资者为了抵御投资风险,纷纷将投资的基准收益率提高,计息期普遍由年缩短为月,资金的时间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可以断言,忽略资金时间价值的创业项目必然会导致创业的失败。

四、创业项目经营成本的误区

创业项目经营成本的误区主要表现为盲目扩大项目的开支。例如,前文提及的某再生资源绿色回收进校园创业示范工程,创业者为了将学校的生活学习可利用垃圾回收起来,建立了办公场所,制作了统一的服装,一次性投资了30个价值500元的分类回收垃圾桶,两个价值2万元的绿色回收亭,两辆价值1200元的回收车。在8个月时间里,回收了废纸21.5吨,瓶罐71130个,废电池2238节,创造了五六万元的经济效益,最多一天达到三四千元。如果不加思考,感觉是校园垃圾回收业务开展的轰轰烈烈、卓有成效;如果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个垃圾回收业务危机四伏、得不偿失。试以经营成本分析为证。垃圾回收的经营成本可以分为主要三项,首先是垃圾桶等垃圾回收设备的成本5.74万元,假设这些垃圾回收设备的使用期为3年,不计残值,资本成本率按照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7.47%,根据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计算,则每月等额的经营成本为1785元。其次是办公场所的成本,假定100平方米,每月租金及水电1000元。再次是人工成本,设创业企业由10人组成,每人每月工资标准600元,月人工总成本6000元。三项合计是每月经营成本8785元。而垃圾回收业务实施8个月,经济效益不到6万元,每月的平均收入最多不超过7500元,说明每月的平均亏损额至少为1285元。由此看来,垃圾回收“创造了五六万元的经济效益,最多一天达到三四千元”只是溢美之词,经不起推敲。如此不计成本进行创业投资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初次创业者身上。众所周知,传统的垃圾回收行业的人工量大,效益不高。按每人每月工资标准600元计,一个工人每天要回收10公斤废报纸,或者捡拾167个单价为0.12元的矿泉水瓶才能保住自己的工资,企业的利润必须有额外的回收才能实现。在一个2-3万人的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上规模的垃圾回收点是没有多少“甜”头的。要解决经营成本偏高的问题,建议创业者不要将业务局限于学校的传统垃圾回收,不要与校园清洁工抢夺利益,而是以再生资源为突破口,开辟学校的二手用品或物品市场,以废品的价格回收学校的书籍、台灯、暖瓶、电子设备等用品或物品,经过整修翻新等处理后,再以二手用品或物品的市场价格向学校师生出售,形成真正地绿色回收,增加企业的利润来源,弥补传统垃圾回收业务的亏损。

五、结束语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的创业教育任务日显重要。党的“十七大”要求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创业教育要以此为理论指引,积极应对形势的变化,在创业教育中要牢记企业生存的前提条件是有利可图,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利润最大化,把握创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避免出现市场容量错误估计、资金时间价值缺乏考虑、经营成本盲目扩大等误区,在创业道路上给予大学生正确地引导,从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

(注:本文获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资助,立项号:A2007021。)

【参考文献】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例10

引言

城市垃圾就是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失去原有利用价值而被抛弃的物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垃圾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传统垃圾处理方式早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技术。

1.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还未得到广泛普及

虽然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在很早就被提出来,但在我国真正落实垃圾分类处理的城市还不多。目前真正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城市主要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其他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基本还未落实。虽然一些城市都对垃圾分类进行了初步尝试,但之后不了了之,垃圾分类回收最终成为一种摆设。一些城市对于垃圾的分类回收只是简单的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并没有对城市垃圾进行细分,这种分类无法充分利用城市垃圾中的有效资源。

1.2垃圾分类标准不统一

由于目前我国并没有对垃圾分类回收标准进行统一,因此各个城市的分类标注各不相同,这将使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技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上海城市垃圾细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等,而国内大部分城市仅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国内各城市垃圾分类标准的不统一,将影响垃圾分类的规范化,从而增加之后在分类处理时的困难。

1.3垃圾分类体系不完善

城市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垃圾。一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不完善,导致分类处理工作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我国大部分中小型城市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只有进行简单填埋,并没有设立垃圾焚烧厂等其他处理方式。由于垃圾中一些有害物质无法得到特殊处理,很容易使城市垃圾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1]。

2.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技术对策

2.1分区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复杂工程。可以先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城市或城市内的小区设为试点,在这些地方积累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经验之后,在逐步在全市、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2.2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主要是依靠政府领导,由环卫部门负责,这种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方式,不但不能够主动利用垃圾中的有效资源,增加垃圾分类回收难度,还会使垃圾分类回收和分类处理工作无法贯通,无能有效利用新技术对垃圾进行处理。国外一些垃圾处理工作做得较好的国家,都采用了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垃圾产业化进行。对于具有利用价值的有效垃圾,企业利用一定价格进行回收,市民不仅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回收获得资金,企业也能够通过利用再利用有效垃圾获取经济效益[2]。

2.3加大垃圾分类回收和利用率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缺乏目的性,多数城市只是简单的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填埋,真正对一些有用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的企业十分少。因此我国应当加大对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力度,鼓励企业从事垃圾市场化运作,加大对自身产品使用后的回收再利用工作,这样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回收原料节约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降低产品使用成为垃圾后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3.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分析

3.1堆肥技术

采用堆肥技术对垃圾进行处理主要是有计划有控制的利用细菌等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变成为腐殖质。堆肥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城市垃圾中不可再生垃圾和生活垃圾等。一方面,利用堆肥技术处理城市垃圾,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占地面积不会太大,但要注意在选择处理位置时应当尽量远离居民区以防止处理过程中散发出的气味影响居民生活。另一方面,城市垃圾中可降解有机物一般会超过百分之十,肥效也大大超过了百分之四十,采用堆肥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最终垃圾量。根据研究数据表明,采用堆肥技术处理城市垃圾后的垃圾量只有最初的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左右[3]。此外,在处理过程中,生产产品量和城市垃圾中可再利用资源比例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使用堆肥技术对城市垃圾进行处理时,能够大大减少对水资源、自然环境的污染。但如果城市垃圾中含有重金属,使用堆肥技术对垃圾进行处理,不仅会影响堆肥产品的质量,还会直接对地下水产生污染。是以,在使用堆肥技术对城市垃圾进行处理时,垃圾的分类回收环节十分重要,需要耐心和细心仔细进行。

3.2焚烧技术

利用焚烧技术对垃圾进行处理主要是将垃圾中的可燃物质与空气进行充分接触并进行燃烧反应,该方法操作起来安全可靠,在处理位置的选择上最好选择近郊地区,这样能够为垃圾的运输提供很大便利条件。采用焚烧技术处理垃圾,不仅产生的残渣十分少,能有效防止处理城市垃圾时对水资源产生的污染,并且其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还可进行工业利用。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焚烧技术处理城市垃圾消毒彻底,处理效果好,其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微量剧毒物,应当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3.3卫生填埋技术

卫生填埋技术在处理过程中对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将整个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降到最低,这与传统填埋技术有着很大差别。目前,卫生填埋技术早已成为处理城市垃圾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方式,主要对堆肥技术和焚烧技术处理城市垃圾后产生的残渣进行处理。卫生填埋技术安全可靠,但在利用该技术进行垃圾处理时应当注意防火,并且由于其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在选择处理位置时应当注意远离城区[4]。使用卫生填埋技术时产生的甲烷可以再次进行工业利用进行发电、生火等。

4.结语

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处理,不仅能够实现垃圾资源化、产业化,也能使垃圾得到减量化效果并有效节约开支,增加收入。我国应当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并统一垃圾分类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对我国城市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和资源最大化利用,全面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沐生,刘学英,吕爱清等.浅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2(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