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再生能源的好处模板(10篇)

时间:2024-01-26 14:53:02

再生能源的好处

再生能源的好处例1

但由于排水制度的不健全,对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正常的分流制排水系统或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终端都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配套运行,以保证水环境不受污染。分流制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染最严重、水质水量较稳定的生活污水,所以能最经济、有效、稳定的处理污水,使其达到预期的排放标准,管理较简单。合流制污水处理厂平时处理旱季污水,雨季时处理合流污水,二者水量、水质都相差很大,处理厂工艺设计和管理必须适应各种变化情况,保证处理的污水达到预期的排放标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雨污分流。分流制可为排水系统终端的分质处理或处置提供较为理想的条件。为此,在分流制地区必须加强排水管理,严禁错接乱接。这就要做到污水系统和雨水系统均应有明显的识别标志,避免无意错接。排水用户支管接入市政排水系统时必须经市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除审查污水水质应符合有关标准外,还应检查用户内部排水系统是否有雨、污、废三者混接或错接的情况,并由专门组织办理管道接驳工作。

从自然属性看,污水处理资源化就是保护水资源的更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从社会属性看,污水处理资源化就是解决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从经济属性看,污水处理资源化,就是从流通的角度增加水资源;从科技属性看,污水处理资源化就是要研究出先进的污水处理的设备和工艺,来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从另一角度看,污水处理资源化是实现污水处理的市场化、商品化的根本。只有将污水变成再生水,才能实现污水的市场化、商品化,才能实现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先捋顺污水处理这条线才能更好的进行污水的再生利用(以下称再生水)。

下面我们就再来探讨一下再生水。再生水是对应排水处理后再次使用的内涵而得名,是指污废水经二次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再次利用的水。目前,再生水已应用于诸多方面。比如:作为河流、湖泊的补充水源;工业方面的冷却、洗涤、锅炉、工艺及产品等方面的用水;农业方面再生水可用作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城镇内更可用于园林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同时再生水还可用作景观的环境用水。

世界各国对污水回用的历史是久远的,英、德等国早在18世纪就致力于建设专门用于处理污水的污水处理厂,到了19世纪,伦敦、巴黎、波士顿等城市关于合法使用污水的法案出台,对于污水处理的研究进一步成熟。而我国在这之前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几乎为零。美国城市污水回用历史已有50多年,污水回用范围涉及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环境景观、娱乐和地下水回灌等诸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再生谁会用起步较晚,因资金有限,结合国情发展以回用于农业、工业、市政为主要目标。

再生能源的好处例2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浙江省“八八战略”,紧紧围绕“美丽宁波”建设,以打造“无废城市”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为核心,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创新回收模式,强化龙头企业培育,着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范建设,深化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构建“回收网络化、服务便利化、分拣集约化、利用高效化、监管信息化”的全覆盖、全品类、全过程回收处理体系,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处理行业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回收利用工作格局,力争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二)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活力,通过制度规范、政策支持,吸引企业规范参与回收体系运作,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断完善。

坚持创新引领、示范推广。鼓励龙头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物流网等新技术,创新回收体系和运行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对行业的带动和聚集效应,总结行业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在全国范围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做法。

坚持规范有序、行业自律。健全法规标准,完善监管措施,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开展行业自律,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维护再生资源回收处理行业良好发展秩序。

坚持协同联动、全面衔接。加强部门横向协同和系统上下联动,将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体系建设与垃圾分类、综合利用等政策和工作体系有机衔接。充分调动企业、社区、公益组织、个体从业者等各方积极性,齐抓共管,协同推进。

(三) 工作目标 到2023年,规范有序、智能高效、协同顺畅的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废旧家电和低值再生资源规范回收率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先进典型。

——再生资源回收率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智慧化管理网络体系,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以上。废旧家电规范回收处置数量大幅提高,年回收废旧家电(含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等5大类及其他各类小家电)20万台。废玻璃等低值再生资源回收年均增长率达到20%。

——智慧化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全市布局智能回收服务点5000个以上,智能物流回收车450辆以上,新增7个区域集散分拣中心,完成现有8个区域集散分拣中心提升改造,建成1个废旧家电集中处理中心,1个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平台。

——示范推广成效显著。培育有代表性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形成一批家电生产责任延伸、回收处理技术创新等典型案例和优秀经验做法。

表1 宁波市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体系建设目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2023年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

45

60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

60

100

低值再生资源回收年均增长率

%

-

20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龙头企业

-

1

废旧家电回收

万台/年

-

20

回收服务网点

2143

5000

区域集散分拣中心

8

15

各类收运车辆

100

≥450

废旧家电集中处理中心

-

1

再生资源交易平台

-

1

  二、重点任务 (一) 完善回收处理体系建设 1.加强源头管控 制定动态调整的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指导目录,明确再生资源回收种类、回收规范、利用指引等要求。按照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十进”活动要求,建立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两网融合”源头分类管理责任区及管理责任人制度。以责任区为单元,落实再生资源分类智能投放设施配置,扩大流动回收车辆工作覆盖面。(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区县(市)政府)

2.健全回收网络体系 推进“互联网+”回收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城市功能与专业服务相结合,社区、家庭、学校等相贯通的多元化、全品类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根据“便捷、便民、规范、智能、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设置人工、智能或物流回收服务点。支持家电等生产、销售、回收企业和电商平台利用配送、装机、维修等渠道,建立废旧家电逆向物流路径。(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供销社、各区县(市)政府)

3.推进智慧物流体系建设 充分运用物流车联网智能回收模式,推广新型城市配送专用物流车,实现物流智能派单、接单和快速流动回收服务,提高再生资源交售便利化程度。结合实际,对资源较为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商超综合体,以及社区回收服务点等分别采取专车专线或智能派单、机动回收的模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供销社、各区县(市)政府)

4.加快分拣中心建设 按照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绿色环保的要求建设绿色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集中分拣废纸张、废塑料、废织物、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加快提升现有分拣中心生产能力,对不符合环保、消防要求的分拣中心实施提标改造。(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供销社、市生态环境局、各区县(市)政府)

5.加快布局拆解处理中心 推进废旧家电拆解处理中心建设,推动国产分选、处理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和规模化应用。完善大件废家具拆解设施建设,提高拆解后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建立报废汽车强制定点拆解管理制度,积极谋划布局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中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

6.谋划建设再生资源交易平台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促进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交易信息化平台,实现行业信息、产品展示、网上交易、资金结算、处置利用单位资质及信用审核等功能。探索“互联网+供应链资源共生平台”等模式,发展大宗再生资源电子交易。(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

(二) 强化秩序规范监管执法 7.健全行政管理制度 研究搭建集政府管理、企业报备、公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管理平台,规范全品类回收、分类计量和信息报送,建立可核实、可追溯的信息台账。从事二手家电销售、租赁的市场主体必须严格执行旧电器电子产品流通管理相关规定。加强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环节的污染防治工作,避免产生二次污染。(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生态环境局、市大数据局、市经信局)

8.提高行业规范水平 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六统一”规范,统一形象要求、统一培训上岗、统一收集渠道、统一分类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开票纳税。鼓励企业开展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第三方认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9.强化行业秩序监管 完善回收经营者登记管理制度,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合检查执法,增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各环节的治安管控、环境监管和经营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拆解废旧家电和机动车、非法转移或倾倒危险废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区域负面清单及回收经营企业失信黑名单制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区县(市)政府)

10.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加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建设,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体系。加强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的宣贯,开展行业信息、专业技能培训、技术装备推广、产学研用互动等服务,协助做好规范标准制定、信息统计、市场监测和秩序维护,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企业诉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

11.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按照属地原则,对入户回收废旧家电人员实施备案管理。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从事家电维修和上门拆机、安装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考核,熟练掌握操作规范。优化从业环境,构建包含培养使用、保障激励、职业认同感、社会地位等更加积极、更为长效的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三) 示范试点工程 12.废旧家电回收示范工程 培育家电行业“责任延伸制”先进企业,鼓励家电生产企业采用自建回收网络、委托回收、联合回收等方式。鼓励回收企业联合居民端、物业端、家电商端、收运端,以“以旧换新”的形式开展家电回收换购服务,树立“城市/街道/园区/社区家电规范便捷回收”典型案例。鼓励平台企业通过“互联网+回收+创业单元”等模式,拓宽家电回收领域创业带动就业渠道。(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经信局)

13.龙头企业培育示范工程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通过国有资本参股等方式,培育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支持搭把手等龙头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构建再生资源回收、运输、分拣拆解、处理利用全品类一条龙回收模式,对低价值可回收物进行兜底回收。支持龙头企业以连锁经营、授权经营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带动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市场合作,积极参与城乡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生态环境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区县(市)政府)

14.再生资源回收智慧化示范工程 鼓励通过物联网、车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建设全品类智慧一体化回收体系。推进智慧化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智能派单、物流路线安排、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再生资源智慧逆向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回收企业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升级。(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经信局、市大数据局)

四、保障措施 16.强化责任落实 充分发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作用,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循环利用工作联动和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统筹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及个人主体责任。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统计制度,加强数据统计监测和信息报送。及时梳理推广复制好经验好做法,着力提高工作成效。(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各区县(市)政府)

17.强化目标考核 对各地回收体系建设进展及绩效情况组织定期检查,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回收绩效考核等纳入市“文明城市建设”目标体系及“生态文明”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将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的规范建设纳入垃圾分类示范区、绿色生活创建方案、验收考核中,逐级(区、街道、社区、物业等)进行考核。(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分类办、各区县(市)政府)

18.强化政策引导 根据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原则,原则上对符合规划布局和建设规范要求的分拣中心、拆解处理中心由市里按照实际投入在三年内给予一定补助,对于玻璃等低附加价值可回收物参照生活垃圾处置费标准由市、区县(市)按照现行垃圾处置费分担政策分别给予补贴。支持总部设在宁波、在外地复制推广宁波模式的企业做大做强。对符合条件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先进典型培育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绿色信贷,强化产业基金对再生资源回收项目投资的引导和撬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服务业局、市供销社、市金融办、市国资委、人行市中心支行、宁波银保监局、各区县(市)政府)

18.强化要素保障 支持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分拣中心、拆解处理中心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并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尽快启动宁波市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体系相关设施建设,统筹纳入宁波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支持回收服务点及分拣拆解中心提质改造,切实保障项目环评、能评、审批等方面需求。(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区县(市)政府)

19.强化宣传推广 大力宣传再生资源回收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提高公众对再生资源回收重要作用的认识。引导消费者增强家电安全使用和节能环保意识,及时更换超过安全使用年限的老旧家电并规范交投。引导基层组织建立环境服务管理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公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健全公众参与监管机制,形成良好的公众监督氛围。(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各区县(市)政府)

 

   

附件:标准规范及基本要求  

附件:

  标准规范及基本要求   一、部分标准及规范 1.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GB/T 37515-2019)

2.       《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分类与基本规范》(GH/T 1249-2019)

3.       《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SB/T 10719)

4.       《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SB / T 10 720-2012)

5.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2019年修正)

6.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2014版)

7.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处理作业及生产管理指南(2015版)》

8.       《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GBT 25175-2010)

9.       《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715号)

10.  《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商务部令2020年第2号)

11.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GB 22128-2019)

 

二、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建设基本要求 1、设置 

一般情况下参考以下指标: 按照每个点位平均服务300户居民以上,每个点位服务半径70m为标准建设,农村/城乡结合部地区可采用人工/人工+智能化全品类回收服务点位,每个点位服务半径100m以上。回收服务点应具备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的分类暂存功能,并根据需要配备相关管理人员。

2、场地要求

回收站场地面积应在30平方米以上,有稳固的场房,不应露天堆放。

3、经营要求 

回收站应采取特许经营为主、自营为辅的经营方式,应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标识 。

4、环保要求

应遵守所在区域环保要求,回收物储存不得超过2天。

5、智能化要求

智能化物联网回收系统需在前端的智能回收箱投放口设置智能识别设备,采用智能视觉模块及物体分类识别技术,辨别用户投递到回收终端的产品是否正确。

6、现有再生资源人工回收站点的收编要求

(1)回收站点原则上将只减少不增加;

(2)对现存无证无照回收站点,由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整治,依法取缔;

(3)对证照齐全规范经营的回收站点进行整合,纳入体系统一管理,其日常收集的各类资源统一运输至体系分拣中转中心。

 

三、分拣中心建设基本要求 分拣中心是回收体系建设的核心,具有回收和供应的双重职能,分拣中心的设置根据体系发展规划,以规模化为目标,合理布局。

1.资源及场地规模要求

综合型分栋中心回收、加工处置量应达到10万吨以上,场地面积应达2万平方米以上;专业型分拣中心回收、加工处置量应达到2万吨以上,地面积应达1.5万平方米以上。鼓励区域配套中小功能型分拣中心的分拣处置能力。场地应建有标准厂房,不应露天分拣加工。

2.经营要求

分拣中心应以自营为主,特许经营为辅。

分拣中心物流成本应控制不超过毛利的40%。

分栋、加工、处理的技术装备水平应市场领先。

3.环境保护要求

设计、规划建设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

污水排放应符合GB 8978的要求。

声环境质量应符合GB12348的要求。

环境空气量应符合GB 3095的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要求。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应符合GB 18597 的要求。

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应符合GB 18599的要求。

应按照GB/T 24001的要求进行环境管理。

 

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活动基本要求 1、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活动需符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资格。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规定办理登记并在其经营范围中注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企业,方可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禁止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2、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中心建设要求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应当具有完善的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具有对不能完全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妥善利用或者处置方案,具有与所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相适应的分拣、包装以及其他设备,确保符合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技术标准;具有相关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符合国家和当地工业区设置规划,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相协调,并应当加快实现产业升级。

3、处理资格和基金补贴资格

鼓励企业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争取纳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范围。处理企业应当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证书》),并经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查合格,方可列入《名单》。列入《名单》的处理企业,可以对所处理的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申请基金补贴。处理企业拆解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并经环境保护部按照制定的审核办法核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数量后,方可获得基金补贴。

 

五、全流程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基本要求 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建设全过程综合信息和监管系统,搭建面向可回收投售者的APP、小程序、公众号、400电话等软件服务系统,满足居民投售需求和政府监管要求。

1、再生资源回收+交易信息数据采集。在再生资源产生、清运、处置全过程设立信息数据采集,改变再生资源数据只有规上企业数据统计单一来源的状态,摸清各区域再生资源流向和分布规律,形成管理信息基础。

再生能源的好处例3

紧紧围绕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和“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构筑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企业行动、公众参与四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步提高回收集散加工能力,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减少垃圾量,逐步形成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长期、可靠、稳定、安全、卫生、先进为指导方针,力争将城市社区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工程建设成为区社区的高效益工程,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作的亮点。

坚持理念超前、节约资源原则。实施城市社区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建设要积极探索解决居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的好办法,高度利用城市社区的土地资源,设计库容达到最大化,施工杜绝浪费。

坚持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实施城市社区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建设要着眼于区城市社区实际情况、兼顾长远发展规划,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总原则进行。

坚持清洁生产、高效管理的原则。城市社区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建设设计初期制定运行制度等,保证将来正常运行的清洁性和管理的高效性。

坚持便民利民、以点带面的原则。城市社区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建设设计充分考虑居民区大小,在较大居民区建设,以点带面、以大带小,方便居民处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可回收资源。

坚持扩大宣传、提高意识的原则。城市社区可再生资源回收站不仅仅是收集生活垃圾的场所,更是扩大环保宣传,提高广大居民环保意识的场所。

三、主要目标

用至年时间,建设覆盖城市的便民服务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在区城市社区建设个可再生资源回收站。使区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以上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分拣集散中心(市场)进行规范交易和集中处理。以上再生资源(民用废旧物资)的流向、贮存、处置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辖区居民节约资源的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节约机制,逐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建设任务

(一)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城市社区建设布局合理、规范,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符合环保标准,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运行有序。

1、建立可再生资源回收站。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居民集中区域、大专院校建立个规范的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在较小的居民区和居民分散区域设置回收箱,并与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用房等结合。可再生资源回收站为彩钢棚搭建一个平方米左右的一层平房,一部分用来收购放置可再生资源,一部分作为环保宣传室。完成环保宣传教育展板的建设和小区内的垃圾桶维修或者换新工作。形成规范化回收网络,解决违法回收、无序经营、乱堆乱放,污染环境、脏乱扰民、影响治安等问题,为居民营造便利、清洁、和谐的生活环境。(具体见附表一)

2、建立再生资源处置系统。依托已建成的市固废处置中心和金泰回收有限公司,按照环保要求及时安全的通过再生资源回收站分类、分拣,通过固废处置中心加工利用环节,确保回收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规范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

1、建立制度,规范行为。可再生资源回收站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行业管理规定,按照“八统一、四规范”要求,即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标示、统一着装、统一车辆、统一衡器、统一指导价格,规范服务项目、规范服务用语、规范服务标准、规范管理制度。自觉守法经营,接受群众监督。

2、开展社区回收站点工作人员培训,侧重回收业务基本知识,文明回收,遵纪守法等培训。

(三)加强再生资源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再生资源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设立收购专用电话。通过收购专用电话为居民和单位提供电话预约、上门收购的便捷服务。

(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对项目经营场所设施、宣传园地等进行统一标示;设计社区回收站建设模式;做好广告策划宣传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建设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结合实际,全面推进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建设。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切实加强对辖区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为此,成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环保分局局长

成 员:区民政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环保分局,王惠娟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各部门职责

环卫处、环保分局负责整个网络的规划设计、行业标准的制订及行业管理,负责组织协调和沟通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的有关工作,对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公安分局负责再生资源行业的治安、流动人员的登记管理;

财政局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管理;

建设交通局负责协调市规划局对社区绿色回收站(亭)规划选址的审核审批工作;

工商分局负责对统一设立的社区回收站及再生资源集散市场经营户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并加强市场管理和检查;

民政局做好社区可再生资源回收站的有关协调工作;

城管局负责对影响市容市貌的违法回收摊点、流动收购车及从业人员的清查管理;

国税局、地税局按有关规定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对辖区内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专项整治,协调建设辖区内再生资源回收站,落实日常管理责任单位和负责人,确保工作人员及时按质按价回收或转运可再生资源,保障回收站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二)加强日常管理

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建设工作是 年建设“两型社会”切入点和突破点,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配合、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严格管理,切实把此工作做成便民利民为民的民心工程,为 年开展建设“两型社会”开好头、起好步。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建设氛围

宣传部门要积极宣传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建设工作,大力推广和宣传可再生资源建设方面的典型和经验;各街道办事处要做好本区域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开展形式多样的献计献策、宣传发动等活动,在全辖区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将“两型社会”建设真正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单位。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年月底以前。

再生能源的好处例4

本文结合美国、新加坡、日本、以色列城市再生水的利用情况,对其再生利用的目标、政策法规,以及规范标准进行分析,以为我国再生水综合利用提供借鉴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国外再生水利用实践

为解决日趋严重的缺水题,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再生水列为“城市第二水源”。与之相比,我国对再生水的研究和利用起步较晚,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许多北方城市频频出现“水危机”后,污水再生利用的相关研究和技术才开始受到重视。所以,研究国外再生水利用对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发展大有必要。

(一)美国再生水利用概况

1.美国再生水利用现状

再生水已成为美国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用途包括农业灌溉、景观灌溉、工业回用、地下水回灌以及娱乐环境用水。其中,灌溉用水占总回用量的60%,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30%左右,城市生活等其他方面的回用水量大约在10%。再生水的处理流程大致为:污水通过二级和二级强化处理后再经过包括微滤、活性炭吸附、反渗透和消毒等环节的高级处理,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这类水可以直接注入饮用水含水层,用作地面或地下饮用水水源的补充。

2.美国再生水利用规范与措施

目前,美国还没有直接针对再生水利用的全国性法规,只有一个推荐性的《污水回用指南2012》,各州在推荐指南的基础上,根据本州水资源的实际需求,规定必须在保护环境、有价回用,以及公众健康的前提下,设计、建设和运行再生水工程。除了推荐性的《污水回用指南2012》,许多州也颁布了各自的再生水法规或指南,比如加利福尼亚州,早在1912年就先于各州,开始了再治污水用于农业灌溉方面的实践。

加利福尼亚州关于再生水利用的主要法律规范有:《California Water Code,2011》(加州水法)、《Cafifornia Code of Regulation,2013》(加州管制法)、《Cafifornia Safe DNnking Water Act》(加州安全饮用水法)、《California Health and Safe Code,2011》(加州卫生安全法)等。政府部门严格规定:污水处理设施应当具有24小时处理污水的应急存贮槽及备用动力;处理厂与使用点之间不应迂回绕弯;应当安装多路初级处理及次级处理单元,确保某一单元不能工作时整个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同时还明确要求,新建水厂必须具有良好的污水处理和再生水水质监测技术、工艺和设备;必须增加三级处理工艺流程;在生化处理二沉池后,必须增加过滤和消毒等流程。而对于原有的大型二级污水处理厂,强调必须设计、增加后续处理工艺。

3.美国再生水利用特色

美国再生水利用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处理回用,很少直接用于城市生活杂用。再生水主要用于农业、工业、地下水回灌和娱乐景观等方面。在没有制定统一的再生水利用标准和法规的前提下,各州自行制定的、符合实际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地方标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二)新加坡再生水利用概况

1.新加坡再生水利用现状

在新加坡,再生水被称为“新生水”。新生水的工艺流程比再生水复杂,水质要求高,要达到饮用水标准。其大致的工艺流程为:城市污水经过完全收集后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经过严格的二级处理后,再通过两个阶段的膜处理和紫外线消毒处理,成为新生水。早在2003年,新生水就已经作为自来水的一部分,成为新加坡的供水来源之一。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新生水利用的2060年长远规划,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生水的处理工艺研发,同时兴建污水处理厂。在新加坡,污水经过先进工艺处理后,各项技术指标均超过了一般的自来水,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饮用水一般标准的50倍,得到了国民的一致认可。

2.新加坡再生水利用政策与措施

新加坡的水质监控追求的是水质的绝对安全。新加坡的再生水和饮用水执行同一标准,既包含了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指引》,又考虑了新加坡的供水安全。该标准共有292项指标,既高于美国环保署(USEPA)制定的97项指标,又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116项指标。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不断加强水质安全工作,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水质突发事件风险。比如,PUB在外引水的源头装有一个鱼苗生物传感器,一旦外引水出现异常,可迅速发现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防污染事件的扩大;定期检测水中的生物体,补充常规水质检测之不足;分析水中污染物变化以及对生物体的影响,既可快速分析水体的毒性,又可预测水体的潜在风险。这些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有效保障了国民的用水安全。

在设备维修方面,新加坡政府明确规定,只有获得PUB执照许可的水管工人,才能提供与饮用水有关的相关维修服务;对所采用的给排水管材、配件,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以确保“供水链”安全不受损害。

3.新加坡再生水利用特色

新加坡政府立足于缺水的现实,通过制定严格的再生水标准,实现了用水途径的拓展和循环利用,为世界其他缺水城市再生水开发利用提供了经验。比如,在废水污水再利用方面,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全方位管理;下大力兴建下水管道设施收集系统,有效收集废水污水;建设相对独立的排水系统和下水管道污水处理体系,扩大污水处理和再利用空间(有关新加坡再生水的介绍,下文将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建设做一简要介绍)。

(三)日本再生水利用概况

1.日本再生水利用现状

在日本,再生水又被称为“中水”,主要用于城市景观、河道、工业用水、融雪和卫生间。从1980年开始,日本将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后输送到河流上游,作为城市河段景观用水,用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改善居民休闲场所的水环境或向没有固定水源的市内河流补充景观用水。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先后复活了150多条小河,收到了修复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效果。日本还采用单独循环或区域循环模式,通过双管道系统输送再生水,用于冲厕和小便池冲洗水。

2.日本再生水利用政策与措施

再生水作为水循环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水循环体系构筑计划的提出和建立,日本再生水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分别制定了相关的指南、规定、纲要和条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标准体系。这些政策标准主要有:《污水处理水循环利用技术方》,《冲厕用水、绿化用水:污水处理水循环利用指南》,《污水处理水中景观、戏水用水水质指南》,《再生水利用事业实施纲要》,《再生水利用下水道事业条例》,《污水处理水的再利用水质标准等相关指南》,《污水处理水循环利用技术指南》,《污水处理水中景观、亲水用水水质指南》等再生水水质标准。

3.日本再生水利用特色

日本普遍采用饮用水系统和再生水系统的双管供水系统,对其他地区的城市生活用水起到了重要的借鉴和引导作用。经过30多年的积累,日本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在综合管理、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四)以色列再生水利用概况

1.以色列再生水利用现状

作为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以色列在污水净化和回收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世界上再生水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再生水主要回用于灌溉、工业企业、家庭冲厕、河流复苏等。以色列再生水约有42%用于灌溉,30%回灌地下,其余回用于工业和城市杂用等方面。

以色列在全国各地建有120多座污水处理厂,其中最大的两个是沙夫丹和吉雄,分别位于中部最大城市特拉维夫市和北部最大城市海法附近。这两家污水处理厂均由以色列国家水务公司兴建和管理。沙夫丹厂每年处理1.3亿吨污水,经过处理后的水全部通过管道输往南部沙漠,用于农业生产灌溉。吉雄厂净化后的水用于北部农业灌溉。各地污水处理厂通过征收污水处理费和出售再生水的收入保持运转。政府每年投资约1.2亿美元,用于修建和维护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目前,以色列城市污水的回收利用率已达80%,位居全球第一。

2.以色列再生水利用政策与措施

以色列将水列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为公有资源配额制使用。1959年,以色列出台《水法》,对国家水资源的所有权、开采权和管理权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这一法律,全国水资源为公有财产,由国家统一配发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采。《水法》还特别规定,私人土地上的水资源也属于公有。此后,以色列又颁布了《水井法》、《河溪法》等一系列与水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这些法律法规,挖水井、截留雨水要向政府提出申请并缴纳相应的税费,水井的深度及每年的取水量需要报批。自这些法律法规出台后,在执行层面得到了严格落实,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以色列国家水资源委员会负责对水资源的统一归口管理。水委会除宏观上制定全国水政策外,还负责调节水价、分配水源、保护土壤、防止污染以及废水回收和再利用等工作。除了水委会,政府还相应设立了部际委员会,协助对水资源进行开发、监督、管理和使用等工作。以色列国家水务公司负责全国的供水和三个大城市群的废水回收利用。水委会每年将用水配额分配给全国的集体农庄或村委会,再由集体农庄或村委会分配给农户。实践表明,配额制有利于农户对农业生产进行长期规划,包括选择作物、确定种植面积等。与配额制相配套的是阶梯式水价。以色列将水资源分为天然淡水、淡化海水、地下成水、再生水(废水回收)和拦截雨水等几个类别,不同类别的水价格不同。在用水配额内,水价被分为三级,超额用水将会受到巨额罚款。

3.以色列再生水利用特色

以色列将污水再生利用以法律的形式给予保障,污水资源化给以色列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明晰的法律体系、严格的用水配额制和阶梯式水价,经过长期实践,以色列人民树立了牢固的节水意识,成为世界上再生水利用程度最高的国家。

三、我国再生水利用实践

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015年4月2日,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提出了再生水利用的要求和目标:“促进再生水利用。以缺水及水污染严重地区城市为重点,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830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62亿立方米/日。

在缺水现实倒逼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利用再生水的地区从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北方城市,扩大到重庆、西安、合肥、昆明等中西部和南方城市。目前,北京、天津等水资源极为紧缺的城市推广利用速度相对较快,北京再生水的利用率已超过60%。但是从全国来看,除北京等少数城市规模化利用再生水外,国内再生水利用率仅占污水处理量的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利用率,污水再生利用的工程建设和运行规模与我国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严重的形势极不相称。以下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实践,对我国再生水的利用提出相关建议。

2007年11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了中新两国政府关于在中国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按照《框架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要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生态城市,成为中国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努力实现“三和三能”,即: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

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沿阵地,其经验和做法对中国未来再生水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中新天津生态城立足于水质性缺水的现实,确立了以节水为基础,最大限度开发利用雨水、污水、中水、淡化海水等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理念,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新天津生态城污水设施再生水利用率将达到88%。面对如此高的建设标准,中新天津生态城确有必要综合借鉴国际再生水利用的先进经验,通过本地化实践,为解决我国城镇化面临的水资源瓶颈做出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中新天津生态城以节水为核心,形成“污水处理、雨水收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的水资源利用体系。采取一水多用、串联用水、循环用水等方式,加大再生水和非常规水的使用比例。生态城计划在污水处理厂内建设1座再生水厂,近期处理能力为2.1万吨/日,远期处理能力为4.2万吨/日。同时,生态城所有道路的绿化带下均敷设中水管网,形成覆盖住宅小区、公共建筑、产业园区、公园的中水管网系统。再生水厂采用“浸没式负压微滤膜(CMF-S)+反渗透(RO)”工艺。浸没式负压微滤膜作为反渗透的前期处理工艺,使出水达到反渗透的进水要求,一部分水通过反渗透去除盐分形成中水,另一部分水经紫外线消毒后排入清净湖湿地作为景观水。再生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车辆冲洗水标准。生态城再生水厂刚刚建成尚未投产,建议在加快建设运营的同时,尽快制定区域再生水利用战略性规划。

以上结合国外再生水利用,我国(包括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建设和推广实践)再生水的利用、管理可借鉴以下经验:

第一,健全、完善再生水回用管理政策法,大力鼓励污水再生利用。从再生水的源水管理、再生水水厂质量监督管理、再生水输送管理、再生水终端用户管理等多个层面,形成详细、完备的再生水安全利用管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再生水利用。

第二,完善再生水标准,切实消除潜在用户的顾虑。借鉴发达国家再生水利用管理经验,健全城市回用水、景观用水、饮用水回用标准,加强水质监测监管,确保从源头到终端全过程水质达标,提高再生水利用的安全性。

再生能源的好处例5

前言

目前,我国再生水有着广泛的应用途径,比如城市杂用、灌溉、景观用水以及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等等,从而为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思路。目前,应用在再生水处理中的工艺有多种,而不同的工艺也能够取得不同的水质处理效果。比如,混凝-沉淀-过滤就是当前给水处理、中水处理以及部分污水处理的常规核心技术,而MBR则是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处理技术,其与RO的深度融合,更加能够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继而产生更佳的水质。文章则是针对这几种典型的再生水处理工艺进行试验分析,最后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1 城市再生水处理的重要意义

所谓再生水的处理,主要是指污水经过了适当的处理之后,使其达到一定的出水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能够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在当前水资源普遍短缺的现状下,污水回用成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从而逐渐受到了世界范围之内的重视。其中污水回用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节省了宝贵的新鲜水资源,能够做到高质高用、低质低用;二是有效降低了污水对水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虽然长期以来,人们都在“鄙视”城市污水,不相信其能够回用,实际上,城市污水作为第二水源,比雨水和海水等都来的方便、来的实惠,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投资。目前,我国在政策上也比较支持再生水的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发挥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对城市再生水处理工艺的探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几种典型的再生水处理工艺概述

2.1 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

在以往很多建设的再生水处理厂中,选用较多的处理工艺都是混凝、沉淀和过滤工艺,这是对传统自来水处理工艺的借用,但是伴随着膜技术的发展,很多地方开始推行膜处理工艺,比如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超滤膜技术、反渗透(RO)技术及其组合工艺等等。但是混凝-沉淀-过滤仍然是一种较多使用的常规核心处理工艺,其相关的典型处理工艺如图1所示。

图1 再生水典型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流程图

2.2 MBR再生水处理工艺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有效结合了生物处理与膜的高效截留作用,能够有效达到对污染物的高效降解的作用,具有出水水质优良、占地面积小、容易自动控制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诸多优势。尤其近些年以来,MBR处理工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图2便是一个典型的MBR处理工艺的应用流程。

在图2的典型MBR处理工艺流程图之中,膜组件是直接浸入到生化反应池中,采取间歇抽吸的方式。而再生水池主要用于贮存处理后水,使其能够停留一段时间,从而使得消毒剂可以将水中的病菌和微生物有效地杀死。二氧化氯是通常采用的消毒方式,接触时间应该在半小时以上。

2.3 MBR-RO再生水处理工艺

所谓MBR、RO再生水处理工艺,主要是通过将两种技术的深入融合的深度废水处理技术,其中通过MBR工艺能够将污水中的大部分COD、SS、BOD5有效去除,和其他工艺相比,有着明显的去除效率。而膜分离则能够使得微生物完全截留在反应器之内,以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与固体停留时间的完全分离,从而使得运行更加的稳定和灵活。在当前情况下,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组合,能够将废水处理成为高品质的水,从而使得该种工艺在农业、工业以及市政用水等方面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继而大大缓解了对新鲜水源的需求,而且还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如图3所示。

图3 再生水典型MBR-RO处理工艺流程图

3 几种典型的再生水处理工艺的出水水质对比

针对各种不同的再生水处理工艺,在处理之前还要科学的选择取样点和取样频率,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该设置在再生水厂的进水以及有代表性的各处理单元出水。就文章的情况来看,取样的水质相对比较稳定,取样的频率为五次左右。

3.1 各处理工艺的出水水质对比

采用各种工艺处理废水的指标以及相应的出水水质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处理工艺的水质指标及出水情况

3.2 各处理工艺的评述

通过上表中的结果也能够看出,几种工艺的出水水质指标均能够满足再生水的回用标准,主要评述如下,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如果能够有效控制好进水的TN指标以及絮凝剂的投加量,再辅以良好的消毒措施,能够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相比而言,MBR工艺有着更加稳定的出水水质,不过其CODcr以及NH4+-H不满足地下水回灌中的井灌水质的要求以外,能够满足其他所有的再生水回用标准。而MBR+RO处理工艺的出水水质则能够满足所有的回用标准,而测定的主要指标基本上也能够满足III类水体的要求。

4 结束语

总之,在再生水的实践处理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再生水的出水标准以及实际的出水需求选择合适的再生水处理工艺,以使得处理的水质能够满足实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文琪,于童,李国强,等.混凝处理工艺对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1-8.

[2]段金明,刘启明,张金丽,等.再生水处理工艺中混凝深度除磷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10,1:31-35.

[3]俞开昌,黄霞.再生水回用工程MBR工艺设计及运行[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8,6:4-8.

[4]官章琴,藏莉莉,王旭,等.A~2O-MBR+AO生物滤池+深度过滤消毒工艺的再生水回用工程案例[J].净水技术,2014,S2:7-10.

再生能源的好处例6

1引言

城市污水的种类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两种。城市污水的回收是指,把生活和工业污水借助一定的处理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后,用作工业、农业等水源。随着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把城市污水处理后实现再利用成为节约用水,降低用水成本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较为短缺,但是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城市污水回收利用发展非常的缓慢。因此,加强对城市污水回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成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2城市污水回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污水处理设备更新慢

城市污水回收处理设备,作为进行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的城市污水设备整体不够先进,城市排水管网的普及率和管道的收集率较低,很多的污水处理厂和管网不配套,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不能实现满负荷运行。很多城市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水平低,设备的质量不高,污水处理运行不稳定等。在进行污水处理设备改造时因为资金短缺等,不能及时的实现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即使有的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改造,但是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仅仅在水处理部分达标,对污水处理时产生的污泥没有有效的手段进行后续处理,造成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2.2 污水处理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的很多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在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的政策法规也不够完善。这就使得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工作,没有足够完善的政策法规作为依据,出现问题以后,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解决,给污水处理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最终影响了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实现污水资源化的管理,从给水的意义上说属于一种分质供水方式,这种分质供水方式可以开放式地将处理过的污水还原到地面水体,再次作为水资源间接加以利用,也可以是封闭式的将处理后的污水用管道输送到用户直接利用,在利用再生水的同时,可以降低自来水用量。

3提高城市污水回收使用效率的策略

3.1做好城市污水回收的规划和设计

因为对再生水的需求者一般是较为分散的,用水的总量不大,因此,进行再生水管道系统的推广,是实现污水再生利用的重点。为了有效的保证处理之后的再生水能够顺利的送到用户,第一步需要编制科学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科学的进行污水回收处理的规模、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再生水管道系统的布局,以更好的实现再生水厂以及管道的建设和使用。因为很多城市的道路与市政管道建设的时候,没有进行再生水管道位置的预留,使得再生水管道再铺设的时候面对着一些困难。因此,需要管理部门做好城市污水回收的规划和设计。

3.2 保证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安全性

在城市污水处理得到再生水以后,对再生水的利用保证安全性是有违重要的,不能单纯的追求再生水的利用,而忽视了其安全问题。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主要用途有:工业冷却用水、景观用水、市政杂用水和灌溉农业用水。上述几种用途对再生水水质要求的侧重点不一致,如工业用水对氯化物、总硬度、浊度等指标的要求较严格。首先要加强卫生安全的管理,如果再生水用到农业,那么就要确保使用再生水进行浇灌的农作物的卫生质量、土壤的变化、农业区地下水的质量不受到再生水的影响。如果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中,那么要保证工业产品的卫生质量,用水系统的卫生质量。如工业冷却水管道系统会不会由于污水水质不达标而受到影响。也要注意到环境卫生受不受影响,例如使用再生水进行城市绿地灌溉、马路冲刷、洗车等工作时,需要对再生水存在的传染病菌等进行严格的检测,保证再生水的使用安全。

3.3构建良好的政策法规体系

城市污水回收利用的政策法规,作为保障城市污水处理工作顺利实施的依据。在制定城市再生水回收水质标准,提高对城市污水的利用率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对城市工业污水排放到城市下水道的水质控制,严格的执行和落实城市下水道污水排放标准,要加强对含重金属的污水、含有机物持久时间长的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不能有效的消除这些持久性强的有机物,如果不能够在源头进行有效的控制,将会产生严重的污染。要加强对工业清洁生产的检查,降低源头产生的污水量,降低污水的处理负荷。通过清洁生产实现节水、降污的目的,保证污水处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4开发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工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因此加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处理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保证处理水质符合标准要求的同时,降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费用,降低污水处理能源消耗,提高管理的效果,是保证我国污水回收处理的重要措施。因为我国的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的条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要寻求适合各地污水处理的技术。充分的考虑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利用天然的污水处理方法等,进行污水的回收和处理,实现污水的再利用。污水回收和再生利用产业在我国处于发展的初期,污水回收和处理能否能够发展到一定的技术和规模高度,成为缓减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主要途径之一。

4结语

在我国城市化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的污水排放数量和种类都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大量没有经过处理的城市污水随意排放,既造成了水环境的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又制约了城市的整个经济发展。我国作为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提高城市污水回收利用的技术含量和实施力度,成为解决城市用水问题的重要措施。城市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节能减排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蹇兴超. 城市污水回用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 环境保护, 1996, (08)

再生能源的好处例7

中图分类号:X7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2-0038-02

1 引 言

废纸利用再生的造纸行业在广东地区发展很快。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最初的手抄、日晒粗糙型造纸开始,发展至今已有多家具有一定规模、档次的造纸企业,主要产品有瓦楞纸、挂面纸、灰板纸、白板纸、平板纸及面巾纸。生产能力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水污染为造纸行业的首要污染,因节能减排的要求,各地环保局开展了专项整治,从清洁生产和节能及污染减排上取得了很大成效。

2 清洁生产是再生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实施,对各行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谓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应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总量10%的约束性指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必然选择,所以强化环境意识,规范环境管理,促进企业自我治理,防止及减少环境污染,建立良好的环境监理机制,达到达标排放,清洁生产、环境优美,确保企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是本地区所有行业的要求。而再生纸行业当前也面临着节约成本,依靠清洁生产来提高废纸利用率,以便达到更大效益的问题,推行清洁生产也成为当务之急。

3 清洁生产再产纸的环保效益

再生纸是一种以废纸为原料,经过分选、净化、打浆、抄造等十几道工序生产出来的纸张,它并不影响办公、学习的正常使用,并且有利于保护视力健康。在全世界日益提倡保护环境、减碳节能的今天,生产和使用再生纸是一个深得人心的举措。

3.1 再生纸概念

再生纸是以一定比例的废纸做原料,将其打碎、去色制浆,经过多种工序加工生产出来的纸张。按目前国际上的惯例,含废纸30%以上即可称为再生纸。城市回收制成的不同再生纸,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包装用纸和生活用纸、新闻用纸及办公用纸及文化用纸。广东省粤东地区再生纸行业有一定规模,集中生产前两大类在实际生活中较普遍使用的用于包装生产的瓦楞纸和生活中所使用的卫生纸和南金纸,且如今很多再生纸的生产商,都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良技术,因此目前采用先进技术生产的再生纸与原木纤维生产的纸特性已非常接近,不影响再生纸的一般使用和寿命。

3.2 再生纸清洁生产效益

据整个再生纸行业的统计,1t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余斤,节省木材3m3,节省化工原料300kg,节煤1.2t,节电600kw/h,使用废纸造纸比用原木纸浆可减少7.5%的空气污染、35%的水污染、60%的用水、40%的能源消耗,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推行行业清洁生产,利用造纸废水的专用处理设施,把调节池中的废水通过处理,进行回收利用,可提高废纸的利用率,更好的达到减排的效果。

4 再生纸清洁生产指标及过程

在可能的最大限度内减少生产厂地所产生的废物量在进行再生利用、处理和处置以前,减少流入或释放到环境中的任何有害物质、污染物或污染成分的数量。再生纸行业在提高能源效率、在生产中重复使用投入的原料以及降低水消耗量来合理利用资源是清洁生产的主要原则。

4.1 再生纸清洁生产指标

再生纸清洁生产指标包括生产工艺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等。所有项目都必须是国内清洁生产水平或以上。其中的物耗指标为每1t废纸生产0.95t再生纸、新水用量指标为20吨/吨纸。

4.2 再生纸清洁生产过程

包括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回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再生纸行业现在大多是从调节池中开始回收废水进行再生纸的打浆,从而提高废纸的利用率。

5 管理方法及推广

再生纸生产企业应落实建立环境治理达标责任制企业应根据造纸行业治理主要目标,结合企业状况和经济能力,制订达标方案,推行清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污水排放量;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要定点堆放,及时清运、处理;厂区内临时构筑物应有序堆放,确保安全、清洁,形成厂区良好的景观状态。以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企业法人为企业环境保护责任人,并要配备环保工作人员,负责厂的委托监测、排污申报、设施运营、环境事故预防及处理、企业环保年审等工作,对废水处理设施老化或处理能力不足的企业实施限期治理,要经常性的对企业排污进行监督检查,对废水未经处理擅自排放、擅自关停废水处理设施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惩,有效地制止违法排污的现象出现,使废水能稳定达标排放使再生纸行业进入良性循环。

6 结 语

推广使用再生纸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废弃物的资源化。使用再生纸是对消费观念的更新,是在全社会倡导资源意识、环境意识。有效促进再生纸市场的建立,从而推动广大企业、事业及社会团体普遍使用再生纸及制品。在再生纸生产企业里应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及管理方法。

把造纸行业和企业整治作为区域重点污染源治理的重点工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三个代表”,保护群众利益,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真抓好落实,依靠全社会共同监督、确保再生纸行业推行清洁生产,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达到减碳增效的目标。

再生能源的好处例8

1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进而也就必然会导致相应能源出现了短缺局面,尤其是对于各类不可再生能源而言,更是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短缺现状,需要在未来引起足够重视,并且采取较为理想的措施进行改进优化。可再生能源可以说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一类能源构成,其相对于越来越稀缺的不可再生能源而言,具备着较为突出的应用优势,应该在各行各业中得到较好运用,而在建筑行业中,要想促使可再生能源得到较好运用,则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建筑设计的关注,保障建筑设计方案中能够较好处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机制,提升其作用效果。

2建筑行业中可再生能源应用特点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中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应用已经成为了今后比较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有效解决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中能源消耗较为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可再生能源运用相关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优化,其具体应用价值也越来越突出,在具体建筑工程项目中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应用特点:(1)节能效果较为突出。对于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来看,其能够在节能方面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这也是其最为直接的一个表现特点所在。因为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较好的借助于可再生能源进行了相关系统运行需求的满足,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对于传统电力能源以及其它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数量,如此也就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能耗降低效果,节能优势较为突出。当然,这种节能水平的有效提升优化还需要重点从并网等方面进行有效优化处理,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能够和建筑物更为匹配协调,避免其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和缺陷。(2)环保效果较为理想。随着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建设以及应用,其对于周围环境带来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于相应自然环境的污染和损坏,更是极为突出,这一点在相应传统能源的运用方面也能够得到一定体现,进而也就需要重点加强对于这些污染问题的有序防控,尽可能提升其环保效果。从这一方面来看,可再生能源的充分运用同样也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环保效果,其不仅仅不会对于建筑物周围的环境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和威胁,同时还能够有助于提升相应建筑工程项目对于周围自然资源的充分运用,其协调性也较为理想,进而也就值得进行充分探索和落实。(3)前期投入较大。对于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来看,其虽然能够在后续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效果,也能够较好推进相应建筑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其对于前期投入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这种可再生能源对于前期投入提出的要求一方面表现在相应经济层面,其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很多可再生资源应用相关设备以及具体技术都涉及到了较多资金的运用,进而也就很可能加大成本压力;另外,相应可再生能源运用对于技术层面的投入需求也是比较大的,其需要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探索和研究,确保相应可再生资源的应用价值和效果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如此也就能够保障后续应用更为适用高效。

3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方式

具体到当前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应用落实而言,其最为核心的手段和方式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进行有效设计和布置,促使其能够在建筑物相关区域以及具体运行中表现出理想作用价值。结合现阶段的实际运用状况而言,其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的手段和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太阳能资源的运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处理中,可再生能源的运用中太阳能资源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类基本能源,这种太阳能资源的运用在我国具备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并且其具体应用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对于太阳能热水器的充分运用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段,其相对应的技术含量不高,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其具体的能源转化和应用效果是比较突出的,可以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进行有效设计,进而也就能够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热水供应提供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太阳能资源的有效设计应用还可以通过相应采光方式来实现,自然采光效率的优化主要就是通过相应建筑物朝向以及结构的恰当处理而实现,进而也就能够保障建筑物对于太阳光较为充分运用,对于以往照明系统的应用压力降低效果较为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相应太阳能电池板的普及推广同样也能够在建筑设计中得到较好落实,并且其应用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也正在不断提升。(2)风能的利用。在建筑设计中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还可以从风能方面进行合理优化布置,这种风能的利用主要就是为了较好促使建筑物能够借助于自然风来实现自身运行效果的有效提升,并且与此同时降低对于机械能源的消耗。在具体建筑设计处理中,风能的运用可以首先通过自然通风的方式来发挥理想作用效果,这也就要求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处理中,应该能够较好针对相应主体结构以及门窗等进行合理布置,如此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自然通风水平,保障建筑物能够在自然通风下营造出较为舒适的环境条件,当然,对于当地风向的有效调查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另外,在风能发电方面也同样表现出了一定的作用效果,这也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得到较好落实推进,尤其是对于一些能耗较为突出的工业建筑中,其更是可以借助于风力发电来实现较好节能优化。(3)地热能的利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方式运用地热能同样也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节能效果,并且在建筑物室内温度的有序调节方面也能够发挥理想价值。基于这种地热能的利用来看,其对于地区要求性比较高,并非在所有地区均能够较为适用,需要取决于该地区地热能的分布效果,地热能分布较为充分的地区,其设计规划后的应用效果就比较理想。具体到这种地热能的有效应用中来看,其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运用地下水的流动来实现室内温度的有效调节,其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和作用环节就是地源热泵的有效处理,应该结合当地基本地热能状况进行合理设置,促使其运行效果较为突出,,(4)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处理中,还可以借助于其它一些可再生能源进行设计,比如生物质能、潮汐能以及水能等,但是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条件比较苛刻,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广泛推行,对于技术含量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结合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具体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应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后续发展改进而言,可再生能源的运用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手段,这种可再生能源的运用能够较好提升建筑物运行的节能效果,进而也就能够保障建筑物在后续应用过程中体现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降低了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中因为能源消耗过度而带来的一些问题和局限,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桑月红,陆坚.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1):43.

[2]王芳.建筑设计中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6(3):116~118.

[3]倪昌剑.论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J].四川水泥,2015(6):135.

[4]曾毅.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4(7):238.

再生能源的好处例9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得到国际社会和大多数国家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和优惠政策,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能源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在新农村建设中合理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的压力,而且还可以满足农民对水、电、热、气的能源需求,改善农村生存环境,提高农村生活品质,促进城乡协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是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它既是检验建设项目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定能源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考核节能减排工作成效的量化依据。因此,客观、准确、及时地做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意义重大。而随着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扩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地暴露出来,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客观性和准确度。本文在分析杭州市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并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逐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 杭州市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现状

当前杭州市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是以《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为基础开展的,《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是农业部统一编制印发、一年统计一次的报表,现已形成了由县级、市级、省级农村能源办收集录入、整理统计、汇总审核并逐级上报、最终由国家统计汇总的工作制度。《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自上世纪90年代起几经修改补充,现内含管理推广机构情况、服务体系情况、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情况、农村沼气用户情况、沼气工程情况、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情况、省柴节能灶与节能坑情况、节能炉与燃池情况、太阳能热利用情况、小型电源利用情况、秸秆能源化利用情况、产业发展情况、经费投入情况、农村地区能源消费情况等十四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全面包括了农村生产、生活能源消耗及保障机构措施等情况统计。

目前杭州市的农村能源统计工作已逐步得到重视和规范。统计的方式有全面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等,统计基础数据先由各乡镇农村能源监管员负责采集、填报,经县级农村能源专职统计员分析、甑别、统计后,报市级县级农村能源专职统计员审核汇总,再由各级领导审核把关后报送至省农村能源办。在杭州市级和七个区、县(市)农村能源办中已配备了专职的农村能源统计人员,在全市143个镇街的95个政府机构中各落实了一名农村能源监管员,有力地保障了农村能源统计工作的开展。截至2011年底,杭州全市已有市县两级农村能源管理推广机构8处、工作人员5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的人员占总人员的58%;建成乡村服务网点27处、从业人员35人,服务覆盖范围1.091万户农户。全市累计培训沼气生产工、太阳能利用工、农村节能员等技能人员3027人次,其中取得鉴定证书的有490人次。发展了农村沼气用户1.4535万户,其中户用沼气池用户1.3306万户、集中沼气供气用户0.1229万户。建成沼气工程994处、11.631万m3,其中大型沼气工程3处、0.56万m3,中型沼气工程123处、1.973m3,小型沼气工程868处、9.098万m3;建成用于沼气发电的有35处,总装机容量770kW,年发电量73.65万kW时。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2344处、30.39万m3,其中村级处理系统2256处、29.27万m3,学校处理系统73处、0.92万m3,其他系统15处、0.20万m3。全市累计推广和使用节煤灶和节能炉各56.39万台和4.15万台。累计推广了太阳能热水器38.25万台合计74.84万m2(去除报废的热水器);建设小型光伏发电利用117处、装机容量21kW;建成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1处;发展各类农村能源产业企业19个、从业人员257人,总产值5152万元;2011年杭州市农村地区生活生产用能合计折合标煤241.5万t,其中农村生活用能103.8万t、农村生产用能137.7万t,煤炭、焦炭、成品油、电力等商品能源占总消耗能源的96.5%。经统计汇总与比较,杭州市的各项农村能源工作位浙江省前列。

2 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2.1农村能源统计面广量多,专业性强,难度大,基础相对薄弱

农村能源统计涉及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工作量大,专业性强,任务繁重,难度较大。基础和基层是农村能源统计数据的源头,虽然目前杭州市农村能源统计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市一县一乡镇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在乡镇层面上落实了农村能源监管员负责数据采集等,但由于乡镇工作存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现状,很多农村能源监管员同时担负着其它工作任务,且人员不稳定、业务不专业,因此每年年底在面对繁重的统计工作时,经常会产生应付了事的思想;同时部分市、县级的专职统计员的专业知识更新也跟不上要求等等,导致农村能源统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

2.2农村能源统计方法单一,不完善,制约统计数据准确度

目前杭州市农村能源统计方法、技术和手段相对单一落后,如在全面调查面上推广数量和数据时,主要统计了政府部门主导立项和财政资金予以补助建设的内容,而对农户、企业自主建设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商品化产品推广建设内容统计不全面或未包括;在农村住户生产生活能源消耗的抽样调查中,主要采用问询法或农户自主记账法,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在记录能源消耗量尤其是非商品能源如薪柴、秸秆等时,大多仅凭经验“毛估估”;而且,由于农村生产条件的限制和柴草种类的复杂性也无法将其折算成标准量,这些都制约了农村能源数据的准确性。此外农村能源统计指标设置也欠完善,如作为农村可再生能源应用主要类型的沼气,在统计中只注重沼气工程的建设容积,沼气实际消耗情况未予统计,沼气的生产量通常由沼气工程的容积乘以产气系数而得,这使得统计结果往往与事实有所出入。

2.3农村能源统计与横向部门联系少,成果难以形成有效服务

可再生能源统计中的小水电、生物质能、太阳能、商品用能等涉及到水力、电力、农业、林业、统计、经贸以及发改等部门,由于受传统以煤炭、石化、电力等常规能源为主及城乡“二元结构”等政策因素的影响,可再生能源一直难以进入能源建设的“主旋律”,其统计也未纳入统计部门的常规调查统计项目中。同时在统计可再生能源工作过程中,各级农村能源部门与林业、水电、经贸等部门联系沟通也较少,既影响了统计内容的覆盖面,也降低了统计结果的服务范围和效力。

3 推进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的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杭州市可再生能源统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多年来从事基层农村能源统计工作的经验,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提出几点粗浅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与考核机制

可再生能源统计涉及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任务重、环节多、资料搜集困难,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切实履行领导与管理职责,将统计工作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健全可再生能源统计制度、疏通统计渠道,机构设置、管理制度、人才队伍、工作经费等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建设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工作条件。加大对数据来源的审核力度,落实统计工作的考核评比制度,明确职责,严明奖罚,尽量使统计的各个环节以真实、准确、有效的数据和信息上报。

3.2加强专业培训,壮大农村能源统计队伍与力量

能源统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长期坚持加强对各级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努力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让他们的知识、观念、素质与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领域的拓宽和工作量的加大相适应。结合我市实际,尤其是要加强乡镇统计员(农村能源监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做好第一手农村能源消耗数据资料的收集、测算;市、县级能源统计人员把关数据的审核、汇总、分析和调研,指导乡镇统计人员顺利开展农村能源统计工作,提供能源统计制度咨询服务。加强农村能源统计队伍建设,在完善现有市、县、乡镇三级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农村建设的一些新兴力量如大学生村官、农村实用人才等加入到统计队伍中来,使工作队伍延伸到乡村,增加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3加强分析调研,与时俱进地创新与充实统计内容

当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是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有效途径,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识,这为农村能源统计工作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要充分发挥农村能源统计机构占有第一手丰富而详实的统计资料优势,加强调研研究,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充实统计指标和内容,不断拓展农村能源统计服务领域。一是结合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尤其是家庭作坊式的农产品加工经营)中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消耗情况,研究其对降低万元GDP能耗、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程度;二是紧紧围绕党政领导需要的、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研究,开展分析调研,特别是注意结构分析、因素分析、趋势分析、预测分析,提出农村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对策与建议。

3.4加强部门沟通,提高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作用效力

再生能源的好处例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污水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产物,必须及时得到有效的处理,进而维持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稳定环境。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不断地提高。而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下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目前污水处理工艺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

相对于大城市,我国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水量较小,水量水质随日夜、季节变化波动性大;

1.2各地区城镇之间水质及其处理要求相差较大;

1.3经济发展缓慢,土地资源紧张;

1.4水处理工作者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较低等。

2、城市污水处理发展及对策的探讨

2.1城市污水处理发展必须实现八个转变

面对新的形势,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为了促进城市的司持续发展,在城市污水处理发展上必须实现八个根本转变:

1)在认识上。变废水为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越来越大,追究城市水危机的根本原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是水的社会循环超出了水的自然循环可承载的范围。因此,只有充分尊重水的自然运动规律,合理科学地使用水资源,使上游地区的用水循环不影响下游水域的水体功能、社会循环不损害自然循环的客观规律,从而维系或恢复城市乃至流域的良好水环境,才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2)在规划上,变大集中为合理布局

正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过去在城市污水处理的规划布局上,一般都是把城市污水处理厂安排在城市的下游,靠管网拦截,重力自流,把城市污水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到下游的自然水体中去。现在城市污水是一种资源了,必须重复利用。

3)在工艺上,变单一为综合

同样是由于过去对城市污水认识上的偏差,不仅形成了规划布局上的不合理,而且也造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上的先天不足。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一级处理或一级强化处理,部分二级处理工艺中也没有考虑除磷脱氮功能,出水没有消毒工艺,不适应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要求。

4)在建设上,变政府为主为社会为主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保护好水环境是地方政府的职责,政府不能以任何理由推卸应承担的责任。但政府的责任不等于政府包办,凡是市场能发挥作用的,凡是企业能够做的,都应该让市场和企业去做。

5)在运营上,变事业单位为企业

目前,许多城市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还仍然是事业单位。这不仅造成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还形成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府和污水处理单位由于共同利益关系,难以相互监督与制约。因此,必须坚持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企业化改造,并彻底与当地政府脱钩。在转企改制工作中,要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政府监管,切实做到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2污水处理的发展对策

2.2.1工业废水处理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

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是合并处理还是分别处理,是多年争辩的老问题,世界各国都存在,在我国更为突出。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处理的关系能否合理的解决,关系到如何发挥投资效益,即能不能使有效的资金用于更好地防治水污染的问题。多数人己认识到,应优先一考虑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的合并处理,规定工业废水进入城市下水道的水质标准,并在厂内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以控制并处理容易造成的问题,工厂和城市应对城市下水道和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共同负责,可按水量、水质合理分摊。

2.2.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污水经过不同深度的处理后,成为人们的第一水资源。污水经过处理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就会淡化了污水处理的意义。中国水资源的拥有量在世界排名第121位,说明我国淡水资源缺乏。实践证明来源较为可靠的再生水是第一水资源之一,但是人们对再生水的认识有偏见,认为再生水是由污水经过处理后获得的,归根还是污水,所以不能得到重用,因此给再生水利用渠道的开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对淡水资源的宝贵要求,人们重新认识再生水,把再生水利用的渠道拓宽,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确定利用途径。例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市政、园林用水、生活杂用水、城市1级河道景观用水、利用现有坑塘储存再生水、地下水回灌溉用水等。

2.2.3建设环保型的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是消除污染、化害为利、造福于民的产业,建设污水处理厂要消除自身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随着环保法的深入人心,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污水处理厂自身的污染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以从少到多,从低级到高级。结合我国实际,尽量开发高效、低耗的处理技术,以便在财力、物力不充足的条件下,经济有效地解决水污染防治问题。

2.2.4提高污水和污泥的资源化程度

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就成为了资源,如果直接排人水体而不进行有效利用就是一种浪费,尤其是干早、半干早的缺水地区。因此,一方面,政府建设分类供水系统,为实现中水回用建立基础,另一方面,要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采取经济手段鼓励中水回用,防止浪费。

2.2.5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要规模适度

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要立足实际情况,规模适度建设。规模过大,一次性资金需求过大,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工程建设周期长,有限的资金投人不能尽快产生效益;规模过小,既满足不了当地的污水处理需求,又形不成规模效益。因此,建设污水处理厂要在一个适度的规模水平上,这样才能运行成本最低,从而取得最佳效益规模。

3、结语

近年来,我国城市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污水处理是民生工程,应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对城市污水处理实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加快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达到减轻水污染,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及人口城市化的加速,城镇污水

量将越来越大,水环境污染也会日益严重,建设和运营好城市污水处理厂是解决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重要举措。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将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