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采购策略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4-03-13 14:50:50

采购策略研究

采购策略研究例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企业不断引进新的管理理念,以便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旨在形成集体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采购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支出的主要部分,其在企业营运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采购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从而扩大企业产品的盈利空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盈利水平。

1供应链下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变化分析

1.1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在原来的企业采购过程中只是与供应商形成简单的买卖关系,但是供应链下的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这种改变使企业与供应商产生了共同利益,其关系也更加的可靠。企业在采购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不断压低供应商价格的采购方式,而是在市场中寻找更多的供应商,实现分散管理方法。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分享数据库信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条件下,减少企业库存,降低企业采购所占用的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1.2企业采购驱动发生了变化

企业以往的采购活动主要是依据企业的库存数量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仓库缺货。但是供应链下的企业采购活动主要是以生产订单需要为主。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形成了订单生产模式。企业根据生产订单合理确定订单需求,并且以此作为采购的驱动力,正式开展采购工作,从而有效减少库存,减低采购部门的成本支出。供应链下的企业采购工作与客户需求相联系,提高了采购工作的科学性,减低采购成本支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1.3采购管理重点发生变化

在以往的采购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即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不足,没有对供应商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同时对客户需求以及市场变化无法快速做出回应。供应链管理理念下的采购工作以“适时需要”为准则,改变了过去“为库存而采购”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企业采购工作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这种采购模式也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既提升了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实现供应商的利益要求,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在供应链下,利用信息共享的优势,及时将企业需求反馈给供应商,提高采购产品质量,也可以在新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引入供应商管理理念,从而有效保证新产品的开发进程以及质量。

1.4采购流程发生变化

在企业以往的采购过程中为了降低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利润,企业采购流程涉及许多不同的职能部门,但是这种采购流程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采购流程过于烦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购管理工作的效率;二是采购流程涉及不同的职能部门,但是许多企业内部部门的联系性不强,信息流通能力较差,会影响采购管理的畅通性,提高采购管理成本。但是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流程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简化了采购审批流程,提高了采购效率,同时对于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也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供应链下,企业与供应商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或是客户与供应商的联系加强,有助于提升供应产品质量、保证供货效率,对于最终产品质量、生产加工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5库存管理发生变化

受传统采购方式的影响,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只是独立的买卖双方,并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为了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与供应商都会保证一定的库存来应对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大的库存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供应链下的企业库存,与市场终端、企业生产、供应商都紧密联系起来,实现适时存储,在保证企业正产生产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采购管理策略

2.1供应链条件下扩展采购职能

首先,科学合理地设置采购结构。企业需根据自身的发展和行业特点的需要,打破传统观念中“大而全”的采购局面,设置科学合理的采购组织结构。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商,完成采购活动,实施采购低成本策略,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其次,确立基本的采购准则。采购准则的设立是企业规范采购行为的基础。企业需要日常采购中吸取经验,逐步将采购过程中的权责落实到位,做到每一项采购工作都责任到人,采购流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检查与监督。再次,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优秀的采购人员,在良好的教育背景作支撑的前提下,还需要具备分析、沟通、协调、决策层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企业要建立跨职能的采购团队,一批高素质的采购人员是采购组织中必不可少的。因而企业需重视对采购人员入职前的选择和入职后的持续培训。最后,采取先进的采购模式和管理理念。先进的采购管理模式能否在企业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思想的突破和企业的创新精神,先进的采购模式很难在企业实施。企业可利用电子载体,实现与供应商、客户之间信息的传递,保证采购活动顺利执行。通过电子信息的应用,抛开过去传统的采购流程,增加有价值的电子化沟通,通过电子化采购流程的应用,优化供应链重要环节,实现成本的降低及效率的大幅提高。

2.2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上文中已经提高,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已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对保证企业生产,降低供应链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企业与供应商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从而对产品价格、生产效率以及其他服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供应链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细分企业的供应商。在对企业的供应商进行分类时,可以依据供应物资的价值以及重要性方面进行合理的分类,以便更好地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企业为了降低采购工作的风险,企业必须对供应商的综合实力以及信用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直接排除;其次,还要进一步评价供应商的技术技能、生产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并且将最终评判结果作为企业供应商选择的重要依据。

2.3构建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不仅仅包含单个的生产企业,还涉及供货公司、运输体系以及市场终端的管理,供应链上拥有多个环节,为了保证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做到信息共享,及时了解企业的状况。因此构建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企业供应链高速运转的基础,也是供应链管理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以生产企业为核心,将企业数据与链条上游的供应商共享,并且在物流中心以及库存点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将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及时地通过信息系统表现出来。同时,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及时体现市场终端的生产需求,将生产企业、供应商以及市场有机联合起来。

3结语

综上所述,采购是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采购管理工作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合作竞争优势,实行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本文提出了具体的采购管理策略,旨在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实现供应链下企业利益的最优化。

采购策略研究例2

0引言

近年来伴随企业全球化采购、非核心业务外包、单源供应和精益供应等业务模式的发展,供应链在空间上越拉越长,而在时间上则越缩越短,供应链的这种时空变化提高了中断发生的可能;而自然灾害、恐怖主义、战争、流行病、计算机病毒、经济波动等外界环境要素扰动的不断加剧,使得供应链更加脆弱,发生中断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者针对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对供应链订货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不同学者从研究不同订货策略到从单个供应商扩展到多源采购拓展到实现供应链整体协调等方面。通过对上述研究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当前面对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订货策略研究的特点及不足并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本文即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上述研究进行综述分析。

1供应源多元化

对于供应商数量的研究主要是比较单一供应商和多个供应商的利润大小,经过多数学者研究证明多源采购比单源采购具有较多优势。Tomlin从比较综合的角度来分析中断风险减轻对策和应急改线对策。他建立的模型涉及到一种产品、两个供应商,其中一个是可靠供应商,另一个为不可靠供应商,不可靠供应商能以相对低的价格提品,但是具有产能限制,可靠供应商提供价格相对高,但产量灵活。假设对于一个风险中立的企业,在面对中断风险时只能从采购对策、库存对策、应急改线对策中做出选择,Tomlin分析指出运行时间百分比及中断风险性质对于选择哪种对策起到决定作用,对于发生频率低但时间长的风险,采购对策优于库存对策;若不可靠供应商产能有限,或企业是风险规避型的,那么混合对策(采购对策与库存对策的混合)是最优策略;在可靠供应商产量灵活的情况下,临时改线对策是最优策略;对于给定的运行时间,如果中断风险很少发生,风险减轻对策优于临时改线对策。

Keren研究了一个已知需求随机供应的报童模型,分析表明由于更多的订购数量可以增加生产者最优生产数量,所以对制造商来说,订购数量多于其自身需求是最优选择。

Davarzani和Zegord的文章对于面临中断风险的企业,建立了模型解决了在面临单一供应商、两个供应商及多个供应商时应分别采取怎样的采购策略。

2订货策略多元化

过去的订货方式都是单一的固定订货方式,随着供应商数量的增多,将不同方式相结合来提高企业利润成为更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在供应链中,合作企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目标。Ritchken等首次将期权引入供应链传统订货来提高供应链契约的柔性,从而降低供售双方在合作中应对的市场风险.马士华等也通过引入期权机制,提出了制造商通过订货量来实现预订其上游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的模型,不仅能使制造商自身以较低的风险获取外部资源,以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而且能使供应商通过期权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增强收益的能力,最终实现供应链利益的整体协调。Liang将期权用于救济物资上,旨在实现供应双方利润最大化,使得救济物资管理实现有效性减少灾难对人们的影响。

于辉通过改进回购契约使其能协调应对突发事件,通过建立模型,得到如下结论:突发事件造成的供应链成本增加,必须由参与供应链的各企业按一定规则共同承担才能维系整个供应链的利益。

Xia 研究了在一个分权供应链中通过期权合同和固定订货合同来分享需求和供应风险,在何种情况下期权合同和固定订货合同对激励供应商更加有效以及比较了在两种情况下制造商的利润,通过建立模型考虑了在不同时期用不同合同使利润最大化,但没有考虑在同一时期运用两种合同的情形。

3供应链整体协调

供应链中断发生时,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都将面对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应急处置成为每个企业要面对的问题,而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角度,供应链协调是中断危机爆发时最重要的问题。学术界对供应链协调和供应链应急管理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针对中断危机发生时供应链协调的研究尚不多见。

于辉研究了一个协调的单周期供应链对于突发事件的最优应对策略,通过对原有协调协约进行调整,使得分权供应链也能实现集权供应链对突发事件的最优应对,提出了协约具有抗突发事件性的概念。

李果等研究了在供应商产出不确定下考虑缺货成本、残值收益和零件不匹配所产生库存成本下基于惩罚策略的两供应商-单制造商供应链系统协同问题。首先建立了基于惩罚策略的供应商和制造商模型,接着对模型中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最优决策进行了分析,得出两供应商的最优生产批量决策存在唯一纳什均衡,且最优期望利润间接地受其单位缺货成本的影响,而制造商最优订货批大于等于市场需求。其次建立了集中决策下供应链利润函数模型,并证明了该函数是决策变量的联合凹函数,存在唯一的最优解。为了达到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利润最大化,推导出基于惩罚策略的供应链协同机制。制造商通过调整订货批量和零件单位缺货惩罚成本,在供应链利润最大化前提下获得最大的剩余利润。

马士华分析了在溢出库存惩罚下供应商产出随机的基于两供应商-单制造商的装配系统生产批量和订货批量协调问题。首先选择两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组成的两阶供应链,分别考虑独立决策下供应商、制造商利润最大化,再对集中化决策下供应链利润进行分析,其次对供应商和制造商的生产批量和订货批量的纳什均衡分析。由分析得知,制造商和供应商以及供应商之间存在的纳什均衡博弈降低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减少了供应链利润。由于制造商和供应都是独商立的主体,在独立决策下供应链存在双重边际化效应,为了使制造商和供应商在独立决策下实现集中供应链的最优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协调机制――风险共享,即制造商共享供应商的有效产出大于订购量的风险,而供应商则共享其供货量不一致而导致的制造商最后产出减少的风险。通过模型数值分析证明风险共享契约可以减少由于供应随机带来的不确定性,从而达到供应链协调的目的。

4总结与展望

本文对供应中断风险的采购策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从总体上来看,供应中断风险的采购方式和多源采购的研究已比较深入,并且学术界对该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研究深度和广度都在加强。但由于现实生活中采购方式多样且供应商众多,购买者所了解信息及风险态度复杂,虽然当前研究已经逐步在减少假设,但和现实状况还是相差甚远,对实践的运用也只能浅尝辄止,缺乏一定的现实意义,减少研究假设,增强研究的现实意义增强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是应对供应链中断风险进行采购策略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Tomlin B. On the value of mitigation and contingency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risk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6, 52(5): 639-657.

[2]Keren B. The single-period inventory problem: extension to random yie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pply chain[J]. Omega, 2009, 37(4): 801-810.

[3]Davarzani H, Zegordi S H, Norrman A. Contingent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Effects of dual or triple sourcing[J]. Scientia Iranica, 2011, 18(6): 1517-1528.

[4]RITCHKEN P H,TAPIERO C S.Contingent claimscontracting for purchasing decisions in inventorymanagement[J].Operations Research,1986,34( 6) :864-870.

[5]马士华,胡剑阳,林勇.一种基于期权的供应商能力预订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4, 18(1): 8-11.

[6]Liang L, Wang X, Gao J. An option contract pricing model of relief material supply chain[J]. Omega, 2012, 40(5): 594-600.

[7]于辉,陈剑,于刚.回购契约下供应链对突发事件的协调应对[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6, 25(8): 38-43.

[8]Xia Y, Ramachandran K, Gurnani H. Sharing demand and supply risk in a supply chain[J]. IIE Transactions, 2011, 43(6): 451-469.

[9]于辉,陈剑,于刚.协调供应链如何应对突发事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 25(7): 9-16.

采购策略研究例3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期刊采购作为图书馆核心的业务工作之一,虽然随着近年来电子期刊的出现与广泛应用,难免有些受到轻视。但是对于教学科研型的综合大学来说,它仍不失为一种支持学校科研,弥补学生课余学习的重要文献支撑方式。因此对他的采购制度的选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中外文期刊的采购原则[2]

1.1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就是要实事求是, 订购中文期刊的种类和数量都要适应本校的学科需要。 从实际出发, 根据我校所设重点学科、专业方向的特点和服务对象来确定期刊采购的范围, 即要保证读者需求, 又不能盲目求全, 全部订购。

1.2 系统性原则

保持中文期刊的馆藏系统性、 连续性、 完整性是每个图书馆必须坚持的原则。 期刊, 因其出版的连续性, 以及流通工作的连续性, 要求期刊的入藏具有系统性。 确定订购某种中文期刊之后, 如果没有客观原因, 就应该连续订购下去, 切忌随意停刊, 任意更换种类, 并且要定期做好中文期刊的催缺工作, 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期刊的系统性。

1.3 节约性原则

根据我馆每年所列的购刊经费来合理安排使用采购经费, 以最合理的经费支出, 达到期刊最高的利用率。 要做到定前详细核对目录,参考来年的使用数据, 避免误订、重订、 漏订现象的发生。

1.4 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就是对馆藏合理布局, 要求在馆藏结构中, 学术理论性期刊、 科普娱乐性期刊、 技术性期刊的比例不仅要合理, 还能突出重点。 重点与普通相结合, 充分表现出地方公共图书馆的馆藏特色。

2 中文期刊的选购策略

2.1中外文期刊选购的注意事项

2.1.1注意读者群的分配比例

期刊如同图书一样,很大程度上按照读者群来进行分配调度,放映到期刊的选购上难免也就如此。特别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存在多校区办学的情况。因此根据各校区学生年级情况及不同学科的划分,就需要制定不同的刊物的选定分配比例。期刊的份数与难易程度,休闲杂志与专业期刊的分配订阅都需要作为选定中文期刊的一个重要前提。

2.1.2注意期刊征订的连续性

期刊作为一种以连续出版为特点的文献形式,具有其他文献不能比拟的特点。期刊的特色、专业都体现在连续性上。因此中断订阅的期刊将无法体现其的特色。在选购期刊上一定要注意它的这个特色,特别是对于连续征订多年,已经形成馆藏资源特色的期刊。随意性的停定、漏订对本馆的资源发展都将是无法形容的损失。对于常年无人翻阅,确实没有价值的期刊,也需要通过馆文献建设的专门机构审阅后才能停定。停定后,一旦部分读者有意见续订后,也需要及时地通过各种渠道补全缺失年份的刊物。

2.1.3注意与电子资源的相互补充

中文期刊,特别是学术期刊的使用率连年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电子期刊的冲击,其以使用方便,检索快捷等特点夺取了大部分读者的视线。但是传统的纸质期刊以其时效性快,阅读习惯等优势仍是不少专家读者进行泛读的一个好的方式。因此在选购期刊时需要注意好纸质刊与电子刊的比例,定购时相互参考,尽量做到不重复。可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订购纸质期刊时以学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为依据,可以与电子资源重复;2)对于价钱较为便宜的电子中文刊,纸质刊可以与电子刊重复;3)对于价钱较高的外文刊,尽量避免与电子刊的重复,以减轻经费压力.

2.2中外文期刊选购的依据

2.2.1依据本馆的文献建设方案

期刊作为图书馆重要的文献形式,是图书馆文献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它必须纳入到图书馆的整个文献建设规划中去,要与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发展规划相匹配。重要的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与学校学科发展需要支持的专业相匹配;2)与学校教学评估及各专业评估文献支撑相匹配;3)与图书馆各文献形式发展比例相匹配;4)与学校特色发展、新专业建设相匹配。

2.2.2依据专家教授的研究方向

除去少部分娱乐性的杂志外,学校大部分征订的中外文期刊都是学术价值较高的专业期刊,他的受众以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为主。特别是关注行业发展、用惯纸质期刊的老教授、老专家、各学科的带头人为主要对象。因此他们的研究倾向、学科视角是选定期刊的重要参考方向。选定期刊时一定要依据以下几点进行:1)选定期刊前,密切注意本校的学科带头人、专家博导的研究专业是否变动;2)对了解不深的专业刊,可以送到各学院的专家处,请他们代为勾定;3)对外文等价钱较高的刊的选定,一定要征询本方面的学院意见。

2.2.3依据上一年度的使用情况

期刊同其他文献一样,使用频率是它征订的最大参考依据。因此,日常我们就要做好对刊物的统计工作,经常注意读者使用刊物的情况,并根据刊物表面落灰程度等情况来判断刊物的使用频率 ,同时也可以结合日常性的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对刊物的评价工作。

2.3中外文期刊的选购得实际操作

刊物的选定除了以上的选购依据与注意事项外,还有很多实际操作中的问题需要把握。

1)根据学校学科设置,结合本馆藏刊情况,以馆藏核心期刊及常用期刊为主要订购对象,同时兼顾其它的休闲类期刊。2)所定期刊应基本覆盖学校重点学科与专业为基础,偏重本校专家研究方向的核心刊。3)所定期刊应尽量照顾学校博导以上专家的研究方向,同时兼顾其他专家教授的研究方向。4)期刊一经选定,应保持其连续性,除非遇到停刊、专家不需要该类刊等情况,才能在请示馆长办公会的情况下裁撤。5)期刊采购应充分结合上年一度该刊使用情况,如果长年无人查阅的专业刊,可进入备删减的期刊库。6)与本校学科专业密切相关的核心期刊和利用率高的期刊订购一般按每校区一份分配。7)与本校专业对口的一般性科普刊物以及文化娱乐性刊物均订购一份;尽可能使期刊品种齐全。8)外文期刊应为本校重点学科(主要包括博士点、准博士点)所用之刊。9)外文期刊每种只订一份。

期刊的选定就是这样需要从理论原则到征订依据出发,最后落实到实际的操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少花钱订好刊,定实用的刊。充分发挥好纸质期刊的文献服务作用。

采购策略研究例4

招标采购中采购渠道和采购价格的确认,是物资采购控制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无论中外企业都将其作为关键控制环节。

但在实际的招标采购工作中,特别是在招标采购的价格控制上,没有形成很好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采购成本的控制上难以实施。

招标采购降低成本就是要降低所有权总成本。所有权总成本=取得成本(单价)+所有权成本+所有权后成本。采购需要购买的是价值,而不仅仅是单价;单价只是冰山一角,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控制采购成本就是让所有权总成本最低,不能仅仅只让价格最低!所有权总成本构成见下图。

一、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起订量太少,无法达到优惠

在实际的招标采购过程中,往往采购数目达到一定数量,才能享有一定优惠,若采购批量较小,基于供应商的高生产成本及高运输成本,招标采购方往往要付出比通常高很多的价格购买所需的产品和物料,从而无法享受优惠。

2.同类型产品价格相差较大

原因有多个方面,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浮动,运输费用增加,商级别不同,区域性差异,所需求的售后方式及产品年限不同,原型号停产,替代型号配置升级等等情况,会出现同类型产品价格浮动较大。

3.对单一来源供应商无法进行价格约束

招标采购的产品,往往只有一家供应商投标或所需为瓶颈型产品,只有一家供应商满足质量技术及货期的要求,从而产生对单一来源供应商,无法进行价格约束的现象。

二、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有

1.建立健全招标采购机制,统筹规划,集中采购

招标方可以把零散的采购申请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招标,或由规划管理部门协调统计各部门需求,将采购清单进行整合,以求争取到更优惠价格,进行统一招标采购。二是集中向某个供应商采购。

2.进行数据挖掘,与历史采购价格对比,统计采购差价

采购部门应该根据市场情况和以往的业务往来,建立供应商资信情况信息库,然后向3家及以上供应商索取采购物资的价格和质量指标,比较不同供应商所提供的资料,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生产和价格最合理的供应商。

招标部门在评审过程中可以对历史订单进行数据挖掘,统计以往同类型产品的采购价格以及集中采购的价格,在招标采购的过程中可以作为评审资料或谈判依据,跟历史价格进行对比就是统计采购价差。

3.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从源头购买物资

寻找较多合格供应商,形成良性的竞争模式。如果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就要寻找生产厂家直接供货;如果量小就可以找商供货,因为生产厂家的运输等费用可能高于商。找商供货时,还得注意不同级商所出现的价格差异。选择供应商时应尽量挑选那些规模及经营方式与本企业要求相匹配的厂家,一旦找到合适的厂商,尽可能与之结成战略合作伙伴P系,签订长期的供货协议以取得对方的信任与支持。和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固然可以让双方长期从中获利,但要在采供双方之间建立起这种关系,需要双方高层管理者的深层次沟通。只有双方拥有相同或想近的经营理念及达成一致的长期发展目标,才能走到一起。

4.针对单一来源供应商,形成谈判机制。

招标采购的商务谈判基于:成本分析、收集情报、信息整理。一个成功的谈判应做好两个部分的工作:第一,了解谈判的过程。第二,进行谈判的准备。

双赢是谈判的目的。针对单一来源供应商谈判除了要竞标砍价外,还需要不断开发新的供应商,主要商品、材料最少有五家供应,每年增加2家,同时着眼全国供应商进行购买,外包合作联盟,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三、结束语

采购策略研究例5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是企业必须具备的关键职能之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1、关于战略采购与常规采购的意义区别

战略采购是基于开发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模式”的采购管理,是一种有别于常规采购的方法。其主要区别在于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供给渠道的过程,而常规采购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资源的简单交易。战略采购与常规采购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常规采购模式战略采购模式注重的要素是单纯最低的价格注重的要素是总成本最低缺乏全局观念充分平衡企业内外部优势以产品规格为导向以用户为最终导向短期合作,注重个体利益长期合作,具有双赢思想关注战术层面关注战略层面双方信息沟通不及时,不顺畅开发商与供应商互通长、短期计划,共担风险、分享机遇涵盖局部采购流程,无法实现全程管理涵盖整个采购流程,实现从需求描述至付款、售后的全程管理常规采购管理不能支持开发商的持续发展,需要及时研究对策,建立新的适应当前房地产开发市场的战略采购管理体系。战略采购管理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以降低整体成本为宗旨,涵盖整个采购流程,实现从需求描述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注重发展与供应商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是顺应当前地产开发经济形势的采购管理新范式。

2、关于战略采购管理的实施方式的分析

目前关于战略采购管理的方式主要分为四种方式:集中采购、寻找上游供应商、优化采购流程以及统一产品和服务。

2.1.建立“持有总成本模型” ,树立采购总成本最优思想

没有任何一个采购决策只需要单纯考虑商品的采购价格,建立“持有总成本模型”对所有的采购产品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成本模型包含的因素不仅限于购买价格,还要考虑运输费用、质量成本、库存、维护成本等间接成本以及人工成本。不同产品的持有总成本是不同的,因此成本构成的主要因素也各不相同。一个有效的成本模型就是要抓住其中的主导因素,为进一步的战略思考做准备。我们还要弄清由供应商控制的成本主导因素,因为采购价仍是成本中最大的组成部分。精确的持有总成本模型会反映这样一个事实:所有供应商的条件并不完全相同。例如,距离较远的供应商的运输费用在持有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建立供应商成本模型对整个采购成本也很必要。将供应商所有成本分为几个部分:直接人工、原材料、制造费、销售费、管理费和利润。个别供应商的成本结构会有些不同。例如,一个公司与另一个公司相比,直接人工成本较低,制造费较高,则说明两者自动化程度可能不同。

2.2.为建立和维持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寻找上游供应商。

寻找上游供应商来降低采购成本等是非常有效的战略采购方法,通过必要的竞争的引入,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到最优的资源,还能保证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升公司水准。开发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2.2.1建立统一的目标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确认开发商与供应商之间互相依赖关系和共同一致的目标,以此获得双方最大利益。相互考察和了解是产生合作的最初动力。部分企业的供应商数量还是一个不太合理的状态,通过对其能力的考察,确定需要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建立战略合作。为实现战略合作目标,必须考虑到利润和风险这些关键问题。数量是产生依赖的一种形式,是缺乏协调性的一种依赖。随着开发量的增长、供应商销售量的增加,双方的依赖性也明显加强。将同种或同类产品集中到一家或两家供应商,能够使供应商数量合理化,同时也加强了对个别供应商的依赖。在双方合作关系中是市场购买力这种供需关系在起作用。企业掌握稀缺能源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他们所创造的价值份额。分这块蛋糕首先要求各方都能得到充足的份额以维持前面讨论过的相互依赖。

2.2.2 拓宽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沟通都极为必要。开发商内部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及时梳理自身需求情况,容易形成战略决策。战略采购要求双方应努力寻求利益最大化。这些努力也促进了双方患难与共,相互依赖,相互沟通。反过来,也极大地加强了伙伴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沟通渠道有效性,为公司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技术信息、计划信息、质量信息等交流的平台。在战略合作关系中,可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信息共享。如建立跨职能小组,定期召开合作策略回顾和发展会议等方式。

2.2.3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的之一在于保证战略合作的约束性和长期性,尤其是最初的参与者发生变动,或高层领导的变动,是战略合作关系将面临最大的挑战。事实上,很多时候由于供应商的领导层发生变动,引起对协议的重新评估以致最终终止协议,导致了一个正在运作中的联盟失败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的之二――关注双赢机会,尤其是在制定合作发展战略阶段。双赢关系的核心是认识对方的需求和期望。双方通过合作可以提高价值,而不是为了分割一个特定的市场彼此竞争。发展合作关系必须本着双赢的态度。当出现矛盾时,双赢的态度要求双方能携起手来,共同合作解决分歧。这些关系的核心目的是实现双方的合作,而不是导致一方成功而另一方失败的竞争结果。

3.优化采购管理流程,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模式

制定明确的采购流程有助于企业实现对采购的控制,通过控制环节避免漏洞,实现战略采购的目的,流程可采用的要素有:引入竞争货比三家,利用公开招标时供应商间的对抗,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应商;通过电子商务方式降低采购处理成本(交通、通讯、运输等费用);合理统筹安排采购频率和批量,降低采购费用和仓储成本;对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进行“菜单式”购买。

按照约束理论,供应链的强度是由这个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决定的,为了竞争的需要,找出最薄弱的环节加以强化或重新选择,强强联合。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应该是:把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咨询、材料、设备、人员供应、施工管理等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它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供应,计划,物流和需求。它以各种技术为指导,以满足业主要求,留住业主为目标,围绕采购供应、施工作业与管理等来实施。建筑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及对业主、分包商、各供应商等各方之间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建筑生产过程、当事人关系等的管理,以达到工程总成本,满足业主要求的目的。它还包括以下内容:战略性供应商和业主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建筑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供应链的设计,节点企业,资源,专业人员,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建筑生产施工管理、跟踪和控制,基于供应链的业主服务和物流管理,企业间资金流管理以及供应链信息交换管理和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这个管理模式注重总的工程成本与业主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同制造业一样也是围绕1个回路(业主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创造性团队)和性能评价系统。供应链管理正是围绕这个回路形成相互协调的一个整体。

4.产品管理和服务管理统一化

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 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及时制定出正确的采购策略在采购时就充分考虑未来储运、维护、消耗品补充、产品更新换代等环节的运作成本,致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统一程度,减少差异性带来的后续成本。这是技术含量更高的一种战略采购,是整体采购优化的充分体现。战略采购是新时期采购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在开发商创业之初由于采购量和种类的限制,战略采购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在开发商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优势会日益明显。有远见的企业应该在发展之初就有组织地构建战略采购框架,实施战略采购对企业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优化和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辉霞. 供应链物流管理. 2004

[2](美)蒂莫西.M.拉塞特著.战略采购管理一一与供应商合作与竞争.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9 .1.

[3]方贤水,薛丽莉 .战略采购研究综述及启示 [J] 商场现代化2006(03) .

[4]杨立青,刘秋生. MRPll提升企业采购管理效率的工具2003(01)

[5]薛丽 .应用战略采购优化化工采购成本管理 [J].2010(01) [6]陆文. 浅谈施工项目中材料费用的控制2006(05)

[7]闪海燕;张小革. 浅谈群体工程材料调查办法[J] -山西建筑2010(21)

[8]徐金发.卢蓉. 战略采购的过程模型及其作用模式2006(3)

[9]徐金发;卢蓉. 战略采购的过程模型及其作用模式[J] -中国工业经济2006(03)

[10]冯晖. 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2004(4)

[11]冯晖. 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J] -现代管理科学2004(04)

采购策略研究例6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188-02

一、电子资源采购的方式

1.图书馆独自购买。单馆购买就是由单个图书馆和数据库供应商进行商榷和谈判,购买其所需的数据库。由于数据库的特殊性,一些数据库没有可完全替代的产品,招标采购时难以做到货比三家以展开充分的竞争。如万方数据公司生产的《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因没有其他有力的可替代产品,故在采购诸如此类电子资源时一般采用直接采购法。

2.邀请招标法。邀请招标方式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来参与竞标,它多用于紧急情况下的采购或涉及一些高科技产品或有替代产品且为数不多的一种采购方式。目前电子图书的购买可采用此种购买方式。

3.集团购买法。集团采购是指若干个图书馆自愿组成的一种电子资源购买形式,即图书馆在购买电子数据库时,通过集团组织集中与数据库商进行谈判,节省了用户大量时间和经费,可以避免商家各个击破,并且能帮助和促进数据库商改进服务。这种方式既提供了丰富的价廉物美的数字资源和服务,又达到了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是目前最经济最受各图书馆所欢迎的一种形式,一般集团购买通常可以得到30%~50%的价格优惠。但目前尚未纳入政府采购的范畴。

二、电子资源采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图书馆采购数据库的方式多种多样、因地制宜,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在数字图书馆成为发展方向的背景下,每个图书馆都在尽力扩充自己的数字馆藏,大量购买各种电子资源,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例如享誉全球的ELSEVIER数据库,在全国就有158个图书馆拥有。其次,数据库的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库收录文献的标准因库而异,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受到了普遍质疑,同时数据库的检准率和检全率也没有保证。数据库提供的服务也比较单一,多为期刊文献,难以取得学位论文、标准文献、专利文献等。最后,图书馆的文献经费与数据库价格的不成比例。很多图书馆连原有数据库的续订都维持不了,根本不敢计划购买新的数据库。因此,怎样才能以最低的付费,引进、购买到最适合本馆的高质量网络数据库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三、电子资源采购的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是图书馆工作一项基本的经济学法则。成本效益原则主要依据标准是:电子资源与印刷型文献的价格/信息量比;订购印刷型期刊与购买联机检索服务的价格比较;电子资源使用效率与检索效果比较。这就涉及电子资源评价指标的建立。

2.需求性原则。树立“读者至上,用户第一”的采购理念,在购买数据库的问题上应尽量让读者参与进来,而不只是由学科专家来决定,因为一个数据库性能的优劣,内容是否符合读者的要求,读者最有发言权。通常,供应商先将所生产的数据库向图书馆的读者开放试用一段时间,图书馆应通过试用统计,仔细地对网络数据库的内容及特色进行比较分析,仔细调研读者在数据库免费试用期的使用情况,了解读者对该数据库的反馈意见,并及时与网络数据库商联系,解决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力争取得最好的服务水准。

3.系统性原则。电子资源采购的系统性原则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所采购的电子资源涵盖的学科比例要适当,在满足重点学科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兼顾一般学科的需要,同时要照顾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不但要购买权威性强、学术价值高的专业数据库以满足教师的教学与科研需求,也要购买综合类和应用类资源,满足学生读者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尽量避免顾此失彼、结构失调的情况发生。二是要与纸质资源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好二者关系,尽量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使彼此能够在种类上相互补充,形式上相互联系,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

4.协调性原则。电子资源购买过程中,牵涉到图书馆多个部门、多种资源的运用,因此,图书馆在采购过程中,应当对所涉及的不同部门、人力资源、硬件设备以及资金预算等进行统一安排,以保证各个部门、各种资源能够互相配合,协调运行,最大限度的提高采购效率。

四、电子资源采购的策略

1.制定科学的电子馆藏发展政策。电子资源馆藏发展政策是图书馆有关选择、购买、使用电子资源的一系列原则、标准与规定。与印刷型的信息资源相比,电子资源有着不同采购、加工、组织、使用环境和服务方式,制定电子馆藏发展政策有助于图书馆构建起科学、合理与实用的电子馆藏体系。美国绝大多数大学图书馆都在本馆的主页上了“电子馆藏发展政策”,而中国还没有出现, 这足以证明中国图书馆界对馆藏发展政策还不够重视。在“电子馆藏发展政策”中,数字资源的选择标准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标准一般需要考虑:本馆用户的需求、数据库覆盖的主题范围、资源是否重复、方便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其中,要重点加强馆藏特色文献数字化建设,一方面避免了馆藏中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缓解经费紧张;另一方面保证专业文献系统的完整性,提高馆藏质量。

2.明确分工各部门的任务与职责。根据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成立一个由主管馆长和电子资源采购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采购员等人共同参与的采购小组,各自明确职责分工。主管馆长负责从总体上把握电子资源采购工作的全面执行情况,组织召开采购小组工作会议,监督和协调各个采购环节的正常运作;参考咨询部或数字资源部、信息部要承担调研搜集电子资源的相关信息,了解本校用户的资源需求意向,组织资源试用并整理试用调查报告,负责安排资源的宣传培训,分析和评估资源总体利用情况并撰写分析报告,提交资源的采购建议书,解答用户相关咨询等等;技术或自动化部要协助电子资源的网络宣传、链接以及相关技术支持,提供设备配置的参数信息,安装和维护光盘或本地镜像资源,管理用户权限,提供电子资源的使用统计数据,解答电子资源使用技术方面的咨询工作;报刊部要负责纸本文献与电子资源的和比对并提交采选报告,参与电子资源的评估和合同谈判,负责光盘资源的分编典藏等工作。

3.建立合理的电子资源评价机制。如何科学评价数据库资源一直是图书馆界同人致力研究的问题,目前尚无成熟的数据库评价标准,但业界比较认可和通行的方法有两种:指标判定法和用户满意度调查法。指标判定法一般是通过需求满足指数、成本效益指数、数据库学术价值指数和权威指数、系统技术指数、售后服务指数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用户满意度调查法是通过访谈、意见征询、问卷调查等渠道主动获取读者对数据库评价的方法。用户满意度调查法在衡量电子资源的大多数定性指标方面,更具客观性、具体性以及易操作的特点。笔者认为,指标判定法可用作对预购数据库和已购数据库的评估标准,而用户满意度调查法则可用于对已购数据库的评价,即对图书馆所购买的新的电子资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采访人员要进一步通过统计数据、调查学生使用资源的情况、随访相关的教授专家及学生用户,了解新数据库是否符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是否符合图书馆的馆藏要求、用户的满意度如何等, 并结合数据库的价格考核数据库的成本效益。

4.大力推行资源共建共享和集团采购。共建共享不但可以用较少资金拥有更多的资源,而且可以避免重复采购,促进馆际交流,也有利于数据库的维护和服务。笔者认为,以地区为单位,多个图书馆联合起来,共同出资购买某个数据库,或每个图书馆购买一部分,统一放在一个镜像站点上,大家共同使用,真正做到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不错的选择。这种分买合用或合买共用的采购方式尤其适用于价格昂贵的外文数据库。集团采购不但价格优惠,也有利于售后服务,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集团内各图书馆之间的宣传、培训和使用数据库方面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可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在中国,目前采用集团形式进行电子资源建设的主要是CALIS。目前,CALIS的会员馆已联合采购了几十个外文数据库,价格折扣最高达65%以上。另外,图书馆电子资源联盟(Library Consortia)作为一种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组织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关注。

5.分析、设计电子资源价格构成和计价模式。一般而言,电子资源的价格组成包括电子资源内容费和访问费两部分。在某些定价模式下,购买者并不需要支付电子资源内容费,只需支付电子访问费,而电子访问费的计价也有多种计算方式,比如,可以根据电子资源内容费的百分比来计算,也可以根据并发用户数和机构规模的大小(即FTE:全日制相当,Full-time equivalent)来计算。基于FTE的定价模式是根据机构的潜在用户数量来确定的一种定价模式。这种定价模式根据机构的规模大小收费,机构规模越大,费用越高。在基于并发用户数量的定价模式下,图书馆确定同时使用某一电子资源的用户数,并发用户数越大,价格也就越高。一般而言,采用基于FTE的定价模式,电子资源提供商对资源一般没有并发用户数限制,但对大中型规模的机构来说,以FTE计价则费用会很高。所以,图书馆应根据机构的规模及资源使用强度来确定采用FTE计价还是并发用户数计价。在机构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以资源使用强度为基准,如果对某一电子资源的用户使用强度比较高,采取FTE计价比较划算;如果使用强度较弱,则采取并发用户数计价。在机构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如果用户使用强度比较高,采取FTE计价比较划算;如果用户使用强度比较弱,FTE计价与并发用户数计价都可以。

参考文献:

采购策略研究例7

中图分类号:F2532;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2-0143-08

钢材成本是建筑材料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研究表明,钢铁价格一般受价格外部驱动因素和价格自发展趋势影响。外部驱动因素包括生产成本、供求状况、原材料成本、国内整个经济大环境等,其中生产成本是决定钢材价格的重要因素。面对钢材市场剧烈的价格变动,如何在采购中适当地运用价格预测技术,优化采购策略是每一个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武汉一家建筑公司负责的甲、乙两个项目的钢铁采购问题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801-201005钢铁价格上升时期的钢材价格为研究样本,建立了钢铁价格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结合采购模型,得出了并行项目多周期采购储存策略,为建筑企业制定并行项目的钢铁采购问题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一)价格预测

根据价格波动的规律,价格预测是在利用历史和当前市场价格、供应和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对构成和影响价格波动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并最终预测未来的价格水平。价格预测是经济预测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微观和宏观的价格决策也具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它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它可以帮助经济主体或客户做出跨时期的最优决策。

由于商品价格预测意义重大,所以应加强预测的精度和降低计算的复杂度,这些取决于模型或方法是否适合不同时间序列特定的数据特征。例如,德国几种奶制品周价格数据变化呈现出了传统的形式特征,表现出平均值依赖和波动聚类,价格也呈现出高频率的零变化,Holger Komn等[1]就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模型,模型结合了微观经济学中常见的零膨胀模型和传统的ARIMA(1,1,0)-GARCH(1,1)间断需求预测模型。金属价格运动是一个有大幅波动的复杂过程,表现出非线性特征,Kaijian等人[2]使用时间延迟方法为原始时间序列重构相空间,提出一种新的曲波去噪方法来分离和减少变动状态空间中的噪音干扰,最终比传统标杆模型具有更强的数据鲁棒性和更优的表现。杨云飞等[3]运用EMD技术将原油价格序列按频率高低分解并分组叠加得到代表市场价格波动、重大事件价格、趋势价格3个序列,并构建不同SVMs模型进行预测,最后用SVMS针对各序列预测值构建组合模型得到最终预测值,通过用WTI和Brent原油现货价格数据进行验证,得出基于EMD和SVMs的原油价格预测方法比单一的SVMS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二)建筑材料采购

根据McConville提供的定义(Hadikusumo[4]也引用过),采购的功能是收购商品和服务,建立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条款和条件。Bayazit等[5]指出过去文献重点关注采购的功能,这是由于其对公司利润的贡献和组织、绩效水平的改善。Gadde等[6]发现采购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功能,而是作为公司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建筑业而言,采购可以发生在一个建设项目的所有阶段,采购功能是建筑公司物料管理的核心。

组织内部采购通常包括与购买过程相关的所有活动。根据Weele[7]的观点,这些活动包括需求确定、供应商选择、合适价格达成、条款和条件制定、合同或订单以及合理交付完成。Frodel等[8]描述了采购组织的发展理论框架,并且通过研究集成障碍分析了有限的集成采购情况。Stuart Tennant等[9]发现在英国建筑行业,供应链管理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仍为最佳实践举措,这些举措包括建设合作、战略联盟和近期的施工框架协议。

(三)基于价格信息的最优策略研究

价格预测常常用来帮助决策者对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制定最优策略,比如库存策略、购买策略和投资策略等,此外策略是否最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预测精度。Trudes和Rudloff[10]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例,并在历史价格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价格和库存控制的两阶段线性需求模型。伍景琼等[11]考虑钢铁企业原材料需求、采购提前期及价格波动的影响,建立了原材料采购的多周期优化模型,并将该模型分解为多个子模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多期优化决策比单期最优决策的采购方法更优。Subhabrata Choudhury等人[12]以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的102种股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基于混合聚类技术和支持向量回归相结合的SOM,SOM作用于投资组合选择、价格及其波动频率的预测,这成为了投资组合交易策略的基础。BW Huang等[13]人提出了一个自适应的CBR方法来预测肉用鸡价格,这能帮助生产者提前避免鸡肉生产过量或生产短缺的问题,同时结果表明提出的自适应CBR方法的预测效果要比非自适应CBR方法、CART、人工神经网络和线性回归更优,平均误差至少减少50%。

二、钢铁价格预测分析与建模

(一)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RIMA)

许多经验时间序列没有呈现出固定的平均值。即便如此,@些序列表现出了同质性,即除局部水平和其趋势而言,序列的某一部分表现地像序列任何其它的部分。通过假设对齐次非平稳过程做合适的差分来使其平稳,模型就描述了这些齐次非平稳过程的行为。因为d阶差分序列是平稳自回归移动平均过程,研究要考虑到重要分类模型的属性,这些模型就被称为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RIMA)过程。

ARIMA的结构如下所述:

(二) 钢铁价格预测分析

本文为了提高预测的精度,以200810-201005样本期的钢铁日价格为基础求一周内日钢铁价格的平均值,得到样本期内的周价格,如图1所示,再根据预测模型预测出紧随样本期之后的51周钢铁的周价格。同求周价格的原理,求出51周内相应的月价格,月价格为相应月内周价格的平均值,即得出预测的月价格。在获得价格预测模型ARIMA之前,样本时间序列数据需要经过预测分析处理。

1.平稳性判断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是时间序列建模的重要前提。单位根检验的提出是以微观经济时间序列数据以及金融和财务时间序列数据的一些统计特征为基础的,它也是一种特殊的平稳性检验方法。在图1中,样本数据明显呈上升趋势,则其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因此样本数据做一阶差分,再对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表1给出了一阶差分序列做单位根检验后的结果,结果表明在1%的有效水平下,一阶差分序列拒绝原假设,即一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并且是平稳的。

2.纯随机性判断

一个时间序列是否有分析的价值取决于序列观测值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序列内不存在相关性,即相应的滞后阶的自相关系数为0,这个时间序列为白噪声序列。原假设和备择假设的纯随机性判断描述如下:

在表2中,所有Q-Stat的伴随概率明显不为0并且拒绝原假设。换言之,至少存在一个非0的自相关系数,其足以拒绝原假设:一阶差分序列为白噪声序列。

3.季节性分析

在一些时间序列中,明显存在周期性变化。由于这些周期性变化(包括季度、月度、周度变化以及一些其他自然因素),这些序列被称为季节性序列。

在图1中,钢铁价格曲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总的来说,其中12-1月钢材价格呈下跌趋势,3-4月钢材价格呈上升趋势;7-9月份钢材价格急速下跌,9月份以后下跌趋势缓解后又表现出上升趋势。并且1-2月份期间价格处于一次波动的底部,7-9月份处于一次波动的底部。所以将一年分为四个季度,冬季为12-2月份,春季为3-5月份,夏季为6-8月份,秋季为9-11月份。

现对钢材价格进行季节性调整:(1)计算历年同季度的价格平均数;(2)计算历年季度总平均数;(3)计算季节指数,其中季节指数=历年同季度的价格平均数/历年季度总平均数。

季节性调整后,钢材价格的季节指数如表3所示。

4.预测模型

在表2中,钢铁的周价格一阶差分序列的5阶滞后自相关系数和1阶滞后偏相关系数明显在正负两倍标准差范围之外,而紧随其后的系数都在正负两倍标准差范围之内。同时自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不是呈现明显的截尾而不是拖尾,因此一阶差分时间序列模型初步判断为ARMA(1,5)。再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即这两个参数越小模型越能描述序列。

根据以上判断,钢铁的周价格的一阶差分时间序列模型MA(5)式子描述如下:

即可得一阶差分序列可由模型MA(5)表示,则样本时间序列数据可由模型ARIMA(0,1,5)来描述。且ARIMA(0,1,5)的残差序列相关图如表4所示,由表可知模型残差序列不存在序列相关性,表明残差序列是纯随机的是一个白噪声序列,则模型不需要再改进所有的价值信息都得到利用。如此,钢铁的周价格颖拘蛄械氖奔湫蛄心P臀ARIMA(0,1,5)无疑。

5. 预测结果

根据前文,价格预测模型能够预测出紧随样本期之后的51周的钢铁的周价格,由周价格在相应的月内求平均值,本文得出预测的钢铁的月价格。最后,本文得出了201006-201105预测期内的12个钢铁预测月价格,如表5所示。

6.预测效果检验

平均绝对误差(MAE)

均方根误差(RMSE)

平均绝对比例误差(MAPE)

三、采购策略

(一) 基于价格预测和需求的问题

武汉某建筑公司于2010-2011年有历时9个月的甲、乙两个在建项目,根据钢铁实际使用需要,工程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历时3个月,主要做桩基础施工,其钢铁需求为3 600吨;第二部分耗时6个月,任务包括主体工程的施工,主要为混凝土梁、板、柱的浇筑等,钢材用量约为12 000吨。为了方便计算,上述钢铁需求是由每月用量组成,所以两部分施工钢材的月消耗量分别为1 200吨和2 000吨。项目的建设时期为201006-201105,共12个月,甲、乙两项目分别在2010年6月和9月动工。甲,乙两项目因在项目建设时期有交集,建筑公司为节约成本,将两个项目的采购策略结合起来共同制定。此外,根据采购形式,每个订单的持续时间不超过3个月,采用期初支付,且不考虑订购费用和存储费用,每个订单期初的钢铁预测价格被视为订单的订购价格。基于本文第三部分钢铁价格预测模型,201006-201105每月的钢铁价格和需求量列于表6中。

(二)线性规划模型

项目经理从建筑公司战略层面出发制定项目未来的整体采购策略。本文给定了甲乙两个项目每个阶段的钢铁预测价格和需求,并且根据线性规划模型制定最优的采购策略。项目的采购策略属于生产存储问题,且按月划分项目的每个阶段。

在上式(7)中,总成本由每阶段的采购成本和融资成本构成,融资目的是解决项目在进行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一个约束条件表示钢材采购总量为甲、乙两项目用钢需求量之和;由于假设订购的钢材为期初到达且不存在缺货,第二个约束条件表示期初库存为已订购的钢材总量和已消耗钢材总量之差;第三、四个约束条件表示每阶段期初库存的范围限制;第5个约束表示每期需求量的约束;第六个约束条件表示每个阶段订购量的范围。

(三)模型求解和最优采购策略

1.单纯形法

单纯形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有限的基可行解中寻找最优解。其基本做法是:首先求得一初始基可行解,若是则停止计算,否则就转换到另一个基可行解,使目标函数值有所改善。如此重复进行,经过有限次迭代,直至得到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或判断出无最优解为止。

在线性规划模型(7)中,价格pj和月融资利率i为事先给定,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找出每个采购阶段最优采购数量qj和存储量xj以最小化总成本TC 。此外,由于i与工地最大库存水平C不同,相应的最优采购策略就会不同

2.不同利率下最优策略的研究

根据线性规划模型(7),最优策略会随i的改变而改变。在本文中,这一部分目的在于基于不同的i情况下探讨固定采购策略的最优性,固定策略就是每个阶段的采购量等于该阶段需求量的策略。结果表明,当i∈[0,i0](i0为一确定值,计算可得),固定策略的总成本大于最优策略的总成本;而当i>i0,最优策略即为固定策略。证明过程如下:

最优策略与固定策略的总成本之差为:

3.与固定策略的比较

由于预测价格整体呈现上行的趋势,与固定策略总成本相比较,最优采购策略的总成本是通过上文模型计算而得,且可知能够节约一定的成本。成本节约比ratio是量化最优采购策略相比于固定策略成本节约情况。其中TC(0)为固定策略总成本。

以i=0,C=9 000为例,由于TC=142 340 000元和TC(0)=143 682 851元,根据式(17)则得ratio=093%。且可知由于不同的i与C,则ratio值也会相应不同。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i的增大ratio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额外增加的融资成本所致。此外,给定同样的i,C越大则ratio越大,即C大的情况下能节约更多的成本。这是因为在钢铁价格上行的情况下,C越大时建筑公司可在价格相对较低时购买更多的材料存储起来,因此建筑期内可节约采购成本。由图可知在i=325%左右时,尽管C不同ratio会相同,这是因为融资成本随着i增大融资成本越来越大从而使采购策略趋同。同样在i=325%左右时,最优策略即为固定策略。

4.与项目独立采购策略的比较

前文中甲、乙两项目因为在建设时期在时间上有交集,则采用并行项目组合采购策略,本章研究甲、乙两个项目独立制定相应的采购策略的总成本之和与并行项目组合采购策略总成本的关系。甲、乙项目具有相同的最大库存容量,C=C甲+C乙,C甲=C乙。TC(1)为甲、乙两个项目独立制定相应的采购策略的总成本的和。

(四)成本节约影响因素讨论

本文以武汉某家建筑公司负责的甲、乙两项目为例,得出并行项目的合采购策略比各项目独立采购策略更优,更能节约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建筑期和每期需求量都事先给定,而在不同建筑期和需求未定的情况下,是否仍然保证并行项目组合采购策略比独立采购策略更优?

通过MATLAB数值实验,如表7所示为工程前期每阶段需求量大于后期每阶段需求量的情况,如图5可知,ratio1仍是大于0的,即表示并行项目组合采购策略仍比项目独立采购策略更优,最多能节约成本051%左右。表8为改变每个项目的建筑期长短变化的情况,图6所示的结果仍表明并行项目组合采购策略仍然比项目独立采购策略更优,最多能约成本054%左右。

本文仅列举以上两种重要情况,通过MATLAB数值实验, 并行项目组合采购策略比项目独立采购策略更优,而节约成本的最大程度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四、结论

经济增长时期的钢材价格整体会呈现上行的趋势,建筑公司在钢材价格相对较低时满足项目用钢需求情况下订购更多的钢材,这会为项目节约钢材的采购成本。本文通过研究建筑市场与钢材市场的关系,选取武汉200810-201005期间上行的钢材价格为样本,对样本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纯随机性检验和季节性分析,建立了钢材价格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ARIMA(0,1,5),并利用模型预测出了紧随样本期一年内钢材价格。通过MAE、RMSE和MAPE检验,得出预测结果基本和实际情况相符。本文最后利用预测的钢材价格和项目建设用钢需求信息,找出最优并行项目组合采购策略,并得出并行项目组合采购策略比项目独立采购策略更优。

参考文献:

[1] Holger Komm,Ulrich Kusters. Forecasting zero-inflated price changes with a Markov switching mixture model for autoregressive and heteroscedastic time se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2015,31:598-608.

[2] Kaijian He,Xingjing Lu,Yingchao Zou,et al. Forecasting metal prices with a Curvelet based multiscale methodology[J].Resources Policy,2015:144-150.

[3] 杨云飞,鲍玉昆,胡忠义,等. 基于EMD和SVMs的原油价格预测方法[J].管理学报,2010,7(12):1884-1889.

[4] Hadikusumo,BHW,Petchpong,et al. Construction material procurement using internet-based agent system[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5,14(6): 736-749.

[5] Bayazit O,Karpak B,Yagci A. A purchasing decision: selecting a supplier for a construction company[J].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 and System Engineering,2006,15(2):217-231.

[6 Gadde L,Hakansson H. Supply Network Strategies[M].Chichester:Wiley. 2001.

[7] Weele AV.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alysis,strategy,planning and practice[M].London: Thomsan Rennie,2005.

[8] Frodell M,Josephson P,Koch C. Integration barriers for purchasing organization in a large construction company: Towards Requisite Disintegration[J].The IMP Journal,2013,7(1):46-58.

[9] Stuart Tennanta,Scott Fernie. Theory to practice: a typolog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2014,14(1):56-66.

[10]Taudes A,Rudloff C. Integrating inventory control and a price change in the presence of reference price effects: a two-period model[J].Mathematical Method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12,75(1): 29-65.

[11]伍景,蒲云,伍锦群.价格波动下钢铁企业原材料采购多期优化模型[J].控制与决策,2013,28(9):1382-1388.

[12]Subhabrata Choudhury,Subhajyoti Ghosh,Arnab Bhattacharya,et al. A real time clustering and SVM based price-volatility prediction for optimal trading strategy[J].Neuro-computing,2014,131:419-426.

[13]B.W Huang,M.L. Shih,Nan-Hsing Chiu,et al. Price information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for broiler using adapted case-based reasoning approach[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36:1014-1019.

Concurrent Project Optimal Steel Procurement Strategy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I Yong-quan1,ZHANG Shuang-mei1,YANG Kang2

(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采购策略研究例8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097-01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的赢利空间越来越小,如何在日常管理和经营过程中降低成本成为企业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企业运营,物流管理实际上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来获取利润的最后途径。在物资供应管理中,加强物资库存管理,合理安排物资采购资金,对于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优化物资采购策略

1.1 完善的采购制度是控制企业物资库存水平的重要保证

制定完善的采购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对采购的控制。采购制度最重要的是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所以对于制度的完善也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现代企业在强调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管理制度,是权责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实现的保证,对于制衡权力、改革薄弱环节和阳光采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招标采购、集体议价和比价采购工作一直是采购工作中最重要的三项,对于招标采购,要保持“能招就招”的原则,强调在规范化流程上花足够的时间,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邀标、考评供应商和公布招标结果做出必要的评判,同时也要认真、严谨地做好商务标分离和技术标隔开的工作。对于不具备招标条件的投标者,要特别重视同制度规定的标准进行比对。

在招标采购中,不管使用集体议价还是比价都是能够节约资金的,因此不断完善物资采购制度,并且严格按其执行,是提高采购资金运营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1.2 改变传统的采购观念,实施战略采购

战略采购是企业采购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所谓战略采购是一种系统性的、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采购方法。它要求公司确切了解外部供应市场状况及内部需求,通过对供应商生产能力及市场条件的了解,公司可以战略性地将竞争引入供应机制和体系以降低采购费用。

战略采购是一种有别于常规采购的思考方法,它与普遍意义上的采购区别是前者注重要素是“最低总成本”而后者注重要素是“单一最低采购价格”。总成本包括使用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无形成本,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服务供给渠道的过程,一般采购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资源的简单交易。实施战略采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供应商进行评审,通过对供应商的绩效考核,选出一批信誉好、生产能力强、产品质量高、战略思想和企业相似的供应商,并与之缔结战略联盟,建立供求双方“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施战略采购,企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服务,使企业的产品在质量、价格、交货期和售后服务方面形成自己核心的竞争力,从而增强和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

1.3 推行零库存管理,开辟和利用社会库存

推行零库存管理,就是在招标采购的基础上,根据物资的重要程度、使用时间、使用方向以及社会资源状况,确定物资实行零库存管理的品种、最佳进货批量以及最有效的进货时间,充分利用社会库存来实现物资零库存,从而达到以最合理的储备额保证生产建设的物资需要,又可降低储备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推行零库存的途径,可以采用定点采购、签订零库存协议、总量承包、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功能价格、寿命计价等模式。零库存管理由于库存转嫁到了供应商,企业既减少了物资储备的规模,缓解了库存保管的压力,又减少了资金占用。

2.加强物资库存管理,提高企业采购资金运营质量的策略

当前宏观经济正在减速,货币政策收紧,几乎每个企业都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资金短缺直接影响着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应对采购资金短缺的局面,必须提高采购资金的运营质量和效率,才能确保采购资金“小库存,周转快”的效果。

2.1 编制物资计划,确保采购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物资计划是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包括供应部门在内的各生产部门在编制物资计划时,存在变动较大、临时追加较多、准确性较低的问题,给物资采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提高采购资金的运营质量,一方面,必须规范物资采购流程,要求各单位及时、认真地按照实际情况,详细研究物资需求,然后按照要求编制物资需求计划;另一方面,供应部门有必要对各单位的需求计划进行审查和核准。

供应部门在根据需求计划形成采购计划时,要分急缓,分阶段步骤,有先后顺序,对从开始准备到交货所需时间做出具体安排。这样就能够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有价值的采购活动中,也是供应部门发挥自己价值的最佳途径。

2.2 优化库存结构,降低资金占用

库存结构是库存合理性的最直接体现,合理控制库存水平是提高采购资金运营质量和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库存结构不合理,原因是多方面的,采购计划编制不合理,采购策略不当,库存管理不善,服务水平偏低都可能造成物资的积压。优化库存结构,提高采购资金的营运质量和效率,要从整个库存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研究。

(1)强化采购计划管理。提高计划申报质量是库存优化的源头,提高计划申报质量要围绕物资的使用的紧迫性、重要性、不可替代性、使用周期、性价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平衡,以提高计划的准确度。

(2)加强仓储信息管理。根据生产任务的需求,通过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协调会等多渠道、多形式,掌握生产需求与库存物资资源情况,综合平衡物资的配套时间和数量实施采购,确保生产而避免造成物资积压。

(3)提高服务水平,加快物资库存周转速度。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库存资金占用水平及资金运作效率,现代企业运作对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加强企业库存管理软硬件建设。硬件方面DD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必要手段。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物资库存管理水平的必行措施,其目的是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机统一,是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水平搭建的快捷、高效平台;软件方面DD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人员只有走向专业化,才能做到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渡。

(4)清仓利库,及时处理积压物资。物资积压越久,损失越大。这种损失不仅仅表现在因科技进步、物资损坏等原因造成的积压物资使用价值降低、消失的损失,还表现在未能及时处理积压物资引起的资金收益及利息的损失,以及堆放、保管积压物资的费用损失。物资一旦出现积压,就应及时、合理处理。

清查库存物资,可以运用直接参与法、资料分析法、目标考核法、专家评估法等,通过查看制度、台账、记录及现场核对实物的办法,实现库存物资“一本账”管理,规范仓储管理,堵塞漏洞,提高物资周转使用效率。

3.结论与认识

库存与采购是企业物资供应紧密相连的核心环节,对企业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又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源泉。加强库存管理,优化采购策略,确保采购、使用、库存协同联动,实现无缝衔接,是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加快物资周转,提高采购资金运营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刘本禧.加强采购管理提高物资供应水平[J].城市燃气,2004年11期.

采购策略研究例9

[DOI]10.13939/ki.zgsc.2015.20.047

1 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程建设项目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标准上都不断与国际接轨,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适应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提升企业迅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专业化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据统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物资成本所占比重较大,一般会占到工程项目总造价的60%~70%。与此同时,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高投资性的特点,物资采购工作往往呈现出采购品项品种繁多、采购与设计的协调难度大、采购周期与项目进度时常冲突、采购物资质量风险问题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物资采购工作周期过长而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阻碍了项目顺利完工。为了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地完成,需要从采购管理的角度进行优化,通过缩短采购提前期来保证采购物资能够准时保质保量地供给。

2 工程建设项目中采购提前期问题分析

2.1 采购提前期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表现

2.1.1 工程建设项目与采购提前期

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在具有一定的起止日期、受一定条件约束的、以达到规定要求为目的的相关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根据不同的标准,工程建设项目的分类也比较庞杂。虽然分类多样,但究其本质,工程建设项目要管理的内容不外乎项目管理中重点强调的对范围、时间、预算、质量以及风险的管理。因此,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成本内,以合理的进度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的质量完成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通常情况下,工程建设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采购提前期通常出现在工程建设项目的第三个阶段――采购与施工阶段。

图1 工程建设项目四阶段

提前期是提前期是指在供应链的供需环节中下游顾客需要某种产品(或服务)时需上游供应商提前准备该项目的时间长短。一般供应链中的提前期,由采购提前期、制造提前期、发运提前期和交货提前期等构成。而具体到采购提前期(Purchase Lead Time),一般由采购预处理提前期、采购处理提前期、采购后处理提前期三个阶段组成。

图2 采购提前期

采购预处理提前期是决定采购订单发出之前的处理过程的时间,包括报价、选择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订单签订、合同审批等过程。采购处理提前期是从供应商接受订单及发货到指定地点的时间,它可能包括采购、制造、发运等提前期。采购后处理提前期是从接收地收货、点数、检验到接受入库的时间。

2.1.2 采购提前期对项目建设的重要影响

采购提前期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可以从对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以及成本控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采购提前期对项目进度管理的影响。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三大任务之一,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编制进度和资源供应计划,最终目标是保证项目在质量、成本、进度之间达成目标。采购提前期能够通过控制采购进度进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施工所需的材料、零配件、机械设备等如果不能按时运到施工现场或者到达施工现场后发现质量不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这些情形都是影响施工进度。

传统的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工作通常在第三阶段即采购与施工阶段开始,也就是在完成市场分析、方案设计等过程之后,才开始着手采购工作。但随着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物资采购工作开始前移,采购提早介入有利于更早明确需求,并根据市场信息提供关于成本上的辅助建议。

图3 采购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表现

采购提前期对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由于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极强的社会效益,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等,所以对其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采购提前期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对项目进度的影响体现的。如果因为采购提前期延迟而影响到项目进度,企业为了保证项目按时完成以将各方损失降至最低,必然加快施工进度,这对施工质量而言存在很大的风险。

采购提前期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影响。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另一重要任务。在工业项目成本构成中,采购原材料及零部件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比例大体在30%~70%,平均水平在60%以上,这一比例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表现的更突出。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成本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为采购物资供应不能及时到位或者物资质量问题产生纠纷而使采购提前期延长进而延误工程进度,最终使得成本超出正常的预算水平的情形。

由上所述,采购提前期与项目进度、项目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项目进度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而言至关重要,施工进度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本工期及质量。而采购提前期作为整个项目的前端阶段,在整个项目工期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采购提前期的延长和不确定又会给整个建设项目带来极大的成本、质量风险。

2.2 当前采购提前期问题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表现

2.2.1 对采购提前期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企业没有意识到采购提前期的重要性,认为采购提前期只是一个供应时间长短的问题,并不会对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造成致命影响。这是导致采购提前期经常延误的主要原因。

2.2.2 采购计划管理不到位,需求信息不对称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经常会出现使用部门对物资采购随要随提、紧急采购、需求计划不准确等问题,没有采购提前期意识,造成采购进度压力大。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上下游衔接的致命问题,也在很多情况下影响了采购提前期。

2.2.3 采购物资分类混乱工程建设项目所需的物资品种往往比较繁多,但管理工作却不规范,导致物资管理秩序混乱。不重要的紧急采购、重要不紧急的延迟采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采购提前期的稳定性及合理性。

2.2.4 供应商管理不规范供应商的有序管理是保证工程物资及时准确到位的重要条件,但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需求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导致供应商对正在建设的项目没有预期性的准备与认识。

3 工程建设项目中缩短采购提前期的策略

由于采购提前期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很重要,所以根据其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压缩策略。

3.1 采购品项差异化管理

供应定为模型基于对采购品项的年支出水平和供应影响、机会、风险两个因素权衡采购品项的相对重要性,将采购物资和原材料分为四个品项:常规型、杠杆型、瓶颈型和关键型。针对不同类型的采购品项实施不同的采购管理策略,这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同样适用。

图4 供应定位模型

3.1.1 常规采购品项

常规品项是指影响/机会/风险级别和支出水平都很低的采购物资,这类产品和服务一般都拥有大量供应源。所以,对于此类品项,公司在管理上可以花费最小的精力,可采取外包给第三方进行集中采购的方式,通过增加采购支出来提高供应商的重视程度,从而形成伙伴关系。

3.1.2 瓶颈采购品项

瓶颈品项是采购提前期压缩策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采购管理工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加供应渠道;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支持寻找替代品。从博弈角度而言,此类品项供应商占主动地位,为了保证供应,企业最后做一个“好顾客”,与供应商签订定期合同开减少风险。

3.1.3 杠杆采购品项

杠杆型品项是风险级别低但是支出水平高,也就是说采购量较大但对产品重要性不高。因为杠杆品项这种高价值和低风险的特点,价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种品项,要区分情形加以对待。供应商的数量、合作类型、合同类型等变量要根据该类产品在市场上资源供应情况确定。同时注意,要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帮助。

3.1.4 关键采购品项

关键品项具有高价值高风险的特点,这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点。对于这类物资,在项目方案设计时就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好能够通过价值分析/价值工程等方法联合供应商进行技术改进和开发,并对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与供应商应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并积极进行学习和沟通。

3.2 供应商早期介入

供应商的早期介入,是指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供应商就能参与其中。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可以通过让供应商在设计阶段就进行相关信息的分享,对某些问题提出专业性建议来缩短采购提前期。项目开发小组吸收供应商的工程师参加,将采购纳入设计程序的管理,不仅有利于设计部门与采购部门在设备、材料的采购工作中协作,而且还可以缩短采购提前期进而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因为供应商不必等到产品设计完,就可以提前为该项目所需的关键物资计划供应。

3.3 电子平台的应用

建立双方能进行信息共享的平台,是减少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矛盾的有力措施。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已有的或者与项目高度相关的利益相关者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采购管理,这样,供方对于项目的采购需求数量、采购产品的技术要求、项目的实施进度等信息有充分及时的了解;同样承包商对于供方的供应能力、规模、产品质量、生产进度等信息也了如指掌。双方的进度计划及项目的设计变更等关键信息能够在供应链中保持透明。

3.4 价值分析/价值工程

价值分析(VA)和价值工程(VE)是一种结构性问题解决方法,它用于对特定问题或需求,它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研究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

价值(V)=功能(F)/ 成本(C)

应用VA/VE,既要研究技术,又要研究经济,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一是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建筑因素、结构因素以及设备因素,剔除不必要的辅助功能,寻找现有方案的优化方案或者替代方案。二是对建筑工程项目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机械设备等物资进行优化分析,寻找能够带来更多价值的物资,比如哪种材料被另一种替换更加合适,而替换的后的材料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有更更多的供应商可以选择或者该材料正是分销商在原厂话语权比较大的,这也可以降低供货风险,进而缩短采购提前期。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方案的优化或者原材料的替换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寻找缩短采购提前期的方法。

3.5 供应商管理库存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竭尽所力地降低库存以减少资金占用,但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说,需求物资品种繁多,零库存是不现实的。尤其是涉及影响生产的关键物资,一旦供应不上,将直接导致生产的中断。不过,过早的囤积施工时领用的做法也不再是最理想的状态,如何能够在不占用过多库存空间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下,保障采购物资及时供应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并不是一个新鲜产物,具体做法是,供应商在下游企业的允许下设立库存,下游企业将商品数据的变化随时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未来的货物需求数量、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在建设工程项目中,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能够有效的降低“牛鞭效应”,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的存货库存,缩短采购提前期。在实际应用中,下游企业可以从自己的仓库中隔离出一部分作为在建项目的VMI库,而且这种方式最好有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4 结 论

工程建设项目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选择采购提前期的缩短策略是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形进行侧重,不能一蹴而就。从缩短采购提前期入手能够更好地确保项目进度,从而增强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希宋,李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订单式供应链采购提前期研究[J].物流科技,2008(3).

[2]林强,冯光等.论制造企业采购提前期的压缩策略[J].天津大学学报,2006(6).

采购策略研究例10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电子资源;采购策略;图书馆

作者简介:齐庆芳,女,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系统管理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34-0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为适应读者电子阅读方式,各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在采购图书资源时,大都会增加电子信息资源的采购量。然而,如何在经费和人力有限的条件下,采购到性价比和使用率都高的数字资源,并推进馆内各种资源合理布局,成为摆在各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资源的采购有多种形式,但主要是联盟采购或自行采购。无论是联盟采购还是自行采购,都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联盟采购难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资源共享方式滞后

参与联盟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更经济的获得各种资源。但事实是,高职院校参与的联盟规格越高,越处于边缘化,其话语权很难得到相应的保障,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加入图书馆联盟采购的参与度偏低。[1]同时,联盟采购提供的多是一些通用性的电子资源,与各高职院校专业应用性的吻合度仍然有着很大的欠缺,导致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得不到较好体现。

此外,各院校资源共享系统在结构上往往是分散的,其建设管理多由不同的单位负责实施。同时,不少图书馆把重心放在电子资源的质量、数量和利用率上,往往轻视提升各院校合作水平和馆内信息服务水平,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造成部分电子资源的浪费。

(二)自行采购资源浪费,系统性不强

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很难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对预采购的电子资源和馆内纸质资源进行比对分析,加上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采购电子资源时深入调查不足,同时,采购几套相近内容的电子资源数据库的情况不少。这使得图书馆的购置成本跟用户收益不成正比,对多数原本经费紧张的图书馆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2]

此外,电子资源维护的重要一环,便是保持数据资源的系统性与连续性,由于资金短缺和无规划等方面的原因,当一种价格更低、内容相当的资源出现时,就可能考虑更换资源数据库,即使这些资源提供商有的不提供回溯数据。[3]这就可能造成数据资源断层,增加了馆藏资源共享难度,也容易导致图书馆资源结构混乱。

(三)电子资源的质量评估缺乏使用效果评价

从引进数据库的具体情况来看,据笔者了解,目前建立起较为系统、科学的电子资源评价体系的高职院校确实为数不多。即便个别院校有评价体系,电子资源的评估指标也比较单一。在具体的使用情况评估中,大多数图书馆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但是,不同的主体多是关心自身相关资源部分,很难从客观角度全面考量采购的电子资源的适用性。同时,在评价指标上,往往限于电子资源的下载量和浏览量,不能辨别初次和重复访问的用户,也不能判断用户满意度,很难保证真实性,所以很难精确评价电子资源的质量。[4]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的策略

(一)紧紧围绕学校的专业布局,做到专业全覆盖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资源建设,是一种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为充分了解用户需求,高职院校在进行电子资源采购时,主要围绕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力求采购的资源能紧紧围绕学校的专业布局,实现专业全覆盖。(1)对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特色专业建设现状相适应的电子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2)根据馆内经费制订电子资源采购计划;(3)对电子资源进行全校网上试用,通过试用期间用户在线使用的反馈数据进行试用效果评价;(4)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充分征求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重点实验实训室工作人员等对预采购电子资源的意见;(5)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掌握不同年级学生和职能部门的需求,充分做好调查工作;(6)调查同类院校对试用资源的使用情况,如学科数据质量、数量、数据更新及时性等;(7)组织电子资源采购小组进行论证,确定拟采购的电子资源名单。在整个过程中,要做到熟悉自己所服务用户的需求和拟购买电子资源的价值,才能最终采购到用户满意、自己满意的产品。

(二)引进移动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智能、便捷服务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水平高、服务便捷的移动图书馆,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新的方向。特别是得益于4G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的功能,使得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将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提供全文阅读、视频阅读等服务的提供技术方面的有力保障。[5]与传统阅读相对固定时间地点和相对知识结构不同,使用移动图书馆的读者可以与图书馆较好互动,实现数据云端存取。读者也可以通过大量碎片化的时间完成阅读,从而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6]同时,移动图书馆的开放,也可提高馆藏电子资源的利用率。目前,移动数字图书馆众多,特色不一,有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较好,有的图书流通服务的多类服务模式较好,有的“视频”等服务模块能精确载体分类。这也是高职院校在引进移动数字图书馆中要考虑的问题。

(三)建立电子资源评估机制,提高电子资源的适切性和使用率

高职院校建立电子资源评估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供应方产品的契合度,以此判断电子资源所发挥的作用,对电子资源进行的有效管理和利用。目前,高职院校主要使用的方法有内在质量评定法、读者满意度调查法和成本收益评定法。

一般来说,电子资源内在质量主要体现在数据库的内容和平台服务功能上。而数据库的内容应优先考量。主要考量指标有出版机构;学科专业分布;覆盖本校学科专业面;收录期刊或图书数量;被世界权威索引文摘数据库收录的比率;数据更新速度;数据回溯年限与本校图书馆订购的纸质书刊的重复率等。

读者满意度高低是考量电子资源与本校需求适应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综合考评。它不但反映电子资源质量,也能反映其提供的服务平台功能的合理性。如数据平台提供的检索系统完整性、界面功能易用性和用户培训等内容,都是重要的参评点。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是图书馆前进的动力,也为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可能。因此,图书馆应探求与读者沟通交流的多种路径。

电子资源的成本收益是图书馆考量实际使用量与购买成本比例关系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其总的下载量的经费不得低于单次购买电子资源的费用之和。不过,有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数据库,其本身的用户较通用型资源就少得多,使用率肯定低。但是,这并不表示使用人数少的数据库质量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必须根据此指标调整使用电子资源的方式。

(四)加入有效的电子资源共享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加入资源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是减少采购成本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加入同类性质院校联盟。实现同类院校的资源联盟,至少有四个好处:(1)可以实现用较少的资金获得较多的资源,节省自建特色数据库资源花费的人力和财力;(2)大大提高数据库资源的利用率;(3)避免各自为阵建设数据库,可以集中资金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4)减少各校图书馆的硬件投入,促进电子资源协调发展,促使图书馆事业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毅,桂君,周迪.电子资源建设与评估指标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6):1-4.

[2]蒋知义.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测评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8.

[3]沙淑欣,李文华.基于博弈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43-46.

[4]马彦波.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集团采购工作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0(5):94-9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