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病虫害调查防治模板(10篇)

时间:2024-01-11 16:49:51

病虫害调查防治

病虫害调查防治例1

檫树在皖南山区是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之一,因其速生丰产高效而成为旌德县人工造林首选树种。近年来,我县各乡镇及国有林场均有檫树病虫害发生情况的报告,为预防和控制檫树病虫害的发生,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我们在2013年5---9月期间,结合全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开展了对檫树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并就相应的病虫提出了防治方法。

1.檫木的生物学特性

檫树(Sassafras tsumu Hemsl),又称檫木、梓树、黄楸树,为樟科檫木属乔木,喜光、不耐庇荫、喜温湿气候,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红壤或黄壤上均能生长良好,陡坡土层浅薄处变能生长。其根深、萌芽性强、生长快,在适生地区10~15年即可成材,属速生丰产树种,又是良好的绿化树种。

2.调查方法

结合全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了解各林业单位经营区域内檫木林生长情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调查员采集的标本和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分进行实地详细调查、采样,参阅有关文献对病虫种类进行鉴定分析。

3.调查结果

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分析,无论是檫木纯林还是混交林,幼林林分质量差异不大,但中龄林的林分质量相差很甚大,纯林平均高9~12m,胸径12~16cm,心材腐朽株率达40%以上;杉檫混交林中檫木平均高9~14m,胸径22~28cm,心材腐朽株率在5%以下[1]。

3.1 主要病害:

溃疡病,檫树溃疡病是一种由于强光照射树干并灼伤树皮而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该病在我县比较常见,多发生在阳向山坡地形,因日灼而引起的溃疡病,同时引起大茎点菌(Macrophoma spp.)等弱寄生菌及木材腐朽菌的侵入,引发檫树干腐病,使输导组织更加遭受破坏,从而严重影响檫树的正常生长发育,以致树势逐年衰弱,受害重的植株,生长明显下降,并逐渐停止生长,导致檫树虽成林但难以成材,或终至枝叶凋枯而死。

3.2 主要虫害:

绿尾大蚕蛾(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本地区1年2代,第1代5-6月为害盛期,往往食尽整个林分的檫树叶,第2代7月下旬再度为害,从而导致檫树枯死[3]。2013年7月在蔡家桥林场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时发现乔亭工区38号小班杉檫木混交林的檫树因多次遭受绿尾大蚕蛾的为害而大面积枯死。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本地区1年1代,7月初为害严重,7月下旬即下树在灌丛上结茧化蛹,茧呈网状卵形,9月上旬开始羽化,以卵越冬。大发生时,林木叶片大量被子食,虽然可以萌发新叶,但树势衰弱。檫木纯林因叶片大量被食,虽然可萌发新叶,但树势衰弱,又因叶片稀疏,受7~8月夏日高温影响,树干表皮受阳光灼伤引发溃疡病,其他病菌侵入引发檫木干腐病,心材腐朽,严重影响材质,造成经济损失。杉檫混交林中的檫木虽然遭受受银杏大蚕蛾为害,但由于杉木的庇荫作用,树干不易受阳光灼伤,故一般不会发生干腐病[1]。

白轮蚧(Aulacaspis sassafris Chen),仅在2010年发现于蔡家桥林场南山工区绵川洞林区杉木和檫树混交林的林缘单株檫树上,经清除后未再发现有该虫为害。经查阅有关文献,该害虫喜群集,1年3代,以二龄若虫和雄蛹在嫩桃上越冬,3月下旬雌若虫发育成虫,4-5月产卵,6月上旬孵化盛期,第二代7月下旬为孵化盛期,第三代10月孵化盛期[2]。

一点蝙蝠蛾(grape tree borer;Phassus sinifer sinensis Moore),属普通害虫,该虫食性杂,以蛀食树干为主,同时还危害光皮桦、无患子等软阔树种,枫香等硬阔树种及针叶树种未见为害。在本地区1年1代,5月下旬在虫包内的蛀孔口化蛹,蛹期为15―20天,6月中旬至7月上旬,蛹羽化成虫,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均有幼虫孵化。幼虫前3龄期一般只在地表活动,取食枯叶或腐殖质,三龄后开始上树到主干上蛀孔、吐丝结虫包,11月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时幼虫在被害木蛀道内越冬。

黑翅土白蚁(Odototermes formosanus),在本地区广泛分布,主要为害檫树皮或从溃疡病伤口侵入木质部,使树体空心,木材利用率降低或无利用价值。

4.防治技术

4.1 营林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选择健康粗壮优良苗木造林,营造檫树纯林尽可能地选择阴向山坡,阳向山坡应营造针阔混交林,通过其他树种对檫树的庇荫作用防止发生溃疡病。抚育管理时要清除枯死病腐木,减少病菌的传播和侵入。营造混交林时合理配植,选择科学混交模式,尽可能地通过针叶树种来阻止害虫的迁徙,减少害虫食源,从而达到控制虫口密度预防害虫的大发生。

4.2 物理防治

剪除病虫枝,及时清除病虫木销毁,针对银杏大蚕蛾下树在灌丛上结茧的特性,在结茧化蛹期及时割灌除草,集中销毁。

4.3 化学防治

对发生溃疡病较轻的檫树,在溃疡部位涂刷多菌灵,预防其他病菌的侵入而引发干腐病。或在7月初采甲基托布津0.1%液涂刷或喷洒树干,对防治干腐病有一定的效果。

根据绿尾大蚕蛾和银杏大蚕蛾晚上下树,白天上树取食的生活习性,在檫树主干上涂刷触杀性杀虫剂,或在树干上捆扎涂有杀虫剂的药纸。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害虫上树前在林地内喷散化学药剂除治,但该方法通常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通常在紧急情况下才采用此方法,以达到短时间内控制虫口密度。

白蚁防治主要采用灭蚁灵诱杀,在受害檫树附近挖穴,填入一层芒萁(蕨草)或是甘蔗渣后撒上灭蚁灵,再盖一层芒萁或甘蔗渣,然后覆上一层浅土。采用浙江临安白蚁防治研究所研制的白蚁诱杀剂埋置于檫树基部,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一点蝙蝠蛾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除治,由于幼虫蛀道基本是从上往下延伸,所以摘除虫包后可直接将溴青菊脂杀虫剂注入蛀孔,可以直接毒杀幼虫。

4.4 生物防治

4.4.1 生物药剂防治

主要防治措施:5~6月,采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Bt)混合粉剂林间撒施,防治银杏大蚕蛾为害,或采用“放虎归山”法,将沾有白僵菌、Bt混合粉剂的虫体放回林间,让病菌自行传播除治害虫。

4.4.2 保护益鸟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旌德地区有许多益鸟存在,其中最常见的有灰喜鹊、大山雀、画眉鸟、乌椋鸟等,在檫树林中人工设置鸟箱招引益鸟可有效控制虫口密度,预防银杏大蚕蛾和绿尾大蚕蛾的大发生。

参考文献:

病虫害调查防治例2

近几年,临夏市委、市政府坚持“农业稳市”战略,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蔬菜主导产业培育力度,推动了全市蔬菜种植向集中连片、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蔬菜生产中重点围绕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有效地保障了我市蔬菜生产的健康发展。

1 基本情况

临夏市现有农村罕、南龙、折桥、城关四个乡镇,农业人口10.6万,耕地2 320 hm2,人均耕地0.022 hm2,人多地少,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自然情况属温凉偏干半湿润气候区,海拔1 750~2 200 m,年均气温7.10 ℃,年均太阳总辐射126.90千卡/cm2,年均日照时数2 567.80 h,全年0 ℃积温3 051.80 ℃,无霜期152 t,年降雨量501.70 mm。光热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条件好,适宜各种蔬菜生长。耕地中95.20 %的地为自流灌溉,水资源丰富,化肥,农药,地膜及农业机械使用水平比较高。

2 主要蔬菜种植和病虫害发生情况

2011年临夏市蔬菜种植面积860 hm2,产量84 900 t。其中,露地蔬菜513 hm2(复种266 km2)主要种植蔬菜品种有大白菜、绿萝卜、韭菜、番瓜、番茄、黄瓜、茄子、芹菜、油白菜等,占蔬菜总面积的61.80 %。日光温室89.50 hm2,占蔬菜总面积的10.40 %。塑料拱棚238 hm2,占蔬菜总面积的27.80%。冬季的日光温室生产以番茄、番瓜、辣椒、茄子、食用菌、芹菜为主。其中:番茄种植面积133hm2,病虫害发生面积300hm2;辣椒种植面积33.3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20hm2;茄子种植面积53.3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33.30hm2;黄瓜种植面积46.7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33.30hm2;番瓜种植面积66.7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40hm2;豇豆、架豆等豆类种植13.3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6.67hm2。韭菜种植面积66.7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33.30hm2;绿萝卜种植面积126.7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40hm2;大白菜种植面积12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20hm2;甘蓝种植面积33.3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6.67hm2;芹菜种植面积4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20hm2。蘑菇种植面积20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66.70hm2;马铃薯种植面积8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33.30hm2。

3 主要蔬菜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用药情况

番茄: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蚜虫、白粉虱、斑潜蝇。使用的农药有杜邦克露、杀毒矾、代森锰锌、啶酰菌胺、普力克、百菌清、吡虫啉、阿维菌素。

辣椒: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疫病、病毒病、蚜虫、白粉虱。使用的农药有杜邦克露、杀毒矾、代森锰锌、病毒A、吡虫啉、阿维菌素。

茄子: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疫病、花腐病、果腐病、黄萎病、蚜虫、白粉虱。使用的主要农药有速克灵、农用链霉素、霜脲锰锌、杜邦克露、嘧霉胺、疫丙威烟剂。

黄瓜: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白粉病、角斑病、白粉虱、蚜虫、潜叶蝇。使用的主要农药有普力克、唏酰吗啉、丙环唑、农用链霉素王铜、氧化亚铜、吡虫啉、阿维菌素。

番瓜: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白粉虱、蚜虫、潜叶蝇。使用的主要农药有病毒A、乙酰吗啉胍、啶酰菌胺嘧、丙环唑、多硫悬浮剂、吡虫啉、阿维菌素。

豇豆、架豆: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锈病、蚜虫、红蜘蛛、白粉虱、潜叶蝇。使用的主要农药有丙环唑、吡虫啉、阿维菌素、克螨特。

韭菜: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是地下害虫、韭蛆。使用的主要农药有辛硫磷。

芹菜: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黑星病、潜叶蝇。使用的主要农药有速克灵、甲基托布津、阿维菌素。

甘蓝: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菜蛾,使用的主要农药有绿影、溴氰菊酯。

大白菜: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软腐病。使用的主要农药有72 %农用链霉素。

绿萝卜: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地下害虫。使用的农药有辛硫磷。

蘑菇: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黄菇病、蚜虫、菇蝇。使用的主要农药有蚜虱毙烟剂、克霉灵、菇丰宝。

马铃薯: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使用的主要农药有代森锰锌。

4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近年来.农药新品种、新剂型大量增加,为有效防治病虫草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广大种植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用药混乱,不科学的现象,导致了农药利用率下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因此,如何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农药在生产过程中的投放量,成为农药使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1 重视化学农药的使用,轻视综合防治技术 大多数种植户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只注意喷洒农药治病、灭虫,不注意运用农业、生态、物理等综防措施,不注意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适应性。

4.2 种植户对病虫害传播途径了解掌握不够 大多数种植户不注意、或极少注意封闭温室。由于各温室之间的操作人员经常地相互串走,随便进入对方温室,给病菌、害虫的传播提供了方便、提供了传播媒体。结果是一室得病后,在整个基地传播,无一温室能够幸免。

4.3 轮作倒茬等农业防治措施运用不够 不少种植户不实行轮作,多年来只栽培一种作物,每年换茬时又不注意实行高温焖棚,铲除温室内病株残体,造成多种病菌、害虫在室内长期孳生发展,特别是根结线虫的大量发展,给温室的病虫害防治增加了困难、增加了用工、提高了成本。

4.4 用药不科学,不规范,防治效果不好,影响作物品质 部分种植户用药时不讲科学,不问病虫害种类,不管药品性质,几种农药胡乱混配,并随意提高使用浓度。这种做法不但不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反而对作物本身产生了药害,造成了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甲拌磷(3911)、甲基异柳磷、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杀虫脒、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二是适时用药。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一旦发病,防治的最佳时期应掌握在发生初期,此期用药事半功倍,防治效果好。施药应避开中午高温时间、大风及阴雨天气。

三是对症下药。市场上销售的农药品种繁多,应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选购适销对路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的规定浓度进行施药,做到有的放矢,药到病除。

四是轮换交替使用农药。必须轮换、交替使用两种以上不同品种的农药,从而提高防效。

五是正确施药方法。阴雪天气不用喷雾法,可选用喷粉、熏蒸法进行防治。防治白粉病,喷雾时叶背、叶面充分接触药液;防治白粉虱,应在早晚湿度大时进行;防治蓟马,应选择在早晚光线弱时喷药;防治蚜虫,应重点喷施蔬菜的嫩叶和叶背。

病虫害调查防治例3

调查园在万荣县高村乡王亚示范园内,果园面积1.1 hm2,南北行向,树龄为5年。管理水平较高,全园种植白三叶、毛叶苕子等;6月中旬滴灌浇水1次;全年施药5次,分别在3月27日花芽萌动时、4月30日花后、5月19日疏果前、6月1日套袋前、7月16日进行。

2 调查园病虫害发生情况

2.1 病害

腐烂病:春季发生较重,夏季轻,3月上旬发病株率为17.3%,4月上旬平均发病株率为74%。

轮纹病:3月底4月初开始发病,6月开始侵染。借风雨传播,由皮孔侵入,潜入期约2周。当年形成分生孢子器,病菌在幼果期侵染果实,但发病多在果实着色期,越近成熟期发病越重,采收后20 d内仍有发病。

褐斑病:发生特点是重-轻-重,出现两个高峰。调查表明,7月上旬发病,平均病叶率为6.2%,最高16%,为发病高峰期;8月中旬发病,平均病叶率为0.4%;10月上旬平均病叶率为7.2%,为第2个高峰期。分析原因:7月上旬降雨44.5mm,6个降雨日,加速了病菌侵染传播为害;8月中旬降雨有利于病菌侵染;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和后期防治的不到位,造成后期发病重,个别植株内膛落叶率达50%~70%。

斑点落叶病:6月上旬始见病斑,7月中、下旬达高峰期,平均病叶率达9.2%。

白粉病:4月下旬开始发病,平均病叶率为8.6%;以后随着温度的上升,发生程度逐渐加重;7月下旬达到高峰期,平均发病率为35.6%,最高达63%。

2.2 虫害

黄蚜:4月9日调查发现个别梢有蚜;6月上旬达高峰期,有蚜梢率为20.8%;7月上旬第2次高峰期,有蚜梢率21.4%。

金纹细蛾:5月上旬开始为害,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害盛期,平均虫叶率3.6%。

苹小卷叶蛾:4月上旬越冬代幼虫开始为害,比历年推迟10 d左右,比去年提前3~5 d。4月下旬达为害高峰期,平均为害梢率5.4%,最高达10%。6月上旬始见一代幼虫,轻度发生,以后一代、二代幼虫世代重叠,三代、四代幼虫重叠发生,出现2次高峰,8月下旬为害梢率为1.6%,9月上旬为害梢率为3.2%。

红蜘蛛:6中旬始见为害,发生期比去年提前;7月中旬为害盛期,百叶有螨137.6头,最高达433头。

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在5月下旬后开始出土,出土率为8.6%,出土盛期在6月中下旬,出土率为14.3%。出土后多在树冠下荫蔽处做夏茧并化蛹。越冬代成虫羽化后,经1~3 d产卵,绝大多数卵产在果实茸毛较多的萼洼处。初孵幼虫先在果面上爬行几十分钟到数小时之久,选择适当部位,咬破果皮,然后蛀入果中,第1代幼虫在果实中历期为22~29 d。第1代成虫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出现,盛期在8月中下旬。

病虫害调查防治例4

孟泰公园位于立山区中心,占地面积约为0.648km2。孟泰公园绿化植物种类丰富,栽植面积广,现有植物按大类分约有乔木37 种,灌木19种,园内草坪约45850m2。近年来,随着孟泰公园绿化及景点改造繁多,加之气候变化,致使孟泰公园内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频繁发生。自2005~2012年,对孟泰公园病虫害发生、发展、为害状况,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记录和整理,并结合实际,采用综合防治方法使病虫害得到控制。

1 孟泰公园植物虫害调查结果及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对孟泰公园内各种植物上为害的昆虫进行了观察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昆虫种类、主要为害植物、为害期、高发期、危害程度等。

1.1 天幕毛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又名顶针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通过近几年的调查,主要发生在园内杨树、杏树、京桃等树种。在孟泰公园,天幕毛虫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幼虫出孵壳开始为害。初孵幼虫夜间群栖在卵块附近的小枝上取食嫩芽幼叶,并在枝杈处吐丝结网,随生长渐下移至粗枝上结网巢。1~4龄幼虫白天群栖巢上,夜间出来取食叶片,5龄幼虫离开网幕分散到全树暴食叶片,严重时全树叶片吃光,容易暴发成灾,即在5月中下旬是天幕毛虫的为害盛期,每年的5月都要做好对天幕毛虫的及时观察、及时防治。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老熟后于叶间杂草丛中结茧化蛹。7月为成虫盛发期,成虫羽化。卵先发育成幼虫,其幼虫在卵壳内滞育迁夏和越冬。

结合天幕毛虫的生活习性,孟泰公园采用了人工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在冬剪时,剪掉小枝上的卵块,集中烧毁。春季,及时捕杀在幼虫分散以前的网幕。在5月中下旬天幕毛虫幼虫期,即天幕毛虫高发期,利用药剂防治的方法,常用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对杨树、柳树、杏树、京桃等树种进行喷洒药剂。

1.2 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及习性

又名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严重为害林木的食叶性害虫,由于其食性杂、危害大、繁殖快、易传播,被列为世界性检疫对象,在我园主要为害垂榆、杨树、柳树、京桃等园林绿化树木。

美国白蛾在孟泰公园1年发生2代,以蛹结茧,在老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和表土内越冬。第2年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6月上旬是幼虫网幕始见期,6月中旬~7月下旬是第1代幼虫为害盛期,第2代成虫7月下旬开始出现,8月下旬~9月初是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由于美国白蛾繁殖快、易传播的特点,在防治美国白蛾上,在孟泰公园对虫性加强了监测,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过程中,重点检查了园内杨树、柳树、京桃、垂榆等树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幼虫危害,及时防治。充分利用美国白蛾幼虫在4龄前群居于网幕内取食活动的特性,结合监测调查,进行剪网幕的人工防治方法,及时进行清除病虫枝,销毁网幕。对4龄前幼虫使用灭幼脲Ⅲ号5000倍液喷洒防治。另外,在高发期时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

2 孟泰公园植物病害调查

对公园内各种植物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记录病害种类、病原种类、寄主名称、病害程度、发生时期等。

在孟泰公园草坪锈病主要为害草坪草叶片、叶鞘,严重时也侵染茎杆和穗部,造成叶片枯黄甚至枯死,草坪变稀疏,严重影响草坪景观。

孟泰公园在防治草坪锈病方面,遵循“预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根据病害发生规律,抓住其薄弱环节和防治的关键时期,将病害控制在造成为害之前。在草坪生长期特别是锈病高发期内,孟泰公园每天注意对草坪的观察,争取早发现、早防治,将病害控制在萌芽状态。此外,及时修剪草坪,保证草坪通风透光,也可剪去一些病组织,降低了草坪湿度,并进行科学施肥、浇水,提高草坪草的抗病性。7~9月份是孟泰公园草坪锈病易发生季节,尽量减少灌溉次数,雨季及时排涝。药剂防治是防治草坪锈病的最有效措施,2012年大面积发生草坪锈病,采用了向叶面喷洒25%粉锈宁800~1000倍液,使草坪锈病得到了很有效地控制。

通过这次调查在以后的公园病虫害预防及防治工作中,继续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加强园林绿化病虫害治理的防治工作,使病虫害治理工作逐步完善,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病虫害调查防治例5

abstractth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cynanchum bungei decne in gap plantation bas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4 diseases and 4 insect pests existing in cynanchum bungei decne.it pointed out that agricultural physical,biological and chemical control were effective 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 of cynanchum bungei decne,which would be beneficial in green pro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ynanchum bungei decne.

key wordscynanchum bungei decne;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integrated control;gap plantation base

泰山白首乌为萝藦科植物戟叶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的干燥块根,主产于山东省,是一种传统、著名的抗衰老中药,与紫草、黄精、四叶参并称为“泰山四大名药”,能益肝养血、固精补肾、强筋健骨、乌须黑发。近年来试验及临床还发现该药具有抗恶性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且有显著的降血脂、抗氧化功能[1,2],且无毒,无副作用,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1],尤其在泰、沂山区是家喻户晓的滋补良药,逐渐成为山区旅游的珍贵商品之一。然而由于人们滥采滥挖致使该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各大山区已难觅其踪迹。为挽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珍贵植物资源,近年来进行了野生驯养研究,但病虫害问题是人工种植白首乌的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白首乌的人工种植,更无法达到规范种植和绿色有机种植。

目前,建立优质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和实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中药gap种植中,无公害防治技术既是生产绿色中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3]。现就泰山白首乌gap基地病虫害种类调查及综合防治探讨如下。

1叶点霉斑病

1.1来源

叶点霉由phyllosticta scrophulariae sacc.引起,属腔孢纲球腔菌目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锥瓶形,深褐色,有孔口,分生孢子卵圆形,单孢。

1.2主要症状

叶表面生成深褐色、暗紫色圆形病斑,严重者最终出现叶片穿孔,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于夏秋季多雨时期。

1.3综合防治

一是加强栽培管理。改善通风条件,雨季做好排水工作;多施腐熟有机肥,注意n、p、k的平衡施用,避免高氮肥,培养健壮植株,增强抗病能力,及时收集病叶,集中烧毁。二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160波尔多液;也可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也可二者混用)。喷药适宜时期为发病前夕或初期,用药间隔时间因病害程度及气候条件而定,强风过后,更应注意喷药保护,发现虫害及时防除,以减少伤口,防止病害发生。

2根腐病

2.1来源

由镰孢霉属的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和腐皮镰孢(f.solani(mart.)sacc)侵染根部所致。一般7月以后开始发生,7~9月高温高湿期发病较重。

2.2主要症状

根茎及块根变黑褐色腐烂。

2.3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及时拔除病株根,烧毁,并以石灰消毒病穴;雨后及时排水,常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低洼地宜起垄或高畦栽培;忌连作。二是药剂防治。50%多菌灵1 000倍浇灌,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种子消毒。播种前,可用种子重量0.3%退菌特或种子重量0.1%的粉锈宁拌种,或用80%的402抗菌剂乳油2 000倍液浸种5h;苗床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1.5g/m2撒于地表翻入土中,收效良好,且可兼治猝倒病、立枯病。

3根结线虫病

3.1来源

由异皮科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侵染根部引起。一般在土温25 ℃左右,含水分40%左右,砂壤土且天气干旱少雨时,易发线虫病。

3.2主要症状

主根、侧根和须根上生成大小不等的瘤状虫瘿,侧根和须根最易受害。重病株根瘤极多,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叶萎黄,剖视瘤内部可见许多椭圆形虫卵或白色小梨状物(雌线虫)。

3.3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深耕改土,把耕作层线虫翻入土壤深层;实行水旱轮作;或利用高温杀死线虫,即在夏季5~7月铺盖塑膜膜压实,使土壤5~10cm处地温上升至40~60℃,保持10~15d。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轮作。二是药剂防治。用3%米乐尔22.5~30.0kg/hm2,加细土750kg/hm2,穴施或沟施,该药剂不影响植株生长;或用90%敌百虫22.5 kg/hm2,加细土750kg/hm,穴施或沟施。进行种前预防,收获前不用此法。在切除病根或拔除病株后,在病穴处撒上石灰粉,覆土压实,防止蔓延。也可用低毒杀菌剂多氧霉素或抗霉菌100~150mg/kg药液在植株发病初期灌根防治。

4蚜虫

4.1来源

主要为黄蚜(aphis nerii boyerde fonscolombe)。

4.2主要症状

成蚜和若蚜在叶背面、嫩茎和幼果上吸食汁液,使叶片、嫩茎卷缩,幼果变形。幼苗受害后生长停滞,甚至萎蔫枯死。

4.3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残株、杂草,以减少虫源。二是药剂防治。使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600~900kg/hm2喷雾。该药剂对蚜虫天敌瓢虫、草蛉、蚜茧蜂等无害,对传粉昆虫蜜蜂亦较为安全,是综合防治中较为理想的方法。也可用烟草水(1∶30~40)喷撒防治。三是生物防治。释放天敌七星瓢虫等。四是物理防治。采用黄色胶粘板诱捕法。

5红蜘蛛

5.1来源

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红蜘蛛,又名棉红蜘蛛(tetranychus letarius l.),分布广泛,食性杂,可为害包括泰山白首乌在内的110多种植物。

5.2主要症状

虫体很小,不到 1mm,圆形或卵圆形,桔黄色或红褐色,由于体小不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其为害时,往往受害已是比较重。该虫以口器刺入叶片内吮吸汁液,使叶绿素受到破坏,叶片呈现灰黄点或斑块,叶片桔黄、脱落,甚至落光。

5.3综合防治

一是人工防治。在越冬卵孵化前刮树皮并集中烧毁,刮皮后在树干涂白(石灰水)杀死大部分越冬卵。二是农业防治。根据红蜘蛛越冬卵孵化规律和孵化后首先在杂草上取食繁殖的习性,早春进行翻地,清除地面杂草,保持越冬卵孵化期间田间没有杂草,使红蜘蛛因找不到食物而死亡。三是生物防治。红蜘蛛的种类很多,据调查,主要有中华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类等,其中尤以中华草蛉种群数量较多,对红蜘蛛的捕食量较大,保护和增加天敌数量可增强其对红蜘蛛种群的控制作用。四是化学防治。应用1.8%齐螨素乳油6 000~8 000倍液等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6红脊长蝽

6.1来源

半翅目长蝽科(tropidothorax elegans distant),别名黑斑红长蝽。

6.2主要症状

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嫩茎、嫩瓜、嫩叶上刺吸汁液,刺吸处呈褐色斑点,严重时导致枯萎。

6.3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冬耕和清理地面植物残体,消灭部分越冬成虫,同时注意及时人工摘除卵块。二是药剂防治。用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局部喷雾即可。三是人工诱捕。利用信息素气味人工诱捕,然后集中杀灭[4]。

7蓝金花虫

7.1来源

鞘翅目肖叶甲科中华萝藦叶甲(chrysochus chinensis baly)每年都会发生,严重时可造成绝产,是泰山白首乌种植中最严重的病虫害,即使种植的地块中没有虫源(虫卵、幼虫或成虫),也会很快有野外分散的成虫在种植区聚集产卵,造成第2年虫灾泛滥,药物控制很难达到效果。

7.2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冬耕并清理地面植物残体,种植区内不做堆肥。二是药剂防治。用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局部喷雾(成虫),2 000倍液漫灌(地下幼虫)即可。三是网棚防治。采用塑料大棚框架,用尼龙网取代塑料膜即可,白首乌种植有攀援支架,支架处最低保持在2.4m左右。这是目前防治金花虫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新发明的一种泰山白首乌有机种植实用专利技术(已申报国家专利)[5]。

8泰山白首乌果实黑点病

泰山白首乌果实黑点病(coelomycetes sp.nov.)是一种新发现的腔孢纲真菌,属于国内外首次发现的真菌新种[6],该菌发生于泰山白首乌果实上,果近成熟时出现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呈圆形,位于表皮下方埋生,无空口;分生孢子更短,分生孢子卵形,无色,外壁光滑,内含油滴状物。观察表明,该菌致病性很弱,一般在结果中、后期才开始出现,但并不影响其正常结子和种子的成熟。因为该真菌也属于内生真菌,有关该真菌的作用和新发现的意义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中药的质量优劣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加入wto之后,人们对中药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绿色无污染中药将得到人们的推崇,而要得到绿色中药,首先必须做好中药gap种植基地建设。在泰山白首乌种植实践中得出以下结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一旦疫情发生,首先应考虑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其次考虑化学药剂防治。把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同时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从而得到绿色有机的泰山白首乌药材。

9参考文献

[1]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徐凌川.泰山白首乌化学成分与药理现代研究述评[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93-1895.

[3] 徐良,黄泰康.中药无公害栽培加工与转基因工程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病虫害调查防治例6

abstractth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cynanchum bungei decne in gap plantation bas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4 diseases and 4 insect pests existing in cynanchum bungei decne.it pointed out that agricultural physical,biological and chemical control were effective 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 of cynanchum bungei decne,which would be beneficial in green pro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ynanchum bungei decne.

key wordscynanchum bungei decne;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integrated control;gap plantation base

泰山白首乌为萝?科植物戟叶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的干燥块根,主产于山东省,是一种传统、著名的抗衰老中药,与紫草、黄精、四叶参并称为“泰山四大名药”,能益肝养血、固精补肾、强筋健骨、乌须黑发。近年来试验及临床还发现该药具有抗恶性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且有显著的降血脂、抗氧化功能[1,2],且无毒,无副作用,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1],尤其在泰、沂山区是家喻户晓的滋补良药,逐渐成为山区旅游的珍贵商品之一。然而由于人们滥采滥挖致使该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各大山区已难觅其踪迹。为挽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珍贵植物资源,近年来进行了野生驯养研究,但病虫害问题是人工种植白首乌的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白首乌的人工种植,更无法达到规范种植和绿色有机种植。

目前,建立优质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和实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中药gap种植中,无公害防治技术既是生产绿色中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3]。现就泰山白首乌gap基地病虫害种类调查及综合防治探讨如下。

1叶点霉斑病

1.1来源

叶点霉由phyllosticta scrophulariae sacc.引起,属腔孢纲球腔菌目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锥瓶形,深褐色,有孔口,分生孢子卵圆形,单孢。

1.2主要症状

叶表面生成深褐色、暗紫色圆形病斑,严重者最终出现叶片穿孔,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于夏秋季多雨时期。

1.3综合防治

一是加强栽培管理。改善通风条件,雨季做好排水工作;多施腐熟有机肥,注意n、p、k的平衡施用,避免高氮肥,培养健壮植株,增强抗病能力,及时收集病叶,集中烧毁。二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160波尔多液;也可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也可二者混用)。喷药适宜时期为发病前夕或初期,用药间隔时间因病害程度及气候条件而定,强风过后,更应注意喷药保护,发现虫害及时防除,以减少伤口,防止病害发生。

2根腐病

2.1来源

由镰孢霉属的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和腐皮镰孢(f.solani(mart.)sacc)侵染根部所致。一般7月以后开始发生,7~9月高温高湿期发病较重。

2.2主要症状

根茎及块根变黑褐色腐烂。

2.3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及时拔除病株根,烧毁,并以石灰消毒病穴;雨后及时排水,常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低洼地宜起垄或高畦栽培;忌连作。二是药剂防治。50%多菌灵1 000倍浇灌,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种子消毒。播种前,可用种子重量0.3%退菌特或种子重量0.1%的粉锈宁拌种,或用80%的402抗菌剂乳油2 000倍液浸种5h;苗床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1.5g/m2撒于地表翻入土中,收效良好,且可兼治猝倒病、立枯病。

3根结线虫病

3.1来源

由异皮科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侵染根部引起。一般在土温25 ℃左右,含水分40%左右,砂壤土且天气干旱少雨时,易发线虫病。

3.2主要症状

主根、侧根和须根上生成大小不等的瘤状虫瘿,侧根和须根最易受害。重病株根瘤极多,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叶萎黄,剖视瘤内部可见许多椭圆形虫卵或白色小梨状物(雌线虫)。

3.3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深耕改土,把耕作层线虫翻入土壤深层;实行水旱轮作;或利用高温杀死线虫,即在夏季5~7月铺盖塑膜膜压实,使土壤5~10cm处地温上升至40~60℃,保持10~15d。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轮作。二是药剂防治。用3%米乐尔22.5~30.0kg/hm2,加细土750kg/hm2,穴施或沟施,该药剂不影响植株生长;或用90%敌百虫22.5 kg/hm2,加细土750kg/hm,穴施或沟施。进行种前预防,收获前不用此法。在切除病根或拔除病株后,在病穴处撒上石灰粉,覆土压实,防止蔓延。也可用低毒杀菌剂多氧霉素或抗霉菌100~150mg/kg药液在植株发病初期灌根防治。

4蚜虫

4.1来源

主要为黄蚜(aphis nerii boyerde fonscolombe)。

4.2主要症状

成蚜和若蚜在叶背面、嫩茎和幼果上吸食汁液,使叶片、嫩茎卷缩,幼果变形。幼苗受害后生长停滞,甚至萎蔫枯死。

4.3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残株、杂草,以减少虫源。二是药剂防治。使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600~900kg/hm2喷雾。该药剂对蚜虫天敌瓢虫、草蛉、蚜茧蜂等无害,对传粉昆虫蜜蜂亦较为安全,是综合防治中较为理想的方法。也可用烟草水(1∶30~40)喷撒防治。三是生物防治。释放天敌七星瓢虫等。四是物理防治。采用黄色胶粘板诱捕法。

5红蜘蛛

5.1来源

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红蜘蛛,又名棉红蜘蛛(tetranychus letarius l.),分布广泛,食性杂,可为害包括泰山白首乌在内的110多种植物。

5.2主要症状

虫体很小,不到 1mm,圆形或卵圆形,桔黄色或红褐色,由于体小不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其为害时,往往受害已是比较重。该虫以口器刺入叶片内吮吸汁液,使叶绿素受到破坏,叶片呈现灰黄点或斑块,叶片桔黄、脱落,甚至落光。

5.3综合防治

一是人工防治。在越冬卵孵化前刮树皮并集中烧毁,刮皮后在树干涂白(石灰水)杀死大部分越冬卵。二是农业防治。根据红蜘蛛越冬卵孵化规律和孵化后首先在杂草上取食繁殖的习性,早春进行翻地,清除地面杂草,保持越冬卵孵化期间田间没有杂草,使红蜘蛛因找不到食物而死亡。三是生物防治。红蜘蛛的种类很多,据调查,主要有中华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类等,其中尤以中华草蛉种群数量较多,对红蜘蛛的捕食量较大,保护和增加天敌数量可增强其对红蜘蛛种群的控制作用。四是化学防治。应用1.8%齐螨素乳油6 000~8 000倍液等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6红脊长蝽

6.1来源

半翅目长蝽科(tropidothorax elegans distant),别名黑斑红长蝽。

6.2主要症状

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嫩茎、嫩瓜、嫩叶上刺吸汁液,刺吸处呈褐色斑点,严重时导致枯萎。

6.3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冬耕和清理地面植物残体,消灭部分越冬成虫,同时注意及时人工摘除卵块。二是药剂防治。用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局部喷雾即可。三是人工诱捕。利用信息素气味人工诱捕,然后集中杀灭[4]。

7蓝金花虫

7.1来源

鞘翅目肖叶甲科中华萝?叶甲(chrysochus chinensis baly)每年都会发生,严重时可造成绝产,是泰山白首乌种植中最严重的病虫害,即使种植的地块中没有虫源(虫卵、幼虫或成虫),也会很快有野外分散的成虫在种植区聚集产卵,造成第2年虫灾泛滥,药物控制很难达到效果。

7.2综合防治

一是农业防治。冬耕并清理地面植物残体,种植区内不做堆肥。二是药剂防治。用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局部喷雾(成虫),2 000倍液漫灌(地下幼虫)即可。三是网棚防治。采用塑料大棚框架,用尼龙网取代塑料膜即可,白首乌种植有攀援支架,支架处最低保持在2.4m左右。这是目前防治金花虫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新发明的一种泰山白首乌有机种植实用专利技术(已申报国家专利)[5]。

8泰山白首乌果实黑点病

泰山白首乌果实黑点病(coelomycetes sp.nov.)是一种新发现的腔孢纲真菌,属于国内外首次发现的真菌新种[6],该菌发生于泰山白首乌果实上,果近成熟时出现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呈圆形,位于表皮下方埋生,无空口;分生孢子更短,分生孢子卵形,无色,外壁光滑,内含油滴状物。观察表明,该菌致病性很弱,一般在结果中、后期才开始出现,但并不影响其正常结子和种子的成熟。因为该真菌也属于内生真菌,有关该真菌的作用和新发现的意义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中药的质量优劣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加入wto之后,人们对中药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绿色无污染中药将得到人们的推崇,而要得到绿色中药,首先必须做好中药gap种植基地建设。在泰山白首乌种植实践中得出以下结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一旦疫情发生,首先应考虑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其次考虑化学药剂防治。把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同时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从而得到绿色有机的泰山白首乌药材。

9参考文献

[1]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徐凌川.泰山白首乌化学成分与药理现代研究述评[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93-1895.

[3] 徐良,黄泰康.中药无公害栽培加工与转基因工程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病虫害调查防治例7

大棚作为政府移民扶贫项目之一,九十年代在万州区消然兴起,现在由仅万州区农业局建和农业局指导建大棚至少有600个以上,大棚内小气候湿度较高,可提早蔬菜上市,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大棚高湿和相对春夏仍较低温的环境,为苗期病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苗期病害严重威胁育苗生产。通过对42个大棚田间调查,室内病原培养,选取农民对蔬菜上使用的8种杀菌剂进行抑菌试验,为大棚蔬菜育苗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98年12月底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大棚面积、棚龄、育苗种类、大棚内外环境,病害发生情况,防治情况,调查辣椒、茄子苗床,采用五点取样,每点100株,分别计算辣椒、茄子的平均病株率。

1.2 供试培养基及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

1.2.1 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蔗糖15g,琼脂17g,水1000ml。

1.2.2 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分别采集菌核软腐(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clib.)de Baey,立枯(Rlizoctonia sclani kuhn),灰霉(Botrytis cinerea Pers.)病害新鲜标本,分离纯化,其中立枯和菌核软腐病菌在20℃恒温培养,灰霉7-10℃常温培养。

1.3 供试药剂及浓度

1.3.1 供试药剂:根据调查用药情况,在市场上选购8种药剂,均为可湿性粉剂,日本产50%速克灵,安徽阜阳产杀菌大王,湖南汀研访华团产苗床消毒剂,日本产75%百菌清,哈尔滨天霸化工产90%灰霉灵,河南蔬菜瓜类推广协会产90%猝倒立枯灵,川化工产50%多菌灵,四川国光50%代森锰锌。

1.3.2 供试浓度:根据大家指导浓度,灰霉灵600x,猝倒立枯灵1000x,杀菌大王750x,速克灵1000x,多菌灵700x,苗床消毒剂400x,代森锰锌350x,百菌清1000x。

1.4 试验方法抑菌圈测定方法

用打孔器将分析用滤纸制成5mm的滤纸片,放入各种药液充分浸润,并在分析用滤纸上自然风干,风干后放在平板培养基上,在平板培养基中心接种直径5mm菌种,温度10-14℃常温培养,5d后观察测量各药剂的抑菌圈直径。

2.结果分析

2.1 田间调查结果

2.1.1 调查发现,大棚面积在0.2-0.5亩之间,42个大棚有39个为当年新建棚,育苗种类主要有茄子、辣椒、生菜、黄瓜、芹菜、莴笋等,大棚选择在北风向阳处,但大棚四周排水沟浅,排湿差,大棚内箱面不高,湿度大,雾滴多。

2.1.2 调查情况,蔬菜苗期以立枯、菌核软腐、灰霉为主,其中立枯主要为害茎基部,菌核软腐为害茎中上部分叶片,引起死苗率高,灰霉主要为害叶片,移载后,随气温升高,湿度降低,症状将逐渐消除,三种病害多为混合发生,以病棚率83.3%,辣椒发病株率立枯38.0%,菌核软腐30%,灰霉21.3%,茄病株率立枯41.0%,菌核软腐35.5%,灰霉12.0%,病害在田间呈地均匀分布。

2.1.3 用药情况,蔬菜站、农技站、供销社推荐用药有灰霉灵、猝倒立枯灵、百菌清、速克灵、多菌灵、苗床消毒剂,农户实际常用药有灰霉灵、多菌灵、猝倒立枯灵,用药时间多在发病后喷雾防治,有12个大棚撒草木杰防治。

2.2 不同药剂对立枯病菌生长抑制作用(见表Ⅰ表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药剂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苗床消毒剂,多菌灵对菌丝抑制作用最强,猝倒立枯灵、灰霉灵、速克灵有较强抑制作用,代森锰锌、杀菌大王、百菌清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差。

2.3 不同药剂对菌核软现菌生长抑制作用(见表Ⅲ表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药剂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苗床消毒剂对菌丝抑制作用最强,多菌灵、速克灵、灰霉灵、猝倒立枯灵次之,其它药剂效果较差。

3.讨论

(1)大棚相对低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是立枯、菌核软腐和灰霉发病的主要原因,从新建大棚情况看,应加深排水沟,提高厢面,降低湿度,减少雾滴。

病虫害调查防治例8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39-01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都匀毛尖茶,是都匀市的主要经济作物,现有茶园面积1.49万hm2,可采茶园逾0.63万hm2。由于茶叶种植面积大,近年来有害生物呈加重发生态势。摸清其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特点,开展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十分必要。为有效控制茶园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危害,提高茶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水平,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促进都匀市茶叶生产健康发展,笔者于2010―2013年在贵州省都匀市对茶园有害生物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概况

调查地点设在贵州省都匀市毛尖镇茶叶种植区,调查总面积10 hm2。调查时间为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

1.2 调查方法

1.2.1 病虫调查方法。在茶叶生长期间每隔10~15 d调查1次,采取对根际和根际土壤取样调查及干、枝、叶、花上收集的方法进行普查,采集的病虫害标本带回实验室鉴定,调查过程中观察记载病虫危害茶叶植株部位及危害症状。同时,在茶叶种植园内安装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每10 d调查1次,对诱集昆虫带回实验室鉴定。

1.2.2 杂草调查方法。采用唐洪元等[1]提出的五级目测法进行,调查时记载杂草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

1.2.3 害鼠调查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工具为木板鼠夹,花生仁作诱饵,对捕获的鼠类进行种类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生病虫主要种类

通过在贵州省都匀市毛尖镇茶叶种植区调查,在茶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19种,其中,病害有7种,即茶白星病、茶饼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叶斑病、茶白绢病等;主要害虫有12种,即茶小绿叶蝉、茶蓟马、茶蚜、黑粉刺虱、茶毛虫、云尺蠖、油桐尺蠖、小白尺蠖、茶蓑蛾、大蓑蛾、小地老虎、铜绿金龟子等。

2.2 发生杂草主要种类

茶园发生主要杂草种类有马唐、狗尾草、蟋蟀草、狗牙根、辣蓼、白茅、棒头草、看麦粮、早熟禾、繁缕、莎草、马兰、毛茛、野塘蒿、刺儿菜、黄花蒿、通泉草、车前草、蟋蟀草、马齿笕等20余种,占杂草发生量的90%以上。

2.3 发生害鼠主要种类

茶园发生害鼠主要种类有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4种,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总鼠数的80%以上,捕获率在3%~8%。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茶园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为重点,抓住防治关键时期,选择生物农药,适时采用化学防治的防治策略。

3.1 农业防治

在春茶萌芽前及时进行修剪,清除田间病虫枝叶,及时进行人工除草,清洁田园,施足底肥。在茶青采摘的季节,及时进行采摘茶青,增产增效,创造一个利于茶叶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生态环境,从而减轻茶叶病虫的发生和危害。

3.2 物理防治

杀虫灯诱杀害虫的一种高科技绿色无公害杀虫技术,具有无环境污染,对人、畜安全、使用方便、诱杀效果显著等优点。因此,在茶园应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控虫技术和黄板诱杀害虫技术,可大大减少田间害虫危害。太阳能杀虫灯按照每3.3 hm2茶园安装1盏进行诱杀害虫;黄板按照茶园悬挂25 cm×20 cm黄板375块/hm2为宜。茶园除草可以通过物理除草、覆膜等办法对杂草进行抑制。

3.3 化学防治

要加强病虫鼠害监测,搞好病虫鼠害调查,掌握病虫鼠害发生动态,抓住防治关键时期开展防治病虫鼠害工作。在病虫防治时,禁止使用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对天敌杀伤力较强的农药,推广使用阿维菌素、吡虫啉、苏云金杆菌等高效、低毒、低残毒的生物农药,严格把握施药剂量及鲜叶采摘安全间隔期。茶园除草应该选择在冬季休茶时,对土壤进行处理杀死草籽,减少杂草,可选用草甘膦、克芜踪等除草剂,除草效果可达90%左右。鼠害防治推广使用毒饵站灭鼠技术[3],选择使用高效、低毒、无二次中毒的抗凝血杀鼠剂,如溴敌隆、溴鼠灵等,可有效地控制鼠类的发生危害[4]。

4 参考文献

[1] 唐洪元,王学鹗.上海郊区农田主要杂草生长发育研究(Ⅱ)[J].杂草学报,1989,3(4):14-19.

病虫害调查防治例9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国林业安全中一项重大工程,森林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之大、范围之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林业部门和相关林业安全研究专家重视的问题,如何有效、快速地降低森林病虫害,最大程度地减少林业损失,已成为各省市林业部门的共识[1]。笔者通过对河南省三门峡市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的研究,总结出防治森林病虫害的相关经验,以为林业地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近年来,随着生态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与各级林业部门的科学防治和统筹安全是密不可分的。森林病虫害覆盖率降低、无虫害面积大幅度的增加,生态科技和生物科技在防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些都是我国在防治森林林业灾害方面取得的成绩[2]。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防治工作中,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和活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科技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现有的办法还不多,与国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经验上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工作,就必须加强国际间合作,推广防治经验。

2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2.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是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准则,预防是关键,治理是手段[3]。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生物平衡,三门峡市制定了合理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相应的病虫害防治的应急预案,通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除虫和预防相结合、防治与营造生态林相结合的原则,获得了很好的效果。2009年三门峡市共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5 753.33 hm2,挽回各类经济损失逾亿元。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针,三门峡市林业部门加强了对其区域内的林业安全体系的监测。该市所有林区分片分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针对不同林区的特点,政府还进行了指导性的区分和政策引导工作,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对该区的森林治理工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结合三门峡市的防治经验可以看出,只有加强政府组织,群众参与,做到群防群治,分清治理重点,划清防治和治理的责任区域,才能保证林业安全,更好地将预防和治理结合起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之路,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消除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持久、长期的工作,其政策性强、工作面大,还涉及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林业部门行为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求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走群防群治的道路。

2.2突出防治重点,做好定点、定时监测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点是加强实时监测、实地监测[4]。结合三门峡市的防治策略,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市林业部门切实做到了重点布控、分布实施、科学监测3项工作。为了切实加强森林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三门峡市及时组织实施疫情监测调查,全市所有林区设立监测点,对松林和旅游林区虫害进行了全面普查和取样分析,同时各级林业部门加强对三门峡市各旅游景点的常年定点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定点林业监测员在监测中发现林木枯死的情况时,应立即取样送上级林业科技部门检验,发现重大的危险性病害后,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组织的调查培训,并立即对全区松林进行危险性病虫害普查。根据松树危险性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危险性病虫的监测普查工作,实行定点监测、定期巡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彻底除治。同时,结合全市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形势,三门峡市林业部门定期举行林业专家进行会商,调整和优化防治方案,通过汇总全市不同监测区域的统计数据,确定防治的区域重点和措施。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把握科学的防治和监测重点,全区森林病虫害覆盖率逐年大幅地下降,有效防治林面积上升,林业生态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科学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除了正确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外,还要充分把握防治重点,掌握生物病虫害防治规律,才能充分解决防治中的各类难题,做好林业安全工作。

2.3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切实做好检疫检查工作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由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密度大,工作要求高,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客观上都对资金和技术提出了要求[5-6]。在深入了解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三门峡市通过不断研究,总结出先进的除治、预防手段,这些宝贵的经验正是基于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有效整合,科技手段的运用提升了预治水平和成效。三门峡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大对防治体系的投入和防治科技的引进,采取国际先进的防治灭虫措施。2006年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引进飞机进行大片林区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资金和科技稳步投入的基础上,林木的检疫检查工作也是防治重点,三门峡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对其辖区范围内所有的松林进行严格封锁,规定不准调运。为了杜绝危险性病虫害人为传入,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检查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发现问题或可疑问题应及时处理和上报。同时,各级林业部门认真贯彻林业检疫检查条例,加强定期的林木检查,检疫人员到义务植树基地开展造林苗木检疫与复检,截至2009年,全市共检疫、复检苗木20余万株。检疫检查工作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首要环节,三门峡市林业部门对此十分重视,除了落实林区检疫检查各项方针和举措,还致力于加强全市森防检疫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检疫防范能力。坚持措施得力、政策指导相结合的方针,三门峡市的检疫检查工作取得了进步,良好的检疫检查系统确保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阶段性成功。

3参考文献

[1] 武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J].科技资讯,2007(25):145.

[2] 连永喆.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34):202.

[3] 张淑萍,才奇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8):164.

病虫害调查防治例10

(二)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涉及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预防、控制各方面的工作。

(三)本预案所称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斜纹夜蛾、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蝗虫、田鼠,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豚草等危险性植物检疫对象应急防治预案另行制订)对粮油、茶叶、中药材、瓜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农业生物灾害。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县级重大灾情:

1、水稻重大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和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趋势为大发生,成灾(指造成产量损失30%以上,以下同)面积达到辖区水稻播种面积的25%以上;

2、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斜纹夜蛾、茶叶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成灾面积达到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25%、且达5000亩以上;

3、蝗虫:飞蝗连片发生面积达500亩以上;土蝗每平方米大于20头发生面积达1万亩以上;

4、农田鼠害:春季鼠密度达到15%以上,或秋季鼠密度达到25%以上,发生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级重大灾情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民政局、工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本辖区内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的应急防治及相关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县农业局相关科站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提出应急工作计划;负责掌握全省特别是邻近县市农业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信息,做好病虫鼠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做好信息报送、传递等工作。

(三)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应急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分工及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县府办牵头,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人参加。

主要职责:检查督促各成员单位对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新闻宣传报道,维护社会稳定;督查防控处置经费、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

2、灾情调查组:县农业局牵头,各乡镇政府配合。

主要职责:调查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组开展灾情调查,确定致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3、灾害防控组:县农业局牵头,卫生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灾情监测和灾情划定,组织力量及时开展防控,督促防治技术与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做好防控物资运输,提出生产补救措施,做好灾区社会治安维护;发生鼠害时,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

4、物资保障组:县财政局牵头,由县民政局、农业局、交通局等组成。

主要职责:筹措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经费;协调监管防控物资调运、发放和处置经费的使用;负责对受灾后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济。

三、应急响应

(一)灾情报告

各乡镇政府要按照病虫鼠测报规范确定人员负责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报工作,当监测发现重大病虫鼠害有大发生趋势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派出技术人员到有关乡镇田间进行初步调查,3天内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核实,确定为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的,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农业部门报告。

(二)预案启动

县农作物病虫鼠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宣布预案启动。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下列程序开展工作:

1、灾情调查:在灾区进行灾情调查,认真分析农作物苗情、病虫鼠害发生情况,结合病虫鼠害发生规律、流行学、当地地理、作物布局、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灾情发生的原因。对可能引起病虫鼠灾害的各项因子,包括病虫鼠害源、传播及流行的媒介和途径等进行跟踪调查。

2、划定灾情发生区域

根据农作物灾情发生的程度和危害情况,按照防治侧重点和措施的不同,将发生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监控防治区。

⑴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以灾区为主的大发生区、菌源区和流行蔓延区。

⑵一般防治区:以发生灾害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作物、地理、气象等条件分析确定的病虫鼠害将要大发生的区域。

⑶监控防治区:可能要偏重发生的区域和偶发区。

3、开展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提高治理工作成效。针对不同的病虫鼠害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⑴在重点防治区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切断病虫流行的传播途径,对菌虫源区和流行蔓延区实施全面化学防治,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施药技术、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时间,遏制病虫鼠害暴发流行;

⑵在一般防治区采取可持续控害技术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应急措施;

⑶在防治监控区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⑷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确定的其它应急防治措施。

4、生产自救:农业部门要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生产自救措施,事发地乡镇政府要根据技术补救措施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有关部门及时调拨生产自救所需物资,新闻单位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向全县开展宣传。

(三)善后处理:

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发生后,乡镇政府应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工作,对发生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户,上报民政部门,给予相应救助。

(四)应急结束

整个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办公室提出结束应急的报告,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四、应急保障

(一)技术保障

县农业局负责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检定预测、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并进行防治技术培训。建立农业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后原因分析和提出相关防控措施。

(二)人员保障

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确保精干力量,积极参加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植保技术干部队伍,完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体系,强化植物保护专业技术的组织基础。

(三)物资保障

建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物质储备的重点是:用于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所需的农药、杀虫灯、大中型机动喷雾设备、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四)资金保障

县财政要确保灾害防控物资及灾情调查等应急防治所需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