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2 10:16:44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例1

另外,大会也成为兽医、厂商和经销商交流的极佳平台。国内外众多商家参展,展示其宠物医院设备、手术器械、宠物药品、生物制品、保健品、宠物食品、处方粮、检测试纸及试剂等。大会活动区的各个展位人头攒动、络绎不绝。每天的抽奖活动更是热闹非凡。

大会举办的“商贸高峰论坛”活动,为厂商和经销商提供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介绍产品,分享经验,提出生产与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如何繁荣中国宠物行业的发展。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例2

张克家认为,开发兽医中药,首先要对中药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对于中药,人们往往很容易形成过褒或过贬两种偏见。

认识误区之一是中药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不会产生抗药性。其实,很多中药不仅有毒,而且毒性很大(如砒霜、马钱子、巴豆),有的中药甚至还有促癌致癌作用。试验还表明,大多数中药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因此,中药比西药毒副作用小只是相对而言,不能绝对地说中药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

误区之二是中药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客观地讲,我国的天然中药资源的种类是相当丰富的,但其可供采挖的产量却十分有限。过量乃至掠夺性采挖,导致中药的天然资源发生枯竭。有些地区由于乱采滥挖药材,造成了植被破坏和土地沙化。张克家介绍,由于中药的天然资源越来越匮乏,许多品种又不易实行人工生产,中药材的价格除少数品种外普遍上涨,不少中药的价格已超过西药,故中药便宜的说法也已成为历史。

误区之三是炒作“中药热”。有些媒体往往因个别外国人士夸奖中医药而炒作“中药热”。时至今日,国际“中药热”尚未真正出现,只不过在亚洲、欧美少数人以及海外华人当中有一定的影响和市场而已。目前,植物药在国际医药市场上所占份额还不足2%。国外有些人对中药感兴趣,主要是想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然后进行人工合成或半合成;对中药直接用于人或动物并不感兴趣,甚至持怀疑态度。

兽医中药的辅助作用

“西医是在严谨的现代西方科学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精确的实验建立起来的,其先进性毋庸置疑。相对西医,中医虽然经验丰富,但其理论原始、抽象、保守,诊断方法落后。在现代医学大背景下,中医、中药在治病中只起到辅助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张克家教授对记者这样谈到。

于是,中医的辅助角色决定其在保护动物健康的过程中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像禽流感这样的群发病,西医、西药可以用疫苗、宰杀、掩埋、消毒、隔离等方式迅速解决,若还按照中医、中药对病禽进行调理,不利于迅速控制疫情。”

不过,即便中医药处于辅助作用,它还在许多畜牧生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兽医中药可以作为添加剂加入畜禽饲料中,对预防某些动物疾病、改善动物胃肠功能和代谢、增加畜产品产量和质量方面发挥作用。”

寻求中药与动物的最佳耦合

张克家认为,传统中药大多数情况下是几味药甚至几十味药配合在一起应用。每一种中药(主要是植物药)都含有100种左右的化学成分,是一个天然组合化学库。中药的多种化学成分作用于动物体,往往会产生多元组合效应。因此,组合效应是兽医中药的主要优势和特色所在。在这方面,中医和兽医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可令人为难的是,在兽医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宜用中药解决。这就需要在不同种类动物和中药之间找到一个最佳耦合点。这个过程十分复杂、漫长。张克家说,这首先要了解中药的主要作用原理,以便与兽医实践的需要耦合。其次,要考虑不同种类动物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看什么样的中药适合于它。传统兽医中药所遵循的运用法则,主要移植或借鉴于人医,有一部分是在以马为主要治疗对象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另外用于治疗牛、猪等家畜的经验也有一些。而用于治疗其他动物,可供遵循的法则就很少。近年来,中药已越来越多地用于鸡及其它禽类,并已用于犬、猫、鱼甚至虫类,如蜜蜂、家蚕等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但中药用于这些动物的机理及法则并不很成熟,需要不断地探索它们之间的最佳耦合。

提高科技含量是关键

中药在我国土生土长,中国人对中药几千年的应用经验可谓独树一帜、无人能比。不过在我国中药总体水平领先的状况下,固有理论的原始、粗糙也让其在局部出现落后的情况,导致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现代科技的支撑。

据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数十年前便利用现代科技提炼出精制中药,这样的精制药大大提高了兽医中药的利用率,而我国仅近几年才开始利用这些技术。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例3

中图分类号:S85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1-0056-01

随着科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畜牧兽医学也获得极大的发展和进步,畜牧兽医学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和突破,使得其自身的水平也迈向了更高的层次。而在医学模拟检验、防止人畜共患病,以及检疫等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研究分析了传统与现代两种畜牧兽医的含义,并通过过去和未来以及进补法等两个方面,对其存在的区别做了详细的阐述。

1 传统畜牧兽医与现代畜牧兽医概述

1.1 传统畜牧兽医

传统的兽医实际上是指老中医,而中国古代人民总结出来的与家畜疾病斗争的经验,则称之为传统的兽医学。这种兽医学的指导思想为道教领域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其理论支持为辨证论法以及整体观念[1]。在中国,传统兽医的历史非常悠久,且其作用和意义也非常深远。

1.2 现代畜牧兽医

现代畜牧兽医,其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传统畜牧兽医,主要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先进的医疗器械与仪器,以西药为主要药物来治疗家畜疾病的活动。现代畜牧兽医,不仅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进行严格的把关,同时还能为人们带来干净、安全的生活,从而达到提高动物卫生状况以及生活标准的目的[2]。从饮食事故的源头进行遏制,并为人们的日常饮食提供健康的、安全的肉制品,这样不仅能促使人们的饮食产生极大的变化,同时还能让人们获得更多健康安全的食品。

2 畜牧兽医的主要职责

对于畜牧兽医的主要职责,全世界公认的为:维护动物健康、保护公共卫生与生态卫生、人畜共患病防治、检测动植物等食用性物质,以及构建人类疾病库等。畜牧兽医的服务水平对于人们的饮食安全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对于人们的精神文明以及身体健康等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畜牧产品还是确保安全对外贸易的关键。所以各个国家以及人民等,对于畜牧兽医的工作以及教育都非常重视。

3 传统畜牧兽医与现代畜牧兽医的区别

3.1 进补法分析两者的区别

在传统畜牧业中,一般将进补法称之为以药补虚法,即通过喂食动物一些具有较高营养的饲料,而动物通过对这些营养饲料的消化吸收,已达到消除自身不良状况的目的。这种进补法的方式,通常是将动物饲料与某些药物混匀在一起,这样就能对家畜体内缺乏的物质进行良好的补充,且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达到扶弱补虚的目的,同时家畜也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相对来说具备一定的人性化,且家畜在摄入这种带有药物的饲料之后,不仅能够有效的治疗不良疾病,同时还能快速的恢复元气[3]。

对于现代畜牧兽医,则主要是结合家畜体内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对家畜的机体采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调理。这种兽医补法能够促使家畜机体的异常状态逐渐转变成正常的生理状态。在现代畜牧兽医中,进补法的方式主要有2种,一是输液法进补,二是注射法进补。但是偶尔也可以采用饲料混合药物的方法进补。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家畜快速的恢复自己的体质体能以及生理机能等,同时还能有效的辅助家畜进行疾病治疗。因此从进补法来看,现代畜牧兽医是在传统畜牧兽医的前提下逐渐发展的一种综合治疗法。

3.2 从过去与未来分析两者的区别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就是农耕畜牧。而在农业组成中,畜牧业又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在中国,传统畜牧兽医的历史非常悠久,畜牧兽医学的起源,可以直接追溯到驯化野生动物为家畜的时期。畜牧兽医学形成一套完整体系的时期为封建社会中期,而在宋朝以及元朝,这方面的理论又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和创新[4]。但在之后的一段时期,畜牧兽医则逐渐走向了衰落。一直到新中国建国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畜牧兽医相关事业才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而由于中国的畜牧兽医起点相对较低,且面临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因而目前国内的高级畜牧人才还非常的缺乏,还不能真正达到国家建设的需求。

4 小结

当前,随着养殖业的飞速发展,畜禽疫病频发对畜牧兽医的用药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即希望达到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未来大环境发展的背景下,畜牧兽医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将传统畜牧兽医与现代畜牧兽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促进两者的和谐、共同发展,同时还能促使未来的畜牧兽医行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馨忆.传统畜牧兽医与现代畜牧兽医的区别[J].科技展望,2016(5):280.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例4

[中图分类号] S8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211-01

畜牧行业在近些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养殖动物的种类增多,数量提高。动物的疾病类型也因此大幅度提升,这对于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兽医人员要面临更大的工作量与更为复杂的工作内容。在动物医疗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形之下,兽医人员在进行动物诊疗工作之时面临更多的困难,提出兽医诊疗水平已经成为了畜牧行业发展的必然之举。鉴于我国兽医诊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对策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因此,本文以兽医诊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为题是有一定社会现实价值的。

一、兽医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兽医诊疗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其对于动物的疾病治疗与疫情控制都有正面作用。但是,在兽医诊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1.兽医诊疗的设备落后

在城市或者较为发达的地区,会有兽医诊疗的专业机构,这些机构有自己的医疗场所与专业的医疗设备。可是,对于我国一些落后的基层地区来说,兽医诊疗人员是没有专业的医疗场所的,更没有进行机构开设的条件与资金,只是依靠自己的药箱与简单的设备解决区域范围内的兽医诊疗活动。一般来说,这些基层的兽医诊疗人员的设备十分简单,听诊器、体温计、注身器与输液器,对于动物疾病的判断,只是依靠自己的个人经验与传统的方法,其疾病的诊疗率低下,对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2.兽医诊疗内容复杂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饮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数量与品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的动物养殖人员开始扩充动物养殖的种类,不断增加新的动物品种,这就使得一些不常见的动物正在成为兽医诊疗人员的诊疗对象,他们面对的动物疾病种类也在不断增多。这对于我国兽医的诊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3.兽医诊疗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

对于基层地区的兽医诊疗人员来说,动物诊疗只是他们的副业,家庭生活的经济主要来源不在于此。另外,兽医诊疗人员的更新较慢,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兽医诊疗人员的年龄明显偏大,受到传统动物诊疗经验的影响,没有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动力,因为缺少先进的动物诊疗知识,其对于动物病情的判断就缺少一定的科学性。比如说,动物出现水肿症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营养问题所致,也可能是动物的心脏、肝脏与肾脏出现机能问题所引起的。在缺乏动物诊疗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兽医只能对其进行更简单与明显的病理分析,对于用药也无从下手。

4.兽医交流不足

在交流与讨论中,兽医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诊疗知识与诊疗经验,促进自身动物诊疗水平的提高。但是,因为思想的限制,为了保证自己的竞争力,许多兽医不愿意将自己的动物诊疗经验与他人的交流,对于下一代的动物诊疗学习者也有一定的保留。这就使得一些地区的兽医水平整体得不到提高,兽医人员不能进行标准的动物诊疗行为。

二、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对策分析

1.加大动物诊疗设备的投资

动物诊疗相关部门,特别是基层地区的上级动物诊疗部门与政府,应当重视起动物诊疗水平的提高工作,加大资金投入,为基层动物诊疗机构提供先进的动物诊疗设备,改变现有兽医诊疗设备水平。使基层的兽医诊疗人员可以利用较为先进的仪器与设备对动物的疾病进行准确的判断与治疗,促进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2.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个合格的兽医必须具备进行动物诊疗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我国兽医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势在必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是构成兽医人员专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兽医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兽医专业素质的培训,帮助其建立起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其终生学习的理念,使其在日常工作当中可以不断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与动物动物诊疗经验,预防动物疫情的发生,及时解决动物疾病。

3.优化兽医传统思想

许多兽医认为将自己的动物诊疗经验传授或者分享给他人,会使自己的动物诊疗业务减少,会损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种想法是非常狭隘的。因此,动物诊疗部门应当加大对正确思想的宣传,使兽医能够了解到自己进行诊疗方法与经验分享时的重大意义,加强与同行业专业人员的讨论,可以使正确的动物诊疗经验得以传播,不正确的动物诊疗方法得到纠正。其次,在专业知识的交流与讨论中,兽医还可以吸取他人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分享与获得是成正比的。加强正确思想的宣传,使兽医摒弃传统的思想,提高兽医队伍的整体诊疗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兽医诊疗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保障性作用。作为一个畜牧业大国,一定要重视兽医诊疗行业的发展。本文对兽医诊疗,特别是基层的兽医诊疗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法。希望我国的动物诊疗相关部门认识到兽医诊疗的作用,加强对兽医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庆福.加强兽医诊疗管理 为畜牧业发展服务[J].民营科技.2007(07)

[2]张雪梅;张冬梅.动物防疫与猪产品安全生产[J].山东畜牧兽医.2009(03)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例5

中兽医学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1]。千百年来,中兽医学为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中兽医学不仅对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医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现代兽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兽医工作者防控动物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2-3]。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兽医学存在着理论抽象、内容繁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突出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如何提高和改进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效果,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兽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核心问题。

1 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观念落后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中兽医学课程的讲授和学习过程中根深蒂固,授课过程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习也只注重课堂讲授的内容,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而脱离了临床的应用与实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兴趣的培养。

1.2 教学内容繁杂、抽象

中兽医学内容繁多,主要包括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为主的基础理论,以及病因、四诊、防治法则、中药、方剂等多个内容。且其中诸如阴阳五行等内容语言晦涩、抽象难懂,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而同时由于近年来课程学时数的不断缩减,现有的课时亦不能满足对全部教学内容的讲授工作。如何精炼教学内容,授课语言通俗易懂,是摆在中兽医学课程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

1.3 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中兽医学的教学虽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但限于该课程的特殊性质,课程相关的直观教学资料相对较少,如标本、照片、录像、动画、模型等,多数课件的制作仍以文字为主,相关知识与理论的阐述仍停留在文字描述阶段,缺少直观教学资料,极大地影响了授课效果,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另外,课堂讲授也多以老师灌输、学生听讲记录为主,课堂氛围死板,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

2 中兽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更新教育观念

为了满足现代兽医人才的需求,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兽医人才培养目标,在中兽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结合对学生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改善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力求使学生在了解一定的中兽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中兽医传统的疾病诊疗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以后的实践生产中运用中兽医相关知识诊断和治疗一些常见的畜禽疾病。

2.2 优化教学内容

2.2.1 删繁就简,精炼教学内容

在目前各门课程学时数普遍缩减的大环境下,仍旧一味的强调增加课程学时是不现实的。为了缓解教学内容过多与学时不足之间的矛盾,精简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是唯一解决途径。首先紧紧围绕中兽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两个基本特点,着重讲解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如阴阳五行、脏腑学说等,尤其是脏腑学说,让同学从中医角度了解和认识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着重讲解病因学说、辨证方法、中药及方剂的基本功能和临床应用等,让学生理解如何从中兽医学角度去诊断临床常见畜禽疾病,并合理选择用药。而对内容抽象,难于理解的经络学说、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做适当的简要介绍,同时可适当让同学了解一些兽用中药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2.2.2 重点突出,强调现代研究成果

由于中兽医学的知识内容主要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诊断和治疗畜禽疾病的经验总结,而缺少现代科学的验证,这也是近年来中医学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经过现代科学验证的一些理论知识要重点强调,比如中药十八反的内容中,哪些是现代研究证实的,哪些又是经过实验研究后证明是古人对药物功能的误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兽医学的现代研究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改进教学方法

2.3.1 对比式教学法的应用

对比式教学法主要指与西兽医学对比教学法。中兽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兽医学,与西兽医学相比虽然在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均有所差异,在方法论上也有很大区别,但在个别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存在相似之处。由于中兽医学课程普遍被安排在高年级讲授,对学生而言西兽医学的理论和观点已经先入为主,此时能找到中兽医学和西兽医学理论相似的切入点,对比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心的功能时,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可以推动血液在脉道内正常运行,以营养全身。而西兽医学认为心的主要功能是泵血,把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为各个组织器官提供营养和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心功能的理解和认知,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2.3.2 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是授课工作的主体,作为任课教师,如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比如在讲授经络学说内容时,根据学生普遍爱好武侠小说和电影的特点,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先让学生探讨一下关于经络腧穴的基本认识,比如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等,然后再从中医角度讲述其具体功能,让学生结合小说中的内容体会任督二脉的具体作用。学生对此普遍反应较好,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使授课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总之,中兽医学课程内容多,范围广,难于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压力均比较大,想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中兽医学的教学现状一定会得到积极地改善。

【参考文献】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例6

近年来兽医工作形势总体良好,重大动物疫情持续稳定,动物卫生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屠宰职能交接逐步到位,兽医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这些成绩是全体兽医工作者共同努力取得的。特别是在动物疫情形势严峻、动物卫生监管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积极发挥作用,为完成部党组提出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工作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科学把握新时期兽医工作的新形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客观分析当前我国兽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更好顺应形势变化,谋划下一步工作。

从国内形势看。动物疫病防治目标任务有了新转变。201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我国动物疫病防治从“有效控制”向“净化消灭”转变的目标任务。《规划》实施至今已有3年,我们在动物疫病防治上不断探索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政策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一个时期,仍然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有中国特色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紧紧围绕《规划》目标任务抓好贯彻落实。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上升到全新高度。动物源性食品是人类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居民食品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这对我们兽医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兽医工作要怎么做,才能解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才能有效解决三聚氰胺、瘦肉精、抗生素等一系列问题,重振国人对中国动物产品安全的信心,值得我们每个兽医工作者深思。

深化改革一系列措施带来了新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路,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重头戏。对我们兽医工作而言,如何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值得认真思考。兽医管理部门要适应这些新变化,发挥好监管作用,妥善解决资格审查、市场准入、审批后监管、事中和事后监管等问题,兽医技术部门要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用市场的力量合力推进兽医事业。兽医工作新常态产生的新影响。

当前兽医工作常态是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如何实现疫病向“净化消灭”质的转变,需要我们寻求新的思路和方向。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计划,为国内产品“走出去”、国外产品“请进来”、民族畜牧业的保护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从兽医新常态的转变到支持服务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兽医工作必须跟上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步伐,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从国际形势来看。自贸区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20个,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6月17日,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我国自贸区“朋友圈”再次扩容。自贸区的建设在提供更多贸易和投资机会、增加消费者实际利益的同时,对我国农产品也带来诸多影响,特别是我们的动物产品面临着自贸区双边认可的压力。

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的新变化,世贸协定保护到期,保护性措施逐步消除,动物疫病对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制约更加突出,这给我们兽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标准规则变化带来了新压力。当前,全球兽医工作定位发生深刻变化,正在向以动物、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的现代兽医阶段过渡,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制定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动物卫生标准和规则也随之发生转变,这些都对我们兽医工作带来新的影响,需要我国不断提升与国际兽医规则相协调的动物卫生保护能力和水平。如2014年5月,我国经过多方努力,用了十余年时间,获得OIE“疯牛病风险可忽略”认证。

之所以要努力争取这个认证,是因为只有我们达到风险可忽略控制水平,才能在牛及其制品国际贸易上有话语权,才能提升国人对中国牛肉的信心,这对保障中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疫病防控目标全球同步化带来了新思路。当前,我国动物疫病形势仍处于复杂阶段,呈现出一些老病复发、新病传入,内在病原变异、外来疫病威胁等新特点,特别是我国陆路边境线长,非口岸通道多,边民过境频繁,周边国家动物疫病复杂,时刻威胁着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时刻考验着我们这道防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区域内和全球动物疫病控制中,特别是单项病防治上要发挥作用,必须做到防控目标全球同步。

比如在全球性和区域性口蹄疫项目上,OIE确定的目标是全球消灭口蹄疫,中国要在区域内发挥引领作用,需要边行边试,探索建立从免疫无疫逐步向非免疫无疫过渡的模式,通过阶段目标的实现逐步达到最终消灭的目的。

二、扎实做好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和基础性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当前的兽医工作还有很多方面没有跟上形势任务变化。一是法律法规不适应。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建立法治社会。我们兽医工作所遵循的法律法规,包括《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以及现在正在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有些方面与当前深化改革的要求已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这其中哪些法律法规需要修改,需要修改哪些内容,都需要研究。二是体制机制不适应。《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至今已有十年。十年来,各省在构建兽医管理体制机制上花费了大量精力,但仍存在着防疫主体的重塑、市场在兽医工作中作用的发挥、防控策略与检疫机制的调整、基层兽医机构的激活等问题亟待破题。三是队伍能力不适应。这些年,有些省份基层队伍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来说,基层队伍能力仍然较弱。如相当大比例的乡村兽医和村级防疫员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乡镇兽医站人员多数未接受过专门的兽医专业教育;有的检疫员法律意识不强,对可能存在的职业风险点预估不足。四是治理理念不适应。兽医工作要实行良性治理需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政府管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非政府组织、企业、养殖者、消费者等要共同参与治理,并在其中发挥作用,从而建立起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动物卫生治理体系。

当前,对我们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两个系统来说,重中之重是要夯实队伍基础和基础性工作,因为它是兽医工作的根基。我在多个场合都强调过,一个国家的兽医水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执业兽医水平。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执业兽医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兽医水平,因为他们直接服务于基层诊疗。我们从2009年开展执业兽医资格准入考试试点,到现在全面实行执业兽医资格准入,就是要提高执业兽医人员素质。二是官方兽医水平。即政府兽医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撑机构,在国家兽医公共事务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效能。

三是兽医科学研究水平。即兽医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性研究水平。

上午,大家现场观摩了荣昌的兽医工作,其创新推动的基层“三项制度”很有特色。下面,我就如何加强基层队伍和基础性工作强调两点。

对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重点是重心下移、服务养殖者。对于县级疫控机构,要下大力气重点激活县级实验室活力。县级实验室如果搞不好,就不可能获得具有地理信息的流行病学数据。对于其功能定位,可以是采样、临床初筛、初步诊断,也可以做病理、血清学的工作。在当前血清学免疫效果评定的基础上,要逐步转向病原学工作,并为乡镇站疫病诊断提供技术支撑。

现阶段县级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不够,可以利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资源,通过合作协作,带动县级实验室工作。以口蹄疫防控消灭为例,我们需要掌握家畜免疫带毒的状况,我以前说过,所有的大型养殖场都要设非免疫的哨兵动物,通过哨兵动物和实验室检测,才能知道免疫情况下是否带毒,才能决定什么时候实行由免疫无疫到非免疫无疫。只有基层实验室发挥作用,形成实验室网络,才能为下一步消灭口蹄疫打下基础。

对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核心是机制创新、抓好监管。原来的检疫监管工作本来就千头万绪,这几年新增加的很多工作又都压在了这支队伍身上,如新增的屠宰监管职能任务十分繁重。因此,重点就是要减负,要梳理职能,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特别是要抓住关键职责。卫生监督机构的法定职责就是要依法做好监管执法工作,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现在和未来工作重点就是加强执法监管,对守法的加以保障,对违法的严格执法。

要创新工作机制,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能放给社会的放给社会,把能放给市场的放给市场,创新工作机制,利用科技手段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监管与执法。

三、努力开创疫控与监督工作新局面

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按照深化改革的要求和兽医工作特点,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要在深化改革中合理划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当前,国家已经明确了动物源性产品质量控制是地方政府负责制,但在动物疫病控制方面,我认为从管理角度来看,还要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比如《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对口蹄疫和禽流感的扑灭计划,要按照控制疫病的阶段性来组织和开展。当疫病流行控制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中央政府统一组织,疫控机构是国家扑灭计划的具体组织者。对于暂未列入扑灭计划的动物传染病,每个省的具体状况不一样,要发挥省级兽医机构作用,组建自己的专家组,形成一套自己的东西,根据自身情况解决自身特殊的问题。对于常规的动物疫病,应社会化力量去解决。政府可以组织,可以制定规则。因此,中央和地方事权要划分清楚。

二要把区域化管理作为控制疫病的一个手段。农业部兽医局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上做了深入的探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具体推动规模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当一个区域的所有养殖场实现了疫病净化,就可以在这个区域实行疫病区域化管理,因此,养殖场净化是根本。如果能把养殖场净化和安全用药结合起来,把综合防控和化学安全结合起来,就能真正创中国畜牧业品牌。

三要在兽医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手段在畜牧兽医方面应用较多,如电子出证、兽药二维码追溯等,我们兽医系统要学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当前,“互联网+”正在与兽医工作加快融合,希望各地用好信息化手段,在下一步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在这个大框架下,下一步我们要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法规调研,做好顶层设计。农业部兽医局正在牵头对《动物防疫法》进行评估,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开展修订工作,并启动了《兽医法》、《动物卫生法》和《兽医药品法》的立法调研工作。

希望各级疫控和监督机构积极配合、集思广益、凝聚智慧,特别是要摸清基层人员对当前法律法规的意见建议以及实际执行情况,找准法律法规衔接不到位、执行有偏差的关键点,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为立法、修法提供有力支撑,为未来兽医法律法规顶层设计提供依据。

二是强化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兽医队伍。在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各地要超前谋划,结合本地实际,研究疫控和监督机构队伍建设发展方向,推进新型兽医队伍建设。要重点开展县级疫控机构标准化建设,梳理县级疫控的工作任务、管理机制、保障机制等,进一步理清其功能定位。要把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作为着力点,推动乡级畜牧兽医站、村级兽医服务站点的建设,实现韩部长提出的“普遍健全乡镇或者区域动物防疫机构”的要求,保持基层队伍稳定;要把执业兽医队伍作为兽医服务体系的主要依托,大力推进执业兽医队伍建设,加快培育兽医社会化服务机构,引导基层兽医由兼业式向执业式发展;以明确官方兽医身份为基础,逐步研究和探索官方兽医管理体制和改革方向,稳步推进官方兽医资格制度建设,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的新型兽医队伍。

三是勇于探索创新,以点带面推动疫病净化。重点要探索疫病净化推动机制,从“种、场、区”三个层次入手,从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从有条件的县抓起,研究净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的模式,研究净化联动机制的建立,争取政策支持。同时,也希望像重庆这样,从有条件的养殖企业做起,搞好疫病净化,逐步扩大至区域。对于天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如已经成为免疫无疫区的海南,下一步可以试点非免疫无疫区;吉林、辽宁等地,在无疫区建设上要迈出实质性步伐。

四是加强疫控和监督两个系统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畜牧和兽医是一家,疫控和监督也是一家。兽医很多工作涉及部门多、环节多,理顺关系、加强合作更为重要。对内,疫控和监督不管是相互之间,还是与行政主管部门之间,要多沟通少推责,多协调少争权;对外,要打破内循环,争取其他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为兽医工作争取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基层疫控与监督部门,在当前执法手段不完备、疫病复杂的情况下,更要加强合作。疫控必须依靠严格的监督执法保障防控效果,监督必须依靠实验室检测实现科学、规范执法。因此要找准技术支撑和监督执法结合点,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五是强化新技术应用,提高兽医工作成效。新技术应用是破解基层人员少、工作量大等问题的重要手段。要从技术进步与应用推广的协同互动入手,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两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以实用性为核心加快技术创新、以信息化为载体加快管理创新,重点加快兽医应用技术、集成示范技术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特别要加快现场快速诊断等实际工作迫切需要的技术研发和“互联网+”在疫病防控、检疫监督等各领域、各环节的应用,推动兽医行业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

六是增强工作责任感,树立真抓实干新形象。兽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保障四个安全,根本目标是满足社会基本需求,因此来不得半点虚假。疫控与监督两系统的同志,特别是基层的同志,与企业、养殖户打交道多,代表着全国兽医的形象、更代表着政府的形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兽医服务;要牢记职责与使命,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持续不懈纠正“四风”问题,始终践行“三严三实”。

通过良好的职业形象、内在的专业素养和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来赢得社会尊重,树立疫控和监督队伍的良好形象,树立兽医行业的良好形象。

郑重启示

《兽医导刊》的广大读者:

最近有不法分子冒充本刊编辑部以发表文章为由骗取“版面费”,并且出具假冒的用稿通知。本刊在此郑重提醒广大读者,《兽医导刊(上)》未与任何公司合作,如需投稿请直接将稿件发送到本刊的投稿邮箱(sydk2007@263.net),由本刊编辑部进行审稿,如稿件符合本刊要求,将在三个月之内安排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用稿通知在定版(每月10日)后在中国执业兽医网(zgzysy.com),作者可登陆查询。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例7

养殖行业的大力发展,增加了国民与动物之间的接触,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动物疫病传播问题。近年来,我国动物疫病的病例逐渐增多,疫情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做好兽医防疫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1当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1.1机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之一表现为兽医防疫管理机构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机构内部人员职责不够清晰。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然后按照一定的流程和制度办事[1]。但是,就目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机构设置的情况来看,兽医防疫管理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编制性质以及单位的管辖范围等均存在混乱不清的情况,这给我国兽医防疫管理机构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问题,导致工作人员根本不清楚自己单位和岗位的定位,对自己的职责不甚清晰,最终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约了行政能力的发挥。

1.2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支持,但是从当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建立的详细情况来看,经费不足是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弊端,也是影响防疫进度和效果的重要问题。由于动物疫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特征,不少部门对于动物疫病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在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投入的经费较少,有时甚至会截留用于兽医防疫管理[2]。因此,整体上来说,兽医防疫管理的经费是严重不足的,而用于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建立的各项基础设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兽医防疫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较为落后,计算机设备等老化现象严重,其他经费也较往年更少,极大地制约了兽医防疫管理部门职能的发挥。

1.3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依靠技术支持体系的帮助。疫情监测体系是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重要技术支持体系,其通过对动物疫情的监测来达到预防和及时治理的作用。但是,就我国兽医防疫的疫情监测体系而言,财力的限制和地方主义的阻碍均导致了技术支持体系还有待完善[3]。目前我国兽医防疫的技术支持中偶尔会出现虚假疫情或者知情不报的情况,导致贻误最佳防治的时机。而不少地区也在发现紧急疫情时没有及时向上级报告,导致决策不及时或者决策错误,这些都对疫情的防治不利,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2兽医防疫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2.1改革兽医防疫管理制度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兽医防疫管理体制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革。目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如对兽医防疫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符合当代动物疫情防治的需求。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进行积极的制度改革,保证畜牧品种的安全和健康。此外,各地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各地制定的兽医防疫管理制度也应有所区别。要求各兽医防疫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建立科学的兽医防疫管理制度。

2.2加大兽医防疫管理的投入要做好兽医防疫管理工作,加强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建设,需要政府加大对兽医防疫管理的财力和物力的投入。首先,就财力的投入来说,政府要适当增加兽医防疫管理的经费投入。这部分经费需要用于兽医防疫的管理项目和实验项目,当然也需要对兽医防疫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进行适当的提高。兽医防疫管理项目投资是为了保证提高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提高人员薪资待遇则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作用[4]。其次,政府要加强对兽医防疫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增加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形式来提高兽医防疫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为兽医防疫管理制度建设和工作实施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3完善技术支持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能够及时发现疫情的发生,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或者治理。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如研究实验室、疫苗生产实验室等。实验室需要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实验室性质的不同进行分门别类,然后按照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合理的分配,加上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才算是真正完成[5]。当然,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同样需要考虑到实际问题,各地区养殖行业发展模式和环境等均存在差异,对其进行技术监测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结语

当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现状为机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因此,要加强兽医防疫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完善兽医防疫管理制度,加大兽医防疫管理的投入,并完善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洁.中国农村畜牧业发展策略与兽医防疫对策[J].中兽医学杂志,2015(11):124.

[2]陈明和.浅谈县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困境与创新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6-49.

[3]郑红娥,李小云,汪力斌.禽流感疫情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一项基于家禽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4-33.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例8

(一)兽医技术和防疫体系的发展是由经济社会技术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1、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兽医事业的发展

自春秋战国至新中国成立前,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并没有受到与种植业同等的重视。发展养殖业不是为了提供直接的肉食,而是首先满足战争和农业生产的需要。

《左传》上曰:“国之大家,唯祀与戎”,戎就打仗,而战争离不开马,所以在古代,养马的目的主要是用于战争。由于战争的需要,马的饲养受到重视,所以早期的兽医的职责,特别是宫廷兽医,主要任务是治疗马病。由此形成的兽医治疗对象以马病为主的局面,一直延续至晚清。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国力的衰退,养马业凋零,以马病治疗为主的传统兽医学才逐渐转变。

牛在古代,则主要用于耕种,因而牛的饲养也受到特别重视。古代兽医除了重视马的疾病治疗外,其次就是牛的疾病治疗,特别是民间兽医。猪的养殖在古代基本上难以与马和牛养殖相提并论,因此有关猪病的治疗并不受重视。直到清代,才开始出现关于猪疾病治疗的著述。

正是这种原因,古代家畜疾病防治技术发展中,马的疾病防治技术最为先进,牛则次之,猪最次。这种递次发展关系,与先满足战争需求,再满足生产需求,最后才满足生活需求的关系一致。这也反映出,古代兽医技术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技术的进步首先是满足政府的需求,其次才是满足百姓的日常需求。这还反映出另一个问题,即政府在疾病防治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方面,起决定性和主导作用。

在中国古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都是贫困的小农,无法形成对兽医需求较大的市场,也就难以养活专业的兽医,承担家畜疾病治疗任务的民间兽医一般是兼业者。在南方,由于养殖业不发达,兽医从业者多数是半农半医;而在北方,尽管兽医多开诊所,但其副业是安装蹄铁,所以依然是兼业。兼业行为必定会降低兽医的治疗水平,这也必定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

古代农村人口密集,小农家庭往往居住的空间较小,人畜共处,诸畜共处不易相互隔离,一旦其中某种家畜患病,极易感染另外的家畜。传染病一旦发生,在没有药物控制的情况下,只能采取隔离的办法防止其传染,而在人口密集的明清时期,传染病发生频繁,这与明清时期由于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导致中国人口迅速增加,既而社会人均资源迅速减少有关。

古代畜牧业的发展历程中,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原因限制了对大范围传染病的治疗和防御,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原因,扩大了传染病的传染范围,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染概率。

由于畜牧业不发达而处于副业地位,民间兽医也是兼业者,因而古代中兽医学人员的地位在社会上不受重视。在古代,尽管政府重视养马和养牛事业,但真正从事家畜保健的兽医,在社会上的地位比较低下,且颇受歧视。《列子・黄帝篇》说:“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又《列子・说符篇》说:“从马医而食,不以辱呼?乞儿曰:天下之辱,莫过于乞,乞犹不辱,岂辱马箕哉?”《后汉书・黄宪传》记载黄宪的父亲是牛医,他朋友的母亲训斥儿子说:“汝复从牛儿来耶?”又如《串雅・原序》说:(兽医)“人每贱薄之”,并谓兽医术为“诡异”之术。明代兽医的地位还相对较高,这与明代为了防止北京受蒙古族的威胁,重视养马,特别是推行民间必须养马,不管南方、北方是否适合于养马的政策有关。然而,到了清代,由于满族不允许民间养马,不像明代挑选“聪明子弟2至3人学习兽医”,反而在《大清律例》上明文规定,兽医属于“庶人”、“浅人”,其子弟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清代南方的民间兽医,主要治疗牛和猪的疾病,但地位低下。《猪经大全・序》明确地指出,当时社会上视兽医为“医方小道,故无人学兽医者久矣。”在这种背景下,兽医的地位一落千丈,受到歧视。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以提供优质食品为主要目的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很多地区畜牧业已经告别了家庭副业时代,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逐步形成专业化、区域化的商品化生产,这对兽医技术的发展、防疫体系的建设和运作,既是机遇,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在,有的地方畜牧业不发达,乡镇兽医站几个人都嫌多。而有的地方,畜牧业则很发达,如江苏省南通市的海安县,畜牧业增加值占整个农业增加值的62.9%,平均每个乡镇兽医站有20多人,仍不显多。这也产生一个启示,即乡镇兽医站的定编,应当根据产业发展的要求而定,不能一切刀。与此同时,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已成为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类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已由单纯的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正是两方面的因素,使得对兽医的需求越来越高,兽医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在国外,实行官方兽医制度,且官方兽医基本有博士学历。

2、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兽医事业的发展

古代兽医学是在人类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尽管兽医学与人类医学相比有其独特的地方,如对马跛行诊断、对母猪技术方面的独特之处,但是基本的原理是相同的,古代人医和兽医在治病时,处方基本相同,作为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学说相同,作为诊断手段的“望闻问切”也基本相同(只是问的对象不同,中医问患者本人,兽医则是问畜主),作为实施治疗的“辩证论治”基本相同,所用的药物、针灸方针也基本相同。总体而言,兽医技术的发展是随着人类医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传统兽医技术的发展,囿于当时科学技术整体发展水平。在古代,由于中国实用技术的发展相对领先,对于一些家畜的常规病,特别是马和牛的疾病,通过药物治疗,有一些有效的办法。但是,由于古代没有真正有效的防疫技术,基础生物学如生理学、病理学、细胞科学、解剖学、病毒学、免疫学等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对付传染病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都不具备,传统兽医学对于传染病基本上没有办法。因为传染病是由于可传染的病菌或者病毒引起的,对于病菌性传染病,药物有的有些疗效;而对于病毒性传染病,传统兽医几乎无能为力,只能任其为害。

中兽医对于传染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都是从调节机体的内环境,提高畜体的抗病能力上着手。当接触到传染病时,只能希望畜体自身能够产生免疫力后而自然痊愈。因此,到了中国近代,当实验兽医学技术无法自身产生时,消灭传染病就只能依靠移植西兽医及其生物制品。

当西方生物制品控制传染病技术被引进以后,特别是传染病免疫技术的进步,为控制危害家畜的烈性传染病提供了技术支撑,兽医事业进入了一个以预防为主的新阶段。

(二)政府必须承担起动物疫病防治的责任

动物传染病的负外部性,要求政府承担提供疫病防治这一公共服务的职能。

自古至今天,政府在疾病防治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方面,起决定性和主导作用。这一认识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被当时的学者提出。1939年,针对当时中国大地兽疫横行,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受害,顾谦吉在他的《中国的畜牧》一书中说:“兽疫的防治,是以政府的工作为原则的。”

如果政府不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近代政府就是因为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造成极大的损失,其教训应当吸取。在近代西方兽医技术传入以后,通过利用生物制品,许多原来无法可治的传染病可以得到遏制,改变了古代对传染病束手无策的局面。但是,当时的政府没有很好地履行其职责,具体表现在:

一是防疫机构不健全。近代的一些兽疫防治机构,不仅稀少,而且仅有的也都居于城市,设立的一些防疫站远不能覆盖可能发生传染病的区域。此外,防疫中急需的兽疫监测站、兽疫情报网都未能设立。(1)

二是防疫人员稀缺。近代兽医教育事业逐渐起步并发展,培养了一批兽医工作者,但是与广大农牧区所需兽疫防治人员的数量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如贵州省1940年担负83县兽疫防治的人员仅5人。(2)况且许多专门的兽医工作者,还要做一些科研工作,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具体的兽疫防治事业中来。有时为弥补人员缺乏,举办一些短期培训班,但被培训人员多不能很好地承担防疫工作。

三是防疫经费有限。近代防疫体系创建之际,由于农民科技知识水平所限,加之广大农牧民生活贫困,防疫工作很难得到农民的配合,一般农牧民多心存侥幸,在疫病未发生之际不愿花钱实施预防,听天由命,而一旦传染病发生,则又无法挽回损失。出于无奈,防疫工作者多将防疫药品无偿供应,但支付费用很多,受益范围十分有限。虽然有识之士呼吁设立耕牛保险制度,以解决这一问题,但仅在小范围内得到实施,未能大面积推广。(3)

四是预防药品有限,抗日战争之际,许多血清制造机构因物质匮乏,多因陋就简,防疫用生物药品经常不足。以西北兽疫防治处为例,1942-1945年,每年生产牛瘟脏器苗262070毫升,若以平均每只牛预防注射12毫升计,仅供21840头注射之用,而西北各省的牛只有330万头,每年可用于预防牛瘟的药品,仅能对辖区0.65%牛实施预防注射;如按普通预防牛瘟方法,对40%的牛作经常性预防注射,所有疫苗也仅够满足1.625%的需求,98%的牛不能进行预防注射。(4)当时仅防治牛瘟所需血清,缺口很大,其他疫病所需要的物品同样缺乏。此外,一些防治机构不能提供合格的血清和菌苗,是防疫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5)

五是防疫措施不力。一些欧美国家对于牛瘟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多实施屠杀和强迫注射等措施,能够起到好的效果。但由于当时中国经济落后,农民文化水平低,也没有相应配套的补偿机制,因此这种措施很难实施。如广西省曾运用此法,效果较佳,但未能广泛运用。传染病一旦发生,治疗往往无效,健康牛的主人往往心存尧幸,致使疫病扩散,兽疫防治人员有时也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难以彻底根治兽疫的危害。(6)此外,注意家畜卫生是防疫的关键,如保持畜舍的干燥、清洁、卫生,堵塞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增加家畜的抵抗能力,许多兽疫都有不发生的可能。(7)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多囿于传统经验、传统办法,不重视畜舍的卫生问题,不注意或无力改善畜禽的栖居条件,也是防疫工作成效不大的原因之一。

此外,还由于没有一个和平的社会发展环境,兽疫防治基本上无从谈起。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旧中国的历届政府多无暇顾及兽疫防治问题,军阀混战时如此,日寇侵华时更是如此。由于上述原因,导致近代传染病大量流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从近代畜禽疫病防治的教训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技术瓶颈解决后,政府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兽医事业保障畜牧业发展的可靠程度。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由少增多且速度加快,危害更为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动物生命和畜牧业的发展,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最终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英国疯牛病传至十几个国家,2004年初暴发的禽流感给全球造成了巨大的恐慌。正因为如此,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畜牧业生产及畜牧业经济领域,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广泛关注的政治性问题,被列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这种变化,兽医事业的功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要从动物诊疗、动物保健、动物疫病防治等方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兽医公共卫生工作,为人类提供安全、卫生的动物源性食品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保护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换言之,政府应当承担起动物疫病防治的责任,对兽医部门赋予保健公共卫生功能是应有之义。反之,如果政府在动物疫病防治上不作为,在国内将面临信任危机。例如,比利时政府在二恶英污染事件后,未能及时公布鸡肉的污染情况,使得大量污染食品流入市场,使国内消费者受害,比利时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在各方压力下被迫辞职。由于本次事件的影响,比利时首相让――吕克・德阿纳领导的四党联合政府在此后的全国立法选举中惨败,首相率内阁集体辞职。同年,荷兰农业部长也在同样的压力下宣布辞职。2001年德国出现疯牛病后,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被迫引咎徉职。

(三)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并使之高效运作是疫病防治的保障

从西周皇宫肉品检验的开创,到现代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我国防疫技术不断发展。尽管如此,动物疫病不但没有离我们而远去,反而对我们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2004年亚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近期中国内地部分地区发生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古今中外动物防疫的实践反复证明,必须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并使之高效运传,形成坚固的公共卫生防御屏障,才能保障动物卫生安全。总体而言,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应当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要求,健全动物防疫体系。

(四)适应对动物疫病进行有效监控与快速防治的要求,养殖方式应逐步向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转变

养殖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不仅可以改善畜禽养殖的卫生状况,降低疫病的发生率,还有利于对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为疫病的迅速控制提供宝贵的时间,以避免疫病更大范围的传播。因此,应当适应畜牧业向现代产业发展的要求,逐步改变分散养殖的生产方式,为疾病有效监控与快速防治创造条件。

二、透视历史的延伸:关于政府在动物卫生安全保障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保障措施的思考

在上文的探讨中,阐述了政府承担起动物疫病防治责任的必要性。但是,政府如何承担这份责任,则是问题的另一方面。结合国际经验,下面就政府在动物卫生安全保障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保障措施试作探讨。

(一)政府确立以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主的角色定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服务型政府,不等于不进行管理。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有其特殊性,政府在这方面的定位,不应当是以服务为主,而应当是以监管为主。根据这一角色定位,应当探讨对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的体制。据OIE对143个成员国兽医机构的调查,76%的国家实行了官方兽医制度。按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定义,官方兽医制度是指由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兽医,对涉及动物健康和人类安全的动物、动物产品、生物制品等进行兽医卫生监督管理,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一种制度。实践证明,实行以兽医官方制度为核心的兽医管理体制,适应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特殊要求,是成功的管理模式。

借鉴国际通行的成功经验,也吸取我国的教训,我国已决定实行官方兽医制度。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良好开端。现阶段我国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能分散在政府多个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部门间工作不协调,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权责分离,存在“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问题。因此,在我国建立起官方兽医制度,仅仅从中央到省、地、县成立兽医局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应当对政府各部门职能进行整合,实现畜产品质量安全从动物饲养、屠宰加工、市场检查和出入境检疫全过程的统一管理。这种整合肯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鉴此,在实施改革的进程中,应当顺应建立官方兽医制度发展趋势,一切新出台的相关改革举措,都不能与之相背,更不能采取相反的措施以固化“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管理体制。如果继续固化那种多头管理体制,将使今后的改革支付更大的成本。

(二)提供体系保障

保障动物卫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建立起高效运转的动物防疫体系。

从纵向看,现阶段我国动物防疫体系由中央、省、地、县四级构成。其中,中央与省级侧重重大疫情的监测预警、扑灭与控制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提供高端技术支撑等。地、县级主要承担本区域范围内的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和扑灭等任务。

从横向看,动物防疫体系由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兽药质量与残留监控、防疫技术支撑和防疫物资供应6个子系统组成工作系统,由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两大系统提供保障。

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我国动物防疫体系都很不健全。从横向看,兽医实验室、疫情监测、疫情控制和扑灭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法律法规不完善和执法不到位,以及体系运转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机制不完善,不安全隐患存在。从纵向看,基层畜禽防疫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最为突出,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严重。

按照WTO规则,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属于“绿箱”政策范畴。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是农业“七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建立健全。这里,仅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理顺关系,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在,地方动物防疫体制不顺,突出表现在机构多重设置和名称混乱。一般是几块牌子一套人马,名称多样,体制不顺,外行人听不懂,内行人觉得乱,且影响事业的发展。建议在建立地方兽医局的同时,像控制人的传染病那样,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门从事动物疫病的监测、检验和诊断工作。

2、对乡镇兽医站实行公益性与经营性业务分开改革,要保障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等充分条件。乡镇兽医部门实行公益性与经营性分开的改革,这是方向,但必须有前提条件。两者分开,有利于提高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有利于技术人员集中精力从事公益,也有利于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和减少财政支出的负担。但是,现在县及县以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没有完全做到公益性与经营性业务分开,而仅对乡级兽医站进行公益性与经营性业务分开,显然其政策目标主要是为了减少财政负担。改革只是手段,改革的路径也是可以多样的,但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和有利于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从现实看,乡兽医站日子比种植业类的技术推广站好过,就是因为兽医站开展经营性业务,创收能力强。从一些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进行的公益性与经营性分开的改革实践看,农技推广部门提供公益存在诸多困难,有的因人才流失而发挥不了提供公共品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演变成新一轮实质性的而非形式上的线断、网破。但愿这种可能性不会变成现实。因此,对于公益性与经营性业务分开问题,要解决分开后可能遇到的人员工资、工作经费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在对所面临的困难不能很好解决的情况下,公益性与经营性业务公开的改革,在推行上要慎重和因地制宜。例如,江苏省海安县成立全县畜牧兽医集团,对乡镇兽医站实行以县为主的县乡双重管理,每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收自支和县财政少量补助的运行机制,对内实行人员竞聘上岗、按劳分配、档案工资的企业化管理。从运行情况看,效果很好,满足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对于这一运行模式,不能因强调公益性与经营性分开而否定其成功之处。

3、逐渐提高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应当放开诊疗经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提升兽医在社会上的地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法制的空白,各地真正将经营、诊疗放开的还不普遍,即使有些地方推行了经营、诊疗的企业化管理,但因为与检疫、防疫有难以割裂的关系,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带有明显的政府干预色彩。为此,在兽医体制改革中,应当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让经营和诊疗切实走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根据地方经验,对经营和诊疗放开,可以视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一是对原有基层站中从事经营、诊疗的人员,可以通过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形式组建成独立法人的企业,适当接收原有基层站的财产,并接受县级行政部门的管理。二是对一些个体游医,可以通过资格申请后开业。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以开展兽医资格认证制度为保证,建立全民防疫机制。对所有从业兽医进行资格认证,具有兽医资格的人员,在获得开业、处方权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疫情报告等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承担主管部门赋予的公益性职责和官方兽医交付的各项防疫任务,否则给予吊销兽医资格的制裁。在其履行强制免疫和扑灭疫情公益性职责时,可以视情况给予一定报酬。通过实施执业资格证书,建立合理的准入制度,吸引社会上的高素质人才从事兽医事业,将会提升兽医人员的地位,从而也能够使兽医有效地完成防治畜禽疫病、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

(三)提供法律保障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是依法进行管理。现在,动物疫病防治法律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影响动物防疫体系运转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已有《动物防疫法》、《动物疫情报告管理方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部公告《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但是,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既有法律法规空缺的问题,也有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差和不适应发展要求等问题。例如,我国于2003年5月9日颁布实施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但其调整范围并不包括重大动物疫情,只限于人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没有残留监控方面的内容。《动物防疫法》颁布后,由于体制不顺,部门间扯皮,《动物防疫法实施条例》至今仍未出台,其他配套法规也不健全,特别是缺乏程序性的配套规章等,使执法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很难把握相应尺度,处罚难、执行难时有发生。同时,《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不适应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

重大动物疫情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在立法时,首先要确立动物卫生概念。理由有:①动物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方面。②适应兽医事业功能新定位的要求。③对动物防疫工作定位的提升。现在叫《动物防疫法》,很明显,其功能定位不够高,也不利于功能的充分发挥,不适应功能新定位的要求。④与《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对接。在确立动物卫生概念的基础上,将《动物防疫法》修改为《动物卫生法》。同时,制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兽医从业管理、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兽药注册管理、外来动物疫病控制、动物福利等相关配套法规,并根据需要,及时制定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和新城疫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扑灭计划和技术规范(标准)。

(四)提供强制扑杀和强制免疫补偿保障

要把疫病危害控制至最小,必须建立起养殖者自愿报告和能够接受扑杀的机制。这也是动物疫病快速反应机制建立的基础。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起合理扑杀的赔偿制度。欧盟指令、美国《紧急动物疫病反应指南》和《澳大利亚兽医紧急反应方案》中都规定了赔偿制度,从而确保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的一系列的措施如清群、扑杀和销毁得以落实。英国对于疯牛病的及时扑杀,经济条件尚不发达的越南对于禽流感的扑杀,都是典型例子。我国目前只对少数疫病防治中扑杀的发病和同群动物给予一定补助,且补助标准低,当发生疫情时,养殖者往往有疫不报告,不让扑杀发病动物,严重影响了对疫情的快速和彻底处理。另外,在强制免疫过程中因为收取防疫费,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由于农户的反对使部分畜禽未接受免疫,难以消除所谓的“钉子户”,因小失大,影响重大动物疫病预防和消灭的成效。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补偿机制,通过科学评估系统,对强制性扑杀和强制免疫的动物给予合理补偿。根据国际经验,赔偿数量的多少应由独立的评估师对饲养场的损失进行专门评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评估师评估的数量对畜主进行赔偿,以保障紧急动物疫情的控制。

注释:

(1)章道彬:《中国之牛瘟》,《农业推广通讯》,7卷8期,1945年。

(2)虞振镛:《黔省之畜牧事业》,《畜牧兽医月刊》,1卷5-6期,1941年。

(3)《社论:政府亟应办耕牛疾病保险》,《畜牧兽医月刊》,1卷4期,1941年。

(4)胡祥璧:《西北兽疫防治之回顾与前瞻》,《畜牧兽医月刊》5卷11-12期,1945年3月。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例9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我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都对推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对兽医从业人员的一种准入考试,目的是评价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与执业医师、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一样,由国家统一组织实施,称之为四大执业的“国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兽医方面的考试。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既是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律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兽医制度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要求,更是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规范兽医从业行为、加强行业监管的必由之路,对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不仅要提高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考试工作任务的艰巨性。这次考试是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考试,是我们兽医系统面临的一项全新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社会关注度高,保密要求严,责任非常重。去年,农业部组织在吉林、河南、广西、重庆、宁夏五省(市、区)进行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共有16958人参加考试,仅有5226名考生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合格率为30.85%。我省今年是首次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第一次组织如此大范围、大规模的考试,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我省执业兽医考试的各项工作,为我省建立完善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机制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去年,农业部成立了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设立了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执业兽医事务处,并成立了中国兽医协会。之前,省局也按要求成立了考区工作领导小组和下设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制定了《四川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四川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章制度,考试收费相关手续也已办妥。按照要求各市(州)也相继成立了考点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了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并先后派员与省局的同志一起参加了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培训。随着考试的日益临近,各地要从工作部署、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领导,周密考虑每一个工作细节,严密防范可能出现的任何工作疏漏。要切实落实责任,按照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全面负责、相关科(处)室具体负责的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制,落实并固定专人负责考务、保密、安全等工作,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确保各个环节细致入微,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做到万无一失。

二、严密组织、确保安全高效

今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地要严格按照农业部要求,在省局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同步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安全高效完成。各地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管理制度。近两年,农业部先后制定了《执业兽医管理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命题专家管理办法(试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以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规则》等相关制度。省局也按照农业部要求,制定下发了《2010年四川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宣传工作方案》、《四川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等考试管理规范性文件。各地要严格按照部、省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及要求,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完善人员培训、考试报名、现场监考、考务监管等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的实施方案及具体细则,细化考务工作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及工作要求,切实做到依法实施、规范管理、公正考试。

2.加强考务培训。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甚了解,对我们来说,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特别是具体从事考务工作的人员,不仅担负考试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管、实施等任务,还承担对社会的宣传、解释、引导等工作。因此,加强考务培训尤为重要,各地在组织培训时,培训对象一定要以参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保密人员、现场监考人员等相关考务人员为重点;培训内容要以考试政策法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保密规定、纪律要求等为重点,确保考务人员能熟悉考务管理的政策法规,系统掌握考务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

3.严密组织实施。各地要按照农业部制定的《2010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规则》和省局《2010年四川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安排》的要求,严密组织开展本地区考试工作。一是落实考务工作人员。各地在已设立的考试机构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在考试前确定考试现场巡视员、监督员、巡考员、机要员、监考员及试卷(答题卡)接收、保管、运送等考务人员,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设置治安保卫、安全保密、医疗救治、通讯监管、后勤保障、考试联络、司号等方面的工作人员。二是认真受理考生报名。各考点办公室要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备和网络条件,熟练掌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信息管理系统,严格审核考生报名条件和资格,全面准确录入和上传考生报考相关信息,按时上报考生报名材料和上交考试费,妥善保管考试相关资料。三是有序组织实施考试。各考点办公室要在考试前10天将考点考务工作负责人、值班人员和联系电话报考区办公室备案。在考试前1天,将考场标识、路标、考试公示信息等准备妥当,经检查无误后封闭考场,同时,开始实施考场值班。考试试卷的领取、分发要在机要员的监督下,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并完善交接手续、做好相关记录。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要认真核对考生证件,坚决杜绝“”顶替考试。各考点要严格按农业部统一规定时间同时开考、同时结束,监考员全程监督。考试结束后,要在考点办公室负责人和机要员的监督下,认真回收清点试卷和答题卡,经核对准确无误后进行密封。四是强化考务工作情况报告。各考点要在考试前8天至考试结束试卷回送前,每日14:00时前,要将工作进展、试卷(答题卡)运送、保管等情况报省考区办公室;考试当天19:00时前,将上、下午缺考情况报考区办公室。

4.履行保密责任。各考点要按照省局制定的《四川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及时成立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领导小组,制定本辖区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办法,要加强对参与考务工作的人员保密教育和管理,并监督检查保密制度执行情况。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工作重点是在试卷的运送、保管、领取、分发、使用及答题卡的回收、回送过程。各地要按照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做好保密工作又方便考试工作顺利开展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要严格执行考务机构人员不参加当年考试,亲属考试自己不参加当年考试试卷运送、保管、监考、保密管理等考务工作等规定。特别要在试卷的运送、保管、领取、分发等交接过程中,认真履行交接手续,详细做好记录。要严肃纪律,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对考试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对考点、考场管理混乱出现大面积作弊的,要依法追究考点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5.确保考试安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全国性统一考试,规模大、影响面广,出现任何安全问题都会影响考试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安全问题又上下涉及到多个管理层级,左右涉及到多个部门,各地要按照《四川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要求,坚持“预防为主、依法监管,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级控制、快速反应”的原则,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沟通协调,汇聚多方力量,与公安、纪检、保密、卫生、工信等部门共同做好考试工作,确保考试安全。切实做好考试过程中社会治安维护、安全保密、违规处理、医疗救治和无线信号屏蔽等工作。各考点要建立信息传达和报送制度,畅通沟通渠道,创新沟通方式,准确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考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类考试突发事件,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宣传,既是争取有关领导和部门支持的需要,也是提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地位的紧迫要求。各地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宣传,努力做到领导认可、社会了解、管理相对人清楚。各地要按照省局《2010年四川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宣传工作方案》要求,重点加强执业兽医有关政策法律、报名要求、考试纪律、考试成效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宣传,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扩大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各地要创新宣传方式,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比如,面向全社会面上的宣传,除加大对有关会议、培训的宣传报导外,还可以通过开辟考试宣传橱窗、报刊杂志刊登消息、召开新闻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对动物诊疗机构和养殖场从业人员,要采取宣传、培训、督促、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使其明确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其从业的法定要求。今天,我们邀请畜牧兽医大专院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来参加会议,也是一种宣传,可以通过你们扩大宣传面,并推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和执业兽医管理上新台阶。

同志们,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责任大,拜托大家尽心尽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安全、高效地完成考试工作任务,为今后的考试工作开好头、起好步!这里特别要拜托大专院校的各位领导同志,请你们给予大力支持,配合我们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宣传好、组织好!

四、关于当前防控工作

最后,利用今天会议的机会,我强调一下当前的防控工作。

前不久,农业部在兰州市召开了西北和西南地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座谈会。云南、贵州、四川等11个省(区、市)畜牧兽医(农牧)厅(局)的兽医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农业部兽医局局长李金祥通报了近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情况。从会议通报的情况看,当前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已到了“内忧外患”的严重程度,防控形势异常严峻,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从周边国家看,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口蹄疫疫情严重。韩国已连续八年没有发生口蹄疫,但今年1月以来相继发生了11起A型、O型口蹄疫情,韩国政府已启动红色疫情警报,进入最高危机管理状态;日本已连续十年没有发生口蹄疫疫情,今年4月至今也先后发现了131例O型口蹄疫疫情,宰杀处理的牛和猪等有8.6万头,其中包括49头种牛在内的308头日本著名牛肉名牌“宫崎牛”,日本政府于5月17日设立了以首相鸠山由纪夫为本部长的“口蹄疫对策本部”,旨在强化防疫体制,尽快控制和扑灭口蹄疫疫情;越南今年有11个省28个县发生口蹄疫疫情,且主要为北部省份,与我国边境接壤,对我国畜牧业构成严重威胁。从国内看,今年口蹄疫疫情形势也十分严峻,与去年同期相比,疫情省份、疫情起数、发病数、死亡数、扑杀数均呈上升态势。发病动物多为猪,也有牛感染发病,且主要由新传入我国的缅甸98谱系病毒引发。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例10

杂志创刊后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很多,根据这些年来《广西畜牧兽医》的办刊经验,我们认为杂志的质量与办刊的经费是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办刊的经费是维系杂志存在的生命线,没有经费或经费不足杂志就无法正常运行;杂志的质盆则是杂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质量,杂志的发行读者人数等就无从保证。围绕这两个方面,这些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与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所属。《广西畜牧兽医》(以下简称为杂志)创办于198年,19$S年起国内公开发行;创刊时为季刊,X999年第一期开始改为双月刊,逢单月出版。期刊主管单位原为自治区农业厅,主办单位为自治区畜牧局和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共同主办;后政府机构调整,目前改由自治区水产畜牧局主管,自治区畜牧总站和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共同主办,并有区内30多家本行业的有关企事业单位协办;杂志编辑部挂靠在广西大学的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内。是广西畜牧兽医行业目前唯一的一份专业科技期刊。

(二)办刊宗旨。宜传党和政府有关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展示广西畜牧业生产业绩和科研成果,传递最新畜牧科技信息,介绍畜禽引种、品种改良、饲料及饲养新技术,交流畜禽疫病防治经验,同时提供有关市场信息和市场动态。不仅为各级政府领导提供咨询,而且为提高广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科技水平和业务素质及广大养殖业主的生产、经营水平提供帮助。

(三)杂志的类型。属技术综合类科技期刊,双月刊,逢单月出版。正文16开本,3个印张(48页)。

(四)读者对象。杂志的读者主要包括各级畜牧行政部门的领导及管理人员、本行业行政执法人员和有关科技人员、兽药及饲料生产、经营者、养殖场及饲养专业户主。

(五)发行方式。2000年之前为自办发行,2001年起开始邮局和自办发行并举。

二、保证杂志质的主要措施

杂志办刊的内容、编排、印刷的质量逐年得到提高。2002年、2004年和2006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二等奖;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3年出版的2002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2001年,全国}2878种中国科技.期刊的畜牧兽医类中,总被引频次为第34位,期刊影响因子分类排序为第35位;②在全国2878种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中为2163位,从上述数字看,《广西畜牧兽医》在全国省级畜牧兽医类杂志中,排位是上游水平的。

我们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工作来保证杂志的质量:

(一)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较高。本刊编辑队伍主要依靠挂靠单位—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大力支持。在11个编辑部在编人员中,编辑人员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主要为广西大学的在职或退休教师’,均为畜牧兽医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及专家。这充分保证了刊物文章与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定期的学习和培训。编辑部每期例会中,针对上一期杂志的质量问题进行学习,此外还派编辑人员参加科技部期刊处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如新闻出版局、工商局等组织举办的专业学习班。迄今已有4人取得了责任编辑岗位资格证书。

(三)稿件实行“三审、四校、一通读”制。

即初审(主编)~二审(有关专家)一三审(主编核审);一校(栏目责编)~二校(责编交换)~三校(学科副主编)~四校(主编)一通读(编辑人员轮流承担)。

三、办刊的特色

经10多年的办刊实践以及密切结合广西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如下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栏目的内容安排。根据广西畜牧业生产及科研的情况,分别设有“科学实验”、“调查研究”、“畜牧生产”、“畜禽疾病防制及临床经验”、“畜牧致富”、“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实用技术”、“基础知识”、“文献综述及文摘”、“读者信箱”和“简讯”等11个栏目。以实用性、应用性的内容为主,主要面向畜牧兽医从业技术人员;也及时反映广西畜牧业科研工作的主要成就(获得省级二等奖的成果项目均以概述的形式刊登)。此外,对当今国内外研究进展、动态也有所反映(综述、译文栏目);为了加强与读者的联系,专门设立了解答读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疑问的“读者信箱”栏目,深受读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