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现代化农业机械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7 14:47:38

现代化农业机械

篇1

(鸡东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 158299)“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最根本的是要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导力量。因此,农业机械化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农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不可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农业,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二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三是由依赖人力畜力生产向依赖农业机械装备生产转变。农业机械化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中越来越现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机械化是解决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的唯一途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打工经济的出现,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种田的都是老人和部分妇女,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农户只种一季水稻,复种指数严重下降,种植方式粗放。新生代农民更是不想种田,也不会种田,加之劳动强度大,效益低,他们首选的是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已经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这就面临着将来土地由谁来耕种的严重问题,面临着农业生产萎缩的风险,面临着粮食生产事关国家稳定的大事。例如,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不高,造成大面积的冬闲田,其主要原因就是劳动力缺乏,劳动强度大,效益低。要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二、农业机械化是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不但能彻底解决农村劳动力严重力缺乏的问题,还将大大提高复种指数,水稻一季改双季,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土地产出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农民收入增加,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仅就机械插秧一项而言,其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亩均增产可达50斤以上,且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好。数字表明,在同等的条件下,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可实现节种、增产、减损综合增产能力分别为53公斤/亩、37公斤/亩、72公斤/亩。 三、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唯一途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造就高素质职业农民的过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外出打工的能人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光明前途,他们纷纷投资购置农业机械,参入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中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农机、农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已逐步成为新一代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希望所在。同时,农业机械化又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拓展增收的空间,成为城市的建设者、二三产业的主力军。四、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社会化组织的出现,使实现农业机械化成为现实。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必将引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发展,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他们活跃在农村,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标准化的保姆式服务,农户的生产成本降低,收入提高,劳动强度降低,深受农民的普遍欢迎,特别是家里缺少劳动力的农户更是受欢迎,在为农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专业服务组织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了千家万户个体生产无法实现机械化的难题。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带动了规模经营、规模种植。也带动了土地向各类专业合作流转。农业机械化还在农艺、种植方式、种植模式、农业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应用,以及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总体来讲,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就是提高“三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实现“三个解放”,即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多数农民搞饭吃的局面;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靠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达到“三个促进”,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促进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面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机械化的作用非常大,它不仅为“三农”发展夯实基础,而且是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要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篇2

1.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基础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成分。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2.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物,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3.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

二、建设现代化农业中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实现业农业产业化的首要条件是农业机械化。农业要实行产业化,向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就必须逐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就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在农作物产出的诸多环节中,农业机械化都发挥出了先进生产力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良越来越重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构调整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业产业化又为结构调整增添了新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必须以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为依托,将农作物产出的各个环节联结。建立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基地。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因此。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有着必然的要求。

2.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建设和谐农村,建立学科学、用科学、学技术、用技术的良好氛围。农业机械化是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人口素质与修养、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连接城乡互动的桥梁与纽带,在农村科学发展观又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农民健康、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以及实现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逐步向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迈进。

3.实现节约型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业机械化。农村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农业用耕地、能源、水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节约等方面。发展节约型农业,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机械化的广泛使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就会大幅度地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就会实现农业的节地、节能和节水。提高利用率,从而推动节约型农业发展。

篇3

一、建设现代化农业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

1 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基础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成分。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2 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物,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3 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

二、建设现代化农业中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 实现业农业产业化的首要条件是农业机械化。农业要实行产业化,向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就必须逐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就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在农作物产出的诸多环节中,农业机械化都发挥出了先进生产力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良越来越重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构调整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业产业化又为结构调整增添了新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必须以农业机械化装各和技术为依托,将农作物产出的各个环节联结,建立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基地。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因此,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有着必然的要求。

2 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建设和谐农村,建立学科学、用科学、学技术、用技术的良好氛围。农业机械化是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人口素质与修养、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连接城乡互动的桥梁与纽带。在农村科学发展观又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农民健康、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以及实现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逐步向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迈进。

3 实现节约型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业机械化。农村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农业用耕地、能源、水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节约等方面。发展节约型农业,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机械化的广泛使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就会大幅度地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就会实现农业的节地、节能和节水,提高利用率,从而推动节约型农业发展。

篇4

1.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现代农业的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兼备的新型农业。在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国选择的道路有所不同,但无一例外都要首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并且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使农业生产能够做到定时、定量、定位的精确作业,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提高,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农业机械增多、农业劳动力减少的过程,也是农民文化素质和收入提高、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缩小、农工贸协调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生产不仅能利用很少的人力生产出保障社会需求、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还可将部分农业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使经济更加繁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2.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农机装备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动力机具多、配套机具少,低性能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对照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机械化生产主要局限于稻麦粮食作物产中方面,在产前、产后机械化配套以及其他农作物生产方面发展缓慢,甚至尚未破题,农机作业项目和农业机械化服务仍不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在许多丘陵、山区,农机化基础设施很差,且先进适用农机具的装备水平与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需求不相配套,农机化区域特色不明显;农机化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农机化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队伍不稳定,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篇5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是对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衡量,也就是说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农业整体水平。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当中,虽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多年以来在相关人员的不断努力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机专业组织对于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影响,并且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1基层农业机械化合作组织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经济上的发展使农业生产者有能力利用大量的资金去辅助农业的发展,也就是说现在的农业发展水平和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对应的。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是显著的,因此我国相关的部门非常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但是我国的财政目前还没有全部的能力去负担农业机械化的成本,实现农业的机械化除了政府部门的投入,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政策入手,寻求更多方面对于农业的投资,综合多方力量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制定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之后,相关的部门都在积极落实这一问题,有效提高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但是这也只是一方面的作用,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宣传,促使农机专业组织和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结合,从而保证农业进一步向现代化迈进。

2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影响

农机专业组织的不断发展不仅对于基层的农业发展有着强大的促进的作用,还对农村地区的生产条件有着较大的改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对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还是需要进一步巩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机械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2.1促进农机管理体系的完善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本身就是对农机的专业管理机构,这一组织的建立不仅有效提升了农机相关部门的服务水平以及服务态度,而且对农机的服务规模进行了扩大,这就使农机的生产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由于农机专业组织的建立,一些新的大型农机设备可以尽快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能够实现对农机的快速推广,从农业的发展过程来看,这无疑是一件对加快农业发展进程的非常有利的事情。可持续性的发展本身就是农业的最终发展目标,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完全配置有助于现阶段农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目标,也就是可以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整体发展质量。除此以外,农业专业组织和农业机械化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加大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例如一些农机设备的维修数据以及相关的技术服务等,这些都可以在农机专业组织当中保存下来,从而使相关的农机可以得到更加便利的维修服务。

2.2促进农机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

篇6

2农机化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原因分析

2.1农机化综合水平偏低

2012年,高港区的农机化综合水平为72.6%,预计今年可达76%。省里要求2020年基本实现农机化的目标是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5%。对照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考核体系,我区在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方面存在不少差距。

2.2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服务跟不上

目前高港区各镇街农业机械维修网点不建全,有的镇街甚至是空白,另外维修工大多年龄老化,出现了维修工的断层现象。除胡庄镇有1家农机维修网点在泰兴取得农机维修合格证以外,其它11家均无农机维修合格证。许庄街道和白马镇没有农机维修网点。

2.3基础设施不配套

主要表现在:机电灌服务跟不上;排灌系统不配套,不能保证旱能灌、涝能排。现在绝大数镇街的电灌站集中在农户手上,不能听从统一调配;机耕路、桥涵不畅通,导致大型机械进田受影响,从而使机械化作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农机存放场库、硬化晾晒场、粮食烘干场所以及粮食仓储用地受约束。

3发展农机化的对策建议

3.1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

尽管目前高港区的家庭农场处在起步阶段,但努力提高农场主集约经营水平、促进小农场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高港区实际,出台扶持小农场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专门的财政、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为小农场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土地规模经营来推进全区农机化水平的提升。

3.2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及特色农业装备,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围绕高效设施农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以田园管理机、微耕机为主的耕整机械;以静电喷雾机、灭虫灯为主的植保机械;以微喷、滴灌为主的灌溉系统;以饲料粉碎、投饵机、增氧机为主的水产养殖机械;以畜禽粪便处理机械和全自动流水线为主的畜禽养殖机械;以果蔬保鲜冷藏设备为主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农机主管部门要对照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指标,抓差补缺,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区的农机化水平,使我区早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3.3整合资源、多措并举,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一是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市场化”要求,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引导种田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村能人兴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同时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农机生产经营服务,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二是规划建设农机场库和农机维修网点,解决农机存放和维修难题。另外要加大农机维修工的培训。成立农机维修服务专业队,在农忙时节提供24小时维修服务,随叫随到,深入田间、场院,开展维修作业,及时消除机手的后顾之忧。三是根据规划,因地制宜,改造完善机耕道路,搞好土地平整,强化水系配套,修建桥涵,充分发挥机械的作业效率和土地的规模效益。

篇7

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一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现代农业的基础是科技化,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的决定因素。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时品种的优良化,二是装备的现代化。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既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纵观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程,虽然各国在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都无意例外的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

二、  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日益明显。

(一)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

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化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水平,推动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

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的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农业机械投入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

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现代农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改变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弱质特征,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

(二)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既能增加农作物产量,还可以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节本增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促进农民想非农产业的转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农机户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饿主要载体

节本增效关键在科技,重点是实现机械化。如果科技进步跟不上,机械化水平提不高,仅靠增加物质投入,只能造成成本增加、收益递减。按照新经济增长的理论观点,科技应用可以走出农业投入报酬递减的困境,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投入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长期高校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桥梁和纽带,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良、精量播种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是由农业机械来实现的。农业生产中的抗旱排涝、抢收抢种、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都需要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农业机械化在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

(四)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工具。农业机械化促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农业机械化促进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乡村道路建设和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村容整洁;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五)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化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农业机械化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农工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机械等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性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  我国农机发展现状

2006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26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728.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7.6万台,比2005年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5.6万台,同比增长1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2万台,同比增长40%,。高性能、大功率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全国机械化各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尽20亿亩,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25.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有效的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机收水平超过了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种和收获水平为10%和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总数达到3500万个,全年农机化服务经营收入2829亿元。

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这许多突出的 问题,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机装备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处于初、中级阶段,农机耕种收机械化水平仅为38%。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是三多三少:即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单一的大田机具多,设施和园艺机械少。二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我国农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普遍存在质量和性能不可靠问题。农机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步伐不快。三是农机服务领域不宽,许多农机服务项目局限于田间作业,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四是农机化投入资金少,融资信贷能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低,政府扶持力度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五、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机械化是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应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以节本增效为中心,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因地制宜,示范引导,重点推进,打造农机作业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服务品牌,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如今,我国农机化事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今后国家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农机化。

(一)加强政策和法规建设,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政策法规建设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根本。为了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要求,应通过农业机械化立法,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在促进措施上,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扶持,充分调动农民及各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强化农机安全监督工作

农业机械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发展新技术、新机具单靠农户自己购买是行不通的,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一项产业促进政策。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推进科技进步

技术创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的需求。通过制定积极的引导政策,探索有效的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机化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解决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农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力争在水稻栽植、玉米收获、经济作物机械化、牧草生产机械化等一些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基本解决农机化技术薄弱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各地要积极争取加大保护性耕作的投入,加强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技术示范区的实施规模,探索行之有效的推广新方法。

(四)加快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

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农民购买和共同使用农业机械。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要求,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机科研、教育和农机生产厂家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篇8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169-01

想要将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式进行彻底的转变,必须要从过去传统农业迈入到现代的各个区县以及各个农业部门、农业科研单位,这就要求各个单位和部门齐心协力,切实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不仅要加强自主创新,将农业机械的科研水平提升,研究以及制造一些更加适应农业生产的机械,还要加强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鼓励广大农民自发和自觉进行更多农机的购置,进而增强农机的生产规模,除此之外,还要推进农机的社会化服务以及服务组织建设,进而形成一个良好农业机械的使用环境。进行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密不可分,下面,笔者就研究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一、现代农业的基础就是农业机械化

在2006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2007年中央的文件已经明确指出,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建设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重要和首要的任务。同样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就是一种用现代物质条件进行农业装备,用现代科学的技术来对农业进行改造,用现代的产业体系来对农业进行提升,用现代的进行形式来对农业进行推进,用现代的发展理念来对农业进行引领,用培养新型农民对农业进行发展。所谓的用现代的物质条件来对农业进行装备就是指发展农业机械化。当前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成为了建设现代农业最为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高低已经成为了衡量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程度最为重要的标志。

二、现代农业建设依靠农业机械化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仍然处于从过去传统农业转变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过渡的阶段,自从我国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至今,虽然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从本质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所提高的大部分方法都是通过农药、化肥的投入来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土地的生产率,虽然通过这一种途径来将生产率提升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但是,想要继续提升劳动生产率就必须要通过对劳动力最为直接的替代品进行寻找来实现,这里所说的替代品就是机器,也就是农业机械。

从1995年到2004年,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并且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我国得到了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在2005年,我国投入了三亿元来对农业机械发展进行了支持,带动了地方配套11亿元的资金,在农业总动力以及劳均动力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增长,分别增加了一点七七倍以及一点七二倍,与此同时,农业的机械化也将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了。

三、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要实施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最为主要的标志,近些年来,我国正处于从过去传统的农业转向成为现代农业转变最为关键的时期,积极、有效的推进农业的机械化,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现代化农业、建设小康社会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成为了实现现代化必然的一个要求。所谓的农业机械化就是指运用十分先进的农业机械对农业进行装备,目的就在于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条件进行改善,不断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生态效益,相关实践标明,农业的机械化能够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相关实践标明,农业机械化能够提升农业综合生产的能力以及农产品的竞争力,并且成为了促进传统农业转变成为现代农业的关键。除此之外,推进农业机械化还是农民实现增收有效的途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农业的效益。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能够促进农民转向非农产业,将农民增收空间拓宽。

想要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要走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农业机械化道路,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不仅仅要遵循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自身的规律,对国外相关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还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那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的机械化道路。

四、结语

农业建设依靠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及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要实施农业机械化这三个放面探讨了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镝鸣,杨星钊,李冠峰,李照美,钱秋玲.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03).

篇9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44-1

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一个从传统型耕作到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以下文章是结合公主岭农业现代化实施情况对农业机械化处于现代化农业中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指引新的方向。

1 现代化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背景

现代化农业是随着“十一五”计划的出台,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下日渐提上日程的。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机械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想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农村生产力的提高,现代化农业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度。而要实现现代化农业必须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他们之间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采用农业机械化服务,才能使农村推进工业化服务,从而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因而,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2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

只有不断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从而培养他们相应的劳动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发展水平,需要运用现代的文化知识去武装劳动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农业技术知识面,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所以说,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前提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状况,决定农业机械化实施程度。从农业机械化过渡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必然阶段。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耕作模式,而机械化作业却大大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要求,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的耕作难题,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为机械化农业生产提供了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一个重要转型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市场化运作与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领域已经从粮食作物转向到经济作物,从大田农业生产向设施农业转变,有的地区更向观光式农业发展拓宽。农业机械化几乎占据了整个农业生产活动,农民面对着现代化大农业时代的来临,都认识到了时代的必然性。现在的农机化生产作业已成为既经济又能增加效益的方法。此外,节约开支增加效益的方法,要完全依仗人力和畜力的劳动去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思路,因此,只有运用农业工作者的农业技术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从实践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运用到我国粮食生产中,不仅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又能增加作业面积产量,从而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的质量,增加农产品商品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机作业社会化进程加快,竞争激烈促使收费水平下降,一些关键农机化技术获得突破,大幅度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3 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篇10

1农业机械化的概念

中国的农业已经从手工工具转变为畜牧工具,今天已经转变为广泛的农业机械,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过程,这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能够起到有效利用资源,预防自然灾害的作用,不仅提高农业生产力,且还降低了农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作程度。

2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

2.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性要素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首要核心和基础;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机械化建设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即通过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运用可以使农业生产积极性更高,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建设体系。总的来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解放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农业机械化是劳动力解放的先决条件

通过调查分析,在农机化设施普及之前,大多数农民主要依靠人力和动物资源。由于农业经济收入低,维持生计是必要的。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用于农业耕作,剩余劳动力很小。农业机械化设施应用和推广后,农业生产便由机械化设施完成,进而能够解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给这些劳动提供了在城市工作和再就业的时间,逐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3农业机械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地提高深耕、施肥和灌溉等步骤过程的效果。所以为了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往全面机械化方向发展完善,必须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为目标。

3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3.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机械工业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农业机械化促进了机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出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劳动制度,改变了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制度,实现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突破。农业机械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农民的劳动强度,使农民摆脱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优化配置。此外,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现代农业必须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高效发展。先进的农业技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保鲜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现代农业的综合效益,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的大规模发展。

3.2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作为全球范围内领先的农业生产国,中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国领土辽阔,各地区之间存在地域差异,受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类型、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等传统因素影响。这些地区依靠畜牧业和人力资源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仅整体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高。因此,国家必须发展新型农业机械,逐步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研究,以适应山区的地形特点,这对于山区和边疆地区推广农机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变生产方式,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全面提高。

3.3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