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未成年法律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5 10:28:50

未成年法律知识

未成年法律知识例1

()矿山井下作业;

()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ⅳ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以及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

()连续负重(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公斤的作业。

2、我国法律规定女职工经期禁忌从事哪些劳动?

()食品冷冻库内及冷水等低温作业;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ⅲ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第ⅱ级(含ⅱ级)以上的作业。

3、我国法律规定怀孕女职工禁忌从事哪些劳动?

()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乙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

()制药行业中从事抗癌药物及己烯雌酚生产的作业;

()作业场所放射性物质超过《放射防护规定》中规定剂量的作业;

()人力进行的土方和石方作业;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ⅲ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伴有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如风钻、捣固机、锻造等作业,以及拖拉机驾驶等;

()工作中需要频繁弯腰、攀高、下蹲的作业,如焊接作业;

()《高处作业分级》标准所规定的高处作业。

4、我国法律对用人单位安排怀孕女工的工作有哪些规定?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怀孕七个月以上(含七个月)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

5、女职工享受多长时间产假?

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应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的流产者,给予42天的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女职工非婚生育或计划外生育的,不享受上述待遇。

6、我国法律对用人单位安排哺乳期女工的工作是如何规定的?

女职工在哺乳期内,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

7、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女职工劳动权益作了哪些规定?

(1)保障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利。

(2)保障妇女平等地享受报酬的权利。

(3)在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

原则,不得歧视妇女。

(4)用人单位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健

康和安全,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使妇女在孕期、经期、产期和哺乳期享受特殊保护。

(5)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6)保障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妇女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8、什么是未成年工?

未成年工一般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9、未成年工劳动保护有哪些内容?

(1)禁止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等特别繁重的劳动和对未成年工身体健康特别有害的工作;

(2)用人单位录用未成年工时,应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合格者方能录用,录用后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提供适合未成年工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

(4)组织、指导未成年工的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技术水平;

(5)必要时要缩短工作时间,延长年休假的假期;

(6)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加班加点。

10、禁止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就业包括哪些内容?

禁止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包括以下内容:

(1)禁止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农户、城镇居民等使用童工;

(2)禁止职业介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为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介绍职业;

(3)禁止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颁发个体营业执照;

(4)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未满16周岁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做童工。

对于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由于工作性质和特点,需要招用未满16周岁的文艺 工作者、运动员和艺徒时,需经县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按规定批准招用少年、儿童就业,用人单位应当切实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健康成长,并负责创造条件,保证少年儿童依法享受当地规定的义务教育。

11、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哪些工作?

(1)《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接尘作业;

(2)《有毒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有毒作业;

(3)《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4)《冷水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冷水作业;

(5)《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作业;

(6)《低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低温作业;

(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

(8)矿井下及矿山地面采石作业;

(9)森林业中的伐木、流放及守林作业;

(10)工作场所中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作业;

(11)有易燃易爆、化学性烧伤和热伤等危险性大的作业;

(12)地质勘探和资源勘探的野外作业;

(13)潜水、涵洞、涵道作业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作业(不包括世居高原者);

(14)连续负重每小时在6次以上并每次超过20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超过25公斤的作业;

(15)使用凿岩机、捣固机、气镐、气铲、铆钉机、电锤的作业;

(16)工作中需要长时间保持低头、弯腰、上举、下蹲等强迫和动作频率每分钟大于50次的流水作业;

未成年法律知识例2

参加调研的专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七低”的特点:犯罪低龄化,平均年龄在14―15.4岁;未成年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95%为初中以下文化;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晓度低,只有18%的家长知道这两部法,但是对具体内容都不清楚;未成年犯在校接受过法制教育的仅占20.4%……

作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医学心理学教授的戴秀英委员,多年从事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和研究工作。“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不同,犯罪突发性大,动机简单,不顾后果,缺少法制观念……但未成年人可塑性强,改造有望。”她对记者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失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关爱和保护,社会各界还没有完全发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用。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大环境的复杂多变影响着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待形成,面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加强对青少年法律知识的教育已刻不容缓。由此,学校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法律教育现状

生活中处处皆法律:走路要遵守交通法,乘车涉及合同法,吃东西涉及食品安全法……纵观我们的法制教育,幼儿园和小学的法律知识教育基本上是空白,大多是教师或者家长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他们进行一些安全方面的提醒;从小学到中学,没有从初级到高级的普法教材和读本;师资方面同样是欠缺,法律专业的教师很少。

三、增加法律知识

按照我国《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学校对在校未成年学生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学校应当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法律知识的教育。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授丰富实用的社会科学知识,既有中学生理解和参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所必需的常识,又有中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品格的知识。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渗透较多法律知识,能使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在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社会素质的理性因素形成过程中,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外在行为表现有内在的法律知识作指导,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内在的法律素质的提高有外在的行为作有力支撑,可以使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可靠的现实基础。素质螺旋上升,将督促他们自我约束,纠正自己的行为,不走弯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对学生终身起着重要作用。

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性质决定了在其教学中涉及更多的法律知识。

首先,加强对学校领导的法律培训。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校领导必须带头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提高法律素养、依法办事。学校领导在这方面加以重视,才能将这项工作放在学校的一盘棋中,创设一个好的法律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法律文化建设,建立校园法律文化近、中、远期目标。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为它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发挥思想品德教师的作用。我们很多老师原来接受的思想教育里就缺了法律课,我们不懂怎么教学生。

对思想品德教师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专业培训,能使其结合自己所知所闻的生活实例进行分析,从学生的自身生活出发,指导学生学法用法,激活学生的思维盲点,触动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觉得法律并不枯燥、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学校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要协调好,形成机制,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带领学生旁听庭审,增加师生的感性认识,切实感受法律的作用。这样既是对学生法律知识的巩固,也能震撼学生,为学生上一堂鲜活的法律课。

思想品德教师要指导学生看一些法制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等,解决指导学生的疑问;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进行模拟法庭活动等,推动学生的学法热潮。

未成年法律知识例3

中国政法大学“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项目组

一、前言

中学生是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中学生只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也关系到三个文明建设能否协调稳步发展。本次调研以问卷方式对新沂市启明中学的中学生做调查,调查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在发出的150份问卷中,回收率是100%,其中男女比例比较平衡,大致平分,在这些调查对象中,其中有52%是来自城镇,48%是来自农村。由此可见,此次的调查对象是比较全面的分配了男女比例和从不同家庭背景出发,调查的结果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二、中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显示及分析

1.中学生大多认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与推进,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制素质已成为党和政府,成为全社会共识,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已经初步形成。调查显示,有67%的调查对象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没有人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是不重要的。由此可见,法律在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还是得到中学生的肯定,而且也可以看出中学生法制教育日益受到重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大多数学生具有了较强的法律意识。

2.中学生大都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

在时代的今天,作为明天的接班人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备受关注,青少年的权益得到特殊保护,国家也不断加大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调查显示,绝大多少中学生觉得自己对法律有一点了解,只有1%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不了解法律。但是,也只有5%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对法律非常了解,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可是具体到某一个特定情况时,仍然会比较模糊,也由此可以看出现在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还不够大。

3.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广泛,但学校仍是主渠道

问题:您了解法律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从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来看,学校、家庭和书籍、新闻媒体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图所示,32%的学生表示法律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校老师的教授获得的,可以看出,学校仍是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5%的学生表示通过新闻媒体也获得了一定的法律知识,表明在信息时代,各类新闻媒体,信息传播载体也成为中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载体。但是对比学校,各类媒体,家庭教育就显得比较低,只占9%。但是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着重大影响作用,所以需要继续加大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

4.现今法制教育的效果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校都有开展普法教育,但是在学校所开展的法制教育方面,大多学生认为效果一般,由此我们应该在学校的法制教育中推用多渠道;而在家庭法制教育方面,39%学生认为家长在这方面做的好,47%学生认为家长做的一般,只有一少部分学生认为家长在对自己的法制教育方面做的不好的。同时,根据调查,法制校长在中学生法制教育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授课得到了学生认可:95%学生认为法制校长在法制教育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5.中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自护意识,面对不法行为时能够作出较为正确的选择。

问题:您知道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吗?

问题:当您遇到侵犯您权利的时候,您的解决方法会是

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问到是否了解关乎青少年利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时,78%的学生是部分了解,说明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比较关注,但是对该法非常了解的只有8%,由此可见,中学生有一定的自护意识,但是并不是很强,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增强中学生自护意识。在遇到侵害时,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向老师反映、向家长反映、向司法机关救助等方法来解决,只有很少数学生会选择忍气吞声,不会选择正确的方法。但是调查显示,在权益收到侵害时,74%学生很少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说明学生的自护意识增强的同时,还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用法律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6.大多数中学生渴望或者愿意学习法律知识

79%学生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事情,且有80%的学生有计划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说明中学生对法律的关注还是比较高的,随着法律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不断加大,学生对法律的相关问题也不断重视。

三、建议

1.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创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坚持开展法制教育,能有效地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经问卷调查情况显示,学校仍是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但是,调查发现学校 的法制教育虽然比起其他渠道,当前对中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播的比例是最大的,但是总的来说学校的法制教育还不够到位,法制教育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固定完整的体系。对此,学校应该确立法制教育的目标体系,并逐一落实,对于不同层次的法律知识内容,应贯穿于不同的学龄阶段,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使中学生在学校接受全面系统的法制教育。其次,学校还应注重课堂教学,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集中开展以政治课为主,逐渐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时时受到熏陶。

再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校都有开展普法教育,但是在学校所开展的法制教育方面,大多学生认为效果一般,主要原因是法制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因此,学校除了确立目标体系和重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应该在学校的法制教育中推用多渠道,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式要力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学校可以通过办办报、手抄报、校刊专栏、校园广播、召开主题班会、办法制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开设法制诊所、开展模拟法庭,组织社会法制调查等形式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2.言传身教,提高家长法律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制环境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法制教育环境,家长的责任和作用不容小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每一个微小的行为就是孩子的活教材。孩子耳濡目染,受父母和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不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或者家长自己就是法盲,那么在这样的家庭法制环境中,子女的法律意识很难增强。作为家长,除了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外,要对子女进行通俗的法制教育,充分利用自身己有的法律知识,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合乎法律规范的方法,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学法守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及时予!以纠正。提高家长自身的法律素质是前提。为了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应开办家长法制学校,以发放法律通俗读本、观看“今日说法”等专题法律节目,开展家庭法律知识竞赛,评定法律星级家庭等等,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制环境。

3.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其他法制宣传渠道,形成多元化

未成年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或多或少地从社会中吸取法律知识的营养,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各类新闻媒体,信息传播载体也成为中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载体。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司法机关等部门要齐抓共管,积极主动地开展系统有序的法制宣传教育。如悬挂大型法制横幅,设置永久性法制宣传牌,张贴法制标语,开设法制宣传窗,主办法制图文展,召开法制教育大会,组织法制宣传游行,进行法制文艺演出,播放法制电视专题片,党报党刊设置法制专栏,定期开办法律培训班,举行法制演讲比赛、见义勇为表彰报告会,建设和评选法制文明社区等等。又由于中学生法律知识的重要来源还有影视文学作品,由于创作的需要,影视文学作品中传递的法律知识并不健全和准确,容易误导学生。作为影视文学作品的作者和出品人,要注意法制内容的准确性,以免误导学生。

4..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多方位、多层次提供法律服务

要注重从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入手,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调查显示,在权益收到侵害时,74%学生很少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说明学生的自护意识增强的同时,还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真正会用法律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因此,要建立和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条件允许,多设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中心。要关心和帮助流浪儿童、离婚家庭子女、孤残儿童、外来人口家庭子女以及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等特殊的弱势人群,减少未成年人侵权案件和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只有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他们才会学法、知法、信法、守法、护法,法律意识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5、 加大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宣传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

经费短缺是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需要长期坚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加大经费的适当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让我们了解到了当代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也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到了法律在当代中学生的掌握和运用上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数据显示,让我们看清中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通过分析数据,剖析现状,找出原因与不足,然后得出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议和结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的中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给今后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增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中学生犹如初升的太阳,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让广大中学生健康成长,并在美好的蓝天下闪耀出自己的一片光彩。

附件:

新沂市启明中学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委员会学生,为了了解本地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我们特设计了该问卷。请您如实填写该问卷,此问卷只供研究参考,我们决不泄漏您的任何个人信息!请您放心!谢谢您的参与!

请您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下面划“√”,在“_____”上填上您所要表达的内容。

1.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2.您的家庭在:A.城镇 B.农村

3.您自己觉得您了解法律吗?

A.非常了解 B.了解一点点 C.不了解

4.您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5.您了解法律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A.学校老师的教授 B.同学朋友的交流 C.家长的教育 D.看电视、听广播

E.自己阅读报刊杂志 F.其它

6.您认为法律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保护公民的权利 B.惩罚违法犯罪 C.规定公民的义务 D.其它

7.您觉得以前的中学在普法教育方面的开展情况如何?

A.开展过,很有成效 B.开展过,效果一般 C.开展过,没有效果 D.没开展

8.您觉得您的家长对您的法制教育方面,做得好不好呢?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不好

9.您认为在中小学设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如何?

A.有很大作用 B.作用一般 C.没什么作用 D.根本没作用

10.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吗?

A.非常了解 B.部分了解 C.听说过这部法律,但不了解 D.没有听说过

11.您知道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吗?

A.知道 B.不知道

12.您是否遇到过侵犯您权利的事件?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13.当您遇到侵犯您权利的时候,您的解决方法会是:

A.忍过去 B.及时向老师反映 C.向家长反映 D.向司法机关求助 E.其它

14.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A经常 B.很少 C.没有

15.您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事件吗?

A.会 B.不会

16.您有无计划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法律呢?

A.有 B.无

17.您对哪一方面的法律比较感兴趣?

未成年法律知识例4

未成年人犯罪者可以说是社会大环境的“牺牲品”,是社会的消极方面在孩子们身上的体现。说是“牺牲品”,就是指未成年人犯罪的根在社会,毁在孩子。这也是让家长、让社会、各级党政痛心、焦虑的关键所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客观因素往往交错在一起,互相影响,要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关键做好以下几点:

一、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观念。我们每位教师都要认真的上好法制课。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我们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小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指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在小学,结合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和语文等学科教学,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在中学,结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渗透《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知识。

未成年法律知识例5

1.利用有利契机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未成年人法律知识

团区委把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作为工作重点,组织各级团组织和未委会各成员单位利用板报、广播、知识竞赛、培训等形式,深入学校、社区、街道、各镇等未成年人集中的场所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积极开展知识竞赛、模拟法庭、主题报告、文艺汇演等多种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区掀起宣传、学习“两法一条例”的高潮。在“两法一条例”颁布实施纪念日、“5?30世界无烟日”、“6?26国际禁毒日”、“7?13申奥成功纪念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日,通过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

2.立足阵地开展法制教育,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充分利用学校主阵地,把法制教育作为全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纳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求中小学每学期专题法制教育不少于8课时。

注重社区法制教育,努力实现学校法制教育在社区和家庭的有效延续和衔接。团区委领导多次深入社区调研青少年法律学校工作,指导青少年法律学校依托镇街活动场所,定期邀请司法所等单位或部门的业务干部,为辖区青少年及家长讲授法律知识,开展多种法律实践活动,并积极协调于12月初成立大台街道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

3.发挥法制校长主体作用,提高未成年人法律素质

团区委不断加强法制校长队伍建设,逐步为全区41所中小学配齐了法制校长。不定期召开法制校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培训班,提高法制校长工作水平,指导法制校长进校参与学生的法制教育,为学生讲解自我保护、意外伤害避险、网络安全、心理教育和其它相关法律知识,参与转化后进学生,整治校园周边秩序等工作,强化了中小学法制教育,壮大了学校的德育教育力量。

二、深化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1.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举办以引导未成年人认知危害、自觉远离,增强未成年人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等为主题的禁毒知识讲座,并指导学校组织开展以禁毒为主题的班会、团队会。全国禁毒宣传月期间,团区委下发《关于开展20__年“青少年远离行动”的通知》,要求区未委会各成员单位、各镇街未委会以“参与禁毒斗争全民抵制倡树奥运新风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为契机,壮大禁毒志愿者队伍,依托各类青少年教育阵地动开展集中性的宣传教育活动。“6?26”国际禁毒日当天,在各镇、街道办事处,在繁华场所、主要街道开展主题宣传、主题签名等活动,掀起禁毒宣传教育的高潮。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远离寄情奥运”青少年禁毒漫画、卡通画比赛,全区中小学生共上交作品164幅,在全区青少年中营造了抵制、珍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2.开展社区闲散青少年调研

20__年底至20__年初,按照市未委会统一部署,开展社区闲散青少年状况调研工作,团区委高度重视,联合区综治办召开专题工作会对调研工作进行了严密安排,各镇街团组织按照要求,专人负责、全力以赴对全区闲散青少年进行深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和数据整理录入“全国社区青少年信息管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

,全区有14-25周岁闲散青少年422名,其中男性289名,女性133名。团区委对调研结果和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撰写了题为《__闲散青少年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为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提供参考。团区委还根据调查结果,组织社区闲散青少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就业创业能力。

未成年法律知识例6

1.利用有利契机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未成年人法律知识

团区委把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作为工作重点,组织各级团组织和未委会各成员单位利用板报、广播、知识竞赛、培训等形式,深入学校、社区、街道、各镇等未成年人集中的场所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积极开展知识竞赛、模拟法庭、主题报告、文艺汇演等多种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区掀起宣传、学习“两法一条例”的高潮。在“两法一条例”颁布实施纪念日、“5?30世界无烟日”、“6?26国际禁毒日”、“7?13申奥成功纪念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日,通过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

2.立足阵地开展法制教育,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充分利用学校主阵地,把法制教育作为全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纳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求中小学每学期专题法制教育不少于8课时。

注重社区法制教育,努力实现学校法制教育在社区和家庭的有效延续和衔接。团区委领导多次深入社区调研青少年法律学校工作,指导青少年法律学校依托镇街活动场所,定期邀请司法所等单位或部门的业务干部,为辖区青少年及家长讲授法律知识,开展多种法律实践活动,并积极协调于12月初成立大台街道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

3.发挥法制校长主体作用,提高未成年人法律素质

团区委不断加强法制校长队伍建设,逐步为全区41所中小学配齐了法制校长。不定期召开法制校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培训班,提高法制校长工作水平,指导法制校长进校参与学生的法制教育,为学生讲解自我保护、意外伤害避险、网络安全、心理教育和其它相关法律知识,参与转化后进学生,整治校园周边秩序等工作,强化了中小学法制教育,壮大了学校的德育教育力量。

二、深化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1.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举办以引导未成年人认知危害、自觉远离,增强未成年人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等为主题的禁毒知识讲座,并指导学校组织开展以禁毒为主题的班会、团队会。全国禁毒宣传月期间,团区委下发《关于开展20*年“青少年远离行动”的通知》,要求区未委会各成员单位、各镇街未委会以“参与禁毒斗争全民抵制倡树奥运新风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为契机,壮大禁毒志愿者队伍,依托各类青少年教育阵地动开展集中性的宣传教育活动。“6?26”国际禁毒日当天,在各镇、街道办事处,在繁华场所、主要街道开展主题宣传、主题签名等活动,掀起禁毒宣传教育的高潮。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远离寄情奥运”青少年禁毒漫画、卡通画比赛,全区中小学生共上交作品164幅,在全区青少年中营造了抵制、珍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2.开展社区闲散青少年调研

20*年底至20*年初,按照市未委会统一部署,开展社区闲散青少年状况调研工作,团区委高度重视,联合区综治办召开专题工作会对调研工作进行了严密安排,各镇街团组织按照要求,专人负责、全力以赴对全区闲散青少年进行深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和数据整理录入“全国社区青少年信息管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全区有14-25周岁闲散青少年422名,其中男性289名,女性133名。团区委对调研结果和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撰写了题为《*闲散青少年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为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提供参考。团区委还根据调查结果,组织社区闲散青少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就业创业能力。

未成年法律知识例7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将一次法制课。同志指出: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而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起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不高。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

第三,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现在的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了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加,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只把教育局限在了45分钟的课堂内,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解决办法

首先便是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应该编写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法律教材,我国的法律已形成了已宪法为母法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比如说,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编写成法制连环画的形式,让他们初步建立法律观念,而到了中学,可采取文字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法律意识等等。

未成年法律知识例8

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更好地落实目标责任,我们成立了由县政法委副书记、司法局长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基层科、宣传科、公律科、法律援助中心等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指导。初步形成了由局党组统一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相关职能股室组织协调,乡镇司法行政机关自觉参与的工作格局,为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充分发挥法制宣传职能,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在开展“五五”普法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未成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四种法制教育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一是建立健全了未成年人普法教育机制。主动与县教育部门联系,在全县中小学校配齐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在教育局领导的密切配合下,全县中学都配齐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严格落实责任制,规范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

二是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

以漫画、图片作宣传展牌,在全县学校巡回展览。我们向省、市普法办以邮寄形式,收集关于吸毒、网吧、不尊重长辈和老师等一些漫画图片,共制作160块展牌,深入各学校巡回展览,让学生观看和自我对照剖析,并要求每一名学生写出《观后感》交给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评阅。通过巡回展览,不少学生深受教育和启发,同学们感慨的说:“平时我们听法制课倍感乏味,而看这些图片让我们还有些吸引力,也领会了很多法律知识”。

三是开展把法律带回家的主题活动。

组织县普法讲师团,在各学校巡回宣讲法律知识。县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吸纳法律和授课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成立了县普法讲师团。深入到全县各学校巡回宣讲《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义务教育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课。结合生活中实例案件进行以案说法,让学生通俗易懂,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五五”普法开展以来,全县共有中小学生2.6万余人接受法制教育。

四是开展经常性的普法宣传活动。

结合青少年实际,在电视台常年开辟“普法之窗”。青少年尤其是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很容易在法律上产生一些模糊认识,对一些犯法,罪与非罪的辨别亟待我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今年,我们购买了一些愚教于乐的专题法律节目片,在电视台以“以案说法”和“一问一答”等形式开辟“普法之窗”。让学生们观看后晓知以理,知以法,使他们懂得了很多法律知识。

三、大力实施“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程

四、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一是建立健全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网络。我们在县团委、县妇联和十个乡镇设立了未成年人维权工作站,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系点,让各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担任法律援助信息联络员,全县基本上形成了由团县委、县司法局组织协调,法律援助中心具体指导,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主动介入,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联系点主动参与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网络。法律援助网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为未成年人获得法律援助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

二是简化了工作程序,畅通了工作渠道。为了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能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我们简化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申请程序,规定凡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申请,一律免除经济困难审查。同时还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的申请,法律援助工作站可以先承办再申请,以节省工作时间,及时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法律知识例9

前言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联合制定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印发各地贯彻落实。制定这一《纲要》,是为了指导各地中小学校全面、规范地开展法制教育,将中小学法制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纲要》提出,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必须贯彻以下原则:一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三是整合性原则。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与必要的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但是,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在法制教育课堂上体现这些原则,真正发挥法制教育课堂的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和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贝卡里亚曾说过:“你们想预防犯罪吗?那你们就应该让光明伴随着自由。知识传播得越广泛,它就越少滋生弊端,就越创造福利。”[1]他还说:“预防犯罪的最可靠但也是最艰难的措施是:完善教育。”[2]我们重视法制教育课堂也正是这个道理,教育,从思想上预防,是最根本的。

教育不在于课目繁多,而在于准确地选择,当偶然性和随意性向青年稚嫩的心灵提供道德现象和物理现象的摹本时,教育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教育通过感情的捷径,把年轻的心灵引向道德;为了防止它们误入歧途,教育借助的是指出需要和危害的无可辩驳性,而不是捉摸不定的命令,命令得来的只是虚假的和暂时的服从。传统的法制教育课堂模式,学生普遍认为课堂沉闷、严肃,不认真对待,甚至厌恶,根本起不到普法宣传,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的作用,无法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

一、传统普法课堂模式的效果

(一)全国未成年犯所在学校开设法制课程设置情况

很多未成年人因违法乱纪最终锒铛入狱并不是他们明知故犯,相当一些人是根本不懂法律。根据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未成年犯上学期间所在的学校开过法制课的为40.1%,没开过的为59.9%。学校开设法制课程的比例是城市高于农村,非闲散高于闲散。相对而言,农村的闲散未成年犯接受法制教育是最少的。

从在学校上过法制教育课程的未成年犯对这一课程的评价来看,未成年犯认为“课讲得不好,没有意思”的有19.2%,认为是“走形式”的有29.5%,认为“这种课程很有用,知法才能钻法律的空子”的有13.9%,认为“主要为了考试才认真听”的有14.5%,认为“与己无关,无所谓”的有23.9%,认为“这种课程很有用,知法才能守法”的有25.4%。总体来看,他们对法制教育课的积极评价很低,“走形式”、“没意思”、“与己无关”等消极评价相对较高。(详见表一)

由此可见,学校是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育的效果如何,与未成年人是否知法守法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区学校法制课堂现状

1.三江镇(汉区)青少年网吧问题严重,引发犯罪,法制课堂未能达到如期效果。

在连南三江镇的初级民族中学,我们开展了《远离网吧,抵制诱惑》的法制教育课堂,约60名学生参与了我们的课堂。我们通过交流与问卷调查,此外根据政府相关反映,得知近年来三江镇随着经济发展,镇内网吧多如牛毛,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现象严重,也引发了青少年犯罪行为。由此可见,当地的法制教育课堂开展的成效并不好,未能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效果。

2.大麦山镇(瑶区)青少年暴力犯罪严重,一些学生厌恶法制课堂,拒绝参与。

在大麦山镇,存在青少年斗欧、暴力报复、勒索现象。我们三下乡期间在连南大麦山中学进行《预防青少年法制教育课》时,一开始鲜有人参与,据了解,很多学生被通知参加法制教育课时就觉得这样的课堂一定很沉闷,甚至觉得“可怕”,不想来参加。

二、传统法制教育课堂模式不足之处

1.只呆板灌输各类法条,枯燥无味;

2.课堂气氛沉闷,严肃,使学生无心听讲;

3.只注重守法教育,忽略权利教育;

4.形式单一,教师流于形式、走过场;

5.法制课堂内容常偏离青少年生活,过空过泛等。

三、关于创新法制课堂模式的建议

1.学校应该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引起全体师生的重视;

2.上课内容安排要科学、系统,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尽量贴近青少年生活;

3.形式多样化,可利用讲故事、做游戏,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法律知识夏令营、组织模拟法庭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4.可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法律工作者来学校做专题讲座;

5.可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公检法部门参观访问,以增加感性认识等。

四、创新法制课堂模式教案示例

《远离网吧,抵制诱惑》新型法制课堂的特点:

1.针对所在地现实网吧问题,进行专题法制教育。

2.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与学习热情,包括利用播放视频,分析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做法律小游戏,宣誓等方式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乐于参与。

3.教学内容有科学性、系统性,从现状、危害、探究原因,到法律规定,课程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

结语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创新法制教育课堂模式,既有现实的需要,也有长远的意义。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它是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从长远角度来说,它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党和国家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全体公民法律素质的根本提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今天的未成年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共同致力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中小学校尤其应当挑起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大梁,为祖国培养既拥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又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崭新一代而努力。

参考文献:

未成年法律知识例10

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考点梳理】

1.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主要的特征,也是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根本区别。)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任何人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制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法律的作用。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我们青少年应树立怎样的法律意识?

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②爱法,是我们应有的态度。③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4.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不违法)

5.违法行为的种类。

(1)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2)根据情节轻重、对社会危害的程度,可以将它们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6.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犯罪的含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就是犯罪。

(2)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

7.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区别: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比较小,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的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8.什么是刑罚?有哪几种?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罚的种类:主刑五种,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四种,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9.对犯罪的正确认识和态度。

(1)认识:犯罪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是侵害社会健康肌体的毒瘤,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严重危害。

(2)态度: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10.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②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1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未成年人自身应该怎么做?

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抓好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管。

家庭:要以健康的思想和品行教育和影响孩子,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注意家教方法。

自身:要加强道德修养,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2.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③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13.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两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4.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特殊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15.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16.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1)非诉讼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这是我们维权常用的有效手段。

(2)诉讼手段(打官司):即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这是我们维权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17.诉讼的种类。

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告官)。

18.青少年为什么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真题解析】

例1.(2016・黑龙江龙东地区・多选)2015年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受贿、、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宣判,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并处。这表明( )

A.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B.法律具有强制性

C.触犯法律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D.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的特征、犯罪行为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受贿、、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等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犯罪行为。人民法院依法对受贿、、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宣判,表明:法律具有强制性,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选项A、B、C、D都符合题意。

例2.(2016・贵州安顺)法律课堂上,小美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案例研究。

案例再现

2015年5月1日,李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交警拦截,经检测,其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65毫克。法律链接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注: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驾车;大于或等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

对此案例,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小萍:“他的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

B.小忠:“他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C.小莉:“他会被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

D.小金:“他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由材料的描述可知,李某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按照违反法律来判断是一般违法行为。选项A小萍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3.(2016・湖南株洲)材料一:为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备考环境,株洲市环保局向社会《关于中高考期间防止噪声、废水和废气污染的通知》,明确5月30日至6月18日为中高考特护期;在此期间,全市所有建筑工地、装修及其他产生噪声的场所,均不得产生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超标噪声,晚10时后,各建筑工地不得施工。

材料二:一名五岁的小女孩在上学途中,被一名有暴力倾向、疑似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强行带上高速公路。小女孩临危不乱,没有激烈抗拒,而是静观其变,等待机会逃脱。当巡逻民警经过时,小女孩一句“她不是我妈妈”,使现场民警迅速作出判断,将嫌疑人隔离并控制。最终小女孩毫发无损地回到了父母身边。

(1)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材料一反映的是对未成年人哪一方面的特殊保护?

(2)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加强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对小女孩的表现进行评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等知识点。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材料,提炼关键句子,找到与教材的结合点。材料一的关键句子是“为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备考环境,株洲市环保局向社会《关于中高考期间防止噪声、废水和废气污染的通知》”,涉及社会保护。材料二的关键句子是“小女孩临危不乱,没有激烈抗拒,而是静观其变,等待机会逃脱”,“现场民警迅速作出判断,将嫌疑人隔离并控制”,涉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

参考答案:

(1)社会保护。

(2)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③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3)从小女孩的做法可以看出,她遇到险情时非常机智勇敢,能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高效演练】

一、请你选择

1.2016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法院对腐败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特别是“公开审判震慑贪官”更加彰显党和国家从严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这体现了(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法律是我们唯一的行为准则

D.犯罪的法律标志是刑事违法性

2.赵先生因讨要拖欠的工程款,被当地派出所刑拘。“法律是听我说的,我是代表执法的,我就是法,随时刑拘你……”派出所所长张某这样说。要批驳张某的言论,适合作为论据的是( )

①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②法律具有强制性 ③执法机关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④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我家孩子正在参加比赛,麻烦朋友们帮忙投个票”……随着微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在朋友圈中给孩子拉票也成了越来越多家长头痛又无奈的工作。面对朋友圈拉票,你的看法是( )

A.这是充分利用、发挥网络优势的表现

B.充分体现了好人缘的必要性

C.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D.父母尽一切可能给子女创造机会,体现出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

4.下边漫画表明( )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民政部与教育部、公安部等,决定今年开展留守儿童全面摸底排查工作。留守儿童,这个令人牵挂的群体,将有更加精确的“生存地图”。国家此项措施主要体现了( )

A.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呵护,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B.留守儿童是特殊弱势群体,更需加强社会保护和关爱

C.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阴影,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

D.留守儿童自我防护能力弱,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

6.小李、小梁是广东的在校中学生,在察觉到帮人送的“货”是时,认为没有获取经济报酬不算违法,仍继续帮毒贩跑腿。造成小李、小梁这种思想认识的原因是( )

A.懂法,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

B.知道违法与犯罪的判断标准

C.法制观念弱,不能依法自律

D.懂得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二、请你回答

7.尚未满12岁的杨某辍学,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参与了湘黔两省涉案50多万元的系列盗窃案,被称为“神偷”。人们在吃惊之余,不禁会问:少年“神偷”是怎样炼成的?看看孩子的成长环境吧:母亲改嫁,父亲打工疏于管教,他经常逃学,与社会闲散人员厮混……大都市霓虹灯下为何有那么多流浪儿?他们绝大多数都像少年“神偷”一样,来自一个特殊的群体――辍学的“留守儿童”。

(1)从杨某辍学到结交损友再到成为“神偷”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2)上述案例中的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谈谈未成年人自身如何预防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8.材料一: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材料二:

“家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施行说明了什么?

(2)如果你是漫画中的孩子,你会怎么办?

参考答案

一、1.B 2.B 3.C 4.C 5.B 6.C

二、7.(1)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我们要防微杜渐。

(2)①家庭原因:缺乏家庭保护;家教不严;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方法单一粗暴;家庭生活不和睦;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等。②学校原因:只重视知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法单一。③社会原因:缺乏社会保护,社会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④自身原因:身心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道德水平低,是非观念、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没有调控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没有正确对待好奇心和从众心理,贪图享受,交友不慎,无心向学,具有不良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