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课件设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4 03:48:40

课件设计论文

课件设计论文例1

关键词:CAI;积件;积件系统结构;网络课件

1、积件思想的基本特点

1.1注重人的主体性。积件将教学信息资源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自己的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工具,因而适应任何类型的教师与学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充分体现了面向21世纪尊重人、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运用,不是在课件开发之初,而是由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真正做到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技术保障。

1.2积件与教材版本无关性。积件是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这样,无论教材课件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积件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

1.3基元性与可积性。教学资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边界约束条件愈少,其重组的可能性就愈大。以往的CAI课件总是有启承转收,有头有尾,自成整体,断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这种看似完美的软件固化了知识的联系,模式化了思维过程,机械化了教学程序,很不适应于千变万化的课堂信息交流;它排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忽视了教学环境,并在原来的水平上,发展学生的多变性。积件则并非如此。积件中的积件基元就是一个基本知识点,它不局限于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不仅限于可见系统和教科书出版,其对附加条件的约束能力,因而可积性(可重组性)就较大。值得强调的是:不排斥积件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相反,它将许许多多良好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积累到一个库中的原始形式教学的基本策略,就像一组杰出的教育家的智慧溶于一炉,火花可以燎原,燎原在思想上有杰出成绩的学生。

1.4开放性,自繁殖性。物质资源和教学策略资源的积件储存教师的的教学策略资源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因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学生)都可以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只要确立了积件的信息标准,规范的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自然开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参与,几件的快速发展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像今天的互联网和网络上的信息爆炸。

1.5继承性与发展性。

机件系统和临时的特定于应用程序的课堂教学可以成为一个临时的课件和教学课件,相当于“微教学单位”,机件系统,从而机件和教学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课件是适用于特定的教学情境机件,适用于任何变化的教学情况,机件更适合教师和学生交换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情景。经过适当的处理课件(去除冗余部分,规范接口标准),可纳入综合微教学单元库,供其他教师从组。机件成为一名教师教学现状组合,也构成了一个临时课件(准确地说,是“堂件”)。零件集成零件库(甚至是一个组合平台)运营商的网络磁盘,CD-ROM的发展,情节的想法,专注于全球化,虚拟化,社会的发展,那将是比今天所有的经验,关于课件和理论课题等让我们去探索更多的更新。

1.6技术标准,以绘制作品在学校,地区,国家和全球的各种信息西苑的可重构情节必须遵守的标准和规范,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例如文本的格式,图形的格式,声音的格式,动画的格式,互联网网络接口格式等都必须与世界主流应用软件一致,否则是不可能的组合来实现的重大信息。教学信息分类和编码,应该是相似的“中图法”的图书分类方法,此外,你还应该考虑广电阅读,条码扫描系统,CD-ROM,VCD格式,以及许多其他因素,此外,这需要在国家一级层次上确立法规性的标准。

1.7易用性、通用性、灵活性、实用性。机件集中的当代应用软件设计的精髓,它具有丰富的教学材料,易于使用,直观的界面,直观的理解,人性化的设计,完整的教学使用与全体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的应用,适合于不同的教学情境,成为一个使用的工具课堂教学。

2、“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

“积件”系统的组成根据教学需要由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软件系统的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利用。“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而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材料可以免费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微教学单元库:以帮助教师讲授的某个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或为学生探索的认知和创造的学习环境,“课件”和“微世界”,它的设计和开发方法类似原来的课件,微教学单位的教学改组,并准备为教师和学生的资源,所以它一般不需要封面设计,也不需要额外的北京解释,多余的解释配音等,短小精悍,机件和剧情片相结合的平台界面的格式要求,方便的检索与组链接到教室和学生的使用的教学现状。

虚拟机件库:将网络上的资源变成巨大的类似于图书馆一样的资源库。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检索,重组,这种教学的灵活性结合在网络上的资源,需要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内容,信息和材料方面的政治思想,教学管理,部分已安装在教室的计算机和网络学校模拟可以直接调用网上的教学资源材料组织课堂教学。

3、结论

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课件是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但功能强大,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网络课件的实现依赖于一个纯粹的技术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现金的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实现了高层次的信息和课件集成。使用极端机辅助教学在课内和课外更广泛,更深的方向向信息技术月科学的整合。(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课件设计论文例2

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课件设计论文例3

2多媒体课件的策划

开发多媒体课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完成一或多个特定任务。开发流程主要包含:主题确定、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脚本创作、材料准备、系统实施、测试和修改应用的反馈等多个环节。

2.1主题确定

主题确定除了明确选题定位的主要任务以外,还要分析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主题确定要考虑课件的设计目标和主要问题:课件用户类型,用户应用环境和应用场合及课件主题类型等。主要是考虑到需要进行分析的系统内容是否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并且和课件的应用是否有一定的需求。主要考虑因素的可行性分析如何实现课件的难度,无论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具备。

2.2需求分析

在选定主题的基础上进行需求分析,对用户所需要的硬件软件环境和课件进行分析。用户分析主要来自用户的年龄,社会背景,使用计算机的水平的生理特性及其它方面的分析。软件和硬件的环境分析主要是课件所需要的硬件,是否有特殊的需求和之和额外的设备需要,需要什么样的软件环境支持等详细分析。

2.3系统设计

多媒体课件系统的设计不同于书面材料的设计,交互式多媒体必须集成到该系统的设计中。多媒体课件系统的设计中包括有:界面设计和总体设计。在确定了整个系统的结构之后,确定系统的结构,然后进行具体的界面的设计,总体设计包括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设计。导航策略式设计的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包括屏幕布局,颜色,字体等的选择,多种互动对象的大小和位置。

2.4脚本创作

在进行系统实现之前,完成多媒体课件的系统设计后,要进行脚本创作。它的作用相当然于影视剧本的作用,它是多媒体课件系统的骨干覆盖了整个多媒体系统的结构。脚本不仅要规划出各种无件和步骤的顺序,还描述了分支路径和衔接的过程以及每个步骤的详细信息。

2.5素材的准备

为了完成多媒体制作,材料应根据脚本要求准备素材,并随后被存储于一定的格式,这些材料中,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其它材料,需要检查内容的完整性,用词是否恰当,是否有严格的概念描述等。还要检查图形格式,尺寸大小是否合适。视频,音频,动画,检查其格式,长度是否合符脚本要求。

2.6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是课件开发的过程。程序员根据脚本代码设计的程序或开发工具的选择,集成这些多媒体素材,并添加交互工功能,控制功能,因此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系统。在集成的工具软件上,可以根据程序序列熟练程设计者进行选择。如果选择功能强则可灵活进行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也可以选择VC,VB等紡程环境。如果程序员是非专业的,便可选择Authorware中的这些集成工具,界面也友好,导入各种媒体的支持,设置的互动也简单。

课件设计论文例4

2.数学CAI软件的设计原则

目前流行于市的CAI著作并不多见,但软件市场可见到不少cAI软件商品。其中绝大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性质的。实际上,CAI所涉及的面很广,它包括教与学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软件几乎都不可能覆盖它的全部内容。本文也只打算对数学课堂教学软件的设计问题进行探讨。任何一个软件产品,制作者都要事先确定该软件要达到的目的,然后根据此目的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设计要求。如果该产品已经很成熟,这些要求会成为公认的标准。数学课堂教学CAI软件的制作目的当然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即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最后效果是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来衡量的,但大部分时间往往采取一种更简易的评价方法----就课论课。例如大部分的公开教学或观摩课,最后的评价并不是去考学生而是听课者按照已有的或心目中的标准来衡量这节课的好坏。对教学软件的评价暂时也只好采取这种方法。实际上设计的原则与评价的原则应该一致。由于目前课堂教学软件不多,且大部分是各个教学单位为自己的教学而开发的,缺少统一的标准。笔者只是把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设想与心得写出来,与同行切磋。

2.1.“辅助”的含义就是以教师为主计算机永远也不会取代教师上课,就象计算机不能取代人的思维一样。把软件搞成录像式的就完全失去了教师的作用,这是最失败的软件。除了特殊情况,如偏远地区无教师或一些冷门学科找不到相应的教师只好采用纯电教手段外,教学软件应是主讲教师的助手。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任何软件也替代不了的。

2.2.交互功能

一个好的软件应能适合不同特点的教师的要求,这就需要软件更加灵活。比如一个立方体,有的教师喜爱正等测投影,而另一些教师喜爱正二测,这大部分取决于他们使用该软件前的讲课习惯。如果一个图形,教师自己看着都不习惯,当然不能指望他会很自然和流畅地讲给学生。那么对这个软件来说,该立方体的随机旋转能力便是非常重要的了。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习惯来选择该立方体关于三个坐标轴的转角,旋转过程对学生是透明的。实际上,教师在选择合适方位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教师甚至可以安排图形的颜色、说明文字的位置……,这时教师才会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这个软件的主人。试想一下,如果对一个使用软件的教师来说唯一能作的就是控制它的运行和停止,所有的画面都是编程者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这会是什么感觉!

2.3.动画的数学含量

数学教学的图形动画不同于卡通片。它对光学效果、色彩效果等一些对美术人员至关重要的指标并不在意,相反,它却极其重视图形的准确性。无论是旋转还是平移,无论是中心投影还是平行投影,画面上的每一点都是准确计算出来的。

比如说空间不同位置的两个全等三角形,由于所在的平面的法矢不同,投影自然不同。相等的角看上去不等,不等的元素却看起来相等;又如空间的垂线,反映在投影上当然不一定垂直。这些图形在没有CAI教学软件之前,教师只能在黑板上象征性地画一下,根本谈不上准确性。而在CAI软件中,这些图形是一个点一个点计算出来的。教师可以用交互功能把需要的图形在平面旋转到与投影面平行的位置,使学生看到“不走样”的图形,这就需要准确性,而准确性是由一系列正确的数学变换公式保证的。在这里每一个画面都是算出来的,而下是象一般动画是从图形库里取出来的。

2.4.学生的临场操作功能

过去,一节电化教学课讲完,老师会为学生准备许多胶片。学生把老师临时留的练习题做在胶片上,在用投影仪映到银幕上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取代了让学生上黑板做题。为什么不能再前进一步,让学生操纵计算机屏幕,让学生在计算机的屏幕上画上他自己的辅助线,让学生控制计算机屏幕图形来讲解他的答案呢?我们正是这样设想的,让计算机的屏幕取代胶片投影仪,就象投影仪过去取代黑板一样。

2.5.人工智能

这一点正是目前CAI软件的欠缺。?但是对于课堂教学软件来说,这一点并不特别重要。最直接的应用是在学生把答案(图形或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自动判断答案正确与否。专家系统的最重要的用武之地是在CAI的另一个领域----课外辅导。但现在面临的全部辅导软件几乎没有涉及到该项功能,尽管这方面的讨论超出本文的范围。

课件设计论文例5

目标本课程开设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大型项目的开发,熟悉项目开发流程,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灵活运用需求分析及系统设计方法,提高技术的使用熟练度,充分锻炼团队开发的协作能力,理解测试过程及Bug跟踪的流程,从而积累真实的项目开发经验,拉近与企业用人需求的距离。项目培养的能力体系如表1所示。根据TOPCARES-CDIO能值指标体系,本项目重点培养八项3级能力指标。

1.2项目内容和进度安排

随着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主流应用软件的类型也在不断变化着,从最初的桌面应用到基于Web的应用,再到目前的电脑、手机客户端与Web端多客户端平台应用。本课程要求学生开发的项目来自于合作企业中最新的项目,以达到和市场接轨的目的。在课程进度安排如表2所示,包括准备阶段和增量开发阶段。课程共200学时,50次课,进度安排包括准备阶段和三个增量阶段,表2给出了一个增量的进度安排。项目准备阶段完成整个项目的构思,各个增量阶段,按照分析、设计、实施、运行和评审等步骤进行。

2项目实施(Implementationoftheproject)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主要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和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项目实施尽可能模拟企业的开发环境,教师担当类似项目经理的角色,负责监控项目的整个进度和项目质量,将每个学生小组视为一个开发团队,让学生模拟企业中相应的工程师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规范的软件开发过程进行项目开发,使得参与一级项目的学生获得更真实的项目开发体验,就业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

3考核评价(Examinationandevaluation)

教师对各小组成员项目开发过程进行监控和打分,作为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项目结束后安排统一的关于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开发等的闭卷考试,作为课程的终结性考核。各项考核的内容与本项目的能力培养目标相对应,如表3所示。这样,当学生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从八个能力方面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其今后的发展会比以往单纯的分数有更大的帮助。

课件设计论文例6

二、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1.调研分析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课程定位分析,并据此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1)教材分析。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讲述了计算机常用的七大类、十几个工具型软件,理论知识较少,难度较低,各软件之间关联性不大,主要培养学生对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处理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并为学习计算机操作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技工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有学生已经能够熟练使用Office软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经过两年的学习,部分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主动实践、探索完成其感兴趣的计算机操作,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常用软件,如简单的压缩软件、图片处理软件等。学生喜欢学习感兴趣的软件,如图片编辑软件、简单动画制作软件等。

(3)课程定位。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不仅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同时归纳同类软件相通的使用方法。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散式思维能力。

(4)教学模式。根据以上分析,本学期要学习十几款软件、教师不可能详细讲解每一款软件的所有功能,因此要确定本课程采用“优秀学生模拟讲课、教师指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2.教学的实施

(1)划分学习小组。按教材中软件的分类把学生分为七个组,每组负责一类软件的讲解,并把七个组按照软件的名称给予命名,如图像工具组、动画制作工具组,每个组设置一个组长。分组时让能力强的学生和被动学习的、不感兴趣的学生在一个组中,这样有所带动、有所提高,不至于让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更不喜欢。学生的组合不是仅仅局限于一节课,而是贯穿于整个学期里,他们都必须合作学习。如图像工具组,他们将一起合作学习图像浏览与捕捉工具软件,图像美化与变形工具中的幻影2008、奇幻变脸秀两个软件,图像处理工具软件和图像制作工具软件。

课件设计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1

从艺术设计类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加重,但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艺术设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实际的课件使用以及设计中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应该努力提高使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且要及时控制一些影响课件教学效果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也将根据自身的一些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一些经验,从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和应用的原则出发,对艺术设计类多媒体课件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1 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分析

1.1 理论指导性原则

纵观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指导的教育教学更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应该丰富当前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手段。对于艺术设计类课程来说,对其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有很多。例如,相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等。从理论的指导性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课件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初期的课件的设计形式也多以框面以及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的设计为主,但是随着课件设计理论的丰富,课件设计也得到了完善。

在多媒体课件的发展阶段,艺术设计类多媒体课件除了受认知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外,同时也受到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例如,课件的设计开始关注课件受用者的内心需求,开始慢慢地适应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课程设计开始将学习和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要联系在了一起,这对于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的效果是十分关键的。

1.2 开放性设计原则

针对艺术设计类课程的特点,艺术设计课程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因此在实际高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还应该根据实际出发,因为在真正的设计时,由于教学内容以及思想的不同,多媒体设计的差异性也非常大。由于每个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师的教学经历、实践经验以及教学者的思想文化观的不同,在对教学对象的课件设计时,课件中融入的主观色彩也不同。所以开放性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适应多样性的教师需要,同时也可以方便教学发挥课件的最大作用。

1.3 动态交互原则

以上我们提到过,偏向于教师直接使用的演示类课件的应用最为广泛,这种课件的实际操作只需要进行鼠标点击就可以进行,而课件的播放顺序也是事前在设计时候进行设定的,这种课件的设计更加趋向静态交互,但是这种方式却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的教学需要,还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采取必要的动态交互,这样对于吸引学习者的眼球和注意力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以此来更顺利地完成基本的教学过程。基于动态交互原则上的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更具灵活性,这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件教学效率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2 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原则分析

2.1 适度运用原则

无论是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课件,还是其他课程的课件中都会具有一定的文字、声音、动画或是其他形式的多媒体,这也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但是如果这些色彩比例过大,演示的效果虽然较好,但会使学生对重点的把握和理解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这种课件的设计教学效果也会很差。

因此在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过程中,还应该坚持一定的适度运用原则。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创造性,以帮助学生反思学到的东西,从而对教学内容达到更深刻的认识。

2.2 适量信息原则

多媒体教学课展示的信息较多,会让学生囫囵吞枣,来不及消化和理解。同时,过多信息展示使得教师不能及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回应,师生互动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所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时的信息一定要适量,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必须根据课程特征适量使用多媒体。

2.3 有机结合原则

教学媒体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适当的表现媒体和教学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动画设计专业中,对于自然运动规律的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可以非常直观地显示出自然界中很难观察到的景象,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自然运动的规律。

因此,理论问题,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其明显的优势,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涉及实践的环节,则更适合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

3 结语

从艺术设计类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其教学上的主观因素比较浓,很多时候在教学教材的处理上可能会由于个人的主观看法不同而出现差异,这和教师的社会阅历、认知背景等都有着很大的联系。从当前艺术设计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开况来看,还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辅助教学作用,在充分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创新,以更好地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学效果。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 潍坊 262700)

参考文献:

[1]张岩.浅谈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J].美术大观,2013(2):151.

课件设计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2-0061-04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优质的交互多媒体课件将会对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1]而交互多媒体课件的用户界面作为用户与课件交互的窗口,承担着向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供其阅读、判断和分析,向计算机输入相关的信息进行查询和控制等操作的重任。如果一个构思精巧奇特、媒体素材丰富、内容设计良好的交互多媒体课件的表达方式设计不合理,即用户界面设计不当,将大大地影响课件的教学效果。为了使用户与计算机的交流更好地进行,使交互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合理地设计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用户界面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用户界面不仅成为衡量交互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课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开展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研究工作。目前,国内外对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很多,但主要是定性研究,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定量研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1.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法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以预先设计好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做出叙述性的说明,从而得出结论。”[2] 本研究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样本,样本整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的解释与结论的形成等步骤。[3]

内容分析的应用模式可分为特征分析、发展分析和比较分析三种。本论文的内容分析将采取发展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模式,比较分析就是发现当下对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大多是从哪些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发展分析就是比较不同时期对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

2.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Flash课件为例,以学术期刊中对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研究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CNKI 数据库进行检索,将梳理国内外关于Flash课件用户界面研究方面的相关论文,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和数据统计整理,从中获得国内外关于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现状、设计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归纳探究提高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策略及启示。

三、Flash课件用户界面的内容分析

1.内容分析过程

为分析当下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研究的现状、设计特征与发展趋势,首先需要进行研究样本的选取。由于与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相近的术语还有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接口,因此将这两个术语作为检索的关键词,以确保将与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相关的论文全部找出来。通过查阅CNKI 数据库的期刊、论文集及专著,找到与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文章共120 篇,剔除掉与本研究相关性不大的42 篇文章,确定以剩余的78篇文章作为本次内容分析研究的样本。本论文对这78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这些文章按照发表年份进行了研究,有关研究样本发表年份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此外还对样本文章进行了内容分析类目的研究,建立了如表2所示的内容分析类目表。表2中分为“基于理论的研究”、“基于技术的研究”两个内容分析类目。为了对“基于技术的研究”这一类目进行深入研究,又建立了如表3所示的内容分析类目表,表中的类目分为“对导航的研究”,“对屏幕显示的研究”两类。对“屏幕显示”这一类目又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不同的子类目。本研究中,分析单元为“篇”。

用户界面是交互多媒体课件向用户传递信息的窗口,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可分为内容类信息和控制类信息两类。[4]我们可以通过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来表达内容类信息,即作为传递教学内容信息的载体。通过菜单、按钮、热区等来表达交互控制类信息,借助这些导航我们可以实现对交互多媒体课件的控制。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就是由这些要素构成,对这些要素进行研究就是对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进行研究。

2.内容分析结果与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表1、表2和表3,可以得出近年来关于Flash课件用户界面研究具体情况的结论如下:

(1)发展速度

Flash课件用户界面研究发展迅速。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Flash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有关的研究论文数目也在持续不断地增加,由1997年的两篇、1998年的0篇增加到2007年的12篇。虽然2007年之后研究论文数量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2)研究重点

Flash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基于技术的研究,相对忽视了基于理论的研究。如表2所示,“基于技术的研究”占76.9%,而“基于理论的研究”仅占23.1%。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基于技术的研究中对颜色和布局研究较多,而对于声音和导航,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详细情况是:

理论层次:对Flash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缺乏理论深度,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如何充分发挥课件制作过程中的理论指导作用,提高Flash课件的质量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许多课件在设计时是基于设计者本身考虑的,没有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现实需求。如何从用户需求、用户心理、心理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用户界面设计是必须深入探究的研究课题。若能在充分考虑用户心理,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的理论基础来设计和开发Flash课件的用户界面,将会大大提高Flash课件用户界面的质量,更进一步课件整体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这些最终将极大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课件的教学效果与效率。

技术层次:Flash课件用户界面研究中基于技术的研究对颜色和页面布局研究较多,忽视对声音和导航的研究。一个Flash课件若颜色和页面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将没有办法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导致学习者感觉乏味和无趣。拥有恰当的颜色设计和搭配合理的页面布局的Flash课件,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愉悦用户的心理,从而使得用户加深对Flash课件的印象。[5]因此,对课件颜色和页面布局的研究较多也是合乎常理的,但忽视Flash课件中的声音和导航的研究,也是万万不可的。

由于课件中导航的基本作用是为了让用户在使用课件过程中不至迷失,并且可以方便地回到课件首页及其他相关内容的页面。一个课件的导航是否专业,影响着用户使用课件时的心理,也是确保课件信息能否有效地传递给用户的一个重要因素。[6]因此,加强对Flash课件导航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声音也是Flash课件中传递信息内容的一种载体。课件中如果声音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将会直接提高课件的质量,进而增强用户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提高用户的学习效果。声音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提供更强的学习刺激,强化学习者的记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必须要重视对Flash课件中声音的研究。

(3)研究特点

Flash课件用户界面研究中,“基于技术的研究”呈现出一些特点。根据表3中各子类目所占比例的大小,“颜色”(53.8%)和“布局”(51.3%)这两个类目所占的比例较大,而对“声音”和“导航”的研究仅占达16.7%和17.9%。声音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导航则是衡量整个课件内容衔接和跳转是否顺畅,是否符合超媒体基本特征的重要指标。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中对声音和导航研究不够深入和具体的情况值得反思。

四、基于内容分析法Flash课件用户界面研究的启示

1.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设计发展趋势及应遵循的原则

(1) 用户界面设计理论与技术进一步融合提升

随着对Flash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Flash课件用户界面在理论研究、技术研究等方面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理论研究方面,在开发Flash课件时能强调心理学等理论的应用,设计者能够在充分考虑用户的心理因素基础上来制作课件,以期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在技术研究方面,导航和声音的研究必将会得到加强。用户界面各因素的研究能够得到相对平衡,从而全面提高课件的质量,激发用户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 用户界面设计要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协调

交互多媒体课件开发者的设计思路对课件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直接影响着用户对课件的使用效果。在制作交互多媒体课件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一种强调内容,注重于追求科学性;一种强调过程,偏向于追求艺术性。科学性要求内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有逻辑,符合教学思路;艺术性则喜用天马行空的手笔,从美学上来刺激用户的视听觉等感官,激发用户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关注。因此大多数交互多媒体课件中会存在如下问题:强调内容者,虽然从用户的认知规律角度出发,使得知识点之间能够实现小步骤的完好递进,却也同时忽视了用户的心理特征;强调过程者,从用户的爱好和兴趣角度出发,有利于引起他们的注意,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却也相对忽视了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衔接。目前国内交互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大多数不是太高,主要是交互多媒体课件开发者在设计时过于追求科学性,不能够充分考虑用户的心理因素,不能够充分考虑用户的真实需求,导致设计出的课件不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需要。

(3)用户界面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地位和作用

交互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只有交互多媒体课件充分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课件的制作才有意义。一切课件都是为了满足用户,因此用户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7]而在大多数交互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用户的作用和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考虑,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4)用户界面设计要注意标准选取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虽然有基本标准,但由于交互多媒体课件的多样性,目前大多数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在遵守基本标准的前提下,必须根据课件内容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灵活设计,因此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2.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设计及实现的具体技术细节

(1)导航

交互多媒体课件的导航部分绝大多数是文本、图像、动画、声音与视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到30秒之间。用户能够灵活地导航到上一个和下一个活动,灵活地暂停、继续和退出。鼠标能够指向所有图标。在测试页面有一个与用户交互的对话,以确定用户是否要进行测试。

(2)屏幕显示

文本:每个页面中的文本大小与字体应限制在3种之内。课件的色彩要进行合理搭配。课件中不宜过多地使用鲜艳的颜色,因为这样既容易造成学习者的视觉疲劳,也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因此课件中的字体要合理搭配颜色,尽可能地给用户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界面。[8]

图像:课件中的图像必须是清晰的,大小要适当。课件中的图片一般使用JPEG和GIF格式。图片尺寸一般不超过800*600像素,大小不超过200K。尽量避免在课件中使用带有明显偏见或色彩的图。图片的选择应该与学习者的年龄相符,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符合,与学习者的视觉、心理、生理等特征相符。

动画:动画的使用必须能够支持或促进学习。在制作交互多媒体课件时,动画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手段,能够使课件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能充分调动用户的学习热情。动画是大多数优秀课件的构成要素,但动画的使用也有一个“度”:动画过少,文字过多,会使课件变得枯燥,不能够激发用户的学习欲望;而如果使用动画过多,就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使其不能集中于内容的学习。所以课件中动画的使用一定要适度,既能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内容的完整性。

声音:声音的使用必须恰当,而且必须是清晰的;声音的设计应符合配音标准和用户的年龄等要求;课件中应设置声音控制图标,方便用户进行选择。声音可以引起用户各种各样的情绪:轻松、愉快的声音能够刺激用户的想象力,并将他们引导到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的情境中,有助于用户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9]相反地,则会产生沉闷和压抑的情绪。因此,在课件中声音的选择一定要合理。

视频:视频的帧压缩不得低于240*180像素。[10]在制作课件时应尽量避免将视频设计成全屏,我们可以采用给视频加黑色边框的方法来避免视频的全屏;课件中应设置视频控制图标,如“中断、前进、后退、暂停、播放”等控制;视频的格式很多,MPG格式数据量最小,但画面播放效果较差,MOV格式次之,AVI格式播放效果较好,但数据量大。所以在交互多媒体课件中使用视频时要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恰当的格式。

参考文献:

[1]谢幼如. Action research and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 project-based website. proceedings of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Computer in Education(GCCCE).Hawaii,USA,2005.

[2]谢幼如,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0.

[3]陈小青,肖宏.澳大利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状――对AJET的一项内容分析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3):89-92.

[4]Norfadilah KAMARUDDIN.Improving the user interface of courseware in Malaysia[J].Asi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09,7(2):24-29.

[5]杨春蓉,田丽.色彩在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中的应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6): 79-80.

[6]吕中元.浅谈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14):205-206.

[7]郑维林.运用人―机―人互动的设计理念制作多媒体课件之探索――以高一思想政治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1:40-45.

课件设计论文例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由教育部提出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正逐渐成为应用型院校转型的目标。那么如何让在校大学生具备软件项目开发的技能和知识也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1]《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也由原来软件开发理论知识的讲授转变为软件开发基本技能和文档撰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学习这门课使学生能够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并且知道在开发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让学生能够直接进入到项目组里,参与软件项目开发。这样改革的好处是多样的:1.这样除了对学生应用能力进行了培养,而且让学生对软件项目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后续为以后的其它专业课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2.在同步开设的其他课程中,进行横向联合,让学生都针对同一项目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对各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有所触动,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目前,国内各个高校的软件专业中都开设有《软件工程导论》这门课。多数学校还是当作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来讲授,这样的学校大多是研究型大学,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对枯燥的理论可以接受,但是只学理论没有实践造成的后果是学完就忘,学生只会答题;还有一些学校对《软件工程导论》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将理论基于一种开发环境的软件开发,试图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多数是面向对象开发方式,理论多实践少,落到实际课堂教学上还是教师说的多,学生做的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对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考核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软件开发基础知识,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2]、项目管理这些内容,采用的是结构化的软件开发方法。之前我们只讲理论知识,特别是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技术和软件,但是学生学完即使会做题也不会开发项目。现在,我们将教师实际参与开发的项目带领学生从需求开始分析,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加入到授课内容中,结合实际的项目开发的内容,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完成自己的项目,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做到学有所用。希望培养学生整体软件开发的方法、软件项目管理能力、软件需求分析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人机交互设计能力、软件测试计划及方案的制定能力、课程报告撰写能力、学习态度等各方面能力。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软件工程导论》是一门理论课,多数是在多媒体教室由教师讲授为主进行授课。现在,在开课之初,我们要求每个学生申报一个题目,整个学习过程中学到哪个阶段,学生就自己去完成所申报题目的该阶段的任务,这样课堂上老师讲怎么开发软件,在课下布置了大量的阶段性文档要求学生去完成,而且各个阶段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随着各阶段任务的完成,学生也体会到了项目开发的过程、方法。为了保证学生提交的阶段文档的质量和保证学生的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将阶段评审添加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提交的阶段任务文档有:《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报告》和《课程综合报告》。其中《课程综合报告》中要求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去排版和完成,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在毕业设计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和成绩。在教学改革时我们还尝试着和同时开设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联合起来,分别针对同一题目进行阶段训练,在最终答辩的时候由三门课的老师同时参与答辩,答辩成绩被记入到三门课的最终成绩里,比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学习如何设计数据库就应用在了《软件工程导论》课的总体设计阶段,学生需要画出E-R图,给出主要表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最终就是根据《软件工程导论课》分析和设计的结果用JAVA语言开发出一个小项目,这样学生不仅写出了阶段文档,最终还能做出一个实际的项目,增加了完整性和学习积极性。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原来我们都是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但是试卷考核只能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并不能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所以由试卷考核改为答辩考核和平时阶段性评审。[3]这也要求在开课之初就制定出比较详细和全面的考核方案,我们的考核方案从课程报告、答辩平时表现这三大方面出发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标准如表1。而且,在课程报告提交时,我们有统一的文档格式和内容要求,包括需求分析报告,概要设计报告、测试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在平时授课阶段就需要提交上来;而答辩时,将学生答辩的项目原型与学生之前提交的需求、设计进行对应,审核是否是按照需求和设计进行的开发;而且在近几次的答辩中,我们将答辩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这样可以看出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项目综合运用能力的高低。《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希望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课变成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实训课,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知道项目开发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且能够开发一个简单的项目,避免在毕业设计时犯一些软件开发的常识性错误,比如项目开发流程弄错,如何进行分析和设计等等。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申报题目,从需求分析到最终分析设计结束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来做,通过学习软件工程思想和方法去完成软件开发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独立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性,为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菁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必须实现三个根本转变[J].职业教育,2016.

课件设计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0-0151-01

《软件工程》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软件工程》课程都偏重于理论的讲解,侧重于软件工程目标、过程和方法的介绍,并主要围绕软件生存周期的技术和方法,采取灌输式课堂教学。然而,对于缺乏软件开发经验及软件管理经验的在校本科生来说,理解这些理论比较困难。鉴于此,结合《软件工程》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近几年,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在《软件工程》课程结束后,专门安排两周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目的是在系统学习软件工程课程后,使学生加深对软件工程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能较好地掌握软件开发模型、软件生存周期、软件工程方法等在软件项目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熟悉软件开发过程中相关文档的书写,积累软件开发经验,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软件工程综合能力和软件项目开发管理能力的目的[1-3]。

以下就是我院《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

1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

课程设计题目采取任课老师出题和学生自拟题目相结合的方式。在选题之前,先有任课老师给出20个左右的题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如果学生有好的设计题目,或结合学生自己的特长及正在进行的项目,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在老师同意后方可实施。鉴于《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老师在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时,尽量选择规模和难度适中的题目,重点考虑学生实施的可行性,并重点考虑课程设计题目对软件开发周期、各阶段相关文档的书写等内容的综合应用与检测。

我院近几年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选择中,重点将课程设计题目分为如下几类:1)应用软件开发类,如图书管理系统、人类资源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2)网站开发类,如购物网站开发、选课网站开发等;3)游戏类软件开发,如游戏开发、游戏虚拟场景设计等;4)其他类型软件开发,如系统软件类、病毒处理类等。

在确定课程设计题目的同时,将课程设计所要达到的要求、中期检查时间、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提交成果及文档书写要求等告知学生。

2课程设计团队的组建

在我院《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团队组建方面,我们采取学生自愿组队的原则,要求每队学生成员不超过5人,并要求每队需有1人担任团队队长,负责本队学生的任务分工及日常管理。在学生组队时,任课老师给出组队建议,如队长需考虑每个队员的专业基础、特长、性格、技能等,使每个队员在团队中担任不同角色,从事不同工作,如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师、程序员、测试员等。这种角色的设置及人员职责的划分,使学生对项目团队有了初步认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这种团队划分和组建方法,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每个学生的工作量得到较合理的分配,并能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使课程设计顺利地进行。

3课程设计中期检查及指导

由于我院《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持续时间较长,为2周,所以,对课程设计的中期检查显得非常有必要。我们一般将课程设计的中期检查时间定在课程设计开始后的第1周周末。中期检查主要针对各个团队提交的开发计划、完成百分比、后续工作量等进行检查,以此指出每个团队存在的问题,监督其开发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同时督促每个团队成员完成后续的工作。

4课程设计成果展示及提交

课程设计结束时,我们要求每个团队必须按照规范格式提交项目成果(可运行的系统及各类文档),同时,每个小组团队依次采用答辩的方式现场展示所完成的系统。每个团队用大概10分钟左右的时间介绍团队分工、需求分析、设计、测试等过程,并将每个过程中重点成果进行叙述,并演示可运行的系统。任课老师现场提问,每个团队成员均可回答,并记录回答问题的情况。

在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中,我们不仅考虑每个团队总体的项目完成情况,如项目完成质量、需求分析和设计的合理性、程序代码的质量、测试的充分性等,还考虑每个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及其工作量比重。我们将每个学生课程设计的成绩划分为3个组成部分:考勤占20%,所在团队的项目总体完成情况占40%,个人在团队中的表现和工作量完成情况占40%。

该实践模式在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级、2011级和2012级《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进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激发和鼓励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一个同学都能真实地将学习到的技术进行应用,而且增强了学生规范化的软件开发意识,锻炼了学生规范化的文档书写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务实的学风,激发了学生的自我实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5结束语

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我们通过《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进行软件工程理论的实践。我们不仅强调理论的重要性,更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软件工程》理论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我们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和认可,但这种实践在我院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在以后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我们会继续对这种实践进行完善,以此达到培养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出高层次的软件开发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