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12-01 09:54:59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例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85-01

一 动画产业中手绘场景的发展与需求

动画产业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并且在未来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产业发展对于动画人才需求量较大,因此,很多职业院校开设了相应的动画专业,致力于动画人才的快速输出。手绘场景是动画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想象力的培养是高素质动画人才培养的核心组成。手绘场景的想象力对于动画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是动画产品内涵和文化价值表现的潜在支撑。想象力的培养是学生动画素养的有效切入点,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动画创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从多个层面入手,提高学生手绘场景的想象力,为动画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二 提高学生手绘场景想象力的教学新方法

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性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开发自身的想象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的体现。鉴于此,笔者从实际的动画专业教学出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学任务。

1.从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现实的空间想象力

从创作本身分析,动画的人物以及情节都是从实际生活中而来的,因此,要提高学生手绘场景的想象力,从生活入手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要想达到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目的,需要经过三个层次的过程:(1)现实场景的特定刻画。这一层次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场景刻画方法,教师以某一生活实际的场景为题,让学生利用个人的直接认识将其用手绘方法刻画出来,以此达到对现实生活真实描述的目的。(2)虚拟场景的想象刻画。经过第一个层次的锻炼,学生能够达到真实描绘场景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对某一虚拟场景的描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手绘刻画。(3)事件场景的想象刻画。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第三个层次的描述更加困难和复杂,即事件场景的想象刻画。强化这一层次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无限的延伸,最大限度地发展空间想象力。

2.从情感入手,提高学生画面创作的情感表现

对于手绘场景而言,没有情感的人物、事物、环境是没有任何表现力和说服力的,从创作的目的性而言,画面的创作情感是创作者场景想象力的体现。因此,提高学生画面创作的情感表现是提高想象力的重要方式。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必须要从情感的激发、情感的表达以及情感的画面表现三个部分展开。(1)情感的激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微电影等形式,让学生从内心出发接受情感的表达,在情感激发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2)手绘场景画面的情感故事分析。当情感激发训练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某一手绘画面的场景表现来让学生进行情感变现的描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醒,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方向来表达情感。(3)文字描述的画面情感表现。通过一段文字的描述,让学生根据其中的情感表达来实现手绘场景画面的再现,这一环节复杂而多变,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来进行情感表现的定位。

3.从讨论入手,提高学生之间思想的渗透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而对于某一个特定的个体而言,其想象力的空间和表达形式具有固定的模式,这对动画创作者而言是不利的。因为在实际的动画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从受众群体的角度入手,来达到画面与受众情感的契合,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于他人客观情感需求的想象力。通过学生之间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之间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想法,从而在手绘场景创作过程中,对想象的空间进行客观地拓展,达到内心表达与外在需求的相互契合,实际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工作:(1)同一画面认识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给小组一个特定的画面,让学生相互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对彼此之间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补充,从而提高学生想象力之间的渗透。(2)学生之间的画面提供和表达互换。教师可指定两个学生,让他们彼此给对方一幅手绘场景,让学生对对方的场景进行情景和情感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对创作初衷进行相互交流,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吸取其他个体的意见,从而提高个人的创作想象力。

三 结束语

手绘场景想象力的表现和刻画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它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以及实际工作的积累。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特别要注意客观个体的表现诉求,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例2

初中生的思维活跃,思考东西天马行空,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正是这样,才能突出初中阶段对于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意义。想象力能激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比如,第一,事物描写题材类的作文,学生一般能够顺利完成,而且写作过程中表现的比较热情和积极,这足以说明想象力可以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这类作文形式也更容易被学生认同。其次,学生在写作时,将描写的事物运用其它方式表现出来,能够不断开拓思维空间,写出更加生动形象的作文,进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越写越好,对写作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有了兴趣,他们的作文才能越写越好。首先,需要让他们感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将《草船借箭》的故事引入课堂。教材中有很多好的成语故事,如《刻舟求剑》等等,都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写作欲望,从而提高初中生写作质量。初中生真正接触作文写作的时间还不长,没有经过系统和正确方式的训练,在思维方式上面还有一些不足,导致他们无法将想象力发挥完美。作为老师,应该学会引导,可以尝试带着他们进行想象,让他们感到简单易学,从而越来越有兴趣,愿意参与到作文写作当中去,打开思路去写作,进而不断提高写作想象力。

二、进行同题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力

初中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对周围事物缺少观察,想象框架不够完善,这就对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造成了妨碍。想要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提升他们的表象储备,为他们想象力的塑造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同题写作的训练。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给个题目让学生按照题目来写作文,而是让学生根据题目,联想出相应的事物,从最佳视角去写。

比如,当教师在教学时,给出“春天来了”这个话题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想象,然后说出自己想到的跟题目有关的东西,并让学生逐个进行发言。这时,教师会发现学生的两类回答。一类只是春天来了的表面意思。比如,“美丽的春天”、“春天万物苏醒”、“春天,我去踏青”等。还有一类就比较能挖掘出春天的深刻含义。比如,“春天来了,我看到了生命的萌芽”,“春天代表着希望,在我意志消沉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旁生机盎然的迎春花”,“春天来了,世界变得更加温暖”等等。通过这样的同题训练,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后的结果。同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看谁想出来的点子好。这样,不仅提高了W生的想象力,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培养自由立体思维,提高想象力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就需要培养想象力了。想象力与自由立体思维有关,想象力培养的过程,其实也是自由思维和立体思维的培养。自由思维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夸张想象,它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对此进行培养。比如:第一,引领学生在写作时合理地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其次,鼓励他们对一个事物进行想象,然后在原来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想象,提高自由想象能力。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例3

想象力是指学生在事物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习惯采用“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方法,注重传授学生教材知识,用繁琐的讲解来灌输、用固定的答题模式来要求。只看重学生考试成绩,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想象力不能得到有效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积极改变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想象主要来源于现实事物的形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出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想象力训练器”的作用,把文章中抽象的人、物、景等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原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蚕姑娘》时,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蚕,对这种生物的蜕变过程并不理解,在阅读文章时会一头雾水,不能理解作者笔下蚕姑娘的变化情况,想象力无处发挥。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几幅蚕姑娘不同阶段的图片,并附上不同的讲解,给学生提供激发想象力的直观形象。这时,学生在看到蚕姑娘各种阶段的照片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蚕姑娘发生变化的过程,并理解作者笔下的各种现象。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和作者对蚕姑娘的赞美之情,还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想象的范围,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精心设置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兴致不高,培养学生想象力成为一句空谈。为打破传统僵化的课堂模式,教师应精心设置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激情,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外国学生对徐悲鸿那么不礼貌?”、“徐悲鸿被激怒了,他有没有与外国学生争辩?他得做法是什么?”、“最后外国学生的态度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等,以此打破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只听不动脑”的学习模式。这时,学生会根据教师的问题,给出答案:“外国学生看不起中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天赋不高”、“徐悲鸿受到嘲讽后并没有与之争辩,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作画,以事实堵住被人嘲讽的嘴”、“最后外国学生被徐悲鸿的人品和作品所折服,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以后也要像徐悲鸿学习”等。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从原文中找到问题答案,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在脑海中再现徐悲鸿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和努力学画的情境,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引导改编课文、展开联想生成

课文改编是学生在坚持故事主题内容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虚构人物或改变故事情节的做法。引导学生改编课文能促使学生把记忆故事变为创造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故事性强,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和联想的文章引导学生改编课文,促使学生展开联想。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自主改编课文。这时,学生在看完全文后,有的会改变乌鸦喝水的方法,如:小乌鸦在树上摘几颗果子,投入水中,既能解渴又有果子酸甜的味道,制作出了新型的饮料,最后成为了饮料公司的老板;有的学生看到小乌鸦渴了找水喝,会联想自己口渴时的经历,于是便会改变小乌鸦找水喝的原因,如:小乌鸦为了照顾病重的妈妈,来城里打工,口渴了又舍不得花钱买商店里昂贵的饮料,于是只能到处找水喝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用新颖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小读者,促使学生展开联想,提高其自身的想象力。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例4

未来社会对人才资源的竞争,其实质是学习力的竞争。深入理解学习力的内涵,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学对提高职业教育对象学习力的重要意义,对提高职业教育对象的社会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力的内涵

什么是学习力?国外有学者释义为“一个人学习动力、毅力、能力、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学习力就是生产力,就是创造一一切的源动力。每一名职业教育对象都要努力养成不懈追求新知识、不断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形成人人学习、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好风气,做提高学习力的实践者。学习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全面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学习力的首要方面就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上必须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快速地而不是迟缓地感知变化的环境,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掌握最新的科技文化知识,批判地而不是盲目地获取有益于决策的有用信息和知识。

2.符合时展要求更新观念的能力。社会在前进,思想在深化,观念在转变,如果我们用陈旧的过时的观念指导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显然也是不可思议的。只有不断注入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的“活水”,才会有“清如许”的崭新的生命力。

3.符合实际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支撑一个区域、一个组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科技需要创新,文化需要创新,体制需要创新,机制需要创新。要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

二、提高社会职业教育对象学习力的重要性

1.提高学习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刚刚摆脱贫困,实现温饱的基础上开始的,而我们的目标却是宏伟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超常规的思想,超常规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等方面全面发展。超常规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创新能力来源于学习、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有了强烈的学习愿望,有了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又有学习运用知识的本领,就会产生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超常规发展。提高学习力是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发挥他们的全部智慧和才能的重要手段。若每个人都有了很强的学习力,就能够为发掘个人智力和创造力以及个性和谐的发展,开辟一个广阔的前景。

2.提高学习力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我国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里的“新”就是创新,这是以学习力支撑的创新。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学习力,才能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3.提高学习力是提高职业教育对象所在组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提高组织的整体竞争力,就要强化以学习力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它是学习型组织的根基,也是学习型社会中人的基本素质。职业教育对象要努力成为善于学习的典型,善于学习的重点在于提高学习力。

三、思想政治教学对提高社会职业教育对象学习力的关键作用

1.思想政治教学能够把握教育对象学习力的动因。学习力的大小与它的动因有直接关系,动因大,则学习力提高快,反之学习力则提高慢,甚至下降。职业教育对象的学习力有政治动因、经济动因、组织动因等等。职业教育对象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公正廉洁的政治作风,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增强学习力。学习力的政治动因是根本动因,思想政治教育能促使教育对象提高学习力。

2.思想政治教学能够推动教育对象的学习力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社会职业教育对象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胜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职业教育对象的学习必须与时俱进,只有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胜任工作;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没有学习力,就没有创造力,工作就无法开创新局面,这已成为社会职业教育对象迎接新挑战的共识。在人类迈入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提高学习力对每一个社会职业教育对象来说,已成为生命、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每一个单位组织来说也已成为参与竞争和领先一步的原动力。

3.思想政治教学能够促进教育对象内在潜力的最大发挥。要形成鼓励每个人学习并发展自身潜力的氛围,通过学胆开拓、创造性地工作,激发教育对象寻求工作内在的价值,创建重学习、重知识、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为教育对象搭建价值追求和实现的平台,提供创造辉煌的机会和智慧外化的舞台,营造全新的激励机制,并使其创造能量的释放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这是思想政治教学在社会职业教育中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优势,提高教育对象的政治理论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教学内容加以精选,精选应当按照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要求,并适应社会职业教育对象的社会知识水平的原则来进行,重点要应用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员思想导向的教育,提高学员明辨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员的竞争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并为学员提供有关市场、经济、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心理调控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优良品质、健全人格、创新精神、组织与应变力和竞争力强的社会职业教育对象,使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备应有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大力提高社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目前,社会职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由于面对的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社会职业教育对象,能够较好开展教学工作的思想政治教师就更加匮乏。政府应重视培养有学识的社会职业教育工作者,为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选派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充实到各级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其理论水平和个人道德魅力。

3.改进社会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学的几种方法

(1)文件筐授课法。模拟现实工作情景为学员提供一系列文件和材料,要求其在规定的条件下对这些文件进行处理,以考察其工作能力和处事风格等。文件筐授课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公文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员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与上级保持一致的精神,使社会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有的放矢,真正实现与社会实践接轨。

(2)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测试社会职业教育对象政治素养的一种新方法,它有助于学员较好地发挥其特长,展现其优势,并能在锻炼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其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学员进行集体检验。

(3)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过程,让学员在模拟的情景中表现自己的政治素质。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学员充分展现在特定情境下的政治思想潜质,有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员的心态、品质和能力。

(4)差异授课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全体学员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学员个体发展的差异,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折每个学员,善于发现和开发学员潜在的闪光点,给学员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学员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学员形成独立和谐的人格。超级秘书网

(5)讨论演示法。启发学员将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较,自己归纳总结出掌握知识的步骤、思路以及特点,使学员印象深刻,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体系能够有实质性的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

(6)推演教学法。按照教学步骤,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注重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和关联性,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模式到实用模式的逐步分析,讲练结合,使学生不但理解应知应会的主要原理,而且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思想。

(7)渗透教学法。在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把学科知识和培养学员良好的思想政治品格、巩固学员的专业思想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学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例5

未来社会对人才资源的竞争,其实质是学习力的竞争。深入理解学习力的内涵,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学对提高职业教育对象学习力的重要意义,对提高职业教育对象的社会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力的内涵

什么是学习力?国外有学者释义为“一个人学习动力、毅力、能力、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学习力就是生产力,就是创造一一切的源动力。每一名职业教育对象都要努力养成不懈追求新知识、不断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形成人人学习、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好风气,做提高学习力的实践者。学习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全面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学习力的首要方面就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上必须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快速地而不是迟缓地感知变化的环境,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掌握最新的科技文化知识,批判地而不是盲目地获取有益于决策的有用信息和知识。

2.符合时展要求更新观念的能力。社会在前进,思想在深化,观念在转变,如果我们用陈旧的过时的观念指导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显然也是不可思议的。只有不断注入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的“活水”,才会有“清如许”的崭新的生命力。

3.符合实际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支撑一个区域、一个组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科技需要创新,文化需要创新,体制需要创新,机制需要创新。要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

二、提高社会职业教育对象学习力的重要性

1.提高学习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刚刚摆脱贫困,实现温饱的基础上开始的,而我们的目标却是宏伟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超常规的思想,超常规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等方面全面发展。超常规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创新能力来源于学习、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有了强烈的学习愿望,有了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又有学习运用知识的本领,就会产生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超常规发展。提高学习力是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发挥他们的全部智慧和才能的重要手段。若每个人都有了很强的学习力,就能够为发掘个人智力和创造力以及个性和谐的发展,开辟一个广阔的前景。

2.提高学习力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我国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里的“新”就是创新,这是以学习力支撑的创新。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学习力,才能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3.提高学习力是提高职业教育对象所在组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提高组织的整体竞争力,就要强化以学习力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它是学习型组织的根基,也是学习型社会中人的基本素质。职业教育对象要努力成为善于学习的典型,善于学习的重点在于提高学习力。

三、思想政治教学对提高社会职业教育对象学习力的关键作用

1.思想政治教学能够把握教育对象学习力的动因。学习力的大小与它的动因有直接关系,动因大,则学习力提高快,反之学习力则提高慢,甚至下降。职业教育对象的学习力有政治动因、经济动因、组织动因等等。职业教育对象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公正廉洁的政治作风,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增强学习力。学习力的政治动因是根本动因,思想政治教育能促使教育对象提高学习力。

2.思想政治教学能够推动教育对象的学习力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社会职业教育对象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胜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职业教育对象的学习必须与时俱进,只有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胜任工作;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没有学习力,就没有创造力,工作就无法开创新局面,这已成为社会职业教育对象迎接新挑战的共识。在人类迈入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提高学习力对每一个社会职业教育对象来说,已成为生命、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每一个单位组织来说也已成为参与竞争和领先一步的原动力。

3.思想政治教学能够促进教育对象内在潜力的最大发挥。要形成鼓励每个人学习并发展自身潜力的氛围,通过学胆开拓、创造性地工作,激发教育对象寻求工作内在的价值,创建重学习、重知识、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为教育对象搭建价值追求和实现的平台,提供创造辉煌的机会和智慧外化的舞台,营造全新的激励机制,并使其创造能量的释放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这是思想政治教学在社会职业教育中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优势,提高教育对象的政治理论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教学内容加以精选,精选应当按照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要求,并适应社会职业教育对象的社会知识水平的原则来进行,重点要应用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员思想导向的教育,提高学员明辨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员的竞争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并为学员提供有关市场、经济、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心理调控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优良品质、健全人格、创新精神、组织与应变力和竞争力强的社会职业教育对象,使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备应有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大力提高社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目前,社会职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由于面对的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社会职业教育对象,能够较好开展教学工作的思想政治教师就更加匮乏。政府应重视培养有学识的社会职业教育工作者,为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选派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充实到各级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其理论水平和个人道德魅力。

3.改进社会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学的几种方法

(1)文件筐授课法。模拟现实工作情景为学员提供一系列文件和材料,要求其在规定的条件下对这些文件进行处理,以考察其工作能力和处事风格等。文件筐授课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公文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员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与上级保持一致的精神,使社会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有的放矢,真正实现与社会实践接轨。

(2)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测试社会职业教育对象政治素养的一种新方法,它有助于学员较好地发挥其特长,展现其优势,并能在锻炼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其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学员进行集体检验。超级秘书网

(3)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过程,让学员在模拟的情景中表现自己的政治素质。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学员充分展现在特定情境下的政治思想潜质,有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员的心态、品质和能力。

(4)差异授课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全体学员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学员个体发展的差异,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折每个学员,善于发现和开发学员潜在的闪光点,给学员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学员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学员形成独立和谐的人格。

(5)讨论演示法。启发学员将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较,自己归纳总结出掌握知识的步骤、思路以及特点,使学员印象深刻,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体系能够有实质性的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

(6)推演教学法。按照教学步骤,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注重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和关联性,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模式到实用模式的逐步分析,讲练结合,使学生不但理解应知应会的主要原理,而且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思想。

(7)渗透教学法。在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把学科知识和培养学员良好的思想政治品格、巩固学员的专业思想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学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例6

未来社会对人才资源的竞争,其实质是学习力的竞争。深入理解学习力的内涵,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学对提高职业教育对象学习力的重要意义,对提高职业教育对象的社会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力的内涵

什么是学习力?国外有学者释义为“一个人学习动力、毅力、能力、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学习力就是生产力,就是创造一一切的源动力。每一名职业教育对象都要努力养成不懈追求新知识、不断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形成人人学习、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好风气,做提高学习力的实践者。学习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全面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学习力的首要方面就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上必须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快速地而不是迟缓地感知变化的环境,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掌握最新的科技文化知识,批判地而不是盲目地获取有益于决策的有用信息和知识。

2.符合时展要求更新观念的能力。社会在前进,思想在深化,观念在转变,如果我们用陈旧的过时的观念指导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显然也是不可思议的。只有不断注入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的“活水”,才会有“清如许”的崭新的生命力。

3.符合实际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支撑一个区域、一个组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科技需要创新,文化需要创新,体制需要创新,机制需要创新。要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

二、提高社会职业教育对象学习力的重要性

1.提高学习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刚刚摆脱贫困,实现温饱的基础上开始的,而我们的目标却是宏伟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超常规的思想,超常规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等方面全面发展。超常规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创新能力来源于学习、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有了强烈的学习愿望,有了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又有学习运用知识的本领,就会产生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超常规发展。提高学习力是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发挥他们的全部智慧和才能的重要手段。若每个人都有了很强的学习力,就能够为发掘个人智力和创造力以及个性和谐的发展,开辟一个广阔的前景。

2.提高学习力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我国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里的“新”就是创新,这是以学习力支撑的创新。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学习力,才能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3.提高学习力是提高职业教育对象所在组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提高组织的整体竞争力,就要强化以学习力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它是学习型组织的根基,也是学习型社会中人的基本素质。职业教育对象要努力成为善于学习的典型,善于学习的重点在于提高学习力。

三、思想政治教学对提高社会职业教育对象学习力的关键作用

1.思想政治教学能够把握教育对象学习力的动因。学习力的大小与它的动因有直接关系,动因大,则学习力提高快,反之学习力则提高慢,甚至下降。职业教育对象的学习力有政治动因、经济动因、组织动因等等。职业教育对象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公正廉洁的政治作风,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增强学习力。学习力的政治动因是根本动因,思想政治教育能促使教育对象提高学习力。

2.思想政治教学能够推动教育对象的学习力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社会职业教育对象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胜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职业教育对象的学习必须与时俱进,只有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胜任工作;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没有学习力,就没有创造力,工作就无法开创新局面,这已成为社会职业教育对象迎接新挑战的共识。在人类迈入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提高学习力对每一个社会职业教育对象来说,已成为生命、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每一个单位组织来说也已成为参与竞争和领先一步的原动力。

3.思想政治教学能够促进教育对象内在潜力的最大发挥。要形成鼓励每个人学习并发展自身潜力的氛围,通过学习大胆开拓、创造性地工作,激发教育对象寻求工作内在的价值,创建重学习、重知识、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为教育对象搭建价值追求和实现的平台,提供创造辉煌的机会和智慧外化的舞台,营造全新的激励机制,并使其创造能量的释放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这是思想政治教学在社会职业教育中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优势,提高教育对象的政治理论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教学内容加以精选,精选应当按照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要求,并适应社会职业教育对象的社会知识水平的原则来进行,重点要应用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员思想导向的教育,提高学员明辨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员的竞争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并为学员提供有关市场、经济、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心理调控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优良品质、健全人格、创新精神、组织与应变力和竞争力强的社会职业教育对象,使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备应有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大力提高社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目前,社会职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由于面对的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社会职业教育对象,能够较好开展教学工作的思想政治教师就更加匮乏。政府应重视培养有学识的社会职业教育工作者,为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选派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充实到各级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其理论水平和个人道德魅力。

3.改进社会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学的几种方法

(1)文件筐授课法。模拟现实工作情景为学员提供一系列文件和材料,要求其在规定的条件下对这些文件进行处理,以考察其工作能力和处事风格等。文件筐授课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公文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员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与上级保持一致的精神,使社会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有的放矢,真正实现与社会实践接轨。

(2)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测试社会职业教育对象政治素养的一种新方法,它有助于学员较好地发挥其特长,展现其优势,并能在锻炼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其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学员进行集体检验。

(3)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过程,让学员在模拟的情景中表现自己的政治素质。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学员充分展现在特定情境下的政治思想潜质,有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员的心态、品质和能力。

(4)差异授课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全体学员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学员个体发展的差异,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折每个学员,善于发现和开发学员潜在的闪光点,给学员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学员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学员形成独立和谐的人格。

(5)讨论演示法。启发学员将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较,自己归纳总结出掌握知识的步骤、思路以及特点,使学员印象深刻,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体系能够有实质性的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

(6)推演教学法。按照教学步骤,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注重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和关联性,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模式到实用模式的逐步分析,讲练结合,使学生不但理解应知应会的主要原理,而且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思想。

(7)渗透教学法。在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把学科知识和培养学员良好的思想政治品格、巩固学员的专业思想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学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例7

由于社会信息的飞速发展,教学训练方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也不断改革和发展。运动表象训练开始被应用到那些动作比较复杂的体育项目中,已经成为健美操教学训练过程中的有效训练方法之一。本文主要尝试将运动表象训练引入健美操的教学训练过程,探索运动表象训练方法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应用的合理性。

1.运动表象训练的含义

运动表象训练方法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语言暗示和心理暗示加深记忆与想象,刺激大脑快速思维活跃度,将视觉表象感官同动觉神经形成有机联系,给身体肌肉组织的用力强度、用力方法、运动速度、对空间的感应和身体平衡一个心理暗示,是有意识地积极利用人体大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训练,有意识地在大脑当中反复想象和感受理解和掌握动作原理的一种训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

2.对运动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分析研究

对运动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分析研究,主要以理论资料研究和对比研究作为研究方向。理论资料研究主要是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内容,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仔细分析总结,为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事实依据。对比研究就是对两组以上的实验人员进行不同的教学,参照对比,为研究提供科学的事实基础。

(1)运动表象训练的优势。首先,保证学生快速掌握动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合理运用运动表象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对复杂动作技能的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复杂动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有效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学会自主思维。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教师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和生动的语言暗示,使学生在大脑中反复想象动作要领,在加深记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了自主思维,长期下去,必然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再次,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动表象训练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反复想象动作技能的要领,还要不断通过语言进行心理暗示,以提高对动作的掌握准确度和掌握效率。为了达到动作标准,在不断的反复训练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将所学动作准确表达出来,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运动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训练过程中对运动生动有趣的表象训练,主要依靠学生自主的训练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增加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活动能力,更好地完成技术动作,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2)运动表象训练方法的实施步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学习,教师跟进讲解,让学生建立初步的概念。语言引导暗示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想象去学习动作,使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动作与现实动作趋于一致,动作规范准确。可以让学生闭目思考想象,从旁进行语言音乐暗示,使其产生良好的动作本体感受。

在学生学习新动作前,让学生先观看示范动作或教学录像两遍左右,运用运动表象训练方法先将整体动作在心里完成几次,直到能基本完成演练过程为止。简单放松后,再次观看示范动作或教学录像,进行练习,要凭借自我感觉结合他人的动作学习进度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反复想象各个动作的顺序名称、各节各段技术衔接。

3.运动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建议

将运动表象训练方法引用到健美操教学中,有助于健美操教学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但由于受某些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将运动表象训练方法引用到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健美操教学工作者去克服。

(1)加强场地设施建设。有些地方比较落后,受条件限制,运动表象训练得不到有效进行,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教学需要。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例8

中图分类号:G633.95?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06-02

就美术课而言,想象力可以是人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一个画面的能力,也可以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和新画面的能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日积月累的教学工作中,因势利导,慢慢渗透。其中,美术课以它特有的视觉艺术形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深入地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还可采用创设激发创新精神的美术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感受、想象和创造能力,也可用信息技术来指导学生创造美术作品。总之,我们美术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如在教学《刻印的乐趣》一课时,我积极利用当地资源,提前安排学生带一些土豆和胡萝卜,再买一把小刀。结果,学生人人都带齐了材料,兴高采烈地在土豆或胡萝卜上刻出了图案或汉字,再涂上颜料印到一张大白纸上。谁刻印的,就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名字。就这样,我们上了两次刻印课,学生的成就感倍增,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总之,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与创作能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可行的教学手段。

二、选择开放性命题,激发学生创意

有了好的想象才能有好的创作。绘画创作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作激情。激发创作激情,题材的选择很关键。如果题材不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没有关系,学生就很难产生创作欲望。包括科幻画的创作也不能完全脱离了生活经验,否则学生无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太空里的植物》,太空里有没有植物,太空里的植物长得怎么样,与我们地球上的植物有怎样的差别,这些都给孩子们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不管怎样想象,他们创作出的植物都会与生活中的植物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

总之,进行命题化的创作时,我们应慎重选择主题。命题一定要有开放性,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如三年级第六册第一课《我们的社区》,其作业是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幅自己生活的社区的画面。可农村学生根本就没见过什么社区,也不知道社区有什么,学生无从下笔,尽管老师课件展示了许多社区的图片,但学生还是对社区理解得不深、不透,难以表现出有感觉的作品。于是,我只能将本课的作业改为:请将你生活的居所和周围的景物画下来。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他们有的画自家生活的一排窑洞,有的画自家住的院落以及院里的动物与景物,还有的为自己画出了世外桃园般的理想的生活场所,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提高想象与创造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欣赏·评述”的目标第二条提出: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对于小学阶段的欣赏课,我大多从美术语言的角度、艺术家的角度组织学生欣赏。如在观赏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作品《戴帽的女人》这幅画后,学生说:“画面上塑造了一个穿着华丽盛装、戴着帽子的女人。这个女人手里拿着一把扇子,脸部稍有变形,深情地凝视着远方……”第二步是一种更加深入的欣赏,要进一步地分析作品的美术语言,如构图、色彩、线条、明暗、肌理、材质等。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问题策略,这幅画美在哪儿?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色彩二字。学生进一步分析讨论,说出了作品用了蓝、红、绿、黄等艳丽的色彩,不分青红皂白地胡乱涂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第三步是查找资料法。我使用了提问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了解艺术家的生平与成长经历,曾受到哪些流派的影响,其作品有何特点,为什么称他为野兽派画家,他的成长经历给你什么启发?你要学习他哪些优良品质……通过深入的欣赏,学生知道了作品在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会给人怎样的美的享受,从而自己也能创作出美的作品。

对于美的作品,我们每个人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何况是这些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多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评述,学生就一定会从中得到启发,正确区分美与丑,善与恶,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四、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探究媒材的选择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例9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带来诸多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速蔓延,以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观和价值观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涉外院校的教学对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而长期处于外来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交织碰撞之中,其极易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政治文化思潮影响。这就导致涉外院校的教学对象呈现出较易亲近西方文化而疏远本土文化,文化视野开阔且文化积淀深厚,以及外语课程教学方式趋于多元化等特征。

(一)涉外院校教学对象亲西方文化疏本土文化

涉外院校教学对象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为外国语言,而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的工具性载体,他们在学习外国语言的过程中也同时接受了被外国语言所承载的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的潜移默化。反之,这种与外国语言内在融合的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又对涉外院校的教学对象的外国文艺欣赏水平和外国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习外国语言等专业课程需要大量的机械重复记忆时间,这也占据了涉外院校教学对象的大部分有效学习时间,进而导致他们没有多余时间学习其他课程。因此,涉外院校教学对象较普通高等院校教学对象而言具有更易亲近西方文化而疏远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特殊性。

(二)涉外院校教学对象文化视野开阔文化积淀深厚

一般而言,涉外院校的教学对象较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对象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阅读外文书籍、报刊、文献等传统纸媒资料;其次,由于语言方面的优势,涉外院校的教学对象更易从互联网接触并了解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传播的新兴传媒产品,如外文影视作品、戏剧、论坛、广播等等;再者涉外院校校园内部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数量众多,涉外院校教学对象更易于和外籍教师或留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从而获得更多外部信息。因此,涉外院校的教学对象往往要比普通高等院校教学对象的文化视野更加开阔、文化积淀更加深厚。

(三)涉外院校外语课程教学方式趋于多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涉外院校外语课程教学方式愈渐趋于多元化,由传统的课堂宣讲式的理论型教学方式转向多媒体课件、口语风暴、出国考察、对外交流、深入语言环境学习等等诸多新兴教学方式。涉外院校外语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增强了教学对象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对象驾驭外国语言的能力,促使教学对象外语专业学习全面性发展,但与此同时也给涉外院校非外语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压力。因此,涉外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必须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进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以保证高等院校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工作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和思想路线的连续性。

二、涉外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一)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本内容与教学主要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其教学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基本教学内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提升人文素质和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识论、历史观与辩证法的思想基础。

(二)制定科学的课程逻辑结构与教学课时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共六部分内容组成。制定科学的课程逻辑结构与合理安排教学课时是推进涉外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这门课程的课程逻辑结构和教学课时安排应为:绪论怎样实现中学生生活向大学生的转化,对应学时2课时。三个部分的逻辑结构是第1-3章为第一部分,提供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材的历史定位和时代方向问题。对应学时为10课时。4-6章为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知识在道德领域的延伸,提供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对应课时12课时。7-8章是第三部分,帮助大学生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提升其法律意识。加结束语,对应课时共10课时。

(三)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理论性^强,内容与普通人文公共教育课程相比较为晦涩枯燥,需要教学对象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应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寻找科学生动的解决方法以适应涉外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此课程的教学重点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理解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材的关系;新时期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应了解哪些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自觉地提高法律意识。此课程教学难点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帮助大学生从知识的了解转化为行为的自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法律与道德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处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如下所述:首先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充分体现理论的魅力,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启导;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各种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环节,使同学们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和认识水平,并化理论为德性。

(四)运用科学教学方法与多元化教学手段

(1)涉外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必须明确“双主体学导式”科学教学方法的总体目标。

第一,引导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过程;第二,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教学参与活动,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教学参与活动,调动和发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内在因素的作用,丢弃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第四,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教学参与活动,不仅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而且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做出正确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方法。

(2)涉外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主体应学习“双主体学导式”科学教学方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双主体学导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的结构是“双主体”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对象即学生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首席主体”。在教学过程开始的时候,教学对象一般是教学的客体,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才能引导学生转变为教学主体。只有实行“双主体互动”,教学才能够成功。第二,“双主体学导式”教学的基本规律。涉外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应做到“五个统一”,即“教师主体与教学对象主体相统一”、“国家意志与教学对象意志相统一”、“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教学过程与修身过程相统一”。第三,“双主体学导式”教学方法的种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大致有十二种教学方法,前三种为普遍使用的“基本教学方法”,后九种为有针对性地个别选择使用的“辅助教学方法”。这种位置,不可颠倒。基本教学方法包括:⑴“系统讲座式”教学法;⑵“师生问答(或答问)式”教学法;⑶“案例分析式”教学法(含“书评影评式”教学法)。辅助教学方法包括:⑴“团队(合作)攻关式”教学法;⑵“主题演讲式”教学法;⑶“主题论辩式”教学法;⑷“价值澄清式”教学法;⑸“意义寻求式”教学法;⑹“法庭辩论式”教学法;⑺“英模报告式”教学法;⑻“参观访问式”教学法;⑼“行动式”教学法。第四,“双主体学导式”教学的教学境界。涉外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追求并且争取达到四种教学境界,即:第一,“知识境界”――“掌握广博的知识,用事实的力量打动人”;第二,“理论境界”――“掌握彻底的理论,用逻辑的力量征服人”;第三,“艺术境界”――“掌握美的规律,用高雅的力量陶冶人”;第四,“人格境界”――“锤炼高尚的人格,用庄严的力量提升人”。第五,“双主体学导式”教学的教师修养。涉外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有四种较高的修养,即:“理论修养”、“知识修养”、“教学艺术修养”和“人格修养”。

总之,涉外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应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使教学对象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提高教学对象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发挥其自身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内在精神因素的作用,努力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提高其分辩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树立其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期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秦钠.从信息论看涉外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培养.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5).

[2]杨云芳.浅析外语院校人文教育的特点.新西部,2008(8).

[3]王淑莉.涉外院校“两课”教学与考试方法改革初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4).

[4]四川外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组.涉外院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探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2(3).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例10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机械制图》课程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在当前紧缩课程学时的情况下,既要提高空间想象力的训练强度,缩短训练周期,又要不脱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基础和实际,提高训练实效。如何二者兼得呢?笔者根据心理学的原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想象”不是简单地再现以往已经感知过的形象,而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空间想象”是指工程技术领域对空间形体或几何元素的形状、大小、方位、深度(立体和距离)、运动轨迹等的想象。

在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过程中,人们进行着复杂的空间想象的心理活动。读图时,人们根据图纸中视图、尺寸和其他符号、文字,对物体形状、大小的描述和示意,想象物体的空间形象,这是再造想象。在设计绘制新产品图纸时,人们对已有的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造,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这是创造想象。

“表象”是感知留在人们大脑中的形象,表象通常仅仅是物体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没有直接感知时所得到的形象那样清晰鲜明,那样完整和稳定,常常需要借助于图、语言、文字、模型等来反映和表述。其中,图示法比语言文字所述的形象更加直观,又比制作模型简便。

人们的空间想象力是随着人们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它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而作为空间想象借助工具之一的图示法,为了适应人们反映和表述自己空间想象的需要,不断进行创造和不断完善。儿童和青少年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和图示法的运用大体上有这样的过程:

幼儿的空间观念很弱,三岁才能辨别上下方位。在空间想象的幼稚阶段,他们仅能简单地(用一种单面正投影法)表现单个空间物体的形状特征。

儿童一般要到八岁左右,才能较好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三度空间的方位。在空间想象的初级阶段,他们常常试图(用单面组合正投影法)进一步表现空间物体的空间方位,特别是前后方位。随着青少年的深度知觉迅速发展,他们已能较准确地估计距离、比例和掌握立体特性。在空降想象的发展阶段,他们开始习惯于用能看到物体深度的轴测投影图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情况。

在空间想象的成熟阶段,有的进一步用透视图表现空间物体的视觉真实;有的进一步用多面组合正投影图表现物体的集合真实。

从以上简单分析可以看出,人们运用的各种图示法是与人们的空间想象力的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图示法以空间想象为基础,多面组合正投影的学习,必须建立在青少年空间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及其想象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实践证明,在学习运用各种图示法的过程中,大大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空间想象力。幼儿园、中小学开设的图画课、高中开设的立体几何课、大中专开设的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等是学习各种图示法的主要课程。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机械制图》成绩优异的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空间想象力的基础,其中多数是图画爱好者。通过多面组合正投影的教学,培养空间想象力的效果更为明显。因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制图课程主要教学目的之一。

如前所述,学生学习图示法的过程是由单面正投影单面组合正投影轴测投影。在此基础上学习多面组合正投影。学生由幼儿园小学中学,在图画课和立体几何课中已具有一定空间想象力的基础,而且已经形成对空间立体的观察习惯――以能见到物体长、宽、高三度的视角来观察物体。因而形成物体的表象就是观察时感知的形象。并习惯于以这种形象的表象来进行空间想象,图示的形象与感知和想象的形象是一致的。而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时,其想象过程比其他图示法复杂得多。其特点主要是:1.由于所想象的空间物体结构复杂,形象的几何性强,因而,离开图闭上眼睛,就不可能在头脑中构成显明、完整和稳定的形象(只可能是不太复杂的或者是局部的瞬间的形象),它更需要借助于“图”来反映和表述。在读图和绘图的过程中,需要边看边想,边想边看;或者边画边想,边想边画。使想象的形象逐步具体、完善、清晰起来。2.多面组合正投影图,图线的“集聚性”和图形组合方式使这种图形与人们直接感知的形象,以及记忆表象不大一样。它必须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分析、比较、假设、推理、判断),根据投影规律来分辨图线和图框的空间意义,分辨形体表面性质、组合关系、相对位置……因此想象过程中,有活跃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有抽象思维的参与。

在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时,人们这样来解决图(多面组合正投影图上的图形)与形(人们储存在大脑中的表象)不一致性和想象形象的不稳定性的。一种方式是“图形转换”。采用图物对照或画立体图将有集聚性图线的图形转换成与人们记忆表象相一致的形象。一般来说这适合于学习多面组合正投影图的初期或者在某些局部结构十分复杂不易想象的情况下,用来验证想象的结果。另一种方式是以某一视图为基图(当然首先是主视图,但在读图和画图过程中也常常以其它视图为基图),以其它视图为补充,在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在头脑中构成物体的空间形象。与纸平面平行或倾斜的那些立体表面的形象是具体而稳定的,而与纸平面垂直的那些面的形象,以及空间深度则是瞬间的。基图是想象形象的基础,其他试图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进行思维的符号和“词”,如前、后,凸、凹,正、斜,垂直,平行等。这一种不离开图,不需转换为立体图的想象方式,可称为“基图想象”,这是本课程最终要求形成的想象方式。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下列两种传统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空间相象力。1.根据模型画三视图,根据三视图做模型,以及根据立体图画三视图,根据三视图画立体图。这种方法一方面对于很少接触机件的学生,用实物和立体图可以丰富他们的表象存储。因为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丰富的表象存储是培养空间想象力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对于开始接触多面组合正投影图的学生,用图物对照,立体图与三视图转换的方法使他们理解这种新的图示法的图示意义。然而,这种训练方法的训练强度较弱,培养周期较长。2.根据给定的两个视图补第三视图。在练习过程中空间想象的心理活动非常活跃,因而训练强度大,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来说十分有效。但是这种训练方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困难较大。因为在投影过程中除了要读懂所给定的视图,想象它的形象外,还得再将所想象的那个不稳定、不明显的形象再假设从另一视角描绘出来。特别是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投影规律和“基图”想象方式的情况下,如果做比较复杂和不常见形体的题目,常常形成难点集中现象。

在学习多面组合正投影过程中,除了上面所列举的两种传统训练方法外,“面上取点”法应当得到重视和加强。

首先,“面上取点”是现代各种图示法是否具有“一义性”或者“确定性”的检验标准。如在多面组合正投影图上平面立体可以用它的棱线的投影来图示,回转体可以用它的回转轴线和轮廓线的投影来图示,扭曲面可以用导线和素线的投影来图示……都是因为根据该表面上点的一个投影能够求得它的其他投影。轴测投影图、透视图和标高图也都具有“确定性”。其次,“面上取点”是由图物对照、三视图与立体图相互转换向“二补三”过渡的较适当的训练方法。它比前者更符合人们在多面组合正投影图上进行想象的规律和过程。训练强度也比前者大。它比后者更符合初学者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想象力的发展水平,比“二补三”要求单纯、集中,训练强度比后者小。第三,“面上取点”是“线面分析”的基本训练题型。我国目前的大部分教材中都列入了“线面分析”的内容,这是图学理论上的新发展,有必要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学生以点的投影,直线上的点,平面上的点和直线,平面立体表面上的点,回转体表面上的点,组合体表面上的点,直到零件表面上的点和装配体表面上的点,都可以用“面上取点”进行线面分析和空间想象,从而循序渐进地增强空间想象力。而且这种练习的想象方式正是我们所要求的“基图想象”。在“面上取点”习题的作图过程中,不断地选用给定点的投影为“基图”,其他投影作补充,对空间形体的一些面的形、位、凹、凸、前、后、平、曲、正、斜等进行分析、比较、假设、判断,同时想象出他们的空间形象,在此基础上通过作图规律,求出点的其他投影,并判断其各个投影的可见性。这种从简到繁、从单一形体到组合形体的练习方法能比较容易地养成“基图想象”的习惯。

培养创造想象能力是当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在增加形体分析内容的同时,教材和习题中也出现“一补三”的题型。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适合于多面组合正投影图空间想象的练习题型。所给的这个投影方向的形象是稳定而明显的,作为基图,其他方向的形象,经过对形体的假设、分析、判断和对形象的想象,再以另外投影方向的投影来反映。这样不断地假设、判断,反复地调动各种储备的表象,从而构成各种符合条件的空间形体。由于只给一个投影,因而空间形体是不确定的,有各种可能性。它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它既是“二补三”的基础,又是“二补三”的发展。通过学习,既拓宽了学生想象时的思路,又增强了学生想象的灵活性。学生不但学会分析题目给定的形体,还要学会创造或者构成新的形体,并用多面组合正投影图正确地把它表达出来。

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的培养,不仅有赖于储存表象的数量,而且有赖于储存表象的质量。提高表象质量,才能达到用较少的题目来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的目的。心理学实验证明,有明确目的的观察和记忆可以强化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明显地提高记忆表象的质量。心理学还证明,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学生记忆表象的质量也会明显提高。

当然,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史素华.《机械制图》课程的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