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3-11-21 09:59:06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例1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学习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它如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具体的概念和结论,而且要以联系的观点对数学进行整体分析和反思,并掌握有关的问题、方法和语言。因此,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五条途径。

一、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学会回顾和反思

反思是对过去的经历再次认识,并由此产生观念自律和策略调整。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的思维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反思、提炼和概括。如果教师未能及时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深层次的辨析与讨论、回顾与整理,则很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错误的认识。相反,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那么,在反思中,学生的思维可由“表层”走向“深入”,由“草率”走向“成熟”。这是学生重新调整思路,达到思维条理化、系统化的重要历程,也是思维由点到线再到面的集结过程,有效促进学生在发展有序思维的同时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八章中“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采用例题加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掌握学习重难点。然后引导学生回顾这些做题的过程,对习题进行反思,得出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改写代入解方程带入求解。在此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索了如何用代入消元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使学生增进理解,抓住概念的本质,方便学生记忆。

二、引导学生剖析问题本质,找到最佳解题方法

研究表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在获得正确答案后不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那么解题活动就有可能停留在经验水平上,事倍功半。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如果在学生解决问题以后,再引导学生重新剖析问题的本质,启发学生进行反思,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中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问题逐渐深化,使思维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使学生在对问题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例如,有一道计算题如下:小明的妈妈给了小明1000元钱,让小明去商店里买1个足球、1个篮球和1个乒乓球。到了商店里,小明发现,如果买2个足球、4个篮球、3个乒乓球的话,身上则剩下680元;如果买13个足球、5个篮球、9个乒乓球的话,身上则剩下75元。请问:小明买1个足球、1个篮球和1个乒乓球以后,身上还能剩下多少钱?对于这道题目,要想求得小明还剩多少钱,关键是要求出1个足球、1个篮球和1个乒乓球共花去多少钱。我们可以设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的单价分别为x,y,z元,则根据题意可列出等式如下:

2x + 4y + 3z = 320① 13x + 5y + 9z = 925②

这是三元一次方程组,想分别求出x,y,z的值是不可能的。 但是根据题意,我们只要求出x + y + z的和即可,即①式与②式相加得出15x + 9y + 12z = 1245,两边同除以3,得出:

5x + 3y + 4z = 415 ③

①式+③式,得7x + 7y + 7z = 735,即:x + y + z = 105。

在求出该题的解后,我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反思这种凑整法,能否通过其他变形变换得出x+y+z的值。同时,如果换主元法的思路又该如何求解。 有的小组以x,y为主元,z为常数进行求解;有的小组把y,z视为主元,x为常数进行求解;还有的小组令x = 0,或y = 0,或z = 0,将原方程组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样能求出x + y + z的值。通过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思维的新世界,不仅培养了学生反思问题的习惯,也让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开拓思维。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例2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45-2

数学课堂中形成的教学资源是多方面的。课堂中的许多错误其实都是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都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中碰撞出大大小小的思维冲突的火花。

一、珍视剖析,让学生的思维线索在“错误”中凸显

冯·格拉塞斯费尔说:学生的认知错误其实是了解学生思维的重要线索,是学生思维暴露的最好机会。教师不仅可以借此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外部的表述也会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而反省正是观念更新一个必要条件。

《江苏教育研究》上介绍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例中,其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举“√”的,有举“×”的。面对着孩子的错误,老师显得异常珍视,她没有进行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推荐两名代表与同学商量后再发表意见。经过商量准备,正方代表举起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半个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反方答道:“是的。”反方虽口称:“是,是”,却胸有成竹。只见反方一个代表顺手从圆片上撕下一块,大声质问道:“这是分成两份吗?这份小的是圆的二分之一吗?”“不是”正方显然底气不足了。反方咄咄逼人:“既然不是,你为什么要说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呢?”真理面前正方不得不服,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告一段落,“平均分”的概念却在正误对话间悄然内化。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去看,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以上课例中,教师让学生自由的对话剖析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已有观念的不足之处,对新观念达成了一种本能的内化。

二、悉心梳理,让学生的真知灼见在“错误”中绽放

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很多反映的是学生的真知灼见,是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新方法。然而由于学生表达或其他原因一时不为大家所接受,而被误认为错误。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不应一带而过,应让学生静下心来,理清思路,表达清楚,或而交给学生,充分讨论,达到认识的深化。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的《测量》时,就很好地处理了一个所谓的“错误”。学生学完了厘米之后,教师让学生用尺去量橡皮的长度。学生量完以后,老师请学生上讲台演示,其中一位同学的测量却引起了一片哗然,大家都说他量错了,原来这位同学的尺断了一截,他就把尺倒过来量用20厘米处作零刻度了。很显然这位同学的方法与大家截然不同,书上也没有这样的量法,那么他到底错了吗?没有!老师意识到这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创造性的方法。于是请大家静下来听一听这位同学量的结果。这个学生说:“老师我的尺断了,我用20厘米的地方作起点量,量到橡皮另一头到15厘米,中间隔了5厘米,我就知道橡皮是5厘米长了。”这时老师用询问的目光看了一下其他同学,其他同学都示意这样的方法原来是对的。

我们看到老师在处理这个所谓的“错误”时表现得多么睿智,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平衡不同,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教师敏感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积极引导学生观念上的冲突,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了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并通过积极的思考讨论达到了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让学生的真知灼见在孩子的心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三、因势利导,让学生的思维在辨析“错误”中深化

当我们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后,就应该对其合理利用,因势利导,让“错误”去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而不是让其从眼前溜走,失去一个让学生思维深化的机会。

笔者在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时,一位教师就很好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因势利导:

老师以大家熟悉的篮球明星姚明导入,接着电脑出示三位同学练球的画面和多人争执的对话:

小华:我投得准,我投了25球,进了18球。

小军:我投得准,我投了20球,进了14球。

小兵:我投得准,我投了50球,进了42球。

提问:同学们你能说一说谁投得准吗?说说理由!

生1:看三人谁投进的球最多,小兵进了42球,所以他最准!

生2:不对!我们不能光看进球数,因为每人投球总数不同。如果给小军投100次的话,那么他进的球就可能超过小兵。

(学生已经意识到不能光看进球数来判断,然而“错误”仍在继续)

生3:我认为只要看谁的失球数最少就行了,小华7球没进,小军6球没进,而8球没进,所以小军投得最准!

师:从反面来考虑问题好像很道理!只要看谁的失球数少就行了,那么这个观点能不能成立呢?

生4:我觉得只看失球数也有问题,因为如果一个同学的投的总数少的话,那它的失球数肯定也小。

师:你说的这一点我赞成,如果老师只投一球,没进,那么我的失球数是1,但并不能证明老师投得最准。(众生笑着同意)看来只考虑进球数或者失球数都是片面的,你觉得它们都与谁有关系?

生5:我知道了,它们都与投球的总数有关系!投球的总数越多进球的次数也就越多。(众生恍然)

师:那么我们到底凭什么来判断谁投得准呢?

生6:我觉得应该看进球数占总数的比率。谁占的比率大谁就最准。

生7:对!应该看命中率,也就是进球数占总数的比率。

以上片段中,学生通过错误再错误再,最终得出正确的认识,理解了“比率”的意义与作用。

四、巧设陷阱,让学生在探索反思“错误”中建构

学生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常常会形成思维定势,思维惰性。当其面临新问题时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思维定势,思维惯性去解决问题,从而常常形成错误的认识,发生认知的矛盾、冲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故设陷阱,让学生在“错误”的泥潭里摸、爬、滚、打,在反思中形成正确的认识,提升反思的能力,思维的水平。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轴对称图形》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学生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选一个最有把握的,说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可以转化为一个长方形,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例3

1.兴趣教学法

1.1通过游戏加强技术练习:由于游戏自身的特点,广大学生不仅喜爱而且也容易接受,对足球教学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结合所要授课的不同内容,设计游戏,要求学生游戏过程中尽量运用所学过的足球技术。在技术动作熟练的基础上, 教师对学生提出技术要求,做动作要动中有变,增强实战应变能力。在运传球、接传球等技术教学训练中结合各种二过一配合练习,提高运球的起动、急停、急转和脚步移动的灵活性。在多人传球与配合射门练习中, 根据学生水平, 设计一些复杂的传跑路线, 在路线上有意设置一些干扰,用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判断能力及转移球的意识,以提高学生运用足球技术的能力。

1.2通过竞争强化学生足球技术训练。竞争是大多数人所具有的潜意识,在足球竞赛中处处都能体现初竞争激烈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足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竞争,在足球教学课堂中体现初竞争的特点。例如:通过一对一对抗, 培养学生敢于控制球或掩护球快速突破; 防守时能冷静封、堵, 突然"对脚"抢截或积极铲球主动进攻的意识。通过一抢三、四对二、三对二、传、跑、抢、截等练习, 培养学生传接球时的反映与应变能力。通过二对二、三对三, 四对四等攻防训练与传、跑、抢、截等练习,使局部位置配合默契,熟练基本战术(二过一、二过二、三人配合等)的打法。

2.领会教学法

与传统教学法截然不同的是,"领会教学法"不是从基本技术教起, 而是让学生先对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规则、技战术特点有所了解, 着重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 并把战术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它把战术意识的学习置于首位, 而把技巧的学习排在其后。学生先建立足球运动和比赛的概念, 获得一些战术意识, 在理解的基础上然后学习、改进和提高相应的运动技能, 以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它对完善人格因素, 培养个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信与乐观、独立与合作、好奇与兴趣方面更具特色, 这符合当今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教育观念。

教学中, 首先从引导学生领会足球运动的本质入手, 在球场上运用各种技战术, 为的是给本方创造得分机会, 并阻止对方得分。通过比赛了解动作的实效性和合理性。在学生对比赛过程有所了解并有所实践后, 教师才视学生的能力及需要, 引导学生进入技能演示阶段, 开始教授学生各种动作的要领和合理运用技术的诀窍。如"二过一"战术,在学生教学实践后, 再讲解、示范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及"二过一"战术的技术要求, 这样学生能较快的理解和掌握动作。开始时, 不要苟求学生的动作是否标准规范, 练习后, 再对较突出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通过反复结合实践的练习和比赛来巩固, 从而促使他们完成相应的、有质量的、有效果的动作,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和掌握动作, 最终达到比赛中运用自如的目的。因此, 教学效果较好。运用"领会教学法", 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练习的时间及强度大大提高, 因而身体素质提高幅度相应较高。

3.反向思维法

反向思维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为达到一定目标,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它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是对常规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对那些传统的教学观点结论进行反向推理,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构想。面对新事物、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分析研究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我们在足球教学中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反向思维,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共性,而反向思维法则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小集团"的合作性、研究性教学方式,把研究性学习运用于教学的主要环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主动性为前提的学习法,基本做法是"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发现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向教师寻求解决问题的帮助"。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这似乎只是一种顺序的逆转。但学生却是从被动到主动的逆转,由盲目接收到自觉学习的逆转。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同时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教学效果颇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难易结合,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比赛方法应综合化,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主,评价方式上应多元化,以纵向评价为主,横向评价为辅。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例4

小学足球的普及是足球运动发展的基础,是培养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摇篮。江苏省常州市近几年对足球训练都很重视,使得足球水平逐年提高,从而推动了常州市足球运动的发展。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小学足球运动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根据自己一年多的工作实践,谈谈本人对如何开展小学足球运动的体会。

1.提高小学足球队水平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指导教师队伍

在小学要健全一支足球队,与指导老师的教导、学校的正确领导、班主任及家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学校,少年儿童参加足球运动是从兴趣出发,都抱着贪玩心理,练球没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所以指导老师要抓住少年儿童的特点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充分调动球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要经常向他们讲解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远景,激发他们的锻炼热情。让他们懂得: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勤学苦练的过程。

2.小学足球技术“常见病”的分析

现代足球运动,无论是成人或青少年儿童的比赛都是在高速、激烈的条件下展开对时间和空间的争夺和较量。在相同的条件下力争在技术上追求成效,都避免出错或少出错。经过本人长时间的观察,从常州市的中小学比赛及全国青少年队伍比赛的录像和记录对比分析中,找出小学足球球员的“常见病”,表现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球方面:①传完球站着看,不是传完球就跑动去支援、接应、牵引、插上 、突破、掩护或拉开。②只会横传,不敢将球直传给同伴脚下再跟上接应,稳妥有余,胆量不足。③传球力量偏轻。球速过慢,直传球太重,让同伴接球困难。④不会隐蔽自己的传球意图,让对方一目了然。⑤后卫助攻该传不传导致带失,而被对方反击。

(2)接球方面:①不是迎球去接,而是在原地等球,常被对方断截或破坏掉。②接球前不预先观察好情况,等接好球再抬头找人。③接界外球不抓紧时间,不懂得如何摆脱对手。④守门员接住球后,有的前卫、后卫不立即跑向空当接应,争取时间发动进攻。

(3)控、带球方面:①队员一接到球,只要有人盯看,就不知所措,不是胡乱踢出,就是赶快把球转移给同伴处理,自己一点都不掌握攻击性技术。②喜欢做多余的、无目的地停、带球。③该快速传球时非要停下来调整一下再传。④自己将带失球时,缺乏马上变为抢截防守意识,没有及时进行反抢。

(4)其他方面:①缺乏全局观念,对球可能会往哪种情况发展,不作预测,不加判断,缺乏准备,充当场上观众。②传与跑动路线不对,时间掌握不好。要接应的却跑开,应该拉开却往往挤在一起,造成跑了不传、传了不跑等。③跑动时不会利用变速甩开对方。④全队缺乏应有的相互呼应,打闷球。

3.提高小学足球技术的思考和措施

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技术动作,要坚持精讲多练、少讲多踢的原则,开展启发诱导和直观教学。除了要发挥指导老师的主导作用外,还要在教法方面多下苦功。可以多做示范案例。正确的动作示范是最生动的直观教学,它能使球员通过视觉真切地感知动作的要领,从而对技术动作形成初步的概念,然后进行多次的反复练习而逐渐掌握技能。一般单个技术动作示范较容易,如踢、运、停球等动作。但对一些较复杂的动作和实践中的攻防配合技术,单凭示范往往不能充分显示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与细节,这就需要运用一些辅助教具,如挂图、录像及教学课件,通过视觉感知技术动作的间接形象,使球员形成战术配合和技术运用的概念。

4.启示与展望

小学足球训练是培养足球运动员的基础。因此,指导老师在严格训练的同时,要配合学校关心运动员的健康、学习与生活,和他们打成一片,使他们更加尊重、敬重和喜欢老师。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足球人才,才有利于小学足球水平的提高,为常州市足球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例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策略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也普遍被学生所认可和喜爱。在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提高其教学趣味性,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足球的兴趣,基本上小学生都具备一个特点,那就是90%的男生都有浓厚的兴趣,而70%的女生听到要上足球课都悄悄皱起了眉头,男女兴趣不一,就成为了普及足球运动的一个障碍,该如何消弱这种障碍呢?我试图将练习内容融入游戏,确实还是将一部分女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毕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保证学生的安全,在体育课酝酿情绪、激发兴趣阶段,笔者在铺有很厚地毯的w育多媒体活动室开展教学。首先播放剪辑的世界著名球星进球瞬间的视频,然后分组积极参与对体育明星的交流,引发学生对足球学习的兴趣,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师的带领下认真做好课堂运动的热身准备活动。在动作学习阶段,首先让学生看动作分解视频,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一个足球,让学生根据视频合作探究练习脚内侧踢球的方法,并对练习结果进行汇报;其次,教师要巡回指导,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评议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纠正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最后,组织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在指定的场地上进行正确的动作练习。

二、构建多元化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校园足球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全校师生,按照一定的体育行为规范,通过足球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即它不仅包括足球设施、足球活动、足球竞赛、足球表演等表象物质财富,也包括体育精神、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体育道德、体育风尚等内在的精神财富。校园足球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给学生提供一个娱乐健身的手段之一。而校园足球文化的诞生是增进全校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接触,是学校凝聚力的表现。促进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体现了学校学生和老师对体育价值的认知程度,对体育健康价值的认可。同样校园足球文化提高了学生的对足球的兴趣和踢球的意识,更好的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作为一种特深的教育形式,让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他们的健康,这是与其他教育方式不用的一种文化形态。

三、巧妙进行足球技巧教学

足球是一项技巧十分丰富的运动,但这些丰富的技巧并不全部适应小学生身心条件。在小学体育中有效开展足球教学的一大关键便是如何巧妙地进行足球技巧教学,使足球多变的运动技巧与体育课程提升学生体质的教学目标相契合。能否做到这一点与学生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相契合,将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足球技巧的有效教学,应该将足球的各种技巧有机组合,再以适当的运动游戏进行呈现,通过教师深思熟虑的设计,让学生在运动游戏中既得到身体锻炼,又习得基本技巧,充分感受到足球运动的乐趣。例如,在足球的基础技巧训练中,笔者便将颠球、盘带、掷球等技巧融合组合成一个闯关游戏,具体设计如下:首先,学生要颠球十下,这个技巧主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特别是身体动作和力度的准确把握;其次,学生要带球五十米,这个环节比的是学生的冲刺速度,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爆发力和短跑冲刺能力;最后,当学生带球到指定地点后,学生要将球拿起,以标准的界外球投掷姿势,将球投到指定的区域,这个环节锻炼学生的腰腹和手臂力量。这种对足球技巧进行巧妙组织,再作趣味呈现,学生非常感兴趣,喜欢参与。这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四、锻炼学生的战术思维能力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例6

不说套话虚话,老师们不做费力无功的事,分析原因提出举措,明确目标狠抓落实.

一、重评价抓落实,优化常规管理

(1)认真进行教案、作业检查:教案书写重点放在教学重难点突破,教案的个性化修改,还有教学反思上(课思和单元思)(反思重点应放在课堂目标是否达成上,是否体现小组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率上)。

(2)作业检查要求:作业布置要符合《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的要求。作业重点检查书写质量,上交本数、教师批阅情况(有评定等级、日期)、学生改错情况,作业本保护情况、作业量适度等。

(3)集体备课

本学期继续实行专人负责学科教研。学科主备人负责组内教研活动。对各组教研开展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全面指导督促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继续采用抽签的形式小组进行展示。主备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重难点突破,全体教师聆听,组内提出修改意见,其他教师补充的形式。

(4)用心组织周测、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测试。教研组要尽量统一单元达标测试、阅卷时间,每单元测试后,对测试进行分析,结合测试反思本单元教学。教研组长安排教师将每单元错误集中的错题进行整理,并根据错题再出类似习题进行二次检测,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继续抓实周测试。

(5)对所有学科继续实行巡课制度。

各年级包级领导和年级组长继续对本年级的所有课程实行不定期巡课和听课活动,包级领导和年级组长每周至少听课两节,并及时对青年教师的课进行指导。

(6)对音体美学科采取抽测制度,

音体美教师要明确本学期的基本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教务处将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抽查,了解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明确各年级的国家体质检测标准,根据测试内容将训练穿插在课堂教学和课间操中,体育教师要上好健康课,每两周1课时,做好计划。保证训练时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合理划分上课区域,协调班主任上好阳光大课间、学习踢毽子和跳绳两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晨读、午写、经典大讲堂、课外活动,提前候课,扎实开展,按要求检查反馈,力求有提高。周二社团,周三经典大讲堂,周四体育活动,周五语数自习大扫除。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立足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开展教学节活动和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九月到十一月的教学节,将有“新入职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引领科,青年教师展示课,名师导航课”四种类型,四十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参加,鼓励四十岁以上的老师参加,传授经验。

在青年教师中继续举办系列“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包括“钢笔字比赛”“粉笔字比赛”“限时备课大赛”“课件制作比赛”等。

三、进一步推进“24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建设。

继续开展“东风大讲堂”,组织学科模式示范课、研讨课,推进“24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第三阶段一模多法的开展。

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模式,加强与246高效课堂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建设。继续围围坐的小组合作桌椅摆放形式,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的积分管理要有存档,学期末进行检查。

规范常态课,让“246高效课堂”落地生根。根据《东风东路小学落实常态课方案》,建立巡课制度,进行巡查,全面了解师生的上课情况,对于巡查情况及时反馈。对常态课存在严重教学问题的班级学科,年级包片负责人会同教导处采取系列跟踪反馈听课活动,对课堂教学矫正。

四、抓实毕业班级考试学科成绩的提升。

我们六年级的情况,通过近几年的比较,不容乐观。但通过加强教学力量,通过老师们的努力,有很大进步,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开学后再听取老师们的建议,不讲困难,直面问题,提出措施办法。周测、单元测等的命题工作。以课堂为主阵地,扎实提高考试学科成绩。

五、抓好足球特色建设工作

足球现在是我们学校的响当当的品牌,本学期将继续抓好足球特色建设工作,上好每周一节的足球课。开发适合我校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足球课程。深入进行“构建小学足球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在现有足球社团的基础上增设足球裁判社团和足球啦啦操社团。通过每天两练,每周两赛以及赛前集训三种形式,积极备战全区足球联赛。通过主办“北斗七星杯足球邀请赛”进一步推广校园足球运动,提高我校足球运动的影响力和带动性。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例7

思考:概率上的“一定”、“可能”、“不可能”分别对应概率为1、0―1、0,和生活中的语言“一定”是有本质区别的。课堂上学生讲的例子“上课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吃饭前一定要洗手”中的“一定”其实是“应该”,是一种倡导性的语言。而“妈妈明天一定会来看我”中的“一定”其实是很可能。我们不能因为语句中出现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汇,就认为它属于数学“可能性”的研究范畴。我认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要设计这样的问题,以避免和生活语言混淆,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能判断的不确定现象或随机现象,例如,“任意找两个自然数,它们的和可能是双数,可能是单数。”等。

片段二:三年级的“等可能性”,四人小组在装有3个红球、3个黄球的口袋中重复摸球40次。6个小组合计摸到红球119次,黄球121次。学生发现:摸到红球的次数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老师对此作推理:在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每个球的可能性一样大;由于红球和黄球的数量相等,因此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

思考:根据口袋里有3个红球、3个黄球,学生凭直觉能判断摸到红球与黄球的可能性相等。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不适宜通过这样的推理得出结论,只有在直观的操作活动中加以感受。尚且操作活动得出的结果并不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是事件发生的频率。因此如果不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不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当中稍不留意就会出现“越位”。

为了让学生逐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从二年级开始,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即有序进入学生数学学习视野。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在第一、二两个学段分四次安排教学可能性的知识。教材编排不仅在取材上以“摸球”“转盘”的相似情境贯穿前后,体现出很强的连贯性和整体感,而且在教学要求上也是逐渐提升,各有侧重,既有连续性又有发展性,层层推进,拾级而上。这样,就能使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强。

片段三:四年级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通过“抛硬币”让学生理解“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小组活动“抛硬币”后,一位老师巡视了各小组记录单后,只让那些正反面次数相差不大的小组汇报,而没有让那些正反面次数相差较大的小组汇报。然后,老师指着汇总的数据说:“同学们经过试验,大部分同学出现正反面的次数相差不多,所以,任意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

思考:老师对学生“抛硬币”的结果这样处理,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概率观。其实只要符合独立重复的条件,学生的试验都是正确的,他们的实验结果也是有价值的。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验结果全部汇报出来,纵观各组数据,学生会发现:有时正面朝上多,有时反面朝上多,有时一样多,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差不多。说明游戏是公平的。这样让学生做出比较和分析,对公平性有一个丰富的、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由于教师概率知识缺乏,对“频率与概率”“试验与结果”等概念认识不清,一些教师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对试验结果有一些错误的希望,例如在装有4个红球和4个白球的袋中重复摸球,“摸得次数足够多,摸到红球和白球的次数会相等”“摸的次数足够多,摸到红球和白球的次数相差很小”“摸的总次数越多,摸到红球和白球的次数相差得越小”“公平的游戏输赢的次数应该差不多”“公平的游戏平的次数最多”等。也有的教师试图用概率的统计意义(即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猜想―验证”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等可能性,或证明设计的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这是违背概率论的。“等可能性”可以从概率的古典定义的角度去认识――因为抛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且两种结果的可能性相等,所以该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二分之一,却不能通过试验、游戏来验证、证明;而试验、游戏可以让学生体验等可能性和随机性的辩证统一,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在课堂上引入随机试验,既不是让学生得出次数相等的结果,又不是要验证、证明规则的公平性,更不是要利用试验得到概率的估计值,而是让学生在进行随机试验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随机的思想,感受、领悟等可能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驾驭好涉及简单概率知识这部分教材,必须较完整地学习概率知识,理清逻辑顺序,梳理知识结构,理解基本概念。

片段四: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这一内容时,例题1以猜左右争夺发球权为情境,在教学这个例题时,老师引导讨论交流:这样的规则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学生这样解释:人有两只手,乒乓球在一只手里,所以可能性是二分之一。与例题2配套的“试一试”是在装有3个红球和2个黄球的袋中摸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这样解释五分之三的意义:一共有5个球,其中3个是红球,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三。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例8

从201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小学正式将足球作为学校的一个特色项目来建设。各地师生对足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足球的一些基本技能,班级组织足球队,学校举行足球比赛和足球趣味活动更是将学校的足球运动推向高潮,足球运动氛围的形成推进了足球活动向着普及与提高方向同时发展。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对于足球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有了更多的热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足球课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设的体育课的内容,它也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课之一,体育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足球运动最基本的技术要领,知道足球技术的基本专业术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有坚定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此,我从实践出发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有明确的纪律要求

在进行足球教学时,我们必须让学生深刻地了解纪律要求对于足球课是多么重要,这是上好一堂足球课的安全保障,是提高教学水平最坚实的基础,所以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服从教师安排,听从指挥。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在进行纪律要求时一定要以身作则,并加入个人的情感,循序渐进,慢慢地使学生明白加强纪律教育的重要性。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足球的兴趣

第一堂课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足球的了解很少,如果第一堂课就使学生感到毫无生趣的话,那么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该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体语言,通过对足球运动发展情况的概况讲解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以脚内侧运球的教授为例,这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脚内侧运球,前面的课堂已经为这节课做好了铺垫,他们喜欢足球课,非常乐于参加和配合教师设计的各种环节。

在课堂的导入方面,我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当你需要运球过人的时候,你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完成?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自己总结重难点,这种方法屡试不爽,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预期结果。在课堂展开部分,运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手段,逐步让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开始学生自主练结脚内侧运球的重难点,学生先原地练习,找到球和脚的关系,熟悉球性,教师再进行讲解示范。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准确、幅度适当、轻松自如;讲解应语言精练,由浅入深,易懂好记。这样能够确使学生信服,更好地投入学习中。

三、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进行反思与总结,有效引导学生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紧密联系的,教师教的方法情绪会感染学生,而学生学习的状态、反应的灵敏性、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教的状态,所以教与学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个整体的。我们在考虑学生完成一个动作完成程度时不能只考虑学生的理解力,更大程度上是总结教的方法,提高教学手段,增加教学趣味。

四、增加课堂内容的多样性

增加课堂内容的多样性是提高足球技能学习的直接动力。足球基本技术包括运球、传球、停球、颠球等技术,学生开始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学形式枯燥,很多学生兴趣会大大减弱,所以教师不论教授新技术还是复习学过的动作都要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比如在每次课前,教师都应给学生制订新目标,采用记数、比赛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表现较好的要表扬和鼓励。等学生对技术要领掌握后,两两学生行进课间练习,然后学生分成四组面对面运球,通过有无障碍物到有障碍物再到面对对手练习,逐步有序让地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再如带球绕操场的弯道跑,采用后一个追前一个接力比赛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绕杆障碍跑等方法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总结与反省才使教师业务与专业不断提高。

总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者要不断地自我总结,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地钻研,在课堂上设计各种教学小游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地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使学生学习了他们喜欢的并且该学的体育项目,掌握各种基本技能。要给学生创造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体验足球带来的魅力。

参考文献: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例9

培养和训练运用技术的过程也就是形成动作技巧的过程,因为运动技巧就是有意识活动的结果,熟练而准确地运动技术可避免脑力和体力的不必要消耗。

第一,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的训练是比赛时技术运用的基础,基本功训练时,对最基本的动作、要领要反复练。但单一技术训练不能过长,要根据比赛规律逐步过渡到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的训练。训练时要多假设情况,不断地提出问题,设置障碍,使之形成条件反射。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要结合队员模仿体会动作的机会,使之消化理解,在队员对整个动作有了初步概念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解与综合练习,并多次重复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第二,加强队员的观察能力。因为运动员必须通过视觉准确地观察空间、方位和距离,特别要求运动员能准确判断迅速变化的各种关系,才有可能确定运动方向,采取有效动作。训练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训练时,养成经常抬头观察的习惯。(2)技术动作训练中要考虑有助于扩大视野的技术动作(特别是争取角度、时间),例如运球只用余光照顾球或不看球,视野的重点是观察场上的全面移动情况;如防守反击时的长传反击、接球时是否处在越位位置等。

第三,培养快速反应能力。足球场上瞬息万变,这就要求运动员针对变化做出较快的反应,避免贻误战机,教练要设法通过各种信号变化(最好结合场上情况)提高队员的反应能力。

二 战术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足球运动是一个成队比赛的项目,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通过一定的战术,发挥全队的优势。

不论在训练和比赛中,战术的运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使队员不仅能按照预定战术行动,而且要使队员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要结合实际讲解足球比赛的规则和理论知识,指导和启发队员善于观察判断,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撞墙式二过一”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做出判断采取行动;当对方中路防守能力强时,应从边路运球吸引防守者,再传球到中路给插上的同伴以创造得分良机。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战术思维训练。想练结合是激发运动员战术思维的重要手段。日常训练中,应围绕战术目的,力求技术和战术的运用时机和配合上取得高度一致,其重点在于想,而关键在于合。因此,把运动员的思维选择与功守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战术意识与技术技能同步发展的目的。

第二,提高反应速度。既要提高简单反应能力,更要提高复杂反应能力。在训练的某一阶段,可进行反复简单的反应练习,再进行复杂反应练习,使运动员逐渐形成相应神经过程的条件反射。练习方法可采用听、看信号,或选择信号后快速完成事先所要求的动作。

第三,实战与观摩。多打比赛,尤其是和强队、不同风格的队比赛,或按特定规则进行的教学比赛,以此丰富个人和全队的比赛经验。另外,也可通过观摩优秀队之间的比赛和训练,用内部语言刺激、发动动作,引起肌肉收缩或轻微收缩,如置身其中。

第四,加强学习。这可发展和活跃思维,提高运动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专项理论学习和研究。学习内容可按个人爱好和需要选择、学习的面可广一点。

以上方法与手段相互补充和促进,因此要全面贯彻在整个训练中。在训练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努力提高运动员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战术思维能力,让运动员用脑去踢球,以利于提高技能形成过程中的意识性。另外,训练中教练员直接的言语作用也很重要,要不断地用正确的语言引导运动员,使队员充分认识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技战术。

三 团队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一支好球队的所有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整体意识。作为一个队来讲,就是要有统一的思想和行动,以及统一的奋斗目标;作为一个队员,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自我要求。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例10

在多次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原有生活经验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过来也会干扰对“可能性”的数学化理解。

二、情境描述

我在执教“可能与一定”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放入一个白球、一个红球,任意摸一次,结果会怎样?

学生的回答是:“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红球。”

为了“确认是这样”,我请一位学生摸一次,结果摸到的是白球。接着,我又请一位学生摸一次,摸之前我请学生们猜一猜这一次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是红球了!结果这位学生摸到的还是白球。第三次请学生摸,再猜,这时更多的学生认为一定是红球了。但第三位学生摸到的竟然还是白球!这时,教室里一片惊讶声:“怎么会这样?”“这怎么可能?”

第四位学生再摸,白球!

第五位,还是白球!

第六位,依然是白球!

我的额头开始冒汗,心里也暗暗嘀咕:“怎么会这样?”一个念头禁不住从脑海中冒了出来:“这课要上砸了!”

到了第七位,那位胖胖的小男生终于“争气”地摸到了红球。

我终于舒了一口气,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教学顺利地转入了下一个环节。

三、课后反思

“可能性”一课我已经上过好多次了,但这样的情形还是第一次发生。连续六次摸到白球,怎么会这样呢?课上,我茫然不知所措,课后,我进行了反思,结果为自己额头冒汗感到羞愧,更为没有抓住教学中生成的好材料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感到汗颜。第一次摸到了白球,第二次摸到的应该是红球;连续两次摸到的都是白球,那么第三次摸到的就一定是红球了。对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作出这样的判断一点儿都不奇怪。

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作出这样肯定的判断呢?显然,这是因为学生对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模糊理解。对“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这个随机事件而言,学生的生活经验足够支撑他们作出这样的判断:或者摸到白球,或者摸到红球。而且学生还会直觉地意识到:摸到两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但可能性相等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学生是这样理解的:如果摸两次,那么一次摸到白球,另一次摸到红球。我想,这就是学生作出上述判断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