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4 09:19:38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例1

基本支出,是指为保证人民银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必需的支出,采用定员定额的方式进行预算和控制。下设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事业费支出3个科目、28个账户。

项目支出,是指人民银行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所必需的费用支出,按项目进行管理。下设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特殊支出、其他项目支出3个科目、12个账户。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例2

新预算法第三十一条要求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以及绩效目标管理等预算编制规定,根据其依法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量资产情况,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 新预算法此条款明确了各部门各单位的 绩效目标管理,也就是说 绩效目标管理将被无条件强制执行。 而问题是高校作为预算基层单位,其传统会计目标定位在 预算管理上,并没有明确 绩效目标管理。 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高等学校依据事业发展的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确定资金的来源和使用。 预算管理目标是重在评价预算管理方面合规性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这种目标定位仅追求资金的收入和使用,而不问教育资金的使用效果、效率和效益情况,也不对教育资金的浪费和损失进行问责。 新预算法的实施正好弥补了现行会计制度中会计目标定位的不足,增补了高校绩效目标管理。 高校绩效目标管理是指高等学校依据公共财政效率原则及其方法论,以绩效目标的设立、实施以及评价、反馈为基本环节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只有通过这种多环节的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通过问责制,对高校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考核和控制,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好学校的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实现学校各项战略目标。

二、会计核算确认基础不一致

新预算法首次将 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写入法律。 而各高校作为各级财政部门的重要预算单位,每年度的财务决算报告都要汇总编入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财务决算报告之中。 各高校都是依据现行《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编制的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现行《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第一部分第四条明确规定 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的采用权责发生制。 不难看出,新预算法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衔接并不完美。 权责发生制是指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到,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予以确认;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记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而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核算确认基础,它是以本期实际收到和实际支出的资金作为核算的依据,从而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高校实行收付实现制的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资产账面价值不真实由于高校实行 收付实现制为主要的会计核算基础,因此决定了高校财务报表中主要资产类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不完整,导致反映的资产价值不真实。 比如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科目余额包含了高校预付的本期采购设备款或工程进度预付款,资金已通过财政国库支付系统支付,但高校还未办理设备验收并交付使用,或者该工程未办理竣工结算,因此未列入支出科目核算,只能记入 应收账款或 其他应收款科目,从而导致资产账面价值虚增。 另一方面,高校本年度应收而未收的款项未列入 应收账款或 其他应收款科目,比如高校应收而未收到的学生学费和住宿费,即学生欠交的学费、住宿费,如采用 权责发生制,本年度内形成的未收到款项的权利是可以通过 应收账款科目反映的。 但在 收付实现制下,这部分学生欠款没有相应的会计科目反映,更没有确认为 教育事业收入。 以某师范大学为例,2014年度应收学生学费、住宿费 15900万元,但学生欠费 2900万元,当年欠费占应收费的比例为 18.3%,如果学校不加大力度催缴欠费,这个比例在下一年度会更大,从而导致高校无形之中减少了一部分资产。

2、负债账面价值不准确由于高校采用 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导致部分负债类会计核算科目内容不准确。 比如, 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余额反映的是高校已收取的学生学费、住宿费、考试报名费及学校资产性收益等非税收入应缴财政专户而未及时上缴的资金。 此项资金在会计报表中列为负债内容,但此笔资金在上缴同级财政之后,经过审核再分期拨回学校使用,从实质上来说仍然是属于学校的教育事业收入。 以某高校为例,2014 年 9 月份月报表中反映 应缴财政专户款有 980万元,从报表上或账务上说,学校负债增加了 980万元,但实际上并不是学校的一项债务。

3、收入及支出核算不全面通过以上两条对于高校采用 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分析,从另一影响面来说,同时也影响了高校当期的收入和支出。 如本期应记入收入内容却记入了负债要素下的 应缴财政专户款,本期应记入支出的内容却记入了 应收账款或 其他应收款。 因此,高校采用 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导致了收入及支出核算不全面。当前,随着高校资金来源的渠道不断增多,资金流量不断增大,原来以收到或支付货币资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依据的 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已不能适应高校经济发展和新预算法的需要。 从国内外其它非赢利性组织的情况来看, 高校会计核算从收付实现制转向权责发生制,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因此,为了真实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建议对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作进一步的修订,要求在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所有经济业务都以 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以满足新预算法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三、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不健全

新预算法的第十二条 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之后的第三十七条规定: 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 新预算此两条两次提到 勤俭节约,由此可见,我国政府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坚强决心,也初步间接地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成本观念,而高校恰恰在教育成本核算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还没有明确提出成本观念,也没有明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统一口径。 2013 年经过修订并于次年正式实施的《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虽然增加了 累积折旧、 累积摊销两个成本核算科目,也对支出作了 教育事业支出 科研事业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 后勤保障支出 离退休支出以及 经营支出等分类,同时增加了会计科目按经济功能分类的设置, 但仍然没有对应的成本费用归集的会计科目,也未明确规定成本费用的核算内容,这里所说的费用,是指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并不等同于高校会计核算制度中的支出, 因为只有对象化的费用才称为成本。因此,体现出了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而高校要顺利完成由支出管理向成本费用管理的转型,就必须完善高校会计核算科目体系。 由此,笔者建议将现行会计制度中确定的 支出科目改设为 费用科目,即在高校分别设置 教育事业费用 科研事业费用 行政管理费用 后勤保障费用 离退休费用以及 经营费用等。 只有将原 支出科目改设为 费用科目,再准确运用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使本期费用和本期收益相匹配,合理计量教育成本,才能全面核算和反映财务业绩,也可满足新预算法的要求。 另外,高校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对欠费学生的债权,应在 应收账款一级科目下设置 应收学生学费、 应收学生住宿费等二级明细科目。

四、财务报告体系不健全

新预算法第九十七条规定: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 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所包括的内容不仅仅指政府资产负债表,还涉及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政府年末财务状况变动表、期内财务业绩表等等。 而现行《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2013年修订)第一部分第七条规定: 高等学校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从报告的架构来看,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并未突破传统预算会计范畴, 不能涵盖教育成本费用、绩效方面的内容,也不能反映高校现金流的状况,还未形成 综合财务报告,与新预算法要求还有差距。 因此也凸显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财务报告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要满足新预算法的要求,突破传统预算会计范畴,财务报告要求涵盖教育成本费用、绩效方面的内容,就有必要改进财务报告架构,增加 成本费用表和 现金流量表。 高校成本费用表应是反映高校本会计年度教育成本状况的一张统计年报表,其内容由成本费用科目期末余额构成, 通过这张表可以了解高校经济效益。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 高校现金流量表主要涉及现金、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 增加现金流量表,一方面可以准确地反映高校教学、科研、融资投资等各种活动的现金流量,在高校现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提供更加准确和丰富的高校财务信息。 另一方面,增加现金流量表有利于提高高校的资金监控能力。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例3

企业一旦进入破产程序,财会人员就必须结合破产清算的内容、特点进行真实的会计核算。其重点应放在破产财产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等清算内容上。主要内容应包括:

1、接管破产企业移交的全部财产、账册及其他有关资料;

2、实施财产清查、清理,编制财产清查清册,调整会计账务,编制财产清查资产负债表,并过渡为编制清算资产负债表;

3、落实其债权、债务,依法收回企业债权,确认债权人债务;

4、依法界定破产财产的范围和数额;

5、进行财产评估,确定其评估价值,并据以调整会计账务;

6、依法进行清算,编制有关清算资料,制定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确定破产财产处置原则;

7、依法进行财产变现债权清偿,办理财产移交手续,处理善后工作。

二、破产清算会计科目的设账及账务处理

根据破产清算期间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特点,一般企业应设置以下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科目

1、抵押财产。主要核算破产宣告前成立的作为某项债务的抵押物的财产。其明细科目应设: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在建工程和土地使用权)、有价证券、抵押差异。在资产评估后将原账户过账时调整账务,借记本科目,贷记原账户固定资产等有关科目;在变现后,贷记本科目,借记货币资金科目。

2、职工福利设施。主要核算按规定不作为破产财产的职工住房、食堂、幼儿园、卫生室等福利性设施。在资产评估后将原账户过账时调整账务。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等有关科目。

3、坏账损失。主要核算企业债权中确无法收回的呆坏账损失。在制定初次分配方案时调整账务,借记本科目,贷记破产财产──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分配方案经债权人会议通过后,再借记变现损益,贷记本科目。

4、破产财产。主要核算可供分配的破产财产。其二级科目应设: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抵押财产差异等。在资产评估后将原账户过账时调整账务,借记本科目,贷记原相对应的有关科目;在变现移交时,贷记本科目,借记货币资金科目。财产变现后账户无余额,若出现余额则转入变现损益账户。

(二)负债类科目

1、抵押债务。主要核算与抵押财产相应的有效抵押债务。在资产评估和对抵押财产清算确认后将原账户过账时调整其账务,借记原账户中的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科目,贷记本科目──短期借款(将长期借款并入短期借款中核算);在清偿后,借记本科目,贷记货币资金科目;不能清偿的余额转入投资人净权益科目。

2、破产债务。主要设置以下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1)应付工资。主要核算已确认的欠发职工工资性款项。具体包括:所欠职工工资、集资本息、医疗费、差旅费以及职工住院的未付费用等款项,破产期间从有关部门筹借的职工生活费、自谋职业职工安置费等垫支款项,以及所欠的劳动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等。在财产清查后调整账务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账务处理。企业在破产前结账时应将应付工资原核算的内容调整为欠发职工工资性款项,这样与破产清算的内容相适应,账务处理就节省一步。

(2)应付职工安置费。下设正式职工安置费、离退休职工医疗费、职工遗属抚恤金和下放职工生活补助费四个明细科目。应付职工安置费一般在财产变现之前可暂不入账,但在制定分配方案时从清偿财产中预留,待财产变现后进行账务处理时再入账,借记投资人净权益,贷记本科目;兑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货币资金科目。

(3)应缴税金。下设国家税款和地方税款两个明细科目,核算所欠的各种税款。在财产清查后调整账务时,借记应缴税金科目,贷记待摊费用或有关科目;在对原账户过账时,借记应缴税金科目,贷记破产债务──应缴税金科目,清偿后本账户无余额,不能清偿的余额转入投资人净权益科目。

(4)短期借款。主要核算未办理抵押和确认抵押无效的银行借款,它属于一般债权按比例清偿的性质。在对原账户过账时,借记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科目,贷记破产债务──应付账款。

(5)应付账款。主要核算一般债权人的债权。该科目通过债权申报来归集确认其债权数额,并且要划清申报与未申报的户数和数额。在对原账户过账时,借记应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破产债务——应付账款。

对债权申报确认的差异,申报确认数大于原账面数的差额,借记清算损益,贷记本科目;反之,借贷科目相反。清偿后本账户无余额,不能清偿的余额转入投资人净权益科目。

(三)权益类科目

1、投资人净权益。主要核算企业的原所有者权益与财产清查调整的损益两部分之和。在财产清查后调整账务时,将财产清查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损益、应付福利费、预提费用等内容或账户的余额一并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在对原账户过账时,将原账户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一并转入本科目,本科目的数额一般不再调整,一直保留到清算的最后。这样归集醒目,有利于分清破产责任。

2、清算费用。主要核算破产清算过程中发生的职工生活费、劳动保险费、案件受理费、资产评估费、财产维护费、职工医疗费、清欠差旅费、汽车燃修费、财产变现费、清算办公费(电费、水费、邮电费、打印费、会议费、办公用品费)、其他费用等。清算费用发生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货币资金科目。对已发生尚欠的清算费用,应在制定分配方案时以预算的形式从清偿财产中优先预留,待财产变现后优先偿还,本科目偿还后无余额。

3、清算损益。主要核算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所形成的财务成果,借方登记提前兑付的自谋职业职工安置费、统计的账外欠发职工工资性款项、债权申报的账外欠款等潜在的损失,贷方登记其收益性的款项。在债权清偿后调整账务时,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投资人净权益科目。

4、变现损益。主要核算企业财产变现过程中的盈余或损失。主要包括应收款项的坏账损失和挂账费用、评估增减值、财产变现损益等内容。借方登记损失,贷方登记收益。在债权清偿后调整账务时,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投资人净权益科目。

5、实收资本。主要核算确认的不列入破产财产的职工福利性设施。本科目应随着职工福利设施的去向登记入账。在职工福利设施移交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职工福利设施。接收单位接收后再按相反的会计分录入账。

三、破产清算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

(一)财产清查过程中的账务处理

1、债权债务的账务处理。一是将应收款项的贷方余额调入应付款项,应付款项的借方余额调入应收款项。二是将应收款项中的挂账费用和已取得证据的坏账损失予以调整账务。三是结合实物资产的盘点,将未估价入账的财产估价入账,同时挂入往来账户。四是将账外的债权债务进行统计入账。五是企业的债务最终通过债权人的申报与企业账目的核对予以确认,调整会计账务,等等。

2、实物资产的账务处理。一是对盘盈的要估价入账,盘亏的要查明原因,借出、租出的要依法追回。二是注意查清未估价入账的财产,不能作为盘盈处理,应挂入往来账户。三是将原挂账的待处理财产损益、应计未计、应摊未摊的费用等资产性损益,一并转入利润分配账户中核算,预提费用、应付福利费余额也转入利润分配账户中核算,等等。

3、其他财产。行政、食堂、低值易耗品以及企业组建投入到三产部门的财产,通过财产清查,并入企业财务账户,低值易耗品应估价入账。工会财产单独盘点造册,妥善保管。

(二)破产清算过程中主要的账务处理

1、原会计核算与破产清算的会计核算的过渡程序。

(1)财产清查后,通过调整会计账务,在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财产清查后的资产负债表。

(2)根据财产清查后的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查明细资料,确定评估资产,由清算组到国资部门立项,同时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确认后,财务部门应据以调整会计账务,评估的增减值记入权益科目下的“变现损益”明细科目,账务调整后,编制资产评估后的资产负债表。

(3)编制资产评估情况衔接表并对抵押财产进行确认,编制抵押财产确认情况表。

(4)根据上述清算资料和设置的破产清算会计核算的科目,编制有关过账会计分录进行账务处理,然后结账编制破产清算适用的清算资产负债表。

2、财产变现后的账务处理。债权人会议通过的破产财产初次分配方案和财产处置原则,要真正实现债权清偿,就要对破产财产进行依法变现。从理论上讲,破产财产应全部变现用于清偿,财产全部变现后,其账务处理后所反映的结果为:

(1)资产类中的有关实物资产类将转化成为货币资金;应收款项中已收回的资金在收回时也已记入了货币资金账户,对确无法回收的呆坏账损失应依据人民法院的裁定全部转入变现损益账户。这时的资产类基本上变为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职工福利设施三大类。

(2)负债类的欠款和债权因尚未清偿,所以负债类的账户基本没有变化,仍有优先清偿的“抵押债务”;第一顺序清偿的“应付工资和各项劳动保险费”以及“应付职工安置费”;第二顺序清偿的“应缴税金”;第三顺序按比例清偿的“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例4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颁布实施多年,对确保高校的会计基础工作质量,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意义重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高校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如果财务工作者对一些经济收支活动的性质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及准确判断,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会出现错误选择会计科目,核算不规范的现象。如此一来,导致会计核算信息不准确,进而影响财务信息分析和财务管理的质量。笔者对高校会计核算中一些比较常见的不规范现象进行分析,并依据高校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提出较为可行的账务处理方式,以期抛砖引玉。

一、应收及暂付款总账科目项下明细科目之间的混用

应收及暂付款至少应设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应收款和暂付款。二者核算的内容有不同的特点,应明确区分二者不同的核算范围,避免混用。应收款核算高校应该收到而尚未收到的款项,包括学宿费、经营收入等,是一种债权性质的款项,大多数会最终形成收入。暂付款核算高校暂时垫付给校内单位或教职工的各种款项,大多数会最终形成各类支出,包括差旅费借款、垫付给校内教学单位(学院、系、所)、总务、后勤部门的款项。但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严格区分应收款与暂付款明细科目之间核算的界限,而且高校不能像企业一样,提取坏账准备,防范风险,故每年会定期清理借款,尤其在年底结账前,督促当年的借款及时报销,形成当年支出。但在实际执行中,应收未收,借款未及时核销,不能形成当年收支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借出款科目、对外投资科目与应收及暂付款科目之间核算内容的混用

借出款科目核算高校借给校内独立核算单位或校办企业的周转性质款项,可收取适当的资金使用费。对外投资科目核算高校向校办企业或其他单位的投资。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利用应收及暂付款科目核算借出款及对外投资活动;利用借出款科目核算对外投资活动的不规范现象:即利用应收及暂付款科目核算跨年度长期挂账的会计事项,核算借给校内独立核算单位和校办企业的周转性质款项,核算一年以上的对校内非独立核算单位或校办企业的长期借款或投资业务。也有利用借出款科目核算一年以上的对校内非独立核算单位的长期借款或投资业务的不规范现象。

三、其他收入――对校办企业投资收益或其他投资收益明细科目与附属单位缴款科目之间的混用

其他收入――对校办企业投资收益或其他投资收益明细科目核算高校向校办企业和其他单位进行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附属单位缴款科目核算高校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规定标准或比例缴纳给高校的各项收入。附属单位归还由学校垫付的费用,如工资、水电、房租、公积金等不属于缴款范围。实际执行中,容易混淆其他收入――投资收益与附属单位缴款科目的核算内容:存在把对校办企业的投资收益、后勤单位的上缴收入均纳入附属单位缴款科目进行核算的不规范现象。此外,高校所属财务独立核算的二级学院的支出归垫也误用此科目核算。例如:校本部及二级学院的工作人员出差,差旅费在校本部账中统一列支后,要求所属二级学院独立核算的出差人员返纳一部分差旅费,为此二级学院财务误用上缴上级支出科目(核算高校按规定标准或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进行返纳差旅费的核算,校本部财务误用附属单位缴款科目进行核算。可行的做法是:二级学院财务通过教育事业支出科目项下明细科目增加差旅费支出,校本部财务通过教育事业支出科目项下明细科目减少差旅费支出。

四、对外投资科目与事业基金科目的不完整核算

高校向校办企业和其他单位进行投资活动,除使用对外投资科目进行核算外,同时要增加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明细科目的核算,减少事业基金――般基金明细科目的核算。在实际执行中,经常会出现对外投资的增减核算,却没有同时进行事业基金的增减核算。

五、高校会计制度中借入款科目与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之间的混用

借入款科目核算高校向外部单位借入并有偿使用的款项,高校基建项目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会向银行申请固定资产借款。在借款入账的核算中,会出现基建账与教育经费账对银行借款的会计核算处理不一致的错误:即同一笔银行借款,两套账均核算为借款科目,导致一笔债务对高校财务整体而言变成了两笔债务。目前高校的基建账(基建投资借款科目)和教育经费账(借入款科目)是并列、单独核算的两套账,分别执行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不进行年终决算报表的全口径合并(只对国家财政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收支数据在高校的教育经费年终决算报表中反映)。较为可行的做法是:如果教育经费账用借入款总账科目下设明细科目核算借款,基建财务账应考虑用基建拨款一级科目核算,在总账科目下根据其资金来源分设二级明细科目核算,如银行借款资金拨入、学校自筹经费拨入等二级科目。如果基建财务账用基建投资借款科目核算借款,则教育经费账就不应使用借入款科目进行核算。

六、在建工程借款利息与完工交付使用工程借款利息核算科目的混用

在支付借款利息的会计核算中,容易出现的不规范事项是:将在建基建工程借款利息视同完工交付使用基建工程的贷款利息处理,在教育经费账中教育事业支出科目项下设置明细科目核算列支借款利息费用,没有分摊进入在建基建工程成本。可行的做法是:目前高校的银行贷款,其借款利息应本着“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进行核算,即区分完工及在建工程借款利息进行核算:在建工程的借款利息应在基建财务账中按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原则,在待摊投资科目项下设明细科目核算,作为待摊费用定期按照固定计算比例分摊进入具体的在建工程成本中。完工交付使用基建工程形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后的借款利息,应在教育经费账中作为费用列支,通过在教育事业支出科目项下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七、代管款项科目与收入类科目之间的混用

代管款项科目核算高校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委托代为管理的各类款项,主要包括党费、团费、学生会会费、工会会费、挂靠学校的各类学术、专业协会或学会、社团的款项。高校因履行管理及会计核算的责任可向单位或个人收取适当的管理费,也可增加高校的资金流量及周转。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应确认为收入的款项混入代管款项科目进行核算的不规范情况。例如高校进行教辅活动获得的收入按照学校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结算,分配给校内创收单位的经费转入代管款项科目进行核算,实际隐匿了学校的收支。反之,一些校内单位或教职工依托的学术或专业协会定期举办的、并非以高校名义举办的学术会议或活动收取的会费、会务费、交流活动费等本应作为代管款项核算的,却被确认为高校其他或经营收入进行核算,并全额拨付进入指定专项经费卡进行列支,实际虚增了高校收入和支出。

八、专项补助收入与非专项补助收入科目核算的混用

上级补助收入科目核算高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包括专项补助和非专项补助。在年终决算的核算中,会出现结转专项补助支出数据错误的情况:将未完成的专项项目补助收入数与事业结余对冲结转,导致科目账与项目辅助账余额不一致。而高校会计制度明确规定:未完成的有指定用途的项目收入与其当年支出对冲,不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完成的有指定用途的项目收入与其当年支出对冲,再将收支差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类似的不规范核算现象还可能发生在专项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收入、其他经费拨款科目的年末支出结转核算中。可行的做法是:未完成专项补助的实际支出数与收入数对冲,保留收入科目结余数。

九、经营收入科目与其他收入科目核算内容的不完整

经营收入科目核算高校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如果经营收支的校内单位较多,而且经营业务的种类较多,就应按照经营业务的主要类别进行二级明细核算,按照单位设项目辅助账核算,反之也可,即按照单位设二级明细核算,按照经营业务类别设项目账辅助核算。例如高校的食堂、车队等后勤实体如果不具备独立核算的条件,其收支由学校财务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就应作为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科目核算,并设置项目辅助账核算。如果是非独立法人,进行财务独立核算的,年底就应合并决算报表,其上缴高校的纯收入应在其他收入――对校办企业投资收益科目中核算。但在实际执行中,如果高校的后勤实体(食堂、维修中心、动力中心等)是非独立法人,单独设账进行核算,年底高校编制决算报表,没有进行合并报表的编制,既不在一套账中统一核算,也不合并年终决算报表,形成私设“小金库”性质的账外账。

十、拨出经费科目与对附属单位补助科目之间的混用

拨出经费科目核算转拨出上级单位拨入的财政补助收入,附属单位补助科目核算高校转拨上级补助收入和用自有资金(即预算外资金)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款。在实际执行中,经常出现将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统一在拨出经费科目中进行核算的不规范情况。

综上所述,按照高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高校的各类经济收支活动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对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影响重大。准确判断各种财务收支活动的性质,选择正确的会计科目,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是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将直接影响整个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质量,也是确保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执行有效性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的财务工作者,必须立足于学校教育科研事业长足发展对财务工作提出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会计事项,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深入学习和研究高校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分析、研究本单位原有的或新出现的各类经济收支活动的特点及性质,准确地选择科目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以提高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增强财务管理工作能力。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例5

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公立医院逐渐呈现出公益性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呈现的国家、医院与病人对医疗服务费用分摊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医改制度,而在实践中,如何将医院财务管理与现阶段的医疗改革制度融合起来,全面提升会计辅助核算自身的效能与作用,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会计辅助核算和医院财务管理环境基本概述

1.会计辅助核算的基本概念及细化辅助核算功能的相关意义

辅助核算就是通过辅账簿的构建,对一些特定的序时账以及相关分类账目中没有记载或者记录不完整的财务、经济业务开展辅助以及补充登记的账簿形式,又可以称为辅助账簿或备查账簿,会计辅助核算在整个会计账簿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关键的组成部分。在实践工作开展中,辅助核算自身就隶属于财务补充处理范畴之内,其作用就是为了提升账务处理的广泛性以及便捷性,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应用此种形式,可以为相关管理活动及重大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及保障支持。辅助核算在工作中的主要功能就是基于项目开展核算并实现的,核算项目隶属于会计科目,在实践中涉及到了众多的会计科目,在应用过程中又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科目进行内容核算。辅助核算设置与精细化的核算项目较为相似,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提供各种有效支持。

2.医院财务环境的相关含义

在医院管理过程中,较为核心的管理内容之一就是财务管理,可以说财务管理对于医院的稳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是各种医院活动开展的基础。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以及工作内容对医院经营的方方面面有着直接影响,与不同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有着内在的关系。因此,要对医院的各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保障医院相关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就需要对医院的具体收支内容进行系统地明确,进而对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进行客观的反馈,以为医院发展及相关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现阶段的医疗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国医院的公益性特征逐渐突显出来,但是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来说,还是要通过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方式,实现国有资产自身的保值增值。也就是说,会计辅助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障医院账目的整体精准性与真实性,保障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缓解财务人员自身的工作冗杂性,继而提升整体工作质量。

二、会计辅助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在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医疗技术的发展较为重视,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则较为忽视,这也就导致了医院工作的重收轻支、大收大支等不良情况的产生,而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又缺乏必要的财务核算工作经验,因此,要想有效地解决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核算问题,首先就是要提升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通过相关政策法规,有针对性地完善修正相关制度,保障医院会计核算的全面性及精准性,进而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及能力。在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环境中,会计辅助核算的内容相对较为广泛,能在多个方面进行应用,在单个事件中也包含了较多的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实践中具体操作如下:

1.会计辅助核算在医院收入管理方面的应用

首先,会计辅助核算在医院收入结算方面的应用。信息时代“互联网+”模式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现阶段的医院财务收支过程中,因为病人的结算形式多种多样,病人会通过现金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银行卡支付、医保卡支付等多种方式进行支付,大多数医院在对各种形式的支付方式进行统计管理的过程中,因缺乏精准性而导致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但在医疗收入科目中运用辅助结算功能,就可以对病人的各种支付方式进行了解,通过有效的宣传,对病人的缴费方式进行引导,从避免了因为支付方式不统一而导致的各种人工差错,同时也降低了各项人工成本及转账所需的手续费,在一定程度上为群众就医提供了便捷。

其次,会计辅助核算在医疗收入及票据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收支票据的管理工作中,已经构建了相对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但是在医院的具体实践中,主要就是将一些基础票据信息作为工作开展的基础,然后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与核算,财务部门在进行票据管理过程中,根据具体名称以及数量等信息进行单独登记,收费人员领取票据时,需在相应的登记表中填写信息并签名,在回收票据存根的过程中,财务部门也需将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并注销。在实践中这种流程相对较为复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及人力,在操作中也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对此医院的财务部门要构建医疗收款收据的辅助账,对具体的区间号码、收款金额以及收费人员进行核实,进而可以有效增强医疗票据管理与核算的整体质量,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提供便捷。

最后,会计辅助核算在医疗病种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我国财政部门、卫生计生委对公立医院的医保付费方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其按照项目、病种对成本进行核算。因此,在医院财务核算工作开展中,应用医疗项目与其相关病种的辅助核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中,可以利用相关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不同类别病种,展开具体的辅助收入管理,此种模式也能有效发挥医院自身的优势与效能。

2.会计辅助核算在医院支出方面的应用

(1)会计辅助核算在项目定额核算中的应用。项目费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医院根据具体的检测,对各种支出活动进行整体监督,包括对医院的相关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与支出、项目工程的建设资金支出、相关财政补助资金支出等项目,在操作中,要根据具体的定额支付形式对重点项目费用进行支出,而在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中,又要遵循专款专用、超出自负以及相关财政结余结转下年的基本管理原则。实践中大多数的项目在管理过程中涉及到了多个自然年度,如果单纯地依靠明细账查找,只能对本年度的详细支出以及迄今为止的费用状况进行了解,要想对整个项目的具体运行状况以及过往年度的具体明细进行系统地了解及查阅,工作就会相对较为冗杂。因此,医院相关项目以及科室要根据具体的状况运用会计辅助核算管理,要通过对具体的项目合同金额、签订日期、付款时间、付款方式及进度等进行备注辅助核算,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对现有状态的点击,就会了解项目的具体状况,从而可以有效地缓解会计核算的整体难度,为医院各项支出的合理分配奠定基础。

(2)计辅助核算在“三公经费”核算中的应用。在我国反腐政策及力度的加深过程中,医院对于公务用车费、公务招待费的标准进行了严格控制,并且在季度内形成了系统的报告,对于财务管理来说,进行总量控制相对较为容易,但是要精细化到具体的应用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三公经费”核算中应用会计辅助核算,可以对具体的公车进行辅助登记,对具体的用车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公务招待费进行辅助登记,可以了解不同科室开展的具体公务用餐状况,从而缓解财务统计的整体工作数量,有效地对各种不良行为进行遏止,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

(3)会计辅助核算在医疗耗材与药品计费管理与核算中的应用。在部分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各种耗材问题逐渐地突显出来,而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运用会计辅助核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各种医疗耗材的损耗及相关医疗项目漏收费的问题,进而有效地降低医院的各种费用支出,提升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4)会计辅助核算在其他费用中的应用。医院的其他费用主要涵盖了相关科室的办公费、水电费、通讯费、物业费、差旅费等其他相关成本开支,对具体的会计科目、使用科室运用辅助明细核算,可以对相关科室产生的各项具体费用支出状况,进行交叉对比,进而对各个科室与医院的整体成本进行系统地分析,对于各种具体费用的产生时间、金额、以及领用人和相关责任人的信息进行查询,通过信息的及时反馈可避免各种费用的浪费,也为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提供参考。

三、结束语

会计辅助核算的应用在现阶段的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完善、优化医院的财务管理机制,可以保障医院账目的精准性与真实性,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公开、透明;同时,在现阶段的医院财务管理中融入会计辅助核算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医院整体工作效率,缓解财务人员自身的工作冗杂性,进而有效提升整体工作质量,这为医院其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院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晶. 医院财务环境下会计辅助核算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5,50:119+125.

[2]谭冠威. 会计辅助核算在医院财务核算中的应用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71-72.

[3]王立波. 医院财务环境下会计辅助核算的应用[J]. 中国集体经济,2014,12:115-116.

[4]白华. 医院财务环境下会计辅助核算的应用[J]. 财经界(学术版),2015,12:259.

[5]于秀梅. 医院财务环境下会计辅助核算的应用分析[J]. 科技资讯,2014,29:120.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例6

1.概念

会计科目与预算项目二维综合核算,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要按照支出的经济内容或用途分类归集,记入统一设置对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明细的会计核算;同时又要按照支出的“功能分类”,根据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项目将其分解,确定记入相对应的预算科目与预算项目,进行项目核算;从而实现按会计科目、预算项目分别生成相关的账簿、报表及其他信息资料,使会计核算与预算执行管理相结合。

会计科目与预算项目核算两者的区别表现在:一是具体核算方式不同。会计科目核算是按支出“经济分类”的类、款级科目标准来归集费用, 主要特点是统一性,保证了会计核算的一致性及可比性。而预算项目核算是按照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单位收支预算项目,在功能分类的“项”级下进一步的细化核算,由预算单位根据实际行政事业运行发展情况而具体设置,更多体现的是个性、特殊性,每个单位具体的支出项目及金额都不完全相同。 二是对财政资金的管理角度与反映内容不同。会计科目核算主要反映单位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从具体费用支出核算角度对财政资金实施管理。而预算项目核算主要反映单位业务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综合反映行政事业职能活动支出的内容和方向,从预算管理的角度对财政资金实施项目控制。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反映对象与管理目标一致,从不同角度核算、反映同一会计主体的同一项经济业务活动。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各单位严格执行预算的自觉性,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事业运行成本为共同目标。

2.核算要求

会计科目与预算项目二维综合核算要求会计人员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熟悉明细会计科目,并且全面熟悉本单位的预算编制与具体项目内容。实际核算时,预算项目支出内容要对应相应的会计科目,并且要求将会计科目所记录、反映的经济内容与所列支预算项目的年初预算作比较,以确保内容相符,严格执行预算。如:在人员经费项目中列支的费用,相应的会计核算科目是“基本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工资奖金”等明细科目、“商品服务支出-办公费、交通费”等明细科目、“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离退休金、住房公积金”等明细科目。如果在人员经费项目支出中出现的对应科目有“招待费”,则说明预算项目与会计科目不适应,以招待费挤占了人员经费。

在会计科目与预算项目二维综合核算下,所有收入支出均按照批准的预算项目进行核算,不允许发生无预算项目的支出,使同一笔经济业务从会计科目与预算项目两个不同角度,分别得到了反映,核算中心能够用预算指标项目来规范和控制单位的各项支出。

二、现阶段集中核算模式下,二维综合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偏重预算项目,忽视了会计科目的正确运用。存在把在同一预算项目中列支的经济业务,笼统地列入同一会计科目中反映的现象,即未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列入对应会计科目。有的报账单位误认为只要将预算项目列支正确就行了,忽视了对会计科目的正确运用,使会计科目核算过于粗化,不能真实地反映项目资金具体使用情况,容易产生经费混同使用。如:部分单位在业务费项目中列支的招待费、会议费、考察费等支出,混同在“其他商品服务支出”会计科目中一并反映。虽然预算项目没错,但会计科目运用不正确,造成会计科目核算粗化,不符合会计核算的明晰性要求。

2.预算项目放置不当。存在预算项目放置错误或预算科目与项目不对应的情况,个别甚至出现只填写会计科目,而预算科目与项目栏空白,由核算中心审核时再来“填空”的现象。这不仅加大了中心的审核工作压力,而且直接影响了项目核算的正确性。由于报账会计对预算项目了解不够,经常出现经费支出放错预算项目,之后又调整支出的情况。在调整时,涉及的会计科目、预算科目与预算项目未一一对应,支出明细账出现了“三头挂账”现象,影响了核算的真实性、及时性。

3.预算项目编制不科学、不够细化带来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有的单位预算项目内容比较笼统,不够细化,有的项目没有明确具体列支内容与范围,有的一个项目涉及的内容较多,但未在备注栏加以说明,有些预算项目虽然在备注栏中注明了相关的经济业务内容,但未注明列支金额比例。在实际核算时,单位会计难于确定在哪个项目进行归集列支,执行起来有困难,容易产生项目间的错位、移用。

核算中反映出报账单位对支出进度控制不严,有些单位支出进度较快,影响后续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部分单位虽然对预算项目指标的额度严格控制,但对项目支出的内容控制却不够严肃,出现在项目经费中列支与项目无关的支出,挤占、挪用项目经费的情况。

4.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资金、其他收入资金的项目核算尚不够细化。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资金、其他收入资金目前尚未纳入细化的项目核算与控制。由于各单位的职能、业务不同,核算中心对以上资金的具体来源、性质不甚了解。而资金到账时,如果单位结报项目填列不够清楚,则会增加中心审核控制的难度,使其难以进行项目控制。

5.对集中核算单位预算执行的控制监督与分析欠深入。核算中心依据单位全年各项目的预算指标数,开展项目核算,且按其指标额度进行项目指标控制,但对各单位具体全年收支预算内容的构成不了解,因而在实际审核中,对于项目经费的具体使用内容与用途是否符合年初预算要求,以及对经济业务内容真实性的识别存在一定难度。仅依据二维综合核算的信息难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单位的预算管理与核算中心二维综合核算相分离,核算中心对单位项目经费的具体列支内容、资金来源和性质等了解不够;另一方面,单位报账会计对二维综合核算的概念模糊,对本单位的整体收支与预算不熟悉,对项目经费具体的列支内容与范围不了解,报账会计的业务素质尚未完全达到二维综合核算的要求。

三、提高二维综合核算水平的建议与设想

1.夯实二维综合核算的基础,强化报账单位的财务管理意识。做好会计科目与预算项目二维综合核算是单位预算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首先报账单位的领导层应重视支持财务管理工作,提高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考评体系,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

集中核算形式下的二维综合核算并未改变报账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各单位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在具体操作中改变对核算中心的“依赖性”。

2.加强二维综合核算的业务培训,提高单位报账会计的素质。一是根据实际操作情况,总结经验,针对问题开展业务后续培训,使报账会计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综合核算的业务水平,能正确理解会计科目与预算项目核算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二是加强报账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报账会计的职业道德水平与相关法律知识水平,建立职业道德监督考核制度,规范报账会计的工作行为,提升他们的责任心。三是加强报账会计业务知识的更新培训,提高业务胜任能力。通过业务培训,使报账会计做到既掌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的会计科目运用,又熟悉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全面情况和各预算科目与项目的对应关系。报账时能正确填写会计科目、预算科目、项目,同时掌握经济业务及票据的来龙去脉,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水平。

3.完善报账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科学编制预算,严格预算执行,提高项目核算的信息质量。按照各单位的具体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科学地细化项目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编制项目经费,使各项目简明扼要,科学实用,使具体实施项目核算时更具操作性。强化预算约束意识,加强事前、事中控制,规范内部经济业务审核、审批内控程序,特别是项目经费与专项资金、专款的使用,应经财务主管履行审核后,再交上一级领导审批,谨防超支与违规使用,以保证预算项目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例7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191

1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财务制度执行力不够,资金核算存在不规范现象

财政部为了规范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相继出台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这些制度的实行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但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大多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不足,使得相关财务制度的执行力被大幅度削减,财务制度在单位财务核算工作中没有得到切实的实行。财务制度执行效能降低,必然导致制度本身的作用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财务核算工作中,产生了不规范的资金核算现象。

12经费开支标准不完善,核算和实际情况存在脱节现象

经费开支标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标准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因素,如绩效工资、福利标准以及某些公务开支标准的制定没有充分结合当前的市场化因素,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另外,在执行中没有明确的办法来对标准划分的依据进行规定,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使得最终的财务核算与实际情况出现脱节。

13监督手段单一,出现财务核算问题无法及时纠正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监督工作在基于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单位自行核算完成。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自行核算时所用的监督手段都较为单一,即财务监督部门通过审计对单位的财务进行核对和查实。另外,财务监督工作往往没有从财务核算工作中独立出来,存在财务核算工作人员监督其自身工作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监督的执行力。另外,一旦出现账面不符等问题时,由于监督手段的单一,无法及时划分责任和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所以就不能够及时地从根本上纠正问题,从而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14财务核算电算化基础薄弱,缺乏复合型人才

相比于我国现代企业的电算化技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电算化基础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电算化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会计软件较落后,在处理账务和分析数据时不能保证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给财务核算中基础性的工作如报表汇总、数据查询和传输带来不便。另外,电算化技术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同时涉及电算化技术的软件、硬件设施配备等方面。面对行政单位日益庞杂的资金管理项目和内容,这样的基础及配备很难胜任其发展,难免会影响财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强化财务核算工作的若干策略思考

21加强财务核算内控制度建设,完善资金核算体系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例8

2014年3月,国务院了第11号文《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为了贯彻落实该文件精神,6月份,国家卫生计生委了182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学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并组织医疗卫生行业相关管理人员对该文件的专题进行学习培训,足以体现出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视,同时对医院科研项目人员使用科研经费和财务部门管理科研经费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医院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经费来源多渠道、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不准确以及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提出应通过每个科研项目单独立项、加强预算管理、加强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建立科研经费预算控制平台、细化财务核算科目、严格控制各项经费开支范围、完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等途径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纵向科研经费的范畴及其管理特点

医院科研经费按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大类。纵向科研经费一般是指从中央及各级政府部门获得的科研经费,包括国家各部委司局、省市厅局级等立项的科研项目经费,还包括一些由学校、医院及其他团体组织等转拨的属于纵向科研经费范畴的项目经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卫生局科技计划项目等经费均为医院常见的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医院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等社会各界进行科研合作、科技咨询、科技成果转让等取得的经费。纵向科研经费必须通过项目申报取得,横向科研经费主要以合同、协议的形式签订。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的目标是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经费开支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以科研管理部门为组织主体、财务部门为核算和控制主体、审计部门为监督评价主体。

二、医院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经费来源多渠道,导致经费管理杂乱

医院科研项目众多,尤其是大型三甲医院,可能有上百项科研项目,来源渠道较多,有财政拨款的,上级单位拨入的,单位自筹的、为其他业务单位承担的。同一个项目负责人可能负责不同的项目,多则十余项,很容易出现项目收支混淆的情况。科研项目负责人以及负责科研的财务人员容易将同一个人的不同经费混淆,出现下错账的情况,导致财务后期调账,账务不再清晰明了。

(二)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不足,导致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分工如下:科研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及预算的备案;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建卡、入账、经费报账及决算审核。这样的分工容易造成科研经费管理上的脱节。

首先,是项目立项后的经费预算,该预算是经费使用的依据,经批复后一般不作调整。目前医院大部分的科研经费预算由项目负责人与项目成员自行编制,财务部门很少参与其中。项目组的科研人员虽能掌握项目所需的经费开支,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容易对经费预算中一些概念和制度的理解产生偏差,使得预算难以作为实际支出的标准来约束,反而导致支出偏离预算。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主要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科研部门的重点则是项目申报和命中率,在完成项目申报、立项后,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过程基本不了解,也没有进行监督;而财务管理只停留在基本的财经法规和制度上,仅仅是对经费的支出进行账务处理,无法真正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起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到了项目财务验收阶段,为了使经费决算中的支出数与预算接近,往往会进行大规模调账,一方面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会降低医院财务核算和监督的质量。

(三)财务核算科目没有细化,导致支出项目不清晰

仅设置“科研项目支出”总账科目,没有按支出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当需要根据支出内容统计项目支出执行情况时,财务人员只能手工分析,一方面增大了工作量;另一方面仅仅根据账表分析,增大了不准确的可能性。财务核算科目没有与项目预算支出保持一致,不能从账务上掌握科研经费的分项执行情况。

(四)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益难以准确衡量

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间接费用核算不合理。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核算通过“科研项目支出”的会计科目来反映,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对各项费用的分类,又分别下设明细会计科目。而在成本核算中往往只注意到科研项目发生的直接费用,如设备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间接费用,如从事科研活动所占用医院的房屋、水电气费、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等几乎都没有在所在项目中分摊。同时,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无法在项目中开支津贴补贴等收入,只能从医院的事业经费中安排这部分支出,客观上也使科研研究成本没有得到真实反映。尽管医院对大多数纵向科研项目均按合同预算提取了科研管理费,但并没有准确地计算出项目所需的间接费用。因此,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

三、完善医院纵向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每个科研项目单独立项,避免混收混支

为了使科研经费的执行与预算相符,科研经费下达后,财务部门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课题实行分类管理,按项目单独立账,确保专款专用。在经费使用过程中,严格区分不同项目,尤其是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以防止随意混用和挪用。

(二)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

(1)财务人员参与经费预算编制。对医院承担的大中型科研项目,财务部门应参与经费预算的编制,审核其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并在经费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对小型科研项目以及协作的科研项目,在经费下达时,科研部门需向财务部门提供尽可能详细的科研经费预算,以确保在执行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预算控制。

(2)优化财务软件,建立预算额度控制平台。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财务软件资源,建立预算模块以及预算额度控制系统的平台,实现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对接。以我院为例,目前,财务部门使用用友HRP系统,并在HRP系统中建立了预算管理的模块,对科研项目进行分项管理。但对该模块的运用还不成熟,仅财务人员可查询经费使用情况,而且由于系统仍在初期探索阶段,以前的科研项目并未实现预算额度的控制管理,仅为科研上账和经费下账的工具。因此,建议财务部门充分利用财务软件资源,在软件中实现对经费预算额度的控制。首先科研部门将批复的科研项目预算明细数据传递给财务部门,然后,财务部门根据各分项数据在预算管理模块中对该科研项目进行设置。同时,为项目负责人开通预算管理模块查询的功能,既可以帮助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实现实时监控,以防在项目结题时才发现与预算不符而进行大量调账,影响经费核算的准确性,又可以减轻财务部门大量科研经费查询的工作负担。

(3)定期收集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合理调整预算。根据2014年国发第11号文明确的规定: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监管,不得随意调账变动支出、随意修改记账凭证、以表代账应付财务审计和检查。负责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人员应定期对各科研项目支出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向项目负责人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一方面以便于负责人及时了解其经费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其各项支出是否存在偏离预算的可能,并分析其偏离原因,若属正常偏离需调整项目预算的,应协同项目负责人进行预算调整审批流程;若为非正常偏离的,应及时提醒项目负责人,在后期对项目支出进行适当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项目负责人科研项目进度的控制,防止出现项目截止时间前科研经费未合理使用而集中突击开支的情况。

(三)细化财务核算科目,明确各项经费开支

科研经费直接费用开支范围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加工化验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知识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其他支出等11项,财务部门可以根据支出范围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并进行科研项目的辅助核算。按支出范围设置明细科目,便于与预算进行对比,能更直观地从账务上了解科研经费的分项执行情况,也有利于后期项目验收时财务明细账的提供。

(四)严格控制各项经费的开支范围

国发11号文明确提出五项明令禁止行为,其中包括不得擅自调整外拨资金;不得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不得通过编造虚假合同、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不得通过虚构测试化验内容、提高测试化验支出标准等方式开支测试化验加工费。因此,为了确保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与预算口径一致,财务部门依据预算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应进行严格审核,不仅要审核合同以及票据的真假,更要进一步审核费用内容的真实性以及是否在预算范围内,超出预算范围的支出不予报销。各项经费的开支必须符合科研经费使用的办法,如科研经费购买设备必须有完整的设备验收入库入账手续,不得购买生产线设备以及基建设备,设备购置必须在预算内,不得开支预算外的设备购置费。

(五)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内控制度

医院作为科研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必须切实履行在项目申请、实施、验收及资金使用各环节的管理职责,加强支撑条件服务建设,提高对科研人员的服务水平,并建立常态化的自查自纠机制,必须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间接费用管理办法、预算调整审批程序、财务报销审批制度、票据管理、预算执行对账、内部审计监管制度等。

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纵向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在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又具有代表性和标杆性的作用。随着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快速增长,医院获得的纵向科研经费也在逐年增加,同时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作为医院的财务工作者,为了更好地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办法,探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新办法和新途径,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管理和监督,促进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以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使科研工作能真正有所成果。

(作者单位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财务处)

[作者简介:付敏,女,硕士,2011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S].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例9

二、税收优惠政策解析

(一)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收优惠政策

财务人员要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导》,对研发项目中涉及的各项费用进行归集和整理。例如,针对某一研发项目,财务人员要分别将其研发过程中涉及的费用归入人员人工、直接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无资产摊销、委托外部开发费用和其他费用类别中。研发中涉及的每一笔费用都要归属于某一个研发项目的下属费用科目中。费用归集是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利用政策法规享受税收优惠的基础和前提。财务人员要确保日常财务核算中费用归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提升其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匹配度,最大程度避免财务核算过程中的人为疏忽,从而享受企业的税收优惠。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企业要对研发费用进行专账管理,并对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进行准确地填写和核对。同时,企业要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本办法规定的相关资料。笔者对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和财税〔2013〕70号文件分析,研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重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企业要有严格的立项程序,要包含项目立项报告、项目预算、项目可行性分析。其次,对研发项目中涉及的各项费用进行归集,确保其与两个文件规定内容相符合,年度汇算前将费用辅助账到税务部门备案,并经科技部门专家评审会一致认定,医药研发企业与文件中加计项目相匹配,并按照严格的流程执行,就能够享受到税收优惠。[1]

三、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应用情况

税收政策的应用能够减轻医药研发企业的税收负担,节约研发成本,以激励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医药水平。但是,由于税收政策相对比较复杂,其中涉及的财务会计核算内容比较多,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缺乏和技能层次的不达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使其无法正常享受到税收优惠,加大了医药研发过程中的资金投入。

首先,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不达标。没有对研发费用和生产费用进行明确的认知,在费用核算过程中,没有将其分开进行核算,进而导致重复或者交叉等问题。造成研发项目中各项成本费用模糊,无法满足国家相关税收规定,使其无法使用政策上的优势来享受税收优惠。

其次,会计和税法对研发费用范围的归集口径不同。医药研发企业一般将研发项目进行统一归集,并没有针对其特殊性加以区别。例如,会计中对人工费用的归集,是指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补贴、社会保障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税法中对人员费用的归集,指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补贴等。税法规定外聘人员的劳务费用不能加计扣除。

第三,财务人员没有对医药研发过程中的费用进行全面核算,对研发项目成本认知模糊,导致其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例如,研发人员的差旅费,按现行管理办法的规定暂不能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财务人员要立足于全局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四、正确利用政策法规享受税收优惠的方法

(一)建立研发费用独立核算体系

建立研发费用独立核算体系,相较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更具优惠性。财务人员要结合医药研发企业相关要求,对核算明细账进行建立,并对加计扣除进行辅助应用。首先,财务人员要对研发支出科目进行精确和细分,分别设置“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前者是对未来的无形资产专利、商标和软件等进行核算。后者是指直接计入损益的研发费用,其是医药研发企业核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财务人员要在“费用化支出”下面,设置包含具体研发内容的三级科目,进而对每一个研发项目的具体费用进行核算。然后在三级科目下方设置包含有八项具体费用明细的四级科目,对医药研发中涉及的各项费用进行归结。

财务人员在研发费用独立核算中,要注重相关要点。首先,每一项费用都要包含具体项目明细。报销单、领料单和分配表上都要注明项目名称和相关费用等。其次,部分费用的应用对象无法具体化,财务人员要制定统一标准对其进行分配,使人们对研发费用进行明确。财务人员完成以上工作后,研发费用独立核算体系已经构建成功。[2]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核算的具体方法

相较于研发费用独立核算体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更加关注费用内容。财务人员可以在医药研发企业明细账基础上,结合加计扣除文件相关内容对其进行整理。首先,财务人员可以结合医药研发企业的具体研发内容,用Excel表格对项目明细账进行整理,项目明细账中,要包含研发项目涉及的各项具体的费用指标。其次,对Excel表格对费用要点进行补充,在表格中另辟一栏“加计扣除摘要”,对每一项费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概述,并将其填入该表格中,使各项费用的应用情况更加具体。财务人员可以结合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和财税〔2013〕70号文件相关内容对其进行分析。第三,财务人员对“加计项目”和“加计扣除摘要”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析和整理。第四,借助Excel分类汇总功能,对每一个项目按照“加计扣除摘要”字段进行汇总,得出其明确的金额情况。[3]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例10

行政事业单位代表政府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其任务是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量入为出,降低行政事业成本,如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加强预算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预算管理是指单位为了实现确定的经济目标或者管理目标,利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等手段进行的相关财务活动,是反映预期经济活动、各项目标及资源配置的一项管理工作。财务预算管理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财务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它贯穿于整个财务活动过程,各项费用支出都必须按照预算计划执行,预算执行效果作为考核各部门人员工作任务与质量以及实施奖惩的依据。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和业绩考核等一系列手段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来实现其既定的经济或管理目标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行政事业单位以最小的支出或成本耗费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可以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合理配置单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事业成本,提升单位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是其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财务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仅是单位财务部门的事情,还要靠单位全体人员共同努力,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商沟通才能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更新观念,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在单位整体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提高预算执行力度;财务人员更要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意识,优化单位资源配置,合理编制财务预算,严格规范预算执行流程,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激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全员参与财务管理,建立科学、透明、规范的财务活动机制,健全和落实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与保障,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良好执行。财务预算执行依赖于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按照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不相容业务的相互分离,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授权审批制度,使单位的各项工作都处于内部控制之中,做到预算执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内部会计控制落实到位。各部门应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事,确保经费有计划、有步骤地使用,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注意细化部门预算,明确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动向及去处,保证资金合理使用,防止经费支出中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使用量大的办公用品及其他物资等应明确采购程序,选择供应商时需进行询价竞标。加强对各种设备、资产的修理维护及其他大额支出事前预算,加强办公费、公车使用费、电话费等管理制度,明确有关接待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控制标准以及超支审批程序,加强固定资产定期的盘点核对,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重要的固定资产的构建和货币资金的支付业务,应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对重要的岗位及业务采取经常性的稽核,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

二、实施复式预算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