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金融行业的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3-10-29 14:37:27

金融行业的前景

金融行业的前景例1

一、台湾银行业发展现状

1997年6月的台湾金融统计月报显示台湾金融机构466家,其中外国银行分行32家,分支机构共计2846个;截至2009年1月在接受存款的货币机构中,除台湾当地“中央银行”外,共有37家台湾本地银行(含中小企业银行):一类是台湾本地一般银行,如台湾银行等:一类是专业银行,即中小企业银行,包括台湾中小企业银行等;32家外资银行在台分行;264家农会信用部;25家渔会信用部;邮汇局一家,下辖分支机构共计5885个。金融机构在近10间扩充1倍有余,但是金融创新业务并未随着银行数量爆炸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台湾本土型金融风暴及近年来银行资产恶化、逾期贷款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从金融机构存贷状况看,截至2007年5月底,包括全体货币机构和邮汇局在内的主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5.34万亿新台币,比上年增长0.9%;贷款余额17.81万亿新台币,比上年增长1.08%。就各类金融机构分析,台湾本地银行占有率最高,存贷款占有率分别达到72.7%和91%,农渔会信用部次之。外国银行在台分行的存贷款占有率仅占3.07%和3.18%。

从逾放贷款来看,2007年5月台湾银行总体逾放金额4168亿新台币,逾放比率为2.26%较之2001年的8.16%有了大幅回落,但是比上一年度增加11%。

从盈利能力来看银行的税前盈余在近10年间除2004年出现较大增长外其余年份表现平平,2002年甚至出现较大亏损。

台湾本地银行的获利能力一直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体现在过去近10年银行资产报酬率几乎未出现增长,甚至在个别年份资产报酬率为负。净值报酬率虽然体现在原始值上波动较大。但是大起大落,总体上来讲也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具体数字方面,2007年5月盈余为120.5亿新台币,但是在3月却有184.2亿新台币的亏损,所以2007年整体盈利水平并不高。从其近年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资产报酬率还是净值报酬率都呈现出增长不能逐渐减缓的态势。

在整体金融实力、银行的数量、软硬件设施、金融的高度自由化和国际化、金融业的管理与秩序等方面台湾和香港、新加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上述数据也可以看出台湾银行业务在现有条件下已经没有更大突破的空间。地理上临近两大国际化金融中心,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和经验都无法形成竞争优势,使台湾的金融行业发展受到了限制,获利能力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

二、台湾银行业向大陆转移的动因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台湾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及台当局推动经济金融自由化政策,岛内服务业步入快速发展期。服务业占台湾GDP比重迅速由1987年的52.2%大幅攀升至2006年的71.65%。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金融保险业作为台湾服务产业中的支柱行业,至2006年产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10.33%。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岛内外环境的转变对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台湾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业增速减慢,在1987年到1997年其平均年增率高达11.5%,是带动台湾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但1998年至2002年间,年均增长率骤降至2.6%,低于全体服务业的增长率。占岛内GDP比重高达三分之二以上的服务业增速减慢,直接导致台湾经济增长率由过去的中速增长转入低速增长。

如果作为台湾经济核心的台湾金融业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优化,如果台湾服务业无法加快产业升级、增加国际竞争力和拓展海外市场,就很难带动台湾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台湾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下述几点:

第一,台湾海岛经济的市场容量有限,台湾金融业服务主要对象其一是台湾民众,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及人均收入增幅趋缓,台湾民众的消费扩张速度减慢,相应减弱了金融服务业的扩张。

第二,台湾金融机构的另一主要客户――制造业部门出现向大陆地区加速外移的现象,使得台湾金融机构的服务客户逐渐减少。

第三,自由化政策所导致的台湾银行开放造成了新设银行过多的问题,平均3700人就有一家银行提供金融服务。

从另一方面来看,台湾和大陆之间的经济联系却在逐渐紧密。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6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71847项,合同台资金额1010亿美元,实际投资438.9亿美元: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6036.9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1024.5亿美元,台湾向大陆出口5012.4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实现贸易顺差累计达3987.6亿美元。大陆自1991年以来一直是台湾贸易顺差的来源地,从2002年开始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目前,在大陆设立的台商投资企业已超过7万家,有近60万台商及其眷属在大陆工作、生活。2006年两岸贸易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

三、台湾银行业布局大陆市场现状

台湾当局于1995年7月提出分三阶段开放两岸金融往来方案。入世后的2002年,台湾当局扩大开放两岸金融往来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台湾银行赴大陆设立办事处,从而为台湾银行进入大陆及两岸银行业的合作提供了条件。随后,符合条件的台湾大型银行开始积极争取在大陆设立办事处。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3月14日批准台湾世华联合商业银行和彰化商业银行在上海和江苏昆山设立代表处:2002年9月12日批准了华南银行在深圳、合作金库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的申请2002年12月中下旬批准了土地银行和第一商业银行在上海设立代表处以及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的申请。至2002年底。7家台资银行来大陆设立代表处的申请已全获批准。台湾地区银行的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纷纷与大陆地区的各银行完成密押交换作业,建立关系。并开始两岸直接通汇业务的实际操作。至2006年12月获准申办授信业务的台湾本地银行31家,获准申办应收账款收买业务的为29家:外国银行分别为15家和14家。

台湾金融机构目前在大陆的布局很明显地带有“客户跟随”的现象,即目前在大陆开设办事处的台湾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了给在大陆的台商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台湾在大陆的7家金融办事处分别分布在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上海、苏州、昆山及北京等台商投资密集区,因此台湾银行在祖国大陆布局目前锁定台商作为其主要服务对象。此外台湾金融机构在大陆的初期主要业务为信息收集、与祖国大陆当地银行进行策略联盟或为台湾总行开拓潜在客户等。台湾世华银行的主管就明确表示,大陆祖国办事处初期在

政策范围内主要以服务台商、拓展客户和征信业务为主,同时该行也会积极与当地银行进行策略联盟,或与当地银行合作,建立更便捷的通汇管道服务台商。

台湾银行通过在大陆建立支行或者代表处的形势不仅可以利用其熟悉台湾企业业务状况的优势,通过大陆市场更好的为台商服务,提高其经营业绩,还可以通过布局大陆。利用台商资源为起点,逐步熟悉大陆市场,为其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就投资经营环境来讲,台湾银行业在大陆的投资相对于大陆银行赴台投资也有很大优势。首先是政治环境,不同于台湾当局对于外国投资银行业的诸般限制,大陆政府对于台湾对大陆的投资一直秉持支持态度,不仅在设立审批等环节上,还在经营条件上给予最大的优惠。相对于台湾银行业在大陆设立分支机构的快速实现,在2003年已经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赴台设立办事处的浦东发展银行等4家银行至今尚未正式登台。

四、台湾银行业与大陆展开金融合作的前景分析

金融行业的前景例2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成为了创业者的乐园以及非金融企业介入金融业务的入口,经历了农历马年的马不停蹄、羊年的扬帆破浪,国内相继诞生了近4000家P2P平台、近300家第三方支付企业、300余家众筹平台……

尽管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迅猛,但表面的热闹和繁荣,难掩深层次的问题,其潜在的风险性时常威胁着用户信息和财产安全,e租宝非法集资、鑫琦资产兑付危机,P2P平台乱象不绝。根据网贷之家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底, 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3917家,其中问题平台达到1351家,问题平台家数超过行业总平台家数的三成。仅在1月,新上线平台数量为59家,新增问题平台就多达88家。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倒在了成长的路上,真正能够发展壮大的少之又少。

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四要素

生存还是灭亡,成了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当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一年轻业态如何才能健康发展?业内专家指出,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发展完善四大要素。

(一)客户基础

做大用户规模是企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很多创业型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屏障。数据显示,当前P2P平台的平均获客成本高达500元,电商、游戏、O2O生活服务等领域的获客成本也有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高额的获客成本基本阻断了没有客户基础的创业企业做大的可能性,因此,O2O领域的创业者纷纷投入到巨头的怀抱,智能手机行业便是如此,除了小米真正从零做起外,幸存的要么是传统手机制造商,要么是其他领域的巨头携雄厚的客户基础跨界而来。

对创业型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获客成本高企以及由此导致的客户规模不足,将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没有足够的客户,没有大数据积累,竞争力无从谈起。

(二)消费场景

从行业发展历程看,没有场景,就难以实现金融客户的转换。消费场景涉及资金支付,并可延伸出消费贷款、沉淀资金理财等需求,是与金融业务结合的上佳场景。

比较来看,社交场景的金融属性要弱于消费场景,通过与过节发红包场景结合,微信在支付转账和理财业务上取得了突破。搜索场景的金融属性更弱一些,百度主要借助糯米的本地生活消费场景拓展支付业务。

此外,支付宝、微信支付、易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在APP中加入便民缴费、信用卡还款、火车票、本地生活等功能,通过这些丰富的支付场景增强了客户黏性。不过,对于那些不差钱、不差客户的企业而言,如果缺乏与具有金融属性的场景融合,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依然困难重重。

(三)走出去

有了客户和场景,互联网金融业务活下来没有问题,要发展壮大,还要能走出生态圈。

在实体企业踊跃“金融+”的背景下,强金融属性场景是稀缺资源,大的场景方倾向于自己做金融,或仅向股东方有限开放。靠入股来拓场景,是非常昂贵的选择。因为很多场景类企业走的是亏钱拓市场的路子,若股东方不能持续提供资金支持,被入股的场景企业会很快在竞争中落败。大的场景靠入股,小的场景则需要补贴。近年来支付宝、微信、易付宝拓展线下支付场景,开展随机立减活动,便属于互联网金融拓展小场景的成功尝试。

金融行业的前景例3

像这样的金融相关产业,近期频繁布局石景山,区内金融机构已过百家。各类新兴金融机构抢滩石景山,一条“金轴”正崛起在长安街西端。

金融产业开始发力

2013年6月,本市《关于加快推进石景山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发展的意见》,其别提到“推动现代金融业集聚发展,加快长安街西延线金融创新要素聚集,推动国家保险产业园重大项目落地,吸引全国各保险公司总部、数据中心、外包中心等各类新型金融机构聚集石景山区。”这是北京市第一次明确石景山区发展金融的产业方向。

业内曾有这样的疑问:作为工业老城,石景山区发展保险这样的金融产业会不会是空中楼阁?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全区每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首钢转型调整后留下的巨大发展空间,充分显示了该地区巨大的市场潜能,石景山区因势利导,把金融作为重点服务产业来抓,由此开始了自己的“点石成金”之路。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石景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1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全区二产、三产结构比为38:62。其中,二产实现增加值63.7亿元,同比增长3.7%;三产实现增加值105.3亿元,同比增长8.3%。

1-5月,石景山区第三产业收入、税金稳步增长,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据初步统计测算显示:1-5月,全区规模以上第三产业实现收入544.1亿元,各项应交税金为12.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4.5亿元,同比增长10.5%、18.8%和92%。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有较高幅度的增长,特别是金融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石景山区按照差异定位思路,大力引进新型金融机构,打造特色金融发展集聚区,金融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1-5月金融业实现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103.7%,在三产中的比重为8%,环比提升6.8个百分点;拉动三产收入增长4.5个百分点,由三产中的后三名成长为仅次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前三甲行业;各项应交税金为3亿元,同比增长143.3%,在三产中的比重达23.8%,成为三产中纳税的第二大行业,拉动三产增长16.7%;实现利润总额27.8亿元,同比增长148.8%,在三产中的比重达62.5%,是三产中实现利润最高的行业,拉动第三产业增长71.8%。

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以及在三产中比重的显著提升,与石景山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密不可分。1-5月石景山新引进的重点金融业企业实现的收入在金融业中所占比重达84.8%,拉动金融业增长了92.1个百分点,对金融业的贡献率达88.7%。

金融机构加速聚集

通过吸引创新型金融机构,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围绕长安街西延长线这条交通优势主轴,石景山区强力布局金融产业,打造“长安金轴”。

现代金融产业在石景山发展得如火如荼。2013年上半年,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增加值已达到15.2亿元,同比增长12%,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已达25%,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成为石景山真正的支柱产业。在向着现代金融产业聚集区的快车道上急速行驶的石景山,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近两年,偏爱核心城区的金融机构,开始纷纷布局石景山,目前已有过百家进驻。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中国保险信息技术公司、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纷纷落户石景山,天安人寿保险公司总部更是从上海迁至石景山,填补了石景山区区域总部型金融机构“零的突破”,不仅刷新了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新的纪录,也成为“金融扎堆石景山”的又一个缩影。

此次国家保险产业园“眼尖”地选择了石景山这块发展宝地落户,相中的地理位置也是优势“抢眼”,选址在中关村石景山园的北I区,紧邻西山处和西五环路,浅山区优势明显,群山相映,绿水依依,交通便利,是名符其实的京西“价值洼地”。

产业园将以中国保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核心,吸引全国各类保险业态及新兴金融机构抢滩石景山,并将着力构建完善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承担保险业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工作,重点吸引各类保险机构聚集,支持各保险公司设立数据中心、结算中心等机构,将保险产业园打造为国家保险产业聚集区、保险创新示范区和保险文化引领区。

近年来,石景山区金融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CRD绿卡”制度针对金融企业制定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和“绿色通道”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金融机构不断积聚,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总部型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相继落户为石景山区金融业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前5个月,石景山区纳入日常统计口径的40家金融企业资产总计964.9亿元,同比增长109.9%;实现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103.4%;利润总额27.8亿元,同比增长148.8%;各项应交税金3亿元,同比增长143.3%。其中今年引进重点企业落户以来实现收入接近17亿元,税金近1亿元。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石景山区将扩大现代金融产业发展规模。按照差异定位思路,进一步完善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大力引进新型金融机构;制定金融产业区域空间布局规划,打造特色金融发展集聚区,进一步提高金融产业发展水平。

金融行业的前景例4

景德镇是享誉中外的瓷都,但在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陶瓷产业一度陷入低谷期,银行贷款15亿元被悬空或逃废,金融对陶瓷企业采取紧缩及至放弃的政策。2003年起,在“重振瓷都雄风”的政策支持下,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了年均40%的增长速度。2012年末,景德镇陶瓷产业产值达21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22%,陶瓷产业贷款余额21.65亿元,目前全市大小陶瓷企业达3000多家,陶瓷产业从业人员约为15万人。

按理来说,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发金融的大力支持。但从整体来看,目前景德镇余化县对陶瓷产业的支持仍显不足。首先是供血不足。2012年末,景德镇市各项贷款余额308.12亿元,其中对陶瓷行业贷款余额却仅为21.65亿元,只占贷款总额的7.03%。而同期陶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0%,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陶瓷产业的信贷支持偏弱,陶瓷产业发展资金供需存在一定缺口。其次,金融对陶瓷产业的支持力度也不均衡,贷款投向不尽合理。从银行间信贷投放看,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投向陶瓷产业的贷款占陶瓷产业全部所得贷款总数的40%,而国有银行贷款却不足50%。2012年,相对于全市大小3000多家陶瓷企业,银行信贷支持陶瓷企业1016户,信贷覆盖面只有34.05%,其中,银行机构以10多亿元的陶瓷行业贷款,重点支持了特地、金意陶、法兰瓷、骏马陶瓷等十多家大型陶瓷企业,从而导致其他陶瓷企业户均贷款普遍偏低,大多数的中小陶瓷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只能转而求助高成本的民间融资,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此外,从贷款期限结构看,以陶瓷生产和项目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占比较大,而以陶瓷日常经营、陶瓷销售急需的流动资金贷款投放显得不足。最后,金融机构对陶瓷产业支持方式也比较单一。银行贷款仍为陶瓷产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信用证、保函等业务较少,特别是针对陶瓷产业的金融创新产品和特色服务如艺术品抵押更显不足,金融服务品种少、层次低,配套服务相对滞后,无法满足陶瓷产业生产经营单位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以上现象表明景德镇金融支持陶瓷产业水平有待提升。一是金融体系有待完善,新型金融组织活力需进一步提升。在景德镇,从机构格局上看,除交通银行外,还未设立有其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更没有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金融机构。从金融服务水平看,各金融机构在管理体制、市场地位、业务品种方面,基本雷同,导致其经营目标集中,金融创新产品少,竞争力相对低下;新型金融组织短期内难以发挥其主力军角色作用。2012年末,景德镇成立了2家村镇银行和3家小贷公司,其贷款余额为10.04亿元,难以形成有效的信贷供给能力。

此外,截至2012年末,景德镇全市的6家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仅有3.48亿,普遍存在资金规模有限、担保能力不足等问题。而且银行目前也只与有政府出资背景的担保机构开展业务。2012年末,这些担保机构仅为5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贷款2.12亿元。

可以说,景德镇市金融机构对陶瓷产业的支持力不足既有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陶瓷产业不良债务被悬空的阴影影响,也有目前陶瓷企业本身财务制度不完善、不透明的因素,企业难以提供有效的担保或抵押,银行又将陶瓷业定位为高风险行业,慎贷理由显得更加充分。(作者单位:人民银行景德镇市中心支行)

金融行业的前景例5

旅游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当前已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以来,富阳市旅游行业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指导,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契机,积极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加强“新富春山居游”的宣传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旅游业对富阳gdp的贡献率并不高。因此,探讨金融如何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于进一步促进富阳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富阳市旅游发展概况及金融支持的基本情况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

富阳地处“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部级黄金旅游线的前站,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横贯境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世界(国家aaaa级景区),保留明清建筑特色的孙权后裔聚居地龙门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再现造纸印刷两大发明的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亚太地区第一洞厅的碧云洞(所在富春桃源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以及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度假胜地富春桃源、钟灵毓秀的鹳山、天钟山等。

1—9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18.1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7.19万人次,增长2.68%。WwW.133229.COm其中,国内游客414.7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3.60万人次,增长2.77%;入境旅游者33332人次,比去年同期35923人次,减少7.21%。实现旅游总收入28.08亿元,比去年同期25.85亿元,增长8.6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7.45亿元,比去年同期25.16亿元,增长9.12%;外汇收入901.6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968.47万美元,减少6.90%。

全市共有收费旅游景区8家。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其他景区4家。1—9月收费景区接待一日游游客148.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61.59万人次,减少7.94%。实现门票收入7127.83万元,比去年同期7261.72万元,减少1.84%。

(二)金融支持情况

随着富阳市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各金融机构切实更新经营理念,积极拓展信贷业务,不断改进金融服务,金融业逐步介入旅游行业。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市银行类金融机构中,目前有8家向旅游企业及相关产业发放贷款,大部分贷款是用于宾馆、酒店、饭店等企业升级改造和支持景区建设。其中,住宿及餐饮业贷款10525万元,占36.93%。旅游景区贷款15400万元,占54.03%,如永安山庄从杭州银行、民泰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共获得900万元贷款;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共获得12000万元贷款;野生动物世界从中信银行获得1500万元贷款;新沙温泉度假村从杭州银行获得1000万元贷款,用于前期景区建设。其他旅行社及相关企业贷款2578万元,占9.04%,

截至2010年10月末,富阳市各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478.17亿元,与旅游业相关的贷款余额为2.85亿元,只占商业银行总贷款余额的0.6%,相对旅游业占gdp的8%~10%的产值份额而言,与旅游相关的信贷投入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

二、旅游业发展和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富阳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效应不明显。富阳市虽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但其知名度还主要局限在浙江省内,品牌效应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2.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近年来,富阳市旅游产业链尚未充分延伸,旅游业收入主要靠“游”这个环节产出,收入总体偏低。据资料显示,2007—2009年富阳市旅游业收入分别为25.1亿元、31.3亿元、34.68亿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8.70%、9.13%、9.84%,相对其他主要产业而言,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

3.金融机构支持不足,产业发展缓慢。一是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能动性不强。金融与旅游产业发展未能有效对接,信息沟通交流不够,支持旅游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也不完善。二是金融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足。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0月底全市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旅游及相关服务产业贷款分别为7646万元、22308万元、20677万元、26515万元、28503万元,分别占全部贷款总额的0.41%、0.98%、0.75%、0.67%、0.6%。从金融机构贷款的数据来看,旅游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远远小于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见下图),并且2007年后旅游收入占比逐年增加,而旅游贷款占比逐年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资金支持还远远不足。

(二)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企业的先天性缺陷削弱了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一是多数旅游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客观上限制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二是商业银行与旅游企业的融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旅游管理、发展规划、项目开发、融资需求不甚了解,对项目前景、预期收益、风险程度等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致使银行信贷投放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旅游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影响信贷资金的投入。目前我市旅游企业、旅行社、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需求量很大,项目建设时间长,经济效益产生慢,创收能力弱。大多数旅游企业只有景区承包经营权,没有取得土地使用证,导致在申请贷款时难以提供足值有效的抵押担保物,制约着银行对其发放贷款。

3.缺乏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由于旅游业贯穿着“吃、穿、用、住、行、游”等多个开发建设和消费领域,产业链条长,覆盖范围广,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事实上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考验。加之深入调研少,缺乏各方沟通和协作,导致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性较差。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并将其做大做强

一是搭建银企沟通、合作平台。通过政府牵头,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推介会等,增进政、银、企之间的关系,让银行和企业了解政府部门支持旅游产业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充分展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让银行对其最新信贷投向、金融产品及贷款发放的必要程序进行说明,达到相互了解和信任的目的,促进相互合作与发展;二是积极落实担保优惠扶持政策。对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旅游项目(如新沙岛、农家乐等),实行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其贷款实行贴息扶持,适当降低银行贷款风险。针对融资困难的旅游企业,建议政府开辟绿色通道,适当减免旅游企业的房产、土地证等费用;三是积极做好旅游市场营销。以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紧紧抓住“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部级黄金旅游线前站的优势以及杭黄高铁即将建成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做好旅游营销文章。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宣传相结合深入宣传富阳旅游,推出富阳运动休闲之城形象宣传专题页面,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提高城市旅游知名度。

(二)金融机构应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切实加大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

一是优化信贷结构,扩大基层行信贷审批权限,逐步把一部分资金投向旅游扩建改造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金融机构要及时了解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积极参与旅游项目的调查研究,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二是开发新的贷款品种,尝试推出门票收益权质押、景区设施抵押等担保贷款产品。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开发前景广阔的特色旅游产品生产给予优惠的信贷扶持,对农民群众兴办的“农家乐”给予农业贷款扶持,对有创新性和带动性的旅游项目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金融配套服务工作。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在主要景点设立自动存取款机,安装刷卡终端,提供外币兑换等金融服务。通过多种金融服务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金融服务环境。

(三)人民银行应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全力为旅游企业搭建金融服务新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牵线搭桥的纽带作用,帮助金融机构找到金融与旅游产业供需的结合点,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放到有市场前景的旅游产业中。同时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结合市政府对旅游业的规划做好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征信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信贷征信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引导商业银行将资质好、信誉高的旅游企业作为优先放贷对象;三是加强软环境建设。协调配合做好银行卡联网测试工作,不定期对pos、atm标准化改造,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游客在本地旅游刷卡消费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游客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四是加强宣传与协调。做好富阳旅游发展的正面宣传,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向各自的总行、分行反馈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倾斜。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丽江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西南金融,2005,(12).

金融行业的前景例6

旅游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当前已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以来,富阳市旅游行业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指导,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契机,积极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加强“新富春山居游”的宣传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旅游业对富阳GDP的贡献率并不高。因此,探讨金融如何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于进一步促进富阳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富阳市旅游发展概况及金融支持的基本情况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

富阳地处“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部级黄金旅游线的前站,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横贯境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世界(国家AAAA级景区),保留明清建筑特色的孙权后裔聚居地龙门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再现造纸印刷两大发明的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亚太地区第一洞厅的碧云洞(所在富春桃源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以及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度假胜地富春桃源、钟灵毓秀的鹳山、天钟山等。

1—9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18.1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7.19万人次,增长2.68%。其中,国内游客414.7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3.60万人次,增长2.77%;入境旅游者33332人次,比去年同期35923人次,减少7.21%。实现旅游总收入28.08亿元,比去年同期25.85亿元,增长8.6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7.45亿元,比去年同期25.16亿元,增长9.12%;外汇收入901.6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968.47万美元,减少6.90%。

全市共有收费旅游景区8家。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其他景区4家。1—9月收费景区接待一日游游客148.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61.59万人次,减少7.94%。实现门票收入7127.83万元,比去年同期7261.72万元,减少1.84%。

(二)金融支持情况

随着富阳市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各金融机构切实更新经营理念,积极拓展信贷业务,不断改进金融服务,金融业逐步介入旅游行业。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市银行类金融机构中,目前有8家向旅游企业及相关产业发放贷款,大部分贷款是用于宾馆、酒店、饭店等企业升级改造和支持景区建设。其中,住宿及餐饮业贷款10525万元,占36.93%。旅游景区贷款15400万元,占54.03%,如永安山庄从杭州银行、民泰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共获得900万元贷款;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共获得12000万元贷款;野生动物世界从中信银行获得1500万元贷款;新沙温泉度假村从杭州银行获得1000万元贷款,用于前期景区建设。其他旅行社及相关企业贷款2578万元,占9.04%,

截至2010年10月末,富阳市各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478.17亿元,与旅游业相关的贷款余额为2.85亿元,只占商业银行总贷款余额的0.6%,相对旅游业占GDP的8%~10%的产值份额而言,与旅游相关的信贷投入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

二、旅游业发展和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富阳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效应不明显。富阳市虽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但其知名度还主要局限在浙江省内,品牌效应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2.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近年来,富阳市旅游产业链尚未充分延伸,旅游业收入主要靠“游”这个环节产出,收入总体偏低。据资料显示,2007—2009年富阳市旅游业收入分别为25.1亿元、31.3亿元、34.68亿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8.70%、9.13%、9.84%,相对其他主要产业而言,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

3.金融机构支持不足,产业发展缓慢。一是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能动性不强。金融与旅游产业发展未能有效对接,信息沟通交流不够,支持旅游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也不完善。二是金融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足。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0月底全市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旅游及相关服务产业贷款分别为7646万元、22308万元、20677万元、26515万元、28503万元,分别占全部贷款总额的0.41%、0.98%、0.75%、0.67%、0.6%。从金融机构贷款的数据来看,旅游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远远小于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见下图),并且2007年后旅游收入占比逐年增加,而旅游贷款占比逐年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资金支持还远远不足。

(二)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企业的先天性缺陷削弱了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一是多数旅游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客观上限制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二是商业银行与旅游企业的融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旅游管理、发展规划、项目开发、融资需求不甚了解,对项目前景、预期收益、风险程度等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致使银行信贷投放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2.旅游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影响信贷资金的投入。目前我市旅游企业、旅行社、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需求量很大,项目建设时间长,经济效益产生慢,创收能力弱。大多数旅游企业只有景区承包经营权,没有取得土地使用证,导致在申请贷款时难以提供足值有效的抵押担保物,制约着银行对其发放贷款。

3.缺乏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由于旅游业贯穿着“吃、穿、用、住、行、游”等多个开发建设和消费领域,产业链条长,覆盖范围广,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事实上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考验。加之深入调研少,缺乏各方沟通和协作,导致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性较差。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并将其做大做强

一是搭建银企沟通、合作平台。通过政府牵头,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推介会等,增进政、银、企之间的关系,让银行和企业了解政府部门支持旅游产业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充分展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让银行对其最新信贷投向、金融产品及贷款发放的必要程序进行说明,达到相互了解和信任的目的,促进相互合作与发展;二是积极落实担保优惠扶持政策。对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旅游项目(如新沙岛、农家乐等),实行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其贷款实行贴息扶持,适当降低银行贷款风险。针对融资困难的旅游企业,建议政府开辟绿色通道,适当减免旅游企业的房产、土地证等费用;三是积极做好旅游市场营销。以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紧紧抓住“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部级黄金旅游线前站的优势以及杭黄高铁即将建成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做好旅游营销文章。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宣传相结合深入宣传富阳旅游,推出富阳运动休闲之城形象宣传专题页面,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提高城市旅游知名度。

(二)金融机构应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切实加大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

一是优化信贷结构,扩大基层行信贷审批权限,逐步把一部分资金投向旅游扩建改造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金融机构要及时了解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积极参与旅游项目的调查研究,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二是开发新的贷款品种,尝试推出门票收益权质押、景区设施抵押等担保贷款产品。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开发前景广阔的特色旅游产品生产给予优惠的信贷扶持,对农民群众兴办的“农家乐”给予农业贷款扶持,对有创新性和带动性的旅游项目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金融配套服务工作。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在主要景点设立自动存取款机,安装刷卡终端,提供外币兑换等金融服务。通过多种金融服务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金融服务环境。

(三)人民银行应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全力为旅游企业搭建金融服务新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牵线搭桥的纽带作用,帮助金融机构找到金融与旅游产业供需的结合点,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放到有市场前景的旅游产业中。同时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结合市政府对旅游业的规划做好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征信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信贷征信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引导商业银行将资质好、信誉高的旅游企业作为优先放贷对象;三是加强软环境建设。协调配合做好银行卡联网测试工作,不定期对POS、ATM标准化改造,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游客在本地旅游刷卡消费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游客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四是加强宣传与协调。做好富阳旅游发展的正面宣传,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向各自的总行、分行反馈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倾斜。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丽江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西南金融,2005,(12).

金融行业的前景例7

旅游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当前已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以来,富阳市旅游行业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指导,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契机,积极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加强“新富春山居游”的宣传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旅游业对富阳GDP的贡献率并不高。因此,探讨金融如何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于进一步促进富阳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富阳市旅游发展概况及金融支持的基本情况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

富阳地处“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部级黄金旅游线的前站,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横贯境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世界(国家AAAA级景区),保留明清建筑特色的孙权后裔聚居地龙门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再现造纸印刷两大发明的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亚太地区第一洞厅的碧云洞(所在富春桃源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以及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度假胜地富春桃源、钟灵毓秀的鹳山、天钟山等。

1—9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18.1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7.19万人次,增长2.68%。其中,国内游客414.7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3.60万人次,增长2.77%;入境旅游者33332人次,比去年同期35923人次,减少7.21%。实现旅游总收入28.08亿元,比去年同期25.85亿元,增长8.6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7.45亿元,比去年同期25.16亿元,增长9.12%;外汇收入901.6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968.47万美元,减少6.90%。

全市共有收费旅游景区8家。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其他景区4家。1—9月收费景区接待一日游游客148.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61.59万人次,减少7.94%。实现门票收入7127.83万元,比去年同期7261.72万元,减少1.84%。

(二)金融支持情况

随着富阳市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各金融机构切实更新经营理念,积极拓展信贷业务,不断改进金融服务,金融业逐步介入旅游行业。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市银行类金融机构中,目前有8家向旅游企业及相关产业发放贷款,大部分贷款是用于宾馆、酒店、饭店等企业升级改造和支持景区建设。其中,住宿及餐饮业贷款10525万元,占36.93%。旅游景区贷款15400万元,占54.03%,如永安山庄从杭州银行、民泰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共获得900万元贷款;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共获得12000万元贷款;野生动物世界从中信银行获得1500万元贷款;新沙温泉度假村从杭州银行获得1000万元贷款,用于前期景区建设。其他旅行社及相关企业贷款2578万元,占9.04%,

截至2010年10月末,富阳市各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478.17亿元,与旅游业相关的贷款余额为2.85亿元,只占商业银行总贷款余额的0.6%,相对旅游业占GDP的8%~10%的产值份额而言,与旅游相关的信贷投入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

二、旅游业发展和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富阳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效应不明显。富阳市虽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但其知名度还主要局限在浙江省内,品牌效应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2.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近年来,富阳市旅游产业链尚未充分延伸,旅游业收入主要靠“游”这个环节产出,收入总体偏低。据资料显示,2007—2009年富阳市旅游业收入分别为25.1亿元、31.3亿元、34.68亿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8.70%、9.13%、9.84%,相对其他主要产业而言,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

3.金融机构支持不足,产业发展缓慢。一是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能动性不强。金融与旅游产业发展未能有效对接,信息沟通交流不够,支持旅游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也不完善。二是金融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足。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0月底全市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旅游及相关服务产业贷款分别为7646万元、22308万元、20677万元、26515万元、28503万元,分别占全部贷款总额的0.41%、0.98%、0.75%、0.67%、0.6%。从金融机构贷款的数据来看,旅游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远远小于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见下图),并且2007年后旅游收入占比逐年增加,而旅游贷款占比逐年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资金支持还远远不足。

(二)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企业的先天性缺陷削弱了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一是多数旅游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客观上限制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二是商业银行与旅游企业的融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旅游管理、发展规划、项目开发、融资需求不甚了解,对项目前景、预期收益、风险程度等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致使银行信贷投放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旅游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影响信贷资金的投入。目前我市旅游企业、旅行社、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需求量很大,项目建设时间长,经济效益产生慢,创收能力弱。大多数旅游企业只有景区承包经营权,没有取得土地使用证,导致在申请贷款时难以提供足值有效的抵押担保物,制约着银行对其发放贷款。

3.缺乏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由于旅游业贯穿着“吃、穿、用、住、行、游”等多个开发建设和消费领域,产业链条长,覆盖范围广,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事实上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考验。加之深入调研少,缺乏各方沟通和协作,导致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性较差。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并将其做大做强

一是搭建银企沟通、合作平台。通过政府牵头,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推介会等,增进政、银、企之间的关系,让银行和企业了解政府部门支持旅游产业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充分展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让银行对其最新信贷投向、金融产品及贷款发放的必要程序进行说明,达到相互了解和信任的目的,促进相互合作与发展;二是积极落实担保优惠扶持政策。对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旅游项目(如新沙岛、农家乐等),实行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其贷款实行贴息扶持,适当降低银行贷款风险。针对融资困难的旅游企业,建议政府开辟绿色通道,适当减免旅游企业的房产、土地证等费用;三是积极做好旅游市场营销。以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紧紧抓住“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部级黄金旅游线前站的优势以及杭黄高铁即将建成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做好旅游营销文章。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宣传相结合深入宣传富阳旅游,推出富阳运动休闲之城形象宣传专题页面,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提高城市旅游知名度。

(二)金融机构应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切实加大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

一是优化信贷结构,扩大基层行信贷审批权限,逐步把一部分资金投向旅游扩建改造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金融机构要及时了解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积极参与旅游项目的调查研究,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二是开发新的贷款品种,尝试推出门票收益权质押、景区设施抵押等担保贷款产品。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开发前景广阔的特色旅游产品生产给予优惠的信贷扶持,对农民群众兴办的“农家乐”给予农业贷款扶持,对有创新性和带动性的旅游项目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金融配套服务工作。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在主要景点设立自动存取款机,安装刷卡终端,提供外币兑换等金融服务。通过多种金融服务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金融服务环境。

(三)人民银行应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全力为旅游企业搭建金融服务新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牵线搭桥的纽带作用,帮助金融机构找到金融与旅游产业供需的结合点,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放到有市场前景的旅游产业中。同时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结合市政府对旅游业的规划做好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征信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信贷征信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引导商业银行将资质好、信誉高的旅游企业作为优先放贷对象;三是加强软环境建设。协调配合做好银行卡联网测试工作,不定期对POS、ATM标准化改造,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游客在本地旅游刷卡消费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游客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四是加强宣传与协调。做好富阳旅游发展的正面宣传,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向各自的总行、分行反馈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倾斜。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丽江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西南金融,2005,(12).

金融行业的前景例8

[中图分类号] F620 [文献标识码] B

目前,互联网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并且还在稳定、高速的发展之中,互谅网不仅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有效的信息与知识,还能够帮助一些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高的收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意识到互联网金融下自身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局势,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自身的不足,要正视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利用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依据互联网金融的潮流努力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争取早日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壮大自己。

一、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机遇

现阶段,互联网的发展遍及世界各地以及渗入到各个企业之中,每个国家对互联网的发展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我国也大力支持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且要将互联网与各个企业的发展相关联起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收益。其中,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现阶段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好的发展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例如,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我国总理曾指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由此可见,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样,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目前发展缓慢,面临的问题也相对较多,需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管理者抓住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机遇,抓紧时间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努力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为金融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不断拓展市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还能够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日趋国际化。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已势在必得,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转型也不容忽视,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能够使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群众,使金融机构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二)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与经营模式,对于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完善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来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首先,传统金融机构的实体网点逐渐会被互联网中虚拟的网络网点所替代;其次,广大群众在传统的金融机构中办理业务所消耗的时间相对较多,互联网金融灵活性相对较高,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趋向于互联网金融,导致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然后,互联网金融还能够有效的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最后,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分析比较全面且比较直观,能够有效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有着很多的机遇,但是这些机遇同时又是不小的挑战,需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现自身的问题,改善自身问题,并且乐于接受互联网金融给自身带来的冲击与挑战,逐渐把冲击与挑战转变为自身发展的条件与动力。

目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发展面临着几个问题。首先是传统的经营模式与发展理念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应用与实施,有可能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水平以及企业利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主要是资金相关的业务,产品相对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在某些方面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其次,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较低,给客户造成了比较差的体验,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风险的控制,一般的业务只需简单的验证即可完成。最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对的客户大多数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线下客户,很多客户对互联网一无所知,严重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推广与应用,阻碍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总之,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需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普及互联网金融的知识,熟练掌握互联网金融的技巧,帮助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壮大。

二、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中小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模式,受传统的经营体制影响较为严重,阻碍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与进步。我国普遍金融机构互相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但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还没有出现在全国的金融信息系统中来,信息技术的投入较其他金融机构比较相对较少,并且缺乏一定的高技术的金融管理者,在信息技术深入的过程中,每个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各自为阵,没有集中财力致力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资金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另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相对来说比较低,掌握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少之又少,而且相关的管理人员缺乏对信息系统建设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完善信息系统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积极影响,只是一味的维持现状,认为建设信息系统可有可无,久而久之,信息掌握不够全面,落后于其他金融机构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但是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实行相对较为困难。因为,农村中小金融的客户群体大多数周边的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低,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少之又少,近乎为零,大部分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保持着一个警戒的状态,部分居民处在半信半疑的状态,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很难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开展来,给我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的难题。

(二)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产品创新能力较差

近些年来,虽然我过农村中下金融机构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相关的扶植政策使得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较从前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产品创新能力相对来说较差,对客户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效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较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较,在经营模式与经营理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全,信用工具的使用不够创新,金融产品缺乏创新意识导致了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层出不穷。我国一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虽然在一个产品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与创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推广使用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甚至有的金融机构在创新出新的金融产品之后并没有进行推广销售,而且与以往一样进行着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等的低级业务。另外,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进行一般的金融业务时用到的互联网也比较少,目前社会上互联网广泛应用,金融机构应顺应时势,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在一般业务中互联网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与企业效益。

(三)现阶段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缺乏信息时代的金融人才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通过互联网获取了自己需要的信息以及各方面的知识,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虽然已初步使用互联网来进行相关的业务处理以及结算等,但是信息化的建设还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信息时代的金融人才,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当今世界,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拥有高技术人才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还能够提高企业的收益以及抗风险能力。但是,目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缺乏一定的金融人才储备,现阶段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学识较浅薄,学历相对来说比较低下,还存在高中毕业就从事工作的职工,并且年龄普遍偏高,缺乏拥有活力的年轻员工,导致工作起来积极性不高,较为消极。另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缺乏信息时代的金融人才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金融产品的创新,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金融产品缺乏吸引力,导致企业吸引力急剧下降。当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金融机构聘请、培养高技术的金融人才,帮助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三、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策略

(一)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模式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想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获取更大的效益,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要进行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模式,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取得发展做好铺垫。信息化建设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改变传统的业务操作手段,进行互联网操作,融入到全国性的信息系统中去;另一方面,某一地区的金融机构要相互关联合作,集中资金研究信息技术,吸引更多的客户,获得更高的利益。另外,首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还要改善内部的治理环境,创新发展模式,相关管理者要研究出适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方针,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其次,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学习国内外发展较好金融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与创新理念,学习其他金融机构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改善自身,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学习、整合信息技术,将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来,提高业务水平;最后,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大数据,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发挥这个大数据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为其提供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务,提高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整体效益。

(二)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要进行必要的产品创新,还可以建立电商平台。目前,已经有很多金融机构自主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因为,金融机构在与互联网进行合作时,很难获得原始的交易数据,使得金融机构的一些工作难以开展,自主建立电商平台可以通过交易来积累原始数据。现阶段,各大商场内部都有各大银行的平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认真对这种发展模式以及创新模式进行研究,为数据积累做好基础。除此之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还要优化网上银行的功能,网上银行目前已经被大多数客户所接受与使用,所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优势来拓展网上银行的业务,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使各项操作更加便捷、简单,还要根据不同客户研究出差异性较强的金融产品,丰富产品的种类,吸引更多的客户。金融服务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中下金融机构可以围绕着各大社交平台来开发金融服务,社交平台人数众多并且各个客户群体都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交平台的潜力,可以通过微信、QQ以及新浪微博来进行产品的宣传、营销等。还可以通过各类的社交平台创新出新的产品,例如在各类平台上进行支付、转账以及银行卡信息查询等等服务。

(三)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创新服务理念

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力取得一席之地,就必要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创新服务理念。优秀的金融人才能够帮助企业改变经营模式,取得更好的发展,还能够为企业创新各种产品,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获得更高的利益。另外,创新服务理念要明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宗旨,以客户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造,使金融机构的客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社会地位。

四、结论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越来越深入到各个企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抓紧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改善自身的不足,进行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与互联网金融早日接轨,以积极饱满的态度来适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模式,争取早日实现转型,取得更高的利益。

[参 考 文 献]

[1]刘晓卿.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9):19-20

[2]柯毅强,郑路远.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对策略探析――以德清农商银行为例[J].浙江金融,2015(6):62-65

金融行业的前景例9

 

旅游业是高投人、高产出、就业容量大,对区域经济拉动较大的产业。景点则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同涉外饭店业、旅行社业共同构成旅游业的三大核心产业。

根据英斯基普分类方法,景点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化景点、人造的景点和以自然环境特色为基础的自然景点。景点建造和经营的代价十分昂贵,能否开发成功的关键是资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效实施项目融资也便成为景点成功开发的先决条件。

一、景点建设项目融资的内涵及其现存问题

所谓项目融资即“实施工程项目的企业(或称投资者)通过各种途径和相应的手段取得这些资金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旅游企业不断将自己内部融通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它对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是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融资是旅游企业吸引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使之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过程。它对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因此也成为旅游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外源融资通常是通过金融媒介机制的作用实现的。旅游企业既可以在金融市场出售直接证券融资,也可以向金融中介机构出售直接证券融资,从而相应形成了旅游企业的两种基本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九五”时期以前,我国旅游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较为松散,国内筹资渠道主要集中在银行等资金渠道,即传统体制下单一的财政主导型融资和转轨体制下集中的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旅游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方面,采取了多种形式,如股票上市、发行债券、进行项目融资等,即依靠资本市场的证券融资方式。

我国旅游业在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完善融资体制的同时,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旅游专业融资机构;2. 不能有效利用政府间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援助;3. 未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4. 促进投资的金融政策很少实施;5. 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倚重优惠政策,忽略投资环境的综合改善;6.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7. 产权不清,管理混乱,不能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8. 在融资渠道上倚重财政性资金和信贷资金市场,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则不通畅。

二、景点项目融资的方式与渠道

因不同类型景点的经营目的不同,景点项目经营者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景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与渠道,从而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景点融资方式

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化景点,如各种历史文物、古建筑等。这类景点大都为国家或政府所拥有,通常由国家发挥主导作用,较少利用私有资源。

1.依靠政府财力,直接投资于旅游开发。借鉴国外经验,不少国家的旅游基础设施、城市改造、景区开发等投资大、周期长、收益少的一些公共工程,其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目的在于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国家应在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通信、能源、大景区建设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筹集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2.利用税收形式为旅游开发广辟资金来源。为了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可争取开征旅游资源税或旅游税,这也是地方政府投资旅游业的一项资金来源。开征旅游税在国外早就有先例。如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国早已开征了旅游税,由旅游企业,主要是饭店和餐馆代向旅游消费者征收称之为“政府税”的旅游税,税率通常为营业收入额的10%。在美国洛杉矶,市政府规定游客住饭店需交房价的11%作为旅游税,这笔税收收入的91%上缴市财政,作为政府投资业的资金来源;9%返还旅游局,作为旅游局经费。而香港政府则征收房价的3%作为酒店税,主要用于旅游业的发展。靠专项税收来筹集旅游开发资金,可以说是许多国家政府筹集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式。当然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企业可免征旅游资源税,或征收之后再按一定比例向企业退税。以旅游资源税而获得的政府收入可用于旅游开发和宣传促销,这样可为政府投资旅游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渠道。

3.   通过地方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掌握——部分旅游企业的股权(或所有权),以“旅游养旅游”,为旅游开发筹集资金。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目的旅游局都有一些拥有所有权的企业。如新加坡旅游局对圣淘沙岛拥有一定的股权,菲律赛旅游局有直属的马尼拉公园和高尔夫球场等,而泰国旅游局则管理着城市免税店。旅游管理部门从这些企业获得的收入全部用于旅游开发。我们可以借鉴新、泰、菲等国的经验,由各地方政府的旅游局投资创办了一部分旅游企业,或是掌握一些旅游企业的股份,通过这种方式把股权收入集中用于政府的旅游开发,做到用旅游养旅游。当然采取这种形式筹集开发资金一定要慎重,要充分利用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有利时机,使政府旅游管理部门适当掌握一部分企业股权,同时又要避免管理部门对企业插手过多,造成新的政企不分,影响企业活力。

4.政府应强化旅游营销宣传,争取外界的各种投资。由政府统一出面,集中资金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采取——系列强大攻势,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客商投资。这种政府的统一运作是分散的企业促销活动所不能比的。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不少旅游项目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组织尤其是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如印尼巴厘岛、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区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前者部分开发资金由世界银行提供,后者部分资金来源于国际美洲开发银行;而多米尼加的斯拉塔港度假区则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了一些旅游研究项目,并得到世行的贷款。

(二)人造景点融资方式

人造景点是专门为吸引旅游者而建造的景点,如主题公园等。其融资目的与前两类景点大为不同,它更注重投资带来的效益,以盈利为首要目的。

金融行业的前景例10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全市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9.46万人,其中,蒙古族147.7万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通辽市依托现有旅游资源,积极完善旅游要素市场,“孝庄故里、中国马都”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沙漠峡谷、牧民家园精品游、山地草原风情游、原始草原生态游、农家乐、渔家乐体验游、科尔沁宗教文化探秘游、沙漠探险、体育健身游、科尔沁红色经典游等线路深受游客青睐,通辽市旅游业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2009年末,通辽市共有景区(点)42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9个。星级饭店25家、旅游服务推荐单位26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6.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2.5万人。通辽市旅游业收入从2000年的0.9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0.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5.63%,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度从2000年的0.65%上升到2009年的5.07%(表1)。显然,通辽市旅游业规模在不断扩大,旅游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表1 2000-2009年通辽市旅游经济指标

(二)融资难仍然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虽然通辽市旅游经济发展快速,但它面临的融资难题仍然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1.信贷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通辽市旅游业资金需求一直难以得到满足。尤其2005年以来,通辽市旅游业贷款需求猛增,但贷款满足率较低(见图)。以2009年为例,通辽市旅游业贷款需求9.4亿元,但通辽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旅游业贷款余额仅为1200万元,占贷款需求量的1.28%,并且只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包商银行对旅游业发放贷款。

2005-2009年通辽市旅游业贷款需求及满足情况统计图

2.信贷产品不全

目前,通辽市金融机构用于支持旅游业的信贷品种不全,四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缺乏针对旅游企业的信贷品种,区域商业银行包商银行也没有正对旅游业的贷款品种,邮政储蓄银行现只针对贸易商户进行贷款,贷款品种有小额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两种,对旅游业的应有支持处于停顿状态。

3.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调查显示,2005-2009年,通辽市旅游业累计投入资金达11.64亿元,资金来源主要分为四部分。其中政府投资2.14亿元,占18.38%,主要用于景点的新建、扩建和改造和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商投资(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方式)为8.28亿元,占71.13%;民间投资为0.98亿元,占比为8.42%;金融机构贷款为0.24亿元,仅占2.07%,主要以房产抵押、小额信贷的方式投向了农户、专业经营业户。金融对旅游经济的投入严重不足,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二、旅游业的融资需求与信贷配置的矛盾

(一)金融机构信贷门槛过高与旅游企业现有实力不匹配的矛盾

现阶段,各金融机构的评级授信系统都由主管行(主要是一级分行)统一制定,没有专门针对旅游企业特点的评级授信和审批体系,这些定量或定性的评级授信条款成为多数旅游企业难以逾越的门槛。如因辖区旅游企业信用评定等级无法达到中国银行市场准入标准,无法获得贷款支持。中国银行信用评定系统是将旅游企业连续3年的财务报表录入系统,系统自动打分,对低于BBB级别的不准入,通辽市所有旅游企业信用评定登记均在BBB级以下。又如农业银行只允许4A级以上旅游区信贷准入,而通辽市仅有一家4A景区;工商银行目前不允许旅游企业信贷准入;建设银行重点营销的是大客户,同时因信贷人员少,忽视了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而目前通辽市旅游企业是“小、散、弱”,市场竞争力不强,还没有形成合力,自身积累能力和发展条件比较差,制约了自身的融资能力。

(二)金融机构经营盈利性与旅游业融资内在弱质性的矛盾

通辽市旅游景区的服务单一,配套设施缺乏,使得旅客在景区的旅游成了纯粹的观光旅游,对景区周边也未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收益前景不确定增加,难以达到金融机构对资金盈利性的要求,阻碍了金融资金的逐利进入。具体来讲,一是由于旅游业贷款回收的长期性,审核此类贷款的多为一级分行甚至总行,而通辽市旅游的许多景区项目远达不到其核准的最低限要求;二是旅游景区的实际有效收益来自建成后的门票、住宿费等相关收入,建成前景区的基建设施由于其固有特征而不被认定为有效的抵押品。承包给企业经营的,也大多未取得土地使用权等有效抵押品;三是部分景区属于公共景区,经确权后,地方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不能作为承贷方来要求借款,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如农业银行将旅游业列入机构类客户,与卫生、教育、财政等事业单位一样对待,因无独立法人资格,无法列入公司类客户给予信贷支持。

(三)金融机构信贷审批过程冗长与旅游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相矛盾

目前,企业申请贷款的程序基本上是“企业申请——基层行初步调查—向上级行申报评级授信—企业用信申请—办理抵押手续—申请上级行审批(或备案)”,经过层层申报、调查、审批、批复,一笔贷款从企业申请到批复用信,时间至少在45天至70天。而且银行出于收益最大化原则考虑,对企业申请的短期贷款多要求期限定为一年。而通辽市旅游企业所辖景区多以典型的草、牧场为主,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对资金的需求表现为季节性强、时滞短。在调查中,企业反映银行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审批时间长、手续繁杂和贷款门槛高、贷款难获得两点上。如通辽市莫力庙旅游区在旅游旺季申请流动资金贷款,但是等贷款审批下来草场已经枯黄,旅游旺季已经过去,企业错过了最佳需要用钱的时机。

(四)金融服务落后与旅游业信贷品种需求多样性的矛盾

发展旅游业给金融服务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客观上要求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品种,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更为便捷和安全的金融服务。而目前通辽市旅游消费的结算方式仅为现金,在全市旅游景区没有设立金融服务网点,POS系统、ATM机均未引入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和景区游客所需的金融服务难以得到满足,金融供给缺失。

(五)金融机构审慎管理与企业诚信意识不强造成企业融资难

金融机构的审慎管理制约信贷资金投入旅游业。金融行业的贷款控制首要的就是控制风险,旅游业项目贷款一般属于中长期贷款,金额巨大且回收期长,因此多数金融机构均未把旅游业视为信贷的支持对象。如建设银行总行按照行业不良贷款率排名将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列入高风险行业,旅游业贷款必须经过一级分行准入。加之由于金融机构对景区的旅游管理、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预期收益等不了解,在审慎原则的指引下自然不愿冒风险来提供资金。

同时由于信用环境与企业诚信意识不强造成企业融资进一步困难。如由于工商银行通辽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2004年工总行对通辽分行中小企业贷款全面停牌,直到2010年2月才批准复牌。虽复牌,但只允许做国内贸易融资一种,并且只能以核心企业应收账款为还款来源,即使旅游企业资质符合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要求,但因工总行的信贷政策规定仍然无法准入。

(六)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与旅游业信贷担保需求急剧增加的矛盾

目前,通辽市共有担保机构9家,其中财政参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家,并且注册资金规模小,担保能力低、服务面窄、手续繁杂,而且对担保企业设置了许多苛刻的反担保条件,从而限制了旅游业担保贷款的使用。另外,中介收费环节多、融资成本过高、评估结果失真,也成为制约融资工作的重要因素。客户与金融机构达成贷款意向,按照贷款程序,最终取得贷款仍需要经过保险、房产等中介机构的评估,这些部门都收取一定的费用。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收费标准偏高,造成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过高,制约了旅游企业融资能力的发挥。

三、解决旅游业融资难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减轻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风险压力

1.制定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一是政府应结合通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对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前景、产业布局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作出全面的规划。二是整合旅游资源,按照现代经营理念和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积极组建旅游业开发投资总公司和旅游集团总公司,提升旅游业整体实力。三是政府应加强信贷政策与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衔接和协调,政府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选择重点开发项目时,应注意吸收银行业参与评估论证。四是地方政府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对基层政府考核内容,增强基层政府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贷款的支持力度,缓解旅游业融资难的困境。

2.发挥财政资金主动性和带动性强的优势,减轻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风险压力

一是为提高银行信贷投入旅游业的积极性,建议地方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发放的旅游业贷款给予贴息政策,同时由财政部门和旅游企业共同出资建立旅游业担保基金,在解决旅游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的同时,利用担保基金的放大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二是设立旅游业发展资金,由地方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滚存使用专项用于旅游规划编制、宣传营销、资源保护、表彰奖励及对重点景区环境、道路、景观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三是简化旅游业贷款在抵押登记等方面手续,并减收抵押登记费用,降低旅游业的融资成本。

(二)人民银行加强窗口指导,引导信贷资金向旅游业倾斜

1.人民银行要发挥货币政策窗口指导作用,出台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或信贷指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制定信贷计划时,应注重信贷投向重点与经济发展重点,大力支持发展旅游产业、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确保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

2.人民银行应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发展。同时,鼓励开发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用品,并按总行关于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实行利率优惠利率给予贴息支持。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信贷产品化解旅游业融资瓶颈

1.完善金融服务。银行可利用营业网点柜台、ATM机、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功能和信誉,与旅游企业签订协议,接受委托,开办旅行社报名收费、门票预订和上门收款等业务;还可广泛开办如保管箱出租业务、个人旅游支票、旅游平安险种等业务,并且通过银行信用卡的便利为境内外旅游消费者提供多种服务。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实现网点覆盖各主要景区,并配齐ATM机、POS机等金融服务设施。

2.创新信贷产品。金融机构应根据旅游企业性质、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特点,推出特定的信贷品种;针对旅游景区景点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额大的特点,尝试推行银团贷款模式。

3.创新贷款担保方式。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开办收费权质押、经营权质押等多种贷款抵押方式,改变目前旅游业贷款落实抵押担保难的尴尬局面。

4.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发放的旅游业贷款实行利率优惠,较其它同类同档次贷款利率优惠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