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腹部手术的护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6 09:57:37

腹部手术的护理

腹部手术的护理例1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经胆囊造影术及B超显像检查确定诊断后,利用腹腔镜仪器插入腹腔内以切除胆囊[1]。该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尽管腹腔镜手术创伤程度轻,但手术事件本身仍可引起不良反应,为此需要加强护理[2]。本文具体探讨了腹腔镜下腹部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7年2月~2011年6月收治肝胆部结石患者250例,入选标准:符合肝胆管结石的诊断标准;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都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意识清楚,语言表达自如[3]。其中男145例,女105例。年龄35~92岁;病史3个月~25年。结石直径2~12cm。上述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5例,两组一般人口学与结石直径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

手术方法:两组所有患者都采用腹腔镜下肝胆管结石术,所有病例均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术中控制腹内压14mmHg水平。取脐下缘1cm为切口建立人工气腹,10cm Trocar分别置于脐下缘、剑突右下,5cm Trocar分别置于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和腋前线,放入连接腹腔镜。于胆囊底部以电凝钩烧灼1~2cm小口行胆囊减压,以吸引器将胆汁完全洗出。沿胆囊床切开胆囊前后壁浆膜,钝性分离胆囊三角区。分离切除胆囊,引流抗感染。

护理方法: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积极的手术护理配合。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针对患者对新技术参与的手术即期盼又担心的心理,根据手术的安排,责任护士给予讲解手术方法、疗效、手术时间、注意事项、术中配合要点,使其消除顾虑、建立信心,很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除按全麻插管术前准备外,还需准备:上胃管、上导尿管。术前注射鲁米那、阿托品。术中带药、液体、凝血酶。②术后护理:全麻常规护理,患者清醒后取半卧位。术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多为的不良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严重肌注灭吐灵10mg。第1次扶患者坐起时动作应柔和。一般术后测血压、脉搏半小时1次,连测4次若血压平稳,即可改为4次/日。体温在术后2~3天一般≤38.5℃,若持续发热要确定原因,饮食应按患者身体状况制定计划。电视腹腔镜内切胆囊手术的患者,一般在术后第1天拔胃管、导尿管,可进少量流质饮食,第二天改进半流质饮食,第3天进普食。质量应给低脂、高蛋白和丰富的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③出院指导:嘱患者心情舒畅,多休息,近期不参加体力劳动,劳逸结合,定期复查。

观察指标:疼痛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尺(VAS)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后6小时、2天进行测定。同时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级比较,包括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3级。

结果

疼痛对比:两组经过治疗后都痊愈出院,两组在术后6小时疼痛程度都最重,治疗组在术后2周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

腹部手术的护理例2

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笔者对医院行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为19岁至66岁,平均年龄为(42.19±3.21)岁,术后患者均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状况。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年龄等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的疼痛状况予以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疼痛状况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所示:

1.2.1 心理护理

受到疼痛状况的影响,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先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增加对术后疼痛的认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改变缓解患者的恐惧情绪,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1.2.2 一般护理

手术结束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其伤口恢复情况。患者卧床休息期间,辅助患者翻身期间动作应轻柔,避免牵扯到手术切口,导致患者出现术后疼痛症状。行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的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易导致患者出现咳嗽等症状。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正确咳嗽的方法,即咳嗽期间,可对手术切口部位轻微施加压力,能够减少咳嗽时对手术切口的牵扯。

1.2.3 疼痛护理

当患者出现腹部疼痛状况时,护理人员先结合其对疼痛耐受性进行分析,若患者的未出现剧烈疼痛感,可指导患者通过想象、暗示等方式调节情绪,转移注意力。教会患者正确呼吸的方法,缓解其肌肉紧张状态,使交感神经处于正常状态。对于耐受性较差或出现剧烈疼痛的患者,可适当予以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1.2.4 用药护理

采用镇痛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前,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分析,明确疼痛诱因后,再予以患者镇痛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的疼痛诱因不明确,则可先予以少量的药物,避免出现药物滥用的现象。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了解其是否出现不良用药症状,并进行针对性处理。由于长期持续使用镇痛药物,容易增加患者对镇痛药物的依赖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疼痛患者的动态观察,把握用药时机和用药剂量。

1.4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1.5 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分级:0级:无疼痛感;1级:轻微疼痛,在患者耐受范围内。2级:中度疼痛,需要予以适量的镇痛药物。3级:剧烈疼痛,在服用镇痛药物的同时还需加强疼痛护理干预。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并行t检验,P

2 结果

经一段时间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观察组患者疼痛状况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行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临床症状,手术创伤、术后引流等均会导致患者出现该症状[1],不仅会降低其生活的质量,还会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的疼痛症状的护理干预。

笔者医院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恐惧状况,鼓励其积极接受治疗[2]。辅助患者取舒适,帮助患者翻身,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认识,使其掌握正确咳嗽的方式,减少对手术切口的牵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予以药物进行治疗,把握用药时间。用药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若出现不良用药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针对性处理[3]。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加强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曾燕,韦喜艳.术前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02):67-68

腹部手术的护理例3

疼痛是腹部手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我们对117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7例腹部手术患者,男66例、女51例,年龄22~75岁。其中胆道手术38例,胃部手术35例,肝脾手术25例,其他上腹部手术19例。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关心和尊重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理解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并以娴熟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患者信任,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提高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进行术后疼痛宣教,解释疼痛出现的原因,告诉疼痛可能会出现的时间、性质、缓解方法,术后解释有一定的渗血和疼痛是正常的[1] ,让病人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有效控制住焦虑情绪,从而提高疼痛阈值,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手术的成功,以减轻因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造成的增敏性疼痛。请性格开朗、乐观的患者与其交流,通过正面或积极的言语和暗示引导患者,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能力。对任何可能会引起疼痛的处理都应告诉患者,让其有心理准备。

2.2一般护理:创造良好的病室氛围:病房温度 光线适宜,尽可能降低噪音,创造整洁、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开展时间护理,尽量将治疗、护理集中在适宜的时间段进行,避免对睡眠时间的干扰以促进患者较好的入睡来减轻术后疼痛。同时指导患者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如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切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顺引流管走势将其妥善固定,减少因翻身活动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协助患者翻身,背部置靠垫,膝下置软枕保证舒适;指导患者侧身起床,使肌肉松弛,张力减小,可减轻疼痛。留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变时,避免压迫、扭曲、牵拉管道及时排尿防止术后尿潴留,如出现排尿困难时,立即诱导排尿(如听流水音、按摩膀胱区、针灸等),必要时给予导尿等分散患者注意力,采用视觉分散法:电视、读小说 ,听力分散法:音乐、听故事,触觉分散法: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

2.3应用镇痛药的护理:了解各种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注意观察。对担心止痛药物作用的患者,说明在强烈疼痛的情况下,使用止痛药是不易产生依赖性的,而持续忍受强烈的疼痛则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对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手术后切口疼痛患者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而不是待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由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因人而异,应该依个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药物;部分患者常规剂量镇痛无效,患者依然疼痛,不要将因疼痛而要求增加止痛药剂量而当作成瘾。所以,给药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动态变化,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应了解患者的反应以确定其用药剂量。

3体会

腹部手术的护理例4

手术不仅对自身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性,而且使组织细胞释放大量致痛物质,刺激疼痛感受器官,引起疼痛[1]。尤其腹部手术患者,除了手术创伤外,大多数患者都会术后放置引流管,很容易导致术后疼痛感[2]。如果对于术后疼痛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很容易诱发应激,加速组织分解,产生不良情绪,影响预后[3]。现将2010年04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对症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3.5~58.4岁;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5.1~59.0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对症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健康教育 于术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包括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识、合理使用止痛药、对疼痛的判断和描述等,并建议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及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让患者认识到术后疼痛为正常的生理反应。

1.2.2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术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相应地降低了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护理人员给予及时的心理护理,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患者的不同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教育,鼓励患者真实表达内心的感受,并表示出充分的理解,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其疼痛程度。

1.2.3 加强基础护理 手术结束后,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变化,切口是否有出血、感染等情况,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定期翻身,降低其疼痛程度。病室温度保持适宜,光线适中,保持室内安静,对室内进行严格消毒,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指导患者进行一些降低疼痛的方法和技巧,并适时通过合适方式,进行注意力的转移,减轻疼痛程度。

1.2.4 止痛药物的使用及护理 护理人员要了解止痛药物的药理活性,了解其适用症及不良反应。尽可能使用较小剂量,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量用药,对于病因不明确的疼痛,不能滥用镇痛药物。服用止痛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1.3 观察指标:

1.3.1 VAS评分 于术后24 h和48 h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进行评定,分值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高。

1.3.2 疼痛护理满意度 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疼痛护理的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4.11±0.54 vs 3.25±0.42),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VAS评分明显降低(3.24±0.43 vs 2.01±0.23),P

2.2 两组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80.0%),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提高(95.0%),P

3 小结

术后疼痛是组织损伤修复的生理过程,由于传统护理中没有足够重视术后疼痛方面,患者往往由于术后疼痛,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等负性心理,从而影响患者的恢复。近年来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护理人员逐渐意识到术后疼痛护理的重要性[4]。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患者的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轻松的治疗环境,明显提高患者的痛阈值,相应地减轻疼痛程度。总之,术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减轻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了患者及亲属的认可,提高了护理质量[5]。

参 考 文 献

[1] 李柳芬.疼痛管理在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565,566.

[2] 王静.儿童疼痛评估工具及选择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10,24(7A):1698,1700.

腹部手术的护理例5

关键词:全麻General anesthesia; 腹部手术Abdominal operation ;护理;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1  全麻腹部手术及其护理概述

近年来,全身麻醉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日益完善,已被广泛用于各种腹部手术,对术后的康复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全麻是较诸其它麻醉影响病人的生理状态最为显著者,全身麻醉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使全麻术后病人在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呛咳、躁动、寒战、痛苦挣扎等,全麻未清醒前,病人处于意识丧失阶段,为防止各种合并症或意外的发生,必须有专人守护,直至清醒为止。由此,术后护理至关重要,如何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是全体外科护士共同的护理目标,我们必须主动地采取一系例对应措施,提高全麻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

2  影响全麻腹部手术康复的因素探讨

影响全麻腹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因素有许多,近几年来,此方面有大量报道。在此笔者对几个影响患者康复的不可忽略的因素综述如下:

(1)术前禁食:术前禁食是为了避免麻醉期间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对于全麻腹部手术尤其重要。  

(2)术后低体温:术后低体温通常医护人员只注意患者体温是否升高,而对术后体温在350C以下常未予重视。

(3) 术后高血压:机体对手术创伤和疼痛等刺激的应激发应,可引起术后高血压。腹部术后高血压发生率虽然没有心脏手术高,但高血压对已有心脑损伤的病人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左心衰、心肌梗塞、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并且还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创面出血。 

(4)术后体位:全麻术后传统上用去枕平卧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患者未清醒时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

(5)术后疼痛: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常感到伤口疼痛,24小时内疼痛明显,2-3天内逐渐减轻。伤口持续疼痛除影响患者休息和睡眠外,还影响许多方面,如:

1)影响腹部手术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尤以上腹部手术最为显著)。

2)可能增加切口感染率。

因此,术后应积极有效的镇痛。对于全麻腹部术后,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镇痛办法是使用镇痛泵。

3  全麻腹部手术后的护理对策

(1)重视呼吸功能锻炼

人们认为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后肺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7],全麻上腹部手术由于手术部位邻近胸腔,创伤刺激、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膈肌和胸廓的影响。

2)切口疼痛。

3)神经反射刺激

(2)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6h内,因患者尚未完全清醒,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的恢复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幅度、肺部罗音。一般全麻上腹部大手术后,48h内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时测定动脉血气,并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避免加重心肺负荷。

(3)及时给予氧疗

由于麻醉和手术刺激反应,使患者通气功能下降,患者不同程度存在缺氧,因此全麻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必须常规给予吸氧24h,流量2-4Lmin-1,视具体情况而定。老年性肺功能不全者行上腹部手术,术后氧疗时间应适当延长,停止时采取间断过渡法直至完全停止。

(4)采取早期半卧位是腹部手术后最佳的医疗体位

早期半卧位能全面提高全麻腹部手术后的康复质量,有以下几个优点:

(1)早期半卧位能促进呼吸循环功能的复苏。

(2)早期半卧位有利于引流,以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

(3)早期半卧位有利于提高术后的舒适度。

(4)减少疼痛刺激反应:在大手术或高危患者中,术后疼痛可能导致功能残气量的明显减少(仅为术前的25%-50%),刺激呼吸次数代偿性增加,而长时间的呼吸功能增加可能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可见,术后疼痛可延缓术后病人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因此术后有效镇痛非常重要。。

(5)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在患者未完全清醒时,要防止窒息,对大手术患者,床边准备吸引器,及时吸出分泌物和呕吐物。清醒后,因患者无力咳嗽咳痰,必须采用辅助的方式:如痰多不易咳出可辅以雾化吸入,易于咳出。

(6)有效地控制感染:术后要保持腹部引流管通畅,特别是上腹部手术,要防止膈下积液和膈下感染,以免影响呼吸运动和引起肺部感染。上腹部手术患者偶尔会发生顽固性膈肌痉挛,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可采用针灸、镇静剂等,否则对呼吸功能影响是很大的。同时,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促进腹部和肺部炎症消退。

(7)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积极活动可刺激肺通气/血流灌注增加,促进分泌物清除及氧合作用张淋西,术后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病机理与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8,术后24h在病情答应的情况下,协助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大手术患者,如活动耐力较好,让其自行床上活动。方法:将一根坚固的带子系在患者床尾的栏杆上,让其用于拉紧带子坐起、躺下,如此反复锻炼。      

全麻上腹部手术易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预防性护理,可以预防或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高龄、吸烟及原有肺部疾病的高危人群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在相信在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护患配合,不断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一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疼痛和并发症,使腹部手术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康复期。

 

 

参考文献

 

腹部手术的护理例6

【关键词】妇产科 腹部切口

目前仍然为妇产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对腹部切口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本院近年来针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实施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来自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本院妇产科共实施腹部切口手术487例,其中实施子宫肌瘤挖除187例,子宫全切术246例子宫次全切术40例,异位妊娠8例,宫颈癌根治术5例,卵巢癌根治术1例,患者年龄21~67岁,其中切口脂肪液化3例,患者住院时间为7~15 天,切口均愈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饮食调节对于实施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充分的饮食调节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更应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按照适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纤维、少量多餐的原则,加强术前营养及支持治疗。对营养不良消瘦的患者,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人,以提高血浆蛋白水平,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调整来控制血糖,待血糖稳定后再行手术;对于贫血的患者,应给予药物补充铁剂,积极纠正贫血;对消化道吸收功能较差、体质消瘦的患者,应注意通过营养补充改善一般状况后再行手术。

2.2 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手术的必要性,叮嘱患者各种手术注意事项,建议患者在术前2周内戒烟,掌握好手术时机,术前及时做好各种检查,皮肤要保持清洁,备皮时间不超过术前24 h尽早手术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向患者讲述咳嗽的重要作用及咳嗽时如何保护好伤口。

2.3 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给予细致的解答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努力为患者创造心理安定的住院环境,让患者了解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设施,以热情和蔼、关心、同情的态度,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熟练清湛的操作技术,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以信赖的良好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防治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腹部手术的护理例7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5(c)-109-01

腹部损伤在外科系统是常见的重要疾病,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多伴有脏器损伤及休克症状,其发病率在平时约占各种损伤的0.4%~2.0%,死亡率高达10%[1]。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做到诊断准确、准备工作充分、抢救患者及时、配合手术熟练,为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奠定基础。现对92例急诊腹部损伤手术的配合及护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09年5月~2010年2月,共收治腹部损伤患者92例,其中,肝破裂6例,脾破裂40例,脾脏包膜下血肿10例,消化道空腔脏器破裂穿孔17例,网膜及肠系膜损伤7例,其他损伤12例。男63例,女29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7岁,90%为中青壮年。

1.2 护理配合

1.2.1术前准备

1.2.1.1观察判断、物品准备腹部损伤要求手术人员快速明确诊断,手术抢救及时,护理准确细心,急诊手术患者,医生多以剖腹探查术送至手术室,接诊护士应立即了解病情,根据患者外伤性质、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损伤的脏器,迅速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检查各种仪器的性能是否完好,调节好手术间室温22~24℃[2]。

1.2.1.2危重患者术前准备外伤患者多数病情重,失血多,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在医生未下达医嘱前使用套管针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缩短抗休克时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入O2吸予,改善重要脏器的缺氧状态。妥善固定好患者,并协助麻醉师做好全麻插管。

1.2.2术中护理配合

1.2.2.1器械护士配合手术医生紧急行剖腹探查止血要求器械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集中精力,注意手术医生的手术进展情况,掌握每个手术阶段所需的器械及物品,准确无误地递给术者,并考虑下一步手术中所需的物品,动作敏捷,对术上的一切用物都必须仔细核对。由于腹部损伤多伴有脏器损伤,抢救手术时间紧迫,出血量多,术中常用的止血棉垫及大纱布,应于术前及关闭体腔时认真清点核对,手术完毕时,器械护士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无误方可结束手术。

1.2.2.2巡回护士坚守工作岗位 准备器械及抢救物品,同时与器械护士清点器械、纱布块、止血垫,并做好记录,以便在手术结束关闭体腔时核对,协助麻醉师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吸引袋内的出血量,随时作好输血,保持静脉通畅。注意输液速度,防止急性肺水肿发生[3]。术中抢救用药根据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用过的药物空瓶、血袋统一存放,以备核对。同时应观察患者术中导尿引流袋内的尿量及颜色,以便判断休克和肾功能变化的依据,尿量过少,考虑血容量不足或肾功能受损害,及时调整输液的量和速度,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观察腹腔留置引流管的颜色和量。保证准确添加手术中所需器械及特殊器材用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4]。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各班护士必须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医生,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应作出充分估计,做到术上台下通力协作,有条不紊,干脆利索,为在第一时间内抢救患者作好充分准备。

1.2.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再次核对器械、止血垫及纱布块,协助医生包扎伤口,整理患者用物,将患者轻搬至手术推车,并随同麻醉师护送至病房,向值班护士交代患者术中病情变化及出血量,注意各种引流管是否畅通及注意事项,并做好交接记录,对整个护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前后连贯[5-6]。

2 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手术配合和治疗措施,仅1例患者因多脏器损伤,失血过多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91例经手术抢救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7~12 d。

3 体会

现代创伤是急诊手术护理的发展,要求手术室护士全面掌握创伤性专科理论和技能,独到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高超的急救技术和快速敏捷地协作手术医生进行急诊手术,还要具备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在手术工作做到:准备工作充分,抢救患者及时,配合手术熟练,无菌技术操作严格,业务技术基础扎实,使腹部损伤急诊手术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5-467.

[2]张建国,李伟建,袁玉坤.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9:14(3):198.

[3]李泽洲.腹部闭合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4):40.

[4]李华.手术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护理配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30(4):206.

腹部手术的护理例8

关键词 妇产科 腹部切口 护理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abdominal incision of the patient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ho had operation

Chen Huanping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Zhengzhou City,He'nan 450053

Abstract The text retrospective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586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incision from June 2012 to December 2013.W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reasonable psychological,diet,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instruction at the time of preoperative,intraoperative and after operation.Through strengthen the nursing, wound healing was promoted,and made the patients recovered early.In addition, the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nursing can make the patients'incision healed well,and to be cured and discharged.It can reduce the operation risk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Key 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Abdominal incision;Nursing

开腹手术仍是目前妇产科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现在高龄产妇及肥胖患者的增多,对手术后腹部切口的愈合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不当以及治疗和护理技术的不完善,常常会造成患者在手术后产生一定的并发症,如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甚至切口裂开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因而加强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有效合理的护理在患者的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妇产科586例腹部切口患者的护理情况,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586例,患者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1岁。其中子宫次全切术52例,剖宫产术386例,4例采用卵巢癌根治术,2例采用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全切术142例。手术后2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住院时间7~21天,切口均愈合出院。

护理方法

术前护理:①饮食调节:在手术前应加强患者的营养及支持治疗。这点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饮食以及联合药物治疗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尽快并稳定地使患者血糖水平维持在手术适宜的水平;对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要对症治疗至相对正常状态下再进行手术,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一定要保证患者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的摄入,提高血浆蛋白水平,尽一切努力使患者的抵抗力以及组织修复能力得到提升,这样才能使得切口的愈合速度加快;对于贫血患者一定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纠正患者的血液状态恢复至正常水平,纠正贫血。②术前准备: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凝血状况、心电图等检查,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病房温度和湿度要保持适宜,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和安静,在病房内备好引流瓶、氧气瓶、心电监护仪等设备;按照下腹部手术进行常规备皮,应该在术前24小时内进行备皮,要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及早手术能够使得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大大降低;一定要鼓励患者进行正确的咳嗽,指导患者在咳嗽时怎样进行有效的保护腹部切口。③心理护理:要以热情的态度对患者的所有疑问进行认真耐性的回答,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担心的心理,尽最大努力给患者营造一个最为温馨的治疗环境,尽可能的让患者对于疾病的治疗以及医务人员的能力有信心,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

术中护理:在充分麻醉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术中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撕裂腹壁组织,采用合适的缝合材料,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当缝合腹部切口时要仔细清点手术工具和纱布数量,防止遗留在腹腔内,保护好切口防止感染。

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定时观察切口处有无渗液渗血,观察患者腹部切口恢复情况,切口张力有无增加,特别是对有合并症的患者;有些患者愈合能力较差的,应该在术后采取红外线或微波热疗,促进患者的切口愈合,防止脂肪液化。②疼痛护理:每个人对于疼痛程度的感觉不尽相同,应该告知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并且采取一些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于感觉敏感者,可给予止痛药对症处理。③康复教育: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告知患者要以半卧位和半坐卧位为主;患者咳嗽、翻身及大小便时,要双手轻压腹部,以防切口裂开。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腹带,检查腹带松紧度,发现腹带松动时应及时固定。鼓励患者尽早进行术后活动,以利于胃肠功能及体力恢复,避免肠粘连的发生。患者的衣物及使用的床单都应保持干燥与整洁,以防切口感染[1]。

讨 论

开腹手术是妇产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腹痛、感染、腹胀及切口脂肪液化等是创伤性手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2]。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合理的心理、饮食、护理及康复指导,促进了切口的愈口,使患者早日康复,同时增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避免了医疗纠纷[3]。

参考文献

腹部手术的护理例9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a)-124-02

Clinical research of intestine nursing mode on belly postoperative

WU Bihua

(Department of Surgery 3,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aoping District, Nanc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 637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belly postoperative intestine nursing model. Methods:440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belly operation from January 1, 2005 to October 1, 200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intestinal adhesion preventive nursing model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ly. Result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ntestinal adhesion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bviously higher. Conclusion: Our hospital adopt the intestinal adhesion preventive nursing model and the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adhesion obstruction decreased effective.

[Key words] Belly postoperative; Adhesive ileus; Nursing model

由于腹腔内脏器较多,因此腹部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较其他部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多。腹部外科术后肠粘连发生率较高,其中出现最多的是粘连性肠梗阻,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手术次数越多,粘连越严重。分析原因除与其疾病本身及手术方式有关,也与术后对肠护理没有一个有效的护理模式有很大关系。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从肠生理和肠粘连的病因出发,制订一整套预防肠粘连的护理模式,对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采用该护理模式,经与对照组比较,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下降,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普外科2005年1月1日~2008年10月1日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4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20例,男132例,女88例;年龄25~75岁,平均55岁;其中,行阑尾切除术65例,胃部手术8例,脾破裂手术35例,肠粘连松解术37例,肝胆手术75例。对照组220例,男134例,女86例;年龄24~76岁,平均56岁;阑尾切除术70例,胃手术8例,脾破裂手术34例,肠粘连松解术35例,肝胆手术73例。两组在性别、疾病及手术种类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禁食,补液,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应用广谱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不做特殊腹部护理。

研究组除做常规护理外,采用一整套预防肠粘连的护理方法。⑴肠热敷:于术后24 h后采用肠热敷,即用红外线理疗器行腹部照射,3次/d,照射30 min/次,疗程10 d。⑵肠人工运动:于术后6 h开始分阶段进行人工运动,疗程10 d。①呼吸运动。患者取半卧位,微闭双目,用鼻吸气,缩唇慢慢呼出,呼气时数数,待数到7时发一个“扑”声,呼吸运动与呼吸比为1:2或1:3,每4小时1次,2遍/次。②上肢运动。指导患者做上肢屈、展、上举、握、拉运动,10~20遍/次。2~3次/d。③下肢运动。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屈、伸蹬等动作,2~3次/d,5遍/次。协助患者经常变换,翻身拍背,做各种床上适应性运动。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活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2~3次/d,15~20 min/次,以增加肠相对运动。具体为小型手术(如阑尾手术等)术后第1天便可下床活动,中大型手术(如肠粘连、肝胆手术等)术后第2~4天视病情允许下床活动。分早、中、晚3次,15~20 min/次。对于体质较差不能下床活动者,可酌情增加床上活动时间。⑶腹部按摩。患者一手按切口,另一手按摩切口对侧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2~3 min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摩2~3 min,于术后3 d进行,早晚各1次,20 min/次,疗程7 d。年老体弱不能自行操作者,由责任护士执行。⑷术后进行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患者取半坐位或仰卧位,测量长度后按常规[1]操作插入接负压吸引器,保持负压吸引通畅,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折叠、脱落。并应严密观察记录引流物的性质、色量。术后第3天开塞露刺激或插肛管,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嘱其做排便动作且放松括约肌,将准备好的开塞露20 ml挤入直肠后嘱保留5~10 min。

1.3 观察方法

观察其显性粘连即出现阳性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症状:经常出现游走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体征:腹部隆起、可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压痛,听诊高度鼓音,肠鸣音亢进或消失,X线腹透有2个以上液平面。将出现上述阳性症状、体征者视为梗阻,无不适者视为无显性粘连。

2 结果

对患者术后观察跟踪随访3~5个月,发现两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9.84,P<0.01),对照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高,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肠梗阻主要发生在小肠,因为大肠相对固定,即使粘连一般亦不会引起梗阻,只有小肠由于迂曲于腹腔中且位置活动度大,易粘连造成肠梗阻。因此,讨论肠梗阻问题主要讨论小肠的功能问题。小肠是消化道的一部分,具有消化道的基本功能,即消化功能和蠕动吸收的功能。由于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这一特性需要它具有足够的长度及具有足够的活动度以利于消化和吸收。对每一段肠管来说,它既有一个位置,又有在这个位置的相对大的活动空间,使其既利于吸收也可以减少粘连。

对于肠粘连的病因,一直认为与腹腔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有关。其中80%的粘连性肠梗阻是手术所致[2],由于腹部手术的不断开展,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也在逐渐增加,由于其复发率较高,致使有的患者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信心,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设计采用的预防和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模式分析原因如下:①首先采用腹部红外线理疗,其原理为红外线是穿透性和致热性,可使肠管发热增加其血运,减轻和减少肠管缺氧时间,从而促使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减少来达到减少肠粘连的目的。②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或增加其腹部相对运动,使早期形成的肠管之间的轻度粘连在肠蠕动恢复时自行分离,使小肠在一个较大范围活动,不会长时间停留在一个位置上,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恢复,从而减少肠粘连发生。③采用腹部按摩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护理,努力提高患者行为能力,在患者不能提供自理需要时,确定患者的活动量并增加患者的活动,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二是可通过按摩来增加患者肠管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肠管粘连发生。④禁食、取半坐卧位,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有效的减压,经常通过胃管抽吸胃肠道内积液积气,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插肛管刺激,促进排气,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参考文献]

腹部手术的护理例10

外科手术患者在进行腹部切口手术之后很容易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的常见感染之一,主要是指指术后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切口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裂开等,严重者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我院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536例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外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536例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作为实验组,将为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78例患者,男患者38例,女患者40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43岁;胃部切除术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8例,肠破裂修补术8例、直肠癌根治术8例、结肠癌根治术8例、剖腹探查术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脾破裂切除术7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7例,肝癌切除术5例,其他2例。对照组458例患者,男患者235例,女患者223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2岁;胃部切除术5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38例,肠破裂修补术42例、直肠癌根治术33例、结肠癌根治术29例、剖腹探查术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5例、脾破裂切除术48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45例,肝癌切除术42例,其他30例。两组在手术室环境、手术医师、麻醉方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在体重指数(BMI,kg/m2)、年龄、备皮时间、切口长度、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糖尿病等)、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1.2 方法

我院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536例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78例患者采用综合常规护理方法,在术前做好备皮工作和营养支持,并在术前1h静脉滴注抗生素,及进纠正贫血、蛋白质缺乏和电解质失调;术中无菌操作;术后及时冲洗患者的腹腔切口,予以营养与补液,及时换药。

1.2.1 手术时间方面

患者手术时间大于2小时容易发生术后感染,因为随着手术的时间的增加,手术中所用器械感染的几率随之增加,患者腹部切口的汗腺的细菌也逐渐增加,同时容易造成患者创面的扩大以及局部血肿。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因此医护人员应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例如可以完善手术的准备措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1.2.2 用药方面

在患者的围手术期,为减少患者的切口感染,医护人员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最佳时间应是在手术开始前的30min,也可与麻醉前用药一起给病人一次适量的抗生素。手术时间过长可术中再给一次抗生素,抗生素应用3 d后停药。医护人员应注意术后不可长期大剂量滥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不会降低感染率,反而有促进耐药菌株形成的危险,并可能延误诊断和治疗时机,给病人及家属赞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经济压力。

1.2.3 营养护理

术前应保证患者的营养,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输血、输注蛋白甚至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在围手术期加强患者营养,饮食合理,保证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供给。按照食欲情况,鼓励少量多餐,如果不能进食,可静脉给予营养,如输血、白蛋白、脂肪乳等以纠正患者营养状况,要素饮食可经鼻饲管或用软质的硅胶管,由滴瓶24h内缓慢滴注,保证病人所需的热量及营养。对于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由于高分解代谢,每日会丧失氨量30g,蛋白质的严重不足,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所以这类病人需同时补充铁、锌、铜、维生素A、B12、叶酸和吡哆醇等。

1.2.4 日常护理

在夏季使用腹带,会导致切口处温度潮湿、增高、易污染,是细菌更衣增生,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腹带松紧,可适当增加换药次数,保持敷料干燥。医护人员应定期清洗空调及空气净化机滤网,注意病室通风换气及温、湿度调节。加强对患者卫生宣教及护理,指导被褥及着装厚薄适度、宽松。

1.3 诊断标准

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诊断标准,

1.4.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分析采用SPSSl3.0软件包进行处理。根据数据的性质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

2 结果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平均年龄、备皮时间、BMI、是否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以及是否为侵入性手术等方面,可发现手术时间过长、备皮时间过长、入侵性的手术可增加伤口感染几率,同时污染越严重的切口术后感染可能性越大,如表1.

3 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除与进行手术的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在手术过程中无菌正确运用有关外,还与患者的切口部位、手术时间、患者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关系。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预防,可通过合理用药、日常护理、营养护理等方面并有效的控制切口感染,有效的降低患者感染的几率,同时保证手术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