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2 10:31:08

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

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例1

在全国性抽样调查中显示,当前大学生体质正在逐渐的降低。各项生理指标正在逐年下滑,如学生的视力水平、身体机能、体育测试的成绩等。这些情况应当引起的教育本门的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有以下几种:(1)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导致很多学生没有精力去参加体育锻炼。(2)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运动上没有热情,缺少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锻炼(3)没有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了解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4)部分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从而导致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甚至是对体育锻炼具有抵触心理。通过对以上因素的细致分析,高校应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去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锻炼意识,自主的去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自己的身体素质。

同时很多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社会与家庭的多方压力,是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对于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对压力的控制能力低,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很容易受到负面的情绪所影响。而在许多学校里缺少心理健康的疏导,在家庭中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二、 体育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很大程度的受到体育健康教育的影响。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环境、习惯、教育、营养、锻炼、文化环境等,然而在这些因素中,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作为一种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运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状况,改善大学生的生理机能与提高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次,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心肌的生长、加大肺活量、通气量,使大学生的身体良好的发育生长,增强大学生身体的免疫能力,加快新陈代谢,打造健康的体魄,从而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与学习。

三、 体育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产生一种叫内啡肽的多肽物质,他可以让人感到愉悦。在这样的心情下,工作与学习的效率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中,人们会感觉到快乐与喜悦,能够振奋精神与陶冶情操,然人产生来良好的情绪。在体育活动中能够让参与者的精神高度集中,从而让人的压力得到缓解,情绪得到释放。对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产生提高作用

2.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正确的体育教育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体育教育是一操场教学为主,通过教学体现速度与力量的竞争,学生的心理活动会随着强烈的节奏变化而变化。高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向学生教授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思想道德教育。

3. 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能力

在体育竞技中要求运动者想办法去克服心理的障碍,以坚定顽强的毅力与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与挑战。在竞争培养中,体育运动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在体育活动中能让参与者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体验审理与失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4.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各种个人或团队的竞技活动中,通过与其他竞技者相互切磋,或是在团队竞技中互相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团队竞技运动中,每一位成员都是为这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想要获胜就要彼此间相互合作,再团队中发挥各自的才干。在团体的体育运动中,能够加强人们的相互交流,减少学生的孤独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经常进行体育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5.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人与人关系的适应,而人的心理病态大多源于人际关系的失调。体育教育通常是一班级为集体进行教育,有着多样性的人际交往。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沟通中,增强了大学生的沟通能力[5]。而在体育活动中,特别是竞赛类或者是体育游戏,其本身就是社会活动的一种缩影。在这样的体育活动中,大学生能够获得各种不同的体验。通过教师深层的指导,大学生就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认识社会,能够为他们步入社会做足准备,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完善体育健康教育的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现代大学生的身心状态已经不容乐观。作为以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一门课程,体育健康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建议对现有的体育教育课程进行改革。

(1)改变当今高校体育教育脱离社会的现状,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体育课程需求。对学生的体育意识进行强化,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重的比重,简化体育学习的难度,以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说学内容,并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

(2)多进行体育竞技活动,通过竞技培养出学生练好的体育道德,进而发展成优秀的社会道德。通过像篮球、足球这样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竞技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例2

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身体锻炼和游戏,而是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基础出发,因材施教,发展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促进身体形态发育,加强学生社会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建立乐观向上的精神,培养团结协作、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一、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现状

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黑龙江省平均及格率为75%,我校学生的及格率略高于平均水平,但男生肥胖率由去年的24.25%提高到28.29%,女生在形体比例上控制较好,但在力量和爆发力测试方面不及格率达到29.30%在对东北农业大学30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59.59%的同学在体育课外没有参加任何体育运动,28.5%的同学认为在体育课上运动量明显不够,有85.4%的同学认为自己需要锻炼,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是很清楚的,但是学习的压力、没有较好的场地和专业指导,以及个人缺乏主动锻炼意识等方面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另外有相当多的同学认为没有建立起运动兴趣是阻碍运动的主要方面,这和我校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体育教师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以及课堂结构设计陈旧有关。在对大三年级的测试中发现,大三学生的身体素质较一二年级下降很快,这和他们没有体育课,心理压力大思想负担重有关。

二、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现存问题

1.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很多体育教师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体育教学在很多高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排除校领导观念方面的因素,体育教师自身努力不够也是主要原因。很多教师安于现状、工作热情不高、创新能力不够,这些都制约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建立,所以,必须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紧迫感、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体育工作的主导作用,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更高、更广泛的要求。

2.没有进行因材施教,同一内容,同一标准,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有些同学先天身体素质较差,运动激情不高,对于他们不能简单地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次、分内容教学,使他们的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运动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达到自身运动极限,实现全面发展。

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不能落到实处。很多高校在进行身体健康测试后,没有进行数据分析,无法了解本校学生的不足情况,体育课上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练习,使体质检测和体育教学脱节。在课外活动上和各项体育协会的练习中,专业体育教师参与较少,使课外运动无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普及的作用。

三、以学生为根本,发动教师的主动性。多角度调动学生的运动激情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学校要制定一套可行性的奖罚制度,在专业素质、备课和授课能力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定期评比,以促进教师的工作热情,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仅能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爱好体育,爱好生活。相反,消极的体育课不仅是浪费了学生90分钟的时间,同时,也会使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敷衍了事的学习风气。所以,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例3

0 前言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与现代体育两大文化的交会点,既是社会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属于校园文化的亚文化[1]。体育休闲已经成为大学体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大学生休闲时间较多,但其面对的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开展休闲体育有利于大学生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1 休闲体育的概念

休闲体育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因而对于其概念的界定,国内学者也一直争论不休,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对于休闲体育概念的看法。于可红等认为:休闲体育是在空闲时间里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最佳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人们不受限于活动的严格规定,积极追求内在的体验,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2]石振国认为,人们在休闲时间里自愿参与、自主选择的,以身体参与为主要手段,以缓解压力、恢复体力、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强身养生为主要目的一种健康科学的身体活动方式。[3]刘一民指出,所谓余暇体育(leisure sports,应为休闲体育),并非一种新的体育形式,它是从参与体育活动主体的活动时间上进行界定的, 是指人们利用余暇(休闲) 时间, 为了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4]。无论是何种定义我们都可以了解到休闲活动有助于人们丰富生活、愉悦身心,其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人体的身心健康,满足人体各方面的需要,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完整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休闲体育的引进还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一个积极文明、快乐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休闲体育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

教育求发展,观念要先行。纵观我国五十多年的体育教学观念,不外乎就是技术教学的观念,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增强体质的教学观念,快乐体育教学的观念,素质教育观念,终身体育观和能力教育观等[5]。这些教育观念促进了高校体育的发展,但这些体育教育观念只注重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休闲体育的引进是对我国高校之前教育观念的扩充和发展。21世纪初休闲体育这一概念最早使用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像美国、日本等等。休闲体育的产生是在国名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之上,国民有钱有闲之后才开始注意休闲。而我国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所以休闲体育这一概念引进我国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此将休闲体育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时间也不是很长。随着我国高校的扩展,大学生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焦点聚集在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上。面对越来越大的学业及就业压力,怎样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逐渐成为了众多教育者的研究课题。而第一个将休闲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我国著名休闲学专家马惠娣女士认为:休闲教育主要是针对在工业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过于注重职业培训而提出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模式:它要求把休闲的非职业培训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人的鉴赏力、兴趣、技能及创造休闲机会的能力, 使人能以一种有益的方式去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从而实现成为人的过程。[6]这种理论的提出开启了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结合的先河,从此学校开始注重将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特别是在高校中,随着高校教育和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入, 以休闲体育作为休闲教育的内容, 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体育以一种超脱、非功利性、身体参与性、身心活动多元性以及社会性等特点,恰好满足了未来学校发展的需求,休闲体育将成为高校休闲教育的有效途径。[6]

3 休闲体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

3.1 休闲体育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在校接受高等教育的时间最长不过三、四年, 而休闲体育是大学生最主要的课外活动方式。大学生进行休闲体育有助于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机能发展, 促进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学校期间利用高校体育教育的有限时间, 学习到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特别是对体育运动本质和价值观的正确认识, 有利于大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意识。在学校进行休闲体育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的培养, 也是科学健身方法、手段、能力的积累。以体育作为大学生的休闲方式既可增强学生的体质,改善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变刻板单调的生活节奏,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7]

3.2 休闲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休闲体育所创造出来的轻松、愉悦的环境正好适应了学生的这种需求,它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轻松愉快的锻炼方式,使学生能身入其中放松心情,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境,还能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改善多种不良身体状态,使全身肌肉、骨骼得到充分锻炼,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8]另外休闲体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其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能力的开发,舒缓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9]。

4 高校休闲体育发展的策略

4.1 更新传统体育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休闲体育观

高校体育的发展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技术观”“体质观”“训练观”逐步向“休闲观”“健康观”“终身观”的改变,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高校体育教育应该用“休闲体育教育”理念知道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健身意识、终身体育意识、科学休息意识等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意识。 4.2 课内的休闲体育教育,课外的休闲体育活动

在高校体育课堂上要考虑到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性别、年龄、喜好有选择的开展休闲体育项目。在课堂上的休闲体育教学主要传授大学生自我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意识,让其了解到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给大学生灌输终生体育活动的意识;课外体育活动是将兴趣爱好带到实际的运动中去,改善大学生体育活动技能,强化其体育运动的兴趣。把休闲体育实践与学校的体育文化习俗相结合,在学校体育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秋千,爬竹竿等,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注重不同群体的需求,从未来的休闲体育发展的趋势看,将有更多的休闲体育内容充实到学校课堂中,这是学校体育课程新概念的需要。[10]

4.3 加强开展科学休闲体育活动,积极宣传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休闲体育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由全体师生员工在体育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11]。科学的开展休闲体育活动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对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有重要的意义,而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地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部分,大学生休闲体育经过传承、整合、改革和创新对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校园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14]。所以休闲体育活动与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活动意识与活动习惯,能够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他们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谐校园的构建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题,它是一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13]。开展科学的休闲体育活动不仅对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大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对倡导大学生形成积极、文明、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终生体育观念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8]

【参考文献】

[1]赵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2):64-65.

[2]于可红.从休闲的界定论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1-31;

[3]刘一民.余暇体育——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1):57-62.

[4]石振国,等.闲·休闲·休闲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4,8:45-46.

[5]季浏,等.体育教

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15-20.

[6]陈新蕊.休闲体育——高校休闲教育的切入点[j].浙江体育科学,2011,1:74-77.

[7]辛衍波,等.高校开展休闲体育的可行性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7:39-41.

[8]滕金丽.休闲体育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1,01:21-25.

[9]曾芊.论休闲体育的心理健康价值[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5):25-27.

[10]周文.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状况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7:213-214.

[11]黄伊聪.从休闲体育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报,2009(5).

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例4

中图分类号:R1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115-03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在和未来。大学生体质健康长期以来都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现实情况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才的基地,应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认识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促使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与提高,成为高校体质健康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体质健康的认知

(一)体质、健康及体质健康的定义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一般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等方面内容。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饱满状态以及良好适应力,一般来讲,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的健康。体质健康是体质与健康的合称,它是在遗传基础上由于变异而造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健康是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体质健康受遗传、营养条件、身体锻炼、生活环境和生命规律的影响。

(二)体质与健康的关联性

体质与健康具有紧密关联性。体质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体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健康水平,较高的健康水平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质基础上的。健康是良好体质的归宿和最终目标,健康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质的强弱,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首先必须有良好的体质。

二、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

(一)体质健康持续下降

目前,越来越多大学生享受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便捷、舒适物质生活的同时,由此形成了许多影响健康生活的不良习惯:如饮食不科学,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摄取过多引起营养过剩;体育运动少,网络游戏时间过长等,给人类体质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关注体质健康刻不容缓

大学生体质健康统计结果令人担忧:大学生超重及肥胖明显增多;肺活量呈下降趋势;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中老年人身上才出现病症,近年来在大学生身上时有发生;近视人群在扩大;精神紧张、睡眠不足;大学生的速度、爆发力、耐力、力量、柔韧性等素质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青少年体质健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有识之士疾呼“长此下去,则民族虚弱,国缺可用之材,军无可用之兵,必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到了必须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时刻了。

(三)素质教育需要进一步落实

素质教育承担着要培养出具有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坚强意志和昂扬精神的青少年一代的重任。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专家认为,部分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和教师对体育健康工作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是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忽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忽视学校体育健康工作,就谈不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谈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以,要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把体育健康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体质健康下降的直接原因

1.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体育锻炼习惯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导致不少初、高中毕业生只埋头读书,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进入大学生活后,对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不能正确对待,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严重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此外,大部分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吃苦、刻苦锻炼的意识及习惯,这也是造成大学生中超重及肥胖明显增多、体质健康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营养知识缺乏,饮食不够均衡

随着生活水平改善,学生在饮食方面出现滥用营养补品、挑食、膳食搭配不合理,出现营养过剩和偏食现象,造成热量、脂肪等摄入过多,营养不足,导致学生肥胖、贫血。

3.沉迷电子产品、网络、网游时间过多

随着电子游戏机盛行、计算机普及、网络信息的发展以及各种电子产品涌现,学生玩游戏机、坐在电视机、电脑前、使用各种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忽视眼保健操功能、不能科学休息、保护眼睛,不能使身体机能进行正常、适当的修复,这也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重要因素。

4.体育健康运动教学过于重视竞技思想严重

当前一些高校的体育健康运动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教学模式上,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主要是学生的竞技水平和能力,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个性及爱好,不能充分调动进行体育锻炼兴趣与积极性,忽视体育健康运动的身体养护,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三、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一)加强体质健康教育,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体质健康教育理论是体育教学、健康教育和医学理论等学科知识的经验总结。通过学习、掌握体育健康锻炼的原理及方法,使学生达到积极参与体育健康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习惯的运动参与目标;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测评体质健康状况的知识与方法,养成自我保健习惯的身体健康目标;自主设置体育健康学习目标,体验体育运动乐趣的心理健康目标;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社会适应目标等体质健康教育的指标,形成良好体育健康锻炼习惯。

(二)深入进行体育健康教学改革

1.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新型体育健康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健身和终身体育思想强调每个学生都应当从适和自己的体育活动中得到快乐体验;在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出发;在科目、内容上要多样化,要密切结合乒乓球、羽毛球等社会热点体育项目及休闲类项目,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方法同时,建立体育运动健身的自觉意识与习惯,逐渐树立体育健身和终身体育观念。

2.建设高质量的体育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要鼓励教师通过在职进修健康教育、医学、心理学等知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等课程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知识结构;鼓励卫生、心理健康医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健康的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卫生、心里健康医生及其管理者通力合作,形成一支高质量的体育健康教师队伍,提高体育健康教育的质量。

3.因材施教,鼓励创新式教学

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式教学,根据大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学校具体条件,充分利用校内外场地设施,从教学内容入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健康运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4.突出体育健康运动的身体养护

现代人在承受更多的生活压力的同时,要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新疾病的涌现与突发等问题,导致人们身心机能下降,体质健康受到威胁,使得人们逐渐重视体育健康运动的身体养护性的功能。体育健康教学在进行体育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强调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合理保养及健康维护的功能,注意调动学生运动兴趣,增强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5.改革、完善体育健康教学的评价机制

体育健康教学要按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不断改革、完善体育健康教育的评价机制。强化激励机制,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变单一技术考核决定学生成绩的作法,改为技术考核、身体素质达标、理论知识考核、学习快乐体会、合作团结精神、平时课堂表现等综合评定,在维护体育能力较好学生上体育健康课程积极性的同时,对体育能力较差学生积极性也起到激励作用。

(三)积极建立利于体质健康的社会机制

1.将学生体质健康列为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质健康教育监管力度,要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评优、经费管理等活动中赋予一票否决的权重,切实使得学校从领导、卫生健康医生、体育教师及其管理者对学生体质健康切实重视,采取积极行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2.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教育部为学生保持良好的体质健康而提出的口号,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必然要求。从学校、教师、家长,全社会都要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做出努力。

3.加强学校、社区和家庭对体质健康教育关注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在学校是学生,在社会是居民,在家庭是成员,学生的体质健康应得到学校、社会、家庭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整合作用,营造良好的卫生、健康、体育健身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的意识,建立起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多维网络。

四、结论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和民族的盛衰。针对现今大学生体质健康不断下降的状况,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体质健康教育者和高校学生管理者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的教育、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投入

要加速解决学校现有的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多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运动的需求,增加、改善场地设施,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健康发展。

2.加强体质健康教育科学研究

认真分析当前时期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研究体质健康教学的新特点、新规律,努力探索进一步提高体质健康教学的方法、途径。

3.深化体育健康教学改革

要优化体育健康教学模式、更新体育健康教学内容,树立体育健康观念,切实提高体育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韩二涛,曲云霞.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刘国安.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3).

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例5

一、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和人们的关注。如何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课程已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将成为一种趋势。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健康为核心的教育。如何通过教师有效地教与学生有效地学,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形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已成为现如今刻不容缓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尝试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对发展学校体育事业有事贡献。

二、健康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应用

1.牢牢树立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把高校学校健康体育的目标定位于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点,构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和运动模式,让广大学子在掌握体育锻炼知识,提高运动能力,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有效的结合自身情况形成一种自觉意识,真正意识到运动的好处与乐趣。

2.改善课程安排,实施多样化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年龄制定与之相符的内容安排,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高校应大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更新教学方法,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凸现体育活动特色。课程设置应以开放性、探索性、个体性、前沿性为基点,注重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健体与娱乐相结合,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状态,注重引导、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

3.改善体育环境,拓展运动空间。目前许多学生因场地设施不足而放弃锻炼,为缓解这一局面,高校应加大体育器材和场地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日常开发和提高利用率、加强体育场馆的维护管理以延长使用寿命。高校学校健康体育的健身方法是学生自主进行科学锻炼的指南针,但其成功实施仍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学校健康体育模式怎样科学运作,如何体现学校健康体育教学大纲的连贯性与阶段性,如何提高现有教师的健康教育水平和技能,学生的群体体育活动与个体健身怎样结合,怎样科学考核体育锻炼效果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构想

1.构建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要实现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在赋予其独立学科地位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1开设独立的健康教育课程,健康教育课是实现健康教育目标的最基本途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有特定的教学内容、规律、教学手段,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把体育教学与身心健康相结合,其着眼点在于如何使人们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从而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学校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所能获得的知识、态度,完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框架,认真梳理和整合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取系统的健康知识。在国外,美国整个教育体系都设有健康教育课程,并有一整套课程设置、配套管理服务。学校健康体育教育不能单单从高校开始,因为健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形成一个系统、连贯的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健康教育体系。

1.2形成各方面相互配合的综合性健康教育格局除基础型课程外,各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针对性不同的学生人群和特点开展相关专题讲座。学校可成立由心理辅导、卫生、体育和生命科学(自然科学) 等相关学科的教师组成健康教育教学组,并把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落实课程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任务。还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日宣传活动、专题教育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相关活动。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纳其他一些可供借鉴的学校健康教育形式,如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各种媒体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开发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增强教育的实施效果。

1.3采用健康教育课程与健康促进工作有机结合模式,具体方式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总体而言,健康教育应遵循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既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也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通过家长学校、医疗机构、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扩充学校健康教育资源,动员家庭和社会协助学校形成健康教育的合力,从而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2.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原先的单纯生理卫生教育,发展为全面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综合型教育。教师作为健康信息的传播者、健康认知的帮助者、健康行为的指导者,必须先接受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列入当地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系列。本人认为,提高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能力,是一条实现学校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3.健全学校健康教育综合保障体系,确保学校健康教育的质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学校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以进一步发挥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功能。强化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促使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均衡膳食行为和日常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预防“不良生活方式疾病”的共识。因此,探索适应新时展需求的学校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效果,将是今后我国教育一项极其重要又刻不容缓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余岚 .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促进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2013

[2]周鹏 . 高校健康体育教育改革探析 [J].文教资料,2013.

[3]李红,李继红 . 健康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J].当代体育科技,2013

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例6

一、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1.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以简称为身体的教育。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效果需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体育教学不仅要实现学生身体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增强,还要兼顾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1]

健康教育是通过一定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尽量消除一些影响健康的因素,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通过健康教育,还能让学生认识什么样的行为是健康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健康的,并能够自觉减少不健康的行为,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实现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可以在教育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确保教育目的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学习和学文化知识和升学的压力,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比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健康成长的需要。有些学校尽管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但是存在重视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不高等各种问题,使得课程名存实亡,教学效果无法发挥出来。实现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初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

从初中体育和健康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然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分数的提高方面,忽视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有些学校甚至把体育教学的分给其他考试学科,体育和健康教学活动没有实质性的教育意义。有些初中的体育老师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对健康教育的理念了解不多,课堂活动仅限于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没有做到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结合。

2.初中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意识较差。

初中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需要健康的身体作为拼搏的物质基础。但是,为了考试时取得较高的分数,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文化知识上,忽视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除了体育课和课间操时间之外,很少参加体育锻炼,造成健康状况和健康意识较差的情况。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健康状况调查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肥胖儿童数量增多、近视率持续上升、耐力和肺活量下降等。

3.初中缺乏体育与健康的系统性教学。

尽管初中学校不断努力,希望实现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结合,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仍然没有形成完整性、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初中体育教学以运动为主,向学生传授一些运动知识和技巧,实现了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健康知识的传授却比较少,造成学生健康知识缺乏、对健康行为认识不清等问题。除此之外,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还缺少示范性的内容,老师不能以身作则,交给学生一些健康的知识,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制约了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初中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策略探究

1.转变观念,提高对体育和健康的认识。

初中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结合,需要得到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支持和配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校要加大对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消除一些错误认识和看法。同时,加强对体育老师的培训活动,并定期举行一些考核和交流活动,让他们全面把握健康教育的内涵和要求,能把它贯彻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健康教育的传播者和教育者,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2]

2.努力实现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接轨。

要结合初中学生的身体特点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运动技巧,例如,乒乓球、排球、短跑、健美操等都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育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向他们传达一些健康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巩固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热情,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健康理念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认识和信念,自觉养成健康的意识和生活习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做到劳逸结合,从而实现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接轨。

3.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运动热情。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是一项增强体制、培养学生兴趣的工作。体育老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不同性格和身体素质的学生,钟爱的体育项目也存在很大差异,外向、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喜欢强度比较大的运动,如篮球;内向、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则喜欢小型体育项目,如乒乓球,老师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指导中渗透一些健康教育的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3]

结语:

综合上文关于初中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作为两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体育老师就要加强教育和指导,让他们深入理解健康教育的内涵,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老师要发挥好示范和榜样作用,用行动告诉学生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完美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例7

现代的健康观认为,健康不在仅局限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7)对健康的概念为:“健康乃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这个定义从三个维度衡量健康的水平,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健康概念中的具体体现,促进了健康运动的迅速发展。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定义了四维健康概念,即“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新的健康概念的内涵为在时间、空间、身体、精神、行为上尽可能达到良好的状态。因此,可以给健康教育作如下定义: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二、高校体育教育目标

体育教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为目的,因此,体育教学兼有“健身”和“育心”的双重任务。学校体育要更新观念与认识,充分利用体育的价值与功能,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又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在体育教育中采取的各种体育方法和措施,主要是教育大学生实行躯体上的自我保健、情绪上的自我调节、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唤起大学生对健康的一种自觉性和责任感。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态度,要以提高认识和培养爱好为条件。所以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为终身体育、毕生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

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有着自身的目标、形式、内容和方法,但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相互有交织。健康教育拓展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和内涵,体育教育成为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

四、体育教育对健康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体育教育可以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实现人们对健康的渴望与追求。中国传统保健体育要求身与心和谐统一起来,进行调节和锻炼,不仅可以防治疾病,提高人体健康水平,而且可挖掘并发挥出人体潜在的功能和作用。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已由原来的单纯生物体质逐渐向身心全面发展观转变。学校体育已成为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体育教育完善健康智力教育。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开展健康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育的内容、形式、特点及其手段,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一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科学保健知识和有效的健身方法,端正态度,转变观念,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健康教育应运而生,它是在整体上综合性地对学校教育的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而提出的。中国居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生活方式”就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对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需要体育运动对“生活方式”的干预。这个明显的事实说明,在高等院校中普及健康教育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而学校体育被认为是最佳的普及环境,这就要求教师重新认识体育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模式,树立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从整体上使各学校体育职能部门把握方向,制定出总体实施计划,为教师提供上课依据,同时给学生提供客观指标;具体到课堂上,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通过体育教学方法、组织手段,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健康教育,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个性得到发展。其次,学生处的年龄段正是自我要求完善的时期,他们追求一种标新立异的感觉,经常想表现自己,而且接受事物非常快。而体育课恰好能利用他们这些特点,因材施教,通过体育教育进行健康教育,达到完善健康智力教育、健康德育教育的目的。

2.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大学生正处在从青年期向成人期的过渡阶段,无论身体形态、生理过程、心理过程都有巨大的变化,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心理个性、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中讲究卫生,掌握基本的生理卫生和健康理论与方法,懂得体育科学道理,体育不仅是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还涉及到合理的作息、营养、心理保健等多方面因素。学校卫生工作包括体育,因为体育不仅是从运动锻炼的角度,积极保护健康人的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还能防治一些疾病,增进人的健康。教育、体育疗法等。因此,学校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例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81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多年实施,在全社会范围内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健身氛围,但是我国知识分子的身体健康现状却不容乐观。据统计,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比普通人平均寿命少10岁,中国高级知识分子中出现的“过劳死”现象也越来越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中健康教育的弱化和缺失。而高校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主要培养阵地,其公共体育课是培养知识分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健康教育的投入。

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缺失上的现状

1.1 正确健康理念的缺失

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实践中,公共体育课的地位和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以及学生对“健康”概念的理解也常常不够全面和深入。通常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对健康的理解主要体现在生理健康方面,容易将体育、健康、体质等概念混为一谈,而对于体育意识、健身观念、健身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认识常常容易忽视,导致很多教师和学生并没有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观念。

1.2 健康教育内容的缺失

在当前的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上,各项教育活动主要是以运动技术为主,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和体育技能为导向的,虽然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理论课堂上会涉及到体育健康、科学健身方法、运动损伤处理等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但是显然不够全面,在大学生的体育课堂上,关于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的指导还是相对欠缺。此外,在课外实践课堂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是以竞技体育为主,快乐体育、休闲体育等项目则是相对缺失,很难满足学生在健康教育方面的个性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健康体育的良好发展。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都是高校公共体育课健康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容易造成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很多实践已经证明,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亚于疾病的危害,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反而有助于疾病的减少或恢复。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多是以9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家庭和社会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但同时也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在社会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上的弱化,随着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比例的进一步上升,在高校的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悲剧。

1.4 健康教育评价机制的缺失

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旨在以恰当的形式,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对教学的成果进行考核和确定,是公共体育课程得以实施和教学质量得以改进的主要途径,而当前的公共体育教学评价多是局部性的评价、静态的评价或结果性的评价,但,主要是考核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和达标程度,忽略了健康教育评价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加强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1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 首先要实现教学中心从竞技体育向健康教育的积极转变,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为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将竞技体育课程同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要充分认识到生理上的健康并没代表着真正的健康,只有实现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生活方式、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在整体上的健康,才能够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2.2 构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是强化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尤其是自体育健康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的颁布以来,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变得更加多元化、科学化。高校体育教师在优化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体系时,应当坚持以健康育人为重点,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水平和健康水平的课程内容新体系,个人觉得至少应当包括健康理论、体育理论、体育锻炼卫生、体育锻炼医务监督、运动损伤防治以及医疗医院等方面的内容。

2.3 明确公共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基于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当以强身健体、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为主,明确增强学生体质、树立健康意识、掌握终身体育方法、完善个人意志品格、修身塑形等多元化的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体系,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建立以发展个性、强身育人、增强健身意识、培养体育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体育健康教育新模式。

2.4 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基于当前高校健康教育中考核评价体系的缺失或存在的缺陷,公共体育教学要强调“知、信、行”的统一, 着眼于学生的行为改变, 重点在提高学生卫生知识及提高个人健康技能。因此,对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不仅仅要对学生的运动技能等表面成绩进行考核,还必须对学生的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等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求更加科学的检验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教学水平,促进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公共体育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探索出能够真正适应我国高校体育健康教育需求的教学模式,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例9

2目前学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式化倾向严重。在我国大部分中学里,尽管也在进行健康体育的改革和实践,但是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其实很多的中学体育锻炼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过是形式的东西,走走过场罢了,从前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案、备课方法却还在原版套用。对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检查考核工作没有科学规范的体系和标准是主要的问题。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评价也仅仅从一些中学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为评价的依据,没有到基层和教学第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缺乏真正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作为工作依据。同时,中学体育健康观念的对象过于单一化,缺乏全面性,没有真正全方位地转变中学体育健康教学思想。

(2)传统的中学体育的教学观念与认识没有真正转变。由于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仍然还在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对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负面影响较大,教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学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怪圈内,“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普遍存在。同时受“重竞技成绩,轻学生体质”的误导,“重竞技轻普及,重课内轻课外”,“重尖子轻全体学生体育”的现象严重,一条竞技运动技术结构的组成贯穿于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之中。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学总是片面强调以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大部分学生体质的增加、健身意识的形成、健身能力的培养、健身文化的陶冶、健身习惯的养成往往被忽略,更影响了中学生个性、人格、尊严、价值及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

(3)教学方法陈旧。当前,制约中学体育健康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仅仅只是从形式上进行了简单的改革,没有将体育健康教学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过程变化不大,单一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没有活力,课堂气氛较差;同时由于过分地强调“统一”,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体育课缺乏生机。3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对策

3.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认为,只有加强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全面的健康,他们才会精力充沛、信心百倍地去接受各种教育;反之,如果忽视健康教育,学生的身心问题与疾病很多,那我们的教育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达到既定的目的。我们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家们一直倡导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现实中许多中学的教育仍然以高考作为指挥棒,考试成功与否逐渐成了评价教师、学生、学校的主要标准,致使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基础教育,在现实中变成了以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以考试成功为教育目标、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应试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中学体育教学只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与任务,必然要受到社会整个教育观念的影响与冲击。由于智育培养一直处于优先侧重发展的地位,中学体育工作被置于整个学校工作的次要位置,致使人们思想上对体育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更有些人把体力劳动等同于体育。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中,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只会成为一句空话,流于形式。

3.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1)对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并用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实验和论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学的一线去解决问题,使中学体育健康的教学有自己规范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施和设置,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建立不同的内容体系,以便进行不同的考核,避免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的“吃不饱,不够吃,吃不消”的现象。

(2)把体育技术的教学和健康知识观念的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用教师的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体育健康思想去教育人、感染人、影响人,从而让学生树立自己的终生健康体育的思想。结束单纯的体育健康理论课教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意识知识的活动,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讲“理论课”而上“理论课”,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3)建立科学规范的体育健康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实践建立优化的教学方法体系,优化的教学课程体系。优化的教学内容体系需要高索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来实现,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待遇也是一个必要的措施。

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例10

1 健康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内涵

长时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是十分狭隘的,认为身体没有生病、没有损缺便是健康,更多地把健康与身体、生理健康完全等同起来。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的标准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要求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状态。目前多数学者同意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安宁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个定义明确地告诉我们,健康包含生理健康(身体健康和健全)、心理健康(心理没有问题与疾病)、社会健康(个体具有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只有具备这三种健康者,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中学时期,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同时又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 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身心两个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和支配他的社会行为。针对中学生的特点,结合健康的内涵,从教育的因素来理解,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它包含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与健康习惯的教育。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理解,健康教育是指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水平的教育。它以人的健康的整体性和发展性为特征,使体格和人格相统一,促进人的身体、精神、情感充分和谐的发展。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体育为生活方式的调节手段,注重体育对人的内在影响,在运动过程中追求精神升华和人格的完善,在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中达到挑战生活、驾御生活的目的。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体育的科学性教育和体育的文化性教育,注重对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和创新。

2 目前学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式化倾向严重。在我国大部分中学里,尽管也在进行健康体育的改革和实践,但是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其实很多的中学体育锻炼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过是形式的东西,走走过场罢了,从前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案、备课方法却还在原版套用。对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检查考核工作没有科学规范的体系和标准是主要的问题。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评价也仅仅从一些中学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为评价的依据,没有到基层和教学第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缺乏真正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作为工作依据。同时,中学体育健康观念的对象过于单一化,缺乏全面性,没有真正全方位地转变中学体育健康教学思想。

(2)传统的中学体育的教学观念与认识没有真正转变。由于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仍然还在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对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负面影响较大,教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学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怪圈内,“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普遍存在。同时受“重竞技成绩,轻学生体质”的误导,“重竞技轻普及,重课内轻课外”,“重尖子轻全体学生体育”的现象严重,一条竞技运动技术结构的组成贯穿于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之中。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学总是片面强调以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大部分学生体质的增加、健身意识的形成、健身能力的培养、健身文化的陶冶、健身习惯的养成往往被忽略,更影响了中学生个性、人格、尊严、价值及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

(3)教学方法陈旧。当前,制约中学体育健康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仅仅只是从形式上进行了简单的改革,没有将体育健康教学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过程变化不大,单一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没有活力,课堂气氛较差;同时由于过分地强调“统一”,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体育课缺乏生机。

3 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对策

3.1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认为,只有加强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全面的健康,他们才会精力充沛、信心百倍地去接受各种教育;反之,如果忽视健康教育,学生的身心问题与疾病很多,那我们的教育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达到既定的目的。我们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家们一直倡导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现实中许多中学的教育仍然以高考作为指挥棒,考试成功与否逐渐成了评价教师、学生、学校的主要标准,致使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基础教育,在现实中变成了以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以考试成功为教育目标、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应试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中学体育教学只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与任务,必然要受到社会整个教育观念的影响与冲击。由于智育培养一直处于优先侧重发展的地位,中学体育工作被置于整个学校工作的次要位置,致使人们思想上对体育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更有些人把体力劳动等同于体育。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中,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只会成为一句空话,流于形式。

3.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1)对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并用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实验和论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学的一线去解决问题,使中学体育健康的教学有自己规范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施和设置,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建立不同的内容体系,以便进行不同的考核,避免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的“吃不饱,不够吃,吃不消”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