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5 16:30:48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例1

一是西北五省区的省会城市,都建有大型专业茶城,成为茶的集散中心。尤其是西安,它是西北地区茶的最大集散地,同时也是西北地区茶的最大商业中心。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陕西现有营业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茶馆有5000多家,绝大部分分布在西安。西安现有大小涉茶企业1.2万家以上。西安金康路茶文化一条街,集商业、文化、休闲为一体,声名远播,已成为西安的特色文化街,为全国同类城市少见。

二是西北五省区茶文化活动一直比较活跃。如西安多次举办过茶业博览会,为茶叶辐射到西北五省区和走出国门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在西安举行的纪念泾阳茯砖茶642周年暨茶文化论坛,昭示了茶在边贸中的历史地位;2011年在西安金康路茶文化街举办的万人品茗活动,为追求健康、普及三秦大地饮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12年9月,第十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为促进西部茶产业与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是西北有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茶文化研究群体。在这支群体中,特别是西安,人才济济,不但有教授、学者和学有所成的中青年专家,还有众多的茶业从业人员。这些人的专业涉及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经济学、宗教学等各个领域。

这些,都为茶在西安新丝路建设聚集了正能量。

为了寻求陕西在新丝路建设中繁荣茶文化、发展茶产业之道,特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以迎接新的挑战。

一是将陕西西安建成陆上丝路经济带的茶叶集散地和物流转运中心。

西北五省区,地处陆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和必经之地,而西安则是核心区块。所以,中国的茶产业发展,首先要从战略高度,把西北,特别是西安打造成现代化的、可以辐射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等地的国际茶叶集散地和物流中心。目前,西安金康路及其周边的茶叶经济商贸板块已具有相当规模和品牌基础,可以此为核心,打造现代的国际茶叶集散地和物流中心。

同时,西北又是民族聚集区,历史上茶在这里有“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之说。所以,加强西北地区茶文化和茶产业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而且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亚欧人民间的传统友谊。

二是实现网上丝路与“一带一路”对接。

世界茶叶产大于销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我国茶叶主要依靠内销,而内销市场已开始疲软。因此,让国荼走出去的战略日见凸显。

中国茶叶出口受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质量安全有待提高、茶叶标准混乱,特别是忽视大宗茶生产,取而代之的地摊茶和垃圾茶的大量出口,是造成中国荼在出口国中信誉不高、价格低迷的重要因素。如今欧亚大陆间,包括陆运、空运、海运全方位打通,而欧洲和中东地区,过去和现在一直是国茶的主要销区。新丝路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如果我们能抓住机遇重视大宗茶生产、重视大宗茶质量安全、重视大宗茶标准可控,相信通过几年努力,定能在茶叶出口方面打开局面。

西安是国茶陆路出口的要冲和必经之地。倘若能在西北地区,以及在跨境贸易方面布控茶叶电子商务,让网上丝路与陆上“一带一路”对接,相信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是重走丝绸之路,建设和提升陕茶文化品牌

西安可与甘肃、新疆有关部门联合起来,搞一次大型活动――荼重走丝绸之路,既能重新引起人们对古老的回忆,又能宣传茶文化。如果再将它与西部古老而又多样的区域文化和民族饮茶法,以及隐藏在戈壁深处的茶风、茶俗结合起来,西北茶文化必将成为当今世界茶人求新、探知之地,给人以历史感、神秘感和文化感。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例2

【关键词】

特色商业区;SWOT分析;可持续

0 引言

自上世纪50年代,北京市茶叶加工厂落户马连道,为马连道茶产业集群发展播下了第一枚种子。改革开放以后,众多南北茶商纷纷进驻马连道,马连道茶叶市场逐步形成。历经10余年的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效引导下,如今的马连道,已由当年的仓储货运区发展成为街区街道主干路长1500米、街区面积1.8平方公里的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与此同时,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也面临很多问题,功能单一、业态低端、发展空间不足,开发主体不明确等。目前,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正处于提升和转型的关键阶段,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不可忽视,必须从可持续的角度给予有力破解,提高特色商业街的内涵层次,转变现有的业态经营模式,使其走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轨道。因此,本文通过对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不仅对促进其自身以及广外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其他功能街区的发展模式以及内在规律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 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发展现状

马连道现有14座茶城,总营业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茶商3000余户,汇聚全国各主要产茶区的各类名茶,年营业额超过42亿元,约占全国茶叶年交易额的十分之一,是全国著名的三大茶叶集散地之一。

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重点发展以茶叶专业商贸为主的产业,配套发展文化创意和艺术品交易产业、茶叶科技研发和展览展示产业、旅游和休闲娱乐产业、金融服务业、商贸服务业等产业。截至2012年四季度,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内拥有法人单位1559家,资产总计82.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02亿元,累计实现收入合计35.0亿元,利润总额0.7亿元,占全区十大特色功能区合计数的比重分别为10.4%、0.03%、1.8%、0.5%和0.03%。[]目前,马连道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中心,辐射范围远及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 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SWOT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发展状况,本文采取SWOT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未来发展的区位优势(Location Strength)、制约劣势(Restrict Weakness)、战略机会(Strategy Opportunity)、市场威胁(Market Threat)四方面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为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后续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基础。

2.1 区位优势(Location Strength)

马连道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马连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辖区内,广外地区是盛唐的蓟城,辽代的陪都南京,金代的金中都所在地,北京建城、建都都始于此地,历史悠久几经繁华。该地区靠近北京市中心,处于二、三环路之间,东北面紧邻北京西站,东南面与丰台丽泽商务区接壤,并与京石、京开等高速公路相连,属于与北京铁路枢纽和公路主干线相邻的交通类别区域。

2.2 制约劣势(Restrict Weakness)

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功能区角度出发,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功能单一、业态低端。作为一个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城市特色功能区,马连道主要以茶叶销售为单一业种,以茶城和批发商铺为单一业态,茶特色突出,但功能和产业结构单一隐藏着未来发展转型的困难和风险。马连道茶叶销售以“三现”贸易(现货、现金、现场)为主,以低端业态和原始销售方式销售文化含量和价值都相对较高的产品,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低端业态也削弱了马连道的城市功能区的综合竞争力。二是发展空间不足,开发主体不明确。作为建成区,目前马连道地区可开发土地匮乏,可持续发展空间不足,政府手中无地,许多产业升级设想无法实现,发展后劲不足。但马连道别无选择,只能走内生式发展的道路。产业的调整需要大的项目的带动,项目的推进需要市场的主体运作;但马连道作为一个功能区并没有一个官方或民间的经营管理主体在对它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导致规划执行力不足,缺乏有效经营管理,贻误发展良机。

2.3 战略机会(Strategy Opportunity)

首先,自国家提出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以来,北京作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大力引导并积极实践主体功能区发展理念,在编制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为引导各区县全面落实功能定位、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其次,北京市启动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为构创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赢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建设也将有利于促进整个南城经济的振兴和持续发展。第三,《北京市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构建“一核一带多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被纳入到了“一核一带多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之中,并与其他园区一同支撑着“一核一带”的发展。

2.4 市场威胁(Market Threat)

目前本市及周边地区均相继建立了采购中心。虽然这些采购中心的定位各有不同,但也是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如北京朝阳区豆各庄即将兴建的北京国际商品采购中心,其定位是国际商品贸易基地;天津保税区将成为中国北方与国际接轨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近年来,青岛也在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跨国采购中心。

3 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可持续化发展战略

3.1 明确目标,巩固地位,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西城区“十二五”规划中将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定位为中国茶叶交易中心和中国茶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围绕这一定位,要进一步明确目标,提升特色商业区现代化水平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巩固强化特色商业区地位。

一是打造国际茶产业交易中心。在国际茶产业演进进程中,依托国家在世界地位的提升和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立足首都的科技、人才优势,聚合茶交易的先进功能和手段,建设全球性茶产业交易中心、商务中心和交流中心。二是打造中国茶文化中心。以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为载体,以功能提升、产业发展、文化繁荣、品牌彰显为目标,继承和发展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性茶文化中心。三是打造中国茶总部聚集地。以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品牌为牵引,以为企业、机构提供增值(服务)为手段,吸引茶产业、茶文化、茶相关行业的国际国内企业总部和机构入驻,打造中国茶总部第一品牌。四是打造都市文化休闲目的地。通过有效的规划建设手段,进一步突出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文化休闲功能,把马连道建设成为茶特色彰显、休闲功能突出、生态环境友好、文化氛围浓郁、社会人文关怀备至的人文功能区。

3.2 发挥优势,提升功能,注入可持续发展元素

茶文化是马连道的名片,依托高度聚集的涉茶产业集群和茶文化,马连道在国内外有了高知名度。有了这个良好基础,马连道就可以发展更多、更高端的产业和更强的城市功能。未来,马连道将在茶叶贸易特色街区的基础上,向着功能高端化、特色化、延伸化的方向发展,保持和增强商业功能,培育和发展文化休闲功能、商务功能、国际交往功能,成为一个与西单、王府井、CBD、金融街、丽泽商务区等功能区齐名,茶文化气氛浓郁,特色更加鲜明,具有多种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的茶叶特色商业区。新马连道将融合名茶、茶器具销售、茶文化体验、学习、交流、茶叶拍卖等功能于一体,功能完备的高端茶产业聚集区。

3.3 改善硬件,突出特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政府在马连道的环境改造上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但由于该地区市政基础设施过于薄弱,加快改善硬件设施仍然是马连道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是在“环境提升马连道”、“科技提升马连道”、“文化提升马连道”三项措施基础上,对马连道城市亮、美、绿环境进一步改造,突出茶文化特色,尽快建立马连道标志性标识物,提升特色商业街档次。二是协调有关部门完善马连道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地区路网建设。特别是加快打通马连道与西二环的连接线,解决道路循环和进出马连道的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再开通几条公交线路,方便居民出行。三是尽快落实马连道地区大型变电设施安装及有关城市规划方案。

4 结语

马连道由于其茶叶批发规模和国内外知名度,已经在北京城市功能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实施的战略机遇,马连道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内的一条特色商业街、新西城“一核、一带、多园区”总体布局中的特色商业区之一,已经进入到了转型提升阶段。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马连道开始向以特色商业为基础,向集文化、商务、电子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区域方向发展。未来,马连道作为位于首都北京的茶叶交易中心,将在新西城打造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的战略机遇期引来新的、更大的发展良机。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例3

近10年来,经过不断实践,余杭区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一套径山茶质量安全监督制度。主要是在茶叶生产的全过程中,完全按照QS要求的标准进行了检验检测。由上级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实行多次、多批、多点进行茶叶抽样检验、检测,其中有省技术监督局QS发证后抽样检测、余杭区监督局抽样检测、农业部门抽样检验检测和径山茶行业协会抽样检验检测,杭州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抽样检测,在多批次抽样检验检测中,全区受检茶叶样品的合格率达100%。同时,根据行业协会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求茶叶加工企业全面实行茶叶可追溯管理体系,严格做好茶园农事活动档案记录,茶叶加工关键控制点检验记录,茶叶包装净含量检验记录,茶叶出厂成品茶检验记录,使成品茶叶从基地到茶杯可以全程追溯。10多年来,余杭区径山茶的产品质量、知名度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从1991年至2010年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十大名茶”、“中国文化名茶”、“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余杭区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部级首批重点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等16项荣誉称号。径山茶已进人国际沃尔玛超市、欧尚超市、麦德龙超市。进人国内百年知名企业张一元、吴裕泰茶业等茶叶销售商。出口蒸青茶主要销售日本、欧盟、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赢得了茶商的欢迎和喜爱。

径山茶原来是手工制作的,发展至今大多数已成为全程机械化。但是,今后有些高级茶还需要进行传统的手工制作,发扬传统工艺,档次较高的茶可采用手工制作与机械加工相结合,蒸青茶和低级茶可采用全程机械化生产。进行集中统一的技术培训,制作径山茶加工技术光盘.通过经常性的技术培训与普及,径山茶加工技术水平将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径山茶”大商标已赢得了各种荣誉,但有些企业的小商标仍然缺乏知名度。因此,各企业商标应积极争取区级“知名商标”、省市级“著名商标”、部级“驰名商标”和其他品牌各种荣誉。行业协会应促进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知名商标的建设,使企业商标知名度与协会径山茶大商标的荣誉同步提升。

目前,余杭区茶叶食品生产许可(QS)认证的企业虽然有了60余家,但在全区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已经认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径山镇,占全区认证企业的70%以上,发展不平衡,今后应该在扩大QS认定的基础上,以五峰茶业的强势联合为样板,促进镇、街道小企业的组合,向规模化、集成化发展。使余杭径山茶能够争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在小企业组合、抱团发展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各种项目,吸收资金,增强企业的经济优势,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例4

位于雅安市名山县的国家4A级景区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和世界茶文化圣山,是世界茶人“寻根”和“朝圣”的圣地。蒙顶山上的皇茶园、皇茶大道旁两千多年历史的甘露井、景区内的茶文化博物馆定会让你不负此行。

第二站: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从四川雅安出发,经天全、康定到昌都的左贡同云南的茶道相汇。行走在雅安天全县茶马古道,两旁酒肆林立、客栈密集,漫步其间,你可以重新体验当年“自古行商要道,背夫往来不绝”的场景。

第三站:茶文化主题酒店

西康大酒店是中国首家茶文化主题酒店。100多幅画面构建的“茶语廊”向你讲述雅安茶文化的历史;大厅的“茶之道”根雕,再现着西汉以来茶马盛市情景和茶马古道的艰辛;琳琅满目的藏茶工艺品堆满“物语屋”,砖茶建成的“茶语屋”等定会让你称绝。

周末两日游:

第1天

蒙顶山旅游区:蒙顶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离雅安市15千米,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交通十分方便。贡茶源地的千年茶文化值得我们用心感受、细细品味。

第2天

荥经龙苍沟:龙苍沟部级森林公园以森林植物多样性和水景为主,占地11.36万亩,最高海拔2950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每年4、5月的杜鹃花、鸽子花盛开景象颇为壮观,世界最大的野生珙桐林也让人拍手称奇。你还可以在回程时逛逛荥经砂锅一条街,说不定能在被称为“中华砂器第一乡”的荥经淘到一些喜欢的宝贝。

经典景区游:

第一站:蒙顶山

蒙顶山集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祭祀文化、红军文化于一体的景区,与峨眉山、青城山齐名,并称为蜀中三大历史文化名山。你可以观赏景区优美的自然风景,享受导游为大家讲解悠久的茶文化,也可在天盖寺旁的仙茶楼处亲自品喝蒙顶山茶。此地特产有蒙顶山六珍,即美味玉带空心果、蒙顶梆梆鱼、蒙茶菜、贡茶酒、蒙顶跳舞菇、蒙顶方竹笋。

第二站:碧峰峡

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部的碧峰峡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熊猫基地所在地,距成都市136千米,距成雅高速公路口15千米,距雅安市城区16千米,属砂岩、砾岩、泥岩构成的峡谷型自然风景区,“素有天府之肺”的美称。你不但可以在生态风景区、生态动物园欣赏动植物美景,还可以在极限运动中心、生态别墅、森林探险地尽情玩乐。

第三站:上里古镇

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部的上里古镇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距成都市147千米,距成雅高速公路口26千米,距雅安市城区27千米。古镇二水环绕,背面靠山,镇内茂林、古树、溪水、古桥、老街与明清古建筑相映成趣,其中,二仙桥、双节孝牌坊、九世同居坊、韩家大院为代表的古院落建筑群,木质浮雕工艺精湛、惟妙惟肖。

第四站:东拉山大峡谷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例5

地址:朝阳区百子湾南二路77号院

电话:010-51622133

点评:弘扬精致古典主义生活方式的茶舍。茶道、花道、香道的道场。

上上兰茶艺坊

地址:西城区车公庄官园桥梅兰芳大剧院四层

电话:010-66256000

点评:能听京戏的茶馆;能赏二环的茶馆;能开会议的茶馆。

更香茗茶(茶楼)金沟河店

地址:海淀区金沟河路10号院1号楼北区一层4号

电话:010―6828515668285856

点评:这里只有茶没有餐,一楼散座,二楼茶室,陈设古典家具、器皿,古朴而雅致。倚窗听茶,可享窗外海拔800米高山灵韵。

老舍茶馆

地址: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3号楼

电话:010-63036830、63021717

点评: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命名,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的综合性茶馆。自开业以来,老舍茶馆接待了130多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4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华宝斋

地址: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全国政协礼堂南门西南厅

电话::010-66193750/ 66193753

点评:中国纸文化和茶文化的集合所,这里有大量影印线装古籍,有上等武夷岩茶,可以读古籍品佳茗。

碧露轩茶艺(总店)

地址:朝阳区亚运村汇园公寓R座一层

电话:84977951

点评:碧露轩是会员制,因拥有三千多位会员而傲视京城茶艺界。现500多平米的茶艺馆中经常雅士云集,品茶论道。企业文化融茶道、人道、商道为一体。

古乐茗轩茶艺馆

地址:东城区北门仓胡同6-12号

电话:010-82150158

点评:能喝茶的博物馆。这里有古董兵器、钱币、玉器、铁壶,各色收藏品种繁多。边品茶边听琴边欣赏藏品,十分惬意。

清鼎茗茶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东里2号院茂华国际村4―5底商

电话:13521169157(骆先生)

点评:茶馆内设十余个包间,主营中国茶及特色养生茶、花草茶。并向会员提供高端国学、茶道、玉文化课程。

后洋茶业北京会所

地址:西城区积水潭桥南板桥头条二号(积水潭医院北门东一百米)红色铁门紧闭大院

电话:010-83224618

评语:地处二环西海畔独一无二的将军大院,环境清幽,茶场直营高品质原生态铁观音。

幽品茶楼

地址:北京朝阳区团结湖北路3号

电话:010-65822280

点评:在喧嚣的城市中获得一份宁静;幽品有最专业的茶艺师,提倡一对一的全程式服务。这里有五星级的装修投入,集典雅、华丽、高贵于一体,让客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温暖。

三正五始茶楼

地址:海淀区丹棱街18号创富大厦103

电话:010-51721289

点评:三正五始的来由是春秋公羊传开篇第一句,“元年春、王正月、诸公即位”内含的抽栋。其中“三正”指天地人三才;“五始”指纪元之始,月建之始,一年之始,国王即位之始以及国家建立之始。茶楼环境优雅、舒适、设计典雅古朴,室内古琴、观赏鱼、花草、翠竹尽显自然之美,整体布局巧妙。内设有各具风格特点包间,其中大包间可容纳10~12人。

同时可接待各种小型会议,朋友聚会、休闲娱乐。

上海

乐天派生活艺术馆

点评:进入“乐天派”,分别陈设着广东佛山陶艺名家曾力曾鹏的“虞公窑”原作品和工坊作品,宛如置身于一个小型艺术博物馆,拾阶而上至三楼,除了星罗陈设,还特别设置一处精巧茶专区,特备陈年普洱以待四方朋友。

地址:徐汇区漕溪北路188号

电话:021-64685166

宋芳茶馆

地址:徐汇区永嘉路227号甲

电话:021-64338283

点评:常驻二楼的阿姨会按照宋芳家奶奶的配方和法国原料来制作法式蛋糕,不是夸张华丽的甜品,而只是平素招待客人的家用烤蛋糕,表皮焦脆内里松软,还有的加了绿茶和黑茶末。

悟空悟茶

地址:徐汇区复兴中路1315号

电话:021-64454625

点评:悟空悟茶是挺大的经典茶楼,建筑古色古香,内里装修也是走中式茶道路线,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消费水平还是不低的。各楼层都有最低消费,茶叶好坏见仁见智,添水要另外收费。

茉莉

地址:黄浦区南京东路20号

电话:021-63216888

点评:和平饭店的大堂吧,大堂顶上的八角亭非常别致,其茶品包括了世界范围的精良茶叶,有绿茶、黑茶、草药茶、水果茶和特色茶,还有从各个茶庄挑选的茶艺师,同时为客人进行茶艺表演。

七叶和茶

地址:徐汇区肇嘉浜路1111号美罗城B1楼五番街

电话:021-64267778

点评:七叶和茶是日本最大的抹茶餐饮连锁,不仅有各式特色抹茶饮,还有美食客平时在上海很难搜寻到的特质抹茶盐,配以天妇罗,香酥可口而满溢着抹茶的香味,实为绝佳的搭配。店里从午饭后就客源不断,下午也多半要排队。

七七茶铺

地址:徐汇区辛耕路77号永新坊

电话:021-33686177

点评:环境古朴,气氛恬美静谧,可以边上网边喝茶,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闲情逸致。喝茶的时候店家随时会来补充茶水,茶点吃完了还可以自助添加,给人感觉很温馨。

和平官邸

地址:徐汇区高安路93号

电话:021-64338097

点评:一进门就能感受到老上海大户人家的气息,诉说着逝去的时光从包房的摆设,到透明玻璃房的“茶室”都有情有调”,荷花池的“小桥流水”是品茶时最好的相佐风景。

雍福会

地址:徐汇区永福路200号原英国领事馆

电话:021-54662727

点评:“雍福会”是原英国领事馆的旧址,环境充满了优雅的贵气,在古董皮沙发、小姐床、古筝和清代长廊的“簇拥”下喝下午茶,品上等好茶,除了味蕾的享受,更能享受在私密花园里的宁静一刻。

汉源书屋

地址:卢湾区绍兴路27号

电话:021-64732526

点评:由摄影家尔冬强创建的汉源书屋,隐藏在行人稀少的绍兴路上,它集书店、茶室和咖啡屋于一体,里面不仅收藏着许多二三十年代的老式物品,还有整墙的落地书架和琳琅满目的艺术书籍。

耕月人茶馆

地址:黄浦区方浜中路235号豫安阁4楼

电话:021-58777797

点评:耕月人茶馆位于豫安阁,整个布局基本仿造徽派建筑而建,许多物件都是主人从各处精心挑选而来的真品,可谓原汁原味。好茶、干果、水果、小吃等一应俱全,伴随着悠扬的评弹声,仿佛回到了旧时的老茶馆一般。

深圳

静颐茶馆

地址:罗湖区宝安南路3038号金塘大厦7楼

电话:0755―2557455525586555

点评:仿明清梨花木的老家具,竹木粗布,矮桌小椅,化解一切心浮气躁。

紫苑•中国雅生活馆

地址:南山区白石路东欢乐海岸曲水湾10栋

电话:0755―83152999

点评: 这是紫苑旗舰店,不光有茶还有餐。根据四季的不同,会推出不同主题的茶和餐。有荷花宴、宴等。紫苑茶馆以茶为媒,过茶礼仪、茶曲艺、茶书画、茶饮食、茶养生、茶香华,展现雅活六艺,打造一种雅生活的生活方式,创建当下中国生活文化的精致形态。

青藤茶社

地址:福田区农科中心农园路花卉路口

电话:0755―83708220

点评:有“民间博物馆”之称,名人字画、奇石古玩,久违的老式帐台、茶罐、提篮、米桶、喜担,清新的民俗壁画,古朴的剪纸窗花,目不暇接。

一壶天茶艺美食馆

地址:南山区东滨路西361号

电话:0755―26521338

点评:背靠南山层峦叠翠的万顷荔林,面向公园园林美景,出品各色好茶和潮州菜,集茶艺、美食、娱乐为一体。

艺车茶语

地址:福田区福强东路福田花园大厦3楼会所

电话:0755―8381076283812277

点评:深圳乃至国内第一家以艺传情,以车联谊,以茶会友为经营特色的休闲会所。

清风茶馆

地址: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四路泰然宾馆内

电话:0755―83408628

点评:闹市区的清幽之地,知名度颇高。

趣园茶馆

地址:福田区景田路68号香梅市场2楼

电话:0755―83731483

点评:除了品种繁多的茶叶,趣园私房菜也值得一试。

聚义茶馆

地址:福田区泰然四路泰康轩二楼

电话:0755―83453380

点评:口碑大好的品茗之地,可现场欣赏茶艺师的泡茶艺术。

名人茶馆

地址:罗湖区松园路19号2楼(农行旁边)

电话:0755―25580833

点评:由8元的龙井到480元的东方美人,茶叶档次众多,满足多种消费层次。

广州

流花茶艺城

地址:越秀区流花路1号流花湖公园流花茶艺城内

电话:81383295-801,81383295

点评:这里是广州规模最大的茶艺馆。环境古典幽雅,鸟语花香,可一边听琴品茗、观鹭赏莲,一边欣赏茶艺表演,还可饱尝茶艺城独有的茶叶点心和自助茶食;汇集全国各大名茶和顶级紫砂茶具,深受游人、茶客欢迎;同时开设茶艺技能培训中心,师资备受推崇,属业界翘楚。

水沐莲清岭南茶艺馆

地址:天河区天河南二路六运六街27-29号1楼(近天河东路)

电话:020-87531233

点评:有专门品茶及粤式早茶下午茶两类。低调地隐藏在闹市的一条后街之中。这里的明清家具大都是老板从各处搜集来的,并且刻意保持了原始的风格。

雅韵轩(二沙分店)

地址:越秀区二沙岛晴波路43号3楼

电话:020-3759500137595398

点评:这里可以品茶及茶点、正餐。为全国十家“百佳茶艺馆”之一。店面整体布局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每个房间风格迥异,如北京房的主体布局以黄色为主,墙上悬挂十位清朝帝王照片,一副九龙壁图画更彰显出尊贵典雅的皇家气派;而杭州房则突出荷塘的碧绿、清翠,会使人感到仿佛一位清秀优雅、婀娜飘逸的西湖美女含情脉脉地向你走来……

雅韵轩(越秀分店)

地址:越秀区越秀公园镇海楼旁(盘福路口)和越秀天安酒店旁公园侧门进

电话:020-83540377

点评:人均200以上,可以品茶及茶点、正餐。楼随镇海楼所建,藏身于洗涤风尘的树影风涛之间;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尘土,多了一些自然与纯真。雅韵轩,无论是商务会谈,宴请宾客,还是家庭聚会,都是不错的选择

同庆堂

地址:越秀区解放北路901号兰圃公园内

电话:020-86664511

点评:一楼的六间茶房像一只手臂一样环抱住一个小水池,无论坐在哪个房间,都能看到兰圃的景色。其中有一间房特别有趣,因为改造前是一个假山式样的山洞,设计师将就原来的样子,把山洞做成了一个两室一厅的茶室,用玻璃盖顶,和自然又多了一份连接。同庆堂用来装茶的陶罐,据说是私窑烧制的,环形花纹,素色裹身,每一只都想让人带回家。

茶艺乐园(荔湾湖总店)

地址:荔湾区龙津西路155号荔湾湖公园内浮香坞

电话:020-81821781 81821782

点评:“茶艺乐园”是一家专营极品名茶、茶具、茶艺礼品、茶文化推广的跨国企业,分别于香港、加拿大及中国设立分公司。总店占地约1800多平方米。三面环水的小岛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亭碧水,、竹木依石、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桂花满枝,厢内袅筝间伴着飘飘茗香,不失为一个高雅,恬静的品茗胜地。

国香茶艺馆

地址:越秀区解放北路901号兰圃公园内

电话:020-8666460286677255

点评:兰圃公园内的一个品茶的地方,环境很好,绿意萦绕,香溢满园,好一派清幽雅致景象;茶点很精致,份量较小,价格也偏高,建议选择靠近小湖的位置坐下,品尝这里的香茶和点心,望着湖中的锦鲤鱼,听着轻轻的音乐,与三五知己在此谈天说地,自会让人心情倍觉轻松,品完茶还可以在兰圃里逛逛,看看兰花。

瑞丰茶馆

地址:天河区林乐路远东大厦1楼

电话:020-38847483

点评:商务圈的茶馆,可以喝茶和吃潮州菜。

茶艺乐园(时代广场分店)

地址:天河区天河北路28号时代广场5楼

电话:020-38802420

点评:老牌茶馆的分店,开在闹市区,很多年轻顾客光顾。

和清居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例6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姐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

3月27日,一首旋律优美流畅的《采茶舞曲》,拉开了“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暨西湖龙井开茶节”的序幕。

本次开茶节在西湖区转塘街道慈母桥村举办。“美丽茶乡品质之城,全国最美丽城区”,作为2009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主会场,西湖区力求将浓郁的茶乡风情展现在众人眼前。

活动主要由开茶仪式和文化演出两部分组成,力求突出民俗性(茶乡生活民俗风情浓郁)、人情味(茶乡乡情乡音亲和)、国际化(外国及港澳台地区媒体网上直播)的特点。开茶节活动紧紧围绕“茶”文化,分别以“茶魂”、“茶情”、“茶风”来展示茶的内在品质和文化底蕴,反映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表达人们对西湖龙井茶的深厚情结。整体活动场景宏大,内容丰富,节目新颖,给中外游客以全新的享受。活动还特别请来大家耳熟能详的《采茶舞曲》的作曲者、著名音乐家周大风先生。

开幕式上,前来品茗论茶的游客达到上万人,摆在茶园里的T型台尤其夺目,吸引中外游客目光。

一批来自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的媒体朋友,也赶到现场。只见他们在大茶园里,通过翻译的帮忙,采访起身穿蓝印花布衣的茶农,了解更多的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知识。

“这就是茶叶吗?从这里采下来,就可以直接吃了吗?怎么这么奇怪。”其中一名外国记者指着一棵茶树好奇地问道,顿时引来茶农们的一阵笑声,茶农们向老外详细解释了茶叶的做法。

在4月底前,茶都杭州还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活动,如中国江南生态茶村的开村仪式、西湖龙井炒茶大赛、茶商恳谈会、茶女三项(摘、炒、泡)全能大赛等。

西湖茶宴:四道茶加

“凤凰肉”等茶菜茶点

品四道茶,不喝酒,菜点包括养殖天鹅肉、龙井虾仁、艾叶团子和“妈妈烧的茶叶蛋”……3月28日,西湖茶宴掀开神秘面纱,在老龙井御茶园举办首宴仪式。

“游客市民逛西湖,喜欢往农家茶楼一钻,搓搓麻将,品尝些本鸡、蹄。其实,西湖边休闲还有更雅致的方式,比方说喝新茶吃茶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徐南眉说。

看样子,今后西湖茶宴不但要请游客尝尝天鹅肉,还想跟景中村农家乐、本鸡蹄膀别别苗头。

“西湖茶宴”沿袭古代茶宴的习俗,在长长的方桌上进行。

茶宴分上四道茶。第一道西湖龙井,第二道大红袍,第三道九曲红梅,第四道普洱茶。

每道茶后配以茶点和菜点,包括茶叶蛋、定胜糕、吴山酥油饼、竹筒饭、龙井虾仁、清汤橄榄鱼丸、手剥笋、艾叶团子、鹅肝、乳鸽、蟹粉豆腐等等,其中最雷人的一道菜叫“凤凰肉”――就是养殖天鹅肉。

天鹅肉入汤,嫩嫩的绿茶点缀在雪白的肉片之间,夹起筷子尝上一口,龙井特有的清香和着细嫩的肉片,滑入口中。

茶宴价格不菲,每人需要150元,而且光喝茶,不饮酒,长长的餐桌上又相当安静,只有一位凤仙装美女的筝声《高山流水》在屋子里回荡。杭儿风、爱热闹的杭州人能否接受这样的雅席?会不会还是农家乐本鸡蹄更实惠?

杭州茶楼业协会会长朱家骥说:“茶宴将在杭州各大茶楼逐步推广,目前是4家大茶楼、1家农家茶楼,价格和风格都各不相同,比如也有每人60元的农家茶楼茶宴,也有68元的自助茶宴,希望能被慢慢接受。”

除老龙井御茶园外,目前推出茶宴的茶楼还有南山路西湖国际茶人村、湖滨六公园湖畔居、河坊街观复博物馆、龙井村农家茶楼幼展茶庄。

茶宴几百年前就曾现身杭州。

有史料记载,最早的茶宴出现在杭州径山。宋代时饮茶之风盛,每年春季,僧侣经常在寺内举行茶宴,座谈佛经,并逐渐形成为一套较为讲究的仪式,后人称其为径山茶宴。

还有一种说法是,北宋元丰年间,杭州上天竺寺有位高僧辩才法师。他喜欢龙井,便居于此地,开创龙井寺。辩才法师德高望重,钦慕他的人纷纷前往龙井探访他。辩才好客,每当有访客前来,就会奉上山中自植自焙的香茗一杯为礼。客多,茶的需求量大,龙井寺周围山林便成了茶园遍布之地。那一年,坡二度到杭州当父母官。一日,坡得空闲来到龙井,与辩才法师一边品茗一边聊起了茶道。之后,辩才法师以茶会友,经常在龙井寺内举行茶宴,座谈佛经,并慢慢形成了一套较为讲究的茶宴。

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获国家“非遗”称号

作为西湖龙井茶的主产区,西湖区一直着力做好对西湖龙井茶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品牌提升工作。在开茶节上,文化部委托浙江省文化厅向西湖区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的牌匾。

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技艺堪称一绝。一口大铁锅烧得热腾腾,新产的茶叶经过杀青之后下锅,茶农用手在热锅上炒。用上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才能把茶叶炒好。茶农介绍,机器炒茶,每人每天可炒制20斤,而手工炒茶,每人一天只能炒几斤。机炒茶颜色鲜绿,外形扁平,卖相好看,但所泡的茶喝上去的香味、口感都不如手炒茶。

往年清明扫墓穿单衣薄衫,今年游人却还背着大棉袄,兀自在墓园的冷雨里打哆嗦。这样一来,怕冷的西湖龙井茶可就迟迟抽不出芽头来啦,西湖边的茶农们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明前茶产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今年一级保护区西湖龙井的产量将减少10%左右。”4月6日晚,满觉陇村村民老胡忧心忡忡地坐在家门口抽闷烟。

虽然量少了,熟客上门,直接去农家买茶叶,还是能拿到每斤1000元左右的朋友价。

笔者辗转找了熟人问到了龙井村村民老陆。老陆带我到龙井村,找到一位头发花白、中等身材的大伯――龙井村“炒茶王”盛蔚根。盛蔚根就坐在锅子前,撸起衣袖,在近300°C高温的锅子里,用他的手感知着锅内温度细微的变化,同时做出抓、抖、压等各种不同的手势。

从“炒茶王”口中得知,茶叶炒制的好坏与炒制的手法、茶锅的温度有很大关系。如果炒制手法和火候掌握恰到好处,茶香馥溢而出,汤色清洌,叶底色泽、嫩度、完整程度就会非常好。

6l岁的盛蔚根是1999年“炒茶王”,他的弟弟、56岁的盛摇明是2005年“炒茶王”。兄弟俩最辉煌的记忆还是2005年的4月17日,从18棵御茶园采下的100克极品御茶公开拍卖,那是杭州首次拍卖“龙井王中王”,最终以14.6万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当时国内龙井茶拍卖的最高纪录。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例7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三条大道中,以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较大。本文仅就川藏茶马古道论述,它道则非本文所及。

一、川藏茶马古道的形成与路线

(一)、早期的茶马古道

四川古称“天府”,是中国茶的原产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四川已将茶作为商品进行贸易③。当时,蜀郡的商人们常以本地特产与大渡河外的牦(旄)牛夷邛、莋等部交换牦牛、莋马等物。茶作为蜀之特产应也在交换物之中。这一时期进行商贸交换的道路古称“牦(旄)牛道”,它可算是最早的“茶马古道”。其路线是:由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崍)、雅安、严道(荣经),逾大相岭,至旄牛县(汉源),然后过飞越岭、化林坪至沈村(西汉沈黎郡郡治地),渡大渡河,经磨西,至木雅草原(今康定县新都桥、塔工一带)的旄牛王部中心。沈村是进行交易的口岸。不过,这时饮茶之习在我国尚未普遍形成,茶叶在内地还主要是作为药物被人们使用④。价高量少,尚不可能被藏区大量使用。输入藏区的茶,这时数量有限。

(二)、唐宋时的茶马古道

唐代,吐蕃兴起于青藏高原后,大力吸取周边地区的先进文化。特别是伴随文成、金城公主下嫁而兴起的唐蕃政治、经济、文化大交流,使吐蕃出现“渐慕华风”的社会风气。唐人饮茶之习也被传入吐蕃,逐渐成为上层人士和寺院僧侶的风习。唐人陸羽的《茶经》记载:茶在唐代有五种名称,“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莈,四曰茗,五曰荈”。“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藏语称茶为“槚”(ja),显然是借用了唐时汉语对茶的称呼。可证茶叶是唐时开始大量输入藏区的。

不过,茶传入吐蕃之初,仍仅仅是被作为一种珍贵的医疗保健品在吐蕃王室中使用。并未作为一种日常饮料。这在藏、汉文史料中都可找到印证:藏文史籍《汉藏文书》中记载,松赞干布的曾孙都松莽布支(670-704在位)原先体弱多病,后来用茶治疗,很快恢复了健康⑤。唐代汉文史籍《国史补》记载:唐德宗时,常鲁公出使吐蕃,闲时在帐中烹茶,吐蕃赞普见到后十分奇怪,“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灉湖者’”⑥。考寿州、舒州在皖,顾渚在浙,蕲门在鄂,昌明在蜀,灉湖在湘。都是唐代名茶产地。赞普虽拥有中原这些最名贵的茶,但却不晓其烹饮之法。由此证明:吐蕃在7世纪时已从内地得到有不少茶叶,但当时主要为王室所拥有,作为保健品使用;还不懂烹茶之法,尚未形成饮茶的社会生活习惯。

根据史料记载,内地饮茶之习也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才开始形成。唐人封演在其《见闻录》中记载:开元中佛教禅宗盛行,僧人坐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辗转相仿效,遂成(社会)风俗”⑦。随着唐蕃之间的交往增强,特别是内地的大量禅僧相继到吐蕃传法或经由吐蕃去天竺求法,使这种饮茶习俗也传播到藏地。自9世纪初热巴巾规定“七户养一僧”后,藏地僧人再不需要从事生产劳动,对于每日长时间坐静诵经的藏僧来说,汉僧的饮茶之习此时更具有了效法的价值,它不仅能达到“破睡”、“涤烦疗渴”的生理方面的功效,而且能给这些僧人单调孤寂的生活以心理上的慰藉。因此,饮茶的风气首先在藏地僧人和寺庙中蔓延开来,烹茶之艺也在僧人中首先讲究起来。藏史称:“对于饮茶最为精通的是汉地的和尚,后来噶米王向和尚学会了烹茶,米扎衮布又向噶米王学会了烹茶,这以后便依次传了下来”⑧。正说明最初把烹茶、饮茶的生活方式传入吐蕃的是来自汉地的僧人。

9世纪中,朗达玛开展“灭佛”后,寺院被毁,僧人被迫还俗。融入民间的僧人,将他们的饮茶习惯传播于人民大众中。加之,晚唐以后,唐蕃关系进入了一个较稳定的和平友好共处时期。由于“安史之乱”对内地农业严重破坏,唐朝需要从藏区长期输入马、牛,便以缣(丝织品)、茶等物与吐蕃市易。从而使双方间官方和民间的贸易都大大活跃起来,不仅在陇、蜀、洮、岷一带出现了官方开办的市易区,民间贸易渠道也发展起来。大量价格较低廉的茶输入藏区,为藏区普通民众饮茶创造了条件,从那以后,饮茶作为一种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习俗,便自然而然地在藏族中逐渐形成了。

五代及宋时,内地战乱频仍,需要从藏区采购很多战马,同时,中央政府为了籍助茶叶贸易加強与藏区各部路的政治关系。于是正式建立起了“以茶易马”的互市制度,使茶叶输藏成为政府专门管理的一项重大国策,从而保证了茶叶能长期、稳定地供应藏区,推动了藏族社会饮茶之习的发展。茶马古道亦随之有了较大的展拓。

唐宋时期的茶马大道主要为“青藏道”,即通常所说的“唐蕃古道”。唐蕃古道在前期主要是一条政治交往之路,后期则成为汉藏贸易进行茶马互市的主要通道。这条道路东起关中地区,经过青海,从四川西北角的邓玛(原邓柯县),过金沙江,经昌都地区、那曲地区至拉萨(逻些)。唐时,互市未限定口岸。宋朝则在熙、河、兰、湟、庆等州设置专门的茶马互市的市场,实行茶叶专卖的“引岸”制度。这一时期虽在四川的黎(汉源)、雅(雅安)亦设立茶马互市口岸,专门供应康区茶叶。但由于当时所易三马的主要产自青海一带,故大量的川茶是从川西的邛崃、名山、雅安和乐山等地经成都、灌县(都江堰)、松州(松潘),过甘南,输入青海东南部,然后分运至西藏、青海各地。这条茶道一直延续至今,经由这路输往藏区的川茶被称为“西路茶”。

(三)、明清时的茶马古道

元代,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为发展西藏与内地之间的交通,元政府在藏区大兴驿站,于朵甘思境内建立19处驿站,从而使四川西部与西藏间的茶马大道大大延伸。明朝特别重视茶在安定藏区、促进国家统一中的作用,政府制定了关于藏区用茶的生产、销售、贩运、税收、价格,质量、监察的一系列法规和制度,限制入藏销售数量,抑制茶商投机倒把。由于朝廷对朝贡者不仅厚赏崇封、赏赐“食茶”,还允其在内地采购限额外的茶叶。从而使藏区宗教上层、地方首领,纷纷朝贡求封,有的直接奏称“今来进贡,专讨食茶”⑨;返回时总是“茶驮成群,络绎于道”。为了加強与长河西、朵甘思各部的关系,缩短运距、方便茶运,明太祖命四川官府劈山开道,开辟了自碉门(天全)经昂州(岩州,今泸定岚安镇)逾大渡河至长河西(康定)的“碉门路”茶道,并于昂州设卫,驻军以保护茶道畅通。成化六年(1476),又规定乌思藏、朵甘思各部朝贡必须从“四川路”来京。于是,四川不仅是边茶的主要生产地,而且成为了“茶马互市”的最主要贸易区。形成了黎、雅、碉门、岩州、松潘五大茶市口岸。

明代川藏茶道分为“南路”(黎碉道)和“西路”(松茂道)两条。“南路”茶道中,由雅州至打箭炉段又分为两路:一路由雅安经荣经,逾大相岭至黎州,经泸定沈村、磨西,越雅加埂至打箭炉,因其是自秦汉以来就已存在的大道,故名为“大路”;另一条是自雅安经天全两河口,越马鞍山(二郎山),经昂州,过大渡河,至打箭炉。因系山间小道,故又称为“小路”。由这两条路上运输的茶,分别被称为“大路茶”与“小路茶”。自打箭炉至西藏的茶道路线是:打箭炉北行,经道孚、章古(炉霍)、甘孜,由中扎科、浪多、柯洛洞、林葱(原邓柯县)至卡松渡过金沙江,经纳夺、江达至昌都。然后经类乌齐、三十九族地区(丁青、巴青、索县等地),至拉萨。由于这条路所经大部分地区为草原,适合大群驮隊行住,故自明至清,一直是川藏茶商驮隊喜走之路。“西路”茶道由灌县沿岷江上行,过茂县、松潘、若尔盖经甘南至河州、岷州,转输入青海。

清代,四川在治藏中的作用大大提高,驻藏的官员、派遣的戍军、所需之粮饷,基本上都由四川揀派、供应。四川与西藏关系的密切,进一步推动了川藏的“茶马贸易”。不过这一贸易已不再是“以茶易马”,而是以茶为主,包括土产、百货等各种物资的全面的汉藏贸易。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打箭炉(康定)设立茶关。之后,又于大渡河上建泸定桥,开辟直达打箭炉的“瓦斯沟路”。打箭炉成为了川茶输藏的集散地和川藏茶马大道的交通枢纽。康熙五十七年,为平定准噶尔乱藏,开辟了自打箭炉经里塘、巴塘、江卡(芒康)、察雅至昌都的川藏南路大道,沿途设立粮台、塘铺。由于这条路主要供驻藏官兵和输藏粮饷来往使用,故习惯上称之为“川藏官道”。但实际上此道也经常是茶商驮队行经之路;而由打箭炉经道孚、甘孜、德格、江达至昌都的茶马古道,则习惯上被称为“川藏商道”。两道汇合于昌都。由昌都起又分为“草地路”和“硕达洛松大道”两路,至拉萨汇合。“硕达洛松大道”由昌都经洛隆宗、边坝、工布江达、墨竹工卡至拉萨;“草地路”即上述的由昌都经三十九族至拉萨的古代茶道。昌都是两条川藏茶道的汇合点,也是滇藏、青藏交通的总枢纽,因而成为茶马古道上的又一重要口岸。

二、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与现代功能

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

1、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介绍给内地。形成了一种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这种互补关系使藏汉民族形成了在经济上相依相成,互相离不开的格局。由此而进一步推动了藏区与祖国的统一,藏、汉民族的团结。在历史上,宋朝、明朝尽管未在藏区驻扎一兵一卒,但却始终与藏区保持不可分割的关系,令藏区各部归服,心向统一。其中茶马古道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2、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沿着这条道路、伴随茶马贸易不仅大量内地的工农业产品被传入藏区丰富了藏区的物资生活,而且内地的先进工艺、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进入藏区,推动了藏区经济的发展。例如因茶叶运输的需要,内地的制革技术传入藏区,使藏区的皮革加工工业发展起来;又如因商贸的发展,内地的淘金、种菜、建筑、金银加工等技术和技工大量经由此道输入,推动了藏区农作技术、采金技术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交易物品的扩展,藏区的虫草、贝母、大黄、秦芄等药材被开发出来,卡垫、毪子和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也被带动起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宋代四川产茶3000万斤,其中一半经由茶马古道运往了藏区。明代经由黎雅、碉门口岸交易的川茶达3万引,占全川茶引的80%以上。清代经打箭炉出关的川茶每年达1400万斤以上。同时,大批的藏区土特产也经由此路输出。据1934年统计,由康定入关输向内地的有麝香4000斤、虫草30000斤、羊毛5500000斤、毪子60000多根等,共值银400余万两⑩。可见汉藏贸易规模之大。在这一贸易的带动下,藏区商业活动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商,如“邦达仓”、“三多仓”、“日升仓”等(仓,藏语意为家。这里用作商号);出现了集客栈、商店、中介机构为一身的特殊经济机构--锅庄。康巴处于条大道的中心,受这种环境的熏陶,最早改变了重农轻商的观念,养成了经商的习惯。康巴商人的精明能干,由此远近闻名。

3、促进了藏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茶马古道上的许多交易市场和驮隊、商旅的集散地、食宿点,在长期的商贸活动中,逐渐形成为居民幅凑的市镇。促进了藏区社会的城镇化发展。如打箭炉在元代尚为荒凉的山沟。明代开碉门、岩州茶马道后,这里逐渐成对大渡河以西各驮隊集散之地,清代开瓦斯沟路,建泸定桥,于其地设茶关后,迅速成为“汉番幅凑,商贾云集”的商业城市。西藏和关外各地的驮队络绎不绝地来往于此,全国各地的商人在这里齐集。形成了以专业经营的茶叶帮,专营黄金、麝香的金香帮,专营布匹、哈达的邛布帮,专营药材的山药帮,专营绸缎、皮张的府货帮,专营菜食的干菜帮,以及专营鸦片、杂货的云南帮等。出现了48家锅庄,32家茶号以及数十家经营不同商品的商号。兴起了缝茶、制革、饮食、五金等新兴产业。民居、店铺、医院、学校、官署、街道纷纷建立,形成为一座闻名中外的繁荣热闹的“溜溜的城”。又如昌都由于是川藏、滇藏、青藏三条茶马古道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亦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而成为康区重镇和汉藏贸易的又一中心。

4、沟通了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茶马贸易的兴起使大量藏区商旅、贡使有机会深入祖国内地;同时,也使大量的汉、回、蒙、纳西等民族商人、工匠、戍军进入藏区。在长期的交往中,增进了对彼此不同文化的了解和亲和感,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在茶马古道上的许多城镇中,藏族与汉、回等外来民族亲密和睦,藏文化与汉文化、伊斯兰文化、纳西文化等不同文化并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互相吸收,出现复合、交融的情况。例如在康定、巴塘、甘孜、松潘、昌都等地,既有金碧辉煌的喇嘛寺,也有关帝庙、川主宫、土地祠等汉文化的建筑,有的地方还有清真寺、道观。各地来的商人还在城里建立起秦晋会館、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组织,将川剧、秦腔、京剧等戏剧传入藏区。出现了不同民族的节日被共同欢庆;不同的民族飲食被相互吸纳;不同的民族习俗被彼此尊重的文化和谐。文化的和谐又促进了血缘的亲合,汉藏联姻的家庭在这里大量产生。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茶马古道之上。

茶马古道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那么,在藏区现代化的发展的今天它还能发挥什么功能与作用呢?我认为它至少在下列三方面仍将产生重要的功用:

1、茶马古道是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是民族团结的象征。由藏汉等族人民开辟的这条道路,证明了西藏归属中国的历史必然性,证明了藏区与祖国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证明了藏族与汉族和其它兄弟民族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它就象一座历史的丰碑,穿越千年时空,让人感受到汉藏情谊的隽永与深厚。

2、茶马古道是一份丰厚的旅游资源,在藏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价值。茶马古道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有很大的旅游吸引力。古道上茶夫在石上留下的斑斑杖痕、驮队踏出的蜿蜒草地小径,能让人浮想联翩,追寻那千年的史迹;古道沿途的村寨、牧场风光绮丽,民俗奇特而各有地域差异。城镇中多元文化汇集、绚烂多姿,都能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将这些开发为旅游观光的项目推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3、深入发掘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对于推进藏汉地区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道路,更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伴随这一古道诞生的藏族茶文化、商贸文化就值得深入发掘。以茶文化而论,藏族对茶的医疗作用见解独特,早在14世纪时,就根据茶的生长地理环境、施肥种类、烘制方法的差异,将茶分为十六种,分别用以治疗流涎、胆热、痴愚、胃病、血病、风病、魔病等症⑾。藏族饮茶、用茶的礼俗更体现了一种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集中了茶文化的精髓。这些礼俗可以归纳为“敬”、“逸”、“和”、“静”、“怡”五字。即:献茶有礼,是为敬;用茶不羁,是为逸;以茶调食,是为和;饮茶宁心,是为静;茶事寓乐,是为怡。这种礼俗对陶冶民族情操起了重要作用,充分发掘有关文化内涵,赋予其现代意义。不仅能提高藏区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对宏扬民族优秀文化、义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注:

①、杨仲华:《西康纪要》第九章。

②、<明〉谈修:《滴露漫录》。

③西汉王褒在其《僮约》中有“牽犬贩鹅,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买茶”的记载。可见当时川西集市上已有茶叶买卖。

④、《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⑤、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汉藏史集》陈庆英译本上篇

⑥、<唐〉李肇:《国史补》卷下。

⑦、<唐>封演:《封氏见闻录》卷二。

⑧、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汉藏史集》陈庆英译本上篇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例8

徽茶可以说是安徽一张精致的文化名片。安徽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安徽人也爱喝茶。2009年,安徽省开始实施“茶产业振兴工程”,此次“茶产业振兴工程”的目标是:力争用5年时间,新开辟茶园20万亩,并将无性系良种茶园在安徽省的比重提高到40%,以使安徽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翻一番。这是个好消息,种植的茶叶多了,或许未来中国人都可以喝上安徽茶。

不过,这需要从文化理解和具体的政策调控、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等方面的工作来完成,而通过调研和分析,找到一条可行之路,并成为其他茶区乃至其他行业可以借鉴的样本,这或许会是“写意微茶”意外又不意外的收获。

《新华月报》的“文化安徽”是一个全方位展示安徽文化的活动,我们将深入安徽茶叶产区做一次全面的文化探访,从历史、文化、传承及经济社会价值的角度,记录和解读安徽茶叶文化,为微茶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我看来,安徽茶叶产业要取得良性发展,不进行炒作和哄抬价钱,而是将精力放到技术开发上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将一些濒临失传的制茶技术重新发扬,把一些鲜为人知的茶叶品种推广出去,从而使历久愈新的徽茶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果再加上政府的大胆投入和市场的有效整合,茶农的自尊自爱和辛勤劳作,得到文人墨客的赞许和宣传,“微茶模式”的未来值得期待。

我们会特别就“安徽茶产业振兴工程”进行案例分析,着重分析安徽茶产业如何从结构松散走向良性发展的绿色道路。如今,安徽茶叶品牌争相登场,一些优秀品牌更是成为安徽茶叶产业的关键力量。茶叶合作社模式的推广,使茶农和茶产业更为紧密的联系起来。另外,除了安徽的十大名茶,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茶正逐渐为人熟知。比如,舒城小兰花、雾里青、九华山茶等等,都深受茶客喜爱。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例9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又有文人雅士提出“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又和艺术结缘,茶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开始追求养生保健、返璞归真和文化品位,而茶文化可以同时满足这三种要求。所以,在现代社会中,茶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茶文化旅游也应运而生。但目前国内对于茶文化旅游的理论研究涉及较少,而且人们过于从微观上关注某个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类型大都是从表象研究茶文化活动对旅游的影响,缺少从深层次角度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问题。

本文以茶文化形态的区别作为切入点,首先对城乡茶文化的形态分别进行描述和概括,在此基础上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求城乡茶文化互补互动,推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一、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

茶文化旅游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逐渐兴起的一种文化旅游,是以茶叶资源为载体,以享受与茶叶资源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内容,以旅游为形式的一种文化专项旅游。茶叶资源多在农村,茶叶的消费多在城市,所以茶文化在乡村与城市都具有发展的条件,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即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都市茶文化的开放性和感召力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激发茶文化旅游欲望,茶文化旅游的市场在城市。乡村茶文化的生态性和民俗性使得乡村茶文化旅游资源可以满足这种旅游欲望,茶文化旅游的资源在乡村。二者共同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茶文化发展的两种形态

(一)都市茶文化

我国茶文化的传统特色与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都市茶文化。都市本不是产茶地,但是因为都市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发达,人口相对集中,特别是文人雅士、知识分子比较多,他们在品饮的过程中形成了对茶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把对茶的认识上升到精神境界。他们喝茶讲究的是以“舆论倡导”相关群体,影响着其他人们。所以都市茶文化也称“艺术型”茶文化,由此决定了都市茶文化不可能仅仅发展到“实用型”为止,还会继续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可以这样说,茶资源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文人”的参与,才逐步形成一个文化分支,也就是俗称的“雅文化”。

1 都市茶文化的特点

包容性与开放性。都市是各种文化汇集交融的地方,包括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都市茶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对各种茶文化的亲和力,无论是英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论是高雅的茶艺还是各少数民族茶俗,凡是先进的、优秀的、经典的茶文化,都可以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感召力与辐射力。都市是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对区域甚至是全国、世界都会有极大的影响力。感召力表现在无论是本土的、还是他国的文化都会争相汇集;辐射力体现在文化的影响上,它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甚至多个地区以及全国,全世界。我国的茶文化在历史上就已经走出国门,传向世界。如今上海少儿茶艺出访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摩洛哥等国引起轰动,精彩的表演令观众称绝,同时在全国各地演出影响深远,香港等地还派专人来沪学习取经加以推广。

创造性与多样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都市茶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其多样性与创造性的特质。都市人思想观念的更新较快,不断接受新文化、新事物,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势必不断赋予都市茶文化新的内涵、新的理念。过去闻所未闻的各种新品名茶、茶饮料、保健茶、减肥茶……还有茶艺展示、少儿茶艺、家庭茶艺、茶席设计等这些新名词接踵而来,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充分体现。

时尚性与休闲性。结合了传统文化与自然精粹于一体的茶,无疑是这个社会里最具吸引力的饮品。去茶馆喝茶成了时下都市人最喜欢也最惬意的休闲活动。茶馆中文人雅士自不必说,其中不乏商贾白领,在这里,滚滚红尘、功名利禄挥洒脑后,轻啜杯中香茗,个中妙趣难以言传。都市茶文化满足了都市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所以能蓬勃发展。

2 都市茶文化主要表现形式

都市茶文化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广泛贴近日常生活的层面、茶文化艺术形态的层面、与都市内涵和茶科学相结合的层面。

其一,茶的生活层面。茶与服务行业的结合,有悠久的历史。如曲艺演出采用传统的形式:剧场有茶水供应,如解放前上海成都北路的沧州剧场、八仙桥附近的“雅庐”等等。平时主要供应茶水,有时兼有戏曲清唱或曲艺演出。而如今城市中随处可见的茶艺馆是茶融入百姓生活最好的诠释。茶艺馆与传统老茶馆的区别在于,除了是一种商业性专用饮茶场所,还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以弘扬茶文化为主要目的,以品茗、赏艺为主要形式。由此也不难解释各种茶艺馆旅游线路何以得到大众的亲睐。都市不是产茶地,反而有多种名茶可供选择和消费。像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南京的玄武湖、武昌的滕王阁等处,都配有好茶供游客消费。

其二,茶的艺术层面。都市是茶文化发展的重地,也是艺术型茶文化发展的根据地。其表现形式包括各茶文化研究机构、茶报刊杂志、茶文学创作、茶戏曲、茶电视剧等。如20世纪中期的《茶馆》,20世纪末期的《茶人三部曲》,颇受人们欢迎,随着茶文化艺术作品的问世,人们喝茶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其三,茶的科学层面。茶文化与人们的消费观相关,它呼唤茶人以现代营销理念和良好的经营素质,不断地为茶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以此来影响茶的经营环境和氛围。如现在流行的袋泡茶、茶饮料、各种加工再加工茶类、琳琅满目的茶叶包装,企业开拓市场创新的做法对茶文化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别对于茶文化旅游购物产品的开发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茶文化

乡村茶文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茶乡丰富的茶叶资源。茶树喜温、喜湿,不耐寒,不耐旱,只有高山云雾的滋养才会形成优秀的自然品质。所以茶叶一般都长在深山之中;二是茶农与茶树同生同长,在长期的种植和品饮过程中形成了对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比如过去在农村乡间的小路上,每隔五里、十里必有一个供人小憩、喝茶、对山歌的路亭,这就是乡村茶文化。

1 乡村茶文化的特点

自然性与生态性。陆羽《茶经》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上者生烂石”,“野者上,园者次。”所以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产茶区特别是名茶产区一般都处于深山野外。“生于山野,得云雾之仙气,汲甘泉之灵性,因而,它得以成为天地间仙凡同享、雅俗共赏的灵物”。茶叶的自然之美,是其自然地理环境赋予茶的一种审美属性。我国道家学说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道家的“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乡村茶文化的生态性与此不谋而合,给人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高雅感觉。

原生性和民俗性。乡村茶文化内涵,尤其是茶与民俗、民风相结合的内容,由于很少受外来文化的侵犯,文化形态原始,很受游客欢迎,所以乡村茶文化不同于都市茶文化,它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也就是俗称的“俗文化”。当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胼手胝足的农民为你沏上一杯茶,那种感动是在高档的茶馆里感受不到的。没有任何表演和修饰成分,有的只是劳动人民的淳朴和平实。

2 乡村茶文化的表现形式

生态观光茶园。“片片茶园绿如染,重重茶山接上天”,茶园为湖光山色增添了诗意。茶树虽然是一种经济作物,但跟一般农作物相比又有点像观赏植物,置身于自然盆景的茶园中更感到淡淡的茶香,让人陶醉。难怪唐代诗人刘禹锡能写出“人间何处是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如此美妙的诗句。这一切对久居钢筋水泥之中的人们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茶乡特色民俗。茶文化是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茶乡民俗游之所以能吸引来自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游客,原因就在于其文化差异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吸引力。如白族三道茶、彝族盐茶、苗族虫茶,光是这些名字就已经勾起人的兴趣。而且这些民俗活动都有较强的民众参与性,游客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形成对生活、人生价值的真切体验,达到了文化旅游的最高境界。

茶文化遗址遗迹。茶乡劳动人民在茶的培育、制造和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上,为我国乃至世界流下了诸如茶事井泉、茶韵寺观、古老茶山、茶所遗址、纪茶碑刻等众多的茶文化遗迹。目前,现存于世,有较大影响,又在历史上有过重大作用的茶文化遗迹有近百处之多。在这些遗迹中,既有2000年以前的名山黄茶院、邛崃文君井等;又有1000年以前的天台山葛玄炼丹名圃、长兴贡茶院、云南野生大茶树林、茶马古道等。茶文化遗迹,既是宝贵的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再生和逆转的茶历史资源,更是人类的价值不可低估的一份文化遗产。大部分茶文化遗迹都散落在乡村,鲜为人知,这些宝贵的资源特别是对茶研究者有着独特吸引力。

三、城乡茶文化互动推动茶文化旅游发展

(一)优势互补

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各有特色,一雅一俗,构成了茶文化旅游的主要内容,满足着不同人群的需要,满足了茶文化旅游的不同细分市场。可以把这两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经典茶文化旅游线路,如都市茶馆游和乡村生态茶园游相结合等,游客也可以全面体会到茶文化的内涵。

(二)统筹互动

1 都市茶文化的带动作用

首先,提高茶叶资源知名度,为乡村茶文化旅游广而告之。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文化学术研讨会、茶博览会、名茶评比会等来打造名优茶的名气。上海茶文化节自1994年举办以来,累计吸引了来自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10多个国家的各界人士共140万人参加了历届文化节的系列活动,达到了“扩大影响、积聚人气、提升形象、体现实效”的效果。浙江新昌、开化、诸暨等地由于发展名优茶,在茶文化节亮相,并通过冠名活动、申请指定专用茶、与上海联合发展茶乡旅游等方式打响品牌知名度。2002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前夕,举行了“上海一新昌、上海一安吉茶乡旅游首发式”,上海市民纷纷报名参加茶乡旅游活动。茶文化节的开展为乡村茶文化旅游开辟了新的客源市场。

其次,复兴茶文化,激发人们对茶文化的旅游动机。都市中随处可见的茶艺馆、还有茶博物馆、甚至茶小说、茶戏剧都是普及茶文化的好方法,使得饮茶和品味茶文化成为都市人的生活方式。都市是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都市茶文化也代表了茶文化发展的最新形态。而都市又存在大量的潜在客源,如何通过都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把这些潜在客源变成现实的乡村茶文化旅游者,使他们到茶乡去旅游,是都市茶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可以说,都市茶文化旅游打开了人们认识茶文化的窗口。

最后,改变农民的意识,增加开展乡村茶文化旅游的动机。通过都市茶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刺激农民的意识:没有种茶的地方茶叶都火了,种茶的地方茶叶还能不行?促使他们认识到,文化不仅仅是都市人的特权,农村文化也有自身的特点,有适应农村生活需要的形式和内容。旅游也非都市的专利,农村照样可以搞旅游,在开展茶文化旅游上甚至更有优势。近年来都市茶艺馆风风火火的开展,使得很多小镇和农村派专人去大城市的茶艺馆学艺、充电。他们也意识到,没有文化的内涵,旅游的生命力不会长久。

2 乡村茶文化是茶文化旅游的源泉和归宿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例10

首先,表现在茶经济和茶文化品牌意识的建设和加强上。马连道茶街在打造“马连道茶叶特色街”品牌的同时,也十分突出马连道地区企业品牌的打造。有 “更香”、 “满堂香”、“天月”、“品品香”、“绿雪芽”、“御茶园”、“鸿志”、“贵士”等众多茶品牌。而越来越多的产地品牌通过、设立办事处、设立分公司等多种渠道也纷纷落户马连道,如:“贡牌龙井”、“狮牌龙井”、“大益普洱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平水珠茶”、“祁门红茶”、“冻顶乌龙茶”等。注重品牌建设,为马连道的茶经济和茶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