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化工设计培训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0 14:47:07

化工设计培训

化工设计培训例1

对于企业而言,培训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培训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培训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培训是企业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个人而言,培训是员工本文从员工培训的概念着手,分析了员工培训需求,探讨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方法设计,优化设计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得出了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总结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设计影响因素,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案,有效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理论依据。

一、员工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企业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提高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这些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则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政治理论、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常识等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训练活动,从而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价值观念等有所改变,使他们在现在或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并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总要受到实际工作的挑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有效地扮演好各自的职业角色。为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就必须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培训项目、建立评估模型的基础。培训研究表明,企业组织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组织、工作任务和个人。

从组织角度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通常可以了解实现企业目标需要的技能、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情况、竞争对手等情况。

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入手,需要确定哪些是重要任务,哪些是属于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以强调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

工作分析时,调查者必须了解做好一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知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信息:程序性知识指有关技能和解决问题过程方面的知识。技能则指正确自如地做好工作的能力,实际是一种心理能力,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主要与工作绩效标准有关。能力是指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认知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如果已经了解到做好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了解到工作中包含哪些主要任务,那么就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进行培训项目的设计。在实际情况中,找寻任务要求和履行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对应关系显得特别有意义。

如果从个人角度来进行需求评估的话,分析人员应该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企业中谁需要培训?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企业中的绩效评估实践及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分析人员了解企业中的哪些员工需要接受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另外还可以从研究员工的学习动机的角度来了解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调查问卷法、面谈法、阅读技术手册和记录、访问专门项目专家等。由于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公司借鉴竞争对手的培训模式来制定适合自己工作发展的培训类型。

三、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优化设计

(一)整理学员出勤情况(成绩资料建档)

统计出席人员及原因,分析参加者的成绩并通知其主管,对完成课程的学员建立资料档。

(二)分析课程评估表

对讲师及学员的评估意见加以分析,一方面给予讲师回馈建议,另一方面作为课程设计的改进参考。

(三)撰写课程实施报告

对于课程的规划、执行方面所发生的状况,进行整合性的分析与检讨,提出综合报告。

(四)训练后访查学员

在训练结束后二周内,抽样访查参加学员,追踪其对参加训练的印象及可应用程度。

(五)应用跟踪

在训练后一周内,整理出课程精华摘要,通知各学员的直属主管,以利于主管对学员受训后的应用跟踪。

(六)召开课程检讨会议

针对课程规划、执行及追踪相关人员的意见统计做全盘检讨,以利于行动展开及往后改善。

四、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

企业员工培训改进,就是对培训工作进行追踪、总结和改进。培训改进的流程如下:

(一)追踪训练后的行动计划

对训练时学员所承诺的行动计划,于事后追踪其执行成效,并给予协助及回馈。

(二)追踪配合单位改善行动

对训练时学员提出改善建议及要求相关单位配合的行动计划,加以追踪并掌握状况,将有助于管理改善。

(三)抽样访查直属主管

以抽样方式访查主管的看法与积极性建议,有助于提升训练质量。

(四)对高阶主管的建言

根据参与训练学员的态度及意见,对上级单位做出改善建言。

(五)研讨资料的整理

对研讨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并扩大流传范围,或作为自我学习教材,将便于训练效果延伸。

五、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评价设计影响因素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培训的成效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选择什么样的设计取决于几种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恰当设计的因素之一是,能不能得到评价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结果的合适的数据。因素之二是对工作环境的现实考虑。评价设计越复杂,实施评价的成本就越高(有效性就越大)。另外,还要考虑对照组的获得、随机抽样的难易程度、消除学习之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等。如果设计不够理想,那么人力资源开发的专业人士在做出选择时要掌握好如何平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熊超群,企业员工选用、培育与考核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化工设计培训例2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1-0150-01

全球管理咨询企业Hay(合益)集团2011年9月15日在上海的一份关于2012年中国市场薪酬的预测报告中称,虽然中国企业员工的薪酬增长呈现乐观前景,但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员工的高流动率。我国劳动力资源在全球化进程中比较优势的逐步丧失,各方面人才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同时存在,企业组织日益将人才战略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而如何提高企业现有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态度绩效,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在人才的高速流动中,吸引住对企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核心人才;如何使新员工快速高质量的融入团队,发挥高效能和创新力,建立一个和谐、稳定、高效的企业运作环境和良性发展的组织文化,逐渐成为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教育培训领域首要关注的问题。有鉴于此,从管理和教育培训的双重视角,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寻找合理、可行的工具、方法和策略,规划和设计员工的入职培训内容和过程,成为当前企业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什么是组织社会化

组织社会化是近年来西方组织行为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现实:新员工刚入职时,由于对组织环境的不适应,导致低组织承诺、工作态度和行为难以符合所在组织要求和高离职率等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员工适应组织的机制,1968年,美国管理心理学家Schein将社会化概念引入管理学,首先提出了社会化的概念,以解释员工从组织外部人发展为组织内部人的过程。对员工个体而言,组织社会化是一个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和群体或组织发生互动影响,从而了解组织价值观和获得工作技能等;对组织而言,组织社会化目的是确保员工遵从和分享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与规范以便对员工进行管理,从而使员工适应所在组织,增强员工组织承诺,降低员工离职率。因此,组织社会化理论对当前企业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如何改进、优化员工的入职培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组织社会化理论中关于员工寻求信息行为的研究

早期的研究认为,员工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要接受组织根据岗位职能预先设定的角色,而随着组织社会化理论的发展,研究者开始把员工视为主动者,尤其是在员工寻求信息行为方面。员工在组织中的主动寻求信息行为,主要是为了弥补组织或同事等提供信息不足,获取和自身相关的组织信息,加深组织认知,减少认知焦虑,以便更好适应所在的组织环境。

三、运用组织社会化理论对新员工培训进行设计

1.培训内容。新员工从组织局外人发展到局内人,之间需要一个过程。对新员工来说,这是一个学习和适应组织价值和规范的过程。每位员工都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发展规划。企业需要适时地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员工,减少员工对企业的认知焦虑,建立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愿景。

2.培训方式。可采用在线网络培训和实地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知识类和技能类的培训比较适合在线网络培训和实地培训,而有关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培训活动,比较适合采用现场面授的方式。

3.培训策略。正式培训和非正式培训相结合。研究表明,组织内制度化的正式社会化策略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和责任感,减少离职率,而非正式的个性化的社会化策略有助于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个人能动性,提高组织创新能力,所以组织需要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明辉,凌文辁.组织社会化理论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8,(1).

化工设计培训例3

摘 要:笔者构思的企业培训系统是将培训后的销售业绩直接与培训过程相结合,通过对培训全过程监控分析以及后续的销售绩效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来改善大连万科雨林培训体系的模型及流程。而这些思路的实现正是基于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本论文设计大连万科培训系统从全过程和结果跟踪两个层面监控和分析万科雨林培训行动的效果,从长时间跟踪培训效果来指导企业培训和改进企业培训方式。

关键词 :信息化;员工培训;跟踪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185-04

引言:大数据趋势

目前正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应用阶段,即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通过百度搜索数据预判黄金周的旅游需求总量,阿里巴巴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网购大数据判断当下的流行产品,微博,微信可以通过大数据判断社会时事热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趋向。大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战术与战略判断的依据,企业不懂得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商业的运营模式势必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那么大数据时代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培训系统中,这尚是一个较新的思路和模式。

万科作为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企业,一直将步伐迈在行业前端。从精装修到工业化,到了2014年万科集团总裁郁亮频频到访小米、腾讯、阿里等企业学习互联网的大数据精神,而一本《大数据时代》也在整个万科集团内部开始流行起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万科也在用大数据思维来思考整个企业的运营与运作。本文将以大连万科雨林培训为例进行剖析,设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培训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1.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现状剖析

1.1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简介

雨林培训是万科集团营销系统的一个专项培训,旨在通过营销精英的经验分享等方式打造高品质的专业营销培训平台。

大连万科雨林培训的理念是“用经历定义成长”,主要针对的是公司为大连万科服务的员工,因此整个培训包含了两个层面,一个是通过万科营销系统和万科其他职能端口优秀人才的经验式教学来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员工的万科化和专业化;另一个层面则是通过脱产的全封闭培训,在相对的一段时间内使得培训成为员工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并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素质,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最终让培训和学习成为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工作意识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雨林培训现状调查

1.2.1问卷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建立调查问卷。本次调查涉及了2014年全部参与到雨林培训的公司在职员工,共计50名(另外10名离职或休假),调查内容涉及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后跟踪等多方面问题,问卷全部收回,有效数47份,有效率94%。

本次被调查的员工涉及置业顾问、营销策划以及后台管理三大基层岗位。此外笔者在文中选取了较有说服力的一些问题与统计数据,为后文分析培训状况提供数据支持。其中大部分被调查者都认为,公司对于雨林培训是比较重视的,也由此从侧面反映出来,员工对于雨林培训的心态是比较积极的。

在调查中涉及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时,被调查对象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有60%的受访对象认为,培训形式过于单一,另有接近43%的受访者认为,培训内容不够深化,浮于表层,应该进一步深化培训专业度。可见,这两方面是雨林培训中出现的较大的问题。

针对培训形式单一这个问题,更多的受访者希望有多元化的培训课程形式,案例分析、影像教学等都是比较受到学员欢迎的培训形式。因此在培训设计中,培训的组织者应该将这一调查结果纳入以后的培训设计的考量范围。

1.2.2访谈调查

笔者根据在调查问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列举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话题,对雨林培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进行了实际的访谈。其中培训组织者2名,培训参与者中,笔者挑选了三个不同的营销项目中的营销策划、置业顾问和后台管理三大岗位共计9人。通过对于这11人的访谈,再结合问卷调查,笔者梳理出了当前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的存在的几个问题。

1.3雨林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虽然大连万科营销系统的雨林培训有着多年的经验,而且组织者每一期都会精心的准备和组织,但是笔者在调查和统计中,仍然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梳理和分析,希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得雨林培训不断优化完善。

1.3.1培训经费不足

在培训中,因为一些经费的问题,我们发现培训过程缺乏一些必备的教材与教学资料,培训过程主要以讲师讲,学员记的模式,培训内容记住多少,消化多少只能以依靠课堂上的吸收消化程度。雨林培训培训模式主要是以授课为主,但是我们都知道授课是一种被动灌输的学习模式,而且每期只有几天的封闭式培训,因此学员们通过授课这种方式能够学习到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而要想使得雨林培训可以达到一种长久有效的作用,就必须依靠学员们自己在课后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而在员工的自我学习过程中,辅助的学习就必不可少,而目前雨林培训因为经费的问题还无法满足每个参与培训的员工都能有充足的培训资料。

1.3.2培训内容较浅

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主要是针对公司中为万科服务半年以内的新员工以及各营销项目申请的特殊的培训需求。而培训的宗旨是“用经历定义成长”,实际上就是通过万科各系统以及合作方优秀的员工的经验来指导培训,但与此同时因为培训时间以及讲师不是专职讲师精力有限的问题,会使得培训内容过多的流于表面,很难就其中一个问题进行深层次讨论 使得被培训的员工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就使得员工在在未来的工作中很难把培训内容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1.3.3培训形式过于单一

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笔者发现很多学员反馈对于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的形式有一些意见。本文在前面提到过,培训形式主要是以授课为主,辅之以一些团队素质拓展。因此可能导致一些学员会出现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参与度不高、开小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使得培训的效果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单一的机械式授课,会对培训结果产生副作用。

近年来随着企业人力资源对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很多新形势下的培训方式,比如头脑风暴培训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培训法以及利用互联网名师课程授课方式等,这些培训方法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突破,而且也是更加科学的培训形式,这些新的培训模式不仅仅会极大程度的提高被培训者的参与度和兴趣,还会使得被培训者因为注意力的集中而记住更多的培训内容,而大连万科雨林培训还缺乏这些多元的培训模式。

1.3.4培训后期跟进不到位

培训结束之后,大连万科营销管理对于培训效果的后期跟进力度较小,被培训者参与培训后是否在工作中有了能力的提高、精力投入的增加、工作方式的优化等培训结果没有系统的统计与跟踪,往往只是项目销售经理的一个电话反馈就完成所谓的后期效果评估。因此对后期的培训优化缺乏导向作用。

1.3.5雨林培训问题成因分析

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虽然在业内有着极高美誉度的培训品牌,但是确实存在着笔者在上面说到的一些问题。追本溯源,笔者与大连万科培训的组织者进行了一些访谈,并亲自加入到了雨林培训的组织工作,并参与了全程的培训得到了一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归纳为管理层重视程度有限,培训模式僵硬,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可以依托于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方式得到优化和改进。

2.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方案的设计

2.1雨林培训改进设计整体构思

按照大连万科营销系统的人员素质要求、业务流程规范、运营管理体系等,再根据各个营销项目的具体要求,本文以营销策划、置业顾问、后台管理三大基础为例,运营组培训岗位的具体负责人员如何规划好每期培训的内容,做好培训需求等内容设计一下思路和方案。以下是雨林培训改进设计总体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原则。

(3)因材施教的原则。

(4)适度激励原则。

这一切都将以信息技术跟踪大连万科系统的培训过程和效果来实现其总体原则。

2.2培训需求分析

为了提高培训需求分析的科学性,本文引入了胜任力模型和数据统计分析。

3.2.1胜任力模型构建

一般的员工培训,很少结合胜任力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而是根据员工的所在岗位进行岗位需求分析,结合岗位特点、能力要求来进行培训设计。但是胜任力模型构建之后,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则是根据二八法则,将绩效优秀的员工与绩效一般的员工进行对比,分析他们之间工作素质、性格等胜任力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培训设计。通过胜任力模型分析,可以灵活的结合实际的情况,切实的得出当前培训的实际需求,更大程度的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在构建胜任力模型的一般步骤是,确认绩效评估标准根据标准划分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将两者进行对比找出二者工作的关键差异总结出岗位胜任力要求进行验证。

因为大连万科营销系统的雨林培训是针对公司一线业务员工的,因此主要是专业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如下表:

2.2.2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

当前大连万科营销系统有八个在售项目,其中七个分管的营销中心,因此公司员工数量庞大。要快速有效的完成培训需求的分析,就要根据每个营销项目为调查单位,总结出不同岗位员工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之间的差异,通过建立培训专项数据库构建胜任力模型,并评价培训效果。

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的主要对象是服务于各个营销中心的公司员工,因此,胜任力模型的调查统计也主要针对基层员工的状况。

3.雨林培训的改进与实施建议

3.1培训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培训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两大工作要做,一是要确保培训能有效地进行;二是及时调整和纠正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这两大工作可以顺利进行,要做如下的具体工作:

(1)重视培训纪律: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作为业内具有极高知名度的专项培训已经有较为规范的培训纪律,而培训的组织者要做的就是如何能够将这些培训纪律有效的贯彻下去,如:学员签到制度、手机寄存制度、讲师评价制度等等,将这些表现有效的体现在红黑榜上并且直接与最后的培训成绩相挂钩才能充分引起学员的重视。同时将这些学员培训过程状况输入到万科培训系统的雨林培训数据库中,以备以后跟踪调查。

(2)提高公司领导重视程度:毕竟雨林培训的对象是公司的营销人员,因此提高公司领导的重视,更加能够使得学员全身心参与到培训的全过程。因而在培训时,应该安排公司的领导进行定期视察,让他们了解自己公司的员工在培训时的具体表现;其次培训成绩除了以各营销项目进行排名外,还应该按照公司的排名进行,并将成绩反馈给公司的分管领导。及时将领导参与情况反映到万科内部互联网上。

(3)及时调整培训误差:培训进行时,除了按照原来计划按部就班实施之外,还要注意其中的控制与调整,及时的从工作人员以及学员的反应来分析目前培训的效果。然后比照之前计划制定时的预想效果,总结二者差异找出原因,判断是否能够做出及时调整,若可以就及时对原来的培训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果不能则作为下一次培训的优化依据。

3.2雨林培训的系统化建设:搭建培训信息化平台

笔者建议雨林培训利用大数据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并搭建信息化平台。

3.2.1雨林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结束并不意味者培训的组织人员就结束了全部工作,在训后需要统计和整理培训期间的有效数据和信息,为培训的评估和优化提供依据。需要做如下的具体工作:

(1)奖惩数据统计:将学员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奖惩、考试成绩等一些列的评分综合统计,并将数据统一反馈给各分管领导。

(2)总结与归档:梳理培训期间的各个环节的情况,并且抽查被培训的学员,做一对一的调查,整理这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下一次的雨林培训做好优化铺垫工作。最后,将本次培训的相关材料进行归档保存,为日后提供借鉴,所有的这些都将用雨林培训的专项数据库进行收集和整理。

培训效果评估作为培训最后的工作,对整个培训的价值估计以及日后培训方案的优化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之前大连万科雨林培训缺乏一套完善的培训评价体系,因此笔者在此引入了柯氏四级培训评估体系。

四个层级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一个层级对于员工都有着不同的期望,在反应评估中,培训方希望被培训者可以积极参与到培训中去,主动学习。在第二个层级学习评估则是期望被培训者能够在理论上吸收消化培训内容,并且可以举一反三,理解培训内容以用在未来的工作中去。第三个层级则是期望被培训者,能够将培训内容融会贯通,在培训后的日常工作中也可以在遇到实际困难时联想到培训内容,并以之解决问题。最后一个层级成果评估,则是用客观的绩效评估本次培训是否达到了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否真正起到了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

柯氏四级评估体系见下表:

3.2.2搭建雨林培训独立的信息化平台

2014年万科集团搭建了新的培训开发系统,即“培训V2.0”,各个地方一线公司可以通过该系统向所有员工预告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员工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预约和评价想要参与的培训课程。整个万科集团已经初步实现人力资源培训的信息化管理。

2014年年初,大连万科营销管理部寻求新的合作模式,与互联网公司积极合作,搭建了“万科三好住宅”、“大连万科微管理”等一系列的微信公共平台,实现了市场营销、内部管理、业务处理多种功能。因此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将培训体系信息化并对被培训人员的销售绩效和培训体系进行信息跟踪和反馈。

但目前,雨林培训并未纳入到“培训V2.0”和微信管理平台之中,培训的反馈以及培训内容的保存仍然处于传统模式,不利于建立长期培训效果的跟踪信息收集体系。因此就必须搭建雨林培训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得学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评价培训内容与反馈培训效果。并且可以长效的保存这些信息,日后积累成为大连万科雨林培训的大数据库,为培训的优化和效果提供更多借鉴的依据。

另外通过对培训体系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可以将培训资料利用培训内网传送给学员,这样既可以使学员得到了相应的资料,同时也避免培训费用上升的状况。

对于学员反映的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深度不够等问题,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要求学生上互联网相关名师课程、网上资料下载,搭建微信圈互相学习,经验分享等方式增加学习内容和交流沟通方式。当然对于一部分优秀员工应有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方式。如更多专业花的系统教育和知识储备。

结论:在信息化条件下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不断更新发展着,笔者在本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一系列实施方案来确保培训制定的方案更加有效科学。同时,在改进设计方案过程中,笔者引入了柯氏四级管理培训评估体系,作为搭建雨林培训评估阶段的评估工具。紧跟时代潮流并且结合万科当下的战略,将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应用到雨林培训中去,确保实施与评估能够更加便捷和有效科学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编著:企业员工考核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 戴良铁伍爱编著[M].人力资源管理学,1995.

[4] 蒙德·A诺伊等编著,刘听译:人力资源管理一赢得竞争优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香港管理专业发展中心编:组织行为与人事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6] 徐颂陶著:中国人才展战略与人才资源开发[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

[7] 费迪南佛尼斯著,丁惠民游锈雯译:提高员工业绩的教导对谈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8] 果红忠,万科发展战略简析[C].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9] 董秋彤.解密万科成长之谜[N].中国企业报,2002.

[10] 陈一飞.住宅产业化进程中房地产企业战略变革研究[C].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 丁成章.工业化制造住宅与住宅产业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2] 范业铭.论BUZZSAW信息门户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产业,2008,(7):79-82.

[13] 梁建军.浅议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08,(4):185.

化工设计培训例4

公司教育培训体系主要由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培训实施机构构成,实行省公司、地市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培训的运行模式,各县局培训工作由所在地市指导开展。目前培训实施体系的具体构成主要由1个公司层面培训中心和10个地市培训中心组成。公司层面培训中心主要负责科级及以上党政干部、中高级技术人员、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员等培训任务,其余人员由地市层面培训中心负责。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是公司层面唯一所培训中心,根据三集五大建设方案于2013年4月经整合湖州培训中心后成立。该中心在地域上分为杭州本部和浙西、富春江、湖州四个校区。杭州本部为综合性校区,同时承担变电运行、电力营销、信息化技术等专业的培训职能;浙西校区主要承担输电线路、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富春江校区承担公司党校职能、公司所属单位中层干部培训和管理类专业培训职能;湖州校区主要承担配电线路专业培训职能。

地市培训中心

目前,浙江公司下属的11个地市局,除湖州局外均设有培训中心。为避免重复建设,湖州局的培训职能由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湖州校区承担。地市局培训中心主要承担中级及以下人员的培训职能。各地市局现均建有变电运行、配电线路、变电检修及营业用电实训室,基本满足主专业一线技能人员的培训需要。

远程培训系统

公司目前在培训中心建有远程培训中心,实现了员工培训的全覆盖。该平台可以实现员工自学、培训和考试。

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与实践

为确保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适应公司发展战略对培训工作的要求,在“三集五大”体制下实现员工培训与发展的目标,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包括9项管理制度、15项管理标准。

公司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先培训后上岗,不持证不上岗。公司拟定三 年员工考试方案,以考促培,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自2008年起,对公司系统农电工开展岗位资格培训,全部农电工参与其中,取得了相应职种的职业资格证书;2010年起,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推行了标准化岗位考试;2012年完成了首轮考试,考试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目前,生产一线岗位包括班组长在内的全体技能人员均实现了持证上岗;公司所属各单位中层干部全部实现持证上岗;县局中层干部也接受岗位资格培训,全部实现了持证上岗。

教育培训项目管理

公司教育培训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培训需求、计划、实施和评估改进等环节。重视培训需求工作,在广泛征集培训需求并可研的基础上,建立公司培训项目储备库,形成培训计划,培训项目计划纳入公司综合计划管理。公司教育培训项目包括职工培训教育、培训项目及教材(课件)开发、培训设备设施购置及更新维护等三类。对培训项目实施,按照公司培训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培训评估管理,促进培训质量提高。在具体操作上,公司层面培训项目均需进行培训项目一、二级评估,对重大培训项目则要进行三级评估。通过培训评估不断改进培训项目,提升培训效果。

目前,教育培训项目管理从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做到了信息化管理,主要依托国网ERP—人资培训专项系统和发策综合计划管理系统实施管理。

内训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公司系统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公司整体培训水平,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在个人申报和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公司内训师聘任工作组的资格审核,于2011年聘任了188位人员为浙江省电力公司首批公司级内训师。主要承担公司下达的培训教学任务,参加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公司系统专家人才在员工培养和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使公司各项核心能力和专长得到有效传承。同时,要求每位内训师要进一步充实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内训师。

同时,对公司系统各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单位从加强公司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积极鼓励和支持内训师到公司培训中心承担培训教学、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在公司系统得到传承与共享。通过不断加强和充实内训师队伍建设,促进内训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公司内训师队伍得到不断充实和优化。此外,还要求公司培训中心要贯彻落实公司内训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各项规定,科学合理地编制内训师需求计划,与内训师所在单位做好有效沟通,使各位内训师在确保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承担培训中心各项培训工作。要求培训中心做好内训师在承担培训工作期间的管理与考核,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生活后勤服务。

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公司着力加大各级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专业类别培训设备设施投入,包括输电、变电、配电、继保、自动化、电力营销、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训基地,满足了公司各级、各类人员培训需要。各地市局培训中心也均配置了必要的基地的设备设施,满足了一线人员的现场培训需要。

此外,依托远程培训平台,建立公司网络培训中心,大力开展网络培训教育,缓解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益。目前,初步建立了覆盖管理、技术、技能知识类别培训课件库。其中,管理技术类277个,生产技能类126个,全员及分类普及性专项宣贯培训课件86个。2013年,网络培训项目计划共13项,预计参培人数为88435人;组织网上考试15项,参考人数93920人,预计全年将有87万人次参加学习与考试。

2013年重点培训项目

2013年培训工作将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引领,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实现员工培训“全覆盖、无盲点”。推进全员培训考试工作,激发员工内在学习动力。深化县级供电企业员工培训力度,大力提升新体制下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抓好内训师队伍建设,完善培训设施和体制机制建设,发挥劳模通道人才作用,努力创新培训工作,为打造现代化的一流创新型电网公司,实现国网双一流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根据公司统一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项目主要有ABC培训项目、竞赛调考项目、生产技能人员标准化岗位考试、劳模工作室跨区域培训、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和供电所长培训等项目。

ABC培训项目

公司根据培训需求紧迫性将培训项目分为A、B、C三级,其中,A级为十分紧迫项目,要求培训覆盖率100%。2013年,ABC培训项目计划培训内容既考虑了培训范围的“无盲点、全覆盖”,在内容上又充分体现了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深化运行对员工培训的紧迫性要求,涉及公司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基建、科技进步、企业文化等各业务领域,基本满足了各专业方面提出的培训和竞赛调考需求。其中A级项目109个,作为公司重点监控培训项目予以实施。

竞赛调考项目

公司竞赛调考类项目共计安排36个,其中国网项目13个。在总结2012年竞赛调考工作经验基础上,将进一步做好2013年竞赛调考工作,力争在国网竞赛调考项目中成绩全部进入国网前6名。

劳模工作室跨区域培训项目

为充分发挥公司劳模通道人才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在各单位劳模培训室成果基础上,2013年拟选择布点,组织部分所属单位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跨区域培训工作,形成公司首批劳模培训工作站。通过培训,培养一批适应生产经营需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技能过硬、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优秀技能人才。

劳模培训工作站主要根据本单位的人才优势、设备设施特点开展有特色内容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充分体现公司重点工作要求。在培训方式上采用课堂讲授、个性化操作指导、群体演练、演示学习等形式,结合生产现场,传授劳模精湛操作技能,推广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培养一线技能骨干人员。此外,结合公司竞赛集训,用特长技能强化提升选手竞技能力;结合新员工培训,实施“传、帮、带”,训练其基本技能,传承劳模精神,弘扬安全生产文化。

技能人员标准化岗位考试工作

公司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公司系统内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实施一轮标准化岗位考试。考试内容以国网公司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为依据,分III、II、I三个等级分层实施。2013年计划分四个批次考试,预计有10000人参加。

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和供电所长培训

化工设计培训例5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开展相关业务联系,甚至还借助网络平台展开商务交易。因此,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石化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工作,并根据石化企业的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计算机培训体系,以便能够有效提升石化企业员工的信息技能。

二、石化企业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策略

1.充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石化企业管理者应该合理将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全面纳入到企业年度工作计划中,逐步形成分工明晰、责任明确和相互协调的培训机制,并根据石化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优化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流程,并为石化企业员工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提供更多政策方面的支持,从而促使石化企业的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工作中,为提升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新培训方式,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当前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网络培训方式,组织员工积极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在线培训,合理地将网络学习课程上传到石化企业的共享网络平台,或者联系专门的培训公司设计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线学习资源库,并由员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进行学习。这样,石化企业的员工便能够随时随地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以便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

3.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以确保方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在石化企业开展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之前,应该结合自身的业务范围、员工作息时间安排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培训内容,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同时,在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过程中,还可以针对动态生成的情况及时调整培训方案,从而确保培训方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4.强化培训的应用性,提高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因此,在进行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强调石化企业员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并指导员工积极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工作,以便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化工设计培训例6

(一)培训需求与培训计划的制订脱节

培训需求是制订培训计划的重要依据,是进行培训工作分析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山西院开展的部分培训工作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系统的管理,对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比较欠缺,即便是一些项目做了相关的调研分析,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影响到分析的深度和准确度。培训计划往往容易受到培训管理人员主观的影响,对培训的内容等凭借自己的经验出发,不结合培训人员的实际情况,例如,没有与员工的长远发展相结合,将培训完全孤立起来,使得培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针对性和时效性就比较缺乏,容易出现/想学习的项目没有组织,组织的培训不一定想学0等学用脱节的现象。

(二)培训效果难尽人意

以往的教育培训以办班式培训为主,主要侧重组织报名工作,对培训的过程跟踪、效果反馈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同时培训和生产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消耗了员工的培训热情,使许多培训流于形式。

(三)培训管理工作规范不强

山西院的教育培训工作由院教育培训委员会领导,分为院级、部门级、科组级三级培训网络,但以往的网络建设中关联度不够,过于松散,院级对部门、科组培训的管控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监督,三级培训均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工作J陀于应付,培训项目较固化和陈旧。山西院在教育培训的标准模板建设方面距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许多培训项目的开展缺乏整理策划,缺乏标准模板,造成工作忙乱,工作质量参差不齐,教育培训管理的业务建设函待提升。

(四)培训效果评估与跟踪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

主要反映在对年度培训计划的落实检查不足,造成往往是计划的多,落实的少。其次是对培训后的效果评估与跟踪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全面,不能及时吸取教训,调整改进下一步工作。山西院以往的培训效果评估仅局限在最表层的授课满意度评价层面,主要基于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培训内容进行评价,对培训的组织、培训形式是否满意,对改善参培人员的工作行为有多大影响,对参培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到底有没有效果,培训的内容对企业生产和发展起到了多大作用等方面未做调查反馈,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

二、成果的内涵

以项目管理J酬仑为指导的培训管理工作的内涵是:以系统的项目管理理论为指导,运用项目管理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科学的计划、执行、控制、检查、改进的项目管理体制,按照项目发展的客现规律,对整个培训工作的需求、计划、实施、评估、改进等组织工作进行闭环管理,树立培训工作的全局整体观念。在单一的培训项目中,以深化项目管理模式为目标,强化组织过程中的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资源联系、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效果反馈、促进方案改进等,实现培训项目的闭环管理。完善培训制度、规范、流程、表单等,使培训工作更加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训组织管理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三、主要做法

(一)建立完善的项目组织管理机制,确保培训计划和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

编制了5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教育培训管理办法6,建立院各级培训项目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教育培训工作在山西院教育委员会的有力领导下,以/项目管理理念0为依托,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i践叮执行力度、促进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首先,每年年初由人力资源部门向职代会提交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经审议通过后发文流转。为确保年度培训计划的落实,统一全年培训工作思路,实现年度教育培训工作既定目标,及时召开年度教育培训委员会议,对培训计划进行分解、对重点培训工作进行确认、明确培训考核指标,落实检查时间和方式。每年年底在企业的综合管理评审会议上,要对全年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下一年的教育培训工作思路。每半年对全院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督促培训计划执行,并对培训计划进行适时调整以确保全年培训目标的完成。及时归纳各部门培训中的亮点和创新的工作方法,并推广落实。同时,为完善三级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以部门季度公开课、科组学习型小组建设为抓手,开拓对二、三级培训服务范围和力度,对培训项目的指导纵向贯穿,推出了季度公开课开展流程,明确了组织要求,规范了培训项目通知、签到、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培训费用申请、培训协议书等管理过程模板,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二、三级培训网络的建设。通过以院级、部门、科组三层培训网互为支撑交叉弥补的方式,保证培训工作的全方位服务,形成点、线、面立体结合的培训工作特色。

(二)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原点,重视项目前期策划,保证培训内容的贴切性

培训的需求分析是做好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关于培训的具体步骤需要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并按照严格规定进行合理化执行,将各项问题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及时了解企业的培训需求,掌握培训动态,做到合理规划,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针对企业的未来发展的进一步需要制定合班的企业目标企业的进一步发污姿依靠的是人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二企业自标的制定和企业的人才规划密切相关,能否做好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关于如何培养人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做好人才培养的全程规划是所有工作当中比较关键的,在合理的需求分析的前提之下,将企亚的发展和职工的成长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立重视企业职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只有将各项指标都完成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决速发展和进步。在培养企业创新能力方面,需要企业管理为导向、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员工的自我主动学习为依托*只有在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二关子培训需求的内容:培训的任务安排,培训的时间地点,培赵11的主要课程,培训的目标都是培训需求的重要内容。么介阳年底,在以往只)7展部f丁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为了更直接的了解员工培训需求,又制定了5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久并借助刊炭工使用率比较高的综合管理信氰系统平合,开发了一套培训需求填写、汇总、统计、分析程序,在平台上员工通过个人本机填报培划11需求调查表,人句资源部可直接汇总调查友呼分析数据。通过科学的调查i剖髦计、有妙的填报方式使培训需求调查〔作落到了实处,为培训计划的编制提供了有效地数据支撑。

(三)精心设计和制订年度培训计划

制订年度培训i队目是实施培训工作的基础,也是培训规范化管理工作极其重要的环节。培训计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年培训工作的效果,对培训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山西院在设计和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时,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结合培训需求调查统i结果,设计培训项目根据丈寸培训需求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出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历层次人员感兴趣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项目,编制培创111战g。2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明确重点培似11项目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要求,突出重点人才、关键岗位人才的培训规划。着力打造强有为的人才队伍建设这一载体*认真分析企业刊各类人才的培训需求、员工自身的培训需求,精选、优选一定数量的重点培训项目。3一深人调查、仔细分析,精心设计和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在设计和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时,既要充分考虑企业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岗位培训需求和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又要紧密结合企业人力资源五年发展规划及培训五年规划的要求二要以服务企亚发展和员工成株为宗旨,以提高各级各类人员职业化能力、专业技能和提高工作绩效为核心一为企业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培卖声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技人才队伍和推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重点培训内容、精合设计和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使计划具有全面性、可操作性石4一做好部门级年度培训计划制定的指导工作各部门每年都要根据其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岗位需求以及职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自己的培训计划。这些计划都是部门自行制定的,是本部门为提高专业素质强化员工学习必须开展的培训项目,主要是常规性的适应性培创.ll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和岗位技能提高培训。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年度培训计划编制的责任部门,应尽可能给予适当指导和建议、以使部门级的培训计划能顺利实施,部门级培训计划作为院年度培训计划的一部分下发二5做好特殊岗位〔人才)的培养计划山西院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其员工也具有理论知识层次高、专业性强的特点,为维护各项企业资质及特殊岗位资格的要求,就必须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二因此,各类职业〔执业)资格的持有情况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而此类注册资质的取得和维护具有周期性株的特点,这就要求企业应该做好尚位萝引各与个人资质相匹配的长期规划,并加以乡封眸实施、山西院通过对各类职业(执业)资格和人才现有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了各类职业(执业)资格的培训与取证规划,并将此规划分解到每一年的培训i哦叮中,分配到每一个专亚所在的部门中,加大取证培训力度,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专业培妞11机会,促进员工取焉相应的尊业从业资格,达到培泞和储备人才的目的。

(四)强化培训计划和方案的组织实施,保证培训过程的有效性

培妞11的组织实施是将培训计划转化为培劫11行为的过程,它是培训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决定培创11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每一个培训项目的实施都遵循-项目管理0的理念,把每一个培训项目分解成几个相互关联的模块、培训方案设计斗培训资源联系、培训方案的实施笋培训结某的反馈、促进方案改进。培训从开始的每一而、膜块都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项目,这样就使整个培训过程更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山西院的培训计划实i也丛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选聘合适的培训讲师,建立和完善培训俐币库培训讲师知识结构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选聘培训讲师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看他是否有能力去驾驭他所承担的课程,即使是最好的培训师也不是什么课都能讲得好,术业有专攻,不同的培训师都可能有其比较擅长的一门或几门课程。我们在选聘培训师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培训项目的现状和培训目的,有针对性地挑选最适合培训项目的培训师。并建立外培训讲师库,将使用过的或者已获取的讲师资料统一放人讲师库备案,把讲师的个人简历、授课特点、课程专长等以台账的方式人库登记,以此积累讲师资源。

2.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做好训前调研和课程设计培训内容安排得是否适当合理是培训项目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每一个培训项目都会有众多培训需求者,而培训内容是否能够满足所有受培者的需求便是培训工作中最让人头痛的难题,培训讲师千差万别的同时其培训课程内容设i限王是不尽相同。因此,培训内容的设计至关重要,要做好培训内容的设计,首先要明确培训项目需要解决受培者哪些问题和不足,企业在未来的生产经营中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分析受培者实际能力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找出受培者实际的技能水平与期望值之间的缺口。培训内容的设计应该以此能力缺口为依据,选择并确定合适的培训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方面,通过训前调研的方式了解受培者的真实需求,列举培训的疑问和建议,并将建议直接转达给培训讲师,使讲师与学员之间提前进行沟通,讲师可据此随时调整课程内容设计,以使培训更加贴近员工需求,培训效果达到最佳。

3.充分利用广泛的培训资源目前,培训资源已逐渐社会化和公开化,各类培训咨询业务也不断被接受和得到重视,为使培训项目达到更佳的效果,利用现有的外界培训咨询服务不乏是个好的选择。为使企业培训与时俱进,山西院多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携手开展高端课程培训班,并积极与专业的培训咨询管理机构合作开展企业内训,给员工提供了更多的职业能力提升平台。通过联合各高等院校及专业培训机构提供多元化培训服务,提高企业培训水准,激发了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在培训教学环节,不同的培训方法各有特色,而且不同的培训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培训内容,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挑选培训方法时,应根据培训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将合适的培训方法进行优化组合、配合运用,才会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比如理论授课模式、体验式授课模式、小组讨论授课模式、案例分析处理授课模式等等,都是可根据培训内容和受培者范围的不同来选择。

(五)加强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估,创新效果评估形式

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工作,培训效果是指受培者从培训中获得的收益。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估工作是整个培训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展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培训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估的目的是确认企业目标和培训目标是否实现,也是作为下一次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和制订培训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员工的复杂性,以及培训效果的滞后性,想要客观、科学地衡量项目管理培训效果非常困难,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培训效果衡量评估模式,只有适合的才是上选。因此,培训效果评估不应局限于考试、调查问卷等形式,山西院在多年探索培训效果有效性的基础上,积极改进了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方式,例如在组织系列办公软件培训项目后,为了加强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有效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培训目的,开展了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竞赛,举办技能操作竞赛是以最直观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的方法,是提升培训项目评估的有益尝试,通过比赛提高了学员们参与学习的兴趣,总结了培训所学知识,强化了专业技能的提升,切实提高了各类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了岗位胜任力。又如,常年组织、分期开展的英语知识培训班,为使英语培训学员能够长期保持学习热情,适时的开展英语知识竞赛、英语话剧等活动,既能检验培训效果、找到培训组织的缺陷,又能增强培训的趣味性、固化培训成果。

四、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了企业教育培训管理方式,提升了管理水平,使山西院教育培训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效果如下:

(一)培训管理的规范性,提升了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水平

通过项目管理理论的指导,使培训工作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促进了培训组织及制度建设。目前共编制教育培训类标准6个,涉及教育培训管理、个人资质管理、新员工培训、案例库建设等方面。编制了教育培训岗位各项工作操作手册14个,针对单一培训项目的组织、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的编制等具体工作按流程进行了分步描述。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转化了工作成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巩固了工作质量。

(二)以项目管理思维统一培训工作人员认识,提高管理效率,节约培管理成本

山西院的三级培训网络实行一级培训网由专人负责,二、三级培训网由相应岗位兼职负责,对于近千人的企业来说,在此条件下要做到培训工作的全覆盖及满足各方面需求绝非易事,但利用项目管理手段,统一管理思路,统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提供管理模板,不但使培训工作有条不紊,而且深化了培训工作内涵,加强了培训工作的实效性。目前各部门的季度公开课开展的有声有色,积极主动。三级培训网络各司其职,互为补充,极大地节约了管理成本。

(三)以项目管理成果为保证,建立和完善有设计院特色的知识库体系

1.建立成熟的培训课程体系,完善以新员工培训、基础类培训、管理类培训、专业类培训、新技术类、资质类培训六类培训课程体系,建立相应培训知识库,满足各层级员工、各成长阶段的培训需求。2.建立案例库开发体系。成立案例开发评审委员会,通过案例的编制、校核、评审等环节组成开发程序,以个人编制案例、部门校核案例、评委会评审通过后确定案例人库管理,将员工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教材的方式加以保存。逐步形成具有设计院特色的培训知识库奠定基础。同时,为达到设立案例库的目的,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不断提高企业各项工作管理水平,案例可作为企业管理培训的教材、企业内部管理咨询的参考资料使用。

(四)以项目管理方式组织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参与度

通过办班式培训向项目管理组织方式转变,使培训工作更贴近员工、贴近生产。通过倾听每一名员工的培训需求,使培训项目更有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员工从让我学,到我要学,更积极主动的将工作中遇到的知识难点、新技术屏障等问题交给培训部门,使山西院教育培训工作更深人人心。

(五)激发了培训效果转化,实现了组织绩效的提升

通过项目管理模式指导的培训工作,使培训更加贴近生产需要,在山西院风电场设计过程中,及时提供了风资源计算、风电厂选场指标等业务培训,在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也及时提洪了相关培训,通过系列的专业业务培训加强了培训服务企业生产的能力,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洪了强有力的J酬仑与智力支持。

化工设计培训例7

基础会计理论作为会计学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内容,建立健全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对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企事业单位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1]。当前,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加成熟,我国会计制度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的需要经历了几次变迁,基础会计理论的培训需要不断的与变革的会计制度进行对接,更新基础会计理论的培训内容,使之做到系统科学[2]。企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会计理论知识的培训,从源头强化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对构建系统科学的会计基础理论培训体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基于新会计制度,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健全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1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课程设置往往是一种短期的业务培训模式,培训周期较短,导致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当前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中缺少实践操作环节的培训。培训工作主要是对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培训,缺乏实务知识的学习,有可能导致受培训人员虽然掌握了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工作的实际运用当中出现问题,受训人员的理论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3]。二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的政策导向性不强,当前,基础会计理论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很好的结合会计政策的动态变化,随着企事业经营生产内容的增多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也在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应当注重运用的时效性[4]。三是基础会计培训课程内容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一方面,部分基础会计培训课程不能够按照基础会计知识点的重要性安排相应的课程安排,采用统一的课程安排,不能合理的按照不同环节重要性安排不同的课时。另一方面,基础会计培训课程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培训,这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或者只占有少量的课程安排。

2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的必要性

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是市场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会计制度以及相关准则的变革也要求基础会计培训的内容根据新的变化形式不断进行调整,使培训内容与会计制度相对接。由于当前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课程学习者并不能真正掌握基础会计理论的重点,对基础会计理论的实际操作掌握也不强,导致相关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胜任岗位的需求,职业操守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这就要求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课程设计,在强调基础会计重点的同时,增强受训人员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强化受训人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做到“遵循准则”以及“不做假账”要求。

3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完善路径

一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课程设计在相关知识点的培训以后,需要选取相应的操作实务加强培训效果的巩固,使受训人员可以在参加工作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职能的要求。二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内容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一方面,增加会计信息化建设等相关方面技能的培训,使受训学员能够掌握更多的会计技能。另一方面,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内容应当及时更新内容,与会计准则的调整内容相匹配。从两个方面完善和更新基础会计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三是基础会计培训课程应当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根据基础会计理论相关知识点的重要性合理的安排课程课时的安排,对基础会计理论中的复式记账、账户体系以及会计核算等相关知识安排与更多的课时。另一方面,在进行基础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的授课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的培训,树立职业道德意识。

化工设计培训例8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托各类型、各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培训基地设计培训方案时,主要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本文依据《专业标准》,调研部级培训基地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力求了解培训方案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优化设计培训方案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于2012年才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培训项目。在已建成的110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其中有10个基地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项目。根据公开披露的国培方案及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调查研究以8个部级培训基地的13份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为研究对象,培训方案时间跨度从2012年至2014年。研究将培训基地分为财经类学校、师范类学校和工科类学校等三类别。调研内容包括培训方案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三方面,其中培训内容分析依据《专业标准》,调研13份培训方案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是主流,模式内涵缺提炼

《项目管理办法》提出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只有3个国培基地在培训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训模式,如某财经类学校采用“课室―校园内企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某师范类学校探索“分段培训,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某工科类学校提出“理论互动教学、实训项目驱动、实践‘师傅+学习小组’”的培训模式。其他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块都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点,但未能提炼基地培训模式特点。

目前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学术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改革培训模式。同济大学培训基地创造以“理实一体、双师导向、三元协同”的培训模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探索出“上岗+学习+上岗”、“走出去、请进来”等内容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提炼基地培训模式是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和促进基地内涵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培训内容:重视专业知识,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表1统计数据显示,三类培训基地课程设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比例偏低。

依据《专业标准》的3个基本内容的15个领域,统计国培方案的具体课程设计。

(一)“专业理论与师德”内容:“职业理解和个人修养”课程有余,缺少“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课程

“专业理论与师德”维度对教师提出四方面要求,如何看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以及对待自己。体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表2统计数据说明,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较多关注“职业理解和认识”和“个人修养与行为”。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和“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的课程设计较少,特别是“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相关课程比例仅有1.03%。

“职业理解与认识”维度要求教师贯彻和遵守教育政策法规,理解职业教育工作意义和根本任务,认同中职教师的专业性以及注重团队合作交流4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都开设相关课程,如“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性及职业化”等。

“个人修养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坚持身体力行,善于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及举止文明礼貌等5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有:“中国传统价值追求”“道德经与师德修养”“中职教师情绪及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等。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等3个细化条目。唯有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问题学生的正确认识与教育策略”“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等。如某培训学校开设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课程。

(二)“专业知识”内容:“职业背景和课程教学知识”课程丰富,缺乏“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课程

“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专业标准》从广义角度界定教师专业知识,体现了“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培训学校的课程设计普遍关注“职业背景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而“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的课程比例较低。

“职业背景知识”维度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了解所教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掌握所教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如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析及无纸化考证演练”课程。大部分培训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背景课程,如“会计准则最新变化”“新税制改革”“财务会计”等。

“课程教学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掌握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形成的特点,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统计数据显示,基地培训课程较多侧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学习、实训操作以及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会计电算化理论专题”“‘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演练(财务链和供应链)”“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训练”“行动导向教学法”等课程。

“教育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及教育方法;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等四个细化条目。唯有了解教学对象,才能真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课程,某工科类学校开设“教学中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

“通识知识”维度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师范类学校开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欣赏”“重庆重点产业信息化发展动态”课程。财经类学校开设的 “计算网络技术”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三)“专业能力”内容:“教学实施和科学研究”课程充足,“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和沟通合作”课程匮乏

《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能力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的能力,体现“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表4统计数据说明,国培课程设计较多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而对教师的组织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课程设计偏少。

“教学设计”维度要求教师能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师范类学校开设“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中职教学计划”等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及项目教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等课程。

“教学实施”维度要求教师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学习兴趣,能运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能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财经类学校开设“教学公开课比赛”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说课技巧与训练”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示范课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的应用”等课程。

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现象,《专业标准》提出“实训实习组织”维度,明确教师须掌握组织校内外实习实训的方法,具有和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熟悉有关法律规章,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会计实训课教学法研讨”。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维度要求教师能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能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教育教学评价”维度要求教师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开展自我评价,及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探索”。

“沟通与合作”维度要求教师能平等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与家长沟通合作,与企业、社区合作互助等。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的“中职教师心性完善与高品质沟通”课程。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维度要求教师能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探索研究;能通过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如财经类学校开设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专业教师能力建设问题探讨”等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职教教改探讨”和“中职教师科研若干问题”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讨”等课程。

五、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

化工设计培训例9

作者简介:金鑫(1984-),女,回族,辽宁锦州人,辽宁省锦州电力培训中心,初级讲师;王伟(1982-),男,辽宁锦州人,辽宁省锦州电力培训中心,初级讲师,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硕士研究生(河北?保定?071000)。(辽宁?锦州?121001)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10-02

自电力市场建立伊始,电力营销就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一方面,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作为电力企业对社会用户的业务服务窗口,其工作质量时刻体现着电力企业的服务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因此,不断提高营销一线员工的素质与形象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要求,也是电力培训机构营销培训部门的核心工作内容。

国家电网公司为应对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挑战,积极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公司“十一五”末“SG186工程”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上线运行和“十二五”初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平台的逐步完善,为国网公司实现营销“一部三中心”到“大营销”的变革提供了信息集成平台和技术支持,“大营销”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使电力营销工作在工作内容、体系标准、业务流程、专业技能等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革,对一线员工的素质和形象有了更高的要求,锦州电力培训中心作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的技能培训基地,承担着全省电力营销一线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任务。本着以服务于省公司工作大局、服务于电力企业一线员工需求、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宗旨,为不断顺应营销工作现场形势变化,紧跟“大营销”建设的发展步伐,积极响应一线员工最新技能培训需求,标准化、规范化的完成计划内外多类型营销培训工作,笔者对电力营销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大营销”背景下营销工作的变化

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五大”体系建设的思路、原则、目标和任务。文件指出,要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方向,建设“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做强公司总部,做实省公司,做优地(市)公司,做精县公司,提高公司发展能力和运营效率,提升公司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五大”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目标导向、实事求是、安全稳定。公司营销工作重点是,按照“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的要求,调整省、市、县三级营销部组织结构、完善省95598供电服务中心建设、建设省计量中心、构建省、市两级集中稽查监控体系、修订完善“大营销”体系有关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发“大营销”体系信息支持系统。建立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计量检定配送省级集约、24小时面向客户的“大营销”体系,突出总部业务集约、保障民生用电两个重点,进一步提升供电服务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营销运营管控能力。

二、营销培训工作的思考

随着我国电力公司对人员培训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对电力营销作用的重新认识,电力营销培训逐渐成为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计划的重要部分,而目前电力公司的培训机构在电力营销培训方面必须从电力企业营销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电力营销类培训体系,系统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计划和组织安排,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1)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结合“大营销”体系建设内容,根据不同岗位人员业务内容、岗位职责认真制定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计划。

化工设计培训例10

作者简介:李俊(1966-),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工程系,工程师,高级技师;张葵葵(1968-),女,江西九江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工程系,讲师。(江西南昌330043)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22-02

为全面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培训质量,实现员工培训“做大做强”的功能定位,结合《江西省电力公司“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要求,2011年,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以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有价值、可推广的电力培训教育模式,为提高培训项目管理水平、建设一流培训中心创造内生基础。

“电能计量Ⅲ级(技师及以上)职业能力培训”项目组,通过深入一线的调研、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拿出了一套有价值的培训方案,入选为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精品培训项目”之一。本项目组期望以“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为契机,推进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内容模块建设、培训方式方法建设、培训精品教材建设、培训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精品培训项目”成果转化与推广。

一、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立项意义与理论支撑

电能计量作为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其技术水平和员工的技能水平不仅事关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企业的形象,而且影响电能贸易结算的公平、公正和准确、可靠,关系到电力企业、广大电力客户和老百姓的利益,其工作的好坏是客观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开展电能计量人员岗位培训,提高电能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是电能计量培训的重点之一。

岗位技能培训不仅要有好的、实用的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有能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的培训场所。作为承担江西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培训中心,近年来已建成多个与生产一线场景相吻合的电能计量实训室,通过近些年的培训,已摸索出一套针对一线人员的培训方法,但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建设针对电能计量人员的精品培训项目就是重中之重。通过此项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培训质量,而且可以带动其他培训项目朝着更有利于员工技能提升的方向发展。

然而,何为“精品培训项目”?如何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项目组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都没有检索到明确的表述。参照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义:“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本项目组认为,“精品培训项目”也应很好地诠释“五个一流”。“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也应是以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培训指导教材为核心,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培训内容现代化、实用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二、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进程安排与建设思路

“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项目组以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标准》为依据,按照上述“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要求,围绕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材、培训管理5个方面,逐步开展“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4个步骤:2011年4月-5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2011年6月-7月进行培训项目设计和师资队伍培养,2011年8月-9月进行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2011年10月-12月进行项目总结和形成项目成果。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第一,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走“校企联合、理实一体”的道路。由于历史的影响,一方面,培训中心的专职培训师多是院校毕业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他们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但是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弱;另一方面,企业技能专家,现场工作经验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但是理论相对薄弱、缺乏教学经验。为建设一流的培训师资队伍,项目组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是走出去,选派优秀教师到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一线挂职锻炼。只有将理论联系实践,成为“双师型”人才,才能胜任企业培训的需要;二是请进来,引进供电公司一线的优秀人才,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兼职培训师,壮大我们的队伍。

第二,培训内容模块建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现场、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出企业需要、员工满意的培训内容模块,才能制定出合情、合理、合用的培训方案,才能收获企业、员工和培训机构期望的培训效果。为此,项目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的要求,将电能计量Ⅲ级职业能力培训项目分解成3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均以与现场关系紧密的实际操作项目为主。

第三,培训教学方法建设。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现场实操等等,推进培训项目的教育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丰富性。

第四,培训项目教材建设。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为基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补充、开发电能计量一线员工迫切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指导手册和标准化专业试题库,利用团队优势,做出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课件及视频材料,建设网络培训平台,进行远程分享。

第五,培训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组严格按照培训中心标准流程的要求,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项目设计培训项目实施培训效果评估”4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每期培训班开办前,项目组会将培训方案、课程要求、学员信息等告知培训师;开班过程中,项目组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学员和培训师的各种问题,确保一、二级评估的准确、可靠;培训班一结束,项目组立即收集整理培训归档材料,并通过反馈进行及时整改,从而形成以培训中心为龙头的对地市公司培训业务的开展起示范作用的精品培训项目。

三、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亮点介绍

1.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实际需求

由于《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的时间为2009年初,显然很多的最新技术没有列入其中。项目组考虑应该将最先进的技术放入培训中去,以体现培训项目的先进性和及时性。为此,将“智能用电技术”和“GIS技术”引入培训内容中,并将所有培训内容按照技能项目和子项目的层次编写成了课表的形式。

项目组自2011年3月即开始广泛学习、搜集资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要求,编制《电能计量专业培训需求调查表》。2011年4月-5月通过实地调查及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南昌、九江、赣州、抚州、萍乡、吉安、景德镇和赣东北8家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人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研,征求他们对我们设计的培训课表的看法和建议。项目组根据从一线获得的数据和培训建议进行归纳整理,确定培训项目的内容模块。

2.合理配置教师,突出高效实用

按照调研整理出的培训课程内容,项目组从江西省电力公司高技能人才库中选择生产一线专家作为主讲教师。这些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省公司互感器的检定和验收工作,在江西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及其地市供电公司计量中心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对现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了解非常及时;“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检查技能操作项目”由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担任,他们也都是多年从事该项目教学的主讲教师。这样配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和实用。

3.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员参与

由于参培学员大都来自于生产一线,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尽可能缩短学员的适应时间,快速地进入培训学习状态,本培训项目,特意以“情绪管理”课程开始,通过疏解学员的心理压力,让学员以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然后学习业务技能、新技术;最后进行研讨。7天的培训课程,以快乐学习为基础、以培训需求调研结果为依据,循序渐进,力求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学习,从而切实提升学员的业务技能,强化学员的工作流程意识。

在技能培训中,通常我们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为“讲授法”,也就是“灌输”的模式,学员在学习中很难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并且也容易阻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检查技能操作项目”的培训教学中采用当今职业教育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的“行动导向法”进行教学。学员通过全身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激发出了“探索知识”的潜能,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一言堂”现象,鼓励学员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最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学员实现从“要我这样做”到“我要这样做”的转变。

4.提前精编讲义,实施全程录像

在本培训项目实施之前,按照精品培训项目管理建设要求,我们事先向各位培训师提供了培训模块大纲、教案、讲义、课件等编写的要求和模板。督促各位培训师按照“行动导向”的理念,认真备课、按时交纳材料。项目组按照培训模块序列,精编讲义,让学员在报到之时即可拿到讲义,方便学习与记录。

本培训项目还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像。将7天的教学录像,结合精品课件,制作成本项目的“精品培训项目”视频教材,为更多的不能前来参加培训的现场电能计量专业工作人员提供网络学习参考,也为进一步做好培训项目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四、经验总结

笔者认为,作为精品培训项目的建设者,培训师在精品培训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4个环节:

1.准确把握培训需求,为打造精品奠定基础

企业培训机构要成功地开展职工培训项目,就要将过去那种“我有什么,我教什么;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推销式培训做法改变为“你要什么,我教什么;你缺什么,我教什么”的营销式培训做法。只有通过训前的充分调研,才能把握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要什么”,才能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培训学员“缺什么”,进而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着眼点。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打造精品构建框架

培训师应针对培训内容的特点,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可以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能力项分解,再围绕每一个专业能力项,进行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的设计,以明确课堂的教学点,也就是明确培训师的操作点和学员的掌握点。它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技能的训练要点,还包括方法的指导点和情绪的协调点。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培训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也将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3.创意编写培训讲义,为打造精品搭建桥梁

培训讲义是将培训师的教学设计与学员的能力构建实现清晰对接的桥梁,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职业培训的讲义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教科书。它不应该长篇大论强化理论,而应该简洁明白强调实用;它不应该太高精尖,而应该通俗易懂、实用够用;它不应该是简单的培训师语录、课件翻版,而应该是学员的行动指南、学习指导。培训讲义应该人本化、实用化、逻辑化、系统化,一本综合考虑企业需求、员工兴趣的讲义必将受到广泛的欢迎。

4.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为打造精品扩大影响

只有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才能不断提高培训教学的水准。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生动、形象、直观、鲜明的特点,令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而且,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好的培训教学资源能够尽可能地被更多的人来学习使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网站建设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精品培训项目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展项目影响,为精品培训项目建设创造更深更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专用教材电能计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