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如何评价工作态度模板(10篇)

时间:2023-02-07 09:38:41

如何评价工作态度

如何评价工作态度例1

一 评价关注点

(1)职业能力

装饰设计专业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主要是指自主学习能力,即离开课堂,也能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能够根据这些问题,主动创设学习条件,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取得进步。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解决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装饰设计专业学生的将来发展尤其重要,这是由装饰设计专业的特点决定的。其次是创新能力,设计专业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到何种程度,创新能力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要想设计出新的东西,必须依靠独特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在平时的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设置一些典型意义的案例问题,通过一些课程作业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学会与人合作,对于装饰设计专业从业人员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以团队形式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工协作,发挥出各自所长,并以团队的形式提交完成后的作业,这种形式对学生合作能力培养是非常有效的。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如何设计出合理的评价方式是极为重要的,也是难点。

此外,专业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如何提高学生专业实战能力。现场教学、工作室教学、真实案例训练等一些列的教学手段是重要的保证。

(2)职业道德品质

职业道德品质培养是从学生心理情感意志的层面施加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付诸实施的。主要的影响来自以下方面因素,一是教师本身,合格的高素质的教师,对学生教育影响是巨大的,其言行举止都将被学生模仿效法,这种影响甚至是终生的。二是来自课堂教学内容,科学的课堂内容设计,严谨的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让学生从中体察到一种职业精神。教者严谨认真的态度,科学有序的设计,严密组织的教学内容,熏陶感染了学生的情感心理。三是作业训练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和情感态度的锤炼。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饱满的感情去投入,坚定的意志去克服一系列困难,也只有这样,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才会得到保证。在此过程中,个人的情感意志品质又一次得到了提升和陶冶。

专业学习效果评价不单单反映出专业本身的进步和提高,更应该反映个人心理情感的发展成长的过程,健康的成长过程必将影响合格专业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因此,积极的态度,健康的情感,坚定的意志也是本专业学生学习评价关注的重要因素。

二 评价内容

(1)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是衡量本专业学生学习最主要指标,其衡量的重要标准是对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专业知识掌握主要反映在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方面,活学活用是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所在。高职院校装饰设计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大多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专业知识在比重、课时量、训练频度上都应该有所侧重,突出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性作用。装饰设计专业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因为装饰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跨学科专业,没有专门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训练,学生很难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较为系统的专门知识。

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课堂的科学合理引导是关键。因此,教学方法的应用就显出其重要性。同时,学生本身的素质和学习态度也是起到重要作用。进行考核评价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识记程度和理解深度,以及拓展应用程度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2)专业技术熟练程度

装饰设计专业技术主要体现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笔头描绘能力、手头操作能力。落实到具体的内容上,则为专业语言表述,方案草图手绘表现,设计软件操作三方面。具体到内容上则为“交际与口才,手绘效果图表现,CAD、3DMAX”等相关课程。以上方面技术能力熟练程度可用以下几个字来总结,即“快、准、巧”。快速表达表现是衡量装饰设计专业技术熟练程度的重要外在表现。准确表达是技术表达的质量要求,不能只有速度,而没有质量。快速而准确才是技术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表现。在快和准的基础上,还能做到熟能生巧,找出更为便捷高效的方法和途径来进行技术操作。在技术操作的考核评价上,“快、准、巧”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3)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在以往的考核评价中,很少被量化为具体内容指标,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鲜有采用。但此项内容往往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与职业素质,此两方面内容对学生专业学习,包括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不可忽视。

(4)工勤情况

工勤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操作方法。主要从缺席、迟到、早退、事假几个方面进行衡量。可以按频次计量,也可以按总量计量,执行评价时,可以灵活机动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各种工勤情况分值比重不一样,须区别对待。

(5)合作沟通

合作沟通是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具备合作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包括了在具体的作业训练中,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与教师的合作,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与其他企业人员的合作。顺利愉快地与他人友好合作,才能把属于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并达到预期目标。合作沟通能力评价,主要通过自评、他人评价的方式来进行,关键是根据具体的事情来确定评价的内容,并对每一方面内容给出具体分值,最后合计出总得分即可。

三 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参与评价是很有意义的。主要原因有其三,其一,学生对于自己的作业过程最为了解。其二,学生自我评价更能检点自身存在的不足;其三,自我评价也是自我改进和增强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业或者工作进行客观评价,把好审核关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首要保证,自我评价结束以后,再由相应的专业小组来审核,确保自我评价的客观。其次是评价内容必须量化,量化到具体的工作任务,而不能含糊不清。

(2)教师评价

教师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着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因而教师在学习评价中有决定性作用。教师评价主要从知识点、技能掌握程度、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得来的数据,不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本身有促进作用,对教师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教师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从中找出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规律,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评价的内容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此两方面内容是容易量化的,关键是如何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根据企业标准制定出与教学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制定评价标准,不是对企业标准的生搬硬套。而是需要对企业标准进行消化理解,然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吸收企业标准中可以实施的部分,与原有评价标准组合成具有企业性质的专业学习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考试,通过课题练习,现场演练等等不一而足。这要根据专业课程本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评价方式。

(3)学生互评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是有民主意义的。学生互相之间的了解,比教师或其他人对他们的了解要更为清楚。同学之间朝夕相处,非常清楚对方的爱好、脾性、态度、学习方式,甚至对作业或者工作的每个细节都是有所把握的。学生互评的意义不仅仅是给出分数等第,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学生互评主要在于可操作性,如何让每个人都参与评价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利用电脑网络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建立一个互评平台,即可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其数据收集整理也将变的十分容易。

(4)答辩式评价

答辩式评价通常由专业教研组来实施。由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答辩小组,以现场答辩的形式对学生作业和工作进行讨论和评议,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解释和辩述。就其形式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学生不但于此获得锻炼,并可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也通过这样的形式,因为互相启发,专业上得到进一步提高。但这种形式在组织上有难度,不可能每门课程都采用这样的形式,只有一些重要的核心课程或者毕业设计采用。

(5)企业方评价

企业方参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评价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方的参与,不但为教学方向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参考,而且对学生本身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是有促进作用的。企业方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效评价,在操作中,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来执行。因为人才培养不等于企业带学徒工,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准员工,不等于真实员工。从学校到企业之间有一个过度阶段,在此过度阶段中,实施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实施的形式如何构建,实施后如何评价,这需要校企双方就具体的问题进行磋商。校企合作,不单单是学校与企业的简单用人合作,更多应该是育人的合作。校企双方如何结合实际,共同开发教材,课程,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筹措经费,添置教学设备,共同实现人才培养。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方参与的评价才是有实际意义的。其他任何参与方式都只是形式上,表层的、也是肤浅的。

四 评价分值

(1)分值比重

对专业课程学习评价形式最终会体现为可计量的分数等第,每一项评价内容都会在其中占据一定的分值比例。分值大小主要依据每一项内容的重要性来确定,评价内容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越具有重要意义,其评价分值占比就越多,这在评价之前是需要提前设定的。

装饰设计专业各项评价具体内容如下: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术熟练程度,学习态度评价,工勤情况,合作沟通。专业知识与技术在评价占据较大比重,因为这将决定专业学习的导向性,大分值的评价内容明示了此项内容的重要程度。在进行分值比设定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发挥评价指标的导向作用。如以百分制进行设计,具体设计分值比见下表:

(2)评分标准的制定

如何评价工作态度例2

 

基于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根本要求是以行动为导向,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培养目标是解决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发展的问题。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理念及要求使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和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课程教学评价方面来看,基于工学结合课程与基于学科体系课程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笔者拟从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角度,就如何有效地实现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进行探讨。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与学习是一体化的。它要求根据企业典型的实际工作设计教学情境及教学任务;通过“行动导向”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使教学的基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来主要通过课堂进行知识讲授,变为借助特定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学生亲身体验以及参与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培养。根据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可将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归纳如下: 

评价内容全面化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不仅涉及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而且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的社会能力也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关注学习态度、工作作风、信念、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灵。 

教学与评价整体化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不局限于固化成果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将评价“嵌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评价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把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和工作成果(如产品、劳务、模型、报告、方案、总结等)作为评价的依据;另一方面,把评价作为师生双方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为改进和完善课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评价过程动态化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不仅关注结果,而且还关注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以促成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并将评价工作日常化。事实上,大多数工学结合课程都是按“项目教学法”来实施的,项目教学法就是将每一个学习子情境设计为一个项目实施教学,每一个项目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组织教学。每一个子情境教学都包含评价环节,实现了评价工作的日常化、程序化,通过不断循环的教学评价,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解决。 

评价主体多元化在知识体系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工学结合课程使学生有更多的独立学习(工作)的机会和时间,有时脱离了教师直接控制的范围;而且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实践性教学所占比重很大,很多时候是在兼职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实训、设计、实习等学习(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不仅更为真实、准确、可信,而且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利用评价结果及时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课程设计及教学,使职业教育教学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这样才能多角度、多层面地提供有用的评价信息。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层次及评价方法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是评价主体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课程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必须考虑职业教育与职业活动之间的关系,课程教学是否成功、有效,需要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去衡量,必须与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能力逻辑发展顺序相吻合。所以,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应包括四个层次,每个层次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及指标,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及指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反应评价反应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第一个层次,即在课程结束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和满意程度,主要是采用观察、面谈、问卷调查、电话交谈等方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爱好程度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对教学过程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个层次的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满意的、还是不满意的,从而为课程设计及实施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直接的依据。当然,这个层次的评价还未涉及实质性的学习效果,因为学生满意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就能学到有用的东西,即产生有效的学习。 

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第二个层次,即在课程进行中和结束时认定学生是否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改变和提高,是通过对学生学习之前和学习之后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对照比较来实现的。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主要采用课堂提问、练习或作业、期末考试等方法;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达到的水平,主要通过设计学习(工作)过程、成果评价表、综合评价表等量表来实现;评价学生学习(工作)作风、责任感、事业心等方面的状况,主要采用评价量表、360°考评等方法。这个层次的评价虽然能够测评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提高,但仍然无法确定学生是否能将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即实现学习成果的转换。因此,最终的课程教学效果仍然没有显示出来。 

行为评价行为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第三个层次,即在学生进入工学结合岗位或就业以后才能实施,以确定学生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方式。主要采用观察、跟踪调查、问卷调查、主管(同事、客户)评价等方法。这个层次评价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在工作中是否用到了课程学习中学到的东西,即是否实现了课程学习成果在工作中的应用和转换。尽管这个层次评价的数据不容易获得,但意义十分重大,它直接反映课程的学习效果,学生只有将课程中习得的知识、训练出来的能力以及培养的工作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才达到了职业教育和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由于行为评价只有在学生进入工学结合的岗位或在未来实际工作中才能实施,因此,这个层次的评价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例如,构建真实的学习(工作)情境,或者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行为长期跟踪调查。另外,行为评价也需要较长的时间,主要由企业或者专门机构来完成,费用较高,操作难度很大。 

结果评价结果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第四个层次,也是在学生进入工学结合岗位或就业以后才能实施,以了解课程对学生实际工作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主要通过衡量工作绩效的数量、质量、成本、利润、效率等指标来实现。这个层次的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的终极评价,它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课程对企业实现目标的贡献;课程设置是否体现了给客户带来增值服务的理念;分析出课程内容不适应实际工作要求的原因。其评价结果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就业导向、面向劳动力市场优化课程的直接依据。当然,这个层次的评价会面临很多问题:一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二是评价技术和方法目前还不完全具备;三是结果评价是通过具体的一些指标,而这些指标的大小是多因多果,需要分辨哪些结果与评价的课程有关,在多大程度上有关,这样就使结果评价变得十分困难。 

从学校的角度对课程结果进行评价,短期可以通过毕业生的就业率,特别是专业对口率;长期可以通过毕业生的晋升发展情况,用这些指标来判断课程对社会及企业产生的效果。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充分发挥企业评价主体的作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企业评价主体的作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在企业内完成的,学生在企业里学习(工作)效果如何,应该由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另外,上述第三、四个层次的评价主体也应该主要由企业来承担。由此可见,企业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的评价作用,使其参与到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活动中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决:一是职业院校应该与若干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完善的过程评价制度,学生在企业内部完成实践教学的同时,完成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二是与用人单位合作,长期跟踪毕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以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行为、结果评价。 

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效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效用。工学结合课程使学生由单纯的评价客体转化为评价主体,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合二为一。建立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将评价过程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的过程,已成为课程教学的一种必然结果。因此,在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环节中,必须设计出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有关内容和方式,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参与评价过程,促使他们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差距,不断反省自己,增强学习信心,极大地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学会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何评价工作态度例3

基于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根本要求是以行动为导向,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培养目标是解决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发展的问题。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理念及要求使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和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课程教学评价方面来看,基于工学结合课程与基于学科体系课程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笔者拟从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角度,就如何有效地实现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进行探讨。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与学习是一体化的。它要求根据企业典型的实际工作设计教学情境及教学任务;通过“行动导向”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使教学的基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来主要通过课堂进行知识讲授,变为借助特定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学生亲身体验以及参与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培养。根据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可将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归纳如下:

评价内容全面化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不仅涉及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而且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的社会能力也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关注学习态度、工作作风、信念、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灵。

教学与评价整体化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不局限于固化成果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将评价“嵌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评价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把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和工作成果(如产品、劳务、模型、报告、方案、总结等)作为评价的依据;另一方面,把评价作为师生双方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为改进和完善课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评价过程动态化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评价不仅关注结果,而且还关注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以促成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并将评价工作日常化。事实上,大多数工学结合课程都是按“项目教学法”来实施的,项目教学法就是将每一个学习子情境设计为一个项目实施教学,每一个项目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组织教学。每一个子情境教学都包含评价环节,实现了评价工作的日常化、程序化,通过不断循环的教学评价,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解决。

评价主体多元化在知识体系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工学结合课程使学生有更多的独立学习(工作)的机会和时间,有时脱离了教师直接控制的范围;而且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实践性教学所占比重很大,很多时候是在兼职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实训、设计、实习等学习(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不仅更为真实、准确、可信,而且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利用评价结果及时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课程设计及教学,使职业教育教学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这样才能多角度、多层面地提供有用的评价信息。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层次及评价方法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是评价主体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课程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必须考虑职业教育与职业活动之间的关系,课程教学是否成功、有效,需要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去衡量,必须与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能力逻辑发展顺序相吻合。所以,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应包括四个层次,每个层次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及指标,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及指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反应评价反应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第一个层次,即在课程结束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和满意程度,主要是采用观察、面谈、问卷调查、电话交谈等方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爱好程度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对教学过程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个层次的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满意的、还是不满意的,从而为课程设计及实施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直接的依据。当然,这个层次的评价还未涉及实质性的学习效果,因为学生满意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就能学到有用的东西,即产生有效的学习。

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第二个层次,即在课程进行中和结束时认定学生是否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改变和提高,是通过对学生学习之前和学习之后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对照比较来实现的。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主要采用课堂提问、练习或作业、期末考试等方法;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达到的水平,主要通过设计学习(工作)过程、成果评价表、综合评价表等量表来实现;评价学生学习(工作)作风、责任感、事业心等方面的状况,主要采用评价量表、360°考评等方法。这个层次的评价虽然能够测评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提高,但仍然无法确定学生是否能将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即实现学习成果的转换。因此,最终的课程教学效果仍然没有显示出来。

行为评价行为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第三个层次,即在学生进入工学结合岗位或就业以后才能实施,以确定学生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方式。主要采用观察、跟踪调查、问卷调查、主管(同事、客户)评价等方法。这个层次评价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在工作中是否用到了课程学习中学到的东西,即是否实现了课程学习成果在工作中的应用和转换。尽管这个层次评价的数据不容易获得,但意义十分重大,它直接反映课程的学习效果,学生只有将课程中习得的知识、训练出来的能力以及培养的工作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才达到了职业教育和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由于行为评价只有在学生进入工学结合的岗位或在未来实际工作中才能实施,因此,这个层次的评价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例如,构建真实的学习(工作)情境,或者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行为长期跟踪调查。另外,行为评价也需要较长的时间,主要由企业或者专门机构来完成,费用较高,操作难度很大。

结果评价结果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第四个层次,也是在学生进入工学结合岗位或就业以后才能实施,以了解课程对学生实际工作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主要通过衡量工作绩效的数量、质量、成本、利润、效率等指标来实现。这个层次的评价是课程教学效果的终极评价,它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课程对企业实现目标的贡献;课程设置是否体现了给客户带来增值服务的理念;分析出课程内容不适应实际工作要求的原因。其评价结果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就业导向、面向劳动力市场优化课程的直接依据。当然,这个层次的评价会面临很多问题:一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二是评价技术和方法目前还不完全具备;三是结果评价是通过具体的一些指标,而这些指标的大小是多因多果,需要分辨哪些结果与评价的课程有关,在多大程度上有关,这样就使结果评价变得十分困难。

从学校的角度对课程结果进行评价,短期可以通过毕业生的就业率,特别是专业对口率;长期可以通过毕业生的晋升发展情况,用这些指标来判断课程对社会及企业产生的效果。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充分发挥企业评价主体的作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企业评价主体的作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在企业内完成的,学生在企业里学习(工作)效果如何,应该由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另外,上述第三、四个层次的评价主体也应该主要由企业来承担。由此可见,企业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的评价作用,使其参与到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活动中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决:一是职业院校应该与若干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完善的过程评价制度,学生在企业内部完成实践教学的同时,完成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二是与用人单位合作,长期跟踪毕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以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行为、结果评价。

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效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效用。工学结合课程使学生由单纯的评价客体转化为评价主体,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合二为一。建立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将评价过程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的过程,已成为课程教学的一种必然结果。因此,在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环节中,必须设计出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有关内容和方式,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参与评价过程,促使他们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差距,不断反省自己,增强学习信心,极大地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学会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何评价工作态度例4

二、领导干部道德评价的标准

道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要做出善恶与否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不仅关涉道德主体的社会责任,而且也影响着个体道德的生成,因此,在善恶问题上始终存在一个划分标准问题。我国现行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材,均从阶级标准、历史标准和生产力标准三个维度进行划分,所谓阶级标准就是符合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就是善,否则,就是恶;历史标准是指要把道德行为置于整个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考察,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绝大多数人的幸福;生产力标准是指看其道德行为是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应当说上述标准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根本要求,但这些标准具有极大的抽象性,难以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如何根据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具体特点,建立起适合特定人群道德评价的量化标准体系,一直是我国道德评价领域面临的重大难题。就领导干部的道德评价而言,其行为善恶的评价标准更加复杂,它不仅要高于普通群众的评价标准,还要充分体现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特点。沈跃跃依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干部考察要求,主张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执政行为的善恶与否:一是从履行岗位职责中表现出的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成效和团结协作精神来考察和评价;二是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看其是否冲在第一线、沉着应对、坚忍不拔;三是从面对重大问题、重大政治事件的表现中,看其是否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服从组织、顾全大局;四是看其对待个人名利的态度上,是否心态平和、服从安排、头脑清醒、真诚谦让、辛勤工作。总之,要从其全部的成长轨迹中去把握、从其优缺点的准确认识中去评价、从其工作之余的情况中去了解,要全面、历史、辩证地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为官和做人情况。

如何评价工作态度例5

随着环评制度得到上级的重视,某些条框的制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违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本意。如,煤矿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以项目的设计为基础(4),而某些项目的设计仅仅从开采技术方面考虑而编制的,并没有全面的考虑周边环境的综合情况。

这在环评工作进行中就凸显了矛盾。某些环评工作的深度不够,就盲目的遵循项目设计,照本宣科的执行,并不去考量设计是否顺应绿色开采的指导思想。如果设计要求矸石要堆放在天然沟域内,就要将矸石场下游500m(9)内的村庄全体搬迁,以满足防护距离规定的要求。而不会换个角度思考这样的矸石场选址是否合理,村庄搬迁工作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企业是否承担得起,天然沟域内的自然植被全部被占压破坏,形成的生物量损失如何弥补?如若只是按照上述简单的思路进行环评工作,丧失了环评的意义。

本文论述的重点主要是从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角度,纵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在煤炭开采行业内应如何因地制宜的发挥作用。针对煤矿的固体废弃物排放提出的治理措施有矸石转卖建材厂、造砖厂等进行综合利用、矸石发电、矸石回填采空区、矸石填沟,覆土生态恢复等四种方案。

方案一将矸石由废变宝,实现资源利用,而且国家对于煤炭行业的规定为矸石利用率大于70%(5),在国家现在禁止烧制粘土砖的政策指导下(6),矸石制砖的道路更加的宽阔起来。方案二在利用矸石的余热发电后剩余的矸石残渣仍然作为固体废物需要妥善处理,并不能一次性解决固废问题。方案三受开采方式及地质限制不能达到100%安全回填。方案四表层覆土的来源极大的限制了生态恢复的质量和恢复率。

在登封某露天矿开采项目的环评工作中,根据项目地理位置的特点评价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规划,在技术评审会时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该项目为露天开采项目,东边界30m为颍河河道(3)。西边界10m处为民采遗留的露天采坑,南边界紧邻已关停登封自备电厂原粉煤灰堆场荒芜裸地。露采坑四周被、高压线塔拉线包围,露采区域地表现遗留已关停小企业四家。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开采难度大,环境保护更是无从下手(2)。

设计中要求矸石及剥离表土全部堆放在颍河河道东岸,用于服务期满后采坑的回填和

作者简介:黄思井(1984-7),女,工学学士,助理工程师,现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生态恢复(10)。但是评价人员认为,设计中要求将矸石场设置于表土堆存场地周边,紧邻颍河,预计矸石场堆高4m以上,一旦下雨或者管理不慎容易和表土混杂一处,淤堵河道,并且矸石的产生随着运营期的时长增加,矸石的运输会影响表土堆存场地的稳定,评价认为设计中对矸石场的选址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评价工作开始后,评价人员经过实地考察,考虑周边环境各要素,提出以下固废处置及生态恢复方案:

首先确定,该矸石废渣不属于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可做一般固体废弃物处置其堆场应为Ⅰ类场地。根据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设计的环境保护要求,Ⅰ类场无需设防渗处理设施。故矸石可以回填采坑,妥善保管(3、4、15)。

参照《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中规定,主要从规划指标、景观指标、生态指标、环境质量指标和人为自然灾害预测指标等方面着手矸石场选址分析(15、16)。

环境影响评价建议矸石场选址应充分考虑到采区周围民采遗留现象的存在,要求本项目矸石场应利用露采边坡西的民采遗留废石坑,服务期满后将平整场地、覆土绿化;同时实行矸石废渣和表土分离堆存。排土场利用在早年作为登电集团自备电厂有限公司的临时堆放场而遭到破坏的区域。要求将露天开采基建期剥离表土运往排土场贮存,做好拦挡措施,防止雨季表土堆存场汇水直接流入颍河。进入运营期后,在排土场播撒草籽,保证排土场内的表土在五年后损失量降至最低,待运营期结束后部分表土用于矸石场的生态恢复,剩余平整场地之后进行生态恢复。采用上述措施,可使项目开采所产生的矸石、废渣变废为宝,不仅不再另外新增占地,并且有利于采区内的生态恢复,一举两得。不仅整顿了采区内民采遗留下来的混乱环境,并且减少了新增占地,矸石填坑即不存在矸石场溃坝的危险,也没有雨季矸石淋溶水四处流溢的情况;闭矿后只须在基本平整的矸石表面覆土50cm后可恢复为耕地,大大节省了初期建设矸石场的投资,运营期管理的投资,以及闭矿后生态恢复的投资。且矸石场利用的是民采遗留的采坑、矸石堆存量小于民采遗留废石坑的容积,不需建挡土墙、挡渣墙,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风险影响,与其说本矿矸石在生产期内堆存于矸石场内,不如说本矿矸石在生产期内在逐步用于该区域内的生态恢复更为恰当,不会对位于矿坑西南方向500m(9)的居民敏感点造成影响(2)。

因此环评建议的矸石场选址比设计中提出的方案更加合理可行。从企业开采投资、运营管理难易程度、绿色开采、社会效益等各方面去衡量,均可达到共赢的局面。遵循循环经济中绿色工业的原则,形成了与环境的协调一致,实现了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绿色开采,体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

(2)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新登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山煤矿(露天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登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4)国务院253号文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

(5)《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

(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09号文关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8)《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导则》(HJ/T169-2004);

如何评价工作态度例6

0.引言

道路交通体系是城市机能运转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路网规划评价理论与方法在逻辑分析、量化分析、设计方法层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分形几何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已经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由于公路网从形态上符合分形理论,所以,作为理论基础将其应用于公路网规划评价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1.分形理论介绍

1.1分形的概念

“分形”用来描述自然界中传统欧氏几何所不能描述的一些复杂而无规则的几何现象,如变幻莫测的云彩、雄浑壮阔的地貌、回转曲折的海岸线、动物的神经网络、不断分叉的树枝、纵横交流的血管、烧结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尺寸的聚积团等等,这些现象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不规则、不光滑。

分形的定义:其组成部分和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形,这里的“某种方式”是“自相似”或“自仿射”[1]。

1.2分形的维数

分形几何学的数学量度是分形几何形体的维数,它不是整数而是分数,它的计算是分形几何的创立者们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产生的。

分形几何形体的本质属性是自相似性,而这一自相似性一定是在同一形体的不同层次之间(不论是对自然形体的不同程度的放大,还是对人工形体迭代操作所得到的不同代)得以体现的。因而,分形几何形的维数正是在形状的不同层次的比较之间所反映出来的规律。这一规律所代表的是分形几何形状在空间中的扩张趋势。维数越大,就表明它在空间的扩张趋势越强,形状本身的变化可能性也越丰富。对于不同类型的分形几何形体,分形几何学定义了三种不同的维数计算方法:自相似维数、量度维数和格数维数[2]。

自相似维数针对的是人工操作所形成的分形几何形体,它的层次体现在相邻的父代(即操作起始)和子代(即操作结果)之间,由于每个父代和子代之间执行的都是同样的人工定义的规律,因而自相似维数在不同的层次之间、或在形体不同的代数之间保持的是稳定的常数。

量度维数、格数维数针对的则是完全自然的形体,它们要把自然形体的层次揭示出来,就必须依据某种分析手段。在这方面,量度维数靠的是把自然线条简化成分辩率不同的折线,格数维数依靠的是把自然形体简化成分辩率不同的位图,它们都在不同的分辩率下形成不同的简化结果,并以之展现出形体本身原有的层次,再通过对这些结果的比较计算出维数的数值。量度维数和格数维数实际上都是一系列存在微小差异的变数,其趋势能反映出自然形体的构成规律。

格数维数适用于一般的自然形状。它用不同密度的格网来覆盖形状,计算形状所占据的格子数,并通过比较不同密度下格子数的不同来判断形状的维数。在理论上,格数维数的数值等于自相似维数。

2.公路网评价指标体系

路网的基本功能是满足最多的人以最少的时间到达最理想的目的地。而对路网的评价是公路网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和综合评价,其中技术评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公路网覆盖形态则是技术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图1所示。

图1 公路网规划评价体系

公路网络的覆盖形态描述了公路路线在区域中的覆盖状况,常用“覆盖率”和“覆盖深度”进行定量描述,比其它指标更深入、更直观、更准确的反映公路网的状况。然而,在过去路网的评价中,常用路网密度描述道路的密集程度, 路网密度指城市中所有的道路总长度与城市总面积之比。该指标只能反映公路网建设的总体规模与水平,不能对路网的具体分布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例如,具有相同长度的公路按不同均匀程度分布在相同面积的区域上,显然其密度指标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这两个路网的分布特征是不同的。而基于分形理论的公路网覆盖形态评价模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近似算法,为路网覆盖形态指标的评价提供了较好的工具。

3.分形理论在公路网评价中的应用

3.1分形分维用于公路网评价的可行性

将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分形的特征应用于工程实践,是由于分形中的自相似特性,可以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相似,也可以是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而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正是公路网技术等级规划思路中的理论依据。

自相似性存在有类属层次,级别的多种相似。在级别相似中,级别最高的是整体,级别最低的称为生成元,级别差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就越高,级别差越大,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就越低,最终导致相似性消失。公路研究时用的分形几何中的生成元和分形图正好与公路线路和公路网两个层次之间的概念是对应的。

公路网规划是一种工程实践,其中所运用的分形为统计意义下的自相似理论。公路线路与公路网是公路中微观、宏观两个不同层次上的“子母”型事物,在它们之间需要有一种特性参数来划分其中的过渡特征,且参数越少越好。在已往的公路网评价中,不论是公路线路的技术参数(如地理位置、里程、技术等级等),还是公路网的技术参数(路网密度、平均技术等级等),都无法完全满足路网规划评价要求[3]。同时,由于公路网在局部和整体上的相似性,并不是在任何尺度上都成立的,通常只是在无标度区尺度范围内才成立。无标度区是指自相似性存在的尺度范围,即自相似性存在的区域。因此,考察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分形特征时必须在无标度区内进行考察。

正是由于分形有无标度区间的概念所以可以方便的解决公路“载荷”之中的输送与集散两种特征背向功能的统一。在分形区间中又可解决公路这个“载体”网中的干支关系,且无论干支层次关系中有多少层次,都可用分形维数进行分析研究。因而,分形特征的分维数为路网规划评价过程提出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3.2分形理论应用于公路网规划的理论依据

路网覆盖度,就是在公路网规划中运用分形理论中的分维数求出的评价指标。下面就路网覆盖度的含义及应用进行分析和说明。

我们用网络边长为r的方格网覆盖所分析的区域,设其中有交通线路通过的网格数为N(r),当r变化时,N(r)也随之变化,就形成r-N(r)曲线。

分形理论对分维的定义方法如下方程式:

D(ri)=

将上式进行转换,用差分代替微分可得到:

D(ri)=-

公式中:为第i次细分公路线网后的网格边长,r(i-1)为第i-1次细分公路线网后的网格边长,N(ri)为第 i 次细分公路线网后有公路线路通过的网格数,Nr(i-1)为第 i-1 次细分公路线网后有公路线路通过的网格数,D(ri)是分维数[4]。

以下举例来说明以上理论。设在一个边长为 r 的正方形网格内有一条公路线通过(如图2中a),将该正方形四等分,分成4个边长为r/2的小正方形,形成新的覆盖网格,这时道路通过状况有四种不同的情况(如图2中b-e)。

图2 不同道路覆盖形态下的分维数

有上面公式计算可得:

当这四个正方形均有道路通过时,计算出 D=2;

当有三个正方形有道路通过时,计算出D=1.58546;

当有两个正方形有道路通过时,计算出D=1;

当只有一个正方形有道路通过时,计算出D=0。

由此可知,分维数在是否有公路线通过的意义上,反映出新网络与原网络的相似程度。当 D=2时,具有完全的自我相似性(因为这时细分正方形前后的情况完全相似,每个方格内均有公路线通过)。因此,可用相似分维数D来定义网络覆盖度。覆盖度反映了路网均匀性的量化程度,在同样的路网密度情况下,公路线分布越均匀,路网覆盖度指标值越高,因而它比路网密度指标提供了更多的特征信息。

3.3分形理论用于路网规划评价的重要意义

由于用于路网规划评价的路网密度指标只是反映了路网建设的总体规模与水平,易于进行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非常适用于研究交通网络的宏观规模,但对于路网具体分布特征的描述则仍然不够完善。当把相同长度的道路按照不同均匀程度布置在同样面积的区域上时,它们的密度指标是相同的,但所发挥的作用却有差异[5]。而交通网络分布的均匀程度在路网规划合理性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交通网络的均匀分布促进不同地区的均衡发展,而密度指标通常遗漏了路网规划中重要的网络分布特征的信息。

公路网的空间布局及网络分布具有自相似性,符合分形的特征,因而可以应用分形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基于分形理论的路网覆盖形态评价模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近似算法,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引用不同种类的分维,应用于公路网络的分形研究,也可以用来分析公路网络的空间几何特征、空间密度特征、空间复杂程度以及空间连通性特征等,可有效得出公路网的适应性、可达性和连通性,为路网覆盖形态指标的评价提供了较好的工具。因此,引进基于分形理论的网络覆盖评价指标对于路网规划规模的合理性评价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分形理论用于公路网络规划评价,不仅反映了网络密度指标所反映的公路网络建设的总体规模与水平,而且分维数的应用为描述网络覆盖的深入程度、网络分布的均匀程度等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然而本文主要是从路网覆盖量均匀的角度来评价路网的总体分布的,但路网分布规划毕竟是一个多层次的问题,存在许多影响着一个地区的路网发展与预测的自然、地理、经济等不同因素,因此,在计算路网覆盖度 D 时,应该加入多重分形的思想,对于一个系统的分析,应该多方位、多角度透彻的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才能使每条线路都得到充分的应用,达到最大的效益。 [科]

【参考文献】

[1]金以文,鲁世杰著.分形几何原理及其应用[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李后强,程光钱.分形与分维.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如何评价工作态度例7

关键词:同行评议;同行专家;专家库;指标体系;专家遴选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2)05-0087-05

一、同行评议的起源与发展

同行评议是一种以提高某一领域工作或事物质量为目的,由相同或相近领域的人们对该项工作或事物进行评价的过程[1]。“同行”一词本身是指具有相同地位和相同能力的人,但是在“同行评议”中,同行一词则是指在某领域中具有较强能力或较高层次的人们。关于同行评议的定义,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郭碧坚和韩宇指出,同行评议是指某一领域或者若干领域的专家采用一种评价标准,共同对涉及上述领域的一项事物进行评价的活动。在科学系统,评价对象则为一项知识产品——人们进行知识生产活动所得产品[2]。吴述尧则将同行评议定义为“由该领域的科学家或邻近领域的科学家以提问的方式评价本领域研究工作的科学价值的代名词,进行同行评议的前提是在科学工作的某一方面体现专家决策的能力,而参与决策的专家必须对该领域的发展状况、研究活动程序及研究人员有足够的了解”[3]。

同行评议最早出现在英国皇家学会期刊《哲学会刊》的论文评审中。1620年Francis Bacon阐述了一种用于评估科学新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同行评议的前身。一些英国研究者受到这种方法的启发并于1662年成立了一个正式的学术团体,即英国皇家学会,1665年学会期刊《哲学会刊》创刊,由Henry Oldenburg主编,学会将提交的论文材料按照主题交由具有该主题领域知识的专家审查,这种评审方式通常被视为早期的同行评议。20世纪30年代,美国率先将同行评议引入到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的评审中,同行评议开始跳出编辑同行评审的范畴,并被普遍用于科学基金分配,逐渐成为一种学术评价方法。

中国最早出现同行评议是在1979年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举办的第二届科学报告会中,会议邀请了同行专家进行评议,用以筛选出较好的研究报告。随后,国内一些研究者开始逐渐关注和研究同行评议,如1980年杨安仙的《谈美国的同行评议》[4]、1983年张渊义的《同行评议是科研计划管理的重要手段》[5]、1988年赵红洲的《引文计量与同行评议》

[6]和周正的《必须重视同行评议中的行为规范》[7]等。根据李芬、朱紫阳和丁枝秀在2009年基于CNKI核心期刊对中国同行评议研究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1979-2007年间CNKI核心期刊共刊载同行评议相关文献443篇,进入21世纪的文献量有明显增加[8]。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有关国内同行评议的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的重视。

随着科学发展和人们对知识领域的不断探索研究,同行评议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学术评价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完整合理的同行评议评价体系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指标和评价制度六大要素组成[9]。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同行评议也不例外,它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如人情关系网、欠公正性、偏保守性以及一些知识剽窃行为等,都需要通过对同行评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进行研究从而逐渐完善这种评价方式,在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评价主体即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对评价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而同行评议专家通常选自于已经构建完成的同行评议专家库,因此,作为提供评议专家的来源系统,进行同行评议专家库的相关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三、同行评议专家库的研究内容

如何评价工作态度例8

现将本次论坛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开展政府工作民间评价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1 对政府工作形成常态性系统性社会监督评价建议机制

从中央到地方,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上都是政府自说白话,没有一种第三方的监督,即社会的监督和社会的评价。开展这项活动重要意义之一,就是今后要对政府工作形成一种常态性和系统性的社会监督评价机制和决策建议机制。

2 新时期政府改革的必然要求

政府改革,包括政府职能的改革,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运行机制的改革,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这些改革要卓有成效,需要社会的监督、评价和鞭策,也需要社会各界提出好的建议。政府工作民间评价活动可以更有效地帮助政府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帮助政府改革不断深化。

3 新时期改进政府工作作风的必然要求

政府工作民间评价活动就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帮助政府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和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搭建一个可以互相沟通和对话的良好平台,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政府的决策,从而使政府决策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民众的实际需要,更加科学合理。

4 适应现代网络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创举

通过政府工作民间评价网络平台,开展评价政府工作,广泛发掘丰富的民间思想和智慧,鼓励和支持网民及专家学者帮助政府推进民主科学决策,这是一个创举,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更具有未来智库的特点。

5 发挥网络正能量作用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网络和组织智库百人会,开展政府工作民间评价活动,实际上是给社会公众中具有理性思维、对社会进步负责和以建设性态度帮助政府开展工作的人群,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发声和建言的平台。同时也是对网络信息进行梳理引导,以发挥其正能量作用的重要尝试。

6 公共政策改革的一个前提

目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以至环境都面临诸多挑战,亟需深化公共政策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在决策过程中扩大参与,在执行过程中扩大监督。现在实际上民间评价这个社会力量已经起来了,应当通过政府工作民间评价活动这种方式使它形成一种有序的健康的评价体系,使得整个社会以更加稳健的法制秩序往前走。

7 搭建政府决策全过程倾听民声的平台

政府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搞改革,无论是政府决策的事前、事中还是事后。都应当听取人民的声音。开展政府工作民间评价活动,就是把民间的想法、意见、智慧汇集上来,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政府要想做好工作,确实需要这样的一个平台,需要借助这样一种力量。

二、如何开展政府工作民间评价活动

1 保证对政府工作民间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推进和促进政府做好工作,因此一定要富有建设性,做到冷静、客观,抛弃利益和情绪来做工作。要实实在在地想帮助政府改进工作,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到不带情绪、客观公正。

2 更多地把落脚点放在建言献策上

政府工作民间评价活动不仅要对政府工作开展监督和评价,更要把落脚点放在政策建议上。要更多地对政府各项工作提出建设性的各种建议和意见。这是开展政府工作评价活动的重点,也是开展这项活动根本的出发点。

3 尝试运用现代网络媒体的方式来开展此项活动

政府工作民间评价活动主要依靠的是现代媒体方式——网络,马洪基金会的官方网站就是“政府工作民间评价网”。在一个新媒体时代,开展调查研究也好,进行各种探索也好,如果不能够与现代媒体方式结合起来,就一定会落伍。应当通过网络来建立一种规范化的评价舆论和建言献策的渠道,从而启动民间层面对政府工作进行理性的监督、评价和建议。

4 将智库百人会作为开展此项活动的主要平台

开展政府工作民间评价活动有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就是马洪基金会发起成立的智库百人会。智库百人会要把活跃在深圳各行各业第一线的专才精英和社会贤达汇集起来,建立起一支“智愿者”队伍。他们不仅在专业上很有头脑,很有才能,而且对社会发展也十分关心,对社会进步很有责任心。要以开放、多元、包容和理性的精神,把这些社会精英的力量和宝贵资源调动整合起来,依托政府工作民间评价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影响力,用建设性的态度来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从而形成开展政府评价活动的骨干力量和支撑点。

5 建立政府决策公众全程参与的三种机制

第一就是要有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机制,而不只是事后评价。也就是说,政府要做什么决策,应在立项之前就应组织公众参与。拿出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有没有可操作性。要进行不同观点和不同方案的PK。第二就是要有考虑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机制,要有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模式。政府的一项决策跟谁有关,谁会得益谁会受损,谁可能会受到伤害,应有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清单,并且邀请利益相关者来做公众参与的发言。第三就是政府要建立公众参与的正常渠道,通过这些渠道上来的各种好的公众意见政府随时都可以采纳,实际上就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民意表达和诉求的机制。在这三种有效机制下,群众与政府之间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6 政府应倾听公众呼声,公众应理性帮助政府

首先是政府要摆正位置,善待公民,与民间保持一个平等的地位,要允许人家讲真话。所以,能否做到民间评价客观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一定要给民间一个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民间也要在一个好的法制环境下,理性地帮助政府。双方都能进行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有效和客观地对政府工作进行评价。

7 有专业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开展政府工作民间评价活动,第一要坚持独立性立场,第二是要有智慧,第三是要有技巧,第四是要有专业的态度。从一个比较严谨的方面来做。政府工作是覆盖方方面面的,如果没有专业的态度,没有科学的方法,客观性和公正性就很难保证。

8 讲究政治策略

做政府工作民间评价,也应该客观地站在政府部门的角度看问题;开展政府民间评价工作应该以大众利益为主,杜绝为小部分人谋私利;做政府民间评价工作要有具体的项目落地,这样才好与政府协商;不要把个人利益放到这个平台上,不能利用评价政府的形式来做以个人利益为目的的事情。

9 建立高效、合理、准确的评价体系

第一,政府工作民间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真实的民意才可以作为民间评价的数据来源,这样才可以保证数据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第二,这个评价体系应该是怎样让政府根据评价结果来制定政策和工作的平台。第三,要让老百姓都能够参与到民间评价的体系里面去,也不要只依靠所谓的一些专家评价,让广大老百姓能够参与才最重要,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10 搭建与政府沟通的平台

开展政府工作民间评价的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是民间评价这个机制应该是与政府沟通的平台,就好像是马洪基金会的LOGO一样,两个人在互相牵手。如果政府工作的民间评价是与政府分开甚至对立的话,那就很容易造成社会的分裂。另外,这个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网站来进行评价,但是网站上的网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情绪性的宣泄,建设性的建议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所以这个网站有效地发掘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11 应该有耐心、平和心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政府工作民间评价体系,在运作上也应该相对比较平和。比较容易让政府接受;同时在具体运作的时应经常把有操作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一些好的建议提上去。第一,从评价的定位上看,这个平台未必能够马上建立一套系统的标准,应该是从定性开始慢慢地走向定量,而且评价无论从正面和反面都要保证客观性。第二,对任何一件事情的评价应该具有可持续性。第三,要有一个切入点,就是政府的社会公共政策和民生问题。第四,希望马洪基金会能够借这个机会发起一个民间基金,来支持这个机构真正把研究坚持做下去。

12 评价应着眼于实用性

开展这项活动应主要着眼于从某个侧面,某个角度或某个方面来推进政府工作,给政府献计献策。哪怕这几个意见可能就是几个人提出来的,但是它被政府吸纳了,帮助政府提高了,进步了,那又何乐而不为呢?现在的社会利益这么多元复杂,想做到代表大多数是很难的。但是不管怎样,只要这个活动所做的工作能够推进社会前进就可以了。应当更多地实实在在地做点推进社会前进和推动政府进步的事儿。

13 开展这项活动不应带政治观点

开展这项活动,生存是第一位的,任何人如果想参加到这个工作里来,首先要保证这个民间评价平台的生存。所以这里不涉及任何政治问题,任何人不应把自己的政治观点带进来。这里也没有意见领袖,只有专业人士和社会贤达。需要大家平心静气、抛弃情绪地思考,客观公正地来帮助政府做事情。

14 开展这项活动应与政府站在一个战壕里

对政府工作进行民间评价,目的为了推动政府工作。使政府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如果这个评价不能推动政府工作的改进,那么这个活动也就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了。首要的一条应该是,民间的评价活动与政府的工作是站在一个战壕里头的。没有这样的一个前提,就不可能改进政府工作。

15 做好这个工作应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要真正做好这个工作,还必须做到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也就是说不能只是我们在那里拼命说,至于政府听不听那是你的事儿。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工作只做对了一半,或者是只做好了一半,因为政府没有听进去。我们的工作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而且还要有系统性,有可持续性。如果能够做到这几点,那么帮助政府进步的目的就能够比较好地达到。

16 这项活动的开展应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

如何评价工作态度例9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遭遇“评价难、对接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属于人的意识范畴,它具有内隐性、开放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因此其目标实现程度很难通过传统的纸笔测试进行定量评价,只能通过观察法、调查分析法和学生自评法等方式进行评价,这些方法操作复杂,结果也比较模糊。而我国当前教育效果的评价测定基本依赖于纸笔考试评价,其操作简单规范,结果客观且精准。这就造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结果很难与现在盛行的考试制度实现无缝对接。这种“评价难、对接难”的困境是造成教育教学实践中这一终极目标被弱化的最主要原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素材遭遇“表达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担负着教会学生如何去生活、去认识世界的重任,理应渗透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之中。它的实施必须建立在特定情境和内容之中,需要学生去体验或者从不同的维度去深思,不能孤立地进行说教。因此长期以来,这种教育的素材(如培养兴趣、科学态度、爱国精神)很难用文字简洁且有效地表达出来,它们通常都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教科书中,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很难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另外,在我国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这个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高度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行为。教师对教科书隐性素材的挖掘处理水平决定着这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客观存在的教师个

体的水平差异必然导致其结果参差不齐。这种教育素材“表达难”的特

性导致教科书作为“学习材料”的功能在这个方面还很欠缺,这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

3.急剧的社会变化致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难度越来越大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革,急剧的社会变化和不完善的社会治理制度导致很多人信念和价值观模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成为德育的“孤岛”,一些传统的德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使得德育的实施难度越来越大。比如,当教师正在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德时,却发现周围人们正在讨论遇到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的问题,加上社会上极少数人对德育工作者挖苦、讥讽,这些使教师的德育变得苍白无力。

4.部分教师对德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

由于部分教师对德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加上受传统教学评价方法的不良导向,一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忽略,出现“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

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对策

1.增加教科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素材,并妥善表达出来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当在各个学科的教科书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它很难在教科书中恰当地表现出来,常规的说教会使学生反感,收效甚微。它们通常都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教科书中,这种隐性的特点严重地制约着德育目标的实现。如何把德育内容有效地表达出来是一个急需深入研究的问题。美国地理教科书(指McGraw Hill教育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出版的6-8年级《科学》)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

下面呈现《地球内力》一节中的学习聚焦栏目以做进一步说明。

学习聚焦

你会学到什么

解释岩石中能量的不断积累如何导致地震。

评价挤压力、张力和剪切力是如何导致岩石沿着断层移动的。

区别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为什么这很重要

地震每年导致数十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年平均10000人因此死亡。

说明:学习聚焦栏目包括两个小部分:“你会学到什么”和“为什么这很重要”。“为什么这很重要”以设问的方式呈现,后面用一句简洁的话做了回答。“为什么这很重要”意指:人类为什么要学习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阅读教科书后可以自己思考得出答案,不需要教师做解释。

每一节都问这个同样的问题,它除了向学生展示了这个要理解的问题以外,还有很重要的潜在功能――价值观的培养。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灾难还是幸福,这将完全取决于人类自己。人类已经从过去诸多的环境问题、战争中汲取了足够多的教训,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正确高尚的社会价值观基础上。科学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我们的行为,评价它对社会的影响,只有这样科学才能真正地造福人类。不断重现的“为什么这很重要”旨在提醒学生思考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反复的思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我们能够借鉴美国教科书中的做法,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很重要”,将能促使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的时候自主思考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寥寥数语,既能很好地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又可以减小因评价难和教师个体差异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2.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结合,营造优良的德育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与家庭、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要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正气、严惩歪风邪气,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再次,学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之中。要积极探索社会、家庭、学校各方在德育方面的责任机制,充分调动家长的“育人”意识。

3.教师要提高认识,创新德育形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如何评价工作态度例10

引言

当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持续竞争力。人力资源无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能动性,这就需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绩效评价,公路建设项目与一般的项目建设有所区别,它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当前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构建有效的公路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就成为当前发展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绩效评价方法选择理论的必要性及研究现状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交通建设给社会发展提供了方便,中国公路里程位于世界第一位。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价就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它关系到公路建设的成败。一般来说,公路建设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主要划分为五个等级,从高级到低级分别为优化级、量化级、系统级、规范级、初始级,每一等级都明确了公路建设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并为向更高一级的发展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初始阶段,公路建设单位正处于刚刚发展的时期,各项制度还不完善,绩效管理的目标也较为单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也仅仅集中于工资的发放、考勤等事务性工作,对于人力资源的要求也不高,只是在从事传统人事部门所做的一些工作;在规范级阶段,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绩效管理的水平发展到记录组织和个人的工作目标,其具体目标是解决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同时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水平,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更进一步奠定基础;在系统级阶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得到更一步的发展,逐渐形成系统化,各项管理规章已经趋于完善,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已经达到系统化,其主要任务是开发和建立基于业务策略的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知识和能力做好发展的重要事情,为员工能够更好的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建立基础;在量化级发展阶段,企业的系统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水平进一步系统化,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细化措施,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核心能力,进一步增强员工的竞争优势;在优化级阶段,企业的管理目标与绩效水平的评价充分结合,能够发挥最大效应,企业中每个员工都是企业发展的主人,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动机,每位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将发展的目标集中在关注提高员工个人能力,增强企业团队合作精神,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发展目标之上,全员为组织发展贡献力量。

二、如何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体系过程中,如何采取有利措施进行构建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关键步骤。在推动公路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价工作时,首先要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体系,在把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作为重中之重。其基本原则是评价内容要创新,要转变传统的做法,要加大非财务指标的建设力度,通过一些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要区分出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通过两方面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中国当前的发展实际,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的发展情况,在进行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中的步骤主要有:(1)在单位现有的机构当中新增一定的人员,并赋予这些新增人员一定的权利,以便更好的完善绩效评价的职能,制定组织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2)对于组织发展的目标,要通过目标管理的方法,将组织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把组织发展的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各个活动业务单位,这样便于对以后各个阶段的考核,保障组织的顺利发展。(3)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运用供应链管理记分法等形式,或者是通过采取中国有关部委颁发的企业、事业效绩评价体系等理论和方法制定详细的、适合组织发展实际的制度和流程,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在法律的允许范围之内,不得触犯法律或与法律相抵触,这样,使员工在内心形成公平感,充分调动其发展的积极性。(4)运用数量统计法和工业工程的方法,通过给予各个评价指标赋予一定的数值,确定哪些指标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重要的指标在赋予数值的时候就要高一些。通过确定这些数值之后,要将这些确定的数值经过单位相关领导的审批后才能够正式作为评价标准,要增强评价指标的权威性和可靠性。(5)在经过组织的相关领导审批之后,就需要将指关的指标进行明确的分析,并要将这些绩效评价的指标及时的反馈给有关部门和领导,通过领导的认真分析,确定是否真正的适合组织的发展,对于一些不适合组织的发展指标要及时给予纠正,切实制定符合组织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和确定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设计和确定的过程中,各级管理部门要进行高度重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情况和企业发展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更好的为组织发展贡献力量,推进组织各项任务的完成,保障组织发展。

三、公路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中指标体系的确定

在公路建设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对于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有着重要的意义,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得当,可以有效的促进组织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每个员工都会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带动组织发展,这对于当前时期的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在构建的过程中,要合理的确定评价指标,对于指标的设计、选择、确定要认真分析,并要经过有关领导的批准。当前,公路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中指标的确定内容主要有:

1.业绩考核指标。业绩考核指标即根据企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员工工作的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对项目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综合素质以及对项目的贡献作出正确的评价,这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岗位,在平时表现中无法有效的观察到员工的真实表现,不能对其作出真实的评价,只能依据员工的业绩内容进行评价。当前,很多公路建设单位在考评时都采用业绩考核指标。

2.能力考核指标。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仅仅依靠业绩考核指标还不够,还要加入能力考核的指标体系。员工能力考核是指在进行员工考评时,考核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显示和发挥出来的能力,比如,员工在接受到指令后对于指令的看法,能够能够正确理解,对于事情的处理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在进行能力考核指标时,要根据组织制定的岗位说明书和职位规范来进行具体要求,岗位说明书是说明该岗位要处的哪些事情,它可以很好的指导员工的工作,员工也可以根据岗位说明书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说明。以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哪部分做的可以,还存在哪些不足,对表现出来的不足要通过认真有效的学习来进行补充完善。

3.态度考核指标。良好的员工工作态度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公路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对于员工在工作时的态度就会要求的更高。如果在员工工作的时候态度不够积极,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疏忽,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麻烦。因此,要加强对态度指标的设计,如果员工能力不够,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等形式来增强员工的技能,使之可以更好的适应工作需求,但如果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态度不够端正,这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危机。对于态度指标的设计,要加强分析,详细制定,切实符合组织的发展实际。

结束语

公路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对于公路建设企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详细制定,在进行评价体系的确定时,在评价理念上要坚持党的重要领导思想,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在企业发展实际中体现人性化,落实党的各项政策要求。公路建设项目中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挖掘员工工作的潜能,在公路建设中发挥个人综合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春梅.绩效考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