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统计学的含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4 16:42:35

统计学的含义

统计学的含义例1

[中图分类号] R65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001-03

胆囊结石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报道表明,在正常体检的人群中,男性、女性胆囊结石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3.2%、20.1%。由于胆囊结石患者常感觉到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积极的治疗还会有梗阻性黄疸等疾病发生,加大患者发生胆道肿瘤的几率[1]。胆囊结石具有复杂的发病原因,在胆囊结石形成的过程中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胆汁在胆囊内流动顺利,胆囊排出异物的能力较强,即使机体的各项条件均满足形成胆囊结石的条件也不一定能够形成,所以在胆囊结石形成中胆汁滞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2]。近年来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缩胆囊素成为研究的热点,缩胆囊素及CCK-A受体(CCK-AR)两者中无论哪一种出现变化,均能够导致胆囊不能顺利收缩,形成胆囊结石。笔者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对其胆固醇含量进行检测,对其缩胆囊素及CCK-AR含量进行测量,以期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7月~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3例胆囊结石患者,其患有结石时间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2.8年,所有患者的发作时间均在半小时以内,与胆囊总体积比较,结石的总体积低于其30%,所有患者疾病在1个月内均没有发作且均具有正常的肝功能。以所有研究对象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为依据将其进行分组,共分为三组:胆色素结石组(n = 31)将其作为A组,混合性结石组(n = 31)将其作为B组,胆固醇结石组(n = 31)将其作为C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研究对象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并将其作为D组。四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的胆囊收缩功能由B超进行测定;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由721型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该项检测对患者的结石由95%酒精试剂将其溶解后进行;患者的空腹及脂餐后血浆CCK浓度的测定由放射免疫法(RIA)进行,胆囊壁CCK-AR含量及其活性的测定由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RBA)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研究中的计量资料的多组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其表现形式为均数±标准差(x±s)形式,用Pearson法对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检验的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各组观察对象的结石中胆固醇含量比较

C组的胆固醇含量最高,而A组的胆固醇含量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各组间胆囊动力结果比较

C组患者的FV及RVmin最大,其次为B组,与其他组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b = 3.65、4.68;tac = 4.33、5.07;tbc = 3.14、3.93;tbd = 3.62、4.71;tcd = 4.67、5.36,P < 0.05);而A组及D间较为接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患者的EVmax最小,其次为B组,与其他组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b = 4.82,tac = 5.38,tbc = 3.95,tbd =4.03,tcd = 5.74,P < 0.05);而D组及A间的数据较为接近,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注:FV为空腹胆囊体积;RVmin为餐后胆囊最小残余体积;EVmax(%)为胆囊最大排空率

2.3 各组间血浆CCK比较

各组患者间空腹CCK差别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脂餐后CCK的浓度在各组别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与D组的浓度差别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b = 4.19,tac = 6.58,tcd = 7.26,tbd = 4.68,tbc = 3.27,P < 0.05),浓度最高的为C组,其次为B组,而A、D组浓度最低。CCK-AR含量及CCK-AR活性在各组别中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相关性分析

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与脂餐后CCK浓度、EVmax%、胆囊壁中CCK-AR含量及胆囊壁中CCK-AR活性的相关性分析具体见表4。脂餐后血浆CCK浓度明显负相关于胆囊壁CCK-AR含量、活性(r = -0.892、-0.791,P < 0.05)。提示CCK-AR的含量随着脂餐后血浆CCK浓度水平的升高而降低;患者的CCK-AR活性会随着脂餐后血浆CCK浓度上升而降低。EVmax%明显正相关于胆囊壁CCK-AR含量及活性(r = 0.934、0.835,P < 0.05),提示CCK-AR含量的升高及CCK-AR活性的降低均会对患者的EVmax%造成严重的影响。

3 讨论

胆囊结石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复杂的发病原因。有报道表明,胆固醇的过度饱和、胆囊动力的受损等均是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重要原因[3]。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胆囊动力受损中CCK及其受体所发挥的作用。临床有不少报道是关于胆囊结石及胆囊动力方面的。有报道表明,将近半数的土拨鼠胆囊的收缩在形成胆囊结石前就发生了变化,而收缩减弱者在形成结石后高达65%。笔者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并将其分为胆色素结石组、混合性结石组及胆固醇结石组,我们对其功能采用B超进行了测定,并将检测的结果与健康研究对象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组患者的FV及RVmin最大,其次为B组,与其他组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A组及D间较为接近,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患者的EVmax最小,其次为B组,与其他组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D组及A间的数据较为接近,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结石中的胆固醇的含量明显负相关于EVmax%,结果提示RV随着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升高而呈现增加的态势,而EVmax%则出现相应的减少,胆汁淤积现象会在胆囊动力受损后出现,从而导致患者发生结石,因此,在胆固醇结石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胆囊动力受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4]。

临床上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在胆囊结石的形成中血浆CCK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报道表明患者的胆囊动力由于使用了生理剂量的CCK后可以得到恢复,对于胆囊结石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这也进一步提示了胆囊的收缩可以受到CCK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其具有相对较低的分泌量则会加大发生胆囊结石的可能性[5,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各组患者间空腹CCK差别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脂餐后CCK的浓度在各组别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与D组的浓度差别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浓度最高的为C组,其次为B组,而A、D组浓度最低。结果提示C、B组患者的脂餐后CCK浓度随着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的升高而上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明显正相关于脂餐后血浆CCK浓度。结果提示患者结石中具有不同含量的胆固醇,对于患者的空腹时血浆CCK没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浓度没有较大的改变,但是较大地影响了各组患者的脂餐后CCK浓度,表现为脂餐后CCK浓度在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推测其原因可能是胆囊动力由于胆固醇结石发生后而出现受损,胆囊收缩在空腹时减少,只需要较低浓度的血浆CCK,所以其受到的影响较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体内的血浆CCK在脂餐后需要的浓度出现增加,导致机体出现较高的血浆CCK浓度[7]。

有学者对胆固醇结石患者及将草原土拔鼠给予高胆固醇饮食后进行研究发现,其胆固醇含量明显较高,此外,还具有较高的胆固醇磷脂的比值,但是如果将胆固醇中多余的量去除掉后,会影响其异常的平滑肌功能,促进其形成正常的平滑肌功能。本次研究结果表明,FV、EVmax%、CCK及CCK-AR活性在健康研究对象组成的对照组中及胆色素结石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随着胆固醇在胆囊结石中含量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结石及混合性结石患者中以上观察指标差异均出现显著性。相关性研究表明,患者的胆囊壁CCK-AR含量及活性随着胆固醇在胆囊结石中含量的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趋势,而相反患者具有明显较高的脂餐后血浆CCK浓度,EVmax%出现降低,相应的减弱了胆囊动力,CCK-AR含量及活性明显负相关于CCK含量,正相关于EVmax%。推测其机制可能为胆囊壁CCK-AR数量及活性受到胆固醇的影响而出现降低,从而使患者具有较低的最大排空率;脂餐后血浆CCK浓度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出现升高,当持续升高到一定的程度机体不能完全代偿时,胆囊内会增加积聚的胆汁,从而促进形成胆囊结石,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呈现升高。还有一种可能就是CCK及其受体受到胆汁胆固醇的影响导致机体降低了胆囊动力,淤积胆汁后增加结石中胆固醇含量[8,9]。

总之,胆固醇通过对CCK造成影响而使机体的胆囊动力减弱,从而对于形成胆固醇结石起到了促进作用,提示在胆固醇结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胆固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建勋. 胆囊结石治疗新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14(9):12-13.

[2] 文霞初,刘晓富,刘亮. 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1):56-57.

[3] 赵纪春,朱红. 胆囊结石中胆固醇代谢变化的实验研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9(2):124-128.

[4] 翟秀兰,郝美金,刘欣,等. 胆囊结石与胆囊动力学相关的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7,28(1):45-46.

[5] 樊凌,常小荣. 胆石病与缩胆囊素(CCK)关系的研究概况[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5):1823-1826.

[6] 汪国营,孟翔凌,徐阿曼,等. 胆石病胆囊缩胆囊素受体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9):1134.

[7] 傅华群,吴伟顶. 胆汁胆固醇对胆囊收缩素受体表达的影响[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0):786-788.

统计学的含义例2

[中图分类号] R7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4(b)-011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s of patient with drug eruption, detect the serum levels of IgG, IgE, IgA, C3, C4 and CIC in the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 preliminary discuss the role of complement system in pathogenesis of drug eruption.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drug eruption in Dermatology Wards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s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s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10 patients with severe drug eruption (severe drug eruption group), and 52 patients with mild drug eruption (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group). At the same time 30 healthy controls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of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s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of acute stage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were collected. The levels of IgG, IgE, IgA, C3, C4 and CIC in serum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Antibiotics was the main sensitizer in drug eruption, the proportion was 51.61% (32 cases). The second sensitizer w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the proportion was 29.03% (18 cases). Serum levels of IgG in patients with drug erup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P < 0.05), while levels of Ig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level of IgE in patients at admission of the severe drug erup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group (P < 0.05). The levels of C3 in patients with drug erup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levels of CIC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and level of CIC in patients at admission of the severe drug erup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abnormal activation of complement system especially the consumption of C3 and deposition of CIC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rug eruption.

[Key words] Drug eruption; Complement system; Sensitizing drugs

药疹是药物进入体内引发的皮肤疾病,为最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易于观察发现,也易被忽视,尤其是重症药疹可以引起严重的皮肤、黏膜损害,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具有病情急、症状重、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等特点。而对于药疹尤其是重症药疹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近年来国内学者发现补体系统异常活化在药疹中具有一定的意义[1-3]。为此本课题组对药疹不同分组血清中补体系统成分的变化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进行了相关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已获得该科室的同意和支持)收治的住院患者及通过皮肤科会诊的其他科室的药疹患者62例,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47~87岁,平均(55.3±3.8)岁。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重症药疹10例(重症药疹组),轻型药疹52例(药物性皮炎组)。对照人群大致按照药疹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匹配,选择30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

1.2 诊断及分型标准

药疹诊断标准参考张学军主编的《皮肤性病学》(第8版)[4]、赵辨主编的《皮肤病学》(第3版)[5]。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红皮病/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及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药物性皮炎主要包括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紫癜型、大疱性药疹、湿疹样型药疹。

1.3 实验方法

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3 mL,4℃ 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上层血清用于实验。采用ELISA试剂盒(美国RayBiotech,Inc公司)检测受试者血清中IgG、IgE、IgA、C3、C4、循h免疫复合物(CIC)含量。实验步骤严格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最后经酶标仪检测后分析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数据库录入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致敏药物的种类

62例患者均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较多,大致情况如下:怀疑为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药疹共32例,占51.61%,主要为头孢菌素类(18例)和青霉素类(8例),其余为喹诺酮类(3例)、大环内酯类(2例)、硝咪唑类(1例)等;排名第2位的是中药注射剂(如血塞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药物),共有18例,所占比例约为29.03%;其余为解热镇痛消炎药、造影剂、生物制剂抗肿瘤药及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等。

2.2 受试者体液免疫相关指标检测

结果显示,药疹患者血清中IgG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重症药疹组入院时、出院时及药物性皮炎组患者血清中的IgG含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此两组药疹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人群血清中Ig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重症药疹患者入院时血清IgE含量明显高于药物性皮炎组,而药物性皮炎组和重症药疹组患者血清IgE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人群血清中Ig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3 受试者血清补体C3、C4、CIC含量检测

结果显示,药疹轻重程度不同的两组患者血清补体C3含量均低于健康人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重症药疹组出院时点与药物性皮炎组C3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药物性皮炎组血清中C3含量高于重症药疹组入院时血清中C3水平(P < 0.05)。药疹患者血清中CIC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且,重症药疹组入院时血清中CIC含量明显高于药物性皮炎组(P < 0.05),重症药疹组出院时血清中CIC含量与药物性皮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人群血清中C4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新型临床药物的不断研发和滥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中药类制剂近年来应用不断增多[6],药疹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致敏药物的种类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但中药制剂引起的药疹患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7]。重症药疹也不断增多,重症药疹不仅皮肤损害严重,往往还伴有内脏受累,出现并发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死率相当高[8-9]。药疹的发病机制尤其是重症药疹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仍待进一步阐明。药疹的发生与药物疗程及治疗次数有关,与剂量的大小关系不大[10-11]。目前多认为药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非免疫性反应和免疫性反应。非免疫性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表现有过量反应、蓄积作用、毒性作用等。免疫性反应机制主要是四型变态反应在药疹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迟发型变态反应的研究较多[12-14]。药物特异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药疹的发病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15-16]。此外,病毒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张洋等[17]发现,药疹患者中存在HHV-7活动性感染,HHV-7感染可能是药疹发病或加重的因素。研究发现,药疹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特别是人类疱疹病毒和HIV与药疹的关系密切[18-21]。近年来,也有学者发现药疹患者体内补体系统存在明显变化。Yu等[3]发现,药疹患者C3、C反应蛋白的含量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也表明,药疹样皮炎组小鼠外周血补体C3含量较对照组低,小鼠组织中有补体沉积。上述研究表明补体系统可能参与了发疹型药疹的发病。补体系统的参与是Ⅰ型和Ⅱ型变态反应发挥效应的基础。因此,观察体内补体含量和组织补体沉积在判断体内是否存在Ⅰ和/或Ⅱ型变态反应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补体系统由30多种血浆蛋白质和膜蛋白组成,其活化途径目前已知的有3条:经典途径、凝集素活化途径和替代途径。而3种活化途径均需要C3的活化,然后经一系列步骤形成攻膜复合物(C5-9),最终导致细胞裂解等发挥生物效应。CIC主要是指血液中免疫复合物与补体、其他免疫活性物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主要沉积于局部组织通过激活补体系统、纤溶系统等,释放炎性介质和各种蛋白酶进而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检测上述指标在不同人群中含量的变化可以初步探讨补体系统活化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补体系统与药疹发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药疹患者的C3含量与健康对照组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药疹组的C3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且重症药疹组入院时点的C3含量低于药物性皮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液中C3含量通常比较稳定,降低的原因主要由于肝脏合成能力下降或者消耗过多所引起,而通常严重的肝脏损伤才能导致C3的明显降低,而本次研究中药疹患者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表明血清中C3含量的降低主要是因为消耗过多或者在局部沉积过多所引起的,此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20]。此外,药物性皮炎组及重症药疹组入院时血液中CIC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且重症药疹组入院时点CIC水平较药物性皮炎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进一步提示了补体系统在药疹的发病中有一定的意义。本次研究显示,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变化,药疹组人群IgG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IgE的含量却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而三组人群血清中Ig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 > 0.05)。表明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在药疹的发病机制中无明显的意义。本研究不仅发现发疹型药疹患者补体系统、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健康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还进一步检测了重症药疹患者不同时点血液中的上述指标,发现与发疹型药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补体系统的活化及消耗在药疹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本次临床研究尚有不足之处:①重症药疹患者治疗时间不一致,导致出院时点个体之间差异较大;②实验结果均为横断面研究,证明因果关系的力度较弱;③所测数据均为血液中的含量,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药疹患者外周血中补体系统指标异常变化,尤其在重症药疹与药物性皮炎的比较中也发现有差异,表明在药疹的发病机制中补体系统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补体系统活化的途径及其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仍需要M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启星,肖凤丽,周伏圣,等.药疹患者体内体液免疫指标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4):426-427.

[2] 段昕所,陆洁,张春雷,等.发疹型药疹皮损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免疫组化检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 30(1):20-21.

[3] Yu JF,Leng J,Shen T,et al. Possible role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 in renal impairment in trichloroethylene-sensitized guinea pigs [J]. Toxicology,2012,302(2-3):172-178.

[4]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1-115.

[5]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20-626.

[6] 吴文,张雪梅.中成药所致药50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171-172.

[7] 徐建东.住院药疹患者临床特征及分析[J].中国医药,2015,10(2):265-269.

[8] 杨小蕾,邓丹琪,谢红,等.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33 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40(7):408-409.

[9] 王莉,赵俊英.重症药疹45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10):904-906.

[10] 邱敏蕾,顾军.300例住院药疹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5):271-274.

[11] 邓秀芳,徐云升.药疹发病机制研究概述[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71-772.

[12] Demoly P,Adkinson NF,Brockow K,et a1.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drug allergy [J]. Allergy,2014,69(4):420-437.

[13] Nomura Y,Mhara M,Matsukura S,et al. Evaluation of serum cytokine levels in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and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compared with other delayed-typ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J]. J Dermatol,2011,38(11):1076-1079.

[14] Ferrandizpulido C,Garciapatos V. A review of causes of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in children [J].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2013,98(12):998-1003.

[15] Viard LI,Gaide O,Jankovic D,et al. TNF-α and IFN-γ are potential inducers of Fas-mediated keratinocyte apoptosis through activat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J]. J Invest Dermatol,2013,133(2):489-498.

[16] 吴少宾,林岑珊,蔡壬辛,等.药疹患者血清CCLl7、CCL27、TNF-α和IL-10的测定[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2):241-244,256.

[17] 张洋,陈官芝,朱桂芝,等.药疹患者人类疱疹病毒7型感染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6):397-399.

[18] Shiohara T,Inaoka M,Kano Y. 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a reaction induced by a complex interplay among herpesviruses and antiviral and antidrug immune responses [J]. J Allergol Int,2006,55(1):1-8.

[19] 朱桂芝,陈官芝,罗兵.药疹患者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8):556-559.

统计学的含义例3

[中图分类号] R9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088-02

The affect of valsartan on CRP in atherosclerosis patients

LU Huilan

5712 Aircraft Repair Plant Workers' Hospital,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valsartan on inhibiting CRP and its clinical value of atherosclerosis. Methods One hundred atherosclerosis patients addmitted from 2009 to 2012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valsartan. The plasma CRP concentration of the two groups at pre-treat and post-treat were measured and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CRP concentration of treatment group at pre-treat and post-treat was 4.87 mg/L and 2.58 mg/L,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The control group was 4.84 mg/L and 3.78 mg/L,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post-treat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Atherosclerosis may be relate to inflamation, and valsartan can inhibit the release of inflamator and decrease the levels of CRP. As a marker of atherosclerosis, CRP is feasible.

[Key words] Valsatan; C-reactive protein; Atherosclerosis; Marker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病理过程,炎症反应贯穿这一过程的始终。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AngⅡ)的致炎作用参与AS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通过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介导。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在炎症过程中,机体作出反应而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期蛋白。研究证实hs-CRP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缬沙坦可以拮抗AT1R的介导作用,成为临床治疗AS的有效药物。本研究通过检测本院收治的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CRP含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发现含量呈相关性下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09~2012年收治的符合常规生化指标检测、CT血管造影、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为动脉粥样硬化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3岁。

1.2 研究方法

将上述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以氯诺昔康治疗。治疗组每日口服缬沙坦2次,每次80 mg,治疗2周;对照组每日口服氯诺昔康2次,每次2 mg,治疗2周。治疗前后均空腹取静脉血5 mL,离心,取其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CRP浓度。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的含义例4

effect of lead exposure on immune function in pigs  wei shuai,wei yimin,guo  boli,et al.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ead exposure on immune function of pigs.methods  twenty-four pi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nd were fed for 90 days with normal feeds and feeds with lead content of 5 mg/kg(low dose),15 mg/kg(medium dose),45 mg/kg(high dose),respectively.the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wbc)and igm,igg iga,c3,c4 level in serum were measured and t lymphocyte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by mtt method.results  tlymphocyte activity in lowdose group decreased by 29.3%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content of iga and tlymphocyte activity in the mediumdose group decreased by 0.12 g/l and 25.2%,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content of wbc,igm,igg iga and c3 in high dose group decreased by 4.3×109/l,1.48 g/l,0.13 g/l,0.14 g/l,0.31 g/l,respectively.while the tlylnphocvte activity was 37.4%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all the differen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immunity of pigs could be affected by lead in feed when its content was up to 5 mg/kg,and could be signincantly dereased with the lead content above 45 mg/kg.

    key words:lead;feed;pig;immune function

    近年来,伴随饲料工业的发展,为满足畜禽快速生长需要,我国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盲目向饲料中添加过多微量元素的现象,导致饲料中铅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对畜禽健康和食品安全造成潜在的危害〔1〕。有研究表明,长期低剂量铅暴  露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2,3〕,并导致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m,igg含量降低〔4〕。本研究观察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铅对猪免疫机能的影响,找出饲料中铅含量与猪免疫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为国家制定饲料中铅含量限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健康商品仔猪24头,雌雄各半(陕西杨陵上河猪场),体重14~17 kg;醋酸铅(纯西安化学试剂厂);  胎牛血清培养液(dmem)(美国gibco公司);植物凝集素(ppha-p)(美国sigma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美国sigma公司);猪淋巴细胞分离液(天津灏洋生物制品科技责任公司);标准胎牛血清(天津灏洋生物制品科技责任公司);xd811l生化分析仪(上海迅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ca500三分类血液分析仪(日本埃尔玛公司);ckx41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mco-15ac二氧化碳培养箱(日本sanyo公司);dg5030多孔酶标测定仪(国营华东电子管厂)。

    1.2  分组与染毒  24头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分别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饲料中分别添加铅5.0,15.0,45.0 mg/kg)。正常饲料适应性饲养10 d后,攻毒饲养持续90 d。

    1.3  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分析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na)真空采采取猪血管抗凝血,血液分析仪测定全血中白细胞数量。

    1.4  t淋巴细胞活力测定  采用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率。于猪前腔静脉采取无菌抗凝血,经猪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淋巴细胞,显微镜下稀释至5×106个/ml,加入含pha-p的dmem培养藏100 μl(pha-p终浓度为9 μg/ml),co2培养箱孵育68 h,之后加入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 5 mg/ml)10 μl,继续孵育4 h,加入100 μl dmso,轻微振荡10 min,利用酶标仪在490 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a)值。用加pha-p孔的吸光度值减去不加pha-p孔的吸光度值代表淋巴细胞的活力。

    1.5  免疫球蛋白(igm,igg,lga)和补体(c3,c4)测定  采用免疫比浊法,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试剂盒(上海玉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

    2  结  果

    2.1  铅对猪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活力的影响(表1)  低中剂量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较对照组略有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剂量组t淋巴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剂量组t淋巴细胞活力较低剂量组略有上升,但3个攻毒组血液内t淋巴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铅暴露对猪白细胞数量和t淋巴细胞活力影响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2.2  铅对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的影响(表2)  随着饲料中铅含量的增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数量呈下降趋势。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体内igg、ig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体内ig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各类免疫球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随着饲料中铅含量的增加,c3含量呈表2  铅暴露对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影响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逐步降低趋势,且高剂量组血清中c3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低剂量组血清中c3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4含量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是目前测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而测定血清中的igm、igg、iga、c3、c4含量则能较好地反映出机体体液免疫能力的强弱。

    研究发现,饲喂含铅饲料可导致猪体内白细胞含量降低,t淋巴细胞活力下降,免疫球蛋白与补体含量下降。说明食用含铅饲料可以使猪免疫力降低,证明铅具有免疫毒性,与相关报道一致〔5-8〕但也有报道表明,铅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的 增殖和分化,低浓度的铅在体外可以激活小鼠淋巴细胞,使其dna合成增加〔9〕。本实验发现,中剂量组t淋巴细胞活力略高于低剂量组,但远低于对照组。提示,铅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或许可以小幅度提高t淋巴细胞活力,但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组t淋巴细胞活力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饲料中含铅5 mg/kg对试验猪免疫能力的损伤已经在少数指标上开始体现。高剂量组的试验猪各免疫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急剧降低,其中wbc、igg 、iga、c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饲料中铅含量达到45 mg/kg己经对猪免疫力造成极严重影响,与成军〔10〕等研究结果部分相似。

【参考文献】

  1〕 何进,黄逸红.饲料中铅、镉含 量超标的危害与对策[j].饲料博览,2006,(5):45-47.

〔2〕 mishra kp,singh vk,rani r,et al.effect of lead exposure on the immune response of some occupationally exposed individuals [j].toxicology,2003,188(2-3):251-259.

〔3〕 赵剑,蔡原,谭成森,等.铅和乙醇对雄性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52-53.

统计学的含义例5

主要功能:

1.学籍信息管理

2.班级信息管理

3.课程信息管理

4.成绩信息管理

5.系统管理

一成员:*********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该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有学生档案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内容;面对大量的学生数据、报表,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很难跟上现代化的步伐。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学校已经有了较好的计算机应用甚至网络硬件建设基础。因此为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保证信息处理的即时化、准确化,开发一套对学生学籍进行管理的软件是极其重要的。

三数据库设计:

需求分析

⒈目的与任务:

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学校人事处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它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能有效的帮助学校和老师掌握学生的情况,为学生提供成绩跟课程方面的查询。

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查看学生的基本资料、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的资料,能够方便的了解学生总体情况。该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数据查询、输出各种信息等。

学生用户通过输入学生基本信息、课程基本信息等,由系统自行生成相应的数据以供学生查询,另外人事处的管理用户还可以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更新和删除,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力求给用户方便快捷的途径去管理这些繁琐的数据。

2该系统所要满足的信息要求:

(1)学籍信息管理

每年的大量新生入学,老生毕业都需要处理大量的学生信息。通过这一模块,可以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添加、删除、更新。还能查询各个学生的情况,姓名、家庭电话、家庭住址、学号等各个消息

(2)班级信息管理

实现班级的添加、删除、更新。查询班级的所在系别,辅导员等。

(3)课程信息管理

每个学期都会增加一些新的科目,通过本模块可以轻松的添加以及更新课程。可以根据

学期条件或者班级条件的选择,也可根据课程名、课程号或者班级的选择,并对值的输入,可以看到数据集中显示符合条件的课程数据信息,而且可以根据教工的修改要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的操作。

该项管理对课程的属性进行了具体化的分类,比如可以分辨是考试科还是考察课,而且根据条件的选择大大得提高了对各学期课程数据的记录操作,很大得帮助了教工们工作效率的提高。

(4)成绩信息管理

本模块实现了成绩的输入、删除、更新。还能查询到平均成绩以及单科最高最低成绩以及个人成绩。把成绩统计这个繁琐的工作简单化,为学生成绩的管理方面提高工作效率。

(5)系统管理

因为本系统是供多人一起使用的,必须对某一些人进行限制。于是设置了管理员,非管理员只能进行查询操作,不能进行更改。

3处理要求

对于编辑处理功能:具有编辑权限的计算机操作人员能够向数据库表中添加记录,能够删除记录,修改记录。同时,系统还应该具有数据浏览功能和打印输出功能,能够将数据查询的结果以报表的形式打印输出。

该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流程总图

查询条件流程图

更新条件流程图

3安全性与完整性

本系统分为学生用户和管理用户,如果你不是管理员,那只能进行查询,对数据没有修改权力。只能进行查询,里面有各个方面的,如成绩查询,课程查询,班级查询,学籍查询等。各个界面都简单明了,只要输入你所需要的条件,系统自动调出数据。

管理员登陆点系统,点系统,输入管理员用户及密码,跟数据库的用户表比较。如果通过则能进行课程,学籍,成绩,班级的管理。

当数据冲突或出错时,通常重启系统可以使数据库得到恢复。

4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元数据,而不是数据本身。数据本身将存放在物理数据库中,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字典有助于这些数据的进一步管理和控制,为设计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在数据库设计、实现和运行阶段控制有关数据提供依据。

1数据项

数据项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

数据项名:学号

含义说明:每位学生的代码,用来对所有的学生加以区分;

别名:学生号码;

数据类型:整型;

长度:8-10位;

取值范围:所有自然数

数据项名:姓名;

含义说明:用来对学生加以标示和区分;

别名:学生姓名;

数据类型:字符型;

长度:2-4位;

取值范围:所有汉字或英语;

数据项名:出生日期;

含义说明:每位同学在什么时候出生的;

别名:生日;

数据类型:整型;

长度:7-8位;

取值范围:所有自然数

数据项名:籍贯;

含义说明:学生在哪地方出生,即出生地;

别名:家庭住址;

数据类型:字符型;

长度:不限;

取值范围:所有汉字;

数据项名:性别;

含义说明:用来对学生加以区分是男生还是女生;

长度:1位;

取值范围:男或女;

数据项名:联系地址;

含义说明:学生家庭的现在住址,以便方便的和学生取得联系;

别名:住址;

数据类型:字符型;

长度:不限;

取值范围:所有汉语文字;

数据项名:班级;

含义说明:所要在一起学习、上课的那个整体;

数据类型:字符型;

长度:2-3位;

取值范围:所有汉字和阿拉伯数字;

数据项名:联系电话;

含义说明:用来同学和老师联系方便;

数据类型:整型;

长度:7-12位;

取值范围:所有自然数;

数据项名:主要教室;

含义说明:用来为同学们提供上课和学习的地方;

数据类型:整型;

取值范围:所有自然数;

数据项名:辅导员;

含义说明:管理学生各方面的老师;

数据类型:字符型;

数据项名:班长;

含义说明:一班之长管理,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

数据类型:字符型;

数据项名:班级号;

含义说明:班级在学校学校里的编号;

数据类型:整型;

长度:1-3位;

数据项名:年级;

数据类型:整型和字符型;

长度:2位;

数据项名:系名;

含义说明:标识该系的名称或其主要的研究方向;

数据类型:字符型;

数据项名:系办公室;

含义说明:指导系里面整个工作开展的管理机构;

数据项名:学期;

含义说明:标识学校课时开展的情况;

数据类型:整型;

取值范围:所有自然数;

数据项名:学时;

含义说明:用来标识某门课学完所需的时间;

数据类型:整型;

长度:2-3位;

数据项名:课程表;

含义说明:用来布置整个课程的开课情况;

数据项名:课程名;

含义说明:用来标识某门课;

数据类型:字符型;

数据项名:课程号;

含义说明:用来标识该门课在整个学校所开课的位置;

数据类型:整型;

数据项名:成绩;

含义说明:用来显示学生所学课程的情况;

数据类型:整型;

长度:2-3位;

数据项名:用户;

含义说明:所用来访问该系统的成员;

别名:顾客;

数据类型:字符型;

数据项名:密码;

含义说明:所有用户其各自用来登陆或访问该系统的数字或其它类型的方式;

2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反映了数据之见得组合关系。一个数据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或由若干个数据项和数据结构混合组成。

数据结构名:学生

含义说明:是学籍管理子系统的主体数据结构,定义了一个学生的有关信息

组成: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年级,班级,出生年月,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籍贯

数据结构名:班级

含义说明:是班级管理子系统的主体数据结构,定义了一个班级的有关信息

组成:班级号,班长,主要教室,辅导员,所属年级

数据结构名:成绩

含义说明:是成绩管理子系统的主体数据结构,定义了一个成绩的有关信息

组成:学生姓名,学号,课程名,班级,平均成绩,总成绩

数据结构名:课程

含义说明:是课程管理子系统的主体数据结构,定义了一个课程的有关信息

组成:课程名,课程号,学期,学时,类别,班级

数据结构名:用户

含义说明:是系统管理子系统的主体数据结构,定义了一个系统的有关信息

组成:用户名,用户密码,用户类别

3数据流

数据流是数据结构在系统内传输的路径。

数据流名:学籍查询

说明:通过对学籍管理子系统的查询,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

数据流来源:通过对学籍管理子系统的查询。

数据流去向:所有来查询此系统的用户。

组成: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年级,班级,出生年月,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籍贯。

平均流量:每天允许2000对此系统进行查询。

高峰期流量:人数不限。

数据流名:学籍更新

说明:管理员通过该系统对所用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数据的更新。

数据流来源:所有需要更改其基本信息的学生。

数据流去向:所有的在校学生。

组成: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年级,班级,出生年月,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籍贯

平均流量:很少修改,即非必要时修改。

高峰期流量:更新数据不限。

数据流名:班级查询

说明:各班的同学只能去查询本班的信息。

数据流来源:各班班级实际情况。

数据流去向:各班的学生

组成:班级号,班长,主要教室,辅导员,所属年级

平均流量:查询数据人员不限。

高峰期数据流量:高峰期数据流量也不限。

数据流名:班级更新

说明:由于各班同学的不断变动,管理员要对班级要时常对班级的数据进行更新。

数据流来源:各班目前的变化情况。

数据流去向:各班的总体学生。

组成:班级号,班长,主要教室,辅导员,所属年级

平均流量:时常变化

高峰期流量:没有限制。

数据流名:成绩查询

说明:为方便全校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校方特提供该成绩查询功能

数据流来源:全校学生所考试的分数。

数据流去向:全校所有师生。

组成:学生姓名,学号,课程名,班级,平均成绩,总成绩

平均流量:每天允许5000人进行成绩查询

高峰期流量:查询人员不限。

数据流名:成绩更新

说明:由于学生的成绩每学期都在不断的变化,管理员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适时的修改

数据流来源: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数据流去向:全校广大师生

组成:学生姓名,学号,课程名,班级,平均成绩,总成绩

平均流量:每学期一次。

高峰期流量:每学期一次

数据流名:课程查询

说明:每学期学生所开的课程是不尽相同的,同学们需上网查询其本学期所开的课程。

数据流来源:教务科

数据流去向:全校广大师生

组成:课程名,课程号,学期,学时,类别,班级

平均流量:每学期一次

高峰期流量:没有固定的数据

数据流名:课程更新

说明:学生所学的课程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因此,需对课程表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更新。

数据流来源:教务科

数据流去向:全校的广大师生

组成:课程名,课程号,学期,学时,类别,班级

平均流量:每学期一次

高峰期流量:没有固定的数据

4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是数据结构停留或保存的地方,也是数据流的来源和去向之一。

数据存储名:学生基本情况表

说明: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

输入数据流:来自广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输出数据流:面向广大师生

组成: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年级,班级,出生年月,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籍贯

数据量:每年15000份

存取频度:何时都行

存取方式:批处理

数据存储名:班级情况表

说明:记录全校各班的信息和情况

输入的数据流:来自各班的实际情况

输出的数据流:全校各班班长

组成:班级号,班长,主要教室,辅导员,所属年级

数据量:每次1000份

存取方式:批处理

数据存储名:成绩表

说明:管理全校广大学生的成绩情况

输入数据流:来自教务科的报表

输出数据流:全校广大师生

组成:课程名,课程号,学期,学时,类别,班级,平均成绩,单课成绩

存取方式:随机处理

数据存储名:系表

说明:用来对整个系的情况进行简要的介绍

输入数据流:各系现在的基本情况

输入数据流:广大老师和学生

组成:系名,系办公室,联系电话

存取方式:随机存储

数据存储名:班级选课表

说明:介绍各班的选课情况,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输入数据流:各班的选课情况及同学们的正常课程安排

输出数据流:广大师生

组成:班级,课程号,课程名,学期

处理方式:随机处理

5处理过程

处理过程名:新增记录

说明:增加学生各项记录

输入:学生的基本信息,成绩,班级信息,选课情况

输出:各项记录的数据

处理: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一致性、完整性,在录入新记录时,系统能根据操作员输入的学生编号到学生表中查询是否已经存在这样的记录,如果已经存在,则给出更换学号的提示;如果不存在,则判断姓名是否为空,如果是空的则提示输入姓名,否则进行出生日期是否合法的判断,再进行专业、民族是否选择,地址是否录入等一系列必须输入的项目的审核,如果都通过才能把当前输入的所有信息项插入到物理数据库的学生表中。

处理过程名:查询信息

说明:了解全校学生的各项情况

输入:用户名,用户的密码

输出:学生的各项基本情况

处理:系统能按学生学号(学号中的几位)、姓名(或只有姓)、性别、专业、民族、地址等单项或多项的组合进行精确或模糊查询,并把查询的结果显示在表格中。

处理过程名:更新记录

说明:对那些需要更该其信息的学生进行各项功能的更新

输入:需要更改的信息

输出:更该后的信息

处理:本模块实际上包含两个模块,即修改和删除。在修改子模块中,首先查询出要修改的记录,然后对每一条记录进行除学号外的任何一项的修改。在删除子模块中,也同样是先查询出要删除的记录,因为删除操作是一个没有反悔余地的操作,故在删除前会给出一次确认的机会,如果此时不想删除就可马上取消,但如果真正要删除则从数据库中永久性的删除。当然可以把删除的信息保存到历史记录中。

概念结构设计

1.目的与任务

将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世界转化为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2.分析方法

混合策略法

3.具体操作步骤

分E-R设计——班级管理

分E-R图设计——学籍记录

分E-R图设计之课程管理

统计学的含义例6

1.1.1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进行胃癌手术治疗;观察组:全身麻醉状态下,建立12mmHg(1mmHg=0.133kPa)CO2气腹开腹手术,通过腹腔镜,进行胃癌手术治疗。

1.1.2血样采集于术前、术后24h,采集静脉血4.5ml,并且加入枸橼酸钠进行抗凝、离心,取血浆,待测。

1.1.3检测方法[2]通过凝固法,对两组的PT、APTT、FIB,进行检测;同时计算INR;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凝血指标变化术后24h与术前相比[(12.78±0.64)sVS(12.64±0.70)s],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11.41±0.62)sVS(11.63±0.73)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23VSt=47.12,P<0.05)。术后24h与术前相比,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纤溶指标变化术后24h与术前相比,两组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3VSt=47.12,P<0.05);术后24h与术前相比,两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4VSt=46.42,P<0.05);术后24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1VSt=46.50,P<0.05)。见表1。

3讨论

统计学的含义例7

[中图分类号] R73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84-02

结肠癌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肿瘤类型之一,是指在遗传或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结肠粘膜出现的恶性病变[1-2]。40~50岁为发病高危人群,其约占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10%左右。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生的产物之一[3]。近年来研究表明,D二聚体含量与恶性肿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4-6]。该研究通过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62例结肠癌患者的病情与D二聚体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调查D二聚体测定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2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中,男性4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为(61.02±17.28)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3.91±1.27)年。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共62例,男性为39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为(59.58±11.42)岁;19例未发生转移,29例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14例发生远处脏器转移。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排除心脑血管、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功能损害,且近半月均未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功能的药物。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血标本采集方法

患者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约2 mL注入装有0.2 mL枸橼酸钠(浓度109 mmol/L)的试管中,离心取血浆,进行D二聚体检查。

1.3 检验仪器与试剂

D-二聚体的检测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试剂采用原装SIEMENS D-Dime试剂进行检测。D二聚体正常值参考范围:

1.4 疗效评价标准

按RECIST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完全缓解(CR):目标病灶均已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与基线状态相比,病灶最长径之和减少至少为30%;病变稳定(SD):介于疾病进展与部分缓解之间;病变进展(PD):与治疗开始前相比,病灶增大,或出现新的病灶。

1.5 统计指标

D二聚体阳性率、结肠癌患者发生转移及未发生转移患者化疗前的D二聚体测定结果比较、化疗前后D二聚体变化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临床分期与D二聚体含量之间的关系。

1.6 统计方法

数据收集及统计采用SPSS 17.0数据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29例患者D二聚体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46.77%;对照组无一例患者检查结果为阳性。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结肠癌患者化疗前D二聚体测定结果比较

在62例结肠癌患者中,19例未发生转移,D二聚体含量为(0.23±0.09) mg/L;29例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D二聚体含量为(1.51±1.45) mg/L;14例发生远处脏器转移,D二聚体含量为(2.23±1.29) mg/L。随结肠癌转移情况的加重,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与D二聚体之间的关系

结肠癌Ⅱ期、Ⅲ期、Ⅳ期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0.27±0.08)mg/L、(1.16±0.36)mg/L、(2.01±0.82)mg/L。提示结肠癌分期越晚,D二聚体含量越高,各分期D二聚体含量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结肠癌患者化疗前后D二聚体测定差值

经化疗,结肠癌CR+PR患者为30例,D二聚体变化值为(-0.43±0.21) mg/L,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为13例,D二聚体变化值为(0.92±0.34)mg/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我国结肠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因该病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误诊或漏诊,故发现时一般均已达疾病中晚期,致死率较高[7]。

结肠癌患者血液临床常表现为纤溶亢进或高凝状态,尤其是在发病晚期,D二聚体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升高[8-9],分析其原因,可能为:①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组织因子可使人体内凝血系统被激活,并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使细胞间隙发生降解,利于肿瘤细胞的扩散及侵袭;②纤溶酶的生成及肿瘤内部新生血管的出现使纤溶-凝血平衡失衡;③在肿瘤发生转移的同时,伴有纤维蛋白含量的变化,这种变化为肿瘤血管的形成及生长提供了条件[10]。基于以上因素,结肠癌患者的病情与D二聚体含量及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该项研究表明,与健康人群相比,结肠癌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增加,故若患者检查结果为阳性时,应充分考虑患者是否患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由表2可知,D二聚体含量随结肠癌转移的加重而升高,故若患者已明确诊断为结肠癌,D二聚体含量相对较高时,应及时结合影像学诊断及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转移及转移的情况;由表3可知,结肠癌分期越晚,D二聚体含量越高,提示我们可以通过D二聚体含量判断病情进展情况;由表4可知,当患者病情得到较好控制时,D二聚体含量会明显下降,而当患者病情加重时,D二聚体含量会明显上升,提示可以通过D二聚体含量变化情况判断疾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黄永坤.结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1):150-151.

[2] 雷友才.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J].吉林医学,2010,31(15):2294-2295.

[3] 闫华,赵崇高,江涛.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与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5(1):27-28.

[4] 郑鸿,陶莉,蔡芸芸,等.消化道肿瘤化疗前后D-二聚体与疗效的研究[J].药品评价,2012,9(12):31-33.

[5] 杨雪飞,黄伶,李勇,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J].肿瘤学杂志,2008,14(4):305-306.

[6] 王正东,徐兴祥,黄谦,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20):26-28.

[7] 王帆,钟陆行.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2010,50(9):99-102.

[8] 邱梅婷.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检测的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2,33(13):97-98.

统计学的含义例8

血清前清蛋白(PA)由肝细胞合成,因在电泳分离(pH=8.6)中移动速度比清蛋白快而得名。其半寿期很短,仅约12h,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有研究显示,PA的检测对于某些癌症诊断也有极其重要的价值[2]。为探讨PA测定在腹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59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和30例腹部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PA测定,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59例为腹部恶性肿瘤组,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史、体征、CT、B超、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等综合诊断确诊,其中男31例,年龄41~69岁;女28例,年龄41~69岁;胆囊癌5例、直肠癌5例、结肠癌7例、胃癌21例、胰腺癌11例、肝癌10例。腹部良性肿瘤组(3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1~59岁,子宫肌瘤14例、结肠腺瘤7例、直肠腺瘤9例。健康对照组(60例)均为本院体检中心提供的健康体检结论正常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38~66岁。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试剂与方法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mL,置于速凝真空管,3500r/min离心3min,分离血清,并且要确保所采集的标本无脂血和溶血现象。PA测定方法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试仪器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由德赛公司提供。操作时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设定参数,随机与质控血清同批检测,并详细记录检测结果。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受试者PA含量比较腹部恶性肿瘤组PA含量[(156.1±44.7)mg/L]与健康对照组[(320.4±52.6)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良性肿瘤组PA含量[(301.2±50.5)m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腹部恶性肿瘤组不同病种PA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腹部恶性肿瘤各组的PA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肝癌组PA含量与其他腹部恶性肿瘤各组比较含量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PA是一种富含色氨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5×103的蛋白质,由肝细胞合成,其血清浓度可反映肝脏合成和分解蛋白的功能,其除了作为组织修补的材料外,还可作为一种运载蛋白,可结合T3和T4,而对T3的亲和力更大[3]。PA与维生素结合蛋白形成复合物,具有运载维生素A的作用,并具有胸腺激素活性,可通过促进淋巴细胞的成熟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PA是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也是非特异宿主防御物质,在恶性疾病和炎症时水平下降[4]。有研究报道,PA可及时清除机体感染过程中释放于血液循环中的有毒代谢产物,同时消耗自身[5],所以当营养严重不足、蛋白质消耗过多和丢失过多时,血清PA水平即迅速下降,而当蛋白质能量摄取增加时,3d可明显回升[6]。本研究结果显示,腹部恶性肿瘤组PA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对照组与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部恶性肿瘤患者中,不同病种PA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肝癌患者血清中PA水平降低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血清PA的测定对腹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由于肝癌患者PA水平下降明显,所以可作为肝癌区别于其他腹部恶性肿瘤的血清学标志物[7-8]。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却越来越恶劣,加之食品安全、空气质量、生活习惯等问题的出现也导致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滋长[9]。这些患者的血清PA水平往往下降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由于肿瘤病变引起机体疼痛,影响患者营养摄入,因此,导致合成PA的物质严重匮乏,从而使肝细胞合成PA减少[10];(2)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体内恶性肿瘤细胞生长迅速,消耗了机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最终导致PA含量下降;(3)癌症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坏死后,会产生大量的毒性物质,从而引起机体代谢发生紊乱,影响血清PA的合成。因此,如果能早期给予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营养不良患者营养支持疗法,可能会增加PA的合成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11-12],从而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目前,随着检验科技不断发展与各类大型检验仪器的不断推广,血清PA检测技术已在各级医院检验科普及,并且能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便利、准确、快捷的检验数据。临床医生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可考虑将血清PA测定作为腹部恶性肿瘤的筛选指标之一。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血清PA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更及时、早期地筛查肝癌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康格非,巫向前.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9.

[2]张玉,陈娟,钱小伟,等.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3):149.

[3]牛俊奇,王玉英,蒋立会,等.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检测中临床意义的再评价[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23(3):274-275.

[4]栾永明.血清降钙素原和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CD].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1):63-65.

[5]黄波,鲍依稀,钟方才.血清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检测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7):668.

[6]张敏,薛承岩,刘晓东,等.前白蛋白在急性肝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1995,10(2):85-86.

[7]孔梅,王莺,林宇静,等.PRL-3在癌症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2):1505-1506.

[8]范荣钢,凌林,查明,等.EMMPRIN及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0,8(8):977-979.

[9]田景碧.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1655-1656.

[10]李莺,王霞.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在肝脏疾病中的敏感性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83-84.

统计学的含义例9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20-03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Cardioplegia on Immature Myocardium in Cardiopulmonary Bypass

WANG Penggao1LUO Shuying1NIU Songtao2ZHANG Weidong3

1.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College of Public Health,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2.The Central Hospital of Luohe,Henan 462000;3.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Epidemic of Disease and Health Statistics,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focus primarily on comparing the myocardial protective effect of 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HTK)cardioplegia with cold crystalloid cardioplegia and cold blood cardioplegia in infant open heart surgery,to explore the most suitable myocardial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Methods 60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ere randomized into three groups.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was instituted,and then the ascending aorta was clamped. Serum levels of endothelin-1(ET-l), creatine kinase(CK),creatine kinase MB(CK-MB),and cardiac troponin T(cTnT) were measured.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SAS9.13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Before ischemia, cardiac function and leakage of myocardial enzyme were comparable in three group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fter ischemia auto- beating ratio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and C. ET-1,CK,CK-MB and cTnT leakage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and C(P<0.05). Conclusion In the period of aortic cross-clamping, after perfusion HTK cardioplegia one-time,the effect of cardiac arrest gratification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and HTK cardioplegia can alleviate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o immature myocardium.

[Key Words] HTK cardioplegia; STH cardioplegia; Cold blood cardioplegia; Immature myocardium; Myocardial preservation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疾病,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7%~0.8%[1],近年来,小儿心脏外科先天性心脏病的纠治向复杂、危重和幼龄化方向发展。本研究旨在将HTK停搏液应用于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并与目前临床常用的STH冷晶体停搏液和冷血停搏液进行比较,探讨未成熟心肌保护的最佳方法,为完善婴幼儿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提供实验依据,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1研究对象

以2006年1~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60名手术患儿。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7~38月,平均(18.5±9.0)月;体重7.5~14.0kg,平均(9.5±1.0)kg。本次研究均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

2方法

2.1实验分组

依据完全随机设计的原则,将60例患儿分成HTK停搏液灌注组(A组)、STH停搏液灌注组(B组)和冷血停搏液灌注组(C组),每组20例。

2.2灌注方法

按照实验设计分别灌注心肌保护液。

A组:经主动脉根部靠重力作用一次性低压灌注HTK液(8~10℃),40mL/(kg・次),持续6~8min。

B组:先转流降温,STH液降温至4℃,经主动脉根部加压灌注,首次剂量为15mL/kg,然后每20分钟灌注8mL/kg。

C组:先转流降温,冷血停搏液为从氧合器引出氧合动脉血,按1∶4比例与Fremes液混合,冷血停搏液降温至12~14℃,首剂15mL/kg诱导停搏,每隔20分钟灌注8mL/kg。

2.3实验室检测方法及指标

研究对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后、主动脉阻断开放后12h,24h,48h和7d,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6mL,应用血浆内皮素-1(ET-l)、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TnT)试剂盒分别在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

标本检测时,为消除体外循环时血液稀释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测定标本的红细胞压积(HCT),以麻醉诱导前的HCT测定值为基础值,并根据Taylor公式对测得的数据予以校正。Taylor公式为:稀释后物质含量的校正值=(实测值×基础HCT值)/取样时HCT值。

2.4统计学处理

应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一般情况

患儿年龄、性别、体重、病种及病情在3组中分布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均衡,见表1,2,3。

3.2血液样本实验室检测结果

3.2.1停搏前3组间血浆ET-l含量,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4,P=0.24);再灌注后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血浆ET-l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1,P<0.01);在使用不同停搏液的病人其血浆ET-l含量不同(F=21.11,P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停搏液和测量时间无交互作用(F=1.21,P>0.01),见表4。

3.2.2停搏前3组间血浆CK含量,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3,P=0.21);再灌注后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血浆CK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1,P<0.01);在使用不同停搏液的病人其血浆CK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7,P<0.01);不同停搏液和测量时间无交互作用(F=1.47,P>0.01),见表5。

3.2.3停搏前3组间血浆CK-MB含量,C组血浆CK-MB最高,A组最低,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1,P=0.24);再灌注后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血浆CK-MB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6,P<0.01);在使用不同停搏液的病人其血浆CK-MB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4,P<0.01);不同停搏液和测量时间无交互作用(F=1.53,P>0.01),见表6。

3.2.4停搏前3组间血浆cTnT含量均为0;再灌注后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血浆cTnT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8,P<0.01);在使用不同停搏液的病人其血浆cTnT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2,P<0.01);不同停搏液和测量时间无交互作用(F=1.49,P>0.01),见表7。

4讨论

ET是内皮细胞分泌的含有21个氨基酸的生物活性肽,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血管收缩物质之一[1]。人的ET有3种类型:ET-l、ET-2、和ET-3,其中ET-l活性最强。ET-1的心肌损伤作用包括:(1)使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律失常、心脏挛缩及缺血坏死[2]。(2)使心肌细胞内钙超载。(3)干扰心肌能量代谢。(4)加强脂质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缺血损伤。

本次研究,分别检测了不同时间点几种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血浆含量情况,并作为评价三种心脏停搏液在体外循环中对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的指标。作者发现HTK停搏液组其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提示HTK停搏液能充分满足内皮细胞在心脏停搏期间的能量供给,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减少ET的合成并减轻ET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与范国华等[3]研究结果一致。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中,正常人血清中CK含量甚微,当上述组织受损时,CK进入血液则其含量则明显升高,但特异性较差。本研究三组再灌注后血浆CK含量均明显增高,至第7天时恢复至正常。但在各时间点A组血浆CK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说明A组心肌损伤较小,HTK液能减轻心肌损伤。与国内外报道一致[4,5]。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对心肌损伤具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并有极高的诊断符合率。故临床上常用CK-MB对心肌损伤和急性心肌梗死做出早期诊断。本研究发现三组再灌注后血浆CK-MB含量均明显增高,至第7天时接近正常,但在各时间点A组血浆CK-MB含量均明显低其他两组,提示A组心肌损伤轻。国内也有类似的报道[6]。

血浆cTnT检测是目前诊断心肌微损伤最特异的方法之一[7]。结果显示,主动脉开放后三组血浆cTnT含量均明显增高,至第7天时接近正常,这表明心肌的不可逆性损伤是存在的。各时间点A组血浆cTnT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组,表明HTK液组心肌损伤明显较小,与陈晓东等[8]研究结果一致。

鉴于以上,HTK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优于其他两组,适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Nagai M,Kamide K,Rakugi H,et al. Role of endothelin-1 induced by insulin in the regulation of vascular cell growth[J]. Am J Hypertens,2003,16(3):223-238.

[2] Wedgwood S,McMullan DM,Bekker JM,et al. Role for endothelin-1-induced superoxide and peroxynitrite production in reboun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inhaled nitric oxide therapy[J]. Circ Res,2001,89(4):357-364.

[3] 范国华,黄杰,涂仲凡,等. 未成熟心肌停搏液成分的实验研究[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3,24(5):322-325.

[4] Fan LL,Teng J,Zhang RD,et al. Protection of oxyphenamone on myocardium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 heart[J]. Acta Pharm Sin,2005,40(6):507-512.

[5] Vogt S,Troitzsch D,Abdul-Khaliq H,et al. Improved myocardial reservation with short hyperthermia prior to cold cardioplegic ischemia in immature rabbit hearts[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0,18(2):233-240.

[6] 钱有辉,林慧庆,黄杰. 未成熟心肌停搏液成分的实验研究[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3(6):45-47.

统计学的含义例10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b)-0038-03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临床老年患者中常见,它是一种以通气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病变,严重时可发展为肺气肿、小气道陷闭和弥散功能轻度受限,甚至导致呼吸衰竭[1-2]。近年来临床发现老年COPD患者常并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这一现象的出现严重减低了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向临床医学工作者提出了挑战。目前,已有研究证实中度肺功能障碍可增加CHD的发病概率,但老年COPD患者并发CHD的相关因素研究在临床开展仍较少[3]。本研究比较了COPD并发CHD的老年患者与单纯COPD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分析老年COPD患者并发CHD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COPD并发CHD的老年患者提供诊治和预防的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月在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内一科住院的老年COPD并发CHD患者88例和单纯COPD老年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COPD并发CHD组患者88例,其中男46例,女42例;年龄65~86岁,平均(73.77±4.29)岁。单纯COPD组患者86例,其中男42例,女44例;年龄66~89岁,平均(75.26±5.04)岁。排除有血栓病史,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变、严重肝肾器质性病变和恶性肿瘤者。88例老年COPD并发CHD患者均依照临床症状、体征和超声心动图或冠脉造影等辅助检查结果确诊,COPD的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修订的COPD诊治标准,CHD的诊断参照1979年WHO颁布的诊治规范。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测指标与方法

观测指标包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MI)、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小板与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吸烟者的定义为每天吸烟10支以上、吸烟史达5年以上。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既往已确诊为高血压且正在服用降压药的老年人;在未曾应用过抗高血压药物却在3次以上不同时间段内测量出收缩压高于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高于90 mm Hg。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既往已确诊为糖尿病且正在应用降糖药物诊治的老年患者;在2次以上不同时间段内空腹血糖测量结果高于7.0 mmol/L、任何时间段内随机测得血糖含量高于11.1 mmol/L者、耐葡萄糖试验2 h血糖高于11.1 mmol/L。

C反应蛋白水平、纤维蛋白原含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及LDL-C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测定仪,于受检者冠脉造影前1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抽取空腹血检测。血小板与白细胞计数由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抽取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肺功能检测应用德国产MS-SCT型肺功能测定仪,测定患者1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100%(percentage of FEV1 and predict value,FEVl%)。心脏变时性指数(chronotropic index,CI)用于测定心功能,CI=[(运动时的高峰心率-静息时心率)/(最大预测心率-静息时心率)]×100%。最大预测心率=220-年龄。CI值若低于80%,则为心脏变时功能不良。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由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两组间的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