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1 16:54:46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例1

2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2.1建筑基础的选型(1)根据建筑结构设计图纸、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建筑物所处的抗震设防区以及建筑物所在场地周围紧邻建筑物情况,结合建筑场地地基实际情况,在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纹和损坏的前提下,同时考虑适用性和经济性,将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视为一整体,综合考虑地基的选型。。设计人员要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载荷值、土压力等参量,同时做载荷验证试验。(2)地质条件的影响,地质条件是影响地基基础选型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作为设计人员,对提供的地质资料要能够进行准确分析和正确判断,进而能够合理地进行基础设计。虽然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在多数情况下是隐蔽的、复杂的和可变的,但目前的工程勘察和技术手段,一般能做到相对的准确。2.2地基处理设计方案选择(1)结构条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体型、结构受力体系、建筑材料和使用要求途径、建筑物周边的气候和环境,建筑物的具体的图形结构。(2)地基条件要根据地形及地质成因、地基成层状况,合理的做出判断;软弱土层厚度、不均匀性和分布范围;持力层位置状况;地下水情况及地基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3)施工条件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工期不宜太紧,这样可有条件的选择施工方法,从而使其在施工期间的地基稳定性增大;工程用料尽可能的就地取材,这样既可以提高工程进度,又可以大量节省工程造价;还同还要考虑施工机械的有无,施工难易程度、工程造价等因素。2.3加强房屋地基基础勘查技术在修建任何房屋之前,都必须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为了预防地基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必须全面正确的了解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依据建筑物的特点,建筑的用户要求,合理达到工程勘察任务和目的并且完善工程勘查任务,就可以达到要求。设计建筑物,其中勘查工作提供的参考资料至关重要,因此,决不能忽视和弄虚作假,还要考虑是否适用。尤其是对软弱的,复杂的地基,更应该严谨对待。在勘查时对钻孔深度的选择要引起重视。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压缩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达不到桩所坐落的土层时,那么计算出地基的沉降或桩的正确承载力,也就不可能是正确的。因此,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钻孔深度。如果由于钻孔深度不够,再加上勘查数量不足,钻孔和探坑布点少,以致对出土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不能准确判断,就有可能引起建筑物的翘曲,弯折而出现裂缝,严重的质量事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就在所难免。

3现代化地基施工技术

3.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碎石桩相结合的处理技术桩基技术通过将地基上部的和在离传输到地基的深部,借助于缓冲方式进而消解冲击力作用。利用水泥粉煤灰的碎石桩替代单一碎石桩,可以提供更多承载力。并且碎石桩作用发生转移,消解了上部的地层的液化现象,从而达到缓急地基的沉降速率的作用。3.2碎石桩的强夯法联合处理技术碎石法与强夯法联合处理技术,先要在地基处理施工现场做好填土层中碎石桩的处理,选好强夯点后,利用夯实机把碎石桩打散填进地基基部,这样就可以实现地基的排水固结与挤密,使其在地基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与土混合的硬壳层,大大加强了房屋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同时要依据实际的厚度和湿陷情况来确定强劣技术的加固深度。3.3IFCO强制固结技术的运用IFCO技术拥有强大的固结速率,使它开始变成房屋建筑中处理地基方法的一种新型科学技术。IFCO技术进行强制固结的载体是排水和加压系统,排水系统指的是地基中数量比较多纵向贯通的砂墙,这些砂墙能扩大排水通道,提高固结速度。加压系统指的是利用真空压力快速降低堵截的时间,促进快速的实现固结目标。因此可以发现,排水和加压系统的相同点都是加快地基固结速度,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还能缩短房屋建筑工程的竣工时间,减少房屋建设工程的成本费用。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例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工业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众多工厂不断竣工。每一间工业厂房都是由许多分部分项工程(如土石方工程、砌体工程、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等)组成,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规模和实际情况各不相同,都可以应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机具来完成。我们在这里重点研究工业厂房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1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定义

地基是指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基底下方产生的变形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地层,而基础则是指将建筑物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作为支承建筑物荷载的地基,必须能防止强度破坏和失稳,同时,必须控制基础的沉降不超过地基的变形允许值。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相对埋深不大,只须普通的施工程序就可建造起来的基础类型,即称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地基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建造的基础,称人土地基上的浅基础。当上述地基基础形式均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考虑借助特殊的施工手段相对埋深大的基础形式,即深基础(常用桩基),以求把荷载更多地传到深部的坚实土层中去。

2 工业厂房地基的加固与处理技术

2.1 工业厂房地基的加固

2.1.1 施工前应验槽,将积水、淤泥清除干净,待干燥后再铺灰土。

2.1.2 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其含水量,以用手紧握土料成团,两指轻捏能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可以晾干或洒水润湿。灰土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拌好后应及时铺好夯实。铺土应分层进行。厚度由槽(坑)壁预设标钎控制。

2.1.3 每层灰土的夯打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密度在现场试验确定。

2.1.4 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墩及承重宙间墙下接缝,上下相邻两层灰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0.5m,接缝处的灰土应充分夯实。当灰土垫层地基高度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阶宽度不少于0.5m。

2.1.5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槽、坑内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措施,使在无水状态下施工。入槽的灰土,不得隔日夯打。夯实后的灰土3日内不得受水浸泡。

2.1.6 灰土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并及时回填土,否则要做临时巡盖,防止日晒雨淋。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受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使用。

2.1.7 冬季施工时,不得采用冻土或夹有冻土的土料,井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

2.2 工业厂房地基的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基土质过硬或过软不符合设计要求,或发现空洞、暗沟等存在,应本着使建筑物各部位沉降尽量趋于一致,以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则进行地基处理。我们以砖井或土井的处理为例说明。砖井在沟槽中间,井内填土已较密实,则应将井的砖圈拆除至沟槽底以下1m(或更多),在此拆除范围内用2:8或3:7灰土分层夯实至沟槽底:如井的直径大于1.5m时,则应适当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如在墙内配筋或做地基梁跨越砖井。若井在基础的转角处,除采用上述拆除回填办法处理外,还应对基础加强处理。

2.2.1 当井位于房屋转角处,而基础压在井上部分,并且在井上部分所损失的承压面积,可由其余基槽承担而不引起过多的沉降时,则可采用从基础中挑梁的办法解决。

2.2.2 当井位于墙的转角处,而基础压在井上的面积较大,且采用挑梁办法较困难或不经济时,则可将基础沿墙长方向向外延长出去,使延长部分落在老土上。落在老土上的基础总面积,应等于井圈范围内原有基础的面积(即A1+A2=A),然后在基础墙内再采用配筋或钢筋混凝土梁来加强。

如井已回填但不密实,甚至还是软土时,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土挤紧,再选用上述办法回填处理。若井内不能夯填密实时,则可在井的砖圈上加钢筋混凝土盖封口,上部再回填处理。

3 工业厂房常见的两种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桩基础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高层建筑物和重要建筑物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桩基础的作用是将上部结构较大的荷载通过桩穿过软弱土层传送到较深的坚硬土层上,以解决浅基础承载力不足和变形较大的地基问题。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而均匀,沉降速率缓慢等特点。它能承受垂直荷载、水平荷载、上拔力以及机器的振动或动力作用,已广泛用于工业厂房、桥梁、水利等工程中。

(1)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打桩机打桩施工噪声大,特别是当工业厂房建在离居民点不远处,打桩会影响居民休息,为了减少噪声,可采用静力压桩。静力压桩是在软弱土层中,利用静压力将预制桩逐节压入土中的一种沉桩法。这种方法节约钢筋和混凝土,降低工程造价,而且施工时无噪声、无振动、无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小,适用于软土地区、居民点附近或建筑物密集处的工业厂房桩基础工程,以及精密工厂的扩建工程。

静力压桩在一般情况下是分段预制、分段压入、逐段接长。每节桩长度取决于桩架高度,通常6m左右。接桩方法可采用焊接法、硫磺胶泥锚接法等。

(2)振动沉桩施工 振动沉桩是利用固定在桩顶部的振动器所产生的激振力,通过桩身使土颗粒受迫振动,使其改变排列组织,产生收缩和位移,这样桩表面与土层间的摩擦力就减少,桩在自重和振动力共同作用下沉入土中。

振动沉桩设备简单,不需要其他辅助设备,重量轻、体积小、搬运方便、费用低、工效高,适用于在粘土、松散砂土及黄土和软土中沉桩,更适合于打钢板桩,同时借助起重设备可以损桩。打桩开始时,应先采用小的落距(0.5-0.8m)作轻的锤击,使桩正常沉入土中约1-2m后,经检查桩尖不发生偏移,再逐渐增大落距至规定高度,继续锤击,直至把桩订到设计要求的深度。打桩宜采用“重锤低击”。

4 小结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对于工业厂房土建施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这是一个很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新趋势,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例3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基基础作为房屋建筑物的重要项目,地基基础施工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使用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必须根据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保障施工质量以及建筑物稳定性;在不断整合土质实际情况、施工环境、地基状况等相关要求的同时,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增强施工质量,保障居民人身以及财务安全。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多发性。我们国家近两年出现了很多建筑物倒塌事件,这些事件都是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和建筑施工问题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设计、施工导致的,这些事件都造成了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充分说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2)隐藏性。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复杂的工序,每一道工序之间都有重要的衔接,有时会出现前一道工序被后一道工序所覆盖,隐藏性是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隐藏性的特点使得建筑监管部门增加了监管难度,因此,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监督,尤其要加强对隐藏部分的监管。

(3)严重性。建筑地基作为整个建筑物的基础,建筑地基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施工单位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不重视,在工程建成之后发现建筑地基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无法弥补的,这些问题所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所投入的资金。因此建筑公司在决定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时要严格考察本地区的地质环境,做好全方面的准备,只有将实际情况考察清楚了才能保证建筑地基的坚固性,只有地基的坚固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

(4)困难性。地基基础工程如果出现事故在修复起来难度是相当大的,由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时是在地下进行的工程,如果地基工程出现问题,要在地下进行修复,工作难度是相当大的。而且一旦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出现问题,对于整个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对建成的工程,它将会对整个建筑工程带来严重后果。

二建筑基础性工程常遇见的问题以及原因

(1)混凝土出现裂痕。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建筑基础工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点:①因为混凝土在施工之前并没有重量平均的摆在垂直线上,造成的力量之间的不均:②因为外力作用导致混凝土水分蒸发过快,导致的拉力过大形成裂痕。

(2)施工材料质量低下。施工材料对施工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施工队伍使用的建筑材料的抗压能力差,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施工材料难以达标的原因有两个:①因为施工人员缺乏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了减少经济付出采用低质量的建筑材料;②因为设计人员没有将标注的施工材料加以标注,导致材料的错误使用。

(3)通风孔堵塞严重。通风孔堵塞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对通风孔进行合理的设计,还有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注意到通风孔的重要性,不小心将杂物堆积在通风孔处,导致通风孔堵塞。

综上所述,虽然建筑在施工过程产生的问题的原因不同,但是除了个别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处于主要原因,因此在对建筑建设的时候需要加强基础工程的施工控制力度,并且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浇筑技术

(一)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选型

基础作为建筑物和地基项链的的部分,它能准确将竖向体系传输的荷载转换成地基;当地基不能够完全承受时,竖向构造散步形式和基本散步形式一样,都可以采取基础筏形的形式,由于它具有极大的地基接触面积,与突出基础相相比,它的造价相对较高;当土质基础较好时,对于水位较低的地下亚粘土、粘土,必须采用人工灌注桩的方式进行挖孔支撑。

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对于软土地基一般采用软弱地基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在建筑工程中,软弱地基主要由湿陷性黄土、淤泥质土或者其他构成,在土质检查时,必须明确软弱土层均匀性、土质泥沙、散步范围等,为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对应的参数。在初步计算中,通过计算房屋结构荷载,假设它均匀散布在整个房屋结构中,从而获得平均荷载位置,与地基本身承载力相比,当地基承载力超过四倍平均荷载位时,则尽量采用更加精进的独立基础;当地基容许的承载力低于两倍的平均荷载位时,则采用满铺的筏形基础;当地基承载力处于两者之间时,一般采用沉井基础或者桩基础的方式。

2、桩基础施工技术以及钢筋连接方式

在房屋建筑地基为淤泥性基地土质,上部土质较薄时,必须采用对淤泥土扰动以及淤泥的措施。在建筑物垃圾废料、填充土中,当密实度和均匀性较好时,根据持力层特点,一般采用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废料等杂填土,避免未经处理就作为持力层。在地基处理方法选择中,通过综合地质水文条件、地质工程地基要点、基础型式、结构类型、材料供应状况、环境条件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在经济技术指标分析后,再择优选用。在地基处理中,通过采用有效措施,提高上部强度、刚度,在方便建筑物对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的过程中,明确地基处理方式,进行后续检测,为施工质量准确依据。为了满足现行建筑工程要求,在施工期间必须对沉降进行观测,当地基欠湿润性黄土、膨胀土以及固结土时,通过增强施工工艺,选择最佳的填土。

(二)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中,由于浇筑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为了保障温度应力,混凝土施工必须尽量在白天施工,在输送不间断的过程中,进行分层浇筑,每层高度适中控制在300到500毫米之间,时间间隔在1.5到2个小时之间。在振捣中,一般采用机械振捣,人工辅助的方式,使用快插慢拔的方式的,以振动泛浆为基础,插入点距离始终在半径为1.25倍范围的振动棒中。在梁柱节点处,如果不能插入振动,钢筋太密,一般采用人工振捣的方式进行弥补,使用橡皮在梁柱侧模进行敲打(如图一、所示)。

在楼板浇筑中,除了在梁处必须采用振动器,平板振动器必须根据垂直浇筑方向进行来回式振捣;根据回字形路线形成振捣,在排与排之间形成对应的接线,保障混凝土始终没有漏振现象。在泵送施工中,除了必须依据常规施工,还必须严格配置施工缝以及施工顺序留设需求,在管泵送前,对管体以及湿润管进行压送,特殊情况时,通过覆盖湿麻袋,保障混凝土温度;在泵送过程中,通过控制泵冲击力,避免对深梁锚固筋的影响。

四结束语

建筑地基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部分,是建筑物的基础,建筑地基的好坏对建筑实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筑地基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建筑地基在整体建筑中处于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建筑地基的质量,本文是作者对我国现阶段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技术进行论述,并且提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实际的相关措施,从而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祝成展.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

[2]杨春梅.关于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论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

[3]邢其璋.关于对现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论述[J].科技与企业,2012(10)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例4

引言

目前,建筑工程的桩基础施工工艺获得了不断的发展和提高,正向着现代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前进,桩基础的种类和形式以及施工的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更新。现代建设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对桩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探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现状

第一,我国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多种性质的土壤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地震频发国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使得地基基础的施工设计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第二,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基基础的质量往往是决定建筑工程的好坏,一旦出现事故问题,其所带来的损失将远远大于其建设的投入成本。地基基础出现的问题,将直接会对建筑工程的稳定性造成致命性的打击,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

第三,从主体结构复杂程度上讲,建筑地基以及基础工程的施工后的工序都是对前一道工序的覆盖,而各个工序的质量是不尽相同,这就要加强对各个工程的检查和验收的因素。在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地基基础的损坏导致建筑物发生裂倒的情况经常发生,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然而,地基基础工程是一种比较隐蔽的地下工程,对事故处理上具有很大的操作难度。此外,地基基础承载着上面建筑物的载荷,如果发生危险,势必会影响到上面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2.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施工顺序的合理性

施工顺序如果十分合理,将很大程度上对施工难度的降低,因此,在施工前要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的统筹规划,要依据所建设的建筑地点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先浅后深。原因在于,在一般情况下,桩基础的孔越深就会造成的难度越大,较浅的桩基础孔施工后,可以使得上部的土层稳定性得到很好的固定,也会对深孔施工的难度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假如在有水层或者有动水压力的土层中进行施工,应该先对施工的的桩基础孔进行施工,这些桩孔在完成混泥土保护外壁后,可以将几个桩孔作为排水通道而不采取混泥土浇筑措施,这对其他的孔位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得桩孔的施工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保证施工速度。

2.2桩基础施工的技术细节

第一,在进行桩基础施工时候,要对桩身内部的混泥土强度进行估算,假如和预先设计的混泥土的强度相一致,则应该把桩做静置处理并借助于蒸汽进行养护后才可以进行;在对沉桩进行施工的时候,借助于经纬仪工具进行十分严格的测量,使得桩能够保持垂直的沉桩,其垂直误差应该不能大于0.5%,这是由于假如垂直偏差过大的时候,会使得桩身裂开。

第二,在进行接桩的相关施工操作时候,一般采取钢端板焊接的方法进行接桩处理,当桩身距离地面大概1m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相关操作,接桩的时候应该仔细观察两节桩身的连接情况,以使得圆角和直接可以相互正对,当桩顶部清理比较干净后就可以采用定位板进行固定处理,然后可以在下段桩的端板上放置上段的桩吊,采用定位板进行接直处理;接头处的坡口槽电焊应该分为三层对称处理,应该尽量避免焊接的变形等问题。焊接后应该静压桩处理6min以及锤击桩处理8min到接头温度和环境温差不高于100℃才能进行沉桩处理,而不能采用水喷淋的方法进行处理。

第三,在对桩冒和送桩器的选择上,要使得外形可以匹配,而且要保证刚度和强度都符合要求,桩冒以及送桩器的下段要开孔来使得桩内部能够和外面相通,以避免出现大气压过大而引起的气锤或者由于水压过大而引起的水锤现象,导致无法保证桩头的质量;在进行接桩和送桩的时候,应该保证动作的连续性,使得每一次沉桩的动作都做好,而不应该出现短暂性的停止动作。

2.3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2.3.1沉管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应该能够借助于锤击振动以及振动冲击等方式进行开孔处理。锤击沉管灌注桩一般来说的直径是300mm-500mm,桩的长度一般小于20m,可以将桩打至硬黏土等土层。当桩的直径在340mm或者480mm时,在锤子的质量为1吨或者2吨-3.5吨时,单桩的轴向的承载压力大约在250KN-350kN之间或者500kN-700kN之间。这种施工对于设备要求不高,打桩的速度比较快而且不需要太高的成本,但是同时也有自身的不足,比如容易产生断桩等事故。

2.3.2钻孔灌注桩

对于钻孔灌注桩来说,在施工时应该把桩孔位置处的土清理出去,然后将孔底的残渣清理干净,再将钢筋笼放置上面,最后进行混泥土浇灌处理。当前,国内的钻孔灌注桩在钻孔时采用泥浆保护好孔的内壁,以防止现孔,一般用的桩的直径为800mm、1000mm等,而承载能力一般为3MN-9MN之间。

2.3.3挖孔桩

挖孔桩一般可以借助于人工或者机械进行。人工进行挖土时候,应该要孔深0.9m-1m时就进行浇筑混泥土进行孔内部保护,用钢筋进行上下圈连接,当桩孔深度达到后,再采取扩孔措施,最后应该在孔壁内进行钢筋笼安装和混泥土浇筑。

3.建筑工程桩基础主要的施工问题

第一,断桩。这个问题比较常见,这是由于桩身倾斜过度或者桩基础运输以及起吊过程的不科学处理造成的,还可能是桩自身的材质达不到要求或者在制作的时候不够严格要求等造成的桩体发生断裂,甚至还可能由于桩基础植入土层受力而产生的弯曲变形等。

第二,桩基础承载能力不够问题。对桩基础的承载能力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工程需要,并且要确保在施工中不对桩基础造成损害。但是,就实际情况看,施工情况和设计要求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一般来说,桩基础的承载能力要比设计水平低,而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桩基础植入的深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第三,桩身的倾斜度过大。对桩基础的施工,其倾斜度的误差应该不得超过50mm,假如桩基础过度的倾斜将会使得桩体断裂,同时也使得桩基础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要求。这种情况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桩基础的质量不过关以及桩基础没有进行正确的安装等。

结束语

建筑工程对桩基础进行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应该符合相关的建筑施工标准,要对桩基础的质量加强重视,要加强对桩基础施工中出现的施工问题的重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桩基础施工的科学合理和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例5

1.刚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1毛石基础的施工

抗冻、耐水、强度及经济性较高都是毛石基础的显著特征,大部分断面尺寸为阶梯形状,而且经常和砖基础同时使用作为砖基础构成部分。为了确保符合锁结力要求,应使用三排及以上毛石来砌筑每一阶梯,因为毛石基础具有较大尺寸,其宽度与台阶高度最少不能低于400mm。使用铺浆法作为毛石基础砌筑形式,砂浆应满足饱满要求,砂浆饱和度也就是叠砌面粘灰面积不能低于80%。砌筑毛石基础的首皮石块要坐浆,其面积较大的一面超下,选择使用较大面积的平毛石来砌筑毛石基础交接与转角处。优先使用分皮卧砌形式来砌筑毛石基础,修整敲打各皮石块间毛石确保和之前已经砌筑完成的部分吻合。毛石中间部分不能出现斧刃石或过桥石。毛石基础灰缝应控制在20至30mm厚度之间,石块间不可以相互接触。如果石块间空隙较大,那么应该首先使用砂浆填塞,然后用碎石块嵌实。

1.2砖基础的施工

在对砖基础进行施工时,可以在施工现场直接取材,这项施工有着投入资金少和施工工艺简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桩基础有上部和下部构成,上部为基础墙,下部为大放脚。对于大放脚来说,其可以划分为间隔式与等高式两种形式,大部分砖基础的大放脚的砌筑方法都是采用一顺一丁的方式进行的。对于砖基础的灰缝,其水平方向灰缝砂浆饱满度应控制在80%以上,竖向灰缝及水平灰缝的厚度在10㎜左右。当砖基础底面标高存在差异时,施工时就应从地处开始,同时从高至低进行搭砌;当设计需求不严格时,砖基础大放脚的高度应比搭砌长度高。对于砖基础及转角区域,砌筑时要同时进行,如果因条件限制不能同时砌筑,则应留斜槎。对于基础墙的防潮层来说,如果没有明确要求,其砌筑时可用比例是1:2的水泥砂浆。

1.3混凝土与毛石混凝土基础的施工

由于混凝土基础非常坚固,不易出现腐蚀,而且具有较大刚性角,可以结合实际施工情况任意变化形状,因此在温度偏低,水位较高建筑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混凝土基础台阶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一般在1:1至1:1.5之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阶梯形或梯形作为基础断面形状。若混凝土基础工程体积较大,可以在浇筑时掺入颗粒直径在300mm之内的毛石,同时要求毛石体积在总体积20%至30%范围之内,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的用量。注意在投料过程中确保毛石四周存在充足混凝土,进而促进获得理想毛石混凝土强度。毛石混凝土基础阶梯的高度基本上控制在300mm之内。在完成混凝土浇捣之后,应该立即开展养护工作,注意覆盖混凝土外露区域。

2.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中的刚性基础,其因受限于刚性角,若要获得较大的基础宽度,则会使得其基础也称柔性基础,它是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利用钢筋受拉使基础可以承受弯矩,这样也就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当条件一样时,相比钢筋混凝土基础与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可以节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和挖方工程量,一般来说,常用的柔性基础有独立柱基础、条形基础、杯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在施工时,可以将其做成梯形,同时保证每步塌高在300~500㎜。另外,在钢筋混凝土基础的下面,一般设有C7.5或C10 素混凝土垫层,厚度在100mm左右;当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为75mm,以保护受力钢筋不锈蚀。

2.1独立柱基础的施工

常见独立柱基础形式有矩形、阶梯形、锥形等。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得积水,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垫层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0mm 处绑扎第一道箍筋,距基础顶50mm 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不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土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 10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同时注意对钢筋成品的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以免造成钢筋移位。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大于3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置透气及振捣孔;坡度小于等于30°时,利用钢丝网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架控制钢筋位置;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绑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浇筑,问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h,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0~l00mm 厚混凝土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筑,每浇完一台阶停顿半小时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以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振捣时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 12h 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 昼夜,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 昼夜。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2.2条形基础的施工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条形基础形式主要有三种,即锥形板式、锥形梁板式、矩形梁板式等。当基础高度在900mm范围内时,应将钢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要在顶端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应将柱子四角的插筋伸至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需伸至锚固长度即可。对于钢筋伸出基础部分的长度,应依据柱的受力情况及钢筋的规格确定。在T字形、L形与“十”字形交接处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设置的方向应是沿着一个主要的受力方向。在混凝土浇筑时,要对模板、支架、螺栓、预留孔洞和管道的情况下详细检查,确保其无变形、走动或移位的情况,若有这些状况出现,则应及时停止浇筑,进行修整和加固。

3.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中,其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选择与使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工程预期效益的实现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的选择必须要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实施时严格遵循施工流程,尽量减少外界对其的干扰。另外,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详细了解并掌握可能会对工程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结合理论与实践,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例6

关键词: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214-02

传统的以工程规范检验为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内容构成了“工程产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管理体系,但是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案很难适应现代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筑工程项目形体庞大、复杂多样,材料品种众多,不能移动。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势必要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时还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事故,由此,施工项目尽可能的避免“后验”式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1 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1.1 质量、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在管理方法上质量、安全与生产(施工)有很多共通性。核心内容都包括了为了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减少质量责任,识别和重视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并且他们构成三位一体的关系。例如,在ISO9004要求,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力求使质量责任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减少质量责任事故。ISO9000规定的质量体系中,有不少包含或涉及安全的问题;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应同安全管理与施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1.2 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工程项目建设则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的。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对工程质量发生影响和作用,那些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完全可以发现与消除的因素。如施工工艺编制不合理,操作者不按技术规程或施工程序施工,原材料材质不合格,尺寸超过允许偏差,施工设备、检测器具不符合规范要求等,作业环境不符合工艺要求叫做异常性因素,可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施工机具的因素;施工工艺的因素;人的因素;材料、构件、配件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因素。异常性因素的构成很复杂,必须要予以避免。采取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等措施。

2 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根据建筑施工的特点,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实现。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质量控制即按照计划和质量改进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检测、试验、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坚持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的原则的原则。

3 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

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显而易见,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所组成的。

4 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4.1 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

项目经理应负总责主要内容包括:审核有关施工机械设备、检测试验仪器的相关合格证件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审核有关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及相关证实资料;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和控制图表;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各相关部门应恪守各自的职责做好本项工作,确保控制有效。

4.2 现场质量检查控制

(1)开工前检查。

开工前需要检查工序交接以及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应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应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协调;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为了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相一致;工序检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查记录、报表、证书等相配套。以便直观并应与相应的检检验相配合;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

(2)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

为了确保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其控制的具体要求是: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再提出交工报告。

必要时还应进行追踪检查,当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

5 现场质量检查控制的方法

5.1 测量

为了确保测量的成果符合精度规定要求,必须要取得监理工程师的认可。测量包括的内容很多是质量控制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手段,如果测量是现场控制,还需要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工程段落或总体工程项目中的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时的测量检查等。如高程、尺寸及其线型的测量,定线控制测量,施工放线测量,控制工程位置。

5.2 试验

为了对各个工程项目的材料、配合比、强度等进行有效控制,试验包括的内容很多,如使用功能如平整度、抗滑能力等达到规定要求。各项工程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

5.3 分析和观察

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控制纠正。检查操作程序或操作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分析是为了解决问题和偏差控制施工的质量、进度等,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对施工现场所展开的施工活动情况及有关收集得到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对施工现场所进行的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或部分关键过程(如全工序或工序中的某一关键环节)进行观察。

5.4 监督

各部人员应对所属工作任务负责,施工单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在实施中的技术上全面负责,确保层层监督,作为施工单位还应根据合同规定,积极主动配合和支持监理工程工作,对质检工作应加大力度检查和监督。总工程师(或主任工程师)应检查和监督各施工队、实验室,技术人员所负责的工作,特别是以确保工程质量。服从政府监督部门的管理。

6 结论

任何偏颇都会带来质量的隐患,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环节加以控制,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生产管理构成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管理体系。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只要措施得当、方法可行,质量控制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参考文献

[1]黄辉.建材与装饰[J].建材与装饰:下旬,2011,(7):32-33.

[2]郝鸿韬.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8):143-143.

[3]马晓武.探析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大科技,2012,(15):345-346.

[4]李彩英,刘霜菊.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07).

[5]洪海平.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6]秦磊.混凝土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0,(S2).

[7]黄卫兰,林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初探[J].价值工程,2010,(19).

[8]蔡志锋,纵岗,丁伟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01).

[9]刘晓钟,吴静,王鹏.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精细化设计初探[J].住宅产业,2012,(08).

[10]杨万华.浅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应用[J].四川建材,2012,(01).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例7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收入水平有所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舒适与安全提高了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严控房屋建筑的安全稳定性,探索科学、有效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结合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优化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率,从而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由此,本文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主要分析。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一)地理情况复杂性

由于我国地理面貌与地形的复杂性,不同地理情况下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也具有复杂性特点。淤泥质土、实现性黄土、杂填土与季节性冻土等不同的地理情况下,增加了地基施工的困难程度,要求较高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也应当制定相应不同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应用专业型技术,严控复杂地理情况下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1]。

(二)施工处理困难性

地基工程是整个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基础部分,建筑结构复杂,地基基础施工中如果出现问题,救援与处理工作会非常困难。而由于不同土质的影响,建筑地基处理又非常容易由于土质问题,出现地基受力不均导致的塌陷等问题[2]。建筑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环节的考察与测量,避免由于地基问题影响整个建筑施工效率。

(三)施工故障严重性

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基础施工程序,建筑施工后续环节会在施工时覆盖住地基基础工程,有些细微问题质量检查部门难以检查出来。如果地基基础工程出现问题致使建筑施工无法继续,则要返工整个建筑工程,从地基基础部分重新施工,浪费大量的建筑施工材料,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成本,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施工效率和水平[3]。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谨慎化

由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存在复杂性的特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确立前,需要对施工环境、土质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调查,分析综合性调查数据谨慎制定施工方案,将施工方案绘制成施工图纸,详细标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要求,防止由施工环境土质等问题引起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障碍或后期问题。

若遇到较软土质,为避免塌方事故应注意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牢固性,采用软土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加固技术,采用表层排水法、垫层法、稳固剂表层处治法等方法处理地基表层,并施以排水砂垫层、碎石桩等方法予以软土地基加固,严格控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安全稳固性。若遇季节性冻土层地质,建筑施工人员应当仔细测量冻土层深度,计算基础最小埋深标准,首先测算东夹层消融时间,并在施工计划中加入强夯施工、场地土方回填等施工措施。观察施工环境的土质与地理情况,更能有效预防施工方案疏忽造成的严重后果,避免施工企业出现返工情况,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施工效率[4]。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智能处理技术优化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职能处理技术主要指的是施工环节应用信息化技术处理,严格监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情况,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与实际施工情况,通过信息处理技术进行核对,更加精确掌握建筑地基及处工程的施工情况,能够更加有效的发现地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率。

智能化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环节中,建筑地基的施工地质、地理环境的测查结果,将绘制出的平面或立体图纸扫描到信息系统中,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环节对实际施工进度进行缜密勘查,记录每天的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数据情况,并将实际施工数据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中,与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比对,发现有严重差别应立即采取解决措施。此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职能处理技术,可以对每天的建筑地基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与观察,降低施工完成后的返工情况,提高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乃至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优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管理强化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主要对建筑地基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一大要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建立较为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大对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地基工程施工效率。

实际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可以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管理级别,根据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业绩评定记录。一级表示质量较好,客户对工程信誉度与质量水平均比较满意,在建筑施工企业年检评定中加分;二级则表示质量一般,客户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信誉度无较大意见,企业应当针对地基工程施工组予以专业技术指导与培训,鼓励施工组提高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三级则为质量较差,施工环节中发生重大事故,施工过程不遵守施工规则,企业应当针对三级地基施工项目予以通报批评和警告,在后期施工中加大监管力度,以免再次发生重大安全性事故,影响建筑施工企业整体建筑团队素质水平。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经济与建筑施工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行业对企业建筑施工整体质量的管理加强,要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达到较高标准的安全稳定性。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针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特点,对地基施工技术的要点与核心进行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运用智能化的地基工程处理技术,加强地基施工质量控制,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整体的安全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春梅.关于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论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07):114.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例8

中图分类号: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建筑行业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房屋建筑业。房屋建筑工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地基基础施工,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个房屋建筑的质量。在进行实际的房屋设计和施工工作的过程中,因地基所处环境的复杂性,而出现了诸多具体的施工处理技术,下面将对这些具体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 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时,因为高度较以往的建筑有了明显的提升,造成了与之对应的结构、重量和体积的加大,进而对房屋建筑地基产生了新的强度、抗震性和沉降值的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地上结构和地下结构之间的关系,挑选较合理的基础形式以及施工技术,确保房屋建筑的承载力达到其自身的要求,进而实现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二、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时的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处理技术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然而,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额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存在着诸多的问日,这些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一个方面:

(一)未能地基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未能对地基基础施工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进而造成了具体的挖掘基坑与图纸设计中的基坑出入较大,并且在这种失误发生之后,并未引起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进而又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二)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有限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得以真实体现的主要是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某一具体环节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或者操作有失科学,引起此环节错误的出现,进而使得前功尽弃。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因为雨水丰沛,进而较易出现地基进水的现象,若是发生在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时,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又未能予以重视,会威胁整个地基的质量,进而造成施工单位巨大的损失。

(三) 未能做好地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中,若是未能做好地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将导致地基周围地质的巨大变化,严重的还会诱发塌方问题,进而威胁整个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严重影响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工程质量,还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 在进行地基施工时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时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桩基础施工时桩位和桩身的倾斜;桩身出现破损断裂;单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振动灌注混凝土时出现桩身缩颈;成型孔垂直度达不到要求等。

三、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对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处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建筑物的坚固耐用程度。在对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进行施工时,针对的主要是地基的地质结构,所以,无论地质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应该确保地基基础对房屋建筑物的承载力达到要求,进而才能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处理工作时,应该高度重视局部结构的刚度及强度,在选择具体的地基基础处理办法之后,还需要对其做相关的测试,与此同时,还能够为确保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完成对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处理工作后,还需要确保建筑地基变形达到相关的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通常情况下,所涉及的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以及土挤密桩法等。

在对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进行具体的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确保地基的加固和承载工作的到位,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主要有:

(一) 地基施工加固技术

对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加固主要针对地质环境较为软弱的情况,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加大地基接触面积,提升地基基础的牢固性及稳定性。若是地基承载力在软土地基的范畴,则应该通过具体的方法来处理软弱地基,主要的处理方法包括:第一,灌浆加固。通过钻机与地基基础钻孔直至到达需要加固的土层,在通过高压灌浆设备把配制好的水泥化学浆液灌入地层,借助劈裂和挤压作用实现土层和浆液的胶结,进而有效的提升土体结构、性能以及土体的强度。第二, 通过钢筋加固。借助钢筋混凝土加固地基,存在其自身的特点。能够提升钢筋的结构效果和牢固性能。

(二) 地基增加承载施工技术

地基增加承载施工技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桩基础作为近些年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主要是借助于地基中插入多根桩,能够实现建筑物上层的荷载传递至更深的土层或岩层,进而达到建筑物对地基的承载力的要求;(2)静力压桩施工技术。通过建筑物的承重柱重力充当反力,实现浇注砼承台和基础的有机契合,进而能够把上部结构的荷载借助桩直接传递到坚硬土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施工人员和单位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手段,确保整个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进而确保为施工单位带来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例9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房屋的居住质量和标准也有了新的要求。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施工作为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和安全的建筑施工环节,不仅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优劣,而且对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也有直接关系;不仅关乎着整个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而且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的适用性和经济性。随着现阶段我国国内的市场竞争形势和建筑企业的发展趋势,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也加大了力度,从提高建筑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控制建筑物下沉的技术角度,对地基工程进行技术性研究,深入分析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1 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首先,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复杂性。基于我国的国情和地理环境状况,我国幅员辽阔,导致地质条件又十分的复杂,多种土壤混合的土质特点比较严重,例如有淤泥土质、黄土、冻土及杂填土等,另外,在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熔岩土质,特别是在我国西南地区重点分布,另外,由于我国的地形复杂,属于多地震地区,而地震的影响,对于房屋建筑地基是十分巨大的,由于复杂的土质条件影响,导致建筑地基工程在工程的设计和勘察阶段,相关的勘察处理无法准确进行,不仅增加了房屋建筑工程的难度,而且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其次,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多发性。由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设计和方案存在一些不适当问题,导致房屋建筑的部分或整体倒塌、裂缝,给经济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如此案例,时有发生,造成工程建设施工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

再次,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潜在性。在现代房屋建筑的地基施工过程中,从施工的主体结构工序来看,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基本的施工形式都是后一道工序覆盖前一道工序,而且,每一道工序都具有很强的施工隐蔽性,所以,要求在工程验收和施工监管中,对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要进行及时严格的验收,而且在验收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工程施工成果进行分段验收,对施工的主体程序中隐蔽性较强的工程,要进行细致的验收,并且对相关的验收结果做好详细的记录,存放到企业档案管理部门。

另外,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严重性。一般来说,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从开始投入到建成使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及出现的一些事故,一般是无法通过补救和修复进行弥补的,而且,由于地基基础质量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要远远大于工程计划中基础工程建设所投入的资金成本,而且,无论是在工程施工场地的选择上,还是在工程施工的勘查设计上,施工过程中,一旦地基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都会造成建筑地基的失稳现象,使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受到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一般都是比较致命的,而且对于建筑来说,都是毁灭性的质量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产生巨大的危害。由于建筑地基基础在承受能力上,受到建筑上部结构实体的荷载,因此如果出现局部的建筑损坏,整个损坏的程度都会进行迅速的扩散,而且,一般此种地基事故都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不容易被人及时察觉,从而加剧了地基基础工程危害的严重性。

最后,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困难性。所谓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处理工作,其主要的难度就在于建筑工程中其他部位与地基基础之间事故处理。究其原因,与地基基础在整个建筑中的作用有直接关系,其一,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属于地下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处理工作,在施工操作的难度上比较大;其二,建筑地基基础承担了建筑上部的负荷,因此对于建筑地基基础自身的处理,一定会影响建筑上部的整体结构和性能,导致整个建筑在功能发挥和正常使用上容易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危害,在处理上十分困难。

2 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有效性的措施

1) 对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进行准确的勘查。

建筑工程作为对施工技术要求较强的工程,应该对工程进行勘察。为了更好更全面反映建筑施工选址的地质水文情况,应该提供准确的工程勘察报告,除此之外,要想有效地对建筑施工的地基基础质量缺陷进行预防,应该首先详细了解整个工程的施工现场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同时还要对地质进行勘察。在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来详细分析其具有的功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完成勘察的根本目的。勘察工作为工程建筑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作为参考,关于建筑工程的勘察工作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是不容忽视且无法替代的,一定要保证其准确性,对其保持高度的重视。

另外,在每一项具体工程中,当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应该首先选择合适的钻孔深度,确保其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如果深度设计不良,其压缩厚度没有达到桩基础施工的土层要求,势必会影响建筑地基基础的沉降计算,导致计算数据不准确,致使桩的承载能力达不到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所以,在保证地基勘察工作的同时,要保证钻孔的深度,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和事故,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合理设计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

在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首先了解工程的前期勘察报告内容,并对其中所提供的各项参数建议值,尤其是地基承载力加以关注,以其作为参考依据,来计算出基础实际的土压力,如果怀疑工程勘察报告的真实性,则可以采用荷载试验来加以验证。施工人员在进行大中型工程的建造时,如果地基类型属于天然地基,那么应该对其地基承载力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复核。如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地基沉降现象时,应该立刻停止施工,并将相关部门召集起来,共同进行研究,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避免对建筑物等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防止出现人员的伤亡事故。

3) 应该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类型。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例10

为了能够使房屋建筑的应用功能得到充分满足,就需要以地基基础施工的可靠、以及稳固为前提。相关研究人员同时指出: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基础工程的前提,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会直接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及其使用性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为了确保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得到合理且高效的应用,就需要在充分认识地基基础施工特点的基础之上,把握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本文主要针对以上相关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 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主要特点

1)地基基础施工具有复杂性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工程项目的开展在地质条件方面是极为复杂的。结合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来看,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当中,可能涉及到的土体土质包括淤泥质土、冻土、杂填土、以及湿陷性黄土等对多种类型。上述各类土体均会为地基基础施工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要求施工技术的应用更加的精准与可靠;

2)地基基础施工具有多发性特征

受到经验方面不足的因素影响,建筑工程相关人员在进行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在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方案的选取存在问题。而以上问题的存在甚至会进一步演变成为整个房屋建筑的坍陷问题,由此而造成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损失问题也是特别严重的。

3)地基基础施工具有潜在性特征

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的角度上来说,各道工序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只有在高质量的完成上一道工序的前提下,才能够有效的开展下一道工序施工。同时,地基基础施工作业在工序质量方面表现出了极为突出的隐蔽性特征,要求在工程验收方面,特别关注此类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

2 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当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基基础土质,所采取的施工处理技术措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体来说,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整体表现为淤泥质土,同时上层覆盖土层相对较薄的地基基础而言,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最大限度的避免对淤泥土质产生不良的扰动影响;(2)针对整体表现为充填土或者是建筑物垃圾肥料,在其均匀性以及密实度表现良好的情况下,若为能够对其进行预处理,则无法将其作为持力层考量。总的来说,在对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方法进行选取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整个建筑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资料、水文条件、建筑结构类型、周边环境特点、以及材料供应等方面的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在对相关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选取最优方案。举例来说,某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所对应的地基基础质量较差,荷载水平较大。因此,为了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结构整体性有所增强,降低可能存在的不均匀性沉降问题,可将桩基础、或者是人工处理地基基础作为备选方案。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挖孔桩对于地下水水位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在对建筑工程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对相关措施的合理选取,实现对整个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刚度水平以及强度水平的合理提升。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整个建筑物相对于地基基础所表现出的不均匀性变形问题有更加良好的适应性能力。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已确定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案而言,需要通过测试试验的方式,为后期整个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3 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常见方法

1)地基基础施工中对强夯法的应用

在应用强夯法进行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做到的是确保测量定位工作的准确性。从具体施工操作的角度上来说,应当首先由施工方负责进行试夯操作,对夯点位置进行逐一的复核与确定。同时,为了确保强夯操作质量的有效与可靠,要求操作人员预先应用推土机对待强夯施工区域进行压实操作,此项操作也可确保整个待强夯操作场地的平整性。在完成上述操作后,还需要对整个待强夯区域的场地高程参数进行测定,配合放线控制的方式,确定具体的夯点点位(此环节操作过程当中,针对存在的地下水水位过高问题,需要通过在强夯操作表面敷设中粗砂层的方式,降低此区域内的超孔隙水压力数值,进而实现对地下水水位的合理降低目的)。

同时,结合现阶段的相关实践工作经验来看,在应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基础施工作业的过程当中,常见的施工顺序在于:先深部后浅部。首先对深层土土体进行加固处理,再对中层土土体进行加固处理,最后再针对表层土进行加固处理。在一遍强夯操作完成后,还需要设定在低能量的状态下,对其进行满夯处理。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针对夯击坑内可能存在的积水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可靠的排水措施。在单次夯击作业完成后,需要使用周边开挖土体,对本次夯击坑进行填平,填平完成后才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夯击操作。

2)地基基础施工中对注浆法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作业的实施过程当中,应用注浆法进行施工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对注浆施工区域所加固的土层进行硅化处理。因此,为了确保此区域内土层整体结构的稳定与可靠,就需要预留具有一定厚度的不加固土层,这一厚度的推荐值为1.0m。通过预留不加固土层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注浆加固过程当中,出现浆液上冒方面的问题。

从具体的施工作业实施角度上来说,在注浆施工过程当中,其浆液压力的控制标准应当按照如下方式落实:(1)初始状态下的灌注浆液压力应当控制在0.2MPa~0.4MPa范围之内;(2)完成状态下的灌注浆液压力应当控制在0.8MPa~1.0MPa范围之内。在对土体进行加固处理的过程当中,常规状态下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为自上而下。但针对渗透系数自浅部向深部增大的土体而言,加固处理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应当为自下而上。为了保障注浆施工质量的稳定与可靠,还需要在实际施工中安排专人对浆液配合比、以及相关性能指标进行抽样检查。一旦发现质量方面存在问题,就需要立即停止注浆操作,并对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及时查找,优化注浆参数后恢复注浆操作。

4 结束语

大量的工程施工经验证实: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成本方面来说,都会不同程度上受到施工技术实施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建筑工程中最为基础性的地基基础施工作业而言,其相关施工技术措施与方法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总而言之,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方面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在明.北京地区高层和大型公用建筑的地基基础问题[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