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8 16:27:10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例1

熵增原理是指在封闭系统内的企业的熵值会自动增加到最大熵状态,并且稳定在最大熵状态,这时系统处于混乱状态,所以系统的效率并不高,企业没有技术创新的动力。提高系统效率需要的方式是降低系统熵值,将系统从混乱低效的状态调整为有序高效的状态,对系统增加新约束,调整系统的构成要素和从外界吸收负熵流等,降低企业熵值,使企业在管理和运行方面处于有序状态,推动内部体制创新,进而才能大力实施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一、熵思想概述

熵在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熵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历史、语言、政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熵的含义是表现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

1、基熵原理

事物本身有基熵,本身不会低于基熵。任何事物存在着随机状态,规律性的状态都是相对的。

2、熵增原理与最大熵原理

熵增原理指出,一个封闭系统的熵会自动增加到最大熵状态,并会稳定在最大熵状态。最大熵状态发生时,系统产生混乱无序的状态,系统的效率降低。降低系统的熵值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使系统从混乱低效的状态转化为有序高效的状态。采取的措施有增加系统新约束,改变系统的构成要素、吸收负熵流等。

二、科技创新对现代企业生存的意义

科技创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已经成了企业家们的口头禅,这么多年的积累和实践,更是增加了它越来越丰富的内涵,也加重了它在整个经济过程中无与伦比的份量。它自始至终贯穿着企业的发展之路,今天,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代名词。

首先,企业自身结构优化依赖于科技创新。经历了四次科技浪潮,重大变化分别表现为: 一是产品结构提升。二是就业需求结构改变。三是企业规模结构多样化。这是由于科技进步引起的结果, 但它又影响和促进生产力迅猛地发展。例如我国春兰集团在科学管理的推动下建成了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工艺体系,探索出具有春兰特色的科技创新机制。不但掌握现有主导产品的“核心制造技术”,而且已有不少科研项目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根本上跳出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防止了“技术空心化”,为春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创立自我,以我为主,是春兰技术创新的基础,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春兰核心技术制胜市场。经过科技创新的格力显然优化提升了企业的结构。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加快。理论研究的成果发挥作用必须转化为现实的应用技术。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严重偏低,大约在25%左右,产业化大约在5%,发达国家转化率大约在80%。科研成果是在非常理想的环境下做出来的,要做出现实产品,就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线。而我国的科研人员不愿意做转化工作,致使科研成果在实验室研发,而不能试验制造。

再次,企业科技创新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可判断衡量一个企业的实力,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模式已逐步由传统管理模式转向知识管理模式,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进步能够推动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从熵观点看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1、科技创新总体水平低,分布失衡

这已成为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据统计,我国每年进行科技投资数量不断增加,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但R&D经费强度即R&D经费占GDP的比重却仍然只有1.34%。同时,我国大部分创新力量在科研院所,致使科技与经济的脱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不畅。

2、对企业员工进行科技创新培训不够

我国7000多万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50%以上,高级技工为5%,中级技工占35%。而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初级技工只占15%。

3、企业科技开发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中有50%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部门,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1%,企业研发资金问题是企业创新最大问题。

4、企业科技创新投资单一

需要有风险投资投入企业,帮助企业技术创新得到资金支持,才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但我国风险投资体制还未健全,不能有效吸引民间资本,企业科技创新没有资金支持, 发展缓慢。

5、企业经营者科技意识不强

许多企业没有长远发展计划,只注重当前短期效益,国企机制的决策受政绩的影响,注重短期行为,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 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不够重视。

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讲,内因是企业自身努力,而政府作为外因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政府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对市场和企业实施必要的管理和激励,推行一切可行的熵减措施,使系统从混乱低效的状态转化为有序高效的状态,这就要求对系统增加新约束和调整系统的构成要素、降低企业熵值,使企业在管理和运行方面处于有序状态,推动内部体制创新,进而才能大力实行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有长远规划,为企业的进步升级做好各项应对准备,要从体制、资金、人力各方面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使企业从无序到有序状态,主动避免熵增原理对企业发展造成的破坏。

1、确定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在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中正确确定政府的职能,工作方式,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关系,最终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决策的经济实体。完善企业的主体地位,改革企业机制,达到产权清晰、自主经营,使企业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2、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

科技创新应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管理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科技型企业对市场敏锐的判断,适合成为创新活力的主体。重点发展科技型企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现有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科研机构应向企业转变,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重要作用。

3、营造企业创新环境,实施人力资源产权化

企业内部形成创新环境,企业要有敢冒风险、把握机遇、弘扬创新的思想文化。企业要搞好技术创新的氛围,建立适应的企业制度体系、企业经营理念,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人力资源产权是建立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实行激励制度。

4、用法律保护企业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激发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事科技创新要付出智力劳动、资金、人力,还要承受失败风险。科技创新成功以后,如果没有保护,创新者没有足够回报,就没有意愿从事创新活动。

5、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基础研究

科技产业化首先需要科学研究,要按照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规律,以产业化目标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国家应加强引导和支持,推进科学研究实现科技产业化。

6、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要建立科研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发展生产力等各种中介,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进一步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与服务紧密结合,合理布局的系统。

五、结语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企业科技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基于熵理论的科技创新观点,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不断转化为生产能力,从而促使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技术创新[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2.

[2] 柳卸年.技术创新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3] 杜伟.关于技术创新主体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J].经济评论,2004(3).

[4] 余珊萍,潘金虎.技术创新政策的国际比较[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2).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例2

一、引言

构建财务战略对科技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随着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科技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对加强财务战略的构建工作,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的财务战略

企业的财务战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财务战略可以看出有财务和战略两个特性,一般的说,财务战略从属于企业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方面的表现形式。企业的财务战略也就是企业决策者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也就是说在充分估计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下,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加稳定持续的发展,而对财务活动的目标、方向和道路制定了长远的发展战略。

企业的财务战略也就是说是为了确保企业资金的长期均衡有效的流动从而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可以看出财务战略在企业的管理理论中至关重要。随着金融危机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激烈,企业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怎样在这不确定的环境和更高的风险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自身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角度上来加强管理,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企业的财务战略越来越凸显出其不可忽略的重要性。

三、科技企业财务特点及财务战略现状

科技企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创办的,其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的推出与时俱进的高科技产品,不断的开拓市场的企业,具有核心的竞争力。科技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科技企业的认定需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知识产权需要明晰,其产品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够以前沿的高科技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不断的效益。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科技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企业发展趋势迅猛,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潜力的企业。科技企业与一般的传统企业不同,它主要以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为主要的内容,一件新的产品的开发有可能为企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决定了科技企业的行业环境变化快,而传统的企业行业环境一般相对稳定。另一方面科技企业以知识资本的经营为中心,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以无形的资产投入为主,知识、智力、无形的资产投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一般的传统企业以设备、资金的投入为主,也就是有形的资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知识资本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具有非消耗性,运用的越多其收益也就越多,但是风险相对应的也就越高。

综上,科技企业的高收益高风险性决定了科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以下的特点,下面逐一进行阐述。

1.企业财务特点

我国科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货币资金的所占比例较高

由于在科技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关键性因素,货币资金能够为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提供支付条件,因此科技企业必须做好对资金的储备工作,货币资金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科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对资金的储备量也就更多一些。

(2)无形资产的计量不完整

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多个方面,例如企业的专有技术、企业的专有品牌等都是无形的资产,就目前的财务企业特点来看,科技企业对无形资产缺乏客观、标注的计量方式这样就造成了科技企业的实际价值和内在价值高于去、账面价值的情况出现,影响了对企业价值的科学判断能力。

2.科技企业财务战略现状

科技企业是在外界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下进行的,面临着由不确定的环境带来的计划以及挑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科技企业想要持续的发展,就要对其财务环境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全方位的把握,能够根据变化的环境制定出相对应的战略,才能使理财活动适应环境,从而能够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科技企业想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财务战略的有效制定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有效的制定科技企业财务战略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科技企业的财务战略现状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1)资金短缺,融资有困难

从现在的社会现状来看,我国的企业在资金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由于科技企业的经费投入巨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在不断地加强做大,巨大的资金需求,让企业承受不来,从某种程度上科技企业由于资金短缺的问题,阻碍了科技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科技企业也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

(2)科技企业的收益分配不合理

在科技企业的内部,收益分配制度与激励机制不能有效的结合,企业不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导致企业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在收益分配上,作为企业的技术人才却被排除在收益之外。除此之外,激励机制对企业的科技人才没有影响力,在日常的薪资上和奖金上都不能提升科技人才的人生价值,最后直接导致了企业科技人才的流失,对企业的科技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企业内部的经营风险很大

在科技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比如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存在不确定性、企业的产品生产存在不确定性、这些内在因素都对科技企业的发展造成不确定的影响可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另外企业的发展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影响和社会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些都是科技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除此之外,科技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企业的风险意识预测能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都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构建科技企业财务战略

我们对科技企业的财务特点和科技企业的财务战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我们对企业的财务找略的构建思路进行探讨。针对科技企业的财务现状,构建财务的思路如下:一要建立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保证;二是要完善内部财务的控制体系框架,为企业的发展建立制度保障;三是是要优化科技企业的财务预算体系,及时的做到规避风险的准备。下面我们对构建思路的具体想法进行分别阐述。

1.建立科技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包括多个部分,其中有财务预算体系、财务控制体系以及负责财务监督的监督核查体系,另外还有防范风险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投资决策体系。在这些体系的全面配合下,才能建立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2.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框架

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体系框架,构成之一是内部会计控制控制体系,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货币资金、对外投资、经费项目等经济方面的内容进行会计控制。另外财务会计还要对企业资产中的耗费情况进行控制,这其中包括有形资产的损耗,同时也包括企业无形资产的损耗情况。内部财务的控制体系框架中,还应该实行对资金的管理工作进行责任制,严格按照财务控制体系,强化内部的约束机制,对资金的调度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优化科技企业财务预算体系

为了促进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一定对科技企业的财务预算体系进行优化。因为财务预算体系是科技企业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方法。财务预算体系包括多方面的预算内容,例如资本性的支出预算、长期的资本筹集工作预算、关于销售量进行的预算、采购量方面进行的预算,以及企业内部的长期资金预算和整体预算等。对企业内部建立预算体系可以实现对所属部门的协调控制和考核工作,使得企业的基本工作活动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提供保障。企业的预算体系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基本工作,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制定有效的预算体系可以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研究科技企业财务战略构建的实践

1.构建战略体系

在科技企业的财务战略构体系的构件上,企业要立足自身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进行构建,切忌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做法,因为这样只会滞后企业的发展。构建战略体系要从多方面入手,争取做到全方位的战略模式构建,从多角度维护企业的利益和未来发展趋势。构建一个良好的体系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促进科技企业的长效发展。

2.实施实践战略

在确定好科技企业的财务战略体系后,最重要的就是落实工作,将制定好的财务战略投入到实践的过程中。具体的实践措施如下:

(1)做好企业的而财务信息收集的工作,并对手机的信息进行分析,提高企业内部的财务预警能力。在充分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按照实际的情况对企业的工作进行管理和安排,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改正。

(2)就目前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提供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是具有必要性的,因为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在专业性的人才方面是缺失的,在财务管理阶层和财务工作执行阶层没有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对财务内控体系的发展构成了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该按照当下的需求,招聘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士,以提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和执行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对企业内部已招收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从而构建更加系统、科学的财务内控体系。

(3)树立风险意识在科技企业的财务战略实践工作中也具有重要性作用,提高风险评估意识可以提高科技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还要构建财务风险的预警体系,结合市场的现状和经济体系的整体情况进行进行掌握,优化科技企业的资金结构,从而减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下造成的不良影响。

3.完善战略实践

针对科技企业的财务战略的构建,在日后的完善工作中,应该要加强对企业工作中监督机制的确立,因为只有加强监督工作,才能促进企业的资金有效的流通工作。法国思想家曾说:“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句话强调了监督的重要性,因此科技企业的财务构建工作中要加强监督力度,提高对审计部门的监察力度,同时要勇于接受来自社会群体和投资主体的监督,将科技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到公务透明,实现内外的双重监管。建立科技企业财务内部和外部控制的监督机制,运用制度约束保证工作人员的廉洁,能够实现内外监管的双重性,促进科技企业财务战略体系的高效运转。

六、小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科技企业已经发展为自给经营,嬴负都有自己来承担,因此想要得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认准自己所处的财务环境和自身的发展趋势,以这些为出发点,根据外界的不确定的环境变化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财务战略,来适应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从而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本文对科技企业财务找略体系的构建展开了一些探究,希望能够促进科技企业的发展,提高科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带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迎新,袁培顺,陈志宏.构建企业财务战略新视角[J].学术交流,2011,07:95-97.

[2]刘显清.科技企业的财务战略研究[J].矿冶,2003,04:99-103.

[3]吴春菊.浅议企业财务战略的构建[J].时代金融,2007,05:112-113.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例3

熵在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熵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历史、语言、政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熵的含义是表现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

1、基熵原理

事物本身有基熵,本身不会低于基熵。任何事物存在着随机状态,规律性的状态都是相对的。

2、熵增原理与最大熵原理

熵增原理指出,一个封闭系统的熵会自动增加到最大熵状态,并会稳定在最大熵状态。最大熵状态发生时,系统产生混乱无序的状态,系统的效率降低。降低系统的熵值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使系统从混乱低效的状态转化为有序高效的状态。采取的措施有增加系统新约束,改变系统的构成要素、吸收负熵流等。

二、科技创新对现代企业生存的意义

科技创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已经成了企业家们的口头禅,这么多年的积累和实践,更是增加了它越来越丰富的内涵,也加重了它在整个经济过程中无与伦比的份量。它自始至终贯穿着企业的发展之路,今天,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代名词。

首先,企业自身结构优化依赖于科技创新。经历了四次科技浪潮,重大变化分别表现为: 一是产品结构提升。二是就业需求结构改变。三是企业规模结构多样化。这是由于科技进步引起的结果, 但它又影响和促进生产力迅猛地发展。例如我国春兰集团在科学管理的推动下建成了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工艺体系,探索出具有春兰特色的科技创新机制。不但掌握现有主导产品的“核心制造技术”,而且已有不少科研项目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根本上跳出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防止了“技术空心化”,为春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创立自我,以我为主,是春兰技术创新的基础,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春兰核心技术制胜市场。经过科技创新的格力显然优化提升了企业的结构。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加快。理论研究的成果发挥作用必须转化为现实的应用技术。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严重偏低,大约在25%左右,产业化大约在5%,发达国家转化率大约在80%。科研成果是在非常理想的环境下做出来的,要做出现实产品,就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线。而我国的科研人员不愿意做转化工作,致使科研成果在实验室研发,而不能试验制造。

再次,企业科技创新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可判断衡量一个企业的实力,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模式已逐步由传统管理模式转向知识管理模式,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进步能够推动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从熵观点看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1、科技创新总体水平低,分布失衡

这已成为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据统计,我国每年进行科技投资数量不断增加,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但R&D经费强度即R&D经费占GDP的比重却仍然只有1.34%。同时,我国大部分创新力量在科研院所,致使科技与经济的脱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不畅。

2、对企业员工进行科技创新培训不够

我国7000多万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50%以上,高级技工为5%,中级技工占35%。而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初级技工只占15%。

3、企业科技开发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中有50%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部门,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1%,企业研发资金问题是企业创新最大问题。

4、企业科技创新投资单一

需要有风险投资投入企业,帮助企业技术创新得到资金支持,才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但我国风险投资体制还未健全,不能有效吸引民间资本,企业科技创新没有资金支持, 发展缓慢。

5、企业经营者科技意识不强

许多企业没有长远发展计划,只注重当前短期效益,国企机制的决策受政绩的影响,注重短期行为,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 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不够重视。

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讲,内因是企业自身努力,而政府作为外因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政府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对市场和企业实施必要的管理和激励,推行一切可行的熵减措施,使系统从混乱低效的状态转化为有序高效的状态,这就要求对系统增加新约束和调整系统的构成要素、降低企业熵值,使企业在管理和运行方面处于有序状态,推动内部体制创新,进而才能大力实行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有长远规划,为企业的进步升级做好各项应对准备,要从体制、资金、人力各方面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使企业从无序到有序状态,主动避免熵增原理对企业发展造成的破坏。

1、确定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在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中正确确定政府的职能,工作方式,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关系,最终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决策的经济实体。完善企业的主体地位,改革企业机制,达到产权清晰、自主经营,使企业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2、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

科技创新应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管理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科技型企业对市场敏锐的判断,适合成为创新活力的主体。重点发展科技型企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现有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科研机构应向企业转变,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重要作用。

3、营造企业创新环境,实施人力资源产权化

企业内部形成创新环境,企业要有敢冒风险、把握机遇、弘扬创新的思想文化。企业要搞好技术创新的氛围,建立适应的企业制度体系、企业经营理念,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人力资源产权是建立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实行激励制度。

4、用法律保护企业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激发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事科技创新要付出智力劳动、资金、人力,还要承受失败风险。科技创新成功以后,如果没有保护,创新者没有足够回报,就没有意愿从事创新活动。

5、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基础研究

科技产业化首先需要科学研究,要按照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规律,以产业化目标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国家应加强引导和支持,推进科学研究实现科技产业化。

6、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例4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

一、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

“民营科技企业”并不是国际通行的企业分类,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民营科技企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的经济实体。[1]

民营科技企业首先是一个企业;其次是一个科技型企业;再次是民营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2]目前,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开始在民营科技企业中建立,企业管理日趋规范化、科学化。截止到2008年,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已超过16万家,从业人员1 500多万人,经济规模已接近10万亿元,缴纳的税金约占全国税收的1/10、全国工业企业缴纳税金的1/4,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5。

2008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我国科技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营科技企业数量:截止到2008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数为159 384家,企业数量比2007年增加8.35%。(2)民营科技企业资产状况: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2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20.63%。(3)民营科技企业经济效益: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全年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40.54%,人均收入达到5.15万元。全年总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102 444个,占企业总数的59.09%;100-1 000万元企业37 523个,占23.16%;1 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15 710个,占13.36%;1亿元以上的企业3 707个,占4.39%。其中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346家,超过20亿元的企业156家。(4)民营科技企业从业人员: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长期职工总数达到1 500万人,较2007年增长20.58%。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约322万人,占长期职工总数的22%。(5)企业新产品开发取得良好经济效益:2008年度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为2 132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2.22%,占全年总收入的2.10%。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全年技术性收入5 36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2.37%。

二、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是经济恢复,农村改革全面展开的时期。第二阶段:1985-1992年,是我国非农产业较快发展的时期。第三阶段:1993-1996年和今后一段时间[5],是我国重化工业主导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总体上符合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二、三、一”的局面;将劳动力作为资源在三次产业中的配置来衡量,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呈现“一、二、三”的局面;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比例经历了一个重工业比重下降后回升,又稍降的发展过程;在农业总产值中,农林牧副渔的比例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基本一致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许多资源不丰富,在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客观环境等方面和其他国家或地区不同,因而产业结构也显示与众不同的特点[3]。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开始从较为简单、粗放的发展阶段进入到一个复杂的转折时期,经济增长将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资源的更有效的配置。

我们把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划分为五大类:一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人口因素、技术进步、资金供应状况、环境因素等;二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需求因素,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三是国际贸易因素;四是国际投资因素[3];五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其他因素,如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等因素。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一国产业结构成长的根本动因。

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技术关联是产业关联的核心因素,各产业部门之间由于存在内在的技术关联而联系在一起。(2)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分工和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改变着产业结构。科技进步是推动第一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促进第二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4],是第三产业突飞猛进的决定性力量。(3)科技进步刺激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民营科技企业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上国有经济自身的困难和问题,其自身的结构调整非常缓慢,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迅速变化。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在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身上。[4] 

三、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的现状分析

根据竞争优势理论,民营科技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其需要的关键资源是人才、资金和技术。

(一)民营科技企业技术信息来源分析

我们设计了13个技术信息来源途径,让企业填写。根据结果可以看到,最主要的技术信息获取渠道分别是:(1)市场和客户;(2)技术交易洽谈会、博览会;(3)专业期刊;(4)同行。其中,“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作为技术信息获取渠道都是较靠后的技术信息获取方式,说明这些科技企业孵化机构的服务还是很初级的,提供的只是建房收租、提供优惠政策的初级服务,关于技术、创新的指导工作很少。因此,增加入园的科技企业的技术信息来源服务是一项迫切任务。

对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获取过程中障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得到四个因子,解释了92.35%的变异。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看出:f1都是一些技术生产、散播、交易机构。我们把合并后的因素命名为技术生产机构渠道;f2是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外部辅助资源有关,我们把合并后的因素命名为扶持机构渠道;f3都是与行业内联系相关,我们把合并后的因素命名为行业交往渠道;f4都是与管理者的专业知识相关,我们把合并后的因素命名为专业知识渠道。[6]

(二)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来源分析

民营科技企业最主要的技术来源依次是:自己开发、购买、委托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其他。有超过53.6%的企业选择研发方式获取技术;其次是购买,考虑到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实力状况,这种购买可能在更多情况下是以一种入股、参股的形式使得新技术进入民营科技企业的,委托第三方开发、与其他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也是主要的技术获取渠道,有41.1%的企业选择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和购买他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进步方式;另有5.3%的企业采用其他的一些技术来源方式,如企业兼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等。

调查结果还表明,约有1/4的企业感到缺少可转化的技术成果,另有约1/4的企业感到缺少成果转化的技术服务体系,还有超过1/4的企业认为缺少加强技术成果转化的有效政策。由此可见,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是促进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 民营科技企业资金来源分析

从民营科技企业成长阶段的资金来源来看,调查结果表明,50.3%的企业发展资金完全依靠自我积累,35.7%的企业同时依靠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6.7%的企业完全依靠银行贷款。4.5%的企业依靠风险投资,2.8%的企业依靠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调查结果还表明,有35.8%的企业感到缺乏银行贷款的支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有22.7%的企业感到缺少风险投资的介入,还有21.1%的企业认为缺乏政府资金的支持。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的普遍性障碍。

(四) 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来源分析

在高级管理人才的来源方面,33.2%的企业主要依靠内部培养,21.9%的企业主要依靠市场招聘,30%的企业同时依靠内部培养和市场招聘,只有极少数企业主要靠从别的企业挖人才;对于高级技术人才,27.2%的企业主要依靠市场招聘,24.5%的企业主要依靠内部培养,33.6%的企业同时依靠市场招聘、内部培养和从其他企业挖人才。

从所需人才的档次看,缺乏高级技术人才的企业占23%,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的企业占21.9%,同时缺乏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企业占20.4%,有8.7%的企业同时缺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的技术工人。缺一般技术人才的企业仅为6.4%,缺一般管理人才的企业仅有5.7%。而缺乏熟练技术工人的企业占9.4%。

在人才方面,相比较而言,民营科技企业更多依靠内部培养获得高级管理人才,更多依靠市场招聘和挖别的企业的人才来获得高级技术人才。[6]另外,从别的企业挖技术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从别的企业挖管理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这也许是由于管理人才的管理才能需要与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等相融合才能发挥作用,而技术人才可以很快将自己拥有的技术应用于新的企业。这导致民营科技企业中技术人才的流动要大于管理人才。

四、 对策与建议

为了促进民营科技经济的高效、有序的发展,要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7]:(1)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向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2)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3)加强金融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尽快构建“大、中、小银行共同发展,国有、外资、私营银行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此外,还应加紧构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信贷担保服务体系。(4)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戴迎国, 沈荣芳, 彭正龙.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选择模型[j].运筹与管理, 2002, 11(1):102-106.

[2] 陆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区域产业竞争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 李冬梅, 许彦.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 2004(8):40-42.

[4] 李雯, 查奇芬, 吴梦云.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商业研究,2006(17):132-134.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例5

随着科技全球化和科技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高科技企业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科技企业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必须具备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超越的核心竞争力。合理设计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充分了解其发展现状,也有利于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并在竞争中立足站稳。

一、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度量高科技企业竞争优势的基准,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完备实用性等四大原则。

1. 系统性原则。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受其科技资源条件、财务状况、组织结构与组织形式、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管理水平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宏观经济发展、科技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不能仅考虑单一因素,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才能对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全面、客观合理地评价。

2. 可行性原则。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与现行的高科技企业业务核算指标和统计指标等统一,以利于评价指标数据的采集。指标设计时,必须明确指标的含义,保障指标数据获取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评价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必须适量得当,且不出现交叉关联性,同时评价方法必须规范化且易于操作。

3. 可比性原则。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广泛适用于同类型的高科技企业,计算口径和统计方法必须保持一致,涉及的评价指标有利于高科技企业在不同时间维度的纵向对比、以及空间维度的横向对比。

4. 完备实用性原则。随着高科技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升级以及科技竞争领域的转换,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会发生动态变化,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二、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科技企业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动态变化的基本经济单元,其竞争力水平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制约。通常情况下,可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确定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因素

高科技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经济运行环境,即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通货膨胀因素、高技术产业发展前景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价格水平及竞争程度等;政策法律,即国家制定的促进高科技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体制,即宏观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体制;文化与价值观念,即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习惯、价值取向、购买习惯、消费倾向和投资偏好等;竞争环境,即高科技行业的现有竞争者与潜在竞争者的科技资源条件、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管理水平以及科技竞争地位等;高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情况,即企业高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替代品对其产生的威胁等。

(二)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科技创新能力,即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科技企业具备持续竞争优势重要体现;科技人力资源,即科技人力资源是高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财务状况,即高科技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其正常运作的基础支撑,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其核心竞争力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组织结构与组织形式,即高科技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与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考虑企业的资本规模与结构、组织战略、经营模式等因素;企业文化,即企业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管理制度促进了企业成长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

三、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基于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完备实用性”四大基本原则,结合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影响因素。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能力指标、科技人力资本指标、科技财力资本指标、组织协调整合能力指标和企业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指标等五大类指标。

(一)科技创新能力指标

1. 科技投入比值,即高科技企业的科技支出总额(包括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经费支出的总额)与同期营业收入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高科技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的科技投入越高,未来竞争优势越明显。

2. 知识产权比例,即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占同期行业知识产权数量的比例。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才能提高科技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经济实力。

3. 新产品产值率,即高科技企业的新产品总产值占同期全部产品的总产值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效果。

4. 高技术产品领先程度,即高科技企业的技术产品在市场上的领先程度。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综合科技能力,可通过高科技企业的同行业专家进行评分。指标越大,表明高技术产品的优势越强。

5. 同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即高科技企业在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科技能力,可通过高科技企业的同行业专家进行评分。指标越小,表明竞争对手越难以超越。

6. 与核心技术相关的产品数量。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核心技术的衍生和科技开发及转化能力。

(二)科技人力资本指标

1. 研发人员比重,即高科技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总人数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研究开发人力状况,指标越大,研究开发能力越强。

2. 人力资本投资总额,即高科技企业提高员工劳动能力的资本投入总额。该指标最终反映了企业劳动产出的增加。

3. 人力资本效率,即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率。企业综合业绩的提高依赖于人力资本效率的提高和企业成本的降低。

(三)科技财力资本指标

1. 财务效益状况,即高科技企业的财务收益是评价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2. 资产运营状况,即高科技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必须充分考虑生产周期和行业差别因素。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偿债能力状况,即高科技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必须与宏观经济环境、融资环境、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战略等诸多因素一起综合考虑。

(四)组织协调整合能力指标

1. 组织聚合力,即高科技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同期行业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培养企业文化,建立企业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经营理念的内聚力。

2. 生产能力有效利用率,即高科技企业有效的生产能力利用规模与总平均生产能力的比值。该指标是企业协调整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销售中实现其价值的程度。

(五)企业影响应变能力指标

1. 产品市场占有率,即高科技企业产品的销售额与同期行业的产品销售总额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产品的市场渗透能力。

2. 用户满意度,即高科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获得信赖或好感的人数与企业认知的人数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社会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满意程度,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得。

3. 企业信誉。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定位及社会认可程度,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得。

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较全面的平衡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综合体现了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本文在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探讨了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通过构建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的逻辑结构,完善现有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拓展了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茜茜,赵先振,李姗姗,吴丹.高技术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科技视界,2014(24).

[2]王俊岭.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

[3]刘霞,施小宾,魏豪,黄继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培育[J].经济师,2011(08).

[4]高鸿雁. 对网通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探讨[D].北京邮电大学,2007.

[5]白璐.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6]黄志锋,余大杭.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问题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7]王芳.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企业,2005(12).

[8]黄东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2.

[9]白辉,钞彩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培育[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10]王辛平.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08).

[11]陈红川.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7(04).

[12]赵隽.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标准与方法研究[J].市场研究,2004(12).

[13]李维胜,秦长文,王永超.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4]夏海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C].第三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2005.

[15]王军波.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湘潭大学,2008.

[16]杨文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基于IOWA算子的模糊视角[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17]刘焕峰,王哲.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理论的企业财务竞争力模型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7).

[18]王军波.网络经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遇和挑战[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例6

一、科技型中小企概念及现状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拥有一定数量的高学历研发人员,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每年企业通过投入相当比例的研究开发费用来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并提供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中小企业。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不健全、外部融资环境较为严苛等原因,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目前,银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产品较少、融资渠道较窄。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其资产主要是无形资产(专利权、著作权、商标等),固定资产购置会相对偏少,而银行针对无形资产的融资产品较为匮乏,因而大大影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银行融资难问题的成因

1.科技企业的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的认知门槛,非专业人员较难判别其优劣

科技企业多数科技成果由专业人才所研究得出,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门槛。非行业内人员对该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未来做出正确认定将非常困难事情,需要具有较强的行业知识理论基础。而银行信贷人员大多是学习文科出身,对于技术的认知,具有一定难度。银行信贷人员学习上述行业理论知识的时间成本也较高,因而限制了银行信贷人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面的判断。

2.银行对科技型企业无形资产变现能力较弱,无形资产交易市场不完善

科技型企业的主要资产是其科研成果。而科研成果往往都是无形资产,一般为专利权、著作权、商标等。上述无形资产的变现也就成为银行融资授信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国对于无形资产并无一个较为完善、活跃的交易市场。因而银行如接受无形资产担保,就必须承担无形资产较难变现的风险。因此,银行宁愿选择愿意提供传统房地产抵押品的企业,而不愿接受无形资产质押。

3.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

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具备普通中小企业的一些特点:自身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不规范、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等。银行在审核中小企融资主体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规范性,银行较难真正判断中小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银行评审的成本及难度都较大。对于银行而言,与其将信贷资源投放至自身不规范且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中,不如将信贷资源投放至经营相对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大企业身上,降低银行资金风险,提高资金的安全。

三、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1.银行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授信人员队伍

各银行机构应尽快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选择一些高素质人才进行专业化培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实行分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提高授信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通过将人员培训制度化,固化人才培训机制,建立系统的专业人才培训体系。此外,将一些科技人才充实到授信队伍当中,提高授信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授信人才队伍。

2.完善银行授信业务制度建设,优化授信流程体系

规模较大的银行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职团队和专职人员,负责科技型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并制定发展规划;银行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状况、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设置合理的授信方案,防止过度授信;银行应不局限于传统的贷后检查手段,运用网络、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动态监控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现状,及时根据经营和财务状况调整授信总量,并把其变化的情况记录至专门的授后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监控,防范授信风险。

3.银行应积极创新,设计出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

银行现有的融资产品大多是基于普通中小企业而设计的,因此大大的影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率。银行应该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在符合自身信贷风险偏好的基础上设计出全新的中小企业授信产品,最大程度的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作为国民经济推进器的科技型企业也在不断壮大,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科技型中小企业阶段作为科技型企业的必经阶段,应该获得我国政府、银行更多的帮助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发展,融资已成为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银行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要使得银行融资变得顺畅,必须从银行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必须在银行、政府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三者之间找到恰当的合作方式。通过政府、企业和银行的共同协作努力,更好的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孔令和.成长期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及融资建议探讨.理财视点,2011,4(10)

[2]陈晓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解决途径探究.财经视线,2012,7

[3]李东艳.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北方经济,2008(9)

[4]张文萍.试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太原大学学报,2007(2)

[5]赵玉林,黄志刚.科技型小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及其特点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0(22)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例7

关键词:

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

随着科技全球化和科技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高科技企业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科技企业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必须具备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超越的核心竞争力。合理设计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充分了解其发展现状,也有利于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并在竞争中立足站稳。

一、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度量高科技企业竞争优势的基准,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完备实用性等四大原则。1.系统性原则。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受其科技资源条件、财务状况、组织结构与组织形式、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管理水平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宏观经济发展、科技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不能仅考虑单一因素,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才能对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全面、客观合理地评价。2.可行性原则。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与现行的高科技企业业务核算指标和统计指标等统一,以利于评价指标数据的采集。指标设计时,必须明确指标的含义,保障指标数据获取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评价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必须适量得当,且不出现交叉关联性,同时评价方法必须规范化且易于操作。3.可比性原则。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广泛适用于同类型的高科技企业,计算口径和统计方法必须保持一致,涉及的评价指标有利于高科技企业在不同时间维度的纵向对比、以及空间维度的横向对比。4.完备实用性原则。随着高科技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升级以及科技竞争领域的转换,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会发生动态变化,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二、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科技企业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动态变化的基本经济单元,其竞争力水平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制约。通常情况下,可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确定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因素高科技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经济运行环境,即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通货膨胀因素、高技术产业发展前景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价格水平及竞争程度等;政策法律,即国家制定的促进高科技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体制,即宏观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体制;文化与价值观念,即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习惯、价值取向、购买习惯、消费倾向和投资偏好等;竞争环境,即高科技行业的现有竞争者与潜在竞争者的科技资源条件、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管理水平以及科技竞争地位等;高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情况,即企业高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替代品对其产生的威胁等。

(二)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科技创新能力,即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科技企业具备持续竞争优势重要体现;科技人力资源,即科技人力资源是高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财务状况,即高科技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其正常运作的基础支撑,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其核心竞争力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组织结构与组织形式,即高科技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与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考虑企业的资本规模与结构、组织战略、经营模式等因素;企业文化,即企业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管理制度促进了企业成长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

三、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基于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完备实用性”四大基本原则,结合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影响因素。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能力指标、科技人力资本指标、科技财力资本指标、组织协调整合能力指标和企业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指标等五大类指标。

(一)科技创新能力指标1.科技投入比值,即高科技企业的科技支出总额(包括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经费支出的总额)与同期营业收入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高科技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的科技投入越高,未来竞争优势越明显。2.知识产权比例,即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占同期行业知识产权数量的比例。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才能提高科技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经济实力。3.新产品产值率,即高科技企业的新产品总产值占同期全部产品的总产值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效果。4.高技术产品领先程度,即高科技企业的技术产品在市场上的领先程度。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综合科技能力,可通过高科技企业的同行业专家进行评分。指标越大,表明高技术产品的优势越强。5.同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即高科技企业在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科技能力,可通过高科技企业的同行业专家进行评分。指标越小,表明竞争对手越难以超越。6.与核心技术相关的产品数量。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核心技术的衍生和科技开发及转化能力。

(二)科技人力资本指标1.研发人员比重,即高科技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总人数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研究开发人力状况,指标越大,研究开发能力越强。2.人力资本投资总额,即高科技企业提高员工劳动能力的资本投入总额。该指标最终反映了企业劳动产出的增加。3.人力资本效率,即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率。企业综合业绩的提高依赖于人力资本效率的提高和企业成本的降低。

(三)科技财力资本指标1.财务效益状况,即高科技企业的财务收益是评价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2.资产运营状况,即高科技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必须充分考虑生产周期和行业差别因素。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3.偿债能力状况,即高科技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必须与宏观经济环境、融资环境、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战略等诸多因素一起综合考虑。

(四)组织协调整合能力指标1.组织聚合力,即高科技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同期行业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培养企业文化,建立企业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经营理念的内聚力。2.生产能力有效利用率,即高科技企业有效的生产能力利用规模与总平均生产能力的比值。该指标是企业协调整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销售中实现其价值的程度。

(五)企业影响应变能力指标1.产品市场占有率,即高科技企业产品的销售额与同期行业的产品销售总额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产品的市场渗透能力。2.用户满意度,即高科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获得信赖或好感的人数与企业认知的人数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社会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满意程度,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得。3.企业信誉。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定位及社会认可程度,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得。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较全面的平衡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综合体现了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本文在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探讨了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通过构建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的逻辑结构,完善现有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拓展了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茜茜,赵先振,李姗姗,吴丹.高技术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科技视界,2014(24).

[2]王俊岭.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

[3]刘霞,施小宾,魏豪,黄继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培育[J].经济师,2011(08).

[4]高鸿雁.对网通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探讨[D].北京邮电大学,2007.

[5]白璐.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6]黄志锋,余大杭.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问题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7]王芳.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企业,2005(12).[8]黄东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2.

[9]白辉,钞彩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培育[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10]王辛平.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08).[11]陈红川.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7(04).

[12]赵隽.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标准与方法研究[J].市场研究,2004(12).

[13]李维胜,秦长文,王永超.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4]夏海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C].第三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2005.

[15]王军波.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湘潭大学,2008.

[16]杨文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基于IOWA算子的模糊视角[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例8

一、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困境

近年来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呈逐年增长趋势,截止2016年2月按照《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管理办法》(豫科[2014]66号)有关规定,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备案的有6973家,成为河南省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不仅仅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很多高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都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当前市场中很多的创新产品和企业创新模式都是出自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起着非常明显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政府各部门从政策制定,具体措施的落实等方面加大力度,多层面的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如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财政部、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6部门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河南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从创业、税收、金融、外贸、人才激励等各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中小企业的助推政策,鼓励创办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但从目前来看,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发展受困,总体上数量虽然不断增长,但存活率不高,且有很多的企业处于发展瓶颈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企业发展战略不清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处于创业阶段,属于产业链低端的主体,很多企业盲目创业,且很多管理层精于技术研发但不善于企业经营管理。二是资金缺乏。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缺乏雄厚资金基础,市场抗击打能力相对较弱,因而更容易遭受外部冲击的影响,一旦出现资金链紧张或断裂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同时,企业资金短缺严重也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知识产权的取得,尤其是专利产品的研发,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企业在资金短缺的状态下,自身生存都难以维系,更无暇也无能力投入经费进行研发,自然导致企业发展受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直至企业注销。三是融资困难。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是以智力成果取胜,企业自身规模小、资源少、资产轻、担保抵押物不足,因此其信贷能力并不被金融机构认可,导致其融资难度较大。四是技术创新能力弱。笔者所接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比例不到50%,拥有核心技术的不到20%,虽然该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能反映问题所在。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大部分都是二次创新,或者是在引进技术上的模仿。这种状态必然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竞争力不强。

二、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现状窥视

目前河南省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遭遇困境,或者说存在发展隐患,突破困境、解决隐患的方式中知识产权作用的发挥无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产权自身蕴含的经济价值及其产权法律属性是能够解决企业融资难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武器。但从笔者所了解的情况看,目前河南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很多还没有将知识产权上升到战略高度,知识产权的效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

(一)普遍存在技术“空心化”、权利“睡眠”情况

目前诸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战略不完善的,甚至有的没有规划,这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普遍存在技术“空心化”,权利“睡眠”情况,很多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只重视数量而无质量。这种状态直接导致两种不利后果,一是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而被扼住发展咽喉;二是从形式上看,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可观,以专利为例,大部分企业一年的专利申请量为50件左右,长期积累,企业为申请及维持知识产权每年要支付大量的费用,但是几乎90%的专利处于“睡眠”状态,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或者无质量的知识产权也无法产生价值。

(二)知识产权质量不高、有效利用率低

目前,河南省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有技术无产权、有产权无产业”的现象。作为智力成果密集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讲,都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知识产权转化率不高。很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关注的是知识产权的静态归属和产权,而忽略对知识产权的动态运用和价值转化,导致知识产权效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同时,也出现一些企业为了享受国家税收等优惠政策制造一些“垃圾专利”来滥竽充数,形成专利泡沫现象。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例9

【分类号】F276.3

一、秦皇岛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大部分企业出现资金短缺,利润下降等问题。

2、融资难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而企业首选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但是,银行贷款十分繁琐,并且大部分银行并不情愿向小微企业贷款,导致大部分小微企业被迫选择自己筹款。

3、成本上升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尤其人工成本是企业比较担心的方面。

4、大部分企业愿意进行校企合作。高校的人才与技术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因此,建议企业和高校建立起常年的合作关系,为公司吸收人才与技术。

5、政府部门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还不够完善。大部分企业表示并没有感受到政府对于自己的帮助,相反,企业认为有关部门对于他们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效果。

二、对小微企业自身发展提出的相关建议

1、强化自我管理,提高发展质量

(1)小微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问题,首先自身要积极适应市场的形势变化,加强技术改造和服务创新,依法、合规经营。

(2)小微企业应加强诚信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每一个小微企业都要像经营自己的产品一样维护和提高自身信誉,与银行打交道要做到“讲规则、讲信誉、讲效益”,杜绝各种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恶意欠息的行为。

2、改变固守的经营模式

目前大多数的小微企业都属于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大胆启用管理型人才,降低小微企业经营决策风险,提高企业经营上的风险控制能力,增强其融资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该强化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建立财务、质量、技术、工艺、计量、节能、安全、用工及标准化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从家族化管理向职业化管理转变。积极鼓励和引导小微企业树立开放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理念。

3、注重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小微企业应该在变中求发展,这种变主要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与社会技术同步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小微企业也要改变自身的生产和工作环境。小微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做大,影响企业规模大小的因素很多,市场的需要状况、竞争状况、文化习惯、行业技术发展状况等已经行业发展的特点等,都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

三、对政府部门帮扶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提出的相关建议

1、政策扶持

(1)提供税费优惠,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仅凭银行的力量还是有限的,还应积极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协调各部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相关财税支持及服务政策,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调整税负,提高工作效率,以利于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在此过程中,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实行减税减费、免税免费减轻企业经营负担;通过政策力量,对部分融资过程中必须产生的费用进行规范、降低。

(2)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政府的中小微企业局可先建立各地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收集、汇总税务、海关、金融、社保、治安、司法等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记录企业纳税情况、信贷记录、合同履约率、遵守法律等情况,供社会查询,以增加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信息服务,为金融机构扩大信贷切入点提供基础支持。

(3)政府要加大对小微企业工作奖励补偿力度,推动相关机构的服务意愿,具体措施方式有:一是设立地方小微企业服务奖励资金,或者在政府对银行年度考核中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内容;二是设立补偿奖励资金,根据年度贷款余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奖励;三是地方财政性存款的存放,由财政部门联合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根据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情况作安排,以提高银行投放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四是表彰激励,根据各家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额度,每年评比先进。

2、银行融资

(1)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根据小微企业的经营、生产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整套区别于传统产业、行业,个性化的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

(2)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核,应以企业负责人的信誉状况、水电气等费用开支正常与否、企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是否足额、薪酬福利发放是否及时等情况为主,转变原有单纯的偏重于抵押物作为放贷标准的状况。

(3)丰富融资品种。在融资产品上灵活创新,如:交存一定额度保证金的借款人互保联保贷款、专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原材料半成品等存货质押贷款、应收应付货款质押贷款、小微企业经营者个人资产抵押贷款、小微企业账户限额透支、为大中型企业配套产品的产业链贷款等。

3、服务体系健全

(1)加强服务平台建设。要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培育服务机构,重点加强小微企业服务中心,技术市场信息平台、产品检测信息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专利技术信息服务平台、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小微企业物流服务平台等“一个中心、六个平台”建设。

(2)健全小微企业服务长效机制。要建立市、镇领导干部联系小微企业制度,对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成长性较强的小微企业要密切走访,及时有效地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参考文献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例10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 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何把握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现状, 了解高新技术企业近几年的发展态势与走向, 进一步扶持、壮大全国高新技术企业, 是在构建创新型中国的路上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拟通过分析几组相关统计数据, 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含义

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的界定,是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各种问题包括政策问题的基础。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途径。现阶段要进一步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功能建设,营造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重要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状况

2010年,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截至2010年底, 全国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由2009年的27218家增加到28189家,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71家, 新增比例为3%, 年末从业人员数由2009年的958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092万人, 增长13%; 工业总产值由2009年的60430.5亿元增加到74708.9亿元, 增长23.62%; 主营业务收入由2009年的59566.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4482.8亿元,增长25.04%;利润由2009年的327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879.7亿元,增加48.83%,利润明显增长了很大,说明技术不断成熟,成本逐步降低。出货值从2009年的29435.3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37001.6亿元,增加25.70%。

(二)各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四大高新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我国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所从事的技术领域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及新能源及高效节能、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地球空间海洋工程、核应用及其他技术领域。目前, 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四大高新技术领域快速发展, 各项经济指标占据全国高企产品技术领域的九成以上。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有13425家企业属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占全国高企的47.62%; 比重最大,其次是医药制造业的24.97%以及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20.73%,这三项领域企业个数所占比重较大。但是从当年价生产总值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排在前三名,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尤为突出,以相对较少的企业个数创造了较高的总产值,它们创造的总产值占总体的产值的比例分别为48.09%、26.53%、15.71%。在出口和利润方面这三项领域所占比例分别为52.93%、41.01%、2.56%和45.77%、14.14%、27.27。

(三)技术创新投入状况

高新技术产业R&D活动及新产品开况,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产业R&D活动及新产品开发时重中之重,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就是新产品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所以一定要大力发展R&D和新产品的开发,并且投入大量的经费。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各项目在这2方面的投入都很大,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入最多,不管是R&D方面或者新产品开发的方面,这不难看出为什么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了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50%左右,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也同样如此。

(四)技术创新产出状况

高新技术产业专利及新产品生产情况,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在R&D和新产品研发方面投入最大的便是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正所谓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新产品产值和销售收入方面,这三项领域也远远领先于其他领域,分别占据了总体的53.77%、27.89%、10.73%和55.43%、27.01%、10.23%。

三、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新时期, 区域经济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只有加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并逐步使之产业化, 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能够创造大量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且对于保持经济活力、提高效益、促进创造发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域分布、规模、创新能力、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区域分布失衡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布情况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地。

(二)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太少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正在不断的壮大,但总体来说,规模仍然偏小,真正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屈指可数。目前,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不到200家,收入超过1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到3000家,只占了企业总数四分之一不到。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不足,对外依赖性过大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近几年的R&D投入虽然较大,但是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过于依赖其他企业的科技,照搬套用太多。

(四)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宏观管理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各地所处区域环境、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差异, 目前许多地方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各级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引导、协调和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总体发展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也存在的许多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应注重在R&D方面的投入,及新产品的研发。国家应当从政策上予以支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科技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和扶持力度。一是通过构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孵化器的建设,以“孵化器+风险投资”的发展模式,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和支持,推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二是创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等,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让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起来,甚至成为大规模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参考文献

[1] 李京文.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当代财经,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