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7 16:21:27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例1

钻孔灌注桩是桩基础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水工建筑和桥墩基础的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占地少、相邻干扰小、承载力大等优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既有测量工作,又有机械操作、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制和灌注等多种工作,可谓工程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影响因素多。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桩位偏差过大、孔底沉渣偏多、钢筋笼上浮、桩体混凝土离析、断桩、夹泥等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往往使成桩难以满足设计要求,且补救困难,不能完全通过事后检查来判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施工准备、成孔、清孔、下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等施工全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监控,采取各种有效预防措施,才能保证或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质量。

1质量控制依据和质量控制目标

1.1质量控制依据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依据下列文件进行:①合同文件;②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③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④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⑤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当某一技术指标在上述各文件中相互不一致时,要确定一种作为工程的执行标准,一般来说,应优先考虑合同文件的规定。

1.2质量控制目标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达到以下几个目标:①成桩过程各项指标,包括桩位、桩长、桩径、孔底沉渣、终孔垂直度及成桩材料质量等能满足设计要求;②预留混凝土试块强度满足规范要求;③桩身完整、匀质,连续性好,无夹泥、断桩等缺陷;④桩极限承载力满足规范规定的验收指标。

2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准备

2.1施工工艺流程

钻孔灌注桩由于使用钻孔设备不同施工工艺流程也不一样,现以冲击钻或循环钻机成孔为例来展开讨论。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平整场地测定孔位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进成孔提钻第一次清孔检孔制作钢筋笼吊放钢筋笼下导管第二次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起拔导管成桩。

2.2施工准备

2.2.1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程序

钻孔灌注桩桩基工程,首先要作试桩试验报告,其监理应包括下列内容:①审批试桩申请报告;②审批试验工艺;③施工阶段验证详细勘探;④试验核定指标;⑤监理旁站,检查试桩施工;⑥施工单位编写试桩结果报告。其次应审批施工单位的桩基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其监理应包括下列内容:①人、材料自检记录、机械设备审核;②试桩总结报告审核;③设计、图纸对比试验的审核;④监理材料抽检试验。再者应做好现场开工前的准备,其监理包括下列内容:①施工单位进行测量定位自检,监理审核;②护筒埋设检查、测量复核、监理旁站;③泥浆池、沉淀池的检查;④检查水泥、骨料、水质及其它添加剂数量,其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是否与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的材料相一致;⑤检查制作钢筋笼的钢筋型号、种类、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钢筋加工各部位尺寸、焊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等。

2.2.2几项主要施工准备工作质量控制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工作

施工组织设计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必须要做的工作,在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方报送施工组织文件,监理人员审核并帮助施工单位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重点指出工程的特殊性、施工方法等,应把设计参数换算成施工数据。

(2)测量定位控制

测量定位,这是关系到孔位的准确性、钻孔的垂直度以及控制基准面标高准确与否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操作中,要采取施工单位自检及监理人员复检、验收相结合的措施,严格控制其偏差在设计或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一般控制在±5cm范围内)。在测量放线中应选用适宜精度的经纬仪及激光测距仪采用极坐标定位法,充分发挥经纬仪对角度和激光测距仪对距离控制上的优势;桩位测量后,还要用钢尺和相邻的桩位进行校正,看所测距离与计算值是否一致,以杜绝错误的发生;桩位确定后,用长约300 mm的钢筋钉入地下,用油漆注明以便识别,并做好保护。

3施工过程质量监控

优良的产品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形成的,而不是单纯依靠检验来获得,须将事后检验转变为事前预防;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关键,应抓住其质量控制点,对影响施工质量的有关环节和施工参数进行严格控制。

3.1成孔过程质量监控

3.1.1成孔过程质量监理程序

①检查孔径、偏位、垂直度、泥浆性能并记录签认;②钻进时检查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与柱状图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入岩,并对入岩深度及时签认;③终孔检查孔深、孔径、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④清孔检查泥浆指标、沉渣厚度是否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3.1.2成孔过程关键点质量控制

(1)孔底沉渣控制

孔底沉渣是影响桩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有关规范规定,水下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对端承桩不得超过100 mm(浙江要求为50 mm)、磨擦桩为300mm,但在施工过程中,常有不少桩的桩底沉渣仍满足不了此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泥浆的比重、粘度应根据地下水位高低和地层稳定情况等进行确定,如地下水位较高,容易坍塌,泥浆比重、粘度可大些,但不宜过大,比重以1.1~1.2、粘度为18~25 s为宜。钻孔结束后,监理人员应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一次清孔的同时必须不断地补充新鲜泥浆,将孔内含砂量大、性能差的泥浆置换出来;二次清孔时宜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若采用正循环清孔,要排出岩渣和泥团,须加大泥浆比重和粘度,且清孔的速度要慢。钻孔完毕后监理人员必须对终孔进行验收,根据钻杆和钻头或测绳的总长度和上部剩余长度检查终孔深度;要严格检测钻杆和钻头或测绳长度的准确性,杜绝以超深来抵消孔底淤积。

(2)孔壁坍塌控制

孔壁坍塌一般是因预先未料到的复杂的不良地质情况、钢护筒未按规定埋设、泥浆粘度不够、护壁效果不佳、孔口周围排水不良或下钢筋笼及升降机具时碰撞孔壁等因素造成的,易造成埋、卡钻事故,应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监理人员首先应认真审阅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地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必须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埋设钢护筒,保证孔口排水良好,下设钢筋笼及升降机具要防止偏斜;再者,在特殊地层钻进应要求采用优质冲洗液护壁,同时也可采用正循环钻进、反循环排渣的作法来抑制不稳定段地层的坍塌;最后,在不稳定地层中,换浆不要过早,可在下完钢筋笼后进行二次清孔时替换掉高比重泥浆后,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灌注混凝土,减少沉渣时间,以保证桩身质量。

(3)扩径和缩径控制

扩径、缩径都是由于成孔直径不规则出现扩孔或缩孔及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引起的,扩孔一般是由钻头振动过大、偏位或孔壁坍塌造成的,缩孔是由于钻头磨损过甚、焊接不及时或地层中有遇水膨胀的软土、粘土泥岩造成的。缩径会减少桩的竖向承载力,而扩径会增加成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控制。为避免扩径的出现,监理人员应检查钻机是否固定、平稳,要求减压钻进,防止钻头摆动或偏位,在成孔过程中还应要求徐徐钻进,以便形成良好的孔壁,要始终保持适当的泥浆比重和足够的孔内水位,确保孔内泥浆对孔壁有足够的压力,成孔尤其是清孔后应督促施工单位尽快灌注水下混凝土,尽可能减少孔壁在小比重泥浆中的浸泡时间;为避免缩径的出现,钻孔前监理人员应详细了解地质资料,判别有无遇水膨胀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土层,如有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失水率<3~5 ml/30 min的优质泥浆进行护壁,经常对钻头的直径进行校正,钻头直径一般比所需成孔直径小20~25 mm为宜。

3.2灌注过程质量监控

3.2.1灌注过程质量监理程序

①检查钢筋笼顶固定措施是否可行,其顶面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②核实施工现场的配合比每盘材料数量是否按批准的配合比执行;③检查导管的长度及导管的水密性,核实导管底部离孔底的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④检查储料斗的容积是否可以达到混凝土初灌量导管的理论埋深(埋深≥1.0 m);⑤导管下放完毕后,灌注前再一次检查井底沉渣或泥浆沉积厚度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⑥浇灌混凝土过程中,检查导管的埋深、压浆及混凝土面上升情况,注意孔内是否有异常情况,督促施工单位企业控制好水灰比、拌和速度与灌注速度;⑦施工企业按规定随机取样做试块,监理随机抽检取样试块,浇灌完毕检查混凝土顶面标高。

3.2.2灌注过程主要环节质量控制

(1)混凝土坍落度控制

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成桩质量有直接影响,坍落度合理的混凝土应是拌和均匀、和易性好、内阻小、初凝时间长、性好且有较好的触变性能,坍落度合理的混凝土可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灌注性、连续性和密实性,一般应控制在18~22cm范围内。

(2)导管埋深控制

导管底端在混凝土面以下的深度是否合理关系到成桩质量,必须予以严格控制。监理人员应要求施工单位在开浇时,料斗必须储足一次下料能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达1.0 m以上的混凝土初灌量,以免因导管下口未被埋入混凝土内造成管内反混浆现象,导致开浇失败;在浇注过程中,要经常探测混凝土面实际标高、计算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导管下口与混凝土面相对位置,及时拆卸导管,保持导管合理埋深,严禁将导管拨出混凝土面,导管埋深一般应控制在1~6 m,过大或过小都会在不同外界条件下出现不同形式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桩的质量。

(3)桩头质量控制

有关规范规定当凿除桩顶浮浆层后,应保证设计的桩顶标高及桩身混凝土质量。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要想保证桩头的质量,必须控制好最后一次灌注量,桩顶不得偏低,凿出浮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值,这就要求灌注混凝土的高度要超过桩顶标高。在实际施工中,超灌量控制不当是经常存在的问题,超灌量过大,造成浪费,超灌量不足,桩质量不能得到满足。另外,在开挖桩头检测时发现,由于桩顶混凝土与孔内泥浆有直接接触,里面有时会裹有泥砂和浮浆等杂质,对桩头质量产生极大影响。监理人员必须重视影响桩头质量的因素,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如下控制措施:①严格成孔工艺,清孔彻底,采用正确的水下混凝土灌注工艺,使钻渣、泥皮被顶起至桩顶,在桩头形成较厚的浮浆层;②施工中应测准混凝土上升面标高;③应确定合理的超灌量,根据浮浆层厚度及桩顶标高附近的工程地质情况,宜取0.5~1.0 m的超灌高度;④清孔泥浆要满足要求,灌注混凝土前,要进行孔底泥浆取样,孔底50 cm范围内的泥浆比重≤1.25、粘度≤28 s;⑤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尽量少上下活动导管,导管埋深要在1~6 m范围。

4质量事故处理

4.1质量事故处理监理程序

当发现钻孔灌注桩工程出现质量缺陷或事故后,监理人员首先应以“质量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并要求停止有质量缺陷部位和与其有关联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需要时,还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防护措施;其次,尽快组织与参与质量事故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正确判断事故原因,研究制订事故处理方案;再者,指令施工单位按既定的处理方案实施对质量缺陷的处理;最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处理的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鉴定和验收,写出“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提交业主或建设单位,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

4.2质量事故处理

钻孔灌注桩施工发生质量事故,往往出现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而且很难处理,有些桩基甚至无法弥补;应加强各个环节的控制,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应迅速分析原因,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下面就常见的易出现的施工质量事故进行原因分析且提出事故处理的具体办法。

4.2.1离析处理

离析是指钻孔灌注桩混凝土中的碎石、砂子、水泥等发生分离,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断桩。产生离析有多种原因:灌桩用的混凝土灌注前本身就发生了离析;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内进水,使水泥和骨料之间发生了分离;灌注过程中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过小;首批混凝土中已被泥浆离析的部分混凝土没有上翻而停留在桩的内部。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对离析程度较轻的二类桩,可以不做处理;离析程度较重或严重的,必须予以处理,如离析段距桩顶<10m且桩径>1 000 mm时,可采用人工对桩心混凝土进行清除,再按立柱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桩心混凝土浇注;如离析段距桩顶>10 m或桩径<1 000 mm时,可采用钻芯机将桩心混凝土逐渐取出,再重新灌注或用岩石钻钻掉、回填重新钻孔灌注。

4.2.2堵管处理

导管堵塞多发生在开始灌注或发生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堵塞的原因主要有:初灌时导管离孔底太近,颠管时导管底部插入沉渣中导致堵塞;级配或水灰比不正确出现混凝土离析,使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混凝土中夹有较大石子,卡住导管;混凝土灌注不连续、在管中停留时间太长,使已灌注的水下混凝土凝固,也会出现导管堵塞。若初灌时发生堵塞现象,不要存在迁就施工想法,应马上要求施工人员将导管提出,将导管内的混凝土取出(可采取反循环的方法将孔内的混凝土取出),及时清除导管内混凝土,并重新将导管下入孔底再次清孔,孔深经监理人员检查并符合要求后可重新灌注混凝土;若深度不太大,可用长杆冲捣;若深度较大可在允许范围内,反复提升导管插振;插振无效应将导管拨起进行清理,拨管后若灌注高度不大,可重新钻进,若灌注高度较长,则将导管清理后,重新插入混凝土内2~3m,用水泵吸出导管内泥浆、浮浆后恢复灌注。

5质量检测

5.1成桩完毕的监理程序

①检测桩位偏差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②随机无破损检测或钻探取芯试验结果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并旁站对桩基质量检测的其它检测过程;③检查试块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与质量评定标准;④分项工程完工验收,进入中间交工计量。

5.2质量检测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例2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在高层住宅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未申报质量监督的案例日益增多。依据有关规定,这些桩基工程为后期顺利的在相关部门验收备案,需进行桩基质量安全鉴定。因相当部分施工单位在桩基施工时抢工期、不报监督,因此,对这类桩基工程的安全鉴定需引起足够重视,施工过程资料详核及桩基补充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一住宅楼桩基工程实例,详细叙述一下桩基质量安全鉴定的过程及方法。

建筑概况

该建筑设计为主体三十二层、地下二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于2011年12月开工建设,鉴定前基础工程的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已施工完毕,拟进行后续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技术资料

在现场查勘之前,委托单位需提供如下资料:原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基桩工程检测报告、灌注桩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灌注桩原材料试(检)验报告、钢材产品质量证明书、水泥出厂合格证、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混凝土含碱量评估报告、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灌注桩工程检测批质量验收记录表、钢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相关记录及后压浆相关施工记录等。

主要检查情况

地基基础

目前,该建筑基础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已施工完毕。根据提供的《基桩工程检测报告》,其中对该建筑3根后压浆钻孔灌注桩(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桩占基桩总数的4.48%,试验结果显示,所抽测3根试验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值均不小于6300KN,扣除送桩部分摩阻力后对应有效桩长40m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值均不小于6000KN,满足设计要求;采用JJC-1D型灌注桩孔径检测系统,对该建筑14根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桩占基桩总数的20.90%,结果显示:所抽测14根工程桩的孔深、孔径、沉渣厚度和偏斜度各参数均满足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允许偏差或允许值要求。

经现场抽查,所抽查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桩顶甩筋数量及甩筋长度、桩顶出地面高度均基本满足原设计要求。

基桩补充检测情况

鉴于委托单位已对该建筑施工完成的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委托具备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成孔质量检测,并出具相关基桩检测报告。故本次鉴定中对已完工的后压浆钻孔灌注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补充检测。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

经采用高应变case检测法对该建筑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抽取5根工程桩进行单桩竖向极限抗压承载力检测,检测桩占基桩总数的7.46%。结果显示:所抽测5根工程桩(规格φ0.70×40.0m)的单桩竖向极限抗压承载力实测值分别为6179kN、6386kN、6018kN、6123kN、6106.8kN。所抽测5根工程桩单桩竖向极限抗压承载力实测值均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基桩检测技术规程要求。

桩身完整性检测

经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该建筑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的28根基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检测桩占工程桩总数的41.79%。结果显示:所抽测28根工程桩桩身均为完整,均为Ⅰ类桩。该28根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基桩检测技术规程要求。

鉴定分析

工程主要相关单位及资质情况

通过核查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桩基础混凝土供应单位、桩基础钢筋供应单位、水泥供应单位、水泥、钢材检验单位、混凝土抗压试验单位、基桩检测单位等单位的资质情况,结果显示,以上单位均出具了符合国家建筑市场相关管理要求的资质文件、技术文件及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复印件)等。施工图审查单位出具了天津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施工过程资料检查情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委托单位提供的《基桩检测报告》、基桩补充检测结果,钻孔桩的孔径、孔深、垂直度、沉渣厚度、单桩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经检测均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规范规定,说明基桩静力检测及低应变动力检测均合格。

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满足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符合《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满足设计混凝土抗水抗渗等级要求。该建筑所用预拌混凝土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商品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碱含量报告、氯离子含量报告等。

该建筑所用水泥有质量合格证及复试报告,水泥检验报告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标准,满足设计要求。

该建筑所用钢材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1.25,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1.3,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要求。

钢筋焊接检验报告有抽样人和见证人签字,报告填写基本完整、齐全。检验结论基本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的要求。

结论

经查阅该建筑的相关施工图设计文件、基桩检测报告和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质量保证资料,结果显示:所抽测3根试验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值满足设计要求;所抽测14根工程桩的孔深、孔径、沉渣厚度和偏斜度各参数均满足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允许偏差或允许值要求;施工过程质保资料完整齐全。同时经对该建筑已完工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中5根工程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抗压承载力、28根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抽样补充检测,结果显示:所抽测5根工程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所抽测28根工程桩桩身完整性满足设计要求及国家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基桩检测技术规程的要求。经现场抽查,所抽查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桩顶甩筋数量及甩筋长度、桩顶出地面高度均基本满足原设计要求。

因此,根据现场抽查和基桩补充检测结果,该建筑基础工程的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及成桩质量(桩身完整性)满足设计要求及国家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基桩检测技术规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E].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例3

【摘 要】钻孔灌注桩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应用较广泛。但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在施工中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各道工序衔接要求高,质量指标严,更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本文运用三阶段质量控制原理,结合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特点,详细分析事前、事中和事后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0 概述

钻孔灌注桩在各类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具有抗震性好、承载力大、施工噪音小、可以解决特殊地基沉载力等诸多优点。目前在国内建筑基础工程领域中,钻孔灌注桩基础已占据了重要地位。但灌注桩地下施工不可预计因素多,工程质量较难控制,桩基施工既有机械操作,又有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制和灌注等多种工作,工序种类繁多,影响因素多,水下混凝土施工要求严格,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孔底沉泥、缩颈、夹渣、断桩等,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因此,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质量。

在国家标准(2000版GB/T19000-ISO9000)中,质量控制定义如下: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指为保证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进行的质量控制。由于施工阶段是使业主及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物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实物质量的系统过程,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经由对投入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事中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出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事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本文从工程施工角度,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三个阶段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讨论。

1 事前质量控制:即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1 质量控制依据和质量控制目标

1.1.1 质量控制依据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依据下列文件进行:(1)合同文件;(2)设计图纸及技术标准;(3)设计规范及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

1.1.2 质量控制目标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成桩过程各项指标,包括桩位、桩长、桩径、孔底沉渣、终孔垂直及成桩材料质量等能满足设计要求;(2)预留混凝土试块强度满足规范要求;(3)桩身完整、匀质,连续性好,无夹泥、断桩等缺陷;(4)桩极限承载力满足规范规定的验收指标。

1.2 承包人或专业分包单位资质审查

以上检查是指钻孔桩施工队伍的资格和资质、人员操作证书等是否有效。选择分包商承担施工时,要审查合同是否允许进行分包,确认分包商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能保证按要求完成工程,方可允许进场施工。

1.3 施工工艺及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

1)施工程序的安排:主要是各桩的施工成桩先后次序。

2)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1)适应地层特点和施工工艺的要求;成孔机械必须与现场土质、桩径、桩深等要求相适应。(2)适应施工现场的场地大小、场内搬迁、工期要求、供水、供电条件等。

3)灌注桩施工工艺:主要是成孔、成桩各工序的操作工艺,它是施工方案的核心。钻孔灌注桩成孔、成桩的一般工艺流程如下图:测量放线定桩位埋设护筒桩机就位调整平整度拌制护壁泥浆排放泥浆废泥浆沉淀成孔沉渣测定第一次清孔钢筋笼制作吊放钢筋笼安放导管二次清孔混凝土搅拌灌注水下混凝土成桩凿除桩头桩基检测。

4)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重点指出工程的特殊性、施工方法等,应把设计参数换算成施工参数,以适应操作人员的需要,如桩顶、桩底高层应换算成施工面以下深度等。

1.4 做好施工准备

1)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场地平整,探明和清除桩位处的地下障碍物,按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做好施工现场的施工道路、供水供电、泥浆池和排浆槽等泥浆循环系统、施工设施布置、材料堆放等有关布设。

2)组织技术交底。项目部应认真执行“三级交底”制度,项目总工、质检等部门应将图纸、技术规范的工艺流程、验收标准、技术指标、风险控制等环节向施工班组讲透,形成书面签字记录。

3)原材料检验和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料源须经考察后,选择质量稳定、可靠的供应商,各项质量、技术指标经自检,监理(业主)中心试验室复检合格,方可进场。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水下灌注桩的特点,经试拌及验证后,坍落度、流动性、强度等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护筒位置应埋设准确和稳定,旱地、筑岛处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护筒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50mm,倾斜度不大于1%,高度宜高出地面0.3m或水面1.0~2.0m。

5)试成桩:目的是核对地质资料,检验所选设备、机具、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是否合适。试成孔过程中,应根据持力层情况,决定选用钻头型式,选择合适的清孔方式。成孔结束后应检验孔径、垂直度、孔壁稳定和沉渣泥浆密度等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满足,试成孔的施工工艺参数即为施工时选择工艺参数的依据。

2 事中质量控制:即施工阶段的重点控制

2.1 成孔

1)从轴线控制点施测桩位,检查桩位对中,选多个角度检查磨盘的平整度;同时检查机架枕木基础是否稳定,在钻孔过程中随时复查垂直度及磨盘平整度,对偏差要及时调整。

2)按照试成孔的工艺参数组织钻进施工,根据钻进过程中各土层的情况,及时对泥浆比重等指标进行检测与调整。

3)加强巡查,做好记录。根据钻杆长度、钻头高度、磨盘标高等数据准确控制孔底高程符合设计图纸,结合测绳量测无误,

4)终钻孔底沉渣控制。孔底沉渣是影响桩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有关规范规定:水下灌注桩沉渣厚度一般不超过0.3d(或按设计规定)。钻孔结束后,进行一次清孔的同时必须不断地补充新鲜泥浆,将孔内含砂量大、性能差的泥浆置换出来;二次清孔时宜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若采用正循环清孔,要排出岩渣和泥团,须加大泥浆比重和粘度,且清孔的速度要慢。

2.2 清孔

1)终孔后,应将钻头提离孔底80~100cm空转,在保证护壁的前提下初步稀析泥浆,输入比重1.05~1.08g/cm3的新泥浆,循环40~60 min,具体时间应根据桩径和孔深掌握,尽可能将孔底岩屑、泥块打碎并随泥浆浮出孔外。

2)下笼后安装导管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性能指标在浇注砼前,孔底500mm以内的相对密度≤1.20g/cm3,粘度17~20s,含砂率<2%。对清孔达不到沉渣厚度要求,坚决不能验收浇灌砼。

2.3 钢筋笼

1)钢筋笼宜分段制作,连接时50%的钢筋接头应予错开焊接,对钢筋笼立焊的质量要特别加强检查控制。

2)钢筋笼入孔时,应保持垂直状态,对准孔位徐徐轻放,严禁强制性下放钢筋笼,造成钢筋笼变形,孔壁塌孔。钢筋笼就位后,还应将钢筋笼上端焊固在护筒上,可减缓砼上升时的顶托力,(下转第115页)(上接第97页)防止其上升。

2.4 砼浇灌

混凝土浇灌二次清孔验收合格后,现场初灌料斗、砼隔水栓(或沙包)、人员等应及时准备到位,在砼到场后方可停止清孔,进行料斗等安装。砼灌注前必须检查砼坍落度是否满足,一般宜控制在180~220 mm,检查孔内导管的长度及离孔底的距离;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压力平衡法计算首灌混凝土量,确定采用的料斗容量,保证首灌后导管底埋入混凝土中1m以上。在料斗内放满砼后,剪断铁丝,隔水栓埋入底部砼。此时后续砼浇捣必须及时跟上,保证砼连续施工。在混凝土面上升将要接近钢筋笼底部时,应放慢浇捣的速度,减少导管埋深以降低混凝土上升的冲击力。浇捣过程中,经常检查导管提升、拆除等工序,必须保证管底在砼中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

2.5 注意事项

施工规范规定当凿除桩顶浮浆层后,应保证设计的桩顶标高及桩身混凝土质量。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要想保证桩头的质量,必须控制好最后一次灌注量,桩顶不得偏低,凿出浮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值。这就要求灌注混凝土的高度要超过桩顶标高。应采取如下控制措施:(1)严格成孔工艺,清孔彻底,采用正确的水下混凝土灌注工艺,使钻渣、泥皮被顶起至桩顶,在桩头形成较厚的浮浆层;(2)施工中应测准混凝土上升标高;(3)应确定合理的超灌量,根据浮浆层厚度及桩顶标高附近的工程地质情况,宜取0.5~1.0m的超灌高度;(4)清孔泥浆要满足要求,灌注混凝土前,要进行孔底泥浆取样,孔底50cm范围内的泥浆比重≤1.20g/cm3,粘度≤20s;(5)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尽量少上下活动导管,导管埋深要在1~6m范围。

3 事后质量控制:即桩基质量检测与验收

已完工的钻孔灌注桩进行质量检测与验收,也是对其进行事后质量控制。质量检测可检验钻孔灌注桩成桩后承载力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这里仅指桩身结构完整性(即桩体质量)及桩承载力检测。桩身结构完整及桩的承载能力检测有钻芯法、动测法、声波透射法及射线法,以及静荷载试验法。静载荷法比较直观,得出的数据容易让人信服,但缺点是堆载的重量常常达到数百吨、操作不便、费工费时;动测法可通过波速检测出桩身的完整性及桩的长度,测出长度的误差一般在±300 mm;取芯法缺点是取芯深度也有限;目前只有声波透射法,其机理明确,设备简单,使用方便,检测准确可靠,能测出桩身完整性、均匀性而被广泛应用。

钻孔灌注桩桩基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单元工程)、分项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在被验收工序施工完毕后下道工序施工前进行;检验批、分项工程验收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组织验收。这两项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确认自检合格后提出工程验收申请,验收由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验收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

4 结束语

施工单位应熟悉有关技术规范,充分理解设计文件的各项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抓好事前控制,强化成孔、清孔、钢筋笼焊接、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和施工组织,加强桩基工程检测。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管理,使钻孔灌注桩充分发挥它的优点,达到安全、优质、经济、高效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例4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建筑业蓬勃发展,泥浆护壁灌注桩以其施工噪音低、桩长和直径变化自如、单桩承载力大、刚度大、变形小、可方便水下施工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层建筑、公用建筑、铁路、桥梁的基础工程。

泥浆护壁灌注桩工艺复杂,作业环节多,施工程序性强,水下施工属地下隐蔽工程,施工质量难以直观控制。施工过程中任何细小环节上的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工程的失败。因此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必须严格程序化管理,从狠抓施工环节质量入手,强化施工过程动态控制。

现结合多年来在泥浆护壁灌注桩方面的施工经验和对建筑桩基技术规程的理解,对泥浆护壁灌注桩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要点进行深入探讨,以期透过对规范的学习,不但要熟悉规范的规定,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规定的深刻含义,只有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控制。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成孔环节质量控制

1、成孔机械的选择:首先要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成孔机械,例如在淤泥和淤泥质土层、在地下水量大的土层的情况下,使用冲击钻成孔会使桩端承载力和桩身摩阻力大幅度降低,不宜采用;再如潜水电钻成孔,适用于地下水较高的软硬土层,但不得用于漂石。

2、对泥浆技术指标的要求:

[规范要求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比重,并定期测定泥浆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泥浆的控制指标: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4%-8%、胶体率不小于90%。]

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泥浆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护壁作用;另一方面是排渣作用。对于泥浆的排渣作用,残渣的比重越大,就要求泥浆的比重和粘度越大,一般来讲在粘土和亚粘土中成孔时,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1-1.2之间;在风化岩中成孔时,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2-1.4之间。对于泥浆的护壁作用,在砂层、砂卵石层、软弱土层以及塌孔回填的情况下,泥浆比重应相应提高到1.3-1.5之间,以加强对孔壁的支护作用。

3、成孔过程中针对特殊地质情况的处理措施:①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孔内泥浆面低于护筒下端或地下水位的情况,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桩孔内外就会形成水压差,从而造成突涌和流砂现象,特别是淤泥和砂石土层,很容易造成塌孔事故。因此规范中明确规定 :[施工期间桩孔内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地下水位涨落影响时,孔内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5m以上]。②在砂层、砂卵石层、淤泥层等地质条件较差的土层,当使用冲击钻成孔时,须采用向桩孔内投放粘土块或粘土夹小石片,通过冲击锤侧向挤入孔壁,以加强孔壁的稳定性。

4、桩孔垂直度的控制:在灌注桩成孔过程中,常会遇到孤石、土质软硬变层和其他容易引向倾斜面的情况,因此在[钻进过程中应每隔1-2m检查一次桩孔的垂直度],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线坠或导向杆,目测钻杆或冲击锤钢丝绳的垂直度,如发现偏移应立即停机,通常处理桩孔偏移的方法是向孔内抛入20-30cm石块找平,然后先低锤快击成平台后再转入正常施工。

5、对嵌岩桩入岩条件的判断:对以桩尖端承力为主的嵌岩桩,根据设计有入强风化、中风化和微风化岩石之分,施工中准确判断入岩界面是确保桩基承载力的关键。对于中、小直径嵌岩桩,通常参照以下方面进行判断:第一桩长必须满足设计规定的有效桩长;第二岩石界面标高不得高于地勘报告就近探孔岩石界面高度,一般取桩四邻探孔岩石界面最低标高;第三界面处所取岩样符合设计要求,此外通过钻头进尺的明显变化也可作为参考,间接判断是否达到岩石界面。对大承载力、大口径嵌岩桩,为确保准确入岩,通常使用地勘钻机钻取岩芯的方法确定岩石界面。

(二)对泥浆护壁灌注桩清孔的质量控制:当泥浆护壁灌注桩达到终孔条件后,要及时通过泥浆循环等工艺进行排渣清孔,使桩底沉渣厚度达到规范要求,在清孔结束时,要尽量调稀泥浆比重,为水下灌注混凝土创造条件。一般黏土土层,清孔结束时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左右,当土质较差时,为防止塌孔泥浆比重可放宽至1.15-1.25。第一次清孔完成后,要进行钢筋笼吊装等作业,过程中泥浆中的残渣会再次沉积桩底,同时过程中钢筋笼扰动泥浆、碰撞孔壁可能会造成孔壁局部坍塌,因此规范规定:[泥浆护壁灌注桩在灌注混凝土前必须二次清孔]。

(三)对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规范要求:[水下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少于360/,砂率40%-45%]。水下混凝土必须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其中流动性和粘聚性两指标尤为重要。混凝土流动性越大,混凝土在导管中的冲击力就越大,混凝土自导管底部顶升泥浆的效果就越好 ;粘聚性的作用是确保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不发生离析、不与泥浆混合的关键。坍落度是代表流动性的指标,水泥最小用量和砂率要求是粘聚性的保障,两者对立统一,既要确保流动性又要有良好的粘聚性。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坍落度不达标、粘聚性不良的混凝土坚决不允许浇灌,这是保证桩基质量必须达到的的最基本条件。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例5

1 钻孔灌注桩技术

由于不同的建筑施工条件对于钻孔机械的要求也不一样,而采用不同的钻孔机械,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又有一定的区别,一般在目前建筑施工技术中,常采用以下两种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工艺:

1.1 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钻机就位后,用吊线、水平尺等检查导杆,校正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钻孔时放下钻机,使钻杆向下移动至钻头触及土面时,才开动转轴旋动钻杆,边钻边进边出土。当钻到预定深度后,必须在原深处进行空钻清土,然后停钻提起钻杆。桩孔钻成清孔后,应尽快吊放钢筋,灌注混凝土不要隔夜,灌注混凝土时应分层进行。

1.2 大直径钻孔扩底灌注桩施工工艺:场地平整放桩位线钻孔机就位机械钻直孔人工清直孔及扩孔扩孔清底检查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一般是指桩身直径大于700mm,用机械或人工成孔,在孔内灌注混凝土而成的桩,如果桩底部再进行扩大,则称大直径钻孔扩底灌注桩。

2 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

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中,最重要的施工要点就是要控制孔的形成质量以及桩的形成质量,这是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关键。笔者通过对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要点,现在这里列出,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2.1 成孔的垂直度。由于混凝土是直接向孔内灌注的,因此钻孔灌注桩的状态主要是由孔的形成状态决定的。成孔的垂直度也就决定着桩的垂直度,而垂直度又是保证地基荷载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成孔的垂直度。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在钻孔过程中加大对成空垂直度的检测力度,随时注意钻杆的垂直度,当发现钻杆倾斜时,要及时校正,保持钻杆的垂直度始终控制在技术要求的范围内。

2.2 确保桩位、桩顶标高和成孔深度。在进行钻孔灌注桩的具体操作施工之前,要首先经过严格的计算与测量,确定桩位以及开始钻孔的具置,在确定具置后要时刻检验钻孔中心与桩位的中心线是否重合,偏差范围是否在技术要求范围之内,以确保桩位的准确性。另外,由于钻孔过程中会带有大量的泥浆土体出来,会使得地坪上原有固定的标高发生变化,这时候若但以桩顶标高为成空深度的指标,就会有很大的误差存在。为此,除了原有的标高以及成孔深度的控制技术措施以外,还要在桩架安装固定以后,做好桩架的总长度记录,以便技术人员根据钻杆来检验成孔的深度。

另外,钻杆所反映出的成孔深度并不能完全确定真正的成孔深度,因为在清孔中若操作方法不当或泥浆比重没有掌握好就很有可能引发坍孔或沉渣过厚的现象,这对于二次清孔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钻孔机械完成钻孔后要采用其他的检测技术措施来复测成孔的深度。

2.3 钻孔的孔径。钻孔的孔径大小也是关系着钻孔灌注桩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而在土质层为粘性土或粉土的建筑施工中,常常会出现缩孔现象,严重影响着成孔的质量。由于孔径小于规范要求,桩的截面缩小,承载能力降低,实际上是降低了桩的安全系数。另外软弱土层一般都在地层上部,缩颈现象也发生在此段,而桩的内力也是上段大,容易造成桩身抗压强度不够而破坏。由于孔径达不到要求,导致钢筋笼无保护层,桩的抗压弯能力消弱或丧失。

2.4 孔内的泥浆。在钻孔灌柱桩的施工中,若泥浆质量差,就形成不了护壁泥膜或形成的泥皮粘附力差,易于脱落,导致孔壁稳定性差。另外,泥浆比重过大,使得砼水下灌注阻力增大,降低砼的流动半径,使砼骨料大部分堆积在桩芯部位,而钢筋笼外几乎无骨料,不仅桩身质量不好而且桩的侧摩阻力也难以发挥。故对泥浆质量的管理决不是个小问题,一定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

2.5 成桩质量的控制。除了要控制成孔质量,还需要加强对成桩质量的控制,这也是钻孔灌注桩质量的最关键的施工步骤。在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灌注混凝土时的施工技术控制,以保证成桩的质量。

1)为确保成桩质量,要严格检查验收进场原材料的质保书,如发现实样与质保书不符,应立即取样进行复查,对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混凝土灌注桩。2)钻孔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中混凝土的离析现象还会存在,但良好的配合比可减少离析程度,因此,现场的配合比要随水泥品种、砂、石料规格及含水率的变化进行调整,为使每根桩的配合比都能正确无误,在混凝土搅拌前都要复核配合比并校验计量的准确性,严格计量和测试管理,并及时填入原始记录和制作试件。3)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灌注工艺和操作,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保证有程序的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如大幅度抽拔导管则容易造成混凝土体冲刷孔壁,导致孔壁下坠或坍落,桩身夹泥。

3 关于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几点建议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关系着建筑地基工程的质量,也是影响建筑物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加强对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中,除了要严格控制孔的形成质量以及桩的质量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术控制要点:

3.1 对施工单位钻孔设备钻头的切削性能、泥浆的处理设备等与施工效率和质量有关的机具、仪器等都应进行检查。

3.2 不同的施工方法其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差异,施工时应从施工方法着手进行预先控制。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例6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中城市的迅速崛起,建筑工程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是随着国内建筑工程项目规模的发展,以及对于施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实际施工中存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建筑桩基施工具有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工作人员较多、机械设备多样等特点,其质量管理中包括:专业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监理、施工人员集体技术培训、施工技术流程规范等具体工作,也是保证施工进度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的重要基础。

1、建筑桩基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单桩承栽力低于设计要求

1)桩末按设计要求和地质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致使桩沉人深度不足;2)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3最终贯入度过大;4)桩打落在孤石或坚硬的障碍物上;5)其他原因,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6)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1.2 桩倾斜过大

1)混凝土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2)灌注混凝土桩打压灌注施工过程中遇孤石跑偏或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所造成的桩倾斜;3)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4)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5)桩端遇流砂或溶洞或坚硬的障碍物;6) 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压效应;7)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1.3 断桩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外,其他原因还有以下几种:1)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2)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混凝土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等;3)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人度过小,以至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4)灌注混凝土桩提升速度过快;5)混凝土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分段预制,分段沉人,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也较见。其原因除了上述外,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6)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

2、建筑桩基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分析

2.1 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桩的定位

不论在沉管灌注桩还是预制桩的施工中,施工地表会由于扩孔挤压造成隆起,相应地移动了原坐标管理点,如果不对桩位重新校核,仍按照原桩点施工的话,成桩后势必产生桩位的偏移。在施工前,应对规划部门提供的管理桩进行引桩并加以保护,确保该桩点不受施工及其他因素影响。打(压)桩过程中随时监测,保证桩点的正确性。这种桩位偏移在天津宁河的某住宅楼工程中就曾出现过,最终采用了扩大承台法予以补救,既耽误了工期又增加了工程成本。

2.2 加强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管理

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与技术中的各个相关因素都对桩基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建筑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各个工序中工艺与施工技术参数的管理。建筑施工材料质量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建筑冲孔灌注桩时,要对进场物料进行检验。保证材料质量,以此保障冲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在进行混凝土灌注前,要根据施工地点气候条件、设计参数等对混凝土的混合进行监控,保障灌注用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以此保障灌注桩的坚固度及抗压性。

2.3 加强灌注桩钢筋笼的质量管理

冲孔灌注桩钢筋笼施工一般采用外拨钢筋笼锚固筋,在主筋上绑扎砼垫块等施工技术,是桩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筋笼的焊接、安装质量对于桩基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进行钢筋笼制作和安装的过程中,要对钢筋的存放、钢筋笼的检验、制作、吊放等环节进行质量管理。钢筋笼骨架根据设计长度分两节制作,为了保证钢筋笼顺直,制作前先将主筋矫直并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搭接焊,在加强箍筋上统一标定主筋间距,保证主筋顺直。钢筋笼吊放时,要再次检查钢筋笼的制作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钢筋笼主筋采用搭接焊,全长加工分两段,用吊车分段吊起人孔。人孔的同时要清除骨架上的泥土和杂物,修复变形或移动的箍筋,重焊或绑扎已开焊的焊点。按照冲孔灌注桩施工手册中对钢筋笼的规定进行质量管理,保障钢筋笼的质量。

2.4 加强桩基施工图的审核

审核承台边缘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因多种原因,建筑桩基沉桩施工会造成一定的桩位偏差,特别是锤击桩,静压桩相对偏差较小。承台边缘尺寸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桩位允许偏差的需要,如盖有基础梁的桩,基础梁边缘距桩边应不小于100mm,简言之,如单排方桩断面为300mm×3OOmm,其承台梁宽不应小于500mm,即桩两边各有lOOmm余地(独立基础或群桩的边桩则同样处理)。否则桩位偏差仍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而桩身已超出承台粱边缘,这种受力状况显然不合理。在施工及监理实践中,经常遇到施工图中桩顶标高定得偏低的情况,这几乎成为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给施工造成一定麻烦。究其原因,可能是设计人员缺乏现场施工经验或对方桩标准图集中桩顶节点详图不甚了解所致。确定沉桩的桩顶标高,应考虑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锤击桩为70mm,静压桩为50mm)、锚筋焊接长度、再加上设计要求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一般为50mm),因此,一般钢筋混凝土方桩沉桩的桩顶标高,应高出混凝土垫层面200-250mm。

2.5 清孔质量的管理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在灌注砼之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端承桩≤50mm,摩擦端承≤100mm;摩擦桩≤150mm,为此在清孔过程中,应不间断的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砼,并保持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1.25,含矿率≤8%,粘度≤28S。在第一次清孔达到规范要求的管理指标后,因下放钢筋笼及灌注砼的导管,有时清孔需中断一段时间,因此,在灌注砼之前应进行二次清孔。

3、结束语

建筑桩基施工质量管理,涉及建设、设计、施工各单位之间的配合,以及施工总承包对分包管理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处在工程前期阶段,一般情况下,分包单位只管“按图施工”,总包的管理职能也尚未达到一定深度,待到沉桩完毕桩基开挖,往往质量问题已经形成,因此,在建筑桩基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动员各方面的社会力量,使建筑桩基施工检测管理走出本部门、本系统,逐渐过渡为一门社会学科,特别是要调动各级地区政府和当地人民的积极性,加强宣传,使建筑桩基施工质量管理具有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例7

一、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1钻工灌注桩注浆施工工艺流程

成孔——安装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养护——开塞——注浆

1.2钻孔灌注桩注浆的施工的安装施工过程

在注浆管的安装过程中,使用两根注浆管,然后进行分段的进行固定在钢筋笼上面,通常是使用细铁丝进行绑扎,然后分别放在钢筋笼的两边。注意的位置是,在注浆管的底部位置上,其长度要超过钢筋笼20厘米左右,施工中,要对注浆管超出底部的位置进行密封,其边上位置要按照梅花的形状规则进行钻孔,其大小在7毫米左右为宜,在注浆管的外部要进行包扎。对于施工中注浆管的下放问题上,因为注浆管的管道壁比较厚,所以进行焊接连接施工,其质量难以控制,为此通常使注浆管道形成开丝,然后进行连接,其质量也比较可靠。注浆施工安装过程中,对于注浆管进行开丝,要对开丝的情况以及开始质量和螺纹数量进行仔细的检查,其开丝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合格后才可进行连接,在对注浆管开丝工作完成后,必须使用螺纹塑料帽拧进行保护注浆管开丝质量。在灌注混凝土成桩后,要对其进行养护。1.3压浆参数的确定

首先注浆的浆液材料的配合比,浆液通常情况下是使用普通的硅酸盐水泥进行搅拌配置,其水灰的具体情况要根据工程项目现场土体的渗透性以及地下水资源的情况进行试验确定。施工中一般压浆浆液具有稠密的特点。施工中如遇到在钻探成孔中,有浆液漏浆的情况,进行注浆的浆液材料之中,可以适宜的放入少量的活性粉煤灰,这样可以进行控制浆液的渗透范围,以确保浆液的利用效果。如果同时加入适宜的外加剂,则是提高浆液的利用效率。注浆施工中,还要对注浆的压力进行控制,压力要适当,因为压力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注浆质量造成影响。如果注浆的压力过大,则会发生冒浆和跑浆的情况;如果压力过小,注浆浆液将会在地基土体之中,难以实现土体的挤压以及渗透,达到所需要的效果。注浆的压力是与桩长和地基岩土土体的性质等方面的因素相关的。

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

2.1注浆技术的控制指标与灌注桩承载力的关系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进行压力压浆施工工艺的控制指标,其主要是包括进行压浆的数量,其灌注桩桩头的压力以及灌注桩压浆施工其发生位移等指标。其中压浆量又是其最为重要的控制指标,压浆量与灌注桩的底部虚土和灌注桩桩头受压力都成正比。灌注桩桩头的压力,在进行灌注桩注浆技术施工过程中,注浆的浆液,水泥浆液在通常注浆管头时收到的压力,这个指标不能进行硬性的规定,应该灵活的进行认识,在桩头的压力可以根据项目工程的桩基土质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控制。在注浆施工过程中,只有确保在一定的时间内,确保一定程度上持有相对稳定的压力,这才能够充分的满足灌注桩成型后注浆技术施工的设计要求以及规范要求的压浆数量。灌注桩桩体的位移量,主要是指灌注桩上抬的位移量,其实从理论上进行论述,灌注桩的上抬的位移量与灌注桩桩头承受的压力成正比关系。但是现实的施工情况和理论上存在差异,现实情况是其受压力越大,其上抬位的移量呈不规则的运动。造成的原因是因不同灌注桩的桩体收到侧面的摩阻力和灌注桩载承力不相各异。这类的指标划分为次要控制指标。

2.2灌注桩压浆技术施工的压力及闭浆工作

在项目工程施工中,对于灌注桩进行压浆技术施工,其关于在压力上的适当选定,是个设计上的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在施工中获得灌注桩地基的最好质量,在压力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其主要有,首先对建筑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要充分的了解,土体性质等,然后设计灌注桩注浆孔隙的尺寸大小以及进行灌注桩注浆施工的位置,注浆施工浆液会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浆液的粘度会发生改变,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对于在注浆施工技术上的要求,在进行注浆施工的阶段,注浆过程的高程等,为了防止灌注桩在地面发生冒浆现象,灌注桩桩体上抬等,可以利用注浆压力把桩体进行适当的增高,同时保证注浆量不变。

2.3灌注桩注浆施工中提高注浆效果的措施

灌注桩注浆可以使用多次压浆法,有效的利用埋设在灌注桩桩体的压浆管道,不断的对灌注桩桩侧进行多次的注浆施工,直到达到灌注桩注浆施工技术要求的压浆量。注浆的浆液材料在压力的作用下,注浆的浆液不断的在灌注桩四周的岩土土体内,向四周进行不均渗透。理论上说,注浆的水泥浆液材料会沿着压力相对较小的方向进行渗透。注浆压力腔法进行注浆施工,把注浆的水泥浆液材料通过预先设置在灌注桩内的压浆管压入到灌注桩底部的一种施工技术。这种注浆施工技术的压力腔通常是圆形的,其直径一般设计为灌注桩桩径的两倍,材料商通常使用高弹性橡胶材料,预先进行埋设与注浆管相连结。

2.4关在灌注桩注浆技术施工发生串桩的处理

在建筑项目灌注桩注浆施工过程中,当正在注浆施工的水泥浆的灌注桩,在进行注浆的过程中,水泥注浆材料从另外的灌注桩的桩体上喷出的情况,称之位串桩。产生串桩的主要原因是,进行注浆的水泥浆液材料的压力过大或者在灌注桩底部的土体有空洞等,所以发生串桩的情况就理所当然的。对于发生串桩,进行处理时,首先应该立刻的停止进行注浆工作,然后把发生串桩并且冒浆的导管进行封堵,然后才可以继续进行注浆施工,首先应该把发生串桩情况的冒浆位置进行施工。

2.5灌注桩进行注浆压浆的顺序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于灌注桩压浆技术施工其压浆的顺序,一般是根据先进行周边灌注桩的注浆施工,最后再进行中间灌注桩施工的次序。对于最后的中间的成片的灌注桩注浆施工时,一般是采用呈梅花状的间隔进行灌注桩压浆技术施工的顺序。采用这种顺序的优点在于,使得每根灌注桩的桩底底部有效的压浆量均匀,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在建筑工程项目地基范围内内形成一个整体。

结束语: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于钻孔灌注桩后进行压浆技术处理,这种施工方法,可以使得在桩体底部的虚土结构发生改变,提高灌注桩基础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这从根本上使得普通的灌注桩在成桩后,其底部有虚土结构的困难。这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招文东.关于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探析[X],2007,(10);

[2]彭罗生.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技术在建筑桩基工程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10,(6);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例8

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67-01

1.钢筋笼制安过程的质量监控

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所需进场钢材、电焊条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外观质量、规格、型号、数量等应与送检样品及其质保材料一致,否则禁用。钢筋笼的直径、长度和制作质量应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验收。经验收合格的钢筋笼在吊放过程中,为减少钢筋笼变形并确保其垂直度,应在起吊点增设起吊杆以增加吊点受力面积,在增设的起箍筋上对称设置起吊点来调整起吊时钢筋笼的垂直度。同时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焊缝质量,不合格的焊缝、焊口要进行补焊。钢筋笼吊放时不得碰撞孔壁,若吊放受阻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不得加压强制下放,钢筋笼未垂直下放,应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成孔偏斜,应复钻纠偏,并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

钢筋笼接长时在确保连接垂直的基础上要加快焊接速度,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这有利于钢筋笼顺利吊放以及减少孔底沉渣量。另外,应确保钢筋笼垫层保护块不漏放,钢筋笼垫层保护块最好作成半径为垫层厚度的导轮,这既能满足垫层厚度要求,又可减少对孔壁稳定性的破坏。由于钢筋笼吊放后是暂时固定在钻架底梁上,为确保钢筋笼的埋入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吊环长度要根据梁底标高变化而变化。

2.混凝土拌制过程的质量监控

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需选用水下混凝土,水下混凝土的粗骨料宜选用卵石或直径小于40mm(尽可能采用二级配)的碎石,含砂率在40%~45%,碎石含泥量小于2%,为改善和易性缓凝,混凝土宜掺外加剂,浅孔小孔径桩灌注混凝土初凝时间应≤4.5h,深孔大孔径桩灌注混凝土初凝时间≥8.0h。

如果施工特殊的需求,需要现场拌制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应加强计量设备精度、混凝土配比、添料搅拌程序、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等的监控,以避免因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应尽可能使用集中搅拌供应的商品混凝土,这既可以保证混凝土质量,又能保证混凝土的及时供应。

3.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

3.1成孔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程序

(1)检查孔径、偏位、垂直度、泥浆性能并记录签认。

(2)钻进时检查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与柱状图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入岩,并对入岩深度及时签认。

(3)终孔检查孔深、孔径、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清孔检查泥浆指标、沉渣厚度是否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3.2成孔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3.2.1 孔壁坍塌控制

孔壁坍塌一般是因预先未料到的复杂的不良地质情况、钢护筒未按规定埋设、泥浆粘度不够、护壁效果不佳、孔口周围排水不良或下钢筋笼及升降机具时碰撞孔壁等因素造成的,易造成埋、卡钻事故,应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3.2.2 孔底沉渣控制

孔底沉渣是影响桩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有关规范规定,水下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对端承桩不得超过100mm、磨擦桩为300mm,但在施工过程中,常有不少桩的桩底沉渣仍满足不了此要求,泥浆的比重、粘度应根据地下水位高低和地层稳定情况等进行确定,如地下水位较高,容易坍塌,泥浆比重、粘度可大些,但不宜过大,比重以1.1~1.2、粘度为18~25s为宜。

3.2.3 扩径和缩径控制

扩径、缩径都是由于成孔直径不规则出现扩孔或缩孔及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引起的,扩孔一般是由钻头振动过大、偏位或孔壁坍塌造成的,缩孔是由于钻头磨损过甚、焊接不及时或地层中有遇水膨胀的软土、粘土泥岩造成的。缩径会减少桩的竖向承载力,而扩径会增加成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控制。

4.灌注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

(1)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测孔底泥浆沉淀厚度,如大于规定的清孔要求,应再次清孔。

(2)孔身底面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和钢筋骨架安放后,应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3)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4)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在整个灌注时间内,导管漏斗下应保持足够的混凝土,排泄端应充分伸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内至少2m,且不得大于6m,以防止水冲入管内。

(5)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0.5-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

(6)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7)在灌注过程中,溢出的水或泥浆应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以防止污染。

(8)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9)使用全护筒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当混凝土面进入护筒后,护筒底部始终应在混凝土面以下,随导管的提升,逐步上拔护筒,护筒内的混凝土灌注高度,不仅要考虑导管及护筒将提升的高度,还要考虑因上拔护筒引起的混凝土面的降低,以保证导管的埋置深度和护简底面低于混凝土面。要边灌注、边排水,保持护筒内水位稳定,不至过高,造成反穿孔。

5.钻孔灌注桩成桩后的质量监控

5.1成桩检测程序

检查试块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与质量评定标准;随机无破损检测或钻探取芯试验结果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检测桩位偏差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分项工程完工验收,进入中间交工计量。

5.2成桩的质量检测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例9

1 工程概况

工程桩基施工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水下浇注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灌注桩施工时根据地层和施工情况采用膨润土或高分子聚合物泥浆, 并进行集中制备,回收后集中净化处理,重复使用。

2 施工准备

规划布置施工现场时,首先考虑泥浆制备、处理、排放系统的布置。泥浆系统由泥浆池、沉淀池、废浆池、泥浆泵、泥浆处理设备等组成,采用集中处理、排放的方式。泥浆池、沉淀池用砖块和水泥砂浆砌筑牢固,不得有渗漏或倒塌,泥浆池等不能建在新堆积的土层上,防止池子下陷开裂,泥浆漏失。泥浆配制必须用现场使用的泥浆材料先做室内实验。泥浆制备参数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在钻孔过程中要满足成桩过程的护孔要求;②在成孔后,停止等待混凝土灌注时间内孔底沉渣不得超过规范和设计的技术要求。

3 质量控制措施

3.1 泥浆处理

施工时要及时清除沉淀池内沉淀的钻渣,泥浆处理配备机械钻渣分离装置。清出的钻渣应及时运出现场,防止钻渣废浆污染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由于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的污染,泥浆会逐渐失去原有的性能而产生变质,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除去所含泥砂,并调整泥浆性能指标在规定范围内,为此应设立泥浆处理系统,对从孔口灌注混凝土后回收的泥浆进行处理。泥浆处理设备采用旋流除砂器、振动筛和3PNL 泵,灌注混凝土后回收泥浆用泥浆泵先送入旋流除砂器,再通过振动筛后流入泥浆沉淀池, 经过一定时间沉淀后流入供浆池进行重复利用。

3.2 钻孔

开钻前,钻机对位应以控制桩拉十字线控制,钻头对准十字线交点,符合偏差要求(≤10mm)后开始钻进。钻进过程及时补充制备好的泥浆,整个钻进过程中液面不得低于护筒底面,提钻后护筒内泥浆液面高于护筒底部至少1.0m。钻进时每次进尺控制在50~80cm, 根据地层情况而定,软塑地层采用少进尺,可塑地层可适当增加进尺。在下放和提升钻头时速度要平稳, 以免强烈的撞击造成孔壁坍塌,而且在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钻头通气孔,必须保证钻头通气孔的畅通无阻。在钻进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面问题:

(1)由于孔口回填不密实,导致护筒内外串浆,很容易造成塌孔。

(2)钻进软塑、流塑地层时进尺快,钻头被压入泥中和泥土结合成一个整体,提钻时形成活塞效应将孔壁吸塌。

(3)在钻进过程中,由于不正当操作会引起钻机卡钻或埋钻。

(4)由于钻机桅杆和钻杆重量较大,在钻机行走时,如果操作人员不熟悉场地情况,遇到回填的孔口或倾斜的坡道时会发生安全事故。

(5)施工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护筒内的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 以上。

(6)钻进时要注意检查主钢丝绳、钻头连接、钻头磨损情

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 钢筋笼的下放

钢筋笼下放时在钢筋笼外部垫块采用混凝土滚轴式定位轮,定位轮采用砂浆制作,定位轮的半径为保护层厚度,厚度6cm,中间使用箍筋贯通,钢筋笼下放时焊接在主筋上,以保证钢筋笼的保护层厚度在灌注过程中位置不变。在下设钢筋笼过程中,钢筋笼要保持竖直挺立,钢筋笼中心线与桩中心尽量重合,向下放送时速度要慢,减少钢筋笼对孔壁的剐蹭。

3.4 混凝土的灌注

本工程水下灌注采用的是双密封圈丝扣连接方式的导管,该类型导管密封性能良好,不容易出现漏水现象。导管下设完成后及时测量沉渣厚度。当沉渣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必须进行二次清孔,以保证沉渣厚度不大于规范及设计要求。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灌注过程中要及时用测绳测量混凝土面上升高度,计算导管埋置深度,确定导管拆卸长度。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埋管深度,最小埋管深度不小于2.0m,最大埋管深度不宜大于6.0m。②在灌注混凝土时要匀速浇注, 减小混凝土对孔壁的冲击力。③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质检员负责核对混凝土的灌注数量和桩顶灌注高度,为保证桩顶混凝土质量,桩顶全部出露新鲜混凝土后才能提拔最后一节导管。桩顶超灌高度不小于1.0m。④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泥浆及时泵送至泥浆净化装置进行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⑤灌注完毕混凝土面达到要求之后要立即将孔内导管缓慢匀速拔出,避免速度太快在桩顶形成“软芯”。⑥混凝土灌注之前要组织好充足人力、物力,保证混凝土连续灌注,每根桩力争在2h 内完成。灌注完成后,利用吊车缓缓提出护筒,防止落入大土块,

影响桩顶混凝土质量。灌注过程中拔出的导管要及时用清水冲洗掉导管内壁上的混凝土,清洗时应注意清洗导管接头部位。护筒拔出后要及时清除掉护筒内壁的混凝土和外壁的粘土。为保持施工现场干净整洁,在灌注和清洗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泥浆和渣土,保持现场清洁,方便施工。

4加固效果检测

4.1检测设备、方法及工作量

低应变动力检测采用美国桩基动力公司生产的P、I、T桩身完整性测试仪,检测方法采用反射波法。高应变动力检测采用美国桩基动力公司生产的PDA打桩分析仪(PAL)型;分析方法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检测比例满足规范要求,高低应变检测桩位由建设单位和监理方确定,检测前后的仪器运行状态良好,检测过程中无异常情况发生。

4.2检测成果与分析

4.2.1 混凝土质量

根据实测得到的反射波时域曲线(见图1)进行分析、各检测桩实测混凝土纵波波速在2 700 m/s~3 900 m/s之间,平均值为3 260 m/s,依据混凝土纵波波速与混凝土质量的有关关系,认为桩身混凝土质量良好。

4.2.2桩身结构完整性

据实测得到的反射波时域曲线(见图2)进行分析,各检测桩桩底反射信息明显,表明桩身完整。

4.2.3高应变评价单桩极限承载力

现场进行了8根桩的高应变动力检测,全部进行了CAPWAP法拟合,由此计算各高应变检测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见。各检测桩在天然状态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值介于4 227~4 549 kN之间,平均值4 413 kN,依《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1990)的有关规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经折减至饱和状态后可满足设计要求。

结论

a)低应变动力检测结果表明各检测桩桩底反射信息清晰,桩身结构完整,桩身混凝土质量良好。

b)高应变动力检测结果表明单极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经折减至饱和状态后可满足设计要求。

c)桩端后压浆法可有效提高桩的承载能力,减少桩的沉降。

5结语

通过本工程的实际施工及进一步总结,对后压浆的施工工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取得的经验参数为今后同类工程施工打下了良好的技术指导基础,为以后加强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GB50202-200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例10

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拥有显著的优势和不足。就其优势而言,其施工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既能运用于多种地质当中,还能结合建筑工程特点,进行技术转用。同时,其使得注桩的沉渣和泥皮得以固化,避免桩基稳固性下降,保证了其较强的承受能力。此外,工程造价较低,建筑成本较低。其不足之处在于,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技术使用不当,导致灌注混凝土质量不强,造成钻孔灌注板承载力下降,严重时影响整体建筑质量。

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注浆管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涉及到多个环节和步骤。首先,注浆管的制作于与安装,是该项技术应用于施工中的重要一步。注浆管的制作需要以镀锌管或无缝焊管为材料,结合建筑工程特点,进行三段式制作。运用塑料膜或胶带将花管段包好,确保注浆管的严密性,避免其在施工应用中出现渗漏现象[2]。在安装施工当中,以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为依据,确保注浆管安装符合设计施工方案标准,保证施工操作质量。

3.2压水试验施工操作

压水试验施工操作是在灌注桩浇筑施工完毕后的一道重要工序,一方面保证注浆管路和单向阀的畅通,另一方面则是确保将单向阀周边的泥浆和沉渣清除,使得混凝土的纯度得以提升,硬度和强度增强。压水试验施工操作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把控下,对于灌注桩管路的疏通进行规范化和专业化操作,如发现灌注桩出现塌孔或扩孔,则需要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使得混凝土的覆盖层得以冲开。

3.3注浆管的安装与下放

注浆管的安装与下放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要求注浆管的每个管段能够在相互之间的对接和配合上完美契合,确保整体注浆管的稳固性和严密性。在焊接过程中,应当确保焊接端口的饱满度,保证焊接处无缝隙,且在连续无间断的焊接操作后,实现注浆管焊接口的整体性[3]。此外,在下放过程中,应当依照施工规范,按照施工程序进行程序化操作,在确保注浆管不受损坏的基础上,确保其密闭性,防止渗漏问题影响施工进度。

3.4灌注桩注浆工艺

灌注桩注浆施工工艺,是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当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体施工过程的收尾环节。灌注桩注浆施工效果直接影响到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为此,该项环节的重要性极为突出。在灌注桩注浆施工之前,对于前面施工环节予以充足保障,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并在注浆的配比上进行严格把控。在注浆过程中,控制好注浆的压力和施工连续性,一次性完成灌注桩注浆工作。注重每项施工细节,才能将注浆工艺发挥到最佳。

3.5灌注桩注浆顺序和时间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和要求,甚至在施工的顺序好时间上也要严格遵循施工要求。一般而言,灌注桩注浆施工需要在成桩后两天才能进行注浆操作,但应控制在一个月内,既保证成桩的稳固性,又避免错过最佳注浆时机,导致注浆环境变化而影响最后的施工质量。在注浆顺序上,先完成桩端注浆,再进行桩侧注浆。如注浆桩为多断面桩,则应先上后下。控制好注浆施工的时间间隔,以两小时或两小时以上为佳。

3.6灌注桩注浆参数与终注条件

灌注桩注浆参数和终注条件,对于注浆施工效果的影响也颇为显著。在注浆参数的控制上,应当依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为标准,在进行科学准确的计算之后,方能确定最终的注浆参数。结合地质情况,如其以卵石层或砾石为主,则应当选择压浆压力强且压浆量大的设备和浆液;如地质条件为砂土层,则应当适当控制压浆压力和压浆量,结合地质条件测算出的注浆参数,进行合理化的注浆指标选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