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竞技术培训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6 08:23:52

电竞技术培训

电竞技术培训例1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2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发展趋势,电力企业既面临着强大的发展机遇,又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只有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培训,有效的提升企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从而有效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二、电力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科学技术水平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科学技术理论手段,电力企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对于电力企业的运行而言,更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电力企业引进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就要求电力企业中的相关技术人员要充分的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在进行先进科学技术的培训过程中,使企业员工能够熟悉的掌握先进技术的运用原理和具体操作知识。并且针对不同部门的技术操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标准,进行不同的技术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员工的掌握和熟知程度来进行具体岗位的分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中员工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对先进技术理论的掌握程度,进而有效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自身的内部发展

对于现代化经济市场而言,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而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企业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要想在经济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不断的提高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企业的人才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随着电力企业部门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更离不开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电力企业对企业员工进行的人力资源培训能够有效的保障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结构的稳定性。电力企业通过开展人力资源培训,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提高企业员工的先进科学技术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增强电力企业的竞争能力。而电力企业开展的人力资源培训,还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认识,有效的促进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得员工能够与时展同步,进而电力企业能够有效的促进其专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三)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

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电力企业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进而也就是的电力企业的员工综合素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这也使得电力企业员工不得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来符合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对于这种情况,电力企业进行的人力资源培训,为电力企业的员工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企业员工通过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培训,能够有效的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实现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不但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对电力企业员工的自身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电力企业的员工通过人力资源培训,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工作技能,并且对于实现个人的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目前工作竞争的发展现状而言,电力企业员工要想在企业中获得更高的价值,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自身综合素质水平。

三、目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力资源培训的目标不够明确

电力企业是我国起步较早的企业,因此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电力企业在针对人力资源发展的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尽管电力企业也组织开展了人力资源培训,但是由于电力企业的相关领导对于人力资源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也就导致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缺陷性。具体表现在,电力企业对于人力资源培训的目标不明确,由于人力资源培训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员工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对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和技能的操作技巧进行熟练的掌握,因此,人力资源培训的见效就相对较慢。而电力企业由于对员工进行的人力资源培训目标不够明确,这样就导致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不够清晰明了,进而就造成员工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电力企业进行的人力资源培训目标的不确定性,也就是的培训过程中的先进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不够明确,使得企业员工在参加人力资源培训后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有的电力企业还将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将人力资源培训作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进而使得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二)人力资源培训没有完善的机制

就目前来说,较多的电力企业都相继的开展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并且对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对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和时间都进行了相应的确定。但是很多的电力企业并没有将人力资源培训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部署和规划,这样就使得人力资源培训缺乏完整的规整制度。人力资源培训在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这样就会使得人力资源培训进行的过程中无章可循,对于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具体的解决措施和规定。而有的电力企业进行的人力资源培训只是局限于电力企业工作内容的培训,并没有和现代科学技术理论知识进行结合,这样就会使得整个人力资源的培训没有丝毫的意义可言,电力企业的相关员工在进行这种人力资源培训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和提升。

(三)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过于传统和枯燥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操作手段也变得多种多样。而就目前来看,很多的电力企业进行的人力资源培训内容上还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操作技能知识和技巧,这样就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进而严重的阻碍了电力企业员工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过于枯燥,培训人员只是将现代化科学技术理论知识进行照搬照抄,这样过于死板的培训内容使得企业的员工无法进行充分的吸收和掌握。除此之外,人力资源培训不但需要全面的电力企业相关理论知识内容,而且还需要进行实际的操作技术的培训,而有的电力企业进行的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实际的操作技能的培训,这样就会使得企业员工对于培训的理论知识并不能真正的进行良好的运用。进而对于电力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影响。

四、针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不断的加强电力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视

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而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水平的手段就是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电力企业应该不断的加强企业相关领导和员工对于人力资源培训对于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电力企业积极的组织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对于员工而言,只有不断的加强对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视,才能够积极的参加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理论和专业技术手段。电力企业要不断的对企业员工进行现代化先进思想理论的教育,努力的进行现代化科技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而有效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要想顺利的进行,首先应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这就要求电力企业针对自身发展的特点,并且针对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的制定。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的制定过程中,要将具体的人力资源培训内容和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定,并且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进行不同性质的培训设置。除此之外,在对人力资源培训机制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按部就班的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和步骤的确定,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使得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有章可循,进而有效的保证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顺利进行。

(三)不断的对人力资源培训资源内容进行改良

针对电力企业的发展特点,并且要充分的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改良。从而使得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更加科学和合理,并且使得人力资源的培训内容不再单一和枯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调动电力企业员工对于人力资源培训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员工接受现代化的培训内容和技能。在对电力企业的员工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过程中,不但要针对企业员工接受专业培训的能力限度进行全面的考虑,而且还要针对电力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不断的引导企业员工进行自主创新,对电力企业员工的专业培训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从思想上提升电力企业员工对于专业培训意义的充分认识,还要根据电力企业的发展形势,对企业员工进行的人力资源培训内容进行强调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员工对于人力资源培训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员工自身综合素质水平,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发展,首先应该提高企业中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电力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电竞技术培训例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77-01

坚持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总书记就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先后四次作出了重要指示。2012年1月,教育部又会同六个中央部门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等电工电子类相关专业而言,电子类竞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电路分析、设计、组装和调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1 实践教学在高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实际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高职院校中的各个电工电子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重中之重。我院电子电气工程系的所有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均在50%以上。

根据多年教学改革的经验总结,电工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应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付之于实践之中,以贴近企业实际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场所,将课程中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实践操作。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专业实际岗位所需技能的培养为重点,通过实践尝试、基本技能应用和技术创新等环节,最终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与提高。

2 电子类竞赛对高职电工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高职院校积极参加电子类竞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工程实践素质,还有利于实践教学手段的创新,有利于今后持续进行教学改革和新的教学体系的形成,对于培养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1 参与电子类竞赛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实用技术,培养了科技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竞争力。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需要进行选题、分析、确定方案、查找资料、浏览文献、选择元器件、电路板设计加工、安装、调试、论文撰写、参加答辩等过程,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历练。更重要的是,在培训、调试、竞赛的过程当中,指导教师也能不断进步,不仅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还开阔了眼界,为以后的竞赛积累丰富经验。

2.2 参与电子类竞赛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更是为自己争得了荣誉。参加竞赛有助于培养和锻炼高职高专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都是职业竞争力的几大要素。经过锻炼,他们在面对就业时的表现必定更加优秀。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下,根据我院近年来的就业情况反馈,用人单位特别是大型知名电子和IT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往往会优先选择竞赛获奖的学生。

2.3 参与电子类竞赛将进一步促进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

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赛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一些欠缺,从而发现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同时,教师在竞赛过程中总结得出的一些专业知识技能结构、培训方法和竞赛研究结论等也能够为电工电子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3 提高高职院校参加电子类竞赛实力的措施

3.1 做好竞赛培训平台的开发建设

培训平台是课题研究的硬件保证。通过课题组成员多年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分析解读,结合多次参赛经验,最终总结出竞赛培训平台应该是集电子技术、单片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和嵌入式开发系统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场所。我系在建设所主管的学院“十大文化阵地”之一“电子制作与维修中心”过程中,完全按照竞赛培训平台的需要进行软硬件搭建。我系竞赛教师团队在2010年、2011年多次在该平台上进行学生参赛前的指导和训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2010年7月的“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全国二等奖、湖北省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在2011年9月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生获得湖北省三等奖。学院还利用本平台,多次成功举办“电子技能大赛”等电子类校内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成绩证明,电子维修与制作中心已经基本具备培养我院电工电子类学生职业素质的能力。

3.2 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指导能力

教师的设计制作能力是指导学生提高竞赛能力的前提条件。要提高教师竞赛指导能力,必须采用院系教师校内全员培训和校外重点培训两方面结合的措施。在校内培训过程中,我系聘请了“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做培训教师进行指导,要求被培训教师按照往年竞赛题目进行项目实做。在校外重点培训过程中,选派实力较强的教师参加校外竞赛的相关培训,回校后传授经验。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校际交流,到具备参赛经验和成果的院校进行学习。在多项措施联合作用下,提高竞赛指导教师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

3.3 重构竞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结构

纵观这几年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可知,竞赛内容逐渐从以往单纯的模块电路搭建转向基本知识的拓展应用及创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涉及光电技术电路、555电路专集电路、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微机单片机应用以及PROTEL在绘图、制作封装库、画出PCB、布线方面的应用。在竞赛之前,竞赛组必须从竞赛需要出发,结合往年竞赛题目,从不同的课程中将这些具体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拆分、总结和重构,针对重要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重点培训。

参考文献

电竞技术培训例3

我校自1997年组队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来,屡获佳绩,曾获得全国最高奖项“索尼杯”和江苏赛区最高奖项“TI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历届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参赛活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生选拔、培训、筛选体系。但随着近年来电子设计竞赛的知识面不断扩展、难度不断升高,现有的我校电赛培训体系突显出一些不足:

(1)现有培训课程涉及知识面覆盖广,但均缺乏实践考核标准;

(2)训练受益覆盖面窄,深层次培训内容比重小;

(3)未形成立体化的多层次训练结构,仅依靠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组织相关课程。

本文针对现有的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体系中的不足,通过重构优化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多层次创新平台、形成更优的系统化选拔体制、更全面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课程体系,并能够为我校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平台和技术基础。

一、构建全面完整的基础培训课程,强化阶段性考核方式

构建的培训课程涵盖了如表1中的教学模块内容:

表1 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内容

序号 教学模块 考核方法

1 电子电路理论强化 理论考核

2 电子电路理论强化 理论考核

3 单片机应用和PROTEUS仿真 实物制作考核

4 自动控制原理 实物制作考核

5 交直流放大和AGC、振荡及应用、有源滤波器设计 实物制作考核

6 调制/解调,无线收发 实物制作考核

7 A/D 、D/A、音频采集,功放 实物制作考核

8 声光磁温等类、飞行器平台 实物制作考核

9 CPLD/FPGA设计及应用 实物制作考核

10 PCB设计工具与设计技巧 实物制作考核

11 调压和开关 实物制作考核

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均由经验丰富的电子设计竞赛教练团队成员承担,设计各模块的考核要点和实物指标内容,既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也为实际竞赛积累了多个功能子模块。

二、建立合理的系统化周期性学生选拔体制

为了能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深入的知识培养,本训练体系将两年作为一个培养周期,以实现“人才选拔―培养―参赛―再选拔―再培养―再参赛”双周期培养模式,并使培养过程常态化,保证我校参加全国电子大赛的人才质量。双周期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是:每周期从双年的1月开始到当年的8月为第一周期,从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出有能力、感兴趣的学生为培养对象,进行常规技术训练,培养和学习基本技术和技能,经过多次选拔和培训,从中选拔出计划要求的队伍为参加省级大赛的预备队,再经过暑假的强化训练后参加当年的省级大学生电子竞赛,这为第一阶段;赛后年的半年时间为提高训练期。对于参加省赛的学生队,无论是否获奖,只要愿意,可以参加为期半年的提高性技能训练,包括专业技术训练,如FPGA、DSP、ARM等。第二阶段是在第二年(单年)的1月份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二年级(即下一届)学生再进行一次选拔和基础培训,选拔出的优秀学生补充三年级流失的学生队,培养方法同上一届,使总的参赛队数符合当年的计划参赛队数,这样既保证了参赛队伍的质量,又使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了参加全国电子大赛的机会。两种队伍再经过一学期不同层次的培训和选拔,最终在暑假前选拔出参加全国电子大赛的最终学生队。

具体的学生选拔步骤包括:

初次选拔:寒假学期结束前,以二年级为选拔对象,通过自由报名和卷面考试形式选拔,内容以简单的模电、数电等基本技术为考察点,加上学生的自我技能和经历介绍等选拔出一定数量的学生为初级生。

寒假作业:向初次选拔出的学生布置寒假作业,主要是软件工具的自学和应用,如PROTEUS、Cadence、Tina、FilterPro等软件的应用学习。

二次选拔:开学第一周进行二次选拔,主要是软件应用操作考试,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二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再则是观察学生的知识水平,从中选出有培养前途的学生,而学生的数量还要考虑实验的人力、物力条件。

单人单组参赛选手选拔:对二次选的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基础培训后,进行再次选拔,赛题不分方向,主要是通用技能比赛,包括放大器、振荡器、滤波器、比较器,单片机控制等基本技能的考核,选拔出有一定技能水平的学生,然后进行组队。

参赛队选拔:对选拔出的学生进行自由组队,并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提高技能培训后进行参赛队选拔,考题分方向,如电源、通信、自控、仪器仪表和模拟类等,按方向选拔,决定出参加暑期强化训练的代表队。

暑期模拟赛:在大赛前一星期左右行一次模拟赛。

三、完善阶段化训练体系,扩大电赛训练受益覆盖面

我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体系将训练过程分为6个阶段,其中二年级三个阶段,三年级三个阶段:

基本技能培训阶段:采用目前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所具有的力量,开设以实验为主的单元实验培训,包括模拟、数字、模数和单片机技术,最后以多单元或综合的方法考核选拔。

比赛技能培训阶段:学生已自由组队,明确主攻和副攻方向,有选择地培训一至二门专业技能,并为选拔赛准备。建议成立培训教师团队,以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核心,包括各学院有专业特长、热衷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教师,每方向配置两名以上教师,有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负责管理。本阶段培训,学生队不配备专门教练,技能培训由教师团队集体负责。包括训练内容和题目由相应方向的培训教师负责。

强化比赛训练阶段:暑假比赛前的强化训练每个学生队由专门的教练负责,每个学生队只配一个教练,每个教练最好只带一个学生队伍,原则上最多不能超过两个。强化训练主要由各学院管理,学校负责监督和部分后勤保障。

高级技能培训阶段:通过省级比赛锻炼,并愿意继续参加全国电子大赛的学生队,可以参加高级技能培训,高级技能主要包括:可编程逻辑技术(如FPGA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如DSP的应用)、嵌入式系统显示技术(如ARM应用等),掌握这些技术的功能、使用范围和相互关系等,能根据课题需求合理选择。高级训练可以采用集中培训制。

专业技术培训阶段:结合当前专用技术,学习采用上述功能实现的每种专业应用,如FFT、DDS、语音压缩、语音识别、图象压缩、图象识别、高速A/D、D/A、数字锁相、数字调制/解调等软硬件知识积累。并具备采用相关技术构建综合应用系统的能力。专业训练采用导师负责制。

二次比赛强化阶段:运用前面所有已掌握的技术,按照全国电子大赛的要求(或更高的要求),综合练习,步步提高,并进一步积累比赛的软硬件基础,争取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拓展校、院、个人多层次培训平台与多元化参赛方式

受限于我校参赛队伍和各项资源限制,由校教务处经费支持的队伍目前维持在35支队伍左右。此外,各学院对本院未通过校级选拔的优秀学生采取了鼓励政策,部分或全额补贴参赛经费,组建院“自费队”参赛。但在2011年获得部级一等奖的3支队伍中,有2支队伍是“自费队”形式参赛。由此可见,自费队同学对参赛资格更为珍惜,更容易激发个人潜力。从提高学生参赛积极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多元化的参赛方式:弱化原校公费队概念,以培训过程表现和参赛最终成绩作为校经费资助参考,避免了仅一次校选拔赛定队伍资助力度的传统方式带来的弊端;并鼓励未受任何公费资助的学生以个人方式参加竞赛,在获取奖项后以公费队待遇补贴。多元化的参赛方式是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参赛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但对赛培训过程中的阶段性考核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

经过近3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统的调整与完善,本文提出的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初见成效。2013年,我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部级一等奖2组、部级二等奖2组、省级奖项26组;2014年我校获得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一等奖8组,二等奖14组的成绩。与此同时,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体系也为大学生课外创新、其他电类学科竞赛提供了较好的技术训练基础平台。在今后的培训课程中,我们将在选拔筛选方式上进一步做细做深,不断优化我校电子设计竞赛培训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杜月林,王峰.结合电子设计竞赛探索电子类实验教学改革[J].电子世界,2014,19:171.

[2]雷芳,刘乔寿,代少升.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建设[J]. 价值工程,2014,30:256-257.

[3]邱思杰.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探讨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3,12:158-160.

[4]侯晓云.电子设计竞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J].衡水学院学报,2014,01:82-83.

[5]邱敏,张秀平,车文实.电子设计大赛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5:11-12.

电竞技术培训例4

为了充分发挥基地培训功能作用,公司每年都制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培训与绩效挂钩的制度,将培养计划和培训任务层层下达,要求各级认真落实。在组织开展岗位培训的同时,采取调训的方式,组织员工到培训基地参训,保证了员工培训的时间和实际效果。

公司实施职业培训突出重点。一是强化县级公司高级工培训,为培养技师、高级技师储备后续人才。二是强化班组长专项培训,建立班组长培训上岗制度。要求班组长每三年培训一次,培训合格发《班组长岗位资格证书》,保证了班组长全员参训。同时以重点带动全局,推动建立全体员工持证上岗制度。到2012年,全公司员工持证上岗率达到89%。

福建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作为公司开展职业培训的重要基地,仅2012年开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就达到512期,培训电力系统员工40327人。公司培训中心的全体员工,都感到工作很忙,星期六、星期天经常要加班上课培训,但感觉忙得很充实,因为我们的忙,为提高电力系统员工的素质,促进电力事业发展尽了一份职责。

二、构筑技能竞赛平台。福建省电力公司与福建省人力资源保障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等部门联合举办每年一届的“海西.电网杯”技能竞赛,现今已经连续开展8年,成为福建省职业技能竞赛的一个知名品牌。每届竞赛公司领导都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全面发动,各单位积极参与。通过多年持续努力,电力系统技能竞赛已经常态化、全员化。特别是经过层层开展选拔赛,充分展示了公司技能人才风采,一大批高技能人才通过竞赛脱颖而出。对竞赛成绩优异者,公司给予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有关部门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技术能手、“五四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极大激发公司员工参加技能竞赛热情,营造了全公司员工比学赶帮超,开展岗位大练兵的良好氛围。

三、构筑表彰激励平台。近年来,公司把建立表彰激励机制作为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设立从基层岗位普通技术工人到省公司首席技师联通的10个职业技术等级,建立培训考核—能力提升—提高绩效—级别晋升—提高待遇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晋升激励机制,形成从普通技工到公司首席技师的成长通道。

为完善这一机制,福建省电力公司着力建立和完善适应企业实际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针对国家职业标准还不能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问题,在福建省人社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探索改革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办法。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专家评审与企业认可相结合,重在业绩的原则,探索建立由企业依据职工业绩和能力,自主认定高技能人才技能等级的评价制度,并实行级酬挂钩,完善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电竞技术培训例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24-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急需大批各级各类技术人才,职业教育顺应发展潮流,培养各级各类技术人才。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办学宗旨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办学思路的指导下,如何以技能竞赛推动职业学校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扎实技术技能、高效工作”的电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电工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很多职业学校没有将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技能竞赛教学相衔接,导致只有参赛选手受益,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受益不大,严重影响一体化教学质量的信度与效度。为此,引入技能竞赛的教学机制以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高。本文以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为例,探索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坚持的原则

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思路,根据企业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设计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电工专业课程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在电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模式。

(一)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需要基于三大现代职教理论(即杜威“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和戴明的 PDCA 质量管理理论来设计教学和教学活动。

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告诉我们,务必把“从做中学”贯穿到电工专业的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当中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职教理论,明确指出做事的方法决定学习的方法,而学习的方法决定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三点:一是如何做事就如何学习,如何学习就如何教学,教育与学习都要突出“以做为中心”;二是对事情来说是在“做”,对受教育者来说是在“学”,对施教者和学习者的来说都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共同提高认识;三是职业教育目标不是简单的教人学习,而是教人学“做事”,通过“做事”来悟出新知识和找出新方法。

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法。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师应运用这一教学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切实做到把电工专业理论与电工技能实践相结合。

戴明的 PDCA 质量管理理论。基于 PDCA 质量管理理论,结合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实践,从“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等环节入手,探索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工作规律,从电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模式、课程目标制定、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总结出科学、规范、有特点、易推广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促进健全和完善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体系,推进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进程和提升教学质量。

(二)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必须坚持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目标,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教学中突出“职业学校学生主体性”的原则。电工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在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及要求、教学过程及评价等方面,凸显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围绕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该专业的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并改革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实用性、针对性,把学习过程转换为工作过程。教学中凸显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促进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平台和评价体系,做到学以致用,体验电工工作之责任并获得经验。在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用企业电工班组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学生,尽快让职业学校学生体验企业工作情景和角色转变。

二、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电工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当前中职电工专业课程较为陈旧,且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师生通过参与电工专业技能竞赛,逐渐意识到电工专业课程内容应与社会需求接轨,电工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必须坚持就业导向来培养社会需要的电工专业技能型人才。随着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电工专业课程选择上要紧跟时展潮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贴市场需要,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电工专业高技能人才。从近年来的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如单片机设备、PLC、电子制作等要求^高。由此可见,电工技能竞赛项目与国家经济发展、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单位紧缺急需的电工专业岗位技能对接。随着电工技能竞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其必将成为职业学校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的导向标。电工专业培养目标需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电工技能赛对于电工专业一体化教改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调整电工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达到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电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电工专业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电工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职教需要,应以电工专业技能竞赛为契机,推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提高电工专业教学质量。具体做法是:一是通过企业调研以了解企业需求,把电工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工作要求、职业规范保持高度的一致,把企业电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纳入电工教学当中,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二是通过请丰富经验的电工师傅来学校讲课、辅导,增加师生对企业电工技能需求的了解;三是通过增强电工专业生产实践基地的建设,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产学做一体化;四是教学中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知识链接的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学中做、做中学,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电工专业课堂教学效率。

(三)电工专业实训设备的建设。由于电工技能竞赛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加快了电工实训室的建设。例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增加了亚龙和天煌的设备后,快速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室。随着实训室建设推进,电工实训能力大为加强,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随着政府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展示职业能力的极具吸引力的竞技平台。随着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学子投身到职业教育中,为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而努力。

三、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整合电工类专业群与优化专业培养目标。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精神,应加快电工类专业课程结构优化,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电工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提升服务工业转型升级能力。采用技能竞赛培训方式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培养职业学校学生成为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企业核心技术技能、积累新经验和创新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例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将电工类专业群优化为 4 个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在建设中)、电子技术应用与电子电器维修、电工技术应用与制冷设备维护,以此优化电工专业培养目标。

(二)改革电工类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驱动电工专业改革、以工业产业技术进步驱动电工专业课程改革、以电工实用技术驱动教学改革,实现电工专业课改以适应经济发展、工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随着科技发展,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内容不断更新,需要按照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标准来设计电工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具体做法为:一是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电工专业课程设计、评价,引进先进电工技术(如 PLC 技术、电子制作技术等),提高电工专业课程教学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二是模拟真实电工作业环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学真做以快速掌握真本领;三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四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流程改革,根据企业生产真实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流程;五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课程和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其中,单项技能训练课程有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电机与变压器检修、电机控制线路装调、PLC 基础与实训、变频控制技术实训等;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有机床电气检修、PLC 与液压气动控制技术实训、制冷设备检修、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气设备装调、机电一体化设备装调等。

(三)完善电工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一是着力推荐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参与正高级讲师职务(正教授)评审,考核推举实践经验丰富的年轻教师入编,落实职业学校用人自;二是按规定聘请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电气专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三是建立“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建立“双师型”教师年金制度;四是推送年轻教师到办学能力强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技术先进的企业学习,促进一体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五是探索职业学校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加强电工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例如,通过多年的师资培养,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现有副高级职称 7 人,电类高级技师 12 人,都是“双师型”教师,国家骨干教师 4 人,建成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组建和优化电工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校内实训资源平台。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和技能鉴定为依托,组建校内实训资源平台。在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上,需要满足如下条件,确保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一是建立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的场地;二是编写理论课与实习课一体化的教材;三是完善专业理论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四是设置实习设备与职业场景一体化的实训装备。这些实训平台包括大赛需要组建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单片机安装与调试、制冷设备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调试与维护(在筹建中)综合技能实训平台,以及单项技能实训平台。主要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实训室、电工基础与技能一体化实训室、电机与变压器检修一体化实训室、电机控制线路安装调试一体化实训室、机床控制线路检修一体化实训室、低压电工作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实训室、高压电工作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实训室、PLC 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变频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PLC 与液压气动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制冷设备安装与调试一体化实训室、数控机床电气检修一体化实训室、家用电器检修一体化实训室、电子电器维修一体化实训室、高技能培训与鉴定实训室。

(五)建设基于PCAD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督导及质量评价体系。随着职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教改推进,一体化教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体化师资、场地、教材不断得到完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伪一体化”教学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效度和信度。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符合一体化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保障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一体化课程教学督导,包括一体化课程实施计划、实施过程,教学评价过程的整个过程教学督导。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应该采用全过程跟踪式的过程性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的多样性评价、“知识+技能+素养”的要素评价,确保一体化教学活动不偏离教学目标(包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目标),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质量。对好的教学经验和措施,纳入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中;对未能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找到科学的办法,争取在下一个教学循环中加以实证和解决。不断提升一体化教学质量,增强一体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意识,丰富教学经验。

总之,职业技能竞赛对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电工专业根据技能竞赛项目遴选教学内容,通过“课课有竞赛、人人都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步完善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内容。通过竞赛选手介绍竞赛经验和指导教师指导参赛总结,观察其他学校选手的技能操作演示,对师生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⒖嘉南住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4]赵燕南.电工一体化教学的研究和探索[J].职业,2012(23)

[5]刘 珉.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J].物流科技,2013(10)

[6]展同军,卓 军,解永杰.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培训,2015(7)

电竞技术培训例6

供电营业所人力资源现状

本文以浙江省基层供电营业所中随机抽取的两个比较有典型性的单位作为分析样本,这两个营业所地处浙江省南北两端的一个大所一个小所。样本统计截止到2013年9月份,人力资源现状如下:总人数为85人,按照年龄、学历、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和技术职称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表4和对应的柱状分析图如图1-图4。

表1 按年龄段的人数分布统计表

年龄段 50后 60后 70后 80后 90后

人数 6人 43人 25人 9人 2人

占比 7.40% 50.60% 29.40% 10.60% 2.40%

表2 按学历的人数分布统计表

学历 初中 高中、中专 大专 本科 硕士

人数 22 49 10 4 0

占比 25.90% 57.60% 11.80% 4.70% 0%

表3 按技术职称的人数分布统计表

技术职称 没职称 助工 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人数 79人 5人 1人 0

占比 92.94% 5.88% 1.18% 0%

表4 按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的人数分布统计表

职业资格 没有资格 初级工 中级工 高级工 技师

人数 11 8 43 21 2

占比 12.9% 9.40% 50.60% 24.70% 2.40%

供电营业所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

样本的人员学历、年龄、知识水平分布情况来看,相差较大,结构不够合理,对供电营业所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不利,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

(1)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1970年前出生人员比例占全体员工总数的58.%,年龄超过45岁以上共52人占全体员工总数比例高达61.17%,80年及以后出生的人员比例严重不足,仅为11人占比13%。总体态势是“从年龄高到低成陡降型的曲线,而非呈正态分布的曲线”,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人力资源年龄结构模型。按照电力行业特殊工种的要求,45周岁以上人员是禁止从事登高等高风险的作业,这些同志现场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但知识老化不满足现在智能化配电网建设和运行的要求。而新生代员工从工作能力以及人数上不能及时进行工作交接,难以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2)智能化电网需要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控制、互动化方面的知识,需要高层次知识、高素质的人才。从表2和图2可以分析出,两个供电营业所员工整体学历水平不高,缺乏高学历人才。高中、中技、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83.5%,而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只占全体员工总数的16.5%,与国家电网实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不相匹配。

(3)表3和图3可以反映出,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技术人才短缺。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占比偏低,仅1人占1.17%;助理工程师5人占5.88%;无职称人员却占比偏高为92.95%。不能满足技术密集的供电营业所对技术人才的高度依赖。

(4)表4和图4折射出,专业技能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短缺。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占比偏低,分别为24.7%、2.4%和0%;初、中级工的人数比例偏高,为60%;无技能等级证书的为12.9%。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比例严重失衡,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储备与电网事业的蓬勃发展所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人均素质当量是衡量供电营业所员工应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或专业技能水平指标。通过样本分析可看出,目前供电营业所员工素质当量普遍偏低。素质当量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薄弱,技能单一的现象,极大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空间。

开展供电营业所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企业发展需求对技能培训的客观要求

供电营业所员工的素质当量要满足电网的蓬勃发展,配电网的智能化运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大规模的高级量测体系(AMI)和智能用电服务的需求,因此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供电营销配电职业技能人才已显得刻不容缓?企业需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在为员工提供个人升值的机会和发挥潜能的舞台的同时,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企业做出更多的有价值的贡献。

供电营业所员工对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要求

对于供电营业所员工自身来说,职业技能培训是非常现实的需要。因为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趋势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员工个人不能很好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应变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很快就会被淘汰。员工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具有了对抗社会竞争威胁的有力盾牌。

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人力资源当量的操作要求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战略成为供电营业所发展的第一战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获胜。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主要方法。

完善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的内在要求

激励是调动供电营业所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主要动力。供电营业所不仅要运用物质利益来激励员工,更要运用精神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进取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将获取培训机会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并更多让员工参与供电营业所的目标管理,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提供员工自身进步和发展的机会。

职业技能培训创新模式的实践

供电营业所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相对较早,现有的资格培训、岗位培训和脱产培训等模式,已无法满足员工培训需求的快速发展。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必须采用更为灵活的模式,提高员工的培训参与度,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员工的培训需求。因此通过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以下一些新的技能培训模式:

“岗前培训”的培训模式

“岗前培训”是院校毕业生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入职或上岗前进行的岗位专业培训。内容包括岗位职责、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安全风险,防护知识等。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规定新进大学生的6个月集中培训,除岗位技能外还包括岗位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使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院校毕业生,不仅能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的技能需求,并且从心理和能力上完成了学生到员工的华丽转变,受到供电营业所的欢迎。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培训模式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以劳模先进人物为带头人,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方向,有效搭建劳模领衔、员工广泛参与、创新功能突出、管理规范有序的劳模示范引领平台。通过创建劳模敬业示范岗、技能教学点、创新课题组以及各类先进和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工作室,使之成为强化人才培养功能、强化创新创效功能、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和、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的一种培训模式,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的职工队伍。

国网浙江电力公司某地市单位供电营业所成立了以劳模姓名命名的工作室,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培训模式,带动一个团队进行创新工作,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同时每年在全省范围内举办相应的专项培训不少于2期,培训人数不少于30人,通过辐射的作用,将劳模的技能进行传递。劳模工作室采用“N+1”的松散型团队组织模式,进行教科研工作,2012年全年发表专业论文7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出版教材2本、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个,极大地激励了职工创新的热情,提升了职业技能教学能力。

“职业导师制”的培训模式

供电营业所“职业导师制”来源于传统的“师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除了强调具体技术和业务的传授和讲解,还在人际关系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开发机制。“职业导师制”能够迅速培养出符合供电营业所发展要求的人才,最大可能地发挥人才的潜能,使新员工对自己的发展前途和空间充满信心,从思想上、感情上尽快地认可供电营业所的制度和文化,有效地防止人才的无序流动;从而完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发挥团队竞争优势。

“以竞代培”的培训模式

供电营业所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基层生产岗位的活动,突出高技能、新技术的要求,发挥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作为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蓬勃开展,有效地推动了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同时在供电营业所营造了崇尚技能、学习技能、重视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了应急救援竞赛,我们湖州分中心承担了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代表队的选拔、集训工作,并最终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取得团体第二名,个人第三、第十名的优异成绩。这次竞赛不仅是参赛队员得到了提高,同时促进了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职工的全员应急救援能力,充分体现了“以竞代培”在供电营业所职工能力培训中的作用和地位。

“测试”的培训模式

如果说竞赛是“竞技体育”,那么测试就是“全民健身”。国家电网人力资源正在开展“三考一竞”活动,所谓“三考一竞”就是指考试、考核、考勤和竞赛。供电营业所调考就是指通过调考的模式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的一种培训模式。以测试这个形式来促进员工的学习热潮。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连续四年在核心工种上开展全员调考,就是把某一工种相应技能等级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先进行自学形式展开培训,根据测试情况进行学分累积,综合提高员工技能素质。

以上几种培训新模式,虽然在人员结构上不能得到快速的彻底改善,但在近几年供电营业所职业技能培训实践中,培训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老员工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有所加强,新员工能尽快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能。这些新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经实践和分析总结如下:

(1)快速提升供电营业所员工素质当量必须采用职业培训中心集中培训和新模式松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职业培训中心集中培训能快速改善专业技能人才结构,新模式松散培训能切实提升团队的实战工作技能。

电竞技术培训例7

2012年,在集团公司、高培中心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中电国际人力资源部按照“人才强企,团队无价”的人才工作理念,协同生产运营部、中电检修(中电国际技术技能培训中心)等部门,指导系统所属各单位,健全完善培训体系,建设培训基地,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培训,并鼓励员工参与上级单位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训,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了全国技能大赛冠军,展现了中电国际人才优势,为中电国际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全国技能大赛夺桂冠,实现集团公司在全国技能竞赛夺冠“零”突破

2012年9月21日,在第八届全国电力行业继电保护工(发电企业)职业技能竞赛颁奖仪式上,代表集团公司参赛的中电国际选手平电公司胡磊勇摘桂冠获第1名,实现了集团公司在全国技能竞赛中冠军的“零”突破。另外三名选手分获第19名、第22名、第26名的好成绩。

集团公司成立以来,中电国际在组队参加的集团公司焊工、热控检修、集控值班员、继电保护等各类技能大赛,获团体第一名13次,个人一等奖10次,并多次获得个人前三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员工选手个人能力的展现,也是中电国际坚持“培训树人,文化兴企”培训理念的具体体现,更是践行静水深流企业文化结出的丰硕成果。

1.建选拔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无论是焊接、集控运行值班员、燃料采制化,还是热控检修、继电保护竞赛,中电国际要求系统各单位开展“三级”选拔。通过层层选拔,为优秀人才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系统各单位员工的广泛参与,相互间交流切磋,实现技能全面提升。以2012年继电保护竞赛选拔赛为例,做到了1人参赛,10人参与(竞赛或裁判),整个过程对每一位参与者技能水平都是一次检验和提升,更体现了团队优势。

2.创良好环境,做选手“后盾”。集团及以上层级竞赛,中电国际人力资源部统一部署,为选拔出的选手选集训教材、制定集训计划,进行赛前脱产集训,并安排理论和实操教练进行专业科学辅导。竞赛过程中,安排专业领队和教练全程跟踪,帮助现场分析、制定策略,解决选手们的衣食住行;在2012年全国继电保护技能大赛前夕,为缓解选手的竞赛压力,专门安排了心理顾问进行一对一辅导,让选手充满信心轻装上阵,保障了选手在竞赛中正常发挥。

3.形“树人”氛围,促技能人才成长。竞赛作为选拔高技能拔尖人才的重要手段,每次竞赛后,对获奖选手都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2012年12月24日,中电国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暨2012年技能比赛获奖表彰会在北京召开,是重视技能人才培训成长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营造了良好的重视高技能人才的氛围,必将促进各类技能人才的成长。

二、平圩培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三个”技能培训项目开创了全国或集团公司第一

中电国际、平电公司高度培训基地建设,公司本部在规划、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积极为基地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并对基地建设提出总体要求。2012年公司平圩培训基地初步建成,其中“三个”技能培训项目开创了全国或集团公司第一。

1.建成了全国唯一的600WM汽轮机本体检修实景培训项目。该项目2011年筹划,2012年4月开工建设,12月竣工。培训设备采用的是平圩发电公司一期600MW亚临界汽轮机技改淘汰的汽轮机高压缸、中压缸;起吊设备为一期引风机改造下的40T行车,可开展汽轮机本体检修作业培训和行车起吊作业培训,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600MW汽轮机本体实景培训的基地,为汽轮机本体检修专业通岗培训和项目负责人专业化培训提供了平台。

2.建成了全国系统最完备、技术最主流的控制系统培训项目。有五个培训室:温度培训室、压力培训室、气动执行器培训室、综合控制培训室、继电保护培训室。温度培训室配备5套完整的便携式温度校验装置及标准元件,可开展热电偶、热电阻、温度开关等热工温度元件及仪表的校验。压力培训室配备有多套手动、半自动压力校验台,气动执行器培训室配备多套气动执行器及配套的多种气动仪表教具。综合控制培训室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对像两个部分。机房配置有集散控制系统(DCS)3类8套、施耐德程控器(PLC)3套,所使用的DCS及PLC均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主流设备,保证和现场实际生产过程的同步。过程对像室安装有平电公司和厂家共同开发的过程控制对像5套。继电保护培训室是全国火电企业中专业化继电保护培训单元,涵盖火力发电厂继电保护专业主重要保护的培训工作,配备装置有发变组保护:南瑞RCS985系列二套,线路保护:南瑞RCS931AM一套、母差保护:深瑞BP-2B一套及相关的保护辅助设备。控制培训现已成为集团公司控制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计划承接集团公司2013年热控技能人员轮训任务。

3.建成了集团公司集成度最高的600WM亚临界、超临界、1000WM超超临界大机组一机多模仿真运行培训项目。2012年初,仿真培训中心迁到新的培训基地,共有三套系统,一套是600MW亚临界仿真模型,由东南大学和平电公司联合开发、设计;一套是首台皖电东送600MW超临界仿真模型,由高培中心、清华同方和平电公司联合开发、设计。两套仿真机分别按照平电#1、#3机组实际生产流程进行开发、设计,仿真程度高,培训效果好。第三套为即将开工建设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仿真机,届时,三套仿真系统可实现一机多模灵活机动切换模式,模拟双机一控的运行控制情景。

电竞技术培训例8

作者简介:林国木(1965-),男,浙江常山人,浙江衢州电力局培训中心,高级经济师。(浙江 衢州 32400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64-02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由于特高压技术应用和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需要,急需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培养与选拔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对职业技能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为国家电网公司提供坚强的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地区供电企业应提高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重要性认识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和自然资源,而是人的素质、技能和水平。要有效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必须要认识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性,因为思想决定行为,是“以人为本”现代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现实要求。

地区供电局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对网、省公司本年度的竞赛项目予以层层宣贯,深入落实,由企业行为转变为企业与个人的共同的行动。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保障,也是营造尊重技术、尊重技能良好氛围的有效举措。同时是培养和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平台,引导、鼓励广大员工立足本职、钻研技术、创新创效的有效途径。

第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能够有效地促进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企业能够给员工传达出明确的技能要求,使员工自身提高技能素质需求的内力与企业教育培训的内力得以结合,从而有效促进广大员工整体素质、技能和水平的提高,实现人力资源的增值。

第三,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为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交流提供平台。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能够提炼、挖掘生产操作中的绝技绝活,竞赛过程中经常涌现出新方法、新技艺。通过对这些绝技绝活和方法技艺的推广传播,不仅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经济效益,更有助于在企业中树立发展创新的良好风气。

二、地区供电企业应为职业技能竞赛提供必要的支持

1.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用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长期工作、永恒的事业,地区供电企业需要长期抓、抓实在,既不能当作单方面企业行为、用简单粗暴的命令方式,也不能当作单方面的个人行为、放任自流。企业和员工要通过充分的沟通取得共识,促进竞赛不断开展、发展。一方面,企业应根据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另一方面,企业在建立积极鼓励措施的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约束机制,做到既有激励,又有约束,当然约束应少用,充分发挥员工在技能竞赛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企业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实效。

2.通过宣传发动形成一个和谐共济的氛围

加强组织领导和舆论宣传,以达到入脑入心。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把责任和压力传递到所有部门和员工,将竞赛目标、指标落实到单位,细化到个人,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确保企业目标、指标的实现和完成。地区供电企业应认识到本专业整体、个体水平处在公司系统中的哪一段,是A段或B段或C段,这样可减少在下达具体目标、指标中的盲目性,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悲观。

当前地区供电企业在组织技能竞赛过程中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识不到位,认为职业技能竞赛是个别部门的事情,从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这种认识对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员工对技能竞赛认识不到位,认为此项工作成效好不好、质量高不高与员工关系不大。另一方面是行动上迟缓,势必导致在技能竞赛上难以投入足够的精力、体力和能力,可想而知,要取得好的技能竞赛的成绩和效果是不可能的。

3.注重对技能竞赛团队的感情投入

技能竞赛团队包括:竞赛领队、选手、培训师和管理人员等。人是人力资源中最重要、最能动的资源,企业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高技能人才参加技能竞赛,首先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客观上也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其次,鉴于技能竞赛准备的时间比较长,企业要经常关心过问集训期间竞赛团队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情况,了解需要帮助解决的实际问题,以解他们的后顾之忧;细致了解培训住宿及餐饮情况,这些对竞赛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重视职业技能竞赛前的理论培训技能训练

电力企业多年的竞赛实践充分证明,要取得好的竞赛成绩和效果,开展竞赛前的技能培训是有效途径。

1.提前做好竞赛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阐明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准备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个人准备,二是单位准备。个人准备是由里到外(自觉行为)、自下而上的,是做好技能竞赛的基础;单位准备是由外到里(企业环境)、自上而下的,是做好技能竞赛的关键。单位准备要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及提前启动竞赛前培训;个人准备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提前进行理论学习、场地的技能训练,做到厚积薄发,有备无患。

2.组成一支高效精干的竞赛团队

从衢州电力局几年来选拔选手参加网、省公司竞赛的情况来看,优秀的选手基本上得以选拔和推荐。传统的做法是,从竞赛专业所涉及的基层单位中开展层层遴选;培训师资或是专业技术带头人,或是曾参加往年本专业技能竞赛人员,有这方面受培训及参赛经验。从实际取得的竞赛效果来看,外请培训师与内训师相结合的方式,不失为值得借鉴之举措。

3.制定一套先进实用的培训方案

技能竞赛是指以职业能力和岗位规范要求为内容,以提升员工岗位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而开展的比武、考试和考核。为此,需要一个好的竞赛方案,它是整个竞赛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一要充分理解竞赛方案。二要按照竞赛方案制定整个竞赛培训计划。在这一点上被很多单位所忽视。它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竞赛理论培训方案,二是竞赛技能训练方案。竞赛理论方案原则上要明确职责分工、培训目的、培训项目、项目要求及其侧重点;竞赛技能训练方案除同竞赛理论方案相配合外,结合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布置场地安全、设备实施、工位数量以及仪器仪表、备品备件和材料配置。

另外,在竞赛培训教材的选用上,原则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通、专用教材及专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为主。

4.建设一批门类齐全的培训基地

“十一五”期间,衢州电力局在网、省公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培训基地得以长足的发展,建立了一批门类齐全的专业培训基地,例如营业用电实训基地、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实训基地、变电运行仿真实训基地和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地,为电力企业技术技能培训开展搭建良好的支撑平台。

在技能实训中,要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采取直接传授培训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题讲授及研讨、模拟训练、实地现场演练、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完成培训和训练。

5.选择一个灵活有效的培训学习方式

在培训方式上,理论学习宜采用集中培训和独立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技能训练宜采用分组与分项相结合的形式。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引导学员正确处理好学与思、学与问、学与习的关系。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刻地告诫人们:需要在学中思,在思中学;学问学问,既学又问,方可集思广益。“温故而知新”说明复习的重要性。鉴于现在技能竞赛一般都有配套的试题库、标准作业项目,因此采用“多练、多考、多评”的学习训练方法,不失为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和效果的有效方法。

6.提高竞赛培训时间的利用效率

竞赛前时间,对每一位选手都是非常宝贵的。要处理好工学矛盾,有机协调好竞赛、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竞赛培训一旦启动,必须讲究时间的利用效率。实践证明,采用集中封闭式培训,对时间利用效率高,取得的培训效果也好。

衢州电力局原则上采用如下方式:上午集中理论学习、下午开展技能训练,晚上集中练习,练习试卷选手之间可互批,第二天由培训师集中讲评,三、五天内开展一次理论及操作考试,实操时组织专家观摩、点评,同时执行“一日一小结、三日一总结”。总结什么?总结经验和方法、计划执行,反思不足和失误,达到查漏补缺、解决问题的功效。

四、地区供电企业做好职业技能竞赛的探索

1.正确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衢州电力局积极组织基层单位适赛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和考试。一是做到“人人有培训,人人有考试,人人有成绩”;二是确保遴选最优秀的选手参加集训和竞赛。通过技能竞赛这一有效手段,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目的。

2.积极做好技术技能的推广应用

一项技术技能只有被发现、被掌握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才有价值和生命力。衢州电力局一项专业技能竞赛结束后,由主办部门进行竞赛工作全面总结,对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作总体评价,提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的总结报告,为后续改进技能竞赛工作并实施技能培训提供帮助。同时,重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工作,善于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的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

3.创新人才培训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一,建立教育培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职业技能竞赛一切工作的基础。近年来,衢州电力局将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各级单位领导班子任期考核目标之中,作为年度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按照省电力公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局定期组织标准化岗位考试,检验全员岗位培训的效果。按照同工种、同等级组织考试,考试成绩与各单位同业对标挂钩,与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评选人才和先进等挂钩。

第三,为了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多通道人才发展体系,完善人才成长机制。衢州电力局建立单位专家库和实施6-8级专家人才评定工资,激励员工岗位成才,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为进一步深化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发展一体化机制,以及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服务。

4.打造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技能竞赛

企业间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物质奖励毕竟是有限的,企业地位、企业价值、成长空间、相互信任、工作环境才具有长久的激励作用,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源动力和发展源动力。

企业技能竞赛工作的推动是由外到里的,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就能将企业与个人的目标、发展、需要相协调一致,自然成为员工自发、自觉的行动,促进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竞赛文化的形成。衢州电力局努力通过发展留人、文化留心,人文关怀、爱心管理,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重视员工发展的长远计划,重视优秀技能人才的选拔与训练,以不断增强企业的内在凝聚力。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最高层次是企业文化管理。坚持以“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不断深化“制度管事、文化管心”工作本身,就是对企业文化管理的有力注解。

参考文献:

电竞技术培训例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17-02

引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总之,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活动,下面就该竞赛的意义、目前存在问题和我校在竞赛培训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做简单的阐述。

一、电子设计竞赛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操作性很强,主要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竞赛需要参赛者根据题目要求,做技术方案,选择合理的元件,完成电路的设计,最后通过安装、调试做出一个符合要求的作品,而不是简单地在电脑上对虚拟的元件进行组装。因而,学生从中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通过参加竞赛,学生的创新大幅度提高,竞赛题目只要求完成任务并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而对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没有任何限制,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竞赛使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学生的就业、考研和创业过程等帮助极大,我校参与竞赛的学生,尤其是获得好成绩的,在大四就业过程中,获得了用人单位的极大肯定,有很多单位指定要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或其他竞赛的学生,并且免去很多招聘环节直接录用,更有不少学校,对获得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奖的学生直接报送本校的研究生。

2.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对高校电子类专业师资水平、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系统检验,同时,对师资水平和实验室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和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才能更好地指导电子设计竞赛工作。

3.促进实验室建设。长期以来,电子实验仪器基本上是老三样(万用表、信号源、示波器),学生在实验中接触不到先进的仪器设备,更谈不上使用先进的实验手段来完成实验。这个问题在平时的实验中表现并不明显,但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就显得非常突出。谁使用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谁采用了先进的实验手段,谁就会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在实验室建设中,拥有完善、先进的实验仪器器材,成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障。

4.更新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电子设计竞赛强调基础,但同时又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器件,以利于取得好成绩,但这些新技术、新器件在教科书上不一定会涉及到,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内容,除了加强学生基础内容教学以外,必须引入新技术的教学,例如ASIC教学内容(如:CPLD,FPGA等)。同时让学生了解、使用新器件,有利于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程设计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必须用系统的观念重构课程体系。

5.加大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力度。根据竞赛要求,加强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在实验内容的开设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础性实验;第二,设计性实验;第三,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基础性实验是基本电子器件的应用性实验,使学生具备设计、调试和测量简单电路的能力。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为单元电路的设计及小系统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新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利用现代化分析、测试手段的能力。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其教学内容包括信号的检测、控制、传输与处理以及单片机等应用性较强的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竞赛中学生暴露的问题充分暴露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1.综合知识能力欠缺。学生在比赛中,提出的设计方案水平低,对参考电路生搬硬套,不会采用先进的简便电路。另外,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平时阅读的参考资料和课外书籍太少,基本技能训练不够。

2.查阅资料能力不强。参赛队员选定题目后,不能尽快找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多数学生是找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这反映了我们实践教学脱离了工程实际。

3.实验调试技能不强。一些同学不会正确设计测试表格,不会分析实验数据并解决问题。在焊接中,电路布局凌乱,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能力不强,反映了平时学习期间,实验课内容验证性多而设计性少,更谈不上综合性实践,所以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4.设计报告质量不高。许多参赛学生设计报告格式存在许多不足,设计方案论述不够严谨,电路设计缺少理论分析。说明我们的实验教学忽略了实验报告这一重要环节。

5.新器件、新技术应用能力较差。有一些竞赛题若能采用新技术、新器件,不仅电路简单,而且省工、省时,性能指标也优于一般电路。参赛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目前课程缺少这方面的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认为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电子技术设计训练,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教学体系,学生通过该体系自主学习、老师辅导,最后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从而较全面地掌握电子设计技术,并在某领域有所特长,成为竞争力强的电子技术专业人才。

三、建立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体系

我们建立的培训体系从宣传报名、中间教学环节,一直到最后参赛。

1.加强宣传,吸引优秀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承担了全校的电子实习教学任务,我们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展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报名工作。通过PPT介绍和视频展示,在学生中间宣传和普及电子竞赛的知识;并邀请我校曾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介绍自身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的成长经历及对未来发展的益处。报名采用学生自主报名和教师推荐相结合,通过初审、面试等一系列环节,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

2.电子基础训练。学生报名、选拔工作完成后,于当年10月份左右开始为期一学期的基础培训。培训时间为12周,培训内容以8051单片机为主,辅以简单模拟电路。选择以单片机为主的培训,是因为单片机入门较模拟电路容易,学生往往有成就感,不至于中途退出。8051单片机培训包括I/O口、键盘、显示、中断、定时和AD转换等编程,有教师讲解、单片机教学视频等,每位培训同学配发一块单片机开发板,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简单模拟电路包括运算放大、有源滤波、比较电路和NE555信号发生等常规电路的制作训练。基础电子技术培训最后是制作一个综合项目,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制作一个简单综合项目“红外测距仪”,作为对学生一学期来学习的考核。

3.综合项目化训练。完成了以上基础训练,在每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开始项目化训练。完成3个综合项目的制作,我们通过自定题目或选择历年国赛,内容、技术指标可适当降低。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个项目都对学生考核,并有以下教学流程:布置任务、教师讲解、过程指导、作品验收、学生交流和教师点评等,这些过程保证了教学质量。对制作不认真、完成不好的学生警告乃至最后淘汰。

4.暑期集训。暑期集训是提高学生参赛水平的关键。主要做历年国赛和省赛真题,每周完成1题,教学流程齐全:布置任务、教师讲解、过程指导、作品验收、学生交流和教师点评等,要求学生按题目的要求和技术指标严格、认真制作,鼓励学生采用新技术、新器件,以降低电路复杂度、提高电路指标。在临近比赛时,我们安排学生一次模拟比赛,按比赛要求4天时间完成,完成后统一验收、评奖,由于我校承办过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这个模拟比赛环节,学生能感受比赛的真实状况,从中受益匪浅。

5.竞赛指导和服务工作。竞赛期间,每组学生都有1~2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把关,包括帮助学生申题、方案分析、过程指导、指标检查等,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各种竞赛服务工作,例如水电、网络等,竞赛期间的饮食安排得当,由学校食堂一日三餐和夜点心送到比赛地点,减少学生负担。竞赛期间元件采购和管理,赛前尽量采购齐全的元件,竞赛期间安排专人和专车采购,做到学生上午提出采购需求,下午能拿到元件。竞赛个别题目会用到一些机械组件,做到学生上午提出需求,下午或第2天上午能加工好所需的组件。

6.其他。为了保证竞赛教学的顺利进行,还需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工作,增添先进仪器,例如数字示波器、程控电源、DDS信号发生器等。建立了竞赛元件库,各种常用、专用元件齐全,分门别类安放在柜子和元件和中,做到种类齐全,能满足竞赛各种题型的需求。建立了机械加工室和电路板加工室学生在训练和竞赛期间,可完成简单机械加工,例如钻孔、切割等;可完成电路板的制作,例如转印、腐蚀等。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竞赛的问题分析,并建立竞赛的培训体系,我校学生参赛成绩得到了极大提高,在2012年我省的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6个一等奖,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首次取得全国一等奖,在我省也位居前3位,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励。今后我们打算继续完善竞赛的培训,力争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电竞技术培训例10

关键词: 安全;技能仿真;MMORPG;视景仿真技术

Key words: security;skills simulation;MMORPG;vis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202—03

0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安全知识作为人类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生产力的一大要素,只有提高安全知识水平,才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安全技能仿真培训系统是以工作票执行能力为主线任务的安全技术培训系统,主要用于培训并提高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工作票签发人及工作班人员安全技能水平,着重规范和提升他们的工作票执行能力。通过安全技能仿真培训,使学员掌握工作票执行中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辨识和控制能力,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

为解决传统的电力仿真培训系统的诸多缺陷,例如只能单人培训模式,培训场景不能随意搭建,不支持学员在培训时进行语音及文字交流也无远程(局域网)培训等功能,系统采用基于MMORPG和视景仿真技术进行开发,实现满足多人(多角色)、多班组相互协作的培训模式,支持对场景随意搭建,支持学员在培训时进行语音及文字交流及远程(局域网)培训,提高安全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目前国内外未有相关资料显示以MMORPG和视景仿真技术开发的安全技能仿真培训系统。

1 电力企业安全培训的方法

近几年,电力企业不断地改进培训方法,力争摒弃那种空洞无物、呆板无趣的说教。主要有以下几种培训方法[2]:

①岗位培训。对新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介绍本岗位工作性质、工作范围、设备的使用、安全工作规程、岗位安全责任制和有关安全注意事项等。培训后,进行考核。②安全竞赛。包括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讲演竞赛、百日无事故竞赛、安全操作技术无差错竞赛等。安全竞赛体现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适合争强好胜、思想活跃的青年职工。③事故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本企业或其他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引起员工对这类事故的警惕,变他人的事故为共同的教训,加深对有关安全规程的理解。

2 安全技能仿真培训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2.1 传统的电力安全培训的模式单一,多数为对员工进行安全方针政策知识的宣贯及案例分析的教育,重理论,轻技能,把安全知识理论考核作为评价员工掌握安全技能水平的唯一标准。电力企业安全培训应该突破发展瓶颈,创建新的模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安全教育培训效果[1]。

2.2 电力企业安全培训的对象为电力企业在职员工,年龄层次多,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表现为记忆力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等现象[1],若继续采取传统的安全培训模式,培训效率将得不到提高,安全技能仿真培训系统的建设将打破传统的培训模式,展现一个全新的培训环境。该培训系统适合各个阶层的员工,操作方法简单,无需另外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培训环境贴合实际,交互性好,趣味性强。

2.3 以往的安全培训忽视了安全技能的培训,职工在遇到危险时不能冷静处理,导致事故的发生。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安全技能方面的培训,安全技能仿真培训系统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安全技能操作培训界面,解决了操作训练对全套硬件设施高要求的问题,实现对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其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