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2 16:26:52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例1

语文从来都是一门有争议的学科,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语文的讨论始终热闹中带着浮躁,百家争鸣中带着个人色彩。不同的教学主张、各异的教学风格、独特的课堂语言,构成了精彩纷呈的小学语文教学特色课堂。如何去看待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主张,如何去学习和继承这些代表人物的教学主张,借鉴他们的课堂语言教学风格,一线教师又该如何上好一节节语文课,又如何透过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大量的名师成功的教学案例中寻找正确而有效的途径,在名师智慧的教学设计中寻找语文教学的方向,在名师理答的精彩中寻找语文课堂评价的方法。

(一)扎根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

教学风格来源于教学实践,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薛法根、孙双金等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用语的特点,也离不开他们的教学实践。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具有江苏特色的教学语言风格,一方面是他们在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教学语言风格,另一方面又是个人语言智慧的积累和吸收学生生活印象用语,渗透本土的地域文化形成的具有江苏文化特色的教学语言风格。他们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既有我国教育前沿的教学理念,又有独自的个人特色的地域教学风格和语言特色,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扎根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是苏派小学语文名师的第一个共同特点。苏派小学语文名师是在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形成的具有江苏特点的教学名师,他们是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苏教版教材不断完善和修正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根植江苏大地,潜心钻研教学,注重经验积累,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课堂中有着深深的江苏痕迹、江苏味道,对教育充满热爱并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

(二)教学语言的声情化

教学语言的声情化是苏派小学语文教学名师的第二个典型特征。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和载体,尽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普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去直接代替教师的语言教学,但小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语言水平和语言风格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教学用语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薛法根、孙双金等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语言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学语言生动风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声情化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形象,把科学严谨的书面语和灵活生动的地方口语高度统一起来。他们的教学语言既是书面语言的声情化,又是地方语言的规范化。

二、薛法根与孙双金课堂用语的比较

长期以来,对于苏派的研究近九成停留在理论分析与方向指引上,专家学者领导对苏派发表的言论占据所有苏派言论的绝对统领地位,鲜有一线教师对苏派发表言论,也鲜有教师对苏派教学对一线教师的平常课堂教学引领方面的研究。

对于薛法根和孙双金两位教师课堂用语的研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师的课堂用语特点和风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薛法根的教学主张和课堂用语特点

中国知网主题上搜索“薛法根”,共显示34条有效信息。薛法根崛起于近十年间,是苏派语文名师中最为年轻的代表之一,也是目前苏派小学语文名师中教学成果最高的代表之一。近几年,对他的教学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作用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语言教学风格、个人的成长经历、教学案例分析等三个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还是教学语言风格。

薛法根的教学主张是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典型的课例有《哪吒闹海》等,个人的主要著作是《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等。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是名师各自教学特色的关键性标志。薛法根老师的教学风格清新自然,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善于联系教学实际去加以创新,用薛法根自己的话来说,模仿、融合、创新是他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经历的三个不同的境界。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模仿更有创新。继承和模仿不是照搬,要有一个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融合,有一个创新的成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薛法根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之所以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苏派”名师的典型,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结果。

薛法根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一句是废话。有人曾问过薛老师,在课堂中教学的每一句话是不是都是精心设计好的?他总是说,课堂语言是课前精心准备和课中灵活表达的结合,教学内容不变,但课堂是生态课堂,课堂的学习者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精心设计,学会引导和课堂活动的组织。精心的准备和灵活的运用逐步形成了他“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清新、自然,注重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语言的简约之美是薛法根老师语文教学语言的一大特色。《人民文学》专家评介栏目中阐述薛法根的教学风格是“务实、求活、拓宽、创新”,在不断积累和创新中逐步形成了他“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训练,二是语感培养。其中又以语言训练为重。

一是重视字词教学与语言训练研究。绝大多数老师在分析薛老师教学实录时都绕不过词语教学,这也是薛法根语文教学呈现给大家的最大特色。听过薛老师课的人都反映,薛老师的课堂用语是简约之美,朴实而精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真谛——“读中感悟,品中深悟。”如在《九色鹿》一课的教学中,薛法根老师设置了“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三个学习板块,他安排的学习重点是写一写。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模式。但再好、再先进的教学模式总是依赖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作为农村学生的学习就不能照搬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计“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练一练”四个学习板块。教学安排过程既借鉴了薛老师的教学模式,又从自己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增加了练习检测的学习环节,对农村学生更为实用。

(二)孙双金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教学用语的特点

2008~2012年,共搜集到研究孙双金老师的文章近50篇,这50篇文章涉及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学实录的整理三个方面。其中,对于孙老师的教学分析占重点。

孙双金老师的教学主张是情智语文,典型的课例是《走近李白》等,个人著作是《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等。孙双金老师之“情智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和创新。从孙双金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案例可以发现,孙双金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形成了“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严谨而又灵活的教学风格。他自成一派的“情智教学”在全国广有影响,因此,许多研究孙双金老师教学理论的学者和专家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他提出的“情智语文”的解读。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例2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但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在追求标新立异的教育模式的今天,语文教学好像走进了一个误区,只要是上课,特别是公开课,老师就会用多媒体,就会用大量的图片充塞课堂,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不停地欣赏课件,以至于有的老师说:“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语文越教越难教了!”一次我听了一堂陈老师上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令人心情愉悦、受益匪浅。这堂课紧紧把握住了“本色语文”这一主题,使语文课回归语言,回归文字,回归文本,使“本色语文”平淡真实,尽显语文本色。他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步步扎实,步步平实,步步求真,但又不乏精彩。

一、以读悟文,突出朗读的层次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书声,犹如鱼儿离不开水,只有“熟读”才能“精思”。素质教育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则要把语文还给语文课。我们应该走出“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模式,重视“读”这一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综观陈老师的课堂,朗读始终贯穿其中,而且是有层次地去读。他先引导学生用心地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读完后,自己谈一谈对文中一些语句的理解,或对哪一句话有疑惑,也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下,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同时也把课堂让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立刻行动起来,踊跃发言,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这个时候,陈老师再进行范读,读得抑扬顿挫,赢得学生阵阵喝彩。全体听课老师都被他扎实的基本功所折服。这个时候,陈老师提问:一个人的灵魂高贵体现在哪?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品读,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慢慢地归纳出,一个人灵魂高贵体现在:(一)有思想,(二)有丰富的精神财富,(三)有一种纯正的追求。整节课书声琅琅,一派生动鲜活之气。读,让学生感知了词汇,领略了情境;读,使语文散发魅力,课堂灵动,孩子轻松,而自由式的谈论,更是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了语文味,真正回到了语文课堂的根本上。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例3

首先,对每个老师切身发展方向的问题,强化风格流派的意识有利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常常说,语文教学既是教学又是艺术,传统的教学实际上语文教师都没有从艺术上考虑语文教学,我们把语文教学当机械地来做,失去了我们对语文的享受,过早带来对语文的职业疲劳。严重影响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有个老师教30年的语文为什么比不上教了5年的新老师,因为他只教一年书,而重复29年,特别是农村的小学老师的生存状态。也就是把语文教学当机械操作,没有当一门艺术。所以他也没有想到去追求艺术流派和风格。对每一个老师来说都是有关系,风格的基础是什么?风格是原生点。是你的个性,只有根本不了解语文是怎么回事才不能表达。对另外的绝大多数的老师,你要去追求啊。教学个性,再教了两三年后,就成为你的教学特色,由教学个性变特色,你不能说没有你的特色吗?这种特别完善后就变成了风格,所以它并不遥远,问题你有没有去追求它,营造它,提升它?很多近似的教学风格就成为流派,所以流派就是一种群体风格。所以我们和风格距离并不遥远,我们去追求,如果什么时候出现百话争鸣,就是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春天的来到。小学语文老师重视的不是职业,是专业。专业是没有专门的技术,无法替代,这是专业,风格和流派强调了语文教师的本位。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例4

1.知识的灌输者角色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按事先制定好的策略实施教学活动,以完成知识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性差异,语文教师扮演的是“决策者”的角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缺少个性和灵气。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教学模式。例如,一位语文老师在教授杜甫的《春望》这首古诗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觉得这首古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因为……

师:你的答案是错的。标准答案应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同学们把这句的好处记下来,记在头脑里。

很显然,这位老师只是机械化地照搬“标准答案”,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更谈不上对古诗文的欣赏、品味,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在这里,这位老师扮演的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角色。

2.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角色

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和课程彼此分离,语文教师只是被动的语文课程实施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对教学大纲理解、领会不深入,课堂教学功能单一,教师缺乏课程的研究开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不能发挥,不能颠覆,不能创造,只是一味地“照搬执行”。教师对课文的解读往往就是教参对课文的解读,而且教参的解读是唯一的、不容挑战的。长此以往,教师丧失课程的意识。

3.绝对权威的管理者角色

在传统的教师角色中,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课堂的“管理者”、过程的“控制者”和效果的“检验者”。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先预设好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及课堂的教学流程及其走向,然后按照预定的方案分层次、有步骤地组织教学。久而久之,只能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实现自我学习和自主学习。

二 新课程形势下语文教师角色转化的现实意义

教师角色的转变,改变了传统师道尊严的观念,学生能够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彻底消除了学生以往的心理障碍,能够逐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学习的主人。新的语文课堂中,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一种体现,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和谐课堂的主旋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充分探讨、踊跃发言。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欣赏教师讲演、被动听和接受结论的场所。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和提倡的。

三 现代课堂下语文教师新角色的内容

1.做新课堂的配角

语文课程的实施是教师和学生探索、交流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承认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角,自己则是配角。把读书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如能令学生于课上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不能徒坐听教师讲话,即为改进教学之道。”

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确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不要代替学生思考,要让学生与教材交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

一位教师在教学《狐假虎威》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其中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课文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我背不下来,如果拿书表演又不太好。”学生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学生的头,果然学生表演得很出色。

之所以这位老师做得十分出色,是因为他并没有以教材为唯一标准,而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独特的创造性,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勇于创新。

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让学生意识到要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围绕老师的思路进行,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做新课程的主角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例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61-02

2013年12月7、8两天,学校选派我到北大附中云南实验中学参加昆明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为期两天的会议,聆听了四位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及其讲座。

一、12月7日上午,韩军老师

韩老师是全国著名中学语文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

韩老师上了《背影》的示范课,他带来的讲座是新语文、新课标与高效课堂。

无论是示范课还是讲座,韩老师都在为我们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者传递一个信息“文本要静心地去读,读出自己最接近作者的原意”。

在讲座中韩老师指出当前老师们的三种不好的现象:“1、文本解读不够,多媒体来凑;2、文本解读不够,煽情来凑;3、文本解读不够,外加来凑。”我觉得这些现象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尤其是课文太长的时候,放一个课文录音,少则十多分钟如《绿色蝈蝈》(13分钟),多则三十多分钟如《皇帝的新装》(35分钟)。一节课只有45分钟,可是一个范读就占去了很多时间,那么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就会少得可怜。如此少的时间怎么可能练就学生的真本事?

韩老师说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树立的观念是:“1、文本不厌千回读,千回都有千回新;2、语文教育乃情怀,悲悯博大显真魂;3、上课应试本一事,备课就是备考分;4、且深且新且有趣,语文乐趣抓心魂;5、语文课堂要瘦身,语文再长一课论;6、语文观点乱纷纭,咬文嚼字和准本;7、枝繁叶茂成大树,多颂文言扎深根。”

讲座中,韩老师紧扣朱自清和《背影》来分析语文教学的心得:用心、用情才能把语文教好。

二、12月7日下午,吴丹青老师

吴丹青老师,著名特级教师,曾任初、高中语文教师,现任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学生发展研究中心语文科研员,兼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国培计划”中西部远程培训项目2011年度北京大学初中语文学科网络培训中,担任教学团队核心成员。

吴老师上的示范课是《用色彩描绘,用声音表达》,她带来的讲座是为“写”而“读”----诗歌教学漫谈。

吴老师的示范课及其讲座都是围绕诗歌来展开的。用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来评析诗歌教学,上了戴望舒的《雨巷》的示范课。在课上吴老师教我们如何去教学诗歌。在备课的时候,你要明白三个问题:这首诗歌是什么?教什么?和像什么?诗歌的美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在教学诗歌的时候要注意五个步骤:朗读――体会抒情性、韵律美和节奏感;品位――咀嚼精美隽永的语言,掌握字词的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你和音乐性;联想、想象――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仿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模仿,学会诗歌;知人论世――挖掘诗歌的深层意蕴。

诗歌教学贯穿初中语文的始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诗歌教学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具体去体会诗中的画,领会诗的内容,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吴老师无疑为我们上了一节诗歌教学的成功的示范课。

三、12月8日上午,程翔老师

程翔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首都师大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附中语文副校长。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高初中教材编写工作,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一等奖获得者,主要著作有《语文教改探索集》、《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等,曾应邀到全国各省市及香港、澳门、马拉西亚作报告并执教公开课,深受好评。

程老师为我们带来《伤仲永》的示范课,他开展的是谈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

在示范课上,程老师一直都是处于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到课文里面去学习,抓住朗读,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从对课文的无知到知的提升,包括文言文的字、词、句、篇的理解,都是在程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在课堂上,让学生学有所得。

程老师的讲座是从回答参会教师的疑问开始的,参会教师平时的教学疑问在程老师的讲座上得到答疑。综合程老师的发言,我从中得到以下的启示:1、对所教内容的把握要准确、深刻。只有你准确深刻地把握好所教内容,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知识。2、善于积累自己的课堂作品,分析研究并组织发表。积累课堂作品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要对所教文本做深入研究,拒绝浅尝辄止,多而不精。3、要看教育研究的杂志。看别人的教学教研成果,能够成为自己教学理念上的支撑,更全面地掌握课程教材教法。4、课堂教学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推敲,这样就能明白自己的定位。5、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组织教学和启发引导。课堂上老师千万不要奉送答案,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展示学生思维变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学习的本质。6、学习的发生:学生产生问题――老师引领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明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懂文本的意思还需要研究学习的本质。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教什么和怎样教。8、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学会说半句留半句,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9、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对学生的关爱,语文课应该是情感的绿洲不该是情感的沙漠。一个老师要学会爱护学生、保护学生,老师要不断地去强化学生的信心。

程老师的讲座无疑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他讲座的内容涵盖了教学、教研、课内、课外,从各个方面给予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有力的指导。(下接第62页)

(上接第61页)四、12月8日下午,赵谦翔老师

赵谦翔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称号及香港的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育硕士导师,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吉林省教育学院部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客座教授。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例6

每天早上,校园的英语广播节目如期播出,一句句流畅清晰的英语在校园中回荡。

……

这些都是梧州市第十五中学(以下简称梧州十五中)开展英语教学的点滴缩影。近年来,该校按照梧州市“创新招生机制,发展外语特色办学”的工作部署,将开办外语特色班级作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助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开展外语特色教学

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中,2014年中考落下帷幕,梧州十五中1101班的周予格外高兴,就在7月12日,她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被梧州高中录取。她兴奋地告诉记者:“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要感谢父母的默默支持,要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在特色班的三年中,老师对我们来说,既是长者,也是朋友,不仅给了我们知识,还给了我们许多锻炼的机会。”

周予是该校外语特色班第二届优秀毕业生之一,两年来,该校的外语特色班连创佳绩,为这所年轻的中学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梧州十五中是一所创办于2004年9月的公立全日制初级中学,办学时间不长、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待提升。2010年,梧州市教育局针对全市外语教学较为薄弱的情况,决定通过开办外语特色班试点的方式探索外语特色教育,以实现教育教学的“突围”。

梧州十五中成为试点学校之一。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该校从每届七年级中选出两个班级作为外语特色班。一开始,许多家长不敢让孩子当“出头鸟”――首届两个外语特色班共计划招生100人,但最初只有60多名学生报名,许多家长都不愿让孩子“冒险”。对此,该校校长白祖纪说:“尽管万事开头难,但这是梧州市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无论有多大困难我们都会想方设法解决。”经过学校领导、教师的广泛宣传和鼓励引导,首届两个外语特色班最终得以顺利开班。

梧州市教育局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在资金投入、教学设施、师资配置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加大了对该校的扶持力度。三年来,政府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50万元,为该校每个外语特色班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为每位任教于外语特色班的科任教师配备一台电脑,极大满足了外语特色班的教学需求。

针对本校外语教学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梧州十五中自身也积极寻找提升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不断强化师资力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使外语特色教学落到实处。

打造专业教师队伍

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提升外语特色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梧州十五中从教学成绩、课堂表现以及综合素质三方面对该校英语教师进行严格考核,最终选定6名优秀教师担任3个年级6个外语特色班的英语教学工作。

“同一年级的两位老师互相支持,集体备课,合作制作课件,共同讨论教学问题,保证了两个班的进度与教学质量。”该校特色班英语教师谢海华告诉记者。每个学期,该校会举办针对特色班英语学科的赛课活动,各年级的特色班英语教师互相听课,集体讨论教学方法。外语特色班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全校性的集体教研活动中,与其他教师分享教学经验。

该校不断加大对外语特色班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先后选派或组织相关教师前往北京、山东、广州、南宁、桂林等地进行学习和培训,例如到桂林师范大学附中观摩学习,参加广西中学英语优质课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等。其中,最隆重的当属每年挑选外语特色班英语教师赴北京大学参加为期20天的TIP全封闭英语口语培训班,让教师通过听、说、读、游戏、演讲等方式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2011年4月,该校正式成为梧州学院外语训练基地,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利用高校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持。黄文雯从2011年开始担任外语特色班的英语教师,她的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她说:“这得益于与梧州学院教授和外教的交流,我接触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不少教学方法上的启发,促进了自己教学的灵活化与多样化。”

另外,该校还鼓励教师以科研促教学,探索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2011年11月,以该校英语教师卢其可为负责人的《“自主合作”英语教学法实践与研究》市级课题开题,标志着该校的英语课题研究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经过一系列努力,梧州十五中一批优秀的外语教师迅速成长起来。2011年,李晓烨老师上的示范课在全区英语教学研讨会上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2012年,黄文雯老师荣获“广西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称号。

学习英语,享受英语

“师傅”“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弟”,走进梧州十五中外语特色班的课堂,只见学生们每四个人组成一小组,组员间亲切地称呼着对方,热烈地讨论着问题。学生梁万兴告诉记者,他们的每节英语课都会采取这样活泼的形式展开,他说:“老师课前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单词、语法相关的问题,引导我们小组合作探讨、与其他小组交流,这样的课堂形式多样,趣味性很强,很能激起我的表达欲望。”外语特色班的英语教师李晓烨说:“将学生按照学科优势互补的原则组成小组,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相互配合、共同进步的良性互动关系。”

“Learn English,Enjoy English(学习英语,享受英语)”,这是梧州十五中开展外语特色教育始终坚持的理念和宗旨。在2011年12月7日召开的梧州市英语特色教育现场会暨推进高效课堂启动会上,白祖纪校长以《破茧化蝶进行时》为题介绍了本校的特色教育经验,得到了市局领导的肯定和同行的称赞。他指出,特色英语办学不但要结合传统的听、说、读、写、练,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要让学生从方方面面亲近英语。

梧州十五中外语特色教学一改传统外语教学的“哑巴英语”教法,每一节英语课上,教师和学生几乎全程采用英语教学,课堂穿插趣味性的练习和游戏,并把日常生活的事物引入其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除了常规的大班制教学模式,该校的外语特色班还采用小班教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评价反馈等教学手段,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互动交流学习中,在生活情景中习得语言知识,增强外语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李晓烨老师说:“课堂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探究、共同学习,真正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成为课堂的主角,有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2011年5月,该校聘请桂林阳朔欧文学院外籍教师David和Sylvia到校担任外语特色班口语教师,每周给各年级特色班学生授课,对学生进行“原汁原味”的英语口语训练。学生近距离接触了外国朋友,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对话交流中,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热情。1101班的覃晓雨说:“在外教上的英语课上,更多时候我们像朋友一样交流学习,畅谈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几年下来,我的英语词汇量增加了,口语运用能力也增强了,现在和外国人交流基本上没问题。”

开展外语特色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近年来,该校为学生搭建了许多活动平台:英语沙龙、英语文艺表演、英语书写比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才艺展演、圣诞话剧表演等,各种活动精彩纷呈。2013年的圣诞夜,在该校举办的圣诞派对上,1301班的全班学生头戴鲜艳的圣诞帽,挥舞着彩色荧光棒,为全校师生演唱了一首英文歌曲《Good Time》,动感的音乐为节日增添了喜庆与欢快的氛围。如今,每逢重大节日,该校的校园活动都会增添“外语特色”风采节目,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2013年,该校第一批外语特色班学生参加中考,1001班学生李小红取得了等级A+的总成绩。她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向学校致谢:“感谢学校开办了外语特色班,让我在这个大家庭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提高了学习成绩;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辛勤栽培,使我考取了梦寐以求的高中。”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例7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解读

三、对群体风格和流派的跨世纪改观

四、对语文教学艺术流派和风格必须理性思考。

我先讲第一个问题,我们要关注语文教学艺术的流派,首先对每个老师切身发展方向的问题,强化风格流派的意识有利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常常说,语文教学既是教学又是艺术,传统的教学实际上语文教师都没有从艺术上考虑语文教学,我们把语文教学当机械的来做,失去了我们对语文的享受,过早带来对语文的职业疲劳。严重影响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有个老师教30年的语文为什么比不上教了5年的新老师,因为他只教一年书,而重复29年,特别是农村的小学老师的生存状态。也就是把语文教学当机械操作,没有当一门艺术。所以他也没有想到去追求艺术流派和风格。对每一个老师来说都是有关系,风格的基础是什么?风格是原生点。是你的个性,只有根本不了解语文是怎么回事才不能表达。对另外的绝大的老师,你要去追求啊。教学个性,再教了两三年后,就成为你的教学特色,由教学个性变特色,你不能说没有你的特色吗?这种特别完善后就变成了风格,所以它并不遥远,问题你有没有去追求他,营造他,提升他?很多近似的教学风格就成为流派,所以流派就是一种群体风格。所以我们和风格距离并不遥远,我们去追求,如果什么时候出现百话争鸣,就是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春天的来到。小学语文老师重视的不是职业,是专业。专业是没有专门的技术,无法替代,这是专业,风格和流派强调了语文教师的本位,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台大型发电机发生了故障。该公司的工程师们多次“会诊”均无结果,只得求助于德国著名电机专家斯坦门茨做“最后的努力”。斯坦门茨经过反复计算后,用粉笔在电机外壳某处划了一道线,然后吩咐公司经理说:“请打开电机,把做记号处的线圈减少16匝,故障即可排除。恼人的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付酬金时,斯坦门茨开口就是1万美元。公司应允。然而,许多人纷纷抗议:“画了一条线就值1万块钱?”这位专家的回答诙谐中颇含回味的哲理:“用粉笔画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那画,值9999美元。”众人哑然。这就是专业,没有人可以替代,我们强化语文教学艺术的风格和流派,是有益于我们的教学成长,这样可以营造语文的优质教育。就是语文教育的优化,我们追求群体的教学风格,其过程就是我们反思探索语文教育的风格,我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风格,追求的过程语文教学提升的过程,所以营造老师形成教学风格。人啊,要有大志,想大局,做大事。()第三,我们强化语文教学流派的风格和流派的意识,有利于提高我们对语文的品位,我们的教学艺术含量太低,提高语文教学艺术的品位可以改观其面貌。我们强化风格和意识,可以更好打造语文名师的品牌,有没有品牌大不一样,比如李吉林上课讲座都很少,但是他有品牌,就是情景教学,这就是他的品牌。所以到了一定的水平,我们应该发展我们的品牌,品牌是你的艺术特色发结晶,个人艺术特色发结晶,有了这个品牌和没有品牌大不一样。希望和大家形成一个共识,要有为而知,执教有做到有为而知有目标有奔头,目标大了就不会为鸡毛蒜皮小事烦恼,很多小事都是很烦恼的,有时候要提倡无为而知,尽力就好。

第二对于文教学风格的鉴定

风格者,那就是语文教学表现出来的教学风貌和品格。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和艺术融合成的境界来,是他个人的教学艺术特色,我们教语文教学艺术特色,风格就是教师语文教学的艺术特色。风格就是人,你的风格就是你。风格就是人的个体的精神风貌。上课要有风格,讲座要有自己的风格,我的风格就是简单,口头讲座,很多就是现场生成的,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他的行为。风格有四个特征:(1)独特性。没有固定模式的追求,于漪说: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没有固定的风格的教学老师。她是有风格的,主要是情感型。其实,除了主要风格外还要有其他风格,除了情感型外还应该有其他风格,在风格之间有千差万别,同样是情感行但是可以有许多不同。(2)稳定性。当风格形成后就稳定了。别林斯基写了很多作品,作品内容不同,但是反映出同一个问题就是:“我”,风格却表现思想内容中间。如果没有风格的老师应该处在盲目模仿的阶段。(3)有创造性。我们对风格的追求和形成,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它不断发展完善,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风格一旦形成,其问题就出现了,它应该不断发展,创造的。明代胡元瑞评杜甫诗的话来评说,无疑是极恰当的:“杜诗正而能变,变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你说这个评论多么深刻和到位。“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每一位有自己风格的老师应该要有发展。(4)有发展性。舒童说:我希望我的风格能流动。如果风格不发展的话,这是艺术,要我们一生追求,齐白石到85岁还变化画风。

那么到目前为止,到底有哪些风格和近似的风格,现在我们几乎可以听到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声音,没有风格和流派那么没有鉴赏性,不能局限有限的风格里,要开阔胸怀,容纳各样的风格,站在语文教学的店风看待语文教学,有一下几种:

(1)情思激荡型追求教学的情感,这样的老师也特别多,我们可明晰看到一条情感发展性。这就诗情感的发展性。这些课堂也很有趣味,富有哲理,趣化和理化统一在情化里。比如窦老师的课是冬天的一把火,北方一匹狼。秋天的怀念围绕“好好地活”上了三个层次:1母爱2母子俩怎么样好好活3我们要怎么样好好活。当然不止她还有很多老师。

(2)严谨朴实型崔峦老师说要追求三个实:真实,朴实,扎实。这也是一种风格,有风格就是有生命。我们要善待她尊重她。诗易朴不易巧,是易淡不易浓。人啊以应该是这样,真正好诗诗很平易,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的:相看俩不厌,惟有敬亭山。海外的华人划桨一辈子漂洋过海,最后还是叶落归根啊。人一辈子不容易,有快乐也有烦恼也有痛苦。不要过分追求课堂的华丽,永恒的时尚在于朴实。朴实在课堂里最宝贵的东西。严谨的课堂代表为贾志敏的课堂目标明确,课堂自然。他教作文课,有个孩子这样写:暑假里,我和爸爸有幸到杭州。贾老师认为一句话有四个毛病:我和爸爸应该是我随爸爸,我不一定常去,但是爸爸经常去的。有幸不可以,我有幸去,爸爸不是有幸。到杭州不对,你是上海人,应该去杭州,最后带杭州你干什么?这是最不可少的。这样的老师教得扎实和朴实。这样的风格就是严谨朴实的艺术风格。

(3)自然亲切型是自然,更接近我们的家常课,家常课到观摩课,很多的观摩课不是家常课,有两个提升过程:把家常课提升到观摩课,再由观摩课回归到家常课。我知道观摩课很重要,听人家的课非常少,你的水平不高的,她的大智体现在行动里,你知道怎么处理。倒背如流也不一定会上课,但是,大学教授反对上公开课是有道理,认为观摩课想去十万八千里。向家常课回归,向自然亲切回归,崔峦: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于永正的课是代表。《草》让你背给不同的人听,不同的角色听。(设置情景来教会孩子。)亲切自然,深刻,把对古诗的背诵容进表演。

(4)睿智深刻型充满智慧,临场上也要表现其风格,支玉恒的课是代表。有一次,他上课是《有趣的一次活动》,但是,看见新闻马上改变《创意射门》。主人公算不算优秀成员?有人说是不算,有的人说是,这个难了,因为应该从人文精神上说,而不是足球技术上,支老师说:这个问题不讨论了,而是让孩子写她是怎么样的人。大家都是说好人,这样从技术层面转化到人文的层面。这样的老师关键时刻是灵机一动。

(5)广博典雅型,特点:视界开阔,内涵深刻,手法典雅,学养丰厚。很多特级教师丰备,但是王菘舟老师是典型,万里长城的导课的三次改动。他的课文也是情思激荡的,但是有区别,窦是北方的大漠的激荡,而他是杏花春雨的激荡,在精神面貌上留下的印象,我们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就是自然,人发地,地发天,天发导,导发自然。我们语文教师的心目中间应该要有个自然自然。

三对群体风格和流派的跨世纪改观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例8

黄老师的本色语文思想在《葡萄月令》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强调“读”书,强调问题探讨的意义,强调语文课堂学习的平等意识,强调师生关系的自然和谐和语文素养的逐步提升。

一、重视“读”书——把“读”作为文本理解的手段和途径

黄老师将自己的阅读教学思想概括为三个“以”: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文活动为主线,其中,他坚持把“读”作为文本理解的手段和途径。[2]执教《葡萄月令》时,他先让学生选一个部分朗读,让其他学生点评,同时伴有自己的点评,他要学生读书时注意对文本语言节奏的把握,体会作者情感的表达,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葡萄月令》语言的特点,他自己也说:读能感受语言,可以理性地鉴赏分析语言。在读的过程中伴随问题的探讨,理性的分析,既能感受散文语言的轻缓与简单,又能分析出散文语言的拟人化、方言、口语化、短句多等特点,从而初步地感知文本,为探究作者的情感路线做良好的铺垫,可谓水到渠成。不仅仅是让学生读,黄老师自己也读,尽管他的普通话不算标准,但是他在这节课高潮朗读汪曾祺女儿文章中的一部分时,却让人钦佩。那是一段不算太短的文字,黄老师读得抑扬顿挫,非常从容,既给学生构建了阅读支架,充分理解了作者对葡萄热爱的原因,又示范了散文的朗读,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语感。同时这也给了语文老师们一个严肃的教学示范——语文教学是需要朗读的。

不仅是朗读,黄老师更加注重阅读,他在《语文教师的智慧阅读》这篇长文中阐述了语文教师文本阅读的三重境界:陌生阅读、多元阅读和发现阅读,强调教师要有自己的阅读发现。他经常说:没有教师的阅读生成,就没有课堂的教学生成;没有教师的智慧阅读,就没有智慧的阅读教学。[3]可见,读书对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问题为谁而问——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散文中的散文是什么意思?”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不够准确时,黄老师解释:第一种意思是最能代表散文的特点和品质,第二种意思是散文中的极品和精华。提出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黄老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汪曾祺的散文进行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今天所教的《葡萄月令》——汪曾祺散文的代表作,使学生想要赶快一睹大家的风采。同时,根据学生回答的“形散神不散”作出了简单的回应:那是一般散文的特点,很多大家的散文是不具备这样的特点的,同学们要试着跳出这个概念。黄老师提出问题有一定的目的,待问题解决后,他也针对这个过程产生的其他问题作简要的说明,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慢慢地得到提升。这对于有些老师的“只解决自己提出的预设的问题而无视课堂生成的问题”要好太多,这种“好”具有即时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时性指使学生在该课堂里对某个生成的问题茅塞顿开,潜移默化指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丰富,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黄老师认为,阅读教学中问题探讨是文本理解的主要途径,问题探讨一方面要以文本理解为基础,另一方面是对文本理解的深化。他非常关注问题提出的目的,明确指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在《为谁而问》一文中他说:“问题由谁提出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问题为谁而提。因为,即使问题由学生提出,而目的却只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这样的问题也没有多大意义;即使问题是由教师设问,但却是为学生的学习而问,那就很有意义。”[4]在实际教学中,黄老师始终是自己理论的践行者。

三、平等意识的展现——实实在在的评价

黄老师问学生什么是“散文中的散文”,有个学生回答的是“奇葩中的奇葩”,奇葩是特别出众的意思,那么奇葩中的奇葩意思就不言而喻,只是黄老师要的是一个清楚明白的基础意思,于是他说“你很聪明,你用了一个比喻,用比喻呢,一般是种智慧的说法,但是用比喻呢,往往有一个问题,就是越说越模糊,越说越虚。”在这里,黄老师一方面表扬了这位学生善于将不太好表达的意思用比喻表达出来,是一种“智慧的说法”,另一方面,指出用比喻带来的问题,就是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虚,既给予学生肯定,又道出此说法的不足,让学生在自信中反思自己的说法,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比喻这种说法在解释字词句意思时的不适用性及其原因。简单的三两句点评,却给学生带来这么大的收获,确实是不同于一般老师的“很棒的,非常好,不对,再想想”等毫无意义的评价。其实这体现了黄厚江老师大众意识中的平等意识,给学生以学习意义上的真正的尊重,尊重学生的想法,又不迁就学生,还恰到好处地给予了学生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也给予其他老师深刻的思考。

四、自然和谐的课堂——师生课堂交往中知识的统一

笔者展示一段教学实录:

师:哪位同学读出了它(指文本)的语言特点?

生:我发现他(汪曾祺)喜欢描写颜色。

师:哦,喜欢写颜色。请坐,(转向其他学生)她的回答很敏锐,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老师的问题,老师的问题是要你们找什么特点的啊?语言的特点。他喜欢写颜色呢,实际上还是内容的特点。你(还是刚才那位回答问题的女生)能不能说出语言的特点?

生:他写的树具有拟人化了。

师:拟人化,对,这是语言的特点,非常好。

……

本年度4月份笔者有幸聆听了一场著名教授王荣生的报告,报告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明确语文教学研究中的术语或者概念。很多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时没有认真地思考,即使学生的答案偏离问题也没有及时地纠正,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课堂中师生知识的不一致,极其容易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教学目标无法实现的状况。有些教师甚至认为这是为了不抹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笔者认为,一方面存在一部分教师不能明确自己问题中的术语或概念,因而无法正确对待学生的回答;另一方面这种行为矮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容易造成课堂的松散,使教师成为旁观者。

黄厚江老师在面对学生的答案偏离自己的问题时,能敏锐地觉察出来,不仅使学生明白自己的答案属于内容特点,更能准确地回答语言的特点。这种在学生理解偏题时的适当指导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必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能使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交往中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这也需要教师对语文术语或者概念的充分掌握,需要较高的语文专业素养。黄厚江老师不止一次撰文陈说或在讲座中疾呼:语文课首先是语文课,有三个基本特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实践为主要活动,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根本目的,各种探索、创新都必须在这个前提下进行。[5]所以师生要共同保持语文术语或概念的一致性,实现课堂的自然和谐,在和谐统一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黄老师认为,教师的课程意识要立足于课堂,在课堂里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是在课堂里形成的,因而黄老师特别注重课堂,他的课堂也蕴含着他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本文只是粗略地介绍了几个小的方面,黄老师的思想精髓远不止这些,他坚守的本色语文,将给予更多的教师以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黄厚江.新课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J].中学语文教学,2005,(12).

[2][5]洪劬颉.在坚守语文本色中实现语文教育的现代追求——黄厚江语文教育思想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08,(05).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例9

一、师生要树立务实的教学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三实”。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打乱,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活动型、合作型、探究型教学模式,课堂真可谓异彩纷呈、形形。教者必须明确认识到形式是为教学服务的,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桥梁,无论怎样的形式,都不能脱离学科知识、学科特色这一轨道。师生要树立务实的教与学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三实”――真实、扎实、朴实。

真实就是突出语文特色,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别的课,语文课就要以认字识词、理解片段章为切口,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基本训练目标,在达成“双基”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情操得到陶冶,知识得到积累,语感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提高。扎实是针对教学过程而言的。语文教学要抓字眼、抓心得、抓话头,使学生在课文字里行间发现弦外之音,体会作者的未达之意,感悟作者的未表之情,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描绘的内容情景,让心灵与文本对话。如指导朗读,从语调、语速、停顿、重音、变调等各方面细致指导,集体朗读要突出轻、齐、快的特点,个体朗读要读得详细、清楚、明显,突出感情变化;再如指导写字,不仅要从字形结构入手,更要在每一笔的起笔、运笔、收笔上下工夫。总之,语文课教学要扎实细致,形成朴实教风,课堂方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但不取宠敷衍、走过场,设计实用价值最高的教学途径,提高课堂实效。

二、找准恰当的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整合知识点,形成多元化知识模块。

突出学科特色,我们不禁生疑:课堂上是否仅就学科知识教课,是否就要把师生探究交流的那些点拘囿于某学科范畴之内,否则,就会冲淡学科特色。其实不然,各学科知识体系、逻辑思维举一纲而张万目,只在于如何恰如其分地做到举纲张目。如语文教学中涉及“克隆”这一概念,我们要站在语文这一角度引领学生学习,先组织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交流共享,训练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书写“我想克隆×××”一类的想象作文,组织辩论会“我们的生活中要不要克隆”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最终落脚在语文知识上,而不是探究克隆技术到底是怎样的技术,那是自然科学的范畴。各科教学中需要整合其他科知识,关键是整合的知识要成为实现该学科教学目标的载体,站在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定位上,科学合理地取舍其他科知识,把所有知识点用语文教学理念、策略串联成知识链、知识网,最后构成学生心目中较为系统、条理明显的知识模块,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同样,教学手段、媒体的整合也是这样的,“物为我用不为我累”,都要站在语文教学目标定位之上合理选用。

三、以“三本”为原则,上好每节课。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例10

童话,就是以现实生活为创作基础,从儿童的视角,借助夸张和想象等手段写人叙事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但是,当前小学语文的童话教学,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一些老师都采用一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效果难以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文本特征选择恰当、科学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弱化真假判断,让学生读出趣味道理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大多还稚气未脱,还存在着很多天真烂漫的天性。在他们的认知里,深深地相信着童话故事中所描述的一切,如《灰姑娘》等故事,认为每一个童话故事都应该有美好的结局。因此,老师在进行小学低年级的童话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点破童话中的故事的虚构性,而是要将童话故事的真假性弱化,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读懂故事中的趣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学生对童话阅读的兴趣,进而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比如,在学习《北风与小鱼》这一童话故事时,老师可以抓住这一故事的特色,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如在课堂上选两个小学生站起来,分别扮演北风和小鱼这两个角色,然后根据自己对故事中这两个角色的理解,借助自己的动作和语言等将这两个角色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北风的得意和小鱼的坚强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故事中这两个角色的理解,进而读懂其中的趣味。此外,老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这则童话故事中蕴含的做人要谦逊的道理,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学会为人处世之道,促进学生发展。

二、借助合作教学,让学生听出情感体验

合作教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将其运用到小学童话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将童话演绎出来,在运用灵活形象的方式重现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深意,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比如,在学习《云雀的心愿》这篇童话作品时,老师可以开展课堂的互动活动,如编排课本剧或者话剧等。老师可以选一名更具有表演能力的学生扮演小云雀,自己扮演云雀,然后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开展表演,让学生在观看老师与同学的表演过程中,理解风沙、沙漠、河水、砍伐森林等残酷现状,让他们意识到森林对于地球和环境的重要性,对这篇童话故事的主旨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加深对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的理解,进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提高角色代入感,加强角色植入,在模拟情景中,凭借自己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运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将故事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这样,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深入故事情节中,体验其中的情感,从而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能力。

三、利用复述续写,让学生写出生活认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复述是其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复述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与掌握,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思想内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能力。续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写作能力。因此,在童话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利用复述和续写这两种途径,不断深化学生对童话主题与思想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一童话故事时,老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对故事进行复述,如“为什么乌鸦最开始听到狐狸的声音的时候,能够保持沉默,但是后面又张开口唱歌呢?”“狐狸是怎么骗到乌鸦嘴巴里的肉的?”等,让学生开始复述课文,同时老师要在学生复述时不断引导他们对狐狸的一些动作神情进行反复复述,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狐狸狡猾形象的理解。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童话故事进行续写,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各方面素养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验童话无限的魅力的同时,能够提高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