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1 16:19:56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例1

受生源质量制约,中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能力,而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依葫芦画瓢”,独立思维能力被逐渐弱化,教学质量也每况愈下,明显与新课改要求不符。本文分析了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引导师生共同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效果。

1优化“教案”与“学案”

传统的教案是以教师和知识点为中心的,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个人的经验和认识,很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充分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激情。在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教案为教师机械性地讲授示范性操作,学生再模拟完成这些行为,这对于本身就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中职学生来说基本是无用功。学案是教师为了学生学好计算机课程而准备的道具,它以学生和知识点为中心,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充分理解有兴趣的参加,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中,在学案的指引下掌握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计算机技术人员。这正好适应了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培养高技术蓝领的需要,为企业输送有用的人才。当然,如何优化学案,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花大力气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巧妙问答,让学生掌握知识起到“点拨”作用。计算机行业对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同时其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模拟,所以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企业用人单位,对实践教学的期望值都相当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教案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各方需求,只有合理优化学案才能培育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2 设计合理的学案方法

帮助学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是学案教学模式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学案一定要紧扣计算机课程标准,与学科自身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学案交流切忌长篇大论,语言短小精悍,点拨关键,直击结论,三言两语话问题。

一是要有强烈“刺激“的设计。在教学中,对某类知识进行简单的理论介绍之后,需要通过实践训练来刺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案中应尽可能涵盖对各个知识点的应用,但不要直接给出结论,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结果,并启发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结果。

二是要强化共研的设计。学生在对某知识点只有感性认识时,很难对其有深刻的理解,而这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就是强化。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学案中要以不同的形式多次出现,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彻底明白问题所在。另外,多年教学经验总结,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缺乏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困难面前比较畏缩,不善于动脑筋 ,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要切合实际,要循序渐进,让学生“微思考“就能达到目标,同时给“微聪明“的学生提高练习的机会,力争在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分层教学“。

3 计算机网络课程学案设计

学案设计必须是具体的、确切的、周全的、严谨的、妥当的且规范的。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设计了卡片填空式的学案,学生根据学案的引导进行上机实践,逐步完成学案空缺内容的填写,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抛砖引入,结合练习,教师再给予分析总结,可以说学案是学生平时练习和今后工作的有力助手。本文以“优化计算机”为内容进行学案设计说明。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前预习,由学生在学案引导下自行练习,出现问题互相讨论,引发思考。教师巡视过程中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再阶段性针对共性问题分析其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解决方案,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难题后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最后由教师总结,提升了学生理解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的灵活程度。这样一堂课下来,感觉很充实,有无限的动力,加深了理解,巩固了相关知识。经过多个教学周期的不断修改完善,形成基本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整套学案,在实践教学中检测学生基本应用能力。

4结束语

总之,优秀的学案既是锻炼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力助手,又是今后练习和工作中的有用资料,但一份好的学案往往需要花大力气进行设计,教师不但要注重自己的教法,更应研究学生的学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尽管学案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于分层教学的效果似乎仍然不太理想,还需要在今后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袁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12(10).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例2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1 案例及案例教学概述

案例来源于英语中的“Case”一词,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国内在医学、法学、商业、管理中通常翻译为“案例”。案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现在普遍认为是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的。此后广泛应用在法学和商业管理中。对于案例教学的概念不同的人的认识稍微有所差异。但一般都认为: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高度拟真的情境,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和组织者。如在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计算机语言的抽象性,所以在进行纯理论的讲解时,很难吸引学生的学期兴趣,所以要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机语言编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介绍,对案例设计的控件的事件、属性、过程进行介绍,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解决方法。在案例讨论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案例进行辩论,这个过程使得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导者。而教师只要进行引导可以了。教师要归纳总结,点评分析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动手,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案例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可以用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该理论融入案例中,理论联系实践,使教学更灵活性,并易于学生接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便于知识的理解,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案例教学具有场景的创设性。案例教学法可以创设相应的案例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以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完成实际工作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让学生充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角,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或者团队的合作来完成某一个工作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案例教学不仅仅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案例的解决需要学生的参与。学生要完成这个案例需要去学习,去查资料,这样对问题的理解将更深入。在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过程中,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和反应能力等等。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VB、VC、网站设计和建设等课程中,都需要学生间的合作和沟通。

案例教学的内容大部分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由于中职是以培养面向生产、生活中一线的技术工人为目标,而案例教学法能够联系实际工作,实用性非常突出,符合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一般都比较抽象,如计算机语言课程VB、VC等都需要很强的逻辑能力,具有编程思想,在大部分的教学中,很多计算机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演示练习”的方式,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操作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和中心,学生处于动地的和从属的地位。这种学习方式将产生弊端:学生学习的机械性,导致学习的表面化趋势,不利于学生理解。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主要传授书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很少涉及学法的研究。师生间的关系也不对等,互动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法内容与实际运用的脱节。教学内容按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内容教完后再组织学生上机练习,相关知识不仅缺乏实用性,更缺乏综合性。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实训、统一考核标准等等,无法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教师受教材的制约,其主观能动性比较小,教学内容不能跟踪市场的最新变化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的发展,所以,最终也无法根本培养不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对对教学能力目标的理解上也有存在问题。大部分计算机教学仅仅从课程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而没有从整个计算机从业行业和职业来设定教学目标,知识不连贯,职业的训练也不全面。而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给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外、学习技能。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如果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将更加变得被动,自主意识也更加淡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只是基本技能、知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却很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教育对劳动力的要求提高,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由单独工种的技术工人向具有转换职业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转变,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我国经济结构急需进行升级可以看出来。

3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面对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采用案例教学难具有可行性,主要体现在:

3.1 案例教学法对计算机类课程更适用

由于计算机类课程知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如果仅仅凭借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实现让学生真正掌握,但通过案例方法,可以将复杂知识使用生动的案例和工作任务中,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藉此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如VB课程程序设计中通过案例,一方面使学生快速理解对应的知识点,为实践提供了素材。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而言,案例教学适合中职计算机课程。

3.2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鲜明,模拟真实问题,培养行综合分析能力。如对与计算机的编程课程来说,学生不仅掌握面向对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更要掌握其思想、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通过实训,同学会自己体验和领悟其思路和方法。

3.3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相的方式

中职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通常分为两部分理论和上机实训两个环节。在体教室通过多媒体进行用案例教。然后根据课程布置任务,组织学生研讨和分析,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自主学习,为上机实训做准备,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3.4 案例教学法对中职学生的年龄层次也十分适宜

中职学生处于少年向成年的成长过阶段,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情境,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后,运用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归纳能力。按人的大脑的思维规律:一般在12岁以后,才能将内容与形式分开,进行假设一演算推理,实现现实与可能之间的逆转。对中职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法比较适宜。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能力起到理论和实践桥梁的作用。所以在中职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包空军,尚展垒.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7(01).

[2]连有.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现状及对策[J].兰州学刊,2007(06).

[3]赵利敏.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01).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例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2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它有别于普通教育,而是将突出专业技能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方面要具备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要熟练掌握自己所从事专业领域的专业技能。计算机实训课不同于文化课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咨询者,而学生是主动获取知识者。计算机实训课是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在特殊的教学方式中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的一门课程。

1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

案例教学法即实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真实案例情境向学生展现问题,让学生处身于其中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真正做到了“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兴趣―学生主动搜索知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学生主动分享知识”。案例教学法有多种类型,要根据不同课程进行选择。在计算机实训课教学中一般选择案例练习法。

2 计算机实训课案例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实训课教学的现状如下。第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具有素质较差的学生生源;第二是计算机实训课中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案例太简单,案例个数太少的情况;第三是计算机实训课教学仍旧按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但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的目的了。计算机实训课教学面临着改革的需求。计算机实训课的教学模式制约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软件的构成形式、教学管理方式等。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就要做到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扩展到“以学生为中心”。

3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课堂设计思路的具体做法如下。

3.1 案例前准备

具有一定的课程理论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在先期对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讲解,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再者就是要根据不同教学章节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比较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融合达到最好的讲授效果。

3.2 准备及筛选案例

在计算机实训课中,授课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很好地进行案例编写或选择,因此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要选题准。案例教学的案例不能够是凭空捏造、脱离现实的,必须是现实问题的缩影,能够让学生进入到案例情境中,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做出对问题的反应。这些问题及处理方法在现实中是可能遇到的,在这种虚拟练习中学生够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案例教学的基础是要具有一个案例库,因此要结合计算机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编写。

3.3 案例讨论的前期准备

案例练习的前期准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案例练习中不提示具体实施规则,只是以题目附有简要解读提示的形式给予学生,同时要给学生阅读案例并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案例教学中给学生的前期准备是让其了解案例大纲,并让其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工作,例如要熟读案例,要明确案例的关键点;同时收集类似案例并能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扩充对案例的了解信息,从中找出支撑自己观点的有力证据。

3.4 分小组讨论

案例教学能够成功实现的关键环节是课堂讨论的进行。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进行模拟实际和合理分工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其中,从而经历了锻炼、获得收益。可以按照以下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

3.4.1 实行组长负责制

随机或指定分组,然后确定角色。小组长要轮流当,讨论时实行组长负责制,注意小组的工作效率,有讨论记录,尽量每人都发言,最后形成汇报提纲。这样可以培养组长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4.2 突出团队精神

教师指导小组长把案例分析的工作细化,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具体任务。学生只有相互配合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4.3 形成书面讨论报告

书面报告一般情况下能够反映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习态度。

4 结语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教学时间,开拓人的思维,并且能够增强人的自信以及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具有融洽的关系并且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空间。教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地进行互动才能到达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例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12-0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更是飞快发展,我国中职教育中计算机的教育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计算机,是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专业,非常重视人才的动手能力,提倡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然后不断地寻找新的操作方法及技术。所以,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理论、实践、创新一起发展的人才,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如果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转换思想观念,转变传统教育的单一理论学习方式;构建学习的目标,改变应试教育以考试为中心的特点,把实践操作放到日常的教学日程中;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但是,目前中职计算机的实践课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目前中职计算机实践课教学存在的几点问题

通过计算机的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和锻炼,但目前的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课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于实践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由于受到了传统思维的影响,计算机实践教学未能对其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所以造成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未能注重进行实践的情况,只重视了理论知识,所以,最后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对真正的实践认识不足,影响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2.教学内容、方法过于陈旧。实践课是要在理论课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过于陈旧,学生只是单纯的根据教师所规定的实验内容进行模仿和机械的操作。这种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熟练程度,但是无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妨碍了学生个性化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3.缺少合理、科学的教学考核标准。目前的实践课多数是没有独立的考核,都是使用书面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评。而且教师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也是以理论课的成绩为主;一部分实践课的成绩以实践过程中的实验报告为主,没有明确的标准规定。所以,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都只重视学习理论,而忽略了对实践的重视。

二、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方案构建

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这为实践教学体系打下了基础。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然而,教师对于整个课堂的引导也是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教师为主导,计算机实践的教学方案建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上课前:教师应该认真的准备好每一节课,并且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可以把握好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以及专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的操作能力。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实践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2.上课中:计算机实践操作进入课堂是教学大纲的安排,它规定了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机的上机操作,并且要充分的利用实验的教材。计算机的上机操作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区分,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但是不能对理论教育过于疏忽。要明确一点:理论知识是计算机实践的基础,两者的关系,教师需要平衡好。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是理论知识的升华以及巩固加强,并且在计算机的实践操作中可以领悟到知识的要点。

三、计算机实践课的创新教学

要想让计算机实践课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让计算机实践课教学得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以简要分计算机实践课的创新教学方法。

1.采用分而治之的教学方法。对于新的教学课程改革而言,所要面临的对象是学生,要用最大可能的程度去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可是,因为目前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并未考虑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一样的关注。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考虑到所有的学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都在成功的信心中利用积极、开朗的态度去面对学习,让教学可以充分的发现学生的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因此,当教师在对实践课教学进行分析设计的时候,首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想法以及意见,特别是要关注每个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之后,再根据每个学生在同一问题上发挥自己的看法、理解,从而更进一步的获得自己的知识。例如:在讲“角二维动画制作”的课程中,对于文本对象使用的实践过程,可按所学习的具体情况来对题目的难易进行设置:第一,教师展现给学生已完成的文本操作的样本,学生通过模仿来认知操作流程;第二,在此基础上,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面板工具进行操作,并由教师在一边指导;第三,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些相对难的作业,学生则可以按照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在Flash中制作个性化的卡片。

2.在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当中,贯穿时时、处处创新的教育观念。创新,是教育的根本,同时也是实行以人为本教学过程的基础。从根本上看,创新是教学的主体,在创新教育的过程当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内容着手:第一,教师本身在进行教学时要有创新的精神,可以针对计算机实践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对实践课的传授进行完善及修改;第二,可以积极的调动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多多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学科方面的探究及实践,让他们在创新的体验中得到学习的快乐。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计算计实践的课程教学当中,一个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学的目的更加容易实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项目教学法指的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把一些相对比较独立的任务和工作交给学生去处理完成。学生在进行的过程当中,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设计相应的处理方案、实施项目、评定工作的审核,等等。这样通过一个系统全方位的认识,学生对于此类型的实践操作就有了理解,对于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进一步认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难处,也使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创新的能力都大大地提高。任务驱动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共同任务进行创新活动,其过程具有目的性、机动性。这一种方法可以非常有效的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生气氛,学生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就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育是现代化的教育,做好计算机的实践教学对于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地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实现学习的多元化。计算机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灵活的工作,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应该要按照所教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完善和创新,这样才有可能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并且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例5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担负着各级医院的医疗、护理等工作,他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利用计算机对病人进行各种检查、填写病例数据和资料等。所以,中职卫校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知识已成为一项基本技能。

为充分发挥“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理念,让学生真正抬起头来听课已经成为我们每个职业教育者认真探索和努力实践的课题。通过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深入解读之后,结合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性,笔者尝试把“学案导学”应用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上,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究者和收获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学得快乐而有成就,教师教得轻松而倍感欣慰!

一、“学案导学”概述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使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时有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让学生更加注重课前的预习,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主要包含设计学案、依案自学、讨论交流、点评提升、检查反馈等环节。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后,根据学案要求自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相互交流讨论,师生共同研究学习,最后对知识点进行点评,检查反馈。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学案教学的基本形式:情境导人――明确要求――分组学习――知识构建――巩固拓展――总结反馈。

二、“学案导学”在中职卫校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

(一)学案的准备

“学案导学”的关键是学法的指导,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所以在学案设计前,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所授课程,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要心中有数,学生课前应该预习什么,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去解决,这都是教师在编制学案时应该预先考虑的。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实验报告。学案是给学生看的,学案要能把学习的重点清晰明了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准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比如在实践课中,由于操作的步骤较为复杂,很多学生做完上步就忘记了下步,学案的设计要很好地帮助学生记忆相关步骤,但学案关于步骤的说明也不能过于详细,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然不仅达不到“学案导学”应有的效果,还会养成学生的惰性。学案的关键在于“导”,教学生方法,注重学法的点拨。

(二)“学案导学”的实施

第一,创设情境。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导入,也可以通过专业实践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来导入,从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教师将精心制作的学案分发给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点,合理安排活动方案,并给予学法上的指导和建议,自主学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顺利地消化课堂上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学案不可能面面俱到,课堂上出现的突况往往是课堂的魅力所在。如果不注重课堂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按照学案按部就班,就容易迷失教学方向,这反而限制了老师的发挥空间。对于突况的处理,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素质能力的锻炼,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小组合作,教师引导。课堂上,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分组时要注意优差生结合,如果小组分配得不合理,就容易出现优者更优,差者更差。因此,学案中对于分组要做好明确的安排,让组内每个成员都有事干,共同提高,评价标准是组内每个成员都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如果优生在合作过程中不指导差生,自己的成绩最后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跟踪指导,实时答疑,同时要注意激励引导。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四,知识建构。中职的计算机课的操作部分占很大比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师演示,然后学生跟着做,不利于知识的建构。学生很多时候学会了结果,却没学会方法,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演示不超过15分钟,在剩余的时间里,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案对操作中的要点作出说明,并横向、纵向拓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在会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课后拓展。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相互展示,让学生相互发现问题,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教师注重总结,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评价学习成果。学案包含相应的评价表格,让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包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同学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对作品的评价。同时,要求学生学习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对学习成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深化,并布置实用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下次课上进行展示。

第六,检测学习。为检查学习效果,教师要安排课堂测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这样做有利于师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调整改进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记自己的引导者角色,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巡堂辅导,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答,善于总结,注重引导学生的有效合作,及时激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在课堂里充满兴趣和激情。

中职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在设置学案时要多方面考虑,对不同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注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探究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多关注后进生,对后进生要多引导、督促。“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广阔的前进空间,笔者会继续认真研究,使“学案导学”更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为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例6

1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了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到更高水平,各高职学校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教育,并不断推行计算机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而案例教学模式是高职学校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如何将其更好地应用于高职计算机教学,是许多高职计算机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2 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充分利用案例展开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教学有效性充分发挥,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了使其行之有效,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备课阶段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来准备特定的案例,并在课堂上通过展示案例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必要时还应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互动交流,启发他们结合已学知识,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启迪思维,使同学们有所收获。

高职计算机教学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教师可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高职计算机专业课堂,通过案例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让学生在已有的专业知识水平上,独立思考或集体合作,有效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达到计算机教学目的。

3 如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更好应用案例教学模式

3.1 科学合理选择案例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它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也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基石。

一是教师应该在课前设计好案例,最好能建立案例库。案例选编是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最基本的工作,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完成。现阶段,很多教师未提前准备好优秀的案例,讲课的时候胡乱编造一些例子,起不到应有的启发效果。因此,教师应课前准备好案例,最好能建一个与计算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相关的案例库,才能在课堂上提供优秀案例有效地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二是案例选择应合适,即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贴近性、切题性、趣味性以及启发性等特点的案例,才能用任务、案例、实例和问题,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案例要典型,即案例反映着计算机共性或规律,可供学生在以后学习或工作中若遇见类似问题能够举一反三。其次,案例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专业能力,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践中收集计算机案例,使学生对这些案例内容和产生认同。再者,案例要切题,案例要契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否则容易偏离授课内容,极不利于同学们参与教学,影响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发挥。另外,教师可以选择与计算机内容相关的有趣案例,在课堂上营造轻松的氛围,不断启发学生们思考,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最终推动案例教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最后,案例还要范围大小适中、难度适中,且教师不宜准备太多。

3.2 注重围绕案例展开教学

教师在选择好案例后,如何围绕案例展开教学,如何使同学们在案例情景中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是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模式思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将计算机案例以纸质或电子档形式提供给同学们,将案例中要求解决的问题列好,让同学们课后解决。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先让同学就案例想到的解决方案发言,由此展开教学内容。

二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现场展示计算机案例,通过全班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宜展示计算机典型性、贴近实际案例,以期不同同学或小组能就这一案例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三是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后利用案例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起到巩固学生已有知识,重现相似案例操作步骤的目的,并让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或在下节课上演示,教师可就课后案例任务做总结评价,对同学们的报告或演示作指导,进一步梳理问题的解决策略,使同学们在反思和总结中不断进步。

3.3 通过案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许多教师明白,学好计算机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上机实践,多动手操作,因此,上机实践是最能提高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教学模块。如何将案例教学模式与计算机上机教学相结合,更好地印证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进而强化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是高职计算机教改重点之一。

在上机实践课上,教师要以任务为引领、以分析解决问题为入手、以提高专业能力为目标来选择经典案例实施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模仿案例。例如,Photoshop是许多高职计算机设计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Photoshop教学中,教师可为同学们展示经典Photoshop效果图以及操作视频,并为同学们提供处理前的图片,为他们布置根据视频讲解的操作步骤来模仿经典例子的任务,使他们牢固掌握Photoshop的基本功能。但教师在运用案例进行实践教学时,应避免学生只为实例操作而操作的现象,鼓励学生在已有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已学知识,充分领会模仿对象的精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模仿中创新。而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引导讨论、关注过程评价、点评互评作品,才能使案例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各高职学校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教育,并不断推行计算机教学改革,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模式,通过科学合理选择案例,注重围绕案例展开教学以及将案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这几个方面使高职计算机教学有效性得到更好地发挥。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例7

其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程,其重要性远远比不上专业课,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相对而言是不够的,教师一味地讲授会使学生感觉到缺乏新鲜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个时候选择一些既能够用到所学知识,又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的案例,情况就会大为改观,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再次,案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适合本门课程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2)客观的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3)较强的综合性。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4)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5)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6)学生主体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7)过程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交流,也就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8)结果多元化。

复次,案例教学法能够使通用学科与专业学科建立有机联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学的软件在各行各业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与各专业课的联系不言而喻。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在几乎所有的个人电脑上都有安装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好并利用这部分知识管理个人电脑几乎是每个学生必需的。再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功能也是很强大的,写文章、打印各种用途的表格、强大的公式编辑功能与各个工种都有密切的联系。由于这些软件应用的广泛性,找到与各个专业课结合的案例也就十分方便,这样就为通用学科与主要专业课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最后,电脑上的操作通常都是比较快捷的,所以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一点正是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适合的。

案例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万能的,不是每一节课都能够使用,如果不加选择和思索地套用,必然会适得其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法中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笔者选择的案例一般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得来的,教学效果比较好。这些案例当中学生容易接受的和能够积极完成的大多数都是与他们所学专业相关的,还有一些与实事相关的案例教学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比如,对所有科目都比较适用的请假条案例,该案例是一个与Word相关的操作案例,我采取了请假条这个几乎每一位学生都熟知的内容作为案例素材,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设置标题的格式方面就用到了字体、字号、对齐方式等常用的排版知识。正文也应用到了特殊格式中的首行缩进、字体、字号、换行等非常实用的技巧。这个案例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Word软件里输入文字,使学生掌握了排版的技巧,更与应用文写作这门非常实用的科目进行了结合,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本案例操作非常简单,又给了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就可以转播任何一位学生完成的作品,教师可以有充

分的时间进行点评和指导。

再如,几乎所有学生都关心的选购电脑案例,该案例是与第一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相结合的理论案例,这个单元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讲下去,收效甚微,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选择选购电脑这个案例迎合了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的兴趣,可有效地解决学生畏难的问题。首先,部分学生有购买电脑的需要,但选购方面的知识又比较欠缺,学习愿望还是比较强烈的。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没有买电脑的需求,但想到自己将来也可能需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也会留心关注教师所讲的知识。其次,这个案例结合了第一单元所有章节的知识,涵盖的知识面是广泛的,在讲到计算机选购时,可以顺带提及计算机分为几代,我们现在用的是第几代计算机;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及图片;各个重要部件的名称、作用、价格、品牌;什么价位的计算机用在什么领域等等。再次,也可以结合学校内的一些废旧电脑部件进行讲解,这样也能变废为宝,更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图形、文字、实物相结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记忆深刻,事半功倍。

其他的案例,比如旅游专业的黄山风景区宣传海报案例、烹饪专业的图文食谱案例、奥运火炬手征集宣传案例等等各具特色,与各专业课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热情。

案例使用的三个步骤:

情境创设、教学过程控制、课后总结归纳

案例情境的创设 笔者在选购电脑的案例教学中,先从情境创设开始。这个案例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内容为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认识计算机硬件等,第二课时的内容为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和注意事项。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案例的前期准备,将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为每一组学生安排了小组长,准备了电脑硬件报价单、关键硬件包装及实物、关键硬件介绍材料等各一份。接着进行角色安排,我扮演一个很难缠的电脑选购者,学生则扮演电脑店的销售员,向我兜售各自的组装机方案和相关硬件。

授课过程的控制 在第一课时,我分配好物品资料,安排好角色以后,学生就开始查阅资料,进行组内讨论,我安排的讨论时间为10分钟,学生在这10分钟内将划出书中的一些重点内容,还要找一些资料对付我这个难缠的电脑选购者,小组长给每一位组员分配了任务,学生就开始忙了起来。10分钟过后我叫停,开始了我的台词:今天可是你们6家电脑店竞标的日子,我可是一个大客户,我手底下的网吧有5家,需要电脑300台。在购买之前,我得先看看你们几家公司的实力,我就出一些问题来测试一下几位,答题形式为抢答,每个店派出一位抢答员举手抢答。我提出问题后,得到答题权的小组就派代表回答问题,但是答题过程有时候不太顺利,小组内其他学生就会帮他翻书找答案,有时候几个学生一起找,忙得不亦乐乎。有些学生理解错了题意或者没有听清楚题目,回答问题时笑料百出,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按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多少和回答的质量,我组织了几家店铺的排名民意测评,测评的结果决定了下节课销售的发言顺序。这节课结束时,我给每个小组布置了查阅硬件资料和填写报价单等预习任务,还有书面作业。过了一天,第二课时的授课开始了,我检查了每一个小组的报价单,惊奇地发现学生填写的内容非常专业,这说明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有的是去网上查到的标准电脑配置,有的甚至可能去电脑公司特地咨询过相关信息,看来对我这个大客户还真的重视起来了。按照上一节民意测评的排名顺序,每个小组轮流向我推销他们的报价单,有些小组甚至把这款机器配置的优点和可以讲价的范围都说得一清二楚,还准备了手写的资料,有的小组出现了一些小的失误,比如,硬件名称是英文的就读不清楚或者干脆略过,还有的学生在读的时候带有一些小动作,看到这种情景,学生们忍不住大笑起来。这节课学生的反映很热烈,气氛很活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计,销售过后,我让各个小组进行最后陈述,同时让学生选出最优化的机器配置方案。这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书面作业:写出你所想要的电脑配置单。

案例的总结和改进 本案例的立足点在于学生在此之前对电脑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我特意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精心安排和阅读教科书等等知识的系统强化措施为第二课时做了铺垫,课后又给学生布置了查阅资料和填写报价单的任务,让他们在第二课时前有充分的准备。这样,两节课的知识有机有序地结合起来,前后呼应,最终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每一节课都有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应用案例教学法也是我的一个新尝试,有些问题在所难免。比如说设备问题、资料问题、学生方面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很宝贵的实践经验。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班级与班级的活跃程度也不一样,也给我使用案例教学法带来了一些问题,学生有时候不配合,也有的班级太过活跃而使教学过程难以控制等等,这些突发性事件和处理的方式方法都是我接下来选择和使用案例时所要着重考虑的,也是对案例教学的一个扩展和补充。

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第一,案例教学法不是一种教学的必然选择,而是一种出现情况,根据对情况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讨论解决方案的一种非常客观的教学法,所以案例讨论应尽量摒弃主观臆想的成分,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讨论方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要生搬硬套、走过场、摆花架子。

第二,案例教学耗时较多,因而案例选择要精当,开始时组织案例教学要适度,主要抓效率和质量,要在学生的新鲜感还未受到影响之前树立起教师的教学风格。

第三,实施案例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否则很难形成讨论的氛围,也很难进行相关知识的交流,甚至可能会造成冷场。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需要经过不断摸索才能成功应用于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法的构思、准备、角色设定、授课过程、课后总结提高等几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循环提高的体系,使用得当便可以在实践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升华,同时也会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什么情况下才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这些情况通常是在讲解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难于理解的、难于记忆的或者运用常规教学方法无法收到良好效果的知识时,这些情况多是无例可循的,必须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因此,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例8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6)11-0277-02

前言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具体教学内容讲解,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使用中,其需要抓住自身对案例选择与运用这一重点,以此保证自身教学效果的充分体现。由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能够发挥较为不俗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1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案例教学法使用的必要性

1.1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中,其往往需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种要求的存在使得对其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起到的效果较为有限,而案例教学法凭着自身的教学特点,能够有效满足相关学生对专业能力与创新意识增强的需求,因此我们说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很有必要[1]。

1.2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

在我国教学的深化改革中,我国教育部门要求各级教学机构在教学方法、考核机制与教学内容上进行相关改革,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相关高职院校必须选择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的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在这种前提下,效果较好的新型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我们说使用其进行相关教学很有必要。

1.3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转变

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推行了“委派订单”的办学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培养相关企业需要人才的方式,进行具体的教学展开,由于相关企业一般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就使得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案例教学法有了用武之地,所以说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具体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有着很强的必要性[2]。

2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选择案例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的案例教学法使用中,案例的具体选择关系着案例教学法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因此在具体的案例选择中,相关高职院校教学需要注意以下三点进行具体的案例选择:2.1.1案例的实用程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案例选择中,相关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为根本,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些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教学,以此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2.1.2案例的代表性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案例选择中,相关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注意案例的代表性,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一案例实现相关知识的举一反三,这样就能够较好的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效果。2.1.3案例的难易度在具体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选择中,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两点外,相关教师还应注意选择案例的难易程度是否能够与学生能力相匹配,只有难易程度适中的案例才能切实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水平。

2.2教学过程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其一般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步进行具体的教学。2.2.1提出问题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教师应与学生应首先通过学则的案例提出有关教学的相关问题。2.2.2分析问题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通过自身引导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学习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尽可能鼓励学生选择多种方法,并选择其中最简单、实用的方法。2.2.3解决问题选择好方法后,教师就需要对学生选择的方法进行点评,这是教师需要尽可能使用鼓励的语气,在点评后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相关总结,以此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3应用实例

上文中我们了解了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过程,在下文中笔者将就《ASPNET程序设计》一课中的设计数据库应用网站为例,进行具体的案例教学法应用解读。2.3.1选择案例在设计数据库应用网站一课的教学前,教师根据相关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水平,选择留言板为这一课的教学案例。2.3.2提出问题在学习完数据库应用网站一课的基础知识后,相关教师就可以提出实现设计好的留言板案例,并要求学生提出留言板所包含的相关基本功能。2.3.3分析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进行留言板相关问题的解决,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示范讲解与指导,避免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这误入歧途,最终实现这一问题的解决。2.3.4解决问题在学生的相关问题解决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增强有着不俗的推动作用。

3结论

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相关研究,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必要性与应用流程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的相关发展。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例9

1.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校的教育目的是围绕经济性、社会性、岗位性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实用性能力,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不同,其学习标准简单而又严格,学懂只是第一步,会用才是最终目的,会用要求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是以任课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点为主,为按期完成课程进度,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实现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初衷,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新时期,新的发展背景下,中职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要加快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功能,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中心。

2.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这要求中职校教育必须实现岗位与技能的对接,也就是中职校教育要按照社会岗位的需求来培养对口人才,岗位需求具体表现为岗位工作能力、岗位转移能力、就业能力,其中的岗位工作能力就是中职校教育的培养重点,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是岗位工作能力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要改革变化,以适应发展需求,教学方法改革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出发点,具体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把教学内容设计为真实的课堂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主动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拥有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任课教师需要做好的就是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任务情境,所设任务能够有效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用探索任务解决的方法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时,任务情境的设计要求与岗位工作相关,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过程中主动学习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是任务驱动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的体现。具体任务设计有如下实例:例一,Word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班级课程表或者自我介绍发言稿;例二,Excel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编排班级成绩汇总表并统计出成绩分布图;例三,网页设计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有特色的个人主页;例四,AutoCAD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绘制自己熟悉的建筑平面图与平面布置图。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任务情境的设计要逐步衔接岗位模拟操作,实现中职校教育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真正接轨。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也不可缺少;教学任务的设计,宜粗不宜细,宜实不宜虚;任务驱动教学不能完全丢掉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应贯穿于实践教学。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带领学生进入特定教学情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关案例操作,使用表格、文字、网页制作、图像等应用软件,充实案例内容,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教学知识点。案例教学的成功要注意这几个问题: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案例内容不仅要包括文稿、图表、网页等媒体形式,还要包括案例的制作步骤与相关知识点、操作技能说明,缺一不可,教学案例设计要有实践性、典型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案例讨论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任课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大胆交流探讨思考结论,概括不同的分析结果与解决办法,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按照讨论的解决方法操作完案例之后,任课教师要及时对案例解决的方案进行总结,肯定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创新,指明方案中的欠缺与不足,让学生完整掌握案例教学中的技能和知识。

3.加强师资建设

中职校教育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师资队伍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学方法系统,差不多都是学历教育下的产物,适应不了现阶段中职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一教学能力短缺的矛盾在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群体中尤其明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职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为岗位工作服务的,其开设目的就是为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操作技能,中职校计算机教师可能缺少计算机课程对口岗位的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比如室内艺术设计岗位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以体现设计理念与设计效果,如果缺少室内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单纯从计算机应用角度出发来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那么其教学结果就是隔靴挠痒;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非常迅速,而这些新技术从产生到进入教学视野,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如果仅仅依靠任课教师的自我知识更新,那么就会造成计算机操作教学上的滞后性,中职校教育就跟不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步伐,抛开这一点不讨论,依靠自我知识更新也存在问题,一是占用任课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另外更新的效果还得不到保证。为切实解决师资队伍与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中职校首先要探讨计算机任课教师核心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配套措施和整体规划,目前较为可行的策略是培训和引进双管齐下,强化"双师型"计算机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满足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学发展需求。具体操作是,通过优惠政策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以吸引一批"双师型"人才,或外聘技能型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减少部分师资队伍建设开支;派送有条件的计算机任课教师进 修培训或参与企业操作实践,通过提高校内教师的教学水平来建设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师队伍。

4.提高教学水平

中职校由于其培训学校的性质,与公办学校比,经济基础较薄弱,学校的各项配套设施也不是很齐全完备,起步阶段经济基础薄弱尚没有产生较大影响,而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扩散,开始出现盲目扩招现象,这样一来,前面的基础硬伤就渐渐束缚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设备购置、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中职校学生扩招的最大限制,实训设备的转型和升级节奏慢、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速度慢都大大影响了中职校培训教育正常水平的发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如何应招才能有效提高中职校扩招后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要求所有中职校建立各自培训专业全套实训基地,既是一种巨大浪费,也不符合我国的经济状态,中职校薄弱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完全凭借自身力量加强建设的不可行性,而靠国家的政策扶持也不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必须创新思维走新路,其中,内部资源整合与开展校企合作是很值得借鉴的好办法新路子。

(1)内部资源整合。内部资源整合要求不只是简单重组现有计算机教学设备,而是优化配置所有能够被计算机教学利用的教育资源,要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教育资源的使用价值。操作思路是将计算机教育资源的日常维护巧妙地添加整合到计算机教学中来,如学校机房的日常维护添加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校园网的日常维护添加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学校网站的日常维护添加到《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等,这样既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实训场地,又节省了日常维护开支。内部资源整合也可将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与相关课程教学添加整合起来,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为计算机实训教学提供水平更高质量更优的培养教育。

(2)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实现实践教学最有效的途径,中职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可以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完美接轨,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去向,"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最佳体现,这一合作模式以双赢为目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可以说是对学校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5.变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选用合适的考试办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传统考试一般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考查,传统考试办法会将中职校学生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这就违背了中职校教育的初衷。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应以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为考查重点,具体考试形式可以是笔试加机试,且加大机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为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操作能力,可适当布置类似课程内容的作业任务,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作业任务,如程序设计课程可布置学生编制一个应用程序系统,程序操作课程可布置学生完成一个制作(或设计)作品,以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竞赛内容的中英文录入、文字编辑排版、程序设计、网页制作、3DS 动画设计、Auto-CAD 辅助设计等各类比赛也可以是作业任务的形式,平时成绩的评定就依据作业任务的表现评分。

参考文献:

[1]陈小军.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项蕾.谈一谈职校《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J].内江科技,2011(09)

[3]吴金桁.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2011(12)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例10

一、现阶段我国IT职业岗位的分布和人才需求分析

1.我国IT职业岗位的分布。据2000年7月至2006年4月公布的《国家职业标准》统计,在527个职业中有计算机维修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电子计算机装配调试员、网络设备调试员、计算机软件产品检验员、电子商务师、企业信息管理师等10余个IT行业职业。其中在占职业总数2%的IT类职业中,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电子商务师、企业信息管理师、网络设备调试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网络编辑员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职业已占到所有新出现职业的10%。这一数据说明,IT行业在一些领域已经快速形成规模,对社会形成了新的人才需求。

2.我国IT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2003年以来,一方面各级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大量涌入劳动力市场,加之各种社会培训力量急速扩张,使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一直呈现供大于求。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99个城市2006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进行的统计分析:计算机信息类职业需求人数仍排前十位,中职层次需求量高于高职。

另据追踪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国家和省内劳动力人才市场的有关信息表明:在国内市场,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计算机软件产品检验员、网络设备调试员、电子商务师、企业信息管理师、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岗位需求紧缺;在省内市场,计算机维修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网络设备调试员、网络编辑员、电子商务师、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岗位需求紧缺;在本市,计算机信息产品营销员、电子计算机装配调试员、计算机维修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网络设备调试员岗位需求紧缺。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1.1999年专业课程体系的缺陷。延安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专业课程按必修课与选修课两部分组织,其中必修课又细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技能课。专业基础课涉及数电、模电、工程数学,专业课汇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传统课程,实践技能课仅涉及中英文录入技术、工具软件等浅表性技术课。

可见,该课程方案“厚基础、宽口径”的指导思想表现突出,课程数量多且杂,实践教学活动分散,数量不足,学科性强,职业针对性差的缺陷非常明显。

2.2002年专业课程体系的改进。本次改进秉持减少专业理论课,增强专业技术课,淡化学科性,适应职业性的专业改革思想,为保障教育效果,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造:

(1)借鉴社会上成功培训机构的经验,对岗位特点明显的专业技术课在开课学期,专门增设该课程相应的专项综合实训,如:图文排版实训、计算机组装维修与组网实训、多媒体制作实训等,从时间和训练程度上保证课程的主导地位。

(2)高度重视选修课的重新定位,将原来课程方案中摆花架子或美其名曰“扩大知识视野,加强素质教育”的有选无修的选修课统统拿掉,应对社会需要岗位按管理信息和多媒体方向设置相关职业课程模块,学生一旦选定,其实也是重要的必修课。

(3)舍弃学科性,强化职业性。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就业与创业、电子商务、动画设计制作等学生可学会做课程取代学生学不懂的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模电课程。

3.新的专业实验课程方案的推出。纵览改进方案,主要较好地解决了课程方案从学科性向职业性的过渡,这一点可以从学生总成绩平均提升10分和学生参加省内职业院校计算机操作竞赛屡获大奖得到佐证。但是课程设置求大贪全以及未引入职业认证考核,导致职业针对性不强这一影响就业的关键关隘并未突破。

如何从课程体系上破解职业针对性不强这一难题?

前两个课程方案都有试图将尽可能多的IT职业岗位所需课程纳入囊中之嫌,而一个专业的所有学生都学这样的课程,一方面个人承受力有限,另一方面在小区域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除文化和专业基础课外,只有按职业性质和需要,引入国家职业考核,模块化打包岗位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包学习,才能既精准学习,又降低就业竞争风险。按照这一思路,实验课程方案按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模块课三部分组织。其中文化素质课包含文化课和职业训练课,专业基础课主要有录入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维护技术等少量公共技术课,专业模块课按照职业岗位细分为办公应用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网络技术模块、软件技术模块、信息管理模块、计算机维修模块等,岗位各模块全部设置岗位技能所需操作课程和岗位考证训练实践课。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课程方案的特点

1.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方案要注重技术操作性而非学科系统性。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指出,计算机职业教育中专生定位于成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这一定位已经揭示了其课程体系必须以操作技术为核心,而非以科学理论为中心。实验课程方案已无《微机原理》、《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模电路》等一批完整学科课程的踪影就是回归定位的体现。

2.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方案要适应社会职业发展趋势。就业市场是职业教育的指挥棒。进入21世纪以来,IT业发展异常迅速,短短几年内,扩张产生了许多新的职业领域。如果不能随变而变,一味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学生对口就业率裹足不前就是最好的答案。实验课程方案多个职业模块的出现正是因应变化的选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