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数字化教育手段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4 15:54:44

数字化教育手段

数字化教育手段例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77-02

社区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具有自身特殊的属性。而远程教育在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上的先进性,使得它能够适应日趋广泛和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需求和各类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需要。

北海电大本以学历教育为主,但为了满足周围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意愿,以及其他各类社会人员不同类型的志趣爱好、不同程度的技能培训需要,也办起了非学历教育。这个非学历教育的依托,除了本校,还有独树根东社区、铁山港兴港镇这两个数字化学习中心。因此作为北海市社区教育的中心,北海电大可谓得天独厚,课程内容齐全(包括学历和非学历),教学条件充裕,尤为重要的是其所运用的以电子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为技术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能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其最方便的形式获得最好的教育。

学历教育由来已久,非学历教育还是个新鲜事物,本文着重探讨社区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中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水平和生活质量而组织的大量文化生活教育活动,又是本文重点中的重点。总的来说,这些文化生活教育活动包括“政治形势、法律法规、公民道德、科技知识、家庭生活、卫生保健、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等”;教学形式则包括:利用双休日或晚上时间上课、利用节假日集中培训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面授为主的方式;远距离电化教学、网上学习和专家定期辅导等网络为主的方式;讲座报告、参观座谈、实践操作、文体活动,等等。

文化生活教育活动中的“文化艺术”这一项里面,“中国古代文学”以其历史和文化上的博大精深,和对人性的启蒙、人格的熏陶,成为最必不可少的一门鉴赏课。而非学历教育的诸多教学形式中,“网上学习”在数字化的21世纪,对于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进修的居民,最具可操作性。本文以制作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网络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社区教育功能。

学校有个“电大在线”学习平台,学习者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去,选课以后,就可以自主使用教师挂在上面的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数据库、各种学习资料和试题,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而且网络课程的分布式结构还将链接扩展到其他“电大在线”(如中央电大、广西电大)上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使得学习者可以方便地访问,从而扩展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网络课程主要由“课程说明”、“教师介绍”、“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学辅导”(包括教学活动资料、参考资料)、“IP课件”、“直播课堂”、“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和“课程论坛”等几大模块组成。既提供了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又提供了沟通途径,还对学习进行评价,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其中“课程论坛”这一模块,学习者点击“进入”,就可以进到里面通过发帖向教师提问,及和其他同学在线讨论;教师则发帖答疑、辅导,进行实时互动的课堂教学。“课程论坛”又由“发新帖”、“精华区”、“收藏夹”、“收藏”、“新主题”、“最新回复”、“最新发帖用户” 等模块构成。其中“收藏夹”和“收藏”都有“活动提醒”、“最新资源”、“在线留言”和“学习笔记”等功能,还有访问“中央电大专业教学主页”、“中央电大点播中心”、“中央电大图书馆”的链接。至于“IP课件”和“直播课堂”,可以在任一时间内点播上课。

鉴于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不同,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网络课程的制作,首先省去应试、考核这较为实用、功利的一块,突出其文学欣赏、文学审美的特性,即人文精神的一面。所以“在线作业”和“在线测试”这两个模块可以暂时不管,只在其他方面下功夫。又因为“中国古代文学”内容庞杂,时间跨度较大,如果面面俱到,肯定流于肤浅。所以分专题讨论,把大课程分成几个小课程制作。专题的划分,可按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也可按代表作家、作品,如屈原、杜甫、《红楼梦》、“三言”中的文人形象研究等。

以“‘三言’中的文人形象研究”这一专题为例,制作“课程说明”时,只把要学习的内容作个简单介绍就行。如:引言对“文人”的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界定,分析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人现状,论述本选题的研究现状,交代本文的研究目的。第一章对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人现状之成因进行探讨。主要分两节来进行论述: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第二章对“三言”中的文人形象的不同类型进行探讨。主要分四节来进行论述:传统型的文人形象;世俗型的文人形象;出世型的文人形象;女性文人形象。第三章对文人与世风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主要分三节来论述:传统型文人与世风;世俗型文人与世风;出世型文人与世风;女性文人与世风。第四章对“三言”中的文人形象的社会意义进行探讨。主要分两节来进行论述:不同类型文人形象的文化内涵;不同类型文人形象对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思想的揭示。同时说明一下所使用的教材。

制作“教学大纲”时,首先要点明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如:本课程选择“三言”不同类型的文人中有代表性的,放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中进行探讨,揭示他们迥异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以及由此而来的不同命运结局。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文人形象的种种不同方面,揭示其不同的社会特质和文化内涵。学习者通过对作品人物形象的欣赏和价值取向的体认,形成对人类命运的自觉关怀,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也养成批判的、辩证的思维。其次要详细说明教学内容和要求。如:

第二章 “三言”中的文人形象之类型探讨

第一节 传统型的文人形象

一、传统型文人形象的界定

……

二、传统型文人的不同行为表现

……

第二节 世俗型的文人形象

一、世俗型文人形象的界定

……

二、世俗型文人的不同行为表现

……

第三节 出世型的文人形象

一、出世型文人形象的界定

……

二、出世型文人的不同行为表现

……

第四节 女性文人形象

一、女性文人形象的界定

……

二、女性文人的不同行为表现

……

应尽可能介绍内容,让学习者先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理清一下脉络,厘定重难点。要求学习者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更深入地理解作家、作品;并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拓展学术视野,引发对文学研究的兴趣。再次要介绍教学媒体的使用情况(这点和“实施方案”重复,可忽略)。最后要给出学好本课程的适当建议。

制作“实施方案”时,首先介绍课程概况。其次介绍教学媒体的配置情况。主要列表说明IP课件编制方案,分“学期”、“讲次”、“标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五栏进行。IP课件一般讲授重难点问题,以及需要直观演示的内容,加深学习者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就是对网上资源的使用作一个说明。如: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定期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文章;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习者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就学习者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另外对直播课堂的播出时间作出安排。最后给出学好本课程的适当建议(这点和“教学大纲”重复,也可忽略)。

制作“教学辅导”时,主要是及时把平时教学互动中师生讨论的问题挂上网,供大家参考。还有就是一些重难点问题的音频、视频资料。另外,介绍或上挂一些跟本课程相关的其他参考资料,如专著类有:冯梦龙“三言”、缪咏禾《冯梦龙和三言》、陆树仑《冯梦龙研究》、傅承洲《明清文人话本研究》、齐裕《明代小说史》、欧阳《话本小说史》、谭正璧《话本与古剧》、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等;论文类有:李桂奎《论“三言”“二拍”世俗文化家园中的文士角色扮演》和《论“三言”“二拍”角色设计的士商互渗特征》、卢捷《落魄文人出路的理想探索――略论“三言”“二拍”中的秀才形象》、孙丹虹《“三言”中士人身份的确立》、洪娟《论“三言”中的商人、文人和形象》、贾峰《“三言二拍”中的进士人物形象研究》等。

综上所述,全面利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开展网上教学活动、辅导、答疑,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还涉及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由教务科长具体负责远程教育的教务工作,现教中心主任具体负责“电大在线”的教学资源建设和网络建设等工作,各专业责任教师具体负责制定课程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环节的实施方案。同时,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北海电大开放教育学员自主学习制度》、《北海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小组学习制度》和《北海电大关于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管理措施》等,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利用网上资源进行监控;还制定《北海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及待遇》,向各专业课程辅导教师提出明确要求,以推动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学习。另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现代远程教育理念(讲解学习方法和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培训(指导他们如何上网浏览、如何下载网上资料、如何收发电子邮件等),尽力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场所(比如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需的学习支持服务。最后,定时进行教学检查,了解教材的到位情况、开课情况、学生上网和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等。

统而言之,探索用数字化手段、现代远程教育的理念与资源,对当地社区教育的资源、手段及运营机制进行整合,构建适合当地社区居民、园区、乡镇民众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与本土化文化相兼容的学习服务机制与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

【参考文献】

[1]陈婵娟,罗澍.远程教育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6)

[2]黄焕山,郑柱泉.社区教育概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5:21

[3]赖立.关注需求 引导需求 服务需求――大中城市社区居民教育需求与教育参与调研报告[J].成人教育,2006(6)

数字化教育手段例2

关键词:

数字化;幼儿家庭教育

从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对幼儿家庭及家长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字化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有着深远影响。结合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实际,数字化环境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只有根据数字化技术的特点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实际,制定具体的数字化应用对策,才能保证幼儿家庭在教育过程中正确利用数字化技术,满足幼儿家庭教育需要。

一、数字化对幼儿家庭及家长教育理念的影响

1.数字化改变了幼儿家庭传统的教育方式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新教育时代的到来。依靠传统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基于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依托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方式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家庭。无论家庭承认与否,数字化技术正在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幼儿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到数字化技术的影响,幼儿家庭教育对数字化技术也有了新的看法,特别是在教学方式上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扭转传统的家庭教学思路和产生新的教学理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数字化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数字化技术作为主打的教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支撑,对原有的教学方式产生了颠覆。许多幼儿家庭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已经开始尝试用数字化技术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满足幼儿家庭教育需要和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3.数字化对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幼儿教育的主体时间在幼儿园,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产生的影响较弱。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不断应用,数字化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改变了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家长认识到了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中,主动积极地采用数字化技术,以此来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数字化对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对改变幼儿教育现状和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数字化环境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1.数字化环境给了幼儿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对幼儿家庭教育影响较大。在不知不觉间,幼儿家庭已经构建了数字化系统,数字化环境也随之产生。在这一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开始借助于数字化技术改善原有的教学活动,既增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够降低幼儿教育难度,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开展幼儿家庭教育的法宝。所以,数字化环境带给幼儿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使幼儿家庭教育能够以此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2.数字化环境提高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效率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与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遇到了难题和知识盲点,幼儿家长除了寻找老师没有可靠的途径为幼儿答疑解惑。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给了幼儿家庭以有力的辅助。通过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在幼儿家庭中形成了现代化的教学终端,能够随时随地从网络上下载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并及时获得在线解答,保证幼儿家庭教育在整体教育效率上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数字化环境对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其优势相对明显。

3.数字化环境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问题

在长期的家庭教育中,由于缺乏现金可靠的教学手段,幼儿家庭教育一度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成为关系到幼儿家庭的重要事情。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以及家庭数字化环境的具备,从技术层面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教学手段不足的问题,对于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和推动幼儿家庭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支持作用。从这一点来看,数字化环境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问题,保证幼儿家庭教育能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有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满足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

三、数字化环境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1.数字化环境容易使幼儿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虽然数字化技术较为先进,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也会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较大的制约。从目前了解的案例来看,有些家庭由于没有控制好上网时间,导致了幼儿小小年纪就出现了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现象,令家长痛心疾首。

2.数字化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数字化环境的构建虽然为幼儿家庭搭建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但是数字化网络以及数字化设备本身所产生的电离辐射以及电脑、电视、手机的光波,若长时间使用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视力。因此,数字化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会有不利的影响。

3.数字化环境改变了传统的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数字化环境构建起来之后,有些家长将孩子交给了电视、电脑和手机,幼儿整天与这些电子产品为伴,与父母的关系不亲近,幼儿家长也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感,容易出现“电视儿童”“手机儿童”,长久以来势必会改变传统的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四、数字化环境下幼儿家庭教育的具体应对策略分析

1.合理构建家庭数字化环境,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

基于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数字化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有着突出的优势。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幼儿家庭的实际需要,构建相对应的家庭数字化环境,同时要增加教学比重,减少娱乐属性,规范数字化技术的用途。

2.构建新型的家长与幼儿关系,正确处理数字化对家庭的影响

家长在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全程参与。从思想意识上转变,应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家庭教育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将孩子简单的交由电子产品玩耍。所以,在应用数字化技术之后,构建新型的家长与幼儿关系并正确处理数字化对家庭的影响是首要任务。

3.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

考虑到数字化技术的先进性,幼儿家庭应率先采取数字化手段进行幼儿教学。不但要积极从网络上获取幼儿知识,同时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各种幼儿教学软件的下载和使用,保证数字化手段能够成为多数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工具。

4.控制幼儿上网时间,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

鉴于数字化设备对幼儿视力和身体的影响,数字化技术在幼儿家庭教育应用中,必须得到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不但要控制幼儿的上网时间,同时还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使数字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减少对幼儿身心的不利影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具体影响中,不但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基于数字化技术以及幼儿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应当根据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数字化技术并构建数字化环境,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加强管理和监督,使数字化技术能够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周筠 魏丹丹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数字化教育手段例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75-02

从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对幼儿家庭及家长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字化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有着深远影响。结合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实际,数字化环境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只有根据数字化技术的特点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实际,制定具体的数字化应用对策,才能保证幼儿家庭在教育过程中正确利用数字化技术,满足幼儿家庭教育需要。

一、数字化对幼儿家庭及家长教育理念的影响

1.数字化改变了幼儿家庭传统的教育方式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新教育时代的到来。依靠传统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基于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依托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方式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家庭。无论家庭承认与否,数字化技术正在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幼儿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到数字化技术的影响,幼儿家庭教育对数字化技术也有了新的看法,特别是在教学方式上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扭转传统的家庭教学思路和产生新的教学理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数字化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数字化技术作为主打的教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支撑,对原有的教学方式产生了颠覆。许多幼儿家庭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已经开始尝试用数字化技术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满足幼儿家庭教育需要和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3.数字化对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幼儿教育的主体时间在幼儿园,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产生的影响较弱。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不断应用,数字化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改变了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家长认识到了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中,主动积极地采用数字化技术,以此来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数字化对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对改变幼儿教育现状和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数字化环境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1.数字化环境给了幼儿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对幼儿家庭教育影响较大。在不知不觉间,幼儿家庭已经构建了数字化系统,数字化环境也随之产生。在这一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开始借助于数字化技术改善原有的教学活动,既增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够降低幼儿教育难度,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开展幼儿家庭教育的法宝。所以,数字化环境带给幼儿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使幼儿家庭教育能够以此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2.数字化环境提高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效率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与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遇到了难题和知识盲点,幼儿家长除了寻找老师没有可靠的途径为幼儿答疑解惑。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给了幼儿家庭以有力的辅助。通过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在幼儿家庭中形成了现代化的教学终端,能够随时随地从网络上下载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并及时获得在线解答,保证幼儿家庭教育在整体教育效率上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数字化环境对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其优势相对明显。

3.数字化环境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问题

在长期的家庭教育中,由于缺乏现金可靠的教学手段,幼儿家庭教育一度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成为关系到幼儿家庭的重要事情。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以及家庭数字化环境的具备,从技术层面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教学手段不足的问题,对于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和推动幼儿家庭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支持作用。从这一点来看,数字化环境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问题,保证幼儿家庭教育能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有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满足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

三、数字化环境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1.数字化环境容易使幼儿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虽然数字化技术较为先进,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也会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较大的制约。从目前了解的案例来看,有些家庭由于没有控制好上网时间,导致了幼儿小小年纪就出现了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现象,令家长痛心疾首。

2.数字化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数字化环境的构建虽然为幼儿家庭搭建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但是数字化网络以及数字化设备本身所产生的电离辐射以及电脑、电视、手机的光波,若长时间使用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视力。因此,数字化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会有不利的影响。

3.数字化环境改变了传统的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数字化环境构建起来之后,有些家长将孩子交给了电视、电脑和手机,幼儿整天与这些电子产品为伴,与父母的关系不亲近,幼儿家长也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感,容易出现“电视儿童”“手机儿童”,长久以来势必会改变传统的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四、底只环境下幼儿家庭教育的具体应对策略分析

1.合理构建家庭数字化环境,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

基于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数字化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有着突出的优势。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幼儿家庭的实际需要,构建相对应的家庭数字化环境,同时要增加教学比重,减少娱乐属性,规范数字化技术的用途。

2.构建新型的家长与幼儿关系,正确处理数字化对家庭的影响

家长在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全程参与。从思想意识上转变,应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家庭教育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将孩子简单的交由电子产品玩耍。所以,在应用数字化技术之后,构建新型的家长与幼儿关系并正确处理数字化对家庭的影响是首要任务。

3.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

考虑到数字化技术的先进性,幼儿家庭应率先采取数字化手段进行幼儿教学。不但要积极从网络上获取幼儿知识,同时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各种幼儿教学软件的下载和使用,保证数字化手段能够成为多数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工具。

4.控制幼儿上网时间,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

鉴于数字化设备对幼儿视力和身体的影响,数字化技术在幼儿家庭教育应用中,必须得到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不但要控制幼儿的上网时间,同时还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使数字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减少对幼儿身心的不利影响。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具体影响中,不但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基于数字化技术以及幼儿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应当根据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数字化技术并构建数字化环境,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加强管理和监督,使数字化技术能够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数字化教育手段例4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的改革亦如火如荼。而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中,数字化音乐教育——这一音乐教育新兴学科的出现,犹如一个强有力的音符正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笔者过去对此虽偶有关注,但了解甚微,最近有幸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数字化音乐教育中心艺术总监舒泽池教授主讲的“河南省首期数字化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班”后,感受颇多。为此,笔者就数字化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现状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数字化音乐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活动都是围绕着‘听’而展开的,表演是为了听,创作也是为了听,如果没有听,表演和创作就失去了意义,根本不会存在。”然而,传统的音乐教育中,由于受课程设置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又“忽视”了音乐“听”的功能,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效果差,专业音乐教育的成本高,这是我国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更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声音艺术的音乐教育却只能进行“纸上谈兵”式的抽象的音乐理论教学。无声的“音乐”教育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淡化了音乐教育形象性与情感性的基本特征,也失去了作为美育重要途径的地位与作用。这些正是我国音乐教育多年徘徊不前、“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音乐教育的方式也在逐步趋于数字化。数字化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教育手段,正是现代科学技术与音乐教育结合产生的结果。数字化音乐教育“所带来的新的表述方式,开拓了音乐教育的视野,一种具有无限可能性、开放的思维方式赫然展示在我们面前。”它的产生,不仅解决了作为声音艺术的音乐教科书中音乐“缺失”的根本问题,更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数字化音乐教育使我们摆脱了“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方式,乐谱变得既能看到又能“听见”,乐曲播放的速度、段落还能掌握自如,抽象的理论也变得真实可感、生动活泼。这些高效便利的音乐教育手段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音乐学习的趣味性。总之,其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数字化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数字化音乐教育符合教育创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趋势,音乐教育必须赶上信息时代的要求。”目前,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已在一些高等艺术院校和高师音乐学院(系)的音乐教学中运用,也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中崭露头角。虽未形成规模,却为我国音乐教育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为基础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摆脱落后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持。事实上,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为数字化音乐教育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和发展正做着或已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1年以来,相继举办的几届“STN中国数字化音乐教育研讨会”和其中的论文及课件制作的评选;由首都师范大学数字化音乐教育中心艺术总监舒泽池教授编著的《音乐之门——音乐学习4+1》《乐理新思路》;中央音乐学院赵易山副教授和杭州张路路老师编著的《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标志着我国数字化音乐教育在研究与应用方面正有序、良性地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2年8月9日,在京成立的由全国12所音乐学院及师范大学艺术(音乐)学院共同发起的“中国音乐家协会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为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与进步,完善发展数字化音乐教育的体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奠定了组织基础。

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的运用和发展除了表现为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逐步推广和完善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建立数字化音乐教学机构,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数字化音乐教育的应用也逐步推广形成。在《音乐课程标准》框架下,各出版社编写的教材都配有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为音乐学习和音乐教学提供了实现听觉与视觉、感性与理性交互、转换的最佳方法,对促进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舒泽池教授编著的系列教材,不仅内容、形式和方法令人耳目一新,重要的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把数字化音乐教育由学校音乐教育转向社会音乐教育,为我国大众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当然,数字化音乐教育的发展仅仅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它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有不可忽视的弱点。它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和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为音乐教育的改革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也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大的挑战。正如中国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教授所说:“从实践的层次上认清数字化音乐教育的适应范围与领域、科目,使人们认清在哪些方面数字化手段具有传统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哪些方面目前计算机手段还不足以替代传统教学手段,在实践中摸索各种音乐教育领域运用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

[1]舒泽池.音乐之门——音乐学习4+1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版.

数字化教育手段例5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发展路径

现阶段,世界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各个国家纷纷把数字素养教育摆到了战略高度上,尤其在欧美国家,数字素养教育已经相当成熟,而图书馆是数字素养教育最重要的载体。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提出数字素养教育的时间较短,正处于起步的阶段,仅有一些“985”院校的图书馆对数字素养教育有所涉及,但仍未形成相对完善的数字素养教育体系。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及各种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高校的用户能在短时间内对世界上最新的科研项目有所了解。图书馆正在逐步向数字化发展,因此用户的数字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字化图书馆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图书馆在不断向数字信息系统转换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自身数字化资源的数量,同时也要积极加强用户的数字素养教育,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充分发挥出数字化的优越性。

1 数字素养简介

所谓数字素养,就是在数字环境之下利用一定的数字信息手段和技术,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文献,并对所获取的信息和文献进行整合、评价和分析的一种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数字素养的框架由以色列学者Yoram Eshet Alkalai提出,主要包括图片―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及社会―情感素养,这五个框架共同构成了数字素养[1](见表1)。此外,数字素养的形成主要有两大要素,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数字环境的建立,只有处于数字环境中,才能让数字化的手段有施展的地方;同时,用户要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只有具备了相当的数字素养,才能在新兴的数字化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的质量、相关性和可用性进行有效分析,进而对信息进行提炼和总结,最后再创造出有用的信息,为用户所用。可以说,在数字化的今天,数字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之一。

2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意义

2.1 缩小数字鸿沟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数字鸿沟是由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差异造成的,但各种研究表明,信息手段的差异并不足以形成巨大的数字鸿沟,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在数字素养教育方面的差异。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图书馆,就是为人们能普遍享受到数字化信息所带来的便利而设立的,但享受这份便利的前提就是要进行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2]。只有进行数字素养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数字信息的普及。

2.2 实现信息平等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体现在实现信息平等上。实现信息平等一直以来就是图书馆建立的初衷,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高校图书馆对数字素养教育更加重视,图书馆应积极引入新的技术,使数字信息系统取代传统的纸质文献系统,并且对用户进行数字素养教育,使其能在茫茫的数字信息中迅速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利用[3]。高校图书馆通过对其用户进行数字素养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平等。

2.3 承担社会职能

图书馆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消除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平等都是最重要的媒介。无论是处于大数据还是传统的纸质文献环境之下,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职能是没有丝毫变化的。但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进行了数字素养教育之后,数字鸿沟变得越来越小,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上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3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目标

3.1 发挥自身知识服务优势,提升学生数字素养能力

大数据时代也是信息数字化的时代,知识和信息由于数字化进程的加深变得更容易获取和使用,但用户想要充分地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就要具备最基本的技能,也就是数字素养。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数字化的信息在现阶段已经逐渐取代了纸质文献,其在知识服务方面的优势也已逐渐凸显出来[4]。图书馆进行数字素养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让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更加深入,使数字化信息能在数字素养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实现其在信息平等方面的价值,让高校学生能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能力,普遍享受到数字化信息带来的更加便捷的服务和更加平等的信息资源。

3.2 做到知识与管理数字化,形成高校知识共享空间

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素养教育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形成高校知识共享的空间。一直以来,设立图书馆的初衷就是要实现信息的共享,但在纸质文献时代,信息的共享很难实现,因此大部分信息都只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的信息环境已基本建立,在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就是要从学生、用户、高校等入手,使其具有大数据时代必备的数字素养,进而使图书馆从信息检索、信息浏览、信息导出、信息整合等各个环节实现数字化管理,彻底从传统的图书馆纸质文献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使更多有价值的文献能在各个高校内同时共享,从而形成高校知识共享的空间[5]。

3.3 实现知识与技能平民化,满足用户终身教育的需求

现阶段,教育已不仅仅被限制为学校教育,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但大部分人走出校园之后就很难再有学习的机会,更不用说受到终身教育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字鸿沟在不断消除,信息的获取也变得更加便捷[6]。而作樾畔⒐蚕砜占涞耐际楣荩更是在一步步地向数字化发展,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并对所有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进行数字素养教育,使其能在数字化的资源中迅速检索到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准确的处理和利用。图书馆通过数字端口以及数字资源的开放,可以加强用户的数字素养教育,满足大部分用户对于终身教育的需求,从而能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7]。

4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路径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路径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管理员素质的提高、教育手段的多元化、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新兴技术的引入和运用(见图1)。

4.1 提高管理员数字素养,营造数字素养教育环境

管理员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管理对于图书馆的远期发展至关重要。大数据时代下,信息逐渐趋于数字化,其与传统的纸质文献的管理工作具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对图书馆管理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素养在大数据时代是必备的素养,图书馆管理员想要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只有加强图书馆管理员的数字素养,使其能更好地运用馆内的数字设备以及各种装置,才能更好地引导用户自行提升数字素养。此外,增强管理员素养能更进一步优化数字服务,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数字化管理的便利之,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数字素养教育环境,最终达到数字素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4.2 运用多元化教育手段,发挥数字素养教育功能

数字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向数字化时展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只有经过了数字素养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数字化的实用性和便捷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字素养教育,图书馆就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进和扩充,使其更为多元化,以适应不同种类的用户。对于高校内的学生用户来说,数字素养是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教育方式也相对较为简单,图书馆仅仅在校内向学生发放数字素养教育的导航手册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对于有终身教育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利用周末参加数字素养教育的专题讲座,能使其在短时间内对数字素养有所了解,起到相对有效的教育效果。但是对于知识水平较低而又有数字素养需求的用户来说,就要在图书馆内设立相应的帮助指导系统,充分依靠管理员的指导,使其在实际的运用中提升数字素养。

4.3 应用新兴技术手段,提升数字素养教育服务质量

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搜索引擎(如谷歌、雅虎等)的运用使信息的获取速度不断加快,数字素养教育的服务质量也在不断得到提升。此外,远程数字端口的建设使更多的人接触到了数字化图书馆,接触到了数字素养教育。远程教育能使更多的用户同时接受数字素养教育,同时向更广大的范围辐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4 构建系统化教育体系,实现数字素养教育的规范化

系统化的教育体系不仅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同时也能实现数字素养教育的规范化。构建系统化的教育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①优化数字资源。进行数字资源的优化,实现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的匹配,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完善的信息库是进行数字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②增加服务端口。服务端口的增加,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多用户同时共享,并且不会发生服务器过于拥挤的现象,这是保证良好用户体验并进行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③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图书馆在数字化的历程中,也会存在各种不完善的地方,只有不断进行改进,才能让更多的用户接受数字化的过程,并主动接受数字素养教育。因此,图书馆要及时收集用户反馈的信息,将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和回报,并及时进行数字化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张明海,周艳红.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及体系构建[J].图书馆,2016(10):84-88.

[2]隆茜.数据素养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及高校师生数据素养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2015(12):51-56,62.

[3]邓李君,杨文建.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1):76-80.

[4]王晰巍,张长亮,蔡佳铭,等.大数据环境下中美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11):29-35.

[5]张静,回雁雁.国外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及其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6(11):44-52.

数字化教育手段例6

1 数字素养简介

所谓数字素养,就是在数字环境之下利用一定的数字信息手段和技术,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文献,并对所获取的信息和文献进行整合、评价和分析的一种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数字素养的框架由以色列学者Yoram Eshet Alkalai提出,主要包括图片―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及社会―情感素养,这五个框架共同构成了数字素养[1](见表1)。此外,数字素养的形成主要有两大要素,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数字环境的建立,只有处于数字环境中,才能让数字化的手段有施展的地方;同时,用户要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只有具备了相当的数字素养,才能在新兴的数字化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的质量、相关性和可用性进行有效分析,进而对信息进行提炼和总结,最后再创造出有用的信息,为用户所用。可以说,在数字化的今天,数字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之一。

2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意义

2.1 缩小数字鸿沟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数字鸿沟是由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差异造成的,但各种研究表明,信息手段的差异并不足以形成巨大的数字鸿沟,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在数字素养教育方面的差异。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图书馆,就是为人们能普遍享受到数字化信息所带来的便利而设立的,但享受这份便利的前提就是要进行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2]。只有进行数字素养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数字信息的普及。

2.2 实现信息平等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体现在实现信息平等上。实现信息平等一直以来就是图书馆建立的初衷,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高校图书馆对数字素养教育更加重视,图书馆应积极引入新的技术,使数字信息系统取代传统的纸质文献系统,并且对用户进行数字素养教育,使其能在茫茫的数字信息中迅速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利用[3]。高校图书馆通过对其用户进行数字素养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平等。

2.3 承担社会职能

图书馆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消除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平等都是最重要的媒介。无论是处于大数据还是传统的纸质文献环境之下,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职能是没有丝毫变化的。但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进行了数字素养教育之后,数字鸿沟变得越来越小,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上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3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目标

3.1 发挥自身知识服务优势,提升学生数字素养能力

大数据时代也是信息数字化的时代,知识和信息由于数字化进程的加深变得更容易获取和使用,但用户想要充分地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就要具备最基本的技能,也就是数字素养。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数字化的信息在现阶段已经逐渐取代了纸质文献,其在知识服务方面的优势也已逐渐凸显出来[4]。图书馆进行数字素养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让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更加深入,使数字化信息能在数字素养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实现其在信息平等方面的价值,让高校学生能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能力,普遍享受到数字化信息带来的更加便捷的服务和更加平等的信息资源。

3.2 做到知识与管理数字化,形成高校知识共享空间

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素养教育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形成高校知识共享的空间。一直以来,设立图书馆的初衷就是要实现信息的共享,但在纸质文献时代,信息的共享很难实现,因此大部分信息都只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的信息环境已基本建立,在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就是要从学生、用户、高校等入手,使其具有大数据时代必备的数字素养,进而使图书馆从信息检索、信息浏览、信息导出、信息整合等各个环节实现数字化管理,彻底从传统的图书馆纸质文献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使更多有价值的文献能在各个高校内同时共享,从而形成高校知识共享的空间[5]。

3.3 实现知识与技能平民化,满足用户终身教育的需求

现阶段,教育已不仅仅被限制为学校教育,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但大部分人走出校园之后就很难再有学习的机会,更不用说受到终身教育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字鸿沟在不断消除,信息的获取也变得更加便捷[6]。而作?樾畔⒐蚕砜占涞耐际楣荩?更是在一步步地向数字化发展,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并对所有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进行数字素养教育,使其能在数字化的资源中迅速检索到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准确的处理和利用。图书馆通过数字端口以及数字资源的开放,可以加强用户的数字素养教育,满足大部分用户对于终身教育的需求,从而能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7]。

4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路径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路径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管理员素质的提高、教育手段的多元化、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新兴技术的引入和运用(见图1)。

4.1 提高管理员数字素养,营造数字素养教育环境

管理员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管理对于图书馆的远期发展至关重要。大数据时代下,信息逐渐趋于数字化,其与传统的纸质文献的管理工作具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对图书馆管理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素养在大数据时代是必备的素养,图书馆管理员想要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只有加强图书馆管理员的数字素养,使其能更好地运用馆内的数字设备以及各种装置,才能更好地引导用户自行提升数字素养。此外,增强管理员素养能更进一步优化数字服务,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数字化管理的便利之?,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数字素养教育环境,最终达到数字素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4.2 运用多元化教育手段,发挥数字素养教育功能

数字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向数字化时展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只有经过了数字素养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数字化的实用性和便捷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字素养教育,图书馆就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进和扩充,使其更为多元化,以适应不同种类的用户。对于高校内的学生用户来说,数字素养是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教育方式也相对较为简单,图书馆仅仅在校内向学生发放数字素养教育的导航手册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对于有终身教育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利用周末参加数字素养教育的专题讲座,能使其在短时间内对数字素养有所了解,起到相对有效的教育效果。但是对于知识水平较低而又有数字素养需求的用户来说,就要在图书馆内设立相应的帮助指导系统,充分依靠管理员的指导,使其在实际的运用中提升数字素养。

4.3 应用新兴技术手段,提升数字素养教育服务质量

数字化教育手段例7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57-02

1 协同教育概述

“协同”,作为“协作”“共同”的同义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个体,协作一致完成某个目标的过程或能力。1965年伊戈尔・安素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协同的概念,德国的赫尔曼・哈肯(H.Haken)教授的《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对协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协同及相关理论同教育的结合,实现了教育理论结构的整体创新,形成协同教育学,其哲学思想是和谐竞争、协同发展,科学思想是解放心灵、规范德行,以哲学、科学、实践三维一体作为实践方法,以培养协作应变、学习创新、诚信仁爱、负责感恩的世界精英为教育目标。

2 基础教育数字化校园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教育按学段划分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包含小学、初中和高中三阶段,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时期,是其他阶段教育的基石。只有做好基础教育阶段的工作,才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把握好教育时机,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的功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意义。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近年来,我国校园数字化进程得以不断提速,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可观的成就。但是数字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学校都投入大量金钱购置信息化设备,计算机与网络硬件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等多个部门都实施了信息化管理。这些系统为校园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各部门之间应用系统相互独立,缺乏统一的技术体系标准,造成数据无法实现实时同步,数据信息不统一。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涉及教育、管理和学校内外各组织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的问题;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教育所带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转变。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是将学校建设成为教育现代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科学化的新型学校,但目前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重视技术应用而忽视教育理念转变的现象。教师是信息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很多教师仍然缺乏信息技术技能,他们使用的信息技术处于初级阶段。学校对教师信息技术重视度不够,投入较少,导致教师对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不积极,对教育信息技术的特性缺乏认识和了解,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导致多数校园网络处在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增加了投资成本,降低了效益。网络的最大优势是实现资源共享,但有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校内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校外资源则未进行收集和整理。

3 基于协同教育理念的数字化校园构建策略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和重点工作,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信息技术中心,制定并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做到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确保设备安全、信息畅通。制定校园化建设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教研、管理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共享教学资源。对数字化校园平台进行升级,实现对学校工作数字管理的全覆盖,定期对数字化校园系统进行测试,及时解决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学校内组网级联较多、接入设备老化及下载速度慢的问题。建立全自动多媒体录播教室,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完善教学资源库和学校网站建设,让信息平台成为学校、教师、家长、企业都可以参与的系统平台,建立异地移动网络办公系统,使得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在异地或者家中就可使用校园网络;建设面向管理者、教育者、被教育者、家长及企业的客户服务平台,使得全社会都可以通过电子平台参与学生的教育,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借助网络提升自己 数字化校园建设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决定了现代教学手段发挥的效力。为适应社会发展,应对数字化的挑战,教师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面对新时期、新特点、新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要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致力于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了解教学改革的前沿动向,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主动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提升信息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搭建家长、学校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依托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通过手机、电话、互联网等手段将学生安全情况、成长情况及时地发送给家长,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密切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促进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全程对接。搭建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创造家校、师生和生生广泛参与的氛围,学生或者家长对学校的各方面有疑问或者不同意见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畅通家长、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拓宽学校教育思路、教育渠道,突破时空限制,构建学校、家庭、教育的互动机制,拉近与家长间的距离,融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

网络的特殊功能,使得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在交流地位和话语权上更趋平等。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私下交流,可以通过悄悄话的方式,既实现了交流,又保障了相关人员的隐私。不仅如此,还为各班级提供了交流展示平台,各年级各班级同样可以从公开的网络日志上互相取长补短,改进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的时效性,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 结语

当代是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信息化高科技产品已成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字生活已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数字化生活意味着自动化、高效、便捷、理性,对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数字化校园的构建较之传统的校园网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一个安全可靠、性能卓越、易于管理的校园网络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

数字化教育手段例8

一、现阶段地方教育出版社转型现状

1.转型意识不强,转型动力不足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地方教育出版企业对于数字化发展仍然处于观望阶段,数字出版与传统的图书编辑、发行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尽管数字化出版早已成为出版社的发展趋势,但是出版企业往往很难放弃原有的已经成型的系统化模式,陌生的数字出版让企业难以适应,继续维持现状,没有发展壮大的动力以及实施转型的勇气。很显然,地方的中小型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2.综合性人才不足,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数字出版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地方出版社在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数字出版技术人才的缺乏进一步加大了地方教育社数字转型难度。

3.数字出版的法律建设还不完善

数字出版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型行业,因此数字出版的标准和法律制度并不完善。随着数字出版的不断发展,国内有关数字出版业务的网站就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但是真正通过法律手段审批通过的数字出版单位不足百家。由此可见,数字出版的标准制度和法律监管的滞后,也加大了转型难度。

二、地方教育出版社转型的具体策略

1.打造优秀纸质教辅品牌

打造有品牌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众所周知,地方教育出版社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无法和其他企业抗衡,但是作为出版社个体,地方教育出版社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它对地方教育出版市场的判断力、对教育出版选题的策划能力,以及对教学资源的加工技术和作者资源的拥有程度是地方教育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地方教育出版社首先仍然是重视传统的纸质教辅出版业务,打造有品牌的、高质量的教辅资源。对于地方中小型出版社来说,纸质教辅出版仍然是教育社的稳固发展的根本,并且打造良好的纸质教辅品牌,才是提高出版社知名度,加强与其他主体合作的重要发展战略手段。因此,对于中小教育出版社而言,未雨绸缪,打造好纸质教辅品牌,为学习机、点读机、电子阅读器等数字化教辅产品做好基础工作,才是地方教育出版社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首要措施。

2.完善出版社自身网站等数字平台建设

出版社应该建立自身的教育网站、构建教育资源交流平台,这是促进地方教育出版社稳定转型,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分类建立数字化题库、课程资源数据库(如教学音视频资料等),通过免费提供本版教辅图书的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上查询服务,快速集聚网站固定注册用户,充分发挥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内容提供商”的优势。并适当开展电子商务,图书销售,教辅售后等业务,建立网络与实际出版相结合的教育出版数字服务平台。或者,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把出版社的网站建成一个具有学习功能、测试功能与教学资源下载功能的教学系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将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和家庭辅导结合起来,通过销售点卡等方式为一线师生的日常教学提供“在线备课”“智能出题”和“在线作业”,进而添设“互动教学”“互动培训”等服务;以网站为主的教育服务模式,是建立“教育服务平台”的重要形式之一。

3.加强商业联盟

就现阶段来看,赢利成为阻碍数字出版发展的一大难题,数字出版资源如何收费应该是地方教育出版社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智能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移动智能设备成为互联网的新载体。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出版社应该抓住机遇,增设以手机阅读为主的资源获取方式,教育出版社可以加强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很多中学生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而手机拥有得成熟收费模式,使得学生易于接受通信基本功能之外的消费。传统的出版商没有理由忽略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通过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开展手机教辅数字出版,通过流量进行计费,达到共赢。此外地方出版社也应该加强与硬件商的合作。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辅产品琳琅满目,出版社也应高度重视这一市场,加强与教辅产品硬件商的合作。将自身优秀的教辅资源植入教辅产品中,利用硬件商的销售渠道提高出版社以及教辅品牌在教学领域的知名度。

三、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我国教育出版作为一个特殊的出版群体,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人才和经验,在这个优势和基础上,抓住时代机遇,积极面对目前出版社存在的一些问题,快速稳步实现转型,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

数字化教育手段例9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科研、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网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层次。

整个系统一般由校园网信息管理系统、校园网教学系统、图书馆资源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组件构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基本思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数字化校园的结构体系

所谓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环境是基础,数字化管理是手段,数字化资源是关键,数字化生活是目标。数字化校园作为一项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改革的工程,其规划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设结果的好坏,进而影响到学校未来的发展。

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环境建设:包括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硬件建设;也包括用户体系结构建设、安全管理及门户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

数字化管理建设: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也包含了标准体系规范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

数字化学习建设:包括数字化教学与学习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中心和资源建设机制、数字化学习资源制作平台;

数字化自主学习中心建设:应具备两种基本功能:第一,提供自主语言学习材料。比如语法、听力材料,以满足独立学习者的使用需求。第二,通过鼓励学习者发展个人学习策略、反思学习过程及承担责任等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学习材料,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推荐下选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数字化校园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可大致分为三大类:网络接入、信息应用及信息服务。

网络接入主要是指网络硬件设施和数字化设施所提供的网络基本功能和网络基础服务,包括网络接入、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它是数字化校园的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是信息流动的平台与渠道。

信息应用就是向用户展示数字化校园成果的窗口。它包括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各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及电子商务等,它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与关键。

信息服务功能是将各类信息按用户的需求提供给用户,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个性化门户、决策支持及知识管理等。

三、数字化校园对教师提出的信息化能力要求

数字化校园的出现,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里程碑,它实现了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消除了信息分立自治的局面,保证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对高校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操作能力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基础的,以各种运行在计算机上的应用系统为组件的信息集合,因此要使用它的功能,享受它的服务,教师必须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操作能力。这种信息化操作能力,不仅包括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熟练地使用一些和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应用软件,比如office2003等。

2.教师应该具备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再生能力

传统的书本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更新慢,信息量小,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前沿知识和技术,并及时补充到教学过程中,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而要做到这一点,依托数字化的校园网络平台,无疑是一个多快好省的方法。对此教师应该具备对信息的采集、整合和再生的能力。

3.教师应该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学模式已由板书式教学转变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师则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通过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应掌握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数字化教学设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

4.教师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要求教师拓宽知识领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能在教育中充分体现个性化教育,这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不断更新知识、拓展知识结构、完善人格,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个性化,以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从而跟上时代的发展。

四、数字化校园对图书馆建设提出的要求

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提出的几点建议:

1.图书馆要实现管理创新。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对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坐等读者,而是主动的方式为读者服务。

管理思想上:追求新的时效性,打破以往评价图书馆总是以藏书量为标准。在新的条件下,要把能否高速、快捷、有效地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和服务质量高低作为评价图书馆优劣的依据。

管理手段上:要告别手工操作,逐渐实行计算机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工作效率。

管理目标上:发展目标是要建立数字图书馆,实现与其他院校或公共图书馆进行互联。

2.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数字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开展信息服务的根本保障。信息资源的不断递增,数据库的不断建设,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必须依据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原则,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路子。

3.提高馆员素质。由于数字图书馆在发展变化,导致图书馆功能的不断改变,这就需要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的能力。

五、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组成部分。在高校扩招、改革的背景下,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高校的一项基础设施,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解决多校区管理面临的难题、及远程办公等方面的问题,数字化校园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各高校能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次机遇和挑战,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变,促进学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华香.试论高校开放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74-176.

[2]王立珍.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功能信构建浅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50-52.

[3]杨利军.数字化校园的功能与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88.

数字化教育手段例10

摘要:数字化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发展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研究课题。在我国,普及数字化教学的难度大,但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

关键词 :教育发展;资源;数字化;多媒体;高科技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99—02

收稿日期:2013—12—28

作者简介:牟秀梅(1972—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市四十五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如今网络、多媒体盛行的高科技时代,巨大的信息量扑面而来,网络和计算机带来的便利随处可见。一个学校建立起一个完备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完善一套健康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顺应时代、面向世界、符合教育理念、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举措。

一、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习者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中,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运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活动。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什么是教育资源?概括起来讲,各学科的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施教手段等等,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与传统人力教育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就是将广阔的信息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网络环境下运行,通过高科技手段呈现给学生们,从而达到节约人力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增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的目的。

二、建设数字化教学体系的途径和策略

本着“开发资源、抓好试点、注重应用、滚动发展”的指导方针,时刻关注最前沿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信息和发展,并且应该避免开发别人已开发的资源,以减少资金的浪费。本着“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应该用的地方上”的原则,围绕教育发展的核心,将高科技手段合理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体系中,致力于建设完备的数字化教学体系,优化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这就是我们建设数字化教学体系的主体思路。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原则,我们就要坚持信念,坚守原则,共同努力,开拓创新,将人力资源教育和数字化教育巧妙结合,构建复合型的教育体系,让学生终生受益。

三、数字化教育的优势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知识框架以课件形式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给学生,将与课程相关的历史来源、运作原理、现实应用等通过网络的搜索和提取发送到每个学生的“客户端”。学校也可以建设电子图书、网上阅览室,将分类明确的各类知识汇编集成“主页”,这样,学生也可以快捷方便地自主利用。在网络上,灵活生动的网络交流便于学生畅所欲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效果会比课堂讨论更好。

数字化教育的确是大势所趋, 但也并不意味着数字化教育就可以包打天下,代替其他一切形式的教育。要知道,人力教育资源是任何科技都无法替代的,如果我们的纯学历教育都采用数字化教育的形式来进行,那对我们下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等,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够纯粹依靠知识教育、技术教育,更需要人文环境的熏陶,靠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等这样一些聚集人文气息的场所的感染来共同协作完成。因此,数字化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将数字化教育的优势和好处发挥到极致。

在现今数字化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教职工的人力教育资源的不可替代性。无论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如何完善,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力教育资源。校园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对人力教育资源的极大补充,而且,学生也不可能完全依赖数字化教学,因为教育不仅是传知识、授技能、解疑问,更要用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去引领学生。

校园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果应用得好,对学生的帮助也是巨大的。目前,学生几乎每人一部手机,家家几乎都有电脑,但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将之当成娱乐、游戏的工具,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开发它们更多的功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多了解一些有意义的、趣味性的知识,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拉近课上与课下的距离,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们更有学习兴趣,更有自主能力,能了解科学知识的现实应用、前沿动态、国际新闻等,让学生们知道学有所用,才会知道学习的意义,看到未来的前景。

目前,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学校的数量以及学生的数量是相当庞大的,要想十分广泛地普及学校数字化教育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况且,筹备数字化教育资源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勇于探索,先以少量学校作为试点,了解并统计出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有了试点的经验,其他的学校再模拟仿办,就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总之,推广并建设数字化教学,任重而道远,而且,数字化程度越是普及,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多,而如何解决财务问题亦是时下之难。所以,让社会了解数字化教学的意义也就相当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帮助,积少成多,汇流成河。大家共同出力,携手创造数字化教育的未来,给学生们打造另一片学习的天地。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学生超越昨天的自己,踏上自己人生的顶峰。让我们共同打造数字化教育的美好未来,一起建设校园数字化资源应用模式的完备体系,任花枝在花园里招展,任骏马在大地上奔腾,任雄鹰在天空中翱翔,让孩子在校园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段天虹.创新校园数字化管理模式 加快学校跨越式发展进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7(9).

[2]杨成.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