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建筑物平面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6 16:08:57

建筑物平面设计

建筑物平面设计例1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帝宝花园为吴江市汽车站西侧地块住宅区,本项目用地面积921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8169㎡(未包括地下部分)。其中高层住宅建筑面积为75040.1㎡,多层住宅建筑面积为38461.9㎡,低层住宅建筑面积为16969㎡,商业建筑面积为6380㎡,物管用房建筑面积为968㎡,社区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为350㎡。地块内布置了9幢11-17层高层住宅楼、数幢5-6层多层住宅、数幢2-5户的低层住宅及一幢4层的商业,另结合绿化和商业布置4处配电房和燃气调压站等附属建筑。高层建筑地下一层作为自行车库、储藏和设备用房,多层及部分高层设置半地下车库。结构高度37.65m,建筑长度57.2m,宽度11.3m,建筑的长宽比L/B=5.1,高宽比H/B=3.3。二层以上平面在建筑南侧存在凹口,为实现这种底部大开间与上部剪力墙之间的转换,在主楼2层设置结构转换层,以传递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室外地坪以上主体高度为65m。建筑平面如图(1-3):

图1(底部1层建筑平面图 )               图2(2层以上建筑平面图)

图3(结构平面图)

二、结构方案的确定

竖向不规则高层建筑中,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是带转换层的复杂结构,这样的设计理念能够满足其建筑功能,同时也符合建筑美学的结构要求。但是,在结构上,转换层结构存在着自身的弱点,在结构上荷载不能传递给下部对应的结构构件,会造成总体结构竖向构件传力不连续性,转换结构的内力重分配向下传递。可见,转换构件受力复杂,在保证转换结构正常地、可靠地、有效地工作中尤为重要,是结构设计的重点之所在。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程》的严格规定与严格的高位转换结构规定,帝宝花园工程建筑方案转换进行全方位的比较。

1、厚板转换层

上图的图1、图2所示,本建筑工程的特殊功能要求,使得上部框支剪力墙轴线与底部框支框架存在较大的凹进,为了解决众多轴线错开的现实问题,初步将方案拟定为板式转换层,综合柱网尺寸、上部结构荷载来确定出厚板的厚度。

(1)厚板转换层优势:由于下部柱网不会受上部结构布局影响太大,板式转换层的凸显出灵活布置的优势。由于厚板刚度大,就能够形成整体性较好的承台,能够为施工带来更大的方便。但是不能明确厚板转换的传力走向,受力分析上较为复杂,在实现抗剪和抗冲切时,需要计算板厚,初步预设为2.2~2.8m。这样看来,厚板重量大无形中就增大了下部竖向构件在设计上的强度要求。

(2)厚板转换层对抗震严重的不利:由于厚板结构中部是质量集中之所在点,这样就出现结构整体振动性能变得复杂了,转换层刚度上,厚板比下层的刚度会大很多,就会出现应力的集中,这样一旦出现地震时,反应就会强烈,这样的设计明显的表现是对抗震严重的不利。再有,这样的设计会造成材料的耗很大,给工程的经济造价增加很多。综上,厚板转换层对本工程是不适用的。

2、梁式转换层

使用梁式转换层能够表现出传力直接而明确的特点,最大的优点就是说传力途径清晰。在受力性能方面,转换梁也能表现出较好的特性。这对于施工来说方便很多。

基于以上分析,曾与建筑开发商与小区的准业主协商,对建筑图进行较大的调整,目的就是减少主次梁的复杂转换次数,使转换梁直接承托上部剪力墙得到有效的保障。框支主次梁平面图如下图:

(灰色---底部框支结构,黑色---上部框支剪力墙)

三、对整体结构的计算与分析

用SATWE、PMSAP方法通过对该结构的整体对比与计算,分析得出主次梁方案的可行性。

1、抗震等级:抗震一级包括:框支框架、底部加强区;假设百年一遇,风荷载:基本风压0.4KN/ M2;考虑到扭转耦联按剪弯刚度计算地震作用,计算得出振型24个(但是图中的为前三个振型数据),计算结果具体为下表。

表A(结构整体计算的部分结果)

2、由上表数据计算结果得出结论为:

A—振型:结构的振型1、振型2为平动振型,振型3为扭转振型。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B--转换层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和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这三种方法。

利用剪弯刚度计算,转换层上部:γe=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

C—位移值:最大层间位移:平均层间位移

四、不规则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技术方法

1、确定建筑方案

框支剪力墙在结构上,存在上下刚度的突变,但是由于存在竖向构件的不连续行就造成了传力的复杂性。在地震出现时,下框支层产生巨大内力造成塑性变形的震害,这样的结构对于抗震不利。框支剪力墙结构可以实现建筑物上下不同使用功能。

2、合理的设计

确定了建筑方案,下一步是合理的设计,减轻自重,节省投资改善抗震性能。结合该工程的实践谈梁式转换结构设计技术方法。

(1)底部大开间柱网的布置。为了减少转换的次数,缩短传力的路径和主次梁的不规则转换,将转换梁直接承托上部剪力墙。

(2)结构竖向刚度匀变。将足够多的上下贯通构件,使落地剪力墙的厚度加大,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同时要使洞口的尺寸减小,这样的纵横墙在连接上会形成一个筒体,就能够使得底部的大空间刚度不断增大。

(3)侧向刚度比的控制。为保证底部大空间层的刚度,转换层上下结构需要控制侧向刚度比,以防竖向刚度变化差距过大。

(4)结构设置。弱化上部剪力墙结构,强化下部框剪结构。根据开间的大小,扩大上部剪力墙的间距,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从而使刚度减小。在上部墙体上,设结构洞用轻质墙体填充,减小剪力墙结构的刚度。使结构质心和刚心接近,避免扭转。

(5)结构层间位移角的控制。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会发生角度的位移。严格控制住地震基底剪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与其它部分框支柱的比值需要准确的控制。

综上,平面不规则的高层结构具有扭转效应,结构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剪力墙的作用,使结构具有较大的抗扭刚度。以吴江市帝宝花园为例,对平面不规则结构的设计进行了探讨,要通过构造措施提高结构竖向构件的变形能力。带转换层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可以实现建筑物上、下不同使用功能,当在结构上,上下刚度突变出现竖向构件连续差不利于抗震。转换层结构设计是关键,需要在设计上研究比较。本文通过以吴江市帝宝花园为例的不同分析模型,计算分析某高层商住楼框支剪力墙结构,对结构转换层转换优缺点进行比对,提出了转换层结构布置分析与设计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北京:[D].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李国胜.关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设计[J].建筑结构.2001.31(7):39-42

[3]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7-41

建筑物平面设计例2

引言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关注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所谓的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指的就是在地震的时候建筑物能够通过抗震设计减少地震对于建筑物的破坏,保护居民能够尽量小的受到地震的影响,降低地震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不同地域的抗震等级不同,所以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的时候,应当对建筑物的抗震目标进行设定,根据该地区的抗震等级进行划分。能够保证设计的抗震等级可以抵御地震带来的风险,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保证建筑物的损失在可以恢复的范围里面。如果发生大型的地震时,建筑物的抗震等级需要保证建筑物的整体不发生坍塌,不影响居民的安全,保证能够为周围的居民留出足够的时间逃生。总之,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提高居民居住的安全系数,所以如何保证建筑物的抗争设计已经成为现阶段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详细的阐述了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措施。

1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概念

工民建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抗震性,需要根据工民建结构的具体形式以及所处的地区决定。但是在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大体上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为了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之后可以进行恢复,在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适当的采用一些刚性设计和弹性设计,避免由于刚性过大或者弹性过大带来的不可恢复性。②在对建筑物的抗震进行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会考虑一些较大的地震的影响,一味的追求建筑物的结构的刚性以及抗震等级,但是人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一般大型的地震过后,还存在着很多的余震,刚性较大的建筑物很有可能不能够承受后期的余震。由此可知,在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一味的追求建筑物的刚性,还要考虑到地震的实际情况,保证建筑物能够承受多次余震的袭击。③刚性过小的建筑结构也是无法满足建筑抗震性要求的,这样的建筑在震后将无法修复,因此为了避免住宅发生集体连带性的坍塌,要对住宅建筑进行高延性的分体系设计。

2工民建结构中的抗震设计的体现和具体形式

2.1工民建平面布置设计中抗震的重要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的设计对于整个建筑物的结构性能以及抗震性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的平面布置能够将建筑物中的柱子、墙体以及各个空间的布局清晰的展示出来,这些需要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中显示。但是由于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楼层的平面布置设计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要针对不同的平面布置设计出相应的抗震设计。

2.2做好工民建平面布置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方法

由于平面布置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所以在对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与抗震设计相互协调,能够最大限度的做到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协调,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对称的结构,防止产生应力的变化,导致建筑物本身的扭转效应。在对建筑物的整体布局急性设计时,应当最大限度的考虑到整个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以及抗震性能,对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建筑在满足居住要求的情况下,拥有较高的抗震等级,将工民建筑设计在抗震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3工民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3.1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目前工民建筑物中最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就是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虽然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但是高层建筑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在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情况下,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成为了人们现阶段研究的重点问题。建筑物结构的安全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所以很多的建筑物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会引入抗震设计。抗震设计的引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保证了建筑物的功能性。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物都有一些抗震设计,所以应当对于节点部位和关键部位的施工格外的注意和谨慎。除了建筑物的节点的施工以及关键部位的施工需要注意以外,建筑物的逃生通道以及电梯、楼梯等等功能也会被强化,所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贯穿于整个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增加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和功能性,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安全的需求和使用的要求。

3.2满足城市规划需求建筑物

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的需要以外,还需要满足整个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建筑物中的抗震设计也应当满足市政规划的需要。由于在市政规划的过程中建筑物之间的间距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对建筑物的结构和抗震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建筑物的外观,使其能够满足整体规划的需求,能够保证建筑物正常的施工,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图纸的绘制。由于对建筑物进行了抗震设计,所以会使得建筑物的寿命比原来增加,为了不断的适应新的市政规划的需求,满足建筑外观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外观的多元化,这样也有利于城市下各个市政基础建设设施的综合规划和部署,为整个城市的规划和件数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

3.3满足不可抗力灾害事故发生的防护需求

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需要不断的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通过调整建筑物中刚度与强度之间的关系,能够保证建筑物在一些不可抗力中幸存的概率。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不仅仅要考虑地震对于建筑物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建筑物对于人为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总而言之,在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对其影响因素应进行全面的考虑,充分的体现其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保护居住者和使用者能够在地震的情况下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逃生和自救。

4工民建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优化策略探讨

在对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与其结构设计协调统一,用综合的眼光看问题。想要不断的优化结构设计中总的抗震设计,需要清晰的知道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然后确定结构设计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对结构设计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解决,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性能能够满足要求。在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的时候,应当从建筑物的整体入手,关注建筑物抗震的整体性能,保证整栋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4.1优化结构方案设计

在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以外,还需要对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经济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保证用最小的成本建造出最安全的建筑物。如果一味的追求建筑物中的抗震性能,这样就会使得建筑施工成本过高,失去了原有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在对工民建筑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等进行协商,充分考虑这些单位的意见,在考虑他们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抗震设计,保证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4.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在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应当从建筑物的平面、立面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满足国家相应的规范以及标准的要求,能够保证抗震设计的规范性,禁止使用结构设计不规则的设计方案,组织多重建筑抗震防线。其次,在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的时候应当尽量的减少由于地震给建筑物带来的影响,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对于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的刚性以及强度进行验算,使得建筑物不同部位的受力尽可能的均匀,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物的破坏。最后对设计好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模拟实验,确保投入使用的时候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能够满足要求。

4.3保证结构设计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工程结构的设计需要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以及计算,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果使用人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引进极大的提高了计算的效率以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对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技术建模并进行验算,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技术不是万能的,在结构设计方面仍要以设计人员为中心,计算机技术只是辅助。

5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民建筑中的抗震性能是衡量建筑物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通过建筑结构的设计,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抗震体系成为了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筑抗震性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项目,在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够在建筑结构中和实际生活中充分发挥其价值,必须着重关注结构抗震性设计质量和选用科学性的保证以及技术的优化,在保证其结构合理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其经济。在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相协调,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的同时,节约建筑成本,提高建筑物建设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莫建中.浅析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188+190.

[2]朱明.论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研究[J].四川建筑,2014(02):166~167.[3]史飞,刘杨,张军.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及抗震新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11(01):136~137+139.

[4]王开顺,王有为.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新《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背景介绍[J].工程抗震,1986(01):38~41+36.

建筑物平面设计例3

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对于节能减排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人们逐步认识到节能与环保的重要,节能也逐步进入到每个人的思想当中,建筑行业是作为耗能较多的行业,对于节能的意识应该更强烈。通过对于建筑平面设计中的体形设计来改善建筑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

1 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外墙设计方案

在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建筑物外墙的设计,外墙在整个节能设计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季节角度上去进行考虑,冬季和夏季两个季节是建筑物发挥重要作用的季节,在夏季的时候由于建筑物体的外墙受到太阳光照和太阳直射的作用下,室外的气温在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将热量传导到建筑物体的墙体内部,有的高温季节可以使整个墙体的温度达到60℃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度透过墙体不断的向室内进行传导。建筑物体的外墙在整个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冬季的时候,由于室外温度较低,同时太阳光照的时候能够导致墙体温度的升高,但是这样的温度传导都是极弱的,更多的时候是墙体在发挥着挡风和保温的作用。当冬季来临的时候,建筑物内的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房子的外墙够厚,这样就能抵御寒风的侵袭。因此, 住宅设计在外墙上常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以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例如, 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小孔多孔砖、加气砼砌块替代实心黏土砖砌筑外墙体, 它们的传热系数分别为实心黏土砖墙的80%和50%。另外在外墙上增设外保温材料, 保温隔热效果也非常显著。

另外在建筑物外墙设计中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外墙色彩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到地域的不同而进行不同色彩的设计。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应该充分重视到寒冷季节较长而热的天气较短的因素,在外墙色彩的设计上应该是充分利用吸热性更好的颜色,如灰色或者稍微偏暗的颜色,选择这样的颜色有助于建筑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多的吸收来自太阳的温度,达到室内温度升高的合理走向,而在南方地区特别是夏季较长的季节里面,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颜色的不同对于室内温度传导的效果不一样,鉴于要提升建筑物内的凉爽和舒适度,应该选择颜色较浅的色调,如白色、米色等颜色,这些颜色能够使建筑物将来自太阳的光线反射回去,使得太阳光的温度不能够全部传导到建筑物体内部去。这样就能起到良好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的效果。总之,在建筑物体的平面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外墙厚度的设计,只有考虑到墙体厚度的状况,才能将建筑物的墙体设计的更加合理和完善。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外墙的颜色,使对建筑物进行节能减排的设计更加趋向合理化。

2 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外窗设计方案

建筑物平面体形设计中很重要的节能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于窗户的合理设计,外窗在建筑物中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的能力,外窗在提供舒适的室内空间和保温隔热的性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要发挥好外窗的隔热保温作用,就要从外窗的结构进行设计,外窗的结构对于调节温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不同结构的外窗对于室内温度的保持和室外温度的隔热是具有不同的效果的。例如, 推拉窗的窗扇在窗框下滑轨来回滑动, 上部有较大的空间, 下缘有滑轮间的空隙, 窗扇上下形成明显的空气对流交换通道, 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较大的能量损,空气对流和能量损失的大小与窗扇上下空间大小成正比。

在建筑物体形的设计过程中有的外窗设计成了推拉窗、上推窗、固定窗户,从节能效果上来看这些窗户都发挥着一定的保温和节能的效果,但是发挥的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推拉式的窗户可以称之为节能窗户的典范,这样的窗户随手就可以将窗户完全打开,使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的空气进行对等的交换,当天气炎热的时候可以开窗透气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另外就冬季而言这样的窗户的保温性能稍微差了点,有其不足的缺点。上推窗是介与推拉窗和固定窗户之间的一种窗户设计模式,这样的窗户设计主要应用于较高楼层窗户的设计,节能效果是不理想的,无论是从夏季还是从冬季来进行考虑,不利于通风,也不利于保温的效果。固定窗户在设计的过程中,一般应用到冬季时间较长的地区,这样对于建筑物的保温效果较好。综合以上的三种窗户的设计过程来看,究竟使用哪种具体的外窗模式,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来进行设计和使用,不能够一切照搬哪个来进行使用,只有将这些设计的优点、弊端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再进行设计和完善,才能够达到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外窗设计的优选,才能够在节能方面发挥其窗户设计的积极作用,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以上几点的话,那么有可能导致的结果是相反的。

3 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建筑物顶层设计方案

建筑物的顶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夏季的炎热对于室内人体的舒适度的效果。住在顶层隔热性能差的住户常抱怨夏天室内酷热难当, 即使有空调进行降温也抵挡不了来自屋面的太阳辐射热。所以, 对于建筑物的顶层进行合理的建筑物体的体形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任何建筑物体都会有暴露在最上面的一部分在太阳下面,对于建筑物体的平面体形设计,应该设计成圆锥型的顶层最合理。这样设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对于顶层圆锥形设计的时候有利于建筑物顶层,雨季的排水较顺利,不会因为雨水较大而导致了建筑物体难以排水的过程,在以往的建筑物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有的建筑物顶层设计成了平面的,这样很容易导致雨水积压到建筑物的顶层,最后由于建筑物防水做的不好的情况下,导致楼下漏水的情况发生。

其次,将建筑物体的顶层设计成圆锥形的时候,特别是在夏季天气特别炎热的情况下,一般建筑物即使顶层建筑的隔热做的再好也难以阻挡太阳直射产生的热量,这些热量会随着建筑物的顶层固体向下进行传导,导致距离顶层最近的一层居民夏季炎热难耐。在设计成圆锥形的建筑顶层之后,可以弥补的情况就是在建筑物体的顶层留有空间,当太阳直射的过程中,热量全部的导入下面这个空隙当中,这一部分是非居住区域。这样在下面一层的居民就相当于是有了一个非常好的隔热层,这样在顶层居住的人们就不会产生炎热的感觉,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这样设计的效果还能够增加建筑物体的美感,让建筑物体采用过去在设计中的包豪斯设计的风格,让建筑物体更加具有审美的效果在其中,从建筑设计的实用角度和美学角度来看,都能够达到建筑物的综合利用的效果,同时这样的设计更能加固对于建筑物的凝心力,使建筑物的受力情况更加分散而达到稳定建筑物的作用。通过建筑物体顶层的设计,让整个建筑更加和谐的适应与整个建筑的大的框架中去,尽管这样的顶层设计可能会在施工的初期,使用较多的工时,而且在施工中也存在着一些难度,但是从长远的建筑物体的使用情况来看,还是一个值得使用的长远投资。建筑物体的使用不是三年五年的时间,而是一般几十年的使用标准来进行设计的,这么长的时间段,如果按照平顶的设计方案的话,很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顶层在几年后隔热层会出现漏水、漏雨的现象发生。而采用圆锥形的设计方案,即使其中上面的一个表层出现漏水现象的时候,下面还有一层无人居住的空间起到隔水渗透的效果,这样就有两个保护层出现在建筑物的顶层,达到了建筑物体长久使用的效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是节能的另外一个方式。在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中,顶层的设计往往是建筑设计过程中较重要的一个细节,大多数的建筑设计师都会花费大量的心思在顶层设计上设计合理而功能实用的顶层。

4 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建筑物周围绿化设计方案

建筑物平面体形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周围绿化环境的设计,对于建筑物节能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夏季,这样的效果显得更加的明显,在建筑物的周围进行绿化,一方面增强了整个建筑物体的人居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建筑物躲避炎热季节炙热天气的考验。如何使建筑物的平面体形设计中的绿化效果更明显或者说是更加具有实用性。具体应该根据建筑物体的大小和高度进行考虑。在建筑物体较小的情况下,周围绿化可以以低矮的树木或者是以草本植物的形式进行设计,而对于高的建筑物可以就其所在区域进行绿化设计,让高层建筑在绿树环绕下矗立其中,发挥周围绿色植物的隔热遮荫作用,同时能够改善室内气温的环境,对降低空调的使用也极为有效。在建筑物体的周围种植高大乔木和攀岩植物,并利用花架、种植槽、阳台和绿色植物构成的周围垂直绿化,在夏季降低低温辐射的同时,还能够有利于墙体自身的散热;同时还能够对调节碳氧平和、减小温室效应、减轻空气污染、降低噪音等都具有具足轻重的作用。

结语

在当前国家非常重视大力推广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一直努力践行着,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使用先进的节能设计方案,更加完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降低建筑的耗能以及建成后的耗能的减少。同时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都或多或少的减少了建筑行业中的能耗。但就其中的很多节能设计方案来看,最能够发挥其具体效果的却是在进行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过程,这个过程是建筑行业中最能体现出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通俗的讲,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就是建筑物体的墙面的设计,这个设计过程,是对于建筑物体的表面、建筑物的周围、建筑物的顶层、建筑物的周围环境的全面设计过程。在建筑的平面中,肌里是对于空间组织结构的反映,他能够把握住平面结构的参照。总的说来, 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决定性环节。忽视了建筑物体的平面体形设计,就会导致整个建筑设计的失误,这样的失误严重性的情况,会导致建筑物的受力不均衡,使建筑物不能够稳定根基,同时在体形设计中如果不能充分的考虑到地域特色、自然因素等建筑学中重要的参考指标,就会导致盲目的抄袭和生搬硬套,不能够因地制宜的进行建筑的设计,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的建筑物不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简述平面体形的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人的具体作用,发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出适合人类居住的人性化空间环境,满足人类的功能性的需求,尽可能的完善人居的环境,创造利于人身心健康的生态建筑环境,达到建筑与环境与人的和谐共生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叶建华.现代建筑平面设计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J].洛阳大学学报,2004.9.第92-93页.

[2]黄厦.夏热冬冷地区高舒适度住宅的节能设计.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第232-234页.

建筑物平面设计例4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指的是于水利水电工程里用到接受与维护水利水电设备、设施和相关设施的水工建筑物,比如每一种大型泵站的主泵房和它相关的变压器室、配电室、桥头堡和水闸的开关机房等,与水利水电建筑物有区别。就广义方面来说,亦包含水利水电设备周边的保护、监管用房和管理员工的生活用房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大概包含坝和地基两侧的结合、水库中枢建筑物、坝体和混凝土建筑物的结合。这里面水库中枢建筑物又包含浇灌引水建筑物、排水建筑物和水电站建筑物。通常而言,排水建筑物通过土石坝加以组成的,此种建筑物水流平缓,排水性能强,构造较为简单,运作安全有效,方便施工。在实施坝和地基两侧的结合与解决的过程中,两侧的黄土与草根树根一定要都铲除掉然后实施灌溉解决。土石坝和混凝土建筑物的结合就应该使用式或侧墙式,土质防渗体和混凝土建筑物的结合面应该具有充分的防渗直径,确保建筑的稳定度。

2.水利水电工程中建筑设计的重点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根据使用寿命划分,能够分为短期建筑物与长期建筑物,根据它的主要性分成主要建筑物与非主要建筑物,每一种建筑物又细分成不一样的级别,对于二等到五等的工程与短期工程,碰到特别状况的时候,能够适宜提升或者减少它的建筑物的等级。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三个作用,也就是自重、静水压力的作用,建筑物上面的作用和温度作用等。这里面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温度作用,由于温度的改变于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方面将拥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建筑物能够对于外界温度呈规律性改变。

二、水利水电工程中建筑设计的内容

1.整体平面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整体平面设计通常包含水利水电工程主体建筑物与别的相关设施的整体平面布置,主体建筑物通常包含坝泵站、闸泵站等,相关设施包含生活用房、管理用房、活动场所和绿化等。水利水电工程主体建筑物通常包含办公楼、厂房和食堂、宿舍等。因为水利水电工程量非常多,并拥有特别性,通常远离城市。目前的整体平面设计不但需要达到基本的应用需求,还需要重视环境设计。

2.平面设计

整体平面设计是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整体构造实施设计,但平面设计就更细致,建筑设计人员能够按照水工专业者给出的专业装置布局需求,通过反复探讨一起决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类型。平面设计的需求偏高,不但需要考虑水利水电给出的具体要求,还需要联系非异常建筑要想到的建筑安全、建筑结构,于科学使用空间的前提下尽量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更加美观。

三、水利水电工程中建筑设计具有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设计规划不符合要求

设计规划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而言非常重要,其不但涉及了水利水电与建筑的专业知识,还是建筑施工的前提,如果没有一个符合要求的设计规划,所有工程均无法投入施工。而且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和一般的民用建筑不一样,拥有它的特别性。一个规范的设计不但需要倾听投资单位的修建建议,还需要和水利水电工程的专业员工进行交流。当进行规划设计时,常常有一些设计人员不太专业,擅自做主,致使不符合投资单位的需求,规划要再一次进行设计,严重者投资单位能够和设计人员解除契约,如此不但损失了设计人员的经济收益,还对施工的正常进行有影响。因此,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先应该仔细地分析投资单位对水利水电工程给出的装点与外观的需求,且几次和投资单位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专业员工加以沟通与探讨,对设计规划加以修正,直至实意见一致。

2.费用分配不科学

一位优秀的设计人员要尽力把设计规划做好,不但需要做到达到投资单位的要求与专业规范,还需要科学分配费用,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美观、经济和实用。当具体设计时,常常会拥有设计人员全部投入到艺术制作,不顾及投资单位给出的预算。而且,还有些设计人员会重视建筑的美观,却忽视了建筑的实际使用性。由此,便产生了美观和经济不均匀的格局。就水利水电建筑而言,其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作品,相对而言,其更是一个实际使用作品,其使用价值要大大超出其欣赏价值。由此,设计人员需要就费用数量来看,紧跟市场脚步,掌握材料质量与材料价格,科学分配费用,最大程度地确保建筑的实际使用性与稳定性的基础上,思考建筑的外观与结构,达到建筑的美观性。

建筑物平面设计例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舟曲大地震以及2011年日本爆发的9级大地震,其震级之高,造成的人员伤亡之严重,都使我们不得不对我们当前建筑物在方案设计时的抗震能力予以反思。据对这三次大地震以及历史上伤亡人数较多的130次地震所做的分类统计,结果显示,由于建筑物抗震设计不科学而造成的倒塌、断裂导致了95%以上的人员伤亡。因此,在目前科学界对地震尚难做到准确预报的前提下,重视对现有建筑方案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予以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建筑物的抗震优化我们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历次地震灾害受损建筑的结构情况所作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借鉴国外抗震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我们在建筑物的抗震优化设计中应该特别注意下述几个方面:

1 建筑物的建筑体型和立面抗震优化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主体的空间形状。经过汶川地震后对多数破坏最严重的建筑物的统计表明,许多平面形状复杂,如外凸和凹进、侧翼伸悬过多,对称不规则的建筑物破坏程度都高于平面形状设计简单的建筑物。尤其是立面形状复杂,空间布局不规则、不均衡,建筑物结构刚度突变的部位更是在地震中受损最为严重。因此,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抗震设防烈度高的地区,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物的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应尽可能地保持平面形状和主体空间形状的简洁、规则,可选用矩形、扇形、圆形、方形等抗震能力较好的体型,避免采用L、π形不规则平面等而造成的纵向刚度不均;应减少外凸和内凹的形状,避免不必要的非对称侧翼和过长侧翼,在合理利用空间的同时,尽量避免方案设计开始就采用部分框架支抗震墙结构,对于框架间砌体填充墙,应保证其高度和长度在规范规定要求之内;体系布置上应注意建筑质量和结构刚度的均匀分布,避免由于二者不对称所导致的扭转反应。此外,在外墙转角和大厅四角应设计抗震构造柱,并保持彼此间的对称分布。

2 建筑物平面布置抗震优化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涉及内墙布置、柱子间距、空间活动面积的大小、房间的数量和布置、电梯井的位置、通道和楼梯的位置选择等,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中都要充分对之予以抗震优化的设计考虑。柱子应做到与地基、墙体、屋顶联结一体,柱子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适中,彼此间空间不宜过大,以利于对屋顶的墙体形成有效的支撑。建筑平面的墙体,包括填充墙、内隔墙等,在设计时应做到强度和刚度均称,墙体与柱子分布均衡,否则地震时,建筑物将对地震产生扭转作用,不利于建筑物的防震。房间的数量和布置应做到整体协调一致,不应集中于一侧,这将造成平面上刚度分布的不均称,建筑物整体质量分布的偏心,导致结构受力和变形不协调。设计者出于建筑物实用和美观的考虑,往往将电梯井筒设计在平面的一角或一侧,但这样设计的结果很容易造成地震时电梯一侧的建筑物严重破坏,因为电梯井筒具有极大的抗侧力刚度,容易将地震产生的力量吸引到自身附近的建筑物上。所以,现代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在设计电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好电梯井筒的位置,使其尽可能地坐落于建筑物的中部,同时保持周围建筑与电梯井筒的刚度均匀、协调、相一致,以求最大限度地分散来自地震的作用力,保证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稳固。通道和楼梯是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内人员迅速逃生的通道,因此,除了要保证整体空间布局的匀称外,还要对周围房屋的数量、人员流通情况予以充分的考虑,以避免出现有的通道周围房屋数量过多、人员过于拥挤;而有的通道远离房屋、人迹罕至,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疏通作用。总之,建筑平面的总体设计,应尽可能地将建筑物的实用功能要求和结构抗震要求融合为一,以便建筑物能够充分发挥结构抗震的作用。

3 “基础隔震”优化设计

当前,随着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对于地震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类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我国2010年出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这类建筑物抗震性能必须达到“小震不影响使用,中震不需要修理,大震没有人员死伤”的防震要求。美国和日本等国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规范也做有相似的规定。要使建筑物达到规范要求,做好“基础隔震”优化设计被认为是当前最为成熟的设计理论。

“基础隔震”指的是在建筑物底部与地基之间,通过增加适当“叠层橡胶支座;滚动、滑动支座,包括砂垫层、石墨垫层”等缓冲物,从而减弱地震时建筑物受到的地震波的冲击,同时由隔震系统提供建筑物的位移,使得“底层位移,上层不动”。因此,在地震过程中,采用”基础隔震“的建筑物整体变形非常小,可以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目前,这一结构设计在我国、美国、日本的建筑物抗震设计中都得到有大量的应用。

4 其他抗震优化设计

4.1 屋顶建筑不宜过高过重,保证屋顶重心与下部建筑重心在一条直线上。顶层材料采用高强轻质、刚度分布均匀的建筑材料。

4.2 在建筑物结构受力关键节点上,加装阻尼器,以消耗地震能量,保护建筑物主体结构免遭损坏。如北京火车站、北京展览馆、北京饭店等标志性建筑,都曾采用粘滞阻尼器进行过加固。

总之,建筑抗震优化设计是建筑方案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信随着建筑力学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来优化我们当前的抗震设计思想,将会有更多的新材料被应用到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以使我们未来的建筑物更加坚固,更加“优化”,从而保障所有的人民能够在地震灾害突然到来的时候生命安全不会受到威胁。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出版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2010.8

建筑物平面设计例6

关键词:

建筑方案;立面造型;设计;空间设计

建筑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伴随时代不断地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多样化的需求逐渐增加,这就使得相关人员更加重视内部空间的布局与外形设计。在设计建筑方案时,空间设计与立面的造型设计属于关键性环节,需要全面分析各种主观、客观影响的因素,贯彻落实建筑空间设计与立面造型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确保建筑设计的工作更加合理性与科学性。

1建筑立面的造型设计必要性

建筑时为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求所创造出物质空间的环境,主要是按照功能的使用需求,在特定历史的条件下,应用某一种技术的手段、材料与结构方式等进行建筑。建筑物层数确定、建筑物空间的大小、平面组合、房间的形状、门窗安排与数量等需要与空间适用性相符合,技术经济的合理性是前提,而建筑外部的形体为内部空间直接的反映,造型设计就是根据结构与材料等美化空间实体。建筑艺术性和物质性有着一定关系,所以设计建筑造型时,不可以简单加工建筑形式,需要从结构与空间组织方面进行设计,确保建筑造型的设计满足美学的要求。同时融合艺术性与技术性,使得建筑设计能够保证美观的基础上,满足用户的需求[1]。

2建筑方案之中立面造型的设计特点

2.1建筑方案之中立面造型的设计美学特点

建筑属于凝固艺术,看可以充分体现立面造型的设计美学特点,通过融入地方特色的文化与应用色彩,调整建筑物反光度与吸光度,可以凸显立面造型的美学特点,保证建筑美观性。

2.2建筑方案之中立面造型的设计空间特点

建筑空间特点为建筑立面造型的设计主要部分,属于建筑物设计中一个重要部分。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外在立面的造型设计,容易因为城市规划的方案受到影响,特别容易因为建筑物自身功能受到限制,导致建筑物之间存在差异,尤其办公的建筑物、住宅建筑物与商场建筑物之间差异比较大。各种差异会引起立面造型的设计空间特征存在差异,这在某种层面上会凸显出立面造型的空间设计[2]。

2.3建筑方案之中立面造型的设计环境特点

在设计建筑物方案的过程中,由于考虑到附近环境影响,属于建筑物的艺术特征追求的表现之一。①附近建筑物影响,在农村或是城市建筑物之中,不仅有单独建筑物,而且还存在建筑群,在单个或是群建筑物之中,相关建筑方案设计存在巨大差异。在既有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各种建筑物规划需要与整体城市的规划要求相符,建筑的方案设计还要对城市的规划方案进行执行,例如:建设、建筑物高度与材料等方面规定。②受到地方的特色文化影响,怎样在建筑物之中体现出立面造型的设计特点,始终是建筑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地方特色的文化环境影响就是一个突出因素。国内建筑历史比较长,很多建筑中融入了地方建筑的文化,加强了建筑物的独特性[3]。

3建筑方案之中立面造型的设计和空间设计相关性

3.1关于平面设计关系分析

建筑造型的设计需要按照由简单至复杂的原则进行设计,其中,平面设计指的是造型又二维转向三维的一个复杂过程,初始设计会决定最后建筑整体形象的走势。并且建筑平面的设计通常是按照建筑物各个功能区的分布与排列进行构思,然后设计出基本的框架,再在平面基础上实现纵向的延伸,继而构成立体建筑物。就建筑设计形象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平面设计看作为造型骨架横向组成部分,明确平面设计与选型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形象。在设计平面过程中,需要在符合建筑物各个部位的功能需求基础上,确保内部的大空间规划布局灵活性,必要时全面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保证建筑设计可靠性。如:就超高层的建筑而言,平面设计需要尽量保证平整化,进行这种设计主要目的就是给建筑抗震与总体结构创造有利条件。然而这样设计容易影响到建筑物整体的外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充分考虑造型设计和平面设计的相关性,然后进行权衡与规划。

3.2和立面设计相关性

在现代化建筑设计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设计个性化、独特性与人性化,而且建筑造型设计独特性,也会吸引人们注意力。建筑设计个性化、独特性与人性化好立面的设计有着密切联系,建筑外在形象会因为立面设计优劣受到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立面的造型设计包含两个部分:①大体块设计,进行大体块设计主要目的就是展现建筑物功能与特征。设计过程需要和建筑使用功能、内部空间进行结合,通过功能设计立面化构成建筑大体的造型。②体量变形,体量变形通常是深入处理与刻画建筑的体型,保证建筑整体形象越发完善,同时需要合理确定与协调立面所含元素,如:比例、形状与色彩等,再应用虚实对比、节奏与韵律等方式进行设计,保证所设计立面观赏性。此外,立面与平面间存在互相补充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如果平面为方形,立面也就是方形,如果平面存在凹凸的情况,立面同样存在凹凸情况,就建筑造型角度而言,立面和平面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就目前而言,现代化建筑设计不再只是简单符合用户居住与使用要求,反而是需要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对此,要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现代化元素与设计思想,确保建筑造型的设计独特性与多样性。建筑造型的设计一般是确定建筑物尺度、外形总体量、比例与形状等,然后针对建筑物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组合,简言之,建筑造型属于建筑的形象再创造。建筑造型的立面设计过程完成需要在建筑方案设计基础上来实现,然而要引起重视的是,建筑造型的立面设计环节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条件与地形条件等,也就是说,建筑造型的设计师既要设计建筑的外部形态,又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然后构造出一种新型产物,确保建筑外形的美感与内在的实用。在现代化建筑中,常会见到建筑造型的立面设计,这在某种层面上可以看出,建筑造型的立面设计对于建筑整体构造至关重要。

4结语

总之,在建筑的设计方案之中,建筑空间的设计与建筑立面的造型设计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二者会互相影响,通常建筑空间的设计容易因为建筑立面的造型的设计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建筑立面的设计又可以塑造建筑空间。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者需要从不同角度对建筑立面的造型设计与空间设计关系进行掌握,对建筑设计的方案进行优化,保证工程建筑可以正常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唐生伟,李莺,文强.高校建筑立面造型及细部设计手法———以湖南城市学院校本部土木工程大楼为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1):23~26.

建筑物平面设计例7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07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40

1 建筑设计中“绿色理念”的内涵阐释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在时展过程中,于生态学理论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抽象概念,其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建筑设计师结合经济学帕累托最优、均衡原则,最大限度节能、节水、节地以及节材,通过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的建筑居住空间。从这一层面而言,绿色建筑设计主要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利用人工技术手段以及天然条件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建筑物对人与自然环境造成影响,降低设计成本,真正体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均衡。

1.2 “绿色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以人为核心,将“追求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作为设计目标,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具体而言,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坚持以下设计原则:

1.2.1 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对建筑资源循环、回收利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1.2.2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与气候等优越的设计条件,对建筑环境总体布局进行优化完善,并采取科学的措施控制污染源,避免周边环境对建筑物造成影响与破坏。

1.2.3 在绿色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核心居住诉求,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用户体验度与满意度。

1.2.4 在建筑设计全生命周期内,要尽可能通过方案评估与论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升建筑结构总体设计效益,以达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2 建筑设计中“绿色理念”的应用重点分析

2.1 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绿色理念”的应用分析

当前社会背景下,无论政府采用公开招挂牌方式出让建筑项目用地,还是其直接划拨建筑项目用地,各项用地指标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已经初步确定。因此,在建筑总体结构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在既定的技术指标条件下,充分结合建筑项目所处环境、区位以及其他主、客观条件,在不断满足用户核心诉求的前提下,进行总体结构优化与设计。与此同时,采用绿色理念进行现代化设计。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四方面:

2.1.1 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的“节地理念”。尽管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因此,在现代建筑结构总体设计过程中,必须通过节地理念提升建筑设计效率。只有在设计阶段,通过对建筑用地进行合理规划以及充分利用现有施工场地条件,才能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功能需求,尽可能保持原有地形地貌,本着“不破坏、不污染以及不滥用”的节地设计原则,对建筑物的总体平面布局进行合理划分;通过减少建筑工程场地平整作业的工作量,对建筑场地原有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及保护。

比如,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假设技术人员针对一坡地工程场地进行结构设计,因此可利用地形结构优势,将建筑物中的车库设计为半地下车库,采用这一设计理念,不但可以减少地下室土方的实际开挖量,而且可以使成型后的建筑物总体结构高程保持统一和协调。因此,按照这一设计思路,政府等相关部门在建筑用地规划、审批过程中,要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提升建筑用地的容积率,从而节约建筑用地。

2.1.2 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的“节能理念”。除了节地之外,节能无疑是现代建筑结构绿色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以及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对建筑单体结构的朝向和采光条件进行分析论证,综合考虑太阳光照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对建筑物的总体影响。

以我国南方地区的建筑结构总体平面设计为例,在节能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夏季以及冬季的主导风向及全年、日、月光照情况、降雨量等进行分析,从而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布局,以便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减少相关电气设备的能耗与污染。由于当地建筑物的主要能耗与污染源为夏季空调制冷,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可在结构设计时,使建筑物总体布局呈南偏西15°方向进行设计,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同时也可提升人们的居住舒适度。但是,由于全国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必须通过准确的资料收集与参数计算,从而进行科学设计。

2.1.3 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的“节水理念”。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物质资源,特别是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合理设计建筑物中的水循环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同时可以结合优越的自然条件进行绿化带设计,尽量设计较大的建筑绿化区域,可对人工水体面积进行严格控制,通过不断收集建筑物屋面的雨水以及合理、循环回收利用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水,可将其用于建筑区域绿化带的灌溉。与此同时,选择适合不同植被生长的区域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可对本建筑工程场地内的生态系统维护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1.4 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通过“绿色理念”提升人们的居住舒适性。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风带不同,因此在建筑结构总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重点考虑建筑场地相关风环境的影响。通过综合布置,使不同建筑结构之间产生联系,不仅要有利于室外行走,更要提升单体建筑物之间的通风性能。在此过程中,还应通过总体布局与结构优化设计,降低建筑区域内的热岛效应。具体而言,在对单体建筑进行初期结构设计时,应该采用专业的分析模拟软件,对建筑场地的热岛效应和风环境等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综合比较以及参数分析计算,从而选择最佳的建筑结构总体平面布局设计方案。同时,在建筑群总平面结构设计中,人行通道口以及车行通道口的布局会关系到人们生活的便捷性与节能性。因此,在对建筑结构的总体功能区进行布局时,应该使周边建筑物和不同功能的建筑区域、本建筑工程的功能布局情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市政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建筑物的通达度。比如,建筑小区出入口可与大型商场及地铁站、公交站等靠近;在相对背面的次要道路设计机动车出入口等,从而减少人流以及车流量,避免发生安全交通事故,从而提升建筑区总体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和便捷性。

2.2 建筑单体结构设计中“绿色理念”的应用分析

除了针对上述绿色理念应用内容进行分析之外,本文重点结合建筑单体结构设计中,绿色理念在建筑采光及自然通风和遮掩、保温、隔热、隔声等不同方面的具体体现进行论述。

2.2.1 在建筑单体平面结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建筑物的总体功能布局,对其自然通风路径进行合理优化,从而使建筑物充分利用自然风。

2.2.2 为了提升建筑物的采光率以及减少强自然光辐射,在建筑设计中,应平衡与协调上述设计矛盾。通过遮阳措施,避免建筑物在夏季长期受高温暴晒。由于不同地区的采光条件以及采光面积和节能要求不同,因此需因地制宜,通过建筑外遮阳措施及调节建筑玻璃门外门窗的实际面积,从而进行节能设计。如果有必要,设计师可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以及Lowe中空玻璃进行科学设计。

2.2.3 在建筑设计中,北方与南方地区也应该有所区别。如果针对北方地区的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技术人员应该对建筑物的实际体型系数进行严格限制;如果系数越大,则越不利于建筑物的保温与节能;相反,如果是针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建筑物进行绿色设计,通过增大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可提升自然风的通风能力。因此不需对建筑物的结构体型系数进行限制,以此可以减少空调运行时间,从而利于节省能耗。

2.2.4 在建筑物外立面的穿墙比控制与设计过程中,南方地区为了对东西山墙的太阳辐射进行控制,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会对东西向的穿墙比进行严格限制;但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建筑物在冬季的保温性能,因此设计人员会对建筑外墙材料的保温参数进行设计。为了减少太阳辐射与降小建筑外墙、窗的温度传导作用,可结合暖色调进行设计,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2.2.5 在设置建筑外墙体时,要使用加气混凝土等新环保节能材料进行设计;同时,在建筑物单体平面结构设计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上下层楼板之间的隔音防噪性能。

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风能以及水能和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及地热能等众多清洁能源。比如,采用地热源泵以及光伏发电板、太阳能热水闸装置等新型技术设备进行节能设计,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设计目的。

3 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人类提供和谐的居住环境是现阶段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愿望。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是“绿色、高效、可持续”,因建筑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量大、对环境污染相对较为严重的行业。因此,加快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转型,不仅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建筑行业健康、长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对此,建筑行业相关人员需引起高度重视,只有继续强化自己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才能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运用相关设计方法,避免建筑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从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现代建筑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立彬.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与探索[J].建筑知识,2016,(36).

建筑物平面设计例8

1前言

建筑结构不规则性就是指在建筑工程之中,由于受到平面布局、水平或者垂直受力影响,从而导致建筑结构不规则,这对于建筑结构质量或者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不规则性问题研究,从而为建筑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稳固发展。

2建筑结构设计不规则性分类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所表现出的不规则性主要分为两种,即平面结构不规则与竖向结构不规则,首先平面结合不规则是最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不规则表现,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不规则扭转,在对不规则扭转进行判断时,设计者可以从建筑物的弹性水平位移进行判断。②不规则凹凸,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设计者可以从建筑物的投影方向以及投影尺寸去进行对凹凸值进行判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建筑结构中凹进去的一侧不能小于30%,这样可以防止建筑出现变形[1]。③局部楼板不连续性,关于不连续判断可以从建筑物结构的平面刚度变化或者楼面面积出发。其次是竖向结构不规则,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不规则倾向刚度,在设计过程中要求不规则设计刚度值要小于70%,并且建筑物本身与周边建筑物的平均刚度值控制在80%以内。②竖向抗侧力构建不连续性,建筑物的竖向结构,抗侧力构建应该注重从水平方向到垂直方向的传递。③楼层承载能力不均匀,这要求设计人员楼层受力程度应该低于80%。④楼层质量不均匀性,也就是和下一层相比,应该高出上一层的1.5倍。

3解决建筑结构设计不规则性问题措施

3.1减少偏心距

有数据显示建筑结构之所以会出现扭转与建筑物偏心距有着绝对的关系,并且两种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为了防止出现扭转现象,提升建筑物结构设计规则性,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就必须要不断的减少偏心距,这样才能通过线性函数调节,从而使整体的建筑结构更加的平均分布,而减少偏心距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通过详细的数据计算,从而对主体结构以及平面空间分布进行调整,并且在设计图纸之中,将建筑结构的重量核心与刚度中心位置进行标注,除此之外,在进行偏心距调节时,还可以采用数据分析的方式,从而对建筑结构刚度进行重新分布,这样可以对核心较远的抗侧力进行调整。

3.2提高建筑结构抗扭承载力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会受到很多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造成了建筑结构的不规则性转变,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提高建筑结构抗扭承载力就显得越发重要[2]。对此美国IBC规范曾经做出一个这样的调查,其发现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每增加一个计算扭矩,地震扭矩也就是质心与刚心不重合时,就会与附加扭矩等比例放大,并且当位移小于等于1.2时,放大系数就会等于1,而当位移大于1.2时,位移系数也会大于1,由此可以看出,在附加扭矩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抗承载能力也会不断增加,而这会增加偏心距,而通过上述文章介绍也可以发现,偏心距是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不规则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建筑结构抗扭承载力,是可以解决建筑结构设计不规则性问题的有效措施。

3.3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

在进行建筑物结构设计时,可以分为主体设计与基础设计两个部分,其中主体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内容,而在进行建筑物主体设计时,绝对不能忽视建筑物边缘构件的设计内容,因此从某个角度分析,建筑结构边缘设计对于建筑结构物的整体质量具有绝对的影响,而通过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建筑结构抗剪性设计有利于提升建筑边缘结构性能,尤其是当建筑物长期处于非弹性阶段时,当受到地震或者外力作用时,易出现一些偏心问题,从而导致建筑结构出现不规则性,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能够提升抗震性能,强化建筑物边缘结构设计的抗剪强度,这可以从本质上提升建筑物的抗外力作用,从而发挥出建筑物的弹性作用,满足建筑物规则性要求[3]。

3.4提高建筑抗侧刚度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提高建筑物的抗侧刚度是有助于解决建筑物结构设计不规则性问题的,并且通过以往的数据调查研究发现,当建筑物主体结构出现扭转效应时,会与自我震动周期出现一个平方值函数关系,利用这种比例关系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可以减低建筑结构自我诊断周期,并且消除主体结构的扭转效应,为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该采用科学的计算调整方法,从而对墙体长度与墙体厚度进行调节,进而使建筑结构刚度远离中心墙体,并且采取边缘装置柱梁的方式,从而对主体结构震动周期进行调整,这样有利于建筑结构刚度值的提升,从而实现改善扭转刚度的目的。

4总结

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迅速崛起,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而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不规则设计现象,这也为建筑结构设计增添了难度,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建筑结构合理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要加大建筑结构设计不规则性问题分析研究,从而不断的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满足建筑结构设计的需求,从而实现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促进建筑行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平面不规则问题的分析与抗震措施[J].中华建设,2015(12).

建筑物平面设计例9

1建筑设计中“绿色理念”的内涵阐释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在时展过程中,于生态学理论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抽象概念,其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建筑设计师结合经济学帕累托最优、均衡原则,最大限度节能、节水、节地以及节材,通过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的建筑居住空间。从这一层面而言,绿色建筑设计主要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利用人工技术手段以及天然条件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建筑物对人与自然环境造成影响,降低设计成本,真正体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均衡。

1.2“绿色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以人为核心,将“追求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作为设计目标,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具体而言,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坚持以下设计原则:1.2.1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对建筑资源循环、回收利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1.2.2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与气候等优越的设计条件,对建筑环境总体布局进行优化完善,并采取科学的措施控制污染源,避免周边环境对建筑物造成影响与破坏。1.2.3在绿色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核心居住诉求,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用户体验度与满意度。1.2.4在建筑设计全生命周期内,要尽可能通过方案评估与论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升建筑结构总体设计效益,以达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2建筑设计中“绿色理念”的应用重点分析

2.1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绿色理念”的应用分析

当前社会背景下,无论政府采用公开招挂牌方式出让建筑项目用地,还是其直接划拨建筑项目用地,各项用地指标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已经初步确定。因此,在建筑总体结构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在既定的技术指标条件下,充分结合建筑项目所处环境、区位以及其他主、客观条件,在不断满足用户核心诉求的前提下,进行总体结构优化与设计。与此同时,采用绿色理念进行现代化设计。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四方面:2.1.1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的“节地理念”。尽管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因此,在现代建筑结构总体设计过程中,必须通过节地理念提升建筑设计效率。只有在设计阶段,通过对建筑用地进行合理规划以及充分利用现有施工场地条件,才能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功能需求,尽可能保持原有地形地貌,本着“不破坏、不污染以及不滥用”的节地设计原则,对建筑物的总体平面布局进行合理划分;通过减少建筑工程场地平整作业的工作量,对建筑场地原有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及保护。比如,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假设技术人员针对一坡地工程场地进行结构设计,因此可利用地形结构优势,将建筑物中的车库设计为半地下车库,采用这一设计理念,不但可以减少地下室土方的实际开挖量,而且可以使成型后的建筑物总体结构高程保持统一和协调。因此,按照这一设计思路,政府等相关部门在建筑用地规划、审批过程中,要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提升建筑用地的容积率,从而节约建筑用地。2.1.2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的“节能理念”。除了节地之外,节能无疑是现代建筑结构绿色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以及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对建筑单体结构的朝向和采光条件进行分析论证,综合考虑太阳光照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对建筑物的总体影响。以我国南方地区的建筑结构总体平面设计为例,在节能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夏季以及冬季的主导风向及全年、日、月光照情况、降雨量等进行分析,从而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布局,以便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减少相关电气设备的能耗与污染。由于当地建筑物的主要能耗与污染源为夏季空调制冷,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可在结构设计时,使建筑物总体布局呈南偏西15°方向进行设计,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同时也可提升人们的居住舒适度。但是,由于全国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必须通过准确的资料收集与参数计算,从而进行科学设计。2.1.3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的“节水理念”。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物质资源,特别是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合理设计建筑物中的水循环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同时可以结合优越的自然条件进行绿化带设计,尽量设计较大的建筑绿化区域,可对人工水体面积进行严格控制,通过不断收集建筑物屋面的雨水以及合理、循环回收利用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水,可将其用于建筑区域绿化带的灌溉。与此同时,选择适合不同植被生长的区域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可对本建筑工程场地内的生态系统维护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2.1.4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通过“绿色理念”提升人们的居住舒适性。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风带不同,因此在建筑结构总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重点考虑建筑场地相关风环境的影响。通过综合布置,使不同建筑结构之间产生联系,不仅要有利于室外行走,更要提升单体建筑物之间的通风性能。在此过程中,还应通过总体布局与结构优化设计,降低建筑区域内的热岛效应。具体而言,在对单体建筑进行初期结构设计时,应该采用专业的分析模拟软件,对建筑场地的热岛效应和风环境等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综合比较以及参数分析计算,从而选择最佳的建筑结构总体平面布局设计方案。同时,在建筑群总平面结构设计中,人行通道口以及车行通道口的布局会关系到人们生活的便捷性与节能性。因此,在对建筑结构的总体功能区进行布局时,应该使周边建筑物和不同功能的建筑区域、本建筑工程的功能布局情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市政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建筑物的通达度。比如,建筑小区出入口可与大型商场及地铁站、公交站等靠近;在相对背面的次要道路设计机动车出入口等,从而减少人流以及车流量,避免发生安全交通事故,从而提升建筑区总体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和便捷性。

2.2建筑单体结构设计中“绿色理念”的应用分析

除了针对上述绿色理念应用内容进行分析之外,本文重点结合建筑单体结构设计中,绿色理念在建筑采光及自然通风和遮掩、保温、隔热、隔声等不同方面的具体体现进行论述。2.2.1在建筑单体平面结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建筑物的总体功能布局,对其自然通风路径进行合理优化,从而使建筑物充分利用自然风。2.2.2为了提升建筑物的采光率以及减少强自然光辐射,在建筑设计中,应平衡与协调上述设计矛盾。通过遮阳措施,避免建筑物在夏季长期受高温暴晒。由于不同地区的采光条件以及采光面积和节能要求不同,因此需因地制宜,通过建筑外遮阳措施及调节建筑玻璃门外门窗的实际面积,从而进行节能设计。如果有必要,设计师可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以及Lowe中空玻璃进行科学设计。2.2.3在建筑设计中,北方与南方地区也应该有所区别。如果针对北方地区的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技术人员应该对建筑物的实际体型系数进行严格限制;如果系数越大,则越不利于建筑物的保温与节能;相反,如果是针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建筑物进行绿色设计,通过增大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可提升自然风的通风能力。因此不需对建筑物的结构体型系数进行限制,以此可以减少空调运行时间,从而利于节省能耗。2.2.4在建筑物外立面的穿墙比控制与设计过程中,南方地区为了对东西山墙的太阳辐射进行控制,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会对东西向的穿墙比进行严格限制;但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建筑物在冬季的保温性能,因此设计人员会对建筑外墙材料的保温参数进行设计。为了减少太阳辐射与降小建筑外墙、窗的温度传导作用,可结合暖色调进行设计,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2.2.5在设置建筑外墙体时,要使用加气混凝土等新环保节能材料进行设计;同时,在建筑物单体平面结构设计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上下层楼板之间的隔音防噪性能。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风能以及水能和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及地热能等众多清洁能源。比如,采用地热源泵以及光伏发电板、太阳能热水闸装置等新型技术设备进行节能设计,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设计目的。

3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人类提供和谐的居住环境是现阶段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愿望。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是“绿色、高效、可持续”,因建筑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量大、对环境污染相对较为严重的行业。因此,加快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转型,不仅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建筑行业健康、长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对此,建筑行业相关人员需引起高度重视,只有继续强化自己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才能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运用相关设计方法,避免建筑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从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现代建筑需求。

参考文献

[1]孙立彬.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索[J].建筑知识,2016,(36).

[2]李野.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整合应用探究[J].江西建材,2016,(14).

建筑物平面设计例10

一、建筑面积的概念

建筑面积亦称建筑展开面积, 是指建筑物各层面积之和。建筑面积包括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使用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布置中, 可直接为生产或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居室净面积在民用建筑中, 亦称“居住面积”。辅助面积, 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布置中为辅助生产或生活所占净面积总和, 使用面积与辅助面积的总和称为“有效面积”。结构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布置中的墙体、柱、垃圾道、通风道、附属烟囱等结构所占面积的总和。

二、建筑面积的作用

建筑面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在国民经济一定时期内完成建筑面积的多少, 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发展状况、人民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生活福利设施发展的程度。

建筑面积在编制工程建设概算时, 是计算工程量的基础, 如计算出建筑面积之后, 利用这个基数, 就可以计算地面抹灰、室内填土、地面垫层平整场地等项目的工程量及其价值。

建筑面积作为结构工程量的计算基础, 不仅重要, 而且也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和细心计算的工作, 任何粗心大意都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不但会造成结构工程量计算上的偏差, 也会直接影响概预算造价的准确性, 造成人力、物力和国家建设资金的浪费及大量建筑材料的积压。

建筑面积与使用面积、辅助面积、结构面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或结构设计时, 都应在计算建筑面积的基础上再分别计算出结构面积、有效面积及诸如平面系数、土地利用系数等技术经济指标。有了建筑面积, 才有可能计算单位建筑面积的技术经济指标。如工程总价值除以总建筑面积, 就是单位工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技术经济指标或称单方造价( 元/m2) ,

建筑面积的计算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投标报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配备施工力量、成本核算及物资供应等, 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筑面积计算的规范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建设工程全面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已是大势所趋。工程量清单计价属于全面成本管理的范畴, 其思路是“统一计算规则, 有效控制数量, 彻底放开价格, 正确引导企业自主报价, 市场有序竞争形成价格”。所以, 有一个完善、合理的计算规则, 对建筑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但是以往的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存在很多有争议的地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2005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编制了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建设面积计算规范》( GB/T 50353―2005)( 以下简称《规范》) , 并规定自2005 年7 月1 日起执行, 这充分标志着国家对规范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与规则的比较

1.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计算

《规范》规定: 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水平面积计算。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 m 及以上者计算全面积, 高度不足2.2 m 者计算1/2 面积。利用坡屋顶内空间净高超过2.1 m 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 净高在1.2 m~2.1 m 的部位应计算1/2 面积; 净高不足1.2 m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

规则规定: 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均按一层计算, 其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水平面积计算。并未明确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规范比规则更加突出了高度在建筑面积计算中的控制作用( 高度在2.2 m 以上者计算全面积; 高度不足2.2 m 者计算1/2 面积) , 还有很多部位的建筑面积均是依据其净高分3 类( 净高超过2.1 m 的部位计算全面积; 净高在1.2 m~2.1 m 的部位计算1/2 面积; 净高不足1.2 m 时不计算面积) 进行计算, 如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场馆看台下等。

2.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计算

《规范》规定: 多层建筑物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水平面计算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 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 层高不足2.2 m 者应计算1/2 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