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建筑初级职称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7-30 09:59:07

建筑初级职称论文

建筑初级职称论文例1

二、基本条件

1、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5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建筑初级职称论文例2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及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对于共性学习和个性学习,我科室人员都进行认真学习并作了学习记录。

二、业务目标

1、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认定,资格委托评审工作。在接到**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关于转发〈关于XX年年度全省职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筑职改字〔XX年〕39号)后,我科室组织全市开评职称的事业单位,包括十一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于6月5日召开全市职称工作会,对XX年的职称工作做出总结,对XX年年的职称工作做出安排。在会上将相关文件转发给各个单位。并要求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将相关材料报送到我们办公室。各个单位将申报职称的材料报送到我办后,我们再根据贵州省人事厅《关于XX年年度全省职称工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黔人通〔XX年〕38号)、贵州省人事厅、贵州省农业厅文件《关于印发〈贵州省农业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黔人通〔XX〕88号),省人事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工程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黔人通〔XX〕85号),贵州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XX年年高校、中专、中小学和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黔教人发〔XX年〕146号),省卫生厅、省人事厅《关于二七年度全省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工作的安排意见》(黔卫发〔XX年〕128号),贵州省广播电视局《关于XX年年度全省广播电视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黔广职字〔XX年〕193号),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关于XX年年度党校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黔党校通〔XX年〕20号)文件精神,对各个单位报送的材料进行逐项审查,对符合评审条件的个人就开出清镇市专业技术职务委托评审工作介绍函推荐到贵阳市人事局参加评审;共开出专业技术职务委托评审工作介绍函428份。

委托贵州省各系列评审委员会评审高级职称19人,其中教育系列12人,农业系列1人,卫生系列3人,工程系列1人,经济系列1人,党校系列1人;委托贵阳市各系列中级评审委员会和清镇市小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评审中级职称231人,其中:教育系列215,农业系列5人,工程系列7人,党校系列4人;委托贵阳市各系列初级评审委员会和清镇市中学初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初级职称178人。我科室今年从8月就开始小学教师中级职称、小学教师初级职称、中学教师初级职称的评审工作,对参加评审职称的所有人员材料进行逐个审查、并对晋升小学高级的教师进行听课打分。

2、根据贵阳市人事局《关于XX年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筑人通〔XX年〕4号)、《关于XX年年度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筑人通〔XX年〕18号)文件精神,我市共有99人报名参加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共有256人报名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3、撰写调研文章《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研究》、《建设新农村着力培育乡土人才》。

4、根据贵阳市人事局文件《XX年年度贵阳市乡土人才培养工作安排意见》(筑人通〔XX年〕28号)文件精神,我们根据我局实际情况,积极与各乡镇进行联系,委托红枫湖镇、站街镇、卫城镇培训农村乡土人才191名。我们专门下发了文件《关于举办XX年年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的通知》(清人劳通字〔XX年〕64号),在文件中规定培训时间为XX年年8月至XX年年9月。培训内容是晚番茄种植、肉鸡饲养管理、荷兰豆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蔬菜嫁接技术、蔬菜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开发、职业道德、《劳动法》等。该培训班已圆满结束,191名农村实用人才全部通过了考试,并取得贵州省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5、根据贵阳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筑职改字〔XX〕224号)。今年我市第一次开评农民技术职称,为了开展好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结合我市实际,一是成立由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林业绿化局、市水利局、市科协、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组建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清镇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贵阳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委库(评委库成员均由具备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在评委库里随机抽取评委,然后组建下文的。

8月8日上午,我局召开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会。会上对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

共2页,当前第1页1

由于今年是初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我局组织相关乡镇对所属农民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宣传的方式为到各村张贴《贵阳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并派出乡镇劳保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逐一宣传。通过宣传共有275人报送材料参加评审。通过清镇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初审,共用273人通过审核,并将这273人的评审材料委托给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评审。

XX年年11月10日,我市召开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会。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照《贵阳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条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为推荐2人到贵阳市参加高级技师(高级)的评审,其次共有271个农村实用人才通过中初级评审。其中37人通过技师(中级)的评审;234人通过技术员或助理技师(初级)的评审。

6、共聘任高级、中级职称163人。其中卫生局聘任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8人;教育局聘任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93人;林业局聘任高级职称1人;党校聘任中级职称1人;农业局聘任中级职称2人;计生局聘任中级职称1人;水利局聘任中级1人;站街镇政府聘任中级职称1人;流长乡政府聘任中级职称2人;新店镇政府聘任中级职称2人。

7、审核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1109本。办理教育系统小学高级职称证书112本。补办教育系统初级资格证书3本。

8、会同市农业局、卫生局、教育局聘请农业系统、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的专家建立农业专家咨询团、医疗卫生专家咨询团、教育系统专家咨询团。

9、开办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培训班,聘请贵州大学、贵州师大、贵阳医学院、贵阳学院的教授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职业道德、医学道德、财经职业道德、科技道德、创新概述、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其他创新等。通过培训使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得到增强,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业务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整体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我科室已完成全年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培训工作,共计培训5087人。

10、根据贵阳市人事局《关于转发贵州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公需科目学习的通知》的通知》(筑人通〔XX年〕65号),贵阳市人事局、贵阳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知识产权学习的通知》(筑人通〔XX年〕66号)文件精神,组织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报名参加知识产权学习,共有5483人报名参加。

11、 3月20日召集全市事业单位召开“清镇市XX年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动员会”,会后审核42个单位的《贵州省事业单位岗位调查表》,并汇总上报贵阳市职称专家处。

12、统计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并报送给科技局。

13、协同综合科开展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共培训964人。现培训工作已于8月份结束。

14、XX年年10月26日举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乡镇企业管理班开班典礼。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XX年年选拔优秀青年提升学历工作的通知》(黔人通〔XX年〕148号)文件精神,开办“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乡镇企业管理班,此班共招收40名学员,这些学员是在全市进行了摸底调查,采取组织安排与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经市委组织部批准同意后,贵阳市电大进行资格审核并向中央电大申请了注册的(这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文凭)。并且明确学费由省、贵阳市、清镇市三级财政按比列承担。这个班专业设置为《乡镇企业管理》,学制两年,采取开放式教育的形式学习,免试入学。

15、共报送信息17则。

三、其他方面

在工作中坚持“三优两满意”及文明窗口活动,廉洁自律,没有“吃、拿、卡、要”现象,坚持局本部考勤制度,并能及时完成领导分配的其他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四、存在的问题

在乡土人才培训认证和后续管理方面应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建筑初级职称论文例3

1、建筑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测量员,施工员,造价员、建造师、建筑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安全工程师注册规划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造价师、注册评估师、注册建造师注册设备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安全员、材料员以及特种工上岗证等等,具体的要看你所从事工作类别、专业类别。

2、技术职务可以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之分。一般先从初级申报,初级可以分技术员和助理工程师;中级就是工程师;而高级可分副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之分,专业职称评审时需提供身份证明、毕业证、工作简历、专业论文、计算机及外语等级考试合格等证明材料。

(来源:文章屋网 )

建筑初级职称论文例4

《基层建设》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济南军区政治部 主管 中国建材工程建设协会协办、济南军区政治部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部级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5628,国内统一刊号:CN37-1371/D 。

主要栏目:施工建设、建筑规划与设计、基础建设、景观设计、园林园艺、工程造价、工程建设、市政桥梁、给水排水、工程管理、水利水电、电力建设、地质勘查、理论研究。

投稿须知:

1、投稿时请将稿件电子版(以WORD形式)发送至本刊投稿邮箱,在稿件中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样刊投递地址和邮政编码,如需署笔名请注明;并提供作者简介、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内容,具体规范要求如下。

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

3、中文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关键词:每篇文章可选3~8个。

4、参考文献: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社:初版地,初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初版日期(版次).

建筑初级职称论文例5

普工求职简历表格范文一:姓

名:国籍:中国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汕头身材:177 cm?74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5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应聘职位:结构/土木/土建工程师: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公关/媒介/广告类:工作年限:4职称:初级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月薪要求:2000--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佛山 中山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广东腾越工程建筑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6-03 ~ 2009-08公司性质:外商独资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安装,装潢担任职务:工程管理工作描述: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日常施工运作的管理监督离职原因: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华南师范大学最高学历:本科获得学位: 学士毕业日期:2006-06-01所学专业一:公共关系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2007-102007-12广东海之珠职业培训学校职业指导师助理职业指导师081900000532008-032008-12自学建筑工程注册二级建造师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良好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4年的房地产项目现场施工的项目管理经验。我的特点是学习能力和执行的能力很强,乐于接受新的挑战,思维快速,观察力敏感而细致,且独立完成工作能力强;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团队工作能力强;精力充沛,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国语/粤语/潮汕话表达流利。 详细个人自传由2006年至今就职于碧桂园集团属下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质安科,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的各方面的协调以及管理,着重在安全质量等方面.对建筑的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验收。(06年所管的鹤山碧桂园翠苑工地被评为集团优秀工地,07年和08年连续两年获顺德碧桂园质安科年度优秀员工),08~09年入选碧桂园集团未来总经理培训班培训成员 个人联系方式 普工求职简历表格范文二:姓 名性 别男

年 龄22学 历本科民 族汉族身 高170户口所在地江苏连云港婚姻状况未婚毕业学校南通大学专业名称工程管理现工作地点江苏南通修改时间2014年4月自我评价

1、经过大学历时五年的学习与生活,以及多次的课程设计和实习,我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建筑制图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等。2、我善于学习、思考,容易接受新事物;

善于沟通,处事沉稳,富于创造力;责任心强,时间观念明确,诚实,能吃苦,做事有始有终。

3、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OFFICE办公自动化各类软件应用,熟练掌握了AUTOCAD、天正软件、3dsMAX、Photoshop等软件的操作。

主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结构,工程监理,工程估价

工作经验未填写工作经验技 能计算机能力: 中 级 语言能力:特 长在校期间学习了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能够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整理相关资料,使用CAD制图等等,获奖情况兴趣爱好跑步,看书,求职意向期望职位1工程施工期望工作地点1南通期望职位2工程监理期望工作地点2南京期望职位3工程造价期望工作地点3期望工资面议最快到职可随时到职待遇要求 普工求职简历表格范文三:姓名 出生年月 1985年12月 性别 女性

身份证号 现所在地 南明区

身高 163厘米 视力情况 好

婚姻状况 未婚 政治面貌 团员 毕业时间 2010

毕业院校 贵阳学院 计算机水平 一般

外语种类 英语 外语等级 无 最高学历 本科

工作经验 1年 人才类型 所有 电子邮件

固定电话 所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

移动手机 职位类别 教育/培训类

求职岗位 助理 教师 文员 销售 客服 期望行业

联系地址 贵州安顺 期望月薪 2000-4500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性格温和,好与人相处的人,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

工作/实践经验

所在单位 【求实学校】 职位名称 语文教师

单位行业 教育培训 时间 2010-9 至 2011-7

工作内容

工作业绩 负责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

所在单位 【华信高中】 职位名称 语文教师

单位行业 教育培训 时间 2010-3 至 2010-7

工作内容

工作业绩 负责高二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

所在单位 【张坪中学】 职位名称 语文教师及班主任(实习)

单位行业 教育培训 时间 2009-9 至 2009-11

工作内容

工作业绩 负责初一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和处理班上日常工作。

所在单位 【八步中学】 职位名称 语文教师及班主任

单位行业 教育培训 时间 2009-7 至 2009-9

工作内容

工作业绩 负责初一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和处理班上日常工作。

所在单位 【统一公司】 职位名称 促销员

单位行业 教育培训 时间 2008-4 至 2008-10

建筑初级职称论文例6

 

1研究目的

这次社会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该地区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期能够分析出该地区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教师、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等问题,从而为该地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和体育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一些建议,也为体育课程的实施者——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榆中县中学体育课程资源。采用的研究方法有:①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摸清我国大课程资源和体育课程资源研究的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②访谈法,通过与榆中县十几位校长与体育教师以及部分学生的访谈、交流,比较客观全面地了解榆中县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③问卷调查法,随机走访调查了8个乡镇的15所学校,填写调查问卷15份,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3研究内容

3.1 榆中县教育现状

1949年8月16日,榆中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中心小学和国民小学122所,并将中心小学改名为完全小学,国民小学改名为初级小学。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底,全县小学发展到270所,在校学生增加到2.47万人,比1949年增加近3倍。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给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榆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论文大全。县内从1990年开始建设标准化小学,至1999年9月,通过甘肃省政府“两基”验收。“两基”达标期间,全县投入教育经费8479万元,新建校舍16.4万平方米,维修校舍5.3万平方米,新建学校84。所,改建、翻新学校152所,如期实现了“两基”达标,先后被省、市评为全省“‘义教工程’实施先进县”和“‘两基’工作先进县”。“两基”达标后,又多渠道筹资4200万元,使38所标准化小学实现了晋级升类,有10所学校建成市级标准化初中,有5所学校建成市级示范性学校。

2003年底,全县建有各级各类学校394所。其中职教中心1所,独立高中2所,完全中学5所,独立初中22所,九年制学校8所,十二年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231所,非完全小学112所,幼儿园12所。共有在校学生77325人。其中小学生44001人,初中生25779人,高中生7545人。共有教职工4347人,其中专任教师4138人。在专任教师中,初级职称2152人,占52.1%;中级职称1629人,占39.37%;高级职称145人,占3.5%。全县学校总建筑面积45.86万平方米(含高中和各类私立学校),其中,小学建筑面积22.54万平方米,生均4.76平方米;中学建筑面积23.32万平方米,生均7.55平方米。全县各类小学均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综合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医务室(或保健箱)、少先队活动室、科技活动室、器材室,以及必要的辅助用房的要求。各类学校附属设施都达到了校门、围墙、旗杆、厕所、活动场地、绿化场地六配套。现已有130多所学校建成远程教育项目校,57所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

通过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极大关注和全民的大力支持,在实现“两基”达标的同时,全面落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至2003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7%,辍学率降到0,013%;初中少年入学率达到98.1%,辍学率降到1.31%;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95%,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8.99%。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县委、县政府不断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先后建成了近10所高中教育学校。其中一中、恩玲中学已成为市级示范性高中。在2003年,高中入学率达到43.3%。高考上线人数(大专、本科)达到2279人,上线率80.3%,仅本科上线人数就达到1382人,上线率48.7%,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批栋梁之才,为榆中造就了一个个可用之才。

3.2 榆中县中学体育课程资源概况

体育课程资源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其本质是研究什么样的素材可以作为课程的内容。根据体育课程资源是指:“直接构成体育课程的素材和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1]这一基本观点,将榆中县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初步分为人力资源、条件资源、环境资源和素材资源4大类共计19个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3.2.1 榆中县中学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体育课程人力资源是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核心资源,也是课程改革、建设和实施中最主要的资源。榆中县中学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状况见表1。论文大全。

建筑初级职称论文例7

第一条 资格标准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有关标准、规范,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具确实践J㈠经验。能独立解;入本专业技术问题:能对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成果进行理论论述,具有指导初级专业人员的能力,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能够在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创新开展工作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全市从事建筑施工工程包括房屋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建筑装修装饰,混凝土等专业技术人员(含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工人),不受身份限制,均叫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政治、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认真履行聘约,胜任本职工作,正常晋升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任期内至少有2次年度考核为“优秀”。

取得助理级资格后,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㈠凡任期由有一个年度考核为基本职称(基本合格)或受到行政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 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工程师资格:

大学本科毕业(学位)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二)获得相关专业的以下学历者,经考核合格(称职),可初定工程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

2、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第五条 职称外语要求

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在评审时应具备相应的职称外语能力,须参加国家或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且成绩符合评审要求。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免试外语:

(一)获博士毕业(学位);

(二)任现职期间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第六条 职称计算机要求

1957年(不含)以前出生的,经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并取得考核合格证书。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免试职称计算机考试(考核):

(—)获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以上学历;

(二)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㈢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第七条 教育要求

任现职期间,按照《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宁政办发〔2003〕2 0号)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公共课、专业课的学习、培训完成规定学时,继续教育证书通过市区县的审核验证。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八条 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一)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对所从事的专业理论有一定的研究。

(二)熟悉相关的技术法规和专业技能。

(三)了解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基本掌握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

(四)能对一般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新技术应用及技术开发的设想。 第九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主要责任人(前三名)完成过市级科研项目一项或市行业科研项目两项:

(六)从事建筑装饰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完成400万元以上装饰工程一项或200万元以上装饰工程两项,或150万元以上装饰工程三项;

(七)参加过市级以上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编写(前五名);

(八)参加过两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的全过程;

(九)参加过两项以上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全过程。

第十条 业绩成果要求

(一)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市级科技进步(优秀设计、优秀工程)奖两项(含单项奖、个人奖);

(二)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工程项目获部省级单项奖一项,或市级单项奖两项以上;

(三)任现职内,因在专业、技术等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市级(行业)以上表彰一次以上(含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

(四)经有关部门或专家鉴定,在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及推广应用中有较大的创新,取得年经济效益10万元以上(需甲方财务部门出具证明)并经市以上主管部门认定;

(五)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经专家鉴定被列为市级重点推广项目;

(六)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在处理工程质量事故中,措施得当,效果显著,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

(七)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在本专业技术工作中吸取、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八)获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且已实施取得效益。

第十一条 论文论著要求

任观职期间,出版、发表、撰写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二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专业文章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二万字以上;

(二)在市级以上期刊发表或在市级学术会议交流有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三)为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项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技术总结、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第四章 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 破格申报条件

确有真才识学,任现职期间业绩显著,学术或技术上有较大贡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破格申报:

(二)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后大专学历不满4年,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要具备破格条件两类中的一条。

凡破格申报者,必须符合第二章第三条规定的要求外,任现职以来至少有2次年度考核为“优秀”。

第十三条 破格评审条件

任现职以来,在符合第三章规定的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证书为准);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5名,以个人证书为准):

(三)获得市级以上批准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者:

建筑初级职称论文例8

关键词:高等职业本科教育;认知建筑;建筑设计教学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Cognitive 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design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188-03

0 引言

2014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许多高校逐步开始转变教育观念,把专业建设作为转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组建合作发展联盟,改造学科专业,打造双师素质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于2010年创办,专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生。2011年学院设立建筑学系,同年进行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招生,2014年新增风景园林专业。通过近几年走访合作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和企业对建筑学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设计院和用人单位对于踏实肯干、了解技术、有实践能力、适应一线生产的技术人员需求量是最大的,因此,市场的明确需求提示了高职本科建筑学教育努力的主要方向。然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成果评价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培养结果。从最近十几年的全国高职本教育模式探索来看,主要采用高职专科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后来演变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知识学习方面以“够用”为度,不强调系统性;部分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师”,其毕业生与普通本科毕业生学科知识具有系统性相比,更强调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和基础性、能力素质的实践性。

在近五年的高职本科办学过程中,我系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多轮调整,初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教育理念,吸收大量高技能双师型人才和理论研究型人才进行共同教学,激励企业技术人才培养,加深校企合作,对“高职专”教育而非“高职本”教育、人才培养不系统等问题进行了教育改革,改变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模式,从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成果评价等环节进行研究探索。现就我系一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谈谈个人观点,以期和同行进行相互探讨。

1 一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定位

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训练1)》是进行建筑设计启蒙教育的主要课程,也是建筑学的设计主干课程之一。作为建筑启蒙教育应注重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应尽量激发新生对建筑学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认知建筑》是《建筑设计(基础训练1)》的第三个环节的课程(图1),该练习的教学周次共计6周。

2 课程设计思路

2.1 师资结构设计

基于城市学院“高职本”教育特点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加之本系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年级专业教学教师团队构成具有其特殊性和多样性。一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师团队按照每名教师指导12人教学小组的师生配比,一般需要11至13位教师,主要构成分为系部内教工和外聘教师两部分。其中系部内教工组成,既包括2到3名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重点培养对象,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教学经验,同时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又包括1到2名已经具备职业职称和宽厚职业素养的“双师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外聘教师组成,包括其他院校建筑学专业优秀教师和从企业中聘请具备职业资格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双师型”教师和外聘建筑师和工程师比例占二年级专业教学教师团队比例的60%以上。

通过“双师型”教师带动和校企合作的方式,完成必要理论教学的前提下,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对建筑学专业相对应的行业动态有所掌握,并能将目前行业中的应用性技能传授给学生,使本系建筑学专业教学具备较强的职业化特征。

2.2 教学设计

本系建筑设计一年级教学实行“教学小组集体备课,大班授课,小组教学,个别辅导,集体评图”的方式,配合“专题设计”的教学模式,面向学生开放评图的公共平台,要求课题多样化和个性化。

①轮换制授课模式。每个课题学生在不同的教师指导下完成,从而学习不同的研究方法,训练和不同人群的合作与互助的能力。②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理论课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安排学生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课后训练,提高手绘能力。

3 教学模式实施――以“认知建筑”为例

3.1 课程内容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的构思和形成过程,二维和三维结合的设计方法,本课程的授课分解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图示语言内容,正确地识读范图(图2);A2绘图纸铅笔抄绘范图(平面图中附家具和房间名称);根据范图绘制东立面、反映建筑平面空间关系的轴测图(1:50);图纸内容与范图内容一致。

第二阶段要求学生用雪弗板、卡纸、泡沫等材料将范图制作1:50的模型(底板为600mm×300mm、屋顶需可拆卸);根据模型绘制建筑透视图(A3图幅);对范图提出修改方案。

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将修改方案的图纸内容综合排版于A1绘图纸上(墨线成图);平面图、立面图及透视图中增加恰当的配景、阴影或材质;制作修改方案的1:50建筑模型(底板为600mm×300mm、屋顶需可拆卸);注意图纸排版匀称性、绘图正确性、线形区分合理性、线条流畅性、图面黑白灰关系。

3.2 课程要求

第一阶段学生通过方案图范图抄绘练习加强对方案图表达的感性认知,根据范图学习绘制东立面图、屋顶平面图、轴测图,锻炼学生二维图示向三维图示转换的能力;第二阶段通过课题一的二维图示到三维空间的正向思维的转换思维已经开始确立,对方案图面表现也有了初步认识,课题二旨在从模型到图纸的逆向思维,强化对制图方法的认知;建筑单体为方形体量,面积可进行微调(原图总面积为54m2,调整后的总面积须在50-60m2),层数不变、建筑入口及功能不变的条件下,对建筑模型做修改设计,并对修改后的模型绘制图纸;第三阶段旨在对图纸排版能力及图面效果表达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3.3 时间安排

该课程教学周数共六周。(表1)

3.4 教学成果及教学评价

认知建筑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同时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高职本科教学的定位和发展,促使本课程突出识图、徒手绘图、制作模型、尺规作图的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重构,改变重绘图知识轻绘图能力,与行业脱节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的识绘图能力更新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小组教学中多开展讨论会,将课程中的理论要点用识图与绘图检验,让学生深切体会知识的实用性。

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来看,五年的一年级教学成果是丰硕的,出现了很多特色方案,学生的设计视野也逐渐开阔。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具备较好的徒手表达能力、掌握简单的工程图制图规范,初步掌握了建筑设计的构思方式和方法,能够将构思准确且熟练的表达;逐步学会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课题设计、模型制作及最终成果紧密结合。

在一年级高职本建筑学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中,我系从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成果评价等环节进行调整,并注重各环节的衔接关系,逐渐改变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通过一年级较系统的建筑设计专业学习后,二年级到五年级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上手快”和老师”容易带”的特点非常突出。涌现出一批手头功夫强、构思能力强的学生,在大四下学期和大五上学期的顶岗实习课程中,合作企业反映,学生对建筑理论知识和工程制图规范的的掌握情况都有所增强,识图和制图能力、方案构思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明显提高,这与一年级打下的良好的建筑设计基础是分不开的。

4 结语

我系经过五年的高职本建筑学教学模式的探索,逐步形成了自有的教学模式和体系。一年级的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对能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过程和评价分析,结合职业运用和后继课程学习需要,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逐步完善教学内容和体系,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评价将指导培养方案的修改,为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职本科应用技术的专门人才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曾磬.地方院校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建筑,2012(1).

建筑初级职称论文例9

\[作者简介\]

金久仁(1981),男,安徽和县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

\[摘要\]

作为一个相对性概念,教育公平的价值诉求具有时代性。自1993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在促进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上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相关年份的数据,从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质量两方面分析近二十年不同因素对我国教育公平状况的影响。

\[关键词\]

近二十年;教育公平;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3000107

公平是一个相对性概念,具有典型的时代性。自古以来,促进教育公平都是社会对教育的突出价值诉求,当前也不例外。正如2015年4月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讲话中所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但需要注意的是,时至今日依然强调促进教育公平,并不意味着当前教育不公平状况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改善,而是因为教育公平作为一个相对性概念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价值诉求。任何时代,衡量教育是否公平本质上需要考察教育中稀缺资源的分配情况,当普通受教育机会不再是稀缺的教育资源时,考察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优质教育资源机会获取或者说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教育质量成为研究教育公平的必然。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教育的发展,教育领域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据此来考察教育的公平改善情况以及当下教育公平的价值诉求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二十年首尾年份、样本年份之间跨度要求以及与人口普查相关数据的统一性,特别是对当下中国教育有着强烈政策指导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起始于2010年,故此笔者在本研究中选取了1993年、2000年、2010年和2013年等4个样本年份,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分析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转向,以期为更好地促进当下教育公平提供参考。

1不同先赋性因素对受教育机会的影响

早在1967年,美国著名社会学者布劳(Blau)和邓肯(Duncan)对父亲阶层对子女受教育与职业的影响就作了研究。他们指出,社会阶层现象包括先赋性和自致性两种内涵,个人的社会地位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一方面也要受家庭出身的影响,当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获得越依靠于自致性因素,其社会的公平程度就越高,也就意味着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平等地靠自己的真本领实现自己的价值。长期以来,性别、民族、区域等先赋性因素在教育不公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致《教育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1.1性别因素对受教育机会的影响

近二十年来女生在小学阶段受教育机会方面的差距并不明显(见表1),在此时间段之前,女生在接受普通中学、特别是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差距比较明显,目前这种差距已经得到完全改善。如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1993年女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仅为33.6%,2013年女生在接受普通本专科及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比例均高于男生,尽管统计数据显示女生在博士阶段的比重明显低于男生,但导致这一状况更可能是因为博士阶段的学习相比其他阶段的学习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家庭观念存在惯习性要求,一些女生自愿式放弃博士阶段的学习。

第3期

金久仁不同因素对我国教育公平状况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

教学研究

2015

表1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情况统计表(单位:%)

年份普通小学普通中学普通专本科硕士博士

1993年46.843.733.6

2000年47.6046.1740.98

2010年46.2347.6650.8650.3635.48

2013年46.2748.3851.7451.3836.90

1.2民族因素对受教育机会的影响

根据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我国2000年、2010年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8.4%、8.5%。对照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情况,从学历层次的横向比较来看,小学阶段民族对受教育机会的影响较小,但高等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的情况相比汉族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人口占比情况。从时间的纵向比较来看,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情况明显改善(见表2)。

表2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情况统计表(单位:%)

年份普通

小学普通

专科普通

本科硕士博士

1993年9.26.4

2000年9.085.71

2010年10.545.997.355.044.68

2013年11.126.957.816.025.81

注: 在选取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样本年份中,1993年、2000年对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占比情况未做学历区分,故在本表中普通专科、普通本科、硕士和博士采用合计占比数据,但并不意味着普通专科、普通本科、硕士和博士各自占比情况为表格中所列比例。

1.3城乡因素对受教育机会的影响

根据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我国2000年、2010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63.78%、50.32%。从表3、表4中可得出,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农村与城市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方面并不存在明显差距。2000年和2010年,农村小学生占比情况的变化与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出的人口比例基本吻合,从1993年到2013年,农村小学生、中学生占比情况发生较大变化,这一变化一方面与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学校的空间布局有关。

表3学龄儿童入学率的城乡情况统计表(单位:%)

年份

学龄儿童入学率

全国农村县镇城区

1993年98.3197.9499.0799.57

2000年99.1198.9499.3299.54

2010年99.70/

2013年99.71/

注: 1993年的净入学率是按7~11周岁统一计算,2000年及以后净入学率是按不同入学学龄和学制分别计算。

表4小学、初中阶段城乡教育情况统计表(单位:%)

年份

小学在校生人数占比初中在校生人数占比

农村城区(包括县镇)农村城区(包括县镇)

1993年72.2127.7959.7040.30

2000年65.3534.6555.5944.41

2010年53.8246.1833.8266.18

2013年34.3765.63(其中

镇区占36.01)18.3481.66(其中

镇区占49.45)

2不同资源因素对受教育公平的影响

一般而言,教育公平分为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公平以及教育结果公平。教育公平不仅是机会的平等,更重要的要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公平,并最终通过教育结果的公映出来。因为教育机会公平仅仅是起点性和程序性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是实质性公平,对教育结果公平以及个人接受教育后的发展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质量是教育过程公平最主要考察因素。学校教育质量依赖于教师和学校教育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1\]。师资水平作为“软”条件是体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经费投入和物质投入作为“硬”条件是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支撑。

2.1各级教育的人力资源差距

1) 各级教育的师资数量差距。从表5可以看出,近二十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比呈不断缩小趋势,高中阶段基本维持稳定状态,高等教育呈不断扩大趋势。相比1993年,2013年义务教育阶段每位教师人均少带近6名小学生、近3名初中生;与此相反,高等学校每位老师人均所带学生数由1993年的8人增加到2013年的近18人。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适龄儿童总人数持续减少,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数量的不断壮大;与义务教育阶段相反的是,高等教育阶段规模的持续扩大,在校本专科大学生数、研究生数分别由1993年的2 535 517人、106 771人增加到2013年的24 680 726人、1 793 953人,师资队伍的壮大跟不上扩招的幅度。从表6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农村相比城市在教师数量上处于劣势,但近十年来这种劣势已经发生变化,2013年农村学校在教师数量上相比城市处于优势状态。

表5各级普通学校师生比情况统计表(教师数=1)

年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

1993年22.3715.6514.968.00

2000年22.2119.0315.8716.30

2010年17.7014.9815.9917.33

2013年16.7612.7614.9517.53

表6小学、初中阶段师生比的城乡情况统计表(教师数=1)

年份

普通小学普通初中

农村城区农村城区

1993年23.1419.8316.5613.04

2000年23.1219.5920.3815.98

2010年16.7719.2214.0315.00

2013年15.6121.4411.1413.67

2) 各级学校师资质量的差距。从表7、表8、表9可以得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级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如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由1993年的018%提高到2013年的37.24%,高级职称的比例由1993年的11.88%(包括中学高级职称的004%)提高到2013年的54.34%(包括中学高级职称的2.06%);初中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由1993年的8.38%提高到2013年的74.87%,高级职称的比例由1993年的1.13%提高到2013年的16.00%;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水平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由1993年的23.39%提高到2013年的54.79%,高级职称的比例由1993年的30.88%提高到2013年的41.01%。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学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由1993年的96.25%(含中专60.72%)下降到2013年的12.67%,小学三级及未定职称比例由1993年的22.07%下降到2013年的9.12%;初中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由1993年的40.46%(含中专29.08%)下降到2013年的0.72%,中学三级及未定职称比例由1993年的40.10%下降到2013年的10.85%;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专科及以下学历水平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由1993年的7.94%下降到2013年的1.41%,助教及无职称比例由1993年的27.21%下降到2013年的19.11%。

从学校层次来看,不同层次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有着明显差距,普通高等学校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水平明显优于普通初中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水平,普通初中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水平明显优于普通小学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水平。如1993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和高级职称比例分别为92.06%、30.88%,而初中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和高级职称比例分别为8.38%、1.13%,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和高级职称比例分别为0.18%、11.88%;2013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和高级职称比例分别为98.86%、41.01%,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和高级职称比例分别为74.87%、16.00%,小学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和高级职称比例分别为37.24%、54.34%(包括中学高级职称的2.06%)。需要说明的是,在初中与小学专任教师的职称统计中,小学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似乎比初中还要高,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在2011年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而在本研究中笔者把小学高级纳入到高级职称的统计范围内。

从城乡差异来看,城市初中、小学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水平相比农村初中、小学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水平具有绝对优势。因样本年份中1993年和200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未对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和职称进行区分,同时,从地域分布来看高等学校全部集中在城市,故此笔者对师资的城乡差距分析主要为近五年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阶段来看,201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比情况,城区达到58.06%,而农村为24.97%,比例差距一倍以上;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比情况,城区为2.76%,农村为1.34%,比例同样差距一倍以上。从初中阶段来看,201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比情况,城区达到86.18%,而农村为66.06%,其中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比情况,城市为3.15%,而农村仅为0.41%;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比情况,城区为21.77%,农村为11.40%,差距同样明显。

表7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职称情况统计表(单位:%)

年份城乡学历职称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高中及以下

中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一级

小学二级

小学三级

未定职级

1993年

全国

0.18

3.57

96.25

(含中专60.72)

0.04

11.84

41.64

24.40

5.34

16.732000年

全国

1.00

19.04

79.96

(含中专71.26)

0.12

27.16

46.43

16.16

1.09

9.03

2010年全国

0.11

23.59

54.58

21.71

1.15

51.94

36.15

3.88

0.32

6.56

城区

0.46

48.19

43.78

7.56

2.05

55.96

31.54

2.64

0.39

7.41

乡村

0.03

15.19

55.93

28.85

0.75

49.40

38.21

4.73

0.31

6.59

2013年全国

0.36

36.88

50.09

12.67

2.06

52.28

33.67

3.17

0.22

8.60

城区

1.02

57.04

37.38

4.56

2.76

55.06

30.16

2.22

0.27

9.53

乡村

0.10

24.87

55.23

19.80

1.34

49.41

36.01

4.11

0.21

8.91

表8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职称情况统计表(单位:%)

年份城乡学历职称

研究生本科专科高中及以下中学高级中学一级中学二级中学三级未定职级

1993年全国8.3851.1640.46(含中专29.08)1.1317.5841.1921.5318.57

2000年全国14.1872.9112.92(含中专8.91)3.2727.3143.9012.5213.00

2010年全国0.6463.4134.601.3512.4842.3235.41

3.16

6.63

城区

2.11

80.57

16.87

0.46

21.96

42.66

28.27

1.35

5.76

乡村

0.20

54.62

43.23

1.95

8.92

40.02

38.92

4.46

7.69

2013年全国

1.30

73.57

24.41

0.72

16.00

43.17

32.37

1.65

6.81

城区

3.15

83.03

13.55

0.27

21.77

43.59

26.96

0.87

6.82

乡村

0.41

65.65

32.76

1.18

11.40

40.52

37.22

2.57

8.28

注: 表7、表8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换算得出,其中2013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在地区划分上共分为:城区、城乡结合、镇区、镇乡结合、农村;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在地区划分上共分为城市、县镇、农村。本统计只涉及农村和城区,故可能出现全国相关指标比例不在城区和乡村之间。

表9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职称情况统计表(单位:%)

年份学历职称

博士

硕士

本科

专科及其他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及无职称

1993年

23.39(其士1.70,

硕士19.00)

68.67

7.94

6.29

24.59

41.91

27.21

2000年

31.32(其士6.10,

硕士23.38)

64.14

4.54

9.44

30.00

36.00

24.56

2010年

14.92

34.50

48.92

1.67

11.06

28.06

38.49

22.37

2013年

19.06

35.79

43.74

1.41

12.13

28.88

39.88

19.11注: 1993年、2000年统计数据中,博士、硕士合计数据统计包括未授博士、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本科数据统计包括研究生肄业和未授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专科及其他数据统计中包括本专科肄业。

2.2各级学校物力资源的差距

近二十年来,从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来看,办学条件在不断改善,且幅度较大(见表10、表11)。如小学和普通中学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都有明显改善,小学阶段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从1993年的3.66平方米增加到2013年的6.63平方米,小学阶段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从1993年的2.52平方米增加到2013年的4.38平方米,中学阶段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从1993年的6.26平方米增加到2013年的13.62平方米。从城乡差距来看,小学阶段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前十年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近年来差距较为明显,农村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明显高于城市,这种差距有利于农村。如1993年小学阶段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农村为3.69平方米,城市为3.64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农村为2.55平方米,城市为2.51平方米;到了2013年,小学阶段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农村为8.22平方米,城市为5.70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农村为5.46平方米,城市为3.82平方米。中学阶段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前十年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这种差距有利于城市,近年来城乡差距逐步减小并在2013年出现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农村高于城市。如1993年中学阶段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农村为5.36平方米,城市为8.08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农村为2.48平方米,城市为4.28平方米;到了2013年,中学阶段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农村为15.01平方米,城市为14.10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农村为7.08平方米,城市为7.55平方米。从学校层次来看,中学阶段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在不同年代都明显高于小学阶段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如1993年中学阶段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分别为6.26平方米和2.97平方米,而小学阶段为3.66平方米和2.52平方米;2013年中学阶段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分别为13.62平方米和6.74平方米,而小学阶段仅为6.63平方米和4.38平方米。

表10小学阶段办学物力资源比较(单位:m2)

年份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危险房屋面积

全国农村城区全国农村城区全国农村城区

1993年

3.66

3.69

3.64

2.52

2.55

2.51

8 661 835

536 838

7 135 948

2000年

4.55

4.49

4.74

3.54

3.52

3.71

5 994 763

4 585 617

1 046 324

2010年

5.90

6.39

5.54

4.00

4.43

3.67

82 886 954

64 023 689

4 069 859

2013年

6.63

8.22

5.70

4.38

5.46

3.82

620 648 517

264 478 442

158 066 383

表11普通中学阶段办学物力资源比较(单位:m2)

年份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危险房屋面积

全国农村城区全国农村城区全国农村城区

1993年

6.26

5.36

8.08

2.97

2.48

4.28

6 029 650

3 435 613

1 019 135

2000年

6.55

5.36

8.64

3.73

3.03

5.30

4 758 003

2 526 267

852 542

2010年

10.79

10.01

12.68

5.37

4.97

6.79

66 279 060

25 524 220

7 964 299

2013年

13.62

15.01

14.10

6.74

7.08

7.55

25 724 436

7 267 296

4 670 980注: 2013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在地区划分上共分为:城区、城乡结合、镇区、镇乡结合、农村,所以出现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高于全国平均值的情况;普通中学统计包括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

2.3各级学校财力资源的差距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规模扩大以及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近二十年来,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都有了大幅提高(见表12),特别是201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2.2万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4.28%,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4%目标,比1993年的867亿元增加了25倍多,这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基本维持在比较稳定的基础上,1993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为15.57%,2013年这一比例为16.13%。

表12教育经费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

年份全国教育

经费总投入其中:国家财政性

教育经费其中:公共财政

教育支出

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

财政支出比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1993年

1 059.94

867.76

676.61

15.57

2.46

2000年

3 849.08

2 562.61

2 191.77

13.80

2.58

2010年

19 561.85

14 670.07

14 163.90

15.76

3.65

2013年

27 695.97

22 236.23

20 314.17

16.13

4.28

1999年以来,普通小学、初中、高中和高等学校生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都有了大幅增加(见表13),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为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小学生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9年的568.70元增加到2013年的6 901.77元,增加了12倍多,普通初中生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9年的720.96元增加到2013年的6 258.37元,增加了8倍多。从学历层次来看,学历层次越高,生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越多。如1999年,普通小学、初中、高中和高等学校生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为568.70元、720.96元、825.15元、10 146.27元;2013年这一状况有了一点变化,小学生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高于初中,普通小学、初中、高中和高等学校生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为6 901.77元、6 258.37元、8 448.14元、15 591.72元。

表13各级教育生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情况(单位:元)

年份普通

小学普通

初中普通

高中普通高

等学校

1999年

568.70

720.96

825.15

10146.27

2007年

2 383.14

2 799.63

2 735.13

8 246.58

2010年

4 415.41

5 567.34

4 844.22

11 396.57

2013年

6 901.77

6 258.37

8 448.14

15 591.72注: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指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在本年度内安排,并划拨到各级各类学校、单位,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的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基建拨款和其他经费拨款。在年份选择上,因200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关于教育经费统计年份为1999年,故在此表格中选取1999年数据,另1993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中未公开相关数据。

3结论

根据本文对《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相关年份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从先赋性因素来看,近二十年来,性别因素对受教育机会的影响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当下研究促进教育公平问题时,改善女生在接受各级教育中的公平状况不应该成为立脚点和主要的关注点;民族因素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机会方面没有显著差距,改善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成为主要关注点;在免费义务教育真正成为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之后,义务教育受教育机会已经不再是一种稀缺教育资源,城乡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机会没有明显差距,但考察哪些人上好学,哪些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关注点。

2) 从不同教育资源分配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来看,教育不公平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主要是师资水平的差距,要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师资质量是关键;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等物质资源方面,存在一些差距,但这种差距有利于农村,这说明在物质资源基本保障的情况下,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等物质资源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当下教育经费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这些经费如何使用才能促进教育公平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经费的增加应该倾向于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改变既定教育经费分配方式,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向义务教育阶段倾斜,通过这些经费做到保基本、补短板,才能实现促公平的效果。

综上所述,近二十年来对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主要出现两个转向:一是由追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机会平等向追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转变。因为无论是性别、城乡还是民族,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都维持在很高的水平,已经做到《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但事实上高等教育入学率却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由追求能够接受教育的机会公平向追求接受高质量的过程公平转变。当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能不能上学的问题,而是上好学的问题,尽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等方面相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程度改善,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但孩子接受教育的质量却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师资水平等软条件的差距所造成的教育不公平应当成为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约翰・I・古德莱得.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M\].苏智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92.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ducation equality in China

――Based on the "China Education Statistical Yearbook" data analysis

JIN Jiuren

(Part Commit of Office,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Jiangsu210023,China)

Abstract

建筑初级职称论文例10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然而恰恰可能是人力资源的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想在建筑市场的搏击中发展壮大企业,必须变革现有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1、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隧道二处)是以建设长大隧道和复杂地下工程为主的大型机械化国有施工企业,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中铁隧道二处同其他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一样,经历了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洗涤,在“僧多粥少”的建筑市场求生存、谋发展。2001年5月企业改制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以来,公司经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综合实力逐年攀升,新签施工合同额从2002年的1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7亿元;施工营业额从2002年的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7亿元。目前,公司在册员工321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4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61人、中级技术职称284人、初级技术职称1103人;技术工人1762人,其中:高级技师48人、技师127人、高级工1056人、中级工113人、初级工418人。

中铁隧道二处目前在建的工程项目有71个,分布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企业的人力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上,并随着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人员流动非常频繁,人力资源的布局具有分散明显、流动性强的特点,并存在以下问题:

1.1队伍庞大,人员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

作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员工队伍较为庞大,既有各类管理技术人才,又有大量的专业技术工人和普通型员工。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劳动力已成为公司施工生产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使用混岗劳务工约8000多人。以农民工为主的社会劳动力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农民工队伍庞大松散,无序流动,给管理带来困难;从业人员素质低,给工程建设质量带来隐患,等等。

1.2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人员结构性矛盾突出

同大多数国有施工企业一样,普遍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导致一方面富余人员较多,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工成本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熟悉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却十分短缺,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3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具体表现在企业内部工资待遇的差距没有真正拉开,高中级专业人才和操作人员工资收入差距不大,而外部公司的高薪待遇诱惑力太强。经营管理和关键技术岗位上的职工收入低于劳动力市场价格,而一般岗位上的职工的收入又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这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造成激励错位,对企业人员流动起到了逆向调节作用,人才留不住,冗员出不去。

2、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围绕企业发展目标,认真搞好人力资源规划

为解决好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铁隧道二处在企业2006一2010年五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正抓紧制定2011一2015年五年发展规划,特别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改进措施,确定了以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复合、数量充足为人才规划着力点,加大施工项目开发建设管理人才、职业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重点培养一批在经营、施工、财经、外经和法律等专业领域的多元化经济所需要的复合型专业技术管理人才;聚集优势科技资源,加大培养针对性,重点培养一批在本行业系统乃至国内同行业的知名专家。确定到2015年底,公司员工总数3375人,其中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1877人,技术工人1498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比例为56:44。研究生、本科生、大中专生学历结构比例为1:48:45。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结构比例达到1:3.7:6.1。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比例为1:3.7:16.7。

2.2严格控制员工总妞,持续优化员工增量

为解决好员工规模扩大和人才持续引进的关系,中铁隧道二处十分注重加强员工劳动合同管理,注重合同到期续订合同的考核工作,纠正以往“看面子,轻考核”的合同管理倾向,通过作业班组、项目单位和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合同到期人员进行三级考核,使“优胜劣汰”制度落到实处,优秀者续订合同期限可以放到五年以上,特别优秀者可续签无固定期长期合同,考核不胜任者一律不再续订合同。通过实施主辅分离、分离社会职能,加大人员分流力度。同时,大力推进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积极实施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政策,建立、培育和发展作业层实体,逐步把作业层建设为明晰、面向市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目前,以各类技术工人为主、少量专业管理技术人员为辅的劳务分包型的法人公司已成立2家,吸纳员工125人。在严格控制员工总量的同时,有计划、有重点招收高校优秀毕业生,提高人才增量起点;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人才高地扩容,从而达到队伍精简、素质提高的目的。

2.3加快人才多元化建设,构建员工终身教育体系

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占稳国内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领域、拓展国际市场,公司在加快人才多元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他们针对公司实际需求,立足长远,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有步骤地将管理层、技术层、操作层人员,按照个人的学历、专业、工作表现、理论水平、智力潜能等要素,分清层次,分类开发;注重从改善人才结构出发,大力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切实抓好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培养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对关键性人才的培训,如职业项目建造师(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等,制定目标和培训规划,为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提供培训考试机会,以满足企业资质、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将教育培训与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设计不同的个性化培训方案。通过构建员工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省部级以上知名专家队伍,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高级技术工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