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1 09:18:39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例1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医学院校高职3年制医学检验专业二年级学生90名,其中男生29名,女生61名,年龄为19~24岁,平均21岁。

1.2 调查方式

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调查前,先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以无记名答卷的形式当场填写并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90份,回收率100%。对回收的问卷逐一检查,剔除2份不合格问卷。

2 结果

结果显示,学生仅对医院感染的概念有较好的掌握,认知率为85.2%;对标准预防的概念、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围、哪些操作可以产生气溶胶、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这些知识的认知率极低,见表1。表1 90名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

3 讨论

医学实验室的主要生物危害因子是病原微生物,如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等[1],这些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主要因素[4],尤其是检验科室工作人员必须频繁接触各种危险生物因子,如HIV、乙肝病毒、各种细菌等,所以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7~9]。近年来所发生的严重实验室感染事件,无一不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有关。因此,医学院校作为医学实验室工作者的培养、输出机构,更应该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意识,降低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率。

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医院感染的概念有较好的掌握(85.2%),但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知情况很差。(1)关于标准预防概念的认识仅有1.1%。标准预防的含义是: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传染性,无论何时接触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研究显示,检验科实验台面、试管架、盛血盘等工作设施HBsAg检出率分别高达40.0%或58.3%[10]。一些学者认为,标准预防在医院未得到有效落实,标准预防执行不力是导致实验室工作者感染的重要因素[6]。(2)有53.4%的同学没有接受过生物安全防范教育,这直接导致对生物安全防护所涉及的具体事务及操作认知率较低,如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的级别、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围、哪些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哪些操作可产生气溶胶、哪些操作应穿防护衣、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清楚者仅为0~14.8%。(3)对实验室日常工作中涉及的具体事务,如六步洗手法、实验室废物的正确处理,相对于生物安全防护所涉及的具体事务被调查者的认知率较高,不了解的仅占23.9%、34.1%。

本次调查表明,学校和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增强预防意识,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将生物安全防护知识作为检验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对教师亦需要进行系统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此外,虽然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现行的教学中,授课时老师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只言片语,或者实验课教师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强调不够。调查结果表明,有必要开展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到临床检验科见习规范的样本处理过程及重视各种法规文件的学习。总之,如何在学校有效展开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丛玉隆. 临床实验室管理[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231-257.

[2]申子瑜. 浅谈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3): 134.

[3]孙巍, 许欣.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发展现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5(9):1147-1149.

[4]王鲜平, 侯世科, 高进,等. 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J]. 中国医院管理, 2004(12): 56-57.

[5]张正. 检验操作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二例报告及建议[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6): 383-384.

[6]邓云清, 罗碧茹, 李艳华. 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J]. 现代预防医学, 2005(6): 670-672.

[7]梁建群, 宾利. 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的思考[J]. 临床检验杂志, 2006(2): 148.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例2

    1.调查对象:随机选取医学院校3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一 年级(第二学期末)学生80名(均为女生),平均年龄20岁。

2.调查方法:设计并印发统一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 问卷。通过不记名答卷的形式当场填涂并回收问卷,回收80 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答卷77份,取消3份填涂不 合格问卷。

二、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仅对六步洗手法、医院感染 概念较为清楚,认知率分别为92. 2%、1% ;而对标准预防的 概念、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医疗废物的处理方法、生物安 全防护概念等认知率较低,结果见表1。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例3

前概念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它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突破口.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大脑的前概念成为学习物理概念的突破口呢?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前概念的不合理性.生活中存在的感性材料通常有着较为复杂的背景,本质和非本质的因素常常的混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很难利用这种的材料来建立相应的物理概念.但精心设计的实验则不同,它可以简化甚至纯化这部分感性的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更明确、具体的认识.在获得了鲜明的感性材料后,学生便会把大脑中原有的观点与具体的实验事实进行比较,这样必然导致认知冲突.这就是物理概念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同时也是学生建构物理学概念的突破口.

二、巩固概念并精心编撰练习

作为学生,常常认为理解物理概念就是简单的复述定义,所以在建立相应的概念后,应让学生进行及时地有针对性的练习,以便通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使用新学到的概念,使他们在运用概念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对物理概念理解的偏差.我们可以通过三个层次来检查学生对物理概念掌握的情况:①能够明确概念来自于哪些客观事物中;②明确概念反映了事物的哪些本质属性和联系以及它的物理意义和适用的范围;③应用概念能够说明、解释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和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得到加深、巩固概念的理解.可以根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或物理概念的特征设置具体习题.

三、整体结构教学并且理解规律

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观念和它们的相互联系构成的理论框架,从而要帮助学生达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内涵外延以及联系,并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程度;经常性地帮助学生建立全书的整体框架,使物理知识变的更加系统化,形成较为合理的对物理学科的认知结构.更好地理解物理的规律,并借此获得直觉的联想和判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敏捷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整体结构教学分以下三方面进行:1.掌握物理学科基本结构.2.全面训练物理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组块思维.

四、提高教辅意识并且调整职能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管理它的目的是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可是仅仅配备仪器,建立实验室,只能说是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相关的物质条件,实验教师才是使这些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关键.事实上,实验室工作者需要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为了保证正常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本人通过这几年潜心研究和不断实验,努力拓宽自身的工作思路,进行耐心细致地探索,努力转变培养目标观念,积极调整工作职能,实现了由传统单纯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准备的职能,向协助科任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教辅职能.

五、融入实验改革不断创造条件

实验教师应是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参与者.预设实验教学档案,预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对新生组织学习《实验室规则》,第一节课进行实验室的操作规范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实验习惯.针对高中物理分组在使用过程中实验仪器易发生损坏的情况,及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必要时采取一些预防性的管理措施.实验过程中,本人深入课堂,协同其他任课教师一起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排除仪器故障,处理偶发事件,帮助学生来排忧解难,以及及时地进行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实验操作错误和不规范的行为,对普遍的、反复的错误,收入实验教学档案中,研究解决的办法.

六、提升理念技能 强化培训

新课改要求实验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实验教师,要时刻树立“创新目标”观念,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氛围民主的现代实验教学观.首先,主动加强理论学习,多研读物理专业教材和杂志是实验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其次,明确自己日常工作的具体任务和目标要求,主动地了解物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安排及教研进程,与任课教师进行密切配合,立足现有实验室条件,为开展教学改革,再次,适当的开辟校际间,通过因特网与同行交流沟通,学习同行在服务物理教学工作中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杭州市教育技术中心.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基础,2005.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例4

随着生物、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开发、病毒研究等方面,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最近十年,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的出现,如SARS、禽流感、疯牛病、艾滋病、禽流感疫情等疾病,甚至炭疽病毒等生物恐怖事件,使到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也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不仅是实验室的局部问题,而且是涉及到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问题。

1 生物安全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

生物安全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指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广义生物安全不仅针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它涵盖了狭义生物安全的概念并且包括了更广泛的内容。大致分为3个方面:①指人类的健康安全;②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③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

2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2.1生物安全意识和自觉性有待强化,执行安全制度及安全标准不严格

由于生物安全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多、涉及面广,而且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只是从近十年里才引起重视,所以有关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淡薄、自觉性不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有关专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有待加强,安全设施需待完备。另外,自从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的出现后,各相关部门加快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三级实验室的建设),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统一的监督与管理,所以缺少建设与验收的标准,执行安全制度及安全标准不严格。

2.2.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有关生物安全的法规、政策、标准文件及规章制度,包括专门性的生物安全立法文件和相关性的生物安全立法文件。但与生物安全立法较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的法规级别较低,立法体系不够健全,远不能适应我国面临的相当严峻的生物安全问题。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如除菌系统等,缺少生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装置等,缺少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3.1成立生物安全管理组织

实验室所在单位法定代表人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最高管理者,他要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应有的资源(人、财、物等),并根据情况制定实现生物安全目标、持续改进的措施,同时制定激励措施,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具体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组织管理与监督实施工作。由于生物安全管理环节多,部门职能交叉,还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实验室主任应为实施生物安全具体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另设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门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成立生物安全管理机构的目的是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3.2 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者往往忽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因此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非常必要的,应制定安全标准和健全生物安全法、生物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明确规定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目标、基本管理制度和措施实施程序监督管理体制违法责任损害赔偿等条款等。制定和完善各类与生物安全有关的实验室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生物安全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等。

3.3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不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就是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严格进行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培训。要学习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还要加强对外来人员如进修人员实习的学生的管理, 全面掌握防止生物危害的知识在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都能自觉遵守实验室有关生物安全的各项规定,通过教育培训使相关人员养成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习惯。

3.4 加强生物废弃物的管理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2)由于废弃物种类不同、性质各异,为减少交叉与重叠污染以及可能的直接机械伤害,不同废弃物应该分类储存,及时回收处理;(3)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4)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岗位培训。

3.5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由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常常是隐性的,为防患于未然,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 如对相关人员定期体检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免疫预防措施等,使安全隐患或生物安全事故能够被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快速反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给予解决和控制,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 全面掌握生物实验室的名称 地点等级项目安全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等各项工作并就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汇总以便更好地协助专家做好各项指导工作。

5小结

鉴于上述文献复习所分析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建议从成立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组织、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生物废弃物的管理、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加强生物材料的检疫工作等几方面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例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教师专业标准主要致力于描述“教师应知和应会什么内容,如何获取要求掌握的内容以及从哪里可以证明达到了这些要求,如何将最重要的价值观念融入实践”,具有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价值导向的功能。我国教师专业标准展现了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上对教师的要求,三个维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其中专业理念是实质,专业知识是核心,专业能力是重点,专业理念是区别于其它职业,对教师职业的根本认同感,专业知识是从事本职业的基础和前提,提高专业化程度必须先从丰富专业知识开始,而专业能力是对专业理念与专业知识的深化,是专业理念与专业知识合力作用的结果。

“从实验学化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高中的化学世界,由此可见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因此,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指导下,后面我将对“从实验学化学”章节进行课程设计,旨在对化学教师专业标准在教学课堂里的具体实施和体现进行简单的探讨。

1基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下的“从实验学化学”课堂设计理念

本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考虑到高中生具有很强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主性,他们已不满足于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对老师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实事求是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而且高一学生保持着刚入学时的新鲜感,因此,本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宜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其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通过粗盐提纯探究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实验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的讨论,加深学生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又建立了学生用实验事实探讨科学本质的思想体系。

本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涉及到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陌生、抽象和难懂,宜采用类比的方法把微观粒子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从而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再通过演示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引入物质的量浓度这个新概念,然后从“帮助父母配制一定浓度的农药”这样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验中的应用,既强化学生对几个新概念的理解,又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到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基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下的“从实验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我以此为依据,进行如下的“从实验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使用8・12天津危险化学品爆炸事件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一名现场消防人员,应该如何处理危险化学品,引入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既提醒学生实验室规则、安全措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又用实际的重大事故新闻加深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完成强调实验室规则,严格规范实验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一重点内容。然后演示粗盐的提纯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验程序: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再通过学生思考、讨论“粗盐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如何检验提纯后粗盐的纯度”等问题,让学生归纳总结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从而完成溶解、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等基本实验操作以及物质检验等内容的学习。

对于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从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入手,既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将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质的量等概念的积极性。通过明确给出国际计量大会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以及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不同,使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会正确运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的配制,让学生熟悉溶液的配制步骤,以及运用量方程,从而建立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等(下转第55页)(上接第47页)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此过程即体现学生为主体,并灵活运用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3基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下的“从实验学化学”课堂教育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具有激发兴趣、指引方向、发现问题、反思调整等多种功能。在化学教学评价中,灵活地运用恰当的教学评价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因此,笔者尝试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本章中,除采取活动表现评价、纸笔测验等评价方式外,重点采用综合实验设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三个实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①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离子;②如何检验米粒样大小的一粒矿石是否是碳酸盐;③配制100mL 0.100mol・L-1Na2CO3溶液。学生经过查资料、思考和讨论,得出最佳实验方案,并亲自验证,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实验基本操作,而且强化了学生用实验验证科学本质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的同时,体现了标准中以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我国中学教师的行动纲领,也是中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在上面“从实验学化学”的教学设计中,不仅完成了重点、难点知识内容的学习,而且时时贯彻着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及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系曲靖师范学院教师专业标准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编号2013JKC0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侯丽娜.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现状与实施建议[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5,31(1):9-11.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例6

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获取各种应用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2 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实验室都是依靠手工建立台帐、标签等措施对实验设备进行管理,这样不仅管理效率低下,错误频出,更新困难,而且面对实验室动态管理要求的不断增加和计算机软件管理快捷准确的要求表现出更多的不适应。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2.1 实验设备数量多

由于现在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开设实验项目增多,实验设备数量增长加快,传统纸质记录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实验室管理的要求。

2.2 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足

设备的编号与放置位置的对照关系,需要花费管理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往往由于处理这些事务实验室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的监管、维护,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2.3 实验室使用人数增多,实验室财产易丢失

目前实验室的固定资产一般不会丢失,但是一些易耗的物品,往往因为缺乏管理的规范,有时会被一些使用者顺手牵羊,实验室管理人员无法每天定时地清理相关仪器的数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验室财产的损失。

2.4 实验室设备流动性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许多实验设备常用于演示教学,会被借出到不同的教室使用。传统手工方式的管理不能及时掌握设备流向使得管理人员不能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冲突。

3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3.1 实验设备信息化管理

早期的实验室设备器材的说明书等信息都是纸质品,容易丢失破损,对实验操作极不方便,一旦纸质标签丢失或需更新,不仅管理起来不便,而且设备参数信息也难以查询。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方便查询相关实验用品的信息,实验用品的位置、库存量、实验仪器的位置、数量等。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准确无误跟踪,实时监控。任何一个安装有读写器的终端都可以通过射频扫描技术读取实验用品的相关信息,并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传输作用,实现对实验用品与仪器的信息的实时监控。

3.2 优化实验教学与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智能化,网络化。在每个实验室的门口安装门禁(RFID读取器),同时每名学生带有RFID标签,教师可以通过系统获取每名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学习内容等监控信息;通过各种数据采集终端获取数据,监控教师上课的全部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数据系统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检测,评定其教学质量及优缺点,以求改进不足;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可以被物联网全程记录。如果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可以通过记录的学习过程再次学习,弥补学习中的漏洞。

3.3 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教育系统虽然有联通各高校的链接路径,但高校之间的信息流通量很少。基于物联网的校园网一旦建成,各高校之间的可共享的资源将会非常丰富,能够大大方便相互交流与学习。首先是实验室硬件资源可以通过传感器网和互联网共享,并可以远程控制部分实验设备,在线分析与检测实验数据。既可以节省昂贵的实验器材和设备的购买费用,而且便于在线交流实验的方法和经验。

3.4 安全管理

使用RFID技术,可以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实时的跟踪管理,可以尝试在每个实验室门上安装门禁模块,该模块包括读头和联网接头,其主要功能是自动扫描进出实验室门的物品,并将搬动时间、进出房间号等信息发给中心管理计算机。管理员可运用此技术为实验设备预定若干命令,并设置报警装置。这样,当有人将带有电子标签的实验设备带出实验室时,就会被门禁模块扫描到,如果当前位置与预定位置不相符,门禁模块即可发出报警讯号,并将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心管理计算机,防止私自挪用实验室设备或发生意外情况,达到保护实验设备安全的目的。

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物品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将会加大实验物品管理上的难度。借助物联网技术,将可以使得以前琐碎、复杂的手工管理转变成为简单、轻松的自动化管理模式,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例7

2.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合理的利用演示实验教学

由于部分教师认为演示实验很简单,只讲原理和现象,不做实验,学生也能理解,便省略了演示实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独立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而且我校大部分教师既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兼任辅导员工作,工作量巨大,无心去设计和使用演示实验。又考虑到大学物理学时少,内容繁多,长期以来教师只重视物理理论课的讲授,很少有课堂演示实验,导致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演示实验是大学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建立物理概念、掌握规律和培养技巧的重要环节。直观形象的演示现象,使得抽象、概括的物理概念更加具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激发了学习兴趣。

例如力学中的抽象概念———转动惯量,很多教师反应授课比较困难,学生理解起来更困难,加上转动惯量的实验测定较复杂,大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然而,在演示实验室学生坐在茹可夫斯基凳上,在双手握哑铃和不握哑铃两种情况下,只要通过伸开双臂和收拢双臂,便可直观感受到角速度的变化,不仅使学生观察到了系统角动量守恒现象,而且加深了对转动惯量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论课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由于课时和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相关演示实验仪器搬到课堂上,因此我们还使用照相机或摄像机在演示实验室拍摄仪器图片和视频,然后借助于photoshop软件进行后期处理,视频中包括教师演示和讲解过程,这有利于吸引观看教学视频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大大缓解物理演示实验设备的不足,给物理学课程注入新的活力。总之,只有教师充分重视演示实验教学,才能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3.进一步开放演示实验室,为后续课程做铺垫

针对我校演示实验室的开放情况,为了进一步巩固大学物理所授内容中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在每学期大学物理结课后,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40人左右)来参观演示实验室,由教师安排一次(4学时)在演示实验室演示相关实验内容,通过这个过程的演示实验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和观察那些因课内时间不足而没有做的演示实验,而且还能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巧妙设计技巧。通过观察、思考、巩固和复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加清晰牢固,一方面节省了学生的复习时间并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演示实验仪器的作用和功能得到了更有效的发挥,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有利于学生理解后续专业课程的内容。

4.提倡开设与演示实验有关的选修课

为了使学生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物理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感受物理学中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利用实验室的现有仪器设备,同时拓展文科学生对大学物理学的学习愿望,每一学期面向全校开设《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公选课,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物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推动实验室建设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外实践和探究的平台,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校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学校专门设置一个闲置房间,同时选择一些动手能力强、实验热情高的学生参加演示实验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演示实验方案,由实验室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原材料,在指导教师参与下完成实验项目,这样不仅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锻炼,还培养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合作精神。现已经获得成果如《水的电极化演示仪器》、《奥斯特电流磁效应演示仪器》,为物理演示实验的改革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既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推动了实验室建设和发展。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例8

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第一个起点。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形成化学概念。学生在形成化学概念时,虽然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有些概念受知识面的局限,一开始认识得可能不全面。比如,燃烧的概念突出“通常讲的燃烧”及“空气中的氧气”这两点,设置了燃烧是不是非得有氧气的悬念,指出这个要点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这里,仅以实验教学为主要途径,使学生形成物质特性、化学变化规律、基本理论三类概念,谈谈我的思考。

一、做好化学实验,使学生理解物质特性概念

反映物质本质特性概念的实验,教材中作了统筹安排。为了深刻说明物质特性的概念,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应该真实、鲜明、生动,直观性强、现象明显,易于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除了镁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两个实验外,还可以补充对比实验,即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边演示边提问: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这看似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为了使学生能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例如,在初中化学中还蕴涵着很多美的因素,教师可以恰到好处地揭示、启迪,使学生领略其中的创造美、形式美、和谐美,等等。如在演示氢气吹肥皂泡的实验时,做用嘴吹肥皂泡的实验,同样五光十色的肥皂泡,一个扶摇直上,一个徐徐沉下,一个会着火燃烧,一个却能熄灭火焰,新奇而有趣。这样既能使学生记住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又增加了对美的体验。上述知识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初步领略化学实验中美的闪光点,有利于培养他们对化学实验中美的鉴赏能力,使他们产生对化学实验中美的追求和再创造的愿望。

二、做好典型实验,使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化学反应中有许多类似反应遵循一定的反应规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各类反应的概念,我们要安排、设计好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这些反应的规律的能力。例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学生掌握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而形成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时,还必须安排、设计正确反映概念内涵的感性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总结,直至思维加工,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深化,即对零碎的、片面的感性知识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例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装置,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哪些化学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并对反应条件难易、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反应速度快慢、产生的气体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根据选择的原料,利用给定的某些仪器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合理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进行组装。学生在经历“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实验对比探究—用给定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自选仪器设计多种方案—展示交流并反思—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不仅明确了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而且进一步明确科学探究的要素。

三、做好探究实验,使学生理解理论类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实验必须以化学基础知识为基础,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进取、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感受成功的喜悦,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以增长理论知识。学生要做好化学实验,就必须掌握好化学知识,熟悉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原理,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等,即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没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就无法进行具体的操作,也就谈不上做好化学实验。学生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做到熟悉实验内容、弄懂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程序、掌握要领及注意事项等,做到胸有成竹。

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内容或现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的影响。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已有认识,如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上,并让学生参与概念理论观点的建立,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例9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29-02

随着我国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各高校对医学、生物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投入日益增多,生物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剧增,导致实验室内各种复杂危险因素的威胁也日益突出。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1名博士后人员死亡,其他高校实验室的爆炸、化学品泄漏、感染等事故也频见报端,这些惨痛的教训使实验室安全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对某高校医学及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生开展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认知情况调查,分析了研究生们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现状,以发现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为各高校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一、对象和方法

1.问卷设计。以《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理解与实施》及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为主要内容,结合本校实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获取途径,以及对知识的需求和态度等。

2.调查对象。某高校医学部研究生,以无记名的方式,现场发放填写,现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合格问卷89份,回收率89.0%。其中男生29人(占32.6%),女生60人(占67.4%)。进入实验室的时长在1年以内的有30人(占33.7%);1-2年的有31人(占34.8%);2-3年的有16人(占18.0%);3年以上的有12人(占13.5%)。

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1.“实验室生物安全”知晓率及获取途径。在“是否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中,73.0%表示“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但不是很清楚”;23.6%认为自己“详细地知道”;3人回答“不知道”。调查从哪些途径接受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时,选择“课堂讲授”、“宣传材料与书籍”、“网络”的分别占48.3%、55.1%、39.3%,还有6.7%回答“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

2.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及布局的认知情况。在调查是否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时,回答“大概了解”、“不清楚”、“完全了解”的分别为49.4%、40.4%、10.1%。调查是否知晓所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为几级时,回答“不确定”、“不知晓”的分别占41.6%、38.2%,只有20.2%认为自己“知晓”所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在调查BSL-2实验室的生物危害程度描述中,51.7%回答“不清楚”。调查哪些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时,19.1%回答“不清楚”,36.0%选择了正确答案“缓冲间”,其他的错误答案中,选择“生物安全柜”、“防护服”、“口罩”的分别占25.8%、9.0%、13.5%,表明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一级防护屏障”的概念。在调查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时,21.3%回答“不知道”,选择正确答案“生物安全柜及高压灭菌器”的占60.7%。

3.对生物安全实验室“三区二缓”的了解情况。调查生物安全实验室平面布局的“三区”时,33.7%正确选择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但是在进一步调查“三区”的具体功能时,高达77.5%的被调查者认为“洗涤室”属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只有15.7%选择“清洁区”,反映了大多数被调查者并不了解在操作有危害的病原微生物之后,所有物品包括废弃物品均要高压灭菌消毒后方可进入洗涤室的流程。此外,52.8%的被调查者错误地认为“准备室”属于清洁区,只有32.6%将“准备室”选择为“半污染区”。

4.对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情况。在调查废弃物的处理时,85.4%回答“按要求进行分类处理”,7.9%回答“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6.7%“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调查是否按规定处理实验利器时,87.6%回答“是”,5.6%回答“否”,6.7%“不知道处理方法”。

5.实验室安全设施及总体评价。调查实验室是否有正常工作的通风厨时,77.5%回答“是”,22.5%回答“否”。调查实验室是否有紧急冲淋装置时,39.3%回答实验室“无紧急冲淋装置”,28.1%回答有“全身冲淋”,15.7%回答有“眼部冲淋”,另有18.0%“不知道”。调查实验室是否配备医药箱与急救药品与器具时,32.6%回答“有”,46.1%回答“无”,20.3%“不知道”。

调查实验室环境及通风状况时,14.6%“较不满意”,4.5%“很不满意”。调查所在实验室安全防护状况时,33.7%认为“一般,实验室不太重视安全问题”,7.9%认为“非常好,各种安全设施齐全,设置合理,定期检查及培训”,另有5.6%认为“很差,没有基本的安全用品及安全设施”。调查所在实验室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时40.4%认为“防护用具欠缺”,27.0%认为“缺少安全警示或逃生指示”,25.8%认为“试剂管理不规范”,21.3%认为“实验室无通风设备,有害气体弥漫”,20.2%认为“实验室设计不合理”,18.0%认为“实验废物处理不当”。

6.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需求状况。调查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需求情况时,回答“很想了解”、“一般想了解”、“无所谓”的分别占61.8%、32.6%、4.5%,有1人认为“无需再了解”。85.4%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育”课时,10.1%为“无所谓”态度,4.5%认为“不应该增加课时”。

7.“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总得分情况。以满分100换算,得分情况为56±11分。得分分布:R80分者1人(1.1%);70-79分8人(9.0%);60-69分29人(32.6%);≤59分者51人(57.3%)。调查显示,得分与性别、进入实验室的时长、是否知晓及其通过何种途径知晓“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

三、讨论

高校生物实验室是培养医学、生物学研究生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危险化学品、病原微生物、生物制品的存放与使用场所,若处理不当就会对人员健康、环境、社会等造成较大的安全危害。从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虽然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其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但对生物安全知识还相对贫乏。大部分研究生不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不清楚实验室各功能区的用途,对于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液氮罐这些常用仪器的安全使用要求并没有充分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知晓一些常见化学品的储存及使用方法。这些问题反映了生物安全培训可能仅仅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

总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应该仅仅是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应该是在确立适合的安全方针和目标的前提下,本着切实提高实验室安全控制为目的,遵循“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过程方法,逐步减少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施行实验室安全风险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既定方针和目标。此外,在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时,应该深入地了解这些法律文件的目的,这样就会主动使用更好的方法讲解并教授给学生,并使实验室的工作符合这些文件的要求,并通过定期的培训及检查,强化实验室安全理念与制度,改进实验室安全工作,保护我们自己和公众的健康。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例10

今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绿色文明生态理念,作为高校化学实验室,经常涉及较多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如强酸、强碱、强氧化、强还原等腐蚀试剂、重金傺魏颓炕臃⒌挠谢试剂,以及实验产生的“三废”等,由此可能带来室内外环境污染问题。这对高校如何践行绿色文明理念,做好实验室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试图通过以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降低实验室“三废”产量,从源头上控制实验室化学污染问题。

一、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和问题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经过多年发展,实验内容已经由验证性的性质实验为主向以综合性实验项目为主倾斜,更加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综合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化学实验开设在考虑学生实验综合能力提升时,对因实验可能导致的污染及环境危害重视不够。根据高校化学实验教材对比发现,绝大多数教材涉及“三废”处理篇幅很少,实验使用试剂的相关毒害及环境影响陈述的不多,学生在实验过程对可能导致污染的预判和实际应对办法不足,实验室内外往往各种气味混杂,已成为化学实验室一大特色,这些不仅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也危害到师生的身体健康。近年,随着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实验室试剂用量也成倍增加,并伴随着实验室产生的“三废”不断攀升,废液和废弃物处理的高昂费用也给高校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以至于有的实验室把未经处理的废液随意倾倒,以降低开支。

二、化学实验室形成污染原因分析

化学实验室污染物处理不当,除了造成环境污染,也威胁到周边人群的安全,而实验教学是产生实验室“三废”的最主要源头,只要从化学实验教学去分析,找原因,才能最大程度的控制污染的发生。

1、对化学品的危害性重视不足

引起室内和环境污染的一切有毒有害化学危险品都可称为污染物,从对人身损害看,可分为急性症状和慢性症状,引起急性症状的,有急性中毒、呼吸道灼伤、眼睛损伤、皮肤腐蚀等,慢性症状的,有致畸、致癌、诱发突变、骨损害等,从环境危害看,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重金属超标等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平衡破坏,从化学方面看,易燃易爆、强腐蚀、强氧化等可能引起强烈化学反应导致重大消防安全。一些高校化学院或系在实验教学计划开设时,往往缺少足够的论证和认识,缺少相应的制度约束和管理,如,试剂的毒性和危害性,实验过程的防范措施,废弃物的处理等,导致实验室的污染控制不力。

2、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引起污染的原因

根据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梳理,引起导致污染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实验教学计划与实际实验不统一。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决定实验试剂的购置种类、数量和三废排放。实验室药品试剂都是依据本学期或本学年实验课程开设计划进行统计集中采购,由于实验内容的变更,一些试剂未能使用或使用剩余,在日常储存保管过程引起挥发、变质或泄露等原因导致环境污染。

(2)实验项目设置方面缺少创新。例如,性质实验开设过多,导致试剂用量大且种类繁多,在经过配制分装、使用、清洗、废液收集等环节,产生大量废液,还有挥发出的气体,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往往通过大气自然稀释,造成室内外空气污染。性质实验产生的废液由于成分复杂,很难产生综合利用价值,回收率低,只能废弃,导致废液量的增加。

(3)实验设计问题。一些制备实验步骤过多,试剂浓度过高且用量大,条件要求苛刻,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很难把握,导致实验效率不高,浪费较大。或环境友好性试剂的选择欠妥,实验设计不周密,废弃物处理没能充分融入实验过程,产生大量毒害的废物等。

(4)实验教学监管在控制污染方面缺失。仅仅满足于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很少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控制“三废”排放,缺乏进行整体设计和考量,实验产物之间循环利用不多,加大了废弃物的产生。

(5)实验教学组织不周。学生随意加大试剂用量,废液随意倾倒,药品随意抛洒,实验教学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没能按要求回收,随意倾倒,导致实验设施损坏及周围环境的污染。

三、重视发挥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室污染防治方面作用

结合以上原因,保证基础化学实验更环保,使实验试剂的选用更科学,实验室“三废”排放量更少,室内空气污染降到最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到化学实验教学始终

绿色化概念在上个世纪被提出,后又延伸至化学领域,提出绿色化学概念,绿色化学概念经过多年发展,形成被普遍接受的绿色化学的十条准则。其核心就是无毒害、无污染,效率高,原子经济性等。这些准则无疑为今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校化学实验的开设应该突出绿色环保理念,并贯穿到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不仅能促进实验室污染防治,还能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形成,并在其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倡导绿色理念产生积极影响。

2、以绿色化学理念为引导,推进实验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

对原有实验内容在满足专业技能培养基础上,进行绿色评价,更换或减少实验对环境和健康危害大的内容,增设更加安全绿色的实验项目,逐步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如,以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教材作为控制污染的源头,开发绿色化的实验教材,Ⅲ对传统实验进行改进,替换毒性更大的重金属pb2+和Cr042-等办法优化实验内容,从实验设计到实验结果进行绿色化渗透的八条原则,渗透绿色理念。

3、重视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废液等“三废”的认识和处理能力训练

实验室三废的产生是危害周边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引导学生认识实验可能产生的实验结果,对产品结果有可能产生的危害,如何处理和排除安全隐患,是否具有回收利用价值,怎样才能得到实验结果前提下,满足废物量的最小化等,在实验开始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等方式能有提前预判,避免验过程盲目,甚至实验过程无法控制的后果。掌握废液收集分类前处理办法。通过实验室废弃物回收与利用实验项目的开展,宁夏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原来需要由专业公司处理的化学废弃物的费用和基础化学实验室购买试剂的费用都大幅减少。在药品使用方面遵循5R原则,提出主动减少和消除污染。

4、探索更加绿色环保的实验技术和手段

(1)化学实验微型化。实验的微型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形成研究热潮,由于设备昂贵易耗,难于普及,好多高校还是在沿用常规的实验装置。对于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如何更广泛普及实验微型化,还需不断改进和探索相关技术。

(2)发挥现代先进仪器在实验中的作用。高校分析仪器设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在分析测试方面具有用量少,效率高,数据准确,更多推广仪器使用替代传统化学测试手段,是减少三废的有效途径。

(3)提高多媒体技术与实验的有效结合。绝大部分的实验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师课前手写板书实验原理、集中讲解、现场动手示范操作进行实验教学,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手段未能在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对于毒害大、环境污染大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模拟替代实验,进行相关实验软件开发研究,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实验技术能力,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尤其是控制实验“三废”产生,实现绿色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4)加强绿色实验研究开发。对于原有经典化学实验按照绿色化学准则进行评价,使其更趋绿色环保,而那些毒性大、污染大的传统实验如果不能改造,果断删除,开设新的实验来替代。利用实验废弃物,如废液开发新的实验,减少废液排放,这样实验可以根据各校产生废液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开发。利用生活废弃物进行开发,以食用废弃物贝壳作为原料,突显了绿色化与实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验操作技能,合理利用环保资源,使实验更加经济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借鉴吸收先进的化学科研成果向实验项目的转化,体现高效、节能、环保和原子经济性,在实验开发方面,可以向科研前沿理念靠拢,如化学制备实验的一锅法,实验操作步骤更少,产率高,尽可能减少实验反应物外泄,同时减少产物处理分离时溶剂的大量使用,最终实现化学实验教学零排放目标。

四、规范化学实验教学管理促进落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