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感恩教育小故事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6 16:46:30

感恩教育小故事

感恩教育小故事例1

教师要在设计课程中引入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共同处于相同的环境,全面沉浸在自己设定的情景之中去感悟感恩,理解感恩产生共情,放大课堂中的情感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感恩的情怀。

一、感恩励志教育要注重小学生身心特点

感恩教育的效果不是一天两天出来的,想要感恩教育有良好的效果,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纪学生的发展特点、身心健康程度,多角度展开感恩励志教育。

(一)开展感恩励志教育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小学有六个年级,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牢牢掌握自己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语文授课中,明白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模式、认知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感恩励志教育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例如,一个语文教师教的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此时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家庭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姊妹之间的亲情励志教育;在面对三、四年级的中年级学生时,可以利用书本内容对学生集体意识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在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灵活根据书本知识和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勇敢承担社会责任的初步感恩励志教育。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方面的感恩励志教育,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二)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要适应小学各个年级的个性心理需求小学六年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势必会发生变化,心理需求也是呈一种上升趋势的。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受到家庭、社会环境多方面因素影响,他们的情感、兴趣、爱好、性格和气质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应该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相吻合。单方面的感恩励志教育的输出不仅得不到学生的好感和学习,反而会引起学生的不适与反感。例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时,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可能是直接点出学生对家庭应该时常怀感恩之情,教导他们如何在家里去表现自己对父母等亲人的感激;在面对中高年级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或者课外文章的阅读,启发学生去寻找文中暗藏的感恩之情,而不是一味地单方面灌输。这样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需求阶段去进行感恩励志教育,效果将会强很多。

(三)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要贴合不同年级学生的体力水平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身体都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虽然只有几年的差距,但是学生体现出来的体力水平是大不一样的。语文教师在走出课堂进行感恩励志教育的时候,要符合学生的体力发展水平,不能冒进。如在对于低年级采取身体力行的教育时,可以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如打扫卫生、捡拾垃圾、为家人端茶倒水、为父母洗脚等做起。在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多多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家庭,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比如进入社区中参与社区卫生劳动、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等具有一定社会性的活动,助力学生的感恩励志教育。

二、感恩励志教育要注重学生认知、感情与行为同步发展

感恩励志教育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不仅要从学生的认识方面下手,也要注意学生在情感行为方面的发展,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行为的综合协调发展。

(一)故事感化促进学生感恩认识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思维都是以形象的方式为主,这和他们的身心特点还有大脑的发展状态相适应。小学生普遍都比较喜欢看故事、听故事、讲故事,这是他们学习的一种方式。利用故事感化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促进学生对感恩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传统的,带有感恩励志性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感恩的认识、认知。例如,在讲到论语有关孝顺的语录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引用传统的二十四孝中的小故事或者童话故事去进行有关孝顺的感恩励志教育,用生动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使学生在感恩教育的课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心理感受,在故事中引导学生体会背后的哲理,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体验人生的哲学,而不是呆板地、机械式地讲大道理。这样的课堂效果远远比直接说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使感恩励志教育融入学生的心中。在针对不同年级进行感恩励志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层层递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心理能力重点展开。在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不再主动讲故事,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去讲解故事,让他们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去感受感恩,或者教师开展一些有关感恩故事的小比赛、小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更加深刻地把握感恩,促进学生对感恩励志教育的学习。

(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感恩情怀提升感恩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认知上的教育,他也是一种精神教育,一种情感教育,感恩教育的成效是通过教师的情感输出为主。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更应该注重情感的传递、情感的投入,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去丰富他们的感知能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自觉地融入课堂。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有关亲情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回味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如父母每天早上给他煮的早饭,还有每天给他洗衣服,由细节引导学生理解背后的感动和关怀,让学生对父母的不容易产生理解,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这份细腻的关怀,促进学生增加对感恩这种情感的理解能力。又或者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具有感恩意义的集体活动,比如清明节去扫墓。在扫墓的过程中,采用心灵情感的策略对扫墓这种行为背后的意义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先烈的付出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感人。感恩教育活动中情感的层层递进,才能使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达到预想的效果,切勿急于求成使效果大打折扣。真实有效的情感体验,也需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的支持驱动才会使感恩励志教育更加有效地落实。教师在举行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本身兴趣的选择和偏好,激发他们对感恩教育的向往,激发学生和感恩励志教育之间的火花,开启学生感恩的心灵之窗,大力引导学生在周边的平凡事情中去体验感恩,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去领悟感恩,鼓励学生对所进行的感恩活动展开分享,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相互交流,激发他们心灵中的感恩情怀,放大他们对生活中感恩的发现。教师在上课时也应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大力引入感恩励志教育内容,这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书本内容以及背后的哲理问题,还要求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有一个良好的设计,对教师本身的要求也有一定的难度。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离不开教师在课下的精心研究和对学生状态的整体把握。这也就要求教师上课时将学生作为上课的主体,而不是自己作为主体,不能将自身摆在一个我讲你听的传统教育状态。只有将学生摆在感恩励志教育的中心,才能让学生的感恩思想、感恩行为有质的提高。

(三)实践锻炼促进学生感恩行为发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进行从来都不是纸上谈兵的,而要通过具体的落实实践,让学生切实参与进来,引导学生积极践行,在实践中去感恩,激发学生的自主感恩、感谢能力。感恩励志教育的实践有很多种形式,具体可以归纳到以下几种方式。

1.让学生为自己的感恩对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单元的总结时,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或者课外活动。如在学习到有关感恩教育单元的总结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份带有感恩之情的小礼物,送给自己周围想要感谢的人,鼓励他们对感谢方式进行积极创新,如可以送给想感谢的人一张小卡片,上面写满感谢的话;或者是给想要感谢的对象进行歌曲的演唱;也或者是对想要感谢的对象表演故事等。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去给感恩对象表示感恩。

2.鼓励学生将自己身边周围的感恩事迹讲述出来。生活中总是不缺乏一些感恩的事情,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其记录下来,以周记或者作文的方式,写在本子上,然后再在班上交流讨论演讲。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也能够通过交流的方式使学生二次回忆起发生在周围的感恩事件,加强对感恩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分享自己的感恩,也能收获更多份的感恩。利用学生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可以使感恩励志教育的效果更加深刻。

感恩教育小故事例2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核心人物,在家过的是“众星捧月”般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真是吃饭怕噎着,过马路怕碰着,夏天怕晒着,冬天怕冻着,连背个书包都怕累着,而改由家长拎着。在这种“玻璃壳”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私、任性、唯我独尊,根本体会不到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也不知孝心为何物。再加上受西方文化影响,“孝”观念变得十分淡薄。中小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让人触目惊心。2007年广州16岁少年向母亲要上网费未果而拿菜刀砍杀双亲;2008年江苏一名16岁少年因在网吧玩游戏很晚回家,遭到母亲殴打,于是拿水果刀疯狂地将母亲捅死,然后自己跳楼身亡……这一幕幕惨剧不正有力地说明孝道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吗?

据我总结,小学1-6年级语文教材总共353课,涉及的孝道、感恩内容仅仅有8课,占总课数的2.3%。即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课《看电视》、第6课《胖乎乎的小手》、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第8课《月亮的心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0课《妈妈的账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怀念母亲》。由此可见,学校“孝心”教育的缺位,造成学生“孝心”的缺失,更造成学生“孝行”的缺失,整个社会缺少“孝”的传承。因此,加强孝道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一、 以校园建设为依托,促使学生“识孝”

感恩教育的前提是先让学生了解“孝”,体会“孝”。 “孝”字产生于“道(导)之以德,齐(治理)之以礼”的西周时代,是会意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孝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上面像一位长发曲背扶杖的老人,下面像一个年幼的大头儿,隶书变为“孝”。用幼儿搀扶老人之形,表达孝敬父母之意。《辞海》注释:“善事父母曰孝”, “善待祖先曰孝”。

以校园建设为依托,融入孝道文化。1.校训“孝行 尚学 健康 和谐” ,制作大字粘贴于教学综合楼。2.在楼梯、过道等悬挂中外行孝名人画像、行孝名人名言、剪纸等。3.在学校橱窗长期进行“古今孝子”事迹图片展,并不断更新。校会班会传“孝经”,课里课外讲“孝行”,大庭广众树“孝星”。

二、以语文课堂为阵地,渗透孝道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要发挥语文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孝道、感恩思想,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为学生的“终身精神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教学生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让学生感受到“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那份牵挂,使学生知道孩子是永远也报答不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除了挖掘文本蕴含的“孝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儿子”这一主题外,我设计了三个拓展环节,环节一:了解“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故事;环节二:读《二十四孝》,了解“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笼负母归”“鹿乳奉亲”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环节三:了解《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里黄香扇枕温衾的故事,让学生时刻铭记“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常怀感恩之心,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三、 以阅读经典为途径,积淀孝道故事

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场所,利用晨会和班队活动课等,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孝道、感恩小故事、格言、诗词等拿出来交流,或口头演讲,或传递阅读,和大家一起共享孝道、感恩教育资源。在“读”的交流中,全体学生为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为故事中的情节所牵挂,学生的感恩认识得到升华,感恩准则得到规范,感恩行为获得动力,使学生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

感恩教育小故事例3

现在大多数家庭是“6+1”的模式,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需求”为主要任务。正因为孩子们受到的关心和爱太多,已经习惯于有求必应的生活,而引导他们去付出关心和爱的机会、措施又少,所以他们的性格较自私、冷漠,很少想到别人的需要。比如,有孩子乱扔垃圾,还认为“反正有环卫工人扫地的”;有祖母为孩子做了一切,孩子反过来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有孩子看到好看的花采摘下来,说“反正它还会再长的”……要让幼儿学会感恩,那首先得从培养感恩意识开始。为此,笔者通过开展各类阅读活动,逐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通过感恩系列的绘本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绘本阅读活动,是小班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能够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理解绘本,从而理解绘本的深层含义。为了能够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笔者在图书角里增添了有关感恩方面的绘本图书,如《逃家小兔》《每天都说我爱你》《世界真好》等。这些故事中,多多少少都存在着有关的感恩意识。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通过自由阅读培养感恩意识还是比较困难的。于是,为了能够让幼儿看懂这些图书,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笔者大都是利用在集体的绘本阅读活动中和他们一起阅读。如在《逃家小兔》中,笔者和他们一起通过看图片来理解故事内容之后,幼儿能够感受到妈妈对小兔的爱,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联系自己,感受自己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引导幼儿去感恩妈妈。同例,笔者带领着幼儿共同阅读完了图书角里的感恩系列的绘本。而之后的各种自由阅读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会再次拿起我们共同阅读的绘本继续翻看起来,再次感受绘本里的“爱”,幼儿也就初步具有了感恩意识。

通过具有感恩情感的教学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有语言、社会等,这些学科中都会多多少少地涉及到感恩方面的情感。因此,每次上到有涉及到感恩方面的课程时,虽然说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理解了故事内容后,不会去感受到深一层的含义,但笔者都会刻意去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比如,语言领域中的童话欣赏《许多许多刺》,幼儿在故事中看到小刺猬帮助了大家,笔者就引导幼儿想其余小动物会说什么,幼儿回答“谢谢小刺猬”,这就是大家感恩小刺猬。在故事结尾,大家成了好朋友,笔者引导幼儿理解了小刺猬的心情肯定是很开心,那么它也会感恩大家把它当成好朋友。此类能够培养幼儿感恩意识的语言活动,还有《七彩象》《小蛇多多》等。又如,社会领域中的活动《老师爱我我爱她》,活动中幼儿了解了教师的工作,也体验到了教师对小朋友的关心和爱护,所以要感恩教师。此类能够培养幼儿感恩意识的社会活动,还有《生日快乐》等。在这些集体教学活动中,虽然这些活动中的“感恩”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但笔者都会有意识地去利用这些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通过随机教育结合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幼儿园除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还有随机教育活动。即在教师计划之外的,随客观提供的教育情境而临时组织的教育。随机教育中,笔者都能抓住幼儿的表现结合看过的图片、学过的故事甚至于马上现找的故事等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比如,一次午后散步,有一幼儿看到校园里漂亮的花朵,就采摘了下来。当带领大家回到教室后,笔者针对这件事情与他们进行了一场谈话。大多数幼儿一致告诉笔者:“不能采小花。”笔者问:“为什么呢?”有的幼儿说:“小花会哭的。”有的幼儿说:“小花是给我们看的。”……于是,笔者利用网上查找的绘本故事《花婆婆》,和幼儿们一起阅读了这个故事:花婆婆播下了很多种子,种子变成了很多漂亮的花朵,大家的周围变得很漂亮。笔者引导着幼儿去感恩“花婆婆”,因为“花婆婆”种下了很漂亮的花;笔者也引导幼儿去感恩“大自然”,是大自然给了人类美丽的景色……

通过阅读活动延伸到一日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每次笔者都通过各类阅读活动,让幼儿具有感恩意识。但是,如果在一日活动中不具体实施,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就会过后就忘。于是,在每一日的活动中,笔者都会引导幼儿常说“谢谢”“请帮……”等礼貌用语,提醒和引导让他们时刻去感恩别人,从而更好加强和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小故事例4

感恩是指人们愿意将自己因为得到帮助或好处而存在的感激之情表现出来并且愿意回报他人。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往往没有感恩之心,他们只知道一味地索取,而不知道付出;只求享受,不懂回报。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的很多幼儿常常表现出自私、不讲道理、缺乏爱心等等不好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像有时候孩子弄脏了衣服,老师和家长默默地帮孩子们清理干净,孩子们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并没有因此而对老师和家长表示感谢;我们可以看到在下雨天,体弱年迈的老奶奶蹲在地上帮小孩儿换鞋子,而孩子却心安理得地坐在那里,连一声谢谢也没有;幼儿园为孩子举办生日Party,别的小朋友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当作礼物送给孩子,但孩子并不感谢还嫌弃送的玩具太旧。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了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缺乏感恩之心。

二、感恩缺失的原因

这些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感恩的缺失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很多时候是由于他们并不懂得感知爱,并不懂得感恩的意义。造成这种缺乏感恩之心的情况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学校的因素。首先,对家长来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单方面重视开发孩子的智力,往往忽视孩子的精神品德方面的发展。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一切都以孩子为先,付出从来不要求回报。长此以往,孩子们就只会认为家长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也就不会想着去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1.移情,以我心感他心

幼儿不知感恩,往往是因为他们并不懂得这是需要感恩的,因此就需要家长、教师做一个怀有感恩之心的人,由于幼儿们模仿能力都很强,他们往往能从家长、老师的日常言行中学会感恩。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可以采用移情法。幼儿还很小,在他们的认知中,世上所有的东西,不管是动的还是静的,都是有生命和思想情感的。因此,家长、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来运用移情法,让幼儿学会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学会控制消极情绪,从而做出分享快乐、互帮互助等积极的行为。例如,我们看到幼儿撕书时就跟他讲:“你把书都弄伤了,它该多痛啊!”当幼儿乱揪小动物的毛发时就对他说:“你看小动物都哭了,你再这样对它,它就不愿意和你玩儿了。”这种引导的方式要比打骂、训斥等方式有更好的教育效果,而且更有利于帮助幼儿成长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2.故事,以寓意感人心

我们在教育幼儿学会感恩时,常常可以利用一些含有感恩意义的诗词、成语或名人故事来进行引导。例如“知恩图报,善莫大焉”“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义深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富有哲理的古诗词;“结草衔环”“滴水之恩,涌泉以报”等成语;“戏彩娱亲”“卧冰求鲤”“鹿乳奉亲”等二十四孝故事;“探母”“罗斯福总统家失盗却感恩小偷”等名人故事。通过讲解这些诗词、成语和名人故事来让幼儿理解感恩,学会感恩。另外也可以让孩子们表达他们对感恩的理解,讲让他们感动的故事等。对于幼儿这个年龄阶段,故事对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践,以行动送真心

感恩教育小故事例5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被人称为“当代的爱因斯坦”,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当代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很多的名人、伟人为我们树立榜样,然而当前我们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是很多是缺失的。青少年中的一部分不是不尊敬父母,而是没有这种意识,从而不能获得一种责任感,不能形成一种内驱力使自己“向善”,主动理解学校的管理与要求并内化为自己的要求。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只有让学生学会感恩,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温室里难以培育出感恩的美丽花朵。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父母亲太过于溺爱孩子,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着给孩子吃,铅笔替孩子削好,书包替孩子背着,家务不让孩子碰着。有的学生,饭还要大人喂着,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小孩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他们只知索取却不知回报的“伸手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更是在家里随心所欲,在孩子的观念中,其实家庭根本没有给他们塑造什么事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这就造成了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感激。即使是在学校中学习成绩的佼佼者,老师心中的宠儿,同学学习的榜样,他们也习惯于掌声和鲜花,却很少想到自己应该为别人做些什么。在这样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已习以为常,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怎能学会感恩?

现在谈到父母的爱,都认为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都持一种讴歌的态度,事实上可能错了,我们是不是有意或无意淡化了回报意味?有许多学生对家长的辛劳没有感受,对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置若罔闻,因此有时我们的许多教育显得无奈而力不从心。

二、思考感恩教育的真正本质。

从感恩教育入手,使学生感悟到: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从而让他们树立起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出,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努力在实践中培养感恩意识,增强责任感。

1、在课堂上渗透感恩观,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常言道:“‘百善孝为先’、‘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其一、农村有不少留守孩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其二城市生活压力过重、父母异地工作、父母离异等现象冲击影响子女学习,迫使学生有异举,如厌学、自闭等心理现象。所以老师一定要教育学生如何体贴和关心父母。在教学中,我通过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查阅资料、换位思考等途径,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2、感恩之心需要有意培养。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要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孩子体验辛苦,不吃苦就不知道感恩。现在的物质条件好了,很多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开,总是觉得这个世界欠他的。据《光明日报》载: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暗地里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有意识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四、灵活运用多种感恩教育方法。

感恩教育小故事例6

最近我对大班的孩子们开展了感恩妈妈的教育活动,首先让幼儿看了flash童话《杜鹃鸟》。

故事简介:从前有个妈妈,她有四个孩子,她为了这些孩子们,整天从早忙到晚,可是孩子们却整天就知道玩,不体谅她。有一天妈妈累得生病了,快要渴死了,妈妈想让孩子到小河去给妈妈打水喝,可是四个孩子谁也不去,又跑到外面去玩。等他们回来叫着:“妈妈,妈妈,我们饿了,饭在哪呢?”孩子们惊呆了,他们看见妈妈站在屋子中间,一会儿身上长满了羽毛,变成了一只杜鹃鸟,一边飞一边叫:“你们不给妈妈打水,妈妈只有自己去喝水了。”孩子们一边追一边叫:“妈妈你别走,我们给你打水。”杜鹃鸟说:“太迟了,太迟了,孩子们我再也不能回来了。”

孩子们看得入迷、听得动情,很多小朋友看到妈妈变成杜鹃鸟飞走了,孩子们不分白天、黑夜地追赶妈妈,妈妈再也回不来了,眼睛里都含着泪水。

根据故事情节我进行了提问:1.孩子们的妈妈为什么变成了杜鹃鸟?2.你们喜欢那几个孩子吗?为什么?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回答:他们不给妈妈打水,他们不爱妈妈……3.如果让你做杜鹃鸟妈妈的孩子你会怎么做?小朋友说了很多:“我要帮杜鹃鸟妈妈做事,要给妈妈打水,要陪着生病的妈妈。……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运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充满关爱的教育氛围,教育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与幼儿的生活相贴近。孩子天真、纯洁,对爱有天生的需求,对真、善、美有本能的向往,从小培养一种关注他人的能力、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将有助于今后形成对他人较高的关怀取向。

另外,在幼儿阶段实施感恩教育,可以防止一些不良影响的侵入,避免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阶段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关键时期,要从“谢谢妈妈、谢谢爸爸”的语言中,从“妈妈上班很忙,等她回来,我要给妈妈倒杯水”、“爸爸上班很累,等他回来,我要给爸爸捶一下背”等点滴小事做起,在具体实践中活动,让感恩之花绽放在幼儿的生命之中。

感恩教育小故事例7

课堂道德教育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起着启蒙、引入和深化的积极作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情感触动和共鸣,而不是生硬的理论说教。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通过创设情境、情感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恩情,形成知恩的道德共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让学生知道,无论是父母给予的生命,还是老师教给的知识,这一切都是恩情。

二、组织感恩故事交流活动

开展感恩故事交流活动,让学生收集感恩故事资料,通过有效的交流活动,让这些分散的资料成为学校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为此,我们通常利用课外活动、班会课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感恩小故事拿出来交流,和大家一起共享感恩教育资源。在交流中,学生为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为故事中的情节所牵挂,学生的感恩认知得到升华,感恩意识得到增强,感恩准则得到规范,感恩行为获得动力。

三、强化校园感恩环境布置

感恩教育小故事例8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204

1 我国现今感恩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反映现今的孩子自私、冷漠,很多孩子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献,越来越多的家长甚至被抱怨:你们那么穷为什么还要把我生下来?听到这样的话不知道我们的家长作何感想。

年仅5岁的外甥在过年收到姥姥给的五十块压岁钱时,没说谢谢反而说不要,大伙纳闷之余,孩子稚嫩的声音传来:“那张钞票太少了,我要红色的!”令众人苦笑不得。刚上小学的侄女哭着闹着不让妈妈去接她放学,细问之下原来是她妈妈那辆破自行车惹的祸,因为别人的爸妈来接孩子时都是汽车、电瓶车。这些相较起来还只是小事,更严重的这几年一直有报导孩子为了一点小事杀父弑母事件,相信类似的事情任何一个人不相干的人听到都会觉得寒心,不少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回报的人,更何况会懂得去感谢他人。

2 感恩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

我们总是会从各种渠道看到这样的信息:中国的父母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其实,据笔者观察,真正懂得怎么教育和培养孩子、愿意用心去培养孩子的父母是非常少的。除了帮孩子报大量的兴趣班外,他们把大量时间用来看电视、打牌、应付饭局等,他们只注重孩子的“分数”,在交流上与孩子有太大的隔阂。所以,我们只有从现在起对纯洁如白纸的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从幼儿时期就让孩子识恩、知恩、报恩、最后懂得施恩。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孩子感恩。

2.1 让幼儿“识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

2.1.1 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让幼儿识恩

记得一个一直让笔者感动的公益广告:妈妈在为小儿子洗脚讲小鸭子的故事后又去帮年老的奶奶洗脚,年幼的儿子偷偷看到后,小脑袋马上萌生出了帮妈妈洗脚的意愿,之后就见他用稚嫩的双手吃力地捧着一大盆水,稚嫩的声音说着:“妈妈,我也来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这个公益广告台词虽少,却异常打动人心。从这个广告中我们体会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有多大,这位母亲就用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教育孩子,让孩子认识到感恩,这是我们每一个父母、教师值得借鉴的。

2.1.2 从身边的一切小事着手,利用契机让幼儿识恩

生活中这种小事很多,比如在公车上遇到别人让座时,妈妈除了自己道谢外也要教育孩子说声“谢谢”,其实这样的事情每个孩子差不多都会遇到,但家长如果在第一次接受别人让座的同时,没有教孩子带着感恩的心说声谢谢的话,那么孩子就失去了这样一个得到感恩教育的契机。在幼儿园吃午饭,当保育员阿姨递饭菜给孩子,也要教育孩子说声谢谢。“谢谢”两个字对孩子来说其实是相当重要的,每一件这样的小事,都可以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标准,认识到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

2.2 让幼儿“知恩”

笔者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为妈妈买了一碗鸡皮,因为他看到妈妈每次吃鸡时总是吃鸡皮。母亲捧起这碗鸡皮时百感交集,留下了泪水,而儿子却不解其意。这位母亲一直没有让孩子知道她其实也是喜欢吃鸡肉的。哪怕她只有一次去吃鸡肉,孩子就会知道妈妈一直吃鸡皮的良苦用心,然而这位妈妈却一直含蓄的隐藏着。就是中国人的这种含蓄,使我们的孩子不知道家长为自己付出到底有多深,不知道别人在他们成长时给了多少恩惠。许多家长在抱怨孩子不懂得爱父母,却不知,在父母把爱给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付出了多少爱,应向孩子索取同样的爱,让孩子知道父母给予的恩情、他人给予的恩惠。我们要向孩子大声说出我们的爱。

2.3 让幼儿懂得“报恩”

西方有“感恩节”,这一天,很多西方人会赶回家里与父母团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感恩节却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一样被国人重视起来,这很令人费解。

2.3.1 鼓励幼儿的每一次“报恩”的行为

幼儿在与他人交往时,有时往往会接受同伴的帮助,如玩滑滑梯时摔跤了,好心的同伴来扶他,之后他会跟这个人玩得特别好,甚至会将自己的飞机、汽车玩具赠与对方,这是幼儿表达自己谢意的方式。这时我们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的行为,即使家长认为这是完全不等价的交换。“你知道一辆玩具汽车要多贵?你只要说声谢谢就好了啊。”这种话千万不要说,因为你的孩子获得的将会是比一辆玩具汽车价值更高的东西。那是你今后用一辆真的汽车也换不来的。

2.3.2 让幼儿在古训、故事中懂得“报恩”

我们的家长经常会在幼儿睡前讲一些故事来哄孩子睡觉,幼儿很喜欢听,而且对故事内容也记得很牢,家长们不妨利用这样的机会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如我们早有的古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让幼儿从这些经典中学习懂得如何报恩。

2.4 让幼儿体会出“施恩”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当幼儿知道家长、教师、整个社会都在为他的成长付出时,孩子的心中便充满了爱,充满了感恩,他们便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把自己心灵深处的感恩化为行动,施加到同样需要感恩教育的人。

参考文献:

[1]赵敏,王冬兰.实施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1,(51).

感恩教育小故事例9

现今的社会,独生子女占多数,这些家庭中的“掌上明珠”们都具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联想丰富,聪明可爱。然而,却因为家长们对这些“掌声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溶了,慢慢地让他们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脆弱、敏感、任性的性格特点,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感恩的心”。因此,为了让起跑线上的孩子能得到健康的成长,我们应该把感恩教育放在对幼儿教育的首要地位。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一)什么是感恩

晋代潘岳的《关中》 “观遂虎奋,感恩输力”最早提及了“感恩”二字,有“感恩戴德”之意,告诉我们要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从古至今,“知恩图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耳熟能详的感恩故事,处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感恩情结,时代相传,滋润和熏陶着我们的民族,感恩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做人最基本的修养。

(二)感恩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学会感恩的教育过程”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识层面。就是让大家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从心里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在情感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回报恩情的行为,遗憾的是在实践层面上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努力;只知被爱,不知责任。所以我们必须要从小就教育孩子学会感恩,通过感恩教育来完善孩子的人格。

二、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

教育学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这样写道 “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而我们必须要把感恩教育引入幼儿园,那么,该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

(一)以身作则培养感恩意识

幼儿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教师当成是自己的“偶像”,都会去模仿“偶像”们的一言一行。

因此,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从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时刻关心幼儿,同时,作为教师,在孩子给予自己关爱的时候,应该毫不吝啬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模仿,当幼儿们看到自己最心爱的“偶像”在时时刻刻关爱着自己的同时,又对他人的帮助也时刻怀着感激之心时,怎么能不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渐渐地,他们便发现原来在生活中可以这样地去关爱别人,同时也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精彩生活引导感恩

我们老师应该充分挖掘身边的社会环境资源,让孩子生活充实更有意义,并进行感恩教育。

(1)开展“感恩故事会”,收集《孝顺的小乌鸦》、《一只木碗》、《冰箱里的皮鞋》、《两个媳妇》等感恩的故事, 利用“感恩故事会”给幼儿们讲感恩的故事,通过这些显浅易懂的绘本故事“图文并茂”地来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让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

(2)结合节日,设计并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有趣的主题活动。如:刚入园时,开展“我爱我家”的家庭教育活动,让孩子学会疼惜家里人;母亲节到来之际,开展 “感恩母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为妈妈捶捶背,唱首歌的活动,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感谢情感;父亲节得到时候,开展亲子活动“爸爸和我一起打水仗”让幼儿感受与父亲的亲情,与爸爸一起勇敢的对战,知道自己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爸爸温暖的臂弯的。通过这些亲子活动,加强了孩子和父母的通亲子沟通和交流,让幼儿知道自己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悉心照顾的,培养幼儿对其父母的感恩和报答;《亲子义卖活动》能让孩子体验生活,知道通过劳动才能有所得,更让孩子感受到珍惜现有的生活,给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爱心;“六一”儿童节是幼儿们的节日,全校幼儿大联欢,在舞台上跳着精心准备的舞蹈,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孩子们的表演展示了孩子们的丰采,迎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让孩子从活动中知道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是离不开幼儿园的老师和阿姨们的关怀备至,从而激发幼儿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这就是感恩教育追求的目的。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精彩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懂得感恩,学会做人” 。

(3)创设活动情境,争强幼儿的感恩意识。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孩子爸爸妈妈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怎样才能让幼儿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呵护以及养育他们的艰辛呢?借助幼儿园开展“喂养蚕宝宝”的活动,我要求每个幼儿都亲自喂养属于自己的蚕宝宝,当一回蚕宝宝的“爹娘”,要按时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间懂得用心理换位的方式感受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使幼儿学会关心长辈,关心身边的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小故事例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美德受到一定冲击,学校教育出现了许多困惑。当前,一些学生特别是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感觉越来越淡漠,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对周围人的帮助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成为当前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势在必行的一个问题。

一、学生缺乏感恩情素的现状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职校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精神空虚,缺乏动力,不求上进,不比技能比消费,不讲朴素讲阔气,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日趋退化,甚至完全丧失。在一次对学生的不记名问卷调查中,参加问卷的有100人,调查结果显示:在家里经常帮父母做事的只占10%,从不帮父母做事的占30%以上;父母叫吃饭的时候,能说“我马上就来,谢谢”的只占10%,只说“知道了”的占70%以上;能记住父母生日并能向他们表达自己一份心意的只占10%,从来没有表达的占60%以上;近40%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父母生病的时候,很关切并能细心照顾的只占10%;父母批评的时候能虚心接受的只占10%,父母误会的时候能耐心解释、尽量让父母清楚事情真相的只占20%,“不解释,不理他(她)就是了”的占50%以上;知道父母最喜欢吃的菜的占10%,不知道的占50%以上;最喜欢的人是家长的占10%,最喜欢的人是老师的占20%,最喜欢的人是明星或其他的占60%以上;老师生病时能主动去探望的占10%,从没想过要去探望的占50%以上;在分辨亲人对自己关心的侧重面中,多数同学选择爷爷奶奶妈妈最关心自己的感受, 但有90%的同学不知道重阳节,更不知应为老人们做些什么……

某校一名女教师在带领学生郊游踏青时摔了一跤,摔得不轻,当时,她班上的学生都看见了,但没有一个人过来搀扶,同学们还是各自嘻戏、各自打闹,这名教师自己忍痛爬起来,当时眼泪就掉下来了。她在讲述这件事的时候,难过而失望地说:“平时白喜欢这些孩子了,唉!”长长的叹息让听者心中涌起不平和愤慨。这名教师,平时的工作中是个非常热情的人,很关心学生,可是,为什么在享受了教师的关心之后,面对教师的困境,学生们的心却如此冷漠?经过思考我得出了结论:其实,在我们的教育中忽视了一种教育――感恩教育,我们有必要重视并补上这一课。

二、培养学生感恩情素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面对学生感恩意识普遍缺失的现状,我在工作中作了一些探讨,进行了一些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感恩情素:

1.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1)召开主题班会,深化学生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我开展了“感恩”的理论教育,利用班会时间,通过给学生讲述古代或近现代有名的孝敬长辈的故事,组织观看有关感恩方面的电影,从网上查找感恩方面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支持的结果。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离不开社会的关爱,要对别人的付出感恩,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忠于祖国、服务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道德情操。

(2)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增强感悟。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我鼓励学生把每周别人为自己做过的、自己受到感动的事写成周记,要求学生在班上宣读体会深刻的文章并粘贴在教室的宣传栏上。有的学生在文章中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为我付出得太多了,你们也许已经忘记曾经为我做过的事,但我永远记得。”“妈妈,我以前太任性了,从来没考虑过您的感受,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老师,我以前太对不起您了,您对我们那么好,为我们班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一再让您失望。以后我一定改过自新,做一名守纪的好学生……”通过这样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了对生活、对他人心存感激,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

(3)借助故事的讲述来加强对感恩教育的理解。

很多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寓意很深刻,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我会搜集一些富有感恩情节的故事给学生讲述。例如:“九岁的德国孤儿德比为了寻找失散的母亲,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便随时随处帮助身边的人,每帮助一个人,就请被帮助的人再去帮助另外10 个人。他说:‘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自己的母亲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他的行为感动了整个德国,人们掀起了“做十件好事’的行动!”听完这个故事,学生们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可见,这样的故事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开始认识到帮助别人的重要意义。

2.通过及时评价,强化学生的感恩体验

(1)引导学生在对事件的分析中加深体验。

古人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作为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感恩是做人应有的道德准则。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可爱的小狗在吃饱喝足之后对主人摇头摆尾,感谢之意溢于言表。感恩是人行善的表现,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有知道别人的恩情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我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来。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比的美味啊。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去找妈妈。她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那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讲完这个故事,我的学生都哭了,我自已也泪流满面。我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他们把我们养育成人,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同时我们也要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2)让学生在亲情主题教育中深化体验。

子女不理解父母,是因为孩子根本不了解父母到底为子女付出了多少。让学生抽机会和父母互换角色,如组织一次“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油盐柴米问题和家务安排,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体会父母持家之不易。活动之后,不少学生开始主动帮家长做家务,从情感上理解家长。我在特定日子,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都举行过班级感恩活动:教唱感恩歌曲,组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出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在学校校园之声点播感恩主题歌曲等。在去年母亲节那天,我组织了“让我们记住母亲的生日”主题活动,在事先不布置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让全班学生逐一说出母亲的生日,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说不上来。然后,请能记住母亲生日的学生谈谈对母亲的感情,再请记不住母亲生日的学生谈此时的心情。这个活动的亲情教育效果相当不错。

3.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践感恩行为

(1)引导学生从学会说“谢谢”开始。

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感情世界里的回报,一句简单的道谢,也能给施恩者带来愉快的心情。因此,“知恩图报”可以从语言上的感谢做起,说一句感谢的话,打一个感谢的电话,用一句礼貌用语表达谢意等。我要求学生接受教师递送的物品、奖状、奖品或得到教师的帮助、教育,以及得到同学、朋友的帮助时,要说声“谢谢”;接受父母、长辈递送的物品或得到相关帮助时,要说声“谢谢”;得到朋友和他人的帮助时,也要真诚道谢……当学生接受了“道谢也是感恩”这一理念的时候,他们便会做出更多的感恩行为。

(2)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

要让学生认识到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一些简单的行为也是对善意的回报。所以我要求学生,要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如班级中有一女生,默默无闻为班级开关门,从无失责,确保班级同学能第一时间进教室,保证班中无失窃;班里几个男生长期负责班级里饮用水的更换工作,确保大家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我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等等,通过这些教育,学生在道德行为上有了很大改善,班级里开始干净起来,那些为班级做了很多事的学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认可,那些因违纪扣了班级评比分的学生感到了惭愧,逃课现象明显减少,足以证明这样的活动是有效的。总之,我们要教育小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树成长的养料。通过这种教育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创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园。

学会感恩,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大力倡导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温暖中学会感恩,塑造健全人格,从关爱亲人做起,进而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让每个学生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让世界充满友爱,从而达到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元卿《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