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5 17:09:06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例1

1.1建筑设计基础相对薄弱

园林建筑设计虽然更多的讲究与环境的充分融合,但抛去外界环境条件的约束,就其本身而言还是建筑的一种类型。因此,从专业上来看,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对于园林建筑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建筑设计基础较为薄弱。在设计练习中,学生难以很好的把握建筑结构、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色彩等与设计的关系,甚至出现有好的设计思想却难以表达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最终的设计成果。

1.2教材、参考书相对滞后

园林专业实践性强,设计资源的更新速度快,因此,教材的及时更新显得十分重要。而在《园林建筑设计》的教学实践中,教材相对滞后的问题已经体现出来了:许多教材以古典园林建筑为基础展开,从亭台楼阁、廊坊水榭、轩厅斋坊等到园林建筑个体和小品设计,一应俱全,但现代园林建筑涉及的内容较少;许多案例虽然经典巧妙,但由于编写时间较早,难以代表当今园林建筑设计的水准,国外的优秀设计就更少涉及。正所谓“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现代园林建筑案例仍有待更新与完善。

1.3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理论讲授占据大量课时,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虽然可以通过单独的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但由于课时较紧,师生间互动不够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对措施

2.1优化组合,夯实教学设计基础

从教学实践上来看,建筑结构、构造、空间等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建筑基础知识,想要设计出高质量的园林建筑作品无异于天方夜谭。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初步等设计基础也应该作为基础知识,伴随《园林建筑设计》的教学内容展开。这样既能完善整个园林建筑学科体系中建筑属性的要求,又能拓宽知识面,使园林建筑与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部分可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切入点,但所占的比例不应过高,更多的需结合现代园林建筑理念、风格、案例等,拓展学生视野。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课程,如《园林建筑结构》《园林建筑构造》应作为专业基础课于设计课程之前开设,从而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而《园林建筑材料》则应作为专业课与设计课程同时开设,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园林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园林建筑设计的实践中。此外,《建筑文化》《建筑语言》《建筑艺术》《人体工程学》等相关课程也可以考虑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以进一步完善园林建筑的课程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触类旁通的教学方式是很有效果的。

2.2双管齐下,弥补教学材料不足

教学材料的相对滞后必然会影响教学实践。新编教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通过组织人员新编教材,使教材贴合现代教学:突出重点、难点,图文并茂,简练直观,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并加大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等相关内容在教材中的比例,进行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理论系统归纳,以满足教学需求。但新编教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资料的调查与收集,短期内难以完成。因此,任课教师在备课阶段精选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讲解以弥补教学材料不足就成为另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案例教学的方法在园林专业的理论教学中非常普遍。案例本身来源于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相比,更能吸引学生,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就《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而言,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新颖。要尽可能的选择园林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使案例更加贴近现实。笔者在教学中曾多次选取了当年国内外园林博览会的精彩案例进行讲授,学生兴趣极高,讨论十分热烈。而在日后的设计中,部分学生甚至会在自己的设计中有意或无意地借鉴这些案例中的理念、风格和手法,并“举一反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典型。要与课堂教授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如园林建筑单体设计的教学就可按其类型划分各选择3个~5个经典案例,结合理论一一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深刻理解。3)多样化。除了有正面的优秀案例进行示范,实践中的错误典型也应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牢记教训,避免在日后的实践中犯相同的错误。此外,在案例的选择中也要避免狭隘的“门户之见”。园林建筑是建筑中的精品,许多“不在园林中”的优秀建筑作品同样也可以作为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既能开阔视野,又能引导和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笔者也曾尝试以建筑设计大师的设计作品为案例进行讲授,虽其“不在园林中”,但学生表示仍能从中受到启示,对于把握设计思想、作品表达等方面还是很有帮助的。除了选择优秀案例讲解分析之外,也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一个具体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命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和身边的真实案例,归纳、分析、总结,最终选取最为精彩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评选。通过这个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随着小组的讨论与思考,学生对于设计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3科学发展,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

除了课程设计的传统实践教学之外,在教学中还可以考虑以下实践教学形式和辅助教学手段,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测量法。考虑到园林建筑设计对于尺度的把握和尺寸的要求,除了命题的课程设计之外,还可以采用园林建筑实测的方式。例如对校园或城市公园中的园林建筑单体及其环境进行测量,使学生对于园林建筑的整体体量、细部尺寸产生更为全面的认知与了解,也能将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与测量学课程贯穿联系,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身边各种尺寸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2)模型法。鉴于园林建筑设计与建筑学的交叉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建筑专业的教学方法,考虑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园林建筑模型的制作。既能避免“纸上谈兵”,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建筑结构、构造方面的知识,对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功能空间、立面造型有直观的感受,又能加强团队协作精神,锻炼空间想象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3)讲评法。设计作品的讲评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讲评学生设计作品,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解答,有利于学生快速提高与进步。除了老师的讲评之外,学生自己讲解设计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笔者曾在课程设计结束之际,开展了一次设计讲解与优秀作品评选的专题活动。由学生自行挑选课程设计中的最佳作品,通过讲解、提问、分组讨论、投票四个环节最终评选出优秀设计作品,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热情高涨,勇于表达,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4)展览法。结合课程设计,选取优秀作品定期举办展览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形式。这种激励与荣誉并存的方法既能鼓舞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为下届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可谓“一举多得”。此外,也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利用老师与学生的直接对话及时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设计思想、图学修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对于园林设计等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例2

首先,我国建筑师目前在建筑设计上一般采取拼接不同设计模板的方式,在空间设计上形式较为单一,并未根据用户要求以及空间建筑空间条件进行合理的人性化设计,这种设计现状对建筑空间面积浪费极大,与现代建筑设计人性化的要求相背离。基于这种状况,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空间时,应积极创新新建筑空间设计手段,不断丰富建筑空间设计方法,使建筑空间设计向多样化转变。其次,我国小户型房屋不断增多,建筑空间面积和居民居住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这种状况下,建筑师在设计空间时应将空间面积作为重要因素考虑,使设计空间工作向人性化转变。最后,从宏观角度看,设计科学性、高效性、人性化的建筑设计方法,不仅有利于推进建筑设计事业的创新和转型,更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节约型社会的建设[1]。

2.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技术的应用

2.1建筑表层空间节能技术

首先,建筑设计一般分为建筑外部与建筑内部环境两方面,我国目前最主要使用的外部处理手段是将玻璃幕墙作为建筑表皮。在实际使用中,建筑外部容易受环境变化影响,限制着建筑物功能性的实现,选择合适的建筑表皮不仅能帮助建筑物实现物理功能,更有利于气候的调节。其次,在设计建筑外表上充分应用新型生态技术,在具体操作中,使用拓宽表层空间面积的办法,放大外部空间结构,通过不同的办法应对不同的空间环境结构,使得用户需求和室内空间设计达到统一。例如,通过改进气候管理模式使建筑更加节能环保,或使用创新型表皮空腔技术,使建筑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增强。

2.2建筑内空间节能技术

除建筑表层空间设计外,设计师还应充分结合建筑空间节能角度设计方案。一般说来,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方面,通过调查建筑周边气候,掌握区域气候条件,综合太阳运动规律,建筑区风向等不同因素,不断改进空间位置,完善空间设计方案,通过调整位置、距离等方法,使设计方案更加节能环保。另一方面,关注当下气候问题热点,参考当代建筑发展规律,学习建筑空间节能设计的经验,正确认识建筑空间节能的立足点,以期从根本上改进当前空间上设计方案,使其更为合理化、人性化。

2.3建筑空间的节能设计

2.3.1选址的合理设计

在规划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选址地点的土壤、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下水等自然环境因素,更要结合建筑设计的体量、间距、朝向、体型、绿化等相关因素。在朝向选择上,最佳方案为坐北朝南,保证建筑在冬季能有阳光照射,改善结构散热缺陷;夏季凉爽,通风情况佳,保证建筑在环境变换中保持宜人适居的气温,同时不改变自然环境,发挥建筑的节能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3.2外部环境的合理设计

当建筑地址确定后,要结合当地气候微特点,充分考虑建筑周边自然环境因素,在实现建筑功能的同时,治理完善周围环境微气候。丰富建筑周围绿化配置,种植绿色植被如树木、花草等,不仅能绿化区域环境,更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净化空气、防沙防尘,进入夏季,植被的绿荫也能避免阳光直射,缓解高温环境吸收周边噪音;此外,才可通过建造具有功能性的环境,如在阳光照射充足的南边修建游泳池,调节气温;进入冬季,游泳池里的水可以吸收白天多余的热量,增加气温;在夏季,池水的自然蒸发能使空气更湿润,通过利用水份的自然循环达到节能目的。

2.3.3体型的设计和合理规划

人性化的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规划与建筑体型,更要充分考虑建筑光照、体量、整体形体搭配及朝向问题。要使建筑建造后,能充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能应对所有天气条件下的恶劣情况。以沿海地区为例,沿海地区温度与湿度较高,节能措施的关键在于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利用建筑结构的背阴面及向阳面,形成高低气压,促进自然风的流通,并在建筑中循环,即使在无风天气也能实现自然通风,起到节能效果[2]。

3.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的实现途径

现代建筑空间上设计的主要出发点是节能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建筑空间的节能功能的手段十分多元,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基础条件,更要求设计师从根本上具备节能观,使建筑设计能从根本上发生创新和转型。一般看来,建筑空间设计的节能性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3.1建立健全建筑空间节能化理论体系

我国建筑空间设计引进节能技术时间短,实际应用经验不足,建筑空间节能化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理论体系的缺失制约着我国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建筑空间节能化技术:一方面,引导更多的专家级学者对优秀的节能性空间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从建筑的外部;建筑内空间和气候的关系着手,完善建筑空间设计在节能技术上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西方国家在节能化设计上的优秀经验,总结失败案例的教训,联系本地区的气候情况,从不同的视角开展建筑空间设计工作,不断扩宽思路。

3.2树立建筑空间设计节能意识

我国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发展缓慢,从根本上来说,部分设计师未能从根本上转变设计观念,忽略了对资源的节约,习惯性使用一成不变的建筑设计思路。因此,加强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观念的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加强对于节能化意识的宣传与理论灌输,使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的观念深入每一位设计师心中,并将节能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心;另一方面,将先进的节能理念融入建筑空间设计,结合仿生学、生物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使建筑空间理论能开阔视野,为更多优秀的节能设计方案作好充足的准备。

3.3构建建筑空间设计节能体系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例3

摘 要:徽州文化不仅是安徽三大文化板块之一,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博、内涵丰富,极具地域文化特色,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标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与利用价值.由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州版画、徽州雕刻及徽州工艺汇聚而成的徽州艺术,可谓品类繁赜、形态多样.纵观世界各类建筑,最能实现存承文化、传播文化、研究文化功能的非博物馆莫属.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意、创新、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优秀地域文化--徽州文化在当代设计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为主线,从剖析、解读徽州艺术的精神内核入手,寻求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明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学理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徽州艺术博物馆;地域文化;环境设计;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57-03

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1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时展的主课题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提升全民综合素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域文化展现了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以明显的地域环境烙印而独具特色.被认为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其品类繁赜、内容广博、内涵深邃、系统性强、完整度高,全息包容了自唐宋以来,尤其是明清时期民间生活、经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标本,极具研究与发掘价值.

1.2 博物馆是存承、研究、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空间

近年来,我国大力繁荣公共文化建设,传统博物馆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优化,一批更具公益性、专门性、地域性、概念性、实验性、前瞻性、互动性的各类各式博物馆顺利建成,在服务社会、传承文明、普及科学、拓展素质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例如:苏州博物馆、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绩溪博物馆等,都是在融合传统文化精髓、展现时代精神等方面比较成功且与本文研究有关的优秀案例,对这些优秀博物馆设计案例在此不做详细解读与剖析.

1.3 当代研究现状综述

相关安徽地域文化和徽州文化艺术研究的专著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徽州文化》、《徽州建筑》、《徽州文化十二讲》等.相关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专著有《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延续和发展》等.相关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关系的学术论文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探析》、《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以苏州博物馆为例》等.硕士学位论文《福州地方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闽南人居环境设计中本土传统文化的延续》等.

这些研究成果,有的在学理意义上起到进一步充实和丰富的作用,有的在实践意义上具有启示、借鉴、指导等方法论价值.但从总体而言,其研究规模小,研究态势离散,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和统合性.

2 徽州文化解读

2.1 徽州文化的衍生

地处安徽、浙江和江西三省交界的徽州,山水纵横,环境优美,黄山、齐云山横亘其间,新安江、青弋江、阊江、乐安江等水系连接着外面的世界.丰富的林茶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资开发的雄厚基础,重教兴文、彬彬有礼的社会风气成就良好的人文生态.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古徽州,孕育出传承有序的徽州文明.

2.2 徽州文化的内容

由徽州六县先贤和广大民众共同建树、创造的徽州文化涉及徽州建筑、经济、文学、艺术、教育、学术、工艺、医学等学科领域,涉及艺术领域的有: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州版画、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徽州工艺、徽剧等.

2.3 辉煌的徽州艺术

集徽州山川之灵气,汇营造工艺之精华的徽派建筑(插图1),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且极具地域表征的古建筑流派代表,其布局合理,结构谨严,雕绘精湛,风格清丽.

除了建筑艺术,徽州还以绘画、篆刻、书法、版画等名扬海内,尤其是明末清初兴起的“新安画派”,更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作为对自清代以来中国山水画创作与评鉴的审美取向.

徽州民间工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技艺出神入化、巧夺天工.受新安画派、徽州版画、徽墨与歙砚制作等相关技艺影响的木雕、砖雕、石雕,统称“徽州三雕”(图2),“三雕”不仅作为建筑装饰部件存在,也是徽州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徽州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

就本质而言,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儒家文化在徽州地区厚重积淀和现实实践的产物.其开拓创新的一面体现为“徽骆驼”精神.除了传承与弘扬儒家精神之外,徽州人还具有不畏艰难、坚忍不拔、任重致远、捕捉机遇、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3 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的心路历程

3.1 题目由来

以“地域文化,遗风传承”为主题,所谓遗风传承是指文化的遗风和各种地域行为习惯在现代空间设计上的体现.作为安徽人,笔者曾多次前往黄山市以及歙县、绩溪、黟县、祁门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先后收集了大量的图、文、影像资料和部分木雕、文房用品、民间工艺品及民俗杂项物品,资料收集较为充实.研究定位“地域的”、“具体的”和“局部的”,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徽地域文化之徽州文化中的徽州艺术为展示对象,以环境设计中建筑艺术设计为载体,传承传统元素,凸显艺术创意,实现设计创新.确定《徽州艺术博物馆》为设计方向,在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及时梳理考察资料,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同步整理设计过程材料,做好设计总结,确定围绕地域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这个主题,以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方案为例进行研究.

3.2 馆址选择

依据古徽州地域的概念,曾作为徽州府治所在地的歙县是可选目标地之一;从当前徽州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角度考虑,黄山市屯溪区是可选目标地之二.

歙县今隶属安徽省黄山市,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徽商、徽剧、徽墨、歙砚等徽州文化的发祥地,素有“中国徽文化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牌坊之乡”、“东南邹鲁”、“礼仪之邦”、“文物之海”的称誉,气候宜人、民风儒雅、山清水丽、风光旖旎,徽文化积淀尤为厚重.

屯溪区是黄山的一个市辖区,交通顺畅.屯溪人杰地灵,文明久远.屯溪区为黄山市的中心城区,部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屯溪老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戴震纪念馆、程大伟珠算纪念馆、程氏三宅古民居、中共皖南特委旧址展览馆以及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等分布在城区各处,共同呈现出徽州文化在当代传承与创新的生态景观.

根据建筑体量与用地规模、交通、观众流量、遗址保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引力等选址原则综合比较后,得出结论,总体而言,黄山市屯溪区优于歙县县城的绩点多.本案最终确定选址黄山市屯溪区城郊部位.

3.3 创意主线

通过对徽州文化和相关博物馆设计的实地考察,立足现有文献成果资料,形成调研结论,确定创意主题.从主题出发,借鉴传统徽派古村落建筑群体与个体以及各个体间的空间构成原理,推衍出博物馆方案的意象空间形态,包括实体与虚体、功能空间与辅助空间,并使其与展览内容模块相对应;吸收传统徽派建筑单体形态和主要界面的构造和衔接原理,深化博物馆方案单体建筑的基本形态、体量;提纯传统徽派建筑装饰艺术元素,根据现代构成设计原理,运用打散再构、空间变异等手法提纯出备用装饰形态;借鉴徽州传统庭院与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及语素,结合目标馆址所在地的景观条件和资源,形成博物馆配套景观设计的基本构思草图;由传统徽州民居厅堂布局及艺术品陈设获得启发,结合展示需要,细化博物馆建筑内部构造;吸收传统徽派建筑材料运用原则和色彩组合特征,进一步确定博物馆外观色调和材质;结合时代精神,了解当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等方面最前沿的观念、知识、材料、技术、手段,将之有效融入设计方案.

3.4 量化方案

徽州艺术博物馆(图3)馆址总面积106000平方米,建筑用地约占4500平方米,建筑密度适中.建筑围合关系以徽州典型的三合屋、四合屋为创意基础,适度融入了北方四合院的组合意象;出于展览空间人流量大、观赏密度高等特点,进一步增加开放度.主要功能空间为:开放式主入口、“雕刻时光”四雕工艺展区、“新安画苑”美术品展区、“粉墙黛瓦”徽州建筑艺术展区、“山水之间”休闲文化区,“平流细石”与“小山芳树”组合的中央庭院共享空间,以及办公、停车等辅助空间.

开放式主入口居停车场与展区建筑物中间,以牌坊、下陷式休闲广场、大型照壁墙等构成横向次轴线.次轴线以南是停车场与绿化景观,以北为博物馆建筑群.为更好融入周边徽派建筑环境并与之体量相当,博物馆主体建筑采用地上2层、地下1层的高度规划.为最大限度停放交通工具,停车上也采取地上1层、地下1层且以地下为主的结构方式,地上多辅以绿植及景观设计.

博物馆总动线按照开放式入口服务中心免费取票“雕刻时光”“新安画苑”“粉墙黛瓦”“山水之间”出口序列设计.“雕刻时光”以人字斜坡顶单层平房呈现,南端山墙加马头墙处理,凸显徽派建筑表征,向南设一几何构成化的月门符合,体现现代设计意识.相对较小的四个室内展示空间各自独立,可使观众能得以近距离细品徽州雕刻工艺,所展示徽州“四雕”(砖雕、木雕、石雕、竹雕)工艺(含雕刻代表作、技艺展示、互动体验等内容),各室内小区,以檐廊串联.由“雕刻时光”入“新安画苑”展区,以短暂室外空间过渡,适当缓解观众观赏疲劳.“新安画苑”主要展出新安画派各代山水画精品,兼展部分花鸟、人物画作品.室内楼梯靠墙设立,最大限度地拓展有效展示界面.“新安画苑”与“粉墙黛瓦”展区间有室内连廊相通.为再次营造动游节奏,由“粉墙黛瓦”向“新安画苑”主建筑夹廊之间设一阳光休闲区,以现代灰色防腐钢架和透明钢化玻璃搭建,既实现动游缓冲,又能与整体建筑的徽派气质相映衬.“粉墙黛瓦”展区以传统徽派建筑为展示载体,兼而展示建筑装饰构件与题材、纹饰.在展墙、展柜、展架、展台设计上借鉴徽州建筑、家具、工艺美术等典型视觉造型符号,以使内容与形式、形象与内涵相统一.东部“山水之间”休闲区因与西部纯展示空间的功能差异性,在建筑布局上也同西部建筑体保持一定距离,以使动静分离.

建筑色调沿承徽派建筑色彩体系,以白为基色,局部建筑转折、线脚、节点与装饰构件作深浅灰色处理.为丰富材料质感,外墙白色涂装采用塑质弹性喷涂处理,局部装饰采用石材加工,内部结构以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主辅结合,在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力求呈现精密细致的结构细节.场馆中栽植的绿植花卉不仅是重要的景观设计元素,同时也是丰富与调节博物馆整体色彩关系的有效手段.绿树白墙、漏窗修竹,荷风三面、柳浪闻莺.其形、其色、其影、其声,情景交融.

地面铺装以石材为主,局部铺设户外塑胶、沥青或草坪砖.为丰富空间层次,实现分区功能,入口中心广场空间地平面一下凹沉,形成领域暗示,其中又设花坛、树池凸出,下陷与浮出,于对比中实现平衡.景观植物以本土为主.因主入口在博物馆东南方位,故将高耸的云杉在博物馆西墙线和北墙线外单排列植,既使其成为建筑物的背景,又暗合地理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之势.博物馆东侧与南侧行道树以四季常青的香樟为主,树下间以球形红叶石楠,长方体形金森女贞绿篱,嫩叶当花,红黄辉映、热烈奔放.地被草坪分可步入式或限定步入式两种,可步入草坪栽培密实有弹性的的马尼拉,限定步入式地被可选择宽叶书带草和矮化萱草等.

开放式主入口处牌坊同西边的照壁长墙,一大一小、一实一需,遥相呼应.二者使用性在次,主要传达的是传统徽派建筑最典型的符号化表征.博物馆北部建筑群围合而成的中央庭院,虽不开阔,但安置其中的庭院小景却起到磨转风水的点睛作用.小景虽小,却借鉴了徽州园林造景和私宅庭院造景的两种创意源.传承私宅庭院造景者:青石条凳,树桩盆景.传承园林造景者:“叠山”、“理水”;设计创新者:水作镜面浅池,卵石铺底,花岗岩折边;山以抽象叠积,简约至极.水底散养小鱼,共成一景,曰“平流细石游鱼可数”;石旁高置香橼,低栽南天竺,共成一景,曰“小山芳树珍禽时来”.所谓栽柳引蝉、叠石邀云.咫尺天地,气象万千.

3.5 设计表达

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表达大致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出图.先根据成熟草图在CAD软件中生成准确的制图,含总体规划图、建筑布局图、景观布局图,以及建筑物的平立面与装饰细节图.然后将CAD制图导入3D建模软件生成模拟真实结构与材质的模型场景.接着在图像处理软件中按要求排定图文板式,最后打印输出、装裱展板.这一环节中第二个环节是制作等比例立体实物模型,按照场景造型结构,结合模型材料规格,在计算机软件中生成分模型构件,利用数控雕刻机床刻制出来,再手工组拼出完整的模型成品.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本案选择以SketchUp软件虚拟建模,综合近年来尤其是以青年设计师或高校学生为创意主体的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作品,SketchUp建出外观模型效果更能展现设计创意,且图形雅致、色调清新脱俗.需要特别说明的另一点是,在选择实物模型材质时,本人专门考察了建筑与装饰材料城的板材市场,最终选定3mm厚度的奥松板.原因之一是其厚度恰好适合模型组合,原因之二是其中性偏浅暖灰色调柔和淡雅、肃穆清新,与徽州文化气质相符.

3.6 设计总结

本设计方案以传承徽州地区优秀文化艺术为主旨,以徽州艺术博物馆设计创新实践案例为平台,先后经历设计调研、资料分析、创意草案、方案定稿、设计表达、设计总结等工作流程,旨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的系统认知,结合环境设计原理,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在本专业领域锐意创新,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又能与时俱进,借助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创造环境艺术设计新成果.

参考文献:

〔1〕袁行霈,陈进玉主编丛书;郭因,主编本卷《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3.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例4

2以建筑档案为例,其所存在的问题

2.1优秀近现代建筑档案在管理上不完善

我国建筑的档案管理一般都由省市的档案馆进行分类管理,但不同的部门也可以按照房屋建筑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保管机制。除此之外,对资料的收集整理也有着不一样的要求,而因此带来的房屋认证困难则成为建筑商首要解决的问题。

2.2优秀近现代建筑档案的不完整

由于实际环境因素影响,很多档案资料都不甚完整,从而导致更多的实际建筑与其历史遗留资料不符,无法真正反映出该时代下的环境特点。由于资料的不准确性,还会给研究人员带来一定的麻烦,即在建筑上,无法探究其结构、历史背景、用途,甚至在保存上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建筑人们在外观上对其肆意更改、扩建,使原有的建筑环境遭到破坏,从而无法真正展现其建筑本身的风貌特征3]。

2.3优秀近现代建筑所建立的档案无法及时存档

及时对所建立的档案进行储存,不论对建筑行业或其他行业而言有着积极的作用。由于资料所保存的年限都比较长,因此,在资料保存上一定要对其进行防护处理。就建筑行业而言,我国的大部分建筑已经对其进行修缮处理,但对建筑资料而言,人们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很多建筑资料无法及时的得到更好地保护,从而造成破损或遗失,使其在经济和文化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由此可见,保存资料的完好,无论对未来社会发展建设或历史文化而言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优秀近现代档案建立的作用

优秀近现代档案可以承载当地文化的风土地貌,同时在历史沿革、时代背景和文化艺术探究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1)档案的建立对优秀近现代化发展而言具有保护的作用。档案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连,是客观记录史实发展的事实,同时也是历史与现代文化沟通的桥梁。利用相关建筑档案可以对相应建筑进行技术鉴定,模拟维护,并对建筑本身加以保存。根据技术资料,不但可以在时间上减少维护工期,还可以在经济上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为我国未来经济建筑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资料。(2)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其还具有防灾的作用。通过记录资料,可以很好的对当地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资料整理,对原有的设施进行加固处理。在制定改善方案的过程中,还需要参考原始数据记录,来根据其组织特点进行维护,并加以施工。由此可见,构件档案还对现代化建设的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3)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优秀近现代档案本身就对我国的经济型社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不仅如此,档案还具有实用性和循环使用的特点,可以体现出自身的活力价值。优秀的近现代档案具有良好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理念,加之相应的工艺建设,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储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宝贵的借鉴价值。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例5

随着现代空间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节约建筑面积及空间,恰当处理人、建筑空间、建筑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重要。在现代社会,随着对建筑空间优化设计理念的不断重视,空间设计节能化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师最为关注的重点。

1.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建筑师目前在建筑设计上一般采取拼接不同设计模板的方式,在空间设计上形式较为单一,并未根据用户要求以及空间建筑空间条件进行合理的人性化设计,这种设计现状对建筑空间面积浪费极大,与现代建筑设计人性化的要求相背离。基于这种状况,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空间时,应积极创新新建筑空间设计手段,不断丰富建筑空间设计方法,使建筑空间设计向多样化转变。其次,我国小户型房屋不断增多,建筑空间面积和居民居住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这种状况下,建筑师在设计空间时应将空间面积作为重要因素考虑,使设计空间工作向人性化转变。最后,从宏观角度看,设计科学性、高效性、人性化的建筑设计方法,不仅有利于推进建筑设计事业的创新和转型,更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节约型社会的建设[1]。

2.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技术的应用

2.1建筑表层空间节能技术

首先,建筑设计一般分为建筑外部与建筑内部环境两方面,我国目前最主要使用的外部处理手段是将玻璃幕墙作为建筑表皮。在实际使用中,建筑外部容易受环境变化影响,限制着建筑物功能性的实现,选择合适的建筑表皮不仅能帮助建筑物实现物理功能,更有利于气候的调节。其次,在设计建筑外表上充分应用新型生态技术,在具体操作中,使用拓宽表层空间面积的办法,放大外部空间结构,通过不同的办法应对不同的空间环境结构,使得用户需求和室内空间设计达到统一。例如,通过改进气候管理模式使建筑更加节能环保,或使用创新型表皮空腔技术,使建筑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增强。

2.2建筑内空间节能技术

除建筑表层空间设计外,设计师还应充分结合建筑空间节能角度设计方案。一般说来,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方面,通过调查建筑周边气候,掌握区域气候条件,综合太阳运动规律,建筑区风向等不同因素,不断改进空间位置,完善空间设计方案,通过调整位置、距离等方法,使设计方案更加节能环保。另一方面,关注当下气候问题热点,参考当代建筑发展规律,学习建筑空间节能设计的经验,正确认识建筑空间节能的立足点,以期从根本上改进当前空间上设计方案,使其更为合理化、人性化。

2.3建筑空间的节能设计

2.3.1选址的合理设计

在规划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选址地点的土壤、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下水等自然环境因素,更要结合建筑设计的体量、间距、朝向、体型、绿化等相关因素。在朝向选择上,最佳方案为坐北朝南,保证建筑在冬季能有阳光照射,改善结构散热缺陷;夏季凉爽,通风情况佳,保证建筑在环境变换中保持宜人适居的气温,同时不改变自然环境,发挥建筑的节能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3.2外部环境的合理设计

当建筑地址确定后,要结合当地气候微特点,充分考虑建筑周边自然环境因素,在实现建筑功能的同时,治理完善周围环境微气候。丰富建筑周围绿化配置,种植绿色植被如树木、花草等,不仅能绿化区域环境,更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净化空气、防沙防尘,进入夏季,植被的绿荫也能避免阳光直射,缓解高温环境吸收周边噪音;此外,才可通过建造具有功能性的环境,如在阳光照射充足的南边修建游泳池,调节气温;进入冬季,游泳池里的水可以吸收白天多余的热量,增加气温;在夏季,池水的自然蒸发能使空气更湿润,通过利用水份的自然循环达到节能目的。

2.3.3体型的设计和合理规划

人性化的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规划与建筑体型,更要充分考虑建筑光照、体量、整体形体搭配及朝向问题。要使建筑建造后,能充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能应对所有天气条件下的恶劣情况。以沿海地区为例,沿海地区温度与湿度较高,节能措施的关键在于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利用建筑结构的背阴面及向阳面,形成高低气压,促进自然风的流通,并在建筑中循环,即使在无风天气也能实现自然通风,起到节能效果[2]。

3.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的实现途径

现代建筑空间上设计的主要出发点是节能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建筑空间的节能功能的手段十分多元,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基础条件,更要求设计师从根本上具备节能观,使建筑设计能从根本上发生创新和转型。一般看来,建筑空间设计的节能性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3.1建立健全建筑空间节能化理论体系

我国建筑空间设计引进节能技术时间短,实际应用经验不足,建筑空间节能化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理论体系的缺失制约着我国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建筑空间节能化技术:一方面,引导更多的专家级学者对优秀的节能性空间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从建筑的外部;建筑内空间和气候的关系着手,完善建筑空间设计在节能技术上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西方国家在节能化设计上的优秀经验,总结失败案例的教训,联系本地区的气候情况,从不同的视角开展建筑空间设计工作,不断扩宽思路。

3.2树立建筑空间设计节能意识

我国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发展缓慢,从根本上来说,部分设计师未能从根本上转变设计观念,忽略了对资源的节约,习惯性使用一成不变的建筑设计思路。因此,加强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观念的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加强对于节能化意识的宣传与理论灌输,使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的观念深入每一位设计师心中,并将节能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心;另一方面,将先进的节能理念融入建筑空间设计,结合仿生学、生物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使建筑空间理论能开阔视野,为更多优秀的节能设计方案作好充足的准备。

3.3构建建筑空间设计节能体系

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方案必须要在实际应用中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发挥节能化方案的环保性能,必须从下列工作入手:一方面,积极发挥建筑单位、施工单位及空间管理部门在方案设计应用中的作用,为设计方案的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另一方面,在建筑空间设计上,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方案,切勿生硬照搬优秀案例模板,拓宽设计思路,丰富设计方法,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我国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空间设计技能化在实现方法上是多元的。节能化理念不仅符合当今社会绿色环保理念,更是可持续社会发展的产物,并促使建筑行业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转型发展。因而,从建筑行业未来道路的发展来看,不断完善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化理论体系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例6

建筑表现技法是建筑设计及相关专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种视觉语言,这种表现是多元的,包括手绘、模型、电脑三维技术等,它不仅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设计师们用于形象思维的表现手段。建筑设计师最初都是借助手绘的形式将闪烁在头脑中的各种构思与设想表现出来,如同文学家通过文字来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音乐家通过谱写曲谱表现心灵情感一样。所以说建筑师对手绘表现技法的学习与掌握,是表达设计的重要基础。

建筑设计史上许多经典作品都是从大师的概念草图开始记录灵感,如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埃设计的朗香教堂、贝聿铭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以及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作为一名高职高专建筑手绘表现技法教师,总结出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具备透视、比例尺度、设计概念、建筑方案、创意思维、学习热情和实践工作这七个方面能力,下面做逐一阐述。

1、培养学生对各类透视的把握能力

透视对于塑造建筑空间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透视的产生是由于人眼受到空气中尘埃以及水汽等物质的影响,我们观察到的建筑呈现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宽远窄,垂直大,倾斜小的现象。建筑表现技法离不开透视,掌握透视原理和法则,才能手绘表现出空间上的视觉真实,再现真实的设计构想,形成强有力的设计语言说服力。

建筑透视的实践性强,授课过程中多对建筑作品进行透视分析,多做相关透视图练习。通过临摹和写生建筑作品时熟练运用透视法则,透视原理和法则才能掌握得牢。透视规律的运用才能由不会到会,然后会熟练地用,最后创造性地用。

2、培养学生对比例尺度的认知能力

比例是建筑整体与局部,或者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具体是建筑长、宽和高之间的关系。学生进行建筑作品临摹和写生的初期过程中,最容易破坏原有建筑真实比例关系,导致作品比例失调。

这个易疏忽的环节需要教师授课时培养学生对物体比例的认知能力,可以先从体型较为简单的单个体块认知其长、宽和高的比例关系;然后从体型较为简单的组合体块认知其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的关系;最后演变为对更为复杂的造型进行认知。在这个认识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既要通过眼睛去观察,更要化为手绘的方式去感知。

3、培养学生对设计概念的记录能力

德加曾说:“草图(sketch)是一种发现行为。在思维过程中需要脑、眼、手、图形四位一体。”设计者把设计概念(大脑中的思维活动)通过图形进行外向化、具体化。在这思维活动的过程就需要草图链接,把这些松散、游离不定的概念具体化、图像化。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头脑思维、草图图像两者之间相互刺激、思考、判断和综合,如此循环往复,使设计概念逐渐深入并完善。

总而言之,对设计概念的记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将自己周围观察到的建筑作品转化成图形的表达形式。第二,记录形式不限,可以是写实的、概括的、符号化的,这种记录可以视之为对设计的感知。

4、培养学生对建筑方案的表达能力

学习表现技法的最终目的是为建筑方案和建筑设计服务的,建筑作品的临摹与写生训练都属于基础训练。而设计创意表现训练是学生运用所学的表现技法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方案,训练学生具有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手绘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个过程是专业一体化训练的“练兵”过程,也是至为关键的训练环节。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发放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形式,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手绘的形式表达任务书的内容,最终让学生掌握设计师应具备的语言――建筑方案表达能力。

5、发散学生创意的建筑方案设计思维

拥有创意的建筑设计构思能力不是一日而成,而是需要学生对各类优秀建筑方案、建筑设计的积累,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称中深度剖析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实例,播放名师对于建筑的理解,想法和创意,同时要求学生将这些视觉数据通过精细的或快速的手绘的方式记录下来。在学生思维存储大量优秀建筑方案和建筑设计作品的基础上,融合学生自身对建筑的理解和修养,通过想和画的肯定与否定反复碰碰撞中迸发出来灵感的火花,进而达到创意的要求。

6、培养学生对学习表现技法的热情能力

表现技法是手脑并用的技能训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疲惫感,调动学生们对学习表现技法的热情,可以事倍功半。一方面,学生对建筑美感所具有的敏锐感受能力和设计想象能力各有不同,最终表现的建筑画品质也良莠不齐。教师授课时应对各类学生画风的艺术格调与品味有所了解,对学生优秀作品可以作为班级范画进行示范,进一步调动其学习热情。对于学生普通作品,在鼓励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特点引导其发展个性风格,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表现技法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竞赛或举办画展,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类表现技法竞赛,这样既能激励高年级专业学习阶段的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刻苦训练,提高表现技法水平;定期举办系内各个班级优秀学生作品画展,激励优秀学生继续提高自己,鼓励其他学生努力提高自己。另外通过画展的形式,高年级专业能够在观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表现的不足之处,尽快提高自身表现技法水平,还能让新生更快地体会到学长的学习状态,为自己的学习树立目标。

7、培养学生对实践工作的应用能力

一方面定期在课上或课下时间播放建筑名师手绘技法视频课程,学师手绘训练方法和技巧,分享大师手绘经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开办讲座,聘请长期在设计公司,有着大量实践经验的建筑设计师来设身处地地讲表现技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具备的那些基本素质与能力。他们对草图与设计的关系最有发言权,同时在讲授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建筑设计公司的运作模式的了解,树立设计师的语言,以此来明确学生的学习的目标与方向,增强学习的信心。这也实现了高职高专强调“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理念,同时营造了“学生”向“职业人”社会角色的转变的氛围。

最后一方面可以将模拟工作室的模式引入教学,从建筑设计岗位需求出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展开实践教学,拉近实际工作和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的距离,使教学内容更更具实用性。

结 语

设计表现技法课是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作为一线教师,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辅导中的示范作用,形成正确的导向;另一方面应该不断与时俱进,提高个人专业修养和手绘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表现技巧以及这些不同的技巧适合表现的对象有所认识和理解,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手绘水平;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例7

设计好坏,影响工程的成败,这一浅显的道理,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工程立项之始,人们常被浮躁的激情、虚荣的妄想、奇异的构思和不小的财力所左右。形式上通过专家评审,草率地敲定设计方案、建设运行过程中,又屡屡修改方案,频频“优化”设计,增设“攻关”课题,甚至被迫停工整顿。工程投产服役后,又遇产能不匹配,功能常调整,运营成本高,维修保养难等一系列困惑。这就是我国目前某些钢结构工程中出现过或存在的问题。

1 工程回顾

国内外的建筑史中都有过失败的建筑、成功的结构案例,如悉尼歌剧院(图1),由于建筑设计理念的过于超前,竣工时间延后了17年,投资提高了6倍。再如蒙特利尔奥运会体育建筑群(图2),由于设计、规划及结构不合理,使工程造价增大3倍~4倍,30年后才偿清债务,主体工程15年后才完工。我国的国家体育场(图3)和中央电视台新址的央视总部大楼(图4)等建筑物,其不合理的结构体系,高昂的建设成本等,自建设之始就是非缠身,批评不断。而成功的建筑和成功的结构实例,当属慕尼黑奥运会体育建筑群(图5)。由11根高70~80m的钢柱撑起74800m2的索网,覆盖了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看台等多座建筑。山峦起伏的造型,新颖透明的屋面,与城郊的远山交相辉映。这个成功的设计是建筑和结构两个专业,自规划之始就密切配合协作的结果。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建的吉林冰球馆(图6),采用了双层错位悬索结构屋盖,锯齿形断面的屋面具有良好的采光功能,优秀的承重体系(L=67.4m),其用钢量仅37kg/ m2。这一精品工程是由哈工大两位建筑和结构的专家成功合作完成。所以说,现代优秀的建筑设计必然是建筑师和结构师密切合作的结晶。

图1悉尼歌剧院

图2蒙特利尔奥运会主赛场

图3中国国家体育场

图4中央电视台主楼

图5慕尼黑奥运会比赛场馆

图6吉林冰球馆

2 社会责任

我国目前钢结构的设计概况是:工程项目众多,设计良莠不齐,创新工程不少,水平有待提高。好的设计方案是诞生优秀建筑物的保证,而优秀建筑物必然是采用先进合理的钢结构体系。所以,精心设计是促使钢结构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设计方案的优劣与设计思想、设计技术和设计文化息息相关。下面结合工程实例探讨设计方面的经验教训,以科学的是非观为武器,努力承担起专业工作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2.1 端正设计思想

适用、经济、美观是建筑工程设计的三项原则。时代前进、文化不同、环境各异、财力厚薄、地域差别等个性因素只能对三项原则进行补充或修正,而不能忽视或抛弃其一。一个优秀的建筑工程应具有漂亮美观的外观造型,科学先进的承重体系,舒适完美的建筑功能,经济合理的投资与运营成本。对宏大工程的向往追求,应控制在理性范围之内。象鸟巢立项之初盲目追求“前所未有”、“回归自然”等口号,必然使招投标、设计、决策及舆论走向非理性。运作中的优化、修改、变更、甚至“叫停”,只不过是失败方案的修补,难动大局。不合理的结构方案确实付出了巨大的投资和用钢量,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维护、制作、安装、维修、排水、使用及运营中的困难,其根源都始自于非理性化的指导思想。而上海世博会的规划设计思想及我国新建和改建项目,赢得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旧工业设施的改造利用,新建项目的多姿创新以及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产学研紧密结合等措施,成功的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面前为我国争得了荣誉。

错误的设计思想不仅破坏了工程本身,还对其他工程设计及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最近,国内新建了几座钢结构工程,它们体系奇特,构造复杂,滥用铸钢节点,无益的增大了结构自重与造价。例如,深圳大运会体育中心钢结构采用了140个铸钢节点,其中20个节点单重980kN,仅铸钢节点一项就用钢4200t,而铸钢价格又比较高,工程造价也就因这种不合理的设计而提高。近年也兴建了不少新火车站房,虽然结构的跨度都不大,但用钢量都在200~360kg/ m2。凤凰卫视中心(图7),合肥创新展馆(图8),广州歌剧院(图9),甚至山西蒲城县文化馆的混凝土工程都在仿效鸟巢的建筑理念。这些工程不仅挥霍了社会财富,浪费了自然资源,还误导了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方向,值得设计者深刻反省与思考。

2.2 提高设计水平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应是每个设计者的共识,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补充应是共同的追求。但是,有些已建和在建的工程项目,因为专业人员不熟悉、不掌握先进技术而采用老旧的传统作法。以钢结构设计中的预应力技术为例,有些设计中不是对它敬而远之,就是错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的概念,使预应力钢结构的效益大打折扣或适得其反。众所周知,预应力钢结构不仅节约钢材,提高刚度,减轻自重,降低成本,还能够扩大、反复利用钢材强度,重复、循环使用钢材,符合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也是大跨度钢结构发展的方向。因此,钢结构行业的同行们应该尽快熟悉它、掌握它并广泛应用它。20世纪80年代兴建的北京西客站中央门楼钢桁架,采用了不当的预应力方案,桁架跨度45.6m,高度8m,高跨比达到1/5.6,是普通桁架的2倍。而桁架构件中的应力却只达到设计值的1/3~1/2,这与采用预应力技术的目的与效果背道而驰,适得其反。结构设计者对新技术陌生或不熟悉,在所难免,问题在于工作是否科学严谨,虚心学习,认真设计。而首次在我国采用多次预应力钢网壳的攀枝花市体育馆(图10),其设计、制作、安装都一次成功顺利完成。设计团队的认真负责与专家学者的协助把关是科学采用新技术的关键。多次预应力钢网壳的钢材节省率达38%,用钢量仅49 kg/ m2 ,成为现代钢结构工程中的佼佼者。对结构工程师来说,其实也不难判断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从宏观上来看,一个钢结构建筑物的钢耗量与荷载总量之比控制在0.2~0.3之间,可谓优秀。在0.4~0.5之间,谓之平庸。如果这个比值在0.6~0.7之间或更高,那就是一个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应当优化或更改设计了。再以轻型房屋钢结构为例,它符合环保和绿色建筑的要求,又是国家大力发展推广的项目,可就是举步维艰,推广困难。百姓看重的是高成本问题,但设计者不会采用新构件、新体系、新材料、新技术把用钢量和成本降下来,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所以设计人员学习、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是设计出高水平钢结构的保证。

2.3 改善人文素质

钢结构行业的发展不仅是专业人员的事,有关决策人士的思想、认识和态度也影响、左右着行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攀枝花体育馆就因决策人士对预应力钢结构的不了解而将多次预应力技术的工程实践推迟了5年。2010年全运会体育馆中采用索穹顶新技术又因“谨慎”而被否定。对专业人员进行科学人生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也很必要,他们不仅参加设计、画图,还要担负着指导、优化、变更、审批新技术工程项目的任务。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都应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去评审、诠释和分析各类结构。用自己的良知去说真话、说实话、不追风、不唯上,实事求是地向领导、向社会、向公众点评与诠释工程的优劣得失。

图7 凤凰传媒中心

图8合肥创新展馆

图9 广州歌剧院

图10攀枝花市体育馆

3 健康发展

3.1 回归建设“适用、经济、美观”三原则

这是古今中外一直遵守的建设原则。也曾指导过我国建设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一些工程追求新、奇、特,攀比高、大、全。在各地出现过一些超豪华、超怪异,但造型并不美观,结构并不安全的工程。希望在设计中对“经济”原则常有迷失的倾向,迅速得到纠正。并将设计中的科技含量纳入取费标准,籍“低碳经济”的号召,把经济指标重新列入设计审评的重要内容。

3.2 工程建设法制化

部级大型建筑是国家和社会的财富,时代和文化的象征,它不属于哪一届政府,更不属于某一个人。因此,这种工程的立项、筹备、招投标、设计、施工、运营以及短期服役后的拆除等,都应在一定的法规或法律下进行,避免任意性及人为影响。应尽早着手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大型工程决策和审批新机制及建设法规,让部级工程在法制轨道上运转。

3.3 审批制度阳光化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例8

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居住建筑设计原理作为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基本原理课程,是专业课中与实际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原理课程之一。同时,该课程与建筑学专业中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课程联系紧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属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一、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反思

1.学生对于居住建筑缺乏生活体验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共32个学时,原理部分知识枯燥,信息量较大,大部分教学内容都与建筑设计的制度有关。课程未安排设计实践环节,在学习过程中,未参与过项目实践的学生对有些知识无法很好地理解。学生还没有独立生活,未曾亲身体验“人性化”的套型设计,缺少相应的空间感,对于住宅套型的功能、家具的布置以及室内空间常用的尺寸等缺少认识,不能将生活体验引入到学习中来。

此外,学生的建筑基础知识薄弱,低年级学生所做的设计比较简单,往往会忽略建筑技术方面的问题。作品设计中有关设备的布置、节能概念的应用也不够准确科学。

2.课程内容存在地域性,未能与时俱进

课程中原理部分的教学内容存在地域性,对北方平原的居住建筑内容及实例部分有所侧重,对寒冷地区和炎热地区的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及案例讲解较少,不利于学生学习理解不同地区特殊条件下的居住建筑设计,如对山地居住建筑等的设计特点的把握。课程中的案例选取有相对的滞后性,与现代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更新,不利于学生与实际相联系。

二、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性教学方案

目前,全国建筑类院校都在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改革,并且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1.强化学生的实践感悟

教学中采用学生熟悉的或者国外著名的建筑设计作为案例,进行知识点的剖析,深入浅出地让学生得到一种理性认识,并受到启发。课程设计中由学生分组进行优秀建筑设计作品赏析,之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选题方式灵活,这样可以更加开阔学生的眼界。

2.重视实践性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

(1)运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该课程不单单着眼于课堂,着眼于理论讲述,网络空间交流平台的建设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互动的交流平台。有关于实践性的案例,教师通过网络随时传递给大家。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如建筑设计资料集、室内设计资料集、各种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实例以及教师课件中的重点内容。教师选取比较优秀的居住建筑设计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空间体验和认知。在交流平台中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疑答惑,颠覆了传统的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平台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形成“课堂教学+课后网上讨论”的教学模式。

(2)建筑作品调查。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教学中,针对套型设计部分,引导学生在调研基础上做案例分析。学生在进行外出调研中思维异常活跃,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也会记忆深刻。通过调研最新楼盘的经典户型设计,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户型布置、居住建筑的空间设计、家具的摆放,教师及时讲解课程中的有关规范,总结知识点,避免了“填鸭式”的教学弊端。在调研中,教师也是受益匪浅的,有一些精彩的实例内容可以补充到以后的教学中去,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3)重视学生科研训练。创新训练项目为大学生科研训练提供基金,以立项方式资助本校本科在读学生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任务,这样的科研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体验并加深对建筑设计的认知和了解。结项后,将学生的设计方案、建筑模型陈列展览,对于开展模型教学来讲是一举两得。

在学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引导启发,指导学生查阅设计资料,掌握设计规范。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设计能力,强化了规范意识,使居住建筑设计的成果更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

3.严格考核制度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例9

(二)家和与平和类。家和万事兴,家和也就寓意兴旺。一般代表夫妻和睦、家庭兴旺等寓意。在首饰设计中,一般会采用荷叶、鸳鸯、白头鸟等图案作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类图案的玉佩一般作为结婚礼物赠送,代表着夫妻和谐、家庭和睦。家和兴旺的图案有“百年好合”、“年年有余”、“白头富贵”等。这些都代表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年年生活富足。安宁和平一般是现代人对社会生活安定、和平的向往。一般会选取如意、宝瓶等图案设计在玉佩上,适用于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佩戴,以此寄托亲人、友人对他的平安祝福。代表这类寓意的图案有“竹报平安”、“富贵平安”(花瓶内插一枝牡丹花)等。

(三)事业与消灾类。代表着人们的事业发达类美好寓意的事物也比较多,一般是寄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见的是选取桂圆、核桃、竹节、鲤鱼等事物作为代表图案,来象征人们对于仕途前景的美好向往。较为常见的寓意图案有“鲤鱼跃龙门”、“连中三元”、“状元及第”、“节节高升”等图案纹理等。消灾驱邪类的传统寓意是向往着人们的生活顺利、万事如意、和谐幸福、一切顺心。一般在首饰设计中选用佛、观音等图案作为寓意代表,以期望生活和谐、驱除灾难等。将传统的图案与现代的首饰设计元素相结合,可以创新设计理念,打造符合现代人们需要的吉祥愿望。

二、传统图案应用在首饰设计中的方法

(一)临摹与仿照。纵观现阶段的首饰设计,将古代纹样借鉴进入首饰设计中的做法有很多,将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首饰设计有机融合,进行二次结合设计,其中对纹样进行临摹与仿照是常见的二次结合设计方法。具体思路是,选择造型较为简洁的、具有丰富寓意的纹样,依据其本身含有的寓意,直接将其作为设计元素,当作首饰设计的主要造型元素,再充分赋予首饰结构性与功能性,使得其设计成一款独具匠心而又具有传统意义的首饰。

(二)简化设计。简化设计理念,就是选取复杂的优秀传统图案,进行造型提取和元素简洁化操作,实现传统提取,再根据平衡、对比与对称的现代化美学设计元素,实施结构再次组合和二次设计,有效设计出符合现阶段人们审美品位而又保留传统文化寓意的首饰作品。例如,将传统的凤凰双飞的图案简化设计,设计出“凤凰双飞”项链,简单的展翅设计与纹理设计,使得凤凰的造型栩栩如生,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快乐和谐。

(三)运用深层寓意。主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第一,结合图案与图案载体造型。在现代的首饰设计中,往往大多只考虑图案设计本身,而没有结合图案的承载主体来进行分析。对此,可以将图案与图案的承载部分设计相融合,充分利用纹样与其载体本身,将这两者进行结合,设计理念综合考虑这两者,创新设计理念。例如,兰花戒指设计“自然”,将图案与造型这两者相结合,结合了兰花的纹样,也结合了兰花的自然形态特征,设计出造型新颖、形态生动的首饰作品。“门”吊坠设计中,将门的原有传统图案进行保留,这是外观的层面,其次,在造型设计方面,结合“门”的功能习惯,将平面的图案设计成立体化的“门”功能造型,有效打造出设计独特的主题吊坠。第二,结合历史背景的造型设计。一般的传统图案由于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也就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个朝代都有它独特的故事,朝代的历史背景赋予了纹样特有的艺术风格与特色,是设计首饰的首选主题。现代首饰设计中,比较善于运用传统图案的艺术理念,将主题中的故事展现出来,表现出图案的象征含义、隐喻等。结合乡土特色、生态文化、古典气息等不同种类的特点,结合现代的生活理念,在设计首饰作品时做出内涵的诠释。例如,战国时期粗犷、狂野的首饰纹样,适用于男性首饰;唐朝的柔美风格纹样,适用于设计出东方和古典风格的女性首饰。

三、传统图案应用在首饰设计教学中的体现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历史文化的发展与沉淀,带给我们优秀的文化资源,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是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在首饰设计教学中,选取首饰设计的主题,追溯其历史,还原历史高度,挖掘传统图案的含义,以此赋予首饰文化与历史内涵,从而使得优秀的历史文化能够传承与发展,回归到民族文化的历史画卷中。

(一)借鉴传统纹样。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优秀的历史文化却一直是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关键。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借鉴传统纹样,要与时尚和民族特色这两者相结合,寻找现代设计元素中与传统元素相结合的契合点,将传统优秀元素应用到首饰设计中。传统纹样中有丰富的灵感来源,也给我们提供了简洁的造型、符号元素,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将回纹样、万字纹样这些简洁的几何纹样直接或者间接地运用到现代首饰设计中,以此设计出具有时尚气息而又独具民族特色的首饰作品。例如,“回”字纹样中,它以点作为整个图形的中心,结合方形的不断向外环绕构成的图案,由此形成简洁而又韵味十足的图案。清代家具中的“回”字纹样设计,具有整齐划一的画面感效果,能够产生不一样的装饰效果。“万”字纹样中,它比较类似于古代的符咒,象征着火与太阳,在梵语中也象征着“吉祥集合”。将其运用到现代首饰作品中,装饰性很强。

(二)借鉴吉祥图案。借鉴吉祥图案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首饰设计方法。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样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图案作品中,例如,上文提到的福禄寿、吉祥如意等,象征着人们生活福气、富贵、长寿,而又吉祥顺心。吉祥图案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它标志着我国上下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运用吉祥图案于首饰设计中,能够体现出民族精神和民族志向,同时,也可以让我国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结合首饰的本土特色,打造具有民族风格的首饰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龙凤呈祥”首饰创新设计中,结合不同的应用场合与背景,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和主题寓意,借助龙凤恰当地衬托出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

(三)借鉴传统建筑。借鉴古代建筑图案进行首饰设计,包括了建筑的颜色、造型等各方面。现阶段,建筑的造型变化很大,与古代传统建筑相比更加适用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而古代建筑的独特颜色、造型等,独具特色。红色的墙体,碧绿的瓦片,建筑体本身雕龙画凤,独具匠心,而现代建筑中缺乏这些美的元素。借鉴传统建筑,在首饰设计中将亭台楼阁、屋檐屋顶等传统元素应用于首饰设计中,以此使得首饰更加灵动,也扩宽了现代首饰设计的来源。

建筑设计优秀案例例10

引言:

随着我国注册建筑师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浪潮,建筑师们的未来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本文将结合现状就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建筑师进行讨论与分析。

1.成为一名合格建筑师的基本要求

1.1我国注册建筑师职业定位

清朝末年,中国引进了现代建筑学以及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开始开展建筑教育,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形。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以及《实施细则》,与国际接轨实施了建筑师资格注册制度,规定了建筑师的职业、资格、权利和义务,标志着职业建筑师制度在中国内地的开始,但仅隶属于中国建筑学会之下,对建筑师职业详细规定和对权利义务的研究界定还远未开展,其制度建设还未完成。建筑师处在职业化的初级阶段。[1]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及相关业务从业者参与到注册建筑师的执业资格考试中来。我国注册建筑师的执业范围包括: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技术咨询、建筑物调查与鉴定、对本人主持设计的项目进行施工指导和监督以及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

1.2国际建筑师职业定位

1900年巴黎召开了国际建筑师会议ICA,把职业化注册资格的社会承认和推广作为目标。1948年在瑞士洛桑国际建筑师协会UIA正式成立,其宗旨是联合全世界的建筑师,建立起相互了解彼此尊重的关系,交换学术思想和观点。在国际社会代表建筑行业,促进建筑和城市规划不断发展,并确定建筑师的职能和职业范围,积极支持各国的建筑师组织,维护建筑师的权利和地位。1996年国际建筑师协会通过了建筑师职业制度的原则――“严格的准入,公开的标准化的资格认证,道德行为准则的公开化和政策化”。

欧美国家对职业建筑师的要求:

英国建筑师协会:能力和诚信。

美国建筑师协会:建筑师必须具有作为行业专家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巧、作为社会公正和公平维护者的诚信和责任感;具有作为独立的合同执行者、业主的、准司法性的官员地三重法律身份。[2]

1.3 合格的注册建筑师

1.3.1专业技能

一名合格的建筑师,首先必须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优秀的设计水平。专业知识技能能使建筑师在工作中得心应手,碰到问题遭遇困境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优秀的设计水平可以锦上添花,使建筑师能够为业主及使用者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1.3.2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

其次,建筑师需要拥有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的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他对现有社会问题的关心并且尝试通过自己的设计去解决现有的社会问题。比如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能源浪费成为人类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建筑师面对现状需要通过自己绿色环保的设计尽可能地节约能源,促进建筑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美观奢华而忽视已经存在的社会问题。又比如在做住宅设计的时候,面对邻里关系日渐淡漠的现状,建筑师可以增加一些促进邻里之间交流的设计来引导人们进行日常的沟通交流,从而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善邻里关系。所谓的职业精神,是指对社会公众负责、对业主使用者负责、对建筑科学负责的职业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职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有重叠之处。

在建筑师的职业精神方面,我认为中国国家大剧院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从造价上来看,国家大剧院巨型壳体覆盖着四座剧场,导致了很大的耗费;大剧院周围的大面积水池也很不经济。从环保角度看,北京风沙较大,大圆弧顶的建筑难以清扫;大剧院存在光污染问题;未采取节能方面的有效措施,使得每月耗电高达400万元。从投标过程上来看,总建筑师安德鲁涉嫌在赢得中国北京国家大剧院投标过程中舞弊。

作为一名具有职业精神的优秀建筑师,首先应该以社会利益为重,以设计经济环保的建筑为己任,而不是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及外观造型而忽略了其造价,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另外,当今是一个能源极为缺乏的时代,建筑师在自己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考虑到节能环保的问题,例如充分利用自然光来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浪费、采用自然通风的形式代替不必要的空调等。除此之外,建筑师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站在“风口浪尖”的人物,在方案竞标过程中,一切非法的手段都是违背建筑师职业精神的。优秀的建筑师应专注于自己设计品质的提升和自己方案的优化,而不是通过舞弊等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更应该相信:是金子到哪儿都是会发光的。

1.3.3实践经验

最后,优秀的建筑师还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筑师是较为典型的经验性职业,每一次的实践积累都能使建筑师获得新的认识和感悟,从而在能力上得到更好的提升。

2.成为一名合格建筑师的必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