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4 16:30:51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例1

一、大数据与财务分析

(一)大数据与财务分析的含义

大数据是一种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二)大数据下财务分析的主要变化趋势

在大数据的影响下,财务分析有着一些重大变化:第一,由事后向实时转换,传统财务分析都是在期末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大数据下借助网络技术、云计算等让实时分析成为可能。第二,由基于结果分析转为基于过程分析,比如网上交易完成后,分析网上购物的评价,买卖交易过程中客户提出的需求,从中发现商机、对产品进行改进或对流程进行变革等。第三,从基于结构化分析转为非结构化分析,从传统的二维数据分析转向多维度分析,除了数据分析的直观结果,客户评价、品牌、知名度、网上评分等等都应该成为分析的范畴。

(三)大数据下财务分析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财务分析也应与时俱进,与大数据进行融合,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科学的分析方法给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结果来协助财务决策,从而提高财务决策的效率和有效性。大数据下财务分析有着如下优势:第一,可以更有效的组织企业节省资金;第二,可以利用企业数据和行业公共数据寻找新的市场和机会;第三,可以共同创建、实时改进及创新产品;第四,有些领域还可以将大数据可视化,可以更直观进行分析和做出决策。

二、传统财务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分析不被重视,未能体现分析的价值

在企业中,财务分析不被重视,分析报告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得不到重视,甚至很长时间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有些项目没有经过充分分析、论证测算就盲目上马,最终导致亏损;财务分析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分析不重视,不注重学习,敷衍了事,财务分析报告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财务分析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二)重报表、指标分析,轻非财务信息分析

传统财务分析都是财务三大报表为主体,采用财务比率、杜邦分析体系等比率的计算,结合经验,对比同行业公司情况,分析企业所处的状况。但实际上由于企业不同年度经营情况有差异,市场有变化,不同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估计的不同,甚至网上评价评价都会影响分析的结果,而且传统财务分析不管是杜邦分析、比率分析等都各有侧重,难以得出全面科学的结果。

(三)重静态分析,轻动态分析

以报表为主的分析,数据是静态的,已经发生的,等到各种数据结果统计出来之后再做的事后分析,存在不能实时反映市场的变化、不能掌握市场的最新情况等问题,管理、分析的时效性滞后,而且忽视了事前、事中的控制,出现问题时,已属于被动,增加了企业调整、反应的成本,降低了财务分析所起的作用。

(四)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融合度不足、口径不一、效率低下

财务部门提供财务数据,业务部门提供业务信息,两者信息独立,企业对外报告、公司内部总结、分析等,不同部门提供的数据可能不一致;政府各主管部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对信息的需求不同;财务部门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效率低下。

三、大数据趋势下改进财务分析的对策

(一)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财务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财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也愈发重要,严密、科学的分析结果是企业决策的基础。企业应当重视财务分析,选用合适的财务分析人才,明确财务分析目标,完善财务分析方法、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合理利用财务分析工具,构建科学合理、适用性强的、适合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并不断创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职业素质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例2

一、大数据和医院财务管理

(一)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1.财务预算不足。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医院财务预算都存在着和医院实际财务状况相互脱离的情况,医院财务预算流于表面,只提供了简单的计划和干预手段,不能严格控制约束医院资金流向,存在着资金盗用、滥用、挪用的情况,导致医院财务收支严重失衡。另一方面,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化,医院社会性和市场性的双重属性之间相互矛盾互相碰撞,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难以满足新时期社会与医院发展趋势要求,很多重大经济事项的处理都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医院财务资产管理过分关注有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利用不够重视,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机制创新。2.医院财务投资管理不当。市场化改革和国家产业结构升级逐渐加快,医院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逐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身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开始尝试进行财务投资。但是现阶段,医院的投资管理工作存在着受传统财务部门体制影响的情况,投资管理制度以及人才岗位体制不完善,财务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市场需求和投资回报分析工作不充分,存在着盲目投资的情况,难以保证资金安全,甚至可能影响医院正常财务工作的开展以及医院的正常运转。盲目投资主要和医院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以及市场信息掌握不全面有关,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尚没有建立完整高效的风险预警系统,长期处于高风险运作中,容易遭受外界经济变化的冲击。3.财务管理数据整合分析能力不高。医院是典型的数据密集型单位,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大量的医患数据以及职能部门运行数据和财务数据,但是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医院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医院内每天产生的各种数据的价值,没有对财务管理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和分析挖掘,导致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数据依据不充分,财务管理模式相对传统,难以满足新时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新需求。

(二)大数据时代

1.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特征。大数据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提出,2011年5月,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大数据相关研究报告;2012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10月,中国成立通信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标志着中国进入大数据时代。现阶段大数据尚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大数据是快速获取处理、分析提取海量多样化交易数据、传感数据和交互数据的技术,有海量、多样、快速、价值和在线等几个关键特征,其中海量是指数据量规模非常大,多样则指数据形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快速是形容数据产生状态,价值则指大数据挖掘分析获取的有价值信息,在线则指对数据实时性的要求。2.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路、方法都带来了颠覆式的改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布局与技术措施。(1)财务管理领域深度的拓展。财务管理工作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将获得更加准确丰富的和数据支持,财务管理工作的资金预算、收支管理、内部管理和预测监控等功能都更加全面有效,逐渐渗透进入企业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环节,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显著拓展,财务管理工作视野进一步拓展,财务部门工作核心将从资金管理逐渐转移到数据管理、收集整合以及处理分析方面。(2)增强财务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大数据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技术、新工具、新思路和新的服务理念,给企业和单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财务管理模式将逐渐从经验导向转变为数据导向,财务管理模式将更加精准智能,数据逐步成为企业和单位的核心竞争资源,企业和单位要能够掌握足够的数据资源并有效地开发利用,才能够站在行业发展的潮头。(3)提高财务战略决策洞察性。传统的财务决策过分依赖过去的财务信息,采用经验分析的方式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但是经验分析结果容易受到信息不完全、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差,而大数据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则能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整合与深度分析,更加全面清晰地掌握企业整体运行情况,给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洞察性。

二、大数据视角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创新途径

(一)无边界融合式财务管理

无边界融合式财务管理是对财务管理边界渗透拓展,但是仍然存在狭义上的财务管理边界,并借助先进的大数据思想以及相关管理技术,主观模糊财务管理边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和各种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融合,逐渐摸索重组为新型的管理机制。无边界融合型财务管理模式在医院运营管理各个环节深入渗透大数据财务观念理念,突破原有的部门专业之间的职能和专业壁垒,促进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优化医院财务资源和医疗资源配置。财务管理边界有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两种形式,传统的财务管理结构为严格层级制度,不同层次岗位权职范围不同,而无边界财务模式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则大幅度减少层次级别,提供更加扁平的组织管理机构,逐步提高组织效率,刺激医院财务部门的内部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层次边界对应的是部门边界,扁平式组织结构中,相同层次不同部门之间的边界也随之模糊,不同职能部门发展目标、方向、权职不同,但是在医院财务管理整体发展目标统一指导下,能够高度同步不同层次部门之间的价值链与财务链,从而有效突破传统职能部门的专业壁垒,推动不同部门之间的共同发展,建立不同部门之间密切的沟通协作机制。无边界融合式财务模式还重视医疗行业间合作交流,探索建立财务管理、财务系统、财务发展战略之间的融合机制,加强医院之间横向财务合作,加强医院和同行业,甚至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寻求行业内部的财务联盟以及行业之间的合作共赢。

(二)完全信息动态财务管理

完全信息动态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在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体制之上,建设软件平台、网络通信、数据库存储为一体的综合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医院发展的客观需求,可以在财务管理系统核心主体基础上,将医院人力资源、药品后勤、投资管理等医院日常经营管理项目集中整合,形成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财务信息一体化建设和大数据全样本分析以及在线处理生成技术密切相关,完全信息动态财务管理模式,更重视财务信息的完全程度和实时性,这里强调的完全信息并非财务信息以及财务影响信息的总和,而是大数据全样本分析对信息完全程度的提高。大数据的全样本分析需要医院财务部门加强对各个职能部门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挖掘,通过全样本分析,财务人员能够更精准地预测医院财务状况与未来发展情况,从而更好地从制度层次解决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空白,而且依托医院数字化2.0建设,医院财务的动态管理工作也得以有效落实,信息化系统自动采集处理并生成各项财务数据,将其转变为各种有价值的财务信息,更加准确预测行业内部乃至宏观经济走势,和传统定期财务报告以及经验分析的财务管理方式相比有明显优势。

(三)风险量化防控

医院经营管理实际工作受到各种不确定随机因素的影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运行偏离、收益偏差和预算失衡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财务性风险,大数据视角下,医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方法和理论体系,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风险量化控制体系。大数据技术给医院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提供了更加全面及时的数据支持,医院无边界财务融合管理模式的全面落实以及财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完善为医院运营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数据资源,财务部门能够获得医院运行相关的各种数据资源,并对海量数据中的价值信息加以挖掘和提炼,从而逐步构建并持续完善医院财务风险动态量化体系,在现有数据反映风险指标和趋势预测结果基础上,对医院财务状况进行智能化判断。这种风险量化防控模式下,大数据预测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模式持续完善,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也将更加有效,将财务风险管理逐渐转变为完全财务预防控制,在财务风险未发展为财务损失之前提供有效的管理,防患于未然。

(四)财务管理数据分析

财务数据是医院最基本的数据,积累量非常丰富,传统角度看,大数据是一类信息价值不高,信息密度低的大量数据,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难以满足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而大数据的分析和信息挖掘技术则能够充分挖掘并开发利用大数据的增值价值。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要重视财务数据的分析工作,通过对大量历史财务数据的分析,加深对医院利润和成本的理解,从而为医院内部管理流程改进提出更加有建议性的意见。大数据可以对医院经营环节产生的各种类型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并将数据价值应用于医院成本控制工作中,准确汇集各种财务数据,合理分配成本,对医院经营费用组成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给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直观的依据,持续强化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提高医院资金利用效率。

三、结语

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日渐深化,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创新改革的关键环节,大数据时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要积极探索工作模式创新,积极突破传统财务边界,加快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建设,才能够逐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为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服务。

参考文献:

[1]宋铁妹.大数据视角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创新[J].会计之友,2015(24)

[2]李晶晶.基于社会责任的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

[3]徐艳霞.大数据时代医院实施ERP的战略意义———基于财务管理视角[J].中国总会计师,2016(05)

[4]靳炜.大数据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实现路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6(19)

[5]陈含雅.大数据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6(16)

[6]杨承志.大数据时代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

[7]叶竹英.基于大数据下的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

[8]陈谦.试论基于大数据视角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17(12)

[9]孙萍.基于成本核算视角的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例3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当今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新要求。财务数据与企业紧密相关,做好财务数据分析才可以更好的了解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准确的经营决策,以使企业发展得到进一步促进。国内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归纳了企业大数据时代财务数据分析面临的挑战。如韩雪(2020)在研究中指出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胡雯清,郝方方(2020)研究中也指出,财务数据可视化是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趋势。杨文静(2019)、周申申(2019)、金辉(2019)分别在研究中就当前企业财务数据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发现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大数据时代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因此在财务分析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除此以外,其他很多学者对企业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财务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王河山(2019)、王凯旋(2019)、付筱文(2019)等在研究中提出,企业应当合理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对当前这个时展背景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进行财务分析。丛斐然,于静淼(2019)、熊义成(2019)研究中分别指出,财务数据分析应当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分析的科学性、有效性。有关财务数据分析的研究很多,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入手,但是都肯定了大数据对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促进作用,也对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分析所面临的困难,探索了改善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方法,这些都对本文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大数据时代相关概述

在分析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前,全面了解大数据时代的内涵与特点是关键,本章就对这方面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大数据时代的内涵

关于大数据时代的定义有很多,不同学者对其看法有所差异。整体而言大数据时代有狭义与广义两种,从狭义的角度,大数据是海量数据,而且种类多样,不但有传统结构化数据,还包含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由此可以将大数据视为数据量很大,可以应用的软件技术很难处理的大规模数据。从广义角度,大数据处理以云计算平台的应用为基础,在近几年现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发展得到广泛关注后,如数据分析、数据仓库等,在很多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得到了重视。本文认为大数据时代是在现代互联网、物联网等渠道产生的数据资源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价值的提炼与应用的时代。

(二)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与过去传统时代相比,大数据时代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量性大数据时代中,信息量巨大是该时代的一个特点,一方面是信息传递范围更广泛;另一方面是在信息技术平台中,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因此在这个时代中数据量十分巨大。2.多样性由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多元化,数据种类较为繁杂、多样,如数据包括网络、在线交易等多方面的数据信息。从数据的形态上看,包括文字、视频、图片等等。3.高速性大数据时代中,信息传递以云技术为基础,在网络平台中各种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瞬间传递。4.信息密度低虽然大数据时代中数据信息量巨大,而且种类众多,不过由于信息来源广、内容杂,其中可以利用的信息量并不多,需要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与处理,这样才可以使信息得到合理的应用。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影响

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发展促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发展,大数据时代通过进行开放数据信息获取,并将其转换为企业发展所需的信息,这对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与意义。这个时代对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对企业财务数据分析也有一定影响,从当前大数据时展情况入手,将其给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如下总结。

(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带来的机遇

从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情况看,大数据给企业财务分析带来的机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来源更充足准确在传统时代中企业财务数据分析,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大数据时代中,企业不单单可以对企业内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从企业利益相关者入手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这些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一些其他信息,这些丰富的数据信息,为企业进行财务数据分析提供了更多帮助与支持。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财务数据分析,结合其他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对比,以达到对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有一个更准确的了解与评价。加上现代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大量的数据分析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指引下,快速筛选、存储以及处理,使企业可以对这些信息更合理的应用,提升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2.财务数据分析的实时性提升财务数据分析关键在于实时性,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在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实时进行,以达到随时了解企业发展的情况,并根据企业当前发展现状进行战略调整,这样才可以使企业财务数据分析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在大数据时代中,企业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进行与企业相关的数据信息搜集与整理,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时候所花费的时间也较短,这就实现了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实时性,从而使企业在决策的时候可以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相关信息第一时间进行市场情况的全面了解与分析,真正掌握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3.财务分析地位有所提升在大数据时代中,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改变,为应对现代市场环境的变动,企业必须要对财务数据分析给予重视。为满足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需求,很多企业纷纷设立了专门的财务分析部门,安排了专门的人员,由专门财务人员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越来越多企业管理人员将财务数据分析作为企业的一项重点工作,大幅增加这方面的投入,以达到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财务数据分析的准确得到提升,使企业能够利用大数据优势对自身发展现状、市场环境等进行全面了解,在财务数据准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经营决策。

(二)大数据对企业财务分析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在对企业财务数据分析提供一定促进的同时,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根据了解将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分析所面临的挑战总结如下。1.企业财务数据收集与处理技术落后虽然在大数据时代中,很多企业在财务数据处理方面信息技术应用也随之增加,但即便是如此现代企业财务数据收集与处理技术依然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如在财务数据分析需要的硬件设施方面,很多企业的大数据财务数据分析硬件基础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需求,需要进行硬件基础的扩容,可实际上大数据的硬件架构技术的提供并非单独一家厂商就可以的。从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很多企业在财务数据分析方面,所引入的信息技术还处于一个成绩阶段。除了硬件方面基础设施落后以外,当前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软件也并不成熟,即便是现代财务数据分析中信息技术应用也进一步增加,但是现有的软件并没有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入手,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应用需求,这也不利于企业大数据时代的财务数据分析。2.现有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素养落后财务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若是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在工作中就无法对企业财务数据情况进行准确分析。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了解与分析,还要对比同行业、其他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等数据资料,通过这些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达到对企业财务数据有一个全面、准确了解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企业经营决策,以使企业的发展得到进一步促进。可很多企业现有财务数据分析人员,虽然掌握了一定财务数据知识,可是对大数据时代的了解不够全面与透彻,在具体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分析的情况,这种分析方式就无法对企业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与分析,这容易导致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结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异。3.信息安全缺乏保障大数据时代信息平台具有开放性,在这样一个网络平台中,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公开的同时,使自身的财务数据信息存储、传输安全得到保障是关键。虽然有关信息技术加密的相关技术等都在不断完善,但是关于企业内部数据被篡改、窃取的情况依然较为严重,因为技术不够成熟,企业有关财务数据信息就容易出现被盗的情况,使企业因此受到严重损失。对企业而言,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快、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也是起步,因此相关技术的完善至关重要,若是技术安全得不到保障,企业想要在大数据时代做好财务数据分析工作就十分困难,还可能会因此导致企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给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改进建议

从当前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现状看,大数据在为企业财务数据分析提供帮助的同时,也给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带来了一定挑战,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影响,建议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的改进。

(一)提升企业财务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大数据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信息量大,信息多元化,这种情况下企业想要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准确、全面、合理地进行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就需要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在收集到了大量数据信息以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也很重要,需要企业在短时间内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这样才可以保障财务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使企业能够利用这些数据信息达到对企业情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并分析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这需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自身在软硬件建设方面的投入情况。当然企业在财务数据分析方面的软硬件建设投入的同时,也需要相关厂商进一步关注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基础设施的开发,确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大数据时代财务分析所需的技术设施得到有效保障。如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完善,包括电脑、网络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保障在企业进行大数据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快速进行,保障数据传输以及处理的效率。当然在软件方面,相关厂商应当进一步加大适应大数据时代财务数据分析需求的软件开发,如增加企业内部财务数据与外部同类企业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板块,使企业可以对收集到的其他与财务相关的数据信息对比快速进行,这样可以实现企业内外数据全面对比分析,真正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市场中的地位以及影响等,这对更全面了解企业情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意义。

(二)提高企业现有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素养与能力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中企业财务数据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更强的能力以及素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财务数据分析有一个全面了解,还要对现代大数据时代背景有全面了解与认识,以此为根基进行财务数据分析,这样才可以保障财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科学性。因此为保障企业大数据时代财务数据分析工作有序进行,需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提升给予重视。从招聘入手,注重具有财务专业知识、财务从业资质的人员招聘,保障企业财务工作人员都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对现有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给予重视,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使企业财务工作人员都有机会接受培训,学习财务相关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对现代财务数据处理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给予关注,使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现代最前沿的财务数据相关信息技术、系统的应用方式,形成现代化财务数据分析理念,在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做到科学、合理。积极鼓励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学习,提升财务工作人员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这样在实际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就可以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全面、准确地分析,使分析可以与现代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相符。

(三)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安全保障

保障企业财务数据安全对企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做到准确、合理地进行财务数据分析,才可以确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各项工作规范、合理展开。这需要企业引入现代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安全保密技术与措施,对软硬件设施进行加密、防护等,保障企业财务数据安全性。在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应用、分析操作人员必须要经过授权,没有得到授权的人员不能进行财务数据信息系统的操作。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分析以后的财务数据不能随意进行泄漏,还要在进行系统操作的过程中按照要求,做好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同时,相关信息技术公司还应当进行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为企业进行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展开所需的技术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在实际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当有专门的信息安全检测与防护部门,由专人负责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及时发现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问题的调整,以使企业财务数据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例4

1 Excel软件的工作原理

首先明确Excel模型需要完成什么工作任务,确定完成任务采用的方法如何实现,然后运用Excel工具建立工作模型,该模型应包括原始数据、业务处理的计算公式、模型约束条件三部分自动完成,最后计算机按数学公式和约束条件自动完成模型求解,并用适当形式表示结果,进而分析得出结论。

2 财务工作中常用的Excel数据分析处理功能

2.1 函数应用

在财务管理中使用最多的是财务函数、数学函数和统计函数,Excel函数库提供的函数能够满足简单的财务分析和管理。如果需要进行某种特殊复杂分析计算,则可以通过自定义函数公式来实现。例如:一般的汇总统计使用SUM求和函数,如果是分类统计,则使用分类汇总命令,而条件求和函数的功能是在满足指定的统计条件下,对给定数据区域中的某一指定范围进行累计求和,其他简单统计指标的计算,则可以调用函数库中的其他函数。

2.2 图表分析

图表和数据透视表是Excel的两个强大数据分析工具。在利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时,有时既要使用函数和公式解决数据处理,还要制作各种各样的统计分析报表,使用函数和公式,就必须一个函数套用一个函数,公式又非常长,一般人别说创建这样的公式了,就连看看也觉得非常难以理解。这时使用图表和数据透视表就可以从创建复杂公式、使用各种函数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迅速而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制作出漂亮的报告和图表。

2.2.1 图表使用

用图形和图表表示数据,可以直观地提示数据之间的变化趋势、变化周期、变化速度和变化幅度。Excel提供了14种内置的图表类型,不同的图表类型反映的数据特性侧重点不同,应用时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特性的图表类型。最常用的是直方图、饼图、雷达图、散点图和带有折线或曲线的散点图。Excel中可以建立嵌入式图表和图表工作表。嵌入式图表是把图表直接绘制在原始数据所在的数据表中,而图表工作表则是把图表绘制在一个独立的工作表中。无论哪种图表都与原始数据紧密相关,任何数据变化都可以立即反映到图表中。

2.2.2 数据透视表

数据透视表的功能在于帮助用户分析、统计数据,利用它可以快速分类汇总多种来源的数据,可以随时选择其中页、行和列中的不同元素,以达到快速查看数据的不同统计结果,可以随意显示和打印出所需区域的明细数据,特别可以很快地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是财务工作中数据分析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据透视表由页字段、行字段、列字段、数据项构成。

例如我们要将以下一张疫苗的调拨统计表(表1),通过数据透视表进行快速分类汇总分析。

(1)将光标移入需建立数据透视表的工作表中,然后单击“数据”菜单“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子菜单。

(2)“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一”对话框上,选用默认选项,“Microsoft Excel数据清单或数据库”,单击“下一步”。

(3)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二”对话框上,在“选定区域”框中,已经自动选定工作表的(整个)数据区域,单击“下一步”。

(4)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三”对话框上设置报表布局,单击“布局”, 将“单位”拖动到“页字段”区域,“时间”拖动到“行字段”区域,“疫苗”拖动到“列字段”区域,对于要汇总数据的“数量”和“金额”拖动到“数据项”区域,见图1。

(5)布局完后,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三”对话框上,选用默认选项:“新建工作表”,在当前工作的左侧创建一个新工作表。这样做,可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以及可利用性。单击“完成”后,一张新工作表(见表2)即出现在当前工作的左侧。

举一反三,在调拨单中增加疫苗的“规格”、“厂家”、“供应商”等信息,只要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三”中将“规格”、“厂家”、“供应商”拖动到“列字段”区域,其余操作都是一样的。

(6)透视表的更新。在原工作表的数据更改后,在透视表中单击“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上的“更新数据”按钮即可。

3 结语

本文只介绍了数据透视表的一个简单运用,数据透视表的运用是Excel软件的一大精华,它汇集了Excel的“COUNTIF”、“SUMIF”函数、“分类汇总”、“自动筛选”等多种功能,是高效办公、分析数据必不可少的利器。熟练掌握Excel的图表、函数和数据分析等工具的综合应用,可以高效、准确地帮助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预测和决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例5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财务分析理论基础和内容创新的研究形式主要有教材或专著和论文。理论基础研究主要以论文形式出现,主要沿着两条路径展开:一是财务分析学的定位(张先治,2007;);二是财务分析的支撑理论:财务与会计目标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李心合,2001;连彬,2005;黄世忠,2008;任家华,2012)。关于内容创新研究主要以教材或专著为主,论文为辅的形式进行,主要也是沿两条路经展开:一是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现代财务分析框架(李心合,2006;张先治,2007;黄世忠,2008;任家华,2012);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传统财务分析内容的增加与创新(黄国良,2005;李峰,2006;王化成,2007;张远录,2008;姜国华,2008;朱学义,2009;张新民,2011)。主要观点如下:关于理论基础研究,张先治(2007)通过财务分析与各学科的关系提出财务分析定位于边缘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任家华(2012)提出财务与会计目标理论的发展决定财务分析的目标定位;李心合(2001)提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财务分析提供了必要。关于内容创新研究,李心合(2006)提出应将价值创造、战略、价值链或价值网、生态化等,都纳入财务分析体系的观点;张新民(2011)提出要透过财务报表看企业战略、价值和风险等观点;朱学义(2009)提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人才决策需要,建立“初级财务分析”、“中级财务分析”和“高级财务分析”体系的观点。综上,国内外专家学者依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无论财务分析的理论基础、内容框架,还是方法体系,均已做了不少相关研究和应用,这为构建一个全新的财务分析体系提供了大量启示和重要参考。但总体而言,目前研究视角主要以微观信息使用的需求为导向,需要后续研究能拓展到中观宏观视角,且根据财务分析的定位创新财务分析内容,大部分学者侧重于某单一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系统化。

二、财务分析理论基础与创新依据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资本运作和投资分析的日益现代化以及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使财务信息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财务分析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财务分析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张先治,2007),财务分析方法越来越科学合理,这些对传统的财务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研究领域。

(一)财务分析内容构建的目标理论与创新依据 实务中财务分析的发展需要起指导作用的相关理论作支撑,而任何课程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构建都离不开与之相关支撑学科的理论基础,尤其是相关学科的目标及其应用领域的目标。以会计学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效率与结果进行评价,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的财务分析,其目标必然与企业会计目标和财务目标一致。

(1)会计目标理论。会计目标定位随外部经济环境而动态调整,会计目标理论的研究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以目标为起点的会计准则制定日益受到重视,而会计目标理论研究真正进入高峰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这两大学派产生的外部经济环境和适用的财务报告目标各不相同,受托责任观适用于资本市场不发达,所有者和经营者十分明确,不需要第三方作为中介的情况,财务报告目标是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几乎不考虑资源委托人之外的信息使用者;而决策有用观是在证券市场日益规模化和成熟化的背景下形成的,财务报告目标是提供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关注“潜在的”信息使用者。我国上市公司90%以上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成,所有者和经营者不能十分明确,受托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我国国情,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也不太发达,决策有用观也受到一定限制,但资本市场化加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财务会计需面向资本市场提供信息,决策有用观更符合现实逻辑(2008,周长鸣)。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现行会计准则也明确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同时也反映受托责任的情况,并且进一步指出报表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目标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更倾向于决策有用价值。

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我国会计目标理论定位的转变,必然促使财务分析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根据决策有用观,财务分析目标理应为报表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信息。而报表使用者根据对财务信息需求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企业)、中观(行业或产业)和宏观(国家)视角的信息使用者。以此为依据,财务分析的内容应突破传统的以微观视角为主的局限性,跳出纯粹的、单一的财务分析限制,将微观的财务分析拓展到宏观和中观领域,预测我国整体的财务经济运行态势,满足各层面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创新财务分析的内容。因此,我国目前财务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微观视角的财务分析、中观视角的财务分析和宏观视角的财务分析。其中微观视角的财务分析主要满足投资人对企业财务状况、企业价值评估的需要;中观视角的财务分析评价一个行业的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以满足相关部门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等需要;宏观视角的财务分析主要为了提供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具有全面影响的财务信息。现行经济环境下,财务分析教材内容的创新点就是要提高财务和会计信息在中观或宏观经济决策中的功能与影响。

(2)财务目标理论。企业财务目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动态性,是与相应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西方企业财务目标主要经历了筹资数量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企业财务目标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不管是西方还是我国,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财务理论的发展,财务目标都趋同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方向。未来企业价值评估或预测、项目价值评估和价值创造将是财务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以此为基础,现代财务分析的内容必将打破传统的评价、解释公司过去的绩效为主的局限性,企业价值分析的引入将是财务分析的一个重大突破与创新。因此,财务目标理论的发展决定了现代财务分析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基于价值视角的财务分析。

(二)财务分析课程定位与创新依据 随着财务与会计、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与实务对财务信息需求的扩大,作为边缘性学科的财务分析在连结财务会计学与相关学科中的地位与功能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财务分析,其定位应该是融会贯通于专业或学科之中,成为各学科或专业课程知识融合的一座桥梁。与财务分析课程紧密相关的专业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财务信息应服务于企业的所有使用者,而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每一门课程都是服务于企业管理某一个方面,因此财务分析课程内容应服务和反映每一门课程,成为财务与会计专业各课程知识融合的一条连结线。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尽管侧重有所不同,但就核心课程而言,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审计学》和《投资学》等。因此,从《财务会计学》课程来看,财务分析的内容应包括通过报表看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此部分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核心内容);从《成本会计学》课程来看,财务分析的内容应包括通过报表进行企业成本控制和成本战略等分析;从《财务管理学》课程来看财务分析应包括透过报表看企业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等分析;从《管理会计学》课程来看,财务分析应包括透过报表看企业管理控制和管理决策等分析或看企业经营者绩效;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看,财务分析应包括透过报表看企业战略、企业风险控制和企业或行业核心竞争力等分析;从《投资学》课程来看,财务分析应包括透过报表看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或证券投资决策等分析。因此,随着相关专业或学科课程设置的更新,财务分析内容应以环境出发,不断创新,搭建一座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的桥梁。

(三)财务分析方法体系与创新依据 财务分析方法体系由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组成,但定量分析是基础。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方法。随着财务分析内容的变革与创新,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已无法满足现行财务分析的需求,为此,必然带来财务分析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1)微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方法创新。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基本上是从微观出发,从财务与会计的视角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由于会计目标与财务目标理论的转变、财务分析课程定位的变更以及社会对会计信息需求范围的扩大,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企业价值视角下的财务分析、战略视角下的财务分析、社会贡献视角下的财务分析和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财务分析等方面内容将构成现代财务分析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满足这些分析内容的需要,无疑需要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一个新的微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这个方法体系应以基本的财务指标为基础,结合企业价值、企业战略、企业社会贡献和企业核心力等方面的需要,利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如结构方程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等方法来构建。

(2)宏观和中观视角下财务分析方法创新。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外部经济社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变化,使得宏观和中观信息使用者成为财务分析的重要主体之一。王化成(2013年)明确提出“会计信息过去只是在微观企业产生影响力,现在需要对微观企业会计数据加以提炼,可以反映某一行业、整体企业乃至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提供增量信息和参考依据。”并提出可以利用会计数据来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情况、预测前景走势,提升会计的决策支持作用和地位,增强会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李挺伟(2013年)也提出要编制微观特点的财务指标、中观特点的行业财务指数和宏观特点的综合财务指数来反映企业盈利模式和成长性、行业的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运行。因此,宏观和中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应以编制会计指数或财务指数来满足分析的需要,当然会计指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国专家学者正在根据社会经济对会计信息需求进行研究与探索。

三、财务分析教材现状分析

目前财务分析教材的名称存在差异,有财务报表分析、财务分析、会计报表分析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等多种提法,但这些名称的本质是相同的。笔者选择了2001年-2013年出版的18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内教材,包括“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21世纪会计学(或经济管理类)系列规划或精品教材以及东北财大、高等教育、北京大学、上海财大和立信会计等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材。同时选择了五本西方主要的财务报表分析教材。主要情况见表1和表2。从表1可知,十余年来,财务分析教材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概述、能力分析、报表分析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需求和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部分教材开始涉及价值分析(王化成,2007;姜国华,2008;刘文国,2009;张立达,2013);部分教材尝试桥梁功能,与管理会计(黄国良,2005;黄世忠,2007)、成本会计(张远录,2008)、风险管理(姜国华,2008)、审计(张立达,2013)和财务管理(张新民,2008;杜晓光,2012;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12)等课程的知识融合起来,为各科知识在财务分析过程中的运用提供一个平台。在财务分析方法上,18部教材基本上都包括了财务比率、趋势分析、综合分析等主要传统分析方法,但部分教材根据财务信息需求和财务分析内容变更,开始运用数理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满足分析的需要,如分析软件(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12)和统计学方法(陈少华,2011)等的运用。另外,从十余年财务分析教材内容的纵向发展来看,教材内容体现出了与外部经济环境相关性,与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财务预警和可持续发展等现实问题相关的财务分析越来越多。

从表2可知,西方五本教材的基本内容与我国的教材具有一致性,主要包括概述、报表分析和会计分析(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从具体内容来看,西方教材除了上述内容外,信用分析、风险分析和价值分析也是其主要内容,在特殊项目分析中,与审计、现金流量和并购有关的财务分析也占一定份量。

与我国教材相比,西方教材在内容上比较重视信用、风险和价值分析,且会计分析和报表分析的侧重点也有差异;从分析方法看,西方教材对财务比率与综合分析法的强调较少,而统计学或其他方法的运用相对较多;在语言表达上,我国教材比较正式、理论性较强,西方教材较为灵活,大部分都以提问或小案例引入的方式做标题,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四、财务分析教材体系构建的创新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上述财务分析的理论基础与创新依据,结合国内外财务分析教材的发展现状,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是为满足利益相关者决策的财务“信息需求”。因此,财务分析不管是方法的选择,还是内容的构建,必须体现“需求”的内涵,即财务分析教材方法体系和内容体系的构建应以如何满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为基本导向,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知识体系。鉴于此,笔者构建如图1所示的财务分析教材体系。

(一)第一部分:财务分析导论 导论部分是财务分析教材的一个定调和基础,为后面的内容奠定方向。应由四个部分组成:财务分析的理论基础、财务分析的信息需求者分析、财务分析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以及财务分析课程的定位和目标。此四部分内容相互依存,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根据支持实践的理论基础来分析财务信息需求者,根据不同信息需求者的具体需求确定财务分析的目的,以财务分析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为基础,结合信息需求者的目标来定位财务分析课程。

(二)第二部分:财务分析方法体系 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是根据财务分析目标与理论基础,为满足不同层面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确定的。具体包括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数理统计或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及专门针对中观和宏观需求者的分析方法。传统的财务分析法主要是针对微观层面而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法,是其他分析方法的基础,包括财务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数理统计或计量经济学方法主要是为满足信息需求者对价值、风险与预警等方面的需要而选择的,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结构方程法和ANN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把微观财务分析拓展到中观和宏观领域的方法主要有财务指数法和会计指数法。

(三)第三部分:财务分析内容体系 财务分析内容体系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构建不同的体系,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视角来看,其内容体系由微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和中观与宏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构成;从内容的发展来看,可分为基本内容和创新内容。笔者以第二种标准为基础,并将以微观、中观和宏观为视角所需的财务分析内容融合于其中,以此构建一个全新的财务分析体系。(1)基本内容。基本内容主要是目前财务分析教材的基本框架,倾向于微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具体包括财务报表分析、四大能力分析、四大活动分析、趋势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等内容。该部分内容一方面满足微观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为创新内容奠定基础,是财务分析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创新内容。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两个视角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课程定位的视角和中观宏观的视角。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财务分析课程定位于各相关课程的桥梁,由基于战略管理、基于风险管理、基于信用管理和基于价值管理等方面的财务分析以及从审计学、管理会计学和投资学的视角等方面的财务分析构成,此部分内容主要也是满足微观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息需求。中观宏观视角的财务分析主要是运用财务指数和会计指数将微观领域的会计数据运用到行业或整个财务经济运行之中,以满足制定产业政策或宏观经济政策的财务信息需求。

(四)第四部分:财务分析的应用 财务分析的应用是运用财务分析方法,结合企业、行业或整个经济实际情况,对财务分析内容的运用,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微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应用。以某上市公司为案例,针对基本内容进行财务分析,同时分别从战略、风险、价值、信用等视角对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2)中观宏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应用。以某行业或地区的企业为例、运用财务指数和会计指数对某行业或某地区的财务经济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案例:不同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和社会贡献分析;小微企业财务状况评价与社会贡献分析――以某地区为例。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理论发展与定位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第4期。

[2]李心合:《关于财务理论若干问题研究》,《财经研究》2001年第10期。

[3]李心合、蔡蕾:《公司财务分析:框架与超越》,《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10期。

[4]任家华:《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第2期。

[5]李峰:《传统财务分析指标的延伸与拓展――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第9期。

[6]张新民:《基于管理质量视角的财务状况质量分析框架的构建》,《财务与会计》2011年第7期。

[7]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8]黄国良:《会计报表分析》,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王化成:《财务报表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张远录:《会计报表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11]姜国华:《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张先治:《财务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李心合:《会计报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穆林娟:《财务报表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张新民、钱爱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6]单敏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刘文国:《财务报表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8]袁淳、张新玲:《财务报表分析》(精要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9]池国华:《财务报表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0]陈少华:《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1]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报表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例6

当前,我国企业面临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外部市场竞争激烈,利益相关者对财务分析的需求日益增加等现实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和改善财务分析。

(一)竞争实力的提升要求加强财务分析。

首先,财务分析有利于更好的了解财务状况,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单位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财务指标的基本现状、变化趋势,了解单位的财务安全情况,为避免财务风险,保障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奠定基础。其次,财务分析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通过与历史数据、市场中同行业数据的比较,可以了解单位成本费用、盈利能力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为采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行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充满风险与机遇的外部市场要求加强财务分析。

首先,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要求加强财务分析,当前,贸易保护等导致国际贸易"风云变幻",国内宏观政策的调整使得物价指数、劳动力价格等不断调整,这就要求及时的分析这种外部环境变化对单位的影响。其次,国内经济结果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型、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新兴产业的发展等蕴含了大量的发展机会,只有科学的财务分析才能帮助决策者更好的决策,降低决策风险。以技术创新决策为例,随着技术创新的活跃,一方面,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引进研发人才,完善研发体系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必须有效控制研发风险,提高研发效率,这就要求通过财务分析发现并控制投资风险。

(三)全民投资时代要求加强财务分析

当前,我国民间资本较为充足,居民投资热情较高,但这些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财务专业知识明显不够,必须依托更为通俗易懂的分析报告才能更为全面的了解投资目标的基本情况。此外,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由于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也需要借助财务分析报告等来了解投资目标的最新动态,这都为财务分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财务分析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分析本身不完善。

首先,从分析资料的来源来看,从事财务分析的人员更多的是借助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各项数据、资料,而并没有深入到一线,没有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部门负责人、销售部门负责人以及消费者等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导致分析过程中更多的是就数据论数据,分析缺乏深度和厚度。其次,从分析的技术来看,分析人员没有按照全面、客观、系统的原则构建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指标体系,或者这些指标过于全面但缺乏重点,或者部分指标反映的内容重复交叉,指标内部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并且,部分分析人员难以对指标做出合理的解释,紧紧将指标作为一个单一的数据让领导参考,缺乏对指标深入的探讨。再次,从分析过程来看,由于个人的特长、技术水平等的差异,分析过程中存在重视客观分析缺乏主观判断、重视成绩分析缺乏问题分析、重视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缺乏对未来的预测、重视定性分析缺乏量化分析、重视对自身的分析缺乏与外部的比较分析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分析的结果难以令人满意的问题。

(二)财务分析结果应用体系不健全。

首先,财务分析结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部分企业更为重视对生产经营活动本身的管理,重视企业公关等活动,认为企业的管理必须更加重视未来,对过去的总结相对重视不够,这就使得财务分析的结果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仅仅成为财务部门的一项简单的管理活动,难以用于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其次,财务分析结果的运用不科学,部分企业虽然重视对分析结果的运用,但仅仅将这些结果用于考核部门工作绩效、用于评价企业的整体绩效,没有针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指导企业改进经营管理,从而导致分析结果的运用存在片面性。

(三)财务分析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首先,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部分从事财务分析的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但对企业生产管理、对企业所处的行业和整个市场环境并不熟悉,从而导致其在分析工程中过于局限企业内部,缺乏宏观视野。此外,部分财务分析人员对统计软件等辅的工具不熟悉,从而导致其在财务分析中难以借助这些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其次,财务分析的应用环境有待改善,当前的财务分析主要是财务部门单独进行,其他部门的支持配合不够。

三、促进财务分析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思考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分析框架体系。

首先,要根据企业本身、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构建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可以在偿债、营运和盈利能力三个一级指标下设置各项二级指标,以用于分析单位的财务状况。其次,要不断完善财务分析模板,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财务分析人员要联合业务部门等单位,根据领导决策的需要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除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外,还可以对宏观环境进行探讨,对变化较大的指标作出专门的说明和分析,并根据现有的数据对未来作出预测,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方便财务分析结果使用者全面、客观的了解相关信息。

(二)加强管理提高财务分析能力。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例7

1 大数据的含义及特征

大数据也被叫做巨量资料,它在数据管理、存储和分析等方面的规模都远远超过过去的数据库软件,它的特征如下:数据规模大、数据类型多、数据流转快和价值密度低。数据规模大指的是存储单位从TB到PB的跃迁;数据类型多指的是数据的种类多,如图片、文档、地图等等;数据流转快指的是可以在海量数据之中快速找到有价值的信息;价值密度低,数据信息量大,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进而获取收益。

2 大数据时代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2.1增加了财务管理信息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也会随之而变化。企业要想确保发展的顺利,必须对获取的各种经济财务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这样才能获取有价值的财务信息,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以前财务管理管理信息都是利用财务报表获取的,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获取财务管理信息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大促进了企业获取财务信息的效率。

2.2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准确性

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像,企业财务报告经常会发生数据错误、丢失等问题,进而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财务信息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如果财务信息不能有效的利用起来,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像。因此,在当下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财务数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财务信息问题的出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

2.3改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角色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财务人员的角色在改变。在过去企业财务管理就是对财务账目的管理,晋升空间比较小,但是在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仔细分析那些复杂的企业运行数据和信息,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使拓展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价值。

3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3.1财务与业务信息联接生疏

当下属于互联网信心时代,客户的需求变化很快,因此企业要重视对产品研发、智能化制造等方面的研究会投入,然而它们与财务管理的联系不大。因此,财务人员基本不考虑客户需求与企业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也不与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进行沟通,在日常工作中总是在事后进行核算,而不是提前进行规划,财务管理与业务之间的沟通联系极少。财务管理人员如果对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的进行详细的了解,无法掌握企业效益增加的方式和途径,是无法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财务意见,不能找出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3.2财务管理数据化信息化程度低

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指的是财务管理与业务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紧密,信息共享度比较低,不能实现信息的综合化管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数据越来越多的,但是只有对数据进行仔细的筛选、分析和研究才能将其用于创造价值和获取利益。有用的信息才有价值,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中仅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指标等财务信息是无法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有效管控,这些信息都是比较表面、片面而且浅层次的,只有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分析才能确保新经营模式下企业健康的发展。

4 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管理转型

4.1数据资源

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各项生产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以相关的数据信息为依据,这给财务部门带了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当下企业对数据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继续要对财务数据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还需要有效收集相关业务数据资源,以便于财务管理转型工作的顺利进行。财务会计目的是为了将企业的经济状况通过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企业再生产经营的中经济活动进行全面仔细的记录和分析。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投入,财务会计工作的制度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并且各种与之配套的财务管理技术和设备也已经配置完毕,足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财务部门中已经收集和存储了许多的基础财务数据,为了企业的经营以及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支持。并且在企业内部管理责任重,管理会计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作为企业财务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之中,除了需要做好基本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外,还需要重视对所有数据的进一步加工和分析,找出其中潜在的内部价值,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4.2数据管理

在过去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与财务报告的编制以及完成受托责任等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虽然也按照规定进行了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等工作,但是整体来说,这些还是属于粗方式管理的范畴,并且财务数据的价值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和关注。企业在制定决策的时候,也没有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而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的经营发展与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必须要做好数据管理工作。数据管理在具体应用中可以下几方面进行: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等。但是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建立在数据信息准确和真实的前提之下。与此同时,企业的数据信息库必须充足和全面,这样才能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企业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及时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确保信息的充足和全面。

4.3数据可视化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例8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所有投资者主要通过财务报告获取相关信息,且新会计准则中涉及财务报告的准则就有九个。财务分析的基本职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化为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去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在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应特别关注重点、大额、异动的报表项目,并对一些重要的财务比率指标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从中获取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并采用了“资产负债观”的核心理念,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时,往往容易存在以下九大误区。

误区一:重视利润,忽视资产和负债

利润指标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投资者投资决策时所参考、甚至直接依据的主要财务指标。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观后,实质上一个公司的利润不仅由收入和成本费用来决定,而且还由资产和负债期初和期末的变动情况来决定,且利润中包含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利润也呈现出越来越波动、越来越虚化两个主要特点。在资产负债观下,投资者更应该关注公司资产和负债未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即未来的获利能力,而不应该过于重视没有太大信息含量的综合性利润指标。净利润指标不如毛利率或者营业利润率指标对决策有用。

此外,大部分投资者习惯于分析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市盈率等少数指标,对财务报表很少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因而,大部分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也主要是对利润及相关指标进行操纵。

误区二:重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忽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财务的核心是“现金流为王”。因此,不仅上市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现金流的管理,而且投资者也非常关注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将确认越来越多的持有利得或损失以及非经常损益,但这些损益往往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导致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相关性下降。

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时,往往习惯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的对比来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或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流动负债的对比来分析偿付能力。而实质上,这是较难看出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和偿付能力的。比如,当前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主营业务是制造或外贸,但其较大比重的资产却是对外投资,投资可能成了该公司利润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的主要来源,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可能一直为负,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却可能很好。

误区三:重视合并财务报表,忽视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是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主体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合并财务报表不反映任何现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母、子公司之间业务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合并范围的影响以及合并抵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合并财务报表很难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误区四:重视年报,忽视季报

投资者往往重视对上市公司经过审计的半年报和年报的分析,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实质上年报往往掩盖了季度之间的波动,是较为滞后甚至严重滞后的会计信息,据此决策可能会受严重误导。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上市公司第一、第二季度的季报数据还比较理想,从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和恶化,但从上市公司披露的2008年年报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同比却并没有严重恶化,有些甚至还有不错的增长,这就是年报严重掩盖了季度之间的波动情况。

误区五:重视报表数据,忽视数据的质量分析

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往往直接拿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的分析,而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必要地剔除(如对非正常和未实现利润的剔除、对不真实资产和负债的剔除)和处理。一般投资者通常容易忽视对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质量、资产和负债质量、所有者权益质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误区六:重视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

虽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了大量的会计信息,但这些财务信息往往是滞后的、综合性的、静态的会计信息,并且财务报表上既包括历史成本信息,还包括公允价值信息,这些会计信息远不足以作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甚至全部依据。而我国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过于重视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忽视了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非财务信息包括那些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不一定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各种信息。投资者如果忽视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等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可能就很难对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作出准确的判断。

误区七:重视财务报表,忽视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数据是用货币高度概括的结果。因而,如果单纯用总括数据进行分析,就可能无法得到决策有用的信息。而附注是财务报表的必要补充和说明,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忽视了报表附注的分析,尤其是或有事项、承诺事项、关联交易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则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此外,投资者需要注意:在新准则体系下,关联方交易披露的范围扩大了。这可能使得广大投资者容易分散对重要关联方交易的关注程度。

比如,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来源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假设某上市公司2009年半年报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3000万元,而报表附注里关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说明是:600万元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 400万元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虽然,这利润表中3 000万元都是“浮盈”,但投资性房地产的2 400万元“浮盈”是评估的结果,而不是实际价格变动的结果。

误区八:重视报表数据分析,忽视业务实质的判断

投资者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一定要结合上市公司的业务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而不能仅从财务数据得出分析结论。当然,一部分投资者可能由于财务知识的欠缺,对财务数据本身的涵义都不太了解,更别提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实质分析了。

比如存货数据,不同上市公司披露的存货数据,其信息含义是大不相同的。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一部分上市公司在年初为了预防通胀进行了大量采购,而下半年随着市场的萎缩,产品又严重滞销,从而导致构成存货的原材料和库存产品严重偏高。但存货数据较高或很高并不能就此得出该公司经营出现问题的结论,一定要结合公司实际、行业情况、所处阶段和采、购、销情况来进行全面分析。公司存货偏高,有些可能是为了囤积获利、有些是供应商集中供货、有些可能是提前采购等原因所致。

误区九:重视经营性损益分析,忽视非经营性损益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该交易或事项的性质、金额和发生频率,影响了正常反映公司经营、盈利能力的各项交易、事项产生的损益。按照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包括十五个方面的内容。

经营性损益是经常性的、持久的,是对上市公司未来盈利能力进行预测的基础;非经常性损益是偶然的、非持续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出于各种需要,操纵非经常性损益的行为已司空见惯。目前,许多投资者在进行报表分析时,要么只关注经营性损益的增长情况,要么只关注净利润的实现情况,而忽视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

【参考文献】

[1] 蒲涛,蒲适.摩根大通财务报表分析与启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 张素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新视角[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2).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例9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074-03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企业间竞争非常的激烈,一个企业要想良好的运行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就必然离不开正确的财务分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越来越趋于现代化和规范化,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也将面临多重考验,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企业目前的财务报表主要是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普遍缺乏前瞻性和预测性,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未来的资金流转情况。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财务分析指标大都具有较强的行业性和局限性,依据的财务指标和会计处理的方法不同。而且,财务分析经常把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割裂开来,重视相对指标而忽视绝对指标,结果是导致不同企业间财务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财务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因此,对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财务分析作用的认识不足

首先,我国企业的一些管理者只重视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管理,没有对财务的管理与分析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大企业、大集团规模越做越大,财务越分析越来越宏观,出现了重视整体分析,轻视个体分析的现象。其次,企业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要么进行决策时不进行风险分析,财务分析从不考虑或很少考虑风险,导致企业决策层夸大自身能力,直到风险变损失时,企业已难以重生。要么有些企业惧怕风险,对存在风险的业务一律回避,看不到风险中蕴藏的机会,以致落后遭致淘汰。最后,有些企业不善于通过财务分析来全面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导致财务分析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财务分析的作用似乎也越来越大,但企业仍在走老路,战略执行或偏离目标,或困难重重。由于管理者的重视不足,财务分析的结果不能应用到改善企业经营的实践中。这不仅浪费了企业的有关资源,同时还挫伤了财务分析人员的积极性。

(二)企业财务分析人员本身的素质不高

企业战略管理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仅掌握财务分析的知识与方法,更要有较宽的知识面。最近几年我国财务人员的总体素质有了一些提高,但与新时期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首先,财务分析人员片面的重视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但是,他们只出数字结果,而不清楚数字内涵,分析完成后便没有下文。财务人员本身找不到产生结果的驱动因素,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导致最终的结果是编制的财务分析报告专业晦涩,让人看不懂。其次,很多财务人员只注重会计的具体核算,不重视财务分析。为了跟上变化,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财务分析,也就无法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产品。

(三)现行财务分析方法不够健全

首先,缺乏可比性,当前评价企业实际数据时缺少统一的参照物或者参照标准,且不同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差异,这样财务分析的结果就会出现差异。其次,存在滞后性,有些企业很少关注外部和内部的变化,企业习惯于对过去已完成、不变化、有结果的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查,而不能够基于过去,结合当前,着眼未来进行分析和沟通。从而难以做到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最后,是财务分析方法浅显。大多数企业现行的财务分析所用的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两种,反应企业以往的业绩与经营成果,是对企业相关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找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但无法对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说明。所以,企业的管理者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的决策可能与企业现在的发展存在差异,尤其是对动态管理和及时管理来说,财务分析结果的用处不大。

(四)现行财务分析手段落后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配备了会计电算化的软件系统,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还在用手工记账。人们往往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把财务处理在计算机上进行,没有发挥计算机还可以进行企业经营分析、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和辅助决策等方面的作用。当然,财务软件的开发运用滞后于财务分析和管理,进而也影响了财务分析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在我国企业中完全普及,手工计算和记账无法避免错误,而且核算成本高、耗时长、效率低,由此财务数据经常会出现延迟和误差。

(五)财务报表的数据本身具有局限性

财务报表是会计的产物,财务报表不可能反映企业的全部实际情况。首先,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大多数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不是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更不是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和未来收益是有很大差异的,用历史数据分析出的结果作为决策的基础,很显然是不科学的。其次,财务报表上的数据是在假币值稳定不变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而实际的情况是货币的价值不可能一成不变,一旦发生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企业的实际情况可能和报表完全不同。再次,财务报表的编制遵循谨慎性原则,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这就可能导致会计人员人为操纵财务数据,降低了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最后,财务报表是按年度和月度对外进行报送,只能提供短期的财务信息,不能反映未来和长期潜力的信息,财务报表的短期性不利于反映企业长期经营管理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经营管理者对财务分析作用的认识

企业管理者一方面要帮助和支持财务分析人员熟悉本企业的业务流程,要尊重财务分析的结果,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财务分析工作,提高财务分析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例如在提高财务分析利用率方面,管理者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财务分析活动会议,肯定成绩、明确问题、提出建议或措施、落实责任,使得财务分析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要切实做好财务分析工作,不断提高分析质量为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这是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

(二)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整体素质

因为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让决策者做出决策,换句话说,财务分析的结论是为决策者服务的。所以,为了让决策者不做出错误或者过于追求短期效益的结论,要求财务分析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及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增强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多方面的经济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对所分析问题的自我判断能力。

(三)建立健全财务分析方法体系

1.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首先,充分利用现金流量信息,注重现金流动负债比。因为偿还债务最主要的手段是现金,如果缺少现金,企业可能会因为资不抵债而宣告破产,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个指标要比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所以,在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时,除了要注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外,更应关注现金流动负债比。其次,要注重反映企业未来财务增长潜力的指标,因为企业未来的财务增长潜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长远保障。最后,要注重分析企业的时期指标。众所周知,时点指标其只能说明企业某一时点的情况,并不能代表企业整个时期的情况,而且这类指标出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容易被人为调整。所以,应该增加时期指标在整个财务分析中的比重,避免人为因素降低财务分析的真实性。

2.在比较分析时,必须要选择比较的基础,作为评价本企业当期实际数据的参照标准,包括本企业历史数据、同业数据和计划预算数据。首先,横向比较时使用同业标准。目前,大多数企业习惯用竞争对手的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其次,纵向分析时,以本企业历史数据作为趋势分析比较的基础。但财务分析人员必须清楚,历史数据代表的是过去,并不代表其一定合理。因为宏观经济、市场状况和竞争对手等经营环境因素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今年的利润比往年提高了,并不能简单的说明企业的管理水平一定有了改进;反之,企业今年的利润下降了,也不能完全证明其管理水平一定有所下降。最后,在进行实际与计划的差异分析时,财务分析人员要清楚,实际和预算的差异,可能是预算不合理造成的,并不一定是企业本身在执行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总之,一定要准确理解和应用财务分析的比较基础本身,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地做出分析结论。

3.财务分析应多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以减少因为分析人员的主观偏好而发生的财务分析失真情况的出现。在财务分析中可以较多的运用数据模型,既可以推广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财务信息,又可以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的方法增强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还可以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联系相关法规政策,考虑不可计量因素进行综合论证,并实际修正定量分析的结果。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果必须结合起来综合判断,修正误差,使结果更趋于客观实际。对于那些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请外部人员进行财务分析,以减少分析的主观性。

(四)改进财务分析手段

加快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各企业应积极采用技术成熟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推动会计电算化进程,能够大大节约时间和人工,更能够缩短财务报表披露时间。企业财务工作的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电算化不仅能够大幅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也可以对企业各部门的财务进行更好的分类整理计算与分析,提高财务分析的整体质量,消除手工计算中存在的成本高、时效低以及无法处理偶然和特殊事件的弊端。当然,会计电算化只是分析的手段和工具,财务分析人员是财务分析工作的真正主体。分析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因此企业应当选拔一批优秀的财务人员担任这项工作,同时在企业内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适应本企业的专业分析人员。在财务分析人员的过程中应同时注重基本分析能力、数据的合理修正能力还有综合分析能力,切实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弥补财务报袁的局限性

1.财务报告是否规范。一般情况下,对不规范的报告,应该怀疑其真实性。

2.财务报告的内容是否有遗漏。通常遗漏的原因很可能是不想讲真话,或者是不愿意说假话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遗漏是违背充分披露原则的。

(1)财务分析数据是否有反常现象。如果数据没有原因的违反常理,就要注意其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贯性是否有问题。

(2)审计报告的意见和注册会计师的信誉是否值得信赖。首先,企业必须明白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同等重要。除现有报表中披露的以货币计量的信息外,还应披露其他非财务信息。比如企业经营的范围和内容、主要竞争对手及与人力资源、市场份额、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新产品开发与服务、股东及主要管理人员信息、用户满意程度等有关的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及前景的判断。

其次,要加强财务预算报告的编制。财务预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报告使用者对企业决策与评价的准确性,编制财务预算报告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

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例10

长期以来,在财务报告目标导向影响下,企业财务管理重心主要放在编制财务报告、履行受托责任上,虽然财务报告的编制以确认、计量、记录为基础,然而由于过程管理粗放,数据(财务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其价值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企业决策相关数据并未得到及时、充分的收集;由于数据分类标准差异,导致数据整合利用难度大、效率低;大量数据昙花一现(生成财务报表)之后便处于休眠状态,直至因销毁而永远丧失价值……大数据时代给我们的启示是,财务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作为记录企业经济活动的特殊语言,不应当在企业发展记忆中被忽视、遗忘、抹去。加强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应用是这个时代给财务管理创新转型指出的一条新路径。

1.数据收集。“不会量化就无法管理”,这一管理学上的共识说明了加强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大数据时代,数据是主角,掌控数据信息是王道,广泛收集真实可靠的数据是发挥数据资源价值的基础和关键。现实财务管理中,经常会有“数”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现有数据跟不上即时管理决策需要,而临时抱佛脚地突击统计数据不仅耗时、耗力,也使得管理决策的效率、质量大打折扣。秉数据思维,做好数据规划是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考虑的首要问题。一方面,从宏观角度,有关政府部门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规范引导工作。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该规范的推动实施,对于帮助企业从源头上破除“信息孤岛”、全面加强数据收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作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基于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推动实施又将为数据资源的更广泛、高效利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在微观层面,企业应当加强数据“定制”,立足企业实际情况,把握好管理决策需求,反向追溯,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数据收集框架体系。

2.数据存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数据膨胀的交互作用推动着数据存储技术的革新。同样,数据化趋势下,随着企业收集数据量的迅速膨胀,对企业数据存储的软件和硬件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将直接影响数据分析应用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构建良好的数据库是发挥数据资源价值的重要保障。硬件方面,大数据浪潮推动下,当前存储服务器技术水平已经足以支撑企业级数据存储技术需求;软件方面,企业应当在一定的数据整合范围内(如企业集团)前瞻性地做好数据库结构规划设计,在数据要素分类、组织结构层级、数据时间/期间等维度体现精细化、标准化、可扩展特性,为高效、高质量地开展数据检索、整合、挖掘、分析工作提供条件。

3.数据分析。作为未来企业的“新石油”,数据资源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开采”,其价值将被永远“埋藏”,加强数据挖掘、分析是发挥数据资源价值的桥梁和纽带。新时代的财务工作者应当将数据分析应用意识贯穿于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主动作为,沿着企业数据记录这一“历史足迹”,把握其反映的企业经济活动“历史脉络”,唤醒沉睡的历史数据,让数据“说话”,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4.数据应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劳动生产率的竞争,而是知识生产率的竞争,数据信息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从传统观念来看,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财务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只是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记录符号;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实践告诉我们,作为记录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数据资源虽然不是企业价值创造的直接来源,却可以成为企业发展成长的“催化剂”或“助推剂”。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当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挖掘产生的重要信息,辅助经营管理决策,间接推动企业业绩的增长。

二、数据可视化——数据信息呈现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