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1 09:09:46

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

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例1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1.023

进入21世纪,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都对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提出了迫切需求。随着国家对农业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强,日益增多的农业建设项目迫切需要标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发展也逐步进入了市场化和全球轨道,我国农业发展走出去急需标准来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多年来,编制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主要是服务于中央投资的农业建设项目。而从整个农业行业出发来制定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几乎没有。可以说,一直以来,农业领域就缺少农业工程建设、工程设施以及装备的标准和定额,更是缺乏系统性、配套性等方面的标准化管理。2013年,在农业部和建设部的努力下,建设部启动了《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编制工作,预计2014年左右完成,这项农业工程国家标准体系的颁布将直接指导我国农业工程领域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因此,加快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切实保证标准体系的有效实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弄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极为必要。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首先理清了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在大量标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现状;其次,在文献研究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从管理机构、管理职能与流程等方面评估了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山东寿光温室建设标准化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了地方层面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及其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完善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议。

1 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回顾建国60多年以来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

1.1 起步阶段(1949―1965年)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的技术改造,以空前的规模和力度,开展了农田水利和农业机械化的建设。因此,这段时期编制了农田水利和农机方面的一些标准。

1.2 停滞阶段(1966―1993年)

1966―1977年,“”期间,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受到巨大挫折,几乎处于停顿状态。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工程研究。1978年3月,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提出“要加强农业工程学的研究和应用后”,农业工程这个学科正式确立,中国农业工程研究院成立。除了农田水利和农业机械化之外的土地利用工程、农业生物环境及建筑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等其他农业工程门类受到重视和加强。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这些农业工程领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有些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

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却远远落后于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由于农业工程的含义和地位不明确,农业工程没有被纳入到工程建设的领域中来。农业工程的专业门类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与部门,各部门各自为政,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长期被忽视。

1.3 恢复发展阶段(1994―2002年)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逐渐重视,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进行调整,国家财政支出中弱化农业的现象有所改观。1994―2002年,中央进入农业投入政策的强化阶段,用于农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2]。在这一时期,为了满足中央投资的农业建设项目的需要,农业部开始组织制定了一些建设标准。到20世纪90年代末,形成了一些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如《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GBT 17824.1-1999》《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商品肉猪生产技术规程,GBT17824.5-1999》等工程建设标准。

1.4 快速发展阶段(2003―2012年)

这一时期,农业投入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铺开。与此同时,标准的数量也迅速增加。根据课题组的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8月,农业工程建设涉及的标准有766条。其中,国家标准173项,行业标准593项。强制性标准373项,推荐性标准393项[3]。

从标准部门来看,具有如下特点:(1)农业工程建设方标准涉及农业部、水利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土部、环保部以及机械行业、城镇建设行业、电力行业、建筑行业、交通行业工程建设、建筑工业工程建设、水利电力行业、土地管理行业等众多部门与行业;(2)水利部和建设部编制的标准最多,分别占到20%和23%,农业部编制的标准仅占8%;(3)其他指有色金属等一些行业标准。

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尚处于起步状态。已有的标准只是根据农业部项目需要而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标准化难以以系统的形式发挥作用。

1.5 迈入系统化发展的新阶段(2013年起始)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进入了关键期,农业工程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提升我国的农产品竞争力,这些都要求农业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标准化成为题中应用之义。与此同时,随着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国内农业工程专家提出以系统的观点和思路来看待“农业工程”,农业工程的外延也不断地扩张,涉及农业机械化、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农产品流通、现代农业公共服务等六大领域[4]。2013年,“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终于启动,这表明未来标准体系将系统地指导标准化的发展。

2 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2.1 管理机构与分工

目前,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构包括政府管理机构和非政府管理机构两类[5]。政府管理机构统领标准化工作以及标准的审批等。非政府标准化管理机构受政府委托完成相应的标准编制工作,其工作经费由政府部门划拨。

2.1.1 政府管理机构设置 政府管理机构可划分为国家、行业和地方等三个层级。一是国家层面,主要指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其统领全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并负责国家标准的编制及管理。二是行业层面,由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负责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归口管理,具体是由项目监督管理处负责,而农业部农业工程中心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标准定额研究所为监管处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总而言之,行政管理由计划司,整个日常运行由农业工程服务中心,标准化的研究、制定、培训和升级由农工院标准所、两会来负责,由此构建了农业工程标准化完整的管理体系。三是地方层面。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厅或建委)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这些省份的建设主管部门一般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比如标准定额处或建筑工程处等。省辖的市(区)、县范围内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均由当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目前,国家没有对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职责给予清晰的界定,其管理职责将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出规定[6]。

2.1.2 非政府管理机构设置 非政府管理机构主要指的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的负责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机构以及专门的社会团体机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非政府管理机构具体是指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农业工程分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

(1)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农业工程分会,受住建部委托完成国家标准的编制及相关工作。

(2)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受住建部或农业部的委托完成标准编制等相关工作。

通过分析可发现,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备,还存在如下问题:地方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构设置不明确,省级及其以下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构尚不明确,由于地方方面没有人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标准的采用及备案情况,很多企业无标生产,地方层面管理机构设置的空白,是已有标准执行不力的关键原因。

2.2 管理职能与流程

整体而言,标准化包括4个方面:一是标准的制修订管理;二是标准的宣贯、培训及考核;三是标准实施及其监督;四是标准实施的后评价[7]。具体到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管理职能,包括9个步骤:第一步,探明标准需求;第二步,进行标准立项的评估;第三步,完成征求意见稿;第四步,完成送审稿;第五步,完成报批稿;第六步,标准;第七步,推进标准应用;第八步,标准实施的监督;第九步,标准的修订。

2.2.1 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 目前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刚刚起步。管理职能也较为侧重于前端的标准制修订管理,而标准的宣贯、实施及监督方面几乎处于空白。

(1)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管理的现状。我国标准体制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四级。其中,国家标准由住建部组织审核并。农业部发展计划司作为标准主管部门,负责农业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管理工作。管理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提出农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划和年度计划草案,经部批准下达后实施,检查计划的落实;二是负责落实标准的制、修订,落实编制经费,审定标准的参编单位和编制组成员,审定编制方案,将报批稿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审核。农业部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协助其完成标准审查工作。

标准的复审。国家标准的复审(标准复审是指对使用一定时期后的标准,由其制定部门根据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指标水平进行重新审核,以确认标准有效性的活动)。工作由住建部标准定额司负责组织;行业标准的复审工作由农业部或农业工程协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等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地方标准的复审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企业标准需要在地方备案。

(2)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管理流程。管理流程包括4个步骤,具体见图5。(1)每年3―4月份项目监管处向农业部各个业务司局征集标准项目需求,汇总。(2)标准立项的评估,其中,国家标准提交给住建部审批,行业标准由农业部计划司监管处评审和立项。(3)标准编制:批准的行业标准项目由申请的业务司局推荐或组建标准编制组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标准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草稿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后提交给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委员会对送审稿进行技术审查。标准编制组根据技术委员会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后形成报批稿,完善后提交给主管部门。(4)由农业部质量监督管理局组织标委会评审后,标准。

2.2.2 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职能存在的问题 下面结合标准化的内在要求及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对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表1),得出如下4条结论。

(1)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职能划分不明确。全国从上到下标准管理机构职能、定位存在重复或相互交叉的现象,无法对各级标准实施有效管理。

(2)标准的宣贯,监督等职能尚未建立。管理的部门及机制也未建立。

(3)从分析中发现,管理职能残缺,使得管理流程不连贯,没有形成闭环三角形;管理职能在实施中缺乏法律保障。

(4)标准实施缺乏制度保障。我国农业工程中有69项强制性的标准。强制性的标准就是技术法规,这成为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农业工程很多行业的发展尚处于不规范的阶段,配套的管理办法及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强制性标准的执行还没有保障。

3 对完善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已经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计未来标准编制需求和数量将大幅度增加;标准化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体系框架还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管理机构设置及管理职能方面还存在缺失和空白。尤其是地方层面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管理机构设置处于空白是导致标准化管理职能难以履行的最根本原因。鉴于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工程建设标准的迫切需求,建议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要尽快全面启动,对此,主要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3.1 编制农业工程温室建设标准体系并尽快

建立以国家、行业标准、协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及维护等全过程的全面配套的温室建设标准体系。同时,要加强标准制修订的管理,使得标准能够紧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2 健全标准化管理机构,明确政府与协会的职能分工

完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构的设置。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为主导,社会中介和企业自检为补充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管管理体系。积极筹建各农业工程专业门类的行业协会或在现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农业工程分会下增设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等专业性机构或社会团体,起到对接政府与企业、生产与市场的作用。健全标准编制审批机制,成立农业工程建设标准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化委员会。

3.3 健全标准实施及监督职能,切实推动标准应用

3.3.1 探索出多种途径大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 一是宣贯。加强标准培训宣传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对温室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大力宣传和培训。遵循“谁制标、谁宣传、谁培训”的原则,每年定期组织编制人员到各地各单位进行标准应用的宣讲。例如,借鉴设施农机补贴、阳光工程的模式,由农业部、行业协会定期组织“农业工程建设标准的宣贯活动”。要充分发挥协会在标准编制和宣贯中的作用。二是监督抽查。三是建立温室建设申报、审批及备案制度,企业标准要在地方标准化管理部门进行备案。从而实现对温室经营者的市场准入和后续管理。与土地管理部门结合,开展不定期抽查,保证建设项目的有效运行,减少闲置、撂荒现象的发生。可先从由政府投资或政府补贴温室建设项目入手。

3.3.2 政府管理机构与行业协会的职能分工需进一步明确 在标准化工作中,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执法监督与宣贯培训相分离;引导行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等非政府机构协助政府主管部门推动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宣贯培训、监督管理工作。例如,推荐性标准可以由行业协会来组织编制[7]。其中,“两会”成为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发展趋势的平台,标准研究与制定的组织平台以及标准应用的宣贯平台。

3.3.3 健全政府投资温室项目建设标准实施制度 健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法律法规体系;实施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后评价机制;实行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主体各方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验收制度;建立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信息公示制度;建立政府投资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8]。

3.4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确实保障标准有效实施

进一步完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法律法规,这是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与监管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撑。在整个建设市场中,各方主体之间所掌握的信息量、信息内容不完全相同,且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将进行一场多方博弈。在这些博弈过程中,单纯地依靠市场自身调节,很难会形成集体理性的结果,其结果更倾向于各单位选择有利于个体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陶鼎来.中国农业工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 詹慧龙.中国政府农业投入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朱明,郭红宇,周新群.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5.

[4] 杨瑾峰.工程建设标准化实用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 张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0.

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例2

第307号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4月12日省政府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省长 龚正

2017年5月21日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促进技术进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实施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交通、水利、工业等专业工程的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省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全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通信、人民防空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相关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工程建设标准包括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第六条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为了细化提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需要在全省范围内对相关工程建设技术、管理要求作出统一规定的,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规定的事项包括:

(一)建设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改造、拆除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二)工程建设中有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要求;

(三)工程建设中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新产品应用的要求;

(四)工程建设的试验、检验和评定方法;

(五)工程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

(六)需要全省统一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技术、管理要求。

第七条 制定地方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严格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技术经济政策;

(二)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体现本地气候、地理、环境等特点;

(三)不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四)采用专利技术的,应当取得专利权人许可。

制定地方标准,应当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鼓励参照先进的国际工程建设标准和境外工程建设标准制定地方标准。

第八条 地方标准项目分为政府委托项目和社会申报项目。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地方标准政府委托项目,按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要求,委托具备条件的标准主编单位编制地方标准。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根据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需要,可以向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报地方标准项目,由申报单位委托具备条件的标准主编单位编制地方标准。

第九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于每年第三季度,向社会公开征集地方标准建议项目,拟订地方标准编制年度计划,确定政府委托项目和社会申报项目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列入地方标准编制年度计划的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技术经济政策;

(二)具有成熟的工程建设或者产品生产实践经验;

(三)拟纳入标准中的科技成果已通过验收或者鉴定,且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

(四)与现行有效的相关标准协调配套。

第十一条 地方标准相关文件的编制工作由标准主编单位负责。

标准主编单位应当具备法人资格,承担过与所主编标准内容相关的工程建设科研、勘察、设计、施工或者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等工作,并在相关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

第十二条 标准主编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程序及实体要求开展编制工作。

标准主编单位应当征求与标准内容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单位和专家意见。对有争议的重大技术问题,由标准主编单位聘请专家专题研究解决。

标准主编单位应当根据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送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三条 地方标准直接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节约和其他公共利益的条文,可以作为强制性条文。

含有强制性条文的地方标准,应当在文本中注明强制性条文。

第十四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标准送审稿通过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成立专家审查委员会,对地方标准送审稿进行审查。专家审查委员会应当由不少于9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审查委员会成员应当是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质监、安监、科研等方面具有权威性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五条 标准主编单位应当根据专家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送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批。

地方标准涉及有关行业领域的,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征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

含有强制性条文的地方标准在批准前,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查。

经批准的地方标准由省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按照地方标准管理规定统一编号。

第十六条 地方标准由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省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联合。

第十七条 地方标准应当自之日起30日内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地方标准由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解释。涉及地方标准技术内容的,由标准主编单位作出说明。

第十九条 地方标准实施后,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组织专家对地方标准进行复审,并根据复审结果确认其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

地方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第二十条 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根据市场和创新需要,制定并团体标准。

企业根据需要可以自主制定企业标准并实施。

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第二十一条 工程建设标准是工程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建设、规划编制、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和工程质量检测等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当严格依据工程建设标准从事相关工程建设活动。

第二十二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建设工程通用标准设计和相关产品应用标准设计,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建设工程设计企业进行设计时,应当优先采用标准设计。

标准设计项目的确定、编制和实施,参照地方标准的管理要求执行。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工程建设标准的宣传普及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查处。

工程建设标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公开,并纳入诚信体系管理。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程序、标准组织编制地方标准的;

(二)未依法履行工程建设标准监督检查职责的;

(三)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不及时进行查处的;

(四)其他、、的行为。

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例3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命脉,近年来,各地区都比较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但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在建设和管理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管理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及管理的探讨,十分必要。下面先讲一讲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监管制度缺失,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如使用劣质材料,不按图纸施工等)难以被及时发现;②缺乏统一规划,无论是施工前,施工中还是施工后,都缺乏统一的依据及评价指标;③施工人员素质问题;④资金投入问题。

2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措施

2.1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审批机制

规划是工程建设的开端和前提,只有进行科学规划才能为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只有细致规划、合理决策,才能确保工程建设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发挥出工程最大价值。为此,地方政府在修建水利工程前,必须向上级部门进行申报,明确工程建设的地点、规模、工程投入、投资计划等。

2.2加强监督管理

从施工开始到工程验收,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监督管理。要明确监管目标,制定监管计划,掌握质量标准,尤其是要加强对原材料及工程质量的管理。在施工前,要确保一切准备工作都可以满足施工所需;在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方案的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必须根据预案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处理;在施工后,要对工程的验收进行监管,对工程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2.3加强技术力量

高技术水平的人才队伍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保障。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人员,无论是一线工人还是管理人员,都必须接受严格、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对于一线施工人员,一定要接受思想培训及技术培训,持证上岗,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对于管理人员,一定要在提高其业务水平的同时使其具备基础的施工只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管理。

2.4提高施工规划水平

施工前,必须组织专业人员确定规划方案,做足施工准备。首先,要进行前提调研,收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合理安排人力、物力,为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在分析和处理各项数据、资料后,专业人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明确管理目标,施工进度,规定各工序、环节的施工标准,验收标准,并加强各个施工环节的衔接及协调;最后,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落实责任制,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

2.5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不足是制约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的一大突出难题,施工人员的培训,先进设备的采购,老旧设备的养护,工程施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相关部门、各级政府有必要增加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从长远来看,增加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收到更多的回报。

2.6加强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

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因而,要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的农村水利科技成果,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农村水利技术和方法,针对农村水利的技术难点,组织科技攻关,研制开发适合国情、质优价廉的农村水利设备,建立农村水利技术开发、推广和服务体系。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抓好工程建设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反展的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相适应。

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其建设只占很短的时间,而维护管理却可以说是贯穿始终,可以说,有效、到位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可以大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质量,而不到位的农田水利工程必然会影响工程功能的发挥,甚至酿成各种风险。就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来说,以下几个问题表现突出:

3.1农民参与程度低

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使用者、受益者,但是,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农民群体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并没有把农田水利工程当做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设施。在很多农村地区,农民们不但不知道与农田水利工程相关的决策、管理,也不知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需要建立管理组织,不知道管理组织的成员如何产生,很少有农民自愿去管理,或是投票选举管理人员。群众基础的缺乏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3.2重建设,轻管理

重建设,轻管理是农田水利工程的普遍现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①产权不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拨付、乡镇自筹等,投资主体不明确,工程一出毛病,谁也不愿管;②管理经费没有落实,工程越减越多,管理经费包袱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③部分领导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意识。

3.3管理水平不高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不高的表现主要有: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功能开发较为单一,到了使用较少的季节就被荒废;管理机构既不是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单位,员工的待遇增加、保险办理难度大,管理积极性被严重挫伤,等。

3.4投入不足

投入不足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当前工程设施的分级管理策略,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受益人是当地农民,主要投入方是当地政府,因此这两者应对其管理负主要责任,可以借助加大投资来改善工程运行状况,提升水利服务能力。但目前而言,后续管理及维护不足是国内农田水利工程所面临的通病,多数工程建成之后,便不在增加管理资金,导致后期管理十分散漫,设施损坏严重,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农业服务功能。

4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

4.1转变观念,全民参与

农田水利工程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保障。首先,各级水管部门必须贯彻落实各项水利工作方针,改革并完善管理体制,明确“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的理念,向管理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其次,要调动各阶层的管理积极性,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管理积极性。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使用的主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鼓励广大农民踊跃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允许广大农民投票选举信任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团队;最后,要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主体,用工程收益吸引社会各方的管理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

4.2明确管理主体,依法管水

目前,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属于国家和机体,中央、地方、农民都有份,这是导致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确,管理责任不清晰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产权与水权来确定管理主体,在确定管理主体后,可以允许其通过租赁、经营、拍卖、股份等方式实现共产保值增值,只要能够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有利于农村稳定及农民增收,就可以尝试这种方式。健全的水利法规政策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健全的水利法规政策,重点在于将这些法律落到实处。要加强水政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其执法能力,消除执法疲软现象,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涉水案件,严厉打击偷盗、破坏农田水利工程的行为,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水事环境。此外,也有必要加强水利信息的自动化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水平,建设节水型社会信息项目。

4.3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组建一支专业、稳定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其次,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到其岗位工作的重要性,把水利工程管理当作一项重要的使命来对待。第三,要强化财务会计监督,督促水利建设管理部门按时做好财务管理的审计工作,保证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的专项专用。第四,对于工程建成后形成的资产应如期交给相关企业及个人,为其确权颁证,或者实行专业性的管理维护策略,通过拍卖、经营、承包等方式,构建一套符合地方情况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确保新旧农田水利工程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下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确保其安全运行,发挥其功能效益,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当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技术、资金、管理、人力等各方面提供支持,结合国情、县情、乡镇情况,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及管理,保障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向舟云.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24).

[2]宋小三,刘俊南.浅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施工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2).

[3]黄韦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7).

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例4

一、施工现场涵盖范围及执行标准

1、施工现场所指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

2、标准化系建设部颁布的jgj59-99标准;jgj146-20__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江苏省省级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工地标准;南京市市级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工地标准。

3、标准图表、标牌专指南京市建工部门认定的标准(安全标识、强制性标准等);集团公司统一设定的临时设施、围栏、施工通道、大门等规格,统一的标牌尺寸、色别等标准。

二、考核级准及考核责任

1、考核划分等级。省级文明工地;市级文明工地;达标工地。

2、实行考核评分制(按公司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检查考核评分表)。省级文明工地:≥90分以上者;市级文明工地:≥85分以上者;达标工地:≥70分以上者。

3、实行考核责任制。集团公司分管条线、部门负责验收、批准;分公司经理负责督办、落实;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分管人员分管责任;分承包商或劳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

4、实行考核挂钩制。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级准目标必须写进项目责任合同、劳务分包合同。同时与管理费用、承包收入分配挂钩实施奖罚(具体奖罚规定参照公司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及奖惩条例)。

三、自本条例颁布之日起,凡新开工程中,除农民复建房外,其它合同工程都要创建市级文明工地。工程开工后,收取工程安全保证金。完成创建目标的,此保证金在获得文明工地证书后,如数返还。不能按目标任务完成的,此保证金予以没收,转入安全基金账户。

四、新开工程均需将调整后的现场平面布置图、现场标化等工作逐级审核,考核组根据申报等级目标,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开工前验收与施工过程中的考核原则上与安全检查同步进行。施工过程中要抓好长效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各有关分公司、项目部及责任人要坚持按照标准进行管理并及时检查、整改、落实。

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例5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电能需求量及供电质量的要求都不断提高,而电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供电效能提高,对农村配电网工程建设实施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农村配电网技术性能,是当前电力企业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1.当前农村配电网现状

尽管当前我国电网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电网规划与电网数据统计方面。如对电网相关情况进行统计时,统计到的数据准确性不高,在电网中相关指标应用中,没有对指标的真正含义认识清楚,实际应用中存在与地区实际情况脱节的现状,并且在公用配电网故障及运行状态缺乏数据的收集等。进行电网规划与分析中,供电线存在质量不达标、截面小的问题,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由于人口分布具有分散性,也造成供电集中性差的问题存在,供电线路敷设比较长;部分地区仍然采用箱式变压器,并且将变压器架设在电线杆上;由于农村地域广阔,电网覆盖面积较大,所用到的设备数量多,且分布偏僻,所以在供电网络运行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功率电器在农村中的应用数量逐渐增多,所以农村对电能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导致农村配电网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2.农村配电网建设中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急需完善供电所基础设施

在农村地区,很多供电所建设的时间比较长,存在建筑面积小、建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功能区分配难、缺乏办公场所、设备老化等方面。此外,还有一部分供电所是以租赁方式建立的,建筑本身及周边环境都缺乏严格的配电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现场安全措施、相关配套设施以及抢修工具都无法满足。

2.2 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效果不理想

在供电所标准化建设中,尽管上级主管部门也通过摸底调查、监督管理等措施,对基层供电所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对标准化建设工作也给予了一定的指导,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明显,现阶段农村基层供电所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缺岗情况、工作责任意识淡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缺乏标准化等。

2.3 供电所对标准化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基层供电所在具体工作中,管理体系不健全,对工作专业化流程及计划安排等没有制定或虽然制定了但没有严格落实,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严格依据供电所的规章制度来工作。在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方面,也没有严格落实,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缺少激励制度,员工在工作中没有动力,缺乏激情,对供电所标准化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3.农村配电网建设中标准化管理策略

在农村配电网建设中,很多时候都是参考城市配电网,或者是在城市配电网基础上进行拓展而来,与城市配电网共同组成了整体配电网络,对农村配电网的建设是促使农村电气化发展的基础工作。所以,在农村电网建设中,要详细地进行规划设计,并严格执行,在规划过程中要和当地实际特点结合起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从我国农村供电情况来看,很多时候都存在这些地区有电,但是在进入乡村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问题,导致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受到影响,因此对我国供电网加强建设,将标准化管理应用在农村配电网工程建设中,使农村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3.1 基础设施改善与优化

在进行农村配电网规划中,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多种规划方案,并对多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对比,反复修改,不断调整不合理之处,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及规范用于全网建设中,实现对我国农村配电网络的升级与改造。在配电网络投资方面,要统筹安排,对供电过程中存在的供电不足、低电压等问题要重点进行解决,提升电压水平及服务质量。在相关标准的指导下,配电网建设中适当加大投资,对现有供电所相关设备进行更换,使之符合标准化建设的水平,确保供电所办公区域分配明确、基本工具齐全、功能区域完善。在配电网建设中,严格对所需用到的设备进行选型,选型的原则就是要和农村地区供电的特点相符,具有较强的通用性。由于农村配电网建设中遇到的环境比较复杂,而不同设备适用的环境也有差异,因此涉及的设备类型比较多,并且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设备质量也参差不齐。根据我国配电网技术标准及规范,在进行规划设计中,要尽可能地选择通用性较强的设备,对材料或设备的标号要注明。在施工方案的设计中,要对设备工作寿命、供电负荷分布、供电线路截面积等问题全面考虑,对绝缘导线、电缆等的使用要明确规定。

3.2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动,强化专业帮扶作用

对于县区级电力公司而言,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省市级电力公司的工作要求来进行,在要求基础上进行细化,制定出有效的、可行的实施方案。省市级电力公司要将配电网标准化工作制度制定出来,为标准化配电网建设帮扶工作提供依据,也能够使电力公司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按照县级工作考核情况,对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查找与分析,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级电力公司应该对公司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采用多种方式建立上下级、供电所间的学习与帮扶氛围,促使电力公司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配电网建设标准化管理效果的实现奠定基础。

3.3 提升供电所执行能力及工作质量

依据乡镇供电所管理考核意见,由县区级电力公司对考核的内容进行细化,并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分析。对电力公司的责任要明确与落实,对供电所的绩效按月进行考核,并建立考核体系,通过对考核结果分析,来了解供电所的实际工作情况。同时,对县区级专业管理部门也纳入考核体系中,使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责任意识都能得到提高,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农村配电网工程建设中标准化管理的落实。

3.4 完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对县区级电力公司“三集五大”建设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详细分析,对建设前后公司的效益进行对比评价,由上级部门总体部署,工作流程、业务实施及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由于农村配电网标准化建设难度大、系统性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级电力公司对建设加大重视力度,统一思想,找准切入点,将标准化管理严格落实到农村配电网建设中,促使建设效果的实现。

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配电网标准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探索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用标准化管理来推动配电网标准化建设的步伐,使农村用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都能得到提高,推动农村电网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雷金华.关于优化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2(4):64.

[2]徐建国.配电网管理的”五位一体”新模式[J].农电管理,2016,2(17):56-57.

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例6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河道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有效可行的管理,不仅要合理开发河道内的水资源,还需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全面发展,实现水与人的和谐共处。

一、加强河道治理的重要性

河道在广义上是指河水流经的路线,狭义上是指可以让大型船只通过的河水流经路线,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可以通航的水路。河流的河道经过长年累月的形成已经形成了自己所固定的流经区域和流经规律。但是原来固有的河道无法满足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存发展的需求。

我国在20世纪的建设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大规模的修建河道,以此满足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可是,毕竟在上个世纪修建的河道,科学技术没有运用到位,也没有人可以超前的意识到河道建设和生态水利的关系。所以,现代的河道建设不仅要满足工业、农业的发展,还要兼顾到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等一切可以用到水利行业的发展。现代河道建设成功后,也要加强河道的日常治理工作。

如果只是单纯的建设了河道而没有在日常治理河道上下功夫,新建的河道就会像年久失修的机器,功能大打折扣。所以,为了减少不必要资源的再一次投入,最大效率的利用河道,让河道可以为人们服务的更多更好。

二、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河道的水环境污染严重

城镇化的脚步不断推进,城镇向周边扩展的半径不断加大,而且人们都有近水的倾向,使得原本离城镇有一定距离的河道,随着城镇的发展,变成了城中河,密集的人口对河道的影响日益严重,很多农村在经济的浪潮中,也大办工业,一些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处理不善,就直接排入河道中,常年累月的侵蚀,河道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退化。目前,多数农村的河道水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加上管理不善,河道中水草、浮萍、杂物等长期积聚,水质严重变差,很多河道达到了干涸的程度,已无水可流。

(二)水资源有限,调水困难

我国人口众多,并且淡水资源的占有量较少,这就使得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较低。在境外引水工作还没有落实的情况下,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水资源也有限,实现河网水体的调水设想,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

(三)经验不足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河道中的污水也在不断增加,由于我国的技术和经验有限,所以现阶段我国污水处理的能力还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河道也成为主要的纳污场所。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想做好截污工作,就应该找好污水的去向,这就需要建设好完善的污水处理和配套设施。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污水处理厂的兴建,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要有较长的施工时间,并且城区的管网改造问题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农业也是造成河道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做好面源污染的治理,就应该不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和增加对畜禽养殖的控制来实现控制污染的目的,但这一过程也需要经历较长一段时期。

三、河道治理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一)河道污染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内河,河道淤积、水体自净能力减弱,造成河道内水体污染严重,部分河道甚至出现黑臭的死泥潭。河道污染治理的目的是消除水体污染,优化河道生态环境,消除污染给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造就良好的生存环境。河道污染治理从技术层面上包括水质净化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及生物酶技术等。

1.水质净化技术主要分为河道曝气充氧技术、水上浮岛净化技术、重污染底泥疏浚技术以及砾石接触氧化技术。这些技术应根据污染类型有针对性地使用。虽然技术方法不同,但各有优势,都可以净化河道水质、改善河道污染状况。

2.生态修复技术包含3个层面:一是在河道两岸发展植被,包括种植乔木、灌木、岸边种植草坪,在河道底部边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形成良好的绿色生态系统;二是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就是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功能在一定水域范围内种植合适的挺水植物、沉水植物、附着植物等,构建健康的水生植物系统,增强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三是在河水质量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利用水生动物修复技术,放养一定数量的、适合区域河道生长的鱼类、虾类、浮游动物等,建立和谐、稳定的水生动物生态系统。

3.生物酶技术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生产工艺,具有无毒害、用量少、可生物降解废水、省时省工等优势,在治理河道水体污染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生态环保,在国内外的一些河道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

(二)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针对现阶段我国河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对河道治理工作和水环境保护工作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在规划中应该对传统思想中的单一防洪的规划方式进行变更,在规划股过程中要将城镇建设问题纳入到考虑的范围内,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并以生态型、前瞻性和高起点为目标,保证安全、环境和资源能够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形成畅通的水系河网,从而为城市水环境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也能够使河道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做好截污纳管工作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控制好污染源,在截污的过程中,应该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沿岸直排河道中的生活污水进行截流处理,并将其统一归入到市政污水管网中,并由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在达到排放标准之后,才能够进行排放。

在一些没有统一纳管条件的乡村地区,要想做好河道的截污治理工作,就应该建立其简易的污水处理中心,在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以后,才可以排入河道。

对于畜禽养殖地区来说,也应该做好污染控制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截污纳管工作的全面性。

(四)搞活水体,做好河道管理工作

水体搞活的关键工作就是对水环境进行治理,也就是突出水体流体的重要性。在搞活河网水体的过程汇总,应该不断增强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在河道整治规划内需要使用科学的调水方式,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切实考虑到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方面的要求,将需求总量中考虑环境用水量问题,这样才能为河网内的水体流动提供重要的水源。

(五)依法治水

目前,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法律和法规,我国水资源法律法规也形成了一套基本框架,为依法治水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将水资源的管理权力与其他部门,例如:水资源利用部门、水资源开发部门、水资源保护部门等工作划分开来,形成一个专门的水资源管理部门。这样可以从法律层面上解决了“多龙管理”的现状。这些法律法规体现了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适应了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难题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难题。

(六)加强河道管理队伍的建设

还要加强对河道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的提高河道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河道管理队伍依法工作的能力,将河道的管理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河道管理具有比较明显的行政性质,河道管理的负责人员需要接受相关部门的各种检查与审批,保证河道管理工作保持其应有的公共管理职能。此外,还需要按照水资源管理体制的要求,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定岗、定编等管理工作。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以及政府部门对于河道治理工程越来越重视。在河道治理方面要不断地利用现有的新技术,针对治理过程中的特殊情况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从而实现河道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加强河道治理工程的管理,相关管理部门既要做到合理利用相应的治理技术,又要依法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从而保证河道治理工程能够安全有效的完成,切实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保障社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例7

Abstract: For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data management practices "I conducted the analysis of interpretation.

Keywords: Inner Mongolia, petroleum chemistry, management practices, interpretation of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起草过程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化学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建设大型重化工基地的指导意见》。在自治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的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随着内蒙古石油和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工程项目的不多断增加,加之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和应用,对石油和化工交工技术资料的归档过程中,不适应新要求的诸多问题不断出现。由于没有一套完善的、适用的交工资料整理规范,使得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对交工资料归档的规范和明确,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往往不如人意。为解决这一问题,内蒙古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组织各专业的专家组成编写组,通过总结大唐多伦煤基烯烃项目、鄂尔多斯联合化工项目、亿利化学PVC项目等工程交工技术资料整理的经验,参照HG20237-94《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和SH/T3503-2007《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进行了大量的编写修改完善和补充编写,考虑到目前石油和化工工程特点以及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的普遍采用,在保留原设备、管道、电气、自动化仪表资料归档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化的归档要求。于2010年12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了石油化工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相关单位以及其他有些省市化工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和化学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的意见。按照反馈的意见,经过认真讨论和详细修改,2011年4月底完成了送审稿。2011年6月18日,由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了审定会,审定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标准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填补了自治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交工资料管理的空白,统一了内蒙古自治区石油化工工程交工资料的管理。”该标准经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为自治区地方标准,并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标准号DB15/T489-2011在全区执行。

二、编制的意义

1、适应内蒙古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需要

自《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工程施工、验收、管理都比过去有较大的改变,GB/T5032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的实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方法和档案文件的整理归档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石油和化工建设项目的特殊性,以市政民用土建项目为主的交工资料整理规范,不能满足其安装工程较多、施工验收规范各异的要求;以传统技术和设备为编制对象的原有化工项目交工资料整理规范也不适应目前石油化工工程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的普遍采用的现实。为了适应内蒙古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需要,加强对石油和化工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需要总结内蒙古多年来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编写标准以规范内蒙古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行为。

2、促进工程资料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的需要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内蒙古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上一直没有全区统一的管理规程,过去各参建单位都是按照有关规范、规程和有关规定制定不同深度和内容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定。但由于内蒙古地域辽阔,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差异比较大,在以往全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中这个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网络和电子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信息化也势在必行,因此,必须规范和统一全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以适应信息化发展和要求。

3、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保证工程质量的需要

本标准主要内容是按照建设工程项目前期安装开工阶段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终止的顺序进行编排,规范和完善全区工程技术档案的编制方法和管理要求,规定了工程资料的分类、编号原则,完善了资料的整理顺序,统一了安装工程技术资料施工用表,明确了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的责任和工程报验的原则。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的档案编制与管理水平,落实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编制的依据

标准主要依据是《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参考了《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等行业标准。同时也充分考虑了过去内蒙古各大石油和化工企业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方面的一些习惯性做法和现行施工规范的要求。

四、编制的原则

标准的编制原则是落实责任、规范行为、过程控制、简便易行、适应信息化管理。

落实责任:参建各方应将各自的质量责任落实在各种工程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和审核中。

规范行为:工程参建各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国家、自治区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

过程控制:资料的收集、整理、检查、验收,融入工程各个环节,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

简便易行:资料的管理应直观、便于操作。

适应信息化管理:资料的管理应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实现工程档案电子化。

五、标准简介

本标准是关于内蒙古石油化学工业安装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地方标准,标准要素设置及构成主要是按照规范要达到的目的进行设立。标准由十一个一级要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

要素一:范围

本要素意在阐明标准总的规定内容和适用范围,是使用本标准的前提条件。

要素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要素给出了本标准应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等文件,这些文件对于本标准是必不可少。

要素三:术语和定义

本要素根据国家《标准化工作导则》对术语的要求,给出了20个术语,术语和定义是为了满足标准在表达上的需要,帮助使用者准确地理解规程。这些术语均在有关章节中被引用,因此其主要作用是供标准使用。

要素四: 总则;

本要素由三个二级要素组成,反映的三方面的内容,是标准原则性的规定,反映了本规程制定的目标、统一性、规范性等要求。

要素五: 一般规定

本要素由二个二级要素组成,反映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对交工技术文件的填写和整理作出了规定,提出了交工技术文件的整理应具有真实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溯性的具体要求。第二方面是对安装工程的划分进行规定,包括单位工程的划分依据和构成、分部工程的划分依据以及分项工程的划分依据等。

要素六:管理与职责

本要素共设置了六个二级要素,明确了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的有关各个环节及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对工程技术资料形成应遵循的原则,建设、监理、施工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职责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是本规程的纲领。同时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和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对施工现场资料员和工程监理人员提出持证上岗的要求。

要素七:安装工程技术资料

本要素共设置了四个二级要素为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的基本内容及整理要求。

“工程质量管理资料”明确了工程质量管理资料包括的内容。

“施工质量控制资料”一方面对工序质量控制表格进行了说明,并阐明了其使用要求,另一方面是对交工技术文件进行了分类,为了方便组卷,按照设备、管道、电气、自动化仪表、智能化等分为六类并给出了整理要求。

“施工材料设备质量证明资料”阐明了施工材料设备质量证明资料包括的内容,即包括:进场验收记录、设备开箱检验记录、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厂家提供的性能检验报告、安装使用说明书、进口设备、材料的商检报告、材料复检报告等。本要素还对质量证明文件原件提出了要求。

“工序质量控制表实施规定”,此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为了满足施工项目管理的需要而设置。本要素阐明了工序质量控制表分等级的规定,即分为A(或AR)、B(或BR)、C(或CR)三个等级,并提出相关要求。同时对工序质量控制表在填写和使用、实施过程中作出了规定。

要素八:安装工程交工验收资料

本要素共设置了十三个二级要素,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

规定工程交接时工程承包单位向建设单位交付的施工技术文件的内容,即包括施工技术资料、竣工图及所附设计变更以及质量验收等技术文件。

规定施工技术资料应包括的内容,即包括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管道(件)及各种电仪器件等的质量合格证及相关复验报告等。

规定了安装工程质量验收文件包括的内容及使用的表格。

规定了建设单位和各参建单位的相关报告及其内容要求,包括“勘察单位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报告”、“设计单位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报告”、“建设工程竣工报告”、“监理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竣工验收通知书及附件(验收组成员名单)”、“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规定了工程交接时向建设单位交付的其它技术文件,包括各职能部门的批复文件要求、工程质量保修书、其他工程竣工验收所需文件、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的“重大事故报告”等。

要素九: 竣工图

本要素共设置了六个二级要素,给出了竣工图的概念、内容、整理、保管、绘制和图章以及等要求。本要素还对一般设计变更和重大设计变更进行了规定。

要素十:安装工程资料的立卷

本要素共设置了三个二级要素,为工程资料的立卷,给出了立卷的原则和方法、案卷编目、立卷要求等。

要素十一:安装工程资料的归档

本要素共设置了三个二级要素,为安装工程资料的归档,给出了归档的原则和方法,规定了归档的程序,给出了归档的范围等。

另外,标准还列出了规范性附录,对工程中使用的记录表格进行了规定,包括:

附录A:共用类交工技术格式文件目录,从A.01至A.50共50个表格供安装工程共用项目使用;

附录B:设备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B.01至B.67共67个表格供设备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C:管道类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C.01至C.19共19个表格供管道类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D:电气类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D.01至D.58共58个表格供电气类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E:自动化仪表类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E.01至E.33共33个表格供自动化仪表类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F:智能化交工技术文件格式目录,从F.01至F.12共12个表格供智能化类安装工程使用;

附录G: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表格目录,从G.01至G.05共5个表格供工业安装工程验收使用。

六.标准应用

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例8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fast development, the manage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the meaning, main content and around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lement the standardiz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xpressway management.

Keywords: highway,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但随之而来的一些矛盾也日益显现。专业人员数量的相对不足,质量通病得不到消除,违法转、分包的现象屡禁不止,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成为了高速公路建设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实施高速公路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1. 标准化管理的含义

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就是在高速公路建设期间,对于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和问题,包括施工技术、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工程监督等,制定统一的规则和执行准则,要使各项标准落实到各节点、部位、阶段,形成“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使高速公路建设最终获得最佳的工程质量和最佳的社会效益。这是一项从行业主管部门到项目建设主体、各参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全体参与的系统性工程。在标准化管理中,标准的制定是基础,标准的贯彻是核心。

2. 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经验介绍

2010年8月19日,冯正霖副部长在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公路建设管理工作要在推动“五化”上下功夫。一是发展理念人本化;二是项目管理专业化;三是工程施工标准化;四是管理手段信息化;五是日常管理精细化。这次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掀开了全国推行公路建设“标准化”的新篇章。

2011 年年初,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的通知》。此后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使标准成为习惯,使习惯符合标准,使结果达到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

福建省率先实施了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在《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一书中引入了路面施工“零污染”、隧道施工“第三方”监测及长大隧道安全性评估等新理念和新技术[1]。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李德金还表示“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是福建高速公路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湖北省在标准化管理方面则提出了" 一个平台、两个准入、三个集中、四个标准" 管理模式[2]。此管理模式在湖北省谷竹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湖北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的标准化管理则体现了机构设置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安全防控标准化、质量管理标准化、环境保护标准化等特点[3]。广东省的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3. 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各地的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研究,总结了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管理行为的管理、对施工工艺的管理、对工地建设的管理以及对施工过程的管理等等。

3.1 管理行为标准化

(1)严格贯彻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度。项目法人的地位及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决定了没有好的项目法人,就不可能有好的工程管理。加强项目法人管理,必须“把好三个关口发挥一个优势”:一要把好准入关,保证项目管理的专业性;二要把好制度关,推进规范化管理;三要把好考核关,落实好建设管理责任;四要充分发挥专业团队的专业优势[4]。(2)在项目工程招投标阶段,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高速公路项目工程的招投标阶段,如勘察、咨询、设计、试验检测以及监理等招标的采购活动中,必须依据相关的标准进行管理,确保各种数据资料的准确,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将标准化管理的重要要求写入招标的相关文件中。(3)在项目工程合同签订阶段,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签订合同时,必须对合同条款进行明确具体的说明,对高速公路的重要事项,如计量支付、设计变更、索赔等,要设置严格的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而且这些要求必须在合同中体现出来。(4)在项目工程施工阶段,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及时地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施工工艺标准化

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施工工艺进行规范化,可有效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及施工工效。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实际情况结合,对工程施工的工艺与操作流程完成规范与细化,是工程质量可靠的保证。首先就表现在填筑材料的选择上,要符合技术标准、符合当地高速公路的实际施工情况。土方路基、小桥涵施工、路面施工、桥梁施工、隧道施工等施工工艺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

3.3 工地建设标准化

工地建设的标准化管理首先在路基、土建房建等工程方面体现,在施工中对工程场地如硅料拌和站和钢筋加工地及构件的预制场, 充分发挥集中施工管理的优势, 实现砼集中拌制、构件集中预制、钢筋集中加工的“三个集中”目标。其次是在路面工程的拌和站及碎石的加工场的场地建设方面,与钢筋等同理进行。将水稳及沥青等混合料,进行集中拌制,在碎石加工方面,同样以集中加工的方式进行。最后对驻地、实验室、施工便道等一些重要的生产生活设施实施标准化的管理[5]。

3.4 施工过程标准化

在标准化管理中要重点突出过程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并运用有效的手段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增加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工艺试验、验证试验、验收试验以及抽样试验等实施标准化的管理,确保试验的安全。二要抓好试验工程、隐蔽工程、关键工序(部位)的旁站监理、签认和验收,以及分项工程的中间交工验收。三要推行“第三方”监控检测。

4. 结语

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是促进高速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高速公路质量和安全、建设优质工程的需要。推广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有利于统一协调组织,统一质量标准;有利于实现程序化、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率效率,保证建设工期;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推广技术创新。但标准化的推行也是有难度的,要实现由注重硬件建设转向软件、硬件建设“两手抓”;实现内业管理和外业管理并驾齐驱;实现由管理者主导转向全员参与;实现由局部推进转向全方位延伸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庄则平. 福建高速公路建设推行标准化管理[N].中国交通报,2010-07-16(001).

[2]. 戈守云, 李尚斌.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标准化管理[J].交通科技,2011(S1):46-48.

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例9

油田公司作为业主方,其油气田地面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包括安全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和协调,其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最重要任务。在长庆油田的油气田地面工程项目管理中,投资控制主要通过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规模化采购,实施定额控制、招投标以及变更管理来实现;合同管理通过中石油和股份公司合同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管理通过OA系统实现。可以说项目的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都实现了标准化。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规模化采购在长庆油田已得到广泛应用,加快了建设进度,降低了建设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模块化建设、规模化采购都是以标准化设计为基础。模块化工作是在预制厂进行的,模块化建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提高了工程质量。目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还没有纳入标准化的范畴。

一、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

(1)长庆油田目前处于西部大庆的建设之中,连续多年每年新建产能超过500万吨,为了抵消正常递减,这一建产势头将长期存在,每年大规模的地面建设使得标准化管理存在规模上的优势,而且必要。(2)目前长庆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程度较高。目前油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涉及井场、增压点、接转站、注水站、供水站、井区部等6大类,13种规模的标准化设计,中小型站场标准化设计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气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涉及井场、集气站、处理厂等3大类,10种规模的标准化设计,中小型站场标准化设计覆盖率达到100%。(3)目前的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工艺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在长庆油田的200多家从事地面建设的施工队伍里,对于同类型、同规模中小型场站使用相同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4)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已得到较好的推广实践。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2005年建设部下发了关于转发《青岛市建筑施工现场推广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的函(建质安函[2005]54号),北京市建委2008年编制了《北京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手册》,山西省2011年下发了关于印发《山西省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建质字[2011]

266号),江苏省质量安全监督总站2011年编制了《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实用手册》。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青岛市2011年下发了《关于实行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的通知》(青建管质字[2011]36号)等。标准化设计、同类型、同规模中小型场站相同的设计文件、相同的施工工艺、技术、设备,使得同类型规模的中小型场站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实施标准化。标准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使得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实施标准化。因此对于标准化程度高,规模种类相对较少的中小型油气田场站,其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质量控制是可以实行标准化的。另外,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实施,使得有着同样管理要素的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二、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1.长庆油田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较差,沟壑交错,交通条件差。导致场站分散,各场站之间距离遥远,交通不便。长庆油田又是低产低渗油田,且每年上产规模大,大规模开发需要引进大量市场化队伍,这些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加之监理力量不强,监理过程不及时到位或者滞后,使得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平时的工程检查中经常发现同一类型工程中某一类安全、质量问题在不同施工单位共同出现,且重复出现。

2.虽然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在部分省份得到了较好推广,但是每个省的具体做法是不同的,标准化的文本也不尽相同。长庆油田地处陕甘宁蒙晋,陕甘宁蒙各省的质量安全监督站目前还没有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而且在业务上没有纳入对油气田地面工程的管理。

3.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监督归口地方质量安全监督站管理,而石油行业的地面工程管理,没有类似的质量安全监督站。现有的石油天然气工程质量监督站职责上没有纳入安全管理的内容,例如石油天然气长庆工程质量监督站等。

4.国家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管理,中石油作为央企其安全生产责任特别重大,而油气田地面建设过程中又屡次发生安全事故。油田安全生产形势也迫使油气田地面工程管理须进一步提高安全管控水平。

如果能结合标准化设计,借鉴建筑行业的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通过实施标准化的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将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阶段安全质量管理水平,降低安全质量风险,提高监理人员工作效率,降低监理人员劳动强度。

三、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首先不能脱离目前的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设计而仅仅照搬目前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也就是要继承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设计,在此基础上,按照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类别融入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比如倒班点工程、联合站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等,形成有油田特色的标准化设计基础上的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其次不能仅仅是施工单位的标准化,而应加入建设方、监理方、检测方、监督方等各责任主体的工程管理的标准化。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需组织编制方法培训班,培训各责任主体参与手册编制的人员。施工单位的标准化管理可借鉴在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各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的做法,评选出适合在油田开展的文本内容,其他各责任主体的标准化管理须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安全质量责任。建议增加以下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组织资信能力好的总承包单位按照标准化设计的井场、增压点、接转站、注水站、供水站、井区部、集气站、处理厂等标准化图纸,编制相应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简版),或者由每个参与过类似工程的施工单位分别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评审后作为某某工程标准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包括工程类别简介、施工图简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施工人员、设备配备标准、安全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措施、文明工地措施、应急预案等。

2.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一是由施工单位按照标准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对应的标准化工程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由总承包单位编制,或者每个施工单位分别编制)经评审后形成某某工程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表。二是组织建设项目组、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监督单位编制对应的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表。按工程类别汇编成某油田油气田地面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内容包括工程简介、施工图简图、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表(用于工程质量安全环境风险提前掌控)、工程施工人员、设备配备标准、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安全风险若干条、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安全风险综合评估表(用于现场安全检查)、监理方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检查表、建设方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检查表、检测方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检查表、监督方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检查表等。还应包括类似于其他省质量安全监督站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手册的内容以及质量标准化管理内容。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手册编制完成后,其推广实施需经过各责任主体学习、应用、安全质量检查、事故处理,技术措施计划验证、持续改进,才能不断完善。

四、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优点

(1)标准化的管理,通过标准化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了人、机、料、法达到标准化配置。从而固定了施工队伍人员、设备配置标准,以及对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提高了长庆油田建设市场进入的门槛。对于达不到标准的人员、施工设备不准进入施工现场,从源头上消除了人员、设备安全隐患。使得队伍进场管理有了统一的标准,方便监理人员按统一标准核对人员资质、设备状况、材料质量、施工现场布置情况。(2)在主要施工队伍多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过程也是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培训的过程,记忆反复强化固化的过程。通过培训反复强化固化提高施工队伍本身的安全质量意识和安全质量管理水平。(3)通过施工阶段标准化,使得质量、安全风险显性化,方便管理人员对质量、安全措施及其实施情况的检查。在专业安全管理、监理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质量、安全检查工作更容易实施。(4)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有利于解决施工单位施工能力良莠不齐,安全质量控制不平稳问题。

五、结语

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是在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融入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是有油气田地面工程特色的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拓展了标准化设计的外延,推进标准化工作向施工管理方向延伸。标准化是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一体化装置的引进以及集输工艺水平的提高等标准化设计工作的改进、施工工艺水平、施工方法的改变而不断改进。另外对于改扩建站或者大型站场、管线等,由于无法实施标准化设计,因此其施工阶段安全质量控制,可借鉴建筑行业的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针对性地实施。

参 考 文 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4

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例10

近些年来,我国的铁路建设工作飞跃发展,修建了许多的新铁路,其中包括很多的高速铁路项目。纵观这几年的铁路建设,我们成功与失败并存,在建设规模、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一些管理、技术上的不成熟,使我们铁路建设工作在安全、质量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加以改正。

09年,铁道部为了提升整个铁路建设系统的管理水平,推进铁路标准化管理,出台了铁建设〔2009〕154号《关于推进铁路标准化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在此,笔者结合该文件,浅析下铁路项目标准化管理。

1 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1.铁路标准化管理是铁路建设发展的趋势

铁路建设属于建筑业,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核心就是标准化生产。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通过设计标准化、体系化,构配件和部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标准化等手段,采取类似现代工业大生产的方式来修建铁路,并使整个行业成为一个完整配套的工业生产体系。

2.推进标准化管理是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和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质量通病仍然存在,安全管理薄弱环节较多,集中反映出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必须按照科学管理的理论和工业化的要求,推进标准化管理,提高建设水平。

3.标准化管理可显著提升项目工作效率

标准化建设对人的责任能力和责任意识进行了强化,增强了参建人员的压力感和复命意识。标准化管理可以使得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多样性降低,使得工作变得简单化,使组织内的工作更加有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4.标准化管理可以确保项目持续成功

标准化管理的施行,规范了项目部的各项管理工作,使项目部不因临时性组织造成管理松散,使各人的职责及工作流程更加明晰,从而可使新来的人员也能较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管理标准化可以将团队成员的努力统一起来,保证项目成功。

2 如何推进铁路标准化管理工作

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四个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管理途径是,通过构建结构清晰、职责分明、内容稳定的管理体系,形成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管理制度;形成工作内容具体化、定量化,有明确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的工作标准;建立岗位设置满足管理要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的工作团队。

1.管理制度标准化

管理制度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的前提,管理必须先从建章立制入手。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做好制度建设工作,并切实抓好落实,在使用中不断改进。项目管理制度要具体、量化、细化,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人员配备标准化

项目管理要“以人为本”,人员素质决定了施工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人员配备标准化就是根据工作岗位要求配备具有相应技能、能力、知识以及协调能力的人员,实现岗位设置满足管理要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使项目管理机构满足施工需要,实现“有事必有岗,有岗必有人,有人必有责,有责必有果”的管理要求。

根据铁路要求,配置“九大员”,并有计划的做好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3.现场管理标准化

建设项目现场管理是各种管理要素的集合,是实现建设目标的载体。现场标准化管理主要目的是总结建设项目现场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组织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现场管理模式,提高现场管理效率,减少临时工程的投资。

从施工现场布置、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环境保护、机械设备管理、材料管理、技术管理、实验室管理、文明施工等方面实现现场管理标准化。其主要实施内容:

现场管理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最直观的体现。做好现场管理标准化工作,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信用评价等级,同时可以提升企业形象,有益于企业市场开发。

4.过程控制标准化

过程控制标准化是将现场标准化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通过标准化对施工实施全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标准化就是按照“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将过程控制工作具体化、定量化,形成过程管理工作标准,按照工作标准实施过程管理,具体体现在各种制度办法的过程实施执行。

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控制标准(各项检查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管理标准、工期控制标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标准(动态成本管理)、环保管理标准、技术创新标准,各项过程控制记录:检验批,分部、分项验收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证,试验资料如钢筋、混凝土试件合格报告,各种记录如混凝土灌注记录、预应力张拉记录、测量记录等,会议既要,往来文件、联系单、通知、函,工程日志等。

3 推进铁路项目标准化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1.思想观念上重视不足,使标准化管理流于形式;

标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推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重视其巨大意义,对其认识不能流于表面,不能认为它只是一个应付检查的形式,使标准化建设流于形式,而不把它作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方法。

2.标准化管理与工程进度的冲突;

过程标准化管理,要求我们施工过程中,各工序要几近工业化标准,对质量要求很严格。如果我们的施工水平达不到标准化要求,势必限制到我们的工程进度。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我们施工水平,而且必须从项目开始时,开始抓起,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现场督促,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在项目开始、工程进展不快时打好基础,避免其施工水平达不到标准化要求,限制工程进度。

4 结语

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应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全面、全力推广,不单单局限于铁路项目,应将其优点推广到其他类型建设项目。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我们更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推行标准化管理,使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全面提升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